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教育手稿》我的诗意语文观 贺迎兵

时间:2019-05-13 00:36: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诗意教育手稿》我的诗意语文观 贺迎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诗意教育手稿》我的诗意语文观 贺迎兵》。

第一篇:《诗意教育手稿》我的诗意语文观 贺迎兵

(本文集的下载仅用于学习交流,如转载,请注明作者并取得同意,如印刷传播,作者将诉诸法律。)作者介绍:贺迎兵,男,31岁,湖北黄石人,中学教师。国家级论文、录像课一等奖获得者, 有一百多篇文章发表在各级报刊杂志,因诗意教育、作文魔术的研究,多次接受媒体专访,2010年在《东莞时报》开设语文学习专栏。

编著出版有:《《非常教师最学生》《诗意教育手稿》,《作文魔术课堂》《满分作文解密》《中考作文专题突破》等。现正致力于诗意教育、高效课堂的研究。

诗意教育QQ群:71242144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hyb0324

诗意教育手稿

贺迎兵 著

目 录

1我的诗意教育观„„„„„„„„„„„„„„„027 2诗意德育叙事„„„„„„„„„„„„„„„„034 3写一首诗 献给可爱的你„„„„„„„„„„„000 4我的诗意语文观„„„„„„„„„„„„„„„027 5诗意语文叙事„„„„„„„„„„„„„„„„027 6高效课堂模式探索„„„„„„„„„„„„„„027 7我的精神家园„„„„„„„„„„„„„„„„027 8我的糟糕的诗„„„„„„„„„„„„„„„„027

第四章 我的诗意语文观(1)

论一 王尚文“语感中心说”研究

语感中心说基于语文学科性质的“人文说”,即“语言不单单是工具,更是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言语本身就是人文性的产物或表征,语文课通过学习言语,通过听说读写等言语实践活动,培养人的人文精神和言语智慧,只有语言才能使人成为作为人的生灵”。[1]认为语言是从言语中抽象出来的,它是语言学家研究的问题,而实际生活中所听所说所思者乃是言语。在人的言语能力中,语感是核心,通过学习语言知识来学习言语运用无异于舍近求远,缘木求鱼。因为言语能力和人的认知、情感等不可分割,语文教学所解决的不仅仅是语言工具的操作技术问题。个人的言语世界是和人的精神世界相联结、相吻合的。“精神世界的开拓不能不同时是言语世界的延伸,言语世界的延伸也不能不同时是精神世界的开拓,因而,语言的学习过程不可能不同时是人的意识、人的精神接受过程,语言的教学过程不可能不同时是人的意识精神的培养过程。”[2] 而且,就民族语而言,它是在思想感情上维系一个民族整体的基本纽带。一个本民族的人“学习民族语言的过程也就是他加入这个民族,成为其中一个成员的过程”,[3]因为民族语言体现着这个民族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的语言总是在潜移默化中将它独特的有别于其它民族的感知方式、思维方式和思想情感渗透在人们的血液里,溶解在人们的心灵中,积淀在深层的心理结构之内。’,[4]语言的本质是思维的载体,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纵观王尚文的重要著作,我们可以把王尚文关于语文教育的观点概括为语文教学性质的“人文说”,语文教学内容的“语感论”和语文教学形式的“对话说”,他在语文教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取得了令人称道的成果。

下面分述王尚文关于师生关系,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语文教学理想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以及语感教学的基本原则。

(1)王尚文倡导的师生关系

王尚文认为:“以知识为中心,必然导致以老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同时由于知识的超个人性,学生必须牺牲自己的个人性才能真正地获得知识,也就是说,为了知识,必须牺牲自己的个性才能真正地获得知识,也就是说,为了知识,必须以丧失他们的个性、丧失他们的主体意识为代价。”[5] 语感中心说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作为感觉主体的地位,原因在于:语感不是“东西”,也不是知识、观念、教条,不能给予,不能灌输,不能强加,也不能移植和粘贴,只能在教学中通过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使学生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地陶醉其中,自然而然地形成语感。

在学生的语感形成过程中,教师作用不容忽视。在对教师的任务和作用这个问题上,王尚文认为教师不是教学活动中的旁观者,教师要充分认识并遵循学习活动自身的规律,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同化与顺应不断趋向新的平衡,从而使其语感素质不断得以提高。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导学生或束缚学生,而是通过课文(课堂)向学生提供一个语感活动更为活跃、更为开阔的空间,促使学生成为真正的读者,即教师要成为能进行创发性理解的读者,即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服务者、帮助者和参谋者。教师在教学中须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深信学生具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和潜能,激发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的愿望和激情,洞见并解决学生在知识的同化和顺应过程中可能遇到(出现)的问题,在学生享受学习中体现教师教学活动的目的即解放和发展学生的发现力和创造力。在师生关系中,“教育工作者作为受教育者的教育者必须‘死去’,以便作为受教育者的受教育者重新‘诞生’。同时,他还必须向受教育者建议:他应当作为教育的受教育者必须‘死去’,以便作为教育者的教育者而重生。”[6] 韩愈在《师说》中把教师的职责理解为“传道、授业、解惑”,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我授你受”的关系。而在实际上,教学是教师施教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的统一。在师生关系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须发挥其主导作用;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其主体地位须得到尊重。任何轻视、低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观点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和有害的。忽视前者,必将导致教学的无政府状态,最终失去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轻视后者,必将导致奴化教育和教育的效率低下。

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实践,语文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必须具有较强的语感。如果说抱着“教参在手,万事不愁”思想的教师在“知识中心说”为主导的时期还可以滥竽充数的话,“语感中心说”就会使他彻底被淘汰。语感是一种感觉,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深就是深,浅就是浅,无不能假装为有,浅不能假装为深,想装也装不出来、装不像,最终也只能是悄悄逃走一条路。语感只能从心灵深处慢慢生长出来,只有具有很高的语感素质,才能真正成为好的语文教师。很多文人学者回忆自己的语文老师的时候,给他们留下美好回忆的多半都是这个老师那入情入境的状态,以及教师那种精神状态对学生的感染和启发。本文提及的另外一位语文教育名师洪镇涛的语感素质就是很高的,他的朗诵可以调动学生的感觉,单单是听他朗诵,学生就能够较好的理解课文,语感的感染作用可以想见。

除了自身具有较高的语感素质,语文教师还必须是一个创造学生语感的工程师。有人认为教师是艺术家,人类关系的艺术家,是人的问题这个艰难领域中的美的创造者,语文教师应该是语感这个领域中创造美的艺术家。语文教师总是通过教学复现心灵,沟通心灵,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的。因为他首先是与课文作者心灵的对话者,然后是通过课文言语与学生心灵的对话者。在教学中,他把课文(作品)主人公心灵中的真善美发掘出来,展示出来,不断否定、扬弃其中的假恶丑,使教学成为语感对语感的发现,心灵对心灵的提升。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育,就其广义的理解来说,这是一个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在精神上不断地丰富和更新各方面的过程。”[7] 语言是人的语言,是人的生命和心灵的活动,教学作为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语言离开了其中的任何一方,教学都将是失效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尊重。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统一关系,即教师通过他的主导作用使学生进入主体地位,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与教材的对象性关系中成为学习主体。

(2)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王尚文主张以优秀的言语作品,特别是文学作品作为语感培养的中介(即教学内容)。

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问题上强调三次重点的转移:从以作者为中心,到以作品为中心,再到以读者(学生)为中心。以作者为中心,是要学生追求体现于作品言语中的作者原意,它以考据作者之心为终极目的;以作品为中心,是由学生通过对作品言语的分析获得作品的意义;以读者为中心,实质上认为作品的意义实际上只是读者对作品创发性的理解,“释义的文字是释义者的文字,而不是被释义的文本的语言或语汇。”。[8]即意义并非关于读者而客观地存在于作品之中,没有读者,也就没有被读的作品。当然也就不存在作品的意义。而在这三次重点转移中,最主要的环节是学生的语感对课文言语的同化与顺应,而同化与顺应的前提是学生自身的言语实践。

(3)教学方法观(涵盖太广)王尚文倡导的语感生成方式

语感中心说十分重视学生的语言实践,强调培养语感要与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相结合,要循序渐进,要以学生的读写听说实践为中心。因为“语感之‘感’源于所感之语,由学生对言语对象的感受积淀而成,而感受只能产生于学生自身感受的实践,任何人都不能越俎代庖,感觉‘自己的实践’是语感得以形成和升华的唯一途径,别无他法。”[9]而且,实践以生活为本位,指向人的素质;训练以知识为本位,更多地指向人的技能。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能够转化为能力,还需要其他一些因素的作用,所以,实践可以包含训练,但不能以训练替代“实践”。即教学方法上的实践观。

在实践观点的指导下,王尚文主张在教学形式上采取对话的方式。王尚文说:“听说读写实质上都是一种对话活动,听说读写能力实质上都是一种对话能力。它主要来自学生自身在听说读写活动中的对话实践。”[10]他从“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这一理念出发,指出:语文学习的生活化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内涵,而倡导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也正是新一轮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走向。他从语文生活的本质、语文生活的课堂教学形态和语文生活的最高境界三个层面展开对语文学习生活化的讨论。认为语文生活的本质是以言语能力为表征的精神存在。认为一方面以语言文学作品为教材主体的语文学习,为人的诗性栖居提供了诸多可能性;另一方面,语文生活的本质内涵不外乎是在大量的言语实践活动中,以听说读写等言语能力的习得为表征,深刻地关涉着主体精神生活。并且指出,将诗性栖居的可能性经由课堂教学机制转变为现实性是可行的,其具体的课堂教学形态是文本对话。并且具体论述了文本对话的一些特殊规定性:其一,语文教育对话是在主体间性中进行的;其二,语文教育对话强调开放性和个性化;其三,语文教育对话是审美的,超越世俗功利的。他认为语文生活的最高境界是人的诗意栖居,并且从意义建构、经验共享、感性复活和个性尊重四个方面阐述了关于诗意栖居的内涵思考。[11](飞按:具体阐述有待于从《语文教学对话论》中做进一步概括。)

(4)教学原则王尚文提出的语感教学基本原则

王尚文提出了语感教学的六条基本原则,即生活化原则、对象化原则、同步性原则、感受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开放性与终身性原则。

生活化原则:“语感的生成是和人的生命历程、和人的心灵成长同步的。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所展开的生活,是语言习得的唯一课堂,人在生活中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是培养语感的唯一土壤。”,[12]儿童初始语感的形成即源于其生活实践,儿童是在听和说的语言活动中学会语言的。语文课本身提供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最大可能,提供了实现他们作为一个人的生命活动、心灵活动的最大可能。读写听说本身就属于学生的生活形式,语文教学是教学,更是生活,只是它的读写听说言语活动有意识地指向语感的培养,和一般的日常生活中的言语活动不同。因此,语感教学要遵循生活化的原则,从生活中汲取营养。

对象化原则:即通过优秀的言语作品的言语这一对象创造灵敏、丰富、深刻、优美的语感。语感是对言语的感知,它依存于对象对感官的刺激,有什么样的言语,就有什么样的语感。语感是言语这一对象在人身上对象化的实现。语文教学须将言语作品的言语对象化于学生的语感,语文教学过程即这一对象化过程,须努力促进学生作为主体与课文言语作为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相互渗透。

同步性原则:任何言语作品都是积淀着主体的思想意识的客体化的精神,人能在其听说读写活动中唤醒复现原本物化于客体之中的人的认识情感,从而成为再创造主体,而这再创造主体在何种范围、何种程度上唤醒和复现言语作品,这一言语作品也就在何种范围、何种程度上成为主体的客体。而且,知识教学也应该与语感培养同步。

感受性原则:即“为了创造语感必须千方百计地启发引导学生去感受课文的言语,以他们自己的感觉、知觉、认识、情感等等去触摸它,使学生之心‘入乎其中’,与言语对象的那一颗心发生共振共鸣,又要‘出乎其外’,玩索言语对象表达的具体独特之处,在出入往复中使感受不断深化。”[13]同时,要处理好理解和感受、内容和形式、部分和整体、文内和文外的关系。

实践性原则:语感是在言语主体反复不断的感觉实践中形成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精读、美读,烂读、泛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将所感受的言语对象转化为语感,同时,要使自己在现实的生活中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真实的感受。

开放性与终身性原则:即以语感为中心的语文教学是开放的,向生活开放,向心灵开放,向未来开放。同时,语文教学本身当具终身性,即人从出生那一天始就去不断培养自己的语感,直到循着自然规律离开这个世界为止。

(一)王尚文语文教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王尚文提出“语感中心说”,强调以人为中心,尊崇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意识,尊崇学生的人格、个性和创造精神,以人的成长与发展为目的。“主张通过广化、深化、美化和敏化人的语感促进人的成长、发展。”[14] 王尚文语文教学思想的哲学基础是人本主义的,明显受现代西方社会批判思潮的影响,反对把人变成政治的人或工具的人,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独立的自主的人格。

王尚文认为,我国的语文教学基本上可以归结为这样一个公式:“文+道=语文课”即“政治+工具=语文课”。语文教学发展的初级阶段侧重于“工具”,强调工具性价值,以使“小人”成为驯顺的牛马;发展的高级阶段侧重于“政治”。强调伦理性价值,以使“君子”成为忠实的奴才。[15]其本质就是把人异化为非人,当然也就没有“人”的地位。从政治的角度看,它是经学课、道德课,用以培养政治人;从工具角度看,它是工具课,用以培养无灵魂的工具人。但是,无论是“政治人”,还是“工具人”,都不是全面发展的人、都不是真正的人,也不具备人的主体意识。“政治人”、“工具人”和马克思所说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之

[1]海德格尔.诗·语言·思(M).文艺出版社,1989.P189 [2]海德格尔.诗·语言·思(M).文艺出版社,1989.P371 [3]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P170 [4]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P373 [5]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P407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Z]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P176 [7]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P464 [8]伽达默尔.批评的循环[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P81 [9]王尚文.语感:一个理论与实践的热点(J).语文学习,1993(3)[10]王尚文主编《语文教学对话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版,[11]王尚文主编《语文教学对话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版,[12]王尚文.语感:一个理论与实践的热点(J).语文学习,1993(3)[13]王尚文,语感:一个理论与实践的热点(J).语文学习,1993(3)[14]王尚文《语感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第3版,P376.[15]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第3版,P377.“政治人”、“工具人”和马克思所说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前者以人为手段,后者以人为目的;以人为手段的教育是驯化教育,以人为目的的教育是解放教育。他认为:语文教学的唯一出路,唯一希望就是彻底挣脱“政治+工具”的桎梏,在本体论的意义上认识语言,把学生带到语言本身所展现的人的世界中去,让语言介入学生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人化学生文化心理结构,一句话,就是实现它的人文性价值,从而同时实现它的工具性价值。[1] 王尚文深刻的指出,“知识中心说”推崇语言知识,如关于字音、字形的知识和阅读、写作的知识,而事实上,仅用专业知识教育人只能使人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不能使人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尽管“知识中心说”的倡导者其初衷不是为了进行驯化教育,但实践中却较易堕入或趋近驯化教育。[2]“语感中心说”将中心由知识转向人,转向学生的感觉和心灵,以人为中心,以人为目的,只为了使人成为人。而人之为人是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其中语言是“社会的现实存在”(马克思),人也就成了“语言的动物”(卢梭)。人只有在语言中才能真正展开属于人的本质的丰富性,才能确证和实现人的本质力量。所以,语感是最主要、最基本、最典型的人的感觉。语言学意义上的“语言”是一种抽象的符号体系,它只存活于感性的言语之中;言语,是语感的外化;语感,是言语的对象化。“人只有凭借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才能表现自己的生命”(马克思),语文学科也只有以语感为中心,才能实现“立人”的目的。通过逻辑分析,他指出,“工具说”的致命失误在于它割断了语言和人之间的先天脐带,把“人”赶出了语言教育的课堂,由于得不到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的滋养,语言于是成了如同锯子、刨子、凿子一样的工具,不管教师再怎么努力,学生再怎么认真学,语言这一工具始终是一种异己的对象而难于掌握。[3] 王尚文站在培养人的高度主张语文学科应聚焦于言语,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为中心,而将语文知识的学习以及进行有关的技术训练置于辅助地位,以实现语文学科由“工具说——知识中心说”向“人文说——语感中心说”的转变。他高度肯定这种转变的作用和意义,认为这种转变是一种“哥白尼革命”式的转变。

在教育哲学上,“语感中心说”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认为“知识中心说”必然导致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同时由于知识的超个人性,学生必须牺牲自己的个人性才能真正获得知识,也就是说,为了知识,必须以丧失他们的个性,丧失他们的主体意识为代价。“语感中心说”作为一种与“知识中心说”完全不同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因为语感不是“东西”也不是知识、观念、教条,因而不能给予,不能灌输,不能强加,也不能移植,不能“粘贴”。[4]好比冷暖的感觉,你不能命令谁感觉到冷或暖,而必须承认从而尊重人作为感觉主体的地位,启发之,引导之,潜移默化之,自然而然地让他陶醉其中,这是教育之职责,也是教学艺术之真谛所在。所以,在教学中,“语感中心说”认同哲学解释学“读者中心说”的观点。认为读者是理解的中心,认为意义实际上只是读者对作品创发性理解。正如伽达默尔所说的:“释义的文字是释义者的文字,而不是被释义的文本的语言或词汇”。[5] 王尚文认为,在“语感中心说”的框架之下,教师并不是一个白拿工资的旁观者,他们充分认识并遵循阅读活动自身的规律,促进学生在阅读中同化和顺应不断趋向新的平衡,从而使其语感素质不断得到提高,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导学生,或是束缚学生,而是通过课文向学生提供一个语感活动更为活跃、更为开阔的空间,促进学生成为真正的读者、参与者、服务者、帮助者、参谋者。一位优秀的教师必能真正尊敬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学生自身阅读的愿望与激情,洞见学生在同化、顺应过程中的可能遇到的困难、可能跌入的陷阱,诱发学生作为读者的创造、发现。他是一位带领者,带领学生经由课文走向新天地,他的教学活动是在解放学生的发现力、创造力。他深知,感觉本身是不能通过告诉、教导、测试而获得的,只能提供对象,从而引发学生作为感觉主体去感觉,更重要的也是更艰难的是启发学生去感觉自己的感觉,以对新的对象的感觉和对对象新的感觉去发现原来感觉得确实与浅陋,发现新的感觉得充实与丰满,从而享受这种感觉。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感觉得享受者,而不是苦行僧。课文好比一个舞台,学生的语感就在其中尽情欢唱、舞蹈,因为他深信学生具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和潜能(马斯洛),他不是要求学生按照他的调子唱,而是希望他们用自己的音色唱,允许走调,甚至欢迎走调,鼓励走调,除非知识性的错误必须纠正之外,决不定出它正误的唯一标准。“感觉没有标准,更没有唯一的标准”。

王尚文在回忆自己研究思路的发展历史时说,他为了解决面临的问题,首先阅读了心理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从中得到很多有益的启发[6]。洪镇涛在回忆自己的研究思路发展的时候说,当他面临思维困境的时候,他阅读了关于语感理论的书籍[7]。通过这些有目的的阅读,他们把心理学、语言学的相关研究和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些方法和经验联系起来,用科学研究的结论重新审视和评估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某些方法,从而肯定了传统语文教学方法中的合理因素,并探讨了这些成功的方法在现代母语教育中的可行性问题。王尚文通过查阅文献,对语感命题进行溯源,重新认识传统语文教学中提倡的“悟”的价值。并从夏丏尊、叶圣陶、吕叔湘、邢公宛等前辈那里寻找到语感研究的足迹。认识到语言和人的同构关系,把语感的培养提高到“立人”的高度。洪镇涛没有在语感的本质这个问题上多做纠缠,在他看来,语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重要的问题是探讨如何培养语感的问题,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语感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培养语感的效率的问题,所以他设计了培养语感的教学实验,后来又按照教学的需要编写了语文教科书,他的这些努力的目的就在于更快更好的培养合格的人才。

在结束文革之后,我国教育重新回到国家主义的道路上。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培养国家机器所需人才的国家主义教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矛盾显得比较突出。这种固有的教育模式就是国家主义的教育模式。国家主义教育在国家民族的发展历史上曾经起到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国家主义的教育可以严重的破坏中学的语文教育,国家按照国家的需要,即按照一个充分发展了的成年人的需要编制教材,规定目标,甚至为每一篇课文确定主题思想、段落大意,规定学生每一个作文题应该怎样写、不应当怎样写。在这样一个统一的教学目标下,语文教师失去了对每一篇课文进行自由解读的可能性,他被迫做照本宣科式的教学,他的最大才能是把别人预先规定好的内容讲得‘生动活泼’,而学生只能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他们的任务就是记住教师教给他们的一切。”[8]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育成了‘人’的培养,而不再仅仅是‘人才’的培养”[9]。“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不再仅仅是升学率的要求,还会对教育过程中的东西产生更敏锐的感受,对自己子女的精神状态和生活能力有更多的关心。所有这一切,都使教育向着社会化的方向发展。固有的国家主义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包括国家在内的整个社会的愿望和要求。”[10]因此,王富仁认为:“正是在中国经济体制的社会化发展和中国文化思想的社会化发展同中国教育固有的国家主义性质之间的矛盾关系中,激发出了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呼声。它不是对哪一个语文教师的批评,也不是对现有语文教师的成绩的否定,而是源于对固有教育模式的不满。”[11]王尚文关于语文教育的思考和设想可以看作是对国家主义教育在语文教育领域的负面影响的反思和反拨。王尚文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技术主义的操作,主张通过研究言语形式,进而体会言语内容,加强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语感中心说”不回避语感与语文知识、语感与语文能力、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关系问题。关于语识与语感的关系,学界的研究可以概括为这样一些要点:

1、从表现形式方面来看,语感不能被言说,也就不能进入注意力集中觉察的范围而被我们反省,具有不可分析性;语识只有在被言说出来时才成其为语识,可反思可被理性分析是它的基本特征。从心理学研究的角度来看,语感与语识的关系是内隐和外显的关系。

2、从在语文能力中的地位方面来看,语感比语识更基本。从母语学习的角度说,学生只有在具备一定语感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有效地接受语识,而通过传授而来的语识也只有转化为语感后才可能在语言运用中起作用。语识对语言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但对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般运用几乎不起作用。关于这一点,教师们的实践和相关的专门研究可以验证。[12]

3、从丰富程度上来看,语感远比语识丰富。语言运用是一个及其复杂的现象,通过运用而形成的话语或文本中既有理性的、可以借助于语言解析出来的成分,但往往还会形成种种复杂微妙、只能整体体验的成分,唯有语感才能把握住它,语识对此是无能为力的。这时就出现了所谓“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心理状态,但通常不会出现“只可言传而不可意会”的境界。表达时言不及义的情况的是经常出现的,一班人都有这种体验。

4、从作用的范围来看,语识是公共的,语感却具有强烈的个人独特性(虽然语感也具有公共性,否则别人就无法明白他的意思。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每一个人的语感都有和任何其他人的语感不重合的部分)。语识依赖语言传达以及一定的理论方法才能形成和存在,所以它必定是公共的。语感却因为只能在个体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并且只能被个体体验到,个体之间可能有极大的差异性。

5、从和语文能力的关系来看,语感和语文能力浑然一体地结合在一起,它们往往是同步形成并同步发挥作用的,甚至难以对二者做明显的区分。因而在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过程中,从知识到能力必定是一步完成的。语识与能力却是相对独立的,从知识到能力还要经过一定的训练,否则语识对于学生来说只是一大堆无用的知识。

6、从作用的形式方面看,语识是概念化的、推理的,依靠理性思考循序渐进地进行;语感却是直觉的、跳跃的、横向的,具有格式塔的特征。创造性语言活动所需要的灵感、顿悟、直觉、想象等心理过程都首先发生在语感中。语识以及与语识相联系的反思能力在创造性语言活动中当然也有其不可或缺的作用,但这种作用限于对语感提供的东西进行检查、评判、表述和加工,创造的原动力在语感中。(怎么判断,语感运行工作的三步,发现分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研究者指出语感素质可以分为三个层面,根据研究,当学生在面对一个病句的时候,其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过程:判断恰当与否,指出不妥之处、改正不当之处。研究者认为上述三个过程中,学生分别显示了判断,指出和改正三种不同的能力。并且认为,在这三种能力中,指出能力是最重要的。这个环节,是正确判断的前提,也是改正错误的基础。[13]鲍存根还通过自己的实验,验证了适当的知识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判断和改正病句,在一定的程度上验证了适当的语法教学能促进学生语感的形成和成熟。[14]

7、从作用的方式看,即使是在一般性的语言活动中,语识虽然能帮助我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语言进行分析、评价和调整,但语言活动本身能流畅地进行,依靠的还是语感。语识只有在和语感融为一体,或者更明确地说转化为语感后才能在熟练的而不是生疏的、卓越的而不是拙劣的语言活动中起作用。

8、语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语感转化,其标志就是经反复使用而进入高度熟练状态,以至于能无意识地对之领会和运用;但并非所有的语感都能从语识转化而来,因为有的语感水远无法言传出来。

[1]王尚文《语文教育学导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9月第一版, P38.[2]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第3版,P379.[3]王尚文《语文教育学导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9月第一 [4]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第3版,P394.[5]D.C.霍埃《批评的循环》,兰金仁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P.[6] 这个信息来自作者和王尚文的电话交流。

[7] 洪镇涛,我的语文教学思想形成和发展轨迹[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7(3),第5面。[8]王富仁《当前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历史依据》,文见钟晓雨主编《问题与对策: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版,第30页。

[9]王富仁《当前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历史依据》,文见钟晓雨主编《问题与对策: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版,第29页。

[10]王富仁《当前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历史依据》,文见钟晓雨主编《问题与对策: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版,第29页。

[11] 王富仁《当前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历史依据》,文见钟晓雨主编《问题与对策: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版,第27页。

[12]鲍存根《“语感”的涵面及其素质层次划分》,南通师专学报[J],1998年3月第14卷第1期。[13]王培光《语感与语言能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P6,P26-46.[14]鲍存根《“语感”的涵面及其素质层次划分》,南通师专学报[J],1998年3月第14卷第1期.

第二篇:《诗意教育手稿》诗意语文叙事 贺迎兵

(本文集的下载仅用于学习交流,如转载,请注明作者并取得同意,如印刷传播,作者将诉诸法律。)作者介绍:贺迎兵,男,31岁,湖北黄石人,中学教师。国家级论文、录像课一等奖获得者, 有一百多篇文章发表在各级报刊杂志,因诗意教育、作文魔术的研究,多次接受媒体专访,2010年在《东莞时报》开设语文学习专栏。

编著出版有:《《非常教师最学生》《诗意教育手稿》,《作文魔术课堂》《满分作文解密》《中考作文专题突破》等。现正致力于诗意教育、高效课堂的研究。

诗意教育QQ群:71242144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hyb0324

诗意教育手稿

贺迎兵 著

目 录

1我的诗意教育观„„„„„„„„„„„„„„„027 2诗意德育叙事„„„„„„„„„„„„„„„„034 3写一首诗 献给可爱的你„„„„„„„„„„„000 4我的诗意语文观„„„„„„„„„„„„„„„027 5诗意语文叙事„„„„„„„„„„„„„„„„027 6高效课堂模式探索„„„„„„„„„„„„„„027 7我的精神家园„„„„„„„„„„„„„„„„027 8我的糟糕的诗„„„„„„„„„„„„„„„„027

第五章诗意语文叙事

倾听汉字的嬉戏与舞蹈

开过今天文学沙龙,我们的读书节就终于落幕了

今天的课堂是文学沙龙。文学沙龙,是古老而有趣的文学讨论会,总不由自主地想起乔治·桑、福楼拜、巴尔扎克他们在巴黎的文艺沙龙,绛红色的沙发、夸张的笑容与高谈阔论,懒洋洋地阳光在那座巴黎郊区的巴洛克式房间内,令人迷醉的文艺气息„„我们的沙龙自然没有沙发,但那些青春激扬的争论、肆意挥洒的笑容还是照亮了大家的心,让教室里笼罩着挥不去的灵性的光辉。

持续的近一个月的读书节,最终将给学生带来什么,我无法预计。但这些与汉语亲近与文学亲昵的日子,是老师和学生都感到快乐的。相对于教学与考试的压力,无数的作业与试卷的烦琐,这样静下来读书、说书、写书的日子就显得尤为珍贵。“张若虚笔下的一轮明月,忧伤牵肠挂肚、、岳飞身后的精忠报国,悲愤萦绕我心。李清照的愁绪牵绊着我,凄凄凉凉。毛泽东的豪放影响着我,潇潇洒洒。”当学生能写出这样的文字时,作为语文教师的喜悦,作为心灵导师的喜悦,真是难以言表。

和学生一起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倾听汉字的嬉戏与舞蹈,也惹起了我久违的诗情。终于落幕了,我和我的学生在文学的长廊中做了一次小小的旅行,下一站,一定有更好的风景,我坚信。短诗一首,是为记。在第一抹冬阳照亮我的百叶窗之前,你们的无数次美丽的感悟 无数个惊人的灵感 温暖了我的疲倦

温暖了初冬些许的冷清与萧瑟

于是,我低下头倾听 倾听这些来自心灵的声音

倾听这些雕刻时光的文字 在浓浓淡淡的喜悦与惊讶中,我们的校园,被听成了一座诗歌的城市。

生活中的细节与情绪、爱与哀愁 在这里,又一次

被饱含记忆的嘴唇 一一描画 颔首、低眉、微笑、默叹 击掌、振臂、纵论、高呼

在这里,汉字跳起来美轮美奂的华尔兹 在这里,我们也跳起心情的恰恰思维的伦巴!

总是靠近欢乐也总是珍惜痛苦 总是抒写沉静也总是挥洒辉煌

在汉字们热闹的嬉戏与优雅的舞蹈中 我们渡过了心的海洋 越过了爱的堤岸

这无疑是值得纪念的节日

它光彩如一个情感与文字的嘉年华 无论是张扬抑或缄默 老成抑或稚气 我们都要把青春的身影留在词语

他们的记忆力

晚自习时,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很多学生在完成作业后,一边查古汉语字典、一边查现代汉语词典——他们在读《古文观止》、《楚辞》。这个发现真让我惊喜。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潜力真是超乎想象。短短的两个月,竟然可以弄懂并背下近十篇长长的经典篇目,如《逍遥游》《腾王阁序》《前赤壁赋》《秋声赋》《离骚》等等。更让我惊讶的是,看似简单的诵读,竟然奇迹般地引发了学生读中国文化、对汉语疯狂的热爱,当然,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课堂上提问的深度、广度已然超出了初中生的思维能力。

我做了一个“我爱记诗词”擂台赛,模仿浙江台的“我爱记歌词”,学生很有兴趣呢。下一步,我准备让学生背诵《绝妙好词》《楚辞》,读《资治通鉴》。希望持续的古文训练,能避免我们所使用的课本的政治化与简单轻浮(人教版的课本真的太老土了,既没有时代气息,很多选文又不够经典。)

教研会归来

这几天去参加省教研会,感慨颇多。最大的收获是有这么多人对教育教学有本能的热爱;最大的警觉是我要好好学学朗诵了;最大的困惑是:语文教学本身一定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是和教育心理学特别是接受心理学(比如阿森纳的心理学理念)关系很大,但很多教学行为没有去思考过这些规律、没有思考过“教的实用性”与“学的有效性”,很多时候是老师在展示自己或者展示课本知识,老师没有开启学生的已有知识体系,更没有在新旧的知识生成中搭起一座桥。具体说,包括这次上展示课的老师,水平很高的老师,还是总把自己放在教学的第一位,老师强势到不给学生思考与表现的机会。

我自己也有过、也正有着上面的某些缺陷。所以我一直在尝试寻找一种更有效的教学行为。作文教学是我第一个突破口,几年的思考,已经有了一些比较科学有效的方法,学生写作水平的迅速大幅度提高,大量学生作品的发表,也似乎正印证了这些方法的有效性。(捧一捧自己,汗!)这学期开学以来,一直在编辑学生的作品,如果顺利,一两个月之内应该会出书吧。

然后就是诗歌(古诗词与现代诗)的教学了。诗歌教学一直和作文教学一样,成为语文老师教学的鸡肋,不教没底,教了效果不大。可我一直觉得,诗歌教学应该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主要的支撑之

一、成为语文教学的灵魂。这个年龄的孩子,天生是诗人,诗歌,也唯有诗歌才是开启学生语言灵感的钥匙和捷径,爱读诗、爱背诗、爱写诗的初中生,会是一个才情满溢的学生,这样的学生何愁他不会品位阅读、不会写作呢?在诗歌教学上,我和一些同样醉心写诗、教诗的语文教师探讨过很久,也有了一些自己的体会,几点不太成熟的教学模式(方法),如现代诗读写的“诗歌的意象解密”、古诗教学的“字词带动全篇”“联想-对比法”“品读的三个维度”等等。

阅读教学,很多人研究,我基本就是继承了前人了一些做法。

指导学生阅读那些书,除了课本上的必读外,哪些书能更有效地陶冶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思维领悟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几年的留心、吸收和总结,有一些小小的体会。如“《读者》作为第二读物”“流行歌词(周杰伦)的品析与模仿”“《古文观止》《绝妙好词》的诵读”“我爱记诗词”等等措施方法,效果还不错。

对语文教学、对教育,我有着本能的热爱和永不停息的追求,也渴望自己能像李镇西一样把教育当作一种宗教,用禅一般的心去融入教育。最近读《听南怀瑾讲禅》,发现禅竟然与教育中的很多理念是相通的,特别是去对比着看“生命化教育”的专著,我常常会惊喜地叫起来。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真好。

灵感在哪里?跟我去寻找。

“我没有灵感了?怎么办?”,同学们写作时,经常会发出这样无奈的叹息。来无踪、去无影,我们的灵感哪里去了呢?怎样去寻找我们的灵感呢?请跟随贺老师一起寻找失去已久的灵感吧。

一 灵感在文字的舞蹈中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如果我们让我们笔下的汉字跳起舞来,灵感就会像个不速之客,来敲门啦。

首先,要让普通的动作有不普通的表达,要用活动词与形容词。,中学生的生活是简单的“三点一线,分数大于天”,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表达就会庸常,活用动词,让动词跳起优美的华尔兹,平常的动作,也会有独特的韵味。

古代文人最会让文字跳舞了。如我们津津乐道的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不就是春天来了吗?每个人都见过的平常景象而已,可一个“绿”字,意境全出。再看鲁迅的文字——“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孔乙已便排出九文大钱。“他(阿Q)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铜的银的,往柜台上一扔说:“现钱,打酒来!”同样的买酒的动作,在一般人眼中是没有什么不同的(事实上也没有多少不同),但在一个“排 ”一个“扔”,让孔乙己与阿Q的不同形象就跃然纸上。

再看一位同学的习作——窗外,雨依然下着。细细碎碎,像被筛子抖落似的,飘飘洒洒,迷蒙了一切。触着雨珠的树上隐隐约约纠缠着青黛色的雾,在被暴雨眷恋的夜色中又深深不舍得散去。(廖进军《随想录》)这里的“抖落”“迷蒙”“纠缠”等动词,都用得很有韵味。

如果说活用动词是文字的华尔兹,那么量词的妙用可算作文字的踢踏舞甚至HIP-HOP了。几个好的量词,有时候能够化腐朽为神奇,让文字充满形象性与想象空间。

许多量词出于比喻而简洁于比喻,给人独特的想象空间和审美体验。不信,请看那朵流星。(郭沫若《天上的街市》)用“朵”来修饰“流星”,流星像花朵一样美丽,天上的街市就显得神奇美妙。只记住我今天的话,留心那一掬温存、几朵吻,留心那几炷笑。(闻一多《收回》)“几朵吻”将吻痕比喻成美丽的花朵;“几炷笑”把笑靥比喻成烧香时的烟雾缭绕心头。

巧妙的量词更可以“以实写虚,化抽象为具体”,把不可琢磨的东西写得具体可感。上文中“一掬温存”,温存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一掬就让温存变得具体可感。再看同学的习作——一弯笑意,在那一米阳光的照耀下瞬间开放。一眸醉红悄悄地探出枝头,在晨曦的注视下延向路的尽头。(王振威《温馨》)这里“一弯““一眸”,这几个量词就用得非常巧妙。

二 灵感在思维的迷宫中

生活触发不了我们的灵感,那我们就去思维的迷宫中寻找吧!

学生生活或许并不丰富多彩,但我们的思维依然可以丰富多彩。智慧有时候是一种单纯,一种不含杂质,不屈从于世俗和定势的纯净。是用儿童明亮的双眸去看世界,用纯洁的心灵去体验生活。智慧很多时候就是我们的直觉。这样的直觉往往就产生了灵感!有人还说,青少年天生就是诗人,是本能的文学天才。当我们尝试着再思维的迷宫中转悠时,灵感就悄悄地来来到你的身边了。

例:在人生的迷宫中,难免会闯入歧途。死胡同里,总是那板着面孔的铜青铁门。但总有一扇门,是虚掩的,迸一道光,划破黑暗,永远为你敞开,像清泉一样流淌着爱的温暖—— 一扇从未上锁的门。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世间之母情,与天地之父义,吾与子之所共适。

时光飞逝,路边的风景在树叶的飘零中轮回。物换星移间,定格的永恒,便是那一扇未锁的门。(杨帆《虚掩的爱》)

母爱的故事很多,虚掩的门也很多,但虚掩的爱这种思路就非常独特。在这种独特的文学思维中,灵感就瞬间散发出动人的光芒。例:同样是一条小溪,你可以成为最清澈的一条。同样是一滴水珠,你可以向世人展现你存在的价值。同样是一颗星星,你可以变成夜空最瞩目的交点。朋友,相信自己吧!即使站在高楼上看风景,也一定要坚信:风景也自然地看着你。相信自己,你就是一道风景!(龚俊睿《你就是一道风景》)作者把指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并巧妙地化用诗人卞之琳的名诗《断章》,这种具有哲学思辨的句子,当然就充满了灵性。换一个角度,换一种眼光看问题,提出不同于传统观点的新颖独到的见解,做到浅中求深,旧中求新,正中求反。灵感就来了!

三灵感在情感的气场中

宋代苏辙说,“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魏文帝曹丕说,“文以气为主”。好文章应该有一个充满磁力的气场,让读者不由自主地旋进去。

试看如下三篇习作。“文字总是懦弱的。我在自己垒砌的文字城堡里不可一世。而当它破碎在暴露的空气里我像一只受惊的小兽,惶惶不可终日。我对你说过,每个人都是悲伤绝缘体,自己悲伤,自己流泪,自己开花,自己结果,不需要告诉别人。而你说,不要总是这样,即使没有伤害别人的理由,也不能一次次地伤害自己。”(袁欣《同伴,我想对你说》)这段文字的气场很强烈,那种少年的敏感和悲伤撞击着每个读者的心灵。

“为什么我的脸上悄然爬起了重重忧伤?为什么我的心如同被绞,痛不堪言?为什么我又变得宁静,嘴角泛起一丝微笑?”(赖柳芳《悟中国历史》每一种情绪都跟随历史而动,这种情感磁性很大。

你就是我生命中的灯塔,照亮了黑暗。灯光下,我不再孤单,牵着你的手,我就有勇气走出。小鸟飞翔在蓝天,累了,希望有一棵大树。你撑起了我的天空,那里,没有雨雪风霜,没有狂风暴雨,那里的太阳笑得特别温暖。(刘依文《你就是我的天使》)那种依赖者与被依赖者之间的温情,让人感动。有了一个情感的气场,即便不去刻意寻找,灵感也会因为有活水源源不断地流到你的心间。

灵感在哪里呢,相信同学们一定有所领悟。寻找灵感的方法很多很多,贺老师这次讲的只是其中几种。更为重要的是,要找到灵感,就要知道在灵感来临之前,它藏在何处?灵感的背后是大量的阅读积累与细心的生活体悟,只有无数的文字、思维、情愫交织、纠缠、旋转,灵感才会像由一点星火燃烧成一片文字的海洋,燃烧出绚烂多彩的文字的花朵。聪明的你,一定明白:没有大量有效的阅读、没有足够的生活体悟,灵感是找不到的。(此文发东莞时报2009/3/31)

《社戏》的诗意设计

我们乘坐着小船,在通往赵庄的水路上。一路的月光,一路的水声,一路的欢声笑语,我们出发了。————我们看到了什么呢?我们听到了什么呢?我们又做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呢?(情景教学)

(1)朗读 写了哪些景物 品位语言 修辞的分析 景物美

(2)说 演 感 写了哪些人、事情 表述故事 事件的分析 人物的分析 感受人物美(3)想象 写 假如你是双喜 你是迅哥儿,你会对八一公说什么?情景假设,感受文章的质朴的人情美。

我们已经从赵庄回来了,月光散了,水声消失了,笑语远去了。但这些美好,却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那一夜的豆 那一夜的戏,更是那一夜的月色那一夜的人,那一夜,就是我心中最美的一夜。同学们,天亮了,请大家下船吧。

诗意语文与高效课堂

说说我在参与高效课堂的两年的经历。一点体会三个问题。

一点体会

语文高效课堂实验核心要素:诗意

诗意=语文味+诗意手法+激情+情感融入+德育渗透

诗意语文是“法、术、道”的融合。诗意的“法”在于回归教育的本质,语文教学应该回归言语实践本体;诗意的术在于教育的策略应该变师本为师生双主体的指导性学习的关系;诗意的道在于师生教与学应该有德育渗透。

简单讲,诗意的课堂在于师生自由、自主、自动本真的表达。

而高效课堂课堂的关键词也是“探究、生成、发展“,所以“诗意课堂可以用一种更为灵动而有语文味的方式达到高效率、高效能、高效益、高效果(高效课堂的追求)。我也一直尝试着用诗意语文来实现课堂的高效。这是我的一点不成熟的体会。

体会很少,可问题不少。下面说说在高效课堂实践中遇到的三个问题。

三个问题 问题一:机会与勇气的问题 高效课堂是一种课堂变革,既然是变革,就有失败的可能。在无所不在的应试压力下,我们是否有时间、有空间、有机会甚至有勇气(爱高效课堂,真的需要勇气)去尝试?

我们自己有变革的勇气吗?学校是否给了我们失败的时间和机会?这是一个很现实的外部因素。

问题二:高效语文课堂就是知识点练习课堂吗?

有这样一种现象:既然高效课堂是追求知识点的学习的最大化、考试的最优化?那么干脆课堂只讲知识点、只讲知识点的答题方法,然后练习巩固。把语文课上成练习课,所有的和知识点、考试点、中考点无关的话题、问题统统不讲(因为这样是浪费时间,高校就要节约时间),品味感悟、文学赏析、文化延伸可以省略(因为这些不会考试)。这样的语文课堂是不是高效课堂?

没有了感悟、文学、文化的语文课堂还是不是语文课? 问题三:语文味与高效的矛盾

真正有语文味的诗意课堂,更多是“慢”的艺术,慢慢的赏、析、悟。这样,可能在一两堂课内没有完成知识点的达成目标,从实用的角度(就是考试的角度),并不呈现出高效率、高效果,那我们是否要放弃这种慢而有味的语文课堂艺术呢?

三个很现实的问题,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共鸣,热烈欢迎大家跟帖、灌水、拍砖。

王崧舟的诗意语文

很大气,很有思想性。余是典型的教书匠,有点思想的学问家;王则是典型的思想者,有些技巧的思想家。当然,王比余境界更高。

王崧舟的诗意语文是我感叹,阿连说,读这本书会痴了,呵呵。内容没有让我痴,但这个家伙的魅力却让我痴了。收回来说,其实,我的教学也一直是诗意的,只是王因为教小学的缘故,总把朗读当作一切!我却认为阅读更加重要,我需要定向阅读、定点阅读,更需要深度阅读。我总是想,如果能与王同行,甚至比他更大气(我相信,我读的书不比他少,至少文学作品比他读得多很多,自身的语感似乎比他好——从他的文字看,余映潮的文字功底很差,类似中学生写作),再在细节处理上得到余的技巧,我一定是另一位行走在地上诗意的大师啦!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而不是故纸堆或者天空中。

文本细读与教学深度上的诗意,教学语言与教学理念的诗意,课堂氛围与情景的诗意、教师迸发的生命激情,这是我理解的诗意语文;具体的教学环节,多一点余 的精致更好,虽然余很多设计失之老土——他本来很土,不是科班出身啊。王的知识来源也很一般,王国维和古代文论的那一套,他真的学的比我好吗?余无所谓知识了,技巧专家啊。呵呵。如果读到博士,我应该是可以超越他们的。李镇西似乎也没有多高深,诗意语文确实很好看!

十年诗意教育路

一最初的感动:学生让他爱上教育

谈起爱上教育的机缘,贺老师笑谈:大学毕业的时候其实不是很喜欢做教师,但一件事让他深深地爱上了教育。贺老师讲了一个故事:

毕业第三年,我遇到了人生的最低谷:工作和生活都失去了信心和方向。那年冬天,好大的雪,一个人躲在青岛。大年三十,有学生打电话来拜年,不经意间我透露了自己的近况,于是接下来的十几几天,我接到了58个电话,想念、赞美、依恋、祝福,他们都背我教给他们的第一首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是的,还有什么比爱与被爱、温情与关怀更动人呢?是的,我应该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

十年诗意教育,一路走来,从内地的省重点中学到东莞的大型民办学校,我都一直坚持着我的教育梦。进修研读、向名师请教、参加各种赛课,写论文撰书稿,躬身课堂笔耕不辍。“佛在心中,何愁十万八千路;卷成灯下,不老华夏秋冬人。”西安大雁塔的这幅对联我很喜欢,它警示我在每一次选择面前坚守自己的理想,而不被眼前的利益所诱惑。

二德育探索:诗意让教育如此美丽

初涉教坛时,我任何教学理念的支撑,只是凭着一种直觉,不甘心于简单粗暴地压制学生,不满足于亦步亦趋面对应试。我拼命地读书。《教育新理论》、、《生命花教育的责任与梦想》、《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思想录》、《西方当代教育理论》、《爱的艺术》、《民主与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布卢姆、袁振国、冯建军……这些教育专著与教育家,为我打开了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看到了教育的诗意与美丽。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朱永新博士的“新教育实验”及其对应的论坛“新教育在线”,但是论坛的版主是著名的李镇西老师。新教育在线有如一所网络师范学院,让我重新认识教育的原点与真谛:点化与润泽生命。充满诗意的教育,生活化的教育让教育如此美丽。

三语文教学:课堂就是一首诗

中山华附的连进程主任戏称贺老师的语文教学为“鹤派语文”——像鹤一样优雅诗意。形式的灵活,语言品味的灵动,学情应变的灵敏,便氤氲出了课堂教学和教师的智慧灵性。

贺老师的语文课堂有四个关键词:诗意细节、个性体验、深层研读、文化延伸。他说,韩军、郭初阳、郑桂华、窦桂梅,王崧舟等榜样,教会他去研究学生、去感受教学,去反思语文。枯燥如说明文《故宫博物院》,在他的课堂上都是一场游戏、阅读、写作与诗歌的盛宴。他让学生扮演《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皇阿玛、太后、太医等,以情景教学此明白故宫的结构;让学生读著名诗人写故宫的诗,去理解故宫有“皇权的象征到公民的博物馆”的内涵;让学生在“雅词阅读与写作”中体会故宫之美。作文训练时,他的“雅词运动会”“有色的作文”“我变我变我变变变”等课堂让学生深深爱上语文。“人人爱读诗,人人会写诗”成为他班级的特色。

十年的积累与反思,让贺老师陆续有了一些收获。论文和录像课分别获得全国一等奖二等奖(教育部语言文字司),被评为“孔子杯”作文竞赛优秀指导老师、东莞时报优秀作文指导老师;在《现代语文》《班主任》《文化周末》《东莞时报》《语文教学与研究》等报刊杂志发表了教育随笔与教学论文十几篇,辅导学生发表文章五十多篇,参加第六届“孔子杯”全球青少年华文写作大赛获多名一二等奖、参加东莞读书节多次获得一二三等奖;参与了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新诗教”、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经典美文与课堂读写”等课题组。中央教科所所冯铁山教授曾说:贺老师是一个很有灵气有悟性的老师,没有理由不成为名师大师。贺老师说,每每想及此话,就倍感惭愧,以后一定要更勤奋更努力地耕耘自己的教育梦。

(《东莞时报》名师访谈)作文指导:私情

私语 私细节

一:训练目标:

1学会在庸常的生活中挖掘个性化的细节 2学会在平常的素材中写出独特的情感体悟 3学会在简单叙述中运用个性化的语言 二 写作指导

私情 私语 私细节

——平常素材如何写出个性文章?

现在的青少年普遍追求外在的物质刺激, 而缺少内在的精神体验;满足表面,缺少深刻.客观上,讲求共性的文化传统是不欢迎、不鼓励青少年有个性化体验。客过重的课业负担,让青少年忙碌得没有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在这些主客观原因的综合作用下,中小学生的作文,展现出平庸的共性多、而独特的个性少的总体风貌,也就不足为怪了.。学语文就是学会用母语精细的表情达意,作文更是这样..这种精细表达的魅力来 自于个性而非共性。

在平常甚至平庸的生活中,中学生如何写出个性文章呢?“私而忘公”是一个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抒私情(个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发私见(个人独特的领悟和见解)、写私语(有个性的充满诗意的语言)、刻画私细节(人物不一样的独特的细节)。

以“我”为主,抒私情发私见

作文选材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写自己熟悉、有切身感受的人和事。因为熟悉,有切身感受,就容易写具体、表达出真情实感。有的考生写作文时动不动就古今中外,“话说天下大事”,虽然也有精彩文章,但多数内容由于自己不熟悉而把握不住。相反,从身边生活的细微处入手,从“我”写起,就能写出非常精彩的文章。考生最熟悉的是自己,如果多从自身出发,整理初中三年所写的作文、日记、随笔等,仔细挖掘,感悟生活、思考生活,一定会发现许多别人没有的“珍宝”。(举例品析见例文《跟着》)旧中求新 刻画私细节

选择材料时,固然注意“重新轻旧”。所谓“新”,就是指新人、新事、新情况、新观点、新认识等。“新”材料是文章有新意的基础。

但是,陈旧的材料依然可以写出新鲜文章——只要擅长刻画你眼中的独特的细节。比如亲情,这个已经写烂了的题目,亲情中的母亲生病,更是陈旧得发霉的材料,但是,《祈祷天长,守望地久》的小作者,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在这些陈旧的材料上开出了最感人的花朵。(具体分析见例文《祈祷天长,守望地久》)实中求雅,写诗意语言

有的题目,按照我们中学的阅历,内容上想有点新意、有独特的材料或者创意是很难得,我们只有写得朴实点,但朴实的内容和情感依然可以写出优雅的文章。写个性化的语言,用充满诗意的文学味道来润泽朴实的内容,文章也可以呈现出不一样的美感。(举例品析见例文《真想再次握住你的手》)

三例文分析

例一

《跟着》(深圳考生)

周日, 我吃完晚饭便要走了, 回到校园, 周日, 我吃完晚饭便要走了, 回到校园, 开始新的一周学习.父亲说要送送我, 开始新的一周学习.父亲说要送送我,我说 不必了.他一笑,说他去散步.这种骗小孩的把戏, 怎能蒙得了我? 这种骗小孩的把戏,怎能蒙得了我?我 不小了,还玩这个……

我拉着箱子,快步 走了.父亲穿着厚睡衣,站在不远处,双手背在后面,没有看我,而是看天.我继续向前走.父亲在后面跟着,步子迈得很慢.这时,我发现父亲老了, 这时,我发现父亲老了,虽然我知道他 可以走得更快些,但是此时, 可以走得更快些,但是此时,跟着儿子的他 的确老了

.父亲在后面跟着.不能太近, 太近会伤害我的自卑;不能太远,太远就看不到了.就这样,一个中年男子和一个中学生在忙碌 的大街上走走停停……忽然,我扭过头, ……却没有看见父亲的身影.我有些心慌用双眼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寻找父亲的身影.似乎好久.我也放慢了步子, 希望父亲能跟上我.不能太慢,太慢会失掉自尊,不能太快,太快就看不见父亲了.父亲在后面跟着我, ,却又像是我在跟着父亲.我们两都跟随着自己的目标.我们两都跟随着自己的目标.跟着爱.走.(《跟着》写小作者过完周末要返回学 父亲要送他,而小作者由于一种青春期少年的特殊心态,拒绝父亲相送,父父亲虽没有强送,但仍远远的跟着他.。

就这么一件平常的小事,一般说来说是很难写好的.因为这一过程本是很庸常的.。.但小 作者敏感地捕捉住了这一庸常过程中独特的情感体验,准确地理解了“远远跟 ”的他的父辈的良苦用心。把青春期孩子的古怪的敏感写得很揪心,把父亲的担忧和失落写得很动人。青春期的父与子的关系,由“跟着走”这个庸常的动作上升到“跟着爱走“这个主题。, ,也就使这一很庸常的过程变得不庸常.。因为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敏感而细腻的心理活动,让平庸的内容绽放出独特的光芒。)

例二

《祈祷天长,守望地久》(深圳中考满分作文)

席慕容有句话:“只要是在不断成长的 心灵就会不断的染上尘埃..”但我始终 认为母亲与父亲之间的爱那般清亮悠长,洁净如初.岁月依旧无声流逝,河畔的我们静默在生活芬芳的彼岸,共同守望着一份地久与天长…

母亲染上风湿病已有多年.病种虽未定, 母亲染上风湿病已有多年,母亲和父亲与我都清楚这一种顽病向来难以根治。几个月前母亲在西药副作用下,不仅头发根根落下,脸上也生出了不知名的红颗粒,父亲听说一位名中医药方可信,便每月奔到药房拿药。母亲的脸色渐渐红润了起来,人也焕发了精神..自那时起家中总缭绕着凝重的药味, ,关 上房门亦会乘虚而入.我知那药一定是苦涩难堪的,乌黑浑浊一碗,腾腾地升起白雾.但我在掩着鼻子时仍希望母亲能快快饮尽,病也就减轻一些.而每当母亲半开着玩笑 若是我走得早……“ ……”时 说:“若是我走得早……”时,我总飞快掩 住她的嘴.我想母亲也一定明白,我生日时 总会许下一个愿,那就是我们一家三口一同 白头到老.白头到老.我知道父亲与我的心愿都是一样的.。我喜欢看他把母亲捧在手心中的情景..母亲看罢了电视睡在沙发上,一只手从毛巾被中 溜了出来低低的垂放着, ,父亲总会轻柔地把 它放回原处,并对母亲偶发的嘟哝声向我报之顽皮的一笑.我不知当初是父亲遇见了母亲, 我不知当初是父亲遇见了母亲,还是母亲邂逅了父亲.却是不重要了.在大爱无尘的月中,日子行云流水地淌过,三颗心美丽的依偎着,我不知道是否就叫骨肉相连.那最初的最初,或是最末的最末,我与父亲,母亲共同守望着的不过,就是那一份轻若飘鸿,或是重如真情的, 天长,地久……

(家人的亲情也是写烂了甚至写滥了的题材.但这篇文章为什么还能感人呢?主要原因也是小作者写出了他们一家浓浓的亲情之中独特的家庭细节(私细节)。

“母亲看罢了电视睡在沙发 上,一只手从毛巾被中溜了出来低低的垂放 父亲总会轻柔地把它放回原处, 着,父亲总会轻柔地把它放回原处,并对母 亲偶发的嘟哝声向我报之顽皮的一笑” 亲偶发的嘟哝声向我报之顽皮的一笑"这样的细节描写中,甚至让人感觉到母亲的顽症 给这一家子带来的与其说是漫天阴霾,不如说是一米阳光——温情的阳光,人性的阳光!)

例三

真想再次握住你的手

东华初中彭宏文

握住你的手,这是我,一个炎黄传人的呼喊

——题记

你多么令我向往。我看见你从黄土高原上走来。那苍劲有力的大地载着你的脚步,一起震动着,你的血液,有如黄河般从天上来,流淌在这里。带着龙的传人,带着他们的梦想,朝着那个地方,飞奔过去。看见了吗,长城在这里筑起,长安的灯火在这里点亮,鲜红的旗帜在这里飞扬!

你多么令我陶醉。龙的传人为你建立起了一个诗歌的国度。“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那美丽的伊人啊,听我为你歌唱。“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朋友,喝下它,这是我们最后的友谊。“会满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写的是你吧,你那身子里硬朗的风骨,是那么的不服输。来,让我们举起人生的酒杯,喝尽悲欢离愁。拿起琵琶,弹奏宫商角徽羽的音调。

你多么令我敬佩。金戈铁马踏不断你的脊索,火药炮弹穿不过你的皮肤。战火纷飞,你带领你的族人,拿起武器,向侵略者送上致命的一击。曾几何时,你笑傲苍黄;曾几何时,你醉酒欢唱。现在,一副担子挑在你肩上,重吗?你听不见我在问你,你只知道,你要去保家卫国。你背负者一个受伤的战士,他说:“谢谢你救了我。”你微笑:“我们是一家人。”我站在时间的背后,被你感动着。等到战争胜利,龙的传人就会拥簇你,我也想去亲吻你的手,握住你的手。帝国侵略,你拿起铁枪去保卫家国;你拿起铁球掀开石块。你,值得我敬佩。

当抗日战争的胜利,当北京奥运的举行,当汶川地震的来临,当国庆阅兵的开始„„我深深地感到做个中国人的意义。我不用去众里寻你,因为,你就在我面前。我真想握紧你的手,再一次地握住,让你听我为你歌唱:

中国,祝福你不用千言万语。我还要对你说:中国,我爱你。

(这个充满情感的题目,很容易写成亲情文章,作者写的也是情,却是更大的情,爱国之情。爱国之情,中学生想要在材料上有所突破是很难的,无非就是炎黄子孙、辉煌的古帝国、优雅的古文学、惨痛的现代史、伟大的当代英雄等等,本文的内容亦是如此。可是这样并不新鲜的材料在作者笔下散发出滋润鲜亮的观感,原因只有一个——极具个性的充满诗意的语言。磅礴大气的、优雅古典的、豪情万丈的、细腻敏感的--------充满情感的语言,让读者一次次被感动被震撼;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引用、反问、呼告------摇曳多变的修辞,让读者在一场语言艺术的盛宴中无法自拔,除了迷醉,就只能惊叹了。)三写作训练请以“脚步”为标题,或者自拟一个包含“脚步”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学校 《鲜活语言 流光溢彩》简案

教学目标:

学习使作文语言鲜活的写法:妙用量词、以实写虚、颜色渲染。课时:一课时

课型: 赏中悟,悟中学。教学过程: 一、导入

《菊花台》歌词欣赏导入。二、妙用量词

以“诗意的杯子”游戏切入,引导学生学会妙用量词。

过程:游戏——引导——写作——展示——评改。老师出示 三、以实写虚

以优美诗词、句子的分析讨论切入,引导学生学会以实写虚。过程:赏析——写作——展示——评改。

四、颜色渲染

以学生习作引入,总结颜色渲染方法。过程:赏析——总结——写作——展示。五、综合运用

三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写作练习。

六、板书

流光溢彩鲜活语言妙用量词 以实写虚 颜色渲染

第三篇:《诗意教育手稿》诗意德育叙事 贺迎兵

(本文集的下载仅用于学习交流,如转载,请注明作者并取得同意,如印刷传播,作者将诉诸法律。)作者介绍:贺迎兵,男,31岁,湖北黄石人,中学教师。国家级论文、录像课一等奖获得者, 有一百多篇文章发表在各级报刊杂志,因诗意教育、作文魔术的研究,多次接受媒体专访,2010年在《东莞时报》开设语文学习专栏。

编著出版有:《《非常教师最学生》《诗意教育手稿》,《作文魔术课堂》《满分作文解密》《中考作文专题突破》等。现正致力于诗意教育、高效课堂的研究。

诗意教育QQ群:71242144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hyb0324

诗意教育手稿

贺迎兵 著

目 录

1我的诗意教育观„„„„„„„„„„„„„„„027 2诗意德育叙事„„„„„„„„„„„„„„„„034 3写一首诗 献给可爱的你„„„„„„„„„„„000 4我的诗意语文观„„„„„„„„„„„„„„„027 5诗意语文叙事„„„„„„„„„„„„„„„„027 6高效课堂模式探索„„„„„„„„„„„„„„027 7我的精神家园„„„„„„„„„„„„„„„„027 8我的糟糕的诗„„„„„„„„„„„„„„„„027

第二章诗意德育叙事

学习兵哥好榜样

——一个男教师的爱与责任

在我近10年的教学生涯中,有一句话让我让我惊喜,让我感动。那是我的一个学生说的。他对我说:兵哥,我要学习你,你让我感到一种父性的关怀!你是我的好榜样!

被学生成为兵哥,对我来说,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哪怕那种亲昵的神态和语言有不尊重老师的嫌疑,那种被人需要的信任感依然是很温暖的体验。可被人需要和信任依然是很温暖的体验。“哥”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词语。长兄如父,在缺乏父亲角色的寄宿制生活中,“哥”无疑有着父爱的光辉;而在这个急切渴望平等对话的青春期,“哥”意味着交流的顺畅和自由。

午休后回教室的路上,隔着半个田径场,有粗犷的声音传来:兵哥,午休得好吗?回头,是H,一个倔强而调皮的男生,和一群半大小子在我身后嬉笑。青春的笑脸,在正午的阳光下,如梵高笔下的向日葵,灿烂耀眼,绽放着生命活力。这是很友好的笑容,那份想亲近却还羞的惊喜,我是懂得的,尽管,这种打招呼的方式还不那么优雅。我转过头,以最优雅的姿势对他们挥挥手。是的,这样挥挥手,带着最美好的愉悦,这一刻,我就像一个王一样骄傲,虽然这个“孩子王”和国王的权威不一样,但骄傲的理由却是相同的——在别人心中,我很重要,我被关注。这就是工作最原本的喜悦和成就。

男教师的爱,是不太好把握度的。曾在优秀班主任的表彰大会发言上,听到这样某男教师这样说:我细心地为他擦去眼泪,抚摸他的脸颊,轻声地哄他入睡-------不明就里的人或许以为这是一位母亲。不!他不是母亲,他是教师;不!他不是妈妈,他是一名男的教师。男教师说得很动情,台下却窃笑一片。是的,这里角色的凌乱性别的漠视,让人感觉很古怪。

一位男教师的爱与责任,应该是有自己的独有的度。过于柔情与直白是不好的,它不符合学生对老师的期待。它应该是民主平等的交流,是尊重生命、开启智慧、润泽心灵。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中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男教师要给学生智慧的引领、力量的引领、责任的引领,特别对男学生。要给青春期一个男性的榜样!

好乖的社会实践

这次社会实践, 确实非常有意义。对班级凝聚力是一个很大的提升,非常有助于班集体的发展,更有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

先说组织纪律方面。学校组织有序,学生安全而迅速地到达了欢乐谷,不管是去还是回来,组织得都不错。班级组织也比较好。几个主要的班干部,如女生的袁欣,男生的谢钦达,都很有管理能力。每一次的上车下车、进场退场、游玩前后,都能够主动地清点人数,并且有序带领大家活动。车上卫生也做得很不错。

最值得一提的是去的路上与归来路上,发生在路上的“车厢K歌会”实在是精彩。去的路上,宝主任自告奋勇做“金牌主持人“,先唱一曲“小二郎”激起欢乐气氛,她独特的搞笑本领和非同一般的主持能力,让41班的帅哥靓女们很快就HIGH了起来。钟毅升的带头作用,更让大家群情激动,儿歌、流行歌、国歌、班歌都唱了起来。一路欢声笑语。

回来的路上,贺老师的主持风格非常的HAPPY,大头大喊大唱,带领全班齐唱“劲歌金曲”“情歌王子”之类十几分钟的联唱,和全班的学生合唱、对唱,几乎让整个车厢都激动起来。宝主任的万水千山总是情,也让学生把手掌都鼓破了。

玩就要玩得开心!这次社会实践,学生的表现也让人刮目相看。钟锡标,梁晓彤等同学更是颇有艺术气质。一路上,同学之间感情更加深了,也对这个班级更加热爱了。唐镇锋、李啟铭胆大心细,什么都敢玩、什么都玩得高兴。女生也在四维电影、异度空间中找到了别样的乐趣。

这次社会实践,是班集体的一个盛大节日,是融洽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感情的最好机会。同学们在社会实践中玩的开心,更重要的是了解了班级的才子才女如云、了解了老师原来也如此可爱。宝主任在最后说:我们班的学生真可爱、真有才啊。这是对社会实践最好的总结!我想学生们也会说:我们班的同学和老师好可爱好有才啊。在心里,我们全班的师生再一次爱上了最美的41班。有几个来自重庆的同仁说,这个总结好乖。

大课间风云

最近一个月的大课间很乱,很多学生不太愿意参与。有的同学玩双杠、有点同学跑步,有些女生甚至堆在一起聊天,班干部说一下,装模作样的动一下,但是几分钟还是悉悉索索地忙自己的了。

作为一个号称要最优秀的集体,这肯定是不可以的。我已经和达达交流了这个问题好几次了,他有时候会辩解一下,但大部分时候还是很不好意思地揉揉头,然后是呆呆地沉思——思考吧!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个聪明而憨厚的家伙,明白我对他的器重,也深深地被同学们的散乱所刺痛——是的,就是这个自称要创造奇迹的集体吗?他一定要反思了。是同学们的错,还是自己这个体育委员的管理缺失。

下午兴趣课时间,学校集中彩排了一下运动会开幕式。4点50多,我到教室 带队,一个人都没有,上一节是体育课。让三个学生去叫学生上来集合,已经很迟了。学生没有叫来,达达自己满头大汗地来了:老师,我让同学们在下面排好队了?我问:所有同学都知道吗?答:应该吧!应该是什么话??无语。老实说,我是一个很霸道的班主任,而且觉得霸道也没有什么不好。今天看报道说首富郭台铭就是最霸道的总裁,我就是这个班级的总裁嘛,为什么不可以霸道呢?但我的霸道,这次让达达同学很难堪,同学们都看着呢。难看吧,谁让你做事不到位。

事情应该就这样过去了吧?实在没有想到的是——

9点20下自习,日小结后。达达迅速冲上了讲台:老师,我想说几句话。好啊。我们的第一班委(班长)开始发言了:同学们,作为你们的朋友,我很不想站在这里批评你们,但是我又必须说。今天大课间,环视周围时,我很自卑,因为我们班的大课间几乎是最乱的(当然他很夸张,还好了,只是离我的要求很远)。作为公办班的学生,作为一个发誓要创造奇迹的班集体,你们觉得这样的行为是应该的吗?每个人都在做自己的事情,每个人都找出各种理由不参加大课间!这还是一个公办班吗?我们还够资格自称最优秀的学生吗??达达语调很低沉,语气很严肃。这个早发育,嘴巴已经有黑黑绒毛的半大小伙子,稍微浑厚的嗓音,营造了一种很好的训导氛围。显然,全班同学是很相信他,也有些畏惧他的。

是的,我就是需要这样一个班委,需要这样一个很可以镇得住同学的副班主任。他应该和同学隔一点,不必那么亲密。

接着,达达说了他的大课间计划,然后又给同学提建议的机会。10分钟过去了,很多同学还有意见说,我制止了他,宣告了放学“同学们有建议,课下在交流”。这个时候结束最好!我的目的倒不是在于大课间,这样的一次训导,能树立达达的威严比什么都重要,如果给了同学们太多讨论和建议,显然会冲淡刚才的严肃氛围。过犹不及,适可而止啊,这样就足够了。

达达说,很多同学的建议,是故意的挑刺或者是偷懒。是的,确实有很多是这样,但不管怎样,也有给他们发表意见的机会。我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发言的自由.我告诉达达,对这些意见我们可以这样告诉他——你对班级的热爱,我们很高兴。可是大家讨论之后,确实不可行。这样既尊重同学,也捍卫我们的原则。

达达很高兴地点头称是。他一定从我的眼睛中看到了我对他的欣赏,抬头对我开心地笑笑,深陷的眼睛中有闪亮的光芒,他一定也很钦佩我吧。呵呵。

好小子,做好我的助手,没有那么容易,但一定很有收获。有同事预测,这孩子以后大有可为。但愿吧。作为老师,能有心培养学生的能力,我未尝不感到幸福呢。

悠然地活在这平凡的人间,并在平凡之中体悟常人不能体悟到的美丽,流泪和欢笑有什么区别呢?

平凡也是美丽,这就是生活本来的诗意吧。

运动会,我们得到了什么奖

稀稀拉拉的掌声响起了,下午5点,运动会后,我们再一次聚在课室做运动会的小结。照例,班主任一定要讲点什么的。在讲之前,我号召同学们为班级鼓掌一次,他们鼓了,一边鼓掌眼睛还盯着作业或者干脆发呆。这样的两只手的机械运动,是没有意义也没有必要的。我需要的是发自内心的掌声。

举起今天收获的两张奖状,我开始说话了:“这是两张什么奖?”;“精神风貌奖和优秀创作奖”,有人故意拖长声音,其他人发出半是夸张半是矜持(抑或不屑)的大笑,部分人笑得很放肆——那种笑声里,有对这两个奖理所当然的不屑,据说是约定俗成哄笑——安慰奖嘛!毫无疑问,这种意识肯定是不行的:有些能力是天分,比如运动比如艺术,如果一个班级没有这样的人才,得不到奖也应该在情理之中,这是人力无法控制的事情。但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我们都获得了。这不就是最大的成功吗。这绝不是什么自我安慰,而是一种良好的积极的生活态度——以成败论英雄,以简单某项比赛来对别人,甚至对自己作出评价,这对别人和自己都是不公平的。有竞争心,所有我们需要努力;有平常心,人力不逮的事情,我们要看的开。这就是我要告诉他们的,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一种观照人生的心态。

我接着问:“没有获得体育项目的奖状,大家有什么想法?”,很多人开始说起来,同时仔细观察我的脸,没有几个人举手——现在的学生,真够----我不会有任何表情的,小子!有人窃窃私语,请起来,“我觉得我们失败的原因,是别的班级不够失败。”哈哈哈哈哈哈,完全戏谑的说法,他自己感觉很得意,同学笑得很开心,也彻底消解了我的提问。

我忍不住站直了一点,低沉而有力地说:“首先,纠正一个词,我不认为我们失败,也不能认可同学们自以为失败。因为我们有两个奖状,他们的分量应该更重。另外,需要提醒的是——把对手的成功当作自己的障碍,是懦夫的思维方式。我们没有获得体育项目的名次,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体育上的实力的不够,承认自己缺乏运动细胞没有什么不好意思,接受这个事实也没有什么可耻。运动如同音乐、美术,是需要一定的先天条件和长时间的培养的,我们的同学这两者都缺乏,还毅然拼命赢得了长跑宝贵的第四名,这已经很了不起了。对最终的结果我们要保持平常心,接受自己。接受自己是否意味着放之任之不管不顾不去努力呢?错!坦然的接受是为了更有方向的努力。有些项目是努力可以弥补的,比如精神风貌奖,我们可以在入场仪式中获得遥遥领先的第一名,重写武术操大比分领先的辉煌,这就是全班同学努力的结果!”我声音提高了八度“这样的努力是值得歌颂的!获得可以通过努力获得的一切,看淡经过努力依然不可能获得那些,这就是积极而平和的人生态度!”

“我建议大家鼓掌一次,我们要把掌声送给自己!送给每一个同学!特别送给挥汗如雨为集体拼命的运动员!送给热情周到全身心为班级激动为集体服务的非运动员!送给尽心尽力组织运动会的班干部!同时这掌声,也是一次警告,警告那些既不参加比赛又不为班级喝彩服务、只做自己的私事还振振有词、风凉话不断的同学,我们的掌声不送给你们!放学!”

全班同学眼睛都亮了,不由自主地发出最热烈的掌声。在掌声中,我看到某些惭愧的眼神,看到了一些欣慰的笑容,更看到更多自豪而骄傲的笑容!

是的,我们获得了很多!

遗憾也美丽?

这次家长会,准备应该非常充分了,讲得也似乎激情澎湃,但从家长的表情反馈的信息告诉我——是有遗憾的。

准备是一个紧张而又开心的过程。墙报的主题是奇迹141——才华show。一半内容日本文化一日游,是学生的地理手抄报,很漂亮,有很多学生的报头、版面、漫画都非常有特色,可爱极了。另一半内容是文学作品的展示,选择了和亲情、友情有关的好文章,文章很多选择有点难,但因为版面设计,粘上去的时候有点乱。整体上,墙报很鲜艳、很好看,内容也很丰富。星期五的时候,班级展示的两个小墙报也很不错,真正做到了让墙壁说话了。一个是数学手抄报、一个是“我们上报了”文学展示,特别是后者,很振奋人心,当学生看到很多同学的作品变成报纸上的铅字时,那种自豪与喜悦是难以言说的,是对班级的展示,更是学生班级认同感的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三个墙报,我没有参与。所有的内容与版面都是学生讨论选择成文的。效率也很高,一节课同时完成两个。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

班会过程,有点平淡,激动有余但理智不足。最亮点的环节是谈班级管理的理念与班级特色。谈到了数学奥赛、英语奥赛,学生的参与度很大,也谈到了“诗意教育”与“快乐教育”,把这些理念讲给家长的时候,家长的眼睛是闪亮的,看得出这样的思路他们是很赞同的,特别以班级同学为例的时候,家长微笑的脸很让人高兴。任课老师的讲话,家长听得更高兴,宝主任讲话的时候,全体班长都很安静;黄雨进场的时候,家长发出善意的笑声和快乐的掌声。

遗憾啊,还是遗憾。案例的积累不够或者没有区分总结,让这次的家校交流的实效性不够强。

家长很好很配合,也很尊重老师。这次家长会是快乐的,也是有遗憾的。

家长会余韵

收到家长的一封信。

菲菲的爸爸写了一封信来。摘录如下:

老师:

您好!这次家长会,我感触很多,反思良久,我很后悔很愧疚。

菲菲本身是很优秀很好强,但在新的环境里经受了较大的压力,也有过很多的不愉快。我作为父亲,没能真正地关怀她、帮助她。反而常常抱怨她不懂事、不体谅父母。自以为很关心自己的女儿,其实只是过分的紧张,而导致我自己乱了。不是她的心态没有调整好,反倒是我的心态有问题,没有尝试过真正地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去了解她。

我从小给菲菲的呵护和爱,没能很好地延续,不懂赏识自己的女儿。幸好遇上了你这么好的班主任------你比我更了解孩子,更懂得他们想什么、需要什么。诗意的快乐的教育真是太好啦!

愿菲菲能不计前嫌,与爸爸从心开始,一家人互助互信,开开心心。

请您给飞飞多一些关注,在这关键时刻帮助她,我们会全力配合和支持的。

感谢你对我的启发和帮助!谢谢。

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

“太阳下山明天依旧爬上来,花儿谢了明朝还是一样的开!我的青春一去无影踪,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

54张青春的脸庞,54份纯净的微笑,54缕变声期特有的嗓音,他们明亮的眼睛和笑靥,把午后的教室照得很亮堂。2点20分,我们在教室排练合唱,曲目是《青春舞曲》。全班同学分成四排,女生两排站在前面,男生两排站在后面。演唱有两个声部,其中部分男生在演唱中有和声。

微笑的,欢快的,可这些小朋友们的合唱中,有拖沓软绵的男低音,也有含糊不不清的哼唱——可怜的人们,他们刚睡醒呢。“太阳下山-太阳下山、明朝还会——明朝还会、一样地开”,“欢快!短促一些,不要拖!”,我在一旁着急的大喊,声音是高了不少,依然很难听。没有办法,只有老将出马啦,虽然俺唱歌不怎么样,但这首歌的节拍还是把握得很准的。好!那我就显示范一下吧。“太阳下山--------不回来来来!”

接下来的几天,每天的早读前、中午放学后、下午放学后、晚自习后,都训练一次。呵,真唱得不错了!除了两个变声期的小子难听的低沉嗓门。

不是诗人的悲剧

不是诗人的悲剧,更是作为一个教师的悲剧。这样挤占学生的每一分每一秒(特别是某个级6点半就要求学生到教室的行为),用无数个不准禁止来制约学生的每一个方面,真的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心理学教育学吗?不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吗?真的是为学生的未来着想吗??是为了老师个人的面子、为了学校的面子还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一直很迷惑,也很痛苦。而最痛苦的事,那些可能是反教育的行为,我也一直在做,甚至做得很认真。当我每天第一个来办公室却发现教室里很多学生在背书时,我不知道是该为他们的勤奋感到骄傲还是该为这些只会学习的书呆子感到悲哀?

每一个黄昏,这么美的夕阳,这么美的校园,却很少发现学生能停下来让自己感受一下生活之美,都是急匆匆赶去教室的身影,除了睡觉和吃饭,全部在教室里学习。这样中学时代、这样的青少年时期是他们人生的悲哀还是骄傲呢?初中,仅仅是义务教育阶段,每个月甚至每一天真的需要那么辛苦吗?当无数年后,学生回忆东华回忆我们这些老班时,是带着笑还是很沉默?是觉得冷漠还是觉得有趣??我真的不敢肯定。。我们作为班主任,一个应该直面学生心灵的教育者,我们真的关注过学生的心灵吗?又关注了多少呢????因为宿舍床上有个水杯、地面有几片垃圾、校卡没戴就要惩罚留堂甚至辱骂学生的行为,里面有多少教育意义,更多是我们面子问题的无厘头爆发吧?除了无休止逼迫学生学习,我实在没有多少时间多少精力去呵护去润泽学生的心灵。——————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觉得我实在不是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在玉树地震的举国悲哀中,让我们为自己还活着庆幸吧!!这个浮躁的时代、这个功利的时代、这个一切都指向名利的时代、这个应试教育几近疯狂的恐怖时代,教育或许是一个梦。他在雨中狂奔

从长远来看,思想的成长比成绩更重要。可在现实的困境,特别在学校德育量化的评价机制中,我们作为班主任的能量真的非常有限。。

心理安全的根源就是压力,对压力的疏解,班主任可以起到舒缓和劝说的作用,但很多时候,这种劝说是苍白无力的。。如,学生成绩考得很差,我们怎么劝说,他还是很差,我们怎么让他放松,他的名次还是排在很伤自尊的位置,劝说只能一时舒缓,并不能改变压力本身,也无法对无数次考试的压力起到根本的作用。再如德育,在量化德育扣分德育绝对化的评价现实中,班主任似乎只能充当一个挥舞大棒的灰太狼,例如他带手机了,被宿管发现了,他很害怕,他在雨中狂奔————-在这种有一定心理危险的事件中,班主任能做什么呢?除了未雨绸缪,让他不带手机以外,对事件发生的结果我们无法控制。。所以,如果要确保学生的健康和快乐成长,制度性的改革是第一位的,班主任的细节关心当然重要,但只能起一种弥补和舒缓的短期作用。。。当然,还有一种两全其美的权衡————作为班主任,我们不要太在意扣分,更要在意德育(品德的教育),扣分只是一个德育的提醒,不管善意或者恶意,只是一个提醒而已。用平和的心态,让自己目光越过扣分单,进入学生的思想和心灵中。从心灵入手,从引导心灵出发,把学生带入一个和谐的内心世界中,坦然地客观地面对自己成长的失误,这样,学生才不可能有心理危机有危险行为。。。虽然和谐的心灵教育非一日之功,但长期以往,可能性是有的。李镇西老师就是一个典范。也正以为它的任重而道远,才显出德育的价值和意义。

第四篇:冯铁山贺迎兵诗意教育问答——有关诗意语文的高端对话

27个遗失的吻 8:27:33 目前,我们学校在研究高效课堂,我刚好被迫做高效课堂的教研组长,从个人气质和爱好上说,我毫无疑问喜欢诗意教育。于是尝试在诗意教育与高效课堂达到一种有效地平和

27个遗失的吻 8:27:53 可是,发现了很多问题。也一直不知所错

27个遗失的吻 8:27:59 不知所措

27个遗失的吻 8:28:12 有效的平衡

27个遗失的吻 8:31:26 第一个疑惑:诗意语文是否只是一种“手法”或“教学艺术”?

冯铁山 8:31:53 这平不矛盾,诗意教育使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爱上学生,学习动力会更足,学习态度更主动,这不正是高效课堂的宗旨吗?也许大家对高效课堂理解有误,认为仅仅使大容量就是高效,高效的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学得更好、学得更快,其逻辑前提在于学生自主发展有效、高效,而不是老师传授知识大容量呀。

27个遗失的吻 8:32:41 “高效的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学得更好、学得更快,其逻辑前提在于学生自主发展有效、高效”-----这话说得太好了

27个遗失的吻 8:34:09 可是往往,在实际课堂教学流程中,诗意的课堂,特别是语文课堂,往往是一种慢的艺术,它是细嚼慢咽的品味

冯铁山 8:34:39 诗意语文有三种层面的理解:其一,从教育本质看,它追求归真;其二从道德层面理解,它崇尚求善;从美育层面看,它期待至美。它既是一种教育信念,也是一种教育艺术。

27个遗失的吻 8:35:31 “它既是一种教育信念,也是一种教育艺术”,说得太彻底了。

27个遗失的吻 8:36:15 在概念与内涵上,我算是清楚了

冯铁山 8:37:02 那是大家没有回归诗意语文的第一层次,往往将诗意误解成浪漫、柔美的代名词,诗意的本真含义在于自由、自主、自动本真的表达。佛祖拈花,迦叶微笑,这是细嚼慢咽吗?

27个遗失的吻 8:37:22 在诗意语文课堂上,我还有疑惑。我这样理解两种课堂的相同点,“诗意课堂可否有一种更为灵动而有味的方式达到高效率、高效益、高水平、高质量(高效课堂的追求)?

27个遗失的吻 8:39:32 “那是大家没有回归诗意语文的第一层次,往往将诗意误解成浪漫、柔美的代名词,诗意的本真含义在于自由、自主、自动本真的表达。”我非常同意你的看法。。。。杭州有个王崧舟,他也谈诗意语文,还有一本书。你如何看待他的冯铁山 8:39:35 当然可以。诗意使一种顿悟,是现实向理想的泅渡,是教师灵动的点拨与学生会心的觉慧。

27个遗失的吻 8:41:57 这么说来,我还是没有偏颇,我一直尝试在诗意与高效之间得到平衡,方向是对的。。。可是当今的高效课堂往往陷入了课堂模式的讲话和彻底应试追求,在这种高效课堂的追求下,诗意的生存空间在哪里

27个遗失的吻 8:42:16 我的疑惑很多很乱,希望你不要见怪

27个遗失的吻 8:42:39 课堂模式的讲话——(僵化)

冯铁山 8:42:50 我和王老师的研究有不同的地方,区别点在于,王老师讲究诗意的“道”,这种境界不是凡人俗子能达到的,所以他的课可以远观,不可以亵玩。我的着力点在于平实的生活,在于现实与理想的结合,因此,它使“法、术、道”的融合。

27个遗失的吻 8:45:25 王老师的“道”我没有感觉到,只感觉到了他的求真精神和谈禅的功力。反而在王老师的课例中,我更多的感受到了“术”,类似于余映潮的“诗意手法”

27个遗失的吻 8:46:22 “法、术、道”的融合——————法是指模式吗? 冯铁山 8:46:32 它是“法、术、道”的融合。诗意的“法”在于回归教育的本质,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老师讲得的,而是习得的,语文教学应该回归言语实践本体;诗意的术在于教育的策略应该变师本为师生双主体的指导性学习的关系;诗意的道在于师生教与学应该有德性。

冯铁山 8:47:39 法就是欧阳修讲的卖油翁的故事,就是姚明投篮的球感„„

27个遗失的吻 8:47:54 你简直是天才!!这一段话,解开了很多纠结

27个遗失的吻 8:49:33 目前王崧舟的“诗意语文”在杭州大行其道;而湖北语文教学大师余映潮也声称自己是“诗意手法”在全国推行他的教学艺术;深圳的程少堂更声称自己的“语文味”是有诗意的灵动语文,青岛小丫头苏静更是诗歌闹课堂的践行者。中山诗教在理论涵养和深度、在课堂价值追求和导向上当然是超过他们的,而王崧舟提供的几个诗意语文课例如《长相思》,余映潮的诗意手法代表作《安塞腰鼓》《狼》,程少堂的语文味课例《人民英雄纪念碑》,却以另一种灵巧的方式实现了他们眼中的“诗意”和“知识达成目标”(和应试有关,特别是余映潮)的融合,并赢得了一线教师的广泛美誉。

问题:1和王崧舟、余映潮、程少堂相比,异同在哪里?它独特的价值导向和模式又该如何实践?

2如果目前的应试制度不变(基本上一百年不会变),“中山诗教”会选择颠覆目前的教育还是选择妥协——比如带着镣铐跳舞?如果不做妥协,在与应试狭路相逢(中考高考)的时候,我们的姿态是避开不屑还是用最美的方式来改良?

冯铁山 8:50:15 希望你能把语文教正确,教到位,让你的学生得到真正的诗意享受,而不是道家说道,禅师论禅,使人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27个遗失的吻 8:50:24 这是我那天问叶子的问题,他没有回答。你已经为我解开了大部分

27个遗失的吻 8:52:04 我就是这样做的。。这几年,我的课堂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冯铁山 8:54:10 我不想去评价别人,每个人都有著书立说的权利,我只是希望诗意语文不是玄之又玄的东西,也不要将它狭窄化为一种贴标签的手法,诗意的本质在于对生活真心、自然、善良的歌唱,诗意语文自然就具有归真、求善与至美的层次与内涵。

27个遗失的吻 8:54:15 我一直都是脚踏实地从课堂本身出发的,反而对理论的阐释比较模糊,所以经常疑惑。这几年,我也读了很多教育方面的书。“诗意的本真含义在于自由、自主、自动本真的表达”——发现其实很多成功的教育经验都可以说是诗意的27个遗失的吻 8:55:20 诗意的本质在于对生活真心、自然、善良的歌唱,诗意语文自然就具有归真、求善与至美的层次与内涵。

27个遗失的吻 8:55:30 你说得太好了!!

冯铁山 8:56:24 很好,总算我没有看错你,好好读书,好好生活,好好教书,生活会回报善良而勤奋的你!冯铁山 9:56:42 我希望你成为标志性语文教师

第五篇: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推荐)

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

秘诀之一:底蕴是书堆起来的

“明月一帘无心照,诗书半斋随意读。”这是王崧舟老师书房里的一副对联,也是他博览群书的真实写照。

除了广泛阅读,王崧舟老师还特别重视对文本的深读。在《精神三变,我的备课叙事研究》一讲中,王老师讲述了他细读《长相思》的过程。仅仅36字的古诗,王老师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进行研究。他搜寻别人评鉴《长相思》的各种文字,积攒一万多字;研读了词作者纳兰性德的生平文字及其50多首词作;然后又撷其精华,写出了自己的感悟和发现,经历了尼采所说的“骆驼——狮子——婴儿”的精神三变。也正是因此,才使这堂精彩的古诗教学横空出世。

秘诀之二:做离上帝最近的人

西方有一句谚语:“什么离上帝最近?”——“行动着的人。”王崧舟老师就是一个不断行动着的人。王老师将自己的从教经历划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崭露头角。19岁成为绍兴市教坛新秀,20岁成了上虞市实验小学的教导主任,23岁成了上虞市百官小学的副校长。少年得志,平步青云。

第二个阶段,孤独沉潜。没有任何公开课,没有任何荣誉,但是却大量读书,大量听课,每年累计不少于200节,而且有记录有反思。

第三个阶段,一鸣惊人。以个人的名义举办了“王崧舟语文教学艺术展示周”活动,成为浙江省最年轻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第四个阶段,开创流派。跑遍全国二十多个省区,一百多个城市,开过500多堂观摩课,120多场讲座,扯起了“诗意语文”这面大旗。

从上述四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出,王老师就是离上帝最近的人。这也使我想起了一句话:“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但机会往往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秘诀之三: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

王崧舟老师曾经这样说:“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语文教师的灵性。”王老师就是一位具有大智慧的老师。在书中,我看到这样一则案例:

《草船借箭》是一篇传统的老课文,很多老师都是抓住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来解读文本。而王崧舟老师却慧眼独具,发现文中有十一个“诸葛亮说”,但只有一处的是“诸葛亮笑着说”。诸葛亮为什么“笑”,成了王老师教学全文的一个有力的切入点。这个“笑”是笑曹操的谨慎多疑,笑鲁肃的忠厚老实,笑周瑜的心胸狭窄,也是笑自己的神机妙算。通过这个“笑”字,我们看出了诸葛亮的智慧,同时更看到了王崧舟老师的智慧。秘诀之四:将语文和生命融为一体

在书中,我看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王老师在克拉玛依讲课,上完两节课,又作了一个报告,半天下来,弄得满头大汗。一个老师关心地问:“王老师,您累不累啊?”王老师笑着说:“不累。”为什么不累,那是因为境界的不同。

王崧舟老师将一个人对待职业的态度分成了四重境界。第一重叫功利境界,就是用自己的劳动赚钱,教书就是自己的饭碗;第二重境界叫道德境界,就是认真地上好每一堂课,认真地教好每一个孩子;第三重境界叫科学境界,就是为了学问而上课,通过课堂检验自己的思想;第四重境界叫生命境界,就是对每一个当下,每一个时刻负起责任,人生就是由一节一节的课组成的。我想王老师一定已经达到第四重境界了吧!他已经将语文和生命融为一体了。这是事业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下载《诗意教育手稿》我的诗意语文观 贺迎兵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诗意教育手稿》我的诗意语文观 贺迎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