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培训讲稿-生命的自觉与教师的实践智慧
培训讲稿
——生命的自觉与教师的实践智慧
引言:老师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幅心灵的眼镜,我们都是戴着这副心灵的眼镜来看待世界,看待人生,看待教育,因此我们看到的世界看到的人生是不一样的。但是,如果我们只有一幅心灵的眼镜,我们看到的人生看到的世界一定是狭隘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打造心灵的眼镜。而学习,就是改造我们原有的心灵眼镜,改变我们看世界看人生看教育的方式。
今天,我要跟老师交流的主题是《生命的自觉与教师的实践智慧》
生命自觉——就是生命的价值取向。一个人不同的生命价值取向,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我想先用三个故事来说说,为什么我们要讲生命的自觉:
第一个故事,出自于《于丹论语心得》。她说,是一个宗教改革家青年时代的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改变了他的一生:
他说:有一天他路过一个烈日炎炎下巨大的工地,所有人都在汗流浃背地搬砖。他去问第一个人说,你在干什么呢?
那个人特别没好气地告诉他,你看不见啊,我这不是服苦役——搬砖吗?
他去问第二个人,你在干什么呢?这个人的态度比第一个人要平和很多,他先把手里的砖码齐,看了看说,我在砌堵墙啊。
后来他又去问第三个人。那个人脸上一直有一种祥和的光彩,他把手里的砖放下,抬头擦了一把汗,很骄傲地跟这个人说,你是在问我吗?我在盖一座教堂啊!
这三个人做的事情是一模一样的,但是他们给出来的解读却是三个层次:
第一种人的态度称之为悲观主义的态度。他可以把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看作是生活强加给的一份苦役,他关注的是当下的辛苦,当然这也是确实存在的。
第二种人的态度称之为职业主义的态度。他知道自己在砌一堵墙,这堵墙是一个局部成品,他知道要对得起今天的岗位,要对得起他的一份薪水、一个职务,所以他的态度是不低于职业化的底线。但是他没有更高的追求。
而第三种人的态度称之为理想主义的态度。也就是说,他看到眼前的每一块砖,每一滴汗,他都知道这是在通往一座圣殿。他知道,他的每一步路都是有价值的,他的付出一定会得到最终的成全。因为有了这个教堂梦想的笼罩,也成就了这样一个超出平凡的个体。
这个故事其实是告诉我们“生命的取向不一样,人生的价值就不一样。”
像暑假培训,如果你抱着一种花钱买罪受的心态坐在这里,那么你就是在服苦役,这几天你会过得很不自在很痛苦。如果你抱着一种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坐在这里,也许你多多少少就会有点收获。这就是你带着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坐在这里,你就会收获不同的结果。
第二个故事:一个企业招聘总裁助理。有清华、北大的两位优秀的毕业生来应聘。老总问北大的毕业生:“你希望要什么?”
北大毕业生提了一连串的要求:有没有底薪?有没有三险?有没有房补?车补有吗?有没有话补等等,最后,老总不耐烦了。
轮到这位清华的毕业生面试了,老总也问了他同样的问题,你希望要什么?
知道这位学生怎么回答的吗?他说,我来这里能学到东西,我的待遇取决于我所做贡献的大小。
结果可想而知,北大毕业生被淘汰了。几年后,这位清华大学生成为本公司最年轻的副总。
生命价值取向,决定我们这辈子能走多远。
第三个故事: 日本的松下公司,创办时制订了250年的发展规划。他们说,松下公司是培养圣贤之人的地方,他们最好的产品是人,电器只是附带。他们说,正因为有这一个长远的规划,才使他们多年来立于不败之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一定要高!如果一个人只有眼前,他就不会有未来。
新东方校长俞敏洪,被称为“21世纪影响中国社会的10位人物”之一。他有一段很著名“树草理论”,他说: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你太卑微了,你太渺小了,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选择第二种活着的方式——像树一样活着,像树一样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在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人要像树一样活着,去追求生命的尊严,这就是爱自己,这就是生命的自觉。“实力决定魅力,作为决定地位”爱自己,就是要努力去提升自己,栽培自己,让自己的生活活得有价值,有尊严!
这就是今天我们交流的主题,为什么要培养教师实践智慧?那么什么是教师实践智慧?
一、为什么要培养教师实践智慧?
深圳一所小学,每年都开教师分享会(类似于教师沙龙这种形式),会议的主题由每个老师轮流提出。这一次,校长提出一个主题:我为什么做教师?我要怎么来做教师?
不知各位老师可曾思考过这一问题?“我为什么做教师?我要怎么来做教师?”也许各位老师都有不同的答案。
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的心灵》这一本书中有几句话值得我们深深品味:
第一句话:一个老师,你工作了一段时间了,如果你想再迈一个台阶,你就要返回自身,返回自身的心灵,追问一下,我到底是谁?我到底是怎样的教师?
我们来回顾一下过去的几种教师形象:
1、过去教师的形象
(美国)形象一:A“他们渐渐衰老,但是并不幸福!(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时说:“把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幸福、尊严成了今年两个很重要的关键词,教育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幸福。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
我在王崧舟的书里读到这么一句话“在过去,我们总是习惯于用„学懂‟用„成功‟来衡量一节课。其实,在课堂上,还有比成功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幸福。因为课堂是师生生命不可重复的体验,课堂闪现着最真实的人生活力,流淌着最精彩的生命激情,而这些应该建立在幸福之上。让课堂洋溢着幸福,应该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核心意义,是我们一生的追求。”那么教师首先要明白:我眼中的幸福是什么?我眼中的美好是什么?像小学阶段的孩子,也许最重要的不是塞给他们多少知识,而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持久的兴趣,教给他们做人做事的规范,培养孩子主动自觉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像赵景老师所说一生致力于给学生两张名片:一是美观工整的字,一是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这些东西才会让孩子受益终身!有了这些,他们才能美好,才能幸福!
(美国)教师形象一:A“他们渐渐衰老,但是并不幸福!B他们富有爱心,但自身却得不到爱。C他们有需要,但得不到满足。D他们永远是把生命奉献给其他母亲的孩子的教育的陌生人,他在课堂上是位独裁者,在社区是位隐士,她们默默地为自己所遭受的无法言表也无法理解的痛苦和挫折寻找着答案……
简而言之,他们在成功地作为一个教师的同时,注定不会成为一个幸福的男人和女人。
(中国)教师形象二:最典型的形象就是宋祖英所唱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里面的教师形象: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来惊天动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秘/让所有的难题成了乐趣/小时候我以为你很有力/你总喜欢把我们高高举起/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泪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
——这就是中国教师的形象,是“奉献者,牺牲者”的形象。
(网络上)教师形象三:
师德,一项光彩夺目的高帽;课堂,行走爱与痛的边缘;作业,勾叉间细数着无奈;评价,无法拒绝的教育之重;家长,期望厚重如山;职称,疼痛的阶梯;培训,花钱买罪受;假期,读你千遍没味道;福利,多多益善梦难成;科研,想起来总是那么遥远……
三个形象,都把我们当作牺牲者和奉献者。的确,今天做教师的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当老师真难!今天中小学教师的幸福感是很低的,社会的压力生活的压力主管部门的压力家长的压力学生的压力家庭的压力常常让我们感觉很沉重,我们真的很辛苦,我们真的活得很不容易很不轻松很不快乐!教师本身都不幸福,我们又怎么能给孩子幸福?
《教学勇气》第二句话:教学滋养人的心灵!一看这句话“滋养”,就想到学生——我们准备给学生什么样的精神滋养?博大?还是优雅?我们给学生怎样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没有博大,优雅的心灵,我们又怎能滋养学生?
很少有教师意识到:让教学滋养自己的心灵!
以前,我们常把教师比作“蜡烛”比作“春蚕”,我们是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我们是“春蚕到死丝方尽”,我们甘当蜡烛、甘当春蚕,心甘情愿的,无可奈何地在这种
“伟大的牺牲”中度过了一辈子,一辈子的默默无闻,一辈子的辛辛苦苦,虽然崇高却未免悲壮而凄凉!因为它不仅没有给我们带来振奋和激励,倒常常使我们产生一种“只为他人做嫁衣的”委屈和吃亏的感觉,让我们苦不堪言。
但是
“假如把牺牲性的行为看成是只对别人有意义而对自己毫无意义的行为,这恰恰意味着自己只不过是一件工具而不是一个显示着人的价值的人,如果一个人自身是无价值的,那么他所做的牺牲也就成为无道德价值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而教学应该是丰富自我,滋养自我的过程!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教师”这个职业的价值——教师不但要“益人”,也要“益己”;不但要促“学生发展”,也要“促教师发展”;不但为学生的幸福健康、也应为自己的幸福服务。
所以,我们有必要重新来塑造自己的教师形象。
2、现在教师的形象:
形象(1)在学校中,“替代父母的人,是创造孩子精神生命的人”。形象(2)教师是直面生命成长并迷恋生命成长和研究生命成长的人。
形象(3)教师是创造自我生命价值的人,是体验教师职业的尊严和欢乐的人。形象(4)教师是修炼教育智慧的人。
人生即修炼!
修——即修行,修行我们的品性,我们的德性!
前几年,有一个公案闹得沸沸扬扬:一位女生考试没考好,老师就训她,长得那么难看,当三陪都没人要!这位女生不堪其辱跳楼自杀。老师批评学生,本意也是为学生好,但是你说批评什么不好,偏偏拿学生的人格来侮辱?你可以不喜欢这位学生,但你一定要“尊重”她!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便是最大的教育!
其实修炼我们的品性和德性,还是我们教师自我保护的法宝。2008年我在自己的博客上贴了一篇文章《教师的自我保护十招》,被很多人转载。从教20年多年,我就是用这个法宝保护了自己,使自己不受到伤害。我愿意把这经验跟老师分享。教师自我保护第一招就是:
要尊重孩子,善待孩子,真心真意地对孩子好,并且要让他们知道。批评孩子时要让他心服口服,知道老师都是为他好。这样他即使不感念你的恩,也不好意思跟你做对。不要用带有污辱、歧视性的语言批评孩子。我们老师在烦燥之下,一些话会脱口而出,比如:“你连这么简单的题目也不会做,笨得像猪”“你父亲是个踏三轮车的,难怪会生出你这么没教养的孩子”你在全班同学面前嘲笑某个孩子,让孩子伤心,伤心比伤身更痛,他会记恨你一辈子的。
修,除了修品性和德性,还要修耐性。教育是一项需要从容和耐心的事业。因为说老实话,“教师时时刻刻都有被学生推到愤怒边缘的危险。”(于永正语)
教师自我保护的第二招就是:
不要轻易的动怒。怒则伤肝,再说也容易被学生看轻(如果你已经怒不可遏,而学生却还无动于衷,甚至嬉皮笑脸,你岂不是更加受伤?)一定要记住“孩子是别人家的孩子”!不要相信家长跟你说的“这孩子交给您了,他不听话您就打他”的鬼话,如果你真的动了学生“一指头”,相信你的麻烦也跟着来了。记得一位代课老师曾动手打了学生一巴掌,赔了整整半年的工资呀。前车之鉴不能不引以为戒。所以我们一定要修耐性。
炼——锤炼技能。
我们来看一段影视片段,希望大家能从中受到一点点启发。
插播(影视片段)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句话:
“太极拳只重其意,不重其招,你忘记所有的招数,就练成太极拳了。”
这些年,日益频繁的教育改革不断重释“好教师”“好课堂”的标准,迫使教师必须寻求不断的更新和提升。(出示课件)
20世纪70、80年代,注重的教学内容的规范,对课堂秩序还有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等等;
至90年代,又演变成了追求教学的方法与模式,看重的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课堂结构是否合理等等;
到今天,不再说方法与模式了,而是换了一个新名词,叫理念与策略。提倡自主开放的教学设计,讲生成讲开放讲互动等等,套用张三丰的话,就是“新课程只重其意,不重其招,你忘记所有的招数就练成新课程了。”
但是,不管怎么变,再套用张三丰的一句话:
“无忌,你有九阳神功护体,学什么武功都特别快”这里的“九阳神功”指的是练好基本功,练好专业。不管什么时候,好教师的标准永远离不开“实力”二字,有“实力才有魅力”。有这“九阳神功”护体,我们才有底气去追求教师的职业尊严与生命的价值。修炼“九阳神功”做个有实力的老师,也是教师自我保护的重要法宝。
所以我们必要来思考这两个问题:
①什么是教育智慧?
②教师如何促成自身的持续发展?
二、什么是教育智慧?
观点1:一流教师用眼神,二流教师用语言,三流教师用惩罚。
没有人天生就是一流的教师,我们经常说名师引领,同伴互助,我们向名师学习学什么?就学习他们的技巧和方法,思想和观念(观念才能出方法),学习名师的成长历程。向同伴学什么?学教育工作的细枝末节的处理。因为任何教师都有他的成功之处,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揣摩、虚心学习别人的经验。
教育大家于永正,他谈到他的成长历程,他说,刚参加工作时,常常为学生的作业潦草而发愁。贺老师告诉说:“要严字当头——要求要严,批改要严,对个别不自觉的学生更要严,要抓而不放。”刘老师告诉他:“老师要写一手好字。”这就是榜样的力量了。于是他就去练字了。工作第二年,又遇到一个令他头疼的大难题,就是课堂纪律不好维持。他发现张老师无论上哪个班的课都能上好,于是去听他的课。他发现张老师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即使板演,他也是侧着身子,不忘看学生。“大同,你的腿在向哪儿伸?”“小勇,听累了吗?”全班学生似乎都在他的眼中,什么都逃脱不了他的眼睛。他只是这么提个醒儿,语调并不高,接着又去讲课。他看了,听了,思考了,也照做了。于是他逐渐进步了,无论上哪个班的课都井然有序了。他就是这样,集各家之长于一身,能耐自然就大了。
观点2:智慧与快乐——智慧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己快乐,也能给别人快乐的人。与学生同乐,才是教育的大智慧。
世界上所有的课堂大致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只为谋生。教师的生命之花迟迟不放,到老了,充其量是花骨朵,这种课堂是一个老花骨朵与几十个小花骨朵的课堂。
第二层次,是教师拼命地要成长。只顾秀自己不管学生(这一种情况在很多公开课上都能看到),这是一朵大花和几十朵小花骨朵的课堂。
第三层次,是教师不仅希望自己开花,也希望自己开花的过程能催开那些花骨朵。这种课堂有一种催生力。
今天,一堂课好与不好,不是看活跃与不活跃,热闹不热闹,看什么?第一要看学生变了没有?学生发展了没有?看学生走进课堂再到学生走出课堂,他改变了没有?在一些公开课上,学生表现得相当好,这个“好”有两个意思——一是学生本来就好!另一种好,是教出来的好!因为老师的教,学生从不好到好,或者从一种好到另一种好,好上加好!他们的好是你实实在在教出来的,这样课的才是一节好课。
其次要看这一节课,要培养什么?
像语文课讲语感,数学课讲数感,一堂好课就要有一种驾驭课堂的课感。
所以我们要思考,我们的课堂:
挑战什么?——我想挑战什么?我准备给学生什么样的挑战?(有挑战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与冲动)
突破什么?——难点?障碍?
提升什么?——原有基础上的提升和发展。
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与学生同乐,才是教育的大智慧!”
观点3:智慧的老师把自己当成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把学生当成学生。华师大老师在讲这一个观点的时候,我马上想到一个故事:
有一位少年前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年长智者。
少年问: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够给别人愉快的人呢?
智者微笑着回答: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愿望,已经是很难得了。我送给你四句话:
第一句话: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
少年回答:是不是说,在我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是别人,这样痛苦就自然减轻了;当我欣喜若狂之时,把自己当成别人,那些狂喜也会变得平和?(平常心)智者微微点头!接著说: 第二句话:把别人当成自己。
少年沉思了片刻问:这样就可以真正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求,并且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爱心)
智者两眼发光,继续说:
第三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
少年问: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说,要充分地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侵犯他人的核心领地?(尊重)
智者哈哈大笑:很好,很好!孺子可教也!
第四句话:把自己当成自己。这句话理解起来太难了,留著你以后慢慢品味吧!(爱自己)
这个故事与“智慧的老师把自己当成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把学生当成学生。”这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把自己当成学生,这是一种学习的心态,一个人一生中能有一种学习的心态,他一定会不断地向前走,终身学习才会终身进步;把学生当成自己,就是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他,尊重他;把学生当成学生,就是站在学生的立场,儿童的立场去看问题想事情。
日本作家佐佐木赫子的一篇幻想小说《遥远的声音》,告诉我们,怎样站在儿童的立场去看待教育——
小说中的主人公正彦的时间不是自己掌握的,想玩得请示妈妈。假期来临了,表哥悠闲地去钓鱼,而正彦却被妈妈逼着每天坐一个小时的电车去上辅导班。那天,妈妈记错了时间,正彦白跑了一趟,他多想去玩啊!就在路边给妈妈打电话请示时,不幸被汽车撞死。在惨剧发生的那一瞬,表哥正好路过,听见正彦对着电话向妈妈说:“……让我玩……好吗?”后来正彦家里总接到死去的正彦打来的电话。一天,表哥去他家,电话铃响了,果然是正彦那犹疑的声音:“……我玩什么好呢?”表哥对着话筒悄声而又坚定地说:“你去找小伙伴,一起去踢足球、骑自行车。”此后,死去的正彦再也没来电话。这篇小说用那来自遥远的声音来表明,一个被剥夺了游玩权利的孩子,死后的灵魂也无所寄托,不得安宁。
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却揭露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成人们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以为了孩子的名义,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名义去要求孩子、教育孩子,但结果却伤害了孩子。
观点4:教育智慧是发现儿童的智慧——发现他的特殊性、差异性和复杂性。
我们来认识一位人小鬼大的孩子,这个孩子叫锡坤,今年2岁。
播放视频《锡坤闯世界》片断:
你看这个小孩子这么调皮,这么不让人省心,不是把球扔到垃圾桶,就是把老师与同学的鞋子扔到垃圾桶,给老师添了多少麻烦,你看要两个小时去捡一次鞋子,两个小时去捡一次鞋子,这简直就是黑手党吗!人家都在让课,他却跑去穿大人的鞋,玩得是不亦乐乎。其实他所做的问题都是在探究——这个垃圾桶到底有多大,怎么老不填不满呢?大人的鞋为什么会这么大?就是“空间认知”问题,如果老师粗暴地加以制止,我想就会扼杀掉一位未来的科学家了。这就是孩子的差异性,与特殊性。儿童的世界是复杂的,教育其实就是一场拉锯战。
观点5:充满教育智慧的老师,首先是一个“年轻”的教师,有一颗年轻的心。
“年轻”,从硬件来说:就是要有渊博的知识,丰厚的文化底蕴。有实力的老师才有魅力。人在年轻时,比的是聪明与灵气,越往后,比的就是学识,是底蕴是积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这一学科的美呈现出来,用它来打动学生的心灵。
一堂好课,应该是优美而温暖的课堂,而这一定需要教师丰厚的文化底蕴做基础。
“年轻”,从软件来说,当“年轻”的教师,需要爱心。对学生的爱!教育只有从大爱开始,才有大爱心,大境界,大智慧。
古希腊有一个神话故事:
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国王叫塞浦路斯,他非常善于雕刻。他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雕刻出一位明眸皓齿、翩若惊鸿的绝世佳人,并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这尊美女雕塑,而且爱得是如此忘情、如此疯狂!他像对待自己的妻子那样装扮她,跟她说话,他向爱神乞求让她成为自己的妻子。爱神阿芙洛狄忒终于被他打动,便赐予雕像生命,让他们结为夫妻。这就是很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对教育的影响颇大。最典型的是1968年的一次测试。
1968年,两位美国心理学家来到一所小学,他们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3个班,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发展测验”。然后,他们以赞美的口吻告诉有关老师,名单上的学生以后都很有出息。8个月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结果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进步,求知欲望强,与教师关系也特别融洽。
实际上,这是心理学家进行的一次期望心理实验。他们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便抽取的。虽然教师始终把这些名单藏在内心深处,但掩饰不住的热情仍然通过眼神、笑貌、音调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实际上他们扮演了皮格马利翁的角色。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因此变得更加自信,在行动上就不知不觉地更加努力学习,结果就有了飞速的进步。这个令人赞叹不已的实验,后来被誉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
观点6:智慧的教师具有反思意识和能力。
像今年4月份,漳州教育局进行了大规模的筛选,评选一批福建省名师漳州市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这是一次机遇,而且这一次机遇对每位教师的机会都是均等的,但是我们很多优秀的老师最后只能遗憾地与机遇擦肩而过,问题出在哪里?绝大部分就出在CN级论文上,很多优秀的老师忽视了这一方面的积累。而写论文、写随笔是反思的一种重要的方式,那就是把我们的实践提升到理论的水平,把我们的教育教学的经验提升到教育智慧这一层次上。这是每一个优秀的老师都应该具备的能力。通过反思,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自己的实践,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因为方法是活在思想的土壤中。
有一则故事,叫《让你的灵魂跟上你的脚步》。
故事说:
许多年前,有几个西方人为了淘金去到一些相当原始的地区,他们会找一些土著人做向导。第一天,这些土著人就显示了无以伦比的勤劳,天不亮就起床,麻利的做着准备工作,准备食物,一天之中不辞辛苦,走路走得比马还快,夜里也是很晚才入睡。第二天,仍然如此,第三天,仍然如此。这让游客们跟得很辛苦,但同时看到的风景也让游客们很满足。但是到了第四天,土著人忽然不肯走了,躺下来大睡。原来他们祖先说过,人生在世,很辛苦,在辛苦了三天以后,一定要睡个好觉,休息一下,“好让灵魂跟上自己的脚步!”反思,就是停下脚步等待自己的灵魂。不断反省,才会不断进步。
观点7:促进课堂教学有效的智慧。必须理解的关键字“实”。
华东师大的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应遵循“五实”,具体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扎实。“一节好课应该是一节有意义的课”。对学生学习来讲,叶澜老师认为有三级意义:初级意义——学到东西;中级意义——锻炼了能力;高级意义——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简而言之,就是课上完了,学生知识能力提升了,学生喜欢这堂课,喜欢你这个老师,他的情感态度生成了,学生走出课堂后,有一种主动和发展的意识与能力——有意义的课,就是学生走进、走出课堂不一样了。)
2、充实。“一节好课应该是有效率的课。”效率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面上来说的,对全班同学,对优秀学生、中等学生、困难学生是否都有所得。二是效率的高低,没有效率就不算是好课。有效率的课才是充实的课,是有内容的课。
3、丰实。“一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一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而是在课堂中有真情实感、智慧的交流,这个过程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
4、平实。“一节好课应该是常态下的课。”课堂的价值在于师生碰撞,相互讨论,生成许多新的东西。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不仅现在可以上,什么时候都可以上。不管是公开课还是家常课,不管谁在听课,教师都要旁若无人,心中只有学生。
5、真实。“一节好课应该是有待完善的课。”(有缺憾的课,恰恰是有发展空间的课)它不可能十全十美。它应该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课。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真实也是评价一节好课的重要指标,没有真实,“好课”也失去了价值。
叶澜老师提出的“五实”评价标准为我们怎样上好一节课给出了漂亮的解答,也为我们如果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指明了方向。
观点8:团队合作意识要浓厚,脱离团队个人也无法发展。
这个观点是我自己的观点,也是我的切身的体会。我本人是个很笨的人,聪明这个词与我无缘,“学困生”倒可以与我擦边。但我很幸运,因为我总能遇到一个优秀的团队。99年刚调到石码,就要参加石码学区的赛课,是我的娘家——内楼中心小学的领导与老师耐心地听我试教,帮我磨课。在石码中心小学,每一次公开课的后面,都有一个团队在帮我出谋划策,课堂细节如何打磨,问题如何处理,如果再上一节课该如何重建?调到教研室,我又遇到了一群热心的老师,像高老师,手把手地教我,该如何评课?跟基层老师交流要注意哪些问题?教研应关注哪些问题?应该说,是这么多的老师在帮助我支持我鼓励我,一步一步地推着我朝前走。我非常感谢在我成长过程中帮助过我扶持过我的领导、老师、同事,同时深切地感受到,没有一个优秀的团队作后盾,个人也无法发展。
有一句非洲格言,“如果你想走得快,那么你就一个人走;如果你想走得远,那么就一起走。”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一条直线圆成圆时面积最大。同样的道理,一个缺少团队精神的学校,还有发展的前途吗?一个缺少团队精神的教师,还能走多远呢?
三、生命的自觉
世界著名足球教练米卢有一句很精典的话——态度决定一切。
在以色列,一位行为学家在年轻的乞丐中搞了一次施舍活动,施舍物有3种:
约合100美元的钱、一套西装和一盆以色列蒲公英。施舍过程中,行为学家搞了一个统计,统计结果是:近90%的乞丐要了100美元的钱,近10%的乞丐要了西装,只有百分之零点几的乞丐要了蒲公英。
10年后,这位行为学家对当初参加施舍活动的乞丐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结果为:要钱的乞丐,至今基本仍为乞丐;要西装的乞丐,大部分成了蓝领或白领;要蒲公英的乞丐,全部成了富翁。针对令众人迷惑的结果,行为学家作出了如下解释是:
要钱的乞丐,在拿钱时,心里想到的收获,这种只想收获,不想付出的人,只能永远是乞丐。
要西装的乞丐,在拿西装时,心中想到的是改变。他们认为,只要改变一下自己,哪怕是稍为改变一下自己的形象,就有可能改变自己的一生。他们正是通过这种不断的改变,使自己由乞丐变成了蓝领或白领。
要蒲公英的乞丐,在拿蒲公英时,心中想到的是机遇。他们知道,得到的这种蒲公英,不是一般的蒲公英,它原产于地中海东部的沙漠中。它不是按季节舒展自己的生命,如果没有雨,它们一生一世都不会开花,但是,只要有一场小雨,不论这场雨多么小,也不论在什么时候落下,它们都会抓住这难得的机遇,迅速推出自己的花朵,并在雨水蒸发干之前,做完受孕、结子、传播等所有的事情。以色列人常把它送给拥有智慧的穷人,他们认为,这个世界上,穷人和沙漠里的蒲公英一样,发展自己的机会极少极少,但只要拥有蒲公英一样的品格,在机会来临之际,果断地抓住,同样会成为一个富裕和了不起的人。
老师们,机遇从来不会青睐于无准备的人。我们既然选择做了教师,这职业一定是艰难、繁重和劳累的,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怎么累出价值来,累出效率来累出品味来,累出创造来累出智慧来,累出成长和发展来?
这几年,有机会与各地的一些优秀教师交流,发现在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干工作时的那种有滋有味的幸福感。只要一听上课铃声,他们就精神振奋,所有的疲劳都不翼而飞。只要一走上讲台,他们就激情荡漾,浑身都洋溢着蓬勃的朝气。只要在教室里,在学生身边,他们就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这种老师是幸福的,因为工作将成为他们生命的有机部分,这种老师也是美丽的,因为教学让他们如此美丽。他们享受教学,享受教学给他们带来的心灵的满足和踏实。
曾读过一个故事:
有人问禅师:“夏天天气太热,冬天天气又太冷,有什么不畏寒热的秘方吗?”
禅师说:“既然无可逃避,冷时就承担你的冷,热时就享受你的热吧!”
我想,既然无可逃避,我们无法重新选择职业,无法改变社会改变教育这一个大环境,那么我们能不能换一种心态?以享受的心态从事艰难、繁重和劳累的工作?哪一天你把美丽的笑容带到了学校,把对人对世界的良好企盼带到同事和孩子们的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那些用了好多年的训词换成了赞美,把快乐引入课堂,把对生活的牢骚与不满变成了幽默,那么你就有了积极主动快乐的心态,你就遇到了你生命中的贵人——积极主动的自己!
千百年来,教育发生过多少变迁,可一定有教育永恒不变的使命,那就是教育必须为每个人,为学生和教师创造美好的人生。态度决定一切,学会享受教学吧!像树一样活着!把自己当成自己!老师一定要学会爱自己,爱自己就是要栽培自己,要栽培自己就是要努力去提升自己,把每一次教研,每一次开课都当成栽培自己的机会吧。
“脚踏大地,仰望星空”,中国的教育,一定会有一个更光明的未来。也衷心祝愿每一位老师都有一个幸福美好的人生。
第二篇:《教师教学智慧》培训讲稿
普定县城关二小“十二五”继续教育
《教师教学智慧》
培训讲稿
培训时间:2012年12月18日 培训地点:城关二小多媒体教室 培 训 人:吕中川
培训内容:第二部分:驾驭教材的能力 学习形式:集中学习培训学时:3学时 主要内容:
一、胜任特征说明
教材,是根据教育法、教育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系统而有条理、层次分明地叙述各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广义上教材包括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科书、有关的参考书、网络及音像制品等。狭义上的教材指的就是教科书。教材,既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又是学生获得某一学科比较系统的知识的重要工具。驾驭教材的能力,是指教师运用教材实施教学活动,并通过对教材的熟悉、研究、运用达到最理想化的教学效果的能力。
二、评估方法
驾驭教材能力水平的测试,你驾驭教材的能力如何?
1、我对本学科的教材内客十分熟悉
2、我把现有的教材和以前的教材(其他学校使用的教材)进行过对比
普定县城关二小“十二五”继续教育
三、相关情境、解决策略的辨析(教师先阅读25-38页,谈谈自己的感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得靠老师的善于运用。”长久必来,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主要任务就是把教材的内容忠实地传达给学生.教师很少去关心教材,认为教材的研制和开发是专家们的事与自己无关,自己的任务就是按照教学参考书上的要求一一完成就可以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要求越束越高,仅靠一本教科书,一本参考书,稍有文化知识就可以上课教学的情况再也不能满足人们对现代教师的要求。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学应从有利于学生“生活再现”和“终身发展”入手,建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与时俱进,转变原有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研究者、开发者,在民主教学氛围中,师生形成“学习共同体”,形成互动交流的学习过程,摆脱过去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机会,为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创建的问题情境中满怀兴致地自主学习;在分享经验的同时进行有序的合作学习;在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中,养成具有创新精神的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思维能力。
四、指导与训练
(一)、指导建议一:
普定县城关二小“十二五”继续教育
语言背景,定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消除他们的紧张心理和不适虚感,而且教师挑选学生生活中熟知的内容,使得学生易受感染而迅速地进入角色。
3、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恰当地选取教学工具。教学的方法从理论上讲,应当是有无数种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是以讲授法为主,不能事事都要学生去活动、去体验。同时还有讨论法、发现法、演示法、实验法、导学法、任务驱动法、交流法、互动法、练习法、开放方式教学法等。教学工具随着时代的发展更是丰富,包括计算机、网络、投影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各种挂图、实验器材、道具等。教师在驾驭教材的时候要选择最能发挥教材作用的教掌方法,并通过恰当的教学工具地选取,使教材发挥最大的作用。
4、恰当处理教学内容。变定论式内容为探索式内容。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只注重让学生接受和认同某种结论和原则,忽视引导学生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有所探索和发现。皮亚杰认为:“一切真知都应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重新发明,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因此,教师应敢于突破教材的局限,变传递结论为发现真知;变封闭式内容为开放式内容。教学过程要实现开放,有利于内容的开放。开放性问题以相关条件不完备、没有明确的问题、有多种解决策略等为特征。其功能在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及开发创造潜能;改进教材提供的探究方法。所谓探究方法是指人们为获得对某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而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行为方式。教材对结论的归纳、规律的概括、公式的推导虽然都提供了一些必要的引导性材料,但要形成有利于思维发展与能力提高的素材,普定县城关二小“十二五”继续教育
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教师在分析教材时,特别要重视分析新学习的内容和学生已学过的内容间有什么联系,明确已学过内容在后面的学习中又有哪些运用和发展。如果学生没有接受新知识的准备知识,教师必须在备课的时候,准备先行组织者,以确保学生的接受水平。
教师务必更新观念,充分调动自身的智慧与潜力,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处理教材的能力,为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实现教学创新而作出贡献,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教给学生真正有用的知识。
(二)、指导建议二:
若你已经是具备较好的驾驭教材能力的教师,希望你能进一步总结自己的优点,继续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争取早日成为专家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从实际需要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精心处理,巧作安排,恰当地处理好教材。希望你能从以下几点出发,完善你驾驭教材的能力:
1、和同事一起研究教材、讨论心得
一个人的想法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意思也是强调集体的力量和团队合作的精神。教师可以充分发挥集体的优势,组织交流小组,共同探讨驾驭教材的方法,总结自己和别人的经验,从中汲取有价值、有营养的东西。
2、要特别注意教学后的反思,坚持写教学后记,做到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也只有这样在反复推敲中挖掘教材,才能在已经能较好驾驭教材的基础上,达到熟练驾驭教材的水平。
(三)、指导建议三:
第三篇:教师教学智慧培训讲稿
《教师教学智慧》
——理解教材的能力
培训时间:2011年11月16日 培训地点:格江小学 授课教师:吴科广
教学目标:解决策略的辨析。教学难点:指导与训练。教学过程:
一、胜任特征说明。
二、评估方法。
三、相关情境。
情景一到情景三的学习。
四、解决策略的辨析。
1、初级的解决方式。
2、进步的解决方法。
3、积极的解决方法。
五、指导与练习。
六、作业布置。
钻研理解教材的五个要点是什么?
《教师教学智慧》
理解教材的能力
培 训 讲 稿
吴科广2011年11月
《教师教学智慧》
——驾驭教材的能力
培训时间:2012年4月9日 培训地点:格江小学 授课教师:吴科广
教学目标:解决策略的辨析。教学难点:指导与训练。教学过程:
一、胜任特征说明。
二、评估方法。
三、相关情境。
情景一到情景三的学习。
五、解决策略的辨析。
1、较差的驾驭教材能力。
2、较好的驾驭教材能力。
3、机智的驾驭教材能力。
五、指导与练习。
六、作业布置。
在驾驭教材的时候要从哪几点着手?
《教师教学智慧》
驾驭教材的能力
培 训 讲 稿
吴科广2012年4月
《教师教学智慧》
——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1、2小节)
培训时间:2012年5月16日 培训地点:格江小学 授课教师:吴科广 教学目标:评估方法。教学难点:评估方法。教学过程:
一、胜任特征说明。
二、评估方法。
1、哪些是教学上的信息?
2、怎样高效地收集和处理信息吗?
3、你的信息素养如何?
4、根据以上3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总结。
与教学有关的文字、实物、事件等都是教学上的信息,把这些信息中繁的地方去掉,取其精华之处,运用到教学中去。
六、作业布置。
你认为你的信息素养有哪些?
《教师教学智慧》
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
(一)培 训 讲 稿
吴科广2012年5月
《教师教学智慧》
——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3、4、5小节)
培训时间:2012年5月16日 培训地点:格江小学 授课教师:吴科广
教学目标:解决策略的辨析。教学难点:指导与训练。教学过程:
一、相关情境。
情境一到情境三的学习。
二、解决策略的辨析。
1、极少的信息。
2、大量的或不加筛选的信息。
3、适度、适量的信息。
三、指导与训练。
1、信息收集和处理原则。
2、关于收集信息的指导建议。
3、关于大量但不筛选信息的指导建议。
4、关于适度适量信息的指导建议。
四、作业布置。
为了保证信息收集的质量,应坚持哪些原则? 《教师教学智慧》
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
(二)培 训 讲 稿
吴科广2012年5月
《教师教学智慧》
——计划条理性(教学时间的安排)
培训时间:2012年11月10日 培训地点:格江小学办公室 培训教师:吴科广
培训内容: 计划条理性(教学时间的安排)培训过程:
一、胜任特征说明
教学计划实根据不同的课程培养目标制定的,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一份比较完整的教学计划,应当包括学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性教学环节、各环节的学时分配与教学程序,以及实现计划的有关措施与改革意见等。按照时间长短来分,教学计划包括三个方面,长期的教学计划、单元的教学计划、短期的教学计划(每周每日的规划)。
二、评估方法
三、相关情境
四、解决策略的辨析
五、指导与训练
《教师教学智慧》
计划条理性(教学时间的安排)
培训讲稿吴科广2012年11月
第四篇:《教师教学智慧》培训讲稿
《教师教学智慧》
培训讲稿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学校办公室 培 训 人:
培训内容:第二部分:驾驭教材的能力 学习形式:集中学习培训学时:3学时 主要内容:
一、胜任特征说明
教材,是根据教育法、教育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系统而有条理、层次分明地叙述各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广义上教材包括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科书、有关的参考书、网络及音像制品等。狭义上的教材指的就是教科书。教材,既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又是学生获得某一学科比较系统的知识的重要工具。驾驭教材的能力,是指教师运用教材实施教学活动,并通过对教材的熟悉、研究、运用达到最理想化的教学效果的能力。
二、评估方法
驾驭教材能力水平的测试,你驾驭教材的能力如何?
1、我对本学科的教材内客十分熟悉
2、我把现有的教材和以前的教材(其他学校使用的教材)进行过对比
三、相关情境、解决策略的辨析(教师先阅读25-38页,谈谈自己的感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得靠老师的善于运用。”长久必来,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主要任务就是把教材的内容忠实地传达给学生.教师很少去关心教材,认为教材的研制和开发是专家们的事与自己无关,自己的任务就是按照教学参考书上的要求一一完成就可以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要求越束越高,仅靠一本教科书,一本参考书,稍有文化知识就可以上课教学的情况再也不能满足人们对现代教师的要求。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学应从有利于学生“生活再现”和“终身发展”入手,建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与时俱进,转变原有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研究者、开发者,在民主教学氛围中,师生形成“学习共同体”,形成互动交流的学习过程,摆脱过去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机会,为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创建的问题情境中满怀兴致地自主学习;在分享经验的同时进行有序的合作学习;在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中,养成具有创新精神的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思维能力。
四、指导与训练
(一)、指导建议一:
语言背景,定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消除他们的紧张心理和不适虚感,而且教师挑选学生生活中熟知的内容,使得学生易受感染而迅速地进入角色。
3、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恰当地选取教学工具。教学的方法从理论上讲,应当是有无数种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是以讲授法为主,不能事事都要学生去活动、去体验。同时还有讨论法、发现法、演示法、实验法、导学法、任务驱动法、交流法、互动法、练习法、开放方式教学法等。教学工具随着时代的发展更是丰富,包括计算机、网络、投影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各种挂图、实验器材、道具等。教师在驾驭教材的时候要选择最能发挥教材作用的教掌方法,并通过恰当的教学工具地选取,使教材发挥最大的作用。
4、恰当处理教学内容。变定论式内容为探索式内容。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只注重让学生接受和认同某种结论和原则,忽视引导学生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有所探索和发现。皮亚杰认为:“一切真知都应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重新发明,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因此,教师应敢于突破教材的局限,变传递结论为发现真知;变封闭式内容为开放式内容。教学过程要实现开放,有利于内容的开放。开放性问题以相关条件不完备、没有明确的问题、有多种解决策略等为特征。其功能在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及开发创造潜能;改进教材提供的探究方法。所谓探究方法是指人们为获得对某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而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行为方式。教材对结论的归纳、规律的概括、公式的推导虽然都提供了一些必要的引导性材料,但要形成有利于思维发展与能力提高的素材,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教师在分析教材时,特别要重视分析新学习的内容和学生已学过的内容间有什么联系,明确已学过内容在后面的学习中又有哪些运用和发展。如果学生没有接受新知识的准备知识,教师必须在备课的时候,准备先行组织者,以确保学生的接受水平。
教师务必更新观念,充分调动自身的智慧与潜力,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处理教材的能力,为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实现教学创新而作出贡献,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教给学生真正有用的知识。
(二)、指导建议二:
若你已经是具备较好的驾驭教材能力的教师,希望你能进一步总结自己的优点,继续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争取早日成为专家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从实际需要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精心处理,巧作安排,恰当地处理好教材。希望你能从以下几点出发,完善你驾驭教材的能力:
1、和同事一起研究教材、讨论心得
一个人的想法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意思也是强调集体的力量和团队合作的精神。教师可以充分发挥集体的优势,组织交流小组,共同探讨驾驭教材的方法,总结自己和别人的经验,从中汲取有价值、有营养的东西。
2、要特别注意教学后的反思,坚持写教学后记,做到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也只有这样在反复推敲中挖掘教材,才能在已经能较好驾驭教材的基础上,达到熟练驾驭教材的水平。
(三)、指导建议三:
第五篇:《教师教学智慧》培训讲稿第八章
《教师教学智慧》培训教案
培训时间:2014年11月25日 培训地点:三岔小学办公室 组织单位:三岔小学 培训教师:胡鑫
培训学时:4学时
培训内容:第八章
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1.胜任特征说明
所谓语言表达能力就是就是指教师进入课堂后,能迅速连贯并且有条理地表达有关信息,使学生立即进入思维状态的能力。具体要求教师的语言应言简意赅,生动活泼,具有感染力。
2.评估方法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是用语言来传授知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教师使用语言的水平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这就使语言表达能力成为教师最重要的才能和必备的基本功。
3.相关情境
3.1 情景一
(案例阐述p154-155)3.1.1
这是我在教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我根本不知道要如何调整自己的语音语调和语速,基本上我一堂课下来都按照一个语调和语速讲下来的,课堂气氛很沉闷,有同学向我反应我的课堂枯燥无味,他们很想睡觉,我曾尝试着做些改变,但结果不是语速变得很快就是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这种一成不变的语
视之。
3.3 情景三(案例阐述p158)
幽默是教师语言表达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幽默能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有乐趣,更有效。您在课堂教学中是否能轻松地使用幽默等语言表达技巧呢,笔者整理出以下三种不同的情况,请您选出最适合您的状态。
3.3.1 解决策略之一
对我而言,课堂上使用幽默语言很难,我很认真地讲好我的每一堂课,我总是严肃认真地对待我的课堂和学生,我深知现在的学生喜欢有幽默感的老师,我努力去改变自己,但是效果并不好,有时反倒让课堂尴尬,与其这样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如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质量。
3.3.2 解决策略之二
我会在备课的时候精心设计一些“小包袱”好让我的课堂活跃起来,有时候能够达到预想的效果,有时候会让气氛变得很冷,也许我本身并不是一个具有幽默感的人,所以我不能根据不同的情境来提升课堂的幽默感,还有一些时候学生为了配合我而说一些搞笑的话而我却不知道如何接下去,所以我只能尽量让我的语言做到生动而富有感染力。
3.3.3 解决策略之三
我是一个具有幽默感的教师,我会让我的课堂语言充满幽默感。这些幽默的语言会点燃学生心中学习的欲望,从而让学生主动地挖掘出深埋在他们身上的无穷潜力;同时这些幽默的语言会让学生抛下学习的包袱,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教学中的幽默感是一种智慧的表现,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基础和对教学内容的透彻理解之上的。
4、解决策略的辨析
4.1 语言表达能力低效
这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熟练使用故障教学语言技巧,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语言风格,教学语言表达能力较低,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语言基本功的
4.2.2 辨析
在有些教师的眼中,口头语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但正是在教师不知情的情况下,口头语损坏了教师的形象,成为学生的笑柄。
口头语的危害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它使教师的课堂语言不准确、不生动,以至于出现学生厌倦、精力分散的现象。其次,口头语带来的是缺乏连贯性的、逻辑性的课堂语言,使学生不能又快又好的掌握知识。再次,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语言也会造成负面影响,个别调皮学生还会恶意模仿。最后,口头语会损坏老师的师者形象。
4.2.3 辨析
幽默来自于两个世界,一个是你真诚的内心世界,一个是生活中周围的客观世界。当你用智慧把两个世界统一起来,并用足够的技巧和创造性的新意去表现你的幽默时,你就会发现,自己置身于幽默的世界中,人际关系由此顺畅起来。
4.3 语言表达能力很高
这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熟练使用各种教学语言技巧,并形成了自己的教学语言风格。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很高,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发挥教学语言在明确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率。发展学生思维,陶冶学生情操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4.3.1 辨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良好的语调并配以甜润清凉的音色,会令人悦耳、爽心,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地描摹各种声音极其变化,使学生充满生机和趣味,增强感染力,对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确实能起到非同一般的作用。而毫无变化,单调呆板的语调,会令人生厌,精神萎靡。因此,培养课堂语调的掌控艺术,应该是每位教师的追求。
4.3.2 辨析
这些口头语,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时候有害无益,它会使学生分散注意力,听完课后会感觉内容不充实、掌握不到要领,甚至会觉得不知所云。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影响学习成绩。所以,对于教师口头语的问题决不能等闲视之。
5.3指导建议
1.“激励之言”意在催人奋进。2.“机智之言”妙在令人叫绝。3.“幽默之言”有趣在耐人寻味。4.“温情之言”美在感人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