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探析

时间:2019-05-13 00:57: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探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探析》。

第一篇: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探析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策略探析

古蔺县水口镇中坪小学

牟明才

内容摘要: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提问中出现以下误区:提问重“量”不重“质”; 问题设计随意;照抄教案书或者网络上的教学设计;为赶进度缩短学生思考的时间,或者教师自问自答;要求问题的答案与教师的参考答案一致。面对这些问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是:精心设计问题;合理把握时间;讲究提问艺术;教师要适时介入,给予指导;提问要面向全体,向学困生倾斜;及时评价,重在鼓励。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探究有效提问方式,让阅读教学变得轻松、愉快、高效,打造诗意的语文。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提问

策略

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如何通过解决一系列的问题,达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品味文章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的目标,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以期达到有效提问,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把学生从繁琐的问题中解放出来,轻松学习语文。小学高年级是衔接小学与初中的一个必经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技能势在必行。为此,笔者根据过去教学经验,参考一些教育专家理论,对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进行研究,与各位教育同仁分享。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提问的误区: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进行提问,以引起学生兴趣,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对提问的认识和做法也不尽相同,有些教师就会走入提问的误区。这些误区往往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提问重“量”不重“质”。部分教师一节课四十分钟把许多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完成任务,一节语文课学生没有时间去读书,去欣赏文章语言的优美,弄得语文课没有语文味。笔者曾听过一位新教师的课,这位教师一节课提得最多的问题就是“是不是”和“好不好”,然后就是“这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大致统计一下,他一分钟有两三个问题。学生只能紧紧跟着教师提问走。自然,那节课上,学生们的答案更多的就是“是”、“不是”、“好”、“不好”。课堂确实很热闹,但收效甚微。

(二)问题设计随意。部分教师觉得: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为了“避”“应试教育”“满堂灌”的“嫌”,设计教案时简单提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了事。根本不考虑这个问题学生回答起来难不难,这些问题是否是课堂教学所必需。

(三)照抄教案书或者网络上的教学设计。如果你问他:“老师,你的这个提问设计行吗?”他会毫不犹豫地说:“你知道吗?教案书上的教学设计是教育专家编写的,不是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吗?专家的水平比我高,我用他的设计就是为了提高提问的效率啊!”言辞凿凿,令人啼笑皆非。

(四)为赶进度缩短学生思考的时间,或者教师自问自答。有些 教师在上公开课时为了把预定的教学内容上完,提出问题后,不等学生去读,去思考,去感悟,就开始抽学生起来回答,学生回答不上来,课后还会挨教师的批评。还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不上来时,干脆把答案说出来,这样,虽然“一了百了”,但是,学生的阅读能力无法培养起来,也就不能达到设计提问的目的。

(五)要求问题的答案与教师的参考答案一致。有一些老师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的回答与自己的预设一样,就是意思相近也不行,还美其名曰:保证准确、规范。

因此,要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就必须走出提问的误区,有效提问。那如何进行有效提问呢?笔者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总结出一些方法,供大家参考。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提问的策略。

(一)精心设计问题。

要提高小学高年级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我们必须精心设计问题。我们知道,孔子曾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来提示教师应该在学生出现什么心理状态时施“教”。提问就是在学生出现困惑不解或欲言不能时,提出学生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究,寻求答案。那种想都不用想就能回答或者瞅一瞅课本就能答出的问题,只能用于相当有限的场合。不能经常使用。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问题应该设在学生智力的“最近发展区”内才是合适的,即所谓“摘桃子,要让学生跳一跳”。如果问题设在现有发展水平区域内,任何学生不需要跳就能摘 到“桃子”,那就起不到激发学生思考的作用,也不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误区

(一)就是这样的例子。但如果设在超过“最近发展区”的区域内,学生及时使劲的跳也不可能摘到“桃子”,同样起不到激发学生思考的作用,不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维果茨基的理论也揭示了一个好问题的条件:第一,问题必须是学生尚不完全明确的或未知的,要能够在学生通往目标的途中,让他们发现不能很快地和直接地达到这个目标,从而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疑惑或心理上的紧张;第二,它必须是学生想弄清楚或力图说明的东西,要能够让学生运用现有的知识和智慧,进过努力探索达到目标。

要设计好问题,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材,通晓课程标准对该学段、年级的具体要求以及教材各个单元或者每一课的训练重点,从而设计出符合该册教材的问题,供学生探讨。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第三学段提出了“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这些明确了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提问的方向,教 师必须认真把握。

2、充分了解学生,特别是自己所教的学生。不同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不尽相同,培养的重点也就有所侧重,各个学段在阅读方面提出的目标也逐步提高,所以,提问也就因年级不同而改变。还有,教师要对所教班级的学生情况了然于胸,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决定了课堂提问不能千篇一律,照搬别人的设计或者随意设计。比如,自己的学生在理解文章重点句子方面较差,教师的提问就要围绕这方面来设计。

(二)合理把握时间。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提问要有效性,教师必须合理把握时间,充分利用好时间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保证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巴班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他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化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按照巴班斯基的观点,最优化最重要的标准是效果和时间,所有的教学行动都要使师生耗费最少的劳动时间和精力,而获得最佳的效果,也就是既要提高教学质量,又不增加学生负担。所以,合理把握时间尤为重要。

首先,教师要把握好提问时间。该问则问,不该问则不问,充分利用好提问,一定不能出现提问“泛滥”现象。其次,教师提出问题,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能刚提出问题,马上就要求学生作出回答。

(三)讲究提问艺术。

提问作为一种艺术,是复杂的相互作用情境中,为达到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学习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而进行的灵活操作;它是适应现实的创造性体现,是符合规矩而又超越规矩,是预定的也是随机应变的。如教学《凡卡》一文的“凡卡寄信回来的梦”部分时,一位老师预设了以下问题:(1)凡卡寄信回来后,他做了什么梦?(2)结合凡卡的学徒生活,你觉得凡卡的梦怎么样?(3)凡卡能回到乡下吗?为什么?(4)假如凡卡能回到乡下,他的生活会怎样?为什么?(5)凡卡的悲惨生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在教学时,他感觉学生对社会背景了解不够,同时,对第四个问题也许无法理解。于是,在教学时他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第四个问题变成了“假如凡卡能回到乡下,他会过上什么样的生活?”第五个问题前面增加了一个问题“假如凡卡就在我们身边,他会过着这样的悲惨的生活吗?请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想一想。”这样,保证了提问的准确性,学生易于理解,让学生立足实际,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为自己生长在新中国感到骄傲,避免了简单说教和内容空洞,让学生有话可说。

(四)教师要适时介入,给予指导。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提出了问题,可是学生左思右想还是不能回答,教师应该分析学生不能回答问题的原因,及时将问题分解或者降低难度。对学生因阅读方面的缺陷而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加强指导,让学生及时补救,回答问题。比如,一位老师让学生说出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主要内容时,他先让学生读课文然后回 答,学生读完一遍不能完成,再读一遍还是不行。他突然灵机一动,想到这班学生在概括能力方面较差,于是,他先让学生读每一节课文,再从文中找一句话概括内容,并加上小标题,然后把小标题连起来适当加些词语组合成一段话,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五)提问要面向全体,向学困生倾斜。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答问不是“一言堂”,需要众多学生积极参与,不能把一堂课变成一个或者几个学生发挥的地方,让众多的学生变成参观者。教师设计的问题要适合全班学生,适应教学的需要。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奋点,使全班学生参与进来共同学习。同时,一个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应该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重视学困生培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每提出一个问题,要让学生充分思考,积极举手回答,待全班大多数学生都举手时,教师才开始请学生起来回答。特别是看到学困生举手,教师第一时间就应该抽他们回答,并且帮助他们梳理答案,或者请优生对他的回答进行补充或者纠正,以求让学困生融入到学习中来,成为语文学习真正的参与者。

(六)及时评价,重在鼓励。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答问是否正确,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及时进行评价,以便学生能够发现问题,修正错误。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的答案,认真分析学生答问的情况,准确对学生的答案 进行评判,使学生不断完善答案。不能一味评价“好”,或者一棍子打死——“不好”“错”。曾经有一位同仁给笔者讲了一个故事,一次,他去参加培训,在一所小学里听了一节语文课,教师一节课到头都是用“回答得真好!大家拍手欢迎。”一句话来评价学生的答问。课堂上掌声雷动,但一节课下来,学生不知道对错,从而达不到“解惑”的目的。还有,学生是来学习的,我们应该允许学生出错。教师要为学生树立敢于回答问题的的信心,让学生大胆回答问题,发表看法,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特级教师张祖庆在上《忆江南》这首词,为了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意思是什么?”,进行评价时,他用了以下几句话来评价学生的答问。

师:哪位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意思?(教师轻轻提示:可以借助注释)来,你说说看──

生:春天来了,风景真美好!

师:你只说二、三句意思,把整首词意思说一说。哪位同学试试看?

生:江南真是好啊!风景如此秀丽,太阳徐徐升起的时候„„ 师:停,“风景如此秀丽”你这里讲了,还有几个字的意思没有讲进去,你说说看。

生(继续):风景如此熟悉,太阳徐徐升起的时候,江花好像燃烧的火焰。春来江水好像被蓝色的植物染绿了一样,怎能不让我怀念江南呢? 师:你讲得非常好,总之,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要加强提问的有效性,让课堂教学变得高效、轻松。工厂管理需要“精益思想”,阅读教学提问也需要引入这一思想。精益提问、精益教学,提高质量,惠及未来。愿更多的教育同仁参与其中,谱写辉煌。

参考文献:

新课程教学策略与方法/周小山,严先元编著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7 有效上课——问题·探究·对策.小学语文/周健,熊生贵主编.-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国家教育部 2011 《忆江南》课堂教学实录 张祖庆 人教网 2013.2.27

作者简介:

牟明才,男,现年35岁,古蔺县水口镇中坪小学教师,古蔺县骨干教师,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有论文、课题、教学成果在市县获奖。

第二篇:有效教学、有效提问

浅谈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提问

提问是一门科学,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提问能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幼儿的思维、想象、创造力。可以说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提问是关乎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但目前幼儿园教师的提问存在数量多、质量低、幼儿应答机会分布不均匀、教师回应方式机械等诸多问题。要改变这种现状,幼儿园教师必须认真设计提问,注意提问的适宜性以及教师的回应方式。

教师的提问对于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至关重要,教师提问是指教师依据特定的活动目标,根据相关的活动内容,设置一定的疑问情境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活动组织形式。提问是集体教学活动的核心,不合理的提问会抑制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降低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当关注并精心设计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提问,以最大限度地保障教学质量。

一、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

通过几年的教育实践,我发现教师在提问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数量多,质量低。

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以及平时的听课观察中,我发现有的教师在活动中提问次数非常高。高密度的提问严重干扰幼儿的有效学习。而且这些提问的质量低,往往是幼儿都懂的要问,幼儿不懂的教师不问;一看就明白的多问,无需解释的还问。例如,有位小班教师在语言活 动《我知道的动物》中是这样提问的:教师:小朋友,你们去过动物园吗?幼儿:去过。教师:动物园好不好玩呀?幼儿:好玩。教师:动物园里都有些什么动物呀?幼儿1:长颈鹿。教师:还有吗?幼儿2:老虎。教师:还有什么?幼儿3:孔雀。教师:还有没有?幼儿4:猴子。教师:有一种动物鼻子很长,它是什么?幼儿5:是大象。教师迅速捕捉:对,就是大象。然后呈现挂图,接着问:请小朋友说一说大象长得什么样?头上有什么?身体上面有什么?身体下面有什么?身体后面有什么?它喜欢吃什么?它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 如此高的提问频率与程式化的提问方式不仅显得冗长累赘,而且限制了幼儿思维活动的空间,剥夺了他们发现、体验的机会,他们只能亦步亦趋地跟在教师的后面。另外,在活动中,教师习惯以“对不对”、“好不好”、“是不是”等方式发问,幼儿无需任何思考,就可以机械地说“对”、“好”、“是”等来对付。这样的提问无法对幼儿的思维构成挑战,容易流于形式。

(二)幼儿应答机会分布不均,存在不公平。

在观察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发展水平较好的幼儿被要求答问的机会最多,中等水平的幼儿次之,发展较缓慢的幼儿最少,即教师提问后喜欢请“能干”的幼儿回答,一个活动中有些幼儿获得了5-6次回答问题的机会,而一小半幼儿一次机会也没有。由此可见,教师普遍较多地关注发展较好的幼儿。

如在大班的谈话活动《我喜爱的运动》中,小朋友们讲到运动都很兴奋,老师提了一系列问题,小朋友回答得也很积极。但有些小朋友自始至终都没有举手,等到活动结束后,问他们为什么不举手,有个小朋友说:“不想说。”另外一个小朋友说:“老师喜欢叫某某某回答问题。”还有一个小朋友说:“我每次举手,老师都不会叫我。”由于答问机会的不平等,致使一部分幼儿丧失了信心,或宁愿游离在教学活动之外,成为“边缘人”。

(三)封闭式问题居多,开放式问题少。

封闭式问题要求朝某个特定的方向去思考,只有一个或者几个固定的标准答案,而开放式问题没有明确的、固定的标准答案,能够给提问对象以更多的思维空间。在观察中看到的情况是,教师偏向于提封闭式问题,而较少提开放式问题。如:在中班语言诗歌创编活动《云彩和风儿》中,老师问:“为什么云会动?”一个幼儿说:“因为我在动”。教师说:“还有不同的回答吗?”有一个幼儿说:“因为这是动画。”教师说:“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幼儿说:“我动,云也动。”很多幼儿开始加入讨论,究竟是风在动还是“我”在动。教师只好叫幼儿坐好,终于有个幼儿说:“是风吹动的。”教师欣喜地说:“我同意这个小朋友的说法,是风吹得云在动。”

既然幼儿对“云为什么动”这么感兴趣,为何不让幼儿探索下去呢?教师的回答是:“我也想这样做,但是如果原计划不能完成,活 3 动就不完善了,只好放弃。我的目标不是讨论云为什么会动,讨论时间太长的话就跑题了。”

由此可见,在教学活动中即使提问这么多,幼儿依旧是灌输的对象。他们的兴趣得不到发展,需要得不到尊重;他们的感受不被教师关照,观点也不被教师接纳。教师的启发和诱导都是在封闭的控制系统内进行的,塑造的是幼儿标准化的行为和反应。

(四)教师给予的待答时间太短,不利于幼儿思考。

有的教师提问之后,留给幼儿思考的时间很短,回答问题的幼儿要么茫然不知所措,要么答非所问。这不仅没有发挥提问激发思考的作用,而且容易挫伤幼儿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在大班音乐活动《小老鼠爬楼梯》中,教师和小朋友戴着小老鼠的头饰来到已经创设好的环境。教师:“今天,我们来到了一个神奇的地方,这里有什么呀?”幼儿:“楼梯。”教师:“对了。我们一起来走楼梯,好吗?”幼儿:“好。”音乐起,教师和小朋友一起爬楼梯。音乐停,教师和小朋友都停下来。教师问:“为什么现在楼梯不唱歌了呢?”间隔不到1秒,教师就请了几个小朋友回答问题,小朋友都很茫然,不知如何作答,教师只好自答。

(五)幼儿回答问题的方式简单,教师的回应方式机械。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到的提问情况是,幼儿“齐答”和“个别回答”的频次较多,“讨论后汇报”和“自由回答”的方式非常少。“齐答”只适合于有惟一正确答案的简单问题,长期大量使用会导致 幼儿思维的肤浅化与表面化。“个别回答”则无法照顾每一个幼儿,一部分幼儿可能得不到关注。教师应当多使用“讨论后汇报”和“自由回答”的方式,但有的教师认为这两种方式比较浪费时间,而且不易管理,因此不愿意多使用,从中可见教师对提问的高控制倾向。再次,在教师的应答方式中,“简单肯定”、“表扬赞赏”、“习惯性重述”是教师应答的三种主要方式,“评价”“简单否定”和“自己代答”三种方式较少,“诱导追问”“鼓励质疑”则更少,这可能是由于教师缺乏提问的技巧和策略,以及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不鼓励幼儿质疑的结果。

教师的回应方式单一,给予的肯定评价不仅简单,而且十分单调,不是“很好”“不错”,就是“真好”。这种大而空泛的评价实际上没有多大的意义,不可能引导幼儿拓展和加深讨论,致使师幼互动的质量只能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二、精心设计提问,努力提高提问的质量。

我觉得,要提高提问的质量,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一)所提问题的性质与作用

一个好的问题首先应该是难易适度的问题。所谓难易适度,指教师提出的问题既有一定的难度,又是幼儿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即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问题过于简单、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使幼儿积极思维;问题太深奥,又会使幼儿感不知从何做起,因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其次,好问题应该是有启发性的。所谓启发性,即能引起幼儿认识中的矛盾,使问题处在幼儿已知和未知的联系处,在其低级思维活动与高级思维活动的联系处,能激发幼儿去积极探索与学习。实践表明,能激起幼儿学习兴趣的问题,大多数是与幼儿生活联系密切的问题。因此,从提问的内容来看,所提问题应从幼儿生活实际出发,不能太空泛,设计提问时要抓住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变化,尽量少问非此即彼的问题;从提问的形式来看,问题的思维空间应当较大,给予幼儿从多角度、多方式、多方法进行思考的机会,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再次,教师应考虑认知水平问题与非认知水平问题的结合。从幼儿的心理发展来看,一方面认知水平的发展非常重要。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方面认知水平的发展非常重要。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能频繁地提低认知水平层次的问题,而要多提一些高认知水平层次的问题,让幼儿学会分析与解决问题,发展其分析、综合、评价、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幼儿情感、态度、价值方面的发展也不能忽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已明确地把情感态度的目标放在了首要位置。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观察幼儿的情绪反应、情感、态度、兴趣与需要,通过设计提问内容,激发幼儿的积极情感。

(二)提问的适时性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把握好最佳时机尤为重要,什么时候才是最佳发问时机呢?那就是孔子所讲的“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 6 能”的“愤悱”之时,也就是问在幼儿有疑之时。只有幼儿产生疑惑时,才会对教师的发问进行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究。而问题一旦得到解决,他们在精神上得到极大满足,就会激发起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可见,最佳发问时机既需要教师敏于捕捉、准于把握、也要求教师能够巧于引发、善于创设。有机不发或无机而发,都会给教学带来损失。

(三)如何提问

1.根据需要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幼儿已有知识经验及应答反应,设计并恰当地搭配、使用不同类型的问题,才能使整个教学活动更符合幼儿认知水平,并进一步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2.突出重点,并给予适宜的回答时间。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有的是核心问题,有的不是。重点问题往往起着使教学活动达到高潮,使幼儿的学习探究活动得到最大限度拓展的作用,并能解决问题,使幼儿的认识过程有可能发生质的飞跃。因此,教师要思考并努力在教学中突出重点问题。为此,教师要善于分析和挖掘教学内容中对幼儿的发展最具价值的内容,设计好重点问题,并保证给予幼儿应答的时间,不要急于告知答案,增强提问效果。因此,教师适当延长回答时间,有利于幼儿思考和组织回答内容,增强提问效果,尤其是认知水平较高的问题,更是如此。

三、教师应注重发展幼儿应答技巧。

对于幼儿的回答教师采用两种方式处理:应答和不回应。应答是教师对幼儿回答的一种处理。提问本身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提问——幼儿回答——教师反馈,教师的应答是反映教师与幼儿之间互动情况的评价之一。我们教师常犯的错误是习惯性重复问题和问题的回答。这种不良习惯把幼儿训练为只会抓住重复问题而不去认真地或直观地注意问题的初次出现。如何接住幼儿抛过来的球?教师如何根据幼儿的回答提升幼儿经验?我认为:第一,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回答,进一步提出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如:为什么?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引起幼儿更高层次的认知思考过程。第二,通过追问,使幼儿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修正、补充不正确、没有完善的答案。如:你说的是……这个意思吗?第三,教师还可以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概括、汇总,使幼儿获得的已有经验得到整理、提升和系统化,并可用其作为教学资源,使每一位幼儿都能从同伴的回答中获得经验分享,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其次,发问要由浅入深,注意整体性。提问者在内容的难度上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链”,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支架”,帮助幼儿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建构认知结构。

再次,提问要灵活多变,注意多样性。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提问也是如此。教师的提问方式、提问类型、数量、思维水平等应注意灵活多变、丰富多样。提问可以从导入入手,也可以在活动过程中奇峰突起;可以相对集中,也可分散;可让幼儿自由回答、集体回答,也可让幼儿讨论作答。教师可以采取直问、曲问、反问、追问、评论、强化、延伸和扩展等教学手段,使提问不呆板、不落俗套,从而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与此同时,教师的提问应当面向全体幼儿,不要只问“能干”的幼儿、忽略中等幼儿、冷落发展相对较慢的幼儿,以免造成“少数人表演,多数人陪坐”的现象。教师应尊重幼儿的差异,对不同的幼儿,教师要考虑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类型或不同层次的问题。

(四)适当延长问题的解答距并丰富教师的回应方式

教师“问”的根本目的在于开拓幼儿的智慧。如果幼儿对教师所提的问题缺乏必要的思考,那么就很难达到“问”的目的。心理学上把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完毕的过程,称为解答距。教师应适当延长问题的解答距,给幼儿更大的思维活动空间和较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幼儿有更多的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机会,以达到用“问”激发思维的目的。

在回应方式上,教师首先应加强有指导地评价。有的教师对幼儿的回答一律用程度相等的肯定给予回应,全是诸如“很好”“真不错”“你真棒”之类,这是教师对幼儿园回答的不恰当的反馈,是教师驾驶教学活动能力弱的表现。教师对幼儿的回答不应该是简单的评价,而应是进一步的具体指导。如肯定正确的观点,并进一步诱导追问,激发幼儿再思考,或艺术性地纠正幼儿的错误观点,引导幼儿正确思考的方向。其次,教师应激励幼儿发散思维,防止追求惟一答案。为此,教师应鼓励差异,尊重多元,注意生成,切忌要幼儿步步就范,把幼儿生拉硬拽到教师事先想好的框框中去。再次教师应鼓励幼儿提问,与幼儿平等对话。这意味着不仅要有教师提出的问题,而且要鼓励幼儿发现并提出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幼儿独立自主地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与幼儿才有可能真正对话。此外,教师要注意丰富语言,能够随机应变。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艺术性的提问=陈述语气+疑问语缀。如“你认为如何?”“你可以告诉我吗”“必要时可以将提问延伸一次,以引入“缓冲区”,获得更深对话的契机:“为什么要那样?你如何想起那种方法的?”如果再加上一点鼓励和期待,幼儿的回答可能会更精彩:“还有不同的看法吗?”“谁还有更合理的想法?”提问还要从实际出发,当幼儿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应耐心期待并积极设法促成转机,一般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分解难点、化难为易”“转换角度、另辟蹊径”“适当提示、巧用点拨”等方法。

如何提高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问的有效性,还有待我们大家继续研究、探索。为了孩子,为了他们的明天,让我们一起努力!

新密市威方幼儿园 发言人:张丽敏 2009年11月

第三篇: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提问

南京晓庄学院2010届本科毕业论文(或设计)”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提问

[摘要] 针对目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依据有效提问的内涵、特点及要求,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以寻求包括恰当的提问语言、优化提问结构、灵活掌握提问技巧以及把握提问良好时机在内的提问策略,从而,使简约、有效阅读教学得以很好的实现。[关键词]有效性;问题;阅读教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和思考都是从疑问开始的,因而提出问题是教学的起点。教学中的“提问”,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随着班级授课制产生,提问很快步入了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大地提高了阅读教学效率。然而,当前课堂上缺乏有效提问,盲目运用提问的现象,在阅读教学中,提问出现一些弊端和问题,对有效教学产生了不利影响。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内涵

何谓有效性提问?塔巴(Taba.1964)认为:“问题是新形成的认知系统的承载者”,西方学者德加默也提出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阅读教学完全在于如何恰当有效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如何思考。”因此,有效提问就是指以有效的策略提出有效的问题。这就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

基于前人对有效性提问的研究,笔者从两个方面对有效性提问进行尝试性界定:

一方面是从有效性提问问题本身角度。有效性问题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清楚明了、有目的、简洁、引起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能够增进师生交流,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另一方面是从教师提问策略的角度。有效提问是指教师通过认真专研教材,而精心准备和巧妙设计的提问。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提问的要求

从学习心理学角度看,有效提问应该使学生处于悱愤的状态。所谓“悱”,指欲说而不能言;“愤”是指欲求明白而不得。②

结合语文教学实际,笔者认为有效提问应符合以下的要求:

(一)紧扣教学目标,切合教学重点

提问问题应紧扣教学目标,适合教学重点的需要。提问是达成教学目标,实现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有效提问需聚焦在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上,切忌旁逸斜出,以致耗时低效。①② 张丽.试论有效课堂提问的技巧.上海教育科研[J].2003年第12期P3

朱作仁.小学语文教学法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P180 南京晓庄学院2010届本科毕业论文(或设计)”

(二)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实际发展水平

问题的设置需基于学生的原点,并在“现实发展区”与“最近发展区”的区间内进行才能恰当地把握主问题的难易程度,使学生“跳一跳”便能获得由提问所提供的信息,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三)力求语言文字训练与人文内涵理解统一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尤其新课改以来强调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这一理念提醒我们教学提问设计要力求语言文字训练和人文内涵理解相统一。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关键是寻求两者的结合点即关键词语,并以此为问点,进行提问。

三、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提问常见问题及成因

(一)常见问题

1、提问目的不明确的问题

许多教师提问虽然有目的,但是不够明确,具体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种教师随意提问,或者流水式提问,所提出的问题大多是低认知水平的问题或者是与教学内容无关紧要的问题,学生常可以用“是”或“不是”,“对”与“不对”,“好”和“不好”来回答。第二种教师提的问题比较模糊。当学生听到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表现出一脸疑问,不知道如何回答老师的提问,这时教师的提问可能范围过大或者所提的问题有歧义,学生不能很好的明白教师提问的意图。

2、提问次数多的问题

提问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培养其自主创新能力。但提问过于频繁,会造成“过而不及”的后果。教师一味地提问,学生则被教师的提问牵着鼻子走,主体性地位很难发挥作用,导致的后果是学生只会答疑,不会质疑,更不会创新。

3、提问难易度没有把握好的问题

在教学中,很多的教师都比较难以把握提问的难易度,因为提问的难易是相对的,是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的提问问题比较的简单,肤浅;有的提问很难,具有很强的思维性,需要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才能有所回答,甚至有的问题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很多,达到学生难以企及的高度;有的是问题之间的难易相差很大,中间缺乏相应的“过渡段”,使学生在理解上有阻碍。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太难或简单,都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

(二)成因分析

制约教师阅读课堂提问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针对目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成因分析:

1、对教材文本把握不够 南京晓庄学院2010届本科毕业论文(或设计)”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载体。要上好一节语文课的前提,是要有好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是提问设计。提问设计是否精当,关键看教材的处理是否合理。因为教材文本是提问的支点,立足点,所以要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厘清教材文本的要点,抓住文本的特点,找准文本的重、难点。然而,实际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对文本把握不够,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其一,教师备课时间不足,这主要在于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认真思考准备什么问题来实施教学,更不会耐心的把每一个要提问的问题写进教案;其二,教师的文本解读功夫不精深,对文本的解读肤浅,只知文本文字表面意思,很难通过有效提问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处,感悟内在的人文内涵。

2、对学生了解不够全面

教师的“教”是围绕学生的“学”而展开的,连接教与学的纽带就是提问。在课堂上,教师设计问题时应树立“学生意识”,围绕如何促进学生学习,如何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而进行问题设计。还要注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水平都具有阶段性特征,同时,学生之间也存在差异性。设计问题时,应清醒的认识到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

四、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一)恰当的提问语言

恰当的提问语言是指教师提问语言准确、清晰明了,使学生正确的理解教师提问的意图。教师在提问时若没有准确的使用相关的动词,就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困惑,使他们分不清到底给出哪种信息才是真正符合教师提问的意图。

(二)优化提问结构

1、精心选择提问“点”

所谓问点,就是提问的切入点,关键点。同一个教学内容,可以设问的地方很多,但不能随意的设问,这就需要我们厘清教学内容要点,反复琢磨,确立重难点,在文章的精要处找准切入点。问点的选择注意以下几点:(1)问点要着眼于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内容重点处设疑,不仅准确地扣住教学目标,而且巧妙地处理教学重点,从而使教学简约,高效。(2)问点应立足于突破难点。教学难点是学生掌握知识、理解内容的障碍所在,抓住难点处设问,能化难为易,帮助学生更好的突破难点。(3)问点要有思维价值,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所设的问题过于简单,仅停留在简单的是非选择上,学生的思维能力很难提高。因此,精心设计有思维价值的问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

2、提问着眼整体,环环相扣,且有层次性

① 郭根福.试论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基本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08.4/c 南京晓庄学院2010届本科毕业论文(或设计)”

整体性提问的设计,要求教师要紧扣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将备课中初拟的零散的问题聚焦到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破重点、攻克难点;同时使问题之间环环相扣,且有层次性,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链”。

(三)、灵活掌握有效提问技巧

1、变直为曲

直问就是直截了当的问,问点明确,问的主旨即在获得直接的答案。但直问的最大的弊端是形式呆板,缺少变化,如果经常直问,久而久之学生对这类题目会感到索然无味,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假如把提问由“直问”变为“曲问”,以曲径通幽的方式提出,寻求学生兴趣与课文内容的契合点,抓住最感兴趣而有同课文重点、难点有着紧密联系的问题而提问,那么课堂课堂就会至始至终充满挑战性、探究性和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的答问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2、正反结合

正问就是从问题的正面,从问题的一般逻辑和时空顺序而问。学生遵循老师的提问,顺藤摸瓜回答老师的问题。正问能够锻炼学生的正向思维,但不利于学生反向思维,逆向思考。正问和反问结合可以促使学生从问题的两个对立面出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培养学生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这两种方法最好交替进行,结合使用。

3、变散为聚

有效的提问切忌散问。散问就是提问问题散乱,问题琐碎,缺乏整体性。纵观目前的语文课堂,普遍存在“满堂问”现象,看似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多,拂去表面现象,实际教学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要从提问入手,使提问变“散”为“聚”,化零为整。所谓聚,就是指提问要简洁、凝练,具有整体性。提问应着眼于整体设计,要求教师紧扣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将备课中初拟的零散问题聚焦到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破难点。

4、巧设悬念

好奇心人皆有之,特别是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他们的好奇心十分的强烈,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想象。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制造“悬念”,将会使课堂充满活力、学生思维活跃。在实际的教学中,如果将悬念运用的提问中,最能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四)把握提问良好时机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也就是说,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这句话经常用来说明先让学 4 南京晓庄学院2010届本科毕业论文(或设计)”

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所以,在实践教学中,只有在关键时刻提出高质量的提问,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从而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生思维上出现了焦虑和困惑时,教师要以设问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走出困惑。

五、结论

形成有效而富有操作的提问对策的前提是,应充分的认识和理解有效性提问的意涵、特点、要求,结合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和课标理念,对当前的语文阅读提问出现的主要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进而得出行之有效的提问对策,以求简约、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得以良好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丽.试论有效课堂提问的技巧.上海教育科研[J].2003年第12期P3 [2]郭根福.试论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基本策略.语文教学通讯[J]2008.04 [3]朱作仁.小学语文教学法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P180 [4]王德勋.课堂提问的时机及提问方式研究.课程与教学[J].2008.8.P50

① 王德勋.课堂提问的时机及提问方式研究.课程与教学[J].2008.8.P50

第四篇:语文教学的有效提问方法初探

教育创新在路上

——语文教学的有效提问方法初探

摘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纵观近年来的小学语文课堂,在课堂上的提问中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问题琐碎。有些教师认为问题越多,越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越能营造热闹的课堂氛围,越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从上课开始,教师设计了琐碎繁多、深浅不适的问题,剥夺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挤占了学生阅读品味文章的时间,这种违背教学规律和单元达标要求的的提问形式,使满堂灌变成满堂问,失去了提问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

手段

价值作用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纵观近年来的小学语文课堂,在课堂上的提问中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问题琐碎。有些教师认为问题越多,越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越能营造热闹的课堂氛围,越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从上课开始,教师设计了琐碎繁多、深浅不适的问题,剥夺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挤占了学生阅读品味文章的时间,这种违背教学规律和单元达标要求的的提问形式,使满堂灌变成满堂问,失去了提问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当前语文教学中无效的问题设计

目前我们的语文课堂,常常存在提问目的不明确,提问逻辑性不强,提问方法不当,提问时机不准,提问质量不高的问题。

例如:肤浅性提问,看似场面热闹,老师一问学生齐声回答,表面学生全会,实则没学什么,还会导致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质难性提问,问题高深莫测,显示老师水平高,学生目瞪口呆,不知所措;模糊性提问,问题模棱两可,学生云里雾里,一脸茫然,摸不着头脑;习惯性提问,问题未经设计,每讲一两句便问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如同口头禅,看似问得多,实则什么也没问;惩罚性提问,发现某一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突然发问,借机整治,久而久之使学生视老师提问为畏途,等等。

这些类型的提问弊多利少,不如不问。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问提得好即教得好”。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取决于教师的提问。关注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应该是每个语文老师必须重视的问题。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所以,课堂上问题的设计就显得极其重要。问题设得实,设得巧,不仅能“传道、受业、解惑”,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指出:“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

当前语文教学中提问要注意的问题

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在课堂上运用“提问”来启迪学生的心智,引导学生获得知识。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它尤显重要。所以,课堂提问要注意

一、确定好提问目的提问要有目的性。课堂上,我们设计问题,其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

1、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发出问题,刺激学生急于想了解课文的内容,引起其学习动机,而使之对于课文感兴趣。

2、激发学生思考,便于下一个教学环节的进行。

3、考察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关于一个课题的内容,在授课之后,学生是否理解清楚,教师可发出问题,考察究竟,藉以反馈,促其进步。

4、唤起注意重振精神。课堂教学时,如若看到有学生的注意未能集中于学习方面,这时,教师可用问题唤起其注意,使之重振精神,进行学习。

每一个问题都要精心准备,要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比如有的老师这样提问:“同学们,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呢?”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如何回答?可以说答案有无数个,课文告诉我们的信息很多,任意说一个都可以。但学生无从下手,竟难以回答,结果导致冷场。其实,执教者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做人道理的,完全可以这样问:“同学们,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做人道理呢?”如果是课前导入性的提问就更要精心设计。开篇的问题提的好,可以起到纲举目张,势如破竹的作用。

二.选择好答问对象

课堂提问,有问就需有答,课堂上选择谁来回答,就要根据学生的神态(心理状态、行为状态),进行有选择性地提问。有经验的教师,经常在提出问题后环顾全班学生,为什么呢?因为一些非语言的形态可以告诉老师,此时此刻学生对问题的反映如何:1、学生举手,表明他有把握回答;2、嘴巴微张,身体前倾,“眼睛渴望着眼睛的重逢”,则表明他极愿意试一试;3、托腮挠首,“举头望明月”,表明他正在思考,但一时还难以回答;4、躲避老师的眼睛,把头埋得低低的,谓之“低头思故乡”,则表明他对这个问题不懂或害怕问答。

因此,在提出问题后,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目的意图,有针对性地选择对象回答。比方说这节课你想锻炼几个平时不敢发言的学生,那么,你就可以注意观察学生的神态,及时捕捉你需要的对象。

三、提问要适时适量,即提问的时机要得当。

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见,只有当学生具备了“愤、悱”状态,即到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才是对学生进行“开其心”和“达其辞”的最佳时机。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时机,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得到”,并达到解惑的目的。提问设计要精简数量,直入重点。一堂课45分钟,不能都有提问占据,应当重视提问的密度、节奏以及与其他教学方式的配合。

提高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教学问题是教学目标的转换,是教学目标的具体表述。有效的问题应该是“提领而顿,百毛皆顺”,主导文本研读、对话的大方向,提纲挈领引导学生纵览全局,感悟全篇,做到一“问”立骨。最大限度地调动尽可能多的学生来参与思考讨论探究。

1、巧设问题,激发思维的兴奋点

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对于学生来讲,只有他感兴趣的东西,才会使其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而富有价值的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池水,那么教师有效的课堂提问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迪学生的心扉,开拓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

2、紧扣目标,找准提问的切入点

课堂提问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它的本质是什么?实践者往往不多加思考。中小学课堂有效提问如此之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提问的真正目的没有弄明白而跟着感觉走造成的。大概和夫说:提问“是以儿童的智力发展为目标的”“使儿童对教材展开主动、能动的思考”这就是提问的本质。每一种切入课文的方式都有它的优点和适应范围,但是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切题不能脱离教学目标,要紧扣目标,找到一个能纲举目张的问题,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让整堂课都能围绕这个问题展开,尽量做到水到渠成。这样的问题,(1)可以从标题入手,这一纲举目张的问题的设计,把课文环境、人物、情节三大描写及其作用和文章的主旨理解全包含在内。

3、延伸文本,体现提问的拓展点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感兴趣的刺激不是眼前已知的事物而是未知的,通过努力可以认知的事物。因而课堂提问应在教材和学生许可的范围内达到最深处。这也是创造最近发展区的需要。经验水平的浅层问答是无济于事的。因而课堂提问应在教材和学生许可的范围内达到最深处。

叶圣陶曾说“教师有独立的思考和见解,又能不断研究和实践,掌握启发学生和引导学生的方法,才能使学生得到实在的益处。”同时,高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高效的课堂提问,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掌握提问的方法和策略,讲究提问的艺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同进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有人说:“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心脏。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因此,好的问题能带动一堂课。

课堂提问后要有反思

教师课后的反思也至关紧要。课后反思主要围绕三方面:第一,反思你这节课的目标达成了吗?重点突出了吗?第二,你这节课哪些问题较好地体现了课改精神和课题理念?哪些问题是成功的,哪些是失败的?第三,你认为这节课再上一次,你准备如何修改?这样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在反思中寻求努力方向,在反思中不断提高自我,最后真正做到的是反思后的落实行动。教师的课后反思就是对课堂中的所产生的效应及教学中动态生成的一些问题做记录、谈感受。在定期组织的教研活动中老师们就会津津乐道自己的感受,畅谈自己教学的得与失。以此反复,螺旋上升,才能真正提高我校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如何有效提高高年级阅读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如何有效提高高年级阅读教学效率

进入高年级段后,常听老师抱怨说课文这么长,内容这么深,学生不好理解,一篇课文都得教3、4个课时,教学时间太紧张了之类的话。刚开始时我也有同感,不过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之后,我感觉长课文照样可以在一或两课时来完成。现已《鞋匠的儿子》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

一、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简。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熟悉课标对本年级段的要求,其次要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同时查阅和课文相关的资料,要知道学生需要一杯水,我们教师可能却要有一缸水,再次参阅教参之类的书,在此基础上结合课标再制定本课时教学目标,最后再设计教学过程。这样教师把教材把握好了,教学设计又很合理,那课堂效率自然会高。我在制定《鞋匠的儿子》一课时,教学目标是: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联系生活实际、课文的语言环境,理解“尴尬、羞辱”等词语的意思,促使学生深入的理解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做到边读边想边画。

4.能凭借语言文字,重点抓住林肯的三段演讲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林肯宽容大度的心态和以情动人的演讲风格,从而感受林肯伟大的胸怀;学习他襟怀坦荡、热爱父亲的优秀品质,体现出语文教学的“醇厚”感。

所以课堂上我重点抓住林肯演讲内容的三、四、五自然段,让学生用“批注”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节省了教学时间,实现了教学目标,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了解学生的认知程度。

进入五六年级的学生,在以往的四年的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所以不需要老师再逐段进行批讲,可以放手让学生课前进行充分的预习,把很多课堂上不必要进行的教学环节放在课下进行,比如正确、流利的读课文、查一些词语、学习生字等等,这样就能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课外拓展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在学习一篇课文之前,可以让学生先了解和阅读一些和课文相关的书籍、资料,学生对这些课外内容了解得越多,他就越能对文本理解得更深。我在教《鞋匠的儿子》一课时,就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去了解林肯,读《林肯传》等,那在学习课文时,学生就对林肯这个人物有了更深的理解,对林肯所处的时代有更深的理解,就能更好实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所以以教科书为主要凭借,适当引进相关资源,适当拓宽教学途径与形式,加强课程资源的整合,在学好教科书、实现基本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学生就能学得更多一点、更活一点、更好一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注重读写结合。

“简简单单教语文”,课堂上只有紧抓“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只有真正做到了,才能真正提高语文的课堂效率。

我在教学《鞋匠的儿子》一课时,通过抓课文标题,让学生体会作者以选择写林肯众多事迹中的一件小事,从而让大家看到林肯的伟大品质,指导学生体会这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另外通过灵活的处理了教材。另外通过让学生“批注、给林肯的演讲加提示语、及到学完课文最后谈感受”,都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了习作的训练,做到了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下载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探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探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总结

    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总结 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总结1 本学期我担任四(2)班语文教学。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有效提问”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得最为经常的一种技能。而教师的课堂设计的有效提问就像是一粒粒小石子投向平静的湖面,能激起学生思维......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浅谈通过有效性提问促进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啊喇中心校 钱 梅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它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费时低效的状况,为此,提高语文课......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大丰市南翔实验小学 陈琳 内容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思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思考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提问教学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提升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本文以小学语文课堂教......

    浅谈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的有效指导

    浅谈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的有效指导 不可否认,习作教学成了语文教学中“最烫手的山芋”,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已成了普遍的现象。我们再也无法回避这样的事实,于是我们冒着......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点滴体会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点滴体会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而目前教师课堂背教案或置教案而不顾随意宣讲,学生专心听讲;课后教师布置学生大量抄写试题强化记忆来换......

    小学语文教学提问之我见

    小学语文教学提问之我见 摘 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中,对课堂提问疏于研究,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继而影响到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