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财经新闻的写作

时间:2019-05-13 00:35: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化时代财经新闻的写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化时代财经新闻的写作》。

第一篇:信息化时代财经新闻的写作

信息化时代下的财经新闻评论写作

河海大学苏南经济研究所(213022)杨阳 安文

摘要:要在信息时代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形,立于不败之地,增强财经新闻评论典型性、专业性和可读性与感染力是必要途径。在选取好“文章合为时而著,评论合为事而作”的典型事件和材料之后,要在语言、形象方面增加艺术性,营造形象生动的文风,需从横的方面扩大感染力,再就是“文章不是无情物,化作世事更洞明”通过典型手法,加入情感共鸣,以延长作品的生命力,即从纵的方面扩大作品的影响。通过这两方面的技法提高使财经新闻评论“言之有文行而远”。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财经新闻评论,写作 中图分类号:G

信息化时代通讯与计算机系统合二为一,可以在几秒钟内将各类新闻信息传递到世界的任何地方,数据、信息成为重要的经济资源。美国学者谢芙琳等将财经新闻的专业领域切分成四块:资本市场、银行业和宏观经济、公司贸易以及商品。每一块里面都牵涉大量的专业术语以及复杂的理论和制度体系,而读者往往喜欢选择容易理解的财经评论。[1]财经新闻评论是社会各界对新近发生的财经新闻事件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新闻媒介所挑选的话题强烈地塑造和引导着公众的议程——或者说是人们讨论、思考和关心的事情。”[2]它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目的和手段,其受众是广大群众以及相关专业人士,需要作者具有较高的文字表达水平、经济学专业知识和思辨能力,其主要任务是传递经济新闻信息,用经济新闻事实来反映现实生活,启迪读者。[3]

近年来,经济结构的调整,金融、住房和教育体制以及股市的改革和完善等一系列重大变革的酝酿和实施,形成了诸多公众关注的热点、焦点,这些经济新情况正在为财经评论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怎样从汹涌澎湃的改革大潮中寻找典型的事例,用最为适当的方式和受众最为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评论、解析他们急切关注的财经事件,从而通过媒体向大众传播健康向上有价值的信息和导向,是信息时代必须解决的问题。财经新闻评论写作的流程可分为了解情况——从多种渠道获取经济信息、研究问题——用独特的视角和思路观察分析问题、精于表达——深入浅出论证分析依靠事实评说经济的“三步”。即首先要提炼新闻,确立主题,然后根据主题选择和组织新闻素材和作者观点,以明了的文字,清晰的逻辑,以有形的意见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本文从选材,命题,叙事方式选择以及文风等方面讨论了财经新闻评论写作。

一、文章合为时而著,评论合为事而作

在信息化时代,财经新闻通过电视、网络媒体快速准确的报道和传播。“有关经济形势、经济事件的报道以后,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认识做出判断。记者在后续报道中如果仅仅告诉公众一些谁都能想到的‘联想’,那这个报道是失败的,有时甚至有误导性”[4]。从读者方来说,可以把新闻分成“接受性”和“品味性”两类,即“硬新闻”和“软新闻”。“硬新闻”读者要的是一个结论,这些信息不需形象辅助,形象多了反而碍眼。“软新闻”读者不但要知道结论,还要达到消遣、欣赏、满足好奇心等目的,这时就非有形象不可了。

新闻评论属于后者范畴,要“为时而著,为事而作”,挖掘出典型的财经新闻事件,以动人易读的形象吸引和引导读者。财经新闻事件常常是突发性的,现于表面的,人物是存在的但深藏于生活之中。如何提取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为

时而著”就需要作者有两种功夫,一是捕捉,就是一个“快”字;二是挖掘,在“深”字上下功夫。“因事而作”需要作者有犀利的眼光,独到的思想和熟练的专业知识,善于提取有价值的财经新闻,并从财经现象看到本质,将晦涩的专业词汇翻译成大众化有影响力的评论。(1)典型性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生活在国内来看待我国经济事件,容易形成当局者迷的情况,要挑选出典型事件,从全面观察、全局出发来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

由于财经评论的特殊性,如果就事论事,容易把标题做得刻板、干瘪,无形中就会失去许多读者。相反,如果是一个生动形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会令读者“眼前一亮”,进而产生阅读的兴趣。“新闻标题是用以揭示、评价新闻内容的一段最简短的文字,用大于正文的字号刊于正文之前。它通常被用来指代整篇新闻。”[5]标题是整篇文章的眼睛,因此认真揣摩整个文章的内核,为其取一个恰当的、能引起读者充分注意的标题是关键所在。这就要求在选择和制作标题时,一定要对事实和信息进行评判,阐明观点和倾向,揭示经济事件的本质和核心意义,给读者以明确的指示和引导。同时还要善于调动形象思维,运用比喻、拟人、反问等各种修辞手法,使标题生动活泼、富有灵气、耐人寻味,既生动地突显新闻事实,又通过所设悬念有效激发读者的阅读热情,同时也巧妙地亮明作者的态度。

材料的选取也非常重要。由于作者掌握的面的材料和点的材料、现实材料和背景材料、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非常丰富,涉及的事情、问题比较多,如果不跳出材料抓住典型例子,则很可能写得冗长庞杂。许多材料没有恰如其分的概述,就很难体现财经评论的普遍意义和适用范围;没有典型的实例和数据,则很难深入地进行述评,很难避免空泛、一般化而达不到令人信服的目的。所以事实的充分与典型和议论的精要与恰当要求都很严格,应多用人工语言符号(图形、表格、公式、符号等)代替自然语言的叙述。(2)专业性

财经新闻评论常常以专栏评论的方式出现在报纸或杂志相对固定的版面,并体现着各经济报刊的特色和权威性。财经专栏评论可分为专栏财经评论和专栏财经论坛。前者是记者就某个财经话题,主要针对经济运行和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发表自己的有针对性、有权威性、有说服力、文风较朴实的见解,选题贴近百姓生活,选取的也是时新的财经话题,时代感强,切口小,以小见大,形式生动活泼,轻松简易,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目标受众是广大老百姓。后者则由经济方面的专家、学者、权威人士主持。他们往往针对国家新近颁布的重大财经政策,重大经济事件、经济现象、经济问题等进行专业性的阐述,文风常庄重严谨,行文是专业术语、经济理论,逻辑严密,篇幅较长。它的目标受众定位于社会的精英人士、主流人士。

除此上述专栏之外,还有一般的财经评论,不规定是哪方面的内容,也没有固定的主持人。一般是就国家颁布的重大经济政策,新近发生的重大经济事件、经济现象、问题,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进行商讨,文章篇幅较长,内容深广,纵横捭阖,专业性很强,对国家的经济生活有重大的影响,对经济决策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财经新闻评论大体分为对经济运行与市场变化形势及时做出分析预测,对经济生活中一些倾向性问题给予剖析,对经济生活中的热点进行评议以及及时提出有关经济政策的背景分析和建议等四类。”[5]而不论是哪一方面都需要作者

具有强烈的专业背景才能使其具有专业性。(3)可读性

财经新闻评论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它的专业深度,也体现在其可读性上。当下国内一些财经类专业报刊在财经新闻报道上都在模仿国外优秀财经报刊《华尔街日报》、《经济学家》等的写作方式,一些财经报道在写作风格上可以说是国外报纸的中文翻译版。对于财经评论来说,以经济学家的眼光看财经事,以平常文字写财经事,要让普通读者读的懂,专业读者也不会厌烦。经济学既然是“致用”之学,理所当然地应当去唤起民众,应当回答大众关心、疑惑的种种问题。一个经济学家如果真正能够回答老百姓关心的一些问题,向大众介绍有关的经济学知识,就无愧于经济学家的头衔。

只有增加可读性,才能让受众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收到好的传播效果。这里所说的可读性主要是指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以及语言文字的运用问题,也就是辞章修养的问题。它主要体现在语言的通俗生动、句式的富有变化、笔法的幽默形象、论述的情理交融、例证的平民视角等方面。重视文章的可读性亦需要精美的文采,这就要文字准确,语言凝练,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讲故事和揭示深刻的道理。经济学智慧是财经新闻评论的“核心”,让经济学真正走向生活,让经济学家走向普通大众,要使经济评论拥有更多的读者,就应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深奥的经济问题、经济现象亲切自然地表述出来,做到“硬主题,软表达”。

二、文章不是无情物,化作世事更洞明

财经新闻评论,重在“评”和“论”,这就意味着主要是说理,要以理服人。但要写好一篇评论,光具备说理还不够,还要将说理与抒情相结合,在写作过程中注重情感渲染,力求以情感人、以情动人,达到深化、强化评论主题的目的。

用充满‘人情味’的话语讲‘经济味’很浓的问题,深入浅出地阐明一个比较复杂的经济学原理,这种轻松而富有亲和力的操作方式非常容易被读者所接受[6]。

“文章不是无情物”,这种“情”不单指个人情感,这种“情”的表现有时是激越的、显露的、直接的,有时是冷静的、含蓄的、间接的。信息是客观产生的,评论是人创造的。新闻如饭,供人充饥解饿,满足对信息的求知欲;评论如酒,供人品尝回味,解决更高层次的需求。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新闻重在写客观存在,笔触客观地扫描事情的前因后果;评论则是人的主观看法,笔锋深入地探寻思想意识。在构思方法上,新闻是客观冷静的选择,评论是主观热烈的选择;在写作形式上,新闻通常是准确平静的叙述,评论则善用夸张极端的描写。新闻里也有感情色彩,但一定是冷静客观地指出事物本身带感情的地方给你看;评论则不同,因为它的目的就不止于说清事情,还要激人情感,所以它总以一种夸张的手法,将客观事物膨胀放大,极而言之强化读者的印象和刺激。世事洞明皆学问,评论时事的文章本就具有一定价值,“化作世事更洞明”,在财经新闻基础上扩展成财经新闻评论的作者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写作技巧和犀利眼光带给读者一个更洞明的世界。

例如财经评论《垄断企业高福利与山头经济学》整体文风十分形象生动。标题本身就凭借一个比喻吸引读者的关注,文中用“山头经济”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垄断企业的经营现状:垄断企业在缺乏竞争的行业内划分势力范围,保证各自利益,巩固垄断实力后,再通过这种手段谋求内部人获利一种经济学现象。此文通篇都十分精彩。在此援引一段“具体到网通高福利这事上,网通正是在山头经济掩护下的履行着不对等的市场责任。一方面,网通占据北方山头,处于一种无竞争的垄断地位,可以通过随意涨价,转嫁经营损失,旱涝保收,使得福利收益由

企业内部人独享。另一方面,网通又属于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风险、责任归全民承担,而不是由企业内部人承担;这就造成了一种市场困境:权利获利范围的私有化与责任承担的公有化。在这种困境下,如果再缺乏相关制度制约,肯定会造成公共资产以福利的形式流失。由此可见,网通职工的高福利怪象,首先是一种山头经济逻辑,划分自己利益范围,巩固垄断地位。其次则是山头逻辑掩护下的垄断逻辑,搞不对称经营,保证内部人福利的‘垄断腐败’。可以说,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这种显失公平的行为,正是社会所不能容忍的,也是有关部门亟需解决的。”[7]此文无需更多的理论阐释,一个精妙的譬喻,一段掷地有声的精彩表述,就把这些垄断企业的经营本质和危害展露无遗,真正达到了揭露以及批评的效果。

三、结语:言之有文行而远

信息时代大众传媒现今担任着传达事实,舆论导向的功能,让“实话实说”的财经新闻变成“实话巧说”的财经新闻评论,使之更为深刻、精致、感人并富于文采,以达到吸引更多眼球和引起更多共鸣的效果。要在信息时代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形,立于不败之地,增强财经新闻评论典型性、专业性和可读性与感染力是必要途径。在选取好“文章合为时而著,评论合为事而作”的典型事件和材料之后,要在语言、形象方面增加艺术性,营造形象生动的文风,需从横的方面扩大感染力,再就是“文章不是无情物,化作世事更洞明”通过典型手法,加入情感共鸣,以延长作品的生命力,即从纵的方面扩大作品的影响,通过这两方面的技法提高使财经新闻评论“言之有文行而远”。

总之,要想使财经评论拥有更多的读者,就要尽可能地采用以上技法,追求通俗化,制造可读性。这样,才易于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深奥的道理简单化,最终体现出财经新闻评论在信息时代的实用性和服务性。

参考文献:

[1] 邹建.视听语言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03:53~56.[2]Roger D.Wimmer&Joseph R.Dominick:Me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An Introduction(7e)Thomson Learning, 2003 [3]唐宋:《称职的财经记者有多少?》《新闻与写作》2003.12 [4]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版 [5]周纯:《财经新闻评论写作变化初探》,华中科技大学,2008.6 [6]邰小丽《把脉报纸经济新闻评论》新闻大学2002夏 [7]《垄断企业高福利与山头经济学》

通讯地址: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实验楼B座217室杨阳 邮编213022 联系电话:*** How to write comments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ews in the information era

Yang-yang Abstract: To occupy advantageous terrain and the invincible position in the information age, strengthening financial news commentary’s typicality, professional and readability and appeal is necessary.First from the aspect of the expansion, after selecting typical event and materials which make the articles comment for the new event, increase in artistic language and image, build vivid style.Secondly, from the aspects of expanding, “articles are not the heartless transformation, instead they provide news into the more fully understanding” through the typical gimmick, add

emotional resonance, in order to prolong the life of the works.Through the two aspects of techniques to improve the financial news comment to have the article spread far.Keywords: Information era;financial news commentary;writing,

第二篇:财经新闻写作课件

第一节 经济与经济新闻

经济的涵义

财经,财政、经济的合称。

财政,国家对资财的收入与支出的管理活动。

经济,在我国古代典籍中,由“经世济民”缩写而成,其意为治理国家,管理人民。古对联:“文章西汉双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 杜甫《上水遣怀》云:“古来经济才,何事独罕有?”

《红楼梦》中贾政、薛宝钗等屡劝贾宝玉关心“仕途经济”的学问,“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古希腊经济学家色诺芬《经济论》中,“经济”是“家庭管理术”的意思。亚里士多德赋予经济“谋生手段”的涵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经济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是上层建筑赖以建立的基础。

恩格斯说:“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

经济学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生产全过程。社会生产的全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组成的统一体。在这四个环节中发生的全部人与人的关系,都是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经济学就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经济新闻,就是报道人类社会最新的经济关系、经济活动和最新的自然经济现象的新闻。

资本主义国家的报纸传媒所报道的经济新闻,主要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商品交换,是为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服务的。从内容上划分,主要有:

一、广告。

二、金融贸易的报道。如国内外市场行情、证券股票市场动向等等。

三、关于经济萧条、景气的报道。

四、关于社会大众经济生活的报道。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新闻报道,是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的产物,是为社会主

义经济建设服务的。经济报道的宗旨,是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各种经济成分的发展,搞活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发展生产,方便人民生活。

第二节 经济新闻的历史回顾

一、我国早期经济报道的简单回顾

16世纪,意大利威尼斯即有《威尼斯公报》。美国第一份近代报纸是1704年4月24我国早期的近代报纸,大多是外国传教士和外国商人创办的。英国商人肖瑞德·安日的《波士顿新闻信札》。

德鲁1845年在香港创办《德臣报》。1858年中国人伍廷芳(曾任清廷驻美国、秘鲁大使)在香港创办《中外新报》。稍后中国资产阶级创办《新闻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解放日报》大量宣传军民大生产运动、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农业劳动模范等等。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报纸、电台大量宣传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宣传党的经济政策、经济建设中的新情况、新经验、新人物,对推动全国的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左”倾路线影响下我国经济报道中的偏差

从1958---1977年,由于经济建设和政治生活中“左”的思想影响,经济宣传出现偏差,搞浮夸风、片面报道、贴政治标签等等,弊端突出,如:

1、违背实事求是精神,搞浮夸、冒进,助长了经济建设中的浮夸风。宣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的唯心主义观点。1958年8月20日《没有“母鸡”也能生“小鸡”》等等。

2、贴政治标签,宣传政治可以冲击其他,否定经济工作规律和经济宣传的特征,扼杀经济宣传工作。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报道出现的新变化

(一)、经济新闻的传播网络基本形成。各种经济类报纸,以经济活动、经济信息、经济政策、经济问题、经济知识、经济理论为报道内容,为推动我国的四化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互联网的经济新闻更加迅猛发展。

(二)、经济新闻的报道面不断拓宽。多侧面、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反映人们的经济生产活动、经济流通领域和消费领域,反映人们的吃、穿、住、用,报道的视角从过去的单一报道先进典型人物,转向报道普通人物、关心普通人的生活,注意普通人的心态,反映普通人的要求。

(三)、经济新闻的报道内容不断深化。

第一,既注意报道热点问题,又注意关注过去一直被人们忽视的冷僻问题。

第二,注意从理性方面进行突破,经济报道的理论色彩增强了。

(四)、经济新闻的报道形式更为活泼多样。除了原有的消息、通讯、调查报告等以外,大量出现对话报道、主体报道、参与式报道、新闻评点等等崭新的报道形式。

第一节 经济新闻的特点

一、较强的政策性

许多经济新闻,旨在配合党和政府一个时期内的经济政策,进行解释和宣传。

二、较强的业务性

涉及生产工艺流程、技术术语、专用名词、成本核算、经济效益、产值、利润等等内容,经济新闻故有较强的业务性。

三、较强的保密性

对直接关系到国家进出口计划、新技术、新工艺不到时候不宜报道。外贸的进口计划、出口库存情况、我国与外商的成交价格、外销产品的质量问题、敏感问题(如劳改产品出口问题),重要的军工生产情况、名贵中药秘方等等信息都不宜泄密。

第二节 经济新闻的功能

一、传达经济政令

传达经济政令具有的优势: 1.权威性。2.及时性。3.广泛性。

二、传递经济信息

经济信息,包括市场行情、物资供求状况和生产状况,也包括经济决策、经济法规、经济管理状况和经济理论研究动向,还包括自然资源状况、科技发展及规划状况、不同地区人们的消费心理及习惯等等。

三、监督经济行为

经济新闻不仅可以传播大量经济信息,而且可以对经济工作的过程、结果进行监督,对各类经济行为进行评判,以激励先进,批评后进,指导经济工作。

(一)披露经济工作中的失误,揭露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正之风。如2000年3月2日《广州日报》刊登葛洲坝三峡实业公司总经理戴兰生花7亿元买回的洋设备竟然是洋破烂。黄光裕案、原铁道部长刘志军案,等等等等等。

(二)反映人民群众对各项经济决策的讨论与参与。如关于如何搞好西部大开发的讨论文章、爱情、婚姻与房子、车子问题,经济建设与教育关系问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

长王平说“不应该鼓励农村孩子去上大学”)等等等等。其特点: 1.公开性。2.广泛性。3.及时性。

四、传播经济知识

1.从事经济活动的业务知识。如工农业生产知识、商品知识、经济政策与法规知识、经济管理知识等等。

2.与经济活动相关的历史知识、法律知识、科技知识、地理知识和其他知识。

五、指导经济生活

1.在思想观念上进行指导。2.在资源开发上进行指导。

3.在经营方法和消费方式上进行指导。

第三节 经济新闻的种类

一、政策性经济新闻

(一)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部门对经济建设、经济工作的新部署、新决策,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经济工作的重要论述。

(二)各级干部群众在执行党和政府制定的各项经济政策中出现的新经验、新情况和涌现的新典型。

(三)各地、各单位在执行党和政府的经济政策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成果。

(四)各地在开展经济工作中出现的带政策倾向性的问题和现象。

二、信息型经济新闻

(一)预测性信息新闻。主要报道经济发展的趋势、趋向、前景,内容包括产值增减比例、发展速度、市场供求、成本利率、物价指数,等等。股市指数。

(二)动态信息新闻。

(三)反馈信息新闻。如政府对房地产调控,广大人民群众对房价的满意度等等情况的反馈等等。

三、服务型经济新闻

按服务范围划分,生产服务性、生活服务性、知识服务性经济新闻。服务性经济新闻与一般性经济新闻不同点:

1.服务对象不同。所有人;经济机构、经济人。

2.传播目的不同。传播一般经济信息;为经济部门或经济人士进行经济决策、管理提供依据。

3.报道形式不同。消息;文章、专稿、资料介绍、商品评介等等。

四、人物型经济新闻

1.人物活动型新闻。2.人物事迹型新闻。3.人物言论型新闻。

五、自然现象型经济新闻

1.天气与海洋情况报告。

2.暴风雨、暴风雪、飓风、龙卷风、沙尘暴、地震、海啸、火山爆发、洪涝灾害、旱灾、火灾等等自然灾害的报道。禽流感、狗流感、猪流感等等。

3有重大价值的经济珍闻。如发现巨型的石油、天然气、黄金、稀土、钽、钼、钨、铂金、金刚石、石墨、煤、铁矿藏等等等等。还有一米长的黄瓜、龙荔、桃梨(已经有梨苹果)、犀马或马犀、狮虎或虎狮、羊马(已经有骡马)羊鹿(山羊与梅花鹿交配)等等等等。

前些年,人们对经济新闻普遍觉得有“三难”:

一是难写。以前认为经济新闻就是工农业生产报道。工业报道习惯于唱“首季开门红,二季双过半,三季战高温,四季满堂红”,农业要么唱“四季歌”,报道春种、夏管、秋收、冬藏,要么是修水利、搞农田基本建设。年年老调重弹,令人生厌,难于写好。二是难懂。不少经济新闻,对生产过程介绍详尽技术名词充斥全篇,又缺乏必要的解释,令人难于明白。

三是难记。内容缺乏接近性,写得又呆板乏味,数字繁多,受众不感兴趣,难于留下深刻印象。

以前读者比较喜欢的新闻排前的是国际新闻、先进人物报道、国内政治新闻。

以前经济新闻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一、报道面窄。多从生产角度报道。

二、角度单一。多从领导角度报道。

三、写法呆板。习惯于按“事件起因——提高认识——采取措施——获得效果”这一固定程序和框框套写。

四、干瘪枯燥。缺乏生动有趣的具体情节和充足的事实,全篇充满高度概括的结论性语言,令人难以捉摸。

第一节 从广阔的社会经济生活中选取报道材料

从广阔的社会经济生活中选取报道题材,拓宽经济新闻的报道领域,丰富其报道内容,这是“医治”经济新闻报道面窄这一“病症”的良方,也是增加经济新闻的接近性和可读性的重要措施。

新闻题材,是新闻报道写作表现的对象或采写的内容。确定新闻题材,是新闻采访和写作的前提和开端。——《新闻学大辞典》

新闻题材的重要性:

一、直接决定记者的采访内容及采访方向。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记者是在确定新闻题材后才进行具体深入的采访工作的;而采访什么、采访谁、用什么方法采访,都需根据挖掘与表现新闻题材和材料来决定。

二、是进行新闻报道与写作的依据和“物质基础”。

三、直接影响新闻作品的重要性程度和新闻价值量的大小。

经济新闻的报道题材所包括的内容:

一、工业、农业、商业等经济部门所开展的各类有价值的业务活动。

二、党和政府新近颁布的各项经济政策。

三、各级党政部门围绕着经济建设所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

四、经济领域出现的新人、新事、新风尚、新气象。

五、各地经济工作部门和单位搞活经济工作的新经验、新措施。

六、群众的经济生活。

七、边缘经济新闻。“结合部”经济新闻。如梁洛施和李泽楷的分手新闻、郭晶晶和霍启刚、梁锦松和伏明霞、美女争先恐后当应聘为亿万富翁生子等等。

八、经济信息。狭义的经济信息,指新近出现的经济情报、经济行情、经济动向。

第二节 精心提炼报道主题

一、提炼主题的基本原则

(一)、正确

1.是否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观点,是否符合四项基本原则。

2.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3.是否符合被报道对象的实际情况。

(二)、集中。

(三)、新颖。

1.具有时代精神的主题。50年代的时代精神是忘我劳动,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60年代是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关心他人;80年代是献身“四化”,振兴中华。等等。

2.能够体现新思想、新观念、新精神的主题。

3.能够解答人们心中疑惑、扣住热点问题的主题。

4.能够指导人们工作实际、推动工作开展的主题。

二、提炼主题的方法

(一)、从全局的需要着眼,分析报道对象的世纪内涵,寻求既能体现时代精神、解决

四、对新闻报道的可接受性和接近性有着重要影响。

实际需要,又能反映典型面貌的思想、观点或精神,作为报道的主题。——宏观分析法。

(二)、将所要报道的典型单位、典型人物的材料、事迹,与同类的单位,人物进行比较,与它们过去的情况进行比较,从中发现差异和特色,发现新的思想、新的精神,从而形成新的主题。——微观分析法。

(三)、步步深入分析 事实,多面透视,抓住新闻事实中最本质、最深刻的东西作为主题。——筛选法。

三、经济新闻主题的表现方法

(一)、以小见大,抓住一个典型事件或典型人物,表现重大主题。

1、所选取题材(事件、人物)必须具备典型性,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

2、题材所具有的思想内涵与时代精神,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容易使受众产生联想和升华。

(二)、精心选材,用生动、典型的材料表现主题。

(三)、巧用议论或抒情,使经济报道的主题得到揭示、升华。

(四)、进行理性概括,使经济新闻的主题更为深刻地揭示出来。

第三节 认真选择新闻角度

新闻角度,就是记者在采访和新闻写作中认识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和立足点。即记者从什么立足点、什么视角,什么突破口,去寻找、挖掘、认识、选择和表现新闻事实,以更充分、更鲜明地体现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

一、选择新闻角度的意义

(一)、显现新闻的意义,凸显新闻价值。

(二)、另辟报道蹊径,避免角度重复。

(三)、化腐朽为新颖,变旧闻为新闻。

二、新闻角度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一)、选题角度。

即记者选择新闻题材时所采取的角度。

(二)、采访角度。指记者采访新闻素材时所选取的方法、途径。

1、接触事实的角度;

2、观察事实的角度;

3、解剖事实的角度;

4、截选事实的角度。

(三)、立意角度。

即记者在提炼和确定报道的主题时所选择的角度。

(四)、表现角度。

即记者运用新闻素材表现主题以及谋篇布局构思全篇时所选取的角度。选用哪些新闻素材来表现主题、如何把报道引入正题、采用什么结构形式来组织材料、如何写好报道的开头和结尾,等等。

三、怎样选择最佳角度

(一)、选择有时代感的角度。

(二)、选择新颖的角度。如《野山羊来到老西沟》——《人民日报》1980/3/12.(三)、选择小角度。如《华西农民学外语》、《二连浩特“手语市场”》。

(四)、选择有群众观点的角度,即注意多从群众角度报道新闻事实。

第四节 注意写人的活动

一、人的活动应成为经济新闻报道的主体

(一)、经济活动归根到底是人的活动。

新闻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果之中,何人是新闻事实的主体。

(二)、人的活动最富有动感和生活气息,是新闻报道诸素材中最活跃的的素材。

(三)、人的活动具有较强的现场感和故事性,是经济新闻的激活素。

二、着力刻画经济活动中的人物

(一)、把人的活动与经济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经济工作进程结合起来写,力求做到既见政策又见人或既见经济工作进程又见人。

(二)、注意刻画经济活动中人的情感和精神风貌。如《农民日报》的获奖新闻《爱集体 顾大局 得表扬;损集体 顾自己 受批评》反映农民承包土地过程中的不同思想认识和做法;前国务副总理李岚清退休后到小店应聘打工遭拒;上世纪日本前女教育相和田圣子大学毕业后当酒店清洁工的真实故事。

(三)、从写一般人的经济活动或经济生活入笔,通过交代人的活动过程,阐明某一经济成就或某一经济理论问题。如《三舅还帐》等等。

第五节 着力写好现场

曾经两获美国普利策新闻奖的美联社特派记者雷尔迈·莫林指出:“一篇理想的新闻报道应该把读者带到现场,使他能看到、感觉到,甚至闻到当时所发生的一切。”

一、现场在经济新闻中的地位

(一)、现场是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具体场景和环境,新闻“六要素”中的“何地”、“何事”与之密不可分。如《长江上游仍在砍树》(新华社1998年8月19日 熊小立、黎大东)。

(二)、新闻现场所展现的事物,既有场景、摆设等静物,又有人的活动、人的语言等有动感的事物。如《经济日报》1998年4月16日的《黄河断流万里探源》。

(三)、适当写现场,可使经济新闻改变仅仅靠叙述手法表达新闻事实的状况,增加一些描写性成分,有助于把经济新闻写活。如《新疆日报》记者张晓艳采写的《塔河还

能流多远》。

二、经济新闻写现场的方法

(一)、对经济活动现场的场景、气氛进行简要勾勒,写出经济活动发生时的特定环境。如《天津日报》1983年8月16日消息《滦河水向天津奔来》。

(二)对经济活动现场中人物的活动、动作、语言、心理活动进行描绘,写出经济活动中人物的行为和思想。如《经济日报》1994年7月4日的《粮乡农民的喜悦》。

(三)对经济活动现场发生的有趣的故事情节和细节进行简单交代,增强经济新闻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如新华社1997年5月30日《夏收何必搞仪式 小麦未熟遭“剃头”》。

第六节 科学运用数字

经济新闻由于报道的是经济工作,离不开经济指标和经济效益;而经济工作中的指标、效益、速度、质量等指数,常常通过数字才能做准确的反映。(可跟诗歌等文艺作品里面的数字比较,如“三岁贯汝,莫我肯顾”、“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入宫十六今六十”等等)

一、数字的功能

1、可以从量化的角度准确的报道新闻事实,反映新闻事实的发展状况,说明报道的主题。如2000年4月14日《人民日报》登《信息产业:广东工业第一大支柱》。

2、作为辅助性背景材料,解答新闻中的疑难问题,说明新闻事物的特征,或对新闻中所涉及的学术名称、概念进行解释和说明,帮助受众理解新闻内容。如《长江日报》《我省“燎原工程”显示不寻常活力》。

3、对新闻事物的性质、地位进行判定,确定新闻事物的质。

二、经济新闻中数字的种类

(一)、绝对数:即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定时期的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的数值。

(二)、相对数:即社会经济现象中两个有联系的绝对数之比。

经济新闻中常用的相对数有:

1、计划完成情况的相对数:实际完成数与计划完成数之比。

2、结构相对数:同一新闻事物内各部分的数量与全部数量之比。

3、动态相对数:发报道时的最新数值与原基数之比。

4、横向对比数:甲地某一经济现象的数值与乙地某一经济现象数值之比。

(三)、平均数:社会经济现象总值与人数或亩数等单位总量之比,表示一般水平的平均值。

三、怎样用好数字

(一)、使用数字要优化,要选用最能说明问题的数字说明主题。

(二)、使用数字要科学。

1、真实,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和生活实际,不能失实。如“大跃进”时期的假大空数据等等。

2、使用的比例单位要科学,不闹笑话。如不能用“降低了××倍”或“减少了××倍”,要严格区分“增倍”和“翻番”的涵义,不能滥用。如《中国青年报》1984年11月11日刊登的一篇通讯说:“广州白云山制药厂大胆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产值翻了27番。”假如该厂你按生产总值只有1000元,翻27番就是1342亿元,而1984年全国工业总产值才4972亿元。显然,作者是把27倍当成27番了。

(三)、使用数字要准确。如《广州日报》1998年9月10日刊登的《抗洪减少了多少损失》中说“据了解此次长江、松花江防洪工程使200多座县级以上城市免遭水淹,减淹面积达2710万平方公里,保护了2234万人的生命财产免遭损失。”

(四)、运用数字要通俗。要借助物化、比喻、联系、推论等多种手法,把数字表达得简明、通俗、生动、形象。

1、运用比喻法,使数字形象化。如“从1971年至1979年全国累计少生5600万人,相当于目前广东省的人口”。今年两会代表说:“每年公款喝酒喝掉一个西湖。”(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杭州市市中心,旧称武林水、钱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称西湖。湖面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水面原面积5.64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岛屿为6.3平方公里,湖岸周长15公里。平均深度1.21米,最大深度6.52米,最浅处不到1米,最泞处有5米多。如今伴随着“西湖西进”扩大为6.5平方公里,基本达到了300年前西湖的面积。苏堤和白堤将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个部分。西湖与钱塘江沟通后,每天引入钱塘江水约30万立方米,西湖水由原来的一年一换变成每月一换,透明度由原来的不足60厘米提升到120厘米。原为古海湾,钱塘江泥沙淤阻后形成。)

2、运用比较法,使数字所包含的意义更为明确。1)、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以显示其差别。2)、把同一事物的现在与过去比较,一显示其变化。

3、运用分解法,把大数字化小,使之与受众更为接近。

4、运用综合法,使小数字变大,以便引人注目。

5、运用衬托法,使使之所包含的意义更为鲜明,更好地说明新闻事实。

6、运用比拟法,使被报道的事物更为形象具体。如哥伦比亚《时代报》1999年10月1日报道《今逢华诞的巨人》:“在亚洲危机中,邻国得了肺炎,而中国仅打了几个喷嚏。”

第四章 经济信息写作

第一节经济消息写作概况

一篇经济消息通常由新闻标题、消息头、新闻导语、新闻主体、新闻结尾等部分构成。

一、经济消息标题

经济消息标题,就是经济消息的题目,它是经济消息内容的形象概括。

(一)、经济消息标题的常见形式不外乎单行题和多行题。

昔日“穷过渡” 今天迎“熊猫”(引题、肩题、眉题)大寨建成“电视村”(主标题)

成都电信局花钱“买批评”(主标题)在报上登《公告》欢迎群众对通信服务

工作进行批评监督

(副题)

长期看好中期偏淡 个股炒作渐趋活跃

知否?知否?应是贱“肥”贵“瘦”(引题)(虚)爱吃瘦肉者,请你多付钱(主标题)(虚实皆可)本省十几个县市调整猪肉各品种之间的差价(副题)(实)

我国出现第一家新型集团式企业

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公司

唱出改革的好戏

缴纳利润占整个特区企业利润总额的三分之一强

(二)、制作经济消息标题要遵守的最基本原则:

1、贴切传神。要从经济消息中“抽筋取髓”,令读者望题而知文意。

2、具体明了,突出主要新闻要素。

3、简练生动。

二、经济消息头

经济消息,其开头部分往往冠以“本报讯”或“新华社上海8月18日电”之类的字样,这就是经济消息头。

经济消息头主要有“讯”与“电”两大类:

(一)、“讯”:主要是指通过邮寄或书面递交的形式向报社传递的经济新闻报道。凡是报社通过自身的新闻渠道所获得的本埠经济消息,一般都标明“本报讯”。

(二)“电”:主要是指通过电报、电传、电子邮件、传真或电话等形式向报社传递的经济新闻报道。

三、经济消息导语

经济消息导语是经济消息的开头部分,它紧接在经济消息头的后面,一般由最新鲜最重要的经济新闻事实或依托经济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

(一)、经济消息导语担负着三项使命:

1、以省俭的笔墨反映出经济新闻的要点和轮廓,使读者一见即知此经济消息主要传递的是何经济信息。

2、一语定意,为整篇经济消息报道定下基调。

3、吸引读者注意,最大限度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经济消息导语在写法上虽有千变万化,但是也有一些公认的基本要求与准

(双主标题)

则。

1、出语不凡,巧于开篇,突出最有经济新闻价值的新闻要素。

2、要抓住经济新闻事件的核心和精华,突出经济新闻本身所具有的特点。突出个性,摆脱一般化、公式化、概念化的窠臼。

3、突出最新的经济消息内容和最新的经济消息时间要素。1)、经济新闻报道的内容要新,要提供新的经济信息;在经济新闻导语中要突出最新鲜的经济事实。

2)、讲究经济新闻报道时效,在经济新闻导语中突出最新的时间要素。

4、要清晰、简明、生动。

5、要吸引和诱导读者阅读经济新闻的其余部分。

四、经济消息躯干

(一)、经济消息的精华一般浓缩在导语之中,其躯干部分往往是导语的进一步充实和展开。作用:

1、解释和深化经济消息导语。对于经济消息导语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进一步提供有关细节和经济新闻背景材料,使读者对于经济新闻事件有更清楚、更具体的了解。

2、补充新的经济事实。使新闻六要素得以完备,以便读者对于经济新闻报道的主题和经济事件的来龙去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二)、在进行经济新闻躯干部分写作时需注意的问题:

1、围绕一个主题取材。

2、叙事要尽量具体、充实,使读者对经济新闻人物和事件有较为完整而真切的了解。

3、叙述生动,行文有波澜,保持读者的兴趣。1)、经济新闻报道要生动,往往离不开经济新闻细节,而经济新闻细节往往是在经济新闻躯干部分展开的。这有助于经济新闻报道增添对读者的吸引力。2)、经济新闻躯干比导语长,回旋余地较大。可以从不同角度方位层面去报道,远观近察,写出经济事实的丰富性和深刻性,给人丰富、充实之感。3)、可以采用叙述、描写、引用等等多种表现手法并举的方法使经济新闻产生更生动活泼的效果。

4)、要吸引读者保持兴趣,除了注意叙述生动之外,还要注意顺应读者的阅读心理,不要避开读者急切想知道的的内容去节外生枝,谈一些无关紧要的鸡毛蒜皮之事。

4、层次段落要分明,起承转合要自然。

表述时,一定要注意材料安排的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要有讲究,力求条分缕析,环环紧扣,不能凌乱重叠。

五、经济消息结尾

(一)、经济消息结尾的作用

好的结尾可以卒章见义,点出经济新闻报道的主题。还可以使经济新闻结构完整,增强读者记忆。

(二)、经济消息结尾的常见方式

1、自然结尾法 不添结尾段

2、拾遗补缺法 补充新闻导语、躯干未提及的新闻要素或背景材料

3、卒章见义法 画龙点睛,总括全篇,突出主旨

4、别开生面法 别出一层,补充题蕴

(三)、经济消息结尾写作应该注意的问题

1、结尾是经济消息的组成部分,要紧扣主题,使其为表现和深化主题服务。

2、要以叙事为主,切记空泛。

3、宜顺势而行。不草率收尾,也不戛然而止。

4、力求简洁、不重复。

5、要令人留恋,或取豹尾之势,遒劲有力,给人较为强烈的印象;或取撞钟之意,余音绕梁,能使人掩卷沉思。

第二节政策性经济消息的写作

一、宣传党的经济政策,是经济报道的一项带根本性的任务

二、政策性经济消息类型

(一)、政策性经济消息以反映党和国家经济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为报道对象,其特点是政策性强、指导性强。包括:

1、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我国经济建设的新决策、新部署。

2、各级党政部门和劳动群众在执行党和国家经济领域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过程中创造的新经验、新做法和涌现的新典型。

3、反映执行党和政府的经济政策所取得的成绩、成果。

4、反映在执行经济政策过程中带倾向性的问题和不良倾向。

(二)、随着一项新的经济政策的发布、贯彻和发展完善,与之同步的新闻媒介的政策报道、宣传业表现为一个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整体。

1、发布性的经济政策消息

2、解释性政策消息

3、兑现性政策消息

4、经验性政策消息

5、引导性政策消息

6、验证性政策消息

三、在经济政策宣传和政策性经济消息的写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对经济政策的宣传不能只满足于政策条文的传达解释,更要因地制宜的具体化、形象化,把经济政策的精神解释清楚。

(二)、要与当时当地的群众思想脉搏挂起钩来。

(三)、把经济政策的宣传、报道与群众的经济生活挂起钩来。

(四)、经济政策的宣传、报道决不仅是个编辑技巧问题,只有认真研究经济态势、走向,以及读者心态变化,才能采写出吸引人的佳作来。

第三节信息性经济消息的写作

一、信息性经济消息概况

信息性经济消息的报道内容,主要是商品信息,即传播商品生产、供应,销售、需求、消费等等各个环节中的价格、数量、品种、质量、余缺等等方面的信息。

二、信息性经济消息的分类

(一)、政策信息。

(二)、价格信息。

(三)、市场规模信息。

(四)、资源信息。

(五)、销售信息。

(六)、新产品信息。

(七)、预测信息。

(八)、需求信息。

三、在信息性经济消息的写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投其所需,实用第一。

(二)、为时而作,及时迅速。

(三)、具体实在,准确可靠。

(四)、字无虚发,简要明了。

第四节解释性经济消息的写作

一、解释性经济消息概况

解释性经济消息,即运用有关背景事实来补充和解释经济新闻事件发展的来龙去脉,揭示它的实质、意义的一种报道形式。

这种消息形式与新闻评论或述评新闻的区别:它是站在当前,回顾过去,仍然必须遵循用事实说话——发表无形意见的原则,来说明“为什么”和体现“怎么样”这两个要素,而新闻评论由作者运用议论手法,甚至引经据典,对新闻事实加以解释、述评。

二、解释性经济消息的写作特点

三、在解释性经济消息写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一般来说,解释性经济消息大都属于二次报道、连续报道,纯经济消息报道在前,解释性报道在后。

(二)解释性经济消息的价值,突出的体现在具有强烈针对性的指导意义及丰富的知识性上。

(三)、解释性经济消息必须抓住主要问题进行解释。

第五节预测性经济消息的写作

一、预测性经济消息概况

预测性经济消息,就是对经济运行和经济建设实践中带普遍意义的新动向、新情况、新课题,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的规律和要求,有针对性地从理论上进行全局性、前瞻性、深层次的科学论证、解释、分析和探索,从而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经济活动或某个经济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提出有根有据的推测和判断的一种经济报道形式。

这类报道应包括三要素:1、2、3、二、预测性经济消息写作的主要特征

预测性经济消息,不只简单的讲一些事实,而是正确的从事物的总体和相互联系上反映了事物的变化,显现出一条新闻事实出现的轨迹,为读者提供事物变化的纵深信息。

写作要求有:1、2、3、4、三、预测性经济消息的分类

(一)、结论性的预测。

(二)、探讨式的预测。

(三)、提醒式的预测。

(四)、咨询式的预测。

(五)、建议式的预测。

(六)、选择式的预测。

按照预测对象的范围的不同,又可分为:

1、宏观性经济预测信息

2、中观性经济预测信息

3、微观性经济预测信息

四、在预测性经济消息的写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鲜明的提出问题。就事论事。

表现手法灵活多变。有深度。过去和现实情况的概括; 对未来的分析和预测;

提出实现未来所需的条件或可行措施。

(一)、预测性经济消息对经济实践具有依赖性。

(二)、预测性经济消息不但注重对社会经济现象本身发展前景的思考,而且十分注重关于未来发展的条件、环境以及发展可行性的分析,强调发展过程中环境和发展物之间的相互制约性进行科学预测和分析。

(三)、预测性经济消息并不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或者神秘主义的预言。第五章 经济通讯写作

第三篇:财经新闻写作总复习

11财经新闻写作总复习

一,新闻写作在语言上的具体要求。

新闻语言的特点,来源于新闻报道时间性强、篇幅有限、读者面广等的特点。一般说来,在新闻写作时,新闻语言要作到准确、具体、简洁、朴实、通俗等。

一、准确的含义。

主要指报道的事实实事求是,一是一,二是二,恰如其分;

措词表达恰当,切合实际地反映新闻事实的本来面貌。

在很多新闻报道里经常出现措词模糊的现象,如大量使用“最”、“很”、“非常”、“一贯”、“长期以来”、“最近”、“许多”、“差不多”等模棱两可的词句。

如何做到语言的准确? 1,少用形容词,多用动词。

2,恰当引用直接引语和概括间接引语

二、如何做到具体?

1,少用概括性、抽象性的语言或套话

2,多观察细节、捕捉到故事,多用描述性的文字

三、文以精练为贵,以烦冗为病。新闻语言应当简洁、洗练,干净利落,切忌拖泥带水。如何做到简洁?

一句话,要作到言简意赅,字少含义多而广。删除重复的、不重要的、不形象的段、词句等。

四、质朴的新闻语言,主要是指那些“略去形容”、不加雕琢的语言,它的主要来源是群众语言,其表现手法主要是白描和对群众语言的借鉴。这类语言读起来平实无华,但在语言的背后,往往潜伏着惊人的表现力。

五、通俗的含义。

就是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或是行话,让读者看不明白。

1952年新华社在《地方广播工作方案》中提出了这样一个标准:“拿给认识一两千字的工人、农民看,他们能看得懂,并且高兴看;也可以拿来给不识字的工人、农民听,他们能听得懂,并且听得有兴趣。” 国外新闻界的一般要求是,把新闻写得让中学生都能看懂。

二,新闻由头:

也叫新闻根据。就是寻找新闻报道的一个根据。并不是所有的新闻的时效性很明显,一些非事件性的需要寻找恰当的新闻由头,即是可以做为引出主要新闻情节的最新发生的事情,把过去的新闻故事带出来。寻找新闻由头常用的方式有:在时间上找离现在最近最新的事情;在内容上找最新鲜的东西;对于预告性的新闻,也是要寻找一个当下的线索,找到新闻由头再把即将发生的事件报道出去。

三,综合消息:

是一种反映事物或事件发展变化宏观、大局的消息。一般用于报道重大的、广泛发生的、人们普遍关心的事物或事件及社会现象等。

写作注意事项:一是它多用点面结合、对比等的方法,既报道面上的宏观的大局的事情的概括,又有典型事实,属于微观的方面。二是多是以时间为基点在空间上展开。需要精心组织安排材料,用以一当十的具体事实反映整体上的情况。三是在导语部分要善于分析概括面上的事情。站在全局的高度看等局部发生的事实,对事物或事件作深入全面的概括。第四,也忌冗长。

四,现场报道的写作要求是什么?

现场报道,顾名思义,就是记者在重大新闻事件,或突发新闻事件的现场,在第一时间内发回的报道。一般来说,比较短小,常以消息居多。在现场报道的采访和写作中,一要有现场感,二要有新闻性,大多篇辐短小,相对来说,在600到800字左右,大多数报道既要有生动形象、烘托后气氛的主题的现场环境描述,又要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描写,准确反映新闻事实,把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说有清楚。

一般来说,现场报道对记者的要求,相对常规采访要高要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要求记者有快速的采访能力,能突破障碍进行采访。

(二)要求记者有一定的口头组织能力。

(三)要求记者对现场气氛、场面有一定的观察和表述,使读者如入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记者在现场报道采访中,可以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在短时间内率先或尽早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把新闻事实的主干了解清楚,把最能说明和反映问题的材料及时采访到手,把最新鲜的事实把握于胸;这要求记者的行动要快,思维意识反应要快,现场的感觉判断要快。

(二)用简洁的,甚至富于群众生活气息的语言报道出去,在采访时多留心采集富有个性和地方性的说法。

(三)在现场报道的采访中,一定不忘注意观察现场的场景、人物,不忘记捕捉有关细节;在一定的空余时间内要补充详实采访,随时报道穿插。

五、段裂行文:

段裂行文就是多分段落,用新闻事件本身的内在联系来报道,一段一个意思,每一段内容相对独立,而且,要叙述新闻事件时,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只要根据事实之间的逻辑关系内在结合就行,很少用段落之间的起承转合词,如“之所以”,“是因为”,“由于”,“但是”,“然而”等等来进行过渡、来进行衔接。

六、消息:

也称纯新闻,是最常见的消息类型。它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从而反映新事物、新情况、新动向等。报道的新闻事实呈现一种动态,是一种刚刚发生或正在进行时的事实。是一种反映事物或事件发展变化态势的消息。它一般来说,主要向受众提供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现场什么样子等的信息。七,消息的倒金字塔式结构

这是消息写作中最常见的一种结构方式,也叫倒三角式结构。即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来安排各项事实,上大下小,如倒置的金字塔或三角形,多用于事件性新闻、动态性新闻的报道。其特点是把新闻事实的重点、要点或新鲜点放在消息的开头,再以事实的重要性或受众关心程度大小来排列事实。

倒金字塔式结构的产生与流行与美国南北战争有关。

一般来说,运用倒金字塔式结构报道新闻,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有:

(一)按新闻事件内容和重要性的不同来安排段落,最重要、最精彩、最吸引人的部分,放在第一段导语中,次重要的顺沿。

(二)在导语中,又要把最重要、最精彩、最吸引人的部分放在最前面。(三)标题进一步把这个特点表现出来,突出最核心的新闻事实。

(四)但是,也应注意,题目、导语与内容之间,避免同意重复,浪费信息资源。八,花絮新闻。

顾名思义,就是发生在会议前,中,后及其它重大新闻事件之中的有趣味的事情。也被称为软新闻,记者一般抓取那些有人情味的,有故事性的,有趣味性的会场内外或事件前后此时的细节,从小镜头中反映事实。读者爱看,报道很吸引人。

写作要求:

1,可读性强,文字通俗生动,对其中的一些事件或名词进行说明化的语言

2,共性的地方一笔带过,但是,凡是有特色的个别交待,应该找与本媒体和本国本地区等读者接近的点来报道

3,依然不能缺乏背景材料,可以整段,也可以散点式介绍。

4,先要戴个帽子,介绍总体的情况或是概括的消息。九,试论人物专访在采写方面的基本要求。

一般说来,人物专访指的是记者事先带着一个比较明确的、专门的目的到现场去,对有关人员进行专门采访,它以记者现场对访问人的谈话交流为主,并由对现场的观察如人物表情、服饰和外围环境及相关的背景材料组成。

人物专访的特点:

即在专与访两字上。其采访不必面面俱到,最好集中在一点,与特写不同的是,它可以深入下去,纵横交错。记者的提问准备非常重要。

人物专访写作要求: 1. 有一个主题。主题即专访的目的。

一般篇幅不大,对于专访的事件,明确写出。2. 要有现场感。

在写作中,除去一问一答、口述实录之外,一定要注意现场的表达。3. 生动形象。可以有记者的主观感受评论及抒情等写得有声有色。

4. 必要的背景材料不可少。既可以交待在前面,也可穿插中间,也可以以采访札记或大事记等形式表现出来。

十一,人物专访的分类。

一般都少不了现场、人物、记者三方面的情况。一般分这样三类:

1,一问一答式。

没有现场的任何描写,只是记者与访问人的一问一答。这样写法,是以内容取胜,是记者尊重采访事实的体现,给人可信感。但如果记者的提问设计不好,易流于平淡,枯燥。如果专访的对象回答不精彩,也是枉费了记者的问题。两者要合二为一最妙。

在很多专访中,记者会把现场采访时的一些人物的神情举止和声音用简洁的文字在一问一答之中,表现出来,以增强现场感。

除此之外,也常常用采访札记(也叫采访手记或是采访随笔)的形式,来突出采访时记者的主观感受以及现场采访时的一些特别的地方。

记者的采访札记或手记,形式灵活,主要是突出体现记者本人关于此次采访的一些印象或对此人物的看法,补充专访问答中的背景材料或是前因后果,从而使问答式专访更加立体丰满,使读者对此人物的认识也丰富起来。一般而言,记者的采访札记或手记因人而异,主观性很强,可读性也恰在此处。2综合式。

即这种写作方式中,即有记者与访问人之间的精彩对话,同时,又加入适量的现场描述和记者的主观感受。这样的写作,比较多地运用在新闻实践中,可以更加形象生动地反映访问内容及被访问者的性格特点。

3口述实录式。

通篇记者不出头露面,直接以被访人的面目出现,换一个视角对访问的事实进行报道。

十二,导语及其双重任务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一般指开头部分的一句话或几句话,常是第一个自然段,也有的延在第二个自然段。它用简明、生动的语言把新闻中最重要、最精彩或最吸引人注意的事实提炼、概括和展示出来,以唤起读者的继续阅读。? 导语的双重任务。

?

(一)呈现最关键的事实。?

(二)吸引读者下读。

? 写好导语相当于写好了消息。

十三,导语的写作要求:

? 一定要牢记新闻导语的双重任务,在写法上注意做到――

?

(一)筛选材料,将最重要、最生动、最吸引人的事实材料首先安排。

?

(二)研究人们的阅读心理,从受众角度考虑什么是要获取的主要事实、什么是最有兴趣的信息等。

?

(三)第一段的事实不与下文重复。

?

(四)最好交代清消息来源和新闻根据,可信。?

(五)短而精,文字不冗长。?

(六)表达方式巧妙,独特。十五,新闻写作的五大要害

? 新闻采访的五大要害即是写作的五大要害。它们分别是:

一、采写都要抓故事;

二、采写都要抓细节;

三、采写都要抓数字

四、采写都要抓典型;

五、采写都要抓角度。

十六,新闻跳笔

这是新闻报道特有的笔法,即在文体结构上它是多段体。它与一般文字作品所要求的上下文衔接、具有连续性、讲究启承转合等不同,它主张“跳”,在句子与句子之间,在段落与段落之间可以有,甚至必须有较大的跳动,这便于读者阅读,便于记者快速写作并形成明快的新闻文风,也是加大信息量的一个手段。

十七,特写

特写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断或剖面或细节,作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特写与消息的共同点是简要和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与消息的区别是消息择要地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而特写则主要抓住新闻事件中富有特征的片断,浓笔展开。

十八,新闻要素

所谓新闻基本要素就是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原因,即西方新闻学所强调的五个W(WHAT、WHO、WHEN、WHERE、WHY)加一个H(HOW)。这是新闻赖以生存的因素,或者是弄清楚一个事实的起码条件和基本环节,在任何一个环节孝必须真实可靠,不能含糊其辞。十九,新闻来源

新闻来源主要是指记者提供新闻报道所需情况与材料的人或单位,有时也包含记者获得新闻信息的地方。一般来说,新闻来源主要包括新闻事件的参与者,新闻事件的目击者、新闻事件的知情者等。在消息或通讯写作中要交待清楚新闻来源,做到笔笔有依据,这是保证新闻真实的一个有力手段。二十,如何运用背景材料说话?

新闻报道中的背景材料,被称为新闻背后的新闻,其最简明的定义就是用来说明新事实的旧事实。如何运用背景材料说话,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善于联想,即通过把所报道的事实与其他一件或几件事实关联起来陈述,暗示或引导读者进行联想,从而得出结论。

二是善于对比,把两件事或更多的事实放在一起横向或纵向对比,这样有助于发现问题,认识事物的本质,用此来发表无形的意见。

三是用不同的背景材料来表现不同的观点。当新闻事实被不同的背景材料加以说明的时候,就会表现出记者的不同倾向性,读者会做出不同的判断或结论。

四是综合立体地使用背景材料加大说话的深度和力度。二十一,什么是用事实说话?

即是用记者所采访的、所选择的客观事实,来叙述描写新闻事件本身的状态及信息含义,不是根据希望和想象来反映现状,而是用事实本来面貌来反映事实。记者通过客观地叙述新闻事实及其背景来体现观点,发表意见。新闻报道的根本手段就是用事实说话,说句白话就是,记者的舌头总是缩在事实后面的。

二十二,直接引语的作用。

直接引语是指记者通过采访得来的被采访者的原话,在报道中直接引用原话已成为新闻写作的不可少的手法,西方教科书把它称之为“新闻写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之一”。直接引语有三个作用:第一,它是新闻报道中不同身份、不同个性人物说的话,引用它们,可以具有现场感和人情味;第二,直接引语一般都有出处,即消息来源,有助于提高新闻的真实性和权威性。第三,它有一个特殊的作用,就是借助直接引语记者可以讲出自己希望说出又不便直接说出的说,这样的报道更客观。二十三,新闻分析

新闻分析是对最近的发生的一则新闻进行多方面的分析总结,有记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倾向性.一般在写作时常从这则新闻入手,这是时效性的体现.在简单引出新闻之后,要进行客观主观上的分析,或是侧重于某一方面总结或点出问题所在。最后,记者还要给出合理意见或提出解决方案。二十四,新闻调查

新闻调查就是揭露一种被某些个人或组织掩盖的事或人的内幕的报道,带有风险性,同时受众期待的新闻性也很大,记者采访的难度也较大。换句话说,新闻调查是以记者调查为主要方式、揭示不为人知的新闻事实的报道。其关键所在就是,“探寻事实真相”.? 新闻调查的采写技巧:

(一)必须有质疑事实的精神

记者搞调查性新闻采访,必须要有怀疑一切的介入态度和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工作作风.一般说来,调查性新闻,常常是一种以展示记者调查行为为主的新闻报道,它和以事件为主的新闻报道有所不同,重在调查之中,调查的过程以及调查的结果。而在对这一新闻调查的起始,中间,记者本人的表现就变得尤为重要,对记者的要求首当其冲的就是,记者本身对这一新闻的质疑精神。换句话,记者的质疑精神,就是严格的明确的调查意识和问题意识。(二)作到报道平衡

就是尽可能给每一方,尤其是受到指证的一方说话的机会,说白了就是记者面前,只有被调查者这一相同的身份,没有尊卑贵贱之别,在采访中,记者要让事件中的冲突双方和不同的利益集团都有同等的发言机会。就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个被调查的对象,争取在采访时间和最后文字的形成,或图像的制作上公平对待,要一碗水端平,既要让甲方说话,也要让乙方发言。同时,也有丙丁或者更多意见的输出。

(三)切忌感情用事

无论被调查的新闻是褒还是贬,记者不能先用自身的情感来判断事实的真假,或定下进行调查的调子。要记住,记者自已的价值判断和情感取向只是自已的,当记者成为记者时,自己的感情和价值判断应迅速地退化,由职业的角度出发,一是一,二是二,即使调查的的过程或结果正好与自己的感情取向相反,也要严格遵守客观报道的原则,不作媒体审判,记者审判。

(四)严格遵守用事实说话原则

新闻界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当你听到对方非常肯定地说,“我爱妈妈。”时,也不能相信他,记者要亲自采访到对方爱妈妈的事实。用事实说话是每个记者每次采访的原则,尤其在调查性新闻的采访中,记者更应该严格按照这个原则采访。

五、牢记一个词:核实

具体到每一个采访上,记者要作的便是对每一个人所说的话,所作的事,每一个数字,每一个情节等进行核实,光听对方说不够,必须找到能支撑它是真实情况的其它方面的例证。在采访过程中,尽可能地采用三方立体采访法,即对事情的正方,反方,中间方都进行详细的采访。相对时效性事件性新闻的报道而言,调查性新闻的采访时间不怕长,不怕细,最怕不真不实,没有证据。在这样的采访中,记者就是收集材料的调查员和核查员,要作笔记,作录音,作详细的有第三方在场的证明,努力还事实一个可靠的真实。二十四, 连续报道的写作要求

通常重大或重要的新闻,记者不是一次完成,而是分几部分进行报道,即对同一主题的不同方面的连续报道 ? 写作时注意:

? 1,要交待清楚采访事件或人物

? 2,按采访获得的素材分几个部分或是先交待现状,或是探讨原因,或者提出解决之道,或是总结存在的问题等等 ? 3,无固定格式

? 4,由于是连续报道,上下文之间要有一定的重复和衔接,这是必要的 ? 5,采访报道的主题是一个,思路要清晰 二十五,导语的写作格式: ? 报纸

? 空 两个字再写本报讯,后面空一个字,再写导语 ? 广播电视的消息格式:

? 1,##(这是空两个字的意思,不是让你照猫画虎啊)本台消息(后面要空一个字再写导语)

? 2,##本台记者##报道

(后面要空一个字再写导语)

? 通讯社的写作格式:

? 空两格,新华社#地#月#日电(电字后面要空一个字再写导语)

注意:

(一)考试时审清题目再动笔,(二)不要再犯去年考试的低级错误,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不能只写两行字就行了。

(三)字迹要清楚。

(四)写消息要注意多分段落,用基本的格式,空格等等 二十六,请分析下面这则新闻稿件的采访写作特点

下这则新闻稿件的采写特点主要有以下9点:

1,时效性强

2,有明确的消息来源

3,段裂行文

4,背景材料运用

4,直接引语的运用

5,现场感强

6,新闻语言具体、简洁、生动、通俗等 7,为读者服务意识 8,用事实说话

二十七,请根据下面提供的素材,写一则消息。

要求:1,注明为哪种媒体写作,按照相应的格式写作。

2,文字在500字左右。

评分标准:比如

1,消息文体的格式必须正确

2,按新闻消息的结构来安排,学会用段裂行文

3,注意时间

4,语言是新闻语言

5,不得增加材料中没有的东西

6,导语格式

二十八,网络新闻的三种写作方式

一即时滚动式写作,即改变传统媒体的单个静态报道为多个滚动的动态报道。由于网络没有截稿时间,一切都是以“现在进行时”的要求进行写作,因此成为一种全方位跟踪新闻事件发展的即时滚动式写作。

二是超文本写作,即改变传统媒体写作的线形文本结构为超文本结构,即一方面指信息以多媒体形式存在,另一方面又指通过超链接可以使信息之间产生联系。

三是互动式写作,即改变传统媒体写作对受众灌输式的信息单向传播为与受众之间的平等的双向传播,记者要始终保持与读者的交流,要有强烈的信息服务意识,当好新闻信息的导航员。

第四篇:财经新闻

上海十大青年经济人物评选结果揭晓 2013年3月11日,“上海农商银行杯”2011-2012上海十大青年经济人物评选结果揭晓,评选活动自2002年开展以来,至今已是第十一届。上海克而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丁祖昱,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制片人、主持人马红漫,上海红刚青扁豆生产专业合作社总经理王黎娜(女),星空华文传媒首席执行官田明,上港集团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丰,光明食品集团上海五四有限公司总经理沈红然,上海城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沈培良,上海丰云餐饮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郑孟午,景域国际旅游运营集团董事长、驴妈妈旅游网创始人洪清华,复星地产控股总裁徐晓亮成为2011-2012上海十大青年经济人物获得者。

本次评选活动致力于发掘、表彰、宣传一批在2011-2012结合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要求,在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进程中,积极应对复杂经济形势,在经济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青年企业家、经理人和财经评论员、记者等各类青年经济人才。

第五篇:论文:信息化时代

当今社会已进入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人类所面临的是瞬息万变的以及渗透到生活各个领域的复杂的文化。现代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在高中阶段,对学生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学校教育不可能让学生学的知识用上一辈子。人们在获得生存与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具有社会性、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人们所必需的知识范围与能力素养的范围急剧扩大。而我们的学校教育滞后于现代科技发展,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是很不够的,是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的。正因为如此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在普通高中数学课中设置“课题研究”,即“研究性学习”,说明了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这是我国高中数学课程的一项重大改革,是我国教育走向世界的具体一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分析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认识知识探究与问题探索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探究、发现和改造等一切活动中进行决策的基本能力。

数学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要是不断发现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中的数学问题,并不断询问‘为什么’,研究的目的是提出新问题。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提出新问题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得。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经指出:“教育力图达到的目标不是完备的知识,而是充分的理解。”我国古代教育家说得更精辟且形象:教学中应“授之以‘渔’”,而不仅是“授之以‘鱼’”。

所以在高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主要目的不仅是我们教与学方式的一个重要的转变,更重要的是转变教育思想,改变教育模式。强调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学会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总之一句话就是培养人类生存的必备条件--学会学习乃至终身学习能力。这也就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目的。

教师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学呢?我认为研究性学习教学可分为两个层次,开始是知识探索型学习,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研究能力、组织合作能力、社会阅历较丰富后,再进行综合性课题研究性学习。

一、课前准备

教会学生如何去学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可以课前提出一些研究性问题,让学生先行探究。通过自己收集资料,甚至进行数学实验,要求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进行想象和猜测,然后再去进行检验和证实,用严谨的数学语言去表达所发现的数学事实.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转向“主动的建构”。如:在引入弧度制这一节的学习前,先布置学生利用平几知识研究:角度制在运算过程中有什么不便?圆心角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从中能找出一种新的角的度量单位吗?甚至让学生设计、实践一些数学实验。又如:学习概率前,先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研究硬币正反面出现的频率等。再如在学习“统计和概率初步”前布置学生自学课文内容,分实验小组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抽样调查研究,搜集有关数据并整理。结合研究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进一步学习本章节内容,随着学习的深入,不断完善调查设计方案,使调查更科学,结论更可靠,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二、课堂教学

(一)善用课本

新教材很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很多章节附有相对应的阅读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己查阅学习,可以让学生通过上网查阅、互相交流等方法继续深入学习。教材中也增加很多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如:数列中数列知识在储蓄、贷款中的应用;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等。这些都是很好的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又如:教材的每一章节前言部分都以一个实际应用的例子引入,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通过学习自己寻找答案,再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其它实际问题中。不能将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粗略带过场,甚至将高考不考的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删掉。这样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拓展课本 课本中的例题、习题应该说是比较典型性的,它将把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与应用结合起来,教会学生如何去运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起着指导和穿针引线的作用,在例题的教学中,可以留下空间让学生自己进行多角度探讨,总结多种解法,这就使得课本内

cosx1sinxcosx,可以让学生自容具有拓展的可能。如例题:求证 1sinx己讨论归纳,尽量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结果学生自己就可以归纳出多种解法。讨论的过程可以小组讨论,自由发言,一问一答甚至抢答等多种形式。一道比较简单的例题,通过自主的探索、讨论,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到等式的证明实质就是由异化同的过程,在变形的过程中要有目标意识,逐步凑出目标。作差、作商是证明等式或不等式的常用方法,而化归则是数学中很重要的思想。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讨论和展示一些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误区;模仿课本例题编一些习题、应用题等,从而融会贯通拓展思维。

(三)走下讲台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是,总是恨不得一下子把自己掌握的所有知识全部向学生灌输,不知不觉就把教学过程变为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无形中剥夺了学生发现、探索知识、体验发现过程的机会。到头来好象讲了很多,其实效果不一定好,有时给学生留下一些思考的余地,效果可能更好。所以,在教学中尽量不要将课本现成的知识结论硬性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体验发现与创造的过程。给学生创造一个“观察、试探、猜测”的情景,模拟数学家的活动,去体验数学家是怎样由实验而归纳,由类比而猜想,由发现到证明的艰难思维、认识活动的经历。现代课堂教学的理念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充满生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师生的互动。在教学活动中,我努力尝试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例如,“正弦、余弦定理的图象和性质”第二节课,我就曾采用走下讲台,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为主的方法。先用多媒体平台显示正、余弦曲线的图象及其变化情况,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其定义域、值域、最大值、最小值及其对应的X值,当sinx≥0、sinx<0、cosx≥0、cosx<0时对应的X的解集。然后请学生代表上来汇报他们观察分析的结果,其他同学补充,并对不明白的地方提出质疑,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学生对曲线的相关性质作了深入的思考,思维活跃,印象深刻,把性质归纳整理后,我提供了一些有针对性的例题和练习。也是由学生来充当小老师,作解题示范并讲解,回答同学们的质疑。在这过程中,我则以学生的身份倾听,和学生一起学习,体验他们的思维过程,关键时候则通过提出质疑、建议等方法,有序地控制课堂教学深度、广度、进度,以保证教学的质量。学生们学习的兴致很高,从开始没有人敢上台,逐步到很多同学主动要求上讲台当小老师。在这过程中,掌握知识的同时,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四)走出课室

就中学数学教学内容来讲,不能只考虑代数、几何、三角之间的联系,还应该研究数学与现实世界各种不同领域的外部关系和联系。如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货币流通和商品生产经营等的联系.这样才能使学生一方面获得既丰富多彩而又错综的“现实的数学”内容,掌握比较完整的数学体系.另一方面,学生也有可能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世界中去.课本有些跟实际结合比较紧密的内容,学生必须经过自己动手、动脑的实践才能真正掌握。此时,若再局限于课室内从理论到理论的学习,显然不能满足学习的要求。如学习解三角形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大胆尝试让学生走出课室,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带上简单的测量工具,在校园内自己寻找一个测量目标(有障碍物或不便于直接测量的两点间距离),利用所学的解斜三角形的知识,自己设计测量方案,转化为数学模型计算。然后互相交流学习方法和体会。让同学们真正体会到数学的“有用”和“用数学”的方法。

(五)跨学科整合

新教材还有一个比较显著的改变是增加了一些跨学科内容。如学习习近平面向量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结合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这对我们数学老师是一个新的挑战,为了让学生能真正掌握这部分的内容,并实际应用于物理学习中。我尝试与物理老师合作,把学生带到了物理实验室,让学生利用物理器材进行相关实验,如力的合成、平抛、斜抛运动等,取得原始数据后再用数学方法建模求解验证。课后再让学生思考总结,还有哪些数学方法可以应用于解决物理或其它学科遇到的问题。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知识作为一种工具在实践应用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课后提高

研究性学习在课后的延续也是很重要的,把握好了,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有一个质的飞跃。在实践中,可以尝试了以下的做法:(1)要求学生写反思小结,对每一章节的知识进行串联,典型例题、典型方法、典型错误等进行归类总结,写出心得体会、小论文等。(2)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动手制作一些模型、教具。如用硬纸折叠出各种柱、锥、台体、简易经纬仪等。(3)配合课堂教学进行一些课外的研究性学习,如:高一上学期结束后,我建议同学们在寒假利用本学期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进行一些研究性的学习,自定课题,写出调查报告。下学期开学后发现每一位同学都进行了一些研究性的学习,而且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从交来的研究报告可以看到,既有常规的函数模型,如:物质溶解的速度和时间的函数,物体影长与时间的函数关系等,又有数列模型类问题,如:银行存、贷款利息、分期付款问题,各类分红保险的特点的调查比较等。甚至还有一些奇思异想,如:金鱼的生长速度和时间的函数关系、出租影碟的付款与租期的函数关系,香的燃烧速度的研究等。让我很有感触的是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智慧是无穷的,其中不乏闪光点。尽管他们的研究方法可能还简单、幼稚,他们的研究成果很还粗糙、肤浅,还有一些是借鉴了现成的资料,原创的成分不是很多。但是最关键的是他们从中体验了学习的乐趣,体会了独立研究一个问题的方法,养成了动手求证的习惯。真正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假以时日,也许他们中就会产生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研究性学习”理念是新教材中比较重视的教学理念,是教学观念的更新,学习方式的革命。与传统的教学观念,学习方式比较,“研究性学习”由于注意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体验,从而从根本上确定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且注重了学生认知结构的自我建构与发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通过一段时间的把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引入数学课堂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很有收获,对新教材,甚至是未来的新课程的改革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期待学生通过学习不但掌握了数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真正学懂了数学,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学会“用”数学,并且能延续到他们以后的数学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能有长远的影响,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体会到创造的快乐。因此,我会在以后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坚持把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引入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并且不断探索更好的方法和途径,坚持教中学,学中教。

下载信息化时代财经新闻的写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化时代财经新闻的写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周末财经新闻

    宏观经济 1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了《11月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数据显示,我国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1%,环比上涨1.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扩大。今年1到11月份居民......

    财经新闻写作技巧

    当前财经新闻逐渐成为我国各种媒体报道的重点。财经新闻有着抽象性、涉及范围广、有较强提示作用等特点,而从我国当前的财经报道来看,在媒体、记者、读者三方面都存在着不少......

    信息化时代的利弊(本站推荐)

    暑期社会调查 姓名:黄东华 学校: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班级:学号:选题:信息化时代的利弊 2009级电子信息工程班 20092166 江西科技学院 通信与电子学院 2011-9-8 1 信息化时代的......

    全球财经新闻硕士

    新闻与传播学院将开办亚洲首个“全球财经新闻硕士”项目【新闻中心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将于2007年9月开办亚洲首个“全球财经新闻”项目。该项目包括一个面向中国和......

    财经新闻2(5篇)

    财政部:家电下乡政策2013年1月31日到期后停止执行 日前,财政部、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三部门就家电下乡政策到期后停止执行等有关问题发布通知,2013年1月31日全国家电下乡政......

    “互联网 ”时代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

    “互联网+”时代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 摘要:“互联网+”是时代的产物,其不仅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也强化了市场的运行能力,从而促进企业不断改善自身管理方式。随着会计信息化进......

    CIO时代网 -制造企业内部信息化

    CIO时代网:黄总您好,您所在企业是何时开始信息化建设的?当前信息化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黄起豹:我们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很早就在进行,但真正有规模还是在这两年,目前来看,公司信息化建......

    大庆油田物业管理走进信息化时代

    大庆油田物业管理走进信息化时代中国石油网消息:(记者 张云普 陶文忠)春节前夕,随着大庆油田矿区服务事业部物业管理二公司数字管理平台启动,标志着国内首家物业数字管理平台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