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左伯桃和羊角哀的故事》读后感
读《左伯桃和羊角哀的故事》有感
从小,我就在百般呵护的生活中成长,不懂什么是义气,什么是讲义气,因为我从来没有亲身经历过。
有一天,我在杂志上看到一个这样的故事:在春秋战国时,左伯桃、羊角哀一起去楚国应招纳贤人。当他们走到东刘村时,两人将要面临着被冻死和饿死可能。左伯桃在羊角哀休息时离开了,把自己的衣服和剩下的干粮留给羊角哀,而左伯桃被冻死在一个树洞里。羊角哀非常伤心,来到了楚国后,羊角哀很受楚王的器重,就把他和左伯桃的故事告诉了楚王,让他去拜祭好友左伯桃,最后左伯桃因为羊角哀的报梦就自刎去保护他去。两人的尸首合葬在一处,取名“义气墩”。
看完这个故事后,我的眼红了,在我心里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我深深地感受到,原来义气是这么伟大。以前总是听大人们说义气就像病毒一样会连累很多人的,我很不明白。难道说义气只会像病毒一样害人害己吗?难道义气都是一种无知和盲从吗?难道在生活中就没有义气吗?不是的。也许有很多人认为讲义气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但是往往能给我们帮助的就是讲义气的人。如果义气不存在的话,我想,世界都是自私的,都是黑暗的,都是冰冷的。虽然人总是贪心的,都想自己能活得最好,但是左伯桃却愿意为了能让好友羊角衰活下去而选择了牺牲自己生命。这是一种伟大的义气,真正的义气,没有害人害己,更不是一种无知和盲从!其实在我们的周围也有很多义气的存在,就像发生在我的邻居朋友身上那样。她是一名成绩优秀的学习委员,下课时,她拿着一大堆本子正准备发给同学,周围有几个个男同学在追逐打闹,一不小心,其中一个男孩撞到了她,本子掉在刚拖完的地上,她连忙把本子捡起来。但是,不好的事情要发生了,有几本本子湿了,其他正在追逐的同学停下来,责怪她,说要把她的本子也弄湿。她的好友看见了,就二话不说地走过去跟他们辩解,最后她好友的本子都被几个男同学弄湿了。
从这两件事中,我都感受到不平凡的义气,也对义气有了更深的理解。正如古人有云:“义以为质,得义则重”。人本身就拥有义气的存在,讲义气和得到别人的义气是很重要的。在朋友遇到困难时,无论如何也要与朋友站在第一线。义气是没私心的,也是世界上最纯洁、最美好的东西。
From:yoocziwung
第二篇:桃姐读后感
《桃姐》观后感
《桃姐》这一部电影,没有过多的渲染亲情抑或悲情。从电影的开头到桃姐生病,再到桃姐的死。一切都那么平淡,如同桃姐这个人一样。没有过多当代电影常有的夸张,也没有反常规的揭露社会阴暗面之类的手段,一切都那么自然而然。
电影创作的本身,利益就很独特。以第三人称的视角,不加任何解说,给我们观众留下了很多想象的成分。桃姐是一个封建大家庭的仆人,他对主人一家忠心耿耿,几乎把一生都献给了他们,到了风烛残年,并没有想象中那样老无所依。主人家很感激桃姐对他们的付出,尤其以刘德华饰演的Rager为代表,一直耐心的陪伴她直到最后一刻,把桃姐看作干妈。作为生在社会主义的我们,从没有收到过关于过去大家庭老奴会有如此好报,这对于大陆的认识本身就是一个颠覆,桃姐作为一部半纪实的电影,同时反映了很多现代社会的社会病。首先,我们国家老龄化日趋严重。经济发达的香港更是如此。而相应的,我们社会的道德层面依旧没有提升。片中一个老婆婆有一儿一女却无人照应,他们只留意老婆婆的财产归属,在金钱的冲击下,传统的亲情纽带早已荡然无存。反观桃姐,作为一个老仆人,主人家还在她已经没有劳动能力时把她当做亲人,此时那个老奶奶的心情该是怎样的悲凉。知道老奶奶离世女儿后悔莫及,落得个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
社会病的另一面则体现在演员探老,纯粹是作秀,而这一轮轮的作秀,对于老人家来说完全是一种折磨!更凸显了他们的孤独和无助。
再有便是一个细节,一个老太太从九十年代开始就靠政府救济,再无家人照顾,这是多么的无奈啊。每年家家团圆之时,只有一个风烛残年的老太一人,她思念着儿孙,牵挂他们却无力寻找,她唯一的宿命便是孤独死去,无异于阴阳两相隔,这个社会,你怎么了?
《桃姐》这部电影,或悲它承载着世态炎凉;或暖,它尚存温情。
总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指导老师尤维迪高二(12)刘子立
第三篇:春桃读后感
春桃读后感
(一)《春桃》刻画了五四时期的一位与丈夫失散的坚强、淳朴、善良、不屈不挠的典型的劳动妇女的形象。春桃在战乱逃跑时,无意中遇到了与自己同是逃难的刘向高,她与刘向高相依为命,建立起了真正的感情,他们在生活上互相帮助,精神上互相鼓舞,在平凡中获得快乐与幸福。但此时,她的前夫李茂却出现了,让人更加不可思议的是,李茂竟然失去了双腿,并沦为乞丐了。当这战乱使春桃的生活中出现了刘向高和李茂两个男人时,这位地位卑微,但却朴实善良的贫苦劳动妇女作出了她最正确也最勇敢的选择,她毅然决然的和两个男人开起了“三人公司”,并没有在两个男人的感情上纠结,更多的时间是把放在了怎么样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上,她以自己的生活逻辑来安排自己的命运。在我看来,春桃的性格在苦难命运的反衬下显得更加高洁华美。
在小说《春桃》中,作者并没有用多么优美的语言来叙述,只是简简单单的描写了春桃与刘向高和李茂这两个男人的平凡的生活,但却无不充满了春桃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对幸福的追求。同时,这篇文章较多的是采取春桃与刘向高和李茂的对话形式,使整张小说读起来很特别,对话的形式更加吸引了读者,读起来心中不免有一种亲切的感觉。小说的开篇很自然,一句“这年的夏天特别的热。”就展开了小说的叙述,而且,对春桃的出场并没有刻意的安排,作者仅以一位“戴着破草帽的背着一大篓字纸的妇人”来形容春桃,但就是这简单的描写使春桃的形象刻画的非常逼真,作者以饱含真情的笔触刻画了一位坚强不屈不挠,敢于与生活挑战的独自架起生命之舟的劳动妇女形象。春桃的形象塑造的生动感人。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第一,面对苦难的命运,春桃并没有放弃,也并没有逃避,她勇敢坚强的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苦难,她是一位坚强的女性:第二,她善良朴实的性格使她更加的形象更加丰满,无论是对前夫还是后来遇到的爱人,她都以一颗以及平和的心态面对他们,她细心地照顾已经失去了双腿,并沦为乞丐的前夫,给予他爱与呵护,另一方面,她对刘向高的爱与照顾更让人耐心感到很温暖。种种的一切无时无刻不体现了春桃善良的一面。在她心中,充满了爱,充满了宽容,内心的正直与善良使她更加耀眼;第三,我认为,她是一位值得让人尊重的一个平凡的劳动妇女,在她身上,有一种乡村淳朴美与勤劳的气息,她的淳朴耐劳是现在的我们所缺少的。每天,她早起晚归,身上还压着沉沉的担子,但她却从不抱怨,仍是从容的面对一切,靠自己的双手过日子。小说中,有几处描写的特别好,譬如,“她背上担负得很重,甚至不能把腰挺直,只如骆驼一样,庄严地一步一步踱到自己门口”,说实话,我非常喜欢这句话,作者的“庄严”和“一步一步踱到”用的切到好处,写出了女主人公春桃是一位坚强有骨气有志向的让人心生敬佩之情的肯吃苦耐劳的劳动妇女形象;第四,我觉得春桃是一位有主见的,敢于冲破封建的思想观念的女性。在刘向高和李茂两个男人商量把春桃给谁时,春桃的一句“我是我自己的”和在她心中持续已久的信念“咱们的事谁也管不了”的支配下,她以自己的意志支配眼前的一切,安排自己的命运。
小说《春桃》表现了女主人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准则,她的善良朴实,肯吃苦耐劳,不屈不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那个时代以及当下所处的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整篇小说体现了作者的反封建的,向往自由民主的思想。
春桃读后感
(二)《春桃》写于1934年,是作者的后期作品,它以很强的现实性改变了作者早期作品充满异国情调、宗教色彩的倾向。
小说写了住仍春桃在一次战乱后的遭遇。在与结婚才一天的丈夫失散了四五年之后,她与另一个相依为命的同难者建立起了真正的感情,但就在这时她的前夫出现了,而且已失去了双腿,沦为乞丐。他们在这难解的矛盾面前,几经波折,终于建立起了新的关系。在这里有矛盾,而没有争夺;有悲剧,而没有相残。促使他们结合在一起的是在共同的悲惨命运面前的相互体谅和依存。作者通过对这些情况的细致的刻划,谴责了战乱频仍的旧社会,展示了劳动人民美好的心灵、宽广的胸怀、善良的品质,从而也使作品显出了亮色。
春桃的形象塑造得生动感人。她朴实、宽厚、富有勇气,无论对以前的丈夫还是后来的爱人,她的出发点都不是封建的婚姻观念,也不是怜悯,而是出自内心的正直、善良和对同一命运的人相濡以沫的关怀,以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的命运,体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虽然这一人物带有些微理想色彩,但作者却不是牵强地把这些外加于人物,而是通过现实矛盾的自然进展加以展示,细节均真实可信。对春桃感情生活的描写,尤其生动。作品取材新颖、情节独特,小说的结尾出人意表,语言也富有表现力,但稍嫌生涩。
小说写了主人公春桃再一次战乱后的遭遇。在与结婚才一天的丈夫失散了四五年之后,她与另一个相依为命的困难者建立起了真正的感情,但就在此时她的前夫出现了,而且失去了双腿,沦为乞丐。他们在这难解的矛盾面前,几经波折,终于建立起了新的关系。促使他们结合在一起的实在共同的悲惨命运面前的相互体谅和依存。作者通过对这些情况的细致的刻画,谴责了战乱频繁的旧社会,展示了劳动人民美好的心灵、宽广的胸怀,善良的品质。
春桃的形象塑造得生动感人。她朴实、宽厚、富有勇气,无论对以前的丈夫还是后来的“伙伴”,她的出发点都不是封建的婚姻观念,也不是怜悯,而是出自内心的正直、善良和对同一命运的人相濡以沫的关怀。虽然这一人物带一些理想色彩,但作者却不是牵强地把这些外加于人物,而是通过现实矛盾的自然进展加以展示,细节均真实可信。春桃的遭遇是曲折和痛苦的,四五年前,在她结婚的那天,乱兵冲散了婚礼宴席;与丈夫失散后,在北京拾破烂时与一位同难者刘向高相依为命,他们过着平静而安宁的生活,后来失去双腿的前夫闯进了他们的生活里,春桃毅然地把前夫李茂接回家里共同生活,表现出一个胸襟开阔和善良正直的女性的美好心灵。前夫的出现,使一向平静的生活顿时起了波澜,作者抓住这一不寻常的生活波折去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她同情丈夫、爱恋她的“伙伴”,揭示了她真诚、坦率的性格。在名分问题上,春天发现出特有的刚强,她气氛地撕毁了前夫和刘向东私立的红契,维护了自己的人格。她勇敢地摆脱了世俗礼法的束缚,做一个独立的人。她声称“谁的媳妇我都不是”。作品塑造了这样一个具有美好灵魂和高尚情操的妇女形象,通过这一人物的塑造,谴责了旧中国造成的苦难深重的悲惨人生。
春桃读后感
(三)不能否认,自从母系氏族转变为父系氏族,女性每取得一点点权利,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也不能否认,男女平等在特别不平等的时代也存在着,如许地山小说《春桃》里的春桃。
小说讲述了春桃在战乱中与将入洞房的李茂失散,逃难到北京捡烂纸为生。为活下去,与逃难者向高相依为命。后李茂突然出现,以丢了双腿的乞丐身份。
春桃毫不犹豫把李茂带回“家”。两个男陷入尴尬,商量春桃该归谁。春桃此时显示出大不同。她认为,依赖人和掠夺人的,才会遵守所谓风俗习惯;依自己的能力而生活的,并不很看重这些。她坦然决定:一女二男同宿一炕。她说,我谁的老婆都不是,我是我自己。我不能由你们派。
对于失散的多年的李茂,她说:“一夜夫妻百日恩,我不做缺德的事。今天看你走不动,不能干大活,我就不要你,我还能算人吗?”
对于共同生活多年的向高,她也没让他离开:“若是人笑话你,你不会揍他?你露什么怯?咱们的事,谁也管不了。”
经过李茂的上吊,向高的出走,春桃的坚守,最后两个男人决定,在北京城,向高是户主,李茂是亲戚;回老家农村,李茂是户主,向高是亲戚。
自古有一夫多妻,哪有一妻二夫的?原始的夫权和父权思想形成风俗习惯和道德观念,在春桃这里似乎不存在。她在独立生存以先,首先要自我保护。她的决定,不是女权主义的女权。女性的权利不仅仅是权利的平等和提高,更是道义和责任的平等与提高。还是自我保护的成立,这使她没有成为老舍笔下的月牙儿。从春桃看,活下去是真理。感恩也是真理。男女平等的概念显得苍白无力。她的境界高于此。让男人的夫权归男人,女人的女权归女人吧。生活是实在的,良心是感知到的。她听从了内心的召唤。
独立、善良、担当。她的平等意识,就在于此吧。
第四篇:师德故事伯玉
师德故事----关注落后生让课堂更精彩
青岛同安路小学 伯玉
培养落后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引导他们学会学习。针对每一堂课的学习内容,想办法让所有学生感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乐于表现自己,落后生也同样如此。尽管他们由于不同原因出现了学习上的暂时困难,但是他们对成功的渴望和其他学生是一样的。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给落后生当红花的机会。
1、出趣题让调皮的落后生献计。这部分学生暂时落后是由于他们在课堂上把精力用到不正当的地方,如能抓住机会,让其体验到集中精力投身课堂学习的乐趣,他们就会很快的被转化过来。如我在教授学生学习英语的一般现在时的第三人称单数做主语,动词需要加s或es的问题时,我就根据当时的课堂情况,点名让一个调皮的落后生来出注意,怎样记这个知识点好记。他脱口而出,叫它们小s糖和es棉花糖吧。其他学生一听都说好。我看着他一脸的得意,趁机对他说,看来你很了解淘气的第三人称单数,它希望来和它见面的都要拿着糖,我们都认为你很有学习语言的天赋,只要你以后课堂上像今天一样集中精力,你的英语学习一定会进步很大,试试好吗?从那以后他的听讲注意力好多了。在后面学习现在进行时的句子时,为了让学生记住be动词后面的实意动词需要加ing,他又和其他同学想出了称呼ing为肉串糖的注意,也很受大家欢迎。他尝到了把精力集中到课堂学习的乐趣,课堂上捣乱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2、施巧计让沉默生开金口。英语课上有这样的孩子,他们从不捣乱,但是也从不发言,如果把他们叫起来,他们会一言不发的站着。对于这部分学生的转化不能着急,你越急他越不说。我的做法是先把他们拉到知识的河边,只要他们能自己快乐的脱下鞋,就不愁他们不下水。英语课堂上有小表演,一开始我就要求学生都要参与,但是可以不说英语。只要做的好就给奖励。这样就得到了那些沉默生的认可,反正也用不着说自己不愿意说的英语,表演就表演。但是每次表演结束,我都针对参与表演的学生的表现予以点评,并且每次都对不说话的孩子说,要是他们能说一点,他们的表演会更精彩。当看到其中有一个有了跃跃欲试的想法后,我就利用他们练习的机会单独辅导这个学生,为他上台说排除困难。当这个学生开金口后,我大加表扬并说相信会有更多的学生像他一样有勇气,终于这部分学生相继下水了。
3、造气氛把游离生拉回。尽管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不长,但是已经有个别学生游离在课堂之外,不管老师讲的是什么,他就是做他自己的事,为此我曾经非常苦恼,但后来的一次偶然的发现让我顿开茅塞。在一节英语课上,我们刚刚学会了一个新句型what do you wear when it’s hot 为了帮助学生牢记这个句型,我决定把学生最近课间经常玩的拍手游戏搬到课堂上来,引导学生边拍手边练习说英语,建议他们两个人一起拍,两个人面对面,有节奏的拍打着小手,伴随着节奏,欢快的说着英语句子,我也兴致勃勃的拍着手,和他们一起练习,这时我用眼睛的余光扫了一眼那个让我伤心的角落,李明!还是李明!这个让我感到万分无助的孩子,接手这个班的英语教学已经快一个月了,这个看上去性格内向的孩子给予我的是一个又一个的无言的结局。他在英语课堂上总是一个人低着头玩他的那些小粘贴,从不参与任何的英语课堂活动,叫他起来回答问题,他就站着一言不发,任你怎么启发、怎么激励,他都置之不理,有一次,我一怒之下,没收了他的小粘贴,并吓唬他说,如果下一节课再玩,我就把这些粘贴全都撕碎。结果可想而知,我的威胁在他顽强的斗志面前,又一次做了哑炮,人家照玩不误,以致于起来站着也一样玩,在他面前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真的是黔驴计穷。望着低头的他,我无可奈何的拍着手走向学生的时候,一个淘气的男生故意站起来拍了一下我的手,那一刻我豁然开朗,对呀,我为什么不能和学生对拍呢?于是我和学生一路对拍走下去,学生们争先恐后的伸出手和我对拍,学生们起劲的拍手和洪亮的练习声感染了我,显然也影响了他,当我走到他跟前时,他已经抬起了头,瞪着一双大眼,茫然无措,我用满含师爱兼母爱的眼神迎接了他,我慢慢的说着练习的句子,微笑着将双手向他伸过去,他愣愣地望着我,机械的拍着自己的手,却不肯轻易的伸出自己的手,于是,我和他同桌拍了一下,避开他同桌再次伸过来的手,又一次将手伸向他,他终于迟疑的伸出了手,尽管我们不和协的对拍还有好几次落空,但这依然让我欣喜若狂,他终于主动的张开嘴说英语了,尽管短暂的交流使他只会说几个单词!那一节课,剩下的时间里,我又有意安排了几次这样的练习,每一次,我都要在他面前,多停留一会,而他在和我对拍时,尽管说出的句子不是很完整,但是先前的尴尬和犹豫已无踪无影,那一节课的快乐时光是如此短暂。迫于叮当的铃声,我们带着意犹未尽的心情告别了课堂。我奖励了他一枚我的小粘贴。当我收拾好东西,准备出教室的时候,“老师!等等!”哦!是他?是他!那个久违的声音!我转回身,他向我伸开握着的小手,里面是一些五颜六色的小粘贴,“老师,给你吧,课堂上作奖励发给我们。”“Thank you!”我接过小粘贴,爱抚的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好好干,老师相信你!”他羞涩地跑开了,我望着他的背影,开心的笑了。有了他的回归,我有信心把其他游离的学生拉回来。
由此我真切的感受到,课堂上一定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使包括落后生在内的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取得成功的个人的、人格上的欢乐,这样的课堂决不会把老师弄得心情焦躁、筋疲力尽。课堂上也不会再出现那些由于无事可做而不时地用让教师不喜欢的行为来招待教师的孩子,因为他们的精力都被纳入了正当的轨道。
第五篇:岛国哀犬读后感
在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身处水深火热之中。其实,不仅仅是在中国,主动发起攻击的日本人,生活也很艰难。最近我看的一本名叫《岛国哀犬》的书,就是从一只狗的角度去评价这场战争的。
这本书主要就是说作者家中收养了一条小狗,名字叫玛亚。它和作者家中的小鸟、小猫成了好朋友。可因为日本与我国发生了战争,粮食紧缺,日本政府竟为了节约粮食,要求把每家每户养的狗全都杀掉。玛亚最终还是没有逃过这一关,最后成了战争的牺牲品。它在快死的时候,凭着一点儿记忆,又回到了作者的家中,最后,它就死在了这儿。
书中的玛亚是一条十分忠实的狗,但它到最后却成为了战争的牺牲品。这件事是多么催人泪下。作者虽然是个日本作家,但是他十分痛恨这场战争,因为它打破了生活的美好、幸福和平静。它更令许多无辜的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它还不放过那些可爱的动物。它到底要多少人“陪葬”?回想起以前的战争,大家应该要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因为美好生活使用已经牺牲的人的生命换来的。
书中还有一个大人物,尽管只出现过一次,但他却一直记在我心中。他在粮食紧缺时假惺惺地说,不要去搞黑市交易。而他自己却通过黑市吃上了牛肉火锅!大家一定觉得很耳熟吧?对呀,这不是很像现在的“贪心的官”吗?用公款大吃大喝,开公车随意出游,把捐款全部贪掉……
我希望不要再发生战争,有“贪心的官”出现,因为到最后受苦的是我们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