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三位一体教学法5篇

时间:2019-05-12 22:24: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三位一体教学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三位一体教学法》。

第一篇:语文三位一体教学法

语文三位一体学习法探究

山东滕州级索中学

李正勤

长期以来,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着种种弊端,特别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言堂”现象,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当课程方案一旦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认为,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三位一体学习法就是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教学改革的一次尝试。

语文三位一体学习法是指将语文课本、语文助学、导学案三种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机的整合在一起的一种教学方法。使用这种学习法的基本流程是:第一个环节,预习课。第二个环节,展示课。第三个环节,课外拓展。

第一个环节,预习课。学生在上展示课之前,充分阅读文本,并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助学》上的内容。此环节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地位,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教师只在学生遇到确实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才给以适当指导。这个环节要用一节课来完成,要求所有学生将《助学》全部做完,这是上好下一节展示课的基础,教师要认真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检查时要及时计分,对完成质量较好的同学要在班内点名表扬,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摒弃一种错误的观点,那就是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些老师就放手不问,进行粗放式的复习。岂不知,初中的学生自制力还很差,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特别是加以鼓励,学生就不会对文本产生兴趣,预习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第二个环节,展示课。余文森认为,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根据以上教育改革理论,我制订了如下的展示课环节。课前发下《导学案》。(《导学案》上主要是根据《助学》上的习题演化来的思考题以及鼓励学生动口动手的表演题。表演是深受学生特别是高中以下学生喜爱的一种语言实践方式。饶有兴致的表演,能激发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热情,使他们的语言更具个性化特征。因此,教师因文、因人而异,适时、适度、适量地进行课堂表演,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根据《导学案》上的习题,由全班分组进行探究。(此环节中,由小组主动选择准备探究的题目,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积极准备。不要求将所有习题都做完。)探究之后,由小组长做主持人,小组成员对所探究的题目进行展示,展示中鼓励学生的创新活动,对有创意的表演要专门加分。小组表演时,其他同学要认真观看,并欢迎批评指正,对有创意的意见,也要适当加分,以此提高同学们的参与意识,和动脑思考问题的能力。需要提醒的是,活动刚开展时,班内要成立一个专门的计分组,一堂课下来,对班内每一个成员的具体表现,要有一个详细的统计,该加分的加分,该扣分的扣分,并在课后给以象征性的奖励和惩罚。这样就能使全体学生人人有压力,个个有动力,激发他们的成就感、自信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才能在愉快融洽的气氛中完成自己的教学全过程。

第三个环节,课外拓展。在课上表演的基础上,学生开展广泛的研究性学习,摒弃传统的作业布置,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首先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语文教学的实践也证明,中学生,要想学好语文,提高写作能力,除了要搞好课内学习和训练以外,还必须认真抓好课外阅读和训练。我的具体建议是,给学生列出阅读书目,由学生在此基础上自主选择。事实证明,学生对阅读很快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阅读和写作水平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第二是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帮助学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为锻炼学生的心理品质提供了机遇,为深化课堂所学的内容提供了条件,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上就是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在教学改革方面做出的一点尝试。虽然在各个环节上都还显得有些粗浅,但在实践过程中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实践,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为语文教学改革而不懈努力。

二零一一年

第二篇:英语“三位一体教学法”

英语“三位一体教学法” 一、三位一体教学法简介

三位一体教学法是对传统英语教学法出现的误区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包括两部分内容:“字母、音素、音标三位一体”教学法及“词汇、语法、阅读三位一体”教学法。

1.字母、音素、音标三位一体教学法

(简称“小三位一体”教学法)简介

中国英语语音教学的误区:

以听说代替语音教学:在缺少英语语言环境的中国,7岁以上儿童学习英语,照搬英美国家儿童学母语的方式为实现语言习得,即只靠听说学习语言不符合儿童知识发展规律。

先听说,再语音:先听说、后音标的教学模式,加大了学生的拼读难度。部分学生往往用汉字注音来拼读,结果导致学生发音不准,而且这种教学模式易形成英语学习的两极分化。

用字母组合代替语音教学:字母组合发音的不规则性,决定了字母组合不能代替语言教学。

孤立地讲字母和音标:学生易将音标与字母混淆,加大了音标的教学难度。2.字母、音素、音标三位一体教学法

小学生三年过不了语音关,初中一年过不了语音关,而用马承英语教学法十几个学时轻松语音过关。中小学英语教学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的症结就在于不学语音。语音是克服英语障碍的第一关。而“字母、音素、音标三位一体”教学法就是为了解决中国人学英语的语音关而产生的。它不但解决了先学音素的问题,而且还解决了学好音标的问题,提供了最佳的语音教学模式。

“字母、音素、音标三位一体”教学法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简化音标教学过程,把字母的名称音、英语音素和国际音标融为一体,集中教学。特别注重字母、音素、音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三者之间的交叉关系,并讲授26个字母名称音作为学习音素的基础,把掌握音素作为学习音标的前提。学了字母学音素,学了音素学音标,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联系紧密,过渡自然,易懂易记。学生刚开始就能掌握字母与音素的对应关系。

3.词汇、语法、阅读三位一体教学法简介

中国英语词汇、语法、阅读教学误区:见其形不能读其音,读其音不能想其形。

单词信息量输入少:学生习惯于“一词一义”的学习,忽视阅读,不能激活所学单词,单词记忆与阅读相脱节。

语法教学的繁琐及教学周期过长:小学阶段淡化语法教学,学生不能及时掌握语法规律。

中学阶段语音、词汇、语法、阅读三位一体教学法:

词汇、语法、阅读三位一体教学法(简称“大三位一体”教学法)应用于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和高中教学,体现了外语教学的整体性、有序性和动态平衡性。

中国学生听说或阅读最大的障碍就是词汇,学生提前记单词,就为听说阅读扫清障碍。因此在语音过关后,就要对词汇实行编码记忆。当然,编码有很多方法,如(1)以音为序,整体记忆;(2)归类记忆法;(3)联想记忆法等。

对于语法,马老师根据外语学习的规律,提出语法提前略讲并随进度精讲相结合,并将语法现象编成了韵律语法,易学易记。

第三篇:阅读三位一体教学法-前言

词汇、语法、阅读三位一体教学法-前言

词汇教学除了“见其形不能读其音,读其音不能想其形”的误区外,输入量小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这里所指的输入量小,一是指目前我们的词汇量太小;另一个是指单词信息量小,只习惯于“一词一义”的学习,没有激活所学的单词。

语法教学的误区表现在语法教学周期过长,语法讲得过分繁琐,交际受到语法的严重束缚。词汇教学的输入量小,语法教学的繁琐及过长的教学周期,必然导致阅读滞后。

词汇、语法、阅读三位一体教学法针对以上的教学误区,着重解决词汇和语法的巧学、巧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做到巧学和自学。词汇、语法、阅读教学观及理论基础

词汇、语法、阅读三位一体教学法应用于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和高中教学。该教学法的系统性是对英语教学整体性的认识而形成的一种概念。该教学法主要研究英语教学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研究系统的整体效应与系统的结构的密切关系。

一、大三位一体教学法是用系统论的整体性、有序性和动态平衡性研究教学内容的最佳组合。

1.外语教学的整体性

外语教学的系统论(System theory of teaching English)是从整体出发来研究系统整体和组成系统整体各要素的相互关系。从本质上说明其结构、功能和动态,以实现外语教学的整体优化。

在整体内部,如果按照最佳顺序排列组合各部分,即各要素,那么整体功能可以大于各个部分的孤立之和。就整个英语教学而言,如果按照最佳的顺序排列组合词汇、语法、阅读三要素的教学顺序,其各要素之和大于整体功能。

词汇 语法 阅读

词汇、语法、阅读三要素的任何一个要素与它后面的要素能动地依次出现,三者之间有相通之处,并不孤立。没有每个要素的功能,也不会有整体的功能。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截然不同,一个硬而坚,一个软而脆。但它们的化学成份完全相同,即由同样数量的碳原子构成。为什么由同一种化学元素能构成两种完全不同的物质呢?最主要的是由碳原子的空间排列组合不同造成的,结构严密,排列有序即成金刚石;结构松散,排列无序即成石墨。我们常常看到同样的劳动力,由于组合方式不同产生不同的效果;同样的知识内容由于组合方式不同,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同样的人财物,由于组合方式不同,产生不同效益。

毛主席阐述人的自觉性行为时指出,人和蜜蜂不同的地方,就是人在建筑房屋之前早在思想中有了房屋的图纸,而蜜蜂世世代代建造自己的蜂巢,而无任何改进,就是因为造“房”之前,头脑中无“图纸”。

古代《申鉴时事》中记载这样的故事:一个人在林中看见别人布一张捕雀的大网,捕的鸟都是一个鸟的头钻进一个网眼。于是,他回家后,用一截截短绳子结成许多网眼,互相没有联系,结果一个鸟都没有捕到。网是单个网眼相互制约联结而成的整体,它无论在质上和功能上,都有别于孤立存在的网眼,把类似网眼这种组成整体部分称之为“要素”。相互联结所构成的具有新质的整体叫做“系统”。

世界上所有事物,大至宇宙、天体,小到分子、原子;人体的功能;从国家经济到工厂乃至一个机器,都可以看作是不同的系统。外语教学系统是词汇、语法、阅读等“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2.外语教学的有序性

外语教学的有序性,包括两个“序”:一个是将词汇、语法、阅读三要素按照最佳的顺序排列构成总的序列。每个要素是实现一个阶段的具体目标,所有要素具体目标的逐一实现,便是大的目标的逼近。

“词汇、语法、阅读”三要素的依次排列是个直线序列,虽然每个要素的知识密度、时间消耗等方面有许多变化,但教学顺序不变,即由词到句(通过语法手段)到文(章)。这就是“词汇、语法、阅读”三者之间的“序”。

另一个“序”是指每个要素内部的序。任何事物的内部均包括若干发展水平不等的层次,不同层次是相互联系,相互发展的,而且每个要素内部层次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进行逻辑排列。如:词汇这一要素内,教学与学习都是有序的:初学英语最先接触的单词应该是规则发音的词,即闭音节词、开音节词,然后由浅入深,再接触发音不规则的词„„

语法这一要素内,教与学也是有序的。学生最先接触的应是十大词类:名、代、动、形、副、介、连、冠、感、数。然后是由十大词类构成的五种简单的基本句型:主系表、主动、主动宾等。尔后是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将来时、过去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讲时态总不能先讲过去完成时,后讲过去时吧,总不能先讲过去进行时,后讲现在进行时吧。总要先讲时态后讲语态;先讲简单句后讲复合句。

阅读也是如此,应该先易后难,由浅入深。这样大“序”之中有小“序”,就好像九个恒星与太阳的关系一样。地球按一定的规律自转,而又按一定的轨迹围绕太阳公转。可以设想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不是有序排列的话,那将是何等害怕的情景!

3.外语教学的动态平衡性

动态平衡性原理告诉我们,任何系统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不是孤立静止的。每个系统内都有一个本质因素,抓住本质因素的变化,就抓住了“纲”,以纲带目,每个要素所形成的系统就会被激活。如十大词类,只要抓住动词的各种变化,就抓住了本质因素,也就激活了整个词类。

Oh, ten little boys and ten little girls are listening to their teacher carefully in the classroom.在这一句话中涉及到十大词类:名词(boy, girl)、代词(their)、动词(listen)、形容词(little)、副词(carefully)、介词(to, in)、连词(and)、冠词(the)、感叹词(oh)、数词(ten)。

在一句话中,只要用了动词,必然会有主语和其他句子成分。

在语法教学中,只要抓住时态的变化,就抓住了本质因素。英语常用时态8~10种。就一个动词而言,可以有10种时态。10种时态的句子又可以有肯定句、否定句、疑问句、答句(肯定回答、否定回答)。一个动词可以造出40个句子。

词汇、语法、阅读各要素组成了紧密的教学活动链。前一个因素是后一个因素的基础和条件,后一个因素是前一个因素的发展和结果。

动态平衡性原理还向我们揭示了整体与部分变化的可逆过程。整体可以迅速分解为部分,部分也可迅速综合为整体。在单词记忆中,一个合成词可分解为两个词,两个词也可以合成一个词。如:

overdo(做的过火)可以分解为over do

afternoon(下午)可以分解为after noon

整体迅速分解,部分迅速综合的过程可以大大减少记忆的难度,提高学习效率。

动态平衡性原理还向我们提供了一个要素内部不断循环的封闭回路:由于系统内部的反馈作用,以及每次学习后,又进入新的学习,新旧结合,以旧带新,这就使它成为一个封闭回路。在此系统内部无限循环,学生对符号的记忆得以周期的重复。同时,这个封闭回路对外又是开放的。如同一个单词在词汇教学中出现,在语法教学中得到应用,在文章中再得到再现。

二、词汇、语法、阅读教学的误区分析

1.词汇教学

词汇教学除了“见其形不能读其音,读其音不能想其形”的误区外,输入量小,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这里所指的输入量小,有两层意思。一个是目前我们的词汇量太小,初中阶段掌握1200词,难以读懂最简易的通俗读物。从语言学方面看,语音、词汇、语法三者之中,常用词汇最重要,是最主要矛盾中的矛盾的主要方面。

输入量小的另一个表现是:我们学的单词信息量小,只习惯于“一词一义”的学习,没有激活所学的单词,尤其是动词和名词学得比较死。任何一种语言,它的词汇系统都是丰富多彩的,大部分词是一词多义的。就汉语来说,我们在使用“打”一词时,意为beat, hit, strike;但在“打酱油”词组中“打”即是“买(buy)”的意思。“打紧”是urgent或serious之意,也无beat的意思。“打肿脸充胖子”指的是“puff oneself up to one's own cost”,根本没有“打(beat)”的意思。外国人学习汉字中的“色”,如果只知道“色”是colour的意思,也很不够。如“色狼”中的“色”根本没有颜色的意思。英语中的thief是“贼”的意思。但在汉语中“贼”未必指“小偷”。某年冬天,北京有两个美国留学生去哈尔滨看冰灯,一下火车就问:哈尔滨有无旅馆可住。当地人告诉他们俩:哈尔滨旅馆“贼多”“贼多”(很多)的。两个美国人一听,这里“贼”多,就不敢住旅馆了。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外国人学汉语,只知一词一义,会出很多笑话和误会。同样,我们学英语时,也会遇到很多类似这样的尴尬。我在文革时期教英语,曾多次遇到这种情况。一次,我在讲反对(against)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时,只告诉学生against是“反对”,结果我出示stand against the wall这一词组时,学生翻译说“这墙有问题,要站着反对,将它推倒。”

造成输入量小的重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养成一种查辞典的学习习惯。学生要学会查辞典,首先要学会国际音标,并引导学生多阅读,根据上下文(from the context)来确定词义。

2.语法教学

小学阶段要淡化语法教学是对的。但是,淡化语法教学并不等于无序教学,并不等于不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语言规律。

对语法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的。前者认为凡是那些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规律的知识都属于语法范围,如:《英语用法指南》一书把little和a little,few和a few的区别都纳入语法的范畴。

狭义语法的范围,就是传统的语法书规定的语法内容,由词类讲到时态、语态、简单句和复合句等。

我倾向于从广义的角度去理解语法,看一个人是否掌握了语法,关键看他是否符合英语国家说话的习惯。我主张把句型操练,明显的词汇辨异和惯用语都纳入语法教学内容,让学生把掌握语言规律的过程变成学习语法的过程。

如果说小学英语的语法教学是一条暗线的话,那么初中英语语法的教学无疑应是一条明线。语法讲得过分繁琐,语法教学周期过长,造成口语交际、书面交际跟着语法走,语法讲什么就有什么交际内容。交际受到语法的严重束缚。请看国内各种版本初中教材的语法体系:

以上语法安排告诉我们,如果半年讲一个时态,讲一个结构,这半年只能围绕这个时态和结构进行交际。

初一第一学期如果只讲主系表结构,那么学生只能说“I'm a boy.Are you a boy? Are you a girl?”如果我是一个女孩子,第一次老师问我是不是个女孩?我作了肯定回答。第二次再问我,我就该产生逆反心理,以为老师在怀疑我的性别。第三次再问我就不愿回答了。

我们彼此产生信息差(Information gap)的情况下,才有交际的必要,即我要问我所不知的东西,才有交际的必要。如果你的名字我已经知道,我就没有一遍又一遍问你的名字的要求了。

初一第二学期讲的是现在进行时,也就是说整个初一下学期都要操练现在进行时。不管有无现在进行时的语境,都要说现在进行时的话。如果我是个初一上学期的学生,想说“明天我将回家”这句话,就不能说。因为那是将来时,要等一年多的时间才能说。将来时安排在第三学期了。如果我是一个初一学生,一天早晨遇到这样一个情景,老师进教室拿起扫帚扫地,我想说“地已经扫过了(The floor has been cleaned.)”,那要等到初三毕业前才能讲这句话。因此,语法教学周期拉得过长,尤其是英语的八种基本时态教学周期拉得过长,限制了学生口头交际,学生迟迟不能进入阅读阶段。因为一篇文章只有一种时态的语境太少了。

语法讲得过分繁琐,这是我们过去教学的弊病。我初教英语时,讲现在完成时,我用了三节课的时间只讲一半内容,结果学生记十几黑板的板书,做题时还是不会。难怪一个美国朋友曾向我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你们学生不是starter(初学者),而成了scholar(学者)。诸如词汇辨异搞得太细。美国朋友告诉我们,他们国内的学生都不过分去研究“辨异”,而我们必须在四个词中只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外语课是技能课,久而久之,我们学的不是技能,而是常识了。

要想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实行素质教育,不要把考试作为教学目的,不要考什么才教什么,怎样考才怎样教。

词汇教学的输入量小,语法教学的繁琐及过长的教学周期,必然导致阅读滞后。

研究教学内容的最佳组合

一、词汇、语法、阅读三位一体教学法努力是用系统论的整体性、有序性和动态平衡性研究教学内容的最佳组合。

词汇、语法、阅读各要素组成了紧密的教学活动链。前一个因素是后一个因素的基础和条件,后一个因素是前一个因素的发展和结果。我们常常看到同样的教学内容由于组合方式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学习效果。词汇教学、语法教学、阅读教学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结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外语教学整体。

外语教学的有序性,包括两个“序”:一个是将词汇、语法、阅读三要素按照最佳的顺序排列构成总的序列。每个要素实现了一个阶段的具体目标,所有要素具体目标的逐一实现,便是向大目标的逼近。词汇、语法、阅读三要素的依次排列是个直线序列,虽然每个要素的知识密度、时间消耗等方面有许多变化,但教学顺序不变,即由词到句,到文(章)。这就是词汇、语法、阅读三者之间的“序”。

另一个“序”是指每个要素内部的序。每个要素内部层次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进行逻辑排列。如:词汇这一要素内,初学英语最先接触的单词应该是规则发音的词,即由闭音节词到开音节词,然后由浅入深,再接触发音不规则的词„„

语法这一要素内,教与学也是有序的:由十大词类,到五种简单的基本句型,再到各种时态。讲时态也要先易后难,总不能先讲过去完成时,后讲过去时吧。总要先讲时态后讲语态;先讲简单句后讲复合句。阅读也是如此,应该先易后难,由浅入深。这样大“序”之中有小“序”,就好像九个行星与太阳的关系一样。地球按一定的规律自转,而又按一定的轨迹围绕太阳公转。

动态平衡性原理告诉我们,任何系统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不是孤立静止的。每个系统内都有一个本质因素,抓住本质因素的变化,就抓住了“纲”,以纲带目,每个要素所形成的系统就会被激活。如十大词类,只要抓住动词的各种变化,就抓住了本质因素,也就激活了整个词类。在语法教学中,只要抓住时态的变化,就抓住了本质的因素。英语常用时态有8~10种。就一个动词而言,可以有10种时态。10种时态的句子又可以有肯定句、否定句、疑问句、答句(肯定回答、否定回答),一个动词可以造出40个句子。

第四篇:三位一体教学法探微

三位一体教学法探微

关键词:

实行“三位一体教学法”后,既便于加强班级管理,又能增强教师的责任感。

“ 三位一体教学法”是指把工艺课、实习课和班主任三项教学工做融为一体,由一名既有理论、又有实际操作技能、并有组织班级工作能力的教师担任,独力实施完成从新生入校到毕业的工艺课教学、实习课教学和思想教育的跟班制教学方法。它具有以下三个优点:

一、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职业教育中,普遍遵循的是单打一的教学模式,即工艺课、实习课、班主任各有一名教师担任。因此,有时会造成工艺课教学与实习相互脱节,教工艺课的教师不问实习进度,讲非所用,无的放矢;指导实习的教师长期指导基础操作训练,接触新工艺较少,不采用新标准,墨守成规,使学生在实习中无所适从。采用“三位一体教学法”,把工艺课的讲授和指导生产实习、班级管理均交给一名教师担任,不但可使教师在理论教学中不断地更新知识,学习新工艺新技术;而且在实习教学中能及时应用这些新工艺新技术,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实

践 印证理论,二者相辅相成,有利于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有利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由于工艺课、实习课均由一名教师担任,教师既熟知工艺理论又深懂操作技能,因此在教学中能灵活变通,急用先学,重点多学,难点讲透,改变工艺课死背书、实习课似学徒的教学方式。教师可根据实习场地、实习条件、实习进度对工艺课有选择、有重点地讲授;反之也可根据工艺课内容有的放矢地选择实习场地进行现场直观教学。如车工专业的车床结构、工件的装夹、车刀的刃磨以及零件的加工方法等都可在现场进行直观示范教学,这样可使学生听得懂、看得见、学得快、听得有趣干得来勁,既加深了对工艺课的理解,又学会了操作技能。

三、有利于班级管理

工艺、实习、班主任三者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一般是上课使学生归班主任管理,实习时转为实习代管,频繁的交换使学生的纪律难以保证。当班主任工作与实习安排发生冲突时,教师很难解决,容易造成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实行“三位一体教学法”后,可以有效地预防这种毛病,既便于加强班级管理,又能增强教师的责任感,杜绝扯皮现象的发生。

第五篇:读、写、演三位一体教学法初探

读、写、演三位一体教学法初探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心与心之间的沟通。“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在讲授《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采取了读、写、演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学对话,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这篇课文,我采取了三个步骤:

一、精读课文,与文本对话。

《我的叔叔于勒》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虽然篇幅短小,但在艺术上却颇多成就,通过与文本对话,仔细品评与感悟,学生能逐步感受到探究文本的意义和阅读活动的乐趣,定会获得非凡的艺术享受。

学生精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引导和点拨,使学生明确以下三个问题:

1、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

以前的于勒是“坏蛋”、“流氓”、“无赖”,后来,于勒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于勒由一家人的恐怖变成了全家人的希望,其中的契机不难想像,而文章的主题也就初见端倪。

2、运用人物语言展示人物性格。

学生先速读课文,找出文章中运用语言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然后指定几个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学生对运用语言描写揭示人物性格的写法就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例如,当发现穷水手真的是于勒时,克拉丽丝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重新回来拖累我们的。”可是昨天,她还不停地赞赏:“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是一个有办法的人!”截然不同的两句话,真实地道出了她人生哲学的秘密。

3、通过人物的神态和表情揭示人物的心理。

虽然那个穷水手只是“像”于勒,菲利普的脸色却已变得“十分苍白”;听完船长的介绍,菲利普“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可怕的事实吓得他失魂落魄。传神的神态描写生动地刻画出菲利普内心的恐慌。小说以“我”一双清纯的眼睛,真实地摄入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世态人情,读来让人感到既真切生动而又凄婉悲凉。

菲利普一家希望的肥皂泡破灭了,他们对于勒的“盼”也变成了“躲”。那么,小说围绕着“躲”字所揭示的主题也就显而易见了。

二、写作训练,与自己对话。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引导学生自己与自己对话,通过咀嚼与消化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升华为内在的能力,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使读写教学相得益彰。

因此,在分析完课文的重点以后,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假如于勒发了财,衣锦还乡,那情景又将如何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议论开了。我接着说:“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以《轮船巧遇》为题,设计一幅菲利普夫妇和于勒会面的场景。” 这个练习实际包含了三个方面的要求:

1、读懂原文、理解小说的主题是完成这次写作任务的基础。菲利普夫妇由“盼”于勒到“躲”于勒的变化,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2、体会人物的心情是构思的关键。现在,朝思暮想的于勒终于荣归故里,菲利普的家境就要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了,甚至连置办别墅的梦想马上就可以实现,菲利普自然会激动万分。

3、写出人物的神情和语言是写好作文的重点,也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之一。人逢喜事精神爽,菲利普夫妇的高兴劲自不必说,那么,如何通过人物的神态和语言表现出来,是这篇作文的重点所在。

由于学生对课文理解得较为透彻,作文普遍写得较好。有一个学生的作文是这样写的:

……父亲无精打采地抬起头,忽然,我发现父亲两眼一怔,表情仿佛僵住了一般。父亲两手颤抖着,脸上的肌肉不停地抽动,眼睛突然放射出一种异样的光彩:“于勒!”父亲的声音有些颤抖,母亲猛一抬头,几乎同时向前奔去。我心里默念道:“这就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母亲的皱纹舒展开了,高兴得合不拢嘴:“我就不信,那个穷水手怎么会是我的弟弟呢?我的弟弟我还不了解,他是那么正直,那么有良心,上帝一定会保佑他发大财的……”

这个学生在文章的结尾这样写道:“天渐渐暗了下来,我觉得四周笼罩着一片阴影,可父亲和母亲却说景色美极了。”这个结尾含蓄深沉、意味深长,说明学生对课文已经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且从课文中学到的刻画人物的方法,也通过自己的想象内化为写作的能力了。

读后进行写作训练,学生与自己进行对话,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增强了求知欲,为理解课文内容、深化知识结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表演课本剧,与同学对话。

趁热打铁,我布置了第二道作业题: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作文,进一步琢磨人物的语言和神态,编排一部课本剧,完成对人物形象的第二次创造。编排课本剧是一件新鲜事,难度也不低,要求学生既要透彻地理解课文,又要积极与同学沟通,通过协商解决排演中出现的问题,与同学对话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活动内容:将本文改编成一出独幕剧。

活动指导:研读课文,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能透过表情再现人物的内心处境和想法;熟练掌握故事情节,特别是要演出文章设置的悬念,以此为“关子”,使剧情有起有伏,吸引观众;注意背景的布置,气氛的营造;在不改变主题、人物性格的情况下,允许对文本进行合理的编创。

活动安排: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要求他们自己动手,开动脑筋,认真做好表演前的准备工作。上课后,我先评析了学生的作文,然后提示了表演时应注意的事项。学生情绪空前高涨,纷纷要求上台表演。我又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组要选出最好的同学,看哪个小组的表演水平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学们的表演不时激起阵阵掌声。

教学反思:

回顾这篇文章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感受:

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好文本,读出自己的感受,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效的阅读,这是完成对话的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描写理解文章的主题,通过神态描写学会塑造人物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探究的平台,这是对话的关键;让学生在探究与对话的过程中提升并强化语文能力,这是对话的目的。

2、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教育即对话。根据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我采取了读、写、演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对话的平台,老师搭台,学生“唱戏”,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合理地碰撞、沟通,阅读教学成了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究的舞台,也成了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学对话的多向互动的过程。

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教师必须对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更自觉地更新教学观念。新的课程,新的理念,促使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新的姿态、新的面貌来迎接新的挑战。

山东省章丘市官庄乡中心中学

朱崇文 邮编:250217 电话: *** 电子邮箱:zcw671107@163.com

下载语文三位一体教学法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三位一体教学法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词汇、语法、阅读三位一体教学法 (一)

    词汇、语法、阅读三位一体教学法 (一) 词汇、语法、阅读教学观及理论基础 词汇、语法、阅读三位一体教学法应用于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和高中教学。该教学法的系统性是对英语......

    词汇、语法、阅读三位一体教学法_英语论文

    词汇、语法、阅读三位一体教学法马承 词汇教学除了“见其形不能读其音,读其音不能想其形”的误区外,输入量小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这里所指的输入量小,一是指目前我们的词汇量太......

    三位一体教学法与小学英语(精选五篇)

    三位一体教学法与小学英语 多年的外语实践表明,少儿如果只凭消极模仿,刺激反应,是不能真正学好外语的。胡春洞教授在他的《英语学习论》中说:一种语言能生成的句子数量可以说是......

    词汇、语法、阅读三位一体教学法 (二)

    词汇、语法、阅读三位一体教学法 (二) 二、词汇、语法、阅读教学的误区分析 1.词汇教学 词汇教学除了“见其形不能读其音,读其音不能想其形”的误区外,输入量小,是一个突出的......

    国家级 “马承三位一体教学法”实验(精选)

    国家级 “马承三位一体教学法”实验实验 “马承三位一体教学法”简介哈63中学地处南岗区新发屯,落马湖地区,家长离异的学生多,大部分家长是下岗职工,做小买卖的,文化水平低......

    语文三位一体学习法探究

    内容摘要: 长期以来,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着种种弊端,特别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言堂”现象,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

    三位一体教学法在中药学中的应用

    三位一体教学法在中药学中的应用 一、三位一体教法的应用意义 中药学内容复杂,文字内容较为难懂,中药学是学生学习中医专业的基础环节,学生必须深刻掌握,并能理解运用,基于中药学......

    语文教学法

    语文教学方法 (一)阅读法(朗读、默读、背诵) (二)讲授法(讲述、讲解、讲评、讲演、复述、讲读、讲练、说书法);(三)对话法(问答、谈话、讨论、辩论) (四)实践法(观察、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