围绕生活教育文化打造学校特色15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13:02: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围绕生活教育文化打造学校特色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围绕生活教育文化打造学校特色1》。

第一篇:围绕生活教育文化打造学校特色1

围绕生活教育文化打造特色学校的实践研究

承德县实验小学 邮编 067400 摘要:承德县实验小学2004年确立生活教育文化主题,经过不断探索,以“体验、创造、分享”诠释生活教育文化内涵,作为生活教育的三大支柱和基本途径,逐步构建了生活德育体系、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符合学生实际的校本课程体系,逐步打造出学校生活文化特色,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关键词:学校文化 特色学校 生活教育 生活化德育 生活化课堂模式 校本课程

前言:承德县实验小学始建于1933年,原名为下板城小学,1997年更名为承德县实验小学。学校现有教职工141人,学生1990人。

2004年以来,学校挖掘历史传统,着眼学生未来发展。从生活德育入手打造学校特色,随后构建了生活化课堂,并提炼出“生活教育”文化主题。之后的几年中,学校一直致力于围绕生活教育文化主题,打造特色学校的实践研究。

一、生活教育文化的确立及其解读

2004年,在市教研室的引领下,承德市学校建设走上了“文化立校”道路,通过不断学习,我们也深深认识到“学校文化”对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作用。我校有70多年的历史,在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的历程中,学校一直传承下来的个性特征到底是什么?经过反复研讨、问卷调查得出:社会最认可的是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扎扎实实的学习态度;老师们一致认为学校的宝贵经验是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上坚持到

底,同时伴以各种各样的活动,在活动中育人。我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活德育”,并通过“德育五化”来构建生活德育体系,推进德育建设。同时,我们也构建起了“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即课前向生活开放、课上再现生活、课后向生活延伸,并立项省级课题《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以做课题的方式促进生活化教学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将文化主题确定为“生活教育文化”。

随后,我们深入学习了杜威和叶圣陶等教育家的生活教育理念,尤其是叶圣陶先生对杜威生活教育的创新理论,他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口号并改名为“行知”。他确立生活教育三大要义: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使教育的目非常明确,就是为生活而教育;教育的内容广泛到生活的全部,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大大增加;在教育方法论上,他特别重视实践,强调教学的中心是“做”。同时,陶行知还确定了乡村小学的办学目标是康健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改造社会的精神。

在学习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培养目标及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实际情况,我们重新分析和审视了自己的生活教育,确定了学校的生活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并提炼出六字校训。

办学理念:实施生活化的教育,使教育和生活相融合。

办学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自主生活的能力、实践探索的精神、合作共享的意识、健康的体魄、艺术的兴趣。

校训:体验、创造、分享。并以此作为生活教育的三大支柱和基本

途径,不断加以优化逐步凸显生活教育特色。

体验:这是生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学校教育的特色之一。它包含了三层含义,第一、要引导师生充分体验生活的真谛;第二、要在学校课程的设置、一切教育活动的实施中突出体验教育的特点。第三、要把各种各样的体验活动,通过优化组合,构成学校的体验教育的系列,形成比较科学的方法和规律。

创造:创造既是生活变化发展的动力,又是生活教育最本质的意义之一。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创造的土壤,提供创新创造的生活,使学生不断感受创造探索的魅力。在各学科教学中都要为学生提供创造的舞台。努力使创造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态度和习惯。

分享:这是一种重要的生活态度,也是生活教育的又一个重点。要努力培养学生与他人共同分享的生活态度;要通过多种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一起发展;要在分享教育活动中培养集体主义、博大的爱心和生活的责任感。

二、构建生活教育板块,打造学校特色

学习一些知名学校的文化建设经验,他们都是构建了几个文化板块,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渐彰显学校特色,形成特色学校。根据我们学校已有的内容和办学目标的要求,我们决定确定三个板块,以生活德育体系培养自主生活的能力,以生活化教学模式培养实践探索精神与合作共享的意识,以个性化的校本课程体系来培养艺术的兴趣等个性特长。这三个板块相辅相成,形成了课内外结合、家校社会沟通的立体教育网络。

(一)构建生活德育体系,培养学生自主自立的能力

学生的生活包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三部分。生活德育

必须涵盖学生在学校的所有生活。为此,我们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三方面入手,把德育融入学生的各种生活之中,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自理自立,学会做事做人。

1、德育与学校生活融合,是实施生活德育的主阵地。第一,建设班级文化、实施自主管理

根据小学生年龄的特点,我们以习惯养成教育为目标,分年段制订了学习、纪律、卫生、文明礼仪和生活等方面的系列目标和实施措施。各班以养成教育内容体系为基础,结合班级学生特点制订班级文化建设方案,建立整套的班级管理评价机制。并按此方案要求学生实施自主管理,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每学期学校有检查评比,正是在这种互相交流优化整合中,使我们思维碰撞,不断创新,形成了太阳花、小蜜蜂、众人划桨开大船等30多种独具特色的实验小学班级文化。学生们在这一过程中既是管理课程的开发者,也是自主管理的受益者,他们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宽容。第二,开展各项活动,以活动促落实

一是主题活动。针对学生特点结合主题教育月开展文明礼仪课程、感恩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主题活动。以文明礼仪活动为例,像上下课礼仪、上下楼礼仪、课堂礼仪、离校礼仪、待客礼仪、系红领巾口令操等,首先是德育进课堂,对各种礼仪进行必要的讲解和训练,辅之以楼道礼仪展板、学校广播等手段,形成文明礼仪教育基地。然后进行全校性的大规模训练和比赛,使各种礼仪在训练和比赛中落到实处。二是开展独具特色的系列活动。围绕“过去的生活、现在的生活、未来 的生活”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学生在家长、老师协助下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双休日、节假日,通过调查、访问等多种途径广泛搜集资料,全面了解“我们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过去和现在生活。以撰写征文、主题演讲、绘画、图片展等形式,让学生们尽情讴歌美好生活,畅想未来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美好前景,并将优秀作品装订成册,要形成“我们过去的生活、现在的生活、未来的生活”系列活动课程。

丰富多彩的学校德育活动,把德育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搭建了活动展示的平台,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

2、生活德育与家庭、社会生活融合,是实施生活德育的催化剂。家庭与社会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是生活德育不可忽视的领域。为使把家、校、社会结合形成教育合力,我们采取开办家长学校、建立家长开放周等一系列的方法,把德育教育向家庭和社会拓展,构建三位一体的生活德育网络。

第一,制定学生在家庭和社会的道德规范。针对学校养成教育内容体系分低段和高段制订《学生月行为习惯家长测评表》,《少先队员社会评价员测评表》印发给家长和社会评价员,让他们对学生的在家表现、社会行为提出要求,做出评价。再交由学校统一纳入学生管理考核之中。这种评价机制,打通了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空间,同时也为家长的家庭教育提供导向,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二、组建各种社团开展活动。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成立 “雏鹰活动小队”。每个小队一般5人左右。根据队员的居住区域编队。小队根据活动内容、项目和特点取队名,定活动岗位,自己选队长、自

己请家长、老师担任志愿辅导员,协助开展活动。成立小记者团、社区雷锋小组等,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走入社区、走进工厂、走进革命教育基地,认识家乡、认识社会,服务社区,在体验中快乐成长。

第三、开设家庭必修课,开展劳动教育。自强自立、做生活的小主人——这是我们生活教育的重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分年段制订《实小学生应会劳动技能要求》。如三年级学生的劳动要求是:在学校学会擦黑板、扫地、抹桌椅、开关门窗等值日。在家里能自己洗头、梳头、洗澡,学会洗小件衣服;学习使用针线,会钉钮扣;了解厨房的卫生常识,学会洗刷餐具、茶具,能安全使用灶具电炊具,能热饭菜;会整理自己的房间。初步了解安全用电常识,会使用基本的家用电器。把这些任务落实在每学期的各个周上,作为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学习实践。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劳动技能大赛,评选劳动能手。

(二)构建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培养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 生活教育的要义之一就是“在做中学”,强调亲历、实践、体验。因此,我们校训的第一个词就是“体验”。“体验”是生活教育的主渠道,是学校教育特色之一,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强调体验性。我们对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定位是:联系生活实际,追求体验的课堂,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构建了“134”式生活课堂教学模式:一个理念:先学后教、不学不教、以学定教。三项要求:课前向生活开放、课上再现生活、课后向生活延伸。四个课堂硬性环节:先学后教,经历体验过程;质疑答疑,激活创造火花;小组合作,交流共享成果;训练应用,密切联系生活。现就课堂必经的四个硬性过程加以说明:

第一、先学后教,经历体验过程:在我们的课堂中,所有学科教学开始都强调先学后教。每节课开始,学生都在教学目标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下先学,或读写演算,或动手操作,或圈点批注,完成对新知识的自学探究过程。

第二、质疑答疑,激活创造火花: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良好的反思、质疑习惯的养成,标志着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我们的每节课都有学生质疑答疑的过程,目的是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对易混易错内容的明晰;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尤其鼓励个性的创新。质疑的问题有的来自于学生的错误,有的来自于学生不懂的地方,有的来自学生的独特理解,还有的来自于教师的精心预设。即使学习过程没有问题提出,教师也必须设置质疑答疑环节,引出学生容易出问题的地方。我们数学的六类质疑法和语文的三步质疑法等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小组合作,交流共享成果:

小组合作学习目前已经成为我校所有班级的课堂学习组织形式。低年级实施同桌小组,中高年级为4人小组。小组成员的搭配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动静结合、成绩好坏结合、性格差异结合。建立小组捆绑考核、激励评价机制,每个组员按成绩的高低分别自定达标线、保持线、提高线,每次测试所有组员都达到自己定的标准就能获得一张小组团体达标卡,如果成绩高的同学下次能保持住这个分数,成绩差的同学达到提高线的分数,就能得到两张卡。这样的捆绑考核让组内每个同学都有目标意识,互助互利,组际间又形成巨大的竞争。小组

合作使组内每个成员都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成了荣辱与共的统一体,显示出勃勃的生命力。合作共享意识在过程中形成,第四、训练应用,密切联系生活:

“生活即教育”强调的是教育以生活为中心,联系生活的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我们提倡“课前向生活开放,课上再现生活,课后向生活延伸”三部曲式的教学方式,打通课内外。如六年级在学习《长江之歌》一课,用两课时读懂诗歌基本内容,在家收看《话说长江》和《再说长江》,收集整理关于长江的诗词歌赋、长江与城市发展、长江与科技进步的资料,然后集中上一节“长江--我们的母亲”主题实践活动课,最后将《长江之歌》改写成一篇习作。整个学习过程,师生不仅仅是在学习语文,更是通过课内外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各种综合能力。

同时,我们积极改革作业方式,让传统的读背写作业尽可能在课上完成,课下作业强调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增强体验性与实践性。作业形式丰富多彩,观察、调查、查阅整理资料、走访、劳动体验、动手操作探究的作业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主动性,各种作业引导学生重新回归生活体验。

在实践中我们深深的体会到,还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要落实于课堂,要将课堂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结合,让学生在每节课中都经历体验的过程,才能培养出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的能学生,实现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的目标。

(三)构建生活化校本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只是我们还没有发现和引导。为了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2006年我们用“多元智能自我检测表”对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全面问卷调查,并用“光谱分析法”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发现,全校2547人中,言语智能、数学逻辑思维智能人数排第一位,音乐智能、空间想象智能、运动平衡智能的学生数基本持平,排在第二位,人际交往智能除排在第三位,自省智能最弱。这为我们开设哪些校本课程提供了依据。

为把“体验、创造、分享”的理念贯穿所有的课程之中,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学校原有项目和实际需求,我们提出校本课程开发原则,即完整性,独特性,系统性和可持续开发性,构建三大板块六类校本课程体系:

第一板块——体验类课程 给学生提供直接的生活体验。包括学科拓展类课程和艺术体育课程。

学科拓展课程 增强底蕴

启动古诗文名著诵读工程,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读书能力,使读书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首先规定实验小学学生小学阶段必读书目必须达到300万字,从学前班的《三字经》开始到六年级,都确定了必读书目,包括历代古诗文和古典名著、中外文学作品。启动“读书成人工程”,邀请北师大的专家和全校师生及家长共同活动,亲子共读、师生共读。每学期每班一次亲子读书交流会;每月一周主题读书活动。学校为学生搭建各种读书平台。每学期举办一次读书节,包括演讲、故事、朗诵、课本剧、读书手迹、笔记、小报、文章、专辑展评等,评选

读书小博士、亲子共读优秀家长。数学每月一节生活数学课,开设快乐英语等。学科类校本课程的开发真正形成了学科间融合,课内外沟通,校内外结合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

红领巾艺术课程 培养个性特长

红领巾艺术课程是选修课。这是具有拓展性价值和针对学生特长发展的课程。重点是知识技能的补充教育,以音体美为主要内容。目的是丰富学生学习生活,培养个性特长。学校成立了红领巾小记者团、文学社团、书法绘画摄影社团、雏鹰小队、红领巾合唱团、舞蹈队、民乐队、鼓号队、腰鼓队、体育训练队等,打造阳光体育、品牌间操、和快乐课间,旨在发掘传统文化艺术形式,让孩子在文化艺术中展示自我、提高综合素质。每年的艺术节,上演的都是师生们自编自创自演的节目。几年来年我校有十二名学生考入了国家、省级艺术院校。

第二板块——创造类课程 启迪思维 科技创新课程 培养创新精神

开发科技创新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科技创新课程包括五个个方面:一是小发明小创造,指导孩子留心生活,发现问题,指导他们亲自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如《方便输液帽》《连续高效捕鼠器》、《吃榛子方便盒》的发明都是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在实践创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成果。二是科学小实验:引导学生通过科学实验,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秘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剖蝗虫探蝗虫呼吸的秘密》获国家级二等奖,李涵同学研究的《家用电

炊具那个最省电》获得国家级一等奖,并获得高士奇科普奖学金一千元,刷新了河北省小学近年来国家级一等奖零的记录。三是小制作: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解决教具、学具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物,制作教具、学具和标本,《光学实验箱》、《光合作用演示箱》获得省级一等奖。另外还做了昆虫标本二十盒,四五年级学生每人做一套岩石标本,活动小组还制作了松鼠、刺猬等动物标本。2001年以来我校曾六次代表承德市参加河北省科技创新大赛展评活动,两次代表河北省参加全国科技创新大赛展评活动。有7项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有九十六件作品获得省级奖励,六百多件作品获市级奖励。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我校的特色项目。

综合实践课程 培养研究实践能力

我们在3-6年级开设综合实践课程,主要内容有三部分。一是人与自然主题。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大自然,了解家乡自然面貌。主要是实施种植养殖活动,利用学校试验田、窗台绿化、楼道生物角和鸽子园、雉鸡园进行种植养殖的研究,同时带动家庭种植养殖角,让学生在美化校园和家庭的同时搞实践研究。让学校和家庭成为孩子的乐园,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亲历种植六谷》、《盆重香菜好处多》分获国家二三等奖,多项作品获得省级奖励。

二是人与社会主题。旨在引导孩子了解地方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经济发展。有研究历史文化的《家乡的民俗》、《家乡的风景名胜》;有了解地方经济的发展的《走进乾隆醉酒厂》、《走进招牌、广告》;有带领孩子走向社会,走向市场,走进工厂,通过亲自参观、调查、研究,解决

实际问题的《油松花粉与人体健康》;有走进百姓家与热力公司的《下板城镇供暖情况调查》等。

三是人与自我主题。旨在引导孩子关注自身成长过程,关注身边的各种现象,在实践中亲历生活、磨练意志、增强自信。有《我当××一天》、《我为父母添快乐》、《我是妈妈的好帮手》等。

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看到家乡的巨大变化,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之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三板块——分享类课程 让孩子分享成功的喜悦

生活德育课程 学会做人和做事(在生活德育部分已有论述,此部分省略)学校环境课程 育人净心

我们将学校环境建设这一隐性课程纳入校本课程,全方位构筑校园文化,将“体验、创造、分享”校训的内涵贯穿于校园每一个角落,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校园文化长廊的每一幅作品都彰显着孩子的个性,花草树木的标牌、警示语都是学生的灵感。学校从一楼到六楼,分别设计了富有特色的文化板块,分楼层设置了高雅的文化墙(礼仪、读书、科技创新、艺术)有高层次的引领,也有贴近孩子的真实作品,各楼层的生物角、各班的窗台绿化、学生亲历种植了西瓜、西红柿、花生、月季等各种花草植物的学校实验田,既有利于学生研究,又美化了环境。各个专用教室、快乐书吧、科技展室、音乐小站成为孩子们活动的乐园。一个真正贴近师生生活、有利于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和谐发展的校园环境,让每位孩子领略了学校文化的气息,让每个步入校园的

孩子感受到了成长的快乐。

经过几年的研究实践,生活教育已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自信、大方、聪明、综合实践创新思维能力强的实验小学学生在各种活动的突出表现受到各界好评。陶行知说:“整个社会是我们的学校,全部生活是我们的课程”。我们站在这样的高度来审视教育,今后会继续坚持不懈地实施生活教育,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促进孩子的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让学校成为孩子们最向往的地方。

第二篇:承德县实验小学围绕生活教育文化打造学校特色1(本站推荐)

围绕生活教育文化打造特色学校

河北承德县实验小学

承德县实验小学始建于1933年,原名为下板城小学,1997年更名为承德县实验小学。学校现有教职工141人,学生2019人。

2004年以来,学校挖掘历史传统,着眼学生未来发展。从生活德育入手打造学校特色,随后构建了生活化课堂,并提炼出“生活教育”文化主题。之后的几年中,学校一直致力于围绕生活教育文化主题,打造特色学校的实践研究,现已取得一定成效。

一、生活教育文化的确立及其解读

2004年,在市教研室的引领下,承德市学校建设走上了“文化立校”道路,通过不断学习,我们也深深认识到“学校文化”对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作用。我校有70多年的历史,在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的历程中,学校一直传承下来的个性特征到底是什么?经过反复研讨、问卷调查得出:社会最认可的是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扎扎实实的学习态度;老师们一致认为学校的宝贵经验是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上坚持到底,同时伴以各种各样的活动,在活动中育人。我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活德育”,并通过“德育五化”来构建生活德育体系,推进德育建设。同时,我们也构建起了“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即课前向生活开放、课上再现生活、课后向生活延伸,并立项省级课题《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以做课题的方式促进生活化教学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将文化主题确定为“生活教育文化”。

随后,我们深入学习了杜威和叶圣陶等教育家的生活教育理念,尤

其是叶圣陶先生对杜威生活教育的创新理论,他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口号并改名为“行知”。他确立生活教育三大要义: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使教育的目非常明确,就是为生活而教育;教育的内容广泛到生活的全部,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大大增加;在教育方法论上,他特别重视实践,强调教学的中心是“做”。同时,陶行知还确定了乡村小学的办学目标是康健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改造社会的精神。

在学习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培养目标及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实际情况,我们重新分析和审视了自己的生活教育,确定了学校生活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并提炼出六字校训。

办学理念:实施生活化的教育,使教育和生活相融合。

办学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自主生活的能力、实践探索的精神、合作共享的意识、健康的体魄、艺术的兴趣。

校训:体验、创造、分享。并以此作为生活教育的三大支柱和基本途径,不断加以优化逐步凸显生活教育特色。

体验:这是生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学校教育的特色之一。它包含了三层含义,第一、要引导师生充分体验生活的真谛;第二、要在学校课程的设置、一切教育活动的实施中突出体验教育的特点。第三、要把各种各样的体验活动,通过优化组合,构成学校的体验教育的系列,形成比较科学的方法和规律。

创造:创造既是生活变化发展的动力,又是生活教育最本质的意义之一。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创造的土壤,提供创新创造的生活,使学生不断感受创造探索的魅力。在各学科教学中都要为学生提供创造的舞台。努力使创造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态度和习惯。

分享:这是一种重要的生活态度,也是生活教育的又一个重点。要努力培养学生与他人共同分享的生活态度;要通过多种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一起发展;要在分享教育活动中培养集体主义、博大的爱心和生活的责任感。

二、构建生活教育板块,打造学校特色

学习一些知名学校的文化建设经验,他们都是构建了几个文化板块,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渐彰显学校特色,形成特色学校。根据我们学校已有的内容和办学目标的要求,我们决定确定三个板块,以生活德育体系培养自主生活的能力,以生活化教学模式培养实践探索精神与合作共享的意识,以个性化的校本课程体系来培养艺术的兴趣等个性特长。这三个板块相辅相成,形成了课内外结合、家校社会沟通的立体教育网络。

(一)构建生活德育体系,培养学生自主自立的能力

学生的生活包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三部分。生活德育必须涵盖学生在学校的所有生活。为此,我们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三方面入手,把德育融入学生的各种生活之中,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自理自立,学会做事做人。

1、德育与学校生活融合,是实施生活德育的主阵地。第一,建设班级文化、实施自主管理

根据小学生年龄的特点,我们以习惯养成教育为目标,分年段制订了学习、纪律、卫生、文明礼仪和生活等方面的系列目标和实施措施。各班以养成教育内容体系为基础,结合班级学生特点制订班级文化建设方案,建立整套的班级管理评价机制。并按此方案要求学生实施自主管理,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每学期学校有检查评比,正是在这种互相交流优化整合中,使我们思维碰撞,不断创新,形成了太阳花、小蜜蜂、众人划桨开大船等30多种独具特色的实验小学班级文化。学生们在这一过程中既是管理课程的开发者,也是自主管理的受益者,他们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宽容。第二,开展各项活动,以活动促落实

一是主题活动。针对学生特点结合主题教育月开展文明礼仪课程、感恩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主题活动。以文明礼仪活动为例,像上下课礼仪、上下楼礼仪、课堂礼仪、离校礼仪、待客礼仪、系红领巾口令操等,首先是德育进课堂,对各种礼仪进行必要的讲解和训练,辅之以楼道礼仪展板、学校广播等手段,形成文明礼仪教育基地。然后进行全校性的大规模训练和比赛,使各种礼仪在训练和比赛中落到实处。二是开展独具特色的系列活动。围绕“过去的生活、现在的生活、未来的生活”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学生在家长、老师协助下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双休日、节假日,通过调查、访问等多种途径广泛搜集资料,全面了解“我们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过去和现在生活。以撰写征文、主题演讲、绘画、图片展等形式,让学生们尽情讴歌美好生活,畅想未 4

来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美好前景,并将优秀作品装订成册,要形成“我们过去的生活、现在的生活、未来的生活”系列活动课程。

丰富多彩的学校德育活动,把德育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搭建了活动展示的平台,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

2、生活德育与家庭、社会生活融合,是实施生活德育的催化剂。家庭与社会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是生活德育不可忽视的领域。为使把家、校、社会结合形成教育合力,我们采取开办家长学校、建立家长开放周等一系列的方法,把德育教育向家庭和社会拓展,构建三位一体的生活德育网络。

第一,制定学生在家庭和社会的道德规范。针对学校养成教育内容体系分低段和高段制订《学生月行为习惯家长测评表》,《少先队员社会评价员测评表》印发给家长和社会评价员,让他们对学生的在家表现、社会行为提出要求,做出评价。再交由学校统一纳入学生管理考核之中。这种评价机制,打通了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空间,同时也为家长的家庭教育提供导向,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二、组建各种社团开展活动。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成立 “雏鹰活动小队”。每个小队一般5人左右。根据队员的居住区域编队。小队根据活动内容、项目和特点取队名,定活动岗位,自己选队长、自己请家长、老师担任志愿辅导员,协助开展活动。成立小记者团、社区雷锋小组等,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走入社区、走进工厂、走进革命教育基地,认识家乡、认识社会,服务社区,在体验中快乐成长。

第三、开设家庭必修课,开展劳动教育。自强自立、做生活的小主人——这是我们生活教育的重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分年段制订《实小学生应会劳动技能要求》。如三年级学生的劳动要求是:在学校学会擦黑板、扫地、抹桌椅、开关门窗等值日。在家里能自己洗头、梳头、洗澡,学会洗小件衣服;学习使用针线,会钉钮扣;了解厨房的卫生常识,学会洗刷餐具、茶具,能安全使用灶具电炊具,能热饭菜;会整理自己的房间。初步了解安全用电常识,会使用基本的家用电器。把这些任务落实在每学期的各个周上,作为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学习实践。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劳动技能大赛,评选劳动能手。

(二)构建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培养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 生活教育的要义之一就是“在做中学”,强调亲历、实践、体验。因此,我们校训的第一个词就是“体验”。“体验”是生活教育的主渠道,是学校教育特色之一,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强调体验性。我们对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定位是:联系生活实际,追求体验的课堂,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构建了“134”式生活课堂教学模式:一个理念:先学后教、不学不教、以学定教。三项要求:课前向生活开放、课上再现生活、课后向生活延伸。四个课堂硬性环节:先学后教,经历体验过程;质疑答疑,激活创造火花;小组合作,交流共享成果;训练应用,密切联系生活。现就课堂必经的四个硬性过程加以说明:

第一、先学后教,经历体验过程:在我们的课堂中,所有学科教学开始都强调先学后教。每节课开始,学生都在教学目标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下先学,或读写演算,或动手操作,或圈点批注,完成对新知识的自

学探究过程。

第二、质疑答疑,激活创造火花: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良好的反思、质疑习惯的养成,标志着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我们的每节课都有学生质疑答疑的过程,目的是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对易混易错内容的明晰;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尤其鼓励个性的创新。质疑的问题有的来自于学生的错误,有的来自于学生不懂的地方,有的来自学生的独特理解,还有的来自于教师的精心预设。即使学习过程没有问题提出,教师也必须设置质疑答疑环节,引出学生容易出问题的地方。我们数学的六类质疑法和语文的三步质疑法等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小组合作,交流共享成果:

小组合作学习目前已经成为我校所有班级的课堂学习组织形式。低年级实施同桌小组,中高年级为4人小组。小组成员的搭配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动静结合、成绩好坏结合、性格差异结合。建立小组捆绑考核、激励评价机制,每个组员按成绩的高低分别自定达标线、保持线、提高线,每次测试所有组员都达到自己定的标准就能获得一张小组团体达标卡,如果成绩高的同学下次能保持住这个分数,成绩差的同学达到提高线的分数,就能得到两张卡。这样的捆绑考核让组内每个同学都有目标意识,互助互利,组际间又形成巨大的竞争。小组合作使组内每个成员都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成了荣辱与共的统一体,显示出勃勃的生命力。合作共享意识在过程中形成,第四、训练应用,密切联系生活:

“生活即教育”强调的是教育以生活为中心,联系生活的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我们提倡“课前向生活开放,课上再现生活,课后向生活延伸”三部曲式的教学方式,打通课内外。如六年级在学习《长江之歌》一课,用两课时读懂诗歌基本内容,在家收看《话说长江》和《再说长江》,收集整理关于长江的诗词歌赋、长江与城市发展、长江与科技进步的资料,然后集中上一节“长江--我们的母亲”主题实践活动课,最后将《长江之歌》改写成一篇习作。整个学习过程,师生不仅仅是在学习语文,更是通过课内外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各种综合能力。

同时,我们积极改革作业方式,让传统的读背写作业尽可能在课上完成,课下作业强调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增强体验性与实践性。作业形式丰富多彩,观察、调查、查阅整理资料、走访、劳动体验、动手操作探究的作业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主动性,各种作业引导学生重新回归生活体验。

在实践中我们深深的体会到,还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要落实于课堂,要将课堂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结合,让学生在每节课中都经历体验的过程,才能培养出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的能学生,实现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的目标。

(三)构建生活化校本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只是我们还没有发现和引导。为了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2006年我们用“多元智能自我检测表”对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全面问卷调查,并用“光谱

分析法”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发现,全校2547人中,言语智能、数学逻辑思维智能人数排第一位,音乐智能、空间想象智能、运动平衡智能的学生数基本持平,排在第二位,人际交往智能除排在第三位,自省智能最弱。这为我们开设哪些校本课程提供了依据。

为把“体验、创造、分享”的理念贯穿所有的课程之中,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学校原有项目和实际需求,我们提出校本课程开发原则,即完整性,独特性,系统性和可持续开发性,构建三大板块六类校本课程体系:

第一板块——体验类课程 给学生提供直接的生活体验。包括学科拓展类课程和艺术体育课程。

学科拓展课程 增强底蕴

启动古诗文名著诵读工程,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读书能力,使读书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首先规定实验小学学生小学阶段必读书目必须达到300万字,从学前班的《三字经》开始到六年级,都确定了必读书目,包括历代古诗文和古典名著、中外文学作品。启动“读书成人工程”,邀请北师大的专家和全校师生及家长共同活动,亲子共读、师生共读。每学期每班一次亲子读书交流会;每月一周主题读书活动。学校为学生搭建各种读书平台。每学期举办一次读书节,包括演讲、故事、朗诵、课本剧、读书手迹、笔记、小报、文章、专辑展评等,评选读书小博士、亲子共读优秀家长。数学每月一节生活数学课,开设快乐英语等。学科类校本课程的开发真正形成了学科间融合,课内外沟通,校内外结合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

红领巾艺术课程 培养个性特长

红领巾艺术课程是选修课。这是具有拓展性价值和针对学生特长发展的课程。重点是知识技能的补充教育,以音体美为主要内容。目的是丰富学生学习生活,培养个性特长。学校成立了红领巾小记者团、文学社团、书法绘画摄影社团、雏鹰小队、红领巾合唱团、舞蹈队、民乐队、鼓号队、腰鼓队、体育训练队等,打造阳光体育、品牌间操、和快乐课间,旨在发掘传统文化艺术形式,让孩子在文化艺术中展示自我、提高综合素质。每年的艺术节,上演的都是师生们自编自创自演的节目。几年来年我校有十二名学生考入了国家、省级艺术院校。

第二板块——创造类课程 启迪思维 科技创新课程 培养创新精神

开发科技创新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科技创新课程包括五个个方面:一是小发明小创造,指导孩子留心生活,发现问题,指导他们亲自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如《方便输液帽》《连续高效捕鼠器》、《吃榛子方便盒》的发明都是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在实践创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成果。二是科学小实验:引导学生通过科学实验,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秘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剖蝗虫探蝗虫呼吸的秘密》获国家级二等奖,李涵同学研究的《家用电炊具那个最省电》获得国家级一等奖,并获得高士奇科普奖学金一千元,刷新了河北省小学近年来国家级一等奖零的记录。三是小制作: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解决教具、学具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引导

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物,制作教具、学具和标本,《光学实验箱》、《光合作用演示箱》获得省级一等奖。另外还做了昆虫标本二十盒,四五年级学生每人做一套岩石标本,活动小组还制作了松鼠、刺猬等动物标本。2001年以来我校曾六次代表承德市参加河北省科技创新大赛展评活动,两次代表河北省参加全国科技创新大赛展评活动。有7项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有九十六件作品获得省级奖励,六百多件作品获市级奖励。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我校的特色项目。

综合实践课程 培养研究实践能力

我们在3-6年级开设综合实践课程,主要内容有三部分。一是人与自然主题。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大自然,了解家乡自然面貌。主要是实施种植养殖活动,利用学校试验田、窗台绿化、楼道生物角和鸽子园、雉鸡园进行种植养殖的研究,同时带动家庭种植养殖角,让学生在美化校园和家庭的同时搞实践研究。让学校和家庭成为孩子的乐园,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亲历种植六谷》、《盆重香菜好处多》分获国家二三等奖,多项作品获得省级奖励。

二是人与社会主题。旨在引导孩子了解地方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经济发展。有研究历史文化的《家乡的民俗》、《家乡的风景名胜》;有了解地方经济的发展的《走进乾隆醉酒厂》、《走进招牌、广告》;有带领孩子走向社会,走向市场,走进工厂,通过亲自参观、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油松花粉与人体健康》;有走进百姓家与热力公司的《下板城镇供暖情况调查》等。

三是人与自我主题。旨在引导孩子关注自身成长过程,关注身边的

各种现象,在实践中亲历生活、磨练意志、增强自信。有《我当××一天》、《我为父母添快乐》、《我是妈妈的好帮手》等。

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看到家乡的巨大变化,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之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三板块——分享类课程 让孩子分享成功的喜悦

生活德育课程 学会做人和做事(在生活德育部分已有论述,此部分省略)学校环境课程 育人净心

我们将学校环境建设这一隐性课程纳入校本课程,全方位构筑校园文化,将“体验、创造、分享”校训的内涵贯穿于校园每一个角落,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校园文化长廊的每一幅作品都彰显着孩子的个性,花草树木的标牌、警示语都是学生的灵感。学校从一楼到六楼,分别设计了富有特色的文化板块,分楼层设置了高雅的文化墙(礼仪、读书、科技创新、艺术)有高层次的引领,也有贴近孩子的真实作品,各楼层的生物角、各班的窗台绿化、学生亲历种植了西瓜、西红柿、花生、月季等各种花草植物的学校实验田,既有利于学生研究,又美化了环境。各个专用教室、快乐书吧、科技展室、音乐小站成为孩子们活动的乐园。一个真正贴近师生生活、有利于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和谐发展的校园环境,让每位孩子领略了学校文化的气息,让每个步入校园的孩子感受到了成长的快乐。

经过几年的研究实践,生活教育已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自信、大方、聪明、综合实践创新思维能力强的实验小学学生在各种活动的突出表现

受到各界好评。陶行知说:“整个社会是我们的学校,全部生活是我们的课程”。我们站在这样的高度来审视教育,今后会继续坚持不懈地实施生活教育,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促进孩子的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让学校成为孩子们最向往的地方。

2011-6-20

第三篇:打造生活教育特色校

打造生活教育特色校,铸就创造生活新人才

**县城关东门小学

**

我校是**县城区一所普通完小。为更好地整合教育资源,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解决来汀经商及外出打工、经商人员的子女进城读书的需要。2002年7月我校首办城区寄宿制小学,面向全县招收适龄儿童入学。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生630人,教师34人。我们立足校情,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校本课程建设为依托,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三园”建设为目标,组织、开展“生活教育”活动。通过生活教育实践与研究,初步形成了“依托生活,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这一特色的内涵具体表现为:阅读成为生活内容,实践成为生活本质,热爱成为生活态度,运动成为生活习惯,创造成为生活追求。

一、挖掘内涵,构建特色文化。

1、文化载体。学校校园面积小,活动空间窄,为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良好的氛围,我们开辟了以下一些“场地”,既营造了氛围,又拓展了教育空间。

(1)“三园一台”。根据实际,我们把校园划分成三个园区,即以教学楼为中心的“求知园”,以学生宿舍、食堂为中心的“美家园”,以乒乓球台、爬梯、单双杆、沙坑等体育活动设施为中心的“快乐园”。在校园中心地带建起了以陶行知塑像为中心的“行知台”。

(2)“一亭一言”。“亭”,师生读书读报亭。每层教学楼都有一个休息平台,利用这个空间各层都建立了一个读书读报亭。这些书报亭都由学生管理。“言”,学生生活感言。即每月从学生“生活教育”的日记中精心挑选出精彩的言语,然后由班主任配上学生本人的照片,张贴在教室门外的走廊墙壁上,供大家学习欣赏。诸如

“生活是一杯美酒,越品越有味。”

“幸福的生活是一种宽容。”“战胜自己才会进步。”等等,学生在不断地品味生活、感悟生活之中悟出了只有自觉地遵规守纪,保护环境,爱国爱民,才不会迷失方向的道理;也懂得了人生需要宽容和付出的道理,在“生活感言”展示栏里,学生自我教育,收效颇丰。

(3)“一书一报”。为丰富生活教育内容,学校还发动学生办“生活教育”手抄报,出版学生优秀习作《新苗》。手抄报每月一刊,学生习作园地《新苗》每个学期出两期,习作内容以生活为源泉,择其优秀习作发表,供大家评点、欣赏。

(4)“一廊一语”。“廊”系长廊,“标”为标语。在教学楼醒目处布置了大幅主题标语:“践行行知理念,实施生活教育,打造‘三园’学校”,“生活教育是发展之路,强校之柱,特色之源”,“来源生活,高于生活,创造生活”。这些标语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实施生活教育的目标、做法和重要性。“生活教育长廊”从横向方面,分七大块把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生活与学校、生活与自我、生活与社会、生活与人文、生活与环保、生活与科技、生活与艺术,以图文形式进行布置,生动形象,一目了然。

2、文化口号。和谐发展,服务祖国。

3、特色校歌。我们根据“生活教育”活动要求创作了校歌《“三园”之歌》,让全校师生传唱。《“三园”之歌》包含了三层意思:①“三园”是什么?——求知的学园,奋飞的乐园,成长的家园;②怎么生活?——学习、探索、合作、进取、感恩、自律;③美好的愿景——我们是展翅飞翔的雏鹰。

二、务实高效,建设特色课程。

1、校本课程。

我校编写的每册《生活教育》

校本课程教材以陶行知

“生活教育”思想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识生活、会生活、能生活、并在生活中逐步做到自主、自理、自立、自强为目的,以提高学生的生活素养为出发点。全套教材编写了六册,总计65课。每册教材围绕“生活与学校”、“生活与自我”、“生活与社会”、“生活与人文”、“生活与环保”、“生活与科技”、“生活与艺术”七个单元,分别从不同层面构建了

“生活教育”的内容与要求,供各年级使用。

(1)入课表,开齐上足。

即按教学计划把这门课程以“校本课程”的名称列入各班的课表中。并遵照学校学科教学常规管理的相关规定,在做到教材师生人手一册的基础上,对任课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成绩评定等提出相关要求,进而促使校本课程的组织与实施建设步入正轨,为校本教材的正常教学提供保障。

(2)齐步调,年段实施。

为更好地发挥团队作用,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我们以低、中、高三个年段为单位,组成三个备课组,以年段长为备课组长,对所在年段的教材,含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时安排、教学方式、实践方式、任课教师等进行统筹规划,周密安排,科学合理地制订出学期教学计划。进而让所在年段的成员明确了该册教材的每篇课文“由谁教”“教什么”“怎么教”,为有效实施校本教材奠定了基础。

(3)重实效,科学施教。

①编写《校本课程教材----“生活教育”使用说明》。它相当于教师们常使用的《教学参考书》,内容由“教材浅析”“实施原则”“实施建议”“注意事项”四个方面组成。它为教师们使用教材,实施教学指明方向,释疑解难。

②提供教学模式。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总结了校本课程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即:1、再现生活,引入新课;2、联系生活,学习文本;3、课堂实践,指导生活;4、评讲小结,提升生活。实践证明,基本教学模式,好学易用,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2、活动课程。

(1)主题活动课程。主题活动是我校特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文明礼仪我先行”、“校园生活‘三字歌’”、“祭奠英烈扬精神,珍惜幸福记党恩”、“唱响红歌跟党走,快乐生活伴成长”、“感恩,我们在行动”等系列活动。主题活动遵循知情意行的规律,有主题、有方案、有过程、有评价、有总结。如“祭奠英烈扬精神,珍惜幸福记党恩”活动,围绕英烈路、英烈谱、英烈花三个章节,举行了祭扫杨成武将军和瞿秋白烈士,参观红旗跃过汀江展览,编写了《红土地上的英烈事迹选》,开展英烈与生活演讲会,布置闽籍将军生平事迹展,征集生活感言,学习英烈征文和手抄报比赛,开展回顾历史争当“四好”少年,进行学习英烈之星评选等活动,有效地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品味生活、丰富生活、热爱生活、创造生活,不断提高学生的生活素养。

(2)“周末乐园”课程。我校的寄宿生,父母大都远在广东、深圳等地,周末照常吃住在校,只有节假日才让其亲友接回老家。根据这一实际,我们建立了寄宿生“周末乐园”。周六上午开设英语、二胡、歌唱、舞蹈、剪纸、书法、篮球等周末乐园班,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选一至两项参与训练,这些乐园班的教师主要由学校综合组的专职教师来担任,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如舞蹈、书法等我们外聘教师来充当,以此解决乐园班的师资问题。周六下午分两段进行活动,第一阶段统一组织听取诸如安全知识讲座、法制讲座、生活小常识讲座等等,主讲人一般是学校校级领导和各处室负责人,也有外聘卫生防疫和司法系统人员主讲,有时也组织观看安全知识录像或儿童短片。第二阶段分组活动,学生可以自由上网或进行棋类(象棋、围棋、跳棋),乒乓球、跳绳、阅读等活动,分别由专职计算机教师和专职生管教师组织。周日上午则利用**历史文化名城、“三红”基地、经济开发区的各种资源,由专职生管教师组织学生外出参观、访问、调查,并撰写日记或报告。周日下午,安排整理内务如打扫环境卫生、整理用品用具等,并进行一周评比活动。如此,既解决了寄宿生的周末去处问题,也使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基本技能得到了有效的训练,真是一箭双雕。

此外,还有学校“四节”——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艺术节传统活动。

三、构建平台,完善特色评价。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教育活动离不开评价,评价需要实践来支撑,两者关系紧密,相辅相

成。我校在评价建设的研究中注重实践,设法构建评价平台,使评价有一个凭借。

1、生活感言汇萃平台。即让学生把自己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获得的一些感悟用浅显易懂的话写出来在全班交流,与同学分享。老师集大家所成组织评选,将一些优秀的,寓意深长的感言连同照片展示在“生活感言牌”上,定期更换再汇编成册。

2、板报专刊展示平台。各班出版的“生活教育”板报有励志名言、教育小故事、生活小百科、学习新方法、生活趣事等内容,能够吸引同学们仔细认真地阅读,从中有不少的收获。每期的板报都要对其版面设计,板报内容进行评分,评出优胜班级。同时还要评选一批优秀宣传员,进行表彰。

3、生活技能训练平台。针对寄宿制小学特点,生管处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生活技能训练。主要项目有:生活基本礼仪、生活基本技能(如巧叠衣被、缝衣钉扣)、多彩的课余生活(有剪纸绣图、着衣装扮、英语交流、武术健身、课余跳舞等),并由生管老师对每位学生进行评价,全优的为“五星”奖,良为“四星”奖,合格为“三星”奖。每期组织一次生活技能专场展示表演。

4、学生银行教育平台。如何教育引导寄宿生合理使用零花钱,从小养成勤俭节约习惯,学会理财,提高生活能力呢?我们创建了“学生银行”,模拟现实生活中的银行操作模式,进行管理。因其有可操作性,更具趣味性,学生非常乐于参与。所不同的是“存款利息”不是钱,而是“奖品”。即看其存款多少,又能做到节约开支、合理使用的相应发给奖品,进行评价表彰。这样有效地减少了学生乱花钱的现象,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深受家长欢迎。

5、生活品德争优平台。为让学生树立自信,养成良好品德,我校针对寄宿生设立了一系列奖项,如“团结友爱奖”、“爱惜粮食奖”、“讲究卫生奖”等等。一张张朴素的奖状让他们发现了自身的优点,为他们树立了强烈的自信,学会在生活中战胜自己。

6、生活行为规范平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受益终身。大队部为此开展各项活动评价学生的行为,其中生活教育“三字歌”的评价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各班涌现了一批“文明之星”。学校每月进行表彰,并在“争当四好少年”展板中展示这些学生的风采。

7、争先创优竞争平台。评选文明班级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各班更有凝聚力;争当光荣升旗手让队员们感到一种无尚的光荣;评选优秀队员、三好学生、优秀队干、学习积极分子、优秀播音员树立学生自强自信。

多种的评优方式,全面的评优项目构建了丰富的评价平台,是我校办学理念的重要体现。

四、总结提高,彰显特色成果。

2012年第3期《小学教学研究》杂志以《打造生活教育特色校,铸就创造生活新人才》为题,介绍了我校特色办学成果:

1、学校得到了发展。

学校由原来的薄弱校发展成为城区特色办学的完小之一,被评为福建省“优秀家长学校”,**县“文明学校”,**县“寄宿制管理示范校”和

“寄宿制管理先进校”、**县“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县食品餐饮安全示范单位”。2012年12月获得龙岩市基础教育课题《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2、提高了学生素质。

学生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同学中比进步、学尊重、懂感恩、讲诚信、能勤俭、会自律蔚然成风,生活中“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同类学校前列。如学生参加省作文竞赛获一等奖、市演讲比赛一等奖、市计算机奥赛二等奖。学校体育队选送队员参加省射箭比赛获女子组团体冠军,参加市举重比赛获个人22.5kg级第二名,参加县篮球赛获男、女队第二名,参加县广播操比赛连续两年获第二名,参加城关中心校田径运动会连续五年获团体总分第一名。

3、引领了教师专业成长。

创建特色学校给予教师发挥特长提供了最佳平台,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教师中有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14人,占44.1﹪;省市骨干教师1人,县骨干教师6人,占20.6﹪;大专以上学历33人,占97.1﹪;2004年以来教师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教学论文36篇,其中CN刊物发表22篇。教师参加中心校、县、市、省教学评优22人次获奖,其中获一等奖6人次。李华生校长2010年8月评为省特级教师。李华生、涂朴珍评为龙岩市名师。张桂水评为市优秀青年教师,曾振华、上官素婵评为县优秀青年教师。

第四篇:打造特色文化 建设一流学校

打造校园特色文化 建设品质一流学校

钟祥市实验小学

钟祥市实验小学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楚国时期,就是闻名于世的文化发祥地,极富历史底蕴的宋玉井如今还保存在学校大门附近。新世纪、新阶段、新面貌,如今的钟祥市实验小学,正着力“弘扬校园文化,构建和美校园”,努力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一、弘扬精神文化,打造校园环境美

一是弘扬师德责任,塑造教师形象精气神。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学校要求每个教师要把沉甸甸的责任放在自己肩上,走出家门一步,就要肩负全家荣辱;走出校门一步,必须肩负学校荣辱。为塑造实小教师良好形象,我们一直倡导教师要有“五气”:一是正气。相对于邪气而言,教师一定要有浩然正气。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校园有正气,师生皆和谐。二是朝气。相对于暮气而言,尤其对年轻的同志们来说,干任何事情都要永远充满无限的激情。三是灵气。相对于呆气而言,我们的教师和教育管理者要有主动性,创造性。一个没有灵气的老师是绝对不会受到学生欢迎的。四是大气。它相对于小气而言,要求我们要有开阔的胸襟,做人不能太斤斤计较。五是书卷气。它相对于世俗气而言,不要整天柴米油盐烟酒茶,不要成天张家长李家短。我们一直在学校开展校长荐读、教师荐读等读书活动,通过阅读培养教师独特气质,做到举手投足气度不凡。

二是弘扬好学无止,锻造教师能力硬基础。我校一贯注重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采取各种方法组织教师加强学习:一是常规教学培训。利用寒暑假教师集训时机,组织教师系统学习职业道德规范、学校规章制度、集体备课、班级管理等方面内容,让教师较快适应学校的各项特色教学工作,促进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落实集体备课议课教研机制,夯实教学常规巡查等日常监管工作,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二是借助名师学。学校举办以“聚焦课堂 解读新课标 促教师专业成长”为主题的业务培训,邀请荆门教研室专家吴晓梅、李慧玲到校讲学,组织各学科骨干教师以“解读新课标 感悟新课改”为主题,对不同学科的《新课标》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极大增强了教师教科研能力。

二、规范学校管理,打造校园严整美

一是教学改革如火如荼。我校大胆推行了“三性三成”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显著成效。“三性”即探究性、合作性、开放性;“三成”即自主学习问题生成、互动互助方法合成、检测反馈目标达成。该模式最大的亮点就是注重小组建设,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去年,学校组织开展了“三性三成”课改模式观摩活动,邀请荆门、钟祥教育专家、家长、社会人士走进课堂探索与研究这一模式,受到专家及家长的一致好评,目前该项实验已被省教育厅立项。

二是队伍素质不断提升。我校把学习培训视作教工的最好福利,不仅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为老师创造学习机会,还以集体备课为平台组织教师开展校本研修,使广大教师素质得到持续提升。近5年来,教师出版著作8本,论文发表或获奖400多篇,有30多节课在省、地、市比武中获奖。

三是学校管理民主科学。我校充分发挥教代会、工会、少先队等群团组织作用,一切重大事项实行民主决策,多年来无一人上访。师生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养成,校园里疯赶打闹现象少了,乱丢乱扔没有了,师生违法犯罪一直为零。

四是善雅教育办出特色。为进一步增强德育教育实效,我校以“善雅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先后开展了三个主题的教育活动:第一是“日行一善·雅行天下”的创德育特色学校活动,倡导学生每天做一件“善”事,多方位多层次地培养学生文明礼仪风范,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学校鲜明的德育特色;第二是“争做善举雅行学生,共创温馨美丽校园”为主题的善雅之星评选活动。评选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展开,学生先根据评选标准自行打分,然后由小组依照得分推荐候选人,最后由全班学生根据候选人事迹投票遴选出校园“善雅之星”共计100名。每位善雅之星都要撰写20-50字的善雅心语,并在校园电子飞播上滚动播出。“善雅之星”评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让更多学生发现了闪光点,找到了自信,提升了文明素养;第三是“善雅教育——爱的传递”主题班会活动,学生们以讲故事、朗诵、歌唱、小品等形式,演绎身边爱的故事,并通过自身体验,感受到爱既是一种无尽的付出,也是一种收获的快乐,大家不仅应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份爱,更应用自己的行动将爱播洒向四方。

三、培育爱校情怀,打造校园精神美

作为百年老校,实验小学注重特色立校、实力兴校,用实小的发展、实小的成绩、实小的希望来凝聚师生的爱校情怀,培养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一是让艺体教育彰显特色。学校从自身优势入手,注重艺体教育特色的打造。音乐组自编自导了集体舞《向前冲》、《春晓》,每天大课间,全校师生集中在运动场“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做一套操”,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实验小学是展示自我的大舞台。美术组组建了“向日葵画室”,开启向日葵画室博客,吸引了众多学生参与绘画。近两年,学生美术作品有400余件在各种比赛中获奖,并出版了两本画册。学校体育工作更是锦上添花,足球成为钟祥市乃至湖北省学生体育运动的一个亮点。2008年、2009年,学校足球队代表荆门市参加湖北省青少年足球赛都获得了冠军。2010年,在湖北省十三届运动会上,学校足球队代表荆门参赛荣获亚军。先后有3名学生入选湖北省少年足球俱乐部,其中何统帅入选国少队,钱宇淼入选国青队,另有1名学生入选山东鲁能青少年队。

二是让工作环境更加温馨。我校坚持“工作环境建设以教师为中心”的原则,不断提高教师的各项待遇,为教师工作创造温馨环境。学校实施“青蓝工程”,举行师徒结对仪式,定期对师带徒成效进行目标考核,不仅加速了青年教师的成长,还营造了和谐的人际环境。实施名师成长工程,依托荆门市教育局授牌的“陈大水名师工作室”这一平台,为骨干教师成长为市内外知名教师提供物资和智力资源保障。

三是让办学声誉不断提升。学校严谨科学的管理,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各种荣誉接踵而至,办学声誉不断提升。几年来,学校相继被评为全国十佳最具影响力品牌名校、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湖北省首批文化传承学校、湖北省体育传统项目(足球)学校、湖北省家长示范学校、湖北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荆门市示范学校、钟祥市安全工作先进单位。2013年春节,群舞《春天的话语》被邀参加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校园春晚》展演,并获“魅力校园”第八届全国校园文艺汇演金奖。学校被荆门市教育局评为群众最满意的学校,学校工作考核连续5年名列钟祥市中小学前茅。各位同仁,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需要有一定的时间来沉淀,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将以开放的心态,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借鉴先进经验,不断提升自我,努力塑造新形象。

第五篇:打造社区文化特色

大力提升人文气息打造城市文化特色区

开发区文化突出的是自己的特色,所谓“特色”,首先表现在独特的文化品味:在建筑上,就是其造型、色彩、风格以及道路、广场、公园、路灯、栏杆等都具有开发区的文化个性。其次表现在独特的文化内涵:开发区有自己的机关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让文化覆盖每个角落。开发区正在加大社区图书室、文化大院、文体活动中心、党员活动室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为发展社区文化搭建平台,组织开展送书籍、送电影、送戏曲、文艺汇演等一系列文化活动,用颇具特色的文化丰富广大居民群众的生活;同时积极培育秧歌队、锣鼓队、居民剧团等民间艺术群体,组织开展系列活动,让群众唱主角、展风采,满足他们对艺术的追求;鼓励居民群众创作一些具有开发区特色大家喜闻乐见的曲艺节目,从自娱自乐到逐渐走入大众生活,形成开发区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力争利用五年时间把开发区打造成为人文气息浓厚、魅力十足的城市文化特色区。

下载围绕生活教育文化打造学校特色1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围绕生活教育文化打造学校特色1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围绕水乡特色打造绿色水城

    文章标题:围绕水乡特色打造绿色水城围绕水乡特色打造绿色水城__市地处里下河腹地,境内水网交错,河湖纵横,历史上文人墨客多有美誉,有着浓郁的水乡特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近年......

    围绕桃花特色,打造妇女品牌

    围绕桃花特色 打造妇女品牌 各位领导、同志们: 2015年,我镇妇联工作在市妇联和镇委、镇政府的具体指导和正确领导下,结合桃花山镇特色,积极寻求创新发展之路,在增强责任意识、创......

    打造学校特色文化,创建和谐校园

    打造学校特色文化,创建和谐校园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一种文化氛围,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

    用体验教育打造校园特色文化

    用体验教育打造校园特色文化 河北省滦平县巴克什营中心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小学,坐落在著名的金山岭长城脚下,河北滦平学区建设首批试点校,成立于2007年11月。学校占地21300平方米......

    六小:凸显科普特色教育 打造海洋文化学校(精选5篇)

    海城区六小 凸显科普特色教育 打造海洋文化学校 科普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我校学生的科技素养,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我校结......

    构建教育大安全网络 打造学校安全文化特色(定稿)

    构建教育大安全网络 打造学校安全文化特色 ——兼谈2009年教育系统安全工作思路安全工作并非学校的中心工作,但它会影响学校的中心工作。2008年,全区教育系统坚持以创新工作为......

    《如何打造学校特色》心得体会 -

    《如何打造学校特色建设》心得体会 天峰学校:饶诗瑶 像我们这样的农村学校能不能办特色学校?这是多数农村学校或城市薄弱学校的校长的心声,语气热切而又疑虑,也是我在本次王辉......

    打造班级文化 彰显班级特色

    打造班级文化 彰显班级特色 ——赞皇中学高二年级班级文化建设纪实 学校是学生放飞梦想、自由翱翔的蔚蓝天空。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环境更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