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8练好教学基本功
来凤县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研究培训
练好教学基本功,追求课堂高效益
实验中学 白英
课题提出的背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教师是语文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但是由于中学阶段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教师也不敢轻易“放手”,生怕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成为学校、家长、学生眼中的“罪人”,所以只得认真“教书”,但结果总是事与愿违,学生的成绩并不如教师所愿,反而出现严重的厌学现象,上课睡觉、作业不做、消极怠惰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不得不让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静心思考: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该怎么做?
随着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效课堂”一词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自去年十月起,我校开始尝试这样的的课堂教学模式,深入学习和研究后,方知这种模式与《课标》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相吻合的,这也是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求知的法宝。但对于很多语文教师而言,要实现观念的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根深蒂固的教学思想不是说改就能改变的,开放的课堂如何做到收放自如?这对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课题研究的意义
教师是教育的希望,建设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也是教师发展现状的要求。教师的成长过程,是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共同作用的一个过程,有着自身独特的规律。因而,对提高教学基本功的研究是现实的。
语文教学基本功是语文教师为完成本学科教学任务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反映语文教师队伍和语文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大力加强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调查研究,对广大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给予科学的评价,对于加速语文教师队伍的建设,推动语文教
9来凤县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研究培训
言,都会收获颇丰。听课后的评课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以往传统的评课,我们往往关注的是老师讲得怎么样,而现在评价课堂主要是看学生在课上是否愿学、乐学,学生的表现如何,所以评课的焦点集中在学生身上,一堂好课的标准与学生的学习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年春季学期,全县的高效课堂推进会在我校成功召开,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在各年级、各学科中普遍推行,并获得了领导和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二、教师应具备编用导学案的基本功。
导学案作为高效课堂体系的主要支撑点之一,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时或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或者个人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导学案是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练案”和综合性评价于一体的导学性文本,被形象地比喻为高效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对比传统教学中的教案,只立足于教师“如何教”,通过教师教来让学生明白所学的内容,教师占主导作用。而导学案则必须立足于学生“如何学”,要做到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导学案时需做到:脑中有纲(课标)、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体现“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理念,也就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近一年来,我校语文组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并摸索出以下几个基本步骤: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学习-----检测反馈。每个环节都要有具体的时间预设,对学情要了如指掌。目标的表述要具体,以学生为主体,要体现“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的要求,我们要求每堂课教师都要呈现学习目标,并要求学生大声读出来,做到心中有数。对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学习几大中心环节,都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尤其是体现学习过程中的方式方法的指导,改变过去教案为主导的单一被动、枯燥乏味的学习方式,而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语文组导学案的编写流程为:提前分工,个人形成初稿,通常是在假期将任务分配下去;开学之初,印发初稿,个人研讨;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完善导学案;使用后及时反思,再次修改形成定稿汇编成资料。经过多次反复的尝试和修改,老师们编写
第二篇:怎样练好作文基本功呢
怎样练好作文基本功呢?
前人为我们总结了几条行之有效的经验,即:多观察,多读书,多练笔,多思考,多修改。
多观察:就是说要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鲁迅先生在答复《北斗》杂志社讨论怎样写文章的一封信中第一条就是“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要看到一点就写。”对于周围的人物,动物,植物,景物……都要留心观察。
多读书: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少年时熟读背诵一些好文章,可以经久不忘,也可以学到一些作文的方法。鲁迅先生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鲁迅先生还主张“广博”,除了阅读文学书以外,还要适当阅读一些历史、地理和科学技术知识方面的书籍,以增长知识,扩大视野。读书,还要养成认真的习惯,不要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应该努力做到读一本书有一本书的收获。
多练笔: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现在,有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察日记,做读书笔记,这很好,应该坚持下去。已故作家老舍先生告诫我们:“要打好基础,第一步就要学会„记‟,每天记一件事。”“最好的窍门就是„每天必写‟、„天天拿笔‟,哪怕是写几十个字也好。”因为“习惯养成之后,虽不记,也能抓住要点了,这样日积月累,你肚子里的东西就多了起来。”不练,不写,手就生;多练,多写,熟就能生巧。
多思考:老舍先生说:“读一篇文章,读完要仔细想想。会写文章的人,他用一个字就能顶几个字,他会找一个顶合适的字来用。读文章的时候只念一念,不仔细想一想,是体会不到它的好处的。”读文章要想,写文章也要想,拿起笔就写,结果不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就是写了几句就写不下去,只好“挤牙膏”,想一句,写一句,东拉西扯,这样的文章怎能写好呢?多思才能出智慧,多思考才能把文章写深刻,多联想才能把文章写生动。
多修改:修改是写作的重要一环。如果把写文章比作生产一种产品,那么,修改就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有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话有道理。一篇文章,什么地方需要改,什么地方不需要改,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地把已经写出来的文章从立意、选材、篇章结构、语言文字、标点符号等多方面进行增、删、改,使文章更完美、更周密、更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同学们初学写作文,更应该养成认真修改的习惯。
以上说的“五多”,不是什么写作的“秘诀”和“窍门”,却是练好作文基本功必须知道的常识。
第三篇:练好“应急处突”基本功
练好“应急处突”基本功
紧紧抓住“十四五”发展机遇,防范化解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所带来的各种风险挑战,各级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必须提高应急处突能力,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掌控局势,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在把握机遇的同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关键是提高各级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的应急处突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秋季学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重要讲话中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应急处突能力,增强风险意识,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做好随时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要努力成为所在工作领域的行家里手,不断提高应急处突的见识和胆识,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挑战,要做到心中有数、分类施策、精准拆弹,有效掌控局势、化解危机。
提高年轻干部的应急处突能力,既是新时代我国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意义重大。那么,对于年轻干部来说,究竟应如何提高应急处突能力呢?
首先,增强风险防控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政治职责,大家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对于年轻干部来说,增强风险防控能力需要强化风险意识,科学预见实际工作中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做到心中有数、未雨绸缪;提高风险化解能力,着力提升辨证施治能力、科学大胆决策能力和动员组织群众能力,做到分类施策、精准拆弹;增强理论修养和思维能力,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贯穿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提高风险防控机制落实能力,在日常工作中,推动本级政府部门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主动加强与其他政府部门的协调配合,抓好落实。
其次,增强基层应急能力。基层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主战场,也是锤炼领导干部应急处突能力的大熔炉。对于广大年轻干部来说,只有积累起丰富的基层工作经历特别是应急工作经历,才能成为所在工作领域的行家里手,不断提高应急处突的见识和胆识。这就需要年轻干部丰富自身基层工作经历,通过挂职锻炼、交流等方式到基层一线工作,通过亲身体验,增长处置突发事件的经历和见识;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学习,多向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亲历者学习交流处置经验;总结研究基层应急处突案例,有针对性地总结归纳基层应急处突典型案例的经验教训,并加以反思提高。
再次,增强多元合作能力。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民主协商、群团带动、社会参与等机制,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加强公益宣传,普及安全知识,培育安全文化。开展常态化应急疏散演练,支持引导企业和社区居民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积极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和能力提升,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应急管理。
再次,增强依法应急能力。广大年轻干部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应急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切实树立法治意识、规则意识和程序意识。一方面,要全面系统学习《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应急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本单位应急预案等规范性文件,熟练掌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体制机制、基本流程和法律责任,明确自身在应急管理中的职责义务。另一方面,要在日常应急管理工作中严格按照法律法规、预案等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开展活动,标准响应、科学规范应急。
最后,增强精准治理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实施精准治理,预警发布要精准,抢险救援要精准,恢复重建要精准,监管执法要精准。对于年轻干部来说,要适应科技信息化发展大势,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最新技术成果,提高监测预警能力、监管执法能力、辅助指挥决策能力、救援实战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实现风险识别精准、决策指挥精细、公共服务精致、舆情监管精确。
第四篇:机关干部应该怎样练好写作基本功
机关干部应该怎样练好写作基本功
黄挺拔
写作能力是机关干部的看家本领,没有这个本领,在机关工作是没有发展余地的,起码不是个合格的机关干部。写作是一种综合能力,它需要经过训练才能获得,才能逐步提高。培养写作能力,虽有科学的途径可循,但勤学苦练还是有必要的。笔者认为,机关干部必须加强对行文的扩写、缩写、改写、续写、串写和补写的训练,切实练好写作的基本功。
一、据题发挥,练好扩写功
所谓扩写,就是善于把原来内容简单、笼统的短文或片断,经过再创作,使文章的语言、结构、情节能够更加丰富多彩。一篇好的扩写,无论是内容还是写法,都应比原作更充实具体、生动形象。练习扩写,可以有效地提高机关干部观察生活的能力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的能力,是一种很重要的写作训练方法,是提高文字写作水平的有效形式。比如,在平时的工作中,可将一些会议纪要、工作简报、相关新闻稿等篇幅相对较短的材料,扩写成大文章。作为机关干部,要想练好扩写本领一定要把握好三点:一是不改变原文中心思想。补充和扩展的内容必须符合情理,不能随意改变原文的本意,真正做到吃透原文,抓住中心。二是要善于“触文生情”。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根据原文的重点部分展开合理的想象,如增加某些叙述、事例等成分,使扩写的文章更具体化、形象化。三是善于找到可扩点。特别是对原作空洞的地方要重点着墨,用鲜明、生动的语言,把内容写得丰满、有深度,使之更有文采,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取其精华,练好缩写功
所谓缩写,就是把一篇较长的文章,在不改变原文中心思想、写作重点的情况下,通过高度概括、认真归纳,压缩成一篇较短的文章。缩写不仅能训练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能训练综合概括和书面表达的能力。缩写这一形式,在机关工作中也很常见,如起草领导讲话、情况报告、会议纪要、典型材料、工作请示等,往往都需要有较强的缩写功,要求从一堆文章素材中,取其精华,尽可能地用较少的议定归纳总结出新的文字材料。缩写训练,既可以促使我们在阅读文章时,注意洞悉要点、明确主旨,从而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又可以帮助我们学会剪裁的功夫。一是要掌握缩写的基本要求。做到“量体裁衣”,在限定的字数内,充分体现办文的中心思想。二是要掌握缩写的基本方法。做到分清层次,详略得当,哪些应该删减,哪些应该保留,心中要有数。三是要掌握缩写的基本原则。做到“存主干,去枝叶”,无论是写哪种文体,都就学会用化繁为简、画龙点睛的写法揭示其中心思想。
三、灵活善变,练好改写功
所谓改写,就是根据工作所需,善于把一种体裁的文章,变成另一种体裁的文章。改写的要求较为灵活,不仅可以改动原作的内容,还可以改变原作的形式、题目、表达方法、语言风格,是以原作为题材进行的“再创作”。改写是一种难度较大的写作训练,它很能反映机关干部的读写水平。改写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重新构思、重新剪裁、重新布局的过程。所以,改写的功夫,全在一个“改”字上。作为机关干部,要想练好改写功,必须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一是要会写多种文体。加强学习有关写作知识,勤于思考,勤于动手,打好写作的基础,努力做到各种文体都会写。二是要正确把握修改方向。根据政策规定和工作需要,明确改写的题目和中心思想,使修改更合情、合理、合法。三是要充分体现修改的创造性。改写决不是简单的重新组合,它要求机关干部在写作中注入自己的思考,要精心策划,不凭空想象,对怎样开头结尾,怎样谋篇布局,哪些多写,哪些少写,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四、合理延伸,练好续写功
所谓续写,就是顺着原作的思路、线索、脉络或中心思想的发展,对原文进行合理的延伸。续写在文学作品中比较常见,如我国古典名蓍《红楼梦》的原作者曹学芹只写了前八十回,高鹗根据前八十回提供的线索和伏笔,续写了后四十回,才使这部宏伟巨著得以流芳百世。现在机关起草公文,特别是在修改公文过程中往往也存在续写的问题。练好续写功对培养机关干部的思维能力、联想能力、战略思考能力及运用语言能力等都有很大的益处。一是保持前后文语言风格的一致性。要想把续写的部分写得精彩、写得有价值,必须根据前文合乎逻辑地写出事件发展的过程和结尾,真正做到前后一致,相得益彰。二是把握好续写与扩写的区别。续写与扩写不一样,对行文的内容和中心限制较小,而留下的可供自由发挥的余地比较大。三是不经过缜密思考不经意续写。在动笔前最好能列出一个写作提纲,明确好写作的重点,特别是要注重行文的可靠性和细节的真实性,不能为追求离奇怪诞而随意编造、杜撰。
五、巧妙结合、练好串写功
所谓串写,就是将看似无关联的几个词语、句子有机地通过一段话或一篇文章展现出来。如将“高超”、“快乐”、“讨论”或“受宠若惊”、“锋利”、“科学家”几个毫无关联的词语、短句巧妙地串写成一篇文章等。机关公文都是由若干个词语组成的。加强串写训练,是机关干部提高词语运用水平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练好写作基本功很有帮助。搞好串写的基本要求:一是准确掌握词句含义。动手串写之前,一定要认真理解所给词语、句子的意思。只有完全理解它们,才能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串写。二是宏观进行构思。串写时要通篇考虑词语、句子的运用,努力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将词句合情合理地充实到文章中去。三是力求做到自圆其说。注意在运用给定的词语和句子时,不生搬硬套,要使完成的段落或文章顺理成章,不让人有生涩、歧义之感。
六、力求完整,练好补写功
所谓补写,就是将不完整的文字补写成文章。补写同缩写、扩写、改写、续写一样,是一种比较重要的写作训练,有助于培养机关干部的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补写的常见形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给出文章结尾,补写开头和中间部分。在补写前,要认真研讨结尾部分,逆推出有关线索,进行创造性发挥,补写出合情合理的开头和中间部分。
二是给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补写中间部分。在进行这种补写时,先要认真研讨开头和结尾,理出首尾衔接的线索,然后大胆想象,补出中间文字。
三是给出文章中间和结尾部分,补写恰当的开头。根据中间和结尾部分,逆推出文章的线索,以最简练、准确的语言,补写出完美漂亮的开头。
总之,写作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劳动,也是一项艰苦的劳动。作为机关干部,在培养自己写作能力的征途上,只有意志坚定、持之以恒、殚精竭虑,不断地总结写作经验和研究写作规律,切实加强对扩写、缩写、改写、续写、串写和补写的训练,努力夯实写作的基本功,才能心窍大开、灵感焕发,写出智慧、赢得成功,真正地成为机关公认的“大秀才”、“笔杆子”。
第五篇:新时代党员干部要练好五个“基本功”
新时代党员干部要练好五个“基本功”
党员干部担负着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如何做一名新时代优秀党员干部?“打铁必须自身硬”,只有练好五个“基本功”,才能以更高的政治标准、更严的工作要求、更实的工作作风、更优的工作实效,彰显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政治担当和良好的精神面貌。
静下来能想,练好“脑功”。思想的深度决定工作的力度和效果。要勤于学习。不仅要学习最前瞻的理论体系、政策法规、学术观点,还要深刻领会科学内涵和精髓,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同时,要熟知所在岗位的工作原则、工作程序和工作内容,成为工作的“业务通”“活字典”。要善于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过对理论的学习理解、对上级精神的消化吸收,促使自己用脑用心,形成工作学习上善于思考的“惯性”,学会用发展的眼光、改革的思维观察分析问题,进而想到更多更好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要用心总结。做事情不能满足于做过了、完成了,而是要静下心来,回过头再想一想,看哪些地方做出了成效,哪些地方还可以改进;要边学边干,边学边思,干后再思,通过总结,寻找出规律,得出经验做法,才能不断提升工作的层次和高度。
站起来能讲,练好“口功”。“口功”就是讲话的水平,它实际上是党员干部素质和能力的集中反映,练就好“口功”要做到“准、实、新”三个字。“准”就是不仅要讲出是什么,还要讲出为什么,讲述时提供详尽准确的信息;“实”就是要讲真话,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不讲假话、虚话;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讲空话、大话;不该讲的坚决不讲,防止“祸从口出”、“跑风漏气”;“新”就是要掌握最新的政策动态,说出来就是权威的,而不是前几年执行的或者与当前政策不相符合的。
走出去能研,练好“腿功”。当好一名党员干部不能光靠一台电脑、一部电话,要勤走动、多调研,不做别人的“传声筒”、“摇控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当前部分党员干部作出分析判断有失偏颇,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腿功”没有练到家,只看到了事情的一面两面,没看到几面多面。所以,要走出去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累新经验;要立足工作实际,敢进人为设置的“禁区”、敢踏无人涉足的“盲区”、敢闯矛盾交错的“难区”,及时研究解决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在实践中求创新、求突破。
坐下来能写,练好“手功”。就是要有较强的文字综合能力,它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起着推进工作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党员干部写文章要做到“四有”: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趣。在日常工作中,不断锤炼写作技巧,学习公文处理常识,在工作之余也要多读书、多积累、多练笔、多修改,不断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在材料起草时,观点要鲜明、思路要清晰、层次要清楚、语句要流畅、用词要准确。只有这样,才能筑牢文字表达和撰写材料的功底,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地。
对自己要严,练好“身功”。对自己要严就是要以身作则,发挥好榜样的作用。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去做。身为党员干部,对自己要严,坚持用好手中的“权”,不谋非分之利;管住自己的“手”,拒收不义之财;管住自己的“腿”,不进是非之地;管好自家人,不沾自己的“光”;管住“第一次”,不搞下不为例,堂堂正正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特别要加强“八小时以外”的自我约束,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八小时内外一个样、有没有监督一个样。总之,“身功”正,才能始终做到心中有党不忘恩、心中有民不忘本、心中有责不懈怠、心中有戒不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