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学科答疑简录
小学语文学科答疑简录
问题
一、怎样提高学生上语文课的兴趣?
学科导师 唐富春
1.课前导入激趣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方式导入新课,一般常用的方法有:审题导入、插图导入、活动导入、谜语导入、故事导入、实物导入、课外资料导入等等,有条件的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导入、音乐导入等。
2.课中设疑激趣
一种是教师精心设问,把“疑”设到点子上,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的疑问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好。只要“疑”设到学生的“动情点”、“兴奋点”上,他们便会随之迸发出不可遏制的学习兴趣。
另一种是鼓励学生质疑,激起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敢问、乐问、善问,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参与意识”,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及动力,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
3.用语言文字激趣
首先提一下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有些老师认为没有多媒体设备,就不能激发语文兴趣。其实计算机、多媒体进入课堂,对于语文教学应该是辅助作用,要用得好,用得适当才行。语文课学习的是语言文字,用语文的方法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方法。
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用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来吸引学生。在小学阶段,学生对生动、具体的东西要比抽象的知识更感兴趣。语文学科的特点就是课文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形象。因此,充分发挥课文的语言丰富、形象生动的特点,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极有利的条件。
例如,大部分学生认为读课文没什么,有的教师配上动作让学生作朗读表演,或者让读得好的学生朗读课文并录音,录了音就拿到班上放。学生听了自己的录音很高兴,其他同学也会受到激励,一个比一个读得更好,很快,朗读的兴趣就起来了。
有不少古诗语言琅琅上口,诗中有画,情景交融。有的老师鼓励孩子背诵,孩子们在家背,在学校背,上楼也要背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把学诗、背诗当作精神上的享受。这对于语文学习是多么大的动力啊!
我们常说“语文不是无情物”,教师如果能够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能够以情激情,用情感熏陶感染学生,也能有力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除此之外,还有我们经常强调的品味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与作用,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等等,也都是能够吸引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方法。
4.通过游戏激趣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的持久性比较差,而游戏又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上,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组织学生参与游戏。学生在这种无意识或潜意识的忘我投入状态中,自然地学习大量的知识。比如可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表演童话故事情节,进行成语接龙,谜语猜字等等,学生在玩中学习,手动、口动,脑子也动,兴趣很高,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
5.利用活动激趣
这里说的活动,一定是与语文学习有关系的活动。在活动中,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看,耳朵听,嘴巴讲,脑子思考,真正地动起来,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过程,也才会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逐步增强学习的兴趣。
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开讲故事会;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各抒已见、共同探讨;高年级可以就某些问题进行辩论,开辩论会,演讲会;还可以课内外结合开展活动,如到公共场所寻找错别字等等。总之学生通过“讲一讲”、“说一说”、“试一试”、“做一做”等活动,不但激发学习兴趣,还能感受到学以致用的学习乐趣。
6.运用语言激趣
通过运用,让学生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可以利用课堂上的运用,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用语文。通过运用,让学生体会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重要性。可多渠道多形式学习语文,如过春节时收集春联,自己写一写春联,开展作文比赛,好的文章出班级的作文选、班级小报等等。教师要多方面为学生创造运用语言并获得成功的机会,并且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增强学习兴趣。
7.创设情景激趣
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具体的情景中,学生的思维能够活跃起来,思考力得以发展,想象力得以驰骋。因此,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情景,调动学生情感参与认知活动,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又一个方法。
除此以外,老师们在教学中还有很多激发兴趣的方法,比如利用“预习”提高语文学习兴趣;利用“读写结合”提高语文学习兴趣等等。再有就是用教师个人的魅力影响学生。作为语文教师,要使自己知识广博一些,上课时能旁征博引,就能增强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如果教师具有较深的文学功底,语言又幽默、风趣,能举一反三,谈古论今,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自然“亲其师,信其道” 了。
以上种种方法,老师们一定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才能产生最好的效果。
问题
二、怎样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学科导师 唐富春
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好的阅读习惯,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很重要的事,教师首先要重视这个事,要真的把它当做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的事情去做。不要只流于一般的号召,浮于表面,那样学生也不会重视的。
除了重视之外,还要有一定的方法去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1、针对特点,确定内容
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特点,有不同的思想认识水平,教师应根据这些,进行不同的安排、指导。如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对有情节、有故事的读物容易产生兴趣,可以读一些简单的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等等。中年级学生认识的字逐渐多了,可以读一些神话、寓言、历史故事等等。高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都有较大的提高,可以读整本的书,可以读些小说、名人传记、科普读物等书籍。
对于课外阅读,教师要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确定不同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从读书开始就要有整体的安排。
2、读有目标,体现引导
特别是在开始课外阅读之时,或者说学生还没有形成好的阅读习惯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任务去读书。学生读书明确目的,每次阅读也就能有更多收获。
这个目标可以是长期的目标,如一年要读几本书,一个学期读多少;也可以是短期目标,每个星期读多少,数量、内容、或者时间都可以有明确的规定。有的老师向学生布置固定的阅读任务,如每天读一篇好文章,每星期写一篇读书笔记,每学期看3—5本图书等,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积累。
3.课内课外,有机结合
学生的课外阅读应该与课文教学、写作教学以及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学习《草船借箭》可以翻阅《三国演义》或其他相关读物;学习《猴王出世》可以指导阅读《西游记》,学习《鸟的天堂》可以指导对巴金作品的阅读;在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可读《安徒生童话》„„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学习指导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促进课内学习,使课内外融为一体,整体提高。
4.创设环境,熏陶感染
营造浓浓的阅读氛围。首先,在墙壁上悬挂一些名人读书成长的挂图、诗词、名言等,让书香的气息时刻熏陶感染着孩子。其次,可以发动学生向班级捐献图书,或全班同学想办法,共同集资购买一些书籍,共同保管,轮流阅读。有条件的定期向学校图书馆借阅一些的图书,建议家长买书给孩子当生日礼物„„把班级的四个角落都设置成图书角,摆满课外书、报刊等等,让学生在任何一个时刻,任何一个角落都能拿到自己喜欢的书来阅读。
特别使人感动的是,有的老师想方设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课外读物,甚至自己为学生买书,或者把自己的藏书拿出来给学生读,老师们为了农村孩子的成长,真是费尽心血。
有了图书一定要安排学生阅读。如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与同学一起阅读讨论,或者交流心得体会。在班级创造出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相信这氛围能感染和带动每一位学生。
5.进行指导,注重效果
学生在阅读时常常存在着盲目性或随意性,所以老师要进行具体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一些常用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方法有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的书籍不同,阅读的方法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因此,应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读书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丰富积累。因此做读书笔记和卡片,是课外阅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必须培养学生不动笔不看书的好习惯。指导学生在重点处和不懂的地方分别作上记号,并准备笔记本,摘录自己获取的知识或好词佳句,在读到特别能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或别有新意的语句时,建议学生大声诵读出来,也可以细细品味。还可以指导学生做卡片,把一些资料以及积累的词语句子,分门别类地放在一起,便于今后运用。高年级学生还可以写内容提要和心得体会
6、多种形式,展示成果
学生爱读书后,要使爱好成为一种好习惯,教师还要继续做工作。可以广泛开展形式丰富的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到读书中;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阅读成果的机会,使课外阅读更上一层楼。可以每天几分钟或者每周为学生安排一节“读书笔记交流课”;也可以举行诵读会、演讲会、讲故事比赛,开展读书征文活动,把获奖文章分期分批地在墙报、校报上刊登,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使学生在品尝成功喜悦的同时不断发展进步,增加阅读兴趣,增强阅读自觉性,从而形成课外阅读的良性循环,全面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7、实施评价,提高效率
为了督促学生自觉阅读课外书籍,要实施阅读评价。恰当的评价的实施,能够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评价可以有各种形式,可以是各种活动,也可以是知识问答等等,总之,目的不在于评价本身,目的还是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
学生经历了读好书、爱读书、多读书的过程后,教师要提高要求,提高学生阅读速度。提高阅读速度,可以帮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读更多的书。
学生爱读书之后,教师还要继续引导,提出要求,如平时学习任务重,时间不充足,在课外阅读的时间上就得好好安排,绝不能因为课外阅读兴趣浓厚而忘乎所以,要善于利用零星时间读书,做到课内课外两不误。
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教师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着眼于学生发展的长远利益,并加以得当指导,学生便能自在、积极地在广阔的知识世界里遨游。
问题
三、怎样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张增甫 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可从很多方面研究。如: 1 教师要深入地解读文本,正确地理解教材和把握教材。2 要制定明确、具体、适度的课时教学目标。3 要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创造性。4 要了解学生,要面向全体、关注差异。5 要重视课堂上的生成,灵活机动地实施教学。6 要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式的教学模式。
(2010年7月,在全国小语会举办的大连阅读教学研讨会上,崔峦老师提出,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
今天重点围绕“精心设计,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和大家交流。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离不开高水平的教学设计。
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是否应该着重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把握教材特点,抓住教材重点。
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事写一人,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详写董存瑞的动作、神态、语言。课文重点是董存瑞舍身炸堡部分。至于“冲向暗堡”这部分,完全可以以读代讲,略处理。
《草地夜行》:也是一事写一人,也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也是详细写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但与《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相比,有两个明显的不同:一是写了“我”(小红军)的心理活动,二是环境描写。
在抓重点内容(老红军身陷泥潭光荣牺牲)的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写描写小红军心理活动的作用以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例《狼牙山五壮士》: 要着重抓三点: 一是抓住重点段落、重点语句。
△ 段落:“选择绝路”“英勇歼敌”“壮烈跳崖” △ 语句:描写五壮士动作、语言、神态的重点语句。二是抓住“英勇跳崖”部分,理解五壮士宁死不屈的精神。△ 为什么跳崖? △跳崖前可能想到什么? 三是突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学习在深入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要特别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是对重点段的朗读。要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想象五壮士的神态、动作、内心活动。要读出气势,表达出情感。
第二方面,强化引导学生学语言、学表达的意识。例如,《深山风雪路》 :对文章几次写脚印作用的认识。在理解人物特点之后,要引导学生体会几次写脚印的作用。
△第一次:突出了环境的恶劣、条件的艰苦。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深山之中,大雪之天,是谁留下的脚印?”
△第二次:写的是作者想像的内容:老吕在朝鲜战场上留下了清晰的脚印。突出了老吕是有功之臣。
△第三次:写老吕去冷风口路上留下的脚印。突出他岁数大了,还在默默奉献。
△最后写“这山间小道上的脚印啊,是这样默默无闻,然而又是这样的放着光彩!”抒发作者对老吕默默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
例:《军神》
学习课文后,教师提出问题:“本文在写法上与《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这样的设计,体现了通过两篇课文的比较,引导学生学习表达。第三方面,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提出以下3点,供大家参考:
(一)要精心设计解决重难点的方法、步骤。
在明确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必须精心设计解决重难点的方法、步骤。
我们发现,不少教师知道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但是缺少解决重难点的恰当的方法、步骤。解决重难点仅仅靠学生的自读、交流。可是,当学生自读、交流了一番仍然解决不了的时候,教师就无计可施了。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最后两个自然段是比较难理解的,其中的难句——“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小女孩死了,为什么说她“嘴上带着微笑”?文章为什么这样写?老师抓住了这个难点。但处理方法只是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能讨论清楚吗?讨论不清楚怎么办?没有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步骤,这样的安排会有效果吗?
例,课文《白杨》的特点是借物喻人,即借写白杨的特点,赞扬扎根边疆的建设者。应抓三个要点有步骤地处理: 1 理解白杨树的特点。(1)高大挺秀。(2)适应性强。
(3)坚强、不动摇。2 理解爸爸那一代建设者的奉献精神。
(1)认真读懂14—15段,了解爸爸那一代建设者的奉献精神。(2)补充相关资料。可补充两方面的资料:
第一,当年支援新疆的建设者们艰苦奋斗的图片、资料。第二,找反映新疆戈壁变化的资料、图片。
3抓白杨和建设者的共同特点(将白杨和建设者联系在一起)。
即爸爸那一代边疆建设者像白杨。
爸爸那一代建设者在哪些地方和白杨有相同之点?
(二)教学设计要讲求层次性。
一个教学环节常常是由若干个紧密相连的具体步骤构成的。所谓层次性,是指这若干个具体步骤之间要前后有序,呈现出阶梯式上升(或“层层深入”)的状态。
我们发现,有些课之所以效率低,常常与教学设计缺少层次性有关。有的重要教学环节当中没有明确具体的步骤,含混一片;有的具体步骤之间的顺序混乱,不合逻辑,不符合学生认识过程;有的若干具体步骤始终在一个平台上,没有形成上升的梯度。
如,小组讨论中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学生没有形成认识上的碰撞和提升。而接下来的全班交流又是小组内发言的重复。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三者之间始终处在同一个层面上,学生的认识没有体现出步步提升的过程。这样的讨论、交流显然就是低效的。
一位老师在执教《梅花魂》时,对课文重点段(第13自然段)做了如下的设计: 1 导入13自然段的学习。
外祖父为什么这么珍视墨梅图?哪一段回答了这个问题? 2 理解梅花的特点。
① 自读思考:外祖父的话讲了梅花的什么特点?抓住重点词语说说你的理解。② 用自己的话概括梅花的特点。
③ 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出你对梅花特点的理解。3 理解“有气节的中国人”。
① 什么叫有气节?结合外祖父的话,说说你的理解。② 你知道中国历史上哪些人是有气节的中国人? 4 在外祖父眼里,“有气节的中国人”和梅花有什么关系呢? 5 外祖父为什么这么珍视墨梅图?说说你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表达出对梅花、对有气节的中国人的赞美之情。
上面环节的设计层次性很强。先引导学生理解梅花特点,再理解什么是“有气节的中国人”,然后抓住两者的联系让学生谈理解,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设计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引导着学生一步步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一位教师执教《语言的魅力》时,是这样处理“无动于衷”的“衷”字的:
(课文片段:“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站着一个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他不像其他乞丐那样伸手向过路行人乞讨,而是在身旁立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那些穿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那些打扮漂亮的少男少女们,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有的还淡淡一笑,便姗姗而去了。”)先认读生字“衷”。说说这个字的部首。想想这个字和什么有关系?(衣服)3 根据这个字的字形,猜猜这个字最早的意思是什么?(内衣)4 “衷”后来又有了以下4个意思:
①穿在里面;②恰当;③内心;④善。
“无动于衷”的“衷”字应该是哪个意思?(内心)
这一设计的层次性很强,处理得非常到位。
(三)要增强教学设计的综合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在教学中,尤其是在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要尽可能增强教学设计的综合性,减少单一性。综合性强的教学设计,可以发挥一个教学环节的多重功能,可以促进学生多方面语文素养的形成,也是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手段。
北京市密云县的一位老师,在《深山风雪路》一课的教学中,安排了这样一个设计:在理解了老吕这个人物的特点之后,让学生仿照中央电视台“2005感动中国”给获奖人物写“颁奖辞”的做法,给课文中的老吕写一段“颁奖辞”。这一设计使课文的学习贴近了学生的生活,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文中人物的评价以及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等几方面融合在了一起,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教学设计。
北京市丰台区一位老师上《少年时代的毛泽东》一课,在理解课文内容后,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如果你当时是少年毛泽东的老师,你给少年毛泽东写一段怎样的评语?”这一设计贴近孩子的生活,激发了学生动笔写的欲望,将理解人物特点和练习书面表达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是个综合性强、实效性强的教学设计。
问题
四、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北京市东城区西中街小学 江红
写作的兴趣是学生积极写作的先决条件,它能使学生变“苦记”为“乐记”,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从而使学生写得轻松、主动而富有创意。久而久之,也会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写作习惯。
一些老师在平常教学中,尝试过以下几种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
一、丰富写作素材,激发写作兴趣
大家都知道,叶先曾说过:“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会做成什么文字。”可见,充实的生活积累是学生写作的起点和源泉。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不可否认,现在学生的生活却显得非常的单调,他们几乎每天循环着从家到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学生苦于没有写作题材,自然不会有写作兴趣。因此有的老师在教学中,尽量变换作业形式,启发学生留心观察生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引导学生主动积累生活、提倡学生随时记录生活。
学生记录的素材,可以是他们参加丰富多采的社会实践活动后的纪实,可以是选读一篇文章后的读后感,可以是自己的突发奇想,可以是学习范例之后的仿写,可以是自己刚刚遇到的小事,也可以是随笔随想„„至于记录形式,可以是日记,也可以是只言片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比如:一个学生在日记中写道:“开学了,来了一个新老师,提了一堆要求,不让这,不让那,好像除了提要求他就不会说别的,我听得烦透了”这也是素材,后来老师就引导他根据这个素材,写成了一篇很好的作文。
随时随地记录素材,有什么写什么,于是学生记录下的不再是贫乏的内容,老师读到的也不再是雷同的事件和干瘪的套话。学生有的可写,自然兴趣盎然。学生有话可说,自然不吐不快。因此,便出现了每个学生每学期习作量不少于30篇的现象。
二、发挥评语艺术,激发写作兴趣
语言的艺术性不仅指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性,还包括教师批语的艺术性。艺术性的作文批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
1.肯定型批语
学生习作不可能通篇、处处是闪光点。有的可能是在记叙时文通字顺,有的可能结构比较完整,有的在遣词造句上较为优秀,有的可能只有一个较精彩的结尾或开头„„这时可采用肯定型批语。如:“这个词用在这儿很贴切。”“文章的结尾意味深长。”“你巧妙的过渡,使文章更精彩。”等。学生阅读到这样的批语,便会感受到自己在这次周记中某一方面的成功,从而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2.指导型批语
学生习作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在批改作文中应起一个指导作用,不能简单画出句子,然后画个问号或写上一句“这句话不通。”“内容不够具体”等。学生读完这样的批语仍是不知该如何修改。
但是要注意的是,指导型的批语也应给学生一点思考的空间,尤其是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指出修改的方向即可。如:“选材不错,要是能把你当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写下来那该多好!”;又如游记类文章,学生的过渡常常显得单一,经常是“我们先来到,又来到„„”。批语可这样点拨:“请读一读《记金华的双龙洞》,尤其要关注那些过渡语句,跟作家比一比谁的过渡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3.欣赏型批语
一些学生阅读面广,写作中能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精彩绝伦的话语,从而对文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我就经常在学生的评语中送上一句:“你的积累真丰富,老师佩服你。”也有的学生作文通篇文采飞扬、妙语连珠,比其他学生明显高出一筹,老师可以写上这样的批注:“欣赏你的文章是我的荣幸,几年后或许你的名字会家喻户晓。”有些学生的作文中常常会出现教师意想不到的惊人之语,有的甚至不乏哲理,我一定不会吝啬,欣赏地写到:“你真像个小哲人!”„„我想,每一个孩子读到这样的批语都会心花怒放。
4.交流型批语
阅读孩子的习作就是走进孩子的心田。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减少了与教师的语言交流,但他们会用习作的方式倾诉心声,教师可利用这个机会写上交流型的批语。如班上有一位学生在习作中真实地记叙了自己听到一位好朋友总埋怨老师和他过意不去、认为自己倒霉之后,真心规劝,并倾吐了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我写了这样一段话:“不善言谈的你原来有着如此丰富的情感,老师读完你的文章,深受感动。谢谢你!”短短的几句话,师生之间的感情得到了很好的交流和沟通。
总之,作文评语不管如何写,千万不要把每个学生作文的批语写得大同小异,如“语言通顺,层次清楚”,“基本还可以,有些地方还不是很好”。这样的批语近似没批,对学生的帮助甚少。
作文批语就是要使学生知道教师是如何评价自己作文的,自己又该怎样改进。好的批语能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提高他们写作的兴趣。
三、利用多种手段,激发写作兴趣
对于学生的习作,在教学中总是不断地给予评价和激励,实行“高分政策”、“鼓励表扬政策”,能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强烈的表现欲,使学生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写作氛围。很多老师每周都有结合习作进行的多种活动,如:本周星级日记评比、优秀日记展贴、范文宣讲、集体修改等。在众多方法中,学生最感兴趣的还是以下两种:
1.例文点评
指导学生习作,应该强调与学生沟通。沟通不是师者居高临下地说一句“你们只要写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就可以了”的,而是要俯下身去,和学生站在同一高度,地位平等的和学生交流,深入了解学生对写作的认知和接受心理。仔细翻阅学生的习作,发现虽然并不是每一篇文章的语言都非常精炼,构思上都如何的巧妙,有些甚至在思想上也有待商榷,但它向我们展示的是学生活生生的生活,是他们能够用眼睛看到,用耳朵听到,用心感受到的。于是课堂上,把它们推荐给全班同学,在实物投影上打出来时,同学们纷纷寻找作者。习作的作者自然心中一阵阵暗喜。这时同学们一个个都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争先恐后地对文章的精彩之处给予了赞誉之词,并像赏析课文一样的去赏析这篇文章中的精彩语段。紧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品评文章的不足之处。别看他们人小,但是很有头脑,从语句到描写,从布局到思想,无不说的颇有道理。最后我把作者请上讲台时,台下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记得叶老在《作文论》中说:“我们不能只思索作文的法度、技术等等问题,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情感等等问题„„”因此,关于例文点评,我不仅着眼于文质兼美,还放眼于学生的立意。一段时间之后,发现班上的同学对写周记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内容不再是凭空的捏造,而是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和体验生活,然后将内心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以后我们的阅读又多了一项内容,品析同学们自己的文章,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阅读,更让学生从这类贴近真实生活的文章中学会了用自己的眼光看待生活,学会了用自己的心灵体验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写作的活源。
2.出版班级作文选
学生平时在写作训练中创作的优秀作文我视为珍品,每次经过学生评析、修改后的文章我都保留着。一个学期下来,竟然收获颇丰,有几十篇。我便突发奇想:我是否也能帮学生出本书呢?于是我精心挑选几十篇学生作品,装订成册,也就成了班上的第一本班级刊物。学生拿着这本书是如获至宝,每一篇文章都细细品读,家长也纷纷传阅,赞赏有加。学生自然是兴趣高涨,积极响应,写作信心也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升。
以上是自己习作教学实践中的一点简单做法。近年来,我是越教越深刻的感受到要引导学生放飞心语,只有让生活走进作文,让作文融入生活。希望我们都能为学生打开了作文通往生活的大门,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快乐需要。
问题
五、怎样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学科导师 李春旺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识字,便不能读,也不能写。识了字,才能阅读和习作。因此,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
为保证识字教学质量,《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识写分开,多认少写。小学各个年级都要重视识字教学。尤其是前三年,要完成大部分识字任务。总之,要重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着力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切实打好识字的扎实基础,为提高阅读和习作能力创造条件。
怎样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呢? 首先让学生掌握三套识字工具。
一是教学汉语拼音,使学生掌握读准字音的工具;
二是教给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间架结构和构字率较强的独体字,使学生掌握分析、记忆字形的工具;三是教给查字典的方法,使学生初步掌握理解字义的工具。其次要逐步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比如:①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诸如象形、会意、形声等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②在学生学习了一定数量的独体字、掌握一些偏旁之后,就可以利用偏旁和独体字等较大的部件分析、记忆字形。
③学生学了一定数量的合体字之后,可以采取“加、减、换”的方法识记新字。识字教学注意什么?
1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2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在识字教学中,要尽可
能采用实物、标本、图画、模型、动作及语言描绘等手段,让学生去观察,把字词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东西,让学生的眼、耳、鼻、舌、手等感官都参与获得新知识的实践。
3把识字的听、说、读、写结合起来。4把识字与写字结合起来。哪种识字方法好?
识字方法很多。诸如字族识字、看图识字、归类识字、韵语识字、对子识字、随文识字、注音识字、集中识字、分散识字„„哪种方法好呢?要按教科书的编排、学生的接受能力。
无论运用哪种识字方法,都要注意激发兴趣;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都要注意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都要注意“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教学原则;都要注重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问题
六、如何指导学生写好字?
学科导师 李春旺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字提出明确要求是: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我国历来都把写字作为儿童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
一、学生练习写字,可以巩固识字;
二、学生写字能力提高了,可以更好地完成各学科书面作业;
三、学生长期认真、严格地
练习写字,可以养成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爱好整洁等良好习惯;
四、书法是我国传统艺术,一种传统文化。学生练习写字,可以受到美的感染,培养审美观点;爱好书法又有前途的学生,将来可能会成为书法家。
当今,电脑比较普及,更应重视写字教学。目前,写字教学主要问题: 1写字时间留的太少; 2指导不到位; 3利用教科书不充分。怎样指导学生写好字?
1师生都应有“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2指导要到位。
3教师的板书要起榜样的作用。4经常练习。
第二篇: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麋鹿》课堂简录1911
《麋鹿》课堂简录
师:同学们,我觉得这篇课文的生字挺多,而且很难认。所以这节课,我先要检查检查你们,这篇课文的生字是不是认识了,会读了,你们有信心通过检查吗? 生:有。
师:我把生字结合到这段文字里了(指多媒体),请你自己读一读。麋鹿俗称“四不像”,其角、尾、蹄、毛等独具特色。
麋鹿胎生,孕期长,生长慢,喜欢生活在气候温和、林茂草丰的湿地环境中。
麋鹿曾因在战乱中惨遭杀戮,在故土销声匿迹。后来,在颠沛流离并几乎要灭绝于欧洲时,英国的贝福特公爵深明大义,收养了世界上仅存的18头麋鹿于自己的私人别墅——乌邦寺,由于饲养得法,麋鹿生长良好,并迅速繁殖。1986年8月,39头麋鹿结束在海外的漂泊生活,经过长途跋涉,回归故土,回归自然。至今,麋鹿总数估计已逾千头。
师:能读下来吗?这里有一个字特别难读,它的意思是“超过”。生:这个字念“逾”。
师:你在平时看到过这个字吗? 生:年逾古稀。
师:同学们,年届70就是“古稀之年”,“年逾古稀”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年龄超过了70岁。
师:还有两个字经常“山”和“水”一起用,这两个字念什么? 生:跋涉。
师:“跋山涉水”简缩一下,就是“跋涉”,爬山趟水的意思。
师:这里有一个词,和“漂泊不定”意思相近,但又强调了“生活艰辛、无家可归”的意思,这个词读什么? 生:颠沛流离。师:一起读一遍。生:颠沛流离。
师:我再继续检查,我在黑板上写一个词,请一个同学读和这个词相对应的段落。(师板书:外形)生:(读第一段)
师:谁来读和这个词对应的段落。(师板书:传奇经历)生:(读第三段)
师:请你们一起来读和这个词对应的段落。(师板书:生活习性)生:(读第二段)
师:你们觉得整段话和这篇文章有什么关系? 生:我觉得这段话是整篇课文的浓缩。
生:我觉得这段话概括了整篇课文。
生:我觉得这段话是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从你们的回答来看,你们已经掌握了“主要内容”的概念,那么谁可以把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得再简洁一点。生:…… 生:……
生: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传奇经历。
师:是啊,同学们,这是一篇说明文,读这样的说明文,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知道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但是,我们仅仅知道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读出隐藏在这些知识背后的情感。所以,蒋老师建议你们再用心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读着读着,我是否高兴了?悲伤了?痛苦了?忧虑了?愤恨了?同情了?生气了?感动了?惊讶了?(多媒体呈现高兴、悲伤、痛苦、忧虑、愤恨、同情、生气、感动、惊讶等词)
生:(用心读课文)
师:你有什么样的情感体验?
生:我有点悲伤,因为我从课文中知道,麋鹿这种动物差点灭绝都是因为人类破坏环境以及战争造成的。如果麋鹿真的灭绝了,那也是人类自己若得祸。
生:我有点感动。——因为我发现麋鹿在国外相继死去,而英国的贝福特公爵对生活在自己庄园里的麋鹿精心饲养,所以麋鹿生长良好,迅速繁殖,最为可贵的是,他无私地将麋鹿向各国输出,我很敬佩他。
生:我很高兴,自豪,因为只有祖国富强了,麋鹿才能回归祖国,回归故乡。
生:我也很高兴,因为书上说:“据科学家考证,早在300多年前,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就有麋鹿”,这足以证明,麋鹿是我国特有的物种。生:我很悲伤…… 生:我很生气…… …………
师:看来,你们都读懂了麋鹿,如果,我们的教室里出现一头“鹿”,你能辨别出它是否是麋鹿吗? 生:能(齐声)
(多媒体出现“驯鹿”图)师:你觉得它是麋鹿吗?
生:(有学生说是,有学生说不是)
师:请举手说“是”的同学解释一下,你为什么认为它是麋鹿? 生:因为图上的这种鹿“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生:……
师:我首先要表扬你们善于抓住事物最主要的特点进行辨析,但是你们认错了,图中的这个动物,人们也称它为“四不像”,角似鹿非鹿、面似马非马、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但它不是麋鹿。请你再仔细观察一下这头
鹿和读一读这篇课文,请你从文章中寻找它不是麋鹿的理由,找到一条,请简要的记录一条。生:(开始读、寻找)。
师:老师建议你们不要讨论,自己独立观察、寻找、辨析。师:可以交流了吗?
生1:书上写着“站着的时候,麋鹿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而其它鹿的角尖都指向前方”,而这头鹿的角就是指向前方的,所以我认为它不是麋鹿。
生2:书上写着“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而这头鹿的尾巴像兔子尾巴一样几乎没有,所以它不是麋鹿。
生3:书上说:“麋鹿蹄子宽大,行动轻快敏捷。”,但这头鹿的蹄子好象并不是很大。
师:你能注意到这一点很不容易,由于麋鹿蹄子宽大,横渡长江,易如反掌。
生4:麋鹿的生活环境是林茂草丰的湿地环境,但是,这幅图里,林不茂,草也不丰。所以,这不是麋鹿。
生5:书上说:“麋鹿的毛色在夏季是棕红色的,冬季脱毛后变成棕灰色。”不管是冬季还是夏季,毛总是偏棕色的,但是图上的这头鹿却是灰色,因此它不是麋鹿。生:…………
师:同学们,你们所说的这些理由,都是麋鹿区别于其他鹿的显著特点,作者紧紧抓住这些特点来写了,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们,这头很像麋鹿的鹿叫“驯鹿”,想看真正的麋鹿吗? 生:想(激动)。
师:可以给你们看,但有一个交换条件,你看了以后,要像一个讲解员一样上台来介绍麋鹿的主要特点,行吗? 生:行!(跃跃欲试)
师:这就是麋鹿,请你在座位上练一会儿。生:(在座位上练习。)师:谁愿意上来试试。
生:各位游客,欢迎你们来英国,更欢迎你们来到美丽的贝福特公园,来贝福特公园,就一定要看看麋鹿,你们看,那就是麋鹿,它的体形很大吧,一般雄麋鹿体重可达200公斤呢!它的角也很长,站着的时候,角的各个枝尖都指向后方,这是它独有的特点哦,因为其它鹿的角尖都指向前方……再次感谢你们来贝福特公园参观,谢谢。
师:掌声鼓励,讲得真是好,但是现在讲解员很难当啊,因为很多参观者要提问,如果面对参观者的各种提问,能从容应对,那这个讲解员算得上是高级讲解员,谁愿意当高级讲解员? 生:纷纷表示愿意。(一男生上台)
师:先生,你贵姓?
生:姓李。
师:李先生,听说麋鹿喜欢生活在湿地环境中,那么它身上哪些身体特征和湿地环境相适应?
生:这位先生,麋鹿的尾巴比较长,长尾巴用来驱赶蚊蝇,以适应沼泽环境中的生活。麋鹿蹄子宽大,因此它可以水中跋涉、游泳和寻找食物,麋鹿的毛色在夏季是棕红色的,冬季脱毛后变成棕灰色。师:小姐贵姓? 生:蔡。
师:蔡小姐,听说麋鹿身上有许多鹿中之最,你能为我们介绍介绍吗? 生:麋鹿的角型是鹿科动物中是最独特的,它站着的时候,麋鹿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而驯鹿的角尖指向前方。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麋鹿蹄子也可能是鹿中最宽大的,行动轻快敏捷,它们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
师:各位讲解员,如果我现在问你们,麋鹿和驯鹿的区别在哪里?你能说吗?(能)。是啊,读书不能死读书啊,要活学活用。
师:现在,如果教室里出现一头鹿,你能辨别出他是不是麋鹿吗? 生:能(很有信心的样子)
(多媒体出现一个卡通的麋鹿头像。)生:(笑)
师:跟大家开个玩笑,这是一个卡通的麋鹿图象。为什么要画这么一个卡通头像呢?因为有人推荐麋鹿参加奥运吉祥物的竞选。麋鹿的竞争对手不少啊,你们认为它会有哪些竞争对手? 生:孙悟空。生:藏羚羊。生:熊猫。生:中华鲟。生:……
是:所以啊,麋鹿要想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必须要把竞选报告写好。那么麋鹿身上究竟有哪些优势,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写哪些推荐理由呢?请你们研究课文,参考老师给你们的资料,好好想一想。师:我们一起交流吧?
生:我觉得可以从外形健美(师帮助概括)的角度来说,因为…… 生:我觉得可以从传统文化(师帮助概括)的角度来说…… 生:我觉得可以从国际合作(师帮助概括)的角度来说…… 生:我觉得可以从象征意义(师帮助概括)的角度来说…… ………………
师:下面请你围绕其中一条迅速写一个片段。生:(写)
生1:麋鹿在汉朝以后逐渐减少,濒临灭绝,甚至销声匿迹了,但在恢复繁殖后,它被当作友好的动物大使向各国输出,小鹿结束了他们大半个世纪在海外颠沛流离的生活,回到祖国繁衍成长,不正是象征了我们伟大祖
国正在走向繁荣富强吗?
生2:麋鹿的外形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像驴,而在人们脑海中,鹿性情温和,马善于长跑,牛劳动默默无闻,驴憨厚老实,而麋鹿集中了他们的特点,象征了他们的好处。
生3:麋鹿是世界濒危动物之一,其保护和拯救之急,非常切合奥运环保使命和要求,这对于生态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生4:麋鹿体形奇特,身手敏捷,威仪天成,体现了力与美的结合,与“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高度和谐。
生5:麋鹿可以告诫人类爱护和平。麋鹿可以说是不幸而又幸运的。它曾经因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而惨遭厄运,有的被杀戮,有的被装上西去的轮船。然而最终它们……历经坎坷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生6:麋鹿有一种像“鸡尾酒”那样的精神——博采众长,而我们奥运会也要吸取别人的优点,向其他举办国好好学习,争取做得更好。
师:同学们,蒋老师,要问你们,把这些片段拼起来,是不是就是一篇好文章,肯定不是,拼好之后,一定要进行调整,或增补或裁减,这件事就请你们的语文课代表来做。课代表整理好后,再请你们的班主任帮忙打印出来,人手一份,大家再一起修改。
师:同学们,我最后要说得是,同样的内容,不同的用途,文章结构是不同的,写说明文,向大家简单介绍麋鹿的基本情况,可以按照这样的结构来写(指板书),为麋鹿写奥运吉祥物的申请报告,可以按这样的结构来写(指板书),明白吗?不明白,自己去慢慢领悟吧:)下课。麋鹿
天色微明,晨雾如轻纱般漂浮在黄海滩涂上。一群麋鹿悄无声息地向水塘边走去。不知从何处传来人的脚步声,警觉的麋鹿迅即蹦跳着遁入草丛……这是在著名的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出现的一幕。黄海滩涂这片广阔的土地,气候温和,林茂草丰,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这里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
麋鹿是鹿的一种。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所以又被称为“四不像”。我国古代神话小说《封神榜》中把“四不像”当做姜子牙的坐骑,更增添了它的神秘。
与其它鹿科动物一样,麋鹿也是一种草食性哺乳动物。一般雄麋鹿体重可达200公斤,角长达80厘米,每年脱换一次。麋鹿的角型是鹿科动物中独一无二的——站着的时候,麋鹿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而其它鹿的角尖都指向前方。雌鹿没有角,体形也较小。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长尾巴用来驱赶蚊蝇,以适应沼泽环境中的生活。麋鹿蹄子宽大,行动轻快敏捷。它们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甚至连隆冬季节也不例外。麋鹿的毛色在夏季是棕红色的,冬季脱毛后变成棕灰色。
麋鹿的自然繁殖力很低,雌鹿的怀孕期比其它鹿类要长,超过九个半月,每胎仅产一仔。雄性小鹿两岁时长角分叉,六岁时叉角才发育完全。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据科学家考证,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有麋鹿,但汉朝以后逐渐减少,再后来竟然销声匿
迹。1865年,有人在北京南郊发现了120头麋鹿,并撰文向全世界介绍。随后,数十头麋鹿被陆续盗往欧洲,在伦敦、巴黎和柏林等地动物园里展出。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最后一群麋鹿惨遭厄运,有的被杀戮,有的被装上西去的轮船。从此,麋鹿在国内几乎绝迹。
后来,流落在国外的麋鹿大部分相继死去,只有英国贝福特公爵在私人别墅乌邦寺动物园里饲养的18头麋鹿生长良好,并迅速繁殖。到1967年,这里的麋鹿已增加到400多头,并向各国输出。至今,全世界麋鹿总数已逾千头。
1986年8月,在世界自然基金会和我国林业部的努力下,39头选自英国7家动物园的麋鹿返回故乡,被送到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放养。从此,麋鹿结束了它们大半个世纪在海外漂泊不定、颠沛流离的生涯,开始了回归故土、回归自然的新生活。如今,这群珍异动物正在祖国土地上繁衍后代,茁壮成长。
第三篇:小学语文名言警句录
小学语文名言警句录
小学语文名言警句必背100句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4.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8.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10.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1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1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1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16.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1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0.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2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2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5.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2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2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29.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30.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3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32.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33.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34.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3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3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7.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38.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39.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40.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41.千里之堤,溃于蚁穴。42.前车覆,后车戒。4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4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4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46.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4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4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4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5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52.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5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54.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55.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5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57.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58.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5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6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6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6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6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6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6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66.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67.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68.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6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7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71.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7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7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7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7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7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77.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78.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79.言必信,行必果。
80.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81.一日暴之,十日寒之。82.业精于勤,荒于嬉。8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8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86.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87.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88.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89.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9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91.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9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93.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9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95.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96.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97.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98.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9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100.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1)道德类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刘备 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李白
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郭沫若 劳动类:
劳动是幸福之父。——富兰克林
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创造出来的。——高尔基
劳动创造世界。——马克思
劝学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谦虚类:
谦受益,满招损。
谦虚的人学十当一,骄傲的人学一当十。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诚信类:
言必信,行必果。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节俭类: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爱国类: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团结类: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团结就是力量。
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友谊类: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亲。多个朋友多条路。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惜时类: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未可轻。健康类:
铁不锻炼不成钢,人不运动不健康。生命在于运动。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笑一笑,十年少。实践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吃一堑,长一智。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恒心类: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失败乃成功之母。
经一番挫折,长一分见识。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尊师类: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勤奋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郭沫若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萧绎
时间就是生命。——富兰克林
学习、读书的名言警句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友情的名言警句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 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清)蒲松龄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春秋)孟子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战国)庄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西晋)付玄
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唐)李白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春秋)子夏
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明)冯梦龙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选.争报恩》
团结的名言警句
团结就是力量。——谚语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俗语
人心齐,泰山移。——谚语
众人拾柴火焰高。——谚语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俗语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三国?孙权
关于理想的名言
1、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萧楚女
2、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吉鸿昌
3、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郭小川
4、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尔斯
泰
5、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爱
因斯坦
6、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
郭小川
7、沉沉的黑夜都是白天的前奏。—— 郭小川
8、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 —— 雪莱
9、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屠格涅夫
10、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陶铸
11、常求有利别人,不求有利自己。—— 谢觉哉
1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丘
1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
14、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翟
1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
16、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
1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18、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 曹植
19、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
20、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
2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2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
23、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陆游
24、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吕坤
25、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张闻天
26、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
到表现。—— 黑格尔
27、生命的全部的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左拉
28、活着的时候,疑虑牵挂着死;死的时候,又眷眷恋栈着生。无怪乎有太多的人一生都活得不安然,活得好累。——杏林子
29、无论何时,只要可能,你都应该“模仿”你自己,成为你自己。——(美)
莫尔兹
30、人活着总是有趣的,即便是烦恼也是有趣的。——(美)亨利·门肯
31、人生最困难的事情是认识自己。——特莱斯。
32、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33、理想如晨星,——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史立兹
保护环境的名言警句
1、让我们一起来:关心集体,爱护公物,保护环境!
2、环境整洁优美,生活健康科学,社会文明进步。
3、手边留情花似锦,脚下留情草如茵!
4、花儿用美丽装扮世界,我们用行动美化校园!
5、顺手捡起是的一片纸,纯洁的是自己的精神;有意擦去的一块污渍,净
化的是自己的灵魂。
6、以滥用水为耻,以节约水为荣。
7、珍惜每一滴水,让地球妈妈不在哭泣。
8、讲究社会公德,爱护公共环境。
9、天空是温暖的摇篮,不要再向天空吐烟,让地球心酸;草地是美丽的地
毯,不要再乱扔杂物,让地球难堪!
有关文明礼貌的名言警句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礼貌是一种回收有礼貌的尊重的愿望。(法?拉罗什福科)
●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俗语)● 好言相待,舒心暖怀;恶语伤人,结怨招灾。(俗语)
● 不学礼,无以立(论语)● 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左传)
● 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而不成;国无礼,而不宁。(荀子)
●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
关于谦虚的名言警句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
2、“谦受益,满招损”——《尚书》
3、“泰山不让其土,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
4、“人生是个分数,才能是分子,自我评价是分母,分母越大,分数值越
小。”——托尔斯泰
5、“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略远些,那是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
关于修养的名言警句
1、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4、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关于爱心的名言警句
1、以春风待人,以寒风待己。
2、越成熟的稻子头就会越低,这意味着我们应该更多地为别人付出。
3、真正的爱如河流愈深愈无声。
关于爱国的名言警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郭沫若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萧绎
时间就是生命。——富兰克林
学习、读书的名言警句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友情的名言警句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
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清)蒲松龄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春秋)孟子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战国)庄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西晋)付玄
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唐)李白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春秋)子夏
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明)冯梦龙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选.争报恩》
团结的名言警句
团结就是力量。——谚语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俗语
人心齐,泰山移。——谚语
众人拾柴火焰高。——谚语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俗语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三国·孙权
保护环境的名言警句
1、让我们一起来:关心集体,爱护公物,保护环境!
2、环境整洁优美,生活健康科学,社会文明进步。
3、手边留情花似锦,脚下留情草如茵!
4、花儿用美丽装扮世界,我们用行动美化校园!
5、顺手捡起是的一片纸,纯洁的是自己的精神;有意擦去的一块污渍,净化的是自己的灵魂。
6、以滥用水为耻,以节约水为荣。
7、珍惜每一滴水,让地球妈妈不在哭泣。
8、讲究社会公德,爱护公共环境。
9、天空是温暖的摇篮,不要再向天空吐烟,让地球心酸;草地是美丽的地毯,不要再乱扔杂物,让地球难堪!
有关文明礼貌的名言警句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 礼貌是一种回收有礼貌的尊重的愿望。(法·拉罗什福科)
●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俗语)
● 好言相待,舒心暖怀;恶语伤人,结怨招灾。(俗语)
● 不学礼,无以立(论语)
● 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左传)
● 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而不成;国无礼,而不宁。(荀子)
●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
谦虚的名言警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
“谦受益,满招损”——《尚书》
“泰山不让其土,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
“人生是个分数,才能是分子,自我评价是分母,分母越大,分数值越小。”——托尔斯泰
“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高尔基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略远些,那是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 学习:
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3. 读书破万卷书,下笔如有神。
4. 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意思是:只学习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凭空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5.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意思是:少年时期热爱学习,那就像刚出山的太阳,前程远大。)
6. 学然后知不足。(意思是:在不断学习后才能发现自己不足的地方。)7.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8.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珍惜时间:
1.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2.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3.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4.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5.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6.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7. 勿谓今如不学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有来年。道德品质:
1. 谦受益,满招损。
2.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3.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4.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5. 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灰。环境保护:
人面天天洗,市容日日新。环境你不爱,美景不常在。城市要美容,大家是天使。美化环境,就是美化我们的心灵。美化市容,就是装饰我们的面容。校园公益广告: 滴滴情深自来水,请你拭去我的泪。——请节约用水 举手投足间,别忘了我饥饿的的嘴。——果皮箱 人间知音难觅,校园草坪难培。——请爱护草坪
阅览室:除了知识什么别带走,除了宁静什么也别留下。交通安全:
行车万里,安全第一。
生命在你手中,牵挂在家人心里。开车多一分小心,家人多十分放心。
礼让,让出海阔天空;争抢,抢出飞来横祸。生命比速度更重要。
控制行车速度,等于延长生命长度。无偿献血:
因为你的热血,我的笑容不再苍白。因为你的热血,她的生命之花将重新绽放。点滴血,不了情。
7.形容人物
(1)语言流利: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侃侃而谈、对答如流(2)语言生动: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绘声绘色、娓娓动听(3)语言不生动:吞吞吐吐、支支吾吾、欲言又止、张口结舌
(4)人物外貌:眉清目秀、白发苍苍、披头散发、唇红齿白、面如土色、亭亭玉立
(5)人物神态:仪态万方、;落落大方、垂头丧气、气宇轩昂温文尔雅、欣喜若狂
(6)人物动作:左顾右盼、前仰后合、狼吞虎咽、唇枪舌剑、指手划脚、摩拳擦掌
(7)人物精神:神采奕奕、精神抖擞、容光焕发、神采飞扬、满面红光、精神焕发
歇后语⑴
1、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1、飞机上拴暖瓶——水平高
3、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4、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
5、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6、吃了二十五只老鼠——百爪挠心
7、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8、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9、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10、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11、茶壶里下饺子——倒不出
12、杀鸡用牛刀——大材小用
13、高射炮打蚊子——小题大作
14、黄婆卖瓜——自卖自夸
15、天上的星星——数不清
16、竹篮打水——一场空
17、水中捞月——一场空
18、猫哭老鼠——假伤心
19、老虎挂念珠——假慈悲 20、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1、过河拆桥——不念旧情
2、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
2、猪鼻子插葱——装象
4、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5、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6、浪子回头——金不换
7、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8、狗吃青草——装佯(羊)
9、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10、西瓜地里散步——左右逢源
11、吃了秤砣——铁了心
12、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
13、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14、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15、手电筒的光——照人不照己
16、大拇指掏耳朵——难啦
17、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18、一只筷子吃藕——专挑眼
19、大路上的电线杆——靠边站 20、窗户口吹喇叭——名声在外 歇后语⑵
21、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歇后语⑶
1、一碗清水——看到底
2、三尺长的笛子——神吹
3、老太太吃黄连——苦口婆心
4、花纸糊灯笼——外面好看里面空
5、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6、鹅卵石叠墙脚——根基不稳
7、荆柯献地图——暗藏杀机
8、鸟入笼中——有翅难飞
9、老艄公撑船——见风使舵
10、巷子里面扛木头——直来直去
11、雷声大雨点小——虚张声势
12、瞎子点灯——白费蜡
13、哑巴吃汤圆——心里有数
14、草上的露水——不长久
15、头顶上的眼睛——目空一切
16、扭着脖子想问题——尽是歪道理
17、眉毛上吊猪胆——苦在眼前
18、头发冒烟——恼火
19、三年不刷牙——一张臭嘴 20、庙台上长草——慌(荒)了神
第四篇:语文导师答疑
初中语文导师答疑
问题一: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什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答:“习惯”有几种含义,一种是指对环境形成的适应能力,如“他习惯在北方生活。”“习惯”也指文化传统、风俗,如“这里人们习惯夏季在院里睡觉。”“阅读习惯”中的“习惯”是指一种长期养成的行为方式。它也是长期培养形成的,而且具有很强的自觉性和规律性。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在学校养成。”这里,他把良好的习惯和教育的关系紧密地联系了一起,充分强调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对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性、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对于语文来说,培养良好的学习属于情感、态度的范畴,良好的阅读习惯、写作习惯与语文方面的知识、技能同等重要,甚至更有意义。“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语)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掌握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的技能,并且形成了良好的阅读、写作习惯,老师真的就可以解脱了。这里主要说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从小就应培养起。小学阶段,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初步的,既包括爱读书、读书时集中精力、边读边想等,也包括不指读、不转头等读书时的动作。学生到了初中阶段,阅读习惯的要求就较高了,主要有:①爱读书、多读书、自觉读书;②阅读使用工具书、查找相关资料;③阅读时注意体验、揣摩,质疑、探究;④阅读时圈点批注,写读书笔记等。初中阶段是培养这些阅读习惯最重要的时期,这些习惯的形成对于学生一生的成长或成才起到的巨大作用无论怎样估计都是不过分的。
语文教学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形成以上良好的阅读习惯。
⒈ 先说“爱读书、多读书、自觉读书”吧。很多老师反映现在的学生不爱读书,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呢?一是课业负担重,学生每天要被英语单词,要完成数学作业,还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哪里有时间读书?二是游戏机、电视剧等大量的现代休闲方式的干扰,男孩子还要看足球赛,家长不让看,就半夜爬起来偷着看。三是农村孩子可能还存在读书条件差的问题,家中没有书,没有电脑,上哪儿去看?语文教学一周只有几节课,不要说课外阅读了,就是课文有的学生也读不了两遍。其实,客观地说,硬要让学生在学习日阅读课外书不现实。学习日落实读课文就行了,老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要求学生带着明确的问题或目标阅读课文,比如,学习《背影》,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圈画出文中出现的几处“背影”,想想作者写这几处背影有什么不同。学习《春》,要求学生预习时概括出几幅画面,各列一个小标题。有的课文内容理解有难度,可以留思考题让学生回家读书思考。如学习《小石潭记》,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后,要求学生课后深入研读课文,思考作者描写的景物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作者表达的是这样的感情。布置学生课后阅读的课文,下一节课时一定要检查,并且要进行评价,要让学生感到一点读书的压力,不读混不过去。只有学生扎扎实实读好了课文,才可能上好阅读课,也才可能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爱读书。课外阅读是培养读书习惯,扩大迁移阅读的主要阵地。课外阅读要利用假日时间。学生每年除去在校学习日,寒暑假、节日、周末加起来差不多有半年的时间,是组织学生课外阅读的最佳时间。这些时间不抓浪费很多,抓住就是不少的时间。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完成40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这个要求是不高的。《朝花夕拾》是72.5万字,《水浒传》是96万字。400万字其实没有几本书。组织学生课外阅读,首先要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最好动机。老师要经常给学生介绍适合他们阅读的好书。《国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寓言、童话、游记、小说都是既有趣,又富有文学性的好作品。结合阅读教学,可以给学生介绍不少优秀作品,如学习《阿长和〈山海经〉》,可 1
以介绍《朝花夕拾》,结合《再塑生命》可以介绍《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结合《智取生辰纲》可以介绍《水浒传》,结合《杨修之死》可以介绍《三国演义》等。在介绍课外书籍时,教师应绘声绘色地给学生介绍内容大意,甚至可以复述点儿精彩的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老师还可以通过读书会、读书心得交流等活动来吸引学生。只要学生进入了课外阅读,很快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越读会兴趣越高,潜滋暗长,就形成了爱读书、多读书的习惯。
⒉ 使用工具书和查找相关资料的习惯对于学生也是很重要的,而且是学习通用的好习惯。但很多老师并不重视这个习惯,特别是农村初中的老师。普遍认为农村学生家庭条件不比城市学生,没有电脑,没有工具书。一篇课文没有几个生字词,讲给他们就行了。这样就贻误了使用工具书和查找资料的习惯的培养。事实是,农村家庭现在有一部分已经有条件买工具书。有的学校也有条件让学生到学校的电脑上查找资料。当然,最基本的,是要求学生人手一本词典,除了最困难的学生,一般农村家庭的孩子还是可以做到的。关键是老师要求学生阅读、上语文课必须带词典,并且不是做样子,要学生结合学习内容在需要的时候就查词典。比如,学习疑难词语,老师不要告诉学生读什么,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要让学生自己动手,从词典中找出解释。刚开始占一点时间不要紧,熟悉了,需要查什么,学生速度会很快,一翻就找到。要让学生懂得,词典是阅读离不开的工具,查找资料的现代人最基本的学习和工作方法,必须要勤动手,养成习惯。
⒊ 阅读要培养学生学会揣摩、体验、质疑和探究。这个习惯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的。探究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困惑,面对认知冲突或认知失衡时,通过反思并提出相关问题,促使自己去深入探究,去思考,以使冲突解除,认知达到平衡,获得对文章内容的真正理解。通过探究、使之能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这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要让学生的脑子真正转起来,学会在阅读中去思考,去精读和研读。精读就是对阅读课文的内容和关键词句进行品味;而研读是在精读的前提下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质疑,探究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进行分析,文章前后有怎样的联系,同类作品有什么差异等等。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词五首·忆江南》,古代许多名人都写有《忆江南》,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就很著名。为什么编者要选用温庭筠《忆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因为这首词含蓄的特点非常突出,通过短短27个字把主人公的动态、情态、心理,时间的推移、视线的移动,思绪的变化都表现了出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主人公的无限伤感和作者官场失意的情绪也一脉相承。要让学生领会温庭筠《忆江南》一词的丰富内涵,就必须让学生运用精读的方法细细品味词中每一个句子,感悟这首词的含义和情感,否则是领会不了这首词的奥妙的。语文阅读教材中有许多可以培养学生养成揣摩、体验、质疑和探究的因素,培养学生学会提问就要充分利用这些因素。认知理论把认知的水平分为识记、理解、探究、评价等层次,指导学生质疑要把握问题的认知的层次,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意义的问题。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记叙文要求掌握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开头、过程、结果),在中学阶段,这类问题就是浅层次的问题,仅处于识记或初级理解水平,而探究性的问题才是最有认知价值的问题。如《背影》一课 ‘父亲’翻越铁道买橘子一段描写是这篇课文的重点,一般老师教学中都只是让学生比较详写和略写在表达上的区别和作用,理解详写和略写的表达方法。有一位老师指导学生学习这段课课文时还要求学生针对这段描写提出问题。两个学生提出了问题。第一位学生说:“‘父亲’行动已经不灵活了,为什么不派茶房去买橘子,非要自己去?”第二位学生说:“买橘子的事已经过去多年了,作者能记得那么清楚吗?有必要写得这么具体吗?”第一个学生的问题,几乎没有争论,很多学生都认为:‘父亲’因为关爱自己的儿子,所以处处不放心茶房,因此,只要自己能为儿子办的,就亲自去做。这正体现了作者的‘父亲’对儿子的深爱。这样的问题就属
于比较浅层次的问题,充其量是理解层面的问题。第二位学生的问题引起了争论,有的学生认为,这段描写是作者的虚构,记不清的细节用想象去补充;有的学生认为,这不是想象,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即使是细节也是难以磨灭的。那有必要写得这样具体吗?通过讨论,最后,大家都认同,这一段描写不仅再现了当年‘父亲’买橘子翻越铁道的背影,让我们通过一连串笨拙的的动作看到一位父亲对儿子的真爱,也通过作者刻骨铭心的记忆让我们读出了一位儿子对父亲的深爱。学生从父与子两个方面体会、感悟到了父子间的深情。这样的问题就是具有核心价值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领会文章的真谛。老师如果引导学生经常进行这样的精读和研读,久而久之,学生就逐渐形成了阅读时揣摩、体验、质疑和探究的习惯。
⒋ 圈点批注、做笔记的习惯。中国有句话“不动笔墨不读书”,意思就是说,要读书就必须动笔写。语文老师一般都要求学生课上做笔记,但其中相当一部分老师要求的笔记是“抄笔记”,老师把解读课文的重要内容写在黑板上(现在又有了展示在多媒体屏幕上),让学生照抄下来。一学期下来,学生的笔记本抄得满满的,而语文课本干干净净的。笔记和课文成了两张皮。这不是阅读的好习惯,反而成了坏毛病。学生的阅读学习笔记,应当是学生自己学习的积累,而不是老师解读分析课文的复制。语文阅读课学习时的动笔主要应在课文上的圈点批注(圈关键,点要害,批感悟,注疑难),凡重点、难点,关键处,表达有特点的地方都要求学生有圈点或批注,这样,再读课文时就可以直接借助以前的圈点批注的内容进行复习。笔记本做什么用呢?摘录有关资料,整理相关知识,或者写读书笔记(读书体会)。培养学生圈画的习惯除了要求,还要检查、评价,上课时,学生打开课文,老师巡视一圈,就能检查学生学生圈画完成的如何了。每学期结束,要让学生的语文课本上画满圈圈点点,写满批语注解,几年下来,学生的相关习惯自然就形成了。(施建华)
问题二:如何落实综合性学习?
答:在《义教课标》中首次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从而突破了传统的“听说读写”目标体系的局限,建构起新的语文课程目标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课程的形态,是现代学习方式与语文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与学生自身经验和社会生活为基础,以项目活动为载体,以课题探究为中心,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技能,发展语文素养和个性潜能。综合性学习在教学时空上打破了课内和课外的界限,在课程内容上沟通了语文与其他课程、自然、社会之间的联系。因此,落实综合性学习,对于教师是多方面的挑战。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深入理解综合性学习的内涵和特点。从各版本教材看,综合性学习目标不仅综合了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目标,还综合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的教育目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将语文与自然、语文与科学、语文与艺术、语文与生活、语文与社会进行了综合。于是,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准备就不仅仅是把握一本教材就可以的了,需要教师博学多识,在自然、科学、社会、艺术等各个领域挖掘语文学习的资源。在备课中,按专题、项目来设计教学。
其次,教师要转变角色,变换策略。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不满足于一般语文学习的过程,不仅仅需要感知、理解、识记、分析、鉴赏等过程,它还综合了质疑、假设、体验、探究、总结等实践性很强的学习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能有丝毫的代替,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而且,根据需要变换组织策略,如组织竞赛、分角演示、合理分工、情景模拟等等,做一个灵活机制的组织者。
再次,教师在学习方法上要给予适当的指导。比如,综合性学习不满足于一般语文学习的方法(读的各种方法和、写的各种方法等),它有时需要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有时需要图表的阅读和绘制,有时需要音像的欣赏和表现,有时甚至需要手工制作,等等。对于学生
来说,这都是新的东西,需要指点,需要教师备课时有意准备。
最后,教师要给学生的综合性学习给予真诚的评价。比如,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参与实践的积极性怎样,学习的策略和方法是否得当,对信息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效果是否明显,学习中合作交流是否充分,等等。客观、积极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提高综合性学习的效果。(孙荻芬)
问题三:怎样上好一节语文阅读课?
答:下一阶段我们就要进入课堂教学实践性学习了。在新课标背景下,怎样上好一节语文课,是老师们集中思索的的问题。这里想就上好一节阅读课进行粗浅讨论。
首先,教师要“胸有成竹”。教师心中要有语文课程的整个(最低是学段)培养计划,要有本节课的全局——目标、过程、线索、策略、手段、节奏、效果等。就上好一节课来讲,教师要有对一套教材的整体认识,要有对一册教材的整体把握,要有对一篇课文的透彻理解,为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打好基础。
其次,教师心中要有学生。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能够自主学习的环境。目标的设定、内容的处理、过程的安排、策略的使用、手段的选择、节奏的把握、质疑的设计等都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做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第三,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疏通。课前,教师要以平日对学生的观察为基础(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能力状况等),充分估计学生本节课学习的难点,分析其原因,预备解决的办法。课上,要善于疏通,抓住要害,帮学生把问题梳理清楚;要进行正面引导,善于点拨,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孜孜以求地寻找正确答案。
第四,阅读课,教师要因文释道,因道释文。一篇好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教师钻研课文一定要有思想内容与表达方式辩证统一的整体观念,从语言文字的表达入手,仔细琢磨,反复推敲,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中寓含的思想的高度、深度、广度;在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后,再从语言和内容的结合上体察文字运用的奥妙与匠心。这一钻研过程,一定是自己的,而不是教参的、他人的。这样,教师才有能力在课上引导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使学生真正领会到教材的精髓,受到教育和感染。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即教师的每一节课都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受用。具备这样的理念,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情感、提高能力等方面才能达到和谐统一,甚至教师在课上的音容笑貌、一举一动都蕴含着一种文化与修养,都使受到学生美好的感染与熏陶。(孙荻芬)
问题四:关于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答: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预设主要是指备课;生成是指实施教学的过程。课堂教学既需要尽可能完善的教学设计,也需要成功的教学过程,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现代教学论把课堂看成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整体,处处蕴含着矛盾,其中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平衡与突破,成为重要的主题。预设是教学的计划,具有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我们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总是在努力追寻着预设与生成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
成功的教学离不开精心的预设。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熟悉自己的教学内容,对完成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因此要重视预设。但无论怎样精心的预设都无法全部预知生成的情况。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发生诸多的意外,一旦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出现“不速之客”,我们就要灵活应变。一个高明的军事家,战前无论对战事做了多么周密的策划,而一旦敌情出
现变化,他就要当机立断,改变原来的计划,采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才有可能获得战场上的胜利。教师教学也是如此,当课堂上出现未预想到的情况时,如果一味拘泥于课前的教案,教学就会陷于被动,而巧妙利用意外的“生成”,有时反而可以成为课堂的闪光点!上海一所初中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丰碑》一课时,预设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此时你站在穿着单薄冻成了雪人的军需处长前面,你会对他说什么?”教师的预设意图是引发学生对红军军需处长宁冻死也不给自己发一件军大衣的高尚品质给予高度的赞扬。但是,她错误估计了生活在当代的学生的价值观,在前面的教学中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军需处长的精神境界。有些学生还没有被军需处长的精神感动。因此,一个学生举手起来说,“我要说,你怎么那么傻,你是军需处长,给自己留一件棉大衣是多么简单的事,你死得太不值得了。”接着,又有学生表示了赞同。更多的学生沉默不语,一时不知该怎么说。这位年轻的女教师慌了神,为了防止讨论向预设的反方向发展。她急急忙忙地抢过学生的话,硬是给学生灌输了一套公而忘私,崇高伟大的大道理。再也没有敢让学生继续讨论这个问题。这节课就在沉闷的氛围中结束了。评课时,听课的老师们指出,课堂上出现的这个问题正是预设与生成产生矛盾的典型事例,老师如果及时应变,把学生的不同意见都引发出来,让学生再认真阅读课文,体验当时的情景,围绕着生命价值观的问题展开讨论,老师再适当启发学生思考,甚至可以让学生比较更多的英雄的故事(包括当代的英雄),让学生在讨论中感悟真理,提高认识。这节课一定会上得更热烈,学生的价值观也一定可以得到升华。而老师采用了不恰当的处理,应把学生拉到自己的预设结论,结果反而成了教师生硬的说教。沉默的气氛就表明了学生未必认同老师的大道理。
这个课例从反面说明,要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生成的过程,就必须承认课堂上的意外,面对意外,改变预设,灵活应对。只有恰当地抓住生成的时机和资源,激发起学生“兴奋”的学习状态,才能够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果完全按照“预设”进行,结果将无视或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堂因此而机械和呆板。当然应变也要注意引导学生讨论学习的核心价值问题,如果一味追求课堂上即时的“生成”,也会因缺乏有效的控制和引导,出现“放而失度”的现象。因此,我们要理性地看待“预设”和“生成”,预设要有弹性、有留白的空间,以便在目标实施中能宽容地、开放地纳入始料未及的“生成”。对学生积极的、正面的、价值高的“生成”要大加鼓励、利用;对消极的、负面的、价值低的“生成”,应采取更为机智的方法,让其思维“归队”,回到预设的教学安排上来。
教学是一个开放、变化、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而这些稍纵即逝,非预期性的因素往往拥有无穷的教育价值,利用好这些即时的生成性因素,将其变成新的教学资源,那么原先可能成为病点的问题将转化成课堂教学的亮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生成教学的驾驭能力,只有足够的意识加上良好的实践,才会具备随机处理的能力;只有及时整顿课前预设,给学生腾出空间,为学生生成提供条件,鼓励生成,才会出现更多的生成时机,从而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施建华)
第五篇:10101010000小学语文集中答疑之
小学语文集中答疑之二
宋祖荣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乌美娜教授主编的《教学设计》一书认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法、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为理论基础。”具体而言,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第二,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第三,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第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二、教学设计与过去所说的备课有何不同?
“教学设计”与“备课”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概念。“备课”通常仅指教师上课前以编写教案为主的准备工作,而“教学设计”是指对整个教学活动所作的系统策划,是把一般的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的过程。
“备课”和“教学设计”都要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应用教学媒体,安排教学过程,不同的是,“备课”者通常站在自己的角度,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学的准备;“教学设计”者则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学习问题展开教学设计的。
三、教学设计的前期准备主要有哪些?
教学设计的前期准备主要是对教学过程各要素的了解分析。其中重点是对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学生特征的分析。
1)学习需要的分析主要包括:学生期望达到的目标、学生学习的目前状况、学习状况与目标之间的差距等。2)学习内容的分析主要包括:分析学习内容的类型;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和深度,明确教师应该教什么和学生应该学什么的问题;揭示学习内容中各项知识与技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教学流程的安排打下基础,给课堂教与学提供指导。
3)学生特征的分析主要包括: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学生对本学科学习已具备的有关知识、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内容的认识和态度)、一般特点(儿童认知发展过程中个接管出现的一半年龄特征)、学习风格(学生的个人喜好、习惯或带有个性特点的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情况。
四、语文教学如何利用课堂生成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所谓课程资源,是指有助于课程实施及课程目标实现的一切因素。而课堂生成的课程资源,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以及生生互动产生和形成的课程资源。其中主要是指那些能够体现师生鲜明个性特征的经验、感受、创意、问题、困惑、错误、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等。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们大都接受了一些新的课程理念,教学中能有意识地去搜集和利用一些课程教学的资源。许多老师上课前都注意自己或者让学生收集一些和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利用,就是很好的例子。但是,对于课堂生成的有关信息和课程资源,许多教师却没有予以充分关注并加以有效地利用。新课开始,我们常听到老师这样的提问:“你读懂了些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呢?”学生的反应很热烈,可老师的处理呢?要么不予理睬,要么笼统给一个评价就急忙引入自己预先设计的教学环节。学生反应中许多可成课程资源的信息被忽略了。忽视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使原本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变成严格执行教案的固定程序。在这样的程序中,教学最理想的进程就是完成预定的教案。学生按教案设想做出回答是教师的期望,而能引导学生作出符合教案预想的回答则是教师的能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意识被压抑,他们体验不到学习的真正快乐,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也就成了空谈。
语文教学如何充分利用课堂生成的课程资源呢?
首先,要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这是充分关注和有效利用课堂生成的课程资源的心理前提。
有道是:观念是行为的先导。传统观念指导下的行为必然是传统的教学行为,新的教学行为必须要有新的观念作指导。充分利用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要求教师首先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其中主要有:“三维”并重的课程功能观;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观;主体建构的现代学习观;交往互动的教学本质观。树立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观和主体建构的现代学习观,有助于我们在教学中将关注的目光转移到眼前真实的学生和多变的课堂情境中来,并将这种关注不只外现为视线和目光,更加内化为一种意识和心向;树立交往互动的教学本质观,有助于改变传统教学的授受格局,形成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为课堂教学资源的生成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改变过去过分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倾向,树立“三维”并重的语文课程功能观,不仅直接影响我们对课堂生成的信息价值的判断,而且拓展了我们捕捉课程资源的信息空间。
其次、要培育一定的课堂教学机智。这是及时把握课堂生成的课程资源的能力基础。
教学是预设和生成的矛盾统一。课堂课程资源的生成与利用,一定要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备课时,我们应以生成的眼光来预设,在预设中接纳生成。但是,无论如何,教师对教学过程中临时生成的资源不可能在备课时都预想到。真正意义的课堂,往往只能也只需预设一个大概,而不能也不必设计到细节。而要面对预设之外遇到的问题,迅速作出判断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得靠教师自己的教育智慧和课堂教学机智。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那些精彩的片段往往都是无法预设的,而那些无法预约的精彩都是执教教师课堂教学机智的结晶,是教育智慧的体现。
为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育自己的教育智慧和课堂教学机智。只是,课堂教学机智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该用功在平日,用心于平时,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这是教师培育课堂教学机智的前提和基础。
第三、要紧扣语文课程的特点和目标。这是有效利用语文课堂生成的课程资源必须坚持的操作原则。
如上所述,教师无法预设课堂教学中所有的细节,尤其是学生在课堂情境中可能展现的个性化的一切。如何判断课堂情境中呈现的信息的价值,及时抓住有价值的信息并加以有效的利用?紧扣语文课程的特点和目标,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坚持的操作原则。换一句话说,就是只有有助于语文课程目标实现的信息才是有价值的信息,才能成为课程的资源;也只有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围绕着语文课程的目标加以利用,这种利用才能显现出它的意义和价值。而无视语文课程的特点和目标,比如课堂上常出现的:或一任学生“胡思乱想”、“胡言乱语”,不问其是否脱离教材“文本”;或一味赞赏学生的“独特”感受,不问其是否符合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其结果不是老师“被学生牵着鼻子走”,“牺牲”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就是眼前的语文课它已不姓“语”了。
五、如何实现语文教学设计的创新? 1、突破思维习惯和定势
在教学活动中要创新,就要打破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对我们解决问题有时有利,有时就成为障碍,对思维起着束缚作用。从创新的角度看,我们就要弱化或者说要突破思维定势,不断提出新的思想、对策和方法。
一名三年级的学生在解释“慈祥”一词时说:慈祥就是满是皱纹的脸。显然错误。一般情况下,老师都会按照思维定势给予一声否定,让他坐下了事。而一名老教师却这样处理,她对学生说:“拟认为慈祥是形容老年人的,是可以从脸上表现出来的,这是对的。你再想想,凡是有皱纹的脸都是慈祥的吗?慈祥是脸还是一种神态呢?具有怎样的神态才是慈祥的呢?”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明白了“慈祥”的意思:形容老年人神态和蔼、安详。这位老师能从成人习惯的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站在小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对教学的处理就赋予了创新的因素。
2、拓展创新思维的视角
拓展创新思维的视角就是要用不寻常的思维视角观察事物,使事物显示出不寻常的性质。创新教学设计,要学会从多角度观察同一事物,尽量多地增加头脑的思维视角,就会增加更多的教学设计的创意。比如学习《詹天佑》一课中的“中部凿井法”,一位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用较长时间讲解了一番,接着让一位学生讲,这位学生结结巴巴讲不清楚,结果老师为此很是生气。而另一位老师在教这一内容却这样设计:自己并不画图讲解,先发给学生一张纸,让学生读课文,学生自己画 “中部凿井法”示意图,并结合图画,同学间互相检查,互相讲解图意,许多学生争着上台讲给大家听,教学效果十分明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第一位老师认为用讲解的方法教学这一内容好,站在教师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第二位教师则认为然工学自己探索学习这一内容更好,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两种思维视角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教学形式,而让学生自主探索对以讲授为主来说就是一种新的创意。
3、激发自主创新的潜能 每个人都有一座宝藏,那就是创新的潜能。在教学设计中,认真挖掘这座宝藏,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一位教师教《鱼游到了纸上》这一课,在学生进行读书汇报中,几个孩子总是说“小作者怎样”这类的话。老师一边听他们汇报,一边思考怎样处理这个问题。于是,在课即将结束的时候,这位教师采取讨论的形式,组织学生探究这个问题。学生各执一词,并且都从课文和插图中找到了各自的依据,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时,教师没有满足于眼前热烈的讨论气氛,接着又设计了让学生给编辑老师提建议的活动。同学们通过讨论,相互补充,将自己的想法写了出来。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没有在“作者到底是谁”这个问题上纠缠,而是利用这个材料和机会,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期间不断赞叹学生敏锐的语感和敢于发表独到见解的勇气。这一设计就充分体现了自己的创新潜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对格式的要求
知网学位论文检测为整篇上传,上传论文后,系统会自动检测该论文的章节信息,如果有自动生成的目录信息,那么系统会将论文按章节分段检测,否则会自动按每一万字左右分段检测。格式对检测结果可能会造成影响,需要将最终交稿格式提交检测,将影响降到最小,此影响为几十字的小段可能检测不出。都不会影响通过。系统的算法比较复杂,每次修改论文后再测可能会有第一次没测出的小段抄袭(经2 年实践经验证明,该小段不会超过200 字,并且二次修
改后论文一般会大大降低抄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