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造高中美术教育特色名校
打造高中美术特色教育名校
开场白:尊敬的黄书记、各位领导、各位同行,你们好!我是博罗县华侨中学校长叶纯光,我想借此机会向各位领导汇报我校近年来创建美术特色教育名校的基本情况,请各位领导给予审议并提出宝贵意见。
感谢语:首先,感谢惠州市委、市政府及各级政府对博罗县华侨中学一直以来的关心和支持;感谢前任校长、现任博罗县教育局局长郭瑞民先生在任职期间为华侨中学发展打下的坚实基础。
简介成绩:博罗县华侨中学在美术特色教育的发展道路上走出了经验,取得了成绩。自2007年以来,我校学生杭承政、卢国祥、孔雪莹、吴禹力、蔡跃栋、尹旭洋、林浩然、吴丽云共8人先后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录取;同时,我们还向央美、国美、广美等八大美院输送了200多名品学兼优的艺术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学校近几年专业入围清华美术学院、中央美院、中国美院、广州美院、西安美院、南京艺术学院、江南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等全国有名美术院校的学生已超过1000人。
当前形势:高考的成绩,让我们感到欣慰,学生的成功,给我们的办学带来了信心。然而,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随着全省各地兄弟学校在美术教育的探索上取得成效,使我省的美术高考竞争日益激烈,考生人数由2007年的1.9万人,增加至今年的4.4万人,报考人数整整翻了一番多,而全国高校向广东美术考生提供的本科学位在六年间仅仅增加了2100个左右。
办学举措:美术教育可谓是在全省遍地开花、美术高考形势日益严峻,如何将美术教育做成一枝独秀、成绩奇葩,是摆在华侨中学面前的难题,也是新的课题、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
下面,我想谈谈我校创建美术特色教育名校的几点做法:
一、建立生源基地,用优质生源保障特色名校的持续发展。
过去,华侨中学一直从事“低进高出”的深加工工作,虽然成绩斐然,但是局面被动,难以保障学校持续高效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创新性地在全县43所初级中学里面建立了15个“优质艺术生生源基地”,为学校快速稳健地走向特色名校夯实了基础。
二、分层教学
(1)把美术、文化基础都很扎实的学生组建成清华央美班,通过小班化辅导、引进末位淘汰制,保证我们美术尖子生圆清华央美梦;
(2)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我们在文化课和美术课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辅导,让这些学生成长为全国各大综合性高校美术专业的有力竞争者;
(3)另外,对于在绘画上并不突出,而在书法上很有天赋的艺术生,我们把他安排到书法培优班里面去。
三、目标跟踪管理体系。我们要求学生在高一第一次月考结束以后,根据自身的成绩和兴趣爱好制定符合自己发展需求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力所能及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结合的,例如:„„
四、榜样教育。我们学校将历届考上清华、央美的学生,在学校美术楼三楼展览厅安排一定的版面将他们当年就读高
一、高
二、高三时期甚至大学时期的美术作品和学习美术的心得体会展示出来,定期组织学生去参观,以此来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斗志。
重视德育:此外,为配合县委、县政府打造“艺术家之乡”的构想和政策,将学校办成培养艺术家后备力量的基地,一直以来,华侨中学十分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所谓“人如其字,画如其人”,既然要培养艺术家的后备人才,就应该将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抱负、有知识才干、有健全人格、有良好人品的德才兼备、德艺双馨的可用之才。
结束语:
名校之名,名在理念。华侨中学始终坚持 “以„三个面向‟为指导,走改革之路、创新之路,打造精品,追求卓越,创办人民满意的现代化特色学校”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人为本、民主宽松、求真务实、创新进取的办学风格。使得华侨中学从建校初期的“丑小鸭”摇身一变,成为具有品牌特色的“白天鹅”。十年寒暑,华侨中学成功度过了初创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并朝着“打造精品、追求卓越”这条道路坚定前行,我相信,在各级政府和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下,华侨中学这只“白天鹅”一定会乘风展翅,飞得更高更远。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第二篇:潜心研究教学工作 致力打造特色名校
潜心研究教学工作 致力打造特色名校
莱芜高新区福山小学
莱芜高新区福山小学座落在风景秀丽的万福山下,龙崮河畔,依山傍水,环境优美。2008年4月由高新区工委、管委会按省级规范化标准投资800余万元在原址改建,占地面积20亩。学校现有8个教学班,在校生326人,专任教师26人,合格学历达标率100%,市区级教学能手、优秀教师16人。并拥有省级标准的实验室、图书室、多功能会议室、心理咨询室、卫生保健室、音乐室、美术室等十多个功能室。各教室、办公室、会议室安装空调22台,并实现了教师人手一机和电子白板多媒体班班通。2009年9月,东龙崮小学、柳龙崮小学顺利并入该校。
学校自合班并校以来,紧紧围绕“办一流农村小学”的办学目标、“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为教师专业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和“硬件要硬,软件更硬”的办学理念,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依法治校,科研兴校;坚持以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对学生实施全方位德育教育;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育教学质量连续几年来排在了高新区前列,学校先后获得了莱芜市行风测评优秀学校、莱芜市少先队工作红旗单位、莱芜市规范化学校、莱芜市办学水平优秀单位、莱芜市新教育实验示范学校、全国新教育实验优秀实验学校等荣誉。
一、实行精细化管理,创设优质教育环境
作为一所农村小学,学校要有一个清晰地定位,必须明确将来的发展要朝向哪里,如何发展才能切合实际,让当地老百姓的子女接受不差于城里孩子的优质教育,为此,学校领导班子一方面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一方面外出考察、聆听专家报告,然后结合学校实际,确立了一套适合本校发展的理念系统,即“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为教师专业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教科研引领,师生共成长”的教育理念、“恒细密,致宏远”的校训、“把每一件小事做得更好”的校风、“用爱心呵护孩子”的教风和“每天都进步”的学风,并创作了师生誓词、校徽和校歌。号召全校师生在这一理念系统引领下,坚定不移地实施精细化管理。
1.“细”字当头——注重细节。学校工作千头万绪,但有着极其清晰的脉络,德育线、教学线、行政线、后勤线等各有明确职责。作为校长,重点是为副校长服好务,副校长为各处组室主任服好务,各位主任为年级教师服好务;班主任老师为任课教师服好务,同时大家又共同为学生服好务。站在不同的岗位上要思考、解决不同的问题,这样,不用扬鞭自奋踢,全体教职工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即注重细节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坚持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做好。
2.“专”字为先——立足专业。专业化是精细化的前提,任何学校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如教师资源、资金资源、公共关系资源等,管理目的就是要使这些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现在是专业化时代,教师必须走专业化成长的路子,为此我校提出了“教师专业化”的口号,号召广大教师从专业入手,自主发展。近几年来,许多年轻教师积极走专业化之路,已经逐渐成长起来,如朱丽老师成了莱芜市新教育实验榜样教师、全国新教育实验优秀实验个人,李慧老师成了莱芜市优秀班主任,刘志峰、郭凤霞、李凤芹、沈明、何维波等老师撰写的教学论文均获得了省级奖项。
3.用数据说话——科学量化。科学量化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保证,对教师实施科学的评价是促使教师人人成长、发挥最大工作效益的杠杆。学校一直主张对教师的工作进行科学量化,为此学校采取从教师中来,通过各处组室、教职工代表的反复论证,再到教师中去的办法,制定出台了《福山小学教职工考核实施细则》、《文明班评比办法》,均用数据说话,既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有效的调动了各班级和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二、潜心研发学校课程,致力打造办学特色
学校合班并校之前,除语文、数学、英语、品社和科学等几门学科正常开课外,其他学科大都不能开全,被别的学科挤占现象严重。合校后,学校首先把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动员广大教师必须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树立办好教育为老百姓和学生服务的思想。需要突出说明的是,我校在强调抓好三级课程的基础上,重点在学校课程上下功夫,做文章。
1.着眼于全面发展——学校课程呈现系列化。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年龄、学习和生活实际,引导科任教师积极研发适合本年级学生学习研究的学校课程。如体育课程,一年级是蛙跳,二年级是健美操,三年级是巧转呼啦圈,四、五年级是花样跳绳;又如艺术课程,低年级是幸福刮画,中、高年级是快乐剪纸;再如阅读课程,一年级开发了《丛林故事》,二年级开发了《犟龟》,三年级开发了《绿野仙踪》,四年级开发了《时代广场的蟋蟀》,五年级开发了《夏洛的网》等等。系列化的学校课程适合学生实际,适合当地实际,开阔了学生眼界,开发了学生智力,培养了学生兴趣。
2.基于学校本土——学校课程呈现校本化。设计学校课程要着眼于本校本土,要根据当地实际,培养学生为百姓服务的思想。因此,学校要求各年级教师在研发学校课程时必须着眼于校本化。如我们开发的校本课程《可爱的莱芜,我的家》、《手工制作与花样跳绳》、《美术技法与剪纸艺术》等都能够体现出学校课程校本化的特点。
3.立足于万福山岭——学校课程呈现特色化。学校在强调学校课程系列化和校本化的同时,特别重视特色化课程的研发。福山小学位于万福山下,广阔的万福山岭就是学校课程丰厚的研发资源。从2010年春开始,学校积极倡导师生充分利用当地有利条件,如树叶、树根、石头、中草药材等,积极开发特色化的学校课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近两年集体智慧和汗水的付出,终于形成了今天具有我校特色的奇石、根雕、树叶粘贴画等艺术课程和中草药课程,得到了市局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
学校课程的研发和实施,不仅没有降低教育教学质量,反而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特色发展。目前,我校全员学生既能够巧转呼啦圈、花样跳绳,又会刮画和剪纸艺术;所有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有的会舞蹈,有的会弹古筝、电子琴,有的会表演课本剧,有的会说相声,有的会武术,有的能踢足球……学生的个性特长带动了学校的艺体发展。在高新区历届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我校的运动健儿人人能拿奖项,个个敢创佳绩,像刘慧悦、吕昌丽等同学,每项成绩都列高新区第一;在高新区历届艺术节比赛活动中,我校的舞蹈节目均获得一等奖,并被推选到市里参加表演,如《五月的风》、《床前明月光》等。学校丰富多彩艺术体育活动,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了学校的飞速发展,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许多原先转出的学生又悄悄地转回来上课学习。2011年7月7日,莱芜日报以“转到城里的孩子又回来了”为题对我校的优质教育作了详细报道。
三、加大教育科研力度,引领师生共同成长
2009年9月合班并校伊始,我校就提出了“教科研引领,师生共成长”的口号,并作为教育理念引领着每一位师生向前发展。
1.载体建设——以活动促进教研。针对师资队伍年龄两极分化现象,学校积极实施“青蓝工程”,组织教师结对子活动,师傅带徒弟。每学期对师傅和徒弟考评,成绩进行捆绑纳入考核。这样,老师们教学科研的自主能动性得到了大大提高。为配合青蓝工程的实施,学校每学期都开展教学月活动,组织教坛新秀评选、教学设计比赛、优质课件评选等,以活动促教研,带动教师成长。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学校共有20余篇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市级刊物发表或获奖,有2人德育教学课例被推送到了省里。
2.课题引领——以课题带动教研。学校积极实行教研课题带动战略,自2010年开始,分别有两项省级课题和一项市级课题立项。其中省级课题“小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已于2012年1月顺利结题。通过课题实验,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越来越强,学校的教研氛围越来越浓。
3.模式跟进——以教模深化教研。自2011年起,学校开始注重教学模式的研究,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三段式”即“自学——互动——训练”自主课堂学习模式与“4242”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通过实践,效果非常明显。在“三段”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自学单”和“问题生成单”在课堂中得到灵活、有效运用,问题在学生的自学中生成,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解决,孩子们通过登台展示、小组辩论、角色表演等形式,把课堂演绎得生动活泼而更富有情趣。在2012年4月高新区教学特色展示活动中,我校的这一教学模式得到了一致肯定。
四、精心抓好新教育,甘做实验排头兵
作为莱芜市首批新教育实验学校,我们在实验之初,紧紧围绕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成立了“儿童课程”、“阶梯阅读”、“共读共写”、“完美教室”、“理想课堂”、“特色活动”等六大课题组。在政策引领、制度约束下,各组成员潜心研究,精心实验,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1.探索晨诵课程。学校积极推行“晨诵、午读、暮省”的儿童学习生活方式,特别在探索开发晨诵课程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规定了晨诵时间,确立了晨诵内容,创意了晨诵形式,设立了晨诵练习本。晨诵课程的每一次穿越,都成了孩子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成长历程。
2.缔造完美教室。完美教室强调让每个生命在教室里开花。作为新教育人,就应当守住每个孩子的心灵,把每一间教室都缔造成为一个完美的“生命场”,让用爱播撒下的种子在每一个纯真的心灵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此,我们主要在构建班级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班级文化、研发班本课程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在2011年10月26日我校承办的高新区新教育实验研讨现场会上,小竹林班展示的幸福教室板块、七色花班展示的儿童评价版块和小荷班展示的班本课程花样跳绳板块等都得到了与会领导、教师的一致好评。
3.师生共读共写。师生共读共写是落实新教育实验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为此,学校领导积极带头,采取措施,扎实推进。一年多来,学校新教育简报《与梦一起飞》已出刊7期,刊登教师研究性论文、随笔、校园快讯等150余万字;教师撰写的教育日记已达400余篇360余万字;各班积累的写绘、读后感均达到120期以上。各班师生在共读的基础上,都分别创编了课本剧。小竹林班创编并演出的课本剧《夏洛的网》,在高新区2012年阅读展示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孩子们精彩的演出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总之,自2011年5月份启动新教育实验以来,在学校的大力推动下,全校教师共同努力,用聪颖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一个个美丽而又隆重的庆典:2011年10月26日,高新区新教育实验研讨现场会在我校成功举行;12月2日,在莱芜市教学工作表彰会上,我校被评为莱芜市新教育实验示范学校;12月28日,在全市新教育实验阶段性总结大会上,我校作了题为《向着明亮那方,追寻教育梦想》的典型发言;2012年7月,在全国新教育年会上,我校被评为全国新教育实验优秀实验学校,朱丽老师被评为全国新教育实验优秀实验个人。全国小学生学习文摘、山东体卫艺教育、山东教育报、莱芜教育、莱芜日报、鲁中晨刊、莱芜电视台都分别对我校的新教育实验作了详细的宣传报道。
春去秋来,岁月飘逝,回首之前的岁月,展望崭新的明天,我们将继续践行“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为教师专业发展奠基”的理念,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大胆创新,勇争一流,铸造和谐、多元的校园文化,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让福山小学的师生真正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执笔:刘立安*** 何维波***)
第三篇: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建设文化品牌名校
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建设文化品牌名校
淮安外国语学校 汤余颖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 ——庄子
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和载体,从庄子的话中不难看出文化与一个学校发展之间的关系。学校的文化建设,是衡量学校整体水平和办学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提升学校品位、塑造学校形象、寻求特色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淮安外国语学校是翔宇教育集团的发祥地,集现代化、花园式、书院气于一体。校园内周恩来广场庄严典雅,紫藤廊曲径通幽,未央湖碧波倒影,学子桥静卧水上,风景墙古朴别致。主教学楼临水而建,楼影一体,别具匠心。校园举目所及、举足所进既是知识的殿堂,更得美的熏陶和艺术的享受。学校围绕新课程改革这个核心工作,进行课程改革,积极营造校园文化环境,开发地方文化校本课程、校本教材,让中华传统文化和西方优秀文化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实践,形成中西文化交相辉映的校园文化特质。
历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实验学校”、中国书法教育的最高荣誉“兰亭中学”、“江苏省最具影响力初中”、“江苏省示范初中”、“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江苏省模范民办学校”、“江苏省科研园地育人摇篮”、“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节水型单位”、江苏省“青年文明号”、全国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律与诚信建设先进单位。学校取得这样的成绩始终与校园文化建设分不开的。
一、建设校园环境文化,打造人文艺术校园
学校的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包括教室文化、走廊文化、办公室文化、操场等。学校拥有宽敞明亮的教室、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校园里有标志性建筑----周恩来铜像广场,概貌学校一切工作;有精致的语录牌----哈佛大学图书馆馆训,彰显着学校“培养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的教育理念;校园里有师生的成果展示台;校园里随处能听到彬彬有礼地问候语 “老师好!”校园里任何地方都是排着队列有序行走,看不到追逐打闹,听不到说脏话;校园一尘不染、规范有序„„校园处处有浓浓的课改气息,有特有的书香气息,人文气息。在教育教学设施的建设中,学校时刻保持与时代同步,先后建起了高标准的微机室、多媒体语音室、综合电教室、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教学设施,为莘莘学子求学成才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学校不断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教室全部建为多媒体网络教室,任课教师人手一台办公电脑,初步建成了数字化校园。
高雅、优美的校园艺术文化,对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培养一专多能的综合型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淮安外国语学校一贯重视通过多彩的活动,构建“艺术校园”。为丰富校园文化内涵,陶冶学生情操,进一步推动学校的素质教育,淮安外国语学校系统有计划地举行文化艺术节文艺会演。经过精心筛选出来的合唱、独唱、乐器演奏、舞蹈等20多个精彩节目表达了学生对青春的畅想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体现了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
为进一步打造书香校园、文化校园,淮安外国语学校举行了学生书画作品展。淮安外国语学校教学楼的画廊内,陈列着学生的绘画、书法、剪纸和摄影等作品,其中书法有楷书、行书等;绘画作品有国画、水粉画、素描、蜡笔画等。这些作品,常常吸引广大师生驻足流连。
二、建设行为文化,打造活力校园
学校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健康、格调高雅、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动,组建了文学社、棋艺社、摄影社、歌咏队、篮球队、足球队等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了“春季踏青节、风筝节,夏季龙舟节、艺术节,秋季体育节、科技节,冬季英语节、读书节”组成的“四季八节”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的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发挥了主渠道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踏青节”-----放飞心灵、亲近自然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亲近自然,放飞心灵一直是淮外一年一度踏青节所秉持的宗旨。每年春天该校都会带学生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妙。花果山揽胜,西湖漫步,太湖三国城怀古,天目湖泛舟,瑶林仙境寻幽,苏州乐园探险„„笑容荡漾在同学们的脸上,激动写在同学们的眼里,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春天的活力让同学们尽收怀中。
(二)“风筝节”-----放飞梦想、彩绘蓝天
赏风筝、制风筝、放风筝,文化熏陶,理念引领,激发学生成为“心中有天空,眼中有目标,手中有分寸,脚下有土地”的放飞者。学生们在参与中亲近传统,在参与中放飞梦想,在参与中收获快乐并积淀智慧。风筝节使学生在快乐中重温童年的梦想,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同时也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打造了活力四射的魅力校园。
(三)“龙舟节”-----逐波追浪、敢争一流
每年在该校的龙舟文化节中,都有来自楚州、清河、清浦、淮阴、涟水、金湖、洪泽、盱眙、连云港等县市区的学生代表组成龙舟校友代表队参加。在比赛现场,激越的龙舟号子声中,擂鼓竞渡,众桨齐飞,龙舟竞渡别开生面,充分展示了淮外学生同舟共济、齐心协力争一流的精神风貌。学校举办龙舟文化节的目的,就是要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展示当代中学生积极进取、齐心协力、同舟共济的团队风采。
(四)“体育节”-----参与快乐、合作进取
在一年一度的体育节开幕式上,各班级各具特色的锣鼓声、口哨声、助威声、喝彩声此起彼伏,整个运动场成了花的海洋、欢乐的世界。大型团体表演:三十二步集体舞、中华武术、“青春的旋律”团体操,以优美的旋律,明快的节奏,冲天的声威,充分展示翔宇淮外一派生龙活虎,蒸蒸日上的宏伟气势。体育节围绕“参与快乐、合作进取”的主旨,还增设了“同舟共济”、“赶猪”、“袋鼠跳”等趣味比赛项目。
(五)“英语节”-----圣诞晚会、欢乐开怀
每年12月24日晚,该校“英语节”系列活动中的重头戏、一年一度的圣诞英语晚会如期开幕,整台晚会分为四大篇章:第一乐章,欢乐颂;第二乐章,祝你平安;第三乐章,明天会更好;第四乐章,难忘今宵。精心绘制的大型圣诞彩色背景图,五颜六色的灯光,把淮外的舞台映照得绚丽唯美,同学们流畅的英语,课本剧、小品、舞蹈、器乐、独唱、合唱、武术等精彩的表演令在场的所有嘉宾们交口称赞。台上精彩不断,台下掌声如雷,师生同台献技其乐融融,灯谜竞猜、书画穿插其中,尽展风采。特别是外教老师登台表演与全场互动,把晚会推向了高潮。在晚会进行中,各班民主产生的“圣诞老人”到晚会现场及各班级向所有同学派送圣诞礼品。整台晚会欢乐祥和,精彩纷呈。圣诞英语晚会,学生学英语、说英语、悟英语,英语真正成了自己的第二语言。
三、建设“成功论坛”,引入校外教育资源 淮外为深层次提高办学品味,把校外的优质教育生态资源整合到学校的生态建设中来,使名人名家成为该校生态系统中的独特的风景,为学生打开一条走近名人大师的绿色通道。他们和央视著名主持人鞠萍姐姐同台主持,他们和“童话大王”郑渊洁、北大博士生导师曹文轩、少儿作家秦文君、江苏省作协副主席黄蓓佳等一起讨论文学、人生、理想;他们和“南京零距离”节目主持人孟非、外交家范承祚大使、“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洪战辉等公众人物交流互动;他们和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科学家赵忠贤、加拿大研究院博士杨起、科幻作家星河、“动物小说大王”著名作家沈石溪、被誉为“中国当代徐霞客”的李存修、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郦波等一同讨论人生;他们和中国著名军事科普专家、空军大校焦国力一起感受新武器、我国日益壮大的国防力量带来的震撼„„已先后有四十五位院士、作家、外交家和各领域的名家大师走进“淮外成功论坛”。淮外的孩子眼中的人物很多,心中的世界很大。
四、加强校本课程建设,彰显文化育人理念
我们依托学校发展背景,制定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成立文化建设领导机构,落实好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同时还组织学校教师、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群策群力,共同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如依据现有课程资源,围绕“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全面发展”教育主旨,结合教师和学生自身特长,创建学校兴趣英语课、经典美文阅读课等特色课程,开发《淮外三宝》、《母语积累》、《相约星期一》、《常常感动》、《公民视界》、《连心桥》、《且行且思》等几十种校本课程,在全国中学引起较大反响。《淮外三宝》——囊括了制度、心态、礼仪、习惯等几大块内容,要求学生按照《弟子规》学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永远保持积极、主动的心态,遵守与人交往、集会、活动等各种礼仪,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及学习习惯。学校每学年把每周的国旗下讲话稿编成《相约星期一》作为德育的又一资源印发给所有学生。《常常感动》精选美文、充满真情的文章,它带给学生的是一份一份的感动,熏陶学生的真性情,让学生在感悟人间真情中成长。《公民视界》让全体师生身居淮外、胸怀寰宇,心知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淮外编辑了《连心桥》刊物。《连心桥》架设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桥梁,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成长,让学生懂得父母殷切的期望。这是淮外开辟出的家长、学校、孩子沟通的独特平台。《且行且思》是实践的思考,是思考的实践。他是淮外教师思想的火花、智慧的结晶。这些校刊的编印充分显示了淮外浓厚的人文和学术氛围,深厚的文化底蕴凸显了翔宇文化育人的独特理念。
五、建设开放系统课程,打造和谐智慧课堂
为了给素质教育打造精品载体,作为教学体系改革的一大举措,淮外打造的课程超市有效整合校内教师、高校专家教授、社会知名专家学者这三重资源,设计出了“幸福人生”为主题的校本选修课程体系。为孩子可持续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征询全体学生需求意向的基础上,由教师自主开发课程,学校向全体学生公布课程“菜单”,学生根据自我意愿选择课程。课程体系突出选择性和层次性,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发挥个性的空间。《西游记》、《红楼梦》研究名家刘怀玉、孔凡成、市电视台主持人周坤、楚州电视台主持人马东桢、淮阴区、楚州区书法家协会主席吴大华、张筱宁、知名谜家淮海晚报社朱墨兮、淮阴工学院法语教师吴永利等社会各领域的知名专家均被淮外聘为选修课教师。如此多的名师造就了该校的品牌课程。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课程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拓宽学生选课空间,满足综合人才的培养要求。
淮外“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特色,在家长和学生中留下了良好的口碑。淮外的学生,没有沉重的书包,没有繁重的课业,没有受迫式的学习,他们在自由的、民主的、幸福的教育环境下汲取知识,张扬个性,发展人格。通过放足够的假期,学校给学生留出了大量的发展时空,让每个学生获得最适合自己的成长机会。学生有较大的思维时空,用于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消化吸收以及深化拓展。
素质教育是否真正得以实施,关键点和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课堂。淮外的课堂营造民主、激情、理性的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教室充盈快乐的气息;淮外的课堂追求知识、生活、生命的共鸣,让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让课堂成为心灵成长的家园;淮外的理想课堂追求高效和生态的和谐统一。走进淮外课堂,第一道风景就让你眼睛一亮。上课铃声起学生齐诵每日积累——每日成语4个,每日格言一则。隽永的的格言,精辟的成语,既丰盈了学生的储备,也激活了课堂的氛围。淮外的学子都深知“好口才是人生必备的绿卡”。淮外以课堂为阵地,开辟口才训练场,去打造学生语言表达素养。母语是美丽的,每一堂语文课前5分钟,孩子们激情飞扬,比试口才,论长道短。英语是走向世界的通行证,每一堂英语课都有“今日播报”、“英语角”,孩子们进入情境,大胆表现,张扬个性。政治课是社会的触角,每一堂课的“时事速递”引领孩子们“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淮安外国语学校的孩子都喜欢上课,因为课堂是“动的”、“活的”、“会飞的”。孩子们是课堂的主人,老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点拨者、参与者。师生是平等的,展示、质疑、探究、交流、创新是课堂的主旋律。淮外的课堂最抢你的眼的首先是学生的座位,他们一改其他学校“插秧式”的排座位模式,以小组沙龙的方式排布。上课时,一个学习小组就是一个研究团队,他们之间既互相竞争,又合作学习。走进课堂,你会发现淮外的孩子不是那么“安分”,总喜欢和别人“叫板”。
淮外的课首先是从源头上变革,由老师“教的精彩”的讲堂转向学生“学的充实”的学堂。其次是“7-2-1”课堂时间的优化和重构,课堂70%时间是学生展示,20%时间是教师精讲点化,10%时间是当堂检测,这三个环节相辅相成,在运动中前进,在螺旋中上升。更值得一提的是作业方式的变革,淮外实行导学案、训练案双案并举,导学案在课前,是自主学习的指向标,训练案在课堂,是学习效果的测试仪。课后老师不留任何形式的作业,把学生从沉重的作业“十字架”下解放出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精神和良好自学品质。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尊重为基础,以问题为纽带,以发展为宗旨,点燃了学生智慧和火把,充满着人文关照,洋溢着智慧的光芒。淮外课堂是生态化的、焕发生命活力的、充满思维风暴的磁场。淮外的课堂营造民主、激情、理性的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教室充盈快乐的气息,成为学生心灵成长的家园。
每年3月,该校举办一年一度的面向全省的公开课展示活动。来自南京、南通、镇江、苏州、无锡、常州、扬州、盐城、宿迁、连云港、淮安等全省各地区的教研员及数百所中学的领导、老师云集淮外观摩理想课堂。从前来听课的老师数量和地域分布来看,该校的理想课堂已初步在全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我们将在未来的学校文化建设工作中,一路拼搏、一路进取、一路风雨、一路彩虹、一路收获、一路凯歌,将我们淮安外国语学校的点点滴滴组合成美丽的艺术品,让我们的师生享受美丽的生活,诗意的栖居在教育生命的旅途中!
第四篇:依托自身资源优势 打造白马特色名校
依托自身资源优势
打造白马特色名校
——福安市下白石中心小学争创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大家好!
下白石中心小学本部地处风景秀丽的白马河畔,属海西环三战略前沿,是福安市重要对外开放窗口。学校创办于1944年,原名“黄岐国民中心学校”,是一所历史悠久、规模较大的农村小学。学校拥有一支充满朝气活力、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极具亲和力和爱心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93人,大专以上学历87人,学历合格率100%;福安市级以上骨干教师27人,具备信息技术初级证书82人,学校建筑面积达到9159㎡,占地面积9140㎡,教学班26个,学生1552人。
近年来学校多方筹措资金建设校园,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现代教育设备大量充实。目前建成使用了多媒体网络办公体系,各功能室齐全,拥有多媒体阶梯电化教室、电子备课室、电子图书阅览室、综合实践室、科学活动室、音乐、美术、信息室等专用教室。德育展厅、卫生室、心理咨询室、广播室配备齐全,18个班级配齐了先进的教学软硬件设施,学校基本实现了 “办公自动化、备课网络化、教学多媒体化”的目标。
围绕“办学条件标准化、教育思想现代化、学校管理精细化、学生素质优良化”的办学目标,我校积极构建学习型组织,打造研究型教师,形成各项工作创一流、超一流的良好氛围。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特长培养,努力让每个学生成功,教育硕果累累。近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宁德市级的“军民共建先进单位”、“文明学校”、“第三届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工作先进单位”、“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少先队红旗大队”和福安市授予的“素质教育先进校”、“平安校园”、教育教学质量“优良单位”等光荣称号。今年,学校又顺利通过了福建省“双高普九”和“宁德市第十一届文明学校”的验收,申请创建工作受到检查组领导的肯定与表扬。
在上级主管部门和下白石镇两委的大力支持领导下,学校致力于省级标准化学校创建工作,着力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以促进学校整体办学实力的全面提升和发展。下面就我校创建“福建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作如下汇报:
一、政府重教,大力提升教育事业水平
历任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福安教育。今年八月,市政府出台了《福安市贯彻福建省和宁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为确保“双高普九”、“福建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顺利通过验收,今年,我市财政累计投入教育资金1300万元,用于配置各校理、化、生实验室及体、图、音器材和教室多媒体等设备;积极改善教师福利,让教师享受同等公务员的工资待遇,对农村特岗教师实行特殊津贴补助,并解决了特岗教师的中高级职称聘任难题。切实为教育办实事、为教师办好事。这样,教师队伍稳定了,教师积极性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效益自然得到大大提升。
二、理念先行,引航省标准化学校创建
理念引领是根本。学校办学首先是要用先进的思想、先进的理念来办学。我校始终注重先进的教学思想引领教师,并内化为教师生动的教学实践,确立了全面育人的教育观、全面成才的学生观、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把创建标准化学校作为立校之本。
1、坚持学生为本的育人观:遵循“木桶原理”,让每一名学生享受成功。
学校要求教师确立一个共同的目标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享受成功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主动、和谐发展,把尽可能多的学生培养成优秀人才;要求所有教师都有博爱的一种情怀,不分学生成绩的好差、经济条件的优劣,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倾注同样的热情和关爱;要求教师掌握一套因人而异、行之有效的方法,分层要求,因材施教。我校遵循“木桶原理”让每一位学子都能享受成功。
2、坚持团结协作的队伍观:“不求拥有一流的球星,但求拥有一流的球队”。
下白石中心小学有着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为了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大家齐心协力,集思广益,无论是年段、年级还是教研组、少先队,都能看到这种团队协作的喜人局面。年级与年级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成了一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形成了“工作苦点甜点不计较、担子重点轻点不计较、待遇高点低点不计较、荣誉多点少点不计较”的良好氛围。积极开展“新老结对、互学共进”青蓝活动,每周的集体备课,老教师与新教师共同切磋;老教师的每堂课都对新教师开放,新教师的每节新授课,老教师都亲自“把脉”,加速了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坚持追求卓越的创业观:“细节成就大事,把细小的事做到极致就是奇迹”。
“把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号召全体教师做任何事情都追求更好、追求最好。这不只是学校领导的意志,也不只是优秀教师的信念,更重要的是让它真正地、全面地深入到每一个“学人”的心灵深处。
4、坚持讲求科学的发展观:“精神+勤奋+科学=成功” 发展要靠科学,科学就是尊重规律。“能吃苦方能求进步”,但“吃苦”是要讲科学的。我校始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坚持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不动摇,学生休息时间不挤占,学生文娱和文化生活不打折,学生个性特长发展不放松,绝不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来追求所谓的高质量。
三、硬件升级,努力打造信息化教学
学校的办学条件如何,是衡量其标准化程度的重要依据,而完善的设备设施是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也是教育持续发展的物质保障。我校依据当地实际,谋划“东部一强两大,西部两点辐射”的发展格局。中心校整体规划已经成形,近三年学校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近六百万元,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仅今年一年,中心校就投入建设资金250万元,新建了两栋教学综合楼和教学楼与综合楼的连廊建筑。它们建成投入使用后,拆撤旧办公楼,新建塑胶跑道150米塑胶环形跑道运动场和中心校、中心园大门。届时错落有致的花园式校园必将成为白马江畔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目前学校已建成多媒体网络办公体系,拥有电脑115台。其中计算机网络教室1间,面积84㎡,并设有计算机管控中心;多媒体功能室达到21间(其中一个多功能厅,面积达200多㎡;多媒体室1间,面积达80㎡;音乐室1间,使用面积110㎡,并配备钢琴1部,电钢琴2台及其他乐器;18间班级配齐了先进的教学软硬件设施,其中白板5间,触摸1间,液晶电视12间);教师电子备课室1间;电子图书阅览室1间,面积160㎡,分师生阅览室,藏书20865册,报刊种类42种,其他类别文献25种,生均17册;美术室、美术教具室、科学仪器、准备室、教学仪器室、综合实践活动室、体育器材室、心理咨询室、卫生室各一间,总面积达到374㎡。各室设施设备齐全,达到《福建省完全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I(试行)》基本要求。各室财产实行专人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使用制度,并抓好落实,设备使用率高。这些设施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了完善的硬件设施和畅通的信息渠道,学校基本实现办公自动化、备课网络化、教学多媒体化。信息化教学设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促进学校整体教学成绩水平的提高。
四、强化“三风”,争创高素质教师团队
为人师表更是推动学校长期发展的重要组织保证。“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唯有老师的人格高尚,才有学生品德的美好;唯有教师的学问广博,才有学生知识的丰厚。
在争创省级标准化学校建设中,我校始终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的理念,结合福安市教育系统师德师风建设年和强“三风”建设活动,以师德、师风建设为两翼,提倡做一专多能,师德高尚的研究型教师,实现师德、师风建设无死角:一是树立正确价值观。要求教师要以教育这一特殊的职业作为自己终身追求的事业;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教育和感染学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二是树立自律意识。我校建立了教师约束机制,严格师德考核,坚决杜绝教师违纪现象。三是要求德能并重。开展“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营造“以德促能,德能共进”的发展氛围。积极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在教师考评、课堂教学、科研培训、常规管理等方面寻求突破。在教师评价中,坚持一评教师师德;二评教学能力;三评教学质量。定期开展“读书心得”、“师德论坛”、“公开课”、“样板课”、“研讨课”、“教学反思”、“特殊学生教育案例”等活动。促进学习型教师团队的形成,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五、以情育人,稳步推进“五有”新人培育
我校不断探索先进的德育工作管理模式,创新情感化教育手段和途径,彰显学生个性,展现学生价值。在德育工作中,学校不断加大情感教育力度。强化“两个团队”建设。一是拓展值周生、校园广播站等学生工作团队,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合作能力与实践能力。二是通过自我推荐和选拔,开展大队委竞选,组建乐器弹奏、绘画、田径、篮球等学生特长班。通过特色团队的建设,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彰显了学生的个性,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校对学生在上学放学、早自习、课间、两操、仪表着装、文明礼貌等方面开展养成训练,在学生中树立“走进校园,你是学校的主人;走出校园,你是学校的名片”的自信意识和自豪感。开展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系列教育讲座;依托升旗仪式、团队活动、课间操进行情感教育;在重大节日、活动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如“学雷锋做好事”、“送温暖、献爱心”、“师生美化校园”等系列活动;安全日开展“安全伴我行”等,积极营造德育教育氛围,形成多维情感德育教育空间。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要求班主任用慈母般的爱心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采取教师与学生结对子同伴互助等方式,决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学校定期组织班主任交流、研讨教育教学及班级学生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解决新出现的问题。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袋里都记录下学生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为每一个学生留下一段快乐、美好、多彩、难忘的小学回忆。
六、提升质量,探索教育教学之新思路
秉承“以科研先导、德育为先、课堂为主、育人为本、教学相长、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在实施素质教育,探索快乐教学,构建有效课堂的过程中,我校加强了教师对教学流程的精心设计,制定了检查督促制度,构建了个人自检、教导处检查的备课流程;形成了有效备课、有效教案、有效课堂、有效作业、有效批改、有效教研的教学流程。制定了互听互评课制度,组织开展了引领课、示范课、观摩课、公开课、同组同课等一系列展示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涌现出了在教育教学中取得了出色的业绩的刘爱华、钟纯安、陈凌芳、王加双等30多名教师。学校积极开展“教师论坛”、“教学反思”、“教学案例”等活动,并通过积累信息资源、学习前沿理论、参与课堂实践等多种方式扩大培训范围。青年教师是学校的希望,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教师结对子等形式,为他们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阮帮禄、雷爱萍、郭赛娇、郑赛娇等30多名青年教师成为教学骨干。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科学评价学生,不断完善多元评价机制。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树立学生求知的信心,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通过“庆六.一展才艺、展特色”、“美术作品展”、“我运动、我健康、我成长、我快乐运动会”以及白马少年军校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不断完善多元性评价机制。几年来,我校在全市小学毕业统考中都名列榜首,受到上级领导、家长及兄弟学校的认可。
七、规范管理,营造安全和谐型校园
学校制定了《福安市下白石中心小学各项规章制度汇编》,使每个工作环节都有章可循,推动学校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为创建省级标准化学校构建了完善的制度体系。为提高管理效能,学校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性,凝聚力量,管理学校,极大的提高了各项工作效能。为充分动用社会力量参与学校管理,学校充分发挥名誉校长、边防所、地方派出所和驻地海军的作用,为学校管理提供支持。在评优晋职、选拔推荐等方面持续推进校务、政务公开,强化学校管理的民主化、法制化。通过座谈、家访等形式,广泛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校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明确人人都是安全责任人,建立健全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签订安全责任状,完善学校安全预警机制和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和应急培训,提高自救和互救能力,采取“三联”(与边防所、地方派出所、海军官兵建立执法长效机制)、“三防”(人防、物防、技防)、“四到位”(教育到位、责任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
八、依托资源,打造特色亮点校园文化
学校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自83年开始与驻地某部海军管理所联合创建远近闻名的海军白马少年军校。共建共育活动成为学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防教育的途径,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成为我校办学的一大特色。“海军白马少年军校”至今已成功举办13期。它采用全封闭与半封闭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办班,学员们吃、住在部队,体验军人严谨的生活作风。开展的活动有部队官兵到校对学生进行队列、军体拳、旗语等军事训练,“一日小海军”活动、听国防讲座、观看录象、参观舰艇活动等,办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近三年来由学校选送的《唐古拉风》、《军魂》、《白马少年军校——少年雄鹰》等军校系列节目参加福安市艺术节汇演,均获得了一等奖。由于共建共育成绩显著,学校多次受省、地、市表彰,中央电视台、福建电视台、福建日报等多家媒体予以采访报道。学校少先队被授以“全国红旗大队”光荣称号,为09年下白石镇获得全国双拥模范镇做出积极贡献。本学期第13期白马少年军校开展了为期20天以海军官兵进校为学生的军训和军体拳、旗语教学等一日小海军活动,为明年暑期全封闭军校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各位领导,一年多来,我校不断加大创建省级标准化学校力度,把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教育教学的中心位置上,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我校深知,本次验收检查是促进我校一次工作的全面反思、总结和提高的过程,是学校办学的又一个新起点。我校坚信,在专家们的精心指导和权威评估下,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一定会再上新台阶。
最后,谨让我代表下白石中心小学的全体师生,对省评估验收专家组成员和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下白石中心小学
2011年12月8日
第五篇:打造和谐教育特色建设基础教育名校
打造和谐教育特色建设基础教育名校【字体:小 大】
——高新区“打造办学特色,塑造教育品牌”校长论坛发言稿
作者:丁嬿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6919更新时间:2007-10-19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和同仁
大家好!
重庆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经过六年的办学实践,以优秀教师队伍为基础、优质课堂教学为中心、培养优良的心理品质为重点,促进全面育人的“三优一促”的办学思想,自觉落实全面育人质量观,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实现了一年达区级规范学校,两年创市级示范学校,五年初步建成重庆市窗口学校,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绩。在新的发展阶段,根据学校十年初步形成特色的发展规划,结合教育发展的趋势,我们提出了以和谐教育为核心的特色学校构想。现就关于和谐教育特色学校打造的探索与思考和大家作一些交流。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领导和同行批评指正:
一、基本理念
“和谐”,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定义为:配合得适当而匀称。英文中叫做“harmony”,意思是指内心的平静、音律的协调、相处的融洽。以和谐为理念的教育称为“和谐教育”,它是以科学理论为导向,以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学生在品德、认知、情感、意志、人格等方面都得到和谐、自由的发展。“和谐教育”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倡“和谐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创建和谐教育特色学校就是以师生的科学与人文素质和谐发展为目标,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形成,充分重视优质的学校教育在学生终身发展过程中的奠基作用,立足于帮助师生寻求成为最好自我的起点和途径,努力培养出富有科学与人文素质和谐发展的学生,从而打造教育品牌,提升办学水平。具体内涵是:
1、体现以学生个体发展为主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素质和谐发展。人的和谐发展是和谐教育的最终目的,通过学校教育诸要素的整合,促使学生各方面素质都能够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2、体现以人际关系为主的师生、生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谐发展。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够影响甚至决定学生发展的方向和程度。
3、体现以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之间的和谐发展。教育是社会活动的重要内容,任何教育活动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进行,因此,教育与教育外部诸因素之间的和谐,是影响教育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
4、体现以教学中的教育手段与教育目的的和谐发展。在教育过程中,教育活动是手段,学生的发展是目的,教育就是要通过科学的手段,使学生在知、情、意、行
各个方面都得到充分、全面、自由发展。
二、指导思想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特色”.《纲要》明确了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要落在“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和办学特色上.和谐教育在落实素质教育和全面提高育人质量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对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弘扬。因此,我们要在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中实现特色办学,打造和谐教育特色,培养师生个性特长,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基础教育名校。”
我校提出创建特色学校的具体理论基础是: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能力和志趣、道德精神和审美情趣的多方面的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同“和谐教育”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发展是相吻合的。
2、系统论的整体原理。系统论告诉我们,系统中的各个元素(子系统)是密不可分的,整个系统的功能大于所有子系统功能之和,子系统间的相互关系决定了系统的整体水平;任何一个元素、子系统功能上的变化都会带来整个系统功能的变化,系统的运转机制决定是放大还是缩小这个变化;系统与外界有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从而影响系统的性质和功能。这应用到“和谐教育”中,各个宏观和微观的组成要素只有系统运作,协调发展,才能达到教育的和谐发展。
3、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深刻地揭示了教育的培养目标。陶行知在各个时期各场合反复强调“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教人懂得人生,学会做人,学会做真人。陶行知说的真人,就是邓小平提出的做“四有”新人,也就是指学生的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在教学方法上,陶行知明确指出,学生应是以学为主,学生应是学校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先生的责任不应该专教书,应该教学生怎么学。在学生观方面,他认为教育儿童首先要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创造力,承认儿童有一种潜能需要先生去开发,去解放他们的创造力。这一教育理论实际上和我们当今倡导的“素质教育”理论是一致的。
4、传统和谐教育思想的合理内核。从古希腊直至现代,许多思想家、教育家提出了和谐教育的思想,继承、吸取其中的合理内核,注入时代的内涵,将会使我们的研究起点更高。
三、具体目标
我校创建和谐教育特色学校,努力实现五个方面的目标:
1、教育观念上实现全面发展与差异发展的和谐统一
差异的存在是科学的,有了差异才会有发展。教育中的差异现象无处不在,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性格的差异、智力强势与弱势的差异以及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程度的差异等等,决定着我们教育对象的千差万别。但是,我们在承认和重视差异存在的同时,更要理解和明白教育的功能,就是要针对这种差异,帮助学生扬己之长,避己之短,使强势更
强,弱势转化为强势,促进学生从内心深处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信,从而获得全面的发展,发挥自己的优势,成为最好自我.
2、学生素质上实现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
科学是对客观事物的规律性的认识与经验的总结,人文是对人的发展与改变规律性的认识与经验的总结.学生的发展,首先是人文,其次是科学.基础教育的任务是把科学与人文素质综合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认知,学会与人合作和学会健体.科学与人文素质综合发展的特色学校办学,其主要特征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素质教育的理念和理想引领学校的办学。
3、教育对象上实现教育均衡与教育公平的和谐统一
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平,重要的是受教育机会公平与均等.这种均等是外来人口子女与城市居民于女受教育机会的公平与均等;不健全孩子与健全孩子的受教育机会均等。而教育的均衡主要是要做好品牌学校布局的均衡、硬件配置的均衡和师资配备的均衡.优质教育资源能均衡分配,合理布局,让广大学生都能就近享受优质教育.我们要做到教育均衡与教育公平的统一,就是要保证做到两点,第一,使到我校就读的孩子享有公正的受教育的机会;第二,使不同发展程度的孩子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4、教育渠道上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的和谐统一
学生最先受到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家庭也是学生最早体验教育的地方.学校实施和谐教育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所具有的优势,如因血缘关系亲近而特有的亲情教育,融于日常生活中的关爱教育,营造学生个性特征的个别教育等.
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社会公德和公民道德的作用也潜移默化地进入学生的心灵.和谐社会的整体氛围会感染学生,关心他人,尊老爱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等美德会产生激励作用.这些都形成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教育环境.学校与社区,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才能实现和谐的教育
5、办学思想上实现学生成长与教师成长的和谐统一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地、生动地、主动地、和谐地发展.而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是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主体。因此,教师队伍的和谐是学生和谐发展的引力.学校教师队伍,包括教师与教师之间、学校干部与教师之间的和谐,是学校和谐体系的核心因素之一.为此,我们要打造和谐教育特色学校,首先就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和谐建设,通过促进干群关系和教师之间的和谐来推动和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促进学校和谐教育特色的形成.
四、主要措施
1.深入学习,制定规划
深入开展对和谐教育特色学校创建理论的学习,明确打造办学特色,塑造教育品牌的重要意义,从校长做起,加强和谐教育特色学校理论与实践学习活动的领导、组织、管理与评价,科学理解与把握特色学校办学的相关思想、策略、措施和人才培养模式。组织相关人员认真总结和梳理学校建校六年来的办学实践经验,以及在特色办学方面的思考和探索,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我校和谐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的五年发展规划。
2.专题研究,扎实推进
学校成立研究小组,就“打造和谐教育特色学校,塑造教育品牌”进行专题研究,加快和推动特色学校创建工作。要通过和谐教育特色学校建设专题讨论会、培训会、经验交流会、专家专题报告等形式,加强校本培训,提高全体教职工参与打造办学特色,塑造教育品牌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3.寻求支撑,纵深发展
一方面在重视打造办学特色,塑造教育品牌过程中把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机构和学校组成为特色学校建设的共同体,即充分利用教育行政部门为特色学校建设提供的政策导向,充分利用教育科研机构为特色学校建设提供的理论支撑,并发挥学校自身主体作用,形成和谐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共同体。另一方面重视校际之间的交流、合作,重视在市级以上的教学、教研、科研工作与任务完成过程中突显学校科学与人文素质综合发展特色。通过多渠道、多途径整合力量,促进和谐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向纵深发展。
4、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和谐教育特色学校的建设,教师是最重要的因素,必须把教师作为特色学校建设中的核心所在和精神力量所依。通过大力实施“三名工程”,培养一流的师资队伍,促进教师队伍的和谐、稳定。围绕学校特色主题的课程体系、校本特色,体现学校魅力和个性的校园文化建设,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贯彻学校和谐教育特色等方面,组织教师开展学习与研讨活动,举办特色建设论坛活动,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5、展示成果,总结提升
多形式展示学校干部教师在特色创建中取得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组织汇编“科学与人文素质综合发展”系列论文专集,表彰在学校特色建设中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争当小实验家科学体验活动”、重庆市的“科技创新比赛”和学校“科技艺体周”等活动,加强学校游泳、健美操等强势项目训练,从普及、提高和重点培养三条途径上实施和谐教育,形成一定的传统和特色。
6、和谐文化,提升品位
构建富有特色的全新的学校文化是和谐教育特色学校创建的重点。在学校办学特色文化建设中,学校将根据学生的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认知规律,以“听、看、讲、唱、做、树”为环节,逐步深入地从特质与精神文化层面、人的行为文化层面打造科学与人文素质和谐特色文化,提升学校的办学品味。
五、问题思考
1.弄清特色学校与塑造教育品牌的科学关系
现代学校想要取得应有的办学成就,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获得特有的竞争能力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势头与潜力,就必须具有相应的办学特色.塑造教育品牌,其总体上对学校教育的要求是“目标明确、特色鲜明、管理严密、成果显著”,因此,特色鲜明的办学是塑造教育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
2.科学与人文素质和谐的文化构建
学校发展坚持走全面育人的道路,就必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科学与人文素质和谐的文化构建,在课程设置上不拘泥于所谓的统考学科或者重点学科的课程设
置,而要以学生的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特长培养相结合.
3.科学与人文素质和谐教育的外在形象标志与内在机制
科学与人文素质和谐教育的外在形象标志与内在机制一是要结合学校的五年发展目标规划,着眼长远,对学校特色品牌建设提出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二是摆脱近年来学校旧的工作思路,深刻分析学校的科学与人文素质和谐教育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三是要从学校社区优势中,寻求适合本校发展的特殊优势,从而为特色办学确定好准确的定位;四是确定和谐教育的外在形象标志,如学校标识、学校的环境文化等;五是完善相关的学校制度与激励机制,提倡人人为学校、学校发展为社会的和谐教育目标。
4.认真开展好特色建设与品牌办学的几个主题教育
和谐教育特色建设与品牌办学,几个主题性活动是必须重视的,一是培养创新能力强、实绩突出的特色教师的活动,每年举办高新一校特色教师的表彰活动与命名活动;二是学校班级特色管理的评选活动,如班主任论坛;三是学生“争当小实验家科学体验活动”和“科技艺体周”活动;四是校长的主题办学主讲活动,如校级校长的论坛活动等。
5.校长的地位与角色改变
苏霍姆林斯基主张校长是教师的教师,在打造学校特色与品牌办学的过程中,校长要有办学行为的独创性、进取性、坚韧性、开放性和灵活性等重要的个人品质.要成为学校特色建设与品牌办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倡导者,要领导管理好教师专业化与个性化发展,不断地实现自我完善,使自已的角色地位和作用由单一的领导管理者,不断地朝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心理治疗和诊断的医生、教育心理学家、课程评价与管理专家等多方面角色地位和作用发展转变.未来的学校教育,不仅使未来的校长更需要有工作的独立性和工作的再学习性,而且更使校长的角色行为意识变为更加多重性,朝着指导教育社会化过程,引领学校教师课程建构与课程组织、校本教研和校本科研管理评价的方向发展.
各位评委。专家和领导,我校提出打造以和谐教育为核心的特色办学思想,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全面和协调发展.这既是对学校过去六年落实全面育人质量观,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办学思想的总结和深化,更是对我校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特色办学实践主要的指导思想.我们相信,坚定不穆地走下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学校的办学目标一定会实现,学校的特色品牌一定能够形成.发言中有不当之处,再次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