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理念建构与研究路径(共5则)

时间:2019-05-13 00:00: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论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理念建构与研究路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论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理念建构与研究路径》。

第一篇:浅论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理念建构与研究路径

浅论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理念建构与研究路径

摘 要:随着当今社会教育体系改革,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教育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的有效性,这凸显了有效教学的重要性。本文从有效教学的理念构建和研究路径两方面进行分析,得出新课程背景下实现有效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有效教学;理念;新课程

目前我国对有效教学的研究并不算深入,并存在种种问题。因此,研究有效教学的迫切性已经是教育界的共识。教育改革要求教育者转变教学方式和教育目标,让学生从传统教学的桎梏下走出来。为了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教育者应该转变固有观念,让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新课程的需求同步。下面我们就有效教学问题展开分析:

一、有效教学的重要性

无论是从理论角度分析,还是实践角度分析,有效教学都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理论角度。教学目的实现的标准就是教学是否有效。教学是一个实践活动,需要理论支持。由此可知,有效的教学实践活动,必然需要有效的教学理论做支撑。有效的教学理论已经成为国际教育界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西方国家早已出版发行大量和有效教学有关的文献,而我国发表的相关方面的文献极其有限。相比之下,我国在有效教学方面的研究工作显得相对薄弱。因此,研究有效教学十分重要。

实践角度。在我国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大量无效教学现象,使教学实践难以取得成果,教学效率过于低下。无效教学现象的持续,对我国教育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造成无效教学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学者在教学实践中还在使用陈旧教学方法教授新课程。如果教育者的教学实践不能从无效走向有效,那么提高教学效率只能是空谈。因此,研究有效教学十分重要。

二、实现有效教学的因素

2.1教学平易化。在传统教学中,教育者一直持有只重视理论教育而疏于实践的态度。只教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而忽略了语言文字背后的现实意义,导致教学过程枯燥无味,这违背了理论指导实践的现实规律。

教育者不秉持平易化的态度去传授教材上的知识,会让学生脱离现实生活,无法与社会接轨。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学更强调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社会现实,朝多样化方向发展。教学越接近学生的自身的经历,越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教学就越有效。反之,教学内容离学生生活越远,教学效果越低,教学方法再先进也无法起到作用。因为如此的教学方式缺少人文关怀,无法让学生体验到实践的乐趣,无法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属于无效教学。因此,教学平易化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2.2师生互动和谐化。在传统教学中,老师机械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使课堂教学失去活力。在课堂上,教师处于支配地位,学生是被动的。强制性传授知

识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教学效率低下。教师忽略了教师应该把自己和学生摆在平等位置的事实,失去了师生良性互动的先决条件。由此可见,此种教学属于无效教学。

教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完成的,是需要互动的。如果两者之间没有互动,那么教学也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因此,师生和谐交流,互相沟通彼此的心得,增近距离,显得尤为重要。对教师而言,和谐地互动不仅是着简单地向学生传授,更是一种分享;对学生而言,和谐互动不仅是获得书本上的知识,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愉悦体验。因此,师生互动和谐化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2.3学生主动发现知识。某种意义上讲,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有被动吸收和主动发现两种。在被动吸收的情况下,学生获得的知识是固定不变的既有理论,没有有经过深入思考就直接吸收了。在主动发现中,学生获得的知识是对疑问进行探索之后得出的,是经过独立思考之后发现的。两种获得知识的方式各有其优点,但传统教学过分强调前者,使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获得知识,只会生搬硬套运用知识。如此教学方式,严重地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取得教学的效率,不但不利于学生的智慧增长,而且还会起到阻碍作用。由此可见,此种教学属于无效教学。

主动发现说明学生有发自内心的有获取知识的欲望,是学生热爱学习、态度端正的表现;主动发现意味着学生已经知晓学习的意义,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发现自我,发掘自我价值的过程,是一种获得知识后的愉悦体验。因此,学生主动发现知识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有效教学的研究角度

3.1从有效教师的角度进行研究。有效教师,顾名思义,就是能实现有效教学的教师。一个有效教师应该有良好的人格特征。

鼓舞性人格。热情的教师会在讲课的时候点燃学生的激情,给予学生更多的鼓舞,让他们在收获知识之余获得快乐;热心的教师总是给学生如沐春风的感受,他愿意敞开自己的心扉,乐于在学生面前展现自己的个性,愿与学生共同解答疑问;幽默的老师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在欢乐中获得知识。

专业性人格。条理清晰的老师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缜密和仔细的品质;方法灵活的教师能在教学中发生的各种突发状况面前保持冷静,迅速找出应对的策略,也能在教学方法上不拘一格,懂得变通;博学的老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学生提出的问题,给出较为全面的解答,极大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2从有效教学的特征角度进行研究。明确的目标。衡量课堂教学是否有效首先要看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目标是一个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条件,直接关系着教授知识的走向和学生获取知识的动向。

最佳的教学方案。教师为了实现教学,应该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达到让学生在最短时间获取最多知识的目的。

四、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

4.1联系生活实际。将生活实例引入课堂所要讲授的知识,使学生对抽象的知识有一个形象的认识,使学生知道所学的知识有何现实意义,知道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此的教学方式不但可以解开学生心中的疑惑,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2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传统教学中,课堂时间大部分都是老师在不停地

讲道理,教学效率并不高。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去探索,扮演的是领路人的角色。通过引导和启发,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寻找出问题的答案。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有利于有效教学的实现。

4.3实现学习的意义。学习的的意义可以概括为两点:获取了全新的知识和通过学习让自己的存在有新意义。

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尝试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学习知识之后有什么现实意义,只有学生认为学习之后有意义,才能被激发起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比如,在课堂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然后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很好地被激发出来,在解决问题之后学生会发现自我价值,实现自我意义。

五、总结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本文通过对实现有效教学的因素和有效教学的研究角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展示出我国有效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弊端,为实现有效教学打开了突破口,找出可行策略。

第二篇:“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加格达奇区第一小学

教育科研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必然选择。我们学校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在加区教委的指导下,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以教改实践带动学校的学科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指导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倡导全员参与、全方位投入、全过程管理,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层面的课题研究活动,大兴教科研之风,为学校的创建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简要回顾

在实践与研究中,我们以分析课堂教学行为为研究基础,教师在围绕学生发展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根据已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教学策略。在研究的过程中,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善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了教师的研究能力,2006年11月,学校承担了地区和加区组织的《小学语文能力评价研究与实验 》课题推进会的教学研讨活动,推出的语文研究课两节,省语委办到加区进行小学一年语文教科版教材调研评估到我校听课评课指导,曹雪飞、王丹华在专家的亲自指导下做课,课堂形式别具一格,意义深远,体现了新课改实验的整体性,均衡性,促使我校参与新课改的教师在自我成长的道

1路上迈出了成功的一步。07年地区组织的课题推进会上李晓萍出课《掌声》,在“金烛杯”大赛活动讲课教师也纷纷取得好成绩,在担任地区校本教研现场会研讨活动中学校三、五年组的带着问题进课堂的教学研讨获得与会的赞赏。几年来课题活动丰富多采,通过丰富的科研活动,使学校一大批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二、研究目标

1.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构建合作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得到较大程度的开发和应用,形成操作性很强的策略体系,用以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取得显著的课堂教学效益。

2.探索并构建小学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

3.形成有效教学的评价细则。

4.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改革、规范和不断完善。

三、研究内容

1.教学准备策略的研究。我们认为教师备课应该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这堂课有哪几项活动,怎样安排,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在活动中怎样进行评估和调控等等应该是教师着重考虑的问题。而且不仅需要事先备课,还要学会事后备课,就是进行教学反思。怎样把课前备课和课后反思相结合,是我们要进行研究的问题。

2.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如何创设有益于构建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氛围,以及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等是我们要进行研究的问题。

3.教学监控策略的研究。它包括对学生的评估和对课堂教学的评估。

四、研究措施与方法

(一)健全教育科研机构,为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健全的学校教育科研管理机构是课题研究得以深化的关键,建立了

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副校长担任副组长,学校教务处具体负责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工作。建立了校长——分管副校长——教务处主任—— 课题组长——课题组成员的科研管理体系。

(二)健全制度管理,促进教育科研规范开展

根据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自身特点,逐步健全了一系列课题研究制度,如:《教育科研的常规管理制度》、《教育科研的学习制度》、《课题研究例会制度》、《科研资料管理制度》、《教育科研的评估考核和激励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健全促使教育科研工作落到了实处。为了使科研活动落到实处,我们积极开展校级科研活动和区级展示活动,投入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和干劲。我们确立了学校的主课题,并形成了从主课题到教研组到教师个人的三级课题网络。为了保证课题正常运作,我们要求教师做到“五个一”:①开学初制订一份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②每月参加一次教科研例会;③每学期上好一节课改实验课;④每月上交一篇理论摘抄和教育随笔;⑤期末写好一篇高质量的论文或总结。教科室对“五个一”进行考评,结果纳入教师平时考核项目。教科室积极优质课比赛,定期召开学术沙龙。每学期都邀请教研员来校讲学指导。在教师中大力推进读书活动,每月至少去阅览室读书两次,开展教师读书笔记展览活动。

(三)建立了以分析有效教学策略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研究伊始,我们就认真学习了相关课题的理论,但是如何把课题的研究和教师教学的自觉需要结合起来,怎样在教学中实施我们仍感茫然。一次偶然的研究课让我们找到了研究方法。

在一次研究课后,三年级组的几位老师的评课让大家耳目一新——以前大家评课就是走走过场,泛泛而谈。而这次评课,评课者有备而来,紧紧围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策略”这一研究课题来评课。寻找课堂教学中问题所在,研讨教学策略和学法的改进方法,通过对一节课的研究进行了实实在在的探索,提出了很多有实际意义的问题。

在研究时,以日常教学中的各备课组为单位,根据教师们在教

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障碍、问题,共同确立某个课题作为本学期的研究主题。课题组老师围绕研究主题进行教学预设,然后轮流试讲一次,其他老师根据自己在课前所确定的研究课题的子课题,有目的地仔细观察,分析思考,研究者与执教者共同面对复杂的教学情景作出合理解释和重新决策。

(四)建立了以分析有效教学策略为基础的课堂教学评价表 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我们迫切地感受到:课堂教学实施策略是有效、低效还是无效,必须建立一个相应的评价细则去衡量。课题组的教师在反复观摩、实践、反思、研究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我们初步建立了课堂教学评价细则。

五、研究效果

1.教师教学观念有了明显转变,研究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善了教学行为,提高了研究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的教学行为已经从只关注知识的传授向关注学生的发展转变。不仅观念发生了变化,而且还落实到了教学行为上。

2.教师教学行为有了明显改善

经过三年的研究与实践,回顾研究之路,我们发现教师在教学实施策略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多人次被评为教育工作者和先进单位,优秀论文十于篇。向科研要质量,以科研促发展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六、思考与反思

我们看到收获时,也在思考我们仍然需要努力的地方。第一,提高教学研讨活动的实效,保证每位参与教师有明显收获,在个性与共性上如何体现与结合好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设计自己个性化的教学,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将是我们下一步要研究的问题。第二,丰富校本研训形式,满足教师不断提高的研训需求。并为教师提高个性化服务,促进更好的个性化专业化成长。第三,加强课题管理,提高教师研究课题能力。

今后,我们要在继续抓好课题研究的础上,重视理论水平的提高,使实验成果上升为理论,为更好的服务于教学而不懈努力。2008年10月

第三篇: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行为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行为研究

马建华

【摘要】:教学行为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行为,有效教学行为是能够促使学习目标达成的教学行为。如果教师能够判断自身行为的有效性,那么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就会极大地提高。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对新课程有效,直接影响着新课程改革的成效。文献研究表明,到目前为止,我国教育理论界对着眼于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仍显不足,体系的建构还很不完善,更缺少对新课程教学实践的有效指导。因此,本研究论文通过文献分析、访谈和观察等方法,对有效教学行为的概念、有效教学行为的共性特征,以及新课程标准下有效教学行为的特征和教师在实践中的行为转向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期澄清人们对教学行为的模糊认识,为广大教师在新课程中的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在本研究论文的视野里,教学行为是教师在课堂生活中的生命活动方式,是教师的职业行为,是教学活动的实体部分,是构成教学活动的细节和内容,教学行为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教学的质量。教学行为是联系教学系统中观念因素和物质因素的纽带,可以改造教学观念,选择合适的物质条件,主导学生的学习行为,是教学系统的核心部分。由于所有的教学行为都可以依据一定的判断标准被划分成有效教学行为和无效教学行为,所以人们总是以教学目标的达成效果来表达对教学的价值追求。因此有效教学行为的判断也应以

课程与教学目标为依据,有效教学行为应是对课程与教学目标有效的行为,无效教学行为则相反。本研究表明,有效教学行为在总体上表现出时代性、文化性、情境性、整体性、功能多样性和有效的相对性等特征,这些特征超越了具体的历史条件的限制,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在现阶段的中国,由政府制定的新课程标准理应是目前中国基础教育发展方向的代表。据此,现阶段有效的教学行为应是对新课程标准有效的教学行为。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有效教学行为应该体现出开放、解放、反思,支持以及公平的特征,符合世界教育大众化和民主化的发展潮流。本研究的观察结果证明,中小学教师正在努力摆脱传统的影响,开始以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衡量自身教学行为以及整体教学的有效性,追求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学行为逐渐丰富,并向开放性、目标的整体性方向发展,这些变化标示着教师的教学理念正在发生变化。同时,我们也发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向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教学秩序管理和教学时间管理都面临着挑战,学生的两级分化严重,教学行为的个体适应性不足,教学行为的使用比较刻板,教学行为选择具有随意性,更缺乏理性的引导。目前,我国 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处于全面推进阶段,教师新的教学行为方式还没有完全确 立,旧的行为模式也很难在短期内从根本上变革,出现问题是必然的,我们应将问 题作为新课程改革深化的契机。

导言7-10

                一 有效教学行为的概念10-25(一)什么是行为10-11(二)教学行为的概念11-16(三)教学行为系统的多重分类16-22(四)什么是有效教学行为22-25 二 有效教学行为的共性特征25-32(一)有效教学行为具有时代性25-26(二)有效教学行为具有文化性26-27(三)有效教学行为具有情境性27-28(四)有效教学行为具有整体性28-29(五)有效教学行为的功能具有多样性29-31(六)有效教学行为总是相对有效的教学行为31-32 三 新基础教育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行为的理性分析32-46(一)判断现代中国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标准32-38(二)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有效教学行为的特征38-46 四 新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指导下有效教学行为的实证考察46-76  (一)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教学行为的转向46-56(二)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具体教学行为有效性特征的分析56-71  (三)课堂观察中发现的问题71-76 总结76-78

  主要参考书目78-79 致谢79-80

第四篇:新课程理念下班级教育环境有效建构的策略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班级教育环境有效建构的策略研究

所谓班级教育环境,是指以班级独特的群体育人功能为目标指向,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为班级每一位成员(含班主任)创建人文性的、非物质化的精神环境,让每一位成员在精神上得到发育与成长。由于现阶段我们对班级环境建设不甚重视,导致班级教育环境缺乏生机,班级功能无法得到进一步的生成。本研究以新课程理念为基础,通过班级环境的有效建构,使班级功能得到再生与发展。

一、基于新课程理念的班级教育环境有效建构的理性思考

营造让学生得到良好发展的环境,是班集体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它可以使班级功能的拓展与衍生,特别是在今天实施新课程这一历史背景下,如何根据新课程理念,不断更新组织管理班级的理念,使之对学生的教育更加符合学生实际,是每一个人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1、班级教育环境的有效建构使班级文化的积极作用得到了发挥

从大的方面看,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文明,一种道德,也是一种智能。对于班级文化虽然不能讲得那么高,但是从一系列调查表明,现代学生受到班级文化,特别是学生与学生之间文化互动的影响十分明显。文化具有无可比拟的、潜移默化的力量。班级中流行的语言,学生谈论的话题,喜欢的小玩意儿,甚至女同学的发型、发饰,男同学喜爱的偶像音带等都会成为班级文化的一种象征,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或者左右着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习惯、个性特点。研究班级文化,并因势利导地发挥其积极作用显得十分有意义。

用文化学的观点研究班级文化的传播和传递过程,可以使我们对班级教育环境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沟通、模仿、学习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可以从班级文化中认识自己,也可以从非功利性的探求,对真实性的关注,对普遍性的向往,对参与活动的需要,对创造新的观点、新的活动方式的需求等方面关注班级教育环境的构建。运用文化这种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对于改进班级教育环境,提高学生集体学习的效果,发挥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挖掘学生成长的潜力,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劳动习惯与健康的心理和人生态度等都是十分有利的。

2、班级教育环境的有效建构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提升

从现代教育理论来看,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翁。然而事实上,学生依然经常受到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权威的教师的压力。许多学生反映在学校里常常会发生自己不愿做的事情偏要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却不能做或者无法做。特别是在当前社会对学校、教师 及学生学习的压力面前,教师不愿意自己的学生成绩下降,家长更不愿意看到学生的成绩不如别人,而学生本身在分数面前也是战战兢兢,影响学生主体地位的因素实在太多。在一些家长强烈要求学校加强学生课业辅导和补习的特定环境下,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真可以说是难乎其难。

但是不可否认,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班级功能拓展的主流,是班级形成积极进取学习风气的基础。问题是我们在创建班级教育环境中还不知道如何张扬学生主人翁的地位,讲到要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常常只是局限于“教师在与不在一个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缺乏更深层次的学生主体行为和思想的开发与培养。在班级教育环境的创建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除了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在学习与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在知识经济社会能够终身受益的良好品质,让进取、理性、公正、诚信、理解、同情、团结、勤奋等成为学生自己追求的目标,使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成为更富有觉悟,更富有理智,更具备责任感与牺牲精神的集体成员。在这种班级教育环境中成长的学生一定能使自己比其他人更成熟,更具备优良的品质,他们的学习也一定更容易获得成功。

3、班级教育环境的有效建构使班级成员的整体合作得到体现

班级的最大功能是使班级成员在各方面得以合作,但在实际教育活动中,这是最弱的。因此,在今天的班级教育环境创建过程中,如何倡导班级成员的整体合作,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和积极性是班级教育环境建设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许多事实表明,抑制与批判最容易伤及弱势群体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当一名学生发现自己被教师与同学在集体中遗弃时,心中会产生巨大的恐惧,甚至产生极大的逆反心理。班级的整体合作要十分细致地做好这部分学生的工作,创造条件让他们振作起来,使他们感到同学们没有忘记他,集体也缺不得他的一份力量。班主任如果能在促进班级教育环境的整体合作上下功夫,就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友好、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良好气氛,使每位学生在这一集体中获得充分表达自己意愿和想法的机会,使他们的个性在集体中经受磨砺与升华。

4、班级教育环境的有效建构使班级融入了社会大环境中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个人的经济动机合法化,追求利益、追求财富的观念已被社会广泛接受的条件下,如何因势利导使班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培育一代新人发挥积极作用,很重要一点就是让班级在新环境的建设中融入社会大环境中。班级是一个团队,也是一种教育环境,班主任教育理念应该是一个大教育观念。班级教育环境的创建活动应该渗透在学生的方方面 2 面,渗透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学生成长的各个环节中,要让学生始终把自己看做集体一员,都能以集体行动的准则要求自己。因此,班主任在指导班级教育环境创建活动的时候要善于因地制宜,利用班级、学校、社区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为学生创设各种教育情境,甚至在书信、日记、电话、电子邮件中都可以通过信息和感情的交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四大操作策略:基于新课程理念的班级教育环境的有效建构

(一)建立体现新课程理念的以赏识为主流的班级文化

班级是学生学校生活的重要场所,班级的文化氛围对人的品性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新课程倡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创设一个人文的、以赏识为主流的班级文化,既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也是班级教育环境构建的要求。

1、以公正的态度赏识每一个班级成员,用机制创造公平

每一个班级成员都渴望得到老师与同伴的关注和赞赏,如果班主任老师及班级成员都把欣赏的目光、成功的机会只投向个别几个学生的身上,那么,作为“陪衬品”、“附庸物”的绝大部分学生弥足珍贵的自尊心、自信心必然会受到重创,对老师,对集体的情感也会随之淡化。所以,班主任老师不仅自己带头而且要教育班级的每一个成员一定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同伴。如班里要选干部了,一双双闪亮的眼睛里流露出无限向往的神情。投票结果,自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如果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得到锻炼和满足,建立全员上岗管理制度,让全体学生管理班级的事务。那么,学生的积极性高涨了起来,尝到自己是班级真正主人的甜头,于是更加热爱自己的班集体了。由此可见,教师积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集体中的“主角”,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信心和期待,不仅能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内驱力”,还能充分施展他们的才干,从而为班级集体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2、以发现的目光赏识每一个班级成员,发挥每一个成员的潜能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生生间的禀赋、品性也各有差异。要使学生的潜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充分发挥,班主任就必须抛开“万般皆下品,唯有分数高”这一狭隘思想的羁绊和束缚,用善于发现“美”的目光去捕捉、欣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如学生王хх生性好动,在班里经常惹事生非,虽经多次教育,但收效甚微。有一次,体育老师偶然在班主任面前表扬他的某项技能不错。班主任抓住机会,对他进行表扬,并鼓励他多练,争取在学校比赛中拿冠军。在学校的运动会上,他一举夺得了该项目的第一名。在老师和班级同伴的一片尊重、赞扬声中,他变得懂事了。经大家的推荐,他当上了班级的体育委员。从这一事例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学生需要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有时欣赏他们微小的闪光点,3 比喝斥其显著的劣迹更有效。

3、以宽广的胸襟去赏识每一个班级成员,接纳每一个成员的缺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自制力十分有限的学生而言,有缺点,有过失是在所难免的。班主任要成为一名欣赏者,不仅要多看学生的可爱之处,还要接纳学生的不足之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可见,宽容决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手段。如某一天,班上有两位同学为了一点小事吵了起来,眼看就要动手了,此时,班主任及时把两个学生一起叫到跟前,全当什么也没看见,布置他俩在午间一块儿去清洗包干区。劳动结束后,老师予以表扬。使得两个学生不好意思了:本来,他俩准备硬着头皮挨批评,却意外地得到了老师的激励和器重。一个即将激化的矛盾就这样不着痕迹地化解开了,两个学生也从中受到了教育。以宽广的胸襟欣赏学生,正是为了让学生在获得尊重、信任的同时,得到反思和自省,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

(二)形成以生活教育为抓手的班级教育新途径

立足生活世界,使班级教育贴近生活,是体现新课程教育理念的重要举措,它不仅使班级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更贴近生活,促进班级每一个成员的道德素质得到发展,而且可以培养班级每一个成员解决具体道德问题的能力。

1、从生活中提取有争议的道德事件,引发班级成员进行讨论、思考

英国德育专家麦克费尔等人创建的体谅模式即以一系列生活中的人际和社会情境问题启发学生的人际意识与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该模式使用的教材《生命线丛书》由一系列独具特色的人际—社会情境问题组成,循序渐进地向学生呈现越来越复杂的人际和社会情景。这套情境教材成功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尽管理论界对该模式非议颇多,教师和学生却欢迎备至,说它既有趣又有效。生活世界是丰富的,教师应做一个有心人,把生活中特别是学生身边有争议的道德事件搜集起来,引进课堂。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小品,戏剧等形式回放,组织讨论、思考,比如班长为保住文明班组的荣誉向学校隐瞒班上两同学违纪的事件,甲同学帮乙同学做作业并接受2元钱报酬的事件等等。由于这些道德事件来自同学身边,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品德发展规律,更有助于促进他们的情感和理性的投放,容易完成知、情、意的整合。

2、以敏锐的目光捕捉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对班级成员进行随机教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态度具有定向作用。人先天具有趋向积极,回避消极情感性。不断积累积极的情感因素和体验,到一定程度后对人的行为有调节作用。要多积累体验就需要学 4 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得到及时和正确的强化。如一位班主任看到新学期开始家长陪伴学生报到现象若有所思,第二天便作了题为“不要让父亲弯腰”的激情演讲,不少同学羞愧得低下头,大家相约“在漫漫的人生历程中,要给父亲捶背,不要让父亲弯腰”。根据学生道德表现随机教学,及时强化,会使良好道德行为者备受鼓舞,使有不良道德行为者及时感悟。

(三)构建符合新课程的班级家园共同行为准则

把班级当作一个家,每个成员都是家庭中的一员,这是为学生寻找一个安全可靠的环境的重要方法,要营造一个家庭式的环境,就必须建立符合新课程实施要求的每一个班级家庭成员必须遵守的共同行为准则。

 当今社会每个家庭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在整个家庭中成为中心,学生们有着强烈的表现欲。从他们内心而言,他们都愿意成为班干部,成为集体的中心。当今社会又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学生们将面临激烈的竞争,人人都需要较强的适应力和管理水平,因此每一个同学都需要有更多的锻炼机会。作为一名班主任,就一定要全面锻炼学生们的能力,帮助每个学生体验到自己的成功与价值。所以,我们在教育学生把班级当作家的同时,决定建立家庭成员全员上岗管理家园的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就是指在仔细分析每个家庭成员个性能力差异的基础上,在班级家园中设立各种不同的岗位,使每个成员都能在适合自己岗位的前提下,为班级家园的管理发挥所长,出工出力。

班主任要根据每一个成员的特点和能力,设立了多种岗位,使每一个成员都有机会管理别人,有机会为班级家园服务,帮助每一个成员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每一个成员自信健康的个性:

——学习优秀,综合能力强的家庭成员经过民主选举安排为班委。因为他们脑子灵、点子多,能带领班级的同学开展更多的活动。

——学习优秀,能力一般或较弱的家庭成员经过民主选举让他们担任各科课代表、各组的组长。课代表要负责各科课前的准备、课后的评分。组长每天都要负责收发语数各项作业,工作量较大,而这些人做事认真踏实,能胜任工作,同时在每天的工作中,能力得到了锻炼。

——学习较差,综合能力强或学习较差,综合能力较弱的家庭成员平时在班级中得到锻炼的机会不多,甚至在其他成员心中的形象不好,因为他们成绩不太好,有的纪律性也较差。为了调动这些成员的积极性,帮助他们重新塑造形象,就设置一些特殊的岗位。

(四)建立以自我发展为目标的工作机制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种潜能的开发与发展,不是 5 一蹴而就,而是要给他一个适宜于成长的环境,这个环境就是以自我发展为目标的工作机制。

1、建立以自我教育为主线的自我约束机制

新课程理念就是要落实学生“自主性”与“主动性”的地位。学生是班级的主角,班主任的责任就在于引导学生当好主角,使之具有自主意识、自治能力。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改变了传统的封闭型班级管理体制,建立了开放、民主的、有学生参与的班级管理体制——设立“学生班主任”,在班级中按学号每人轮流当一天“班主任”。在这一天中,其工作职责是组织全体同学参加集体活动、做个别同学的思想工作,督促检查班干部的日常工作。“学生班主任”制度的设立,可以把教育者对学生的要求较好地内化成学生自己的意识行为,变“别人要我干”为“我必须这样做”。由于班级的各项工作都分配到人,实行责任到人,各项工作都有人负责,因此,即使班主任不在,也能按部就班,正常开展工作。而在这过程中班主任并非不管,而是仔细观察,发现其中的问题及时处理,并定期进行总结和表扬,以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建立适应新课程的班级活动形式

班级活动是形成班集体的基本载体,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形式,没有活动就没有真正的班集体。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才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增强学习兴趣和上进心。新课程强调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和探究合作学习,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要改革由教师包办代替的空洞说教的“保姆型”或“警察型”的管教式的班级活动模式,建立由师生共同参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班级活动模式。要本着“活动主题关注学生热点、解决学生难点、锻炼学生能力”的原则,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活动宗旨,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同时,班级活动要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经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发展。走出班级,走出校门;走入社区,服务社区,是新课程理念的一大创新。

实践证明,在班级管理中引入新课程的理念,调动了每位学生的积极性,班级的各项工作不断进步,改变了以往班级工作过于僵化、千佛一面的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和谐、公平、人性化的班集体。

第五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有效教学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有效教学

摘要:为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效落实高效课堂,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理论知识,就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谈一点个人的看法,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关键词:新课改 有效教学 创新思维 合作探究

胡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就要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效落实高效课堂,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理论知识,就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谈一点个人的看法,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对学习兴趣的培养

经过初中物理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物理知识和科学方法,但它们对所面对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他们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以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比较浅,研究的方式主要是从日常生活现象和实验出发,几乎不涉及物理模型,也不会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在思维训练方面形象思维多于抽象思维,静态思维多于动态思维,这就要求学生的思维产生一个质的飞跃。在高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研究的对象是一些物理模型,物理模型的建立的过程不是拍照,不是素描,也不是简单的书写,而是源于具体事物,而又高于具体事物,是感知思维的产物。正因为如此,学生普遍感觉高中物理难学,听听还懂,解决实际问题就困难。关键在于他们还是习惯于初中的那种形象思维方式,只会记概念、规律的静态结论,而不重视得出结论的发展过程。只会照葫画瓢,模仿性地解决一些简单的物理问题,而不善于通过观察分析,提炼出现实情景的物理模型,而后纳入到相关的知识体系中去加以处理,最后得到问题的解决。本人认为,物理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建模意识的培养,只有这样,才使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时能清晰地构建出情景条件的物理模型,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灵活思变、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现在,越来越多的高中生惧怕物理课,厌恶物理课,甚至痛恨物理课。他们认为物理枯燥、难懂,没有趣味。为什么他们对物理格格不入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一开始就没真正学懂,以后不懂的地方就越来越多,只好死记硬背去应付习题和考试,苦不堪言,兴趣就无从谈起。

物理是一门精密学科,其中包括许多概念,它们从实际抽象而来,界定比较严格。物理学中的许多概念与人们日常生活里形成的直觉或潜意识(“前概念”)相左,这就是初学物理的人不能绕过的障碍。如何能够克服这一障碍呢?就是将物理概念与实际挂钩,而不是停留在字面里或公式里,在头脑里不含糊地确立科学概念,并能自觉地应用。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对学生来说“学会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喜欢才有可能学会,学会才可能学好,学好才能产生真正的兴趣。我认为:物理教学要把学生对物理学科情感培养作为物理教学基本价值取向,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二、动手动脑团结合作探究,把学习主动权教给学生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探究活动的作用非常大。利用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观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价、交流与合作等一系列科学探究的步骤,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艰苦奋斗的探索精神,树立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意识。探究活动可让学生经历一些物理知识规律的探求过程,充分调动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的参与,使学生获得最直接、最准确的信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实践探究能力是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之一。教育研究证明,在探究活动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解决困惑,能够有效提高思维创新水平和动手能力。所以,教师要抓住物理学科的探究实践性,认真研究物理学科知识内容,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作为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经常设

置或提供学生动手解答问题的时机,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实现探究实践能力、思维创新能力等学习能力的有效提高。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探究过程、所得的证据及自己的观点,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口头陈述。探究过程比探究结果更重要。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过程,教师应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交流和讨论,使学生认真听取与自己不同的意见,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不可面面俱到,应尽量缩短讲课的时间,以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教师可采取自学讨论法,让学生自己读书思考,不懂的问题在课堂上大胆提出来,师生共同分析、相互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新课改形势下教师和学生的更高要求

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敢于动手、勇于创新。因此,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教师本身必须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敢于打破常规,不断提高,不断创新。科学探究的问题可以是教师提出的,也可以是学生提出的,可以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科学内容,也可以是与新课程标准科学内容有关的交叉学科的内容,或者直接来源于生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紧密联系生活,敢于发现,主动思考,勇于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所以,教师要在认识过程中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从挖掘教材内容上、组织教学的形式上、选择教学方法上多下工夫,使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引人入胜、欲罢不能的境地,使学生的思维灵活、多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世纪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近年来高考内容的改革,也体现了注意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所以,对高中物理这门课程,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也即体现在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教师们还要不断地为之付出艰苦的努力和劳动,不断尝试,不断提高,不断地探索。

参考文献:

[1] 李丙亭:《高效课堂22条》,新浪博客

[2] 张树成:《打磨高效课堂,提高备考效益》,山东省昌乐二中 [3] 刘力编著:《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论》,科学出版社2007年

下载浅论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理念建构与研究路径(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论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理念建构与研究路径(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教学设计 吴起县第一中学杨培芬 一、教材依据 本课所处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新世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课题负责人,三明市教科所化学教研员吴德伟详细介绍了《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研究》市级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是,以往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研究 吉林一中地理组 郑永胜 内容提要:在地理新课程背景下,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了地理教学的三维目......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 „有效教学”这个概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自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展以来,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阶段总结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阶段总结靠山中心校 王一丹 我校开展的“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合理分解,建构一种有效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有效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有效教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新的教学理念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历史课堂教学随之发生了很大改变。作为中学一线教师,在面对众多教学理念时......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有效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有效教学 摘 要: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来达到教与学的最优化,是我们每一个老师所追求的最终目标。为此,我们初中英语教师要切实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努力实......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的有效教学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的有效教学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新课程背景下对有效教学的理解,并从有效讲授、有效提问、有效倾听三方面阐述了教师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