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发展性评价的实践研究论文
幼儿发展性评价的实践研究论文
幼儿发展性评价的实践研究论文
[摘 要]发展性评价是从评价的功能、目的角度出发,强调有效发挥评价的改进和促进功能。是以充分发挥评价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促进作用为根本出发点,以融合教学与评价为基础和核心,以教师运用评价工具不断开展行动研究和反思,从而改进其教学和课程设计为中介或途径,并最终促进幼儿、教师教学以及课程三方面共同发展的评价。
评价既是促进幼儿发展的必要手段,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它对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意义重大,《指南》中提出了“让幼儿发展评价伴随整个教育过程”的评价理念。幼儿发展评价的实质是完整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与以往教育目标不同的是,《指南》更多地突出对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的关注,着眼于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幼儿发展评价应该评什么,怎么评才能更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尤其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日渐凸显.本文着重从评价取向、评价情境、评价方法、评价手段、评价主体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幼儿发展性评价的实践轨迹和经验。
[关键词]幼儿发展性评价;评价取向;评价方法
[正 文]
我园申报的课题“幼儿发展性评价的实践研究”是20**年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领导组批准立项规划的课题“通过评价促进幼儿园教育质量提高”中的子课题。从立项开始,我园认真做好各项开题工作,确立了园长总负责、业务园长重点抓、课题组成员主要研究、带班教师选择研究的链条式课研机构。整个实验过程采取边研究、边修改、边发展、边提升的行动研究方法。本着以研促教、以教促研,向教研要质量、靠教研上水平的指导思想,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借助幼儿发展评价这一有力杠杆,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对幼儿实施有效的研究评价,对幼儿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及课程本身的发展意义重大。特别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更是日渐凸显。根据《指南》的精神,我们致力于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探讨,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并取得一定成效。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反馈机制,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程功能受到极大的挑战,转而开始关注幼儿个体发展的其他方向,即幼儿的学习态度、心理素质、协作能力、自主能力、环境意识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配合课程功能的转变,幼儿教育评价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评价不再是为了检查幼儿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情况,更为关注幼儿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关注幼儿的情感、兴趣、爱好、意志、学习态度等方面。《指南》中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评价结果是制定教育目标的依据。传统的幼儿园教学评价有明显的局限性已经不适应素质教育和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现代的教育评价主张评价的目的不是为评价而评价,而是为教育而评价,强调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诊断和改进教育、促进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包括幼儿、教师甚至家长)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尤其是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判断,得出评价结果,并依据评价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适合幼儿发展的培养目标,并根据培养目标,实施相应的教育策略,才能真正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及幼儿发展水平。同时评价的过程是一个学习、诊断、改进和逐步完善的过程,有助于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
因此,我园将幼儿发展性评价的实践研究做为进一步落实《指南》精神,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契入点和突破口,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1.研究总目标:
(1)体现发展的教育评观。实现三个转变:一要变“量化评价”为“质性评价”;二要变“单方评价”为“多方评价”;三要变“终结性评价”为“形成性评价”。
(2)在认真学习《指南》有关教育评价精神的基础上,确定开展幼儿发展性评价实践的根本目的,即通过幼儿发展评价来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激励幼儿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实现教育评价的激励功能。
(3)幼儿发展评价的最根本目的,是促进每个幼儿更好地发展,同时也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和新课程本身的发展。
2.具体内容:
(1)幼儿发展性评价的功能及价值取向。
(2)探索幼儿发展性评价的有效途径、方法。
(3)探索幼儿发展性评价的多元化内容。
1.实用性原则:方便操作,具有实效。
2.科学性原则:具有放行性、导向性,因此在研究的时候,必须学习相关理论,反复推敲,在语言的表述、内容的选择及指标的确定上力求科学。
3.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评价标准不易常常变化,易导致教师无所适从,但是时代在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在不断变化,因此评价标准在某些具体的内容方面也要随时代发展而有所发展,但是要注重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四、研究策略
1.建立学习共同体
将学习与实验整合,问题与培训整合,研究与教研整合。由所有教师、实验者和负责人组成学习共同体。大家围绕着课题,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在实践中反思和提高。
2.搭建交流的平台
搭建课题研究交流的平台,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参与式培训、专题论坛、个案分析、观摩研讨等,及时解决研究中遇到的困难。
3.采取边实践、边反思、边调整的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辅以调查、文献等方法,及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4.选取工作能力强、有代表性的研究人员,有园长和教师,从不同角度来考虑评价标准。
5.将评价紧紧与教研工作结合起来,与教学活动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研究效率,有的放矢,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将研究落到实处。
五、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针对实践研究活动,进行总结,发现不足,及时调整,合理选择教育目标与策略,为幼儿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从而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不断发展。
2.文献资料法:通过学习文献资料,使教师明确该做什么,如何去做,寻找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3.观察法:运用科学的观察对幼儿进行研究。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加以分析研究,得出正确的评价。
六、研究步骤
1.前期阶段(20**年3月—20**年6月)
(1)选择和初步论证课题。
(2)进行理论文献的收集、整理,制定研究方案。
(3)组织教师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理论,进行实验的前测。2.中期阶段(20**年9月—2013年6月)
(1)教师进行学习、教学观摩、评价。
(2)搜集资料、研讨研究中的问题
(3)邀请专家来园引领、指导。
(4)整理和分析资料、小结阶段性研究成果。根据小结的情况纠正不足,突出重点进行研究。
3.后期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
(1)收集整理课题资料,装订资料。
(2)各成员认真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撰写出自己的研究>心得体会和经验论文,形成文集。
(3)课题组认真进行总结,撰写好各子课题的研究总结,在此基础上撰写总课题的研究报告。
(4)推广研究成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
(5)幼儿园将邀请专家来园指导、鉴定研究成果,申请结题。
七、课题研究成效
1.评价取向多元化
评价就是一种价值判断,以什么样的评价观为指导,就会导致什么样的评价结果。评价目标重在发展,即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和教师,让教师与幼儿共同发展,重视促进每一位幼儿和教师都获得最佳的发展。评价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不是鉴别教师的优劣,而是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也就是说幼儿园的评价决非用于筛选、排队,更不是用于给幼儿贴标签,伤害他们的自尊和自信,给他们的成长蒙上阴影。
《指南》明确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评价不再把幼儿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作为重点取向,更多的是关注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基于幼儿知识技能的评价,往往由于幼儿知识技能发展的局限性,导致幼儿屡屡遭受挫折体验,影响其学习情感与心理的发展;而基于多元取向的幼儿评价,则从纵向比较出发,全面地赏识幼儿素质新的进展,使幼儿能较多感受成功与被肯定的喜悦,从而激发出更强烈的学习内驱力,使幼儿更容易登上发展的新台阶。如对于绘画活动的评价,以往教师往往只侧重于幼儿绘画技能的掌握与否。现在,教师则更加重视挖掘绘画作品本身潜在的涵义,认可、赏识幼儿个性化的绘画表现;更加关注幼儿的所思所想,分析、思考绘画作品反映了幼儿什么样的情绪情感、生活经验、思维方式等等;更加注重幼儿的创造力、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整合能力等能力表现,并期望能借此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研究幼儿的学习特质,为寻求下一步的教育策略提供依据。
2.评价功能的多元化
(1)通过评价促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发展评价的功能在于充分、全面、客观地了解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了解幼儿发展的需要,发现幼儿的优势和不足,并以此为依据来合理选择教育目标与策略,为幼儿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从而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不断发展。
(2)通过评价促教师专业化发展
首先进行自我反思,教师在自我定位的基础上积极反思教育教学。在听课的过程中采用了“教师评课议课工具表”,这个量表从教师观察维度、观察视点引导教师评价。从目标的制定、实施过程及目标达成效果看教师的教学,幼儿的发展。最后加入教师的总评,有助于大家积极的反思。
其次进行交流反思:通过教研组反思交流、全体教师反思交流,及时全面了解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所遇到的困难和疑惑,集体交流讨论来解决问题或展开深入研究。在同课异构的活动中,教师通过对教学绕口令:“虎和兔”的教学中,填写“2+2课堂评价量表”,在反思如何更好的挖掘使用教材,促进幼儿发展上达成了共识。
再次进行共同探究反思:在集体备课研讨教学过程中,随堂听课,进行常态教学下的共同探究反思,对教学中显现的教师教育理念行为、幼儿的学习行为、师幼间的互动等问题进行理性的讨论和剖析。实验班教师任钰进行公开课:“小小投掷员”在研讨活动中借助 “体育活动的评价表”,引领教师学习怎样看课,评课。实验班教师崔老师进行了语言:快乐口袋教学,并作了详细的课堂实录,及评析,借助“观课议课工具表”听课的教师直抒己见,人人参与,畅所欲言,通过课例点评式、案例分析式、互动评析式、自主反思式、全面剖析教师的教学行为,写下听课反思和执教反思。
(3)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评价促进幼儿发展
根据新《指南》评价目的的要求,幼儿园教学评价要沿着促进幼儿成长的方向发展。新课改下的幼儿园教学评价的方向是面向未来的。其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的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教学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要求。因我园年轻教师增多,因此采用教师“一对一”帮教,效果非常好。活动首先让青年教师自己独立选材,独立备课,独立自制教具,独立上课,独立自评。
老教师“一对一”面对面进行听课观察活动,接着就对该教师进行现场点评,这种方法非常可取,受到新教师的肯定和好评。青年教师轮教活动后,请做课老师对活动进行自评,然后请听课的其他教师进行当场互评。接着我们再请园组织省市保教能手、老教师在青年教师原有上课的基础上,按照新老师上课的教材第二次公开示范帮教活动,让优秀教师现身说教,现场示范,现场评议,从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进行评价,对新教师手把手的“一对一”帮教活动,对新教师的专业化学习触动很大,提高非常快。
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会敏锐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的行为,还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灵活地调整教育方法和策略,通过对幼儿的评价,教师也可以从中审视、发现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效,是否适合幼儿,从而使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3.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这是指评价的指标和标准应该具有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心理学、教育学理论依据建构的评价,都有利于适应不同的情况,只要有利于促进人的发展,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评价,都是可以尝试的。但是评价时应该注意其全面性,要全面、客观、辩证、科学地看待幼儿发展和教师的教育工作。为适应社会对幼儿综合发展与终身发展的要求,评价的功能不只是检查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为关注幼儿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要“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见《3-6岁学习与发展指南》)同时,评价内容也拓展到幼儿园教育的各个方面,如教师与幼儿人数的比例、教师资格和受培训的情况、教育活动组织的情况、幼儿的发展状况等都纳人评价范畴,进行综合评价。
4.评价手段多样化
现在的评价较重视定性评价,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多样化。一段时期以来,幼儿园教育评价过分强调“量化”,由于人的发展的特殊性,完全“量化”来,对教师工作或幼儿发展进行评价是不恰当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因此,幼儿园教育评价要注重评价中的人文因素的影响、注意量化评价的局限性,应该将“量”的评价和“质”的评价结合起来。
(1)观察评价法
(A)自然情境观察法
让幼儿在真实的、自然的活动情境中表现自己,教师应观察幼儿的行为并进行记录分析或评定等级。评价可以在一日生活过程中通过捕捉情境中的典型事件进行,也可以不定期在情境中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活动过程中被评价,评价过程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B)设计情境测查法
情境测查的程序为:设定观察、评价项目一一选择自然情境,捕捉要观察的幼儿发展内容一一评价幼儿的发展情况一一设计相应课程、活动计划一一促进幼儿今后的发展。(C)再现情境评价法
评价与日常教育工作相结合要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
在实践中,我们在评价手段的运用上进行了新的尝试,做到与时俱进,将现场笔录、录音、录像、拍照、家园联系册等多种评价手段有机结合。这些新的评价手段主要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再现教育情境,使已消失的和已被幼儿部分忘记甚至基本忘记的教育情境重现于幼儿或家长面前,使评价不再是仅凭模糊记忆进行,而是有据可依。这是弥补时过境迁、而又必须开展教育评价时的被动景况的好办法。
(2)成长记录袋评价法
用于描述幼儿发展的历程,并对幼儿发展水平与过程、趋势进行评估。与幼儿发展有关的信息都可以放进成长记录袋。幼儿成长档案袋的记录方式有原始作品呈现、照片记录、文字表述、录音录像等几种方式。应兼容、综合观察法、作品分析法、谈话法、问卷法等各种方法来记录幼儿的发展状况,充实档案记录袋。在评价过程中,“成长记录袋”也是我们广泛使用的一种评价手段。它包括幼儿的个人简介、作品回放、创编的儿歌和故事、学习单、活动照片、阶段回顾、活动观察记录、家长回馈„„多项内容,这些内容涵盖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知识技能、社会交往等方方面面,不仅包括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和反应,同时也包括了教师在活动中对幼儿的各种需要或要求的回应情况。幼儿“成长记录袋”成为幼儿浓缩的时、空,为教师在更长尺度上把握了幼儿发展质量提供了全面而丰富的动态信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收集幼儿成长发展的各种资料,可以使教师掌握幼儿发展的状况,评价幼儿的发展水平。在创建和收集幼儿“档案”的过程中,教师也通过评价更全面地了解到幼儿的个体特征、思维特点、所取得的成就、能力以及弱点,为教育策略的调整和制定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3)表现性评价法
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幼儿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其发展水平,幼儿是主动的参与者,积极的展示者,评价的情境应是幼儿感兴趣的、能参与的、能理解其意义的,能够比较完全、真实地反映幼儿的实际水平的。在进行评价过程中教师应注意:
(A)评价标准是什么应让幼儿心中有数。
(B)评价的表现性任务与设定的评价目标高度相关。
(c)给幼儿选择的评价情境中教师或评价者准备观察的幼儿能力,应与幼儿一日生活中类似的情景中所表现的能力一致。
(d)评价过程应是幼儿学习的过程。
(e)评价中应调动幼儿的兴趣与主动性。
(4)等级量表评价法
通过设计评价表记录获取有关幼儿发展水平的数据信息,并区分幼儿发展程度与等级,注重质性与量化评价相结合。
(A)对幼儿发展水平的分析应涉及五个领域。
(B)应通过记录、统计、数据分析找出幼儿的优势与不足。
(C)从评价表中,应能看到幼儿的发展趋势。
(D)评价应实事求是,记录幼儿的行为及数据信息应及时。
(E)幼儿行为的记录应能反映该目标的达成与幼儿发展情况。
(F)依据评价表应能清楚地界定幼儿今后的发展要点
5.评价主体多元化
(1)重视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新的评价观念在强调全员(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和家长)参与评价的同时,注重了自我评价,其核心价值是促进人们客观地认识自我,不断地寻找新的生长点,获得在现有基础上的自我主动发展。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以自我批评和自我评价为主要依据,把他人评价放在次要地位时,独立性、创造性、自主性、社会性就会得到促进。”在幼儿园教育评价中,自我评价可以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促进幼儿和教师不断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激发内在的动因。可以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可信度,不致于只依赖外部的评价来鉴定一个人的发展。还可以弘扬民主气氛,增强主人翁意识,密切幼儿、教师之间的关系及幼儿园与教师的关系。建立了全新的多主体教育评价体系。
(2)提升家长在评价中的地位 促家长观念转变
灵活利用家长开放日、每周一次的家园联系本、调查表、成长记录袋等,请家长参与对幼儿的评价。如家园联系册的建立,教师把幼儿一周或一月的表现进行评价后,通过家园联系手册反馈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各方面发展水平,促进家长采取更优化的、更艺术的教育方法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使家长的评价已不再是看幼儿是否会念几首儿歌、会唱几首歌,会讲几个故事,会做几道算术题,它更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经验积累,注重让幼儿快乐中学习,关注幼儿全面的发展。
八、课题研究收获
1.评价促幼儿的发展
我们注意幼儿在评价中的主体性地位,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自评和互评,并注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操作简单、形式有趣的评价方式,引领幼儿享受参与评价的乐趣,激起幼儿参与评价的兴趣,从而使幼儿在成为被评价者的同时也成为评价者。如幼儿通过在汽车车厢上粘贴贴纸,评价自己一周以来各方面的进步;幼儿用花和星星的图案评价自己对交通标志的认识。
人的先天禀赋不同,生活环境和接受教育的影响也不同,因而其素质发展特点、水平和潜在可能性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性。素质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和谐统一的教育。因此,幼儿发展评价应始终注意幼儿个体的发展,对幼儿个体的发展进行纵向的比较,从而突出其发展的意义。其评价尺度是个别化的,以便促使每个幼儿尽可能得到自己的最优发展。应从这一观点出发,教师既考察幼儿的综合素质,更要评价幼儿的个性特征,努力“发现每个儿童的智力潜力和特点”,充分了解幼儿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幼儿认识自我,以求“让每个儿童得到富有个性特色的发展”。在每个幼儿都得到最优发展的同时,幼儿集体也就得到最好的发展。
2.评价促教师成长
《指南》指出:评价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主体,不但其评价理念的正确与否、评价方法手段的恰当运用与否将直接影响着评价效能的发挥,而且教师的内在专业素养(即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等)都决定着教师能否很好地贯彻其评价理念。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会敏锐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的行为,还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灵活地调整教育方法和策略,这都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而通过对幼儿的评价,教师也可以从中审视、发现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效,是否适合幼儿,这有利于教师在反思中获得专业成长。所以,教师一方面以自己良好的专业素养来支撑自己的教育评价行为;另一方面,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不断锤炼与锻造自己的专业素养,学会敏锐捕捉、分析、统整来自各方的评价信息,充分研读幼儿,学会根据实际
情况择取适宜有效的教育方式和策略实施教育。因此,教师要注意不断“充电”,树立科学的教育评价观。在研究进程中,教师认真学习了解新纲要的幼儿发展目标,领悟新纲要中关于教育评价的基本理念,学习有关教育评价的理论,掌握有关教育评价的方法,领会幼儿发展评价的基本内涵,并自觉进行教育实践,学习审视、反思幼儿发展评价的实际状况,拓掘并形成幼儿发展评价的有关经验和做法,真正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八、思考与策略1.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园本化的幼儿发展发展性评价体系。2.我园学习有关教育评价的理论,掌握有关教育评价的方法,领会幼儿发展评价的基本内涵,并自觉进行教育实践,如何指导教师学习审视、反思幼儿发展评价的实际状况,拓掘并形成幼儿发展评价的有关经验和做法,真正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参考文献:[1]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4号
第二篇:幼儿发展性评价报告
中班幼儿质量调查报告
班级幼儿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上兴中心幼儿园
中(1)
2011.1 这学期我们班有43位幼儿,男生22位,女生21位。在这之中有很多孩子有了不小的进步。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父母及长辈对其百般照顾,可以说是百依百顺,因此孩子们都比较任性,也比较调皮。开学初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和观察,发现我们班多数孩子性格活泼好动,聪明大方,同时还存在几大特征:娇气、霸道,依赖性强。下面我就从各方面分析一下孩子们的表现:
一、在语言发展方面:
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班幼儿在语言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能较清楚、连贯地甚至有表情地描述事物,讲得生动形象,能较好的用语言与同伴、成人进行沟通交流,能表达个人的观点和主张,能较独立地、专心地看图书,理解能力不断增强,能注意倾听别人讲话;能专心地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并能简单讲述图书内容。有少数几个幼儿语言方面进步不大,不太爱与大人或陌生人交谈,如史佳艳、高成志、高康、刘定涛。但还是有孩子能表现的很棒,如陈焱、陈阳、陈怡璇、白梦媛、袁梦、陈嘉凯等等。
二、社会性发展方面:
一学期下来,多数幼儿和同伴友好相处,有相对稳定的爱好和朋友,自我控制能力增强了;知道我国的一些主要节日;能自己的事自己做,会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有团结合作的意识,愿意为同伴和集体服务;能初步控制自己的外部表现,规则意识增强了,能遵守集体制定的行为规则,在共同玩游戏和完成某项任务时有了一定的合作意识。
三、艺术表现方面:
喜欢唱歌、跳舞、玩音乐游戏,能初步区别和表现不同风格的歌曲。我们班的孩子很喜欢玩音乐游戏,能两两合作的玩,合作情况很好。对唱歌孩子们也很喜欢,当然也有孩子不太爱唱如杨欣宇、黄涛、王依然。
四、身体和动作发展方面:
我们班的孩子的精力充沛、体力较佳,可以步行一定的路程。基本动作更加灵活,可以自如地跑、跳、钻、爬、攀登。
五、认知能力方面:
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且专注程度较高。有意注意
第三篇:发展性学生评价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教育学院09教育学(1)班 组员:范燕燕 方亚莲 喻巧 罗文琴
发展性学生评价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前言]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自我内化过程,学习评价应该体现这个系统的连续性活动。我们从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出发,形成一种体现“学习为本”的有效学习机制、建立良好的学习动力循环为目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发展性学生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的评价,它包括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它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体现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理念。发展性学生评价就是重视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教育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关于课程评价改革的目标体现了从甄别性学生评价向发展性学生评价转变的评价改革方向。“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发展性学生评价是在教育性学生评价与选拔性学生评价整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更为合理、更加科学的学生评价模式。倡导发展性学生评价观,突出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要求构建一整套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
[主题]
一、实施发展性学生评价,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发展性学生评价是在选拔性学生评价和教育性学生评价整合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模式。确立以发展性学生评价为基本价值取向的主导思想,从评价功能、评价对象、评价方法和评价主体几个方面把握发展性学生评价,并积极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1、在评价功能上,以发展性评价为基本价值取向。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集中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学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完善。学生的发展需要发展目标、导向、和激励。
2、在评价对象上,从关注结果性评价转向关注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发展性功能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即通过对学生发展过程的关注和引导,在一定的目标指引下通过可操作性的评价内容改进教学,不断促进学生发展。
3、在评价方法上,强调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丰富考试内容,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导向,对学
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素质进行全面考查,以促进其全面发展。发展性学生评价强调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避免评价的单一性、片面性,有利于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
4、在评价主体上,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实施学生评价的过程中,评价的组织形式也很重要。评价的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只有民主互动的评价组织形式才能促进学生充分、自由地发展。发展性学生评价观认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都是平等的评价主体,评价的过程应是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的过程。
传统教育评价主要依据分数把学生划分为优生和差生。这种单一的评价学生的方法,会导致优生片面发展,“差生”畸型发展,容易扼杀学生的个性,阻碍学生的发展。教育者应当全面客观地认识学生,教育没有差生,只有有差异的学生。
比尔·盖茨没有上完大学,但他创办了世界最著名的微软公司; 爱迪生小时候被老师认为是不可教的学生,但他成为了伟大的发明家;鲁迅年青时学医,却没有成为著名医生,而成为一代文豪巨匠。学生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聪明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时机会有不同。
实施发展性学生评价可以充分发挥多种评价主体的力量,加强学生自评与互评,让教师、管理者、学生和家长都积极参加到评价活动中,使学生评价成为一个民主参与、多边互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过程。
二、关于发展性学生评价,理论与实践。
发展性学生评价是针对传统评价“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而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等弊端并力图改变这些弊端提出的评价理念和体系。虽已为众人所赞同,但其具体实施策略、科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仍在探讨和形成之中。
首先,发展性学生评价是一种评价,不能只热衷于“发展”而忘了“评价”。目前有些部门学校出现了只顾“发展”,忘了“评价”,只追寻“评价”的形式,忘记了评价的本质,“为评价而评价”,费尽心思地追寻“发展”,结果反而得不到发展。一方面,过分注重评价的“生活化”,追求评价形式的“华丽”,反而忽略了评价本身的存在。另一方面,曲解了评价的“罗森塔尔效应”,只有表扬,没有批评,评价的无原则性实质是评价的消解。评价没有起到激励与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相反却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其次,发展性学生评价的“评价”不应处于学生的“发展”过程之外。发展性学生评价注重的是过程性评价而不仅是结果性评价。发展性学生评价中评价和学生发展是互动、共融的关系:评价是手段,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发展是目的,发展的理念引领着评价。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科教学与学生发展目标相对脱节,评价这项整体工程在实际操作中被割裂成学业与综合素质两项,这就使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缺少了载体。
再次,发展性学生评价不应将质的评价、量的评价割裂开来。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各有优缺点。量化评价重精确性、科学性和客观性,评价结果往往用数字化的信息表示,便于甄别、选拔。质性评价强调用观察、访问、探究等方式,用描述性的文字代替数字化的信息,更人文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发展性学生评价是在对量化评价的批判反思中形成的,但它并不是对量化评价的简单抛弃和否定,而是有机地包含了量化评价。然而,有些学校只重质的评价,耻谈或惧谈量的评价,还有些学校为了应付发展性评价改革的大趋势,对于质的评价只是做一些表面性的工作。
最后,发展性学生评价不应只强调“多元”的叠加而忽视“一元”的整合。“多元”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方面的多元,在充分考虑“多元”的同时还应重视“一元”的选择和整合。一般来说, 评价方法包括传统的纸笔测验和现代的描述性评语、档案袋评价、口试等多种方式。每种评价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盲目使用多种评价方法,不仅不能够锦上添花,而且极有可能是“锦上添乱”。评价主体一般包括教师、家长、社会成员以及学生本身,他们对评价目的的理解、对评价标准的把握、对评价方法的熟悉程度等,都会影响到评价的信度和效度。因此,评价主体不是参加的人员越多越好,而是应有选择性、有代表性地参加。而且,“ 这种评价主体多元和价值多元的现象最容易导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公婆各有理’的现象,产生评价中的相对主义”。
三、实施发展性学生评价,促进高考制度的改革。
发展性学生评价是一种顺应社会需求的学生评价,推行发展性学生评价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高考作为教育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着基础教育的评价方式。因此,要推行发展性学生评价, 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高考制度。1.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提出
文献提出当前是知识经济时代, 它需要的是综合性全面发展人才。而传统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是知识型人才, 缺乏灵活性和开拓创新精神。在课程改革中, 课程评价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而学生评价是课程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传统的学生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 忽视促进学生发展,评价方法的方法单调, 对质性评价不够重视,在评价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这些情况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推进。因此,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必须建立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发展性的课程评价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学生评价体系。发展性学生评价便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来的。2.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实施方法
发展性学生评价在方法上反对传统教育中把教育现象僵死化、简单化和表面化的单纯量化评价法, 提倡多样、灵活、全面、有效的评价方法。在操作上, 强调多层多元化考试,培养自我发展评价能力, 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实施发展性学生评价的一种关键方法是建立学生全面发展档案袋,档案袋评价是在反思传统教育评价过分追求“ 客观性 ”和“量化” 的基础上而提出的一种真实性评价方式,能够显示学生在某一领域或几个领域的能力、努力程度、成就、成长和发展。其内容选择可以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决定, 但学生要负主要的责任,因为担任一个主要决策者, 学生就获得了一个自己判断自己发展和进步的机会。发展档案袋评定是一种贯通于整个基础教育阶段, 是内容涵盖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状况的一种档案袋评定。
3.用发展性学生评价观指导高考制度改革
实施发展性学生评价需要高考制度的改革。发展性学生评价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虽然在逐步进行改革, 但仍存在许多弊端, 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行, 不利于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实行。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当前这种重高考成绩, 不重平时表现;统一录取标准, 忽视学生个性和学校差异的高考制度, 推广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素质教育就难以实现。
(1)要综合运用质性与量化、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的发展性学生评价方法。我国当前运用量化的标准化客观性考试, 虽然有助于分数的可比性和公平性, 但由于它不能全面考察考生的素质和能力, 因此必须与质性的评价方法相结合, 以考察考生的全面素质。
(2)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全面发展,但在现行的高考制度中,几乎所有的大学对所要录取的学生进行考核都是基于单一考试方式。而全国统一考试与各高校单独考核相结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法。其具体操作方法是: 第一次全国统一考试主要考测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可以仍采用标准化考试试题;第二次高校自行组织单独考试,主要考测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所需的基本素质,综合使用体现自己专业特色的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
(3)高等学校在录取学生时应克服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片面性, 建立全面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录取标准体制。有作者以美国为例,讲述了美国教育的评价不把分数作为评定学生的唯一标准,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创造精神、实际才能等。很多高校录取新生时将入学成绩、平时成绩、社会服务表现及活动能力等结合起来综合考评。考试成绩只是学校录取学生的众多条件之一。
四、发展性学生评价,在新课程中的实施趋向。
学生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学生评价是整个教育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长期以来,我国教育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忽视改进和激励功能 ,这种以选拔方式为主的评价模式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积累了大量的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经验,但也被实践中一些问题所困扰 ,其中学生评价问题 ,就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1、传统评价及其弊端。价值取向的功利性,选拔性学生评价以服务社会为价值取向 , 认为教育的价值在于使学生社会化。这种评价注重了社会需要的满足 , 却忽略了学生发展和生活的多样需求,难以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评价指标的片面性,传统的学生评价只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 , 尤其注重他们的中考、高考成绩 , 对学业成绩的评价 ,又只能给出学生按成绩优劣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 ,而忽视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有时考试结果的反馈不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甚至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评价指标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创新精神更是缺乏重视。评价内容的标准性,传统评价过于强调共性,忽视个性的发展和差异性。《现代汉语词典》指出:“标准化是指为适应科学发展和合理组织生产的需要,在产品质量、品种规格、零件部件通用等方面规定统一的技术标准。评价主体的一元性,学生评价是一项大量的、经常性的工作,由于教师水平和能力的限制 ,导致其往往用划一的外在标准衡量在智力水平、行为习惯、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的不同个体,不利于发现学生的潜能 ,促进其个性发展
2、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内涵及特征。学生评价是在系统地、科学地和全面地搜集 整理、处理和分析学生信息的基础上 ,对学生发展和变化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 , 目的在于促进教育与教学改革,使学生全面发展。强调多元主体的相互配合,发展性学生评价强调教师、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多元主体在评价上的相互配合 , 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参与的活动 , 实现多元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淡化结果发展性学生评价主张将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不仅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也关注学生成长过程、方法、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强调质性评价,关注差异改变以往只注重单一的量化评价方法,把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有效地描述学生全面发展的状况。质性评价通常记录了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作品或者思考等描述性的内容。
3、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实施策略。实行评价主体多元化,发展性评价提倡改变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 ,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 ,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让教师、家长、学生本人同学等多种主体参与对学生的评价。多主体评价对于学生的发展是有利的。学生评价关注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素质和生活环境 ,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学生的差异不仅指考试成绩的差异,还包括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的不同特点。
新课程下的中小学评价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从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发展。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工具、评价反馈等方面要凸显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要脱离以往教学中学生评价的定位和定式,改变对学生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做法,把学生评价定位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的功能。这既是学生评价改革的出发点,也是衡量学生评价改革成败与好坏的重要标准。
[总结] 发展性学生评价是一种全新的评价模式有效地应用这种评价模式不但能检查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能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学生评价具有的多元性、过程性和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等本质特征。在应用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实践中应注意避免将发展性学生评价与传统量化评价相对应和过分夸大发展性学生评价功能等问题。
参考文献
[1]朱怡青.面向素质教育的发展性学生评价[J].江汉大学学报,2002(3).[2]杨慧.关于学生评价改革的几点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5).[3]杜彦武,孙兆进.实施发展性学生评价的一点思考[J].[4]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 EB/ OL ].www.caedu.en/ ReadNews.asp ? NewsId =268 , 200410.[5]刘志军.论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J ].学科教育,2003(1).[6] 唐晓杰.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M].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0.[7]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Z].2001.[8] 韩立福.全面发展性学生评价观—— 一种面向未来教育的评价理念[ J].教育理论 与实践, 2004,(3).[9] 韩立福.建构全面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综合评价——自我发展模式[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4).[10]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 Z].2002.[11]金娣 ,王刚.教育测量与评价 [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 2003.[1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N ].中国教育报 , 200427(2).
第四篇:小一班幼儿发展性评价总结
小一班幼儿发展性评价总结
一学期即将接近尾声,孩子们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进行了评价,现小结如下:
通过评价,我班幼儿在这几项基本常规方面都得到了明显的进步与提高,具体如下:
在吃得香方面,在午睡习惯方面,在喝水习惯方面,良好的坐姿,喝水习惯和喝水后插标记,在认识数字1~5方面,在会简单的排序方面,在我会念儿歌方面,幼儿达到“☆”的人数都相对较多,我班幼儿表现较好;
通过每月的数据分析,可以较清楚的了解到我班幼儿在这五项基础常规上的整体表现,有进步,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在吃得香方面,在午睡习惯方面,在喝水习惯方面,良好的坐姿,喝水习惯和喝水后插标记,在认识数字1~5方面,在会简单的排序方面,在我会念儿歌方面。我班全体幼儿当中,大部分都能达到该评价,虽然还有部分幼儿未能达到,但是总体还是较为理想。但在良好的坐姿方面,在喝水插标记习惯方面,在会比多少方面,在我会拍皮球方面,这几项我班幼儿还有待加强。如:
1、良好的坐姿方面还不够好,因为坐姿方面家长没有特别要求幼儿这一习惯,因此很多幼儿在幼儿园依旧会很随意的坐,如:盘脚坐、一脚踩在小椅子上坐、翘椅子等。
2、在喝水习惯和喝水后插标记这两项评价指标上,因为小班上学期,我比较注重这方面的培养,可是配班老师不够重视,导致了喝水和插标记习惯不够好。针对上述我班幼儿在喝水习惯和喝水后插标记方面发展评价指标存在的不足,3、在会简单的排序和会比多少这两项评价指标上,孩子们掌握的不够好,特别是比多少方面,只能意会不能言传。针对上述我班幼儿在会简单的排序和会比多少方面发展评价指标存在的不足,4、在拍皮球这项评价指标上,孩子们掌握的不够好,有相当一部分幼儿不能连续拍球。针对上述我班幼儿在“拍皮球”方面发展评价指标存在的不足,我将在中班继续进行评价,并且采取相关的一些措施。
在良好的坐姿方面,喝水插标记习惯方面,比多少方面,拍皮球方面,这四方面在中班后应注重培养。
1、相互改正,共同进步。向幼儿讲解良好坐姿,请幼儿相互监督,发现幼儿没有正确姿势,及时提醒该幼儿改正,通过有幼儿间的监督与纠正,让全体幼儿能共同进步,对纠正我班幼儿坐姿有较好的效果。
2、家长才与,家园合作。
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向家长提出在家不能喂孩子吃饭,要让孩子自己吃饭。同时要求家长对幼儿在坐姿方面提出要求,希望在家中,也能重视起幼儿的坐姿习惯,通过各位家长的参与,进一步纠正我班幼儿的不良吃饭习惯和不良坐姿习惯。
我班幼儿不仅能在评价中快乐成长,也能在评价后有更大进步,并且能帮助幼儿在一点一滴中得到提高,实现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2017.6
第五篇: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的概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理念。发展性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育价值观,评价者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共同制定双方认可的发展目标,运用适当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进行价值判断,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实现预定发展目标的过程。它的核心思想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评价标准、内容、过程、方法和手段都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发展性评价的特点
新课程评价提出了发展性教育评价的基本理念,这一理念具体到学生评价上,便集中体现为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理念和方法。这一评价理念和评价体系有以下突出特点。
1.发展性学生评价应基于一定的培养目标,并在实施中制订明确、具体的阶段性发展目标
实施学生评价首先需要有一个评价目标,只有有了评价目标,才能确定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学生的发展也需要目标,这个目标是学生发展的方向和依据。在传统教育评价中,这两个目标常常出现背离的情况。而发展性学生评价强调这两个目标的一致性,强调评价目标应基于一定的培养目标。
2.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达到目标,而不是检查和评比
发展性学生评价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并与他人比较、排队,而是要通过对学生过去和现在状态的了解,分析学生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逐步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3.发展性学生评价是注重过程的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要经历一个过程。发展性学生评价强调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对学生发展全过程的不断关注。它既重视学生的现在,也要考虑学生的过去,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因此,发展性学生评价强调通过在学生发展的各个环节具体关注学生的发展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4.发展性学生评价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个方面都是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内容,并且受到同等的重视。
5.发展性学生评价倡导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要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倡导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这意味着,评价学生将不再只有一把“尺子”,而是多把“尺子”。
6.发展性学生评价关注个体差异
发展性评价强调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建立“因材施评”的评价体系。具体来说,就是要关注和理解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尊重和认可学生个性化的价值取向,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特点,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正确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潜能,为每个学生制订个性化的发展目标和评价标准,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建议。
7.发展性学生评价注重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作用
发展性学生评价试图改变过去学生一味被动接受评判的状况,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具体来说,在制定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时,教师应更多地听取学生的意见;在评价资料的收集中,学生应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在得出评价结论时,教师也应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自评和互评,通过“协商”达成评价结论;在反馈评价信息时,教师更要与学生密切合作,共同制订改进措施,以保证改进措施的真正落实。教师不仅要做好自身对学生的评价,更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使自己从讲台上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发展性学生评价归根结底必须指向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育。
发展性评价的实施环节
实施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程序:明确评价目标和标准;选择并设计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订改进计划。
1.明确评价目标和标准
一般来说,发展性学生评价目标体系主要包括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两个方面。学科学习目标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学科学习活动预期要达到的结果,是学科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学生的一般性发展目标涉及了个体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如道德品质、学习的愿望与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等。应该注意的是,在实施评价时一般性发展目标与学科学习目标是无法截然分开的。实际上,学科学习是实现一般性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科学习目标中应该也必然要包含或渗透一般性发展目标的内容。
2.选择并设计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
有了评价标准后,还需要选择评价方法,设计评价工具,这是在评价的设计准备阶段应做的重要工作。发展性学生评价除了使用纸笔测验以外,更为强调使用质性评价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情境测验法、行为描述法、成长记录袋评价法等。究竟选用哪一种方法,要根据评价内容和评价对象的特点来确定。
3.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
反映学生学习和发展状况的资料数据是评价学生的客观事实依据,评价资料的有效性是保证达成恰当的评价结论的基础。学生评价的资料通常包括两部分:一是学生的作业、小测验、问卷调查表、小论文、计划书、实验报告、作品集、活动过程记录等表明学生学习状况的原始资料;二是来自各方面的对上述内容的评价,如教师给学生的分数、等级、评语、改进意见,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的观察记录与评价以及来自家长和社会的各种相关的能说明学生发展状况的信息等。
4.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改进,促进发展。因此,光得出一个客观描述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报告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要点,制订改进计划。改进要点应用清楚、简练、可测量的目标术语表述出来,明确、具体地描述我们期望看到的学生通过改进以后达到目标时的行为表现。改进计划还应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背景,提出有针对性的、有个体化特征的改进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