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位一体教学法在中药学中的应用
三位一体教学法在中药学中的应用 一、三位一体教法的应用意义
中药学内容复杂,文字内容较为难懂,中药学是学生学习中医专业的基础环节,学生必须深刻掌握,并能理解运用,基于中药学的难度,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效率偏低,我们适时的开展了“三位一体”教学方法,改变以往灌输式的传统教育手法,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带领学生贴近知识、记忆知识、理解知识,“三位一体”教学法是我们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拓展出来优秀教育模式,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指的是对中药学中药性、功效、临床应用的有机结合,通过典故、多媒体教学、现代中药研究等把知识进行强化、结合,使分散的知识点结合成知识链,利用感性的传输模式对学生进行中药学教育,通过“三位一体”的方法,提高课堂的活力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教育内容的传授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有益于学生对中药学的理解和研究。二、三位一体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1、中药谚语、典故的引入
中药的认知是广大人民在长久以来的经验中得来的,知识的累计来来源于实践和经验的累计,由最初的“口耳相传”逐渐走向文字的记录,在中药学的教学中,谚语、典故的引入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不仅可以将知识灵活的传授给学生,还普及了中国的历史文化。谚语和典故能够抓住学生的心理,使学生有学习热情,吸引其注意力,有效的融会贯通。中药学的课堂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乏味,适当的引入谚语和典故,可以缓解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精神松弛度。例如,如紫苏是名医华佗发现一只水獭吃螃蟹中毒后打滚,就近找到一株紫色的草,服后症状消失,因该草服用后能让人舒服,故名“紫舒”,久而成“紫苏”。通过故事吸引学生,还使学生当即记住紫苏“解鱼蟹毒”的功效。有些内容作为中药传统文化知识,在教学中恰当引用,可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和民族自豪感。如在介绍白芍时,可由“白芍飞上天,木通不见边,陈皮一条线,半夏鱼鳞片,肉桂薄肚片,黄柏骨牌片,甘草柳叶片,桂枝瓜子片,川芎蝴蝶双飞片”的民间赞誉引出中国著名的药都—樟树,因为自古就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的美誉,引出樟树药都的重要特点是中药饮片的加工精美,历史上形成了有名的“樟树帮”,其药工切出的药片“薄如纸,吹得起,断面齐,造型美”,具有相当的饮片水平和质量工艺等相关内容。但需要注意的是,对谚语、典故的引入要有一定的尺度把握,以对应知识为基础,在适当的时间起到辅助作用,不能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方法。
2、多媒体课件的视觉刺激
随着现代科技的推广,多媒体应用于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当今社会的进步,网络软件和信息资源十分丰富快捷,教师可以通过制作PPT、下载相关的视频和图片、利用科技技术实现课堂的生动与感性,加深学生对药材的记忆和理解。直观、实际的课堂感受,可以提升学生对药味的认知度,中药学中涉及的多种药物、植物、药性理论等,依靠口述灌输收效甚微,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直观感受,以原型为基础,进行相应的图谱、视频的制作,通过科技方式,使学生直接的认识到中药,而且多媒体的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在看到自己以前见过的某种植物、动物、矿物时,学生会显示出极大的热情。如苍耳子、香附、紫苏、马齿觅、蒲公英等等路边比比皆是,很多学生以前也都见过,甚至都吃过某些可以食用的药物,一看到图片展示出来,立即交头接耳,所谓“趁热打铁”,这个时候再讲述中药基础知识,学生一般都印象非常深刻。同时,也可使学生知道中药在我们周围随处可见,日常信手可用来防治疾病,从而树立学生的学科信心,改变中医无用的错误想法。
3、有关中药的现代研究和临床应用知识的强化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中药学的理论学习最终目是进行实践和操作,以医术愈他人,所以,在现代的中药学研究和临床病案分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样的深入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有自我思考的意识,加强专业课的巩固。
(1)有关中药现代研究知识的介绍
中医临床专业在讲授中药学课程时以课堂教学为主,因此要以教材为基础,但又不能被教材所束缚,在学生可以接受的前提下,应该将学科发展的新动态、新进展、新成果等信息及时反映到教学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讲述有关中药现代研究知识时,同样要把握好适度原则,针对学生层次,有选择地讲述。比如现代中药研究的热点问题—抗癌中药,在讲到麻黄的抗癌作用时,提到麻黄可以阻断肿瘤局部血管的增殖,从而杀死癌细胞,就是目前所说的“饥饿疗法”,学生显示出极大的兴趣,课后还讨论自己听过的抗癌疗法,虽然很多机理并不理解,但起码表现出学习积极性,这时可以适时鼓励他们去查阅相关资料,慢慢理解。再如川芎、丹参、当归、三七等药物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机理复杂,需要很多生理、病理、药理知识,这时不必讲的很深,可以提出有关中药新剂型问题,像川芍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当归注射液、三七注射液、三七片、三七粉等等,展示中药开发具有广大前景。总之,有关中药现代研究的问题同样要把握好度,在学生接受能力范围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目的,有侧重地讲解。
(2)有关临床应用知识的介绍
在学习中药学时,学生虽已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两门课,但介绍病案,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对于临床专业的学生,中药又是一门临床奠基课,临床应用能力是必须具备的。在此出现矛盾之处,就是临床知识介绍的尺度,应以提高学生自觉性为主,简要介绍典型的、简单的名家用药以及教师自身用药经验。如在讲到中药附子时,以伤寒大家范中林老中医最为典型,引病例:1948年,一位11岁的极期肠伤寒患儿,昏迷倦卧,面色灰白乌暗,形体枯瘦,脉微细欲绝,手冷过肘,足冷过膝,甚至通体厥冷。然后让学生分析此病病机,大多数都可辨出阴寒极盛,阳气欲脱。此时再续论,当时某专家认为不治,范老用附子,每剂500g,连用13剂康复,经检查愈后良好。这样,就可使学生理解并记住附子回阳救逆的功效,了解有关附子用量的问题,课堂气氛非活跃,课后还有学生问到相关问题。反之,如果去引用复杂病案,或名家有分歧的理论,会迷惑学生,甚至使学生失去学习中医的信心。
三、结语
“三位一体”并非是片面的,其可以融入多种概念来诠释,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学生对药性-功效-临床应用流程的操作能力,作为教师要尽最大能力传道、授业、解惑,带领学生走进中药学的大门,在源源不断的培养中,为国家输送更多的中医人才,为人们的健康做坚实后盾。
第二篇:PBL 教学法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PBL 教学法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浦仕彪 张丽娟 张祎(云南中医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
【摘要】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一直是近年教育工作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为了提高《中药学》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中医药类专业人才,笔者尝试开展《中药学》PBL 教学之“临床课堂”教学模式,以期为丰富《中药学》的教学模式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出有益的尝试,并针对PBL 在教学中的利与弊以及如何克服其弊端加以阐述。
【关键词】PBL 教学;临床课堂;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260-02
PBL 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典型教学方法,强调把学习置于复杂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实际的或真实性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以促进他们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其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引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基于PBL 教学模式特点和临床基础课程《中药学》特点,笔者对《中药学》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如下设计。
一.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分为课前教学部署和临床课堂两个环节进行,教师根据具体章节的药物功效设计问题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表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前教学部署根据具体授课内容,将班级同学平均分组,每组6~8 人,分组时确保每组有一位同学身体正处于疾病状态,如感冒、失眠等,并自愿作为患者参与《中药学》“临床课堂”教学。若没有同学患病,或在学生群体中找不到“志愿患者”,小组可到学校门诊或医院采集病例信息。要求小组成员就“志愿患者”身体状况进行望、闻、问、切等方式作出诊断、辨证、病机以及处方用药分析,处方分析时应对具体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剂量、使用注意等展开阐述。小组成员就患者具体的疾病信息以及诊疗过程中存在的疑问进行自主学习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讨论,并回答其他组同学的质疑。各小组选一位同学适时记录“临床课堂”教学内容,包括摄像记录。
(二)临床课堂
1、第一节段 病例诊断与处方用药,控制时间:40 分钟此节段,组员对组内志愿患者进行望、闻、问、切等方式作出诊断、辨证、病机以及处方用药分析。若患者为门诊或医院病例,组员则对收集到的疾病信息展开同样的分析过程。可通过讨论、查阅医药文献、求助网络等方式完成诊断、辨证、病机以及处方用药分析。记录员适时记录。
2、第二节段 结果展示与分析,控制时间:每组15 分钟各组推荐一位同学将本组诊断、处方用药等情况向其他组进行汇报,并接受其他组员的质疑,汇报组可以组为单位回答他组的疑问,直至所有疑问解答完成。此节段,授课老师可向汇报组提出相关问题,或帮助汇报组解答他组组员不能回答的以及回答不完善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注意主要知识点的把握。记录员做好记录工作。
3、第三节段 课堂总结教师就本次临床课堂中各组的表现、存在问题等进行认真评述和分析,各临床组总结并记录各组员对本次临床课堂的心得体会、意见与建议,汇总后将各组记录存档。
二.教学实施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中药学》是一门临床基础课程,在开展“临床课堂”过程中,《中药学》的重要知识内容可能在“临床”中被淡化,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重视《中药学》相关内容的设计,突出药物的功效、性味归经、作用趋向、剂量、用法、使用注意等内容;处方里出现用药禁忌时应设置问题,使同学深影响。
2、重视临床思维和中医思维的培养。《中药学》课程一般于大学一年级时开设,学生缺乏临床实践经验,在课前教学部署时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临床相关知识,“临床课堂”过程中重视学生临床思维和中医思维的培养。
3、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结果汇报过程中,通过学生之间的辩论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注意语言的规范与得体,呈现临床的真实性,甚至可以通过此过程培养同学处理医患关系的能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力。
(二)难点
1、《中药学》课程的设置与其它临床课程,如《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方剂学》等课程是同时开课,甚至更早,给临床课堂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2、病例的最终诊断、用药无统一标准,这是临床课堂训练学生思维和发挥其能动性的重要方法,要求教师具备较全面的临床专业知识,对同学错误的诊断、用药给予及时纠正。
3、根据中药的性能和功效,《中药学》教材将具体药物分属于不同的章节,如解表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等,有的药物临床应用频率高,一些药物却不常用,要求教师在用药讨论时有所兼顾,确保《中药学》学习的完整性。
三.教学反馈以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学生对此教学法的接受程度。临床课题结束时对全体学生发放不记名调查表,从激发学习《中药学》的兴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表达交流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共4 个方面进行评价,得分由低至高为1~ 4 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开展了《中药学》PBL 教学“临床课堂”的108 名学生中,86% 的学生对以上项目评分为4 分,14%评为3 分,绝大部分学生认为“临床课堂”对提高《中药学》学习兴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表达交流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都有重要作用。但亦有不少学生(37%)反应该教学方法在“结果展示与分析”环节时,15 分钟的控制时间过于紧张,不利于对一些知识点的掌握和再认识。
四.讨论《中药学》是一门临床基础课程,其实用性和实践性很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中药临床疗效显得尤为重要。以往的中药学教学都是采用LBL(Lecture 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体,以讲课为中心,全程采取“填鸭式”的灌输教学,学生处于被动、消极状态,主观积极性不强。
现代医学教学之目的在于培养医学生的创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需要。因此,我们开展《中药学》PBL 教学之“临床课堂”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表达交流能力、提高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临床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该教学模式其实已融入了CBS(Case-Based Study,CBS)教学法,但“临床课堂”中的病例和诊疗过程更具真实性,与PBL教学的精髓充分结合,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在分析病例的过程中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主动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方式,为以后进入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PBL 教学法是目前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教学效果优于传统的讲授教学法[1]。但PBL 教学法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准确地掌握知识,这是其明显的缺点[2]。
而CBS 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以自学讨论为主,要求学生以临床病例为引导,将病例所提供的信息综合起来,通过预习、复习课本知识及查阅有关资料来分析、解决围绕病例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让学生理解这些问题的实际意义并从中获得准确的理论知识[3],因此正好弥补了PBL 教学法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中药学》PBL 教学之“临床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求教师有扎实的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更要有调动学生学习和讨论热情的能力。所以,教师平时更应该注意各方面知识的积累,并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以提高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1] Hsu SC, Ong GH.Evaluation of problem442.[3] 宋建新, 阮秋蓉, 邢铭友, 等.案例结合教学法在传染病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5(1): 85-86.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第三篇:浅析在中药学专业野外实习中PBL教学法的应用
浅析在中药学专业野外实习中PBL教学法的应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改进,重点要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野外实习不同于在课堂内教学,学生人数众多,要求师生比例药均衡,以保证实习效果。在实习结束之后,建立健全相应的考核方式,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野外实习是中药学专业学生必须经历的培养识药用药的阶段。野外实习目的是在实践中培养识别中药材的能力,是将理论课中对中药材的认知应用于实践的必不可少的训练方式。野外实习不仅肩负着将书本知识与丰富多彩的自然相结合,实现验证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扩大和丰富学生植物学的知识范围,使学生掌握植物形态的观察和描述、植物种类的识别和鉴定、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植物检索表的编制、植物检索工具书的熟练使用等专业技能,还肩负着培养学生初步开展科研工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任。野外实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与创新性,在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培养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野外实习教学中,尝试使用PBL教学方法,探索一种新的学习模式。
1.PBL教学模式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目前已被世界众多医学院校所采用。在美国、加拿大等许多西方国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1-2]已经日趋成熟,这种教学法,提倡打破学科间界限,围绕问题编制综合课程。优点可以促进学生开放式探究,团队合作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这种问题式的教学方法主张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专利申请论文发表企鹅号2798419225问题情景中,组织和鼓励学员主动学习和获得所需的材料。并通过交流和讨论获得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突出学员独立学习和终身学习,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有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让学员通过合作解决实质性问题。
2.实施方案[3-4]:第一阶段:提出问题与查阅文献阶段 在PBL 教学时,介绍PBL的概念和相关知识,学生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明白学习过程中应该如何做。学生9 人为一小组,其中一人为组长,一人为秘书,由1 名指导老师进行指导。由指导老师提出问题如 “新疆沙漠野生植物种类及鉴别”。第二阶段:讨论交流阶段 学生根据所获得的文献资料,进行讨论。经过讨论确认新疆的沙漠野生植物的种类及鉴别要点。每位同学至少掌握五种常见植物的特点。第三阶段:具体实施阶段 学生认真记录每种植物的鉴别要点及生长环境,同是将进行标本压制所需的材料进行统计,由系里统一安排准备。在野外实习的过程中,遇见植物自己先进行简单的辨认,之后结合老师的讲解,进行确认。学生认真做好记录,压制标本。第四阶段: 总结与评价阶段 由指导老师进行综合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总体评价,同时为学生整理标本,提出不足。整个实施过程中设立教师对学生评价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表,对于每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参与热情、独立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给予综合评价。
3.讨论 3.1效果评价。针对学生对PBL 模式的设计性实验实施效果进行不记名问卷,结果见表1。表1 PBL 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结果 人数(%)3.2调查发现,通过PBL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绝大部分同学都能接受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提高了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增强自学的能力,树立了团队精神。也有个别同学因为在实施的过程中,个人提问较少,后期考核还不够完善,提出不满意之处。野外实习是中药学专业学生必须经历的培养识药用出书论文发表球球2043944129药的阶段野外实习目的是在实践中培养识别中药材的能力,是将理论课中对中药材的认知应用于实践的必不可少的训练方式。野外实习不仅肩负着将书本知识与丰富多彩的自然相结合,实现验证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扩大和丰富学生植物学的知识范围,使学生掌握植物形态的观察和描述、植物种类的识别和鉴定、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植物检索表的编制、植物检索工具书的熟练使用等专业技能,还肩负着培养学生初步开展科研工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任。
第四篇:英语“三位一体教学法”
英语“三位一体教学法” 一、三位一体教学法简介
三位一体教学法是对传统英语教学法出现的误区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包括两部分内容:“字母、音素、音标三位一体”教学法及“词汇、语法、阅读三位一体”教学法。
1.字母、音素、音标三位一体教学法
(简称“小三位一体”教学法)简介
中国英语语音教学的误区:
以听说代替语音教学:在缺少英语语言环境的中国,7岁以上儿童学习英语,照搬英美国家儿童学母语的方式为实现语言习得,即只靠听说学习语言不符合儿童知识发展规律。
先听说,再语音:先听说、后音标的教学模式,加大了学生的拼读难度。部分学生往往用汉字注音来拼读,结果导致学生发音不准,而且这种教学模式易形成英语学习的两极分化。
用字母组合代替语音教学:字母组合发音的不规则性,决定了字母组合不能代替语言教学。
孤立地讲字母和音标:学生易将音标与字母混淆,加大了音标的教学难度。2.字母、音素、音标三位一体教学法
小学生三年过不了语音关,初中一年过不了语音关,而用马承英语教学法十几个学时轻松语音过关。中小学英语教学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的症结就在于不学语音。语音是克服英语障碍的第一关。而“字母、音素、音标三位一体”教学法就是为了解决中国人学英语的语音关而产生的。它不但解决了先学音素的问题,而且还解决了学好音标的问题,提供了最佳的语音教学模式。
“字母、音素、音标三位一体”教学法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简化音标教学过程,把字母的名称音、英语音素和国际音标融为一体,集中教学。特别注重字母、音素、音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三者之间的交叉关系,并讲授26个字母名称音作为学习音素的基础,把掌握音素作为学习音标的前提。学了字母学音素,学了音素学音标,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联系紧密,过渡自然,易懂易记。学生刚开始就能掌握字母与音素的对应关系。
3.词汇、语法、阅读三位一体教学法简介
中国英语词汇、语法、阅读教学误区:见其形不能读其音,读其音不能想其形。
单词信息量输入少:学生习惯于“一词一义”的学习,忽视阅读,不能激活所学单词,单词记忆与阅读相脱节。
语法教学的繁琐及教学周期过长:小学阶段淡化语法教学,学生不能及时掌握语法规律。
中学阶段语音、词汇、语法、阅读三位一体教学法:
词汇、语法、阅读三位一体教学法(简称“大三位一体”教学法)应用于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和高中教学,体现了外语教学的整体性、有序性和动态平衡性。
中国学生听说或阅读最大的障碍就是词汇,学生提前记单词,就为听说阅读扫清障碍。因此在语音过关后,就要对词汇实行编码记忆。当然,编码有很多方法,如(1)以音为序,整体记忆;(2)归类记忆法;(3)联想记忆法等。
对于语法,马老师根据外语学习的规律,提出语法提前略讲并随进度精讲相结合,并将语法现象编成了韵律语法,易学易记。
第五篇:“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应用
浅谈“案例教学法” 在中高级对外汉语课堂中的应用
一、背景:
对外汉语教学界在文化问题上已达成基本共识: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文化是对外汉语教学内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理想的对外汉语教学应使学生既习得目的语,同时也掌握目的语文化。众多学者都曾提出: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只有学生掌握了目的语的文化背景,他才算真正掌握了这门语言。
虽然明确了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大原则,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在中高级阶段。在初级阶段,文化内容多依附于语言教学之中,没有必要,也很难从语言教学中剥离出来。但到了中高级阶段,就有必要开设文化专题课了,而过去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多以“教授”为主。这种教学方法虽也有其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较明显的弊端。首先,从教师教学的难易度来分析,文化因素小像语言点那样容易讲清楚。其次,从学生接受度来分析,学生而对的是完全小同于自己母语文化的异质文化,仅凭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理解起来难度相当大,因而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和厌烦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尝试在中高级阶段的文化专题课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将文化专题与提高语言技能巧妙融介,希望以此来开拓、丰富中高级阶段文化专题课的教学思路和教学 方法。
二、概念梳理:
我们现在研究的“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指由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兰代尔(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于1870年前后最早应用于法学教育中,是英美法系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国法学院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后来被广泛用于其他学科,如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是一种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从19世纪70年代起一直到现在,这场教法的改革仍在持续。众多学者如Lawrence, Lang,Kowalski,Shulman等纷纷著书立
说讨论这种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时至今日,哈佛商学院里已有超过80%的课程是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的。基于各种理论和相关实践,人们对案例教学法的界定也各有侧重。柯瓦斯基(Kowalski)认为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进行研讨的教学方法。f21它除了可以用来传授资讯、概念以及理论外,也可以训练学生的推理、批判思考、问题解决的技巧。舒尔曼(Shulman)定义案例教学法是利用案例做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3]曼莎斯(Merseth)认为:案例教学法可以包括大班级及小团体的讨论、案例里的角色扮演、或案例撰写。[4]哈佛工商学院也曾将案例教学界定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这些案例常以书面的形式展示出来,它来源于实际的工商管理情景。学生在自行阅读、研究、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全班讨论。因此,案例教学法既包括了一种特殊的教学材料,同时也包括了运用这些材料的特殊技巧。而国内的《教育大辞典》将案例教学法定义为“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某些科类的专业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即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系列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而在教育学中,人们又将案例教学法定义为教学中的案例方法,是指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把实际教育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学生思考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
以往的应试教育使用的是脱离实际的教条式的学科教材,满堂灌和填鸭式的课堂讲授,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把学生当敌人的考试方法。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了。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条件下的信息传输主体单一化的格局(教材+黑板+粉笔)已经被打破,教师不再是惟一的信息传播主体,而且也不再拥有惟一的信息话语主导权,变革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推行案例教学法势在必行。
三、案例教学法引入中高级阶段文化课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1.从实践性来分析
案例教学法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是真实的案例素材,学生需要进入案例所叙述的真实情境中去体味、感悟,进而让学生进行仿真的实践操作。因此有人曾简明地概括案例教学的特征是:“从实践中来,在实践中练,到实践中去”。案例教学的这一特点与中高级文化课的要求小谋而介。从某种程度来说,针对留学生的文化课并小是单纯的输入性活动,而应是一种师生基于实际情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探讨。从这个角度分析,案例教学的实践性与中高级文化专题课的要求是相吻介的。
2.从互动性来分析
案例教学要求教师融入学生群体之中,与学生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相互交流、奉献并获得。因此,案例教学提倡“四个自由开放”,即自由设疑开放、自由思维开放、自由讨论开放、自由选择开放。这样就会创造出一个宽松、和谐的多维互动的教学情境。在案例讨阶段,教师与学生是教与学的平等互动关系,教师和学生可以在“案例”这个平台上进行平等的对话。案例教学的这一特点非常适介于针对中高级留学生的文化专题课。因为本课程针对的是处于异文化圈的留学生,文化课的目的并小是简单的单项灌输,而是在与其本国文化的对比讨论中使他们了解中国文化。从这一点来说,案例教学法所营造的平等、互动的讨论氛围,正可以为文化专题课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以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3.从适用对象来分析
分析案例教学法,我们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强调在交流中学习,同时也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山此可见,案例教学法如果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于学习者的语言水平会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是初级的汉语学习者,对于案例小能较好地理解,那么也就无从讨论,案例教学法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而在中高级阶段,学生的语言水平相对于初级阶段有所提高,可以进行有效的讨论,因此引入案例教学是可行的。
四、将案例教学法引入中高级文化专题课的优势
根据案例教学的特点,我们认为将案例教学法引入中高级文化专题课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收集资料,以便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案例教学法主要以讨论为基础,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换成主动参与,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同时也可以转变学生角色,使之成为问题解决者,而非只是文化课程的学习者。
(三)将案例教学法引入中高级文化专题课可以在进行文化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各项语言技能,使文化教学与语言技能的提高同时并进。
五、案例教学法现存的弊病及其发展方向
尽管案例教学法其坚实的理论基础,使其具备了诸多优点。但与其他教学方法一样,其自身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彻底贯彻的难点。有下几个方面
在教师中有些人认为案例教学仅仅是以案例为媒介,以增强教学过程中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为主要目的。在这种认识的影响下,把案例看作是传授知识的一种说明和补充,将其本质看作是简单的归纳法而不是发现法,自然就不能从案例中发现一般性的假说,更谈不上对假说的实证分析,这样的理念不能将学生实质性地由学习的客体地位转变为主体地位。此外,案例教学加重教学者负担,教师要花比平常更多的时间准备熟悉教材和案例。目前,适用于相关学科的经典案例有限,主持案例讨论对教师的知识和引领案例研讨的经验和技巧更是一大挑战。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这样的 引领能力,而不是只能喋喋不休向学生进行从概念到概念的演绎。
案例教学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求较高。由于案例教学过分侧重于分析案例,学生主要通过课前预习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课前准备的程度如何主要取决于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由于准备不够充分会使学生在案例讨论时陷人困境。并不是每位学生都能事先做出充分的准备。在学生准备不够充分的课堂上,学生可能会沉默寡言或发言偏离主题无法达到既定的课程目标;亦或是出现完全相反的局面,发言内容过于分散影响其教学的主题。而且,案例教学课堂对班级人数也要有所考虑,人数过多不利于案例讨论。可现状是大多数的教学课堂人数较多是普遍现象。所以说案例教学法的成效可能因学生背景、学科类型及班级人数而异,中等程度以下的学习者不十分适于参加这样的课堂教学。
综合上述分析,从案例教学法的发展史,人们给予的各有侧重的界定及其理论依据,我们应该可以确定,该教学方法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当然,还有许多问题等待我们去研究和探索。我们应该理性地去实践。我们一方面要在实践中去探索其要旨,另一方面也要明了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更要为如何解决目前能够胜任案例教学的师资缺乏,典型有代表性的案例不足,考评学生困难等问题找到解决办法。21世纪教育的中心必须由知识的系统积累转变为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从这个意义上说,案例教学法确实是一种致力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面向未来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之所以有一定的空间能在教学中运用,是因为知识和能力不是经由别人告诉而得来的,必须经过学习者的主动接受,积极反思内化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