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站式”教学管理
“一站式”教学管理
吕家坪镇中心小学创建于1944年,1986年从吕家坪中街搬至现在的棋盘湾,坐落在美丽的锦江下游河畔,与辰溪、泸溪接壤,距县城25公里,素有“麻阳东大门”之称。学校为寄宿制学校,现辖1所中心小学,4所村级小学;有教师59人,学历合格率100%。校长张耕说:学校秉承“团结守纪,勤奋创新”校训,以“构建和谐校园,培养合格人才”为宗旨,实行“一站式”教学管理。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加快新课程改革步伐,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推进新课改的时代动力
吕家坪中心小学与所属村级小学形成教学群,通过人、财、物统一调配,促进镇村教育教学均衡发展。由于桐新小学师资紧缺,校长张耕与相关教师谈心、交心,鼓励年轻教师赴桐新小学支教;优秀青年教师欧家吉、邓玲芝、郑阳英、刘丽霞、欧洋主动申请到村小支教,为全镇教育均衡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学校认为:推进新课改是学校立于教育前沿的时代动力,课改经费优先保障,“走出走,学经验”一度成为学校激动人心的口号。学校年轻教师暨乒、张倩、瞿小丹、杨柳、黄菲,分别赴山东、湖南长沙及芷江与当地教师磋商教艺;全校语数外教师多次到本县富洲学校、兰里小学观摩交流。通过班与班、师与师结对研讨,教师轮流上“过关课”,有力推进学校课改向纵深发展。
学校教导处每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一次阶段抽测,并召开抽测情况分析会,与会教师对自己班级情况进行分析,找出不足,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学校重视课题申报,将课题申报作为提升学校教学教研的有效途径。学校申报的《先学后教七段式课堂教学研究》已获省级评定。活动是教育的重要载体,只有精心设计活动,才能让队员们积极参与,体验感悟,真正发挥教研的积极作用。学校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组织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在每天第二节课后,结合少先队活动,阳光体育分为:学生齐背《弟子规》;学生齐做《三德歌手语操》;师生齐做广播体操;师生跑步训练;师生齐做手语操等,把感恩教育、传统教育、养成教育、体育锻炼结合起来,实现一举多得的效果。学校红领巾广播站不断寻找新主题,如:周一经典诵读,周二名人故事,周三科学小常识,周四心灵驿站,为校园增加了学习氛围。
根据香港阅读梦飞翔基金要求学校开展“阅读梦飞翔”活动,意在强调学生平时养成教育的基础上,培养阅读习惯,为学生良好人格形成打下基础。在2015年终评比中,学校再次被推荐为经验交流单位并获表彰。结合学校梦飞翔项目,少先队还在队员中开展每周读一本(篇)好书(文章)活动,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要求读书后写好心得体会。学校开设安全教育课,并且保证课时、教师、教材三落实。利用学校广播、黑板报、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形式,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爱到系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学校还定期组织防火、防震、防暴演练,弘扬安全文化,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学校将学生行为规范视作学校的基础教育内容,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新编弟子规》为标杆,开展以“纪律、两操、卫生、礼仪”为内容的常规评比活动。班会、升国旗、广播操、黑板报、队会等,有效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为学生今后做人打下了坚实基础。召开安全法制报告会、主题班会、培训讲座、知识答卷等活动,增强学生法制安全意识。健全安全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建立门卫值班制度,做好来访登记,做到事事有记录,规定进校园制度。坚持校领导值班制度,学校门口已成为校领导上下学时间值勤的“不动岗”。
学校“文明墙”上,张贴教师学习笔记与学习心得体会。校长带头上党课,教师之间平等对话已成学校作风建设的常态。学校认为,加强学校德育建设,首先应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学校坚持开好每周一次主题班会,每月一次班主任培训会,每学期一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重视教师的自我培训,采取自主与集中相结合,实地培训与个体带动相结合,对教师进行师德、师能专项培训,加强师德教育,签订师德承诺书。
学校“一站式”教学管理带动学校发生根本变化。学校建有教学楼、办公楼、学生生活楼、教师住房楼及少年宫活动专属场所,气势雄伟的校大门和罗马柱围墙,镶嵌24块文化宣传窗。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承担“十一五”课题《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获全国优秀课题奖;“十二五”课题《问题留守儿童的研究和对策》《先学后教七段式课堂教学研究》引导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如国家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怀化市优秀校长张耕,怀化市德育先进工作者郑文学,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徐朝武,县级学科带头人刘丽霞、瞿小丹、曾珍等。学校被授予怀化市“优秀教研组”称号。2015年12月,怀化市课改评估组到校检查评估,充分肯定学校课改“功夫扎实”,学校也被评为“市级课改样板校”。
少先队:孩子成长的“七彩屋”
吕家坪中心小学开展行之有效的阅读活动,培养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学校成立书法、美术、音乐、电脑、舞蹈兴趣班,并由专职教师辅导,已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学员及优秀辅导教师,学校“七彩小屋”“乡村少年宫”建设得到当地教育同仁高度评价。
学校在“七彩小屋”“乡村少年宫”建设基础上,创新学校少先队组织形式。2012年4月,学校少先队在全省农村少先队经验交流会上做了典型发言,受到团省委高度评价。学校先后被评为“怀化市十佳少先队集体”“怀化市优秀少先队标杆大队”“湖南省两型示范学校”。学校围绕少先队实际,依托丰富多彩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锻炼,在活动中提高,在活动中成长。2015年11月9日,全县少年宫观摩活动在吕家坪中心小学举行。学校少年宫活动得到参会人员高度评价。
吕家坪中心小学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共和国第一任铁道部长滕代远、海军南海舰队原副司令黄忠诚就是吕家坪人;沈从文当年写作《边城》的吊脚楼就在吕家坪的锦江河边;麻阳还是红军长征途经地;麻阳革命烈士陵园紧邻学校。学校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主题教育,组织学生走访老红军和地方名人,举行大型文艺演出、学生演讲、体育竞赛等文体活动。吕家坪中心小学学生已养成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的习惯,自觉利用节假日到麻阳革命烈士陵园当导游,通过缅怀革命先烈,感恩今天幸福生活;各班级都能做到结合国家时事编排黑板报;“争当文明好少年”已成为学校固定主题活动。学生在少先队组织下,弘扬社会正气,校园无处不在传递正能量。
少先队辅导员曾珍说:上学期,少先队组织开展“珍爱生命,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应急疏散与消防演练;配合镇政府参与“大家齐动手,扮靓东大门”的环保实践活动。同学们通过寻找家乡变化,并就变化前后作对比,撰写调查笔记。活动中,同学们走遍了吕家坪大小集镇与乡村,收集几十万字相关资料,加深了对家乡的了解,领略到了家乡的巨大变化。学生通过身边富有生活气息、地方特色的故事,从心里感受到家乡的美,从小树立了建设美好家园的理想与信念。
留守儿童课堂之外的营养
吕家坪中心小学有345名留守儿童,占全校学生总数一半还多。许多孩子一年只见到父母一两次。该校是全县唯一所“国家级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将关爱留守儿童与强调学生养成教育相结合,为留守儿童配置图书和体育器材,提供了一个课余活动和阅读场所,配备了心理咨询教师,成立“代理家长”队伍,建立了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团县委、县妇联、县关工委、怀化高速公路党支部多次为留守儿童送温暖,学校先后对欧洋、付琼琼、龚佳佳、欧红桂、欧雪艳等同学重点资助;多次为当地其他学校有困难学生损资捐款。同学间的真情关怀,激发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意志。
本着对留守儿童负责,学校将安全管理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学校食堂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由副校长和总务主任分管,并安排一名食堂管理员负责食堂日常监管;食堂管理员每天做好进出货台账,并检查食物质量,有问题的饭菜绝不让学生食用,从源头上杜绝问题食品。食堂管理员每餐要做到食品留样,样品保留不低于72小时,以便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学校通过《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家长座谈会及调查问卷,以及安全演练、预案与培训,建立社会、学校、家庭协调联动机制,将安全知识教育课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吕家坪中心小学根据农村学校实际,设计与开展适合农村学校独有的系列活动。比如:利用学校空闲土地开辟“小菜园”,学校提供一定经费,学生自己决定种植蔬菜品种,并开展管理与养护,期未举行优秀菜地评比;学校地处大山边缘,遍地奇型怪状的石头,学生可根据所学知识,寻找奇石,还可根据石头形状取名,全校开展“奇石展”,让同学自评最具特色奇石;学生根据时节有组织到农户参加农活,在劳动实践中独立思考,撰写“务农日记”。这些“土味实足”的活动给同学们带来无穷乐趣,培养了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同学们在日记和作文中流露出对家乡的喜爱与赞美,收获了课堂上得不到的教育营养。
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做到实处。2013年,学校当时的少先队辅导员郑芬与学生付颖应邀参加湖南省第六届少代会,并就“关注孤儿成长”向大会提案;当年10月,她们二人被邀进京参加全国少先队建队64周年座谈会,受到了国家领导人李源潮的接见。同年,教育部、中央文明办、中华妇女联合会授予吕家坪中心小学“全国留守儿童家长示范学校”。
故事:“迷途学生”知返记
班主任冯孟梅班上有个名叫郑云军的同学。两年前,提起这位同学,所有任课教师都认为这是一个无药可救的孩子。郑云军同学身上带着明显的留守儿童“顽皮症”,自小跟随父母在外,玩电子游戏可以达到忘我状态。冯孟梅说:“报名时,他母亲拉着我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冯老师,我儿子就交给你了,你帮我好好管教他,我俩又同姓,要像自家人一样啊!没想到,这是我第一次见他妈妈,也是最后一次。”
冯孟梅说:郑云军同学在班上年龄最大,个头最高,也最不听话。除了爱玩游戏,在班里,他显得非常叛逆,常与同学打架,欺负低年级同学,甚至晚上偷偷上网吧,班上坏事多半由他“做主”。上学年开学报名,是他一个人来的。原来,他母亲因病已不在了,父亲在外打工一时回不来。听到这个消息,我震惊了。我决心好好帮帮这个孩子。我细心观察,这孩子喜欢打篮球,体育方面很有天赋,羽毛球也打得不错;他还会跳舞。但他似乎从来没换过鞋子,没换过衣服,以至于后来大家都闻到了他身上的汗臭,他的鞋破了几个洞,还在穿。我就与他约定,我给他买鞋子,买衣服,但他得听我的话。从此以后,郑云军同学变了。
这学期,郑云军同学参加了县艺术节比赛,还是双人舞的男主角;自信带给他学习进步,郑云军已成为全校同学学习的榜样。
人物:校长张耕
他是校长,也是一位一线教师。担任校长12年,他从未曾离开过课堂;他不仅教语文,还教思想品德课。在教学中,他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读、说、写能力,将关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作为第一目标。他就是吕家坪中心小学校长张耕,正如他的名子一样,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默默耕耘。
2004年8月,张耕到麻阳最偏僻的栗坪乡中心小学任校长。这个乡是全县最贫困的乡镇,多数家长常年在外,大多在贵州、云南等地烧炭,做泥瓦工,是典型的留守儿童乡镇。当时,坡顶田村有一个叫莫开强的学生,经常旷课,爱打架,张耕了解到他父母都在贵州老山林里烧炭,孩子交爷爷看护,由于家离学校有20多里山路,爷爷身体又差,他平时本来是住宿在校,可是经常要回家照看生病的爷爷。张耕了解到孩子的不易,并亲自上门看望莫开强的爷爷,拿出自己的工资给他爷爷看病,莫开强在校的餐费也免了。关爱是最大的学习动力,莫开强小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升入了条件好的中学。
2006年8月,张耕因为工作出色,调到吕家坪镇中心小学任校长。他上任3年,先后建起学生生活楼、校大门、中心幼儿园、学生浴室。学校还第一次有了单杠、双杠、乒乓球台、跳高、跳远沙坑等体育设施。校园变绿了,变美了,被评为怀化市“校园环境建设与管理先进单位”“花园式单位”。吕家坪镇中心小学一跃成为全县一流学校。
张耕爱学习,他不仅乐学,还善学;深入教学一线是他的最大嗜好。至今,他每年订阅“党建”“教育”类期刊10多种,他习惯边读书边做笔记,撰写的教育论文多篇在省、市级获奖。他是学校负责人,又是学校年轻教师提升理论水平与教学能力的“兼职教授”;多年来,他在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上积累了一套独特的学校管理经验。
校长对话
张耕,男,苗族,1965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小学高级职称;吕家坪中心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在农村小学从教30年,先后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市德育工作先进个人”“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五佳校长”等。
《教育》:您认为什么样的教师才是人民满意的教师?
张耕: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应具有严谨的教学能力,既有教书人的良好品格,又有育人者的高尚风范;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与奉献精神;还应具备较高的个人觉悟,有与时俱进的理论水平和实干精神。这样的教师才是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教育》:您如何理解学校管理者的职责?
张耕:学校应把质量放在第一位,作为学校管理者职责,应从“全、强、高”三个维度来衡量。“全”就是要做到全面提高;“强”就是教学质量做出一流;“高”就是要站得高、看得远。实行教学外在形式与内涵素养相结合的“一站式”管理,是学校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有效方法。作为学校管理者应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亲自参与听课、评课,与教师一起探究教学问题,总结教学经验;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学校管理者应比一般教师做得更多,而不是做得更少。
《教育》:您理解的校长领导力核心是什么?
张耕:校长领导力的核心应该而且必须体现在教学基本环节的引领、控制、评价之中。不仅在教学的“决策层”,而且在教学的“执行”上,都应做到有效统一。要想办法使学校教师都成为学校的主人。首先,学校应做到民主理财,实行校务公开,随时接受监督;其次,关心教师,尊重教师,应成为一种校风,学校领导要学会做教师的贴心人。
采访后记
在教育者中,总有一群人,在属于自己的一片土地上“用心”耕耘,用真挚情感呵护一颗颗纯洁的心灵。他们用青春为教育编织梦想,用知识与爱为学生架起通向未来的桥梁。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锦江中学、富洲学校、吕家坪中心小学,尽管是我国教育天空下盛开的三朵小花,但因为他们的“用心”与执着,为当地教育事业添加了时代的缕缕清香。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源自于对教育深深的爱。他们将每一天、每一堂课,视作一块块铺砌成台阶的砖石,不断接近太阳的光芒。正如县教育局分管教学副局长张群所言:这里的教育工作者坚持立足本县实际,挖掘当地教育资源,在教学创新、民族教育等方面成绩突出,已形成响亮的地域品牌。在结束本文采写之际,笔者就此祝愿成长于沅江泸水之间的麻阳教育乘风而起,在现代教育的今天,拓展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第二篇:一站式服务经验总结
新农合与医疗救助无缝衔接 缓解困难群众“看病难”
――湟中县卫十一项目医疗救体制改革的几点做法
湟中县卫十一项目办
【摘要】 农村医疗救助对象虽然能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制度的双重补偿,但由于两项补偿制度在补偿机制上未能有效衔接,不但不方便住院患者报销,同时也增加了经办机构的工作量。同时,由于现行的贫困人口医疗救助补偿仍然采用“事后救助”模式,致使部分救助对象由于无法及时筹资住院押金而制约了其对住院服务的利用。湟中县通过卫十一项目的实施,在新农合与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的基础上,实现医疗救助与新农合无缝衔接,改变民政救助对象对住院医药费用的事后补偿方式,实施住院时按新农合和医疗救助规定直接减免的“事前救助、住院补偿实时结算”模式。提高了医疗救助对象对卫生服务的利用率,救助对象住院率明显提高,救助对象住院率由2008年的4.1%提高到2010年8.4%,与正常人群住院率之差由2008年的低2.7个百分点提高到2010年的高1个百分点;救助对象住院实际补偿比达到90%。
一、背景
湟中县2008年全县参合人数379256人,常住人口参合率达到99.33%,乡镇、村覆盖率达到100%。确定的低保户、五保户、重点优扶对象等五类农村低收入人群28006人,占农业人口的5.85%。农村低收入人群一直是民政部门农村医疗救助的主要对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实施以来,虽然能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的双重补偿,但由于两项制度在报销方面未能有效衔接,增加了贫困人口医药费报销环节的经济负担。同时,现行的贫困人口医疗救助模式仍然为“事后救助”模式,低收入人群个人自付能力较低,仍然制约着贫困人口卫生服务的有效利用。自项目实施以来,在省政府领导的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重视和县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下,我县从完善救助政策、改进结算办法、加强监督管理入手,为解决贫困人口看病难的问题,提高贫困人口卫生服务利用能力及公平性,积极探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衔接方式,创新建立特困人口“事前救助、住院补偿实时结报”新模式。
将农村医疗救助对象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范围,民政部门每年为救助对象代缴规定的参保金,并核准医疗救助对象基础数据。新农合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利用青 海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平台,开展新农合和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医药费报销“一站式”服务,定期与县合管办进行结算。民政部门定期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预拨一定的医疗救助金,定期结算,医疗救助对象就医时实行“事前救助、住院补偿实时结报”模式,降低了贫困人口住院“门槛”,改善贫困人口住院服务的可及性。实现“资源共享,分类核算报销,分类建账,分类建档,统一监管,一站式结算”,使农村困难群众能够得到“小病能治,大病有救”的医疗保障。通过实施该模式,扩大了特困人群医疗服务可及性,提高了特困人群的就医程度,切实减轻了特困人群的医药费用负担,进一步提高了特困人群的受益面和受益程度。
二、主要做法
(一)完善组织体系,集思广益,制定实施方案,建立民政、财政、卫生、审计等部门联动机制
成立了由主管县长为组长,卫生、民政负责人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湟中县新农合与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衔接协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合管办,负责全县新农合与贫困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工作。召开由政府牵头、财政、卫生、民政及相关医疗机构参加的新农合与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方案讨论会,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方案得到与会各方一致同意,同时形成了政府领导,卫生部门主管,各部门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
集思广益,由卫生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下发了《新农合与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实施方案》。方案明确各方责任,其中财政部门负责安排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救助资金,并对专户资金使用情况实施监督;民政部门负责审核认定农村困难群众享受医疗救助的资格,建立医疗救助对象动态数据库,并会同卫生部门定期开展检查,督促直报窗口为医疗救助对象提供良好的服务;卫生部门负责核实医疗救助对象身份、核算救助经费并实行新农合补偿与农村医疗救助一并支付。
(二)召开实施动员会和培养,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相关政策群众知晓率
县合管办组织召开新农合与农村特困人口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动员会,各乡镇主管领导、民政助理员和县、乡医疗机构负责人、报账员共70余人参加了会议。培训班上讲解 2 了有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贫困人口医疗救助补偿相关政策,民政部门向各定点医疗机构和乡镇合管办分发了贫困人口花名册,同时,县合管办工作人员对开展“一站式”服务信息系统进行了专题培训,培训合格率达95%。
同时在县、乡、村开展新农合政策与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一站式”服务宣传,通过黑板报、展板宣传、村医例会和乡村医生进入贫困户等形式开展宣传工作,提高了贫困人口对此项政策的知晓率。
(三)完善制度衔接,实行动态管理,制定分段救助标准,提高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服务利用
通过民政部门和卫生部门的紧密合作,将分管的医疗救助制度和新农合“无缝衔接”,实现管理体制、服务内容和操作层面多层次的衔接和融合,实现统一管理政策、统一监管体系、统一医疗机构、统一操作服务,最大限度的开发和配置救助资源, 发挥政策的整体效应,实现救助效益的最大化。
衔接后的救助方式则根据困难程度的不同,对救助对象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救助。由政府出资资助贫困人员参合。每年由县民政局审核确定救助对象后,将资助参合资金划入新农合基金专户。低收入人群住院治疗时,县、乡医疗机构新农合经办人员对救助身份和《湟中县特困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垫付审批表》(一式三份,医疗卫生机构、县/乡合管办、县/乡民政局各留存一份)进行确认后,对救助对象每天的医疗费用按新农合和医疗救助补偿规定进行预结算,仅收取患者自付费用。
新农合住院补偿部分:低收入人群住院医药费用,在普通补偿比例的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乡、县、市、省级定点医疗机构分别按80%、70%、60%、50%补偿,住院符合补偿费用按30%。每人每年累计住院补偿不超过3.5万元(如表1所示)。
表1 住院医药费用新农合补偿比例表
医疗机构等级 补偿比例 起付线 封顶线
乡级 80%
县级 70%
市级 60%
省级 50%
贫困人员取消起付线
35000元 民政医疗救助部分:取消大病医疗救助起付线,住院费总额中减去新型合作医疗报销额。一类对象为农村低保户、60年代精简退职人员和定期定量救济人员。其剩余部分按以下比例报销:500元以下(含500元)的补助60%;501元—1000元(含1000元)的补助65%;1001元—1500元(含1500元)的补助70%;1501元—2000元(含2000元)的补助75%;2001元—5000元(含5000元)的补助80%,5000元以上补助85%,全年个人累计补助金额不超过6000元。二类对象为五保户,对其实行全额报销。三类人群为重点优抚对象,按80%报销,不设封顶线(如表2所示)。
表2 住院医药费用民政救助比例表
救助比例 救助标准 500元以下 60%
500-1000 元 65%
1000- 1500- 2000-
5000 五保
1500 2000 5000
元以上 户
元 元 元
全额
70% 75% 80% 85%
救助 全年不超过6000元
重点优抚 80% 不设封顶线
(四)转变补偿模式,简化操作流程,方便资金结算,提高救助时效性,充分发挥医疗救助的便民救急作用
原有医疗救助政策,对困难群众实行的是“先个人垫付、后政策报销”的事后救助方式,使用手工方式结报,存在手续烦琐、工作效率低、监管不全面、统计不科学、结报不及时等诸多问题。由患者个人垫付可报销部分医疗费用,使得部分救助对象因无力支付费用或报销手续繁杂而放弃治疗,从而影响了救助效果。
为了切实解决困难群众垫付医药费的难题,缓解困难群众的医疗筹资难,在实现医疗救助与新农合 “一站式”服务过程中,转变补偿方式,重点突出事前补偿,将现行的事后补偿方式,改变为住院时按制度规定直接减免的事前补偿方式,切实减轻低收入人群的医药费用负担。
同时本着方便、快捷的原则,简化补偿流程,将原民政部门承办的医疗救助结算、给付业务转由新农合经办机构、县乡定点医疗机构承办,通过信息和网络技术,将合作医疗报销、困难人员医疗救助等医疗服务一次性操作,同步结算。并加大宣传力度,使低收入人群患病 住院时及时提供所需手续,及时得到医药费用补偿。在补偿资金结算方面,改变过去分散结算的模式,由医疗机构统一汇总上报县合管办,县合管办统一与民政局结算垫付补偿的医疗救助资金,然后再拨付给各医疗机构,这一系列措施充分发挥了医疗救助的便民救急作用。
补偿流程:农村低保户、五保户等――患病后到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到县、乡民政办申请农村医疗救助――交所在医院备案――出院――出院结算时只需支付除新农合报销补偿、民政救助后的个人自付金额(如图1所示)。
划拨县级民政机构审查合格住院贫困救助对象乡级定点医疗机构审查合格申请自付金额申请审核结算新农合住院补偿直接减免县财政局医疗费用 民政医疗救助县民政局县农合办县级定点医疗机构乡级民政机构划拨图1 新农合与医疗救助无缝衔接补偿流程示意图
(五)健全系统监督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确保政策有效落实
为保证了社会救助政策的有效落实,我县按照省、市相关文件出台了《湟中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细则》和《湟中县农村特困人口实行“一站式”服务工作方案》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严格完善管理和监督机制,不断提高医疗救助的管理水平。
建立系统监管制度,加强卫生部门与民政部门的跨系统协调,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一是各定点医疗机构指派专人负责新农合和医疗救助工作,严格执行居民新农合、医疗救助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做好救助对象的医疗服务。二是医疗救助依托新农合的服务政策,5 共用同一套用药目录和诊疗项目,执行同样的管理政策,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做到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收费,切实减轻困难群众的医疗负担。三是成立卫生和民政联合监督小组,采取全面检查、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对查出的违规行为按照相关管理规定由卫生局和民政局分别给予相应的处罚,情节严重的取消其定点医疗机构资格,确保医疗救助基金的安全。
开展贫困人口就医满意度调查。县合管办统一印制了乐都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衔接问卷调查表,组织县、乡、村医务人员深入贫困农户开展调查,通过调查贫困人口家庭基本情况、参合情况、收入情况、支出情况(本门诊医药费、住院医药费支出情况),重点了解项目实施以来,低收入人群就医直接和间接医疗费用情况,贫困人口满意度。
三、取得成效
(一)实现新农合与医疗救助制度无缝衔接,进一步提高贫困人口卫生服务利用能力 充分利用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形成“制度衔接合理、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共用、结算支付同步、监管及时有效”的贫困人口医疗救助运行机制。从而结束了贫困群众先缴费后看病、出院再报销,报销后才能得到救助的历史,救助对象从住院到出院最多只缴纳约15%左右的自付部分,大大减轻了困难群众看病的经济负担,实现花少量钱也能看大病的愿望,有效提高低收入人群就医可及性与公平性,从2009年10月起截止2010年12月底,共有3442人次特困人口住院治疗,共发生住院医药费用2025882元,县、乡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垫付补偿住院医药费用1823294元,其中垫付新农合补偿资金1093976元,垫付医疗救助资金729318元。特困人口住院医药费用实际补偿比为90%,个人支付率只有10%。
(二)创新机制,简便快捷,有效降低低收入人群申请医药费用补偿成本,提高经办机构工作效率
通过相互衔接,县合管办和民政局从制度层面、管理层面和监督层面加大了整合力度,通过共享医疗卫生资源、共享信息网络、共享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有效降低了行政成本,实现了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构建即时结算平台,困难群众在看病时不再需要先行垫付新农合补偿费用和医疗救助资金, 可以边住院、边治疗、边报销,边救助,实现“一站式”服务,6 为广大特困群体提供了及时、有效、便捷的医疗保障。通过抽样回访调查、现场访谈等,低收入人群对新农合和医疗救助制度衔接服务满意度达到100%.(三)统筹兼顾,以民为本,科学监管,真正实现医疗救助“阳光化”操作
医疗救助是政策性极强的工作,因对象不同或所患疾病的不同,享受的政策也就不一样。在报销范围和额度上不因人而异,做到“公平、公正”,既是政府取信于民的关键,也是保证医疗救助基金安全的关键。本县严格实行“户主申请――乡镇审核――县民政部门审批”的程序,做到医疗救助对象、救助标准、救助金额的公开、公正、公平。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农民代表不定期对“一站式”服务的有关政策、规定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民主测评,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到既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又做到服务周到、方便群众。同时通过网络媒体、宣传单等形式,大力宣传医疗救助政策法规和办理程序,确保医疗救助“阳光化” 操作,全面有效提高医疗救助的可及性和覆盖面。
四、工作体会
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当前我国政府消除农村健康贫困,建立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两种制度的属性不一致性,在目标实现方式上的互补性、两种基金补偿能力的有限性和消除健康贫困的重要性,共同决定了整合两种基金的必要性。在两种制度衔接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领导高度重视、明确政府责任是成功衔接的根本保证
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做好困难群众医疗保障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党委、政府工作考核。正因为有了领导的大力支持,才使两种制度成功对接,使广大困难群众享受到了“一站式”高效便捷的服务。
(二)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制定合理制度保障,形成工作合力是制度衔接成功的前提条件
只有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才能保证上级各项政策规定真正落到实处,使困难群众的医疗难问题切实得到有效解决。利用新农合医疗信息平台,实现困难群众实时结报的新模式,既为困难群众办了实事,也为卫生、民政部门提高了办事效率,更是增强了困难群众医疗保障工作的规范性、可操作性,杜绝了相关的人为因素,使该工作成为阳光工程。7 这与卫生、财政等部门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是分不开的。
(三)重视舆论宣传的作用,扩大宣传范围,动员农村居民了解并自愿参加,是衔接成功的群众基础
加大宣传动员工作,掌握及时信息,积极争取群众支持,使困难群众救助工作,特别是在实行实时结报等方面取得了各方满意的效果,深受广大困难群众的欢迎。
第三篇:物业公司一站式服务
“一站式物服”凸显物业公司用心服务
物业公司搬入亚龙花园新办公楼后,办公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有业主反映希望物业公司能够继承老物业公司的一站式服务,更好更方便快捷的为广大业主服务。社区居委会主任、物业公司经理康立广在了解情况后,在第一时间召开专门会议,商讨在新物业公司一楼大厅兴建一站式服务窗口的问题,用以提升物业服务功能。在与上级领导多次反映并与物业工作人员多次考察、研究后,决定在物业公司一楼大厅建成“一站式”服务窗口。
新的一站式服务服务大厅设置有维修、缴费、投诉、保洁、电工等等服务功能,还配备了专门的服务电话。同时社区服务大厅进一步完善了规章制度,明确了办事流程,并以“居民满意为第一标准,居民利益为第一考虑,居民需求为第一选择,服务百分百、满意百分百为第一服务”为服务宗旨,热情接待办事居民,耐心回复居民咨询,真心解决居民所盼。有居民反映 “一站式”服务大厅的建成,不仅简化了居民办事程序,缩短了居民办事时间,更进一步提升了社区干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推动了社区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受到居民的广泛好评。
解读什么是亚龙物业公司的“一站式服务”?
所谓“一站式”,其来源是英文的“One-Stop”,现在很多行业都在推行它,其主要意思是,从这个门进来,从另一个门出去便把所有的事情都办完了。简单地说,就是进一个门,办所有事。在物业公司这里,我们对“一站式服务”的定义是指物业区域内的客户(业主/用户)一旦有任何涉及到物业管理服务方面的需求服务及其它相关事宜(如投诉、报修、缴费、装修、服务申请等),只要向物业管理单位的中枢服务机构(我们亚龙物业指的是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报知或提出诉求,便可在相应的时间内得到服务结果。而无须顾客再跑下一个工作环节,这项工作所有活动便由我们物业公司工作人员进行传达,行使任务的调度、指挥;跟踪和意见反馈。从而实现高效的管理运作,解决了顾客奔波劳顿,息心等待的不便,能起到提高顾客满意和忠诚度的作用。
在当前社会环境和物业发展形势下,打造一流服务团队是我们亚龙物业公司必须要做也是必须要做好的一项工作。“一站式服务”针对物业服务的系统性和服务的专业细分,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物业管理服务体系,通过推行“一站式服务”和“首问负责制”,将服务台打造为客户服务的调度中心和信息枢纽。经过整合的物业服务模式,将接待、会议、问询、报修、保洁、邮件管理、信息反馈与投诉等服务内容统一经由服务台受理,再分类交由物业各个相关班组,服务完成后
反馈给相关客户,这种由服务台统一调度的流程化管理减少了客户不必要的麻烦,体现了物业中心“用心服务、客户第一”的服务理念,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物业管理服务体系的高效运转。
第四篇:教学管理方面
教学管理方面
2、以技能教学为重点,深化教学改革,打造品牌专业
一、完善管理机制,做到制度化、精细化
在管理机制方面,学校先后制订完善了《凤翔县职业教育中心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师教学统合考评办法》等制度,做到职责明确,考核标准公开。
二、重视专业建设工作,积做好专业发展规划。
学校目前开设有目前学校开设有数控技术应用、焊接技术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服装设计与工艺、果蔬花卉生产技术六大专业。其中“数控技术应用”和“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两大专业被省教育厅授于“省级骨干示范专业”,“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被命名市级品牌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已建设有国家级实训基地。依据我县的文化特色,学校准备依据皮影、泥塑、剪纸等民间手工艺,开设民间传统工艺专业。
三、立足校本,深入探索,做好了专业建设研究工作。学校成立了校本研修领导小组,中心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负责校本研修工作方案的规划、阶段性工作的布置等;教务科全体成员参与,负责协助教师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组织教师撰写论文,开展教育行动研究,开展各类竞赛活动等。2011年承担了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并已完成结题。
四、引厂入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2009年学校投入80余万元更新专业设备,办起校办服装厂,与宝鸡博雅制衣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校办服装厂承担学生的定期实习任务,每学期学生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到校办服装厂参与实习,熟悉工厂生产流程,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
3、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为龙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注重抓紧师资队伍的继续教育工程,鼓励教师进行学历进修提高。
二、实施教师队伍培养系列工程,通过学科培训、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等,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近年来先后培养双师型教师54人,占全体教师的60%。
三、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组织教师学习,广泛开展听课、评课、赛课等活动。每学期定期举行“教学基本功大赛”、“教学观摩课”、“教学公开课”、“新到教师汇报课”等活动。
通过积极开展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工作,及时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公平、公主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的发放挂起勾来,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升了学校办学质量。
2009年以来,我校教师郑红妮、张永娟、张红妮等20名教师在省级教学设计大赛中先后获奖。教师有30多篇优秀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并获奖。
4、注重学生技能培养,推行“三化式”教学
中心奉行以“以技能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大赛看成绩”的办学理念,积极推行“三化式”教学方式,即技能竞赛的“全员化、全域化、日常化”。“全员化”,取消了传统的考试考核方式,转变为全员参与的技能大赛形式,这种做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全域化”,每个专业、每门学科、甚至一个小的知识点,都采用竞赛的形式进行,巩固了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了专业技能水平。同时,从学生个人修养、文化知识方面出发,每月开展各式各样的竞赛,如普通话、英语口语、名篇背诵等,把竞赛贯通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提高了学生的个人修养,大大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日常化”,无论是课堂、课余、月末、期中、期末,我们都经常性的开展各类竞赛活动,几年的实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了专业技能水平。为了让“三化式”培养模式能有效贯彻,我们增大了奖励面、提高了奖励额度,对竞赛中涌现出的优秀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让学生有了自信心和成就感。
2009年以来,服装专业先后有符小彦、杨玲梅、白雪3名学生在国家级服装技能大赛中获奖; 其中,符小彦荣获国家级二等奖,杨玲梅、白雪荣获国家级三等奖。电子、数控、服装等专业有47名学生在省级大赛中获奖;78名学生在市级大赛中获奖。学校先后在2010年荣获市级技能竞赛团体总第一名,2011年市级技能竞赛团体总分第三名和2012年获参加全省学生技能竞赛优秀单位。在刚刚结束的2013年省级技能大赛中,我校选派17名学生参加了中职组8个项目技能的竞赛,其中9人获二等奖,6人获三等奖,2人获优秀奖,选派6名教师参加了6个项目技能竞赛,其中1人获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1人获三等奖。再次展示了我校的教学实力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最新成果。学生安置就业率达到100%,满意率达到90%以上,有30多位学生已经进入企业管理岗位。学生过硬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
第五篇:教学管理方面
教学管理方面,在孔校长的周密布局和具体指导下,我们主抓了“思想意识引领,文化氛围熏陶,群策群力教学,严谨规范督导”等四方面的工作,期中考试,六校比较,已充分证明了我们教学管理措施的得力和有效。
思想意识引领:全校师生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团结和谐,求真务实。彰显雪狼灵魂,绝地反击,永不服输;发扬亮剑精神,狭路相逢,勇者必胜。
文化氛围熏陶:新学年伊始,孔校长确定了“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国际视野,大家风范”文化理念。目前,我校已形成“每面墙壁有思想、每个角落有教育、每个教室有规则、每名同学有目标”的浓厚的文化育人氛围。
群策群力教学:充分借鉴莘县实高等外校经验,倡导学案教学,抓实集体备课,推进课时教案的精细化管理,切实打造有效课堂。
严谨规范督导:教研主任代表学校全面听课,即时评课,细致总结,认真反馈。目前已形成三个年级争相约请教研主任听评课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