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研究(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3 00:11: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研究》。

第一篇: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研究

《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研究》

课题研究结项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课外阅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根本,更是人发展的需要。吕淑湘先生所言:‚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不说得益于课外。大量的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是其他活动都不能代替的。学生课外阅读正是课堂阅读教学的延伸,课外阅读能力正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还特别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初中段(七—九年级)要求:‘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就进一步强化了课外阅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不可忽视的地位。但对于‚如何读‛却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给师生开展课外阅读留下了自主的空间。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试验和探索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也总结和积累了很多丰富的经验,然而却忽视了学生课后的学习能力的指导,特别是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他们自主课外阅读的方法和效果很让人担忧。我们应该努力创造条件改变这种局面。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健康的课外阅读。我们应从培养人的高度关心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生活,认真务实地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条件,使他们茁壮成长。

鉴于这种情况,我们课题组在南阳师院集中面授培训期间,提出了《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研究》这一课题并进行研究(整个过程均由南阳师院王振彦教授倾力指导),尝试以语文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与方法的指导为出发点,开发学生课外阅读潜能,培养学生切合自身实际的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研究基础

1、研究工作依托于藏书丰富的南阳师院图书馆和知识渊博、理论系统、经验丰富、指导热情的南阳师院的专家教授。

2、研究小组成员曾撰写《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的问题探究》、《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应关注课外阅读》、《语文课外阅读方法初探》等相关论文,为本课题的研究开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3、参与研究者均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并常年担任班主任,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和阅读习惯了解透彻,有着深刻的感受和想法;

4、研究工作者所在学校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三、研究内容

1、研究学生:从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调查造成学生阅读现状的各因素,培养课外阅读中学生阅读的自主意识。

2、主要思路与视角

(1)、构建一种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阅读教学指导模式 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课外阅读的自主意识,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培养搜集、筛选、积累信息的能力,联想、想象的能力,思考、评价的能力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3、研究目的与重要观点

本课题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出发点,以“激发兴趣,开阔视野,启迪智慧,指导学生阅读方法”为目标,旨在调查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归纳影响其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因素;开展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策略的研究,侧重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的教学方法,研究并形成一定的课外阅读教学策略,使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外阅读真正落到实处。

重要观点有:

(1)、多种方法途径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是能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

(2)、关注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注重进行方法指导,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提高课外阅读能力。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可以强化课外阅读的效果。(4)、引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或者读后随感,以写促读,加强落实课外阅读的效果延伸。

4、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调查造成学生阅读现状的各因素,搜集资料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培养课外阅读中学生阅读的自主意识。

(2)、行动研究法: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动态发展的、自然的、开放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研究,探索有效的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方法途径。

(3)、经验总结法:归纳、分析、总结实验的得失,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过程的检测以实验法为主,辅以调查法、观察法、测量法,搜集资料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验证结果。

四、研究价值

1.创新程度

初步摸索一套提高初中生课外阅读效率的实施模式,以提高他们的课外阅读能力,积累语文课外知识,为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和展现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促使他们运用积累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切实地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因此,本课题在某种程度上是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课题。

2.理论意义:

此课题的研究,将会丰富新课标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论。

3.应用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实施,将会改变带动我校的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改变 我校的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促使语文教师对于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重视,激发学生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有着很强的应用价值。

五、课题主要研究阶段:

1、理论学习准备阶段(2009年7月——8月):学习与课题有关的课内、外阅读方面的理论书籍,建立与课题有关的理论体系。

2、课题实施阶段(2006年9月——2010年5月):拟订课题实施方案;设计问卷并进行阅读现状调查;实践研究阶段:课题组成员开展研究活动,做好阶段性的调查分析,收集整理研究实践的过程性材料,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小结,调整研究方向、研究方式等

3、课题研究总结阶段(2010年6月——2010年7月):总结课题研究过程,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六、最终成果形式: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过程:

(一)、在课题研究开始时,我们通过问卷形式对白潭二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表一: 九年级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表(学生部分)

1、你平时的主要的读物是什么? A、名著(104人,占43.9%); B、言情(13人,占5.5﹪);C、武侠(25人,占10.5﹪); D、报刊杂志(86人,占36.6﹪); E、网游小说(96人,占40.5﹪); F、其它(14人,占7.6﹪)

2、你阅读课外书籍的目的是什么? A、拓展知识(107人,占45.1%); B、丰富生活(66人,占27.8%); C、为作文服务(59人占,24.9%); D、消遣(62人,占26.3%)

3、你平时的阅读情况如何? A、基本不读(10人占,4.2%); B、没时间读(11人占,4.6%); C、有时读(172人,占72.6%); D、经常读(54人占,22.8%)

4、你平均每天阅读时间有多少? A、1小时以上(20人占,8.4%); B、1小时以内(104人,占43.9%);C、1小时以下(112人,占47.3%)

5、你通常阅读那些书籍? A、中国古代作品(84人,占35.4%); B、现代作品(112人,占47.3%); C、当代作品(59人,占24.9%); D、外国作品(32人,占13.5%); E、作文(136人,占51.2﹪)

6、影响你阅读兴趣影响最大的人是谁? A、老师(48人,占20.3%); B、父母(100人,占42.2%); C、同学(92人,占38.8%); D、媒体(30人,占12.7%)

7、你经常逛书店吗? A、经常(20人,占8.4%); B、有时(108人,占45.6%); C、很少(103人,占43.6%); D、从不(19人,占8%)

8、你选择课外书籍的因素是什么? A、按自己兴趣(144人,占60.8%); B、听父母教师指导(24人,占10.1%); C、提高学习成绩(66人,占27.8%)

9、你认为阅读课外书籍会影响学习吗? A、不会(46人,占19.4%); B、会(24人,占10.1%); C、不一定(185人,占78.1%)

10、父母对你阅读的态度是什么? A、进行指导(52人,占21.9%); B、赞同不指导(97人,占40.9%);

C、反对(6人,占2.5%); D、中立(93人,占39.2%)

11、你怎样进行阅读?

A、通读(137人,占57.8%); B、精读(67人,占28.3%); C、边读边玩(36人,占15.2%)

12、你阅读时首选哪类图书? A、情节引人(77人,占32.5%); B、语言优美(80人,占33.8%); C、充满哲理(60人,占25.3%); D、有益学习(81人,占34.2%); E、人物幽默(64人,占27%)13 你的阅读方法是什么? A、批注(15人,占6.3%); B、摘录(55人,占23.2%); C、写读书笔记(39人,占16.5%); D、口头交流(72人,占30.4%); E、偶尔写摘录(63人,占26.6%); F、读读而已(39人,占16.5%)

表二:九年级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表(家长部分)

1、您经常给孩子买课外书吗?

经常买(29人,占15.3%);买的不多(136人,占72%);不买(27人,占14.3%)。

2、您的孩子喜欢看哪一类的课外书?

现代题材(60人,占31.7%);古代题材(46人,占24.3%);?学习资料(57人,占30.2%);作文辅导(66人,占34.5%)。

3、您陪您的孩子看课外书吗?

经常(12人,占6.3%);偶尔(89人,占47.1%);不陪(47人,占24.9%);没时间陪(41人,占21.7%)。

4、您对子女课外阅读的态度?

赞同(152人,占80.4%);反对(4人,占2.1%);中立(42人,占22.2%)。

5、假如您为子女选择读物,首先考虑的是:

童话寓言(9人,占4.8%);名著(39人,占20.6%);历史故事(25人,占13.2%);作文书(63人,占33.3%);学习资料(106人,占56.1%)。

6、你推荐过您的孩子读过什么读物?

名著类(35人);作文类(17人);学习资料(8人);历史读物(5人);名言古诗(2人);科技类(1人);未推荐(9人);看新闻联播(1人)。

7、哪本对你的学生影响比较大? 作文类(7人);《水浒传》(3人);《西游记》(3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3人);《中国上下五千年》(2人);《骆驼祥子》(1人);《鲁滨逊漂流记》(1人);学习资料(1人);名言古诗(1人);《唐诗三百首》(1人)。

8、你主要给孩子推荐的书藉是什么?

各类作文选(98人);《水浒传》(3人);《西游记》(3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3人);《安徒生童话》(3人);《三国演义》(2人);《十万个为什么》(2人);《骆驼祥子》(1人);《鲁滨逊漂流记》(1人);《红楼梦》(1人);《战争与和平》(1人);《弟子规》(1人);《傅雷家书》(1人);《爱的教育》(1人)。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了解到:

1、从学生课外阅读的类型范围和选取的标准和理由来看

(1)大部分的同学选择的是名著和报刊杂志,而且阅读文学性不强的网游小说现象比较突出,明显地看出学生在选择读物时是漫无目的的,缺少必要的指导。

(2)大部分的同学选择看当代和现代的文学作品,对外国文学接触较少,这主要取决于老师对学生的要求。

(3)同学们在选取课外阅读书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是否有益于学习

(4)现在的学生,独立意识增强,大部分凭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书籍,只有少部分听从父母老师的指导。象《春水 繁星》、《骆驼祥子》、《朝花夕拾》、《童年》,看过的人寥寥无几。

2、从他们阅读的目的来看

课外阅读是为了增长见识的学生占45.1%。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课外阅读丰富了课外生活,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语文素养。同时也有学生把课外阅读当作一种随便看看的消遣方式;只有少数的学生把课外阅读与作文联系起来。

3、从他们阅读的时间来看

他们绝大多数同学都安排了课外阅读的时间,大部分的同学课外阅读时间在一小时以下。这和中考升学的压力太大,作业负担过重有直接关系。

4、从他们选择阅读书籍的角度来看

多数学生按自己的兴趣读书。他们列出的最喜欢的读物中,前三位的是传奇故事、网游小说、笑话幽默、《中学生天地》,基本上属于消闲轻松一类。名著类占到43.9%,但这个数字与教师教学中的重点要求有直接的关系,初中生比较看重故事性较强的读物,而对那些需要思考、内涵丰富的作品不是很感兴趣。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九年级学生曾经阅读过网游小说的高达42%。

5、从他们对待书店的态度来看

超过半数的学生有时逛逛书店或很少逛书店,能经常逛书店的学生仅仅有8.4%。

6、从他们的阅读方法来看

绝大多数的学生采用的是通读的方法,课外阅读存在很大问题,如无计划、没有养成作读书笔记的绝大多数学生追求阅读的连贯性,学生的不喜欢在阅读中放下书本去查工具书,偶尔摘录和写读书笔记,坚持常写读书笔记寥寥无几,表层阅读、即时阅读居多。

7、从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支持角度看

(1)、大多数不赞同学生看课外书,认为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在孩子读书方面的投入也就少。

(2)、家长在为孩子选择读物时,主要选择学习资料或作文书。(3)、家长在推荐读物时,倾向的是促进学生学习的读物。

(二)、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如果说课堂教学要是指导‚精读‛的话,课外阅读则是‚博览‛。学习的成果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九年义务教育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中学生课外阅读量,并提出了具体的阅读要求,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让语文教学走上一条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康庄大道。成了我们研究的主题,针对前面调查的情况,我们在具体的研究中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激发阅读兴趣,引导自主读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需求的动力,学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课外阅读全靠自觉,而兴趣就是充分调动学生课外阅读主动性、积极性的催化剂。只有唤起学生浓厚兴趣,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外阅读。

(1)、精心推荐读物,唤起读书兴致

‚一本好书,就是一位好老师‛。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课外阅读大都带有随意性和消遣欣赏性,作为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做好读物推荐工作。只有精心挑选学生喜闻乐见的读物,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读书欲望,唤起学生读书的兴致。我们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介绍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读物,帮助挑选浅显有趣的故事、散文甚至优秀小说等,是自己爱看的自然有兴趣,学生也乐于进行阅读。同时,优化课内阅读。课内阅读是指导学生读书的一块主要阵地,提高课内阅读的效益直接影响着读书活动的质量和效能。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教师立足教材文本,立足课堂45分钟,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科学有序地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探究,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体验、交流活动中习得读书方法,提高读书能力,养成读书习惯,为课外阅读引发兴趣,提供有用的方法。我们还制定了《初中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有序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与引领。推荐书目如下:

初中生必读名著十八部:

1、《爱的教育》

2、《繁星》《春水》

3、《伊索寓言》

4、《童年》内等处写一些有关课外阅读的名言警句或激励性语言,如:‚课外书,你永远的朋友‛、‚你想成为知识渊博的人吗?‛、‚请参加课外阅读‛、‚从小爱读书,一生都幸福‛、‚知识海洋,让你幸福徜徉‛;在教室,走廊、楼梯处张贴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的画像,如文学家高尔基,伟大领袖毛泽东,大作家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开展以课外阅读为主题的班队课等。通过各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励学生热爱书籍.2、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技能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正确地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 培养阅读技能才能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课外阅读才有效率,才有收获。因此,我们在平时注重指导学生掌握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

(1)、精读法,既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精细地阅读。指导学生精读,要学生全身心投入: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思.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

(2)、浏览法。主要针对一些长篇的书籍,例如名著《西游记》、《水浒传》等。教材中节选了一些中外名著的各种章节,在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时,要求可放宽,只作走马观花的浏览。这种阅读不受时间限制,比较轻松,而且文艺作品故事性强,有很大的吸引力,阅读速度自然加快,读后掩卷而思,也有不少可回味品评的东西。

(3)、速读法。即不发音、不辩读、不转移视线,用尽量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并能正确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其特点是快,要求读得快,理解得快。

(4)、选读法。要根据自己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来读。

(5)、批注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边读边批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我指导学生阅读最常用的。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画出好词好句,读后把相关的内容抄到摘抄本上,早读时读读,真正的积累句子。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对优化各课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将继续从学生具体情况入手,根据学生特点,建立一个品种多,内容丰富的书源库,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阅读资源。

3、注重行为训练,养成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训练,必须讲究方法。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

(1)、训练读书用眼的习惯。减少眼动次数,逐步扩大阅读视野,缩短注视字词时间,减少回视,这样既提高阅读的准确性,又能提高读速,形成默读习惯。

(2)、训练阅读时用脑的习惯。文章大体分三种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而这三种文章各有不同的阅读步骤,如:记叙文的阅读步骤:文章题目——文章体裁——主要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中心思想。每次,拿到记叙文的阅读材料时,边读、边思、边记这些要点,达到理解记忆。

(3)、训练定时阅读和限时阅读的习惯。定时阅读指每天某一时间内阅读,限时阅读指每天限定一定的读书时间。

(4)、训练‚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教会学生阅读时做好摘录,写好随感。许多学生课外阅读并不少,但读完如过眼云烟,收效甚微,这与他们阅读时动口、动眼不动手、不做摘录有关系。因此,要求学生阅读时要做好读书笔记,包括圈画、摘抄、评注、仿写、加标题、写段意等。学生借助这些技术来控制自己阅读的注意力,弄清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而且懂得分析文章是怎样写的和为什么这样写。同时把精彩优美的语句和文章的片断摘录下来,博采读物的长处,并消化吸收,学以致用,在需要时参照、借鉴。这样,使学生养成不动笔不阅读的习惯,积少成多,自然会丰富学生的内涵,打下坚实的文化积淀。

(5)、鼓励学生读写结合 读与写有机结合,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巩固课外阅读成果,提高阅读质量,在阅读能力提高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写作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续写,仿写,改写,扩写,评论等都可以采用,并积极向省市县各级刊物及校刊投稿,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其他的阅读习惯,如爱护书籍的习惯,阅读卫生的习惯等。

4、创建家庭阅读氛围

为了促使家长和社会支持孩子的课外阅读,我们在上期末家长会上,对家长提出了希望:为孩子的课外阅读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多给孩子买些课外书,多陪孩子一起学习,让孩子当自己的老师,倡导亲子共读,在共同的学习中提高阅读兴趣。在家长会上建议家长每周与孩子一同阅读不少于1小时,每周带孩子逛一次书店,每月浏览一本孩子阅读的书籍,做到经常性地与孩子交流沟通。这样,学校、家庭共同承担起责任,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使我们的学生自觉阅读,乐于阅读。

5注重课外阅读评价

课外阅读评价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时,始终把评价贯穿于学生整个阅读过程中,提高阅读实效.评价的内容及其方式都可以多种多样,如围绕课外阅读开展的各类活动读书笔记记录情况以及阅读成长卡都可以纳入评价机制,并注重教师,学生自我及相互间评价相结合,课内,课外评价相结合,分学段目标达成与综合评价相结合,还可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当然我们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此外,我们可以在测试中融入课外阅读,如我们可以出题:‚你最喜欢的一本课外名著是什么‚你最喜欢里面哪一个人物? 说说理由, 这样可以促使学生认真阅读,提高阅读实效。

七、研究成果:

经过实践研究发现,学生学习语文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的语文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一)、语文课外阅读的实践调动了学生自主积累的积极性,改变了他们的阅读习惯,提高了学生阅读兴趣和效率,学生由被动变成了主动。不少同学被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所吸引,而大量的知识积累又丰富了他们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的内驱力,使他们在各类活动中能一显身手,获得成功的喜悦。如课题组成员辅导的学生多次在省、市组织的河南文化小论文、作文竞赛中获奖。

(二)、语文课外阅读的实践使学生对语文知识及能力积累,由浅层向深层次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学生发现、搜集、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他们不仅学会从报刊和图书馆藏书中寻找资料,而且主动地去请教老师或当地的名人学者,信息渠道大大拓宽了。更难能可贵的是部分学生还上网查找现代信息资料。这样的实践使他们积累层次提高了,而且语文能力得以提升。

(三)、语文课外阅读的实践,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普遍的提高。语文课外积累的实践,为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和展现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促使他们运用积累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反过来又提高了语文能力。今年全县中招模拟考试中,我校的语文成绩平均95.2分,比往年有了很大的提升。

(四)、语文课外阅读的实践,也促进了我们课题组成员自身素质的提升。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论文,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同行交流。课题组主持人马中华老师撰写的《如何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培养学生作文素养》、《运用信息技术 优化语文教学》等论文分获省一等奖;课题组成员中,谷祥福老师撰写的论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初探》、《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等论文均获省一等奖;刘现增老师撰写的论文《发挥网络阅读优势,培养语文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探索与实践》分获一、二等奖;张景玲老师撰写的论文《浅谈网络技术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新时期语文教师的素养》获省一等奖;刘俊华老师撰写的论文《浅析〈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家乡义务教育的现状与对策》获教育学会二等奖;刘志华老师撰写的论文《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怎样创造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在《中学生学生报》发表。

八、进一步开展课外阅读的打算: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使命。对我们课题组来说,这次实验研究更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和锻炼。由于我们的理论水平有限,加之时间短暂仓促,留下了许多遗憾。比如:怎样处理课堂阅读教学、课外阅读和网络阅读的关系才是科学的?怎样通过语文阅读实践活动训练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独立思考的品质;课题中还有许多极具科研价值的内容未能进一步研究(如对课外阅读时间与中考压力下的紧张学习时间的矛盾的研究)。这些都是今后有待探索的领域。

通过一年来的课题研究,课题组初步摸索出了一套提高课外效率的实施模式,但这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初步概括,不同学校、不同群体、不同时期的学生都应视具体情况而做出科学、合理的改变。读书指导不能为活动而活动,也不能急功近利,要考虑到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学校的持续发展,因此课题研究的结束,更是我们每个成员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向更高目标迈进的开始。

第二篇:浅谈初中生语文作文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生语文作文能力的培养

蕲阳双语学校教师

查方权

“作文作文,好比捉魂”,许多初中生面对作文常发此叹。心中仿佛有千言万语,提笔却寥寥数语,甚至不知所云。

如何帮助初中生解决作文困惑的现象?

笔者从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试图寻求找到排除困惑的方法。现浅述如下。

帮助学生明确语文作文的重要性

习作是社会交往的需要,也是体现一个人文化素质的基本表现,更是现代人的一项必备的生存技能。同时,习作也是衡量一个人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辩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它能较全面的,较直观的反映一个人的综合素质。重视初中生在校时期习作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工作。

二 帮助学生弄清语文作文的困惑点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因惧怕作文,往往心思忧虑,坐卧不安,提笔忘语。

其次,因思路模糊,往往语无伦次,东扯西拉,层次不清。

再次,因素材贫乏,往往主次不分,东拼西凑,不知所云。

最后,因偏离主题,往往节外生枝,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三 帮助学生掌握提升作文的新途径平时学会观察生活,培养习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才会去主动感知生活的乐趣,从而去积累习作材料。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只有不断追寻源头活水,作文素材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那么,怎样观察生活?

读了一则故事或看了一场电影,就引导学生说几句读后感或观后感;下了一场大雨,就引导学生讲一段雨中见闻;就算课间十分钟,也去引导学生如何观察校园生活......日积月累,习作素材就越积越多,广阔的生活就真正成了学生习作的永不枯竭的溪水之源。拓宽阅读习作视野,积累习作素材

阅读教学是培养与提升学生习作水平的阵地,教师应充分利用情感朗读,角色朗读,媒体示读等多种朗读方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就会在朗读中去主动品味佳词丽句的表达妙趣,从而去对比不同表达下的不同效果。

有意识的将文中精彩语段反复对比与品味,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不断上升。相反,干瘪的朗读只会抑制学生的阅读兴趣。重视口头作文训练,实现作文跨越

作文水平往往与口头表达密切联系。一般来说,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通常习作水平也较强。但是,我们有时也会看到,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人作文时却无从下笔,不知所措。这又是怎么回事呢?究其原因,还是未能掌握将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相联系的方法。

那么如何将读与写相结合? 笔者以为,作文训练之前,多引导学生说话训练,然后,动笔之前再把所说的内容整理一下,条理清楚了,写下了就顺利多了。挖掘教材文本内涵,引导学生仿写

教师在平时语文课堂教学时,应特别关注优秀语段,认真揣摩其语句特点,练习仿写语句。所谓仿写,就是模仿现有的句子来写。做到:关注句式变化特点,关注句子所用的修辞,关注句子的语气变化。

做到上述三个方面,日积月累,常抓不懈,学生的仿写能力就会提高,习作水平也自然会提高的。尝试作文互批互改,培养阅读兴趣

教师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一两次作文互批互改活动,可以有效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实践能力。

在互批互改中,教师教会学生一些批改方法,如:如何把字,词,句,段改通顺;如何过渡;如何立意......有了这些章法与修辞,培养学生的习作水平就有希望成为一种可能。

总之,作文课本来就是一堂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训练课。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只有多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并敢于在课内外锻炼自己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学会珍惜每一次师生之间心灵的触动机会,用心感悟,用心灵捕捉灵感,作文水平就一定会得到提高!

第三篇: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般认为,阅读能力的具体要求是: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阅读教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在于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的最根本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探求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下面结合本人的一些教学经验,就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在有声诵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诵读是阅读的基础。学生阅读文章时,要扫清阅读障碍。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读准生字,理解其意思,在此基础上才能诵读。诵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学,并提高学习效率。诵读时,眼、手、口、耳、脑等各种感官要同时活动。通过有声诵读可以让学生感悟到作品的真谛,不经意之间对语言的那种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要改变目前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普遍较差的局面,万万不可对诵读掉以轻心、等闲视之。为此,本人常有以下几种做法:

1、利用语音、语调、语气等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摹拟人物情态。如《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藤野先生》中体现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的学者风范,以及“我”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的阅读等。

2、开启学生情感的闸门,让在文章中蕴涵的感情的潮水在诵读中奔涌出来。学习《最后一次讲演》,引导学生通过多次朗读,体会在集会上闻一多先生的心情:对革命死难者——李公朴表示深切的悲痛;对反革命的刽子手——国民党反动派表示刻骨的愤恨。学生的这种诵读在不断的得以加强,体味作者深刻的情感。

3、我们要善于体现氛围,让学生渐进入意境。在阅读中,我们要善于营造氛围,让学生在我们营造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逐渐的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中来。如在引导学生阅读高尔基的《海燕》时,我们要营造出一种大革命即将来临的那种气氛,让学生在感受到大革命气氛的同时,渐入意境,并用多层次的语调进行吟诵,可使学生更深入到这首散文诗的艺术境界中,陶醉其中而不知。

4、教师需要诱导学生反复朗读内容含蓄的文章,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品味会,重点是对词、句的品味。对文章进行品评赏析,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与用心,看出文中的美点妙要,品出力透纸背的意蕴。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品读法”,更易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从四方面谈谈“品读”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一要品得细,就是一个字一个字地、一句话一句话地、多角度地反复地咀嚼品味语言材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一字未宜忽,句句悟其神。” 我的体会是:让学生阅读课文,抓住那些凝聚作者情感的,闪烁作者独到感受的精华文段、重点语句、关键字词进行细细品析。这样既可以在字、词、句的咀嚼中领略作者遣词造名的功力,体会其用法的精妙;又可以更深、更全面地去理解文章的内容,作者的情感,作品的思想,语言的风格等,达到对文章“窥一斑而见全豹”的认识效果。二要品得深,就是对课文见解深刻,经过一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品读,从别人不易读或不能读的地方读出味道来。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探幽发微、扣问弦外之音,揣摩语言外壳下蕴含的深层次含义,既可培养学生思维的发展,又可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如鲁迅先生《孔乙己》一文,结尾这样的写道:“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课上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大约”和“的确”深层含义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便明白这两个词看似矛盾其实反应的却是孔乙己真实的命运。三要品得美,就是从“美”的角度、“好”的角度对课文进行品味揣摩,品评欣赏文中不同凡响的表达艺术,从而产生审美激情,获得深刻的审美体验。品读美文时,教师要善于从“美”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美点寻踪”,无论是用词、写句、层次、结构,还是音乐、画面、形象、思想等,都可让学生用自己审美的眼光去追寻和探究,发现其美的所在。如果我们的语文课上,学生能与庄子一起逍遥游,与苏轼同游赤壁,随毛泽东观北国风光,跟随范仲淹做客岳阳楼,岂不美哉!四要品得奇,就是角度丰富,视野开阔,通过多角度鉴赏和思辨分析,进行科学的审美判断,形成独创的见解,发别人所未发。比如我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这篇文章时,为了让学生品味文章语言的准确、严密和科学。当我结束课前向学生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学完这篇文章你有没有发现课文中说明不够准确、严密的地方?我们可不能迷信权威哦!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学生的兴奋的质疑打破了课堂的平静,学生们自发为他的质疑鼓掌喝彩;接着另一个学生的发现,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这个教学片断通过语言的品味,敢于向科学权威说“不”,使学生把握住了科技作品语言准确、严密、科学的特点,同时也提高学生的科学表达的意识和能力。

二、通过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也很难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意识的接受,更何况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思想也会一如既往,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永远是臣服于知识的“奴隶”,是知识的“记事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

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如教王安石的《伤仲永》这一课时,我最后总结说:“本文的作者借事说理,以方仲永为实例,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仲永正是没有得到后天的教育,才导致了才能的衰退。你们说后天的教育对成才真的那么重要吗?成才的关键是什么?”刚问完,同学们就议论开了,有一吐为快之势。我说:“大家先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接下来我们结合课文内容,联系实际对‘成才的关键是天资聪慧还是后天教育’这问题分成两种意见展开讨论,看哪种意见有道理”。持天资聪慧是成才的关键的同学举例证明:“中央电视台曾播出的痴呆儿聪聪没有学过音乐却能上台指挥交响乐演奏。这不是他有这方面天份的原因吗?还有莎士比亚、高尔基未读完小学却成了伟大的文学大师。可见,天赋是成才的关键!”。而另一方也提出了小学课本里曾有过的童第周,反驳道:“童第周在学校里曾因考试不及格差一点被赶出学校,后来经他勤奋刻苦,成了有名的生物学家。还把当时生物界的尖端课题攻下了,实现了他‘外国人能做的事中国人也一样能做’的愿望,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这不说明后天教育(努力)在成才中的重要性吗?”在争论中双方都做到了观点明确、论据确凿,有一定的思辩水平。在同学们辩论的继续深入后达成了一致正确的认识:成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天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只有在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时,才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分段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必须遵循其由低到高的发展顺序而进行,同时又必须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为中心,中学语文阅读能力在各阶段培养目标是不同的,一般可分为下面几个发展阶段:

(一)、积累阶段

这是一个动态而连续的过程,更是后面阶段能力具备和发展的基础。积累的内容包括:语言材料方面;字音、字形、字义的基础知识要打牢,能够准确地判断单复句并能分析其结构,要熟练地把握文体特征、语言表达的特点;思想感情方面:能够阅读范文和课外读物,学会理解或吸收比较丰富的思想感情,为理解和消化新材料中复杂思想感情和新观念奠定基础;同时,还要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学生的阅读作用很大。教师应结合教材作必要的介绍,然后要求学生积累。

(二)、理解阶段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只有发展了思维能力,理解力才能应“源”而生,所以这一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综合的思维力和联想、想象力,它们在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是判断力的培养。判断力是指读者理解事物的本质,明确概念。可以利用文本中的判断旬或“限制和修饰成分、来训练,如“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这句话,如果把“常常”一词去掉,这个判断就绝对化了。因为生活中错误之后并不一定就产生“正确”。加上“常常”,对“错误”现象的本质特点揭示就准确。

二是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分析、综合能力构成了人类基本的思维过程,也是阅读理解能力的核心。分析能力是将事物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分解出来的能力。只有通过分析,对课文的整体认识才能深入。综合能力就是在思想上把分析出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综台起来考虑的能力。所以,分析能力的训练离不开综合的指导,综合能力的训练必须以分析为基础。如必须在熟悉全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给文章分段,给段分层,给句子划分结构,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必须在分析文章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层义、段义、题旨,以训练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给文章列写内容提纲是训练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

三是联想能力的培养。联想能力指由一事物的印象、观念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印象、观念的能力。有了联想,可以将有形文字的意义空间拓展到最大,从而使理解更准确、合理。在阅读活动中应鼓励学生主动去联想。教师还可根据联想的类型,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联想力的训练。

(三)、评鉴阶段

即对文字材料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评价和鉴赏的阶段。只有掌握相当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语言知识,能进行抽象思维的阅读者才能评鉴作品。中学生应该而且能够具备评鉴能力。初中阶段可培养学生对具体的人物举动、故事情节、作品特点、某一观点作评价的能力,能写成一点一议的小论文。讨论之后,再进行欣赏,如朗诵、品味,在评鉴欣赏中越觉其妙,学生则愈益喜爱该读物,有的学生甚至能在笔记中主动写评论文,抒发己见。

第四篇:农村初中生作文能力培养及策略研究

《农村初中生作文能力培养及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孙雪离

《农村初中生作文能力培养及策略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教学在注重培养人文素养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一种有效的语言工具。写好作文它能够锻炼语言的表达能力,也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更好的去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由于我校学生写作能力普遍薄弱,作文课上往往不知如何下笔,很多学生的作文存在很多的毛病,如句子不通顺、不够字数、中心不够突出、语言贫瘠.....那如何让学生学会写作文呢?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校决心下大力气解决学生作文能力较差的问题。学科组员也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本阶段,我主要是通过上作文活动课提高学生作文的写作技巧,培养他们对写作的兴趣,督促他们多看优秀作品,多动笔写写心中的所想所感。努力改变自己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做到多思、多与人交流教学经验,让自己在实践中慢慢进步。

二、本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的学生:以七(1)班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们的写作情况。

2、研究方法:研究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提高写作的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具体指导方法的可操作性。

3、研究影响写作的因素:其一:在特定的环境背景下,很多的农村家长还存在着落后的思想观念,对于子女的教育往往是不够的,他们也认识不到教育的重要性。学生出现学习思想散漫,不认真读书等现象,很多的家长没有引起重视。其二:小学到初一,需要一个过渡时期,写作需要学生有好的语文基础和语文素养,当学生们在小学阶段基础打不好的情况下,那么写作对于他们来说确实是一大难题。对于农村学校,经费的有限,对学生的课外延伸无法做得全面。他们的视野也相对狭窄,总感觉无事可写。

三、本阶段所做的努力

(一)了解学生情况

自课题研究开始,我们便结合我校实际,对学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与分析,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观察法:通过对学生在写作、生活、实践等方面的观察,从而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动态、写作能力。

2.调查法:以七(1)为重要的研究对象,采取调查法,对学生进行了有目的的调查、分析。

(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作为新教师的我,不管在教学技能,还是在经验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特别是上作文课,很多时候不知从何入手,为了能够上好作文课,我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多看教学视频,多反思自己的不足,多倾听学生的心声......根据实际情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学生易于接受作文教学课。

(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需要培养,培养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的。我经常鼓励学生写作文去学校投稿,也尽力为学生修改作文,学校有什么作文比赛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全班在班主任的帮助下还成立了学习小组,让他们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也经常把优秀的作文作为学习的典范,让大家来共同学习,经常叫他们赏析优秀作品,学习别人的长处。多读书是写好作文的基础,经常督促他们要养成读书的习惯,把好词好句摘抄起来作为写作素材。

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慢慢的对写作有了一定的兴趣,也愿意拿自己的作品去学校投稿。当然班中还是存在着一些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但我相信多给他们一些时间,对他们多用心一点,他们是能进步的。

(四)提高学生写作技能

作文想要写好,除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外,其实写作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作文课上,注重作文写作技巧的学习,写作技巧有如何开头、结尾、立意、构思等,让他们懂得利用写作技巧使文章生动起来,打动读者的心灵。

(五)情感的培养

文学都是建立在生活上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上的所感所悟、所见所闻都能写进作文里面。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懂得感受生活、热爱生活。做一个多情的人,热爱生活中的一人一事,感受大自然中一草一木。多情人自然有颗敏感的心,这样才懂得从生活中提取材料,提笔有事可写。

(六)注重写作训练

写好作文还有最关键的一点是学生要自己动笔写写,在写作过程中鼓励学生遵循以下的原则:

1、渐进性原则。要坚持“句—段—篇”的训练程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2、多样性原则。要坚持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及写作文体的多样性。可以是故事、小说、寓言、写人、写事等。

3、持久性原则。要坚持长期、正确的写作训练,写作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学生都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

四、取得的成效

一学期以来,我负责研究的内容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学生对于写作有了一定兴趣,能够自觉的写周记,摘抄好言好句,有些同学还自动写作文给老师批改。他们能够尝试运用写作技巧进行写作,写的作文不会太过单一,有了一些新亮点。我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多反思总结,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同时也提高个人作文教学能力。

五、存在的不足

虽然有些学生进步了,但还是存在一部分学生不会写作文,对作文还是存在恐惧感。有些学生基础差,语言贫瘠,写出的作文比较单一。我对于作文的评改还不够详细,不够深入,还需努力改进。作文教学中,由于时间关系,很多时候不能够一对一的教学,这样一来很多学生能够接受老师的教育,总有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接受不来。作为新老师的我,不管教学水平,还是教学经验,确实存在很多的不足。很多时候在课堂上不能够很好的把观点通熟易懂、简明扼要地说出来,好让学生更容易地接受。在以后的日子里需要继续增强自身的教学理论以指导研究。

(六)努力方向

努力提高自身的作文教学水平,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让理论运用于实际,深入学生的世界,了解他们的所需,培养他们写作的能力。尽量解决学生作文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内容单一,内容空洞,字数不够,无从下笔等等。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多向同行的老师沟通、探讨、多问他们的建议。这样,去上课效果会比较好。要留更多的时间、更多的关爱给予学习较差的学生。其实学生都是需要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当学生在慢慢进步的时候,在适当的时机给予他们鼓励表扬。同时也鼓励学生把自己认为好的作品拿给老师点评,然后在校刊发表。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反思,善于摸索,慢慢地去找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现在是一个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在课题研究组上我得到真正的成长,让我在作文教学上有所进步。但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找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五篇:初中生阅读感悟能力的培养的研究

《初中生阅读感悟能力的培养的研究》阶段性总结

——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感悟

黄家镇中心学校喻茂梅

语文教学的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教师没有教会学生感悟文本,感悟生活,感悟美和爱,教给学生的只是自己的或别人的感悟,学生从来没有或很少有自己的感悟,即使有一点,也是教师或教参强加给他们的。“一千个读者的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学生从教师的讲解中悟出的恐怕只有一个“哈姆雷特”。对于相同的事物,每个人的思想和理解都是不一样的,无法统一,然而语文教学却有意无意地统一着学生的思想,剥夺了学生对课文切实的感悟。《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了学生阅读感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应用分析代替学生的感悟,而是要教会学生如何感悟,怎样感悟,使学生的自我感悟能力得以培养和加强。

一、在反复阅读中感悟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强调的便是读,且要多读,精读。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习惯于反复讲,详细讲,全面讲,生怕学生悟不出课文的深意,事实上这是越俎代庖。悟不是通过教师讲解就能获得的,只有让学生潜心读书,自己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才能实现。用讲代读的方法教语文,犹如把梨子放在学生面前,只是喋喋不休地讲梨子的味道,而不让他们吃一吃,如此即使讲得再生动形象,学生也不知道梨子是什么味道,与其他水果有何不同。语文教师应该从繁说细讲中解脱出来,大胆地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在读书中理解体会。

二、激发情感培养感悟能力

要使学生在阅读中产生有效的感悟,调动他们的情感参与至关重要。白居易曾说:“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现行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形神俱佳,文质兼美,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浓郁的感情,是情感满溢的海洋。这些课文为学生创设了多种情境,为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披文以入情”,把握住跳动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脉搏,激发学生去体验、去思考。在感悟思想情感的真谛阅读时,学生要将自己有限的人生体验参与文章的解读,以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有所感触和领悟。只有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声,才能与作者和文中主人公在思想、感情方面产生强烈的共鸣,形成心理相融,在阅读中感悟才能更加深透。

比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它之所以读罢能让人泪眼朦胧,就在于它字里行 1

间都渗透着爱子之情。在阅读中学生就要紧紧抓住最能体现“背影”的情感因素——“蹒跚”、“探”、“攀”、“缩”等几个饱含深情的字眼,仔细品味父亲对儿子真挚、深厚的情感,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回忆父亲对自己点点滴滴的关心,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父爱的真谛,更加珍惜生活中所拥有的真情。这样,通过开启自己的情感体验,就会对文章产生深刻的感悟。

三、启发想象培养感悟能力

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不能直接可感,必须借助于人的联想和想象,通过利用自己原由知识、表象或经验,对课文描写的人物形象或事物、意境展开再造想象,通过对课文的描述进行创造想象,从而使人物、事物形象更鲜明、意境更丰富。描写生动、意象丰富的课文可以在想象中体验。这样获得的感悟才是丰富深切的。可见,想象对于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至关重要,它是引导学生阅读感悟的有效方法,也是学生学会感悟的翅膀。

如读高尔基的《海燕》,文章通篇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写暴风雨来临时的海天的情景来反映列宁领导的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前夕风起云涌的革命形势,并借助海燕在暴风雨来临时勇敢地飞翔和欢乐的叫喊的形象,热情歌颂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对这一主题,如果不展开想象与联想,学生根本无法领悟和把握。

四、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感悟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中也处处体现着生活。叶圣陶说:“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到的一点点积聚起来,积聚越多,了解就越深切。”对于课文中那些学生有生活体验的内容,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感悟。因此,语文新课堂应走进生活,应有意识地引进生活中的话题,引导学生回忆生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

“拿来主义”是鲁迅针对文化遗产提出的基本观点,即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处理文化遗产时应占有、挑选,然后加以创新。如何对待当今流行的网络文化,这一话题对于时下热衷网络的学生来说是极具诱惑力与启导性的,大多数学生都有这样的见解:在网络虚拟空间中能满足自己好奇心,同时获得自我成就感。处理好网络的利弊,首先要自己有足够的自控力,学会分辨。通过结合现实生活的问题讨论,学生的语文能力会有一个深层次的提高。

五、丰富的积累是培养感悟能力的基础

图式理论告诉我们,读者的背景知识是阅读感悟的重要因素,新知识的感悟和吸收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的。这意味着阅读感悟的深度与广度更多地取决于读者背景知识积淀的丰厚程度,正所谓“得之于俄顷,积之于平时”。因此,必须引导学生注意平时的积累。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自然、社会,多观察、多体验、多思考,积累丰富的感性、理性经验,训练其敏锐的观察力。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走向阅读,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探索、思考,磨砺自己的思维,形成一定的观念、情感价值取向。这些直接经验、间接经验、理性思考、情感、观念的价值取向,将构成心理图式系统,潜伏在学生的潜意识层。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当文本信息激活这些潜伏的图式系统时,便能恍然顿“悟”,进而完成新的意义建

六、适时点拨引导感悟

体验感悟是学生的主体性活动,但教师的点拨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点拨是门艺术。教育点拨有方,往往“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原本陷入僵局的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既充分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又给学生指明思考问题的方向,同时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使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呈现出柳暗花明的教学境界。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导悟、促悟必不可少,但绝对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文章的人文内蕴只可意会,难以言传,更是“非悟无以言其妙”。失败的教学是教师喋喋不休地讲解,成功的教学则是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产生感悟。没有感悟的课堂是没有生气的,没有感悟的课堂是没有收获的。

知识要靠自己在读中获得,情感要靠自己在读中体验,理念要靠自己在读中感悟,方法要靠自己在读中掌握。只有在学生悟不出,或者出现偏差的时候,教师才可适当加以点拨或讲解,从而逐步培养起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

下载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研究(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研究(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小学生课外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课外能力的培养 金郝庄镇中心小学 康素芝 法国科学家笛卡尔说:“读一本好的书,就是和许多品德高尚的人谈话。”读到一本好书,找到崇拜的英雄人物 ,心灵会感到幸福,从......

    初中生自主体育锻炼能力培养方法研究论文

    摘要:健康的体质是学生高效学习和健康发展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但是很多初中生因为课业压力较大,平时缺乏体育锻炼。还有些学......

    论初中生语文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论初中生语文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包头市第五中学王晓娟美国教育家埃得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叶圣陶先生也认为:“在课堂里教......

    培养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培养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一、研究进度: 针对课题研究,在完成了开题报告后,我们就展开了第一阶段的研究。现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已经 完成。第三阶段关于学生英......

    《初中生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初中生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铜山县棠张镇中心中学数学课题组 执笔人 谢翠红 我校《初中生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于2006年5月由......

    培养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培养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一、 研究进度: 针对课题研究,在完成了开题报告后,我们就展开了第一阶段的研究。现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已经完成。第三阶段关于学生......

    初中生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能力的培养研究(DOC)

    《初中生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能力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徐州市铜山区清华中学 韦学翠 一、研究的背景、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历史材料解析题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题型,其特点......

    初中生思想品德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开题报告

    《初中生思想品德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组张梅梅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初中生思想品德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课题,是经沂南县教育局教科室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