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散文家谈散文》课堂教学实录
《散文家谈散文》课堂教学实录
师:我们今天要学的《散文家谈散文》是由大文学家郭沫若写的《白鹭》和文学评论家晓雪写的评论文章《关于散文〈白鹭〉》两篇构成。白鹭在我们生活中是常见的,也学了不少写白鹭的古诗,同学们能举几个例子吗?
生:一行白鹭上青天 西塞山前白鹭飞
师:这里有一首专门写白鹭的古诗,同学们一起朗读一遍。(师引导学生朗读课前已抄录在黑板一角的杜牧《鹭鸶》“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师:杜牧的《鹭鸶》诗中有画,四句诗就是四幅画:白鹭肖像图、碧溪钓鱼图、白鹭惊飞图、一树梨花图。
[第一环节,师生畅谈白鹭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还记得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吗?
生(齐声):吟哦讽诵而后得之
师:散文在内容上虽然或状物,或记人,或写景,但所写的总是作者自我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同学们朗读课文时思考作者观察了白鹭后,对白鹭的美有怎样独到的认识,对生活有怎样独特的感悟。在文中勾画出相应的语句。(生齐读《白鹭》后自由发言)
生1:对白鹭的美的独到的认识是: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师板书)
生2:对生活的独特感悟是:白鹭“因为它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师板书)
[第二环节,吟哦讽诵而后得之]
师:同学们还记得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吗?
生(齐声):感悟•品味•欣赏
师:诗中有画,散文中也有画,现在由秀云同学来朗读课文,其他同学默读,一起来欣赏文中四幅画,看看作者是用哪四幅画来表现白鹭平常而被人忘却的美、表现白鹭韵在骨子里的美。(秀云朗读全体默读后自由发言)
生(杂然答道):白鹭肖像图、清田钓鱼图、清晨望哨图、黄昏低飞图。(师板书)
[第三环节,感悟•品味•欣赏]
师:同学们说说第四单元的主题是什么?
生(齐声):阅读要有独特的感受
师:阅读中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联想和想像,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可以对文章的语言表达、思想内容、艺术手法等方面发表自己的独特认识。(板书)同学们在不看晓雪的评论文章的情况下,花三分钟时间小组讨论,初步形成对散文《白鹭》的独特认识。
师:时间到。刚才同学们的讨论都是各自对散文《白鹭》的独特认识,也一定是正确的,现在暂时搁在一边,等我们学了晓雪的评论后,对刚才的讨论进行修改,然后再展示你们修改后的讨论结果。
师:同学们预习了《关于散文〈白鹭〉》没有?
生(齐声):预习了。
师:具体写对散文《白鹭》评论的是哪一段?
生(齐声):第4段。
师:齐读第4段,说说晓雪是怎样评论《白鹭》。(生齐读后自由回答)
师生:语言上,“非常精彩,极其简练”,用白鹭一样朴素的语言写成的仅500字的精巧美文;思想上,“独特的感受,独到的认识”,将白鹭比作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独特感受,发现了白鹭因为它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的对生活独到的认识;艺术上,“绝妙地描绘”,用四幅国画表现白鹭平常而被人忘却的美、表现白鹭韵在骨子里的美。第4段由两部分组成,前半段是对《白鹭》的评论文字,后半段是摘举文中原句来支撑前文的评论观点。
师: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这里还有两段对散文《白鹭》的评论文字。(下发材料并指名朗读)
附材料1:再评《白鹭》
《白鹭》这篇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虽没有华丽迷人的词藻,也没有浓妆艳抹的渲染,显得那么朴素无华。但是,它正是运用了如白鹭一般朴素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平常事物中蕴含的美!作者仅仅对白鹭寥寥数笔的描绘,就揭示了它平常的美。文末说“白鹭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突出了白鹭的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特点,赞颂了白鹭的美。
这使我想起刘白羽的《白蝴蝶之恋》,由此不禁问一句,生活中还有多少事物本不该被漠视,却被漠视掉了呢?还有多少美被囚禁在“平常”这个思想牢笼里?
所以,我们得善于发现美,追求美,更要创造美。蓬勃的小草,人们几乎是视而不见,但是它们绿遍天涯;墙角的花,谁能在意,但它们美化了一角天地。黄昏中散步的老人,往往与你擦肩而过,但是它们却是一道绝美的意蕴深沉的人生风景。
附材料2:也评《白鹭》
散文《白鹭》以粗线条的勾勒和大写意手法描绘了白鹭肖像、清田钓鱼、白鹭望哨、黄昏低飞四幅图画,用讲究神似、追求意境的国画传达了白鹭美在骨子里的气韵、传达了因为平常而被人忽视的美。为散文开辟了一条以国画写气韵、以气韵写平常美的创作道路。
师:材料1对《白鹭》的语言评价是“如白鹭一样朴素”,并调动了生活积累,联想到刘白羽的《白蝴蝶之恋》、蓬勃的小草、墙角的花、黄昏中散步的老人,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生活中还有多少美被囚禁在“平常”这个思想牢笼里?材料2则仅从艺术手法上进行评论。
[第四环节,阅读要有独特的感受]
师:现在花10分钟时间小组讨论,将刚才已讨论并形成对散文《白鹭》的初步的独特感悟写成一段100左右的评论。(小组讨论)
师:时间到,请组长展示讨论成果。
生1:在这随意性的文字中,有丰厚的内涵、深刻的主旨,看似无心构画却又不枝不蔓紧紧围绕骨子里的韵展开,这就是郭沫若的《白鹭》。清素、淡雅、大气而不拘束,全文仅500字犹如白鹭一般精巧雅致,有着如歌的优美,如诗的神韵。白鹭肖像、清田钓鱼、清晨望哨、黄昏低飞四幅画展现在读者面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撼人心魄,回味无穷。
生2:作者以独到的视角发掘了生活中美丽、优雅而被人忽视的白鹭,向我们展示了四幅唯美的白鹭图,整篇文章无不散发着一股柔婉清丽、秀美含蓄的气质。文中的描写仅是数笔勾勒,如蜻蜓点水般掠过,浑然天成,但意境深远。欣赏《白鹭》实在是一种享受,像在清幽的竹林深处品一杯香茗,任其余味缭绕舌尖,恬淡而沁人心脾。
生3:作者以一文人的敏感,意化白鹭为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表现了白鹭因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只有细细品尝才能察觉:飘落的叶,人视而不见,其化为春泥,谱写生命续篇;小小火柴,人视而不见,其燃烧自己,烛照他人。世间还有许多因常见而为人忘却的美丽,只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明眸。
师:艳婷同学的“全文仅500字犹如白鹭一般精巧雅致”,黄晓同学欣赏《白鹭》像在清幽的竹林深处品茗般悠闲,让我想到立于树的绝顶的白鹭的悠闲姿态。绝美的比喻道破独特的感受。陈函同学的评论则调动了生活的积累,进行了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第五环节,讨论•探究•演练]
师:本课通过大量接触评论文字,让同学们学会在吟哦讽诵、感悟、品味、欣赏中调动生活积累,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并能用百来字将这种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
师:今天的作业就是将讨论结果做在作业本上交进来。下课,同学们再见。
[第六环节,小结•作业]
附板书:
[教学反思]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编排了三篇文学评论文。如果直接教学文学评论文,对于初中学生显然太深奥了。几个同事聊起这一单元的教学都很迷茫,所以我选择了《散文家谈散文》上公开课,希望在评论文的教学上有所突破。
《散文家谈散文》是由大文学家郭沫若写的《白鹭》和文学评论家晓雪写的评论文章《关于散文〈白鹭〉》两篇构成,文字容量大,涉及文学评论专业知识多,教学难点多。针对上述教材特点,我大胆采用删繁就简、大题小做的办法,从单元主题“读书有独特的感受”出发,将本课的教学与中考试题中读书笔记的“感悟联想”结合起来,把“学会在阅读中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联想和想像,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并会用百来字表达自己这一独特感受。”作为设计这节课的核心理念。确定“形成独特感受,表达独特感受”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整节课安排了两次课堂活动和三次朗读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而几个问题的设计正体现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以活动作为本节课的主要环节,也贯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习得”的教学原理。
不足之处是:整节课容量大,节奏快,学生需要在充分预习的情况下才能跟得上。
第二篇:散文家谈散文
散文家谈散文(苏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学习目标 1、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2、学习《白鹭》抓住描写对象神似的特点来表现对对象特征的写法,学会粗线条的勾勒和写意的手法表现歌颂对象的特点。
3、学会鉴赏散文中所表现的情和理,品味其中含义丰富的语句。
学习重点 学习《白鹭》抓住描写对象神似的特点来表现对对象特征的写法,学会粗线条的勾勒和写意的手法表现歌颂对象的特点。
学习难点 学习《白鹭》抓住描写对象神似的特点来表现对对象特征的写法,学会粗线条的勾勒和写意的手法表现歌颂对象的特点。教具学具 小黑板 预习
作业
一、初读文章。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隽永()②liáo廓()③绮丽()④睿()智 ⑤冷jùn()⑥恬淡()⑦ 铿锵()()⑧喙()
2、收集郭沫若的相关资料。
3、了解一种水鸟:白鹭
二、再读课文。
1、《白鹭》通过对 的赞美,讴歌了
2、作者赞美白鹭之美的思路是怎样的?
3、《白鹭》6、7、8三节在作者的笔下恰如几幅优美的画,你能概括这几幅画面吗?
三、画出你认为最值得推荐给同学的句子,并能说说理由。
教学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过程 思考与调整 活动内容 师生行为 预习交流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被称为小杜的杜牧还有一首专写白鹭的诗:“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出示课题)
白鹭是很美的,美得像一首诗。我国现代大文豪郭沫若写了一篇优美的散文《白鹭》来赞美它。现在我们先阅读这篇文章,品味、感悟、欣赏,想一想他的文章中有哪些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
二、预习检测
(一)初读课文
1、生字词
①隽永(juàn)②liáo廓(寥)③绮丽(qǐ)④睿(ruì)智
⑤冷jùn(竣)⑥恬淡(tián)⑦ 铿锵(kēng qiāng)⑧喙(huì)
2.简介作者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原名郭
开贞,号尚武,曾用笔名麦克昂、易坎人、石沦等。他的代表作有:1918年春第一篇小说《牧羊哀话》,1918年初夏最早的新诗《死的诱惑》,1921年第一本诗集《女神》,1924年到1927年间创作历史剧《王昭君》《聂荌》《卓文君》,抗日期间创作了以《屈原》为代表的6个历史剧。解放后又先后出版诗集《新华颂》《百花齐放》《东风集》等,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等。他极具天赋,在文学的各种体裁、翻译、史学、文字等方面均有所建树,是少有的全能型文人,又是多产作家。
3、关于白鹭:白鹭又称鹭鸶是一种非常美丽的水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古人对它的赞美早让其中国人心中诗情画意的一部分。白鹭天生丽质,身体修长,它们有很细长的腿及脖子,嘴也很长,脚趾也是如此,他们全身批着洁白如雪的羽毛,犹如一位高贵的白雪公主。
(二)再读课文
1、《白鹭》通过对白鹭的赞美,讴歌了那些“因为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
2、作者先用“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总起全文,后具体从静态美和动态美分写白鹭具体之美,最后,以“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作结。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3、白鹭钓鱼图;白鹭瞭望图;白鹭晚飞图
(三)课上交流
朗读你向同学推荐的你喜欢的句子,说说理由
(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规范格式:我喜欢(推荐)****这句,因为这个句子用****(修辞,表现手法等)写出了**(事物)的**(特点))展示探究
(一)学习《白鹭》
1、白鹭的美美在什么地方? 板书:
静之美 色素的配合 雪白的蓑毛
铁色的长喙 青色的脚优美的身段 流线形结构 增„„减„„素„„黛„„(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白鹭之美
动之美 清水田捕鱼 独立小树顶 低飞乡村夜空(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2、请你也来评价散文《白鹭》
引导学生交流阅读体会,可从整体也可从局部来点评作品。小组交流后,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每位同学也记下自己的阅读体会。
教师小结:《白鹭》是郭沫若先生的一篇著名散文,它体现了作者柔婉清丽、秀美含蓄的风格。作者对歌咏对象不作正面、具体的描写,只用粗笔勾勒其神韵,又巧用衬托比较的办法凸现对象的特点。作品诗意的语言不仅朗朗上口,更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二)学习课文,了解《关于散文〖白鹭〗》的特点
引导学生探究课文内容,明确本篇短论的写作特点。讨论交流可以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
(1)你认为文章从散文的多样性落笔有什么用意?
(2)在评论郭沫若的作品时为什么要列举其他作家的艺术风格,有什么作用?(3)怎样看待评论时对原文的引用?
——(1)这不仅是作为评价《白鹭》的指导思想,而且也是对散文的一种整体评价。正因为散文的文体形式最自由自在,才会在不同的作家身上表现出迥异的风格。
(2)作者信手拈来一些作家为证,一方面有力支撑作者的观点,同时为概括郭老的风格作一铺垫;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读者在比较中对郭老的风格有更准确的把握和理解。
(3)最后一段以引用莱辛的话和《白鹭》的原文,作为评价的文字,看起来是一种偷懒的方法,实际上是非常成功的一种弄“拙”成“巧”的写作技巧,看似轻而易举,实则匠心独运。理解课文中引用的句子的含义与作用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抢答以下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速度最快、质量最好。(1)找到文章中引用的名言名句。
(2)看懂引用句子的含义。
——姚鼐的话的含义:以一连串的比喻说明文章一种很高的境界,尤其说明了一种“柔婉”风格的散文的魅力。引用的目的是告诉读者要感受这篇散文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必须用心品味。
板书: 风格 柔婉清丽 秀美含蓄
关于〈〈白鹭〉〉 文字 非常精彩 极其简练
内容 独特感受 独到认识 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
总结反思
这是一篇随笔式的评论,看似信笔写来,实则不枝不蔓,紧紧国境线评论对象。议定随意、灵动、挥洒自如,从散文的“随意性和多样性”这样的大处落笔,点出了作者感受到白鹭“被人忘却的美”,教会我们一种评价方法――新闻记者的方法与视角。
(学生默读1分钟后回答问题。)
注意:评价时候教师可以从语言结构、感情等方面)〖提示〗阅读的感受是很个性化的。每个人都会从不同角度对文章作出评价。如从结构上分析,讨论开头句与结尾句的作用,或这样开头与结尾的好处;或从描写对象的手法上分析,作者采用粗线条勾划、大写意手法表现歌咏对象的特点,这种很虚空的、抽象的、概括的写法显示了文章的个性、等等,鼓励学生有创新的见解,新颖的发现和个性的表达。由于各人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标准的不同,因此,不必强求一致。
检测反馈
1、对《白鹭》一文的内容和形式的理解有下列四种表述,不正确的一种是()。A.作者通过对白鹭形、神细致生动的描写和情感的倾注,赞美了白鹭这一乡居常见的物象被人忘却了的平凡朴素的美。
B.作者借对白鹭平凡朴素美的讴歌,委婉地表达了对平凡、质朴的劳苦大众赞美的真情。
C.作者开篇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是因为作者本身是诗人,所以对富有诗意的白鹭情有独钟。D.文章运用了对照、排比句、排比段等多种艺术手段,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白鹭,表达了作者对白鹭这一平凡物象的独特发现与感受,从平凡中提炼出不平凡的意义。
2、如何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3、《当堂反馈》“课堂练习” 生独立完成(师评讲纠正统计正确率)课堂评价小结
1.对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及达标情况作回顾小结;
2.对本堂课各小组活动的质量和两头典型事例作激励性评价,也可在班刊上公示,以形成你追我赶的学风。
课后作业 九年级上册《补充习题》P60-61页/《散文家谈散文》/“随文练习”第1~4题;本课《当堂反馈》/练习拓展
教后反思
小说家谈小说(苏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学习目标
1、阅读文章感悟作者的评论观点。
2、阅读《百合花》,简述故事的情节。
3、结合作者的观点和自己的体会,选取一个角度赏析作品,谈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学习重点
1、作者对小说的评析。
2、了解小说的鉴赏常识。
学习难点
1、把握小说的基本特点。
2、理解茅盾先生对小说的评论观点。
3、学习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教具学具 小黑板 预习作业
一、初读文章。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颤()动 ②点缀()③忸怩()()④踌躇()()⑤执拗()⑥bào()歉 ⑦宽shù)
⑧尴尬()()⑨qián()诚 ⑩安xiáng()(11)讷讷()(12)羞sâ()
2、收集茅盾和茹志娟的相关资料。
二、再读课文。
1、概括《百合花》的故事情节。
2、在文中用横线找出《百合花》中的细节描写,并写出作用。
3、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的句子,写出作用。
4、为《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划分层次。
教学设计: 预习交流
一、由“如何阅读小说”导入新课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典型人物、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阅读小说,与阅读一般的记叙文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尤其要重点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1、分析人物外貌、动作、细节、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
2、着重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
3、思考和发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二)熟悉并分析故事情节。熟悉情节可采用朗读、编写提纲、复述内容等方式;分析情节,要与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起来,因为小说的任何一个情节都是为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中心思想)服务的。分析时既要掌握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全面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又不能对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平均用力,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情节的发展和高潮部分。
(三)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的思想意义。分析环境描写,不应当孤立地进行,而应当与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当然,有时为了弄清小说的写作特点,也可以单独抽出环境描写来分析,但那要在分析了思想内容以后再进行。以上各点,并不是在阅读每篇小说时都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根据各篇小说的特点和读者自己的具体情况(如阅读目的、时间、水平等),可以有所侧重。
二、预习检测
(一)初读课文
1、生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颤(chàn)动②点缀(zhuì)
③忸怩(niú)(ni)④踌躇(chóu)(chú)⑤执拗(zhíniù)⑥bào(bao)歉 ⑦宽shù(恕)⑧尴尬(gān)(gà)⑨qián(虔)诚 ⑩安xiáng(详)
(11)讷讷(nâ nâ)(12)羞sâ(涩)2.简介作者茅盾和茹志娟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毕业,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曾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1920年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参与中共筹建。1920年开始文学活动,曾与郑振铎、叶圣陶等人一起组织文学研究会。主编《小说月报》对我国新文化运动产生深远影响。,倡导现实主义,翻译介绍外国文艺.对我国新文学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27年发表第一部中篇小说《幻灭》,它与相继问世的《动摇》(1928)、《追求》(1928)合为总名《蚀》的三部曲,引起强烈的反响。中篇小说《虹》发表于1930,1933年的长篇小说《子夜》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茹志鹃,曾用笔名阿如、初旭。祖籍浙江杭州,当代著名女作家。1925 年9月生于上海。1943年随兄参加新四军,先在苏中公学读书,以后一直在部队文工团工作,任过演员、组长、分队长、创作组组长等职。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从南京军区转业到上海,在《文艺月报》做编辑。1960年起从事专业文学创作,是中国作协会员,中国作协上海分会理事。1977年当选上海七届人民代表。现为《上海文学》编委。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她的许多作品如《百合花》、《静静的产院》、《如愿》、《阿舒》、《三走严庄》等都受到过茅盾、冰心、魏金枝、侯金镜等老一辈作家的好评,一些作品被译成日、法、俄、英、越等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她的主要作品集有:《百合花》(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静静的产院》(中国青年出版社1962年)、《高高的白杨树》(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年)《剪辑错了的故事》、(《人民文学》1979年2月)等等。
(二)再读课文
1、概括《百合花》的故事情节。
一位腼腆而天真的小通讯员为掩护担架队员牺牲了,而一位羞涩纯洁的农村新媳妇,一针针地缝着死者衣肩上的破洞,含泪将自己新婚用的百合花被盖在死者身上。
2、大量生动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例如:通讯员枪筒插的树枝和野菊花,通讯员给“我”两个馒头,通讯员衣服上撕破的大洞,新媳妇的枣底百合花新被,特别是通讯员被门钩撕破衣服这一细节描写,前后用了四次,第一次是抱被子时因慌张而挂破上衣;第二次是通讯员要给“我”开饭是我看到的;第三次“我”看见他安详的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漏着那个大洞,一块布还挂在那里”;最后一次新媳妇缝那个破洞。通过这前后呼应的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通讯员不顾个人安危,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高贵品质。另一方面表现新媳妇对通讯员的关心、痛惜。
再如馒头这一细节,出现两次;第一次通讯员要去时给“我”留下的两个馒头,说是给我开饭,这是他对同志的关心、体贴;而第二次是当通讯员牺牲后,“我”无意中摸到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抚物思人,几小时前,通讯员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如今,物存人亡,怎不让人痛心疾首。
例如:小说结尾对那条百合花被子的描写,它不仅起了刻画人物的作用,说明新媳妇对解放军的真挚情感,而且巧妙地点了小说的主题:我们的战士是高尚的,他得到人民的热爱是当之无愧的。战士的高尚情操,人民对战士的赤诚感情,犹如百合花那样纯洁、美好。
又如通讯员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这一细节,不仅直接表现通讯员的天真质朴和即将参加战斗的乐观情绪,而且说明他对大自然、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热爱。
3、把小说中的景物描写找出来读一读,说说这些景物描写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也起着刻画主题的作用。比如“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新鲜温润的香味”。这一景物描写有色有味,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和平景象。在一次残酷的战斗之前,我所在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景象,这就巧妙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我”一个革命战士,不仅临危不惧,而且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还有天黑了,天边涌现一轮满月„„那一轮皎洁的月亮,我也憎恶起来了。这一景物描写对发展故事情节,烘托人物心情,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整个战场被皎洁的月光朗照着,所以战斗才会那样激烈,那样残酷,付出的代价才会那样大,通讯员就是在白夜的攻击中壮烈牺牲的。
4、为《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划分层次。全文分三大段:
第一段(1):作者认为《百合花》在同题材作品中风格独特。
第二段(2—5)写小说中展开故事情节与塑造人物形象结合得很好,及用前后呼应的手法布置作品细节的好处。
第三段(6)给予《百合花》以高度的评价。
展示探究
一、细读课文,读后请说说你喜欢小说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明确:
1、小通讯员的形象
首先,人物性格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而越来越鲜明。开始,从“我”去前沿包扎所而引出通讯员.,当初,“我”对通讯员并没什么好感,甚至因通讯员一下“把我撂下几丈远”而对他“生起气来”,进而,对通讯员“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感到好奇,并且对他“发生了兴趣”;当我与通讯员通过艰难而有趣的对话,便对他“越加亲热起来”;当通讯员和“我”一起把被子借来之后,“我”已“从心底上爱上这位傻呼呼的小同乡”;战斗打响,不断有伤员被送到包扎所的时候,“我”挂念着通讯员的安危,待通讯员身负重伤被送到包扎所时,“我强忍着泪水”,“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随着这些情节的步步发展,“我”的思想感情也在发生着变化,通讯员的性格也在不断的展示,从他总和“我”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看出他细心地关怀同志;从他的腼腆羞涩,看出他的朴实、纯洁;从他借被子而又想送回去的举动,看出他勇于改正错误的精神;从他掩护群众和伤员,看出他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正像茅盾在评这篇小说时谈到,这篇小说“人物的形象是由谈而浓,好比一个人迎面而来,愈近愈看的清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内心”。
2、新媳妇的形象
另一个人物是俊俏的新媳妇,过门才三天,浑身上下洋溢着喜气。她尽咬着嘴唇笑,好像忍了一肚子笑料没笑完。这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善良纯朴,对“同志弟”有着朴素天然的骨肉情深,一旦理解了战争的意义,理解了小通讯员生命的价值,她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唯一的最心爱的嫁妆敬献出来。小说主要写了她在两件事情上态度的前后变化。
第一件事:对那作为新娘子唯一嫁妆的新被子,开头出于舍不得而不愿借给伤员盖,后来却主动用它来给烈士收殓遗体。
第二件事:在包扎所护理伤员时,开始又羞又怕,放不开手,后来却庄严、虔诚地给重伤员解衣拭身子,通讯员牺牲后,她以极为深切的哀悼之情,流着泪为他缝补肩上的破洞,并把自己的新被子铺在棺材里。
新媳妇的性格变化,我们也是逐步认识的。开始作者让我们着眼的是新媳妇的娴静、美丽、忸怩、羞涩,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了解了她的内心,她对解放军的热爱。
2、茅盾先生认为《百合花》用什么样的风格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深刻主题?艺术风格是什么?(主题是反映解放军的崇高精神和人民对解放军的真诚)(风格是清新俊逸)
3、你觉得如何写好小说评价?(1)有高度集中的论题,紧扣小说三要素。(2)有新颖独到的观点。(3)有力的分析论证。
4、认真阅读茅盾先生的评论,试着运用他的观点,加上自己的思考,来分析这篇文章,写一段欣赏的话。
检测反馈
(1)《百合花》中,“(小通讯员)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的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这一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2)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节描写? A、当我站起来要走的时候,我看见他摘下帽子,偷偷地在用毛巾拭汗。
B、我朝他宽宽的两肩望了一下,立即在我眼前出现了一片绿雾似的竹海,海中间,一条窄窄的石级山道,盘旋而上。
C、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的,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
D、他安详的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3)《当堂反馈》“课堂练习”
课堂评价小结
1.对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及达标情况作回顾小结;
2.对本堂课各小组活动的质量和两头典型事例作激励性评价,也可在班刊上公示,以形成你追我赶的学风。
课后作业 本课《当堂反馈》/练习拓展
教后反思
第三篇:散文家谈散文 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意思。
3、体会语言凝练,含义隽永,讲究形象性和意境美的特点。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的意思。
2、理解把握主题。
3、梳理写作线索。
一、课文导入:
张志和在《渔歌子》中描写了白鹭:“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同学们也一定记得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在诗人的笔下尽展优美的姿态。确实,白鹭是很美的,美得象一首诗。因此郭沫若写了一篇散文来赞美它。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生平著述很多,诗集《女神》,历史剧作《蔡文姬》、《屈原》等,现有《郭沫若全集》留世。
三、课文朗读
1、学习生字
隽永juàn 绮丽qǐ
睿智ruì
蓑毛suō
喙huì
铿锵kēng qiāng 鸿鹄hóng hú
寥廓liáo kuò
黛色dài
嵌入qiàn
嗜好shì
淳厚chún
恬淡tián 清澄chéng
2、配乐朗读(古筝:高山流水)
四、赏析课文
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起句用一个比喻从总体上赞美白鹭。
比喻新奇、贴切。
精巧:精致、小巧、美妙。
诗:富有韵味、极耐品味。
2、白鹭“色素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作者如何评价?
学生讨论,师生总结:
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
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3、白鹭“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作者如何评价?
学生讨论,师生总结:
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肥,减之一分则太瘦;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静态美 色素美:雪白的蓑毛 铁色的长喙 青色的脚 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身段美:身段的大小 流线型结构 增之一分则嫌长 减之一分则嫌短
4、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
白鹭:适宜,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常见
白鹤:太大,生硬
朱鹭、苍鹭:大了一些,太不寻常
5、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作者告诉我们怎样的哲理?
学习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要善于从自然中发现美。
本文是一曲自然美的赞歌。
6、白鹭静若处子,动若脱兔。文章展现了白鹭哪些动态美?结合课文学习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图画之美:白鹭钓鱼图作者联想丰富,用拟人的手法将捕鱼的白鹭想象成在钓鱼,以比喻的方法把整个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生动地描绘出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时的迷人景象,韵味十足。
悠然之美:白鹭了望图画面富有诗意:孤独、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不大安稳、却很悠然、一种嗜好。白鹭孤独站立在小树绝顶悠然自得的独特的美。
清澄之美:白鹭低飞图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带来无穷乐趣。
含蓄之美:白鹭无声图美在无声,美在自然,美在含蓄,美在骨子里。
7、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实在是:由衷的赞叹。
韵在骨子里:强调含蓄之美
散文诗:内涵更丰富、表现力更强。
总结全文,呼应开头
8、课文小结:
○1郭沫若先生的小品文清纯自然,别有情趣,《白鹭》更是其中的精品。这是一曲自然美的赞歌。作者长于形象和色彩刻画,比喻新奇贴切,意境清丽悠远,富有浓浓的诗情画意。
○2晓雪的评论文章从哪些方面谈《白鹭》?学习小组讨论
散文的多样性和随意性;写作特点;引用文字说明阅读时要注重阅读感受。
9、作业:
10、搜集描写白鹭的诗词。
11、仿照《白鹭》写一篇关于动物的小散文。
第四篇:散文家谈散文 教案
教学目标: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内容,并说说作者的见解。
2、品读文章,在感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见解。
3、阅读两位作家的文学作品,形成专题对他们的作品选择某个角度赏读、评析。
4、结合中考散文阅读的特点,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结合中考散文阅读的特点,谈谈初中散文阅读技巧。
散文在内容上虽然或状物,或记人,或写景,但所写的总是作者自我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的发现。这种发现不仅是观察和思索的结果,也是感觉的结果。
散文在形式上的特点,一是往往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二是往往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三是往往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四是往往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阅读散文时,要善于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散文的阅读:
1、突出散文的文学性,注重对语言的揣摩、品析。
2、突出散文的思想性,注重对文章内容、思想感情的领悟。
3、突出散文的艺术性,注重对表达技巧、写作手法的理解及对艺术特色的理解。通过对近年来的中考散文阅读题型的总结,我们可以发现,中考散文阅读题的考查呈现出细节化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1、理解字词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2、理解字词的感情色彩。
3、理解字词的准确运用。
4、分析关键句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5、分析散文的线索及常见的表现手法。
6、分析散文所蕴涵的哲理。
7、分析领会散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8、欣赏文中优美、精辟的语言。
这些考点多以主观题的形式见诸试题,它们着重考查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普遍性、灵活性、开放性的特点。面对这样的阅读题,首要的步骤是对文章进行整体式阅读,即从整体的角度对材料反复扫读、领会,从而达到熟悉材料的目的。第二步再根据出题的要求,对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细节化分析,在进行分析的同时应联系全文,充分调动平时的知识积累,调动自身的情感体验,来展开“品析”。
二、学生朗读《白鹭》一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提起郭沫若,我们往往会想起他那激情如火的《女神》、《凤凰涅槃》、《雷电颂》等作品,这些作品曾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郭老由此而享誉文坛。然而,郭先生的小品文同样别具一格,清新隽永,情趣盎然。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郭沫若先生的散文诗《白鹭》,看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如画的美妙境界。
二、品读课文,分析内容:
1、朗读课文:
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在听读过程中,让学生想像文中的“画面”,在头脑中形成总体印象,感受白鹭的美。
2、齐读课文:
要求学生通过诵读,整体感知内容,理清文章思路,设计了以下问题: ①文章如何起笔,如何收束全文? 本文以“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开头,以“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结尾,首尾呼应,以“诗”作喻写白鹭的美,内涵比开头深了一层,强调白鹭是“韵在骨子里的”诗。②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绘白鹭,体现白鹭之美?用简洁语言勾画出几幅有关白鹭的画面。作者先通过比较写了白鹭的形体美(2、3),然后再写它的寻常之中的美丽。四幅画面:白鹭的形象美、白鹭立于清水田里的一幅画面、白鹭悠然站在小树的绝顶的画面、黄昏中低飞的白鹭等四幅图画。
③在这些描绘中,哪些是静态描写,哪些是动态描写?
前两幅是静态描写,后面两幅画则是先静中有动,后动中有静。
3、细读课文:
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品评语言,进而欣赏散文诗的意境,提炼出主题。①提问,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语言之美。
(1)文章采取了哪种修辞方法来描绘白鹭,起到了怎样的效果? 比喻,作者抒白鹭比作“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突出了白鹭的美,说明其容易被人忘却,因为相对而言,散文诗不如诗那样容易被人发现。
(2)文章首尾圆合,赞美白鹭,从哪几个词语上体现出来,如何理解这几个词? “实在”、“韵在骨子里”,“实在”是对上文描写的一个总结,即突出了作者的认识和感觉,表现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赏;又呼应了开头,使文章首尾圆合,浑然一体。“韵在骨子里”指自然而成,平凡而不易被人发现。
(3)文章选用哪些材料来刻画白鹭?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
水墨,为了突出其清淡素雅。本文作者以粗线条的勾勒和大写意的手法表现白鹭,很多地方都是虚写的。
(4)全文感情基调为赞美,为何作者又说“白鹭不会唱歌?” 进一步说明了白鹭是“优美”而不是“铿锵”,这就使作者心中白鹭的美得到了很充分的表现。这几个问题层层推进,由易到难,充分体现分层教学的实施,清晰地而展现对白鹭由外在美的刻画升华到其内在美的具体过程,感情也进一步推进。
②在品评语言的基础上,进而领会其优美意境,提炼出文章的主旨(1)文章首尾都提到白鹭是一首诗,那么,文章是如何将“散文的诗”和白鹭形象相融合的? 诗有美的意境,美的语言,美的意蕴,这跟白鹭相似(略)。(2)找出能透视全文主旨的句子。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第一个问题难度较大,教师适时点拔,引导学生从散文和诗的特点入手分析,把握散文诗这种文体的特点,从而让学生体会本文有形无声却有情的优美意境及淳美的意蕴,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主旨。在这两个环节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学会品读文章的方法。总之,这篇散文通过对白鹭的赞颂,讴歌了那些“因为它常见,而被人忘却了”的美。
4、感悟美点,完成两个目标:(1)积累语言:《登徒子好色赋》中的语句转化和富有诗意及哲理的语句。(2)学完这篇文章以后,给自己怎样的启示?
学生发言,教师适时给予点拨,最后总结:由赞美白鹭美在自然、,进一步联想到人,那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无私奉献的人,同样具有美的闪光点。
三、总结:
本文的写作特点:
1、本文以粗线条的勾勒和大写意的手法表现歌咏的对象。
2、巧用衬托比较的手法。以白鹤、朱鹭、苍鹭等比较。
写白鹭晴天的清晨悠然站在小树的绝顶,则是以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来衬托。
四、布置作业
学生在课下自选一篇优美的散文,按照本次课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品评文章的练习。第三课时
一、导入课文:
我们上一堂课学习了郭沫若的《白鹭》,你对本文有何感悟? 同学们各抒己见。
二、阅读晓雪的《关于散文〈白鹭〉》,看一下作者是如何来欣赏的。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悟与晓雪的感悟进行比较,看看差别在哪里,然后认真研读晓雪的文章。
1、请同学们先朗读全文,边读边理解晓雪是如何来评论这篇文章的。
2、掌握文章的思路。这篇随笔式的评论文,作者晓雪一开始表白了自己关于散文的随意性和多样性的见解,并在第二段列举了一些作家的艺术风格,这一方面有力支撑了作者上文提出的观点,同时也为下文对郭沫若的散文风格作了一个铺衬。
写其他作者的不同风格,这是从“面”的意义上进行比较的,最终他还是要落实到郭沫若这位作家的“点”上。因此下面就写了郭沫若散文的风格,指出他除了“豪放激越,气势磅礴”的一面之外,还有“柔婉清丽,秀美含蓄”的一面,而且后者是自己更喜欢的,最后落实到《白鹭》上来。
第四段是本文的核心,它指出了《白鹭》一文的写作特点。这就是文字上是“非常精彩、极其简练”,感受上则是“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对于具体的描写白鹭,晓雪以引用原文的方式表达,好像也只有引用原文才能证明“绝妙的描绘”所达到的艺术境界了。以此来表达对郭老的赞叹之情。五、六两段引用姚鼐和莱辛的文字,目的在于强化注重阅读感受的一种阅读方式。姚鼐主张以阳刚和阴柔来区分文章的风格,引文部分则说明了一种“柔婉”风格散文的艺术魅力。晓雪引用这段话是为了说明郭沫若的《白鹭》是一篇境界和品位很高的散文,体现了他“柔婉清丽,秀美含蓄”的风格,意在告诉读者要感受这篇文章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必须用心品味,否则无法发现水面的涟漪和珠玉的光辉,是无法听出寥廓天际的鸿鹄的鸣叫的。
最后引用莱辛的话和《白鹭》原文,反过来赞美《白鹭》一文,看似轻而易举,实则颇具匠心。
第五篇:《散文家谈散文》教案
《散文家谈散文》教案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2、认识《白鹭》不拘泥于对形象具体实在的描写而取其神韵的写作特点,并尝试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3、把握《关于散文<白鹭>》观点态度,理解其写作特点,学写简短的评论。◆过程与方法
1、学习鉴赏咏物散文,通过揣摩语言体物,悟情,欣赏作者的情趣之妙。
2、自主阅读,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悟和独到的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用心感受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之美,提升审美能力,丰富人生内涵。
教学重难点:
1、欣赏《白鹭》,体物、悟情,品味优美的语言,力求形成独特的感受。
2、了解评论文的基本特征,理解作者的观点,并在比较阅读中形成独特感受,表达独到的认识。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散文家谈散文》之白鹭)
一、课文导入
白鹭有三大美誉:
①白衣少女——白鹭属于珍稀鸟类。它们体态苗条,颈部细而弯曲,嘴尖而长,一身雪白,飞行时姿态优美,被誉为“白衣少女”。
②天使猎人——白鹭爱吃鱼虾昆虫,在树木草丛中建巢,在浅滩,小溪等浅水处觅食。它修长的双腿立于浅水中,显得漫不经心,可一旦发现食物,便迅速地用喙攻击,是个机敏的猎人。
③模范夫妻——白鹭夫妻是出了名的模范夫妻,一雌一雄,终身相伴,在孵化期间,白鹭爸爸主动负责妈妈的食物,有时候,爸爸甚至还会亲自孵上一阵。白鹭孩子破壳而出后,爸爸妈妈不辞辛劳地喂养它,教导它,直到孩子独立觅食为止。
确实,白鹭是很美的,美得象一首诗。因此郭沫若写了一篇散文来赞美它。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现代作家、诗人、戏剧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家。原名郭开贞,号尚武,后改名沫若。四川乐山人。1921年,出版诗集《女神》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创立了著名的《屈原》、《蔡文姬》、《武则天》等六部历史剧和大量诗文。郭沫若早期的诗文,感情炽热,语言激昂,而以后的作品则较多的是清新、俊逸。他极具天赋,在各种文学体裁的创作、翻译、史学、文字学等方面都有建树,是少有的全能型人才。
2、字词积累 冷峻(jùn)
真挚(zhì)
淳厚(chún)婉约(wǎn)
隽永(juàn)
绮丽(qǐ)恬淡(tián)
睿智(ruì)
喙(huì)铿锵(kēng qiāng)
寥廓(Liáo kuò)蓑毛(suō)
清澄(chéng)
嗜好(shì)
镜匣(xiá)
3、多音字辨析
隽:隽永juàn
澄:澄碧chéng 隽秀jùn 澄沙dèng
4、字词解释 寥廓:高远空旷。
隽永:(言语、诗文)意味深长。婉约:委婉含蓄。恬淡:恬静、安适、淡薄。博识睿智:学识丰富,英明有远见。
铿锵:形容金玉、乐器人声等声洪亮;形容作品音节流畅,言语有力。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刻画了白鹭的怎样的独特的美? 配乐朗诵
三、感知文章
1、画出描写白鹭独特的美的句子。
2、说说你对白鹭的整体印象。
3、课文解析
(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起句用一个比喻从总体上赞美白鹭。比喻新奇、贴切。精巧:精致、小巧、美妙。诗:富有韵味、极耐品味。
(2)白鹭“色素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作者如何评价? 学生讨论,师生总结:
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3)白鹭“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作者如何评价? 学生讨论,师生总结:
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静态美
色素美:雪白的蓑毛 铁色的长喙 青色的脚 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身段美:身段的大小 流线型结构 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4)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附图比较)白鹭:适宜,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常见 白鹤:太大,生硬
朱鹭、苍鹭:大了一些,太不寻常
(5)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作者告诉我们怎样的哲理?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