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息技术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绽放光彩解读

时间:2019-05-13 00:50: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信息技术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绽放光彩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信息技术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绽放光彩解读》。

第一篇:让信息技术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绽放光彩解读

让信息技术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绽放光彩 ——谈信息技术同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整合

内容摘要:21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信息技术将对教育产生巨大影响,并给未来社会带来巨大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是优化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也是开展创新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现在是信息技术时代,如何在四十分钟的课堂内激发主体主动参与,引发主体主动探究,启发主体主动完善,开发主体主动发展;如何教会学生获取信息、正确分析信息、准确运用信息并且有所创新。多媒体信息教学手段有着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特有效果。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激发 引发 启发 开发

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如何正确、科学、艺术地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师,教学中我真正体会到了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解决学生注意力分散的问题;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把教学时只靠挂图或课本插图难以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悦耳动听的音乐、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结合近几年我在《品德与社会》课中的教学实践,现仅以《地球变脏了》一课的教学为例,谈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同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整合的几点做法。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参与情境,激发主体主动参与

创设参与情境,激发主体主动参与,这是强调课堂教学的动机原则。兴趣在人的行动中是最具活力的主观因素。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教学环节,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情趣的最佳途径,是再现课堂生命活力的有效办法,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兴奋点,为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提供条件。

例如,教学《地球变脏了》这课时,我利用学生身边的环境,让他们畅所欲言,说一说自己乐意在怎样的环境中生活与学习。首先,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几组对比鲜明的环境画面:蔚蓝的天空——漫天黄沙;清澈见底的湖泊或河流——又臭又黑且漂浮着垃圾的河流;绿茵茵的草地和森林——被垃圾覆盖的大地;„„。再让各学习小组负责一组图片,围绕图片展开讨论。小组内部的成员再一分为二,让一部分人生活在好的环境中,一部分人生活在受污染的环境中,并让学生仔细观察各自的生存环境,尽量让自己置身其中。最后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学生分别描述他们可能的感受和心情。通过利用多媒体出示不同环境的画面,让学生体会到了环境受污染、遭破坏的危害性。这样亲切、轻松的气氛和色彩鲜明的画面启发了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培养了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激起了学生思考解决环境受污染、遭破坏的有效途径的热情,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参与氛围,引发主体主动探究

创设参与氛围,引发主体主动探究,这是强调课堂教学的认识原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教育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信息技术与品德与社会课程整合,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作为 知识传授者的地位被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出来。教师上课之前,使用网络技术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对课堂教学中用到的各种资源进行整理,设计出教学环节,并在每个环节提出探究主题,提供参考信息,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在教学《地球变脏了》这课时,课前我布置给学生预习的重点,搜集资料等任务,使学生了解三方面内容:(1)地球环境受污染和遭破坏的状况;(2)环境受污染和遭破坏的危害性;(3)人类环保措施。我引导学生使用网络技术,教学生获取、加工信息的方法。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等,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除了向教师请教外,也可以利用搜索引擎到互联网上搜寻所需内容,最终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达到学习目标,完成研究任务。课上我发现,通过察看书籍,询问父母,社会调查,网上查阅等,每个学生的收集册,都记录了大量的相关资料,这就极大的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提前把课内知识延伸到了课外,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这样的整合课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更加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

三、运用信息技术,提供参与机会,启发主体主动完善

提供参与机会,启发主体主动完善,这是强调课堂教学的整体原则。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不仅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更是为了在学生对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再现情境,以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它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 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知识技能互补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为学生的主体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作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对于学生将受用终生。所以,新课程标准把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作为评价的要点。

在教学《地球变脏了》一课的第二部分“地球和人类的对话”时,为引导学生总结地球“变挤”“变穷”“变脏”的三个方面,我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地球和人类的对话” 形象生动的展现给学生;接着把地球“变挤”“变穷”“变脏”,逼真的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再现给学生;最后把学生分成六个人一组,在学习课文后,学生会把自己从课文中了解到的知识和画面中的情境结合起来,在小组内交流,组内归类,然后由组长向全班汇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这三大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深刻感受到人类和地球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在学习课文第三部分“世界环保日”时,我结合网络信息让学生在组内交流,然后选出最具有代表性的材料,让学生谈感受,目的让学生看到,人类已认识到环境破坏的严重性及其后果,正在为此采取积极的措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既促进了同学间团结合作意识的形成,又促进了主体主动完善,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四、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生活情景,开发主体主动发展

创设生活情景,开发主体主动发展,这是强调课堂教学的效益原则。《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要注重学生辩证地观察和认识社会、参与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为适应这一要求,我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品德与社会课的整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在学习生活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环境,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信息获取的能力。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能通过各种媒体收集所需要的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信息分析的能力。根据课堂要求,学生能够将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进行筛选,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信息整理的能力。学生将从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加工整理,用于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在讲《地球变脏了》一课前,我让学生进行了社会调查,看看家乡河流的水是清洁的还是发黑的?学校、家庭附近的垃圾是怎样堆放的?家乡的土地有没有沙化现象?造成种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从这些触目惊心的描述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为达到教学目的,课上在学生把这一调查结果汇报后,我通过多媒体再进行形象的演示,最后让学生把这一内容表演出来。首先让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法庭辩论,然后,再让几名同学分别扮演地球母亲、河流、大气、土壤、人类进行实地表演。这不但调动了学生全面参与的积极性,还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学生还把课堂上的知识延伸到了课外实际生活中。学生达到了实质性的参与课堂教学,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充分发挥。这一实践活动十分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环境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总之,《地球变脏了》这一课的整个教学程序的设计,目的就是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相机安排师生的双边活动,面向全体,突出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注重合作意识的形成,注重知识的反馈与课后延伸,力求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结合亲身实践,我认识到信息技术的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资源共享等特点,能够满足品德与社会这一综合课程的需求,使信息技术和品德与社会学科整合发挥优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信息时代实现教与学最优化的根本途径,在整合过程中要用先进的理论作指导,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作用,合理地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实现课堂教与学形 式的根本变革,从而培养出更多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要不断探索,开拓创新,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创造出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

[1]何克抗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化学科教育改革的途径》 [2]李谨,《纵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小学信息技术》2002第9期 [3]马红斌,《课程整合中的教学合作》,《中小学信息技术》2005第7期

谈信息技术同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整合

学科:品德与社会 作者:李文翠

单位:天津市宝坻区牛道口镇塘头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22581707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二篇:让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绽放光彩

让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绽放

【摘要】信息技术为现代教育教学提供了一个高科技的教学平台,也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驱动力。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课程设置提供了新的内容。本文通过对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所体现出来的特点和重要性,从英语教学的实际出发,进行了科学的有效分析和探讨。主要表现在学习氛围的良好载体,课堂教学延伸的有效手段,素质教育的有效补充,学生的多项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关键词】信息技术、英语教学、教师素养、素质教育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学过程中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可见,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特别是在英语教学活动中,个人认为其重要性尤为重要。

实践告诉我们,许多教师特别是中老年教师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提高教学质量上的重要性。同时,学校也缺少有效的引导和培训机制,以及对信息技术运用重要性的认识。随着现代教育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普及应用,为现代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我国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学校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这个智能化的教与学的平台,成为当前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过程中的一个热点。不断地把人类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新技术、新设备加以改进并运用于教学活动中,这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是教学效率和效果得以不断提高的重要物质保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是教学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要求。

信息技术是手段,是载体,是“桥”和“船”。英语课程是主体,是目的。如何让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充分体现它的优势和作用,是我们广大英语教师不断学习和实践的时代要求。

一、信息技术是营造英语学习氛围的良好载体。像所有其他语言一样,英语是一门技能,它只能在实践中获得,英语的实际能力也只有通过语言实践活动才能达到。创设一种真实的实际环境,必须有一个真实的交际场所,即一个真实的课堂氛围。在英语教学中,我经常用多媒体设计一个适合课文内容的一个场景,丰富生动、兼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课堂,既像是一个知识的“乐园”,又像亲切的“家园”,让学生身临其景。学生在这样一个丰富多彩的氛围中学习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教学经验告诉我,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歌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就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吸引着孩子们求知的目光,熏陶着孩子们的心灵。许多英语歌曲简单易懂、节奏感强,琅琅上口,内容生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此外,音乐的美妙旋律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让学生学地轻松、开心,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乐教乐学。在正式授课之前,我都会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英语小故事或英语歌曲,这些都是英语教学的重要补充,也为课堂教学营造了一种英语学习的氛围。同学们在这样一个丰富多彩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既活跃了身心又获得了知识。

二、信息技术是实现英语课堂教学延伸的有效手段。

教师根据学生特点设计出形式多变的英语课外作业,这样,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还能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在作业中游戏,在游戏中学习。七年级的学生刚刚系统学习英语,学习兴趣很浓,积极性很高。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我布置的课外作业是把今天学会的对话、歌曲说、唱给家长及同学听,第二天告诉老师他们是怎样评价的;

八、九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我布置的课外作业是录下自己所读的最好的课文和唱的最好的歌曲,在班上公开评比出最棒的学生。这两种课外作业都能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这种成就感一方面是学生认真学习后获得的丰厚回报,另一方面也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兴趣的基础。

三、网上资源是提高英语素质教育的有效补充。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中,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有效地利用网上英语学习资源,可以实施创新教育,造就创新人才。网上英语资源十分丰富,是一个巨大的宝库。

在网络环境下,网络自身就是一个生动丰富的课堂,它不仅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空间,还让学生能动地自主学习。利用网络资源为课堂教学创设形象生动的环境,使网络英语教学生动有趣。“网上英语课堂”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必须学习的内容外,还另外开设了阅读欣赏、新闻英语等栏目,学生可以读到文字优美意义深刻的文章、时事新闻等;通过网上的英语俱乐部,学生还可以欣赏到影视的精彩片段以及特别推荐的英文歌曲、诗歌等,满足了英语学习者的个人兴趣、陶冶了情操,了解了国外的风土人情。此外,“网上英语课堂”设有的BBS公告栏,作为语言教学的专题讨论、习作刊登、消息公布、师生交流等用途,对于这些活动的参与,学生摆脱了为了应付英语考试而与语言应用脱节的学习模式,能让他们充分地学以致用,全面提高其英语素质。

利用校园网的光盘库,校园局域网和多媒体教室中的计算机终端,播放教材同步VCD光盘,进行视听说教学。自己采集和利用教学资源库的歌曲、影视音像资源,通过校园局域网在多媒体教室中进行听说练习,寓教于乐,增强对英语的感性认识。利用校园网中的教学资源库充实自己的教案,丰富学习材料,开拓思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英语网站,如http://www.xiexiebang.com(中国日报),http://www.xiexiebang.com(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文台)等,学习最新的英语词汇和表达,了解国内国际大事。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正确运用英语表达的同时,体会学习英语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四、英语信息技术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多项思维能力

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直觉思维是一种建立在丰富实践经验和丰厚知识积累基础上的超常思维形式。我在练习模块中选用了大量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或实物图片及声音动画,要求学生在接受信息的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形成直觉思维。如:在教学“We love animals”一课Let’s learn部分时,我利用AuthorWare软件,设计了“练习屋”模块,采用计算机连机教学手段,让学生上机操作,自主复习。学生在模块界面点击题号出现相应的组题,每组题目由各种趣味性的动画或图片组成。如点击“Listen and choose the picture”,画面出现a pig,a cat,a dog.如果音箱里发出“dog”的读音,学生立即(直觉思维)点按狗的图标,马上就听到音箱里发出一阵掌声,否则,就会听到错误音效。通过这一练习,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达到了温习巩固的目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操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大大增强,思维得到培养,智力得到开发。而教师则无需开口,只要走下讲台听一听、看一看,计算机会给每个学生一个准确的答案。这就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机会,帮助学生完成了英语知识的再认识。

能有效启发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空间视觉表象去把握,从而作出概括与间接的反应,这是空间思维形式。因此,运用计算机动画将单词的含义与单词的空间结构表象结合起来,既能增加单词学习效果,又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如:在教学“We love animals”这一课的Let’s learn时,我利用PowerPoint软件,将书本中dog、elephant、monkey等单词与磁带读音整合在多媒体中。在生词学习界面中,屏幕上依次出现该课的动物图片与动画(空间思维形式),学生看到这个画面之后,自然想知道这个单词的发音。这时教师点击PLAY键,学生立即可以听到单词的发音。待学生对单词有了总体意象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操练生词,这样,在单词含义与单词空间表象之间建立起了必然联系,学生的兴趣开始被调动起来,枯燥的单词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令人头痛的单词记忆变得轻松自如。这样,每个学生都争着与电脑比效率,活跃的课堂气氛,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轻松愉快的心情使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

能有效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借助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的大存储容量,每一个学生都会很容易得到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多的信息。有着丰富内涵的光盘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如:《走遍美国》、《英语百科全书》、《轻轻松松背单词》等英语课件,借助于此,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宽。丰富的信息资源将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在众多的资料中进行筛选,是对学生分析、综合、归纳、分类等思维能力的一种考验与锻炼。成功的选择,将使学生能够深入地阅读、研究所学主题的有关材料,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利用这些英语学习资源,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的同时,借助计算机的大容量也有利于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使其找到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从而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这些信息技术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当前,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对每位教师教学的迫切要求,应该强调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常态的熟练的运用,不是一种呆板的固定的模式,而应该是一种观念。台湾学者徐新逸教授说:“信息科技可以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只要教师能抓住课程内容的重点,以最适当最有效的方式传达出来,其实最简单常见的Word和Powerpoit,就可以做出很有效的教材,达到所需的学习效果。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同样的教材,不同背景和特质的教师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与互动,就可以赋予教学与学习不同的生命力,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这也是教育可称为一门创造性艺术的迷人之。”希望我们英语教师携起手来,让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绽放。参考文献:

﹝1﹞郭绍青:《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年7月。

﹝2﹞段少敏,胡淑娟:《计算机及其网络在辅助英语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2001年7月。

﹝3﹞郭永平、梁建国:《更新教育观念 实施课程整合》。

﹝4﹞钟启泉:《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之我见》---《中国教育现代化》,2004年1月。

﹝6﹞余胜泉:《基于Internet的学习模式》,《中国电化教育》,1998年4月。

第三篇:让诗歌教学绽放光彩解读

让诗歌教学绽放光彩

摘要: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我们必须把这些宝贵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国家的A类课题“诵读经典诗文”的课题活动已开始启动,我们必须认真钻研,使我们的古诗文教学更加有声有色。那么要想使我们的课堂绽放光彩,我觉得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而且还要能从多种渠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训练学生语文技能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文化底蕴

学习兴趣

体裁变化 正

文:

一、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会使课堂更精彩。

我们以前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需要有一桶水。但现在我们早已改变了这种说法,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这样才能适应我们的教育发展的需要。在我们的古文教学中这一点尤为重要,教师能根据所学的内容,再拓宽学习的空间,那么课堂就会更加精彩,如我曾听了我校一位教师所执教李白的《曾汪伦》这首古诗中,一开课教师就向学生娓娓道出诗歌的背景,让学生听得入迷。,仿佛沉浸在了当时踏歌送别的场面中,这也为学生了解诗意,感悟情境作了很好的铺垫。在学完古诗后,教师随机又吟诵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学生又体验另一首送别诗,在最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教师一边打拍,一边和学生共同吟诵,使得整节课高潮迭起,听课的教师也为之动容,为他们拍起了喝彩的掌声。听了这一节课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位教师的文化底蕴对于一节课的成功是否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教学时如果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侃侃而谈,学生不但会崇敬你,而且课堂也会大放光彩。

二、从多种渠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十分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尝到学习的乐趣作为重要的目标提出来。结合我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古诗文教学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多种形式的朗读唤起学生学习的渴望。

读书是我们教学呈现于课堂的一种方式,但我们的读不是空洞的,要起到深化学生情感的作用,要读出情,读出自己的个性,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根据内容多设计读的环节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如我在教学王昌龄的《出塞》这一首诗的时候,这一首诗是表达将士们思念家乡,决心将匈奴赶出境的情感,所以在教学时我让学生采用集体读、分小组读、指名读、对读等形式来体会感情,最受学生喜欢的是打拍子读,让学生自己体会节奏感,在读的时候随机打拍子,使学生对匈奴那份憎恶更加形象地体现出来,课堂也达到了高潮。只要教师善于运用读书的形式,那么学生会变得更加爱读书。

2、配乐唱诗,激发兴趣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科之间本是相连的,不可能有独立的学科内容。为此,在教学中可以渗透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可以让其他学科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所用。我们都知道一首诗就有一个意境,如让学生把这美的意境唱出来,那也是一种成功的教学,在教学《望天门山》这首古诗的时候,让学生理解完内容,体会到这首古诗是体现长江那庞大的气势时,引导学生找找自己所听到的或所会唱的哪首歌适合这首古诗,给它配上乐曲,试唱一唱。刚说完,班里就炸开了锅,学生们纷纷议论,有的选《红梅赞》、有的选《你是谁》,这时我放开首让学生自己去配唱。顿时,课堂俨然成了一节音乐课,但这节音乐课的主旋律还是围绕着语文课的。学科融合会给我们的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3、学习仿写,提高兴趣。

我们都知道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一块瑰宝。如果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还能能仿写那么就更好了,这样才能把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在学生学习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人员外》这首诗时,学生体会到这是一首赞美春景的古诗,于是我灵机一动,让学生也观察自己的校园,也写一首有关自己校园景色的诗歌。话一说完,学生们便探着小脑袋向教室外张望。索性我带领着大家走出教室,让他们更认真地去观察,我们学校的一大美景是学校有一棵榕树,有些学生就选定榕树动笔。我记得有一个学生是这样写的“晨雾弥漫榕树间,乍看置身于天宫。最是新圩好去处,榕树底下乐无穷。”他把榕树的美和乐写了出来,写出的诗虽然稚嫩一些,但也充满了童趣,而这正是我想要的效果,也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挑战,能激发学生的拼搏精神,这样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更好的培养。

4、画、演结合,兴趣盎然

我们知道诗歌有很多都是意境很美的,这样教学时,我们就可以灵活多样。在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的时候,体会“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的时候,为了更深入的理解那雄壮的气势,我让学生动笔画一画,瀑布飞流直下的样子,接着展示自己的图画,让学生学着作者的样子吟诵古诗,随机播放瀑布直泻下来的撞击声,使学生进入到诗的意境中去,仿佛身临其境,达到很好的效果。

三、体裁变化,丰富课堂内涵

我们知道古诗文是通过简短的语言来表达一件事或一个意境。我们的现代文相比意思较难理解,所以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把古诗文的形式另换一种体裁。如我们六年级中有一篇文言文《两小儿辩日》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之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内容把这篇文章改为一篇叙事文,在写的过程中可以合理的展开一些想象,很多学生都写得不错。记得有一位学生这样编写的:一日霞光万丈,两个小伙伴在外游玩。他们玩累了就躺在草地上休息。一个小朋友看着红似火的太阳说:“我觉得早上的太阳最大。”而另一个小朋友则不服气地说:“不对,我觉得中午的太阳最大。”.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争得面红耳赤……。原来难弄懂的语句一下变得通俗易懂,我校有一位教师在执教《晓出净林寺送林子方》这一首诗时,在课堂临近尾声的时候也采用了换体裁此写文章的方法。有些学生抓住后两句来写,想象荷花的各种状态,写得惟妙惟肖。变化了体裁来写文章,不但可以检测出学生对古文内容的掌握情况,而且也能锻炼学生的习作能力,体现出语文的工具性。教学路程漫漫,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钻研古诗文教学那么在我们的教研课改的路途上,定会有许许多多的奇花绽放,可想而知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定会在祖国的花朵上奕奕生彩。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四篇:让学生在个性化教学中绽放光彩

让学生在个性化教学中绽放光彩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可是为什么长期以来却得不到学生的欢迎呢?我想主要原因在于语文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常常照本宣科,偏颇地以讲授课本知识为中心,忽视了课堂教学的外在形式,同时也忽视了个性化教学的意义,使得本该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变得枯燥、乏味。语文教学讲究艺术,而教师富于个性魅力的教学方式无疑是带领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一个基本途径。

一、构建与众不同的个性化教学设计

都说上好一节课有三个关键:一是正确、深入的文本解读;二是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三是机动、灵活的课堂实施。其中,文本解读为基础,教学设计是关键,教学实施作保证。可见,在正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

在一次观摩同课异构《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时,大部分执教教师的教学思路都是同步的:“投竹竿”似的先引导学生认读生字、熟读课文,接着串讲分析,最后“穿靴戴帽”,我们要向雄日学习,做一个诚实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如此空泛乏味、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其潜在的消极作用不能不说是一种教学危机。而有一位教师的教学却与众不同。他先出示了课文中的一个句子――“有个叫雄日的孩子,他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种。”然后引导学生体会雄日怎样用心,为什么用心,并让学生用“因为……所以……”说一说。接着让学生说说:雄日用心的结果是什么?最后再从“许许多多的孩子捧着盛开着鲜花的花盆拥上街头却没有让国王高兴”这一结果引导学生体会:结果是美丽的,过程却不一定是真实的,所以看人看事不能单看结果,还要看过程。在这一教学案例中,同样是眼睛,引领学生看到的文本内涵却不一样;同样是耳朵,引领学生听到的文本心声却不一样;同样是大脑,引领学生思考文本的层级却不一样;同样是教学,唤醒学生生命拔节的力度却不一样。这难道不是教学设计的落差吗?

二、寻求独树一帜的个性化教学艺术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学”。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必须有轻松幽默的一面。轻松的教学、幽默的启发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产生幽默中不失本分,欢乐中不乏启发的教学效果。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必须要有生动、精彩描写的另一面,教师在教学上要“运其才智,相机诱导,体悟传神,发展个性”。个性化的语文教学,应是运用教师的才智,发展学生的才智,以个性培养个性,以情感增进情感,从而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和个性。

有这样一位教师在教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时,在引导学生用工具书简单地梳理诗意后说:“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老师也想在黑板上画一画这首诗。如果按照这首诗所描写的顺序来画,应该先画什么呢?”学生齐说:“篱笆。”教师就在黑板上画了密集的篱笆,一学生马上站起来说:“不行,诗中说‘篱落疏疏’,说明篱笆是很少的,不能画这么密。接着,教师在学生的回答中画了一条又宽又直的大路,学生马上纠正说要画成一条蜿蜒的小路。该画树了,教师又故意画了一棵枝叶茂密的树。学生看了,忙提醒道:“老师,你画的树叶子太密了,诗中的树是‘未成阴’,不能这么密……”就这样,在这位教师富有个性的简笔画功底的“卖弄”下,学生轻轻松松地理解了古诗的意思,又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三、塑造别具一格的个性化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技巧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个性化的教学风貌和格调。教师的知识素养,直接左右着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如学识渊博,有深厚文化素养的教师,其言语必生动形象,妙趣横生。

前不久,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刘仁增执教的《秋天的雨》一课,听完后如醍醐灌顶,顿感耳目一新,也不禁感慨: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自己就得有一桶水。课堂上,刘老师抓住描写银杏树的叶子和枫叶的两个比喻句,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五个相同之处,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在他那富于教学智慧的启发下,学生们一个个都活跃了起来,一个个都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个个都成了小诗人,赢得了在场听课教师的一阵阵掌声。这样别具一格的阅读教学风格,必然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语文个性化教学是语文教育的灵魂。它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积累,需要我们个性地领悟课程,个性地运作课堂,从能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处着手,从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处切入,从能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处启发,让学生在个性化教学中绽放光彩。

(责编 刘宇帆)

第五篇:让个性化教学绽放光彩

让个性化教学绽放光彩

[摘 要]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是一切教育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存在和发展,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依据,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在和谐中建构,激发学生个性;在活动中体验,培养学生个性;在探究中创新,发挥学生个性;在合作中完善,彰显学生个性;在质疑中反思,发展学生个性,让个性化教学绽放光彩。

[关键词]个性化 和谐 活动 探究 合作 质疑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7-05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是一切教育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个性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为思想精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以逐步形成独特的思想意识,提高数学素养。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存在和发展,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依据,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把学习活动变成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让个性化教学绽放光彩。

一、在活动中体验,培养学生个性

体验是个性化的行为,具有鲜明的个体特点,成功的体验对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让他们以适合自己的认知方式投入到操作活动中去,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1)猜想。怎样算出红领巾的面积?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转化成学过的图形面积?(2)拼摆。将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进行拼摆,看能拼出哪些图形。(3)思考。直角三角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有什么内在联系?(4)拼摆。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进行拼摆,看能拼出学过的哪些图形。(5)思考。①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分别与锐角三角形的底、高有什么关系?②锐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出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有什么联系?(6)拼摆。将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进行拼摆,看能拼成学过的哪些图形。(7)思考。①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分别与钝角三角形的底、高有什么关系?②钝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有什么关系?(8)归纳。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底×高÷2。(9)多媒体展示下图。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发现割补法,先作底边上的高和中位线,沿高的一半旋转180°就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样教学,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眼观察、动口表达的活动中经历和体验了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逐步建立清晰而深刻的表象,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活动中建立三角形面积公式,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在探究中创新,发挥学生个性

赞可夫认为:“学生的反映是个体能动的反映过程,应该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的探索。通过探索,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学生因知识水平、经验不一,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观察方法与角度不同,个性表现也不同。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示具体情境中的数、数量关系或变化规律,让学生经历“具体事物――个性化表示――数学化表示”的过程,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展示个性、表现个性、发挥个性的过程。如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对下面问题进行探究。

1.口算并给算式分类。

(2+10)×4 9×7+11×7(2+8)×5 2×4+10×4

2×5+8×5(12+18)×5(9+11)×7

2.分类整合。有括号的一类,没有括号的一类。

(2+10)×4(2+8)×5(9+11)×7(12+18)×5

2×4+10×4 2×5+8×5 9×7+11×7

3.观察思考。上、下算式有什么特点?

4.感知规律。观察等式,你发现了什么?

(2+10)×4=2×4+10×4(2+8)×5=2×5+8×5

(9+11)×7=9×7+11×7

5.验证规律。照样子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验证。

6.表示规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规律。①文字表示。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②字母表示。(a+b)c=ac+bc。③图形表示。(△+□)×○=△×○+□×○。④汉字表示。爱×(数+学)=爱×数+爱×学。

这样,学生在探究中用文字、字母、图形、汉字代替具体的数据,将乘法分配律用符号表达出来,既是符号思想的具体应用,也是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在合作中完善,彰显学生个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在小组内学习,除了可以分享同组人的智慧外,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小学生的自尊心日益增强,他们喜欢受人尊重,渴望个性地发展自我;不同的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都有自己固有的特点,这种个性化的方法和策略正是展开教学活动最有价值的数学资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开展合作学习,把课堂有限的时空变成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同时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从而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断完善自我。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有发言交流的机会,可以学习别人的优点,当某一个学生对问题理解有困难时,可以请求其他同学帮助,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让学生合作学习。(1)围一围。从4厘米、5厘米、6厘米、10厘米四根小棒中任取三根围一围,看能否围成三角形。(2)填一填。把围三角形的情况填入下表。(3)议一议。通过实践,你们发现了什么?(4)归纳小结,得出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这样合作学习,使学生畅所欲言,满足了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学生在无拘无束和非强制性的学习中认识了三角形,个性得以充分发展,最终达到互相提高的目的。

四、在质疑中反思,发展学生个性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敢于和善于质疑是学生个性的显著特点,让学生质疑问难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个体素质,既要对有个性的学生持理解、宽容和鼓励的态度,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知识易混处质疑,在课将结束时质疑,在质疑中发展学生个性;同时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反思,实现学生与知识的平等对话,最终实现“不仅知其然,而且还知其所以然”,使学生在质疑问难中实现自我超越。如教学“互质数”时,学生容易把“互质数”和“质数”混淆起来,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质疑:质数和互质数有什么不同,主要区别在哪里?此时,再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明确质数是指一个数,是从一个数约数的个数来定义的,而互质数研究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是基于两个数的公约数来研究的。又如,教学“十几减9”结束时,我问学生是否还有其他想法,一位学生质疑:15-9,5-9不够减,我是倒着减的。先用9-5得4,再用10-4得6,因此,15-9=6,这样做可以吗?问题一提出,立刻引来大家议论纷纷,我及时表扬了这位学生,并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最终达成共识:这种做法是合理的。

这样质疑问难,在比较中解决问题,在反思中深化知识,使学生的情操潜移默化地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发展。

(责编 黄春香)

下载让信息技术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绽放光彩解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信息技术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绽放光彩解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平凡中绽放光彩(精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青年朋友们: 我是来自机动设备处的闫伟,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在平凡中绽放光彩》。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红颜白发叹似水流年。忆往昔,一代代优秀青年踏着......

    在平凡中绽放光彩

    在平凡中绽放光彩 富兰克林曾说:“有些无名小卒和最有名的人一样伟大。”然而,我说:“平凡孕育着伟大,在平凡之中亦可绽放像金子一般的光彩。”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贡献。 北京......

    让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绽放异彩

    让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绽放异彩 山西省清徐县永兴实验小学 庞卓婕 【摘要】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显身手,加快学生与语文知识的相融相通。信息技术在辅......

    让数字化教育资源在语文课堂中绽放光彩

    让数字化教育资源在语文课堂中绽放光彩 让数字化教育资源在语文课堂中绽放光彩 ——教学《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一课数字化资源应用实践 石嘴山市第二十二小学 韩小凤 在信......

    德育艺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绽放光彩

    德育艺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绽放光彩 ——读《感动教师的119个教育故事》有感 林莉 电话:*** 重庆市永川区景圣中学 最近读了张仁贤所著的《感动教师的119个教育......

    现代信息技术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作用-改

    现代信息技术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作用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成为广大品德与社会(生活)教师手中的得力工具。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

    让《品德与社会》教学生活化

    让《品德与社会》教学生活化 熊咏霞 临江乡龙潭小学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从儿童的生活经验......

    让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绽放光彩[模版]

    让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绽放光彩 文章摘要:计算机是一种多功能的设备,通过相应的软件,可以轻松地将各种媒体信息,如文字、表格、声音、图片、动画、录像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