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媒介下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探索
网络媒介下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探索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以网络为依托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混合式教学将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有效弥补了二者的缺点和不足,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又充分利用了网络技术图文并茂和视听结合的优点,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鉴于此,文章对网络媒介下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当前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有所借鉴价值。
关键词:网络;混合式教学;大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62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9-0062-02收稿日期:2016-08-22
一、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重要性 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现代教育改革的步伐,网络技术在高校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大高校都建立了齐备的网络设施条件,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各种教学模式不断涌现,例如,翻转课堂、微视频教学、在线开放课程等,将网络技术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后,教师的角色从传统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潮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的新鲜感开始减退,教育工作者开发发现其存在诸多的问题。例如,当今大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普遍较差,大多数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聊天、购物、浏览新闻或者玩游戏,对教师布置的网络作业直接复制粘贴,对老师提供的重要的网络素材和资源视而不见。在这种背景下,混合式教学应运而生。
二、混合式教学的含义及优势 混合式教学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理念,是在对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反思基础上形成的。混合式教学主张将传统课堂与网络学习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和监督作用,又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从而达到教与学效果最优化的目的。具体而言,混合式教学的优点在于以下两点:
1混合式教学集合了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
混合式教学模式决定了大学英语的教学方法从根本上区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网络技术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应用,为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和交互工具,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媒介来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容易进行复制和传播,大学生借助网络工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但是过多的信息资源也会让学生陷入低效的信息大潮中,干扰学习过程。混合式教学将二者的优势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2混合式教学延伸了课堂教学的时空范围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培养出语感,提高听说读写等英语实践技能。混合式教学的应用大大延伸了课堂教学的时空范围,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依托网络平台,将英语教学延伸到课前和课后,在课前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发布学习任务、上传学习资源,督促学生进行预习。在课后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网络学习资源,让学生进行拓展学习。这不仅让学生巩固了课本所学知识,而且也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活动进行监督,当学生在英语学习上遇到困惑时,教师可以通过一对一讲解,在课上课下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三、完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措施1加强网络平台的建设
混合式教学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机融合起来,需要一个资源丰富、功能强大的网络教学平台。因此,高校要加强信息资源的软、硬件建设,建设大规模的语言实训室、电子阅览室等,为学生在线学习提供物质保障;要经常进行平台软硬件的更新,保证网络平台资源的前沿性和有效性,提高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不断完善网络平台的功能建设,网络平台除了方便教师发布学习任务和学习资源之外,还要能够准确记录学生的自主学习轨迹,具有在线测试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功能,教师也可以随时监督和管理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网络教学平台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教师和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可以随时进行沟通和交流,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
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等。师生也可以就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在线交流。随着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当代大学生几乎人手一机,大学生们利用手机浏览信息的时间已经超过了电脑端,因此网络教学平台要与时俱进,能够支持手机客户端的浏览,满足学生个性化和碎片化的学习需要,以提高学习效率。
2加强线上学习资源的整合
混合式教学是依托网络教育平台开展的,从某种程度上讲,线上资源的质量决定着混合式教学的效果。因此,英语教师要致力于对线上学习资源的优化,要在形式和内容上下功夫,只有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大学生主动进行英语学习。尤其是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大学生可以十分便利地从电脑端和手机端获得大量的信息,如果网络教育平台的信息资源过时或无趣,就无法引起大学生的探究兴趣。这就对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责任心和创新力提出了挑战。当前,很多高校的英语教师加入微课的制作过程中,微课的特点是短小、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尽管微课比较短小,但对质量要求非常高,需要花费较大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在制作微课程之前,要熟悉微课的特点和制作技术,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任务的要求,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微课程,然后将其传到网络教育平台上,供学生进行观看或下载。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上传一些和英语教学相关的多模态学习材料,经教师审核整理后发布到平台上,供师生进行分享和学习。
3优化混合式教学设计
一方面,在各种语言学流派的影响下,听说法、情景教学法、自然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相继出现,这些教学法开阔了语言教学的视野,推动了外语教学的发展。但从外语教学实践来看过多地依赖或推崇某一种教学法的做法往往会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上产生某种偏差,甚至造成一定的负面作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将多种教学方式混合使用,发挥其各自的优势,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混介式教学模式要求课程的考核方法应该是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尤其是形成性评价所占比例要加大。这样,就可以督促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积累,从而实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具体来说,形成性评价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而展开:课前自主学习、课上小测、课堂表现、小组展示等;终结性评价应该从传统的以考查知识为主转变为以考查能力为主。
总之,尽管网络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我们并不能完全摒弃传统的英语课堂授课模式,只有将二者充分结合,取长补短,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才能更好地开展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从而推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金?F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倡导混介式教学模式――以中央财经大学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8).[2]孟香惠基于网络课程的融介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探索[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13,(6).
第二篇: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混合式教学把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和网络教学中的优势相结合,体现了“双主”的教学原则。本文阐述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含义,探讨了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和优势,希望能为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网络教学;学习模式
一、引言
近二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尤其是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网络课程等相继产生,全世界网络远程教育的市场规模也在迅速递增。中国的英语课程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引入了各种多媒体辅助手段。但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具体实践,人们逐渐发觉,网络学习如果脱离了教师的指导而完全依靠自学,也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于是,学者们开始思考如何将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结合,使其优势互补。在此基础上,“混合式教学”应运而生。
二、混合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混合式教学是教育领域的新名词,它由网络学习(E-learning)的概念发展而来,以指导发现学习理论(guided discovery learning theory)为基础。对于混合式教学,国内外学者围绕其理论基础、方式、目标和效果给出了一些定义。
Driscoll(2002)认为混合学习指的是四个不同的概念:1)结合或混合多种网络化技术(如实时虚拟教室、自定步调学习、协作学习、流式视频、音频和文本)实现教育目标。2)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如建构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利用或不利用教学技术产生最佳的学习成果。3)将任一种教学技术(如 video、电影等)与面对面的教师指导的培训相结合。4)将教学技术与实际工作任务相混合或结合,以使学习和工作协调一致。
何克抗(2004)教授指出:所谓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的主导作用,也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王莹(2006)认为:在混合式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英语教学过程中兼顾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强调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混合式教学借助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因材施教,可以实现多种教学方法广泛的结合,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效果。
结合混合式教学的理论依据,笔者认为,混合式教学可以是多种形式的混合,如:学习方式的混合、学习资源的混合、学习环境的混合、学习理论的混合等,只要是教学系统要素中的任一要素是混合的,都可以称之为混合式教学。我们研究的重点应在于如何混合这些要素,使其实现最优化,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本文从混合式教学的概念出发,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和意义。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1.教学方法的混合
20世纪初以来,外语教师一直在寻找最佳的语言教学方法来帮助学习者尽快地掌握目的语。在各种语言学流派的影响下,听说法、情景教学法、自然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相继出现,这些教学法开阔了语言教学的视野,推动了外语教学的发展。但从外语教学实践来看,它们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有效地掌握目的语的问题。过多地依赖或推崇某一种教学法的做法往往会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上产生某种偏差,甚至造成一定的负面作用,这不利于外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罗立胜等,2001)。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将多种教学方式混合使用,发挥其各自的优势,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混合
“以教师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和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但是,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逐渐发展起来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由于强调学生的“学”,往往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导致教学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可以采取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方式,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教授知识,还要在课外引导、监督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学生也不再“被接受”知识,而是信息加工与情感体验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
3.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混合
混合教学模式中的自主学习是指传统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等自主学习和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的讨论、信息检索和处理、资料共享、成果展示的自主学习(李蕊丽等,2006)。合作学习是指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通过相互讨论、帮助等方式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学生首先可以利用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可以形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同时,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提供大量共享资源,并制定合作规则,实现合作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4.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混合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对英语的考核方式往往是期末考试的形式,一张考卷就决定了学生的成绩。而混合式教学中,我们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课前预习、课堂考勤、课堂表现、在线讨论、课后作业、在线自主学习等六个方面,占评价的50%。通过网络平台来监控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从而获得对学习过程的评价。终结性评价包括口试和笔试两部分,将口试和笔试的内容与网络学习内容相结合,拓宽学生考试内容的范围。
四、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首先,混合式教学将传统学习与网络学习相互结合,使其各自发挥优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监控了整个教学活动的进行,传授了知识,达到了教学目标。网络学习则凭借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和交互工具、认知工具的有力支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相互完善,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有利于对学生健康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
第三篇:大学英语作文教学探索
大学英语作文教学探索
邱望生
四川大学 外国语学院
摘要 英语作文写作历来是大学英语教学难点和瓶颈,也是通过四、六级考试的拦路虎。在大学大规模扩招后的今天,大班教学为教好作文提了更为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对大学英语教学考试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分析,在策略和方法上提出中肯适用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英语作文教与学; 四、六级写作;
问题困难与对策
虽然国内许多知名学校(包括四川大学)已不再将国家的四、六级大学英语考试和毕业挂钩,但这不能理解为降低了对学生英语的要求,而是瞄准上了更高的水准。实际上,自从去年脱钩以来,学生自考四、六级的热情方兴未艾,这完全可以理解为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的统一[5]: 各企业单位需要英语上听、说、读、写全面的人才,把四、六级考试的成绩作为英语水平的依据;而就学生本身来讲,在找工作竞争日益升级的今天,能通过四、六级级成了一般学生求职时的敲门砖。就近年来全国四、六级考试的统计成绩来看,作文成绩极大程度地绩拉了考生的后腿。考虑到四、六级考试的改革的方向,测试英语的实用能力将得到极大程度地强调,写作能力当然会首当其冲。纵观就国际上广为接受的考试,由于出国深造需要写大量的论文和实验报告等,这些考试都开始十分重视写作。在英联邦国家的YELTS考试中,作文考试单项就进行了一个半小时。出国留学生们大都谈到国内教学在这方面的薄弱,曾经在国内名校就读的学生们也不例外,尤其是重点中学先期送往国外的本科就读生们, 明显地感到因英语写作能力差而难以应酬学业,有的甚至认为国内的英语教学与国外完全无关脱节。因此,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瓶颈,是我们英语教师及学生共同关心的问题。下面就英语写作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一些探讨,以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问题之一:大班少时
随着大专院校的扩招和教育产业化的发展,大批的学生涌入学校,给现有的教学设施和教师资源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现在一个英语教师要面对60--80个学生,一节课45分钟,老师无不感到力不从心,捉襟见肘,而学生仍然感到不甚满意。语言学习是一种实践性课程,作文写作更是这样,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怎样才能解决这个矛盾?
大班教学的结果虽然比不了小班教学的效果,但我们可以从某些方面进行一些补救,如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把整个教学工作分成讲授和练习两个阶段来进行,自编或采用一些有趣又实用的课件(现在川大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课件),用大屏幕进行投射,面对所有同学进行讲解;然而,只讲不练是没有用处的,课后,教师可利用网页技术,同学可把课堂上布置的写作作业完成并输入计算机,然后上网传给老师接受批阅。作文的精髓就在于练习,多媒体教学的关键在于组织,具体地讲,要有必要的手段来落实学生上交作业,否则,再先进的教学手段也不免要流于形式。批改作文方时教师应考虑到如何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传统的批改老师花的时间多,学生未必细读,甚至不读老师的批改。一个有效的方法是老师先只标出错处,让学生自己动脑子改,再把修改后的作业上传给老师,后者在此基础上做出评论。
问题之二:由于学生体的复杂化,教师的教学有时感到无所适从
班变大了,老师所面临的学生体也复杂了,有的同学中有写作能力非常差,也有非常优秀。教学重点是照顾差的,还是好的,这是一对很难,但必须协调好的矛盾。老师必须要 1 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授方法,尽管这意味着老师多倍的付出。成绩差的学生首先是自信心严重的不足, 在人多的场合下,慎言谨行,深怕被当成笑柄,但同时他们往往也渴求给人留下好印象,一开始大都很认真,教师应抓住这一种心理,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使学生愿意和你在心灵上进行沟通。通常的方法是交给他们一些较为简单的写作任务,如单词、简单句的翻译,建立他们的成就感。此时的作文不宜按通常的要求进行,应提倡学生课后写日记或随笔,想到哪就写哪,有什么感受就写什么,老师应抓住最初的批改机会,注重对学生情感上的理解和心灵上的沟通。加强他们的基础训练是第二位的问题,也要以表扬为主,每次将反复出现的错误归类,仅划出一两处,加以指正,举一反三,切忌满篇指正。
对于成绩好,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像一名开明人士,让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学生写出独立的见解。教师首先应该记住,文章的就应有内容,有思想的文章就应该算是较好的,有潜力的文章。教师在批语中应该赞扬学生能有自己独立的活跃的思想,鼓励性的批语对学生的畅所欲言和信任能做出积极的反馈,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拓宽他们的思路。实践证明,大部分同学因而开始积极地完成作文,其中一部分还因为在写作过程中与教师在心灵上达成了交流,理解并找到了倾诉苦恼的地方,解决了自己的一些心理压力而变得热爱写作。只有和学生达到沟通,教师才知道学生真正的需求所在,才能知道什么场合该做什么,才在教学中不会感到无所适从。
问题之三:学生的构思能力差,不能形成思维的框架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同学不知道怎样构思写命题文章。在真正的四、六级考试的作文中,包括构思在内,整个作文时间就30分钟,要求学生有快速省题,构思和动笔的能力。首先,教师得精明扼要地向学生显示写作是一个经历构思,草稿,修改和成稿几个阶段的复杂过程,其中引导构思尤为重要。具体地讲,在构思和草稿阶段,教师可结合多种口语训练进行。比如,在学生对作文题目一无所知之前,教师可先采取:
1)questions and answers 的形式口头提相关问题,给与提示,使学生的思路活跃。在一个英语水平参差不平的班中,可对能力差类学生提Yes or No questions; 对能力强的学生提wh questions;而对中等类学生可视情况兼而使用。接着引导学生自由地提出自己困惑的或好奇的相关问题,由指定的几位学生分别做纪录
之后教师即刻整理归类,让学生对一些相关的有趣问题进行group discussion,每组学生讨论的相关话题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各组派一个同学在班上做 oral presentation,使学生对未知的题目有了基本的思路和可互相借鉴的表达。
最后布置作文题目,让学生课下去写,在时间充裕的状态下完成整个复杂的写作过程。2)3)4)
5)
可参考上述步骤,采用看图写话和看图说话结合进行的方式
在进行上述1)、2)、3)和4)项的口头训练时,如果同学能主动应用课堂上教授过的内容来进行生动的表达,教师可即刻与以表扬,从而扩大其影响,加深其印象,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学习和参与的精神。
说与写的生动结合,不但可以活跃课堂,又可练习口语,提高课堂效率,无疑是值得尝试的一条探索之路。初步的教学实验表明,学生较喜欢这种方式。
问题之四:在写作中,合适的纠错方法是什么? 请注意,我们并没有采用“正确的”纠错方法这种说法,任何正确的方法,使用场合不当,都是不合时宜的,有时会恰得其反。由于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学生体,其写作水平各不尽相同;就其自信心来讲,有的坚强,有的脆弱。有人认为,老师的职责就是纠正学生的错误,而西方语言教育学家诸如Coroder[1], Dulay, Burt 和 Krashen[3]
通常从更积极的角度来看待语言学习者的错误,甚至认为,犯错误有时也是学习者的一种策略,一味地加以纠正并不是明智之举。对于语言能力差,自信心差的同学纠错就更应该小心,如果因为纠错而挫伤了他们的自信心就得不偿失了。记得有位学生在作文中讲述了刚入校时父子俩在收费处门口被骗了四千元学费一事,还有位写到自己对高中女友的缠绵的思念。虽然两篇文章在语法方面都有较多的错误,且在中心思想和表达方面也有些欠缺和含混不清,可这并不影响教师对学生基本意图和情感的理解。这时如果教师的批语仅注意指正文章本身,学生会认为自己没有写作能力,即便努力也收效甚小,因而失去信心;同时会认为你是一个没有情感的人而不喜欢你,因为不喜欢你而不愿写文章;反之,他/她会盼望通过写作与你进行思想交流,寻找自信心,并逐渐地接受你的忠告和指正。对差生头几次的作文都可以采取这种方式直到学生接受和认可你.当然了,一味地不理会学生所犯的错误也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会造成其错误的固化,英文里称之为fossilization [2]。什么时候和场合是纠正同学错误的最佳时机呢?那就是在他有了自信心之后。试想某一天,一位同学来到您的面前,恳请您纠正他写作上的错误,那么这个时机就成熟了。当您发现一位同学的自信心特别的强时,在征求了他的同意之后,您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把他的文章投射到大屏幕上,邀请全班来共同纠错。这时候,大家的兴趣特别的强,热情特别的高,这种纠错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对这位同学要特别的多加保护,多多表扬,千万别伤了自尊心。今天的大学生由于中学时代大量的应试练习,学生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应用能力较差,出现大量的语法与表达错误时正常的。怎样纠正学生写作中的错误而不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是一个非常重要,非常微妙的课题。另外,在纠错时也不能过分注意语法错误,不重视内容和思想,让学生养成一种写无语法错误却满篇空洞的文章。在批改作文时要善于发现个体学生的长处和写作风格,鼓励其采取适合各自的风格和表达方式,并可挑选一些风格不同,见解各异的好章节,在班上宣读,以利于各类学生学习模仿。
[4] 利用同学伙伴关系(peers group)进行纠错有时也会有不错的效果,教师切莫忘记,经过中学时代的强化训练,学生在做多选题时判断正误的能力普遍很强,对短文的改错能力也有较强的基础(只是看不出自己的错误---人类之通病)。同学伙伴之间相互比较信任,一般不会伤自尊心。教师可要求学生在交作业之前,自己把文章让伙伴交换检查改正。这样既能激发讨论,以不枯燥的方式检查出一些错误,巩固已学过的语法知识,又可以活跃学习气氛。
问题之五:怎样解决学生不熟悉东西方文化差异的问题 文化的差异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作。由于受到母语传统的儒学思维影响,中国人谈话时通常不会直来直去,注意客气和委婉。这种委婉常常也体现在学生的作文中,表达方式含蓄,不先点明主题,思路通常间接地围绕中心呈螺旋式展开。在惯常直线思维的英美国家的人看来,像是在绕圈。
教师应该在教授写作课之初,就不断反复的强调文化的差异,力避Chinglish。教师可以一些有趣的,可能造成误会的礼节,谈话方式等为例,逐渐谈到写作的差异。教师教学中需要找一些典型的例子,如“红茶”不能翻译成red tea, 而是black tea;“三分靠药,七分靠养”不能译成30% of medicine and 70% of support, 而是Care counts more than cure;“亚洲四小龙”不能译成four dragons of Asia, 而是four tigers of Asia;“洗脚(当今流行的一种消费方式)”不能译成foot washing,而是foot massage 或reflexiotheropy,来不断地提醒他们两种文化的差异性,直到他们能自觉地控制为止。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他们肯定会有多次的反复,但最终都能调整过来。重要的是思维的改变,事实上,当前整个的汉语文化都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允许人们有太多的时间进行委婉的长谈,人们在一般的汉语书信函件,论文报告中都越来越倾向于直线思维,直来直去,直接点题。英语愈来愈普及,企业对英语的需求越来越高。在没有中文课程的大学里,英语教师实际上承担着双重的任务,不是在单纯地进行外语教学,而是在进行 语言教学。语言用以传递信息,表达思想和情感。无论哪种语言,学习的方式都相似,英语也不例外。教师应通过英语的语言教学传播人文知识,扩大学生(特别是缺乏文学知识的理工科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参考书目
[1]Corder, S.P.Error Analysis and Interlanguag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1.[2] Corder, S.P.Language –learner Language in Understanding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ssues and Approaches, ed.by Richards.Rowley, Mass.: Newbury Ho9usde, 1978.[3] Dulay, H and, M.Burt and S.Krashen,Language Two.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2.[4] Milroy, L.Language and Social Networks.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80.[5] 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English title: A probe into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composition 4
第四篇: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
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
——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余胜泉
1、路秋丽
1、陈声健2
1、北京师范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875;
2、曲靖师范学院 物理
系,云南 655000 【摘要】在高等教育信息化逐步深入的大背景下,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优势互补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既可以通过基于网络的课堂进行教,又可以课后完成备课、布置作业、批改作业、答疑等教学活动。学生除了课堂学习外,课后可以自主在线学习、在线做作业、讨论协作、在线答疑等学习活动。这种模式既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可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本文阐述了混合式教学的支撑理念与环境的构成,介绍了在教学实践中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的模式与方法,并探讨了它对高等学校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网络环境;课堂教学;在线教学
随着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但随着第一轮的研究与实践的热潮退去之后,人们逐步回归理性。在线学习的方式具有丰富的多媒体资源、便捷的协同交流、友好的互动等独特的优势,但不能完全替代教师的课堂教学,缺乏了教师的深度参与,学习效果并不像预期的那么理想。如何充分体现在线学习的主动参与性,以及如何充分发挥教师或专家的引导作用、人格影响、学习和研究方法的渗透的优势,已经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此大背景下,Blending Learning(混合式学习,或混合式教学)的概念应运而生。所谓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1]。Blending Learning是学习理念的一种提升,这种提升会使得学生的认知方式发生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角色也都发生改变。这种改变不仅只是形式的改变,而是在分析学生需要、教学内容、实际教学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的优势互补来提高学生的认知效果。Blending Learning强调的是在恰当的时间应用合适的学习技术达到最好的学习目标[2]。
一、混合式教学的基础
1.融合的学习理论指导[3]
学习理论是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在实施混合式教学设计时,需要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加以选用。学习理论自50年代以来,历经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不同发展阶段。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认知主义和行为主义所持的立场是客观主义的。客观主义认为世界是由客观事物及特征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所组成。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之间关系的共同认识构成知识。知识可以通过教学的方式迁移到每个人的大脑之中。教学的目的就是以最有效的方式向学习者传授和迁移知识。所不同的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更加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强调教学既要重视外部刺激(条件)与外在的反应(行为),又要重视内部心理过程的作用,即学习的发生要同时依赖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教学就是要通过安排适当的外部条件来影响和促进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
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优势在于目标明确,外在的刺激和灌输可以系统的讲述知识,易于形成自动化和机械化的操作,便于教师控制和组织教学等。而它的劣势在于学习的主体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发挥,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当外在刺激条件与学生知识结构与准备状态不符时,知识传输的效率低下等等。基于认知主义的教学优势在于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学生的认知心理。在内容的组织和选择上可以更好的符合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教学效率较高。在统一的教学目标的要求下,学生可以达到基本统一的知识结构,便于管理和评测。学生的积极和主动性得到了一定的发挥等等。其弱势在于统一的教学目标未必符合每个人自己的最佳发展形式。统一的学习方式,未必是每个人最佳的学习途径。另外,对于高级技能、复杂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力的培养等,基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显得有点力不从心。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都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迁移,也就是“教”。基本内容是研究如何帮助教师把课备好、教好,而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共同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来组织教学,不足之处是在按照这种理论设计的教学系统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往往受到一定的限制,难以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本上采用非客观的哲学立场,认为每个个体的认知过程是各不相同的,学习的结果并不是可预知的。因此教学是要促进学习,而不是控制学习。强调的重点不是设计教学方法来控制学生的学习过程,使之达到预定的相同的教学目标,而是强调设计促进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促进知识获得的协作和交流。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以广义上的学习环境出现,而不是传道者的身份出现。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这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
建构主义学习在真实的问题情景中,借助社会交往与周围环境的交互,解决真实问题,习得技能,学生自我控制学习进程,自我建构学习目标。它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力和主动性,是创造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适合于复杂知识的理解,高级认知技能和社会技能的形成。其劣势在于没有统一的教学目标,学习评价较为困难,组织与管理学习也十分困难。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进行探索,发现和协作不适合简单的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自我控制能力、认知技能都有比较高的要求。
纵观学习理论的发展,不是一种替代的发展关系,而是一种继承、扬弃和发展的关系。行为主义强调外显行为,客观刺激。认知主义强调主体的原有认知结构,强调外显行为后面隐藏的认知结构的变化;而建构主义则强调知识的多面性,自我建构,在具体环境中的建构过程和建构结果。它们都有合理的科学的一面,同样也有局限性的一面,并不是所有环境,所有情况下都只适用于一种学习理论。每一种学习理论都有其适合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群体。总体说来,学习任务的复杂性增加、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加强,学习环境逐渐丰富,最适合的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向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逐渐转化。教学(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任何将这个过程单一化或简单化的倾向都是错误的。不同的学习理论,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的学习环境下是一种相互补充的关系,而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它反应了人们对知识以及学习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入发展的历程,混合式学习实践就充分体现了这种理念融合的趋势。
2.建构性的学习环境支持
将教学或其过程理解为学习环境,体现了建构主义倾向的对于知识和教学的理解。客观主义将知识理解为客观存在的状态或实体,因此将教学理解为传递这一客观知识的过程。而建构主义将知识理解为个体在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环境的交互来建构认知和意义的过程,因此在建构主义看来,教学是学习者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丰富工具和资源建立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的过程,因而将教学理解为学习环境。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里,学习者能够最佳地得到建构工具和学习环境的支持,这些工具和环境促进个人认识和意义的建立以及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这样,教师的角色就是开发能使学生参与并建构其认识和理解的环境,这种环境体现的原则是:情景、建构、合作和交流。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使学生参与知识的建构,这一建构的过程需要合作地进行,学习被安排在丰富的情境中,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学生能够反思已有的认识和理解。
情景包括现实世界环境中的特征,这些特征,要尽可能忠实地体现在学习环境中,包括物理的特征、文化的特征、社会的特征以及涉及到所学知识应用的能力问题。
知识的建构是在情境中进行积极的连接和反思过程的结果,所产生的知识是大脑的产品,是个体来自于情境的经验及对情境解释的结果。这些经验能够在学习环境也能够在真实世界环境中遇到。只有允许个体或团体依据他们的体验建构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而不是要求他们“学习”教师对这些体验的解释,这样的学习才是建构性的。
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在整个学习过程都发生。合作有利于发展、测试和评估学习情境中产生的不同认识和理解,并促进人际交流技能的形成。
交流是合作所必须的,个人和小组在开始实施解决问题的计划之前,必须首先对这些计划进行协商。这一计划包括回顾已知的、思考需要知道的,考虑不同计划的可行性,以及它们所具有的潜能。交流是意义建立过程的重要部份,因为知识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是以语言为媒介的。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具有真实学习情景、合作学习、注重问题解决等特色,所有的学习环境都依赖于技术,以使环境易于操作,计算机以及相关技术在建构主义学习的实现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构性学习环境包括如下基本要素:[4](1)信息资源:学习内容及相关的辅助学习材料,包括教科书、录像带、教学软件、相关论文等。一般情况下,在学习环境中,高级复杂的知识内容,都是以具体情景中的问题的方式呈现的,并有大量相关的案例,学生要借助相关的信息和案例,在解决情景性问题中获取知识和能力。
(2)认知工具:认知工具是支持、指引扩充使用者思维过程的心智模式和设备(Derry,1990)。在现代学习环境中,主要是指以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相结合,用于帮助和促进认知过程的工具,学习者可以利用它来进行信息与资源的获取、处理、编辑、制作等,并可用其来表征自己的思想,与它人通信协作等。
(3)自主学习策略:学生在学习环境中要进行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才能达到学习的目标,即必须通过自主学习才能完成,因此,适合学习者个别特征的自主学习策略就满足三个条件:1)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2)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情景下应用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将知识外化);3)要让学生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4)帮助与指导:学习环境中,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但并没有无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任何学习环境中,都存在控制、管理、帮助和指导的职责。教师在学习环境中确定学习任务,组织学习活动,提供帮助和指导,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认知工具。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二、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模式
网络环境(尤其是网络教学平台和教育教学资源库)为混合式教与学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将教师的教学行为由课堂上扩展到了课堂外,学生除了课堂学习外,图书馆、寝室等能上网的地方均可发生,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及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库开展混合式教与学既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授课,课后学生可以借助网络教学资源和网络交互工具进行学习和讨论交流。
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的教与学主要有建构性学习环境设计、课堂教学、在线教学和发展性教学评价等四个主要环节(如图1所示)。
建构性学习环境设计网络教学平台的选择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课程资源的收集整理教学活动选择与设计网络教学环境的设置建构性学习环境协作性实践活动研究课题网络课程学科资源库支持混合式教学的网络教学平台课堂教学教学环境使用培训教学计划说明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课程内容重点与难点讲解课堂讨论、交流、答疑研究课题汇报课堂评价在线教学多媒体在线教学在线智能答疑在线讨论与交流在线教学评价基于项目的网际协作学习在线个别辅导考试测评档案袋评价发展性教学评价 图1:混合式教学的过程模式
1.建构性学习环境设计
1.1支持混合式教学的网络教学平台的选择
目前国内已经有80%以上的高等学校建设了设备先进、功能完备的校园网络并通过CERNET和CHINANET接入国际互联网。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开展的确为传统的学校教育和网络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网络环境,但是网络的功能对于教学来说不应当只是教学内容的发布,而更多的应该是支持教学交互、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教学交互、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尽管网络能为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的沟通交流功能,但是这些功能都是分散的,不利于教学的展开和管理,因此需要有一个集教学内容发布与管理、课堂教学、在线教学交互、在线教学评价、基于项目的协作学习、发展性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网络教学平台来支撑混合式教学。目前国内较流行的通用网络教学平台有4A、清华教育在线、电大在线、网梯教学平台、安博在线等,国外则有WebCT、Blackboard、UKeU、Frontier、Learning Space等。
其中4A 网络教学平台包括网络教学支持系统、网络教学管理系统、网络课程个性化定制工具和网络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等四个子系统。它依托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开发的精品网络课程以及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其他优秀网络课程、教育教学资源库(教学课件库、常见问题库、试题库、案例库、素材库、文献资料库)等教学资源,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在线课程学习、在线自测、在线资源浏览等多种自主学习策略,也通过智能答疑系统、在线讨论系统、电子邮件系统、学习笔记、作业考试系统等实现了多方面的教学交互。4A网络教学平台不仅支持教师在线设计开发课程和教学资源,还支持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比如布置作业、设置讨论主题、为学生制订自测方案、答疑等,以此来引导和帮助学生。4A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自主建构知识的环境的同时,也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2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目标明确、结构合理的课程内容是开展教学并达到教学目标的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库为教师设计课程内容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资源,精品网络课程为教师设计课程内容提供了良好的参考,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内容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当中。目前一些流行的网络教学平台都支持国际上的网络教育资源标准,建议教师或技术人员参照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相关标准(如IEEE-LOM,IMS-CP, ADL-SCORM等)采用面向学习对象的方式设计和开发网络课程,面向学习对象的E-learning资源因其可重用、易获取、易更新、易管理、适应不同学习者需要以及可跨平台使用等特性,能够解决资源共享的问题[5]。网络教学平台为教师提供了教学内容的组合、拆分和修改等功能,教师可以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在线备课。
1.3课程资源的收集整理
优秀、多样的课程资源是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混合式教学的重要基础,没有优秀的课程资源就好比是“高速公路”(高等学校的校园网)上行驶着没有装载“货物”(资源)的“列车”(网络教学平台)。如果说课程内容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用于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的教育资源的话,那么课程资源则是为辅助课程内容达到教学目标而用于学生学习的扩展资源。课程内容一般是由呈现讲解型的内容和教学交互型的内容组成的有一定逻辑组织结构的网络课程,课程资源则是一个个视频、音频、动画、图形/图像、文本等多种类型的或复合型的多媒体教学微课件,既可以是内容呈现和讲解型的教育资源,也可以是用于教学评价的试题、试卷等资源,也可以是一些用于扩展学习内容范围的文献目录索引。课程资源的设计和网络课程的设计类似,都可以基于网络教学平台来完成。
要想促进学生知识的良好建构,资源内容的设计开发要从原来的“以教为主”转向“学教并重”,即不仅开发素材、课件类资源,更要开发支持自主探究、协作交流和研究性学习的有关资源。资源内容建设要朝既能支持教,又能支持学的方向努力。[6] 1.4教学活动的选择和设计
教学活动是为了教学的深入展开而设计的一些探究性问题解决、小组协作问题解决、分组交流讨论、常见问题解答、在线智能答疑、自测方案、作业方案和作业评判等。教学活动应该参照已经设计好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其呈现形式,并按照教学的进度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设计,即与具体的章节知识点相关联。教学活动的作用在于为学生创造具体的学习情境,并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因此恰当的教学策略对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尤为重要。例如,探究性问题解决教学活动首先需要教师设计新颖、开放、不确定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提出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疑问,并在一定程度上给出相关提示或提供一些材料,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自己利用网络去查找信息,然后通过BBS或在线聊天室讨论交流问题。
1.5网络教学环境的设置
在这个个性张扬的时代,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性越来越大,学习和教学的需求也在朝多元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大部分网络教学平台采用全模块化的标准开发,通过建立模块化的构件允许用户对功能模块的灵活调度和重组,实现个性化定制。不同的课程、课程的不同阶段需要的功能可能会有所不同,这时教师可以定制在他的课程中呈现给学生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模块,隐藏暂时用不到的功能模块或将常用的重要模块放在前面;学生则可以定制呈现给自己的网络平台的风格,包括各功能模块的顺序、呈现方式、页面风格等。
2.课堂教学的实施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存在形式、内容单一等诸多弊端,而网络环境下的网络课程、扩展资源、各种教学活动等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种不足。
2.1 教学环境使用培训
教学环境使用培训主要是指培训教师和学生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及其他课件演示工具或交互工具等,熟悉教学环境,排除技术障碍,为保证教学效率奠定基础。教学环境使用培训,乃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终目的都是使信息技术成为辅助学生学习的高级认知工具。学会使用各种认知工具创设学习情境、提供学习资源、写作与创作、发表个人看法、交流、协作、探索和发现、计算与数据处理、提供练习与反馈、个别指导和评价、提供学习帮助和启示、成长记录、质性评估、学习反馈等。
2.2 教学计划说明
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将整个课程的教学计划以及各个阶段的教学计划公布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在课程教学进行的过程中,在每次课之前教师也需要将该次课的教学计划公布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以便学生准备和预习。教学计划说明的内容应该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活动安排和教学评价方式等。
2.3 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
在线教学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通过在课堂上讨论网络上的热门议题,表扬积极的学生并与学生进行情感互动,是鼓励和维持学生持续在网络上参与和讨论的最有效的措施,也是对在线教学的局限进行补充和完善的重要机制。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发言的机会、积极吸取和尊重学生的意见、适时地给学生鼓励等。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对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2.4 课程内容重点与难点讲授
对课程中的重点内容的讲授,是保证学生快速掌握课程知识结构的重要措施。教师在课堂上使用预先设计好的网络课程教学,网络课程集成了精心设计和选择的多媒体课件,从多感官上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回顾、情景案例等,数学公式的推导过程、化学/物理/生物实验的操作过程等,还有一些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微观世界模型等,都可以通过视频或flash二维/三维动画动态地展现。
2.5 课堂讨论、交流、答疑
课堂讨论可以是在线讨论的起始,也可以是在线讨论的延续和深化。一次成功的课堂讨论、交流,首要的是教师设计一个有争论空间、有意义、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问题,然后正确引导学生的讨论方向,教师正确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的原则是“你可以不赞同对方的观点,但是你必须了解对方的这种观点和产生这种观点的原因”,这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养成从多角度、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讨论交流的实施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对于大班教学一般是先分小组讨论,然后组间交叉讨论,最后教师总结讨论结果。
2.6 课堂小组协作研究课题并汇报
要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基于小型项目的研究性学习是有效的手段。项目研究的开展可以在网络和课堂上配合进行:在网络上主要是进行讨论、信息检索和处理、资料共享、成果展示、过程信息记录和评价;在课堂中则主要是组织小组汇报,在汇报过程中与教师深入交流和讨论,从而得到适当的点拨。这是保证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学生知识建构和迁移的重要手段。2.7 课堂评价
除了教学内容的讲授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所提供的考试模块对当堂或前面的教学内容进行联机测试,对于客观题系统会自动给出测试结果,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本课时的教学计划,或下一步的教学计划。
3.课后基于网络的在线教学
课堂教学是基于班级常模进行的,也就说教师的教授只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一般学习需求,对于那些课堂教学无法解决或没有时间的问题,只有靠课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师生之间的交互来解决。
3.1 多媒体在线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情况随时在线调整网络教学平台上呈现给学生的课程内容、教学资源或教学活动等。学生课后可以在线复习课程内容,对学习内容做深层次的思考,达到真正理解和掌握。4A网络教学平台还为学生提供书签、学习笔记本、学习任务管理等辅助学习工具。除了课程内容之外,教师或学生还提供了辅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的扩展资源,学生可以从中发现新的思想、新的观点、得到新的启示,探索和体验更为广阔的知识空间。
3.2 在线智能答疑
学生在线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疑难问题,或者在课堂学习中有遗留的问题,这时学生可以将问题提交到网络教学平台的答疑系统。对于一些普遍性的问题,教师可将此问题及解答可以作为资源整理到答疑中心中,供其它学生遇到类似问题时作为解答参考。学生提问时系统会自动匹配问题资源,如果有类似的问题系统自动给出答案;若没有的话,学生需要等待教师或其他学生给出答案。这种智能化的答疑系统可以减轻教师答疑的工作量,缩短学生获得解答的时间。学生可以对其它学生的问题作出解答,这也是一种学习形式,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获得提高。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考方式或针对一些普遍性的问题,教师可以向答疑系统提出自己的新问题,由学生解答,也可自问自答,再将问题整理到问题资源库。这样,随着答疑系统的运行,问题资源会越来越多,学生需要的新问题会越来越少。
3.3 在线讨论与交流
网络教学有良好的异步交互的优良特性,通过网络可以有效的对某一个论题进行深入讨论,弥补课堂讨论由于时间有限而造成的讨论浮于表面层次、感性成分居多、难以深入等缺陷。一般的网络教学平台都提供讨论交流模块,按照用户进入的课程来呈现论坛内容,讨论的主题可以有教师设置也可以由学生自己确定。讨论以发表文章为基本的讨论交流形式,交流不受时间限制,参与讨论的学生可以对讨论问题进行充分的思考,通过不同观点、立场的碰撞与交流,学生可以对一个复杂事物达到一个相对全面且深刻的理解。通过文章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以及驾御文字的能力。4A网络教学平台的讨论交流系统将记录每个学生参与讨论的内容和相关统计数据,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以及讨论的深入程度是学习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3.4 在线教学评价
自测、作业和考试等评价方式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形成性评价,为教学策略的随时改进、实施个别化教学提供了依据。学生学习评价的实施可以借助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试题资源库、自动/手动组卷机制、作业催交、系统统计分析等来完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展抽取试题资源库中的一些试题资源组成试卷,作为学生巩固和复习课程内容的作业或自测,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一些开放性的试题作为考试内容。不仅如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以自己随即抽取与所学内容相关的试题组成自测试卷来进行自我评价。对于客观性试题,系统都可以自动批阅并给出评价和统计信息,对于主观性试题,则需要教师来批阅。每次作业或自测系统都会给教师一个统计报表,是教师进行教学调整的依据。教师评价也是保证教学质量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对教师的评价可以采用学生匿名向教师提意见或打分的方式,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调查问卷放到网络教学平台上,以此来获取教学反馈从而改进教学。
3.5 基于项目的网际协作学习
基于项目的网际协作学习就是一个班级分为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学习项目在网络环境下展开共同学习的学习方式。学习项目是针对一个实际问题确定的,不同于主题讨论的学习,小组成员在网络平台分配的各小组的学习活动空间里协同完成项目。小组成员有各自的任务目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各成员遇到的问题可以上传到讨论组寻求帮助和讨论,而各自收集的资料可以放到小组共享的文件夹里共享。这种学习方式方便成员之间的跨时空交流和文件共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6 在线个别辅导
因材施教对于我国高校目前的大班级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记住、随时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背景信息和学习情况,是不现实的。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了详细的统计与分析功能,教师通过查看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学习历史记录、学习活动记录、学习成绩记录等,对学生进行诊断和了解,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后,可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或提供针对性的辅导。
4.发展性教学评价
发展性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同时注重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其评价思想体现为从关注考试到关注学习者的成长,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从量化评价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体系的转变上。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实施和推行面向学习过程的发展性教学评价无疑对高等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变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进行发展性评价时,应针对不同评价内容和相应的课程目标,适当选择和灵活运用评价方式,适当渗透表现性评价的理念,以学生在各学科知识学习与运用或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作为评价依据,全面评估学生在学科知识的基础、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在网络环境的支持下可以在在线测评、档案袋记录、问卷等多个方面开展评价工作(如图2所示):
在线考试作品档案袋重视结果重视过程提倡发展综合能力调查活动过程的评估 图2:网络环境下的发展性教学评价
4.1 档案袋评价
档案袋评价(portfolio assessment)是网络环境下备受青睐的一种发展性评价方法,档案袋的主要功能是“存”、“反思”、“交流”。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体现学生的发展和进步的信息都记录非常容易地被记录下来,在档案袋中归类存储,成为教师了解学生的窗口,也是学生自我反思的对象。
档案袋的数据来源主要课堂教学和课后基于网络的在线教学两个环节中产生的一些过程性数据,包括学生浏览课程内容和课程资源的情况、学生讨论交流中的发言次数和发言内容、小组协作中贡献的资料、小组协作中组员的评价、提问的问题和次数、解答其他学生或教师的提问的次数和答案内容、作业和自测的成绩、阶段性考试的成绩、学习笔记本中的内容等等,这些数据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依据。4.2 考试测评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数字化学习有利于考试测评的开展,教师平时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给学生提供一些自测题或者作业题,用来学生的自我评价。由于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实现自测题和作业的自动批改,这使得教师无需投入很大的精力就可以很容易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通过学期末的一次考试对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学生通过网络将学习结果、对课程的评价以及对教师的评价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了解前一阶段的教学效果、学生现在的需求和学生对教师教学方面的意见,并根据情况对前面的教学内容做补充以及确定下一步的教学,有利于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展开。教师和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交流利于教师多方面的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多元的评价,引导学生健康地发展。
三、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的意义
1.促进高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更深层次整合,推动教学改革
虽然目前国内80%以上的高校都建设了校园网,但是除了开通电子图书馆和开设全校的信息技术课之外,大部分的应用停留在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务管理、财务报表、学生成绩统计、学校公告信息发布等教育行政管理的层面,没有真正应用到教学当中来。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极大程度地优化教学,将信息技术与日常的学科课程教学整合是当前进行教学改革并改革教学结构的突破点。整合的实质是通过新型教学环境的营造来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设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以便使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落到实处[7]。
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有利于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在线教学则凭借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和各种交互工具、认知工具的有力支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两种教学模式各有千秋,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则融合了这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把“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结合起来,打破了传统学校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也突破了传统远程教学无法实施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的局限,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相互补充,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得到更大的鼓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创新能力的训练有利,对于学生健康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也是大有好处的。
2.弥补师生间因角色地位、个性心理等差异造成的师生、生生交流沟通少 在高等学校中教学与科研并重,高校教师一般既从事教学又从事学术研究,多数教师专心于科研工作,除了上课以外教师和学生见面的机会很少。另外,中国的大学已经开始进入了“独生子女”大学生时代。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变化。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是造成大学生崇尚自我、惟我独尊的成长背景。学生喜欢独立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不喜欢别人的参与。这些都造成了师生交流上的障碍,教师不了解学生,学生不了解教师。网络则以其提供的各种交流方式弥补了师生因角色地位、个性心理等差异造成的交流沟通少的问题,满足了学生交往的需要,对于学生学会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重要的作用。
3.解决由于高等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带来的弊端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学校一直在扩招,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早已跃居世界第一。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约475万人,研究生招生约36万人,各类高等教育在校学生不下两千万人。目前国内高等学校在校学生已经接近现在高校师资所能承受的极限,宏观上办学规模的扩大决定了高等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只能继续是传统的集体讲授式课堂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的优缺点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它虽然充分发挥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和监控作用,但是不能很好的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得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
网络环境为师生提供了多种交互渠道,对于弥补课堂教学中面对面教学的不足有重要作用。另外网络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开放的学习空间,这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阔学生的视野,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有重要的意义。
四、小结
网络教学并不只是意味着远距离的教育,在线教学同样可以在传统校园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网络教学进入校园,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替代式的进入,而是不断与传统教学相互碰撞,在碰撞中逐步融合,在融合中不断补充和完善,形成实践中有效可行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方法体系。可以说,混合式教学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或理论,而是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使它逐渐得到了普遍的关注。它主张把传统教学的优势和数字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二者优势互补,从而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从Ble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电化教育研究[J],2004(3).[2] Harvi Singh and Chris Reed,Centra Software A White Paper.Achieving Success with Blended Learning,http://.[DB/OL].2005-7-9.[7]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大学教学,2005(5).
第五篇:基于微课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基于微课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基于微课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极大的推动大学英语教与学的多元化,促进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的深入融合,对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微课;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教学效果;教学改革
一、引言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成为教育领域中重要的补充部分。《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教学要求》提出:“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微时代悄然降临,微课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大学英语是为非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英语必修课,将微课这种新颖的教学手段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能够极大的推动大学英语教与学的多元化,促进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的深入融合,对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是在原有的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新的心理表征的过程。通过与环境信息的互动,学习者主动地构建知识,强调学习者的学习主体地位。根据图式理论,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是通过在头脑里建立图式来实现的。头脑里建立的相关图式越多,在接触新信息的时候就容易认知。通过建立不同主题的微课资源,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不同类型的图式,对所学的某个语言知识点或语言技能进行讲解和强化,这样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言,最大程度地实现知识的内化与吸收。
2、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认知心理学家Mayer提出的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认为,人类信息加工系统主要通过听觉通道和视觉通道的双通道进行加工,有条理有组织的将呈现给学习者的材料组织成一个合理的结构,学习者将所呈现的材料与大脑中原有的知识进行整合,依赖双通道的影像音像功效,在保证双通道在有效容量的前提下提高有意义的学习质量。微课主要的知识输入方式就是视频,加上英语学习对于视觉和听觉情境的要求,该模式充分发挥了双通道的功能,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认知负荷得到降低的同时,完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实现学习效果的提升。
三、必要性分析
1、基于微课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大量的知识点以PPT的形式呈现,受课时限制,教师讲授速度往往过快,学生难以消化理解。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学习兴趣逐渐减弱,缺乏主观能动性。而在基于微课的混合教学模式中,课前,学生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好微课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体。课中,学生通过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拓展所学。课后,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或是教师布置的其他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反思总结。这种学习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研究能力,同时拓展了他们创新思维发展的空间。
2、该模式有助于师生角色的转变,促进课堂互动。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模式中教师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权威和主体,而学生则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多数沉默的现象依然存在。而基于微课的混合教学模式使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成了指导者和解惑者。师生间互信互重,互相协作,共同解决疑问和难题,从多数的沉默互动现状转变成了多数互动的良性现象。
3、该模式有利于推动大学英语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满足应用型高校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英语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改进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评价体系等,同时转变教师授课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微课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便利,整合优势教学资源,并细化知识结构,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根据专业需要选择不同的知识点进行侧重学习。大学英语系列微课的建设可以实现英语教学资源的多样化,推动课程内容和体系的改革。
四、实施方案探究
首先,构建教师团队,建设大学英语微课资源。将不同专业英 语需求与不同的英语技能相对接,归纳重点知识,确定课程群的教学内容,内容之间要有紧密的联系,从教学内容中选取合适的主题作为微课的主题,并设置训练环节,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制作微课视频,上传教学资源,建设在线测试和考试题库。
第二,构建基于微课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流程。将教学流程设计为课前教师微课制作、教学素材准备、任务设置和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课中疑难突破、训练展示、合作提升和反思总结;课后拓展等。
第三,构建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评价机制。利用所建设的教学资源和微课资源,开展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构建系统化的评价机制,确保教与学的顺利进行。建立完善的学生学习监管制度,记录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课堂教学及时指出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实时跟踪学生进度,把学生课外学习情况纳入到课程形成性考核,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结论
总之,为了能够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要求,实现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和大学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可以尝试把微课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一定能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促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大学英语的乐趣,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但是事物都有两面性,一个新型事物的兴起必有它不足之处,如何扬长避短,利用好微课这一强大的教学辅助资源,这是在实施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卢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4(7)[3]张倩,姜雪.信息化时代微课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