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堂提问的观察与反思

时间:2019-05-13 00:13: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课堂提问的观察与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课堂提问的观察与反思》。

第一篇:对课堂提问的观察与反思

《对课堂提问的观察与反思》课 题 研 究 报 告

常州市新闸中心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强调师生交往、互动和对话,而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往、互动和对话的重要外显形式。因此,研究课堂提问,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是贯彻新课程理念,推进新课程实施的需要。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方式,无论是在教学活动开始时,还是在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或是在教学活动结束时,提问都会经常用到。它对学生来说,可起到引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思维,考察理解程度的作用;对教师来说,可起到检查教学目标,重新组织教学等的作用。研究提问是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需要。

我们还认为,课堂上教师如何提问,从一个侧面反映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技能、教学智慧。研究课堂提问行为对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智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反观课堂教学实践,课堂教学存在着提问面不广,提问形式不合理,提问数量不当,提问的问题设计不科学,提问功能单一等现象。研究提问,改进提问,是解决现实教学问题的需要。

鉴于上述认识和思考,我们提出了该课题。

二、概念的界定

课堂提问:对课堂提问概念的理解专家众说纷纭:

1夏秀容认为:提问是课堂教学中进行思维和语言训练的一种方法。2匡锦认为:提问就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有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或回答,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方式。

3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汗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

我们对课堂提问的界定是:课堂提问是在课堂环境中,教师或学生以口头语言向提问对象表述问题,以引发其回应或回答的过程。本课题中的观察和反思主要指课题的研究方法。即通过对课题提问行为的观察和反思来分析提问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而不断改进和完善提问行为。

三、研究目标

1、认识提问的重要意义,掌握课堂提问的策略,实现课堂提问的最优化。

2、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建构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健康的独立人格,焕发生命的激情与活力。

4、加强对教学行为的反思,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研究内容

提问,是教学语言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成功的提问就没有教学的艺术,精彩的提问会使教学有声有色。根据本校的教学实际情况,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研究:

1、提问设计的研究

主要研究问题设计的思维水平、问题设计的科学性、艺术性、准确性等。

2.提问功能的研究。分析教师发挥课堂提问功能的情况。我们认为提问功能主要有管理课堂(主要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揭示教学任务、诊断和检查、回忆具体知识和信息、激发高层次思维活动、控制教学节奏、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让学生表露情感等等。

3.提问范围和频率的研究。主要关注提问的公平性、提问数量的合理性。4.有效提问策略的研究。主要从创设提问情境、提问方式、提问模式等方面去研究。

5.教师“理答”的研究。即研究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如何回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把握了课堂提问的特点,在遇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知识结构而采用简单实用、切实有效的方法解决难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五、研究步骤及方法

(一)课题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酝酿准备阶段(2004年2月—2004年5月)构思、规划、制定出本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及各阶段的实施要点。教师动员,聘请专家作反思性教学专题报告;文献查阅,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研讨相关理论;认真做好课题申请工作;组织对学校课堂教学情况调查。

二实施研究阶段(2004年6月—2007年2月)

对学校课堂教学调查做具体分析,对调查结果作深入思考;在调查、分析、研讨的基础上制定初步行动计划;实施行动计划,及时作好课题总结、调整工作。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建立子课题组,使实验教师能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进行有侧重点的专题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级的研讨活动(包括上课、评课、实验论文交流、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加强实验教师的总结和交流研讨,并不断修改、完善方案,加强开展中间的研究,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

三是总结阶段(2007年2月—2007年6月)

撰写结题报告,召开结题研讨会,举行课堂教学汇报活动。

(二)研究方法

本项研究主要采用课堂观察和课后反思的方法,通过观察和反思来了解教师提问行为的不足和优点,进而不断完善改进和完善提问行为。本课题实施以来共观察80多节课。此外还采用文献法(检索文献30多篇)、问卷法(发放问卷200多份)、案例研究法等方法。

六、研究过程

新课程正成为学校的新坐标,深刻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改革。小小课堂凝聚着太多的智慧,每一个教学行为,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承载着太多复杂的因素,其中蕴涵的问题常令我们一线的老师百思不得其解。

本课题研究旨在围绕学校语文、数学、英语等各学科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在不断扩展和提示教师自身认识的同时,能够贡献出蕴涵着鲜明的实践智慧和人文精神的思想成果和实践成果,能够扩展和提升我们对教育教学的认识视野和解释能力,能够为理论概括和理论总结提供丰富而鲜活的经验素材,提高校本科研的品味和价值。课题研究最终目的是从提问出发,转变教师行为,真正改变课堂面貌,促进学生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一)课堂观察:在调查中发现

1、深入课堂,进行调查 为了进行课堂观察,我们按照“教师提问——学生回应——教师理答”的提问线路编制研究类目表。教师提问包括:提问的频率、提问目的指向、提问思维水平;学生回应包括:回答方式、不回答和不提问情况;教师理答包括:理答方式。根据调查结果分析课堂提问的现状:(1)视满堂提问为启发式教学

从大量的课堂观察和调查,我们发现:每节课教师最少提21次问,最多提91次问,平均每节课提问次数多达30余次,所提问题的“小”、“细”、“碎”、“浅”。其实,问答式教学并非启发式教学。如此高的提问频率、程式化的提问限制了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剥夺了他们发现、体验的机会,学生只能亦步亦趋地跟在教师的后面,完全丧失了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老师产生一种强烈的依赖感,不愿或无须开动脑筋,这将最终导致学生问题意识的丧失。

(2)师生缺乏平等的对话情境

课堂提问是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这就需要建构一个平等的对话情境。而实际上课堂上总是老师占据着提问的主导权,提问的目的大都用于获得结论、课堂管理、调节教学,而引发学生进行思考的问题占问题不到总数的四分之一。强求学生的答案与老师预设,对学生的错误答案的奚落,教师的否定评价会使学生多了一份失败的体验,多了一份挫折感。教师只有把学生看作共同解决问题的朋友,在民主和谐、积极开放的氛围中,让学生大胆质疑或回答,中肯、正确评价学生,才能将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

(3)忽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校教师的课堂提问中,62.0%的问题思维水平停留在知识(识记)水平,对学生思维能力有促进作用的理解、应用和分析水平的提问总共只有31.1%,而对学生的创造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帮助的综合、评价水平的提问仅仅占7.0%。课堂提问的思维水平偏低,学生的思维活动就很难想更深更高处拓展。作为教师要思考自己的提问是否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的火花,实现训练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

(4)学生害怕回答提问

学生的回答方式中,齐答的数量占回答总数的的一半以上。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讨论后汇报的方式非常少。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积极举手发言的积极性有所下降。调查发现课堂上学生不向教师提问的原因主要有三:1)没有提问意识;2)缺乏心理安全感;3)缺乏提问方法。在低年级,教师的提问语言影响力最大,这反映出低年级学生语言能力与教师提问语言儿童化之间的不一致。而中高年级则把心理安全放在首位。(5)教师不重视提问后的理答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理答偏重与诊断,而对答案的诱导与发展尚不能很好应用。教师在教学中要么以权威者自居,对学生的答案求全责备,给学生心理造成压抑,简单的肯定否定就是这样造成的,要么动不动就是“你真棒”,在低年级较为明显。这样枯燥、不真切的评语使学生找不到被表扬的感觉,效果并不佳。因为学生答得幼稚而不予理睬,因为答案没有预期的标准答案精彩而嘲讽打击,因为学生答得出奇而随意敷衍,老师这样的理答态度无疑遏制了一颗蓬勃生长的探索童心,失去了课堂提问的价值和意义。

2、对比课堂,学习提问

在观察校内课堂的同时,我们也利用外出听课、课题协进组活动、特级教师公开课观摩、课堂教学竞赛以及有关的优秀教学录像等深入观察课堂提问的特点,不断学习提问的方法与技巧:(1)适当延长提问候答时间

适当延长问题的解答距,给学生更大的思维活动空间,更多的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机会,是促进学生智慧生长的必然要求。首先要求教师在清楚了解学生认知”已知区”的基础上,正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问题成为”跳一跳,够得着”的问题.这样既巩固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促进”最近发展区”上升为”已知区”,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他们自信心.”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往往是那些程序性问题(如何做)、开放性问题(解答方法或结果不唯一)和价值性问题(主观性、价值判断)。(2)利用提问的回答引导提问

提问的智慧不仅在于提问能否有效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在于提问能否引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要以问引问,首先得考虑问题的特性。1)所提问题内容须具有吸引力,那些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的问题可引发各人不同的体验和观点;2)问题的思维空间应当较大,思考的角度、方式和方法具有多样性;3)问题结论具有可争辩性,只有在讨论、辩论、争论乃至激烈的论战中才能碰撞出问题的火花。

(3)重视理答的技巧。

教师的理大答主要有两种功能:一是诊断;二是鼓励。教师要充分发挥理答的功能,正确处理自己理答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首先,老师的微笑和期待能使学生镇定自若,信心百倍,发挥良好;其次,教师要尽量理解学生的意图、观点、回答问题的情绪,能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做到评价合理,重视学生;最后,注意鼓励和赏识学生。学生答问积极性、质量与老师的肯定、赞美成正比。对很少举手发言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即使错了,也不可讽刺挖苦,应实事求是,指明方向。随意也好,精心也罢,正是小处见理念,细微处见真情,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4)提倡问题开放性解答

记得洛利斯·马拉多齐在《孩子的“一百种语言”》一书中说:“孩子,是由一百组成,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维方式、游戏方式及语言方式。”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活生生的个体,我们教师有什么理由总是要求学生答出我们想要的答案呢?有什么理由不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只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知识背景,对同一个问题作出不同的理解与解决方法,从多角度理解文本内容,才能真正让提问起到实在的效果,让语文课堂成为智慧的课堂、学生的课堂!我们深信“一花独放不是春,紫千红春满园”!

(二)课堂实践:在探索中前进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有组织的认知、体验、感悟、审美鉴赏过程,提问贯穿于这个过程的始终,是教师和学生面对面开展教与学的一种双边活动。那么如何使学生在求知过程中,学得轻松,学得有趣,学得浓郁,学得有效呢?那就只有不断地提高课堂提问的技巧,以期实现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率。

1、聚焦提问,扎实研究

(1)紧扣一个“细”字,抓小组课堂研讨

所谓“小组课堂研讨”,即备课组成员围绕同一内容相互借班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活动的一种方法。所谓相互,就是一位教师执教后,同组成员一起从课堂理论的角度出发帮助他找出这节课的成功与不足,并分析其原因。然后,由同教研组的另一位教师在此基础上再执教这节课,以此类推。所以,每次执教教师的得失也将是小组成员共同的经验教训。“小组课堂研讨”的实施,不仅有利于教师对教材深层的理解与把握,还由于借班上课,从中培养了教师课堂应变能力,也能较真实地暴露出教学中真正存在的问题,更有利于形成组内教师间的教学优势互补,有利于骨干教师作用的发挥与新教师的培养。六年级语文教研组共同讨论、执教、再研讨后形成的一堂课《最后的麦穗》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老师们带着课题的思想和理念,对课堂上老师提出的每一个提问经过反复推敲,合理设置对每一个提问的意图、语气问法、提问时机、候答时间都作反复研究,然后通过试练,作为语文协进组活动的这堂课由贡教导公开执教终于达到了几乎完美的效果。由张锡伟老师执教的《快手刘》也是通过这样的过程而成功的,在课题协进组活动及区公开教学活动中受到一致肯定。(2)紧扣一个“实”字,关注备课的提问预设

根据课题的进展需要,自上学期开始,我们对学校的备课形式做了重要改变,目的旨在把课题研究与教学研究有机结合,真正体现校本科研的实际意义。我们在备课中专门开辟一栏“对课堂提问的反思”,要求教师备课不仅要备内容,更要备学生,问题的设计要把内容和学生两者有机结合,要考虑每一个问题有无必要提,问题之间如何逐步向深层发展,哪些问题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什么问题,对学习有困难的又提出什么问题,每个问题学生可能有几种回答,回答错误该如何指导,学生可能提些什么问题等等。备课组的老师在集体备课时对这些问题进行仔细研究,然后结合新课程理念对主要问题作设计意图的说明。在课堂上要求老师把握提问时机,每一个问题提出后给学生留有时间思考,面向全体学生提问,通过回答问题锻炼学生思维,教师及时获得学生掌握程度的反馈。(3)紧扣一个“悟”字,撰写课堂提问的反思

课前的小组研讨和精心设计逐步落实与课堂后,课后的反思也至关紧要。我们对教师的课堂后反思主要围绕三方面:第一,反思你这节课的目标达成了吗?重点突出了吗?第二,你这节课哪些问题较好地体现了课改精神和和课题理念?哪些问题是成功的,哪些是失败的?第三,你认为这节课再上一次,你准备如何修改?这样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在反思中寻求努力方向,在反思中不断提高自我,最后真正做到的是反思后的落实行动。教师的课后反思就是对课堂中的所产生的效应及教学中动态生成的一些问题做记录、谈感受。在定期组织的课题组活动中老师们会津津乐道自己的感受,畅谈自己亲自参与课题后的得与失。

第二篇:课堂提问与课堂观察技巧

课堂提问与课堂观察技巧

一、课堂提问

1.从教学论看,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系于教学功力。

教学论要求我们的课堂提问具有教学的合理性,而这种合理性最终系于教师的教学功力。这种“教学功力”表现在多种方面,在本课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到位”的地方,这些“不到位”的地方表现在:(1)提问的清晰度有不到位处。美国鲍里奇等人将“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的第一条列为“清晰讲授”,他说的是“讲授”,我们也同样可以说,提问的清晰度也是极为重要的。在本课教学中,有3处提问被判断为“表述含糊的”。比如老师想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美好的东西”是指什么,但在表达的时候,却说成了一句“在你的生活中,怎么样?”这样的提问就不够清晰,这样就会妨碍教学的有效性。(2)理答的引导有不到位处。上引的片断中就是因为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引领,学生的理解仍较为模糊而缺乏应有的深度。再如,教师要求学生想象儿子劳动的艰辛时问:“在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儿子?”这个问题的表述也不是很清晰,所以学生有些冷场,教师就追问了8个 问题,包括“怎样地忙?”“怎样地顾不上?”“可能会是一幅怎样的样子?”等,其实,我们认为,这里也不一定要这样的“追问”,而可以作适当的引导,如 “请您想象一下儿子劳动的情景”等等。当然,深厚的教学功力不是一时一刻能获得的,细致入微的课堂观察与分析,是教师提升教学功力的重要途径。2.从学科论看,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系于教材解读。

从学科论的角度来看,课堂提问体现的是教师对学科的理解,有效的提问系于对教材的正确、深刻解读。

寻找、挖掘教材里学科因素设问并理答,是有效提问的重要特征。3.从课堂论看,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系于节奏把握。

课 堂时间是一个恒数,课堂提问应把握节奏,“节奏”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思维与感情,有效的提问系于节奏的把握。在我们这节课上,应该说,课堂是有一定的节奏感的,这从我们“课堂提问的分时段情况图”情况来看,特别是提问总数的分布与起伏,还是较有节奏感的。在节奏的把握上,我们提出的建议有两条:(1)提问后应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一些问题留给学生思考时间不够充分,教师往往问题抛出后就让学生回答,这样就导致学生的回答不能如意。(2)整体上问题的数量偏多,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其他形式学习的时间不够。在集体分析的时候,就有观察者提出,整堂课的“朗读时间”不足。

有效的提问设计干净利落,贯穿了课堂的始终,我们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或者说在很多的课型中,成功的课堂系于有效的提问,观察我们的提问,研究提问的有效性,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是一个伴着课堂教学而存在的永久性课题。

二、课堂观察的技巧

可以说,一位有经验的专业教师,必然拥有较精致的观察技巧,在短时间内,即能敏锐而精确的解读教室内事件的发生,并有能力预防及处理各种教与学的问题。进行课堂观察时,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来实施: 第一,观察什么?

从观察资料的来源来看,一般地,在课堂观察的过程中,首先要观察从视觉上获得的资料,同时还应注意包括来自听觉、嗅觉、触觉等的其他感官可获得的资料。从 观察者的身份来说,观察对象也会有所不同。如果观察者是该班级的教师,也就是教师一边教学,一边直接进行教室内的观察。此时,观察对象主要是学生的行为与经验,包括学生的学习性行为,学生的人际间互动情况,以及有关学生穿著、仪容、所携带的物品、课桌上下摆放的东西等非学习性行为表现。这些行为表现,都与 其学习品质有关,而且各种迹象都是教师用以判断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线索。如果是观察其他人的教室,开始时最好选择对方感到较满意、较具信心的课程观察,而且,事先可与被观察者讨论“要观察什么”、“想达到什么目的”。

从观察的途径和手段来说,如果观察的对象是自己的教学录影带,或是其他教师的教学情况时,则教师及学生的行为及经验,都是主要的观察重点。教师方面则包括讲解能力、提问技巧、教学沟通、多媒体运用、学生行为管理、教学准备、组织、评价,甚至是教师的课堂观察能力等,都是极值得观察的对象。至于学生方面的观察,则同样要包括学生的行为性与非行为性表现。

从教室情境来看,由于教师、学生、教材与环境等因素,以及各因素间交互作用的结果,都足以严重影响师生的教与学行为。因此,在观察师生的行为之余,还要注意观察教室内外的情境,以及教材的使用状况。第二,什么时候观察?

一 般而言,如果是教师在自己的教室内实施的观察,课堂观察则可随时随地的进行,以确实而快速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反应,及其在学习上的特殊需求。对于学生的反应及问题,都可依据观察所获得的资料,予以立即性的处理。教师课堂观察的重要价值,就在于学生问题尚未发生之前先机的掌握,以及学生学习反应的密切关注,作 为调整教学行为的依据,协助学生进行更顺利、有效的学习。其 次,如果是直接观察其他教师的班级教学,则必须留意进入现场的步骤,以及何时开始进行正式的观察。基于上述考虑,在观察前应能依据观察的目的,或是观察者所持的理论兴趣,审慎选择观察的情境与对象,并先取得被观、察者的信赖。此观察的目的,并非对班级教学进行批判,相反地,乃在于分享资料,以及与被观察 者、或其它同伴的专业互惠性成长。充份掌握观察的目的与对象之后,再以自然拟情、而不干扰原有情境的态度进入教室,成为教室内的半参与观察者。此种类型的观察,则必须等到观察者效应已逐渐消失,亦即被观察的师生已对外来的观察者,除去防卫、不自在的心态,能够恢复正常的教与学活动,不感到有压力时,才进行 课堂观察。

如 果观察者已事先被安排观察某一教室的教学,或是如实习教师般,已具有进入教学现场观察的合法身份。此时,则可根据个人的观察兴趣,在某些特定事件发生时,才进行较深入的描述与观察,而不必事事详细记载,以减轻观察者的精力负荷。至于其它的细节部份,都仅当作辅助解释事件的线索。第三,采用何种观察方法?

课堂观察的方法,可大体分为划记法(rating scales)和描述法(narrative method)两种。

所 谓划记法,是指在进入教学现场前,已经熟悉相关文献,并且确定将观察的特定行为及经验。另外,也将行为的种类加以类目化,并给予各种行为不同的代号。观察者只要按照划记表上对于各类目行为的界定,进行代号的划记工作与记时即可。此种类型的观察,必须对所观察的行为是否能如预期出现、是否能顺利观察得到,做 过审慎的评估,再付诸实施。

如果使用描述的方法,则观察者必须准备好观察笔记,并且预先设计好记录的格式。基本上,观察笔记的首页要预留填写观察地点、对象、日期、时间,以及观察主题的位置。另外,观察笔记内也应同时规划好描述与评论的空白栏,其中两种空间的比例大约是3:1。观察者在进行观察过程,可以一边在描述栏内,详实的记载某些行为或经验的发生,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评论栏,将观察时所产生的即时性想法记录下来。如故对于观察所获得的资料,有所怀疑或是不了解其意义,则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相关的人员进行访谈,或者通过分析文件,获得答案。

然 而,如果是教师在自己教室所实施的观察,由于必须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教学的完整性,因此,可以采用描述法。教师大致上仅能就所发现较独特的现象与学生行为,稍作默记、或是作简单的记录,或是在课程进行到一个段落时,稍作休息,再将值得记录的发现,写在观察笔记内。经验丰富的专家型教师,也可以将 观察到的资料立即进行有效的处理。4.如何处理观察资料?

采用量化的划记法,主要目的即在从观察后的统计数字中,看出班级行为的某些倾向,或是与既有的理论相互印证,作为解释班级内师生行为的依据,或将课堂观察所获得的量化资料进行平均数、标准差或是方差检验。

采 用描述法的观察者,必须在当天观察结束后,尽快的将观察资料加以整理与建档,避免时间过长导致遗忘的现象。并且在预计的观察时程完成后,将所有资料进行综合整理与归纳,并加以概念化,以便能从观察中发现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现象或问题,或是粗略归纳出教学实践上的某些原则。这些收获都能作为教师进一步集体讨论 的资料,不管是对个人实践理论的建构、或是实际教学行为的修正,都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如 果观察者即是班级教师,虽然是采用质的描述方法加以观察,但是由于其记载的内容,大多不够详细或是过于零散,因此,并不能将此种资料当作推论、或是理论化之用,只能经教师整理后,当作日常教学反省以及改进教学的参考。但是,若是教师能将此资料,长期搜集并加以汇整,也可能得到较系统化的发现,成为行动研究 搜集资料的一种形式。尤其能将杂乱的资料加以整理,而且转化为文字,使思考具体化,对于教师的专业反省将有更大的助益。

三、课堂观察的应用

虽 然课堂观察是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但是,课堂观察的应用也并非不受限制。对于教学者而言,课堂观察不仅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探究。课堂观察可视为一种促进教学的方法,可以增进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提升学习成效;另外,课堂观察也是一种探究,通过这一途径,可以有助于教师发现、分析和解决教与学的问题。因 此,在观察结束,而且整理出较完整的观察结果与发现之后,要对这些发现进行开放性的讨论。讨论的目的,在于更深入地理解事件的背后意义,形成新的教学观念,进一步改进教学。要使课堂观察发挥最大功能,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反省原则

课 堂观察本身并无目的可言,重要的是,教师能根据观察发现,进行教学前及教学后的反省,协助教师在教学前,即做好各项缜密的准备与计划,而在教学后,也能针对当天的观察发现,省察个人的教学情况。课堂观察必须配合不断的教学反省,才能极大地促进教学的有效性,若缺乏反省而只有观察,对于教学而言,并不能产生 太大的价值。2.同步原则

训 练和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主要目的在于精确解读班级教学情境,作为明智的专业判断与提出因应策略之依据。精熟课堂观察技能的教师,大多能与教学同步进行,在极自然的、甚至是直觉的状况下进行课堂观察,随时根据观察所得调整教学策略,以及与学生互动的型态。因此,课堂观察应用的最高境界,则已和教师的专业直 觉融为一体,成为教师教室日常生活内容的重要一环。3.即时原则

教 师在观察之后,应立即将一些特定的观察发现,记录在教学笔记上,作为综合了解一个班级或某些学生的资料来源。持有这些书面的文字记录资料,能有助于教师个人的教学反省,同时,也能提升教师进一步课堂观察的兴趣。尤其这些观察能成为教师行动研究的资料来源时,则更能说明课堂观察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探究的意 义。上述各种课堂观察应用价值的产生,其基本条件都是教师能在观察之后,尽快进行资料的记载与整理,才能立即显现出资料的意义,作为下一步教学行动的参考。若缺乏此项努力,则不管是观察了他人的教室或是自己的教室,对个人专业反省及知觉的增进,都将极为有限。4.分享原则

目 前的学校大多呈现孤立文化的型态,亦即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极习于单兵作战,很少有机会、而且也不愿主动与其它同僚正式的进行专业议题的探讨。此种学校文化特性,限制了教师专业分享与相互支持的机会,课堂观察也不例外。事实上,最有效的课堂观察,乃是来自观察后的反馈与反刍,尤其能与同僚以及其它教师进行相 关问题的讨论与分析,则能使课堂观察的价值发挥到最高。甚至是与学生共同就观察资料进行讨论,都能有助于教师的教学改进,并增进学生的学习信心。

第三篇:课堂提问现状反思

课堂提问的反思和策略

一、反思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常存在着一些问题。前不久听了特级教师、大问题教学的倡导者黄爱华的一个专题讲座,他说有人统计过,某地教师在一节课平均提问题68.5个,也就是平均一分钟提一个多问题。因为提的问题太多,这些问题常有如下弊端。

1.只顾数量,不求质量。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有些学生只是随身附和,没有真正地思考。

2.控制答案,不求所解。有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或者不断地进行所谓启发引导,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

3.候答时间过短。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

4.不注重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会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否则,问题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无效。

二、策略

马堤民族小学

吴诚忠

有效提问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而提出来的。所谓“有效”,其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我们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备教材要“懂、透、化”

这一点是绝大多数老师都知道的,但是,能否真正做到“深入”,却是我们每个老师需要反思的。笔者认为,对教材的研究,要达到“懂、透、化”的目标。“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我们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探究。“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化”,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2.备学生要 “实”

我们常说,“我们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要备学生、备学法”。所谓“实”,是指教师必须深入实际,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问,恰当地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使得提问更加有效。

3.提问过程要突出学生主体

思维来自疑问。一般教师只看到让学生解答疑难是对学生的一种训练,其实,应答还是被动的。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发掘问题,是一种更高要求的训练。教师在设疑时应设法让学生在疑的基础上再生疑,然后鼓励、引导他们去质疑、解疑。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很自然地问一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也往往很配合地回答:“没问题。”如果总是“没问题”,那这一现象就极不正常了,恐怕就真的“有问题”了。对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认识,都永远不可能所有的人始终保持在同一个水平上,必然有高有低,有学得轻松的,也有学得困难的。也就是说,应该“有问题”。“没问题”的问题,反映了教师的一种教育观念,似乎只有顺顺利利的一节课才是好课。其实不然,课上的这种“顺利”,只会培养出唯书唯上的人,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课上的这种“顺利”也会使学生缺少一种精神,一种实事求是、刨根问底的精神。

总之,在实践中,教师要联系实际,优化提问内容,把握提问时机,讲究提问技巧,不断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四篇:课堂提问教学反思

“老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我们的老师在备课时已把问题想得很细,一个一个在教案上列得清清楚楚,教学又以教案为准,不敢越雷池半步,谁去发现问题已由教师包办了。对于学生来说也已经习惯了“老师问,我回答”的模式。

其次,“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已在实践操作中驾轻就熟,甚至很多教师玩得炉火纯青,学生的思维已被训练得出了定势:问题不是都装在老师的头脑里吗?老师自然要向我们讲明白的,毋须再费心思。或许学生还认为一堂课中老师不提问是件奇怪的事,没有探究意识也就养不成探究习惯,时间长了,学生自然缺失了问题意识。

第三,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都是在一种预设的、固定的、程式化的轨道上运行,老师亦步亦趋,毫无生发开来的胆量,如果学生冒然提出一个问题,有些老师生怕节外生枝,打乱自己的步骤,耽误了时间开明一点老师用“你这个问题提得真好”来夸奖一下,其实不作任何解释。有的老师却满心厌烦,说学生问题奇,与教学无关,并告之“以后不要再胡扯”,弄得学生胆战心惊,以后谁还敢再“胡扯”。

爱因斯坦说:“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要”。所以,在课改的新形势下,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课堂提问”这个教学环节,让我们的学生从被动回答变主动提问,从没有问题变成有问题。我们可以作这样的假设:一堂课中由教师一个人提问比全班学生都参与提问的教学效果,哪者更佳呢?

第五篇:课堂提问教学反思

课堂提问是一种特殊的教学语言,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形式,是通过师生相互交流,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行为方式。从心理学角度讲,课堂提问是一种刺激,课堂提问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好的课堂提问是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的强烈刺激信息,具有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它使学生定向思考,促使学生注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完善学生的智能结构。它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率,联系教学步骤,加快教学过程。

一、精心设计,触动分析的“神经”

传统的教学是注意课堂提问的,但提问的目的只是把教材问题化,即设计一连串的问题,一问一答,在形式上很热烈,实际上却不能触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因此,课堂提问必须精心设计、触动“神经”。探求问题的忘我境界,以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

二、突出基础,围绕规律设计提问

教学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和掌握新知,从而在不断的复现和深化中形成规律性的知识。

三、目标指向学生,以调动学习主动性

设计问题在阅读教学时,教师自己要尽可能少讲一些,循序渐进地运用具有本质意义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使他们注意那些虽然认识但从未深入研究的现象,并用问题引导他们自己作出教师想作出的结论。

四.提问的语言语气,要温和有些挑战性

以前的有这么些问题,语气比较生硬,没有什么引导性,学生站起来之后就是有些害怕,大脑转动的不是到回答问题上去的,以后要学习其他老师提问的技巧性,生动性,让学生主动大胆的回答。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课堂提问应该鼓励全体或大多数学生参与。有时,需要指定非自愿者来回答问题,这就要求教师留心那些沉默寡言的学生,留心那些表情困惑的学生。还应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创造有利于学生参与的课堂环境。

下载对课堂提问的观察与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课堂提问的观察与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要注意什么 问题是课堂的生命,没有问题的课堂是没有生命力的。课堂提问是指教学活动中提出问题来问,它是 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

    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间交流信息的主要活动形式之一,它的设计能比较直观、综合地反映教师的学科素质和教育艺术水平,高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创造和谐、安全的学习气氛,启发学......

    课堂提问[定稿]

    《课堂提问技能训练》摘录 一、课堂提问概述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等设计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说,每一位教师都......

    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初探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好的课堂提问就是一种教学艺术,“凡善教者,必善问”,问题设计得好,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一旦问题......

    浅谈课堂提问的教学反思

    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并且是教学中用得最多而又很难用精、很难用巧的艺术。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小学教师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的。”阅读教学全......

    课堂提问环节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的“提问——回答——反馈”的环节中,提问由谁主导,反馈由谁进行,直接影响着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我翻阅了大量的优秀教案,并观看了许多优秀教师上的示范课,发现几乎所......

    “课堂观察”的反思

    对“课堂观察”发展的反思 通过文献述评可以发现,课堂观察在我国从研究者视野的理论探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再到作为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工具,其实践角度的工具价值已逐......

    课堂提问对中职数学教学效果

    课堂提问对中职数学教学效果的作用 【摘 要】中职学生初中阶段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给中专阶段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巧妙的课堂提问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