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育为体 智育为用
德育为体 智育为用
——武汉市英格中学“德育促教学”工作简介
在市区教育局大力推进“有效德育”工程建设的背景下,我校依据德育“内化于心灵、外化于行为”的构想,提出了“行为素养教育”这一概念,把它明确界定为“行为自律,学习自主,健体自觉,生活自理,交往自信”,我们称之为“五自德育”理念。“五自德育”体现了英格13年寄宿办学的校本特色,更体现了德育与智育、体育、生活、心理等的相融相生,是一种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大德育观。尤其在德育与智育的关系上,我们秉持“德育为体,教学为用”的思想,用卓有成效的德育工作为教学工作提供保障系统和动力系统,抓德育促教学,走德育教学一体化道路。下面谈谈我校的做法和体会。
一、精细德育,为教学工作提供保障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我们借鉴国际大企业精细管理经验,从细节小事中落实“德育标准”和“德育创新”,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让管理成为最好的德育资源。一是课程精细化。通盘设计初中阶段3个年级6个学期的德育课程,制订《分学期实施菜单》:七年级为起始阶段,主攻校园规范、尊师爱校教育;八年级为巩固阶段,主攻青春期心理、民主法制教育;九年级为深化阶段,主攻理想前途、社会责任教育。依据这个菜单,七年级开发的“告别童年,走向青春”系列活动,八年级“阳光少年,礼仪大使”,九年级“振兴中华,我的责任”均因针对年级特点、切合学生需要而受到热捧。
二是标准精细化。在英格,你会发现,全校学生每天要排队很多次,上下楼、进退场、到食堂、回寝室、乘车一律两路纵队,慢步右行。“排队”事小,“有序”事大,德育管理部门煞费苦心,从列队地点到去行路线、回行路线,到错时解散,都进行了细致论证,还统一制作了班牌,要求班长举班牌带队。对排队的精细管理,使排队带有浓重的仪式色彩,让同学们对“行为自律”有了深刻理解。
生活管理我们同样强调精细。我校进餐人数达到800人,我们特意在食堂入口安排2人现场调度,每次只放进一个班进食堂,降低食堂人流量。我校住宿生达到600人,我们要求门房认真统计出校人数,公寓区认真清查未到人数,晚上9:20两个数据汇报到值班干部处核对,如果不一致,学校立即启动紧急程序。我校校车接送人数达到700人,我们对乘坐校车的学生按只送不接、只接不送、既送又接分类管理,全面实现“有序乘车,安全正点”目标。
三是反馈精细化。反馈是德育常规的关键环节,其针对性直接决定教育的成效。《扣分通报单》现场填写送达班主任,快捷方便;每周五,政教主任召开校风点评碰头会,确定表扬、批评、提醒事项,为下周晨会充分备课。每学年我们还要以 “五自全优生评选”作为总结性反馈,2011年暑期依惯例组织全优生赴江西婺源考察,学校出资达到每生700元。德育管理的精细化,为教学工作正常开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条件。我们追求课程的精细化,既是为了让德育贴近学生,也是为了营造必要的道德理想氛围,从舆论上保障教学工作;我们追求标准精细化,既是为了让德育走向实践,也是为了建设文明有序的校园风气,从秩序上保障教学工作;我们追求反馈精细化,既是通过表扬不断强化正向刺激,通过批评不断矫正负面行为,也是使德育对教学的保障持续化,从而形成长效保障机制。
二、自主德育,为教学工作提供动力
德育的精细化为教学工作提供了优良的保障系统,德育的自主化则为教学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系统。我们坚决反对保姆式德育、警察式德育,把德育的参与权、体验权、内化权还给学生,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这是“五自德育”的核心和精华。
一是开展行为规范自评自省活动。我们专门印制了《武汉市英格中学“五自德育”自评自省手册》,各年级在规定时间开展自评,政教处组织检查。每次自评,学生不仅要给自己评分,还要填写最大进步、缺点不足及本人打算,班主任要书写寄语,家长要签字。《自评手册》为学生自我教育提供了载体,也为师生沟通搭建了平台。
二是学生会干部参与管理及反馈。在“红旗班级周周秀”评比中,我们拿出保洁、就餐等5个项目,完全由学生会干部独立评分,每天上岗学生干部多达20人。他们戴着红色袖标,拿着值班本,在指定岗位微笑服务,成为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次周的升旗晨会上,他们还要代表政教处进行校风点评。此举缩短了制度与学生的距离,增强了学校管理的亲合力。
三是推进班级自主管理。教室保洁常常是一个不太好解决的问题,可是我校七(6)班解决得非常好,原因是班主任滕晓荣老师在推行值日小组长检查制度,全班同学都养成了保洁习惯,教室里总是干净得没有一片纸屑,以致有的孩子在校外见到垃圾也会弯腰捡起来。八(2)班学生倡议取消班级垃圾桶,全班学生自备垃圾袋,《楚天都市报》曾予以报道。该班在“健体自觉”方面也有特色,学生课间操后原地跳绳500个,没有老师监督,但学生全都自觉完成,这项活动已历两年并坚持至今。很多家长说,孩子自参加跳绳运动后,很少感冒了。
精神可以变物质。当“自主塑造”的科学理念为广大学生所接受的时候,学生的内心“小宇宙”便会引爆,心智模式发生革命性变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与潜能被点燃。在英格,学生自主学习蔚然成风。七(6)班惜时如金,每天早自习及晚自习之前的15分钟,课代表已经带领同学们或者书声朗朗,或者奋笔疾书,而班主任不必守在教室,赢得“学习自主示范班”美誉。九(2)班在市百优班主任魏焕运老师带领下,实现了由接受性学习向探究性学习的转变。课前,学生能积极主动地预习课文收集资料;课堂上,学生能够热烈交流预习成果,大胆质疑,勇于表达;课后,能自觉整理笔记,拓展延伸。大部分学生拥有较强的自主探究能力,2011年洪山区中考状元张晗便是其中优秀代表。
区“十佳”班主任袁素萍老师组织班会课,从选材、立意到设计均征求学生意见,甚至完全由学生操办。她说:“班会课还给学生,学生变得阳光自信。”原来有的学生考试失利便萎靡不振,抗挫能力较差。经过班会课的磨练后,这些学生都变得淡定沉稳,学习境界得到极大提升。正是这个班,在过去的一学年中为学校夺得全国数学联赛、楚才作文竞赛、英语能力竞赛等6个国家级大奖。
艳丽的德育之花,结出了丰硕的教学质量之果。我校2011年中考省市示范线、普高线升学全线飘红,非毕业班教学再上台阶。这正好印证了在我校长期主抓德育的胡兵校长的名言:“德育不是工作内容,而是工作目的。”的确,德育不是某一方面的工作,而是渗透在学校各项工作中、与各项工作水乳交融的全局性工作。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将拥有更为宏大的教育视野,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将更为全面深刻。当我们留连忘返于杜郎口中学、津津乐道于洋思中学的课堂改革时,他们深层次的德育工作往往会被忽视。我校德育教学一体化实践充分证明,没有德育参与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没有德育支撑的质量是没有底蕴的质量;德育有多深厚,教学就能走多远。一花引来百花开,伴随着德育工作的进步,我校还被评为市安全先进单位、市卫生先进单位,2011年新生规模首度突破280人,并如期顺利完成迁校南湖的任务。这些再次印证了胡兵校长倡导的大教育思想:只有站在学校文化的高度来设计和经营学校工作,教育才能灵动丰盈,才能天宽地阔,风生水起。现在,我校又站到了新一轮发展的起点,面对新环境、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将认真落实区局“三生”德育要求,进一步激励全体教师用心经营德育,继续走德育教学一体化道路,实现“人人享受教育”的理想,为办人民满意教育做出新贡献。
第二篇:同课异构为用,有效教学为体
同课异构为用,有效教学为体
——观《六国论》同课异构教学有感
南陵中学
余志新
看了青岛崂山一中两位老师的《六国论》教学,赞赏之余,颇有感触。
李红梅老师主要是以诵读为抓手展开这节课的教学的,正如她本人所言,一是通过诵读疏通文意,二是通过诵读分析思路,三是通过诵读探究主旨。而整节课也正是在多次反复诵读中井然有序进行的,有全篇齐读,有段落齐读,有单句齐读;有默读,有自读;有老师的提示读,有老师的示范读。读得可谓多矣。读要注意语音,语调,语速,重音;读是为了识字,会意,明理,知法。可是感觉学生没有读出作者那种沉郁急切的文气,老师也没能很好示范,也许是女教师的原因,语气较弱,激情不足(专家语)。这不能不说是这节课美中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既然这样,那么这节课花了这么长的时间在诵读上,效果何在呢?
刘清华老师的课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复习虚词“以”的用法和翻译文中四个重要句子;第二部分是提出六个问题,分组讨论,共同解答。整节课看似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所有问题基本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下完成,几乎没有什么破绽。可是回头想想,不能说这节课绝对的完美,至少整节课上没有一次诵读就是这节课的一块硬伤。再有学生写出的提纲是在讨论之时,而老师却要他们在讨论之后上黑板,而且两位学生写得和解读内容基本一致,如果学生在预习阶段和讨论阶段就已经对文章思路清楚了,那么课上老师花这么长的时间在解析文章结构上,这就不能不让人怀疑这节课的有效性了。
我们知道《六国论》选自《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的赏析示例,而本单元的主题是“散而不乱,气脉中贯”,其实我们教师的教学就可以围绕这个主题展开,两位授课教师也分别是从“气脉中贯”的“读”和“散而不乱”的“析”展开教学的,可是观摩后总感觉心里不是滋味,这两节课的对象是在坐学生还是听课教师呢?怎么整节课都是教师主导,甚至是主体,而学生基本是在教师的指挥下,如同生产流水线般按部就班机械完成教学任务?怎么整节课都好像浮于表面,没有深入到文本内部,没有学生的真正融入?学生懂了的反而教的如此之勤,却始终不见有学生的任何质疑呢?
老师所教都是学生所懂,肯定不是高效课堂,那么老师应该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励学生在无疑处质疑呢?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在《有效教学的方式和模式》中说:“在教学发展过程(学生学习能力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对教学方式都有不同的规定性,这些规定性构成了该阶段的基本教学方式。江山野认为,基本教学方式有以下五种:第一种教学方式:教一点,学一点,练一点。第二种教学方式:问答、阅读、演示、讲解相结合,逐步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探求未知。第三种教学方式:首先让学生预习;然后根据学生预习中提出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第四种教学方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第五种教学方式:完全由学生自学。”前两种教学方式适用于小学和初中阶段尚可,明显已经不适合高中学生了;第三种教学方式才是当下高中教学的首选,遗憾的是,虽然两位执教老师已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做到充分预习了,但整个过程的每一步骤都还是在教师的“控制”之下进行的,教师并没有根据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组织教学。其实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肯定存在问题,只是课上老师没有给他们发言的机会,这样教师的教学没有很好地利用学生的预习,学生预习没有和课堂教学很好衔接。如果一节课上听不到学生的质疑声,听不到学生会心的笑声,看不到学生得意的神情,看到的却是学生让教师牵着鼻子无奈走过课堂,而观课教师甚至所谓专家却大加赞赏,这样的教学真是让人无语,谈何是有效教学呢?
余文森教授在《有效教学策略》中说“教是为学而存在的”,并提出了有效教学的三方面:1.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让学生学得多、学得快的教); 2.增进学习结果的教学(让学生学得深、学得透的教); 3.提升学习体验的教学(让学生爱学、乐学的教)。可见,课堂教学形式无论如何变化,教学切入角度无论有何不同,都应该以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为中心,不可出现只见备课,不见备生的畸形课堂。提倡同课异构无可厚非,但一定不能变味。同课异构为用,有效教学为体。
第三篇:关于德育和智育的一些思考
关于德育和智育的一些思考
一、抛出这一主题的立意是什么?
1.德育和智育在学校教育中是最为重要的两块内容。(解决外人质疑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的问题)人的一生有重要的二件事:一是做人,二是做事。学校教育就是要使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培养做事的能力。从学校的责任和义务来说,学校教育给学生成长和发展中提供基础性、习惯性的支撑。德育和智育尤为重要。
2.我们不能孤立地去看待德育和智育,更不能把二者切割开来。(解决德育和智育谁更重要的问题)两者是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相互独立相互依存,具有同等重要的教育内容。
3.如何科学地去推进这二项内容,并把握二者关系是这一主题的中心立意。
二、思考这一主题的角度有哪些? 1.外延和内涵。
德育不单单是道德教化,智育并不能纯粹是知识传授。德育:道德品性、行为、人格自我控制力 智育:知识思维、能力、素质自主学习力
即内涵不断丰富,增加了深度。外延不断拓宽,增加了宽度。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2.问题的解决
德育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性和实效性 智育要解决的问题是:科学化和系统化 德育存在的问题:
(1)载体、手段、方法、活动、抓手等等往往是形式大于内容,往往是为活动而活动,往往是脱离了学生的实际。
(2)不了解学生成长的节点、敏感期、冲突期,没有认真分析,没有专业化思考,只凭感觉,凭经验,想当然。
(3)说教的多,批评的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多。缺乏精心设计,缺少专题研究和推进。
(4)没有形成处处有德育的共识,没有形成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的机制,没有构筑成“教书育人”的场景。教学存在的问题:
(1)强抢学生时间,乱发练习资料。(2)过多关注教师的教,很少关注学生的学。
(3)不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不了解学生的学习规律。缺乏专业化思考,凭感觉,凭经验,想当然。
(4)学生主动学习的状态不激发出来,学生学习的潜能不能爆发出来,要取得学科高质量难乎其难!3.重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树立“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激活学生、挖掘学生潜力、开发学生潜能。六句话:
(1)凡是学生能做的事,你老是就不要去替代。如果替代了,你这是剥夺了学生的权利,压抑了学生的才能,助长了学生的依赖思想。(2)有些事,试着让学生做,你会发现不一样的精彩。
(3)我们的学科质量提高不上来,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没有动起来,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发挥出来,学生的潜能没有挖掘出来。
(4)学生主动要求做十道题,和学生被动去做十道题,其效果可能完全不一样。
(5)德育管理最重要的任务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管理最重要的任务,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6)基础要靠教,行为要靠训,接下去教师的任务就是如何开发学生的潜能了。教师要从灌输、说教中解脱出来,设计引领,创设情境,提供平台,推动自主。
北京中小学生养成教育规范出炉,给自家孩子存一个吧!
今天,“教育那些事儿”来和大家说说养成教育的事儿。之前,北京市教委下发了《北京市中小学养成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其中,很多北京市中小学生各个年级段的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值得家长们看看,可以直接拿来当做生活中教育孩子的规范。
北京市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学段重点目标(试行)
小学1-2年级
思想情感:升降国旗时脱帽、肃立,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会会唱好国歌,初步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文明礼仪:外出与回家时主动与家人打招呼;见到师长同学,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主动问好;不说谎。
遵纪守法:按时上学,积极学习遵守校规、班规和家规;公共场合能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购物、乘车自觉排队。
学习求知:上课认真听讲,大胆发言,努力按时、按要求完成作业;乐于探索求知,养成读书习惯。
生活卫生:初步养成早睡早起习惯,讲究卫生,衣着干净整洁,学会把自己的物品收放整齐。
健康安全:读、写、坐、立、行姿势正确;饮食卫生,认真学做课间操和眼保健操;乐观向上;有一定的安全自护意识。
勤俭环保:学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爱惜学习和生活用品;水龙头随手关紧,不用灯时随手熄灭,用餐不剩饭和菜。
志愿服务:初步了解社会;学会承担必要的班级劳动;尝试体验公益劳动,了解志愿者和志愿精神的内容。小学3-4年级
思想情感:升降国旗时脱帽、肃立,少先队员行队礼,会唱国歌,声音宏亮洪亮,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文明礼仪:关心父母健康,听从父母教导;礼貌回答老师的问题;与同学互相帮助,文明交往;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好;说话和气、耐心倾听,衣着得体,举止文明。
遵纪守法:学会用班规、校规解决小纠纷;遵守规则,活动有秩序;遵守交通标志、标线和信号灯。
学习求知:课前做好准备,上课认真听讲,细心观察,勇于提问,按要求独立完成作业;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有一定自主阅读能力。生活卫生:按时作息,合理饮食;爱惜、保护环境卫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健康安全:有生活安全常识,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具有初步的安全自护能力,懂得生命的宝贵。
勤俭环保:主动学习劳动技能;合理使用零花钱,节约用水、用电,爱惜粮食;保护环境,学会垃圾分类,善待动物、爱护植物。志愿服务:关心学校、社会,积极承担班级劳动;了解志愿者服务内容,热情参加志愿服务,乐于助人,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小学5-6年级
思想情感:尊重国旗、国徽、国歌等国家标志,了解国家安全基础知识,喜欢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物,崇敬英雄模范,学习榜样。文明礼仪:主动与父母交流,礼貌回答问话;理解和正确对待师长的教诲,知错就改;尊重同学,与同学真诚合作、互助;对待客人友善得体,热情大方。
遵纪守法:遵守交通法规,在公共场所不拥挤;参观、出游守规则、讲秩序,文明观演观赛;根据师长要求,合理控制使用手机及上网时间,健康使用互联网。
学习求知:学习目标明确,态度端正,计划性强;能够独立思考,善于提问;爱好广泛,乐于科学探索,积极发表见解。
生活卫生:饮食起居有良好习惯,注重个人和公共卫生;做事有计划、讲效率;具备生活自理能力。
健康安全:合理饮食;养成锻炼习惯,培养运动兴趣;珍爱生命,遇到困难和挫折积极面对,自信、有毅力;具有一定的自护、自救能力。
勤俭环保:积极承担家务劳动,珍惜劳动成果;自觉节约资源,倡导绿色健康生活,热爱和尊重大自然。
志愿服务:热心公益,初步具有担当自主劳动的意识和劳动能力;积极参与孝亲、尊师、敬老、爱幼、助残等志愿服务,乐于承担班级、校园、家庭、社区义务劳动任务,具有社会责任感。初中 思想情感:了解党史国情,增强国家安全意识,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关心时事政治。
文明礼仪:体谅父母辛苦,主动与父母沟通;与人交往热情大方得体,平等宽容,尊重他人隐私。
遵纪守法:自觉遵守、维护社会道德规范、公共秩序和法规;爱护公共设施;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守时守信;文明上网。
学习求知:学会学习,讲究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不断提高学习效率;有兴趣特长;乐于实践,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做到学用结合。
生活卫生:合理饮食,科学安排作息,注意劳逸结合;穿戴整洁、得体;保持居住环境整洁;能够管理好个人生活,掌握基本的劳动、生活技能。
健康安全:客观认识自己,懂得接纳、欣赏他人;形成自主锻炼身体的习惯,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重视安全防范;拒绝烟酒,远离毒品。
勤俭环保:消费适度,生活不攀比;节约资源,绿色出行;爱护公共财物,维护环境卫生;具有绿色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志愿服务:勇于担当,具有主人翁精神和良好劳动习惯;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学会诚实劳动;主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高中
思想情感:熟知党史国情,掌握国家安全基础知识,积极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具有爱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树立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的志向。
文明礼仪:感恩父母,自觉为父母分忧;关心和帮助有困难的人;注重仪容仪表,保持良好形象。
遵纪守法:遵纪守法,积极履行公民义务和权利;力所能及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自觉遵守网络伦理道德,注重信息安全。学习求知:形成跨学科学习、可持续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能反思、总结、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面对问题能辩证分析、独立思考,做出理性判断。
生活卫生:生活方式健康阳光,能够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与精力;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
健康安全: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负责;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坚韧乐观的品质,能够根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拒绝烟酒,远离毒品。
勤俭环保:积极了解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不断提高多角度分析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能力,关注可持续发展实际问题;能初步提出创新性方案解决实际问题。
志愿服务:社会责任感强,掌握比较丰富的劳动知识和比较娴熟的劳动技能;尝试进行创造性劳动;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以主人翁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参与志愿服务,助人为乐、服务社会。
第四篇:如何改革中小学德育和智育
如何改革中小学德育和智育,以培养具有健全人格、良好品行的儿童?
广义的德育内容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而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教育。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政治信仰的教育。智育一般是指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训练技能和发展能力的教育。德育和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常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这种不协调的关系导致了以下问题: 1.重智育轻德育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方案提出来以后,虽然对学校当中的应试教育提出了批判,但应试教育的模式不可能完全消失。这种情况就必然会导致重智育和轻德育的问题,长此以往,学生为了读书而读书,缺乏社会责任感以及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在面对困难时抗挫和抗压能力欠缺等等。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也重视智育的培养,将学习成绩的高低作为评判学生的准则,忽视品德教育的作用和意义。2.德育和智育脱离
在现代教育的实践中,常常把德育和智育的培养分离开来,使两者变成相对独立的教育行为,损害了教育的完整性。由于德育和智育在学科内容和教育形式上的侧重点不同,其内在联系不能得到充分揭示就难以形成合力导致分离。如在德育的教育过程中,往往陷入形式化、纯理论化、书面化的误区;忽视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在教学管理上也将德育和智育脱离开来。很多班主任都兼任学科教师,因此本应该承担大量德育任务的班主任却常常因智育工作所累而减少德育工作的投入。长此以往,“学校德育处-班主任-学生”这一德育工作模式将成为一种形式化。德育处的职能实际上已被架空,沦为只负责学校安全保卫工作。这种职能的设置,给学校智育与智育的分离创造了条件。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德育和智育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也许在不同阶层、不同侧面,两者体现出对立的关系,但在本质上两者确是统一的。在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过程中,只有认识到德育和智育的统一,把德育和智育达到一个相互平衡与渗透的状态,才能达到其改革的目的和效果。任何教学模式的偏离,都会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
随着社会的转型,经济的飞速发展实现了物质生活富裕之后,人们反而感到精神的迷茫与心灵的空虚。一些青少年只关注物质享乐,对其他方面则日趋冷漠。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却出现了道德水准的下降、个人主义的不断膨胀、社会责任感的大幅减退的现象,比如不愿意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不能对自己的行为加以约束等不良表现。这些现象其实都是人格不健全造成的。中小学生正处于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和教师有义务对他们的健全人格的塑造做出积极的努力。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通过促进德育、智育等方面的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具有健全人格、良好品行的的人。
在基础教育改革中,要培养具有健全人格、良好品行的学生,从德育和智育的融合出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入手:
一、转变观念,加强德育与智育的融合渗透
中学阶段是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养成良好道德情操的重要阶段,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开展德育工作,必须要转变观念,抛弃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树立“德智结合”的理念。学校教育要认识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教育当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改变一切以学习成绩高低为衡量的尺度,将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塑造和良好品行的养成列入学校教育教学当中。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认为:“某些良好习惯的养成对某些人格特质有促进作用,这些良好习惯的积累、泛化、整合、升华,必将对少年儿童健全人格的发展和形成产生重大影响,为少年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个观点表明,虽然人格不完全由自身的习惯决定,但通过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可以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与塑造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建立符合培养学生具有健全人格、良好品行教育的完善机制
1.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和良好品行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而是有一个较长期的发展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制定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长远规划,将传统的道德习惯注入新的内涵。从品德习惯、礼貌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健体习惯、遵纪守法习惯等诸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梳理,明确适合于中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并且可以把易于进行宣传教育的习惯规范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行为习惯养成手册和评价标准。2.创设评估与激励机制,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树立正面和典范积极意义。学校通过开展“卫生标兵”、“劳动标兵”、“节约标兵”、“礼貌标兵”等系列评比活动,让学生和家长参与评价的过程,还可以通过街道、社区的力量让这种评选活动走出校门,而并不是局限于校内形式上的评选活动。通过正面意义的评选与表彰,使具有良好习惯的学生获得值得其记忆的荣誉,也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塑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三、构建适合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良好品行教育的课程体系 1.这种课程体系的建立,必须有一支成熟的科研队伍,经过课程调研和课程开发,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提供理论支撑和思想动力。如可以发动全校教师,开展学生健全人格、良好品行培养的科学研究,使培养活动在理论上有突破,在实践上有创新。在科学研究的同时对日常教育活动进行实践与探索,相互印证和完善,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最后将科研成果编写成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良好品行为主题的校本教材,开设以此为主题的校本课程。
2.学校还可以通过文化素质教育、德育素质教育、美育教育、人文精神培养等几个方面,让学生去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宽容与理解,懂得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等等。培养他们的爱心、同情心、怜悯心,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他们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思想品质,这是促成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良好品行的培养的重要内容。
3.在学校设立专门的人格辅导课程,其目的是发展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调整学生的不良人格心理;通过个别咨询和小组咨询等形式,做到预防与治疗相互结合的心理辅导课程。
四、优化育人环境,积极协调家庭、学校、社会个方面的教育
基础教育的改革要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不能忽视健全人格的养成。除了在学校的常规教学和班级、团队活动中进行渗透,也不能忽视大环境的熏陶。大环境是由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组成的,对于中小学健全人格的形成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促使中小学生进行良好的人格修养,得当的家庭教育对中小学人格健全的形成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优化育人环境,协调好学校、家庭、社会几方面的教育,促使家庭、社会对中小学生的人格教育都引起重视,形成人格教育合力,才能全方位、多层次弥补中小学生人格发展的缺陷,促使中小学生健全人格、良好品行的培养。
如在家庭教育中,要提高科学教育子女健全人格的能力,改变家长指重视智力培养,轻视人格塑造的思想倾向。同时要坚决抵制社会环境中污染中小学生良好人格的消极因素,努力把社会正面、主导力量正确引导到中小学生的人格教育体系中,以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王仕民.平衡与渗透:德育和智育关系的现代走向[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2]贾存忠.中小学人格教育之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4
第五篇:用德育之帆为孩子护航论文
摘 要:幼儿园的德育教育贯穿于幼儿一日常规活动中,主要培养幼儿最基本的思想行为习惯,为幼儿良好品德和个性的形成起到奠基作用。但我从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幼儿的德育教育还滞后不前,需要教师及家长共同教育培养。
关键词:幼儿 德育 行为习惯 教育
幼儿园的德育教育贯穿于幼儿一日常规活动中,主要培养幼儿最基本的思想行为习惯,为幼儿品德和良好个性的形成起到奠基作用。但我从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幼儿的德育教育还滞后不前,需要教师及家长共同教育培养。下面从几方面说说德育教育在家园共育中的重要性:
一、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奠基阶段,幼儿可塑性强,所以这一时期应注重对幼儿施以良好的德育教育,让幼儿形成一种正确的道德行为。这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幼儿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幼儿德育存在的问题
(1)占有欲强,自私自利。
(2)缺乏协作,缺乏爱心。
(3)娇惯任性,礼貌性差。
(4)依赖性强,独立性差。
2.幼儿德育存在问题的原因所在(1)家庭教育跟不上,幼儿经常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意识强,不善于和小伙伴交流及分享。
(2)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种态度在如今的幼儿园里也表现得非常突出,孩子对身边的伙伴及周边的事情往往是爱理不理的样子,缺乏应有的热情和爱心。
(3)家长对孩子宠爱有加,孩子行为放纵,缺乏礼貌。现在的孩子,有一部分是爸妈工作,爷爷奶奶接送并照顾,俗话说“隔代亲”,爷爷奶奶对孩子真是没得说,久而久之,孩子胆大放纵。
(4)幼儿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现在的幼儿由于家长的溺爱,经常依赖于家长,独立性太差了。
三、推动幼儿健康发展的举措
1.发挥幼儿园对德育教育的推动作用。
(1)转变德育观念。
教师应明确幼儿德育教育的内容和发展方向,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幼儿主体观念。如:不小心撞倒了孩子应真诚地说声对不起;需要孩子帮忙时应诚心地说:“你可以帮我一下么?”接受别人的帮助应诚意地说声谢谢。要努力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真正做到蹲下来和孩子说话。(2)活用德育方法。
在幼儿德育的教育方面,也应采取分层次教学。对能力较强、已具备较好行为习惯的幼儿,应对其行为习惯进行充分肯定,使之成为别的小朋友学习的榜样;对能力一般的幼儿,更应该充分关注,采用榜样示范法,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
(3)创新德育载体。
我们可以抓住孩子好奇求乐心理的需要,设计、组织幼儿活动,调动幼儿知情意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一是情境式德育,如可在幼儿园开设“文明礼仪岗”,每班轮流值岗,让孩子们在彬彬有礼的环境中习惯各种礼貌用语;二是主题式德育,如可组织孩子在多媒体教室中观看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视频,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三是节日式德育,如“清明”、“六一”、“十一”相关节日的教育。
2.发挥家庭对幼儿德育教育的联动作用。
对幼儿实施良好的德育教育,光有幼儿园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还应让家长积极主动地关心、支持和参与到幼儿园德育工作中来,成为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共进者。在家庭德育工作中要做到:
(1)爱而勿溺。
在对幼儿进行德育工作时,家长要善于抓住契机,从常规教育入手,放手让幼儿多锻炼、多实践,在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如:在家中应让幼儿独立洗脸、穿衣、吃饭、叠被子,帮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榜样示范。
孩子大部分时间是与家长在一起的,长辈的言传身教作用就非常明显。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树立良好的形象,成为孩子成长的表率。
(3)正面引导。
家长要及时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善于“捕捉”幼儿的闪光点,适时地进行随机教育,要懂得运用激励机制。如当家长看到地上堆满了幼儿玩具时,可以这样引导:“咱家的红红一向是个爱干净、讲卫生的好娃娃,今天的地上怎么乱七八糟的呀?”当幼儿说完了自己的原因后可以说:“那么我们愿不愿意给地面洗个澡呀?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讲讲卫生好么?”
总之,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是需要家园紧密合作并付出艰辛努力换来的,在今后的幼儿园教育中,我们更应努力将幼儿的德育教育贯穿于幼儿活动的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