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第四章 第1节《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说课稿 冀教版
河北省深州市第一中学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第四章 第1节《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说课稿 冀教版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深州一中的杨新威,说课的实验题目是《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由于人的生活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息息相关,同时在以往的本节实验过程中,耗时长是一大难题,为解决此问题,展开了本案例的探究。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的洗礼后,取得了一些突破,现以汇报课的形式呈现给大家。
下面我将从教材、目标、教法、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投影)
二、目标分析(投影)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光合作用的产物,说出自己的探究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查一查、做一做、议一议等活动,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动手探究、观察分析、推理思维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探究精神。
2、教学重点:探究绿叶能否在光下制造淀粉。
教学难点: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对实验的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教学关键:暗处理要充分。
三、教法分析(投影)
1、说教法:采用“引导探索法”,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说学法:*会发现问题*会进行探究*会对探究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四、过程分
析
﹙一﹚课前热身(投影)
首先通过学生活动---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有关光合作用的生物知识,进行知识储备,接着学生分工,教师在课前指导学生完成遮光处理和暗处理,为实验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二﹚感受先辈的智慧之路(投影)
此环节是完成传统的探究光合作用产物的实验,课堂涉及的新实验知识、注意事项多,学生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于是我采取了“三步走”的策略。
第一步:学案学习教师自制学案,学生自主预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每一环节所依据的原理、注意事项及说明问题等等,为实验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第二步:自主实验 学生4人一组,设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在组长的统筹、教师的指导下,按照课本教材中设计的步骤完成实验。
设计意图:在重现科学家的实验过程中,培养相关实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实验的实施和分析,落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第三步:合作交流 通过自制教具,师生互动,共同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印象,增强实验分析能力,为下面的自主探究做好铺垫。
实验结果是各小组均能顺利完成实验,通过分析实验记录,学生普遍认为叶片脱色耗时过长。
﹙三﹚创新实验(视频、投影)
为解决实验困扰,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开展了创新实验﹙视频展示﹚,通过师生对实验结果的讨论交流,现将实验的一些心得总结如下: 实验困扰:“叶片脱色”步骤耗时过长
改进方法:第一种“用开水加热碘酒直接染色”
第二种“先用开水烫一下叶片,再放入酒精中进行脱色处理” 第三种“直接在装有酒精、叶片的小烧杯外的大烧杯中放入开水”
最佳方法:“用开水加热碘酒直接染色”
*具体过程;摘取一片部分遮光的叶片,除去不透光纸,放入盛有碘酒的试管中(以浸没叶片为宜),用棉花塞紧试管口,然后取一烧杯,倒入适宜开水,将试管放入烧杯中,观察,可见试管中的碘酒溶液开始缓慢沸腾,等叶片的的未遮光部分变为深蓝色的时候,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
(未遮光部分呈深蓝色,遮光部分显绿色)
*最佳原因:实验直接利用开水余温加热碘酒进行染色,仅需2~4min,耗时少,同时无需使用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等器具,省略加热脱色步骤,使实验操作难度降低。
﹙四﹚朝花夕拾---心得体会
为了让实验省时、效果明显,我曾多次尝试实验,现将经验积累展示如下,和大家共同商讨。
遮光材料
可用锡纸代替不透光纸和曲别针 叶子位置
上层的叶子实验效果要比下层的好。
叶片大小
脱色时,小叶子所需的时间比大叶子的短,需要酒精的量也少。叶片老嫩程度 嫩叶和老叶的实验效果都很好,脱色时嫩叶所需的时间较短。摘取时间 只要暗处理充分,在上午、下午摘取叶子都可以顺利完成实验,但
下午的对比效果会比上午的好。
叶子正反面 同时滴加碘酒,叶子正面出现蓝色现象的时间要比反面的快得多。叶片脱色 “用开水加热碘酒直接染色”实验简单、省时、安全、效果明显
本实验分两次进行,通过第一环节的完成,可使学生具备相应的实验技能,并亲身体会到叶片脱色耗时过长这一实验困扰;通过第二环节的实施,学生的实验能力得到升华,实验难题也得到了解决。
五、教学评价
本实验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循序渐进地体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突破了传统实验中“叶片脱色”步骤耗时过长的难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改革的教学浪潮中,任重而道远,我将不断前行,努力去探索。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恳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大家!(获2012年河北省实验教学说课比赛一等奖)
第二篇:八年级生物上册 3.3.1 光合作用的产物教案 (新版)冀教版
3.3.1光合作用的产物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阐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②能力目标:分析淀粉、氧气的鉴别方法;尝试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实验。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在生产上的应用;形成爱护植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尝试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实验。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
1、材料用具天竺葵(或银边天竺葵)、遮光纸、曲别针、酒精、烧杯(大、小各1个)、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碘液、培养皿,新鲜的金鱼藻、透明的广口瓶、带有两根导管的瓶塞、火柴棍。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利用教材P32【身边事】导入
(二)新授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剖析操作原理。(1)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什么?
让叶片内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耗尽或运到植物体的其他器官。
(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使实验叶片形成见光和遮光两个部分(形成对照实验)。(3)我们将叶片移到光下照射几个小时的目的是什么? 使叶片的见光部分充分地进行光合作用。
1(4)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什么? 酒精脱色。
(5)为什么不能用水直接煮叶子? 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但不溶解于水。
(6)为什么不能直接加热盛有酒精的小烧杯?
因为酒精易挥发,沸点低,关键是易燃。这样做是为了防止酒精外溢发生起火危险。学生:动手操作,完成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提示学生思考以下问题:(7)脱色过程中叶片和酒精的颜色分别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8)为什么不能将实验叶片去掉黑纸片之后,不经脱色,直接在上面滴加碘液?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9)在实验结果中,你发现叶片见光部分和遮光部分别呈现什么颜色?说明了什么? 教师播放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动画视频引导学生得出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结论。
教师: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于我们来说有何意义呢?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光合作用的意义。
教师: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是如何应用光合作用原理的呢? 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三)课堂小结
学生畅谈收获,师生通共同构建知识体系。
(四)达标训练 教师:出示训练题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反馈、释疑
六、板书设计
第一节 光合作用的产物
一、实验
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2、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二、光合作用的意义
三、光合作用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课下作业
完成教材P36【试试看】
八、教学反思
通过实验前的剖析,学生对操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由于动手操作,所以积极性较高,实验效果明显。经过几个班的对比,发现将氧气的鉴别放在前面较好,符合学生思维,也利于时间的掌控。
第三篇: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3单元 第5章 第1节 光合作用练习(新版)北师大版
《光合作用》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将一颗1克重的樟树种子种到土地里几年后长城100多千克的大樟树,樟树能够增重,主要来自于()
A、土壤中的无机盐 B、阳光 C、氧气 D、二氧化碳
2.下图是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实验一个简图,该实验说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
A、氧气 B、水分 C、二氧化碳 D、有机物
3.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天竺葵的绿色叶片放在暗处12小时,再将此叶片一半曝光,一半用锡箔遮光.经过一段时间光照后,用碘蒸汽处理叶片,结果发现叶片的曝光部分显蓝色,遮光部分显棕色(如图),该实验的结论是()
①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④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4.“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结果是:叶片遮光部分遇碘液不变色,见光部分遇碘液变蓝色。该实验可以证明()①光合作用需要光 ②光合作用需要水 ③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④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⑤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
A、①④ B、①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5.图中的叶片,是把盆栽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再夹上黑纸片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后从植株上取下的,用酒精除去这片叶的叶绿素后,滴上碘液,叶片上仅在夹黑纸片的位置不呈现蓝褐色,这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
A、产生淀粉 B、需要二氧化碳 C、产生氧气 D、需要叶绿素 6.如让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应选用()A、用酒精除去叶绿体中叶绿素的叶 B、有白斑的叶 C、不含叶绿体的叶 D、全绿色的叶
7.如图表示光照强度和温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以下描述中错误的是()
A、从图中可知,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有温度和光照强度
B、从图中可知,光照强度在0﹣a内,光合作用强度主要受光照强度大小的影响 C、光照强度在a﹣b内,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只受温度高低的影响 D、从图中可知,光照强度在b以后,光合作用强度主要受温度的影响
8.下图中甲是在有光照条件下验证氧气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出来的装置;乙和丙是另2个装置,通常可作为甲的对照实验的装置是()
A、只有乙 B、只有丙 C、乙和丙都是 D、乙和丙都不是
9.若某植株的一叶片的主叶脉被切断(如甲叶),另一叶片上贴上锡箔(如乙叶);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经脱色并用碘液处理,A部位呈棕褐色,B部位呈蓝色,锡箔C的位置不呈蓝色。以上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
A、水和光 B、叶绿体和光 C、水和二氧化碳 D、水和叶绿体 10.如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相关结构和功能叙述不正确是()
A、1、5表皮是由一层细胞组成的,和动物中的上皮组织一样具有保护功能 B、6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C、3叶脉为输导组织,里面既含有导管运输有机物,也含有筛管运输水和无机盐 D、2、4叶肉为营养组织,里面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二.综合题
11.下列左边是光合作用的肥应式,右边是叶片横切图:(请在括号中填序号,在横线上填文字)
(1)绿色开花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合作用的场所[ C ] ________主要存在于图中的[ ② ]________组织和[ ③ ] ________组织内。
(3)光合作用所需的[ A ] ________和产生的[ D ] ________,都是由[ ⑥ ] ________进出叶片的。
(4)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是由[ B ] ________转变而来的。12.如图是“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请据图回答:
(1)、正确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
(2)、实验前对实验材料进行黑暗处理,目的是为了将叶片内的___________耗尽。(3)、实验选用的叶片,一部分被遮光,另一部分不遮光,目的是设置__________。(4)、分析实验结果,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13.下面是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的具体步骤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②用黑纸把一片叶的一部分的正面和背面均盖住,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4个小时; ③剪下遮光的叶片,丢掉黑纸;
④将剪下的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直到叶片由绿变成黄白色; ⑤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⑥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并记录结果。
(1)该实验中有无对照实验___________(填有或无),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2)实验过程中,把天竺葵提前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步骤④中酒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该实验结束后,你观察到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该实验除了证明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外,你还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14.下面是光合作用的实验过程: ①选盆栽的银边天竺葵放在黑夜处一昼夜。
②如图再将不透明的纸片用回形针夹在绿色部位,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4小时。
③ 剪下遮光的叶片,去掉不透明的纸。
④ 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在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叶片逐渐由________色变为_______色。
⑤ 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然后放在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⑥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这时可以看到叶片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1)步骤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步骤④中酒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组成了_______组对照实验,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照组是_______________。通过对照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隔水加热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篇:八年级生物上册 5.1.1 细菌说课稿 (新版)冀教版
《细菌》
说教材分析
细菌是最古老、最原始的生物,在进化的历程中处于最低级阶段。因此将《细菌》安排在本单元的最前面来学习。本章用1课时完成。其内容包括: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生活特点,如营养方式、呼吸方式和繁殖方式;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在本章的教材内容安排上,体现了由表及里,由形态到生理功能、由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的编排原则。
细菌微小,肉眼看不见,学生对细菌形态结构、生命活动没有多少感性认识,所以本章首先安排了学生活动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形态、观察细菌的结构模式图,进行细菌生殖的模拟实验,然后通过讨论,归纳总结细菌的特点。关于细菌的生活特点,从生殖方式、营养方式和呼吸方式这两方面来了解。通过对细菌的学习了解细菌分布广的特点。对于细菌对人类的关系从两方面来认识,主要是通过大量实例,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密切。并应用于实践。说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年龄削大,抽象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课外知识丰富,对新事物、未知世界容易产生兴趣、求知欲强的特点,由于细菌非常微小,对于学生学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提供简单易行的图片、视频和动画演示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降低难度。还通过学生熟知生活常识,引导学生从宏观到微观的理解,并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作用。说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细菌的营养方式、呼吸方式和生殖。难点:细菌的呼吸、细菌和人类的关系及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
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自学、直观教学、比较、小组讨论等方法来实施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插入相关图片、视频和动画演示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
说学法
遵循先学后教的原则,让学生课下自学课本,找出疑难问题,然后课上逐步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从而归纳知识要点,得出结论,掌握重难点。说教法过程
一节课应该有他的灵魂,也就是教学思想,本课的教学思想为“知识-方法-观念”层层递进,整体设计的主线为生活现象-探求新知-形成方法-情感认同-走入生活。具体的教学程序为: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学生生活经验是生物课堂丰富资源库,所以我就从生活实例出发,提出一系列问题,如在你吃饭前,妈妈总是先让你洗手去,为什么呢?你的课桌上、书上、钢笔上有细菌吗?通过这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细菌并不陌生,其实自己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进而又提出问题:那么你了解细菌吗?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新课教学
1、细菌的形态和结构:这部分是本节的重点。由于细菌个体十分微小,用课件显示电子显微镜下钉子逐渐放大倍数图片,使学生对抽象、微观的知识有较直观的认识。所以,我在这里设计电镜下三种不同形态细菌的图片,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归类总结,培养学生分析图形、总结归纳的能力。接下来提出了三个问题,首先提出“细菌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在课件上先让学生通过视频听讲细菌结构在呈现细菌结构模式图,最后让学生一一指认对应的结构名称,以加深学生对细菌结构的认识,培养他们的观察、表达能力。第二个问题是“细菌的结构与动、植物细胞有什么不同点?”,在这部分我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动植物细胞结构,1 然后分小组讨论比较总结三种细胞的结构不同,并填写比较表格。通过图片来解决了细菌营养特点,通过阅读了解细菌呼吸方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观察以及阅读能力,又突破了难点。
2、细菌的生殖:这里插入细菌的生殖过程的视频,让学生明白分裂生殖速度快。接着完成技能训练,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解决了本节的难点。通过对细菌繁殖速度快及形成芽孢的认识,减少细菌的感染,从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关于细菌和人类的关系,我让学生课外查阅资料来了解,从而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达标检测
学生积极参与归纳、总结,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接着进行练习巩固,检测基础知识学习情况,最后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做到学以致用,体现生物学价值。
第五篇:冀教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指导
冀教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指导
冀教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内容是“写一为老师或同学,用一两件具体的事例,写出他的性格或品格特点”。
这次习作的要求有两个方面需要指导学生特别注意一下,第一,是写出人物的性格或品格,第二用一两件真实的事例来做具体说明。
关于这次习作,教学参考仅仅提到了“要弘扬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利于班级文化建设和学生健康的发展”这样的提示。
这里,我们首先对这次习作的要求做一下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货品格是什么?说白了,就是这个人物怎么样,是这个任务在性格或品各方面给人的最深的印象,也就是人物在这个方面的特点。这次习作要求写一个老师或者同学,那么,就是要求学生写出这个老师或者同学怎么样,他有什么特点。
这样的习作在过去的教材中出现过很多次。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泛泛地按照一般的文章所提出人应该具有的好品质来写,导致写出的人物不够感动他人:比如老师关心学生,同学勤奋学习等。甚至出现“先给一顶帽子,下面安上个任务事件,不管事件是否能够突出的说明任务的特点与否”的现象。
在这里,应该知道学生明确:这个人物性格或品格特点是与其他人所不同的,及时不同人物具有同样的特点,但是,他表现这个特点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即使是做同一件事情,他也会与他人有不同的做事方法、表现方法。因此,表现一个人物的特点,需要用这个人作出的具体真实的事例来做具体说明。这就需要把人物的性格和品格结合在一起来作介绍,而不是孤立的。需要指出的是,介绍人做的事情,都能够表现出一个人的品格特点,比如:和善待人、比如勤奋好学、比如关心他人,这是共性的特点,但是,由于人的性格不同,同样的品格也会给人留下不同的印象。而不同的性格特点事在人做事的时候不同的做事方式、不同的“表现”来表现的。这不同的表现,主要是人物做事情时候的语言、动作、神态,甚至包括他的外貌。
这一单元中的《咪咪乔》中的小女孩具有“珍爱有生命”的品格特点,她的品格之所以感动人,是因为作者抓住了“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把布娃娃当作有生命的孩子’来对待并像‘爱孩子’那样爱她”的儿童性格特点,选取了这样的两件典型事例;《祖父.后园.我》主要表现了“祖父爱孙子”,这位祖父之所以感动我们,是因为作者抓住了祖父“对我们宽容,和我们一起玩闹、对我们的无礼行为从不恼怒”的性格特点并选取了典型的实例;《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班长,是一位“舍己为人”的老革命,他的舍己为人不是空洞的,而是通过他像“母亲”一般的呵护我们的行为来表现的是我们非常受感动。
用一两件事情来表现人物的品格和性格特点,需要注意的问题是选取的这些事情要典型,要能够感动自己、感动他人。因此,所要表现的特点首先是使自己受到了感动的方面,然后是是自己受到了感动的、真实的具体的事例。这一单元的课文以及“阅读链接”都在告诉着学生这样的“写作道理”。
如何去观察、去选择材料?这里,介绍两个案例。案例一:定点”再去“找面儿 《我们班的“老夫子”》是这样写出来的:
五
(一)班民主改选班干部。王璐因期中考试成绩不十分理想,由正班长变为副班长。新就任的班长就是被称为“老夫子”的金川。王璐同学写此文之前,我们有这样一段对话: 我:你觉金川同学有啥特点? 王璐:特别爱看书。
我:爱看书说明金川怎么样? 王璐:好学呗。
我:你准备写什么内容来反映金川好学?
王璐:有一个星期天,金川一连看书六个小时没动地方。这是他父亲亲口对老师说的。
我:好!很典型。还有呢? 王璐:„(她答不出来了)。
我:目前,你掌握的财料太少,这样,你再去了解一下,看还能收集多少说明金川好学的材料。搜集多了,咱们再谈。
一星期以后,王璐又收集到了如下材料:1睡前不看书不行;2上下课时,上下楼时也捧着本书看;3知识渊博;家里有好多好多书刊;5埃钻研,爱刨根问底;厚着脸皮洋相百出地死缠着别人借书;长相像个有学问的人„这些内容,王璐都了解到了确凿的“证据,事实”。
我让她从这写材料中选择几件最能说明金川好学的内容写下来。这就是《我们班的“老夫子”》诞生的经过。对于写一个人,开始,你可能只对他某一方面某一件事有较深印象,其它方面,尽管天天看,天天听,当时却并没有意识到什么。你可以从有较深印象这方面去分析,看能说明什么,比如能说明“好学”吧(当然也可能是机智勇敢,勤奋,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然后再想一想(回忆)以前听过,见过这人的哪些言行能说明“好学”(再强调,绝不一定是“好学”),再去观察,了解,以前没有见过听过得关于这人的哪些言行能说明他“好学”。
这洋,材料丰富了,而且都是为绕中心“找”来的。写时,你就能有“选择”余地。而且,写出得文章中心突出,内容具体生动,能感动他人。这叫“定点”再去“找面儿”的方法。
案例二:
嘿!真得意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韩城中心小学
蔡金香
我的同桌叫王得意。他长着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一张秀气的脸上嵌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常常是一边说话一边微笑,笑的时候腮边还会漾起一对浅浅的酒窝,看他的表情恰如其名——嗨,真得意!
王得意各科成绩在班里都名列前茅,他尤其钟爱美术。他画画的本领可高了,真让人佩服。瞧!他画的花儿,姹紫嫣红,好像吐着芬芳;他画的树木亭亭玉立,那叶儿清脆欲滴;他画的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栩栩如生„„我们都称他的画为“得意神笔”。
有一次上美术课,老师教我们画国画。小鸡、金鱼选画一种。只见王得意潇洒地拿起画笔,专心致志地画起来。他时而勾勾画画,时而停笔思索,时而泼墨,时而着色,是那么得心应手。画完了,他捧着自己的“杰作”,端详着,欣赏着,频频点头。我扭头看着他的画儿,啊!那小鸡扬着头,挺着胸,好一副得意的样子。画如其名——嗨,真得意!王得意,这名字起得太妙了!愿我的同桌事事如意,永远得意。指导教师:杨桂艳
本文获得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学生“课本作文”征文大赛二等奖
留心观察 抓住特点刻画人物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韩城中心小学 杨桂艳
《嘿!真得意》是这样写出来的:
课下,通过和学生交谈,我发现孩子们对同学的名字都很感兴趣。你趣说他的名字,他演绎你的名字„„孩子们口不断言,津津乐道。于是,我心生念头,何不抓住孩子们的兴趣,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写人物”来一次“趣说姓名”的习作训练呢?
一次交谈中,蔡金香同学说起了她的同桌“王德意”,就是文中的主人公。当她谈到王德意的时候,笑不拢嘴,眉飞色舞。于是,就有了我们下面的一段对话:我:你为什么一谈到他就是这个样子呢?
蔡金香:他整天都是得意洋洋的。我:你为什么说他是得意洋洋? 蔡金香:老师,难道你没有注意到他每天脸上挂着笑容,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他都一脸微笑,显得很得意吗?
我:是吗?我还真的是没有观察这么仔细。看来,你很用心,很会观察身边的事物。如果让你写一写你的同桌,你准备写什么内容来反映他的这个特点?
蔡金香:我准备好好写一写他的外貌,让别人一看到,就好象眼前有一个很自在、很得意的男孩子。
我:好!写他的外貌可以反映他的特点。还有吗? 蔡金香:那就再写点他的事吧。我:什么事情,能说出来吗? 蔡金香:(支吾不语)
我:写一个人物,必须要抓住反映人物特点的事情。这样,你这几天留心观察观察他,看能有什么新的发现。
过了两天,蔡金香课下主动找到我,和我又一次谈起了王德意:
蔡金香:老师,我有新发现了。他对美术非常感兴趣。在美术课上,他那个得意劲就甭说了。我觉得,这件事情可以很好说明他的特点。另外,我还动脑筋想了一个很好的题目,就拿他的名字做题目,叫“嘿!真得意”,您看行吗?
我:抓反映他特点事情抓得很准,题目也很有创意,可以动笔了。这就是《嘿!真得意》诞生的经过。
对于写人,可以写的内容很多很多,但不能面面俱到。那样,人物不鲜活,特点不鲜明。只有留心生活,留心观察,才能积累大量的素材,才能有“选择”余地。然后,在这些素材中,精挑细选能够反映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来写,人物才能站起来,活起来。
过去,和老师们合作做过几个设计,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设计一:为具有美德的人“立传” 为了让学生乐于再写一次人物,本次习作教学过程中,将“写”与“宣扬身边的人物美德”结合在一起,为学生的习作赋予一定的社会意义;同时,用“模仿古人为人物立传”的方式来安排习作活动,来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交流所了解的美德故事,引导学生体验人物美德故事对社会的影响。提前布置学生开展活动,认真阅读美德故事,召开美德故事会。老师侧重交流“古代具有美德的人物传记”。
讨论美德故事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引出“立传”,赋予学生写好本次习作的责任感。
二、人物专访,发现人物美德
三、为人物立传,介绍美德。
四、交流展示,分享美德。我们读过《孔融让梨》,孔融从小知道孝敬父母的美德让我们每一个人感动;我们读过《司马光砸缸》,司马光的机智至今让我们每一个人赞叹,我们读过《倔强的小红军》,小红军在生命垂危的时刻首先想着别人的的精神令我们难忘;我们还读过《雷锋的故事》等好多好多具有高尚美的人物的故事,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很多„„
其实,我们这个社会的每一个人,就是在许许多多具有高尚美德的人物事迹的影响下,从他们的故事中汲取着营养,培养起了自己的美德。对吗?
社会,离不开具有高尚美的人物的故事,需要为具有高尚美德的人“立传”——把他们的事迹写下来,传播给社会的每一个人。
好,别看我们是小学生,为了社会成为一个“人人具有美德”的社会,我们也可以为具有美德的人“立传”。你们有信心吗?
我们就做这样一件事情。
要做好这件事情,我们可以分为这样几个步骤。第一步:美德故事阅读交流。
班上开展一个美的故事阅读交流活动——人人选择喜欢的人物美德故事认真阅读。然后,小组内召开一个“人物美德故事交流会”,大家互相介绍自己读的故事,讨论这样几个问题:故事中的人物具有怎样的美德?他的美好道德思想对人们有什么启示?人人都这样做对社会、对班级有什么好处?小组交流以后,选出代表(或全部参加)班内召开一个“美德故事会”。大家一起分享人物美德故事。
第二步:搞人物专访。
在你的身边,有许许多多具有高尚美德的人物。同学、老师、家长、社会上你认识的、不认识的各行各业的人。其中,总有让你尊敬、佩服、使你受到感动的人。但,要想为他们“立传”,使他们的事迹感动影响更多的人,靠一般的了解还不够,需要我们对他们的事迹、他的特长等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因此,为他们立传,需要对他们进行专访,细致了解他们做的感动人的事情。
搞专访有两条途径:一条是直接观察他们,对他们进行采访。这是最好的方式。通过观察他们,可以对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做的事情、他说的话有更细致深刻地了解。另外一条途径就是间接了解——向熟悉你要了解人物的其他人做调查。采用那种方法,就要根据你自己的实际了。
当然,搞“专访”,要有个明确的目标——你要了解他哪个方面的内容。一般情况下,需要你对某个具有美德的人有所了解,知道它具有什么样的美德,或 知道他做过什么样的感动人的事情。在这个基础上,你围绕要说明的这个人物的品质特点,进一步展开访问、调查。
访问结束,对材料进行整理,想一想:了解到的材料,那些能够说明你要表现的人物美德?为了选出最有说服力的材料,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请大家帮助分析,提出建议。
第三步:写文,为具有美德的人物“立传”。
将你了解到的材料,仿照大人们写的美德故事,有条理的、具体的写下来。写完之后,小组或全班先交流一下——每一位同学都把自己写的文章读给大家庭。看你的故事是不是让全班同学都能够受感动(当然,还要请同学对你的文字提出批评),有什么问题没有,有问题怎么改。然后,认真地进行修改。
到此,“立传”的事情做完了。但立传的目的还没有完全达到。——要用这个故事去影响教育更多的人。怎么办?高老师有主意:
1、到网上发帖子;
2、把文章寄给报社;
3、将文章寄给你的“有拉手好朋友”。
4、班手抄报,贴在校园里,让故事起码能够教育学校的同学,让学校的同学分享你的感动。
设计
二、给你推荐一位朋友
每个人都有好朋友,提起好朋友,总有说不完的话。你愿意把你的好朋友介绍给大家吗?可以介绍她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也可以介绍你们之间发生的事情„„总之,要通过你的介绍,人们能对你的好朋友留下深刻的印象。写的时候,注意把内容写具体,把语句写通顺。
为了调动学生表达的积极性,使写作成为学生的“生活交际”,我们把本次习作教学放在一个“向你推荐一位朋友”的活动当中,让写作成为交际的工具。
首先,把活动布置给学生并引导学生思考:让你给大家、给你喜欢的小伙伴推荐一个朋友,让我们大家都拥有更多的好朋友。那么,确定你要推荐谁,介绍他(她)的什么?当然推荐是你要好的,你认为可以做对方的朋友的人了。介绍什么?我觉得,介绍的内容,可以通过“先定点,再找面”的方法。自己对班上、年级要好的同学,总是比较了解的,他(她)有什么特点、怎么样,你总有一个明确的印象。
因此,先 “定点”——也就是先确定要向对方介绍你要好同学的什么特点。性格方面的、思想方面的、兴趣爱好方面的,都可以,总之,你要觉得介绍的这些方面对方喜欢能喜欢。然后是找“面”。怎么“找面”?这里举个例子。某同学要写一位同学“好学”,围绕好学,他开始对这个同学进行认真地观察,搜集关于他好学的资料——观察、打听。一星期以后,他搜集到了如下材料:1睡前不看书不行;2上下课时,上下楼时也捧着本书看;3知识渊博;家里有好多好多书刊;5喜欢钻研,爱刨根问底;厚着脸皮洋相百出地死缠着别人借书;长相像个有学问的人„每个点下面都有具体、确凿的“证据,事实”(具体的表现和事例)。大家在确定好自己要写的“点”以后,也要进一步通过观察、跟别人打听、向要写的同学访谈等。
自己对“要推荐的新朋友”进行了解以后,小组内召开一个交流会。会上,把自己了解到的材料向大家做一下介绍,看同学们还能不能提供自己没了解到的材料。有人为你介绍时,要注意把具体的事例、情形追问清楚。
把“点”和“面”都确定好了,这回,就可以动笔写了。把你想象对方推荐同学的特点,写的清楚、具体一点,并且可以写进你对她的这些特点的看法、态 度。教材第三单元都是写人的,可以看一下课文是怎么样通过写人物的具体行为——语言、动作、神态等把人物特点写具体的。同时,可以阅读一些写好朋友的文章,开拓一下自己的思路,丰富一下自己的语言,体会一下,怎么样把自己“想推荐的新朋友”介绍好。
写完以后,自己认真读一读,看自己书面介绍的“新朋友”自己是不是喜欢?再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互相看一看,看别的同学读了,是否感到真实、可爱,喜欢他(她)。请同学们提一下意见,然后做一下修改。
改好以后,通过网络或者书信介绍给远方的小朋友。看他们是不是喜欢你推荐的朋友,若喜欢,为他们“联系一下”,这样,你们的朋友不就多了起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