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案导学中分层作业的设计研究
学案导学中分层作业的设计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教学中,有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那就是学习成绩的好差,初中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的数学水平与学习能力的差异,学习难度的提高,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及其严重。在传统教学中,我们的教师一般不注意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比较重视学习成绩中等或中等以上的大部分学生,忽视对学习能力较强或者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习,导致优秀的学习“吃不饱”,而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吃不了”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社会、学生家长对学校、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全面地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便摆在我们数学教师的工作日程上。而实施分层次作业,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校初中部有三十多个班级,早在两年前,学校已经对当时的七年级实施分层次作业的要求,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分层次作业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大部分教师停留在起步阶段,也没有进行必要的分析与总结,没有形成相应的理论。
学生日常的作业包括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其中大部分是教师指定的作业,也有学生的自主作业。本课题研究是分层次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分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在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实际情况,给每一名学生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中等难度的学习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课内作业与课外作业、教师指定作业与学生自主作业的层次化.五、研究步骤与方法
1、前期调查
对本校现已实施分层次作业的教师、班级、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分析。通过听课,与教师、学生们沟通交流,看教师的教案、案例、心得体会、论文等,对实施分层次作业的情况进行必要的梳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收集与学习相关资料,进行消化与吸收。
2、形成思路
通过前期准备,结合自身的教学心得与体会,形成一定的思路,并且在教学实际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逐步完善。
3、探索实践
(1)根据工作实际,在全校三十多个班级中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个班级为试验班,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分层次作业。
(2)通过已有了解或翻阅材料、个别谈话、平时作业、单元练习等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况,把每一位学生进行一定的定位,制定中等难度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的确定应该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可以进行调整。
(3)在备课活动中作好充分的准备,所设计的习题要有一定的梯度,对怎样的习题适合哪一类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练习与训练,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可做”,谁也不闲着,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达到各自不同的目标;(4)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既有全体学生都要求掌握的“必做题”,也有供学生自主选择的“选做题”,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层次的习题,使课堂学习的内容能够得到及时的巩固与提高。
(5)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合理选择自主作业。学有余力的学生选择一些高于课本知识的能力较强的习题,如竞赛题,或参加数学竞赛辅导,中等的学生选择一些与课本最高难度相仿的习题,而学习相对困难的学生则选择与课本难度相近、与例题相似的习题。
4、反思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在教学中分层次作业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不断调整方法与策略;对一些成功之处进行必要的总结。通过写课后反思,结合教育教学理论撰写教学心得、教学案例、教学论文等把经验进行不断地总结,形成相对系统的分层次教学的实施方法与策略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分析、探究、实践的基本能力。
各学科课程标准向学科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开发各种学习资源,在教学中树立全新观点,探究新方法、新模式,大胆改革、优化课堂,形成开放性的课堂,突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二、研究的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听评课、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途径,调查研究目前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通过理论学习,研究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学生观是什么,对课堂教学有哪些要求,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
3.通过对当前国内有影响和实效学校的课堂教学的观摩学习,研究他们课堂的特点、基本点、基本模式、课堂评价、要求和管理等。4.研究教材,教材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载体。研究对教材把握、处理的度和呈现形式。5.研究学情,要分析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习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等。
6.研究学法和学习方式,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研究自学、帮扶、互学;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存异质疑、交流展示等学习方式的组织和引导要点。
7.研究教法。立足学情和教材,各学科不同内容和课型,运用什么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高效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8.研究课堂评价。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是成功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研究,初步制定出各学科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可持续作用”的、侧重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课堂评价体系。
9.各学科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理论学习、观摩学习、教材研究、学情研究、学法教法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各学科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三、研究的方法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学案导学,首先要承载的是“培养学习能力”,它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学案”让学生具有更大的知情权,让学生有目的有准备的去学习。所以我们要结合实际教学,研究雅行学案导学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有:设计什么样的学案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案”导课的标准;研究“导学案”的编写应尊循的原则;应把握的关键环节;如何引导学生利用学案中的“学习目标”; 学案导学中如何有效落实教师的导;开展学案导学如何处理“先学”与“后教”的关系;更要处理好学案与实际教学相脱节的关系问题等等。要处理好几个关键性的问题:教师必须准确理解内容标准;学案要根据学情去设计;在设计“学案”的内容时,一定要准确把握“导”的方向和“学”的目标;处理好学与导的关系,学与导的有机结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机会参与“学案”的(再)设计、实施与反馈;提高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的有效措施;课堂教学评价机制的建立与改革;学案如何为学生搭建“自主”而非“他人主使”的学习的平台;要充分利用群体的智慧联合研发《学案》和高效课堂模式。
常用的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教材文本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研究法、实践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四、研究的阶段与步骤:(什么时间段做什么事情)
(三)研究实施的步骤
按照“试点先行,整体推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提升”原则,学习推行雅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大体分为四个步骤,即初步试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总结深化阶段、结题推广阶段。各阶段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阶段:初步试验阶段(2012年3月—2012年4月)
(一)阶段工作目标
做好全体教师思想转变工作,要认识到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让全体教师能积极投入到课改实践当中去。通过各种方式让教师们掌握相关的理论,理解掌握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实质,掌握各科各种课型的基本教学模式,并能在自己的课堂中实践,使教师们能逐步适应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初步适应这种学习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主动性进一步增强。
(二)具体工作安排 1.2012年3月
通过开展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学生座谈、课堂观察等途径,了解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全校启动雅行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工程。整合雅行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并编印下发到老师手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广泛宣传发动,组织全体教师观摩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教师的展示课,组织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营造浓厚的教改氛围。
教导处、教科室在实验推行过程中,初步制定出符合雅行教育的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等基本课型的业务要求,教师们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和修改,使之趋于完善。要求每一位教师模仿杜郎口中学的“学案”完成每一周的学案导学单。
教导处确定试点先行的教师、班级付诸实施,组织其他教师边学习边课改。2.2012年4月
学校审定《长安乡中心学校学习推行“雅行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成立雅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领导小组。在四个年级全面实施雅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各项学习展示中,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对学生发言进行评价、引导。学校领导到班听课,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课后全体教师进行研讨评课,并指定中心发言人在全体教师会上发言,全体教师认真记录。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2年5月—2012年8月)
(一)阶段工作目标
在总结初步推行阶段经验的基础上,完善各种制度要求,各学科教学基本上形成适合学校雅行教育的教学模式,全体教师对各种课型的模式与具体要求的认识进一步深入,并能熟练地在教学中加以运用。由重视研究教法彻底转到重视研究学生的学法,驾驭课堂的能力明显增强,能灵活处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大部分的老师做到能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展开教学。学生能逐渐适应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高效,发言积极,学习兴趣浓厚,成绩有明显的提高。
(二)具体工作安排 1.时段工作
2012年6月开展教学反思活动:召开研讨会、专题会,并将工作总结和反思文章上传。2012年6至7月:选几节实验课并配上说课与总结上传。2012年7月至8月:制定新的教育管理细则。
2.具体工作
(1)做好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工作,大胆实践和探索我校“雅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加强在预习课上小组合作交流的指导,深入研究指导学生预习的有效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教导处组织全体老师在摸索实验的基础上,与各学科组互相交流,进行学习课改模式大讨论活动,让每位教师深刻领悟,并付诸于实际教学。
(2)学校制定本阶段具体实施方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评价细则要有利于激发教师积极投入到实施研究中,对在课模实践中工作积极,做出优秀成绩的个人和备课组予以相应奖励。
(3)积极研究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要经过组织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专题培训班、校本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运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能力,制定课堂教学模式评估标准,及时发现典型,树立典型,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巩固研究成果,不断深化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4)抓好检查落实,全面提高质量。教务处全面抓好对教师实验过程的检查、督促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偏。要切实保证每节课的教学效率,防止课堂出现失控现象。防止在课堂上,因教师对教材重难点把握不准,学生的学习思考浮于表面,学习不深入,甚至出现错误。
(5)加强对教师全程跟踪听评课指导活动,即教导处在进行听课安排时,对教师的课要从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三个课型进行全程听课指导。
第三阶段:总结深化阶段(2012年9月—2013年12月)
(一)阶段工作目标
学校已积累了一定的实施雅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做法,各科教学模式基本定型。老师和学生都能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部分老师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意识进一步增强,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家长的满意率高。
(二)具体工作安排 1.时段工作 2012年10月:统一备课模式。2012年11至12月:形成学校作业管理系统。2013年1至3月:召开研讨会进行总结反思,要有案例,提供研讨会纲要。2013年4月:分析学生成绩是否发生变化,交流得失,写出总结或论文。2013年6月:制定下一阶段的计划。2013年8至12月:各学科在全校全面开展新模式的课堂教学。各班各学科都要按各子课题组总结出来课堂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各子课题组及时总结改革中的成功经验,每周开展两次交流研讨会,推广经验,改进不足;加强学习和交流,积累经验。学校每周组织两节校级示范课,推广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使各学科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依据新的课堂教学评价表,组织开展人人上达标课活动,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2.学年末工作
(1)总结经验。及时总结研究雅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活动中的成功经验,以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教师学习借鉴,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全体教师共同提高。
(2)深入研究。在实验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学校及时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入开展研究,特别就我校雅行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中的细节问题加强研究,把实验引向深入,取得更大的成绩。
(3)奖励先进。学校召开阶段性成果表彰会,对实验中表现突出的先进年级组、优秀班级、备课组和教师个人进行表彰奖励,为掀起进一步深化研究的新高潮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为实现学校新的跨越发展再做新贡献。
第四阶段:课题结题阶段(2014.02-2014.04)
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完成将各子课题成果结集汇编;构思下阶段的研究,应用和推广研究成果。
第二篇:作业分层设计研究心得体会
小学分层布置作业的心得体会
一年三班 陶雪娇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关注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让教学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然而教学发展到今天,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如何因材施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难题,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为了让学生都喜欢上数学课,让优秀学生更优秀,让学困生想学数学,会学数学,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分层”教学法进行了大胆尝试。
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每个学生由于受思维速度、智力因素等诸方面的影响,学习数学,解答数学习题的能力是不同的,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前言中的基本理念中首先就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设计、布置数学作业时,不能一棍子打死——按同一要求、标准来布置,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差异,布置有层次性的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
一般来讲,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在其掌握了书本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布置一些有深度或综合性强的作业,充分挖掘其学习潜力,进一步发展其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提升其数学品质,增强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除了掌握书本知识外,也要适当穿插一些稍有难度的题目,使其也能有所提高。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则应布置基础性的知识,让其经常体会作业成功的喜悦,建立能学数学的信心,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分层教学首先应承认学生的差异,可分成不同的层次,这一步也是最关键的。假如在分层中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那你的分层教学将注定是失败的。
学习目标的分层设定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益的表现,其目的是要同时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发展需要。在考虑大多数学生的普遍性发展需要之外,既要考虑学习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吃不了”的问题,也要考虑学习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吃不饱”的问题。目标具有方向作用,会给学生的心理活动以深远的影响,它像一盏灯塔,起着方向性的照明作用。没有目标的学习,就好像航行在大海中的船没有罗盘一样。
一、面向差异,分类布置
一个班的学生,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影响,总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接受和掌握知识也有快有慢。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同样的作业,难度大的差生受不了,难度小的优等生生吃不饱。量多对优等生如鱼得水,一挥而就,对差生便会弄得焦头烂额,最终还是完不成任务,达不到目的。因此,布置作业时,应灵活地面对不同学生,从数量、难度、形式等方面给予不同的分配,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需求。如抄写生字,目的是为了写好生字,会听写、默写,对于能写好、会听写、默写的学生,可以免抄。而对于记忆力稍差一些的学生,可抄到能默写为止,而不必强调以遍数为标准,而应强调将字写好,写端正,写美观,这样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二、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以前,我总是认为作业是课堂的延伸,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让知识升华的单一过程。在布置作业时,不是抄就是背。结果学生对这类单一枯燥的作业,毫无兴趣,只是机械的乱做一气,失去了作业应有的意义。我认为作业不应只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应该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于是,我在布置作业时,精心设计,不仅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升华,而且也要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真正把静止不动的作业变成动的、活的、有用的。才能有效的促进课堂教学,真正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我经常变换着布置写、贴、画、剪、演、摄影等多种形式的作业,让学生看、听、触、摸、嗅、想象等多种感官参与,发展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潜在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知识。
三、走出课本,走入生活
“生活即教育”,语文从根本上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作为课堂教学的外延,也应该是生活的外延。把语文作业仅仅封闭在课本内,一切为了语文课本服务,切断学生于社会、与家庭的联系是不可取得。因此,布置作业应该把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作业成为联结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纽带,让作业生活化、社会化,人文化。如今大多数儿童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娇生惯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在社会上交际能力弱,缺乏理事能力。不懂得为他人着想,目光仅仅囿于家庭、学校中。针对这些情况,我有目的的精心安排作业内容,利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利用“母亲节”、“教师节”,鼓励学生自己制作小制作,或画一副画写上最喜欢的话,献给亲爱的妈妈或最敬爱的老师。重阳节,布置学生为社区里老人过节等,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受到关心他人,尊敬老人的教育,利用作业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存在的问题。
分层作业的布置在实施的过程中仍有许多困难,例如,学困生并不是对所以的知识点都难以掌握,因此,在分层布置作业时有时需要做适当的调整。对于一年级而言,没有书面的作业,分层作业很大程度上需要孩子们多去涉猎课外知识,运用身边的一切资源去为自己一次精彩的作业服务。农村孩子很多家里没有电脑,他们接触知识的程度很有限。这就需要老师在旁边提供帮助,比如说推荐网站,推荐书籍,还有动手制作一些作业时需要老师在旁边相机指导。
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分层次布置作业展开的教学,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学习氛围更加浓厚了。同时也避免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自身的潜力,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教师分层指导和个别辅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使学生能从繁重的学习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课外活动中去,能更多的体验数学的无穷魅力。我经过一段时期的探索和实践,学生明显感到数学作业有了非常大的改变。其中成绩好的同学在实践、能力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后进的同学对今后的学习增加了信心。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情感和态度。同时也让我看到了作业布置方面我们所欠缺的东西。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对其进行探索,找出更好的更适合学生的方法来。
第三篇:高中生物学案中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
《高中生物学案中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发布:刘晓东时间:2011-1-15 9:34:54来源:宁夏教研网点击:647 讨论:0 《高中生物学案中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石嘴山市光明中学
刘晓东
联系电话:0952—3990563 0952—2428332
邮箱:1241410940@qq.com
一.问题的提出及成因分析
(一)本课题提出的背景:
生物作业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检验、巩固和反馈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教学活动的延续和补充,更是发挥学生创造力、张扬个性的渠道之一。把生物作业作为一种手段和教学过程,不仅能反馈、吸收、弥补、加强知识,而且还能把所学知识加以应用。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现在,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教学的另外一个环节——布置作业却时常被教师所忽视。大部分教师仍然布置大量的形式单
一、陈旧、缺乏应用意识的习题,学生仍停留在以“练”为主的机械操作式的作业模式中,这种作业形式已深深的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的结果往往是作业量与学习效率成反比。高中生物作业低效率的现状已经严重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形式多样,内容现实有趣、又富有探索与思考的作业,并通过有效合理的作业布置、检查和评价,努力提高学习效率呢?
(二)本课题提出的成因分析如下:
1.我校学生的学习现状:①对高中生物学科特点适应不好,听课抓不住重点,课下不会有效复习②学生中题海战术普遍存在而效率低下③生物学科学习策略欠缺等。
2.在以高考为指挥棒的前提下,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可谓分分必争。但实际教学中,分数往往和作业量成正比,但效率却成反比。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只注重分数,学校以分数来评价教学,学生为考上好学校而全部精力专注于分数,在这样的环境中,教书当然也重视分数。为此,许多老师全力以赴,以超负荷的作业量,以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许多学生不堪重负,甚至有学生到了即将崩溃的程度。
3.高中生物学科特点的自身需求:高中阶段生物学科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发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形成有效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的根本任务之一。因而在教学中,要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从而学会自主探究的学习。
二.预设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1、研究目标:
在新课改的背景中,以提高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主题的教育中,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的作业,也有了新的要求。其中主要有以下内容:
(1)依据高中生物学案,根据三维目标设置相应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的内容,通过“减负增效”、“减负提质”的实验,带动师生由“苦教苦学”向“乐教乐学”转变,切实改革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
(2)通过研究与实践探索既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又能减轻教师和学生负担的有效途径,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3)通过有效利用生物学案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和良好的师生关系。
(4)以提升素质为主要目标,构建一个有效合理的学案作业评价体系,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2、主要任务:
新课改已全面展开,为了追求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学生以及各个层次上形成了统一的认识,以作业的多、难为突破口。本课题在于探索通过高效合理作业,使学生从繁重的作业负担中解脱出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高教学效果,实现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工作任务是:
(1)对学生生物学案作业(正式作业、家庭作业、实践作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弄清学生作业现状;
(2)归纳、整理高中生物学案作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分析产生的根源;
(3)调查了解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现状,分析其利弊;
(4)寻找、探索新型适合新课改需要的学习方式和有效利用生物学案的作业途径,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5)改革生物学案作业的内容和形式,针对不同年级特点,对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制定学习计划、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复习巩固、课外学习与实践等)进行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三.基本的研究思路
1、研究思路:
本课题中,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学生为基础,教师对学生的作业作出具体的判断和评价,最终通过学生反映而表达。
(1)对学生生物学案作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研究;
(2)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现状的研究;
(3)有效利用生物学案的作业方式的研究;
(4)改革生物学案作业的内容和形式的实践性研究;
2、研究过程:
(一)调查分析与设计准备阶段(2010年6月——8月)
围绕课题,对我校现有学生和教师开展调查分析,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确定课题研究成员及具体分工,制定课题研究制度。
(二)课题申报阶段(2010年8月——9月)
向上级有关教研部门提出申请,进行确定立项。
(三)开题论证阶段(2010年11月——12月)
(四)课题实施阶段(2011年1月——2013年6月)
①.阅读文献,搜集信息,掌握方法及规律;
②.制定并完善本课题研究的具体行动方案,确定相应的研究策略;
③.撰写体会和感悟,形成阶段成果。
④.整理课题研究材料,归类分档、总结交流,并做好结题准备工作。
(五)课题结题阶段(2013年7月——12月)
对信息进行反复的加工、处理,形成结题报告等。
四.研究方法
(一)以行动研究和经验总结为主,以教师的实践探索为基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反复总结。教师根据三维目标布置相应作业,明确作业的要求、目的和评价的方式和主要方向,通过对光明中学高
一、高二和高三年级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得到相关数据。统计每次规模考试有关指标为依据,通过询问、谈话和调查,获取学生在发展上的相关资料。
(二)结合调查、文献研究、案例研讨、经验交流、反复总结等研究方法。
五.预设的研究结果
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有关指标数据、论文、案例、体会、阶段报告、结题报告等
六.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设计合理:
本课题是在新课程改革大潮下对班级内学生进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是每一位一线教师都会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有研究的师资条件,也有利于我们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制度保障:
学校有健全的教育科研制度和机制,学校上下,已经形成了浓郁的科研气氛,有利于本课题顺利完成研究任务。
(3)队伍优良:
本课题组的成员都是多年从事生物教学的教师,具有生物教育的专业素质,并且对生物教育有着执着的专业热情,他们具有有较宽的生物阅读面和丰富的生物阅读知识,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且经常性地在一起交流与反思。
我们深信,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团结合作下,本课题研究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以开创我校教育科研的新局面,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尽一份微薄的力量。
附:参与课题研究团队人员
课题组组长:刘晓东 教科室副主任 中教一级教师 市级骨干教师 研究生学历
主要职责:负责课题的总体策划和指导以及各类资料的整理归档,撰写阶段研究报告。课题组成员:
罗绍义:教科室主任 中教高级 351专家
朱宝安:备课组长 中教一级 市级骨干教师
李晓斌:备课组长 中教一级
张玲花:备课组长 中教一级
主要职责:
1、负责并进行资料收集。
2、调查分析学困生形成原因,并负责撰写经验型论文。
3、协助撰写阶段研究报告。
第四篇: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研究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异步作业
希望小学 黄艳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关注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然而教学发展到今天,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一个班的人数动辄五、六十人,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因材施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难题,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为了让学生都喜欢上数学课,让优秀学生更优秀,让学困生想学数学,会学数学,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分层”教学法进行了大胆尝试。
做数学老师的都有这样的经验,对全班学生布置相同的书面作业,如果容易吧,基础好的学生一会儿就完成了,而且由于这种作业对他们讲太“小儿科”了,所以他们没有什么兴趣去多动脑筋和检验,总是相互之间比谁先做好,谁先给老师批,至于说错个个把题目也只是一笑而过——我只是粗心而已吗!而不良后果不仅是这些学生错了个把题目,更严重的是他们的这种不讲质量只求速度的行为,直接影响了后面学生的解题心理,也想着快点完成,根本不考虑自身的基础,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求快不求质的浮躁解题习惯,作业质量无法保证,直接影响数学教学质量。如果作业难度大点吧,基础好,有能力的学生是感兴趣了,肯花心思了,就会比谁能正确解答了,但这种题目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讲,特别是班中的学困生来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是错,自信心就会受到严重的打击,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好数学的信心,数学成绩肯定一蹶不振,这样肯定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每个学生由于受思维速度、智力因素等诸方面的影响,学习数学,解答数学习题的能力是不同的,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前言中的基本理念中首先就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设计、布置数学作业时,不能一棍子打死——按同一要求、标准来布置,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差异,布置有层次性的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
一般来讲,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在其掌握了书本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布置一些有深度或综合性强的作业,充分挖掘其学习潜力,进一步发展其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提升其数学品质,增强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除了掌握书本知识外,也要适当穿插一些稍有难度的题目,使其也能有所提高。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则应布置基础性的知识,让其经常体会作业成功的喜悦,建立能学数学的信心,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分层教学首先应承认学生的差异,可分成不同的层次,这一步也是最关键的。假如在分层中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那你的分层教学将注定是失败的,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用优、中、差来分层,我在我们班实行的是“雄鹰计划”。让学生明白经过努力就会成功以及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才能形成一个快乐、健康、向上的班集体。刚开始我对每一位学生还不了解时都定位于小鹰,要想成为老鹰与雄鹰,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和开动自己的小脑筋。经过一个月左右的了解,对照标准,对符合要求的学生提升为老鹰,再过一个月后,对一批最优秀的学生提升为雄鹰,“雄鹰计划”初具雏形。并宣布这是一个荣誉称号,是靠你的智慧与努力去争取的,得到后并不是终生制的,对不符合的将被降级。从而形成了一个可进可退的竞争机制,实际中看到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调动了每一层次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目标的分层设定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益的表现,其目的是要同时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发展需要。在考虑大多数学生的普遍性发展需要之外,既要考虑学习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吃不了”的问题,也要考虑学习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吃不饱”的问题。目标具有方向作用,会给学生的心理活动以深远的影响,它像一盏灯塔,起着方向性的照明作用。没有目标的学习,就好像航行在大海中的船没有罗盘一样。我让学生明白了目标的重要性后,请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是老鹰还是雄鹰。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个小鹰、老鹰、雄鹰的标准:
1、学习方面:小鹰:会做基础题;老鹰:会做基础题并理解;雄鹰:会做题、理解并会讲思路。
2、发言和提问方面:小鹰:一节课能举一、二次手;老鹰:一节课能举三、五次手;雄鹰:一节课能举五次以上的手。
3、成绩测试方面:小鹰:能及格;老鹰:良好;雄鹰:优秀。
4、帮助别人方面:老鹰:能经常帮助小鹰;雄鹰:能带小鹰,并经常帮助别人。
5、遵守纪律方面:能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雄鹰计划就是由雄鹰带领老鹰、小鹰,一起成长的过程,所以为了学习的需要还应分成四人小组。搭配类型通常是:一名雄鹰、一名小鹰,加两名老鹰。先确定雄鹰组长,再优先让小鹰申请喜欢加入哪一小组,以感情为主线,使每只鹰找到合适的小组。最后根据身高与性别再微调一下,从而组成一个和谐的团队。
这样通过分层次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同时也避免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自身的潜力,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教师分层指导和个别辅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使学生能从繁重的学习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课外活动中去,能更多的体验数学的无穷魅力。
总之,数学作业应由单一书面机械重复的多层次、多形式、开放型、自主性的方向转变。作业过程要真正体现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
我经过一段时期的探索和实践,学生明显感到数学作业有了非常大的改变。其中成绩好的同学在实践、能力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后进的同学对今后的学习增加了信心。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情感和态度。
第五篇:导学案怎么设计
导学案怎么设计
苏武乡新河中学 段开平
一、导学案概念
导学案是指教师根据一节课教学知识的特点、教学目的,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集教案、学案、笔记、达标测评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教学合一”的载体。
二、编制导学案的目的
1.方便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创设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和课堂动态生成情境; 3.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的有效结合; 4.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5.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现学习的分层次和个体化。
三、导学案的编制
(一)编制导学案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导学案必须立足于学生如何学,要做到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导学性原则。“导”就是指导、引导;“学”不是讲,也不是教,是以学生学为根本要求;“案”是一种方案,一种设计,不是知识、题目的简单堆积。导学案的编写要突出体现“导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一味做练习,要通过由简单到相对复杂的问题设置,阶梯式学习内容的呈现和有序的学习步骤安排,引导、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3.探究性原则。使用导学案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内容由易到难,分层探究,有序引导,逐步生成,要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惑,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以及对教材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所以设计导学案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导学简单化”。
4.层次性原则。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
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挖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
(二)导学案编制的基本要求
1.吃透教材打基础。编制导学案前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紧紧围绕三维目标的要求,提炼知识脉络,把握重点、研究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拓展提升点,找准关键,研究学法,探寻规律,深挖感情因素,为导学案的编写打好基础。
2.“二度创作”有提升。对导学案的设计,要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教材和参考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好教材,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和“二度创作”,帮助学生更易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同时尽量做到导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导学和探究的问题能引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
3.紧扣目标抓落实。导学案的编写要围绕单元教学要求和课后练习,每课设置有适宜的学习目标。整个导学案必 须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和学习过程。所有的导学环节和课堂检测及课后作业都必须和学习目标相对应,为目标的达成服务。
4.分层学习差异。导学案的编写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即把知识转化为导学问题、探究问题,把问题按阶梯式由易到难呈现出来。设计问题要本着以下要求:
(1)设计的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2)设计的问题不宜过多和细碎;
(3)设计的问题应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并思考;(4)设计的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学生的积极思维。(5)设计的问题所用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多用“想一想”、“议一议”、“试一试”、“练一练”等问题情景去设计学习过程,让导学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指导的老师。
通常针对学生层次,可将问题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题”,主要指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力求全体学生在利用导学案“独学”文本的基础上全部解决;第二层次为“提升题”或叫“拔高题”,这类题目在知识和能力上都有所提升,力求中等以上程度的学生在利用导学案“独学”基础上全部解决;第三层次为“拓展题”,这类题目有更强的综合性和难度,并与生活实践相对接。力求学有余力的优等生在利用导学案“独学”基础上能基本解决。在学生对照导学案“独学”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群学”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5.学法指导在其中。导学案不是教案,更不是习题集。它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尤其要体现学习过程的方式方法指导,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如:指导学生如何有效预习;如何整合课内外资源搜集有效信息;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如何进行问题展示;如何进行问题质疑;如何用好纠错本;如何用好双色笔;如何整理学习笔记;如何进行自我反思;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等等。通过学法指导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
(三)导学案编写的基本环节
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直接影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堂展示的效果和课堂教学是否真正达到高效。因此,导学案的编制过程,实际上是教师业务能力、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综合体现,也是对学科组成员团队合作能力的集中检验,一份高质量的导学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导学案的编写要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编写程序、统一基本环节、统一课时容量、统一编写格式。
1.统一编写程序。当周备下周的导学案,每课一案。(1)有两名以上教师任课:先指定主备人,主备人双周轮换。
主备人个人初备,形成初案 → 备课组集体研讨并由主备人修改,形成共案 → 学科主任审核,签字 → 相关任课教师依据本班级学情进行个性化设计,形成个案 → 结合实际的授课经历,做课后修订,存档。
(2)一名教师任课:独立完成 → 学科主任审核 →结合授 课,课后修订,存档。
2.统一基本环节。一般导学案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预测;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内容(自学内容、合作学习内容、展示内容);整理学案;达标测评;学习反思。
(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设计应体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结合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学生情况等合理制定,力求简洁、清晰、准确、全面。
(2)重点及难点预测。对于难点,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真正的难点往往是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它往往跟教师的指导、导学案的编制、学生的认知水平等有关,因此教师要做好教学预设和教学反思。
(3)知识链接,指“前挂后连”的知识。具体是指把本节内容融贯于该学科整个学习过程中,以往所学哪些知识点为本节铺垫,本节为以后的学习做了哪些准备(即助学资料)。
(4)学法指导。要明确方法比知识更重要的道理。学法指导不应是单列的导学案的一个环节,而应该体现在学生获取知识的整个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掌握学法,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5)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习内容应立足教材注重基础,设计的问题要注意层次性、探究性、挑战性,应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自主学习——学生在自学时要明确自学的目标,与本节 知识有关的知识链接、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及其初步运用。
合作探究——更深一层的问题,是对知识的拓展应用,有一定的综合性,是基础知识的应用和基本能力的提升。一般来讲学生需要组内讨论才能解决或获得基本的思路。
展示提升——展示绝不是对原有知识的重复,而是小组学习遗留的问题展示;是小组学习成果的生成性展示;是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互动性展示。一般展示要体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做题的易错点、知识的拓展延伸点、总结知识的方法和规律、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如学习新发现、新的学习体验、新的感悟生成等。
(6)整理学案。在进行课堂展示后,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对存在的问题和错误进行自查自纠,对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归纳。
(7)达标测评。要体现层次性,探究性,实践性。包括基础达标、能力提升、拓展延伸、实际运用。
(8)自主反思。突出反思点,一般应有知识盘点、易错点整理(也可放在纠错栏里)、心得感悟等。
3.统一课时容量。本着一课一案的要求,导学案的份量要适宜,要符合实际,讲究实效。尤其要精选习题,坚决杜绝“题海”战术。所编制的导学案的容量以学生预习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为宜。
4.统一编写格式。(附表1 导学案模板)
四、导学案的使用要求
(一)对学生的要求
1.利用自主学习时间,根据导学案,对照课本进行课前预习。所有学生必须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自主 学习内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做拓展题,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用双色笔做好标记,并做好预习笔记,预习时要实事求是,切忌抄袭他人,弄虚作假。
2.使用导学案时要坚持先独学,再对学、群学的方式进行,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课上,学生对导学案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展示、交流质疑,个别重难点老师总结点拨。
3.课堂上要用好双色笔。养成使用双色笔在课本上标注重点内容或使用导学案整理纠错记录的习惯,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写出自主反思。
4.检查的作业为导学案、双色预习笔记和纠错本。也可以将预习笔记、纠错内容设计融入导学案中一并检查。
5.不能过于依赖导学案而忽略了课本。导学案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课本的学习而设置的学习方案,是“路线图”,是课本学习的辅助,不能替代课本。
(二)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必须在实施课堂教学前将导学案发给学生,一般不布置另外书面课外作业,学生根据导学案预习交流,教师深入小组了解学情,进行二次备课,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
2.课堂上对导学案的使用应本着“以学定教,教者亦学”的原则,灵活使用导学案。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控制,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重在点拨,以点拨代讲,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和训练时间。
3.课后,教师要在导学案上填写教学反思,针对课堂 教学情况和学生自主反思情况形成错题集。
4.定期巩固复习,有针对地实施“周周清”、“单元清”等巩固练习。
5.导学案中达标检测部分,要力求课内独立完成,不准学生讨论及抄袭,教师也不做指导,以此培养学生集中能力,快速、高效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同时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双检验。如果因时间原因,不能课内完成,应对学生提出课后限时完成的要求,并及时上交,进行批改。
6.在导学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应作统一的要求,要允许学困生有差别。
7.导学案要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