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章内容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组织与实施大全
第一章内容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组织与实施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龄前期幼儿思维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直接行动思维 第二阶段: 具体形象思维 第三阶段: 抽象逻辑思维
学习数学心理特点
1.幼儿学习数学开始于动作。
2.幼儿数学知识的内化要借助于表象的作用。
3.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要建立在多样化的经验和体验基础上。4.幼儿抽象数学知识的获得需要符号和语言的关键作用。5.幼儿数学知识的巩固有赖于练习和应用的活动。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基本流程包括 活动内容
活动设计
活动流程
教育环境
活动组织与实施
教学具使用
幼儿主体活动
评价卡设计
活动反馈
活动反思
一、活动设计的把握
1、活动内容的选择
2、活动目标的确立
3、活动流程的设计
确立活动目标存在的问题
⑴目标确立过高或过低; ⑵目标定位过于模糊;(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有混淆);
⑶ 数学活动特质性目标没有呈现(数学学习除了发展幼儿思维之外,更重要的目的是运用已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⑷ 目标确立不够完整。目标的确立应注意
⑴活动目标确立科学、合理,通过活动在原有的水平上得以提升;
⑵三个维度的目标明确清晰,知识目标-知识点具体明确;能力目标-发展的能力贴切;情感目标-体现数学教育价值;
⑶目标确立灵活、根据本班幼儿实际进行调整,调整后的目标与活动有着密切联系,并对幼儿发展有重要意义。目标确立的要求
⑴活动流程设计完整,有开始、有中心、有结束、有拓展; ⑵环节体现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思路清晰; ⑶组织语言与指导语言简洁到位,措辞准确;
⑷内容设计体现有助于形成幼儿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概念。
2、活动组织与实施
第一,明确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特点
⑴幼儿园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⑵幼儿数学教学活动具有情境性、操作性和游戏性的特点;
⑶幼儿数学教学活动一般为教师组织、并在教师直接指导下进行的活动。
第二,明确数学教学活动的一般环节及常用的教学方法
⑴完整的过程
⑵清晰的环节
数学学习过程: 教师教学过程: ⑶各环节的基本教学策略
情境创设分为: 故事情境创设和生活情境创设 活动组织与实施教师在指导时应注意
第一,要鼓励幼儿积极发言,尽量让更多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体会; 第二,指导幼儿注意倾听别人的讲述,并学会参与总结。活动组织与实施检测反馈的常用方法:
①教师引导幼儿组内呈现操作结果互相检测; ②幼儿呈现操作结果教师进行检测反馈; ③集体呈现操作结果教师幼儿共同检测反馈。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教学组织与指导策略
什么是科学?
科学就是反应自然、社会、思维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幼儿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 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 案的探索过程。
科学的活动内容大致归类:
1、探究认识植物
2、关爱和研究动物
3、体验和了解材料
4、经历探究过程、发现事物现象
5、尝试使用工具
6、感受天气变化
7、保护自己 关爱环境
科学活动内容的选择
作为教师,要选择适宜的内容,科学活动内容应从幼儿生活中选择,教师应从幼儿熟悉的生活环境中、社会环境中去寻找丰富有趣的科学内容。因为幼儿的生活中蕴含许多有趣的科学内容。孩子们经常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事物感兴趣,愿意去探究。从幼儿身边的事物,生活的体验中选择具体、可观察的内容,使内容接近幼儿的生活。科学教育内容应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才能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保持长久的好奇心。维果茨基说:“童年儿童早期是按照自己的大纲学习的,学龄儿童按照教师的大纲学习,而学前儿童的学习是按照教师的大纲变成自己的大纲的过程而定的。”其理论指出教师的大纲要变成幼儿自己的大纲,也就是说教育目标和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兴趣和水平。因此,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应符合幼儿的兴趣、需求和水平。这就是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需求化。科学教育活动形式的把握 传统教学模式 :
讲解演示——告知结果——反复训练——记住结果 新的教学模式 :
创设情境(激情引趣)——问题引路(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操作实践(探究问题)——处理信息(转换证据)——
交流讨论(解决问题)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幼儿思维的发展趋势是: 从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
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而过渡。
(物——形——数)
也就是说通过作用于事物的动作来主动地建构 初级科学概念是幼儿学习科学的一个主要特点。
探究式学习就是要通过幼儿自身的活动,让幼儿在实际操作、观察、体验、探索和发现中学习,强调幼儿的主动学习,强调幼儿的积极参与,让幼儿在主动探究活动中建构知识经验。
幼儿园阶段探究式科学教育的五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探究的题目/主题,提出问题。第二步:推测与讨论。第三步:进行实验和观测。
第四步:处理信息和数据,并把它们转换成证据。第五步:表达和交流。
五个步骤所要实现的教育目的: 第一步:提出问题
——幼儿关注问题,进入探究的情境之中。第二步:推测与讨论
——孩子主动建构知识的前提。第三步:实验和观测
——幼儿学习获得事实依据和实证材料。第四步:信息处理
——幼儿学习对事物的客观描述。第五步:表达和交流
——幼儿学习表达自己和倾听别人。教师的提问艺术和技巧是:
启发幼儿观察、想象,引导幼儿积极探索. 如何设计科学教育活动中的提问呢?
1、提问要能引发幼儿对事物的注意
2、提问要能引发幼儿对事物进行比较 •
3、提问要能引发幼儿的想象、推想 •
4、提问要能引发幼儿找出事物的因果
5、提问要能引发幼儿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能发挥幼儿无尽的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能寻 求多种答案的问题。
教师的问题要有启发性。
所谓启发性问题,就是设置的问题能在幼儿心目中形成科学的疑问,产生诠释的悬念和探索的冲动。
教师的提问要能引发幼儿对事物进行比较,提的问题,使幼儿能把注意力集中在物体的相互关系方面。
孩子进行推测与讨论时,教师指导时需注意:
※积极调动幼儿的原有经验,鼓励幼儿运用自己的原有经验进行充分的猜想和假设,提出自己对观察、实验的想法和做法。
要引导幼儿有依据地进行推论,而不是瞎猜乱想。
要积极鼓励幼儿同伴间观点的相互碰撞,形成小组一致的设想。最后形成预测并记录和表征。
促使幼儿关注问题、进入探究情境的途径:
一是:对幼儿的兴趣点和关注点进行教育价值的判断,即顺应——生成途径。
二是:创设有教育价值又能引起幼儿兴趣的情境,教师将儿童引入情境,让他们观察和获得有关的信息,逐步明确要探究的问题,即预成——转化途径。注重导入活动:
1、由经验导入
2、由材料导入
3、由故事导入
4、由游戏导入
5、由环境导入
幼儿进行实验和观测时,教师需注意:
1、尽可能让幼儿直接接触实际的客观世界,运用多种感官去感受客观世界。2.鼓励幼儿使用简单的定量测量工具。
3、不过多干涉,但要给予必要的帮助。语言既是帮助幼儿理清思维的工具,又是幼儿交流分享的手段。幼儿的表达方式不是单一的,可谓是多种语言的。教师应提供机会,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多种语言表达和描述探究过程的发现和感受,教师应允许每个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
记录的内容:记录活动的主要过程和关键步骤。
记录操作形式:记录可以个人、小组和集体等不同的形式。
教师指导要点:指导幼儿把握好记录的时机和内容,以免错过重要信息。
二、家庭教育的特点
1、家长与幼儿之间是血缘亲情关系,家庭成员在时间和空间上交往互动频繁,接触密切。
2、家庭主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教育,可以随时随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影响幼儿。
3、家庭教育是个别教育,是一对一进行的。
家庭教育具有亲情性、随机性、连贯性等突出特点,决定了家庭对孩子教育影响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同时也是终生的老师。
三、家园共育的目的
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的目标、要求、普及科学育儿和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指导家长遵循家庭教育的基本规律,提高家庭教育能力,以便家园配合,形成合力,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造成家园共育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教师与家长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不同。
2、对幼儿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所抱态度不同。
3、教师和家长缺少必要的联系与沟通。
4、教师与家长互动中双方地位不平衡。
5、教师与家长关系受双方工作环境、时间等限制。
四、家园共育的原则
1、平等
2、尊重
3、责任
4、互惠 家园共育可采取哪些有效策略呢?
(一)、建立平等合作关系,增强家园互动的热情
(二)、采取灵活的沟通策略,保障家园互动的实效
幼儿园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游戏的特征
(一)游戏具有愉悦性
(二)游戏具有主动性
(三)游戏具有虚构性
(四)游戏具有非功利性
三、游戏的价值
(一)游戏与幼儿身体发展
(二)游戏与幼儿认知发展
(三)游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
(四)游戏与幼儿情感发展 游戏与幼儿身体发展
1.游戏促进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 2.游戏促进运动能力的发展 3.游戏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 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
1.游戏促进儿童知识的增长 2.游戏促进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3.游戏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4.游戏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游戏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1.游戏有助于儿童发展社交能力 2.游戏有助于儿童克服自我中心 3.游戏有助于儿童学习社会角色 4.游戏有助于儿童掌握行为规范 5.游戏有助于儿童增强自制能力 游戏与儿童情感发展
1.游戏能丰富儿童积极地情绪体验 2.游戏能宣泄儿童消极的情绪体验 3.游戏能丰富儿童的成就感和美感 游戏的分类
一、从认知发展角度分类
二、从游戏社会性的角度分类
三、我国游戏分类 从认知发展角度分类
(一)感觉运动游戏
(二)象征性游戏
(三)结构性游戏
(四)规则游戏
从游戏社会性的角度
1.无所用心的行为或偶然的行为 2.袖手旁观的行为
3.单独的游戏 4.平行的游戏 5.联合游戏 6.合作游戏
我国常用的游戏分类
国外幼儿园课程中游戏的地位
① 欧文幼儿学校中的游戏
② 福禄培尔 “幼儿园”中的游戏 欧文幼儿学校中的游戏
• 1816年,英国欧文创办的新兰纳克幼儿学校-----世界上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 在欧文幼儿学校里,大量开展儿童的户外活动和游戏活动。幼儿学校的重要设施是游戏场,也是幼儿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
福禄培尔 “幼儿园”中的游戏
• 德国福禄培尔认为,游戏能培养儿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游戏是组成儿童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学前儿童教育中一个主要教育手段。• 1837年,创建了“儿童活动学校”,1840年改名“幼儿园”,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在福禄培尔创办的 “幼儿园”中,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游戏活动、作业活动等,并制定了一个完整的游戏体系。
我国幼儿园课程中游戏的地位 陈鹤琴鼓楼幼稚园中的游戏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的游戏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的游戏观:
游戏有利于儿童的身体、智力、道德发展,游戏是休息;
游戏就是儿童的生活;
幼儿教育要给孩子充分的游戏机会;
依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给予游戏材料 幼儿园区域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常见的活动区角及功能
1.生活区: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种生活模仿性操作与练习,发展孩子编、系、扣、穿、夹等基本生活操作能力。
2.语言区:主要功能是通过图书、图片、头饰、手偶的观察、操作、拼摆等讲述活动,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美工区:主要功能是通过撕、贴、剪、画、捏、等美术创作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4.科学区: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种科学小游戏及数学操作活动,从小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发展幼儿数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5.建构区:主要功能是利用积木、酸奶盒、易拉罐、纸盒等进行的建构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空间知觉,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动手操作及交流合作能力。6.角色区: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主要有:娃娃家、糖果店、美发店、娃娃超市、美食城、小医院、邮局、银行、开心农场、牧场等。
主要功能:是通过模仿各种社会活动,学习社会性行为,发展交往能力.7.益智区:主要功能是通过棋类活动、拼图活动等益智类游戏,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8.音乐表演区: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类表演活动,发展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及音乐表现能力,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等。区角活动组织的一般过程(1)区角介绍
(2)幼儿自主选区(尊重幼儿,自主选择)
(3)幼儿自主游戏,教师个别指导
(4)游戏评价
(5)收拾与整理 教师在游戏中的作用
1.为游戏的顺利开展作好准备,创设包括游戏经验、游戏时间、游戏环境等准备。2.观察游戏了解游戏的发展情况。3.视游戏需要参与游戏、介入游戏。
4.根据游戏开展情况,引导幼儿分享、提升游戏经验,并为下次游戏做好准备。
第二篇: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
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数学操作活动的设计;二是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
(一)数学操作活动的设计
数学操作活动的设计——就是要将数学概念的属性或运算技能的要素转化成幼儿可以独立操作学习的活动。
每一个数学操作活动都有6个要素所组成:
目标:指着一操作活动所能达到的教育效果。活动目标的制定与表达要具体,以便于教师的把握,使其能观察、评定幼儿活动的情况。例如,瓶子与数游戏材料:指幼儿操作活动中所需使用的物品。
规则:指幼儿操作活动的要求和完成活动所必需的步骤,是幼儿知道活动的目的和怎样使用材料。
形式: 指幼儿操作材料的活动方式。一般有三种:个别操作,两人或多人操作;集体(全班)操作。
指导: 指教师如何向幼儿讲解、说明活动材料的活动规则,以及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教师指导的要求,包括对个别幼儿的指导。
评价:指评定活动的教育效果,即幼儿是否达到活动目标,有二在活动中是否有进步。
(二)幼儿数学教学活动设计
数学教学活动设计一般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建议和活动延伸、活动评价几个部分。
1、活动名称:就是给活动起一个名字。
一般有两种取法:一是按数学活动的要求,用数学术语定名称;另一种是按活动内容或选用的材料,用生活的语言定名称,如《找朋友》、《花儿朵朵》
2、活动目标:指数学活动所要达到的具体教育效果。活动目标应包括学习内容的要求及幼儿行为的养成要求。
活动目标中的学习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知识概念的学习;认知能力的学习;
操作技能的学习;
兴趣、态度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3、活动准备:
(1)学习经验的选择,也就是为了达到提出的活动目标,教师应为幼儿选择哪些学习经验,(2)幼儿的经验准备,即幼儿对江要进行的学习活动必须先期掌握哪些知识技能,具备哪些能力?教师可用任务分析法,来了解、分析幼儿经验的准备情况。
(3)数学教学活动所需教具、学具和环境创设等方面的准备。
4、活动过程:
分三个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活动开始。介绍活动内容和要求。教师可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材料、配合提问来介绍活动内容和要求。
第二部分,活动进行。幼儿可分组进行活动,也可集体进行活动;
第三部分,活动结束。教师可请部分幼儿讲述自己的活动过程和结果,并引导幼儿进行讨论,给与表扬和鼓励;也可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
5、活动建议和延伸
活动建议:一般是针对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或者是针对这一教学内容,提出其他的活动方式。
活动延伸:是指这一活动与下一个教学活动之间的联系。教师注意到这一问题,才能使幼儿以获得的数学经验在后面的活动中得到巩固和强化,同时,前一活动所获得的经验,也将成为后一活动的基础和准备。
第三篇: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
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数学操作活动的设计;二是数学教
学活动的设计。
(一)数学操作活动的设计
数学操作活动的设计——就是要将数学概念的属性或运算技能的要素转化成幼
儿可以独立操作学习的活动。
每一个数学操作活动都有6个要素所组成:
目标:指着一操作活动所能达到的教育效果。活动目标的制定与表达要具体,以
便于教师的把握,使其能观察、评定幼儿活动的情况。例如,瓶子与数游戏
材料:指幼儿操作活动中所需使用的物品。
规则:指幼儿操作活动的要求和完成活动所必需的步骤,是幼儿知道活动的目的和怎样使用材料。
形式: 指幼儿操作材料的活动方式。一般有三种:个别操作,两人或多人操作;
集体(全班)操作。
指导: 指教师如何向幼儿讲解、说明活动材料的活动规则,以及在幼儿活动过
程中教师指导的要求,包括对个别幼儿的指导。
评价:指评定活动的教育效果,即幼儿是否达到活动目标,有二在活动中是否有
进步。
(二)幼儿数学教学活动设计
数学教学活动设计一般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
建议和活动延伸、活动评价几个部分。
1、活动名称:就是给活动起一个名字。
一般有两种取法:一是按数学活动的要求,用数学术语定名称;另一种是按活动内容或选用的材料,用生活的语言定名称,如《找朋友》、《花儿朵朵》
2、活动目标:指数学活动所要达到的具体教育效果。活动目标应包括学习内容的要求及幼儿行为的养成要求。
活动目标中的学习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概念的学习;
认知能力的学习;
操作技能的学习;
兴趣、态度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3、活动准备:
(1)学习经验的选择,也就是为了达到提出的活动目标,教师应为幼儿选择哪些学习经验,(2)幼儿的经验准备,即幼儿对江要进行的学习活动必须先期掌握哪些知识技能,具备哪些能力?教师可用任务分析法,来了解、分析幼儿经验的准备情况。
(3)数学教学活动所需教具、学具和环境创设等方面的准备。
4、活动过程:
分三个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活动开始。介绍活动内容和要求。教师可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材料、配合提问来介绍活动内容和要求。
第二部分,活动进行。幼儿可分组进行活动,也可集体进行活动;
第三部分,活动结束。教师可请部分幼儿讲述自己的活动过程和结果,并引导幼儿进行讨论,给与表扬和鼓励;也可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
5、活动建议和延伸
活动建议:一般是针对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或者是针对这一教学内容,提出其他的活动方式。
活动延伸:是指这一活动与下一个教学活动之间的联系。教师注意到这一问题,才能使幼儿以获得的数学经验在后面的活动中得到巩固和强化,同时,前一活动所获得的经验,也将成为后一活动的基础和准备。
第四篇: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教育心得
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教育心得
在新学期开学之中,育才幼儿园组织全体教师参加曹家凤专家讲座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我深刻地感受到把握《规程》、《纲要》的基本精神是幼儿园组织实施一日活动的前提.因为《规程》、《纲要》的基本精神集中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各项活动都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价值,所以我们必须努力提高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实施的效果.而该项活动的重点是着眼于幼儿终身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素质的培养.一、幼儿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幼儿教师首先必须尊重每一名幼儿,因为每一名幼儿都是独立的、完整的社会个体,他们有自己的尊严,他们是特殊的人,其人格和权力应受到保护.二、幼儿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幼儿是发展的主体,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主动发展的个性,也具有个体差异.幼儿理想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在发展与教育之间要坚持.既要掌握儿童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幼儿教师的主导作用.生活活动:生活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组织与实践最基本的途径和不可缺少的环节;生活本身是综合性的活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的基础。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既是教学内容也是教学手段;游戏的魅力在于能给予幼儿游戏性体验,兴趣性体验,自主性体验,胜任感、成就感体验,幽默感体验等,让幼儿充分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愿意主动的去学习和思考。
教学活动:专门的教学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组织与实施不可或缺的途径。环境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作用,使教学课程有效的促进幼儿学习。
小结:科学、合理的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应以幼儿为本,尊重、了解每一名幼儿,把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的问题作为幼儿教师的追求目标,同时要做到让幼儿快乐地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快乐,让幼儿拥有值得永远回忆的快乐童年。
第五篇:第三周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
第三周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
基本知识点分析:
1、什么是教学?
(1)王策三——所谓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教学永远包括教和学,没有了学,教就不能存在,而没有了教,学也同样不能存在。《教学论稿》
(2)施良方等——教学就是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教与学是统一的活动,教师的行为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进步。
(3)张慧和、张俊——教学应是由教师发起的,旨在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的师生共同活动。
“教学”活动的三方面特征: 第一,“教学”既有教,又有学,他包括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 第二,它是由教师发起的,符合一定道德规范的行为; 第三,它旨在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2、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
(1)集体活动形式:教师组织和指导全班幼儿进行学习的活动形式。这种形式在目前的幼儿园中仍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组织形式,因为它可以比较集中的实现教学目标,也能培养幼儿较好的遵守规则,培养一定的自制力,并让幼儿体验到集体活动和游戏的快乐。集体活动形式的主要问题是教学目标的整齐划一,忽视幼儿在发展上的个体差异。
(2)小组活动形式:在教师指导下,幼儿独立选择活动内容,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形式。数学小组活动可以是同一内容,即每一小组的学习内容是相同的,虽然提供的材料相同,但由于幼儿的发展水平的差异,已有的经验不尽相同,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幼儿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层次也会有差异;数学小组活动可以是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这种安排使幼儿有充分的机会选择与自己的发展水平相应的材料进行学习,在此过程中,幼儿之间也有更多的交往和学习。
(3)集体与小组相结合的活动形式: 一般有以下两种形式:
(1)先进行集体活动,后分小组活动。
(2)先小组活动,后集体活动。在数学教育中,有些教学内容可以让幼儿先进行尝试、探索获得经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启发幼儿互相讲讲自己的活动过程和结果,教师应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
3、数学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1)教师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
(2)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要给与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其充分地尝试和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感受和发现其中的数学关系。
(3)对于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的经验,教师应帮助他们归纳、整理,并可通过提问、组织幼儿讨论,使幼儿获得的零散的、点滴的经验得到及时地整理,使其系统化。
4、“超市购物”主题涵盖的数学教育内容和活动有:(1)物品分类(参观超市、游戏活动《小小超市》);(2)认识人民币(到银行取钱,取5元钱);
(3)10以内加减运算学习(买两样东西用了多少钱?你还剩多少钱?)。
5、“超市购物”主题涵盖的其他领域的教育内容和活动有:(1)参观超市(社会领域);
(2)超市里的货物真多(社会、语言领域);(3)我和老师买东西(社会、数学领域);
(4)收集各种物品的包装盒(科学、社会、数学领域);(5)制作商品标价(数学、美术领域);(6)制作、装饰钱包(美术领域)。
6、在主题活动中数学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 根据“蔬菜”这一主题,可以设计以下的教育教学活动:
(1)分类活动:这一主题中的每一部分内容都可开展分类活动。比如按种类、食用部位、食用方法、生长地点等进行分类;还可将蔬菜按其不同特征进行多角度分类。
(2)统计活动:在分类基础上进行统计活动,以了解每类蔬菜有多少;幼儿还可自己设计各种形式的表格来表达操作的过程和结果;幼儿还可以纪录今天幼儿园买了几种蔬菜,吃叶子的有几种。
(3)比较数量的多少和物体量的差异:分类统计后,可以比一比他们数量的多少,比比长短、粗细等。
(4)观察、记录种植蔬菜的生长情况;记录播种的日期,第几天种子发芽,第几天种子长出第一片叶子等。
(5)蔬菜超市游戏:学习分类摆放;在超市买菜,学习加减的运用;学习制作蔬菜,感知物体的形状等。
7、数学教育活动中,以“蔬菜”为主题可以整合的数学教育内容(1)学习分类;
(2)感知物体数量、形状及物体量的差异(如长短、粗细);(3)感知时间、空间;(4)学习加、减运算。
教师对主题中涵盖的数学教育内容的分析、检核,可使教师了解主题具有的数学教育价值,明确哪些数学经验可整合在主题中。
重点、难点分析:
1、幼儿数学教学活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1)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向幼儿提供的学习经验是经过教师有意识选择的,故这些经验的学习,有助于幼儿对事物数量的感受和体验,帮助幼儿感知和把握数概念的本质属性;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幼儿敏捷、灵活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对幼儿整体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2)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相互之间、幼儿与材料之间,不断进行交流和对话,这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事物的数量关系,帮助他们整理归纳所获得的学习经验。(3)幼儿数学教学活动为全体幼儿的共同发展提供了条件。他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活动,获得发展。
2、数学操作活动的设计
数学操作活动的设计,就是要将数学概念的属性或运算机能的要素转化成幼儿可以独立操作学习的活动。例如,引导幼儿感知、理解数的实际意义,教师就可以设计以下活动:看点子卡片拿取相应数量的花生豆(或纽扣、瓶盖、珠子等);看点子卡片盖相应数量的实物章;看点子卡片作相应数量的动作等等。
每一个数学操作活动都有以下6个要素所组成:
目标:指这一操作活动所能达到的教育效果。活动目标的制定与表达要具体,以便于教师的把握,使其能观察、评定幼儿活动的情况。例如,瓶子与数游戏(小班)。目标:能将瓶子与瓶盖配对,能将4个瓶子按大小顺序排队。材料:指幼儿操作活动中所需使用的物品。
提供材料应注意:①提供的材料应充分,以满足幼儿反复摆弄练习的需要;②提供的同一类活动材料应有实物、图片、符号三个层次,这样既可以满足和适应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学习需要,又可引导幼儿的思维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再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③在学习同一概念或同一关系时,所提供的材料应多样化,让幼儿从运用多样材料的操作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使幼儿对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有更多体验;④不同的小组也可提供不同层次和要求的操作材料。(活动设计重点)规则:指幼儿操作活动的要求和完成活动所必需的步骤,使幼儿知道活动的目的和怎样使用材料。制定的活动规则,要体现数学概念的属性及关系,运算的性质及规律。
形式:指幼儿操作材料的活动方式。一般有三种:个别操作,两人或多人操作;集体(全班)操作。操作方式取决于活动内容及班级人数、教师力量的配备。指导:指教师如何向幼儿讲解、说明活动材料的活动规则,以及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教师指导的要求,包括对个别幼儿的指导。
评价:指评定活动的教育效果,即幼儿是否达到活动目标,幼儿在活动中是否有进步。
3、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
数学教学活动设计一般包括:活动名称、活动对象、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建议或活动延伸几个部分。
(1)活动名称:就是给活动起一个名字。如《给数找朋友》(理解和掌握相邻数的关系);《送园片回家》(学习将相同颜色的图片放在一起)。现有活动设计中,活动名称一般有两种取法:一是按数学活动的要求,用数学术语定名称;另一种是按活动内容或选用的材料,用生活的语言定名称,如《找朋友》、《盖印章》等。第一种命名形式不太儿童化,缺乏生活气息,但有些中大班的数学内容无法采用生活的语言表达,只能选用这种形式。第二种命名形式,贴近幼儿的生活,富有生活气息,幼儿也会感到有趣,符合幼儿教育的特点。(2)活动对象:该项活动是针对哪个年龄段幼儿的,应明确指出。
(3)活动目标:指数学活动所要达到的具体教育效果。活动目标应包括学习内容的要求及幼儿行为的养成要求。
A:活动目标中的学习内容应包括:①知识概念的学习;②认知能力的学习;③操作技能的学习;④兴趣、态度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举例:《复习5的组成》
活动目标:①复习5的组成,知道5分成两份只有4种不同的分法;②(启发幼儿)初步感知数的分合的有序性;③(引导幼儿)积极的参与评议活动,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注意:在一次教学活动中,活动内容可能对幼儿发展有多方面的影响,但所提出的目标往往只是选择其主要的方面,不可能、也不必要将所有的方面都一一列出。而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则应重视幼儿整体的发展。充分发挥数学活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B:教学活动目标的表述。数学教学活动中常见的目标表述方式有两种:教师作为行为主体,用教师所做的事来表述;幼儿作为行为主体,用幼儿的行为变化来表述。教师作为表述主体,常用的表述词语有:“启发幼儿„„引导幼儿„„”,幼儿作为行为主体常用的表述词语有:“会„„体验„„感受„„了解„„能够„„积极参与„„”。
现实教学中目标表述常见的问题:有的教师在活动目标表述上采用的行为主体常常不统一,即有的条目由教师做的事来表述,有的条目又用幼儿的行为变化来表述。在同一活动中,表述的方式应该是统一的。表述活动目标,最好以幼儿作为行为主体来表述其行为的变化。(4)活动准备:
(1)学习经验的选择,也就是为了达到提出的活动目标,教师应为幼儿选择哪些学习经验,教师在选择学习经验时要考虑:所选经验是否是数学学科的知识内容;所选经验是否是幼儿能够理解,并能得到满足的;所选经验是否能对幼儿发生多种作用,既能给幼儿整体发展以影响;所选经验是否是达到同一目标的各种不同的经验,既可以在不同发展层次上获得的经验。
(2)幼儿的经验准备,即幼儿对将要进行的学习活动必须先期掌握哪些知识技能,具备哪些能力?教师可用任务分析法,来了解、分析幼儿经验的准备情况。任务分析要分析两方面的情况:第一,要分析进行这一学习活动,幼儿思考、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环节有多少。步骤和环节越多,难度越大,对幼儿学习的要求也越高。第二,要分析幼儿在进行这一学习活动时,已具有哪些知识技能、哪些能力、他们还缺什么?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什么条件?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3)数学教学活动所需教具、学具和环境创设等方面的准备。教具学具的种类:实物教具、学具——玩具和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专门用于数学活动的教学具等;形象直观教具、学具——画有各种物体的图片、实物卡片、几何图形卡片等。(5)活动过程:
第一部分:活动开始。介绍活动内容和要求。教师可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材料、配合提问来介绍活动内容和要求。
第二部分,活动进行。幼儿可分组进行活动,也可集体进行活动。
第三部分,活动结束。教师可请部分幼儿讲述自己的活动过程和结果,并引导幼儿进行讨论,给与表扬和鼓励;也可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6)活动建议和延伸:
活动建议:一般是针对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或者是针对这一教学内容,提出其他的活动方式。
活动延伸:是指这一活动与下一个教学活动之间的联系。教师注意到这一问题,才能使幼儿以获得的数学经验在后面的活动中得到巩固和强化,同时,前一活动所获得的经验,也将成为后一活动的基础和准备。
4、教师选制运用教具和学具时应注意的问题: 教具学具的选制、运用要有助于幼儿对数学概念的学习和掌握,有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要形象鲜明、大小适中、所有幼儿都能看清,不要太新奇,以免分散注意力。教学具应尽可能具有多种用途,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价值;
选制、运用教学具时,要考虑不同年龄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小班应多使用实物、玩具等直观性形象的材料,中大班除实物教学具外,还可用一些实物图片或卡片。实物图片已不是某个具体的实物,而是同类实物特征的概括,并将立体的物体变成平面的图形,这类教学具对发展幼儿的思维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5、主题活动中数学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
(1)在主题活动中,数学教育内容的整合是通过多种教育教学形式实现的。
(2)在主题活动中,数学教育内容的整合应是自然地渗透其中。主题活动中的每个教育教学活动都有其主要的价值取向,幼儿在活动中会自然地获得某方面的数学经验。
(3)在主题活动中,幼儿有时还会生成一些与数学有关的活动,对此教师应给予关注和支持。
6、数学教育内容作为主题的活动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问题(1)这一主题涵盖了哪些数学教育内容;(2)这一主题涵盖了哪些领域的教育内容;
(3)在这一主题中,幼儿所要学习的经验,需要通过哪些教育教学活动获得。
7、主题活动中的数学教学活动举例-----超市购物
(1)活动的生成
在自主游戏中,幼儿产生了《超市》的主题游戏。几天来,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反映着他们对真实生活中超市的认识,迁移并运用已有的数学经验,自然地进行着钱币与货物之间的等价交换。
观察到这一现象,我思考到:超市是幼儿熟悉的环境,超市购物又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事物,幼儿对此有着丰富的经验。数学就在儿童的身边,数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让幼儿从现实生活中学数学,并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正是幼儿园大班数学教育改革的内容之一。“超市购物”这一主题游戏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教育价值,何不抓住孩子的兴趣,将l0以内组成、加减的教学内容与之结合起来呢?经过一系列的思考后,我决定和孩子们一起开展“超市购物”这一主题活动。
(2)此主题活动教育价值的思考
A:10元以内的人民币(1元硬币、1元、2元、5元、10元纸币),了解钱币与货物之间的等价交换。
B:超市购物的游戏,学习10以内的组成及加减,丰富有关组成、加减的数学经验,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C:用有关组成、加减的数学经验,解决超市购物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和理解超市购物中存在的数量关系。
D:多角度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活动过程和结果。E:商品价码标签
准备;分好类的各种物品,及时贴标签,笔。组织策略:(1)以游戏中某个幼儿提出要给每种商品标上价格引出话题;(2)让幼儿之间通过讨论确定各种商品的价格;(3)幼儿给每种商品制作价格标签。
F:“银行”取钱——认识人民币
准备:面值为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与硬币若干,实物投影仪。组织策略:(1)利用实物投影仪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2)请每个幼儿到“银行”取5元钱;(3)请幼儿相互介绍各自取5元钱的不同方法。G:钱包、装饰钱包
准备:幼儿自己收集的制作钱包的材料,各种纸张透明胶、双面胶、糨糊,蜡笔、水彩笔等。事先请幼儿回家观察父母的钱包,了解其形状、内部结构及外表的式样;
组织策略:(1)请幼儿讲述自己了解的钱包的样式;(2)请幼儿谈谈自己要制作钱包的形状、式样和颜色;(3)鼓励幼儿选用合适的材料制作和装饰;(4)同伴之间相互欣赏、介绍各自制作的钱包。H:买两样东西
准备:“银行”里准备1元的硬币或1元、2元、5元的纸币若干,人手一个自己制作的钱包,购物筐、记录纸、笔若干。
组织策略:(1)请幼儿到“银行”取5元钱;(2)请幼儿用这5元钱到“超市”去买两种商品;(3)请幼儿介绍用5元钱买了两种多少钱的商品;(4)引导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记录买东西的事情;(5)幼儿选用适合的方式记录,相互交流自己的记录。I:你还剩多少钱
准备:“银行”里有l元的硬币或1元、2元的纸币若干,幼儿人手一个自己制作的钱包、购物筐,记录纸、笔若干。
组织策略:(1)请幼儿到“银行”取5元钱;(2)请幼儿用这5元钱到“超市”里买一件商品,算算还剩下多少钱;(3)请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记录:还剩下多少钱;(4)幼儿选用适合的方式进行记录,相互交流自己的记录。J:算算一共需要多少钱
准备:“银行”里有l元的硬币、或1元、2元和5元纸币若干,幼儿人手一个自己制作的钱包,记录纸、笔若干。
组织策略:(1)教师交代活动要求:先到超市去挑选两种商品,看看这两种商品各是多少钱?算算一共需要多少钱?并进行记录。再到“银行”去取相应数目的钱,最后到超市去购买这两种商品;(2)幼儿进行活动:挑选商品记录价格、到银行取钱、购买商品;(3)请幼儿相互介绍购物的情况。
K:大家各买了什么(此游戏可进行多次)
准备:超市场景图一幅,上面画有班级“超市”中的各种商品并标有价格。组织策略:(1)教师出示超市场景图,引导幼儿观察图上的商品以及各种商品的价格;(2)教师说出自己所买的两种商品的价格或类别,让幼儿猜测。(3)在幼儿明确如何说清猜测条件后,请个别幼儿让同伴猜他在“超市”中买了哪两样东西。L:我和老师买东西(真实的实践活动)
准备:给每个幼儿提供1元钱的硬币。组织策略:(1)给每个幼儿发2元钱;(2)讨论:如果钱不够怎么办?(3)带幼儿前往附近的超市,让幼儿到超市中进行购物;(4)幼儿介绍自己买了什么?用了多少钱? 8.活动区、角数学活动的组织领导
(一)活动空间的设置和准备
1、提供的活动区、角空间,要即可摆放各种活动材料,同时又可以安排幼儿进行操作活动的桌椅,摆放的材料要便于幼儿拿取和使用。
2、活动空间要相对固定,这有利于幼儿活动的开展。
3、条件较好的幼儿园,可以安排数学活动专用室,让幼儿在专用室中进行区、角活动。
(二)活动区、角数学活动材料的摆放和提供 与数学教学活动互相补充。
(三)活动区、角数学活动的组织
1、教师要向幼儿提出在区、角活动的要求和规则。
2、摆放新材料、增添新内容后,教师应向幼儿介绍新材料的使用方法,新活动的要求和规则。
3、区、角活动一般由幼儿自由选择,自己进行学习。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指导。
4、保证每个幼儿每周都有进活动区、角的机会。
9、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 生活活动: 1)生活活动在幼儿的一天中,不仅占有一定的时间,而且对幼儿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2)在幼儿的生活中,蕴涵着许许多多对幼儿产生数学影响的情景和事例,这些情景和事例经常、反复的发生,因而对幼儿的数学学习产生了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作用和影响。
游戏活动:
1)在各种游戏活动中,蕴涵着各种数学信息。
2)幼儿参加游戏,不仅愉快的进行着各种活动,学习各种游戏技能,同时也感受着其中的数学信息,积累着丰富的数学感性经验。
10、日常生活和活动区、角中的数学活动的特点
1)生活中的数学。让幼儿能够自然而然的,不知不觉的学习数学,获得有关数学经验。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大多都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一般都会反复、不断的出现,这使幼儿能经常地感受这些现象和问题。幼儿能按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探索数学现象和问题,充分发挥了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2)幼儿在学习经验的选择上有较大的自主性。
3)活动区、角数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创设良好的数学环境,提供充足的活动材料,让幼儿有充足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与材料交互作用,从而获得大量的数学感性经验。
11、日常生活和活动区、角中的数学活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1)给幼儿提供了主动学习的机会,为幼儿自主性、创造性的发展创设了条件。
2)使幼儿有机会去建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种难以教会的知识,需要通过幼儿的活动与材料相互作用逐步建构。
考点分析:
1、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特点。
(1)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因为在进行活动之前,教师首先要考虑并制定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种教学计划带有预成性的特点。在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教师有可能会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调整或更改教学计划中的某一个环节,但就整个计划来说,一般不会做大的改动。
(2)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具有情景性、操作性、游戏性的特点。幼儿数学教学活动的情景性、操作性、游戏性是指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教育情景,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愿望,是由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变成幼儿自己的学习要求,将教师要求幼儿做的事变成幼儿自己要做的事,将教师的大纲变成幼儿自己的大纲。教学活动的情景性、操作性和游戏性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情感力量,萌发和强化他们的兴趣。幼儿的数学学习是在操作中进行的,幼儿通过操作、摆弄材料进行探索和学习,儿童认知的发展表现为动作水平的思维向抽象水平的思维转化的过程。
(3)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一般为教师组织、并在教师直接指导下进行的活动。幼儿数学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常采用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集体活动形式有利于教师对幼儿数学学习的直接指导,帮助幼儿归纳、整理其获得的一些零散的、片断的数学经验,使其建构一些初级的数学概念;集体活动形式也有利于幼儿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影响;集体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全班的,也可以是分组进行的。
2、幼儿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小组活动的指导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①在同一个小组活动中,教师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要求、评价幼儿,应肯定每个幼儿在自己的基础上所取得的进步;
②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手的操作活动,进而分析幼儿思维内部的操作活动;
③注意观察个别幼儿的活动,并给与必要的指导。
3、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是指在一段时间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即主题)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主题一般来源于儿童的生活,因而反应的是一个整体的、具体的世界,一个鲜活的现实世界。在每一个主题中不仅包含着多个领域的内容,而且能让幼儿对事物获得一个较为整体、全面、较为生活化的方法。
4、数学教育活动目标中的学习内容包括哪些内容?
①知识概念的学习;②认知能力的学习;③操作技能的学习;④兴趣、态度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5、数学教育内容作为主题进行活动设计时需要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 ①这一主题涵盖了哪些数学教育内容; ②这一主题涵盖了哪些领域的教育内容;
③在这一主题中,幼儿所要学习的经验,需要通过哪些数学教育活动来获得。
6、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有哪几种? ①集体活动 ② 小组活动
③集体与小组相结合的活动
7、幼儿数学教学活动设计包括哪些要素?
①活动名称 ②活动目标 ③ 活动准备 ④活动过程 ⑤活动建议
⑥活动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