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导学案设计与研究阶段性总结
初中数学导学案设计研究研究报告
一、研究的背景。
(一)新课程要求: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分析、探究、实践的基本能力。
各学科课程标准向学科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开发各种学习资源,在教学中树立全新观点,探究新方法、新模式,大胆改革、优化课堂,形成开放性的课堂,突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二)本校实际:
针对大庆“十二五”期间教育科学规划,在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校和全市各校都面临着课程改革的问题。反思几年来的课程教学,大多数教师都采取“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一直处在知识被动接受的地位,限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探究意识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弱点是没能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学生处于消极、被动、受压抑的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这种做法既不利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也不利于智力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初中数学导学案设计研究”旨在针对初中数学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探讨如何从学生的主体出发,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为适应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从现在的课程模式泥潭中走出,使学生获得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优化学习方法,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养。
(三)课题介定:
经过初期的研究,我们决定以导学案为载体,“高效课堂”的方式做为突破口,通过实践研究逐步改进教师教育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新的学习方式。
二、研究的意义和理论依据
在高效课堂中,利用导学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前预习过程中更有方向,课堂上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学案为载体,引导学生形成高效参与学习的方法,以探究问题为主线,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导学案的研究使导学案更有特色,重点突出,难易结合。好的导学案,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能承载学生的学习目标,强化知识之间的联系,又是学科知识的循环系统,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升华为一种学习能力,导学案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近年来以各种“导学”名目出现的教学研究也不断面世,如“目标导学”,“目标导向教学”等。这些研究在实践中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也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尽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但从教学模式来看,并没有触动以讲授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学生在学习策略和学习方式上也没有显著的改变。导学案导引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导学案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导学案是在教师精心编制设计下,结合艾宾浩斯的记忆遗忘规律理论,主要针对课前预习,课堂研究,课后巩固及拓展进行设计,使课时内容更加丰富,更有层次,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融入到学习中来。激发起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这其中,合作交流非常重要,包括师生、生生的全方位合作与交流,但一定要尽可能的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知识不能通过被动灌输和传递获得,而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建构实现。
近年来有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研究已经使我们对学习过程有了更加本质的认识,对自主性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也有了较充足的的理论依据。这也是我们之所以要提出利用导学案教学的理论依据。
三、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1)转变教育观念,尤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观念。(2)深化优质课堂的教学理念。
(3)深化导学案教学研究,满足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在情感、价值取向以及个性发展等方面的合理需求
(二)研究主要内容。
本课题主要是研究初中数学导学案的设计,设计的内容要具有趣味性、科学性、针对性、递进性,重点是对学生能力的考察。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原则。
课题研究的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课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课题研究的原则有如下三点:
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应根据现代认识理论的成果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根据教学实际,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认识特征,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案;
实践性原则。注重实践探究的重要性,理论联系实际;
活动性原则。以活动为中心来组织教学,以异彩纷呈的活动来构建学生的主体能力。
五、研究过程。
(一)导学案实施前准备
为了能使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为全体教师接受并开展下去,我校在改革伊始就在物质上、技术上、理论上、舆论上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我们首先为我们的课改寻找到了理论依据,那就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技术上,我们利用校本培
第二篇:学案导学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学案导学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本学期,重课堂、抓实际、求实效,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扎扎实实地开展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改进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推进了学校工作的全面开展,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现对本学期开展学案导学活动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案导学转变了教学观念,树立了教法适应学法的意识。
数学教研组教师通过学习学案导学理论,通过听课学习,大开眼界,放弃了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重新建构起“以学生为中心”全面调动学生自主积极参与的新理念,积极推广学案导学。半年来,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三个转变,即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计划式”向“市场式”转变,学生有自己的主意,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改变了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习惯;教师的教学由“注入式”向“开放式”转变,教师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和学生相互研究,共同探讨,共享成功;课堂内容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逐步培养学生主动进行“预习、讨论、归纳、练习、小结”的学习习惯。
二、学案导学作为教学的一种手段,能够实现有效教学。
学案导学贯彻了学为主体这一主线,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己解决学什么、如何学、效果怎样的问题。比如,一节尝试探究课,学生活动分五个方面:
1、认真阅读学案,利用课本和教师提供的材料,尝试完成学案上设计的问题。
2、小组内合作,归纳出基本知识点,找出重点、难点和关键,记下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3、互相交流学习成果。
4、做好随堂笔记。根据教师点拨以及和其他同学的交流,把学习收获记在学案上。
5、总结归纳本课时学习内容的知识体系。
在活动中,各种层次的学生充分“动”了起来,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教师多余的讲授和不着边际的指导,确保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三、“学案导学” 使教与学不再脱节。
师生共用“讲学稿”,老师的“教案”同时也是学生的“学案”、学生的“随堂练习”、学生的“课堂笔记”,即“四本合一”。原先为了上好一堂课,教师要认真备课,但老师的教案往往是“讲案”,只考虑老师怎么讲,很少考虑学生怎么学,效果主要是看老师讲得生动不生动,学生配合得好不好。实际上,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与学还是两张皮,老师讲的东西不一定是学生想学的东西,也不一定是学生不会的东西。现在我们搞“四本合一”,师生共用“讲学稿”,老师的“教案”同时也是学生的“学案”,“讲学稿”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线,按照学生学习的全程来设计,充分体现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包括四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讲学稿”在课前就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学教材。实际上教材的大部分基础知识学生在课前就学会了,上课时老师按照“讲学稿”检查和点拨,以学定教。学生会了的老师就不再讲,不会的进行点拨,教的就是学的,学生不会的东西正是教师要点拨的东西,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也是老师要补充的东西。没有多余的废话,没有多余的活动,没有故弄玄虚的东西,课堂效率高,真正实现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学生学的法子,就是先生教的法子”。
四、“四本合一”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课前预习的是这一张纸,课后复习还是这张纸,平时大多数学生至少需要为每门课准备两个本子:一个是课堂笔记本,学生要把老师讲的东西记下来,以备复习考试用;另一个是课后作业本。除了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外,还要买各种复习资料、练习册,这些复习资料和练习册往往很难做到精选题目和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说的学生负担过重,实际上主要是指学生的课后作业和家庭作业。而运用“四本合一”,学生上课只有老师发的一张“讲学稿”。课前预习的是这一张纸,上课看的还是这一张纸,听课时需要记录的东西就记在“讲学稿”的“课堂札记”中,没有专门的课堂笔记本。课后学生复习的还是这张纸,没有专门的作业本。过一段时间,学生把“讲学稿”装订起来,就是精选的复习资料,考前也不再专门出备考题。在课堂上掌握好的学生课后不需要做作业,学生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个性得到张扬,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
学案导学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数学教研组 2012.6
第三篇:导学案怎么设计
导学案怎么设计
苏武乡新河中学 段开平
一、导学案概念
导学案是指教师根据一节课教学知识的特点、教学目的,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集教案、学案、笔记、达标测评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教学合一”的载体。
二、编制导学案的目的
1.方便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创设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和课堂动态生成情境; 3.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的有效结合; 4.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5.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现学习的分层次和个体化。
三、导学案的编制
(一)编制导学案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导学案必须立足于学生如何学,要做到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导学性原则。“导”就是指导、引导;“学”不是讲,也不是教,是以学生学为根本要求;“案”是一种方案,一种设计,不是知识、题目的简单堆积。导学案的编写要突出体现“导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一味做练习,要通过由简单到相对复杂的问题设置,阶梯式学习内容的呈现和有序的学习步骤安排,引导、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3.探究性原则。使用导学案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内容由易到难,分层探究,有序引导,逐步生成,要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惑,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以及对教材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所以设计导学案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导学简单化”。
4.层次性原则。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
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挖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
(二)导学案编制的基本要求
1.吃透教材打基础。编制导学案前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紧紧围绕三维目标的要求,提炼知识脉络,把握重点、研究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拓展提升点,找准关键,研究学法,探寻规律,深挖感情因素,为导学案的编写打好基础。
2.“二度创作”有提升。对导学案的设计,要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教材和参考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好教材,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和“二度创作”,帮助学生更易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同时尽量做到导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导学和探究的问题能引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
3.紧扣目标抓落实。导学案的编写要围绕单元教学要求和课后练习,每课设置有适宜的学习目标。整个导学案必 须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和学习过程。所有的导学环节和课堂检测及课后作业都必须和学习目标相对应,为目标的达成服务。
4.分层学习差异。导学案的编写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即把知识转化为导学问题、探究问题,把问题按阶梯式由易到难呈现出来。设计问题要本着以下要求:
(1)设计的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2)设计的问题不宜过多和细碎;
(3)设计的问题应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并思考;(4)设计的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学生的积极思维。(5)设计的问题所用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多用“想一想”、“议一议”、“试一试”、“练一练”等问题情景去设计学习过程,让导学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指导的老师。
通常针对学生层次,可将问题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题”,主要指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力求全体学生在利用导学案“独学”文本的基础上全部解决;第二层次为“提升题”或叫“拔高题”,这类题目在知识和能力上都有所提升,力求中等以上程度的学生在利用导学案“独学”基础上全部解决;第三层次为“拓展题”,这类题目有更强的综合性和难度,并与生活实践相对接。力求学有余力的优等生在利用导学案“独学”基础上能基本解决。在学生对照导学案“独学”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群学”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5.学法指导在其中。导学案不是教案,更不是习题集。它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尤其要体现学习过程的方式方法指导,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如:指导学生如何有效预习;如何整合课内外资源搜集有效信息;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如何进行问题展示;如何进行问题质疑;如何用好纠错本;如何用好双色笔;如何整理学习笔记;如何进行自我反思;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等等。通过学法指导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
(三)导学案编写的基本环节
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直接影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堂展示的效果和课堂教学是否真正达到高效。因此,导学案的编制过程,实际上是教师业务能力、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综合体现,也是对学科组成员团队合作能力的集中检验,一份高质量的导学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导学案的编写要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编写程序、统一基本环节、统一课时容量、统一编写格式。
1.统一编写程序。当周备下周的导学案,每课一案。(1)有两名以上教师任课:先指定主备人,主备人双周轮换。
主备人个人初备,形成初案 → 备课组集体研讨并由主备人修改,形成共案 → 学科主任审核,签字 → 相关任课教师依据本班级学情进行个性化设计,形成个案 → 结合实际的授课经历,做课后修订,存档。
(2)一名教师任课:独立完成 → 学科主任审核 →结合授 课,课后修订,存档。
2.统一基本环节。一般导学案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预测;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内容(自学内容、合作学习内容、展示内容);整理学案;达标测评;学习反思。
(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设计应体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结合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学生情况等合理制定,力求简洁、清晰、准确、全面。
(2)重点及难点预测。对于难点,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真正的难点往往是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它往往跟教师的指导、导学案的编制、学生的认知水平等有关,因此教师要做好教学预设和教学反思。
(3)知识链接,指“前挂后连”的知识。具体是指把本节内容融贯于该学科整个学习过程中,以往所学哪些知识点为本节铺垫,本节为以后的学习做了哪些准备(即助学资料)。
(4)学法指导。要明确方法比知识更重要的道理。学法指导不应是单列的导学案的一个环节,而应该体现在学生获取知识的整个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掌握学法,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5)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习内容应立足教材注重基础,设计的问题要注意层次性、探究性、挑战性,应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自主学习——学生在自学时要明确自学的目标,与本节 知识有关的知识链接、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及其初步运用。
合作探究——更深一层的问题,是对知识的拓展应用,有一定的综合性,是基础知识的应用和基本能力的提升。一般来讲学生需要组内讨论才能解决或获得基本的思路。
展示提升——展示绝不是对原有知识的重复,而是小组学习遗留的问题展示;是小组学习成果的生成性展示;是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互动性展示。一般展示要体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做题的易错点、知识的拓展延伸点、总结知识的方法和规律、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如学习新发现、新的学习体验、新的感悟生成等。
(6)整理学案。在进行课堂展示后,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对存在的问题和错误进行自查自纠,对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归纳。
(7)达标测评。要体现层次性,探究性,实践性。包括基础达标、能力提升、拓展延伸、实际运用。
(8)自主反思。突出反思点,一般应有知识盘点、易错点整理(也可放在纠错栏里)、心得感悟等。
3.统一课时容量。本着一课一案的要求,导学案的份量要适宜,要符合实际,讲究实效。尤其要精选习题,坚决杜绝“题海”战术。所编制的导学案的容量以学生预习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为宜。
4.统一编写格式。(附表1 导学案模板)
四、导学案的使用要求
(一)对学生的要求
1.利用自主学习时间,根据导学案,对照课本进行课前预习。所有学生必须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自主 学习内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做拓展题,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用双色笔做好标记,并做好预习笔记,预习时要实事求是,切忌抄袭他人,弄虚作假。
2.使用导学案时要坚持先独学,再对学、群学的方式进行,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课上,学生对导学案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展示、交流质疑,个别重难点老师总结点拨。
3.课堂上要用好双色笔。养成使用双色笔在课本上标注重点内容或使用导学案整理纠错记录的习惯,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写出自主反思。
4.检查的作业为导学案、双色预习笔记和纠错本。也可以将预习笔记、纠错内容设计融入导学案中一并检查。
5.不能过于依赖导学案而忽略了课本。导学案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课本的学习而设置的学习方案,是“路线图”,是课本学习的辅助,不能替代课本。
(二)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必须在实施课堂教学前将导学案发给学生,一般不布置另外书面课外作业,学生根据导学案预习交流,教师深入小组了解学情,进行二次备课,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
2.课堂上对导学案的使用应本着“以学定教,教者亦学”的原则,灵活使用导学案。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控制,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重在点拨,以点拨代讲,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和训练时间。
3.课后,教师要在导学案上填写教学反思,针对课堂 教学情况和学生自主反思情况形成错题集。
4.定期巩固复习,有针对地实施“周周清”、“单元清”等巩固练习。
5.导学案中达标检测部分,要力求课内独立完成,不准学生讨论及抄袭,教师也不做指导,以此培养学生集中能力,快速、高效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同时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双检验。如果因时间原因,不能课内完成,应对学生提出课后限时完成的要求,并及时上交,进行批改。
6.在导学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应作统一的要求,要允许学困生有差别。
7.导学案要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
第四篇:导学案总结(定稿)
语文“学案导学”模式实施情况汇报
自推行“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以来,我年级语文老师认真学习与“学案导学”这种模式相关的理论材料,听国家优秀教育家讲课,观摩学习,在思想认识上对这种模式已形成共识,现正在积极推行中。通过实践中有了一点浅见,也遇到了很多困惑,现在就这种情况作以下汇报:
一、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认识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指导(点拨启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法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教学策略。由此,我们形成了以下看法:
1、学案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师与学生研讨教材的依据和凭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引领学生探究文本的方案(即教学案一体化,教案学案合二为一,教师备课要结合学案,重点考虑如何将学案上的内容合理流畅的呈现出来)。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其中,问题是导学的核心,没有问题就没有学习,导学也主要体现在问题上,引问题,导问题,从而引发深层次的问题,用问题设计问题,化难为易,高效落实三维目标的教学形式。由此看来,一份切合实际,质量高的学案至关重要。
2、教师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现成的学案。每个班级不同,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同,个体差异的存在也不适合“一刀切”。把学案运用教条化,不加任何思考地拿来就用,也不能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要根据所带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在原有学案的基础上增删添减,优化设计,以符合实地情况。
3、“学案导学”这种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在于学法指导,宗旨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老师要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上,变教学为导学,教师要真正领会“导学”的真谛,深入学生,指导学法,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整个课堂。不要把课上成习题讲评课,把学案内容简单成对答案。
4、在教学形式上,教师启迪引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倡多元解读文本,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各抒已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能力,这就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一堂课是否是活跃的,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课堂上的操作,什么时候点拨,点拨到什么程度,这都需要教师课前认真分析,课堂上相机适时处理。
5、在这种模式下,学案的设计思路和内容基本上就是教师教学的思路和内容,学生提前预习了解了学习内容,这就由原先讲授下的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在学案引领下的主动探究,即常说的“要我学”为“我要学”。长此以往,使学生由被动学生变为主动学习,优化了学生的学生品质,养成自主自觉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习实效,达到了减负增效的目的,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二、推行过程中的困惑
1、教案与学案如何有效合一,教路与学路怎样有机统一,如何将学案上的内容流畅自然地呈现出来?
2、教法变学法,从教学到导学,如何导,这都需要老师观念的彻底改变,而这是最难的,对学法的研究是个新的课题。
三、下一步的打算
1、再多理论学习,听课,向别的老师请教,在磨课中提升执教能力,深层次体验“学案导学”模式的优势,逐步摸索出适合我校实际的课型。
2、加强学法研究,加大学法指导力度,让学生有法可依,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田蕊
2011年6月
第五篇:《推敲》导学案设计
《推敲》导学案设计
年级:五年级 主备人: 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能简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本课新词的意思。
3.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教学课件:PPT 【课前预习学案】
1.自学生字词语。我要先把课文认真地读一遍,边读边用笔标画出我还不认识、读不准确、不理解的字词。然后我再自学课后出现的生字词语,正确认读识记生字。⑴我会读:读一读下面的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
贾岛
和尚
韩愈
仪仗队
簇拥
避让
莽撞
宽恕
斟酌
推敲
妥帖
恰当 ..............⑵我会写:我要把课文中难记难写的字认真地写在下面。
2.朗读课文。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至少朗读3遍课文。3.课文内容我知道。
我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4.理解课文。我能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还能按要求在课本上做批注,把重点语句的理解,质疑的问题,读书的感悟等用笔标画记录下来。
【课中导学案】
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第9课《推敲》。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
①快速默读课文第2—7自然段,找出贾岛推敲的语句。
②思考:你觉得贾岛是一个怎样的人?用简单的语句写下来。
③韩愈认为用哪个字好?理由是什么?请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三、合作探究
1、小组汇报交流自主学习结果。
2、贾岛冲撞了韩语的仪仗队,韩愈为什么没有责怪他,反而和帮他推敲诗句呢?
四、精讲点拨:学了推敲这篇课文,你从他们身上读懂了什么?
五、当堂检测
1、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是斟酌文字叫做“ ”。这一典故出自我国 朝诗人 的诗《 》中“ ”一句。
2、本课讲的是唐朝诗人与韩愈一起 的故事,表现了贾岛 的创作态度和 的钻研精神。
3根据课文内容,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为了一字,斟酌推敲。
()韩愈表态,贾岛赞同。
()冲闯仪仗,请求宽恕。
()深夜访友,以诗相赠。
六、主题阅读:阅读主题学习丛书——《经典故事屋》,从51页《咬文嚼字》和60页《名人故事》这两篇文章中选择一篇来读,并结合具体的语言文字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课后训练学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Jiǎo jié zhēn zhuó bì ràng tuǒ tiē lǐ miào máo lǘ()()()()()()
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即兴 即时 访问 拜访 犹豫不决 不知不觉
1、贝多芬()创作了著名的《月光曲》,皮鞋匠和盲姑娘听得如痴如醉。
2、星期六,爸爸()了他的小学老师。
3、老朋友见面,()我们聊了将近半天。
4、明明是个没主见的孩子,办事总是(),一点儿不果断。
三、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接着,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并说自己正在犹豫不决,不知道()用“推”好,()用“敲”好。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还是用‘敲’字更好些。月夜访友,()友人家门没有闩,()不能莽撞推门,敲们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 贾岛听了,连连点头。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贾岛犹豫不决是因为,韩愈为什么认为用“敲”比“推”好?用“﹋”画出来。
3、读了片段,我认为贾岛是个 的人,韩愈是个 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