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数学青岛版七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5.5函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青岛版七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
5.5函数的初步认识
一中英才实验学校 张璇
教学目标:
1.通过简单的实例,了解常量与变量的意义.2.主动地从事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探索活动,形成自己对函数定义的理解
3.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教学重点: 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微课、学案、平板
教学过程:
自学质疑课
一、导入、解读目标
1.通过简单的实例,了解常量与变量的意义.2.主动地从事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探索活动,形成自己对函数定义的理解
3.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二、教材自学
学生根据学案,自学教材
三、微课助学
观看微课的过程中随时用红笔修改自学时学案不正确的地方,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笔记。
四、合作互学
1.组长主持,核对答案; 2.小组合作,解决疑难; 3.未解决问题统计; 4.根据学案,巩固与互查。
五、在线测学
1.数据分析:登入平台统计分析学习问题。
2.汇总问题:梳理课上学生发现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反馈
训练展示课
一、疑难点拨
讲解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二、训练展示
1.选取学生上台展示; 2.完成规定题目。
三、合作提升
小组成员针对训练展示学案以及在做学案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懂的地方进行讨论,(也可向其他小组请教)小组内得出完善的答案。
四、点评
1.教师从小组中选出代表针对后黑板的答案进行点评,在点评过程中,班级同学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向小组代表提问。
2.教师点评、补充。3.学生修改学案,巩固知识。
五、板书设计:
将做题规范性进行展示
第二篇:初中数学青岛版七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6.2)同类项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青岛版七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
第6章《同类项》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发展符号感; 2.结合具体代数式能说出项、系数、同类项的概念;
3.能运用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合并同类项.【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对项、合并同类项、同类项的概念的理解.对同类项的概念的理解及应用.【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我们给一患病同学捐款,因为我们都是学生,所以捐的都是平时我们自己积攒的零花钱,学校在统计捐款总数时,会把钱进行分类,分成一角、五角、一元、两元、五元、十元、二十元、五十元、一百元进行分类.如图是某超市的蔬菜柜台,你发现蔬菜是怎样摆放的?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下面来看一个题,如下图的长方形由两个小长方形组成,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大家能解答吗?
[生甲]这个长方形的长为(8+5)即13,宽为n,所以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为13n.[生乙]这个长方形是由两个小长方形组成,因此,这个大长方形的面积是这两个小长方形的面积的和,即:8n+5n.[师]这两位同学回答正确吗? [生齐声]正确.[师]好,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既等于13n,又等于8n+5n,所以:8n+5n=13n.我们看代数式8n+5n,它有两项,8n的系数是8,5n的系数是5,8+5的和正好是代数式13n的系数13,这就是说:当计算8n+5n时,可以先将它们的系数相加,再乘以n就可以了.[生]老师,利用乘法分配律也可以得到这个结果.[师]对,乘法分配律是:(a+b)·c=ac+bc(其中a、b、c是有理数),那么把分配律反过来也可以应用,即:ac+bc=c(a+b).所以:8n+5n=(8+5)n=13n.大家能否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22-7ab+2ab.2222[生]-7ab+2ab=(-7+2)ab=-5ab.[师]很好,在8n+5n中,含有什么字母?字母的指数是多少? [生]8n与5n都含有字母n,并且n的指数都是1.22[师]-7ab+2ab中,含有什么字母,字母的指数各是多少? 22[生]-7ab与2ab都含有字母a和b,并且a的指数是2,b的指数是1.二、先学环节
(一)出示自学指导
1.合并同类项:-mn+mn=_______;-m-m-m=_______.2.在多项式5m2n3-2232mn中,5m2n3与-m2n3都含有字母_______,并且_______都是二次,_3322
3mn是_______.323_____都是三次.因此5mn与-3.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______________,所得结果作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不变.4.两个单项式-2am与3an的和是一个单项式,那么m与n的关系是_____.(二)自学检测反馈
三、解答题
a2a-3如果单项式2mxy与-5nxy是关于x、y的单项式,且它们是同类项.1.求(4a-13)2003的值;
2.若2mxay+5nx2a-3y=0,且xy≠0,求(2m+5n)20
三、后教环节
(一)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二)教师点拨,拓展延伸
四、训练环节
课堂总结:本节主要学习了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弄清哪些项是同类项;是合并同类项的关键.判断是否是同类项看两个条件:一是所含字母相同;二是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二者缺一不可.合并同类项时,只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都不变.附: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篇: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48-49页内容。
【目标任务】
1、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认识平均分。
2、在理解平均分的基础上学习习近平均分的方法,学生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方法。
3、能用平均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生活的乐趣。
【教材分析】
《平均分》是义务教育青岛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三册第五单元《森林里的故事》第一个信息窗《有趣的宴会》的内容,它是建立在一年级学的简单分类和二年级学的表内乘法的基础上,为以后学习各种除法和除法应用题打下基础!本节课突出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平均分的机会很多,脑海中已有浅略的表象,以生动的情境为依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经历数学建模过程。本节课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把生活经验升华至理论体系。【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境、探索新知
1、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那咱们一起去大森林参加它们的丰收聚会,好吗?看,都来了哪些小动物?它们喜欢吃什么?
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猜想小动物们会遇到什么数学难题?
2、熊猫分竹笋。
(1)快看这两只熊猫,它们正直瞪瞪的看着这些竹笋,你知道小动物们在想什么吗?
咱们来帮帮熊猫吧!
(2)如果用圆片来代替竹笋,你准备拿多少个圆片?(10个)得分成几份?那就请同学们拿出圆片来分一分吧!(学生动手操作,同桌合作分一分)
(3)交流。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4)生汇报(学生分别将分法在展台上展示出来,教师随机板书出学生总结的几种分法。)
你为什么把10个分成5个和5个一组? 学生说明自己的理由。
(5)总结:也就是说这样分每只熊猫分得同样多。我们把每只熊猫看作一份,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那到底什么是平均分呢?(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看法,教师给予鼓励和正确的评价。)像这样,把10个竹笋分给2只熊猫,每只熊猫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同桌之间像老师这样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
二、初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
1、如果把15个竹笋平均分给5只熊猫,也就是每只熊猫分得同样多,该怎么分呢?请同学们再拿出棋子,动手分一分!(学生动手分,总结不同的分法,教师巡视)
2、你能把分的过程到前面来展示一下吗?(学生到展台展示自己的分法:1个1个地分;2个2个地分;每只熊猫都分到3个竹笋)电脑展示两种分法分的过程。
3、小结:不管是1个1个地分,2个2个地分;每只熊猫都分到3个竹笋,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也就是平均分。
刚才同学们不仅帮熊猫分了竹笋,还知道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那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课件出示题目,学生判断,并说明判断地理由。教师给予正确地评价与指导。)
三、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
1、咱们再来帮小猴分桃子吧!它们都快等不及了。课件出示信息:把20个桃子,平均分给5只小猴,?
学生提出问题,把信息补充完整。“把20个桃子,平均分给5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几个?”请同学们取出圆片分一分吧!(学生动手分,总结各种分法,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交流,边展示边说自己是怎么分的:
2、小结:不管是1个1个地分,2个2个地分,还是4个4个地分,每只小猴都分到4个桃子,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也就是平均分。教师边小结,课件展示每只小猴都分到4个桃子,并圈一圈,让学生切身体会这种分法是平均分。
四、进一步巩固平均分的方法
1、咱们再看小兔在想什么呢?(课件出示信息窗,出现小兔的信息:“把12个萝卜,平均分给2只小兔,每只小兔分到几个?”)
(学生思考,得到结论每只小兔分到6个。)
2、再出示“把12个萝卜,平均分给4只小兔,每只小兔分到几个?”(每只小兔分到3个。)
再出示“12个萝卜,每只小兔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兔?
(学生到黑板上分一分,边分边说是怎么分的,得到的结论是可以分给4只小兔。)
最后出示“12个萝卜,每只小兔分6个,可以分给几只小兔?”(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分一分,得到的结论是可以分给2只小兔。)如果时间允许,教师还可以出示“12个萝卜,每只小兔分1个,可以分给几
只小兔?”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这几种分法都是平均分。
五、平均分巩固练习。(逐一出示课件)
1、判断是否平均分? 2、10个石榴,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几个? 3、10个蛋糕,平均分5份,每份几个? 4、16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4份、8份,每份各几个? 5、6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同学,哪种分法正确?
六、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和心得,同位互相说说。)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生活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关于平均分的问题,那你能创造一种新的算式来表示这个平均分的过程吗?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教学反思】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会用2—6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一课时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经历从“任意分”到“平均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并知道每份是多少。通过本课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1.在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
二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动手是他们的天性,具体形象思维是他们认知的特点。数学活动中的操作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体验、理解数学的知识。比如通过学生分小棒来理解“平均分”,这样做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在操作中探索规律,建立概念,这样将兴趣激发,思维训练,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使知识充满内在活力,充分为学生提供体验经历探索的过程,并敢于把自己想法、做法展现给大家。
2.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这节课的教学,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展示给大家10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问有几种分法,然后又提出:要使两个小朋友分得同样多,应怎样分?用小棒来代替苹果分一分吧!学生们很愿意动手来分,这样做,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问题的能力,从学数学的角度,注意了数学知识的特点。
总之,这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们在操作的基础上,充分理解了平均分。但整节课显得过于平淡,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的这方面的能力培养,多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篇: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绝对值》教学设计
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绝对值》教学设
计
第一部分: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
《绝对值》是七年级数学教材上册1.2.4节内容,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分类,数轴与相反数等基础知识,为本课学习的基础。绝对值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有理数的认识,还会为以后学习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以及有理数的运算做准备。所以本课在有理数一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内容标准要求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理解、掌握绝对值概念.体会绝对值的作用与意义; 2,能正确求出一个数的绝对值;
3,掌握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渗透数形结合和分类思想.体验运用直观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绝对值的概念会求已知数的绝对值.教学难点:掌握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
(四)教学辅助手段
利用多媒体(实物投影)、学案进行辅助教学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问题1:什么叫做绝对值?
怎么用数学符号表示一个数的绝对值?
问题2:互为相反数的绝对值的关系怎样?
问题3:正数的绝对值是什么数?零的绝对值是什么数?负数的绝对值是什么数?
问题4:设
a表示一个数,|a|等于什么?
三、拓展提高、应用巩固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符号相反的数互为相反数().(2)符号相反且绝对值相等的数互为相反数()
(3)一个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它的点在数轴上越靠右.()
(4)一个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它的点在数轴上离远点越远.()
2.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
,0,.四、概括总结、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1、本节课收获:由学生进行总结,其他同学帮忙补充,教师提示。
2、对于本节课的知识,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同学和老师共同帮助解决 布置作业:
课本p11第1,2,3,教师展示投影,甲乙两车相向而行问题,学生在学案上画出数轴,并根据学案的要求,思考甲乙两车行驶的距离引出的三个问题。
本环节教师关注重点:
学生能否区分方向和距离的不同。
学生能够理解从距离角度看数即绝对值的意义。
教师展示投影,讲解-10到原点的距离叫做-10的绝对值,然后引导学生回答10的绝对值表示什么意义?为加深记忆在大屏幕上展示-2,0.25绝对值代表什么意义? 学生口头回答老师的问题
对绝对值意义理解后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绝对值的定义?
学生相互讨论发言,教师进行补充并板书在黑板上,给出绝对值的数学符号书写规范。学生巩固练习。
本环节教师关注重点:
学生是否正确理解了绝对值的概念并自己概括出来。
通过以下表格内容: 数值-3-2 0 2 3 绝对值符号
绝对值
让学生填写表格后并通过表格小组讨论这些数能发现哪些规律?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总结,得出组内结论。
本环节教师关注重点:
学生能否从正负数的角度看数的绝对值。组织好小组讨论,使小组能真正发挥作用。
教师根据小组结论内容进行提问,得出绝对值的规律。
教师提醒和引导从正负数零的角度来思考。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进行补充。
给学生2分钟时间完成习题
学生完成后,教师在黑板上进行板演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
学生独立完成,找两名学生到黑板进行板演,对比过程的书写并由学生进行纠错,总结出完成的解题过程。
计算结果正确的学生举手示意教师;
本环节教师关注重点:(1)
学生对于绝对值概念的掌握及灵活应用。(2)
培养学生的分类的数学思维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检查各组组长完成情况,并由组长检查组内成员,最后统一各组完成情况反馈给教师并进行展示 有本题引出下节课所要研究的重点内容。本环节教师关注重点:(1)
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2)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后,小组间互相提问,看哪组将问题处理的正确、清晰。
用一个小情境让学生在兴趣中体验绝对值所代表的距离的意义,有实际问题引出绝对值的概念。
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意义来正确的了解绝对值的概念,并通过讨论自己发表对绝对值概念的理解,发散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找答案,观察数的规律自己总结不同数的绝对值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让学生自己总结,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及分类的数学思维。
通过习题加深学生的记忆和对绝对值的概念的掌握。
通过总结和提问帮助学生记忆本节课知识点,并加深理解,进行实际运用。
第五篇: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体会
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体会
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教育实践活动表明,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自身有着独特的逻辑思维能力,学好数学需要发挥老师的点拨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只有在数学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身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构建数学知识网络。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时刻思考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尽量激发全体学生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与探索,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索。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挥高效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作用,让学生深刻体会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并帮助学生树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自信心。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引导学生做好数学课前预习、划分学习小组与讨论小组、加强学习小组的有效管理、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与评价机制等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是非常重要的。1.引导学生做好数学课前预习。引导学生做好数学课前预习,是创造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的重要元素之一。数学教师在每节数学课结束之前,应及时提醒学生做好下一节数学课的预习准备。对于如何进行充足的预习准备,数学教师应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学生明白预习是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的提前了解,学生事先对即将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简要的浏览,在对新知识形成初步的认识后,再认真分析一下新知识的构造原理,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做好标记,留在下一节数学课堂中从老师的讲解中寻找答案。这种预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更加集中注意力听老师的讲解,无形中就会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理解力及培养其掌握一定的数学方法奠定坚实的基础。2.划分学习小组与讨论小组。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划分学习小组与讨论小组,实现优化学生组合的目标。数学教师可以结合数学教材的教学任务,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兴趣、性和、性别以及成绩,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合理地划分为五人到八人的组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讨论数学问题,逐渐提高学生间合作的能力,并在不断的问题探究中,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使之可以更好地享受学习数学的过程,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3.加强学习小组的有效管理。划分学习小组与讨论小组,实现了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并逐渐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但是为了避免划分的学习小组与讨论小组在探究学习中存在问题,加强学习小组的有效管理,成为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加强学习小组的有效管理,是为了更好地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始之前,数学教师应明确当堂数学课程的学习任务及合作学习的有关流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和完成学习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参与数学探究、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因此,加强学习小组的有效管理,是创造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的重要事项之一。4.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与评价机制。创造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需要教师及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与评价机制,对于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也十分有益。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与评价机制,使学生在小组内形成帮差优扶的学习习惯,数学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合理的奖惩。对于在课堂活动中学习态度积极的学生提出一定的表扬,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数学课堂学习态度不认真及不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在鼓励其参与学习的基础上,耐心地劝导其端正学习态度,并取消其所在小组的优秀小组竞争资格一周,激励其奋发学习,和小组其他成员为整个小组的荣誉而努力。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教育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创造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只有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才能创造融洽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其次,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潜心钻研高效的数学教学方法,积极地创造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在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同时,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为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能力而不断努力。
杨聪杰 2018.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