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安吉的美丽乡村看文明生态村建设
从安吉“美丽乡村”看文明生态村建设
黄焱清
“华家池畔杨柳依,长椅湖光鸟争鸣,郁郁书香随风逸,求是创新不了情。”由衷感谢万宁市委组织部,让我有幸参加浙江大学举办的万宁市新任科级干部“领导力提升”专题培训班,重温大学生活,感受浙大魅力,聆听专家教诲,提升自身品质。浙大之行,不仅是能力的培养,更是心灵的熏陶,精神的塑造。
我的收获,不能逐一述说,作为乡镇的宣传委员,我一直较为关注文明生态村的建设,9月12日的安吉美丽乡村之行,让我感触良多。
“中国美丽乡村”安吉地处浙西北,建县于公元185年,汉灵帝赐名“安吉”,取《诗经》“安且吉兮”之意。全县人口45万,辖9镇4乡1街道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87个行政村,面积1886平方公里,“七山一水二分田”,是全国首个生态县和著名的“中国竹乡”。2008年,安吉拉开“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序幕。2010年,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模式正式成为“国家标准”和省级示范,被授予全国唯一的县级最佳人居环境奖。
带着初步的印象和些许质疑,我们驱车远离尘嚣来到这远而不偏的山城。沿途风景很美,犹如走进一幅动人的山水画卷。连绵不绝的竹海,漫山遍野的树林,清澈的溪流,古朴的民居,村在林中,林在村中,安吉县的确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作为一个从大山里走出的人,我从来不会否认山清水秀给人带来的视觉的享受和心灵的宁静,但也始终摆脱不了经济的滞后和生活的困顿带来的执拗。直到我坐在了安吉县县委党校的会议室,听到了有关负责人的述说。
2008年2月28日,安吉召开“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万人动员大会,拉开了 “中国美丽乡村建设” 序幕。安吉计划通过推进村庄环境的综合提升、农村产业的持续发展、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用10年时间,把安吉县187个行政村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现代化新农村样板。
从2008年起,安吉以“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为总体目标,以“尊重自然美、侧重现代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为主要原则,以“环境提升工程、产业提升工程、服务提升工程、素质提升工程”为基本路径,全面开展“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呈现出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大格局。美丽乡村已成为安吉“中国竹乡”、“全国首个生态县”之后的第三张国家级金名片。
2010年,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模式正式成为“国家标准”和省级示范,被授予全国唯一的县级最佳人居环境奖。4年来,全县187个行政村中已有近90%参与创建,共有12个乡镇实现全覆盖,建成的“美丽乡村”已经涵盖了安吉四分之三的县域面积。现在,安吉城乡差别大幅度缩小,多数创建村农村民居建成了花园式的别墅山庄,形成村在林中、房在景中、人在画中的美丽乡村图景。农村特色主导产业、农民专业合作和现代家庭工业、农村休闲旅游等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和提升。2011年地区生产总产值达到222亿元,财政总收入29.1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4万元。似乎要有意彻底推翻我那固有的观念,县委有关人员把我们拉到了皈山乡和横乌村进行实地考察。在这里,我才真正受到什么是文明与生态的结合。别墅错落有致,庭院绿树成荫,村道整洁通畅,小河流水徜徉,工厂林立而无声,人头攒动而有序,好一派欣欣向荣和诗情画意的完美结合。看着,走着,不住的啧啧感叹:原来当农民也可以这么幸福。经济的发展靠项目的带动,区域的发展可以靠企业的进驻。据了解,皈依乡居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主要靠两大块,一是就地工厂的就业,二是当地资源竹制品和茶山的开发。有了这两座靠山,当地居民在家门口致富,已基本不成什么问题。但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文明村镇的打造并不是同步的,背道而驰的例子也不在少数。是什么让皈依乡在经济致富的同时又开辟了美丽乡村的新道路呢。其实在村里的任何一个角落,你都可以找到答案。早在2008年,皈山乡就开展了特色家庭创建,制定了皈依乡美丽家庭创建总体目标,通过家庭自主参与、自主创建,全力营造环境美、生活美、事业美、品德美的文明氛围,逐步实现院有“花”香、室有“书”香、人有“酿”香、户有“溢”香的幸福景像,让更多人的生活质量通过更长时间的努力提升到更高水平,从而推动皈依乡美丽乡村的纵深发展。该规划分三年实施,设立五星、四星、三星三个档次,通过三年创建,力争使美丽家庭达到总户数的30﹪以上,美丽家庭覆盖率达70﹪以上。为督促村民积极参与到美丽村庄的建设中来,村委会还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如今的皈依乡家家争建美丽家庭,人人争当美丽村民,整个乡村洋溢着一股浓郁的文明新风。其实不想走,其实很想留,结束了美丽乡村之行,心中不禁留恋,但我不能停留,这里不是我的家,我所要做的是要将这边的先进典例带回家。通过这次考察,我对文明村建设有了更深的了解,总结为以下几点: 生产发展是关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早在2008年,原海南省省委书记卫留成同志,在会议上曾多次指出,要把发展经济作为文明生态村建设的核心内容。只有生产发展了,经济才能活跃,经济活跃了,物质才有提高,生活才有改善,文明村才有了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归根结底,文明村的建设,首先要回归到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水平这一主题上来。文明村建设不是修几条村路建几个文化室,一定要把眼睛盯住那些还在贫困状态下生活的广大老百姓,把脑子放在如何抓好抓活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的生存现状。注重生态是保障。环境也是生产力,是一个区域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体现,是一个区域从不发达走向发达的“启动器”,较好的环境就是先进生产力的体现,是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体现。特别是现阶段,中央决定在海南实施国际旅游岛这一发展战略,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发展海南经济的先进思路。中共海南省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罗保铭书记作出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崛起为主线,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总抓手的部署。万宁十二次代表大会也把,齐心协力打造开放万宁、绿色万宁、幸福万宁,把万宁建设成为中外闻名的滨海旅游目的地和万宁人民的幸福家园作为奋斗目标。农村有着优势的生态资源,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保持生态这一自然优势,这样才能保证更好地享受发展的成果,而不是无奈地吞食发展的苦果。提高素养是阶梯。俗话说,山美、水美、人更美。农村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但由于经济的滞后和教育的欠缺,还留存着许多与文明相背谬的旧风陋习,农村居民文化水平的低下,也直接制约了农村的发展。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没有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和自主发展能力的增强,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就不可能有大的提高。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提升农民素养势在必行,应利用村民学校、文化活动室等场所,采取举办讲座、入村宣讲、入户宣传等形式,帮助农村干部群众增强政策观念,引导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培育文明新风;要制定完善的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开展“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讲法制、改陋习”活动;要引导农民群众崇尚科学,抵制封建迷信,杜绝黄赌毒,反对邪教,破除陋习;要利用农村各种宣传教育阵地,引导农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要开展各种形式的“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户”和“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等评选活动,大兴文明之风,树立文明之村。文明生态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工程。在前人走过的路上,我们学到了许多经验,让目标更加明确。再一次感谢市委组织部给我这么好的一个学习机会,让我能增长知识,拓宽视野,膨满信心,更好地投身工作,为建设万宁、服务万宁、发展万宁贡献自己应尽的力量。
第二篇:美丽乡村:安吉样本
安吉模式 中国样本 2011年04月08日 09:12 来源:东方早报
国际旅游小姐中国区分赛场设在安吉
中央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考察安吉后不禁感慨:“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是中国新农村建设的鲜活样本。”
生态立县
几年间,安吉翻天覆地的变化,足以让人震惊。
上个世纪,安吉因环境破坏和污染,曾被国务院点名批评,如今却实现华丽转身,成为“美丽乡村”的代名词:竹林竹海、中南百草园、江南天池自然景观美不胜收;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美丽令人流连忘返;旅游产业、白茶产业、椅业产业又给安吉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2000年安吉痛定思痛、因地制宜、谋求转型,决定依靠安吉特有的生态优势,走“生态立县”的发展之路。2008年安吉将目光放地更远、更高,正式启动了“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计划用10年时间把安吉187个行政村都建设成为“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现代化新农村。同时,发挥生态优势和特色产业,利用旅游目的地、两大特色产业形成经济发展“双引擎”,最终走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新农村样本
农业部组织的新农村建设调研组对安吉调研后认为,安吉“美丽乡村”建设注重领导方式、思想观念、载体平台、制度政策、服务方式的五大创新,使新农村建设从一个宏观的方向性概念转化为操作的工作实践,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使农业变强了,二是让农民变富了,三是把农村变美了,四是城乡更加和谐了,创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为全国新农村建设树立了一个鲜活而生动的典型。
安吉利用生态优势,闯出了一条由第一产业“接二连三”(靠一产优势发展二产、再靠生态优势发展三产)正在向“跨二进三”(跨越二产,依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直接进入三产)发展,一二三产业联动、综合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认为,安吉将生态资源转化成资本,大力发展农业三产化,让农民分享到了第三产业的资本收益,使农民靠三产增收,而不是靠一产增收,实现了跨越性的发展,为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再添一计。
模式由此形成,“美丽”自始至终。
链接
推进新农村建设
安吉“美丽乡村”三大启示
一、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城乡一体化的道路,采取一二三产业统筹发展的模式,统一规划,一起推进,统筹发展。“三农”问题的解决,并非只能靠工业化和城市化。
二、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没有统一的模式可循,但必须有统一的发展思路。每个地方都有自己不同的区位条件、地缘优势、产业优势,应该准确定位,科学发展,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
三、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统筹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包括环境建设、节能减排、传承农耕文化、发展休闲农业等丰富内容。老百姓的幸福感并不一定与GDP的增长成正比,在解决了温饱问题,生活水平达到小康之后,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是影响幸福感的直接因素
第三篇:安吉美丽乡村模式
“安吉模式”就是:以生态工程大项目启动生态环境大建设;以生态环境大建设带动生态经济大发展;以生态经济大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大跨越。全县基本形成了以省级开发区为引领,天子湖现代工业园、临港开发区为依托的工业布局金三角;形成了以竹业、椅业为统领,生物医药、新型纺织、特色机电、汽摩配件等新兴产业后起之秀的生态工业产业体系。
安吉围绕建成“全覆盖、高标准、深领域”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定位,以“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四大目标,以“尊重自然美、侧重现代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四项原则,通过实施“环境提升、产业提升、素质提升、服务提升”四大工程 浙江安吉: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2013-02-04 10:44:36 来源:光明网 编辑:付承堃 发表评论
进入论坛>>
地处浙西山区的安吉县近年来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通过完善城市发展规划,严格保护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积极倡导低碳生活,从省级贫困县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县、生态县,走出了一条既具时代特征又有地方特色的科学发展路子,积累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益经验,形成了“环境宜居一流、乡村美丽一流、百姓富裕一流、文化生态一流”等诸多优势。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吉实践,能够为我国其他地区的发展提供借鉴。
优化县域生态环境。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准确把握自身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立足于生态特色基础谋篇布局,因地制宜,扬长补短,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开辟一条差异化、有特色的发展之路。以安吉县的实践为例,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引下,安吉县确立了大力推进生态县建设的总体思路,以“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为总载体,以县域大景区为共同愿景,以“环境保护”和“资源永续利用”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的核心,经过环境资源化、资源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三大步骤,坚持城乡协同并进,初步建立了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产业协调、发展潜力强劲、生态文化活跃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模式,塑造了以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中国美丽乡村”为代表的生态文明建设县域综合品牌,成功打造了长三角特色制造业集聚区、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休闲经济先行区、山区新型城市化样板区和创业与人居优选地。
繁荣县域生态文化。首先,地方政府要通过各种社会活动营造良好的生态建设氛围,提升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普及生态文化理念,实现从“山上有生态”向“心中有生态”的提升。其次,要加大文化保护力度,加强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和保护。第三,要营造共建共享的氛围,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民性,形成全民共建共创生态文明的生动局面;全面改善民生,着力构建完善的保障体系、均衡的公共服务、舒适的富裕生活、祥和的人居环境,开创民生发展的新局面。第四,要增强人才保障,吸引、培育各类人才,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发展县域生态经济。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在经济与生态两者之间找到结合点、寻求突破口。首先,要实现农业经济的“整合、联合、融合”。通过制定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总体规划,出台鼓励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的政策,构建立体化生态农业开发格局。以建设高效化的生态农业为总目标,通过实施产业升级工程、品牌培育工程、竞争力提升工程、生态环境改善工程和科技兴农工程,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规模化、产业化和品牌化,打造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县。
其次,要实现工业经济的“集中、集约、集聚”。一是推进企业集中,所有企业全部集中进园区;二是推进产业集聚,提升运营效率、节约土地和公共设施成本;三是推进要素集约,珍惜土地资源,推广产业的“亩均产出率”、“建筑容积率”和“开工投产率”等“三率考核法”,引入项目建设强制性标准。第三,要实现循环经济的“低耗、低排、高效”。以政策创新为先导,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制度创新为保障,注重产业的循环链接与节能减排。启动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建设,重点抓主要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推进废弃物循环综合利用,做大做强生态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物医药、生态休闲、生命养老等绿色产业。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保护、治理和建设“三位一体”,整体推进,改善环境质量,优化人居环境,引领生态文明建设。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把生态村建设作为生态县建设的基础工程。
首先,要坚持“试点先行、有序推进,规划引领、差异发展”的建设思路,实行县乡村三级配套补助的办法,制订相应的配套补助激励政策和奖励补助措施,调动乡镇、村和农户的建设积极性,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其次,要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公共设施,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速建立城乡一体的物流配送体系,注重农村社区长效管理机制创新。
第三,确立鲜明的主题,集中力量实现既定目标。例如,安吉县以实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为切入点,抓点成线、延伸扩面、完善提升,覆盖到全县187个行政村;持久开展“双十村示范、双百村整治”和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扩大生态精品覆盖面,高标准实施一批城乡生态项目,建设城市生态景观、公路沿线生态走廊、乡村生态群落。第四,在村庄改造的过程中,要坚持高品位、高起点,做足山、水、树、花的功夫,巧妙结合地方自然条件和文化元素,把当地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和现代文化进行融合,在共性中追求个性,彰显魅力,打造以生态文化为主题的多元化乡村,体现“一村一韵”。开展以畜禽粪便污染整治、生活污水整治、垃圾固废整治、化肥农药污染整治、河沟疏浚整治和提高农村绿化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
近年来,我县致力于建设中国美丽乡村、推动竹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了“政府推动、百姓参与、上下合力”的良好氛围,效果显著。安吉的中国美丽乡村和竹产业发展更是全国山区半山区县市典范,倍受社会各界的肯定和中央省市级各类媒体的关注。县宣传部门为提高安吉知名度与美誉度,积极为安吉对外宣传进行吆喝,营造声势。一是主动走出去。宣传部门及时将县内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和竹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整理,制作宣传资料由部领导亲自前往北京、上海等地与主流媒体进行沟通,争取在全国有影响的媒体上报道安吉建设与发展成果;二是诚心请进来。在与主流媒体沟通的同时,创新形式力邀媒体到安吉采风,实地感受安吉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和竹产业对安吉地方经济的推动作用和提高农民生活的重要影响,通过记者体验、百姓畅谈等形式生动报道;三是做大做强外宣工作。由常委宣传部长、分管部长亲自带队到北京、上海等地与主流媒体负责人联系协商,力争播精品、上头条、扩影响。目前沟通的均是在长三角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媒体,如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等。继2009年9月1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经典中国辉煌60年》为题头条报道我县良好生态环境与建设成果后,12月2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再次以《浙江安吉竹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题报道了我县竹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以及如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安吉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12月28日,央视一套与央视新闻频道在7点至8点时段的《朝闻天下》栏目中分别以《村庄名片》、《记者体验:竹子改变生活》、《农民2009:农民老李的致富三级跳》、《数字增收》为题全面报道安吉县政府在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与地理优势情形下,政策支持、技术帮扶、产销跟踪,因地制宜推动竹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成功做法与典型经验。通过以记者体验、农民说安吉、数字证实等不同形式报道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与竹产业发展,使安吉对外形象进一步提升,知名度进一步扩大,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作为全国权威主流媒体的中央电视台在重点栏目如此高频率报道安吉,在安吉对外宣传历史上罕见的。这也反映了安吉对外知名度与影响力在扩大,安吉政府带领农民增收致富效果是明显的,更是符合安吉山区半山区自身特点的。浙江省安吉县委县政府按照生态立县理念,注重领导方式、思想观念、载体平台、制度政策、服务方式的五大创新,充分发扬安吉人兼容并蓄、敢为人先、虚心有节、挺拔向上的竹精神,以打造“中国美丽乡村”为抓手,全力把全县187个行政村建设成为“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全国生态环境最优美、村容村貌最整洁、产业特色最鲜明、公共服务最健全、乡土文化最繁荣、农民生活最幸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据安吉县委副书记王树介绍,为保证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科学有序,县委县政府把全县作为一个大乡村来规划,把每一个村当作一个景点来设计,把每个农户当成一个小品来改造。现已把全县所有行政村划分为40个工业特色村、98个高效农业村、20个休闲产业村、11个综合发展村和18个城市化建设村,并出台了《中国美丽乡村实施意见》,明确了实施架构、评价标准、考核办法、奖励政策和长效管理机制,使“中国美丽乡村”建有方向、评有标准、管有办法,使新农村建设从一个宏观的方向性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工作实践,创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安吉模式”,培育了“敢为人先、坚忍不拔、同心协力、求真务实”的“安吉精神”。
王树告诉记者,安吉县通过实施环境、产业、素质和服务“四大提升工程”,大力推进“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使安吉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昔日被国务院列为太湖水污染治理重点区域的安吉,如今被称为中国竹乡、中国白茶之乡、中国椅业之乡、中国竹地板之都、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县,成为长三角地区大城市产业转移、要素外溢的“首选之地”和都市人群摒弃浮躁、回归自然的“休闲乐园”。
据了解,安吉农村产业发展按照“一产调优提效、二产调强提质、三产调大提速”的发展思路和“一产接二连三”的产业互动目标,培育发展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竞争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使农业变强了,2008年,全县竹产业销售额达108亿元,白茶产值7.8亿元,已建成农业休闲观光园区13个,面积7万亩。2009年上半年,全县休闲农业园区共接待游客307万人次,旅游收入12.25亿元,拉动农民收入增长2.3个百分点;“农家乐”经营户达520户,8800余张床位,全年可接待游客68万人次,解决农民就业3万人,实现收入1亿元。让农民变富了,2008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0343元,高于浙江全省农民人均收入1000多元。农民富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富庶,还表现在农民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农民的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农民的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把农村变美了,建成了全国优美乡镇12个,省级生态乡镇13个;形成了体系完善的“户集、村收、乡运、县处理”的农民生活垃圾处理网络,垃圾收集率达95%;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1%,建成生态公益林100万亩,空气质量和水质量保持Ⅱ级以上,走进安吉就像到了一个巨大的生态公园,山美、水美、田园美。城乡也更加和谐了,县城以山为脉,以水为径,形成群山环绕水穿城、青山碧水绿绵延的生态城市形态,广大农村把生态村建设与小康示范村创建等有机结合起来,整体推进,全县城乡收入差距比达到1.96:1,一些经济活跃乡村的农村户口甚至已经成为让城里人羡慕的身份。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一种优势资源,关键是如何把生态资源变成生态效益。安吉基于这种理念,大力挖掘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潜力,集中精力打造中国名牌农产品和优势农产品,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增收致富,同时耐心寻找跨越式发展之路,利用生态环境优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建设大都市后花园,打造休闲度假天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发展,让安吉人得到了第一桶金,大批城市游客的到来又使安吉的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农民由一产“接二连三”(靠一产优势发展二产、再靠生态优势发展三产)正在向“跨二进三”(跨越二产,依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直接进入三产)发展,闯出了一二三产联动、综合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认为,对于“安吉模式”应该全面、系统地来看待和认识,其中有很多值得总结、借鉴和推广的经验和理念。比如“安吉模式”把各地的领导干部忽视的生态资源转化成了资本,大力发展农业三产化,让农民分享到了第三产业的资本收益,使农民靠三产增收,而不是靠一产增收,实现了跨越性的发展,这为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再添一计。再比如,安吉一个县的产值仅相当于苏南的一个村,一个县的财政仅相当于苏南的一个乡,但是安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建设水平却达到了日韩的水平,而且不是一个两个点,可以随处下车,随处去看。这也为新农村建设怎么搞、怎么以极低的成本让千家万户实现生态农业环保农村、是不是只能在高度发达地区才搞得成、是不是财政拿足够的钱才搞得成提供了活生生的范例。
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局长甘士明在发言时说,美、新、富、荣四大要素构建了美丽乡村,支撑了“安吉模式”,走出了一条适合安吉特点的新农村建设发展路子,也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做了最好探索。特别是把保护生态和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农民创业和农民增收这个根本着眼点,依靠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打造乡村旅游产业,拓展农业的发展功能,使把整个农业产业附加值得到了最大提升,创新了农业产业创新模式,很有推广价值;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把资源进行充分地整合,吸收相关的社会资本和农民资本来进行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用以奖代补的这一点点资金撬动了比较大的社会资源来共同建设新农村,也值得借鉴。与会专家认为,“安吉模式”演示了新时期中国农业、农村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的运作轨迹,体现了通过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的创新思路,实践了山区、半山区、丘陵地区推进生态立县和生态强县的发展方式,揭示了特定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规律,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从“安吉模式”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看,有四条经验值得借鉴:一是坚持以农为本发展战略,跨二进三,实现“三农”跨越式发展。安吉围绕竹子、白茶、蚕桑这三个农业主导产业做足文章,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真正做到了农业“接二连三”,同时大力打造县域经济整体品牌优势,形成了“中国竹乡”、“中国首个生态县”和“中国美丽乡村”三张亮丽的“名片”,进而使农业在“接二连三”的同时实现“跨二进三”,变农业资源为农业资本,在要素重新定价、重新分配中占据主动,实现了“三农”跨越式发展。
二是坚持生态先行发展战略,强调自然和谐与生态文明,推动“三农”可持续发展。安吉善于挖掘和保护生态、善于经营生态,通过优良的生态和优质的服务,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效益,把青山绿水变成了金山银山,产生了绿色GDP,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是坚持文化立县发展战略,内促外延,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三农”科学发展。安吉凭借底蕴深厚的文化,立足于文化消费的民族性、生态性和专业性,作好农村文化消费这篇大文章。通过不断挖掘与传承,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的农村文化,涌现出了书画村、畲族文化村、生态屋、山民博物馆等各具魅力的文化景观和文化现象,形成了发展农村的第三产业、吸引城市游客的一大卖点。
四是坚持精神传承发展战略,突出理念思路转变,实现“三农”和谐发展。安吉把“奋战五年·再造安吉”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精神支柱,传承先贤遗风,弘扬安吉精神,上下同心,一年连着一年抓,一届接着一届抓,一事跟着一事抓,锲而不舍,不断在推进中完善,在落实中提升;通过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做到了全县覆盖、全民参与,共同打造美丽乡村、共同建设幸福和谐的美好家园。“安吉模式”对推进全国新农村建设有三大启示:
一是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走城乡一体化的道路,采取一二三产业统筹发展的模式,统一规划,一起推进,统筹发展。“三农”问题的解决,并非只有依靠工业化和城市化。“安吉模式”通过开发内源改变了农业弱质本性,使农民可以不离开自己的故土,也能做到安居乐业,生活在清新的自然风光中,享受着城市的现代文明,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三农”解决方案。
二是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没有统一的模式可循,但必须有统一的发展思路。每个地方都有自己不同的区位条件、地缘优势、产业优势,应该准确定位,科学决策,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农业资源可以转化为农业资本,山区的生态、环境和文化作为重要的资源同样可以转化为资本。只有着力拓展生态、文化的功能,向休闲、观光、旅游、环保等方面转移,才能实现农村的良性循环,才能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安吉的实践告诉我们,山区县的资源在山水,潜力在山水,山区县的发展完全可以摒弃常规模式,走出一条通过优化生态环境带动经济发展的全新道路。
三是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统筹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包含环境建设、节能减排、传承农耕文化、发展休闲农业等丰富内容。老百姓的幸福感并不一定与GDP的增长成正比,在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生活水平达到小康后,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是影响人们幸福感的直接因素,他们需要绿色GDP、务实GDP;农民收入与财政收入的增长并无必然关联,富民与强县并非完全是同一个概念,安吉2008年的财政收入不足15亿元,但安吉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0343元表明,强县并不等于富民,只有富民基础上的强县才最值得推崇。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主任王守聪告诉记者,举办此次研讨会就是集中有关部门、地方和专家学者的智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安吉模式”进行梳理和研究,探讨在农村推广“安吉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通过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树立一个鲜活而又生动的典型。
王守聪透露,今年10月底,农业部还将联合国家旅游局、浙江省人民政府在浙江安吉举办“中国(安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高层论坛”,届时将召开“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成立大会”和举办“2009首届中国(安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节暨中国美丽乡村节”,进一步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进山区、半山区的新农村建设。
第四篇:浙江安吉美丽乡村建设嘉年华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
学号:0304080328
姓名:宋喜新
浙江安吉美丽乡村建设嘉年华-假期社会调查报告 连绵不绝的竹海,漫山遍野的树林,清澈的溪流,古朴的民居,村在林中,林在村中,浙江省安吉县已成为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一年前,安吉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品牌概念,在各地经济建设势头低下的时候,安吉的建设工作依然进行的如火如荼…….众所周知,GDP的提高,带来的是生态环境的牺牲,然而安吉至始至终坚持生态立县,凡是对生态不利的项目不上,对环境有害的企业不批。安吉县委,安吉人民顶着压力,安吉的生态立县在一片反对声中站立起来了,时至今日,安吉所取得的成就是令人瞩目的……..2011年1月,我有幸成为了由安城村委组成的考察团人员之一,开始了为期一周美丽乡村专访之路。
建设中国新农村,打造安吉美丽乡村品牌战略目标的提出
2009年9月22日,安吉县委召开第十次全县代表大会,会上安吉县委县政府提出按照生态立县理念,注重领导方式、思想观念、载体平台、制度政策、服务方式的五大创新,充分发扬安吉人兼容并蓄、敢为人先、虚心有节、挺拔向上的竹精神,以打造“中国美丽乡村”为抓手,全力把全县187个行政村建设成为“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全国生态环境最优
美、村容村貌最整洁、产业特色最鲜明、公共服务最健全、乡土文化最繁荣、农民生活最幸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大会上,县委书记王树说道,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要坚持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以农为本发展战略,跨二进三,实现“三农”跨越式发展。安吉围绕竹子、白茶、蚕桑这三个农业主导产业做足文章,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真正做到了农业“接二连三”,同时大力打造县域经济整体品牌优势,形成了“中国竹乡”、“中国首个生态县”和“中国美丽乡村”三张亮丽的“名片”,进而使农业在“接二连三”的同时实现“跨二进三”,变农业资源为农业资本,在要素重新定价、重新分配中占据主动,实现了“三农”跨越式发展。二是坚持生态先行发展战略,强调自然和谐与生态文明,推动“三农”可持续发展。安吉善于挖掘和保护生态、善于经营生态,通过优良的生态和优质的服务,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效益,把青山绿水变成了金山银山,产生了绿色GDP,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三是坚持文化立县发展战略,内促外延,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三农”科学发展。安吉凭借底蕴深厚的文化,立足于文化消费的民族性、生态性和专业性,作好农村文化消费这篇大文章。通过不断挖掘与传承,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的农村文化,涌现出了书画村、畲族文化村、生态屋、山民博物馆等各具魅力的文化景观和文化现象,形成了发展农村的第三产业、吸引城市游客的一大卖点。四是坚持精神传承发展战略,突出理念思路转变,实现“三农”和谐发展。安吉把“奋战五年·再
造安吉”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精神支柱,传承先贤遗风,弘扬安吉精神,上下同心,一年连着一年抓,一届接着一届抓,一事跟着一事抓,锲而不舍,不断在推进中完善,在落实中提升;通过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做到了全县覆盖、全民参与,共同打造美丽乡村、共同建设幸福和谐的美好家园。
安吉美丽乡村取得的成效
当我们一行人来到报福镇石岭村时,映入眼缭的是青灰瓦披的屋顶,白色墙面上用木构架装饰,两根圆木支撑的农家门前的亭台上悬挂着两只红灯笼,亭子的顶部用茅草遮盖着,显得别有洞天。走进古朴典雅的庭院,绿草如荫,花香四溢„„这是报福镇石岭村谢绍明的家。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幢普通的农家民宅。“我是按照设计师的规划进行改造的,房屋主体结构未发生变化,总计花费不到4万元,村里奖励了2万多元。”谢绍明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
报福是安吉去年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乡镇,如何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水自然优势将报福做成美丽乡村建设的精品?镇里结合本镇实际,按照每家每户的不同地势和山水环境,聘请设计师进行一村一规划、一家一美景的设计,形成了“山水统里”、“石岭人家”、“观光洪家”等各具各村各户特色的建设格局,把“家
园”与“田园”结合好,让自然环境与人工雕琢相协调,一个村村是精品、户户是新景、处处是美景的美丽报福已风生水起。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广大农民的自愿行动。鄣吴镇的玉华村项目启动后,在村民的支持下村容村貌大变,去年年底,项目完成后评上了美丽乡村精品村,邱兴平激动得热泪盈眶。相邻的景坞村行动迟缓,村民不高兴了,他们对村党支部书记曹成法说:你不带领我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你就下台!曹成法急了,赶紧启动项目。随后我们又来到了地处偏远的迂迢村,那里曾是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的小山村。然而,眼前的一切却让我们惊呆了,该村原本没有列入去年“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行列,可全村村民人人签名,村干部立下军令状:“不改变面貌就引咎辞职”,县领导感动了,批准了他们的要求。“广大农民从来也没有出现过如此高的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县委宣传部长叶海珍告诉我们说。“这是一个既符合中央要求,又顺应群众心愿的工程。美丽乡村工程启动后,农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安吉农村更加安定,党群关系更加密切,社会更加和谐。”如今该村已是面貌一新。村口的臭水沟变成了景观渠,蚊蝇乱飞的垃圾场变成了健身公园。
如今的安吉,山峦青翠、河流清澈、空气清新,经济结构合理、社会和谐稳定、人居环境优美,人民的生活一步步向着小康前进。在归去的途中,我不由的想到上海世博的主题标语:“better city,better life。”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虽然安
吉还不符合作为一个大城市的标准,然而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发展,安吉将会站在另一个高度,向世人展示它独特安闲富足,自然和谐。安吉,安且吉兮„„„
第五篇: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纪实
中国农民的世代追求
——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纪实
“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这是一个什么愿景?
北京大学彭真怀教授来安吉实地考察后脱口而出:“这是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时代内涵,更是中国农民的世代追求。”
“全国第一、全国唯一的高度,全面覆盖、全民参与的广度,因地制宜、分门别类的纬度,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经度。”
这是一个什么方案?
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唐中祥铿锵有力:“立足县域抓提升,着眼全国做示范!只有起点高、标准严、范围广、受益多才能体现我们执政为民的理念。”
“尊重自然美,以生态为背景,彰显山水灵秀特色;侧重现代美,把生产发展放在首位,把生活富裕作为前提,把开放理念全面融入;注重个性美,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韵,一村一景;构建整体美,城乡联动、产业互动、示范带动、覆盖全县。”
这是一个什么特色?
县委副书记、县长单锦炎一语道破:“这就是中国新农村建设在安吉的特色实践。”
建设的缘由
农民劳作最苦、农业增收最难、农村条件最差是中国“三农”的目前现实,“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
安吉有四分之三的人口是农民,92.7%的土地面积属农村。尽管安吉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底蕴深厚的文化传承,经验丰富的“三农”实践,但如同全国各地一样,安吉城乡差别依然突出。
没有农村的发展,决不是科学发展!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也就不会有和谐安吉的出现。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提升新农村示范区水平,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安吉的特色实践?
“对照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安吉发展的新形势、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我们认真地思考,实现小康以后干什么?区域领先争什么?经济发展为什么?经过一年多的调研,我们提出了建设‘中国美丽乡村’的构想。”
2008年1月15日是一个平常的日子,但对安吉人来说,却是一个值得记忆的日子,这一天,安吉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一致通过《关于建设“中国美丽乡村”的决议》,决策者的意志由此变成了全县人民的自觉行动,“中
国美丽乡村建设”也由此在全县上下拉开了大幕,2008年2月28日,县里召开“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万人动员大会,正式向世人宣告,一个美丽的安吉不远的将来会在浙北这块热土上绽放,同时也标志着安吉打造继“中国竹乡”、首个“国家生态县”之后的第三个全国性品牌战役正式打响。品牌的高度
2008年5月12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发表了题为“浙江省安吉县----建设中国美丽乡村”的长篇通讯,2009年7月22日,《光明日报》又在头版头条发表了题为《安吉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长篇通讯,2009年8月1日,《农民日报》还在头版头条发表《“一青二白”塑造美丽乡村——安吉县通过发展生态经济强县富民纪实》的长篇通讯,尽管各报的表现形式不一,但共同之处就是生动详实、全面深入地展现了安吉建设“中国美丽乡村”的历程、做法、经验和启示。
在一年多的时间内,中央主流媒体频频聚焦安吉,迅速地将安吉中国美丽乡村的品牌推向了全国。去年8月7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就7月22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刊登的文章作出重要批示:这是一篇较全面报道安吉新农村建设的文章,湖州市要不断加以总结、完善和提高,全省农村许多地方都可走“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子。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品牌的影响力迅速扩大。2009年10月25日,全国首次“部局”联办、多方联动的中国(安吉)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高层论坛暨2009首届中国(安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节在我县拉开序幕。品牌效应带来签约外资项目11个、总投资3.56亿美元 签约内资项目23个、总投资101亿元。
从20个候选名单中脱颖而出,安吉成为亿万网友心目中的“中国最美丽乡村”。
建设的广度
外打品牌,竹乡人内生活力,更是掀起了一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新高潮。
在平原土斗区村,从2009年起,我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开始由南向北进行梯度的覆盖,启动了溪龙—梅溪—昆铜、高禹—良朋—鄣吴示范带的建设。在溪龙水乡后河,水塘星罗棋布,做深水文章,以水而为,做强水产业,由改造水塘开始的治水之路,拉开了后河的浪漫水乡美丽乡村创建;梅溪章湾,由田而发,做大稻产业,从农业起步,开门就闻稻米香开始了稻香章湾现代农业发展之路;高禹吟诗大打文化牌,渔米劳作,开始了耕读文化的打造。
做活“田”、“塘”、“路”、“林”、“地”五要素文章,这不仅仅是一次农村的环境改造,更是对平原土斗区生产、生活方式的一次革命。
抓点成线、串珠成链,把沿线的景点和美丽的村落紧密地结合起来。“黄浦江源”、“中国大竹海”、“昌硕故里”、“白茶飘香”等4条精品观光带建设完成。在昆铜乡,围绕打造
“白茶飘香”精品观光带,在全乡范围内推行干部包干制,层层落实责任;在“中国大竹海”精品观光带上,天荒坪镇小而精的“农家乐”联合起来,逐渐形成“既术业有专攻、又相互合作”的格局。
发挥部门参与的主动性。县环保局借助浙大专家力量,将平原土斗区污水处理池建成为集太阳能好氧曝气、植物浮岛、机械曝气等方式为一体的“新式处理池”,成为安吉平原土斗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大亮点。县信用联社与县财政局、县农办、美丽乡村建设乡镇,推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贷款金融产品。
前两年抓点成线打出品牌,基本建成四条精品观光带,全县创建面过半。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正快速推进。美丽乡村靠建设更靠经营。建设美丽需要魄力,经营美丽更需智慧。山川高家堂村围绕仙龙湖,形成了一个环湖休闲带,接待大量来自长三角各地的观光旅游者;昆铜长林垓村加快建设毛竹现代科技园区及省级现代农业山地蔬菜产业示范园区,推动全村一二三产协调发展;报福石岭村保留一批推磨、踏水车、舂年糕等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技工艺,为游客提供别样的原生态乡村生活体验项目„„理论的深度
“三农”问题的解决,并非只有依靠工业化和城市化。如果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的,这种变革反而是倒退。安吉希望为社会提供另外一种样本,即依靠生
态文明,通过农村内生的活力,做到安居乐业,生活富足,人居优美。
这是2009年9月12日,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在京组织举办以浙江安吉县新农村建设为蓝本的“安吉模式”战略推广研讨会上,著名“三农”专家温铁军的讲话。震撼中惊喜的专家们一致认为理念对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其做法对山区、半山区新农村建设具有普遍的推广价值。
由此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拉开向战略研究的序幕。而在此前,2009年6月9日《浙江日报》刊发的消息,建设“中国美丽乡村”——安吉新农村建设的特色实践已成功入寻创新典范·浙江最具影响力党政工作创新典型”,这是从全省120多个党政工作创新做法中初评出来的结果。2009年12月19日,复旦大学中国乡村发展研究中心在上海成立,中心以安吉建设中国美丽乡村的成功经验为基础,对中国乡村发展进行全面的研究。
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小林说,中心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并与安吉县建立了紧密型的合作关系,共建模式可以成功地推动复旦大学对中国乡村发展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中心的成立实现了中国美丽乡村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的有机互补、有效互融和有力互动,从而推进实践经验总结、理论研究提升和价值成果推广,对于整个区域乃至全国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