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标下高一美术专业教学与高考衔接探究
新课标下高一美术专业教学与高考衔接探究
时博会(陕西省洛南县石坡中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在新课标形势下,普通高中美术专业教学已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它既要体现整体性、基础性,又要体现适应性、现实性和超前性,以“特色”促“全面”。因为高考对考生的考查内容已不是过去单一的造型与简单的表现,而是全方位素质的考察。不错,美术新课标正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这一要求,无论从教育观念、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还是课程管理都体现了全新的思路,洋溢着鲜活的时代气息,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开发、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整体素养的提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名山村中学的美术老师,至今虽从事高中美术专业教学已近十载,但是由于受地域环境、教学设施以及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面对日新月异的新课改,也难免会有许多困惑和迷茫。众所周知,在整个高中美术教学中,高一美术专业教学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高一美术专业教学不光承担着对学生从无到有的专业启蒙和训练,更是为他们日后的进一步发展、飞跃作铺垫。“高楼万丈平地起”,高一美术的专业训练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高中专业教学以及高考成绩的优劣与否!那么,在新课标下,高一的美术专业教学该怎样才能与高考更好的进行衔接呢?
一.确定教学目标,改变教学手法,保障教学目的的实施。首先,要处理好初、高中的衔接与递进的关系。高一阶段是初高中的衔接阶段,学生对任何新生的事物都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应从基础内容入手,着重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以适应他们在这一阶段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不宜过高、过难、过于专业化。美术培训要按照三个维度设计课程总目标。例如,在教学前就应该对整个高一美术的专业教学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不能盲从,更不能敷衍!可以先从最基本的长直线造型入手,再到几何体结构素描,进而转到明暗调子,最后到全因素素描,课程内容设置由简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了。
其次,要以灵活恰当的教学手法加强基础教学。
1)在新课标的指引下,高一美专业术教学要同社会与生活以及周围生活结合起来,不断拓展学生视野和创造力空间。
2)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把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利用讲座、录像观摩等形式以弥补现有课堂教学的不足,从而增加学习活动的实践性和社会性,发展学生的感受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实施有效教学,采用分层次和分类教学的培养策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以不变应万变。
在高一美术日常训练中,我的训练内容通常都特别具有针对性,从来不会随随便便的胡乱摆组静物,去应付学生,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而后再确定静物内容,这样往往一节课我的写生内容会很多,但却会始终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因为我很清楚这节课要考察什么,要让学生掌握些什么。上课的时候我先把学生上次作业进行集体点评,而后再将每组静物的侧重点以及画面的难易进行整体强调,最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作画内容。通过这种方式不但使学生能清楚认识自己画面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措施,并且还从侧面增强了他们绘画的自信,之后绘画的兴趣只会越来越浓了。
最后,要调控好教学过程,以保障教学目标的实施。
这就要求我们对专业知识的处理上要灵活,并讲究实效。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大胆冲破旧框框的束缚,改进“教材”的呈现方式。如在高一几何体石膏明暗调子素描教学中,常规的教学模式是先画圆球体,再进行立方体训练。而我在教学中却进行了如下尝试:先进行的是立方体结构素描,而后再由结构素描转入立方体调子素描,目的是让学生将前面讲的透视规律更好的理解并应用在实际的写生过程之中,使学生在绘画时能把精力完全放在大的形体的透视及其块面转折的处理上。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的造型能力及对透视规律的把握和应用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二.强调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
1.高一美术教学既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又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充分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
1)从学生的实际和发展入手,引导他们逐步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乐于探究的精神。2)给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3)善于使用鼓励的语言和信任的表情对学生的进步及时地肯定和表扬,从而激发学生各种创造动机和创新精神。
4)在问题的发现中、在想象中、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由于美术本身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因此,在日常训练中我也特别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我力争每次都和学生同时作画,尽量少改动他们的画面而是让他们通过比较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更正;在绘画的表现手法上,我也打破传统的单一方法,尽量鼓励学生尝试一些多元化的表现手法,如:曲线造型,体块对比造型,以及暗面统一造型等,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
2.树立榜样,群体同“乐”。
1)在术科班树立和发挥榜样的力量。由于学生的层次不同,所以有些学生的欣赏水平和技术能力达不到一定的水平,而身边的榜样却能起到激励的作用,因为他们看得见、信得过、说服力强。学生在高中阶段好胜心理较强,在榜样的激励下,他们就能利用课余时间加班加点反复修改自己作品种的不足之处,有时一画就是半天。画得好的同学不但能积极努力的完善自己朝前冲,还能辅导其他同学。这样,学生间的竞争意识都普遍增强了,整个培训班呈现出了你追我赶的现象。
2)善于发掘学生画面中好的一面,采用多鼓励少批评的教学思路。日常教学中,即使画得一塌糊涂的画面,我也会从其中去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并对这一闪光点进行充分的肯定,然后再让他们把自己的作品与其他学生的作品进行比照,自己说出自身画面的不足。通过这种方法,既增加了他们绘画的自信心,又能让他们自己找出问题所在,可谓一举两得、受益匪浅!
三.从美术专业的自身规律出发,循序渐进,稳打稳扎。任何科目的学习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与规律,我们的美术专业也不例外,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因此,正确的方法、良好的习惯都将影响其学习及以后发展。
我们承认美术专业训练有着其独特的一面,高考也存在有章可循的一面,但决不是像外面一些美术培训班、画室所宣称的那样:在他那里培训,几个月的训练就可以使从未接受过绘画的学生平地一跃,顺利通过专业考试!在这里我们暂不讨论这种言论是否有违教育的初衷,就以他的可能性进行探讨,他们无非采用押题、背题的做法,进行毫无个人思考、兴趣培养的填鸭式的强化训练,无视学生的心理和接受能力。没有基础的训练,没有思考的学习,更没有艺术涵养和素质的积蓄和培养,这样所产生的后果是可怕的。即使押题碰巧押中;即使这个学生对填鸭教学也勉能消化,可试问,他能蒙住一场考试,能蒙到第二、第三场吗?他能混过一时,又能混过以后的专业学习吗?这种教学、训练是违背了美术学习的循序渐进的基本规律的。因此,我认为在高一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和对学生的培养中应当把基本功的训练放在首位,把提高学生艺术素养放到相对重要的地位,培养他们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技能。从简单的直线造型,到石膏几何体再到静物素描乃至其后的石膏像、人物头像、人物半身像,都遵循这一学科学习的基本规律。
“水滴石穿”,一步一个脚印,才能稳打稳扎。这要求实际教学中首先要从最基本的排线条、练造型、抓形体透视作起,让学生了解线条是造型的基本语言,弄清楚究竟什么是几何体的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以及圆面透视,并能把这些规律应用在实际的写生过程中;其次让学生把握基本的明暗调子,继而能够表现形体的质量感、体积感和空间感,并让他们懂得作画的基本步骤及规律。
在高一这个基础阶段,提高学生的观察、构思、造型、表现的能力尤为重要。高一的教学是基础,基础如果没打好,学生的绘画兴趣没培养起来,那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高考的成败。
四.紧紧把握高考走势,设置与之相对应的教学路径。
高一的美术专业教学,归根到底是要获得高考的成功。因此,研究高考美术专业命题走势对于高一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向,是具有直接作用的。从近两年的美术专业命题趋势看,素描考试正在逐渐打破以前那种单一的人物头像写生,从静物到石膏头像到半身像写生,从默写到文字描叙式命题应有尽有。这无疑代表了以后的命题趋势和考察重点将从多个角度考察考生的知识系统性和创造性。考生如果在考前缺乏系统的训练和创造性的培养,那么在这些命题面前都将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例如,今年我们陕西省的联考考题是:中瓶雪碧、白盘子、白台布及水果。按说考题难度并不是很大,也是学生在培训阶段经常练习到的,但是好多优秀考生的考试结果并不很理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在我看来原因有这么几个:
1)考生的应试心理差。
2)日常训练中教师的针对性太强,从而造成学生训练单
一、基础薄弱、绘画感觉麻木。有时一个画室学生的画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甚至是死背公式生搬硬套,毫无创意可言!试问:这样的试卷又如何在高考的浪潮中脱颖而出呢?
3)不重视速写这一造型基本功的培养。在高考的影响下,好多学校为了应付高考,就取消了速写的教学,认为只要经过考前一个月的专项练习,速写就能拿高分。因此在高一阶段开设的课程逐渐趋向单一化了,学生整天的技能训练变得枯燥乏味,从而造成其艺术感觉迟钝,造型能力萎缩,对画画缺乏灵感,缺乏热情,成为离开模特就不能作画的画呆子。所以,我觉得高一阶段在美术专业培训上既要重视基本的造型训练,同时还要抓好学生的兴趣培养;课程开设尽可能的全面些,应该把速写教学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
4)基础教学薄弱。近年来我省一直采用的是联考,而外省在我省单招的美术专业考试的题目大多以“人物头像”写生为主。这样,在高考的束缚下,越来越多的培训班或是中学的美术教师只抓考题规律,专做“人物头像”的训练,而忽略或跳过基础训练以加大考生的中考率,其结果是,不少并不达标的“投机”考生被幸运录取,使考试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在色彩考试上,题目也由以前的单一性不断向多元化迈进,内容灵活多变。例如,在色彩默写考试中通常给你的主题内容在颜色上都很相似:一瓶橙汁、几个橘子和梨、黄面包、暖黄色台布,题目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因为就单从这几个黄颜色的区分上就够考生手忙脚乱的了,再加上形体的塑造,虚实的处理及冷暖关系的把握,难度大大加强了。它不但考察了考生的理解和造型能力,同时又考察了其对色彩的归纳和表现能力。这比起以往“面对一组静物作画”的考题内容无疑深入很多,从而也使在平常训练中投机取巧的考生大跌眼镜!如果没有扎实的素描基础尤其是色彩冷暖的认识,没有平日所积蓄的艺术素养,此题就成为不少考生的“终结者”了!因此研究高考趋向,对于高一的基础教学是关重要的。
总之,高一美术专业教学是基础,也是起点,它与高考的成败得失密不可分。如果真正能将高一的这个基础打好,能将这个起点与高考的终点有效结合,那么我们一定会在高考的浪潮中稳步向前、圆满成功的!
(作者电话:***;邮箱:517573963@qq.com)(来源:《中国教育科学》2011年5期,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高一英语衔接教学探究
高一英语衔接教学探究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一,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英语新课标教材中的词汇量巨增,语法难度增大,老师又几乎完全用英语授课,面对这种突变,使学生感到不知所措。而且学生英语水平相差较大,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班级,原来所学的英语语音、语调也有所差异,很难适应高一英语的学习。高一又是初中向高中过渡阶段,易造成两级分化,怎样才能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初中向高中英语过度呢?我认为高一英语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教授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为英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英语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会学英语。高一仍是英语入门阶段,有资料显示,高一年级英语成绩分化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学习方法与新的教学内容不相适应。高一学生一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习惯不良的问题,学生往往是死记单词,听完课做完作业便了事,头脑中没有“学会了什么”的意识,没有学习效率的观念,学习方法单一,加之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越学越困难,以致最终丧失信心„„因此,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听课、学会做笔记,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听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教师除了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策略外,还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听什么、怎样听、思考什么。要求学生不要局限于听懂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更应以听审题方法以及探索思路的过程为主;要注意教师语言的弦外之音,去体会教师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做到心领神会,潜移默化。
笔记是听课的辅助手段。教师应及时对学生提出笔记的要求并进行指导,指导学生将听到的内容加以思考整理,提纲挈领地记,更好地领会教师的方法和策略,以便学习教师的示
范项目并注意模仿;要求学生课后全面系统地整理笔记,将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感受作笔录、圈注,以提高悟性;要求学生将作业中的疑问、反思、心得进行记录,以便于总结与提高。同时,教师要坚持检查与督促,使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高一学生刚入校,师生间都很陌生,老师应与学生多接触,常谈心,加强相互间的了解,及时了解教学信息反馈,调整教学计划与教法,同时,还要帮助他们认识到,学习英语就要多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要靠自己经常反复实践才能获得,例如,让学生每周规定一天为“英语日”,这一天内规定同学们不得说汉语,只能说英语,从而练习学生开口说的能力。另外,还要勤奋刻苦,要有坚强的毅力。此外,还要帮助他们分析学习英语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他们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摸索和调整学法,因此,要让他们明白学英语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预习→质疑→听课→解疑→练习→巩固,一步都不能少。帮助和引导他们形成一套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科学的方法,从而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
高一英语课的教学质量与效果不是在于给学生灌输了多少语言点,而是上课的艺术。高一英语难度比初中增大了许多,若还能使学生象初一时那样喜欢英语,那我们的教学效果一定会很好。高一学生不同于初中学生,他们更有自学能力,一旦入门,其效果会远远超出老师的作用。
(一)做好每节课的前奏工作
一节课的开头如同给一首歌定调一样,它可以决定课堂节奏的快慢及教学效果。我利用每节课前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轮流做值日报告,保证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风采,内容是关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由自己任意选定。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他们都会认
真构思、别出心裁,课前反复练习,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创造一种学英语的氛围,学生可以在心情愉快的气氛中开始学习。
(二)读透教材,精心设计教法
每一单元的教学方法应根据各单元的特点,勤于思考,用心设计,尽力使各课的教学方法各异,以增强学生的新鲜感,调动他们学英语的积极性,如每一单元的 Warming up 这一环节的话题,大多比较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如 friendship,music 等,可以让学生先谈他们各自的观点与看法,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最后老师来小结。
坚持阅读课的整体教学,阅读材料是语言的载体,集语音、词汇、语法与文化内容于一体。可采用关键词、提纲、问答题、图表、听录音等多种方法。在学阅读材料之前,进行限时阅读,老师设置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培养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准确把握课文大意的能力,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串讲课文时,通常挑选出能表示课文主体的关键词和短语,巧妙地设计板书,使板书能勾画出课文概要。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是培养自学能力、“授人以渔”的重要环节。英语阅读是一种辨认文字、理解语篇、进行思考、了解其中意义的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一种心智技能,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全过程的初级阶段。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不仅是提高获取信息的“量”的手段,更是提高“质”的重要途径。由于高中英语落后生读不懂课本、读不懂题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教师除注意规范自身的课堂教学(教学用语准确、规范,课堂表述干净利落)外,在高一引入新的知识点时,就应注重阅读的要求和训练。要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本,通读内容,了解概要,准确理解。在阅读过程中如果产生疑问(或教师设置了疑问),教师要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再仔细阅读有关内容,通过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使疑问得以解决。
在学生熟悉了阅读材料内容的基础上,讲解语言要点并进行必要的语法归纳,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课文。高一学生在初三复习阶段,老师侧重英语讲题,大量用汉语讲课,高一开始用英语授课,学生很难适应,所以,要用简单、切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英语讲课,逐渐使学生适应。
三、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方面,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思维领域里的一个劳动者和收获者。训练、测试,尤其是考试,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和复习功课的方法,要让学生了解评分标准,事先采取措施避免低分的出现,力争全班都高分,让他们感到有所收获,学习的积极性才会升涨,心理负担才会减轻,主动性和独立性才能增进。另一方面,可精心设计一些挫折,提供能使学生在知识上和思维上暴露缺陷、暴露弱点的机会,借此教育他们发现自己的问题是好事,能从中找到努力的方向。发现了问题及时去解决、努力去解决,那么出现的问题越多,就越能提高,越能进步;走过的曲折越多,经受的磨难越多,人的本领就越大。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在学习上吃苦耐劳的品质,还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或考试)中,无论题的难度如何,都能镇定自若,信心十足,正常发挥。
总之,高一阶段的英语学习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以后顺利完成高
二、高三的英语教学奠定了基础。所以,教师要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努力创新教法。要保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正确的学习方法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使他们适应高一英语学习,顺利完成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由初中升入高中,学生是带着新奇和喜悦的心情踏入校园的,周围的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充满新鲜感。他们无论从心理上和生理上都渴望着成功,渴望着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而英语作为第二外语,虽然在小学就学过,然而他们进入高中的成绩却参差不齐,两级分化非常严重。新教材的改革又突出了英语的重要性与实用性,这一点对于农村的普通中学老师来说尤其感到头疼。
研读新课标,现代课程价值的取向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在注重培养学生基础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和发展性学习能力,开发学生的智能,培养创新精神。正如
H?/SPAN>G?/SPAN>Windows所说:“教与学不是一个过程对等的两端,不像买与卖,给和取。因此,不能把教的一方看成是施动者,把学的一方看成是受动者。正确的关系是学的一方施动,教的一方助动”。
与新课程同行,要提高课堂效率,就得集中关注学生,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倡语言实践、体验、参与和交流,发展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基本素养。因此,作为教师,在高中一年级的第一堂课中就开始引导学生学好英语,便显得特别重要。
一.用好开场白,让学生熟悉老师。适当地用英文开场白能使你的学生相信
你有水平教好他们。面对新老师,学生往往有很大的好奇心,通过互动形式的自我介绍,让学生基本认识老师,拉进师生间的距离,便于今后的师生合作。
二.让学生明确师生的责任和要求。让学生明白“教师”是什么,“学生”
该做什么。
三.让学生明白学习英语的好方法,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达尔文曾说过,“关于方法的知识是最重要的知识”,不管我们学习什么,掌握正确的方法是最重要的。因此,高中英语教师非常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给学生授之以法。高一虽是高中的基础阶段,但高一英语教材内容与练习形式和初中相比都有相对提升,内容更多,涉及面更广,练习方式更多,定的要求明显提高。对于刚走进高中大门的学生来说,无法立刻适应。所以,指导学法是高一英语教师成功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各种良好
习惯的形成对英语的学习往往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高一英语老师要充分利用新生刚进入新的环境的有利时机,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教材进行总体介绍,使学生对课文有个感性的认识,也使学生对本学期人授课内容有初步了解,同时使学生树立起学好英语的信心和兴趣。
五.切实做好初高中衔接阶段的复习工作。再次强调过好语音关。要充分利用语言作为交际工具,交流思想,我们就必须学好语音。英语的48个音标必须发音准确,才能为词汇的学习打好基础。
总之,英语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学英语首先要实现以下三个转变:第一,英语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第二,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充盈燃料的火把。第三,自主学习和问题意识是转变学习方式的两翼。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留出练的时间,把练的机会还给学生。教师要善于教育和感染学生,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要建立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习惯,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第三篇:浅谈新课标下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范文)
浅谈新课标下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钟润良
(江海区礼乐中学广东江门529000)【摘要】随着化学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如何进一步落实新课标,切实提高教学质1,关健之一就是街接好初、高中的化学教学,使学生迅速适应高中的学习、进入高中的学习状态。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该文从初高中化学知识点、教学方法和思维方式、实验教学等方面论述如何进行初、高中的化学教学的街接。
【关键词】初中;高中;化学教学;街接随着化学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如何进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在第三章第一节化合反一步落实新课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应中出现了氧化反应、氧化剂的概念,第二次个高中化学教师要直接面对的问题,笔者认为是第六章第二节炼铁的基本原理中出现了还原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就是衔接好初、反应、还原剂的概念,都只是从得、失氧的角高中的化学教学,使学生迅速适应高中的学度去认识,并且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割裂开习、进入高中的学习状态。笔者就如何衔接好来,分成两个不完整的概念,这是由学生的认初、高中的化学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知能力和学习程度所限定的。而高中化学教学谈体会。则要使其概念完整,要求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
一、初高中化学知识点的衔接实质,如何进行衔接呢?教师可安排预先复习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相比较,整体来说学初中己经学习过的这方面知识,并以co还原习目的是一致的,研究的对象都是物质的组CuO的反应为例,在堂上提出问题:氧化反应和成、结构与性质及化学反应与化学反应的现象还原反应是分别独立进行的吗?学生思考交流和规律,高中化学实际上就是初中化学的继后得出结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存在于同一续,是初中化学的深化,但两者之间又存在着个反应中,是同时进行的,这样的反应称为氧较大的差异。高中化学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增化还原反应。教师再提出问题:是否只有得氧大了知识的密度,增加了讨论类问题,在研究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引导学生回忆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上要求较高,帮助学生初中化学中化合价的含义(在离子化合物中正比较全面地了解化学科学,更好地认识物质世价表示该原子失去了电子,负价表示该原子得界。因此,教师要重视高中化学和初中化学课到了电子),并以Na与C12及H2与C12反应为程上的异同,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组织教学,例,让学生分析三个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变化解决衔接的问题。如高一必修1的第二章第三节的情况,得出结论:反应前后某些元素的化合是氧化还原反应,而这一知识点在初中教材中价发生了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进一步收稿日期:2007一04一16作者简介:钟润良(1%6一),男,广东恩平人,从事化学教学工作。中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
第4卷钟润良:浅谈新课标下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引导学生从化合价的实质分析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情况,就可以看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发生了电子转移,并从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角度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使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面。学生由于从已有的化学知识中得到启发,就能比较正确地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并认识到知识的学习不能只看形式,应抓住本质。又如初中教材和高中必修模块都十分重视对学生的环保意识的培养,在初中教材中有多处出现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内容,因此在高中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的教学时,可在课前布置学生复习初中有关空气污染的内容,并分类制成卡片或PowerPoint课件,并在课堂上宣读或播放,作为新课的引入,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使初高中知识顺利过渡,更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消化。
二、教学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衔接化学新教材的编写综合考虑了三个课程理念,即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从编写的形式上看,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有关于化学史、化学成就方面的照片,有示意图、表格、模型图等,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但高中化学课时安排比初中少,难度、深度却加大,信息量增多,这就面临着在短期内要容纳更多的高难化学知识,但可用于课上复习消化的时间又比较少的难题。因此教师要重视这种学习节奏上的变化,引导学生由慢到快地适应。在教学方法上要多运用与初中直观的教学相近的教学方法(如图片展示、探究性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或简单的PowerPoint课件等),例如在苯的结构的探究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苯的分子式C6H6与己烷的分子式C6H14和己烯的分子式C6H12作比较,作出猜想:苯比己烯更不饱和,分子中应该存在不饱和键(双键或叁键),苯分子可能的结构有:CHZ=C二cH一CH=C=CHZ、CH三C一CH=CH一CH=CHZ„„;再引导学生根据含有不饱和键的乙烯能使澳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质,设计两个实验:(1)向试管中加入少量苯,再加入少量澳的四氯化碳溶液,振荡;(2)向管中加入少量苯,再加入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液,振荡;并进行实验。最后根据苯不能使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验现象,得出苯不能跟澳的四氯化碳溶液和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苯分子中不存在不饱键的结论。整个过程很直观,而且教师参与中,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构成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学生在课堂上变得大胆、主动、活跃又富有激情,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一次充满乐趣的成功的科学体验。此外还要顾学生初中常用的一些传统学习方法,尽可多留点时间给学生复习和练习,消化新的化知识,也可以留一点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问,教师耐心解答,保护和调动学生学习化 的积极性,逐渐由慢节奏迈向快节奏,把握整体学习课程的计划进度。对于学生能自己 会的就让他们自学或通过互相学习,教师再中做适当的引导、启发。初中化学的思维方式是直观思维为主,辑思维性不明显,但高中化学以抽象思维主,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如何做好学生思维式的衔接和转变呢?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己有经验和知识,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思方式,这一点应贯穿教学的始终,如高一必1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结构、组成上进行分析引出碱性氧化物的念,由实验证明(Mgo、Fe203、Cuo、这三种化物都能溶于盐酸),再以C02与Ca(0H)2应为例,对比、分析找出规律,引出酸性氧物的概念,从而为后面学习两性氧化物的概做好铺垫,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这是新教思路中的精华。利用新教材中图表资料多的点,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找出其内在联系和律,是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有效途径48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4卷
三、实验教学的衔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教学的任务不仅是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概念、理解化学理论、掌握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思维,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愿望和能力。因此,初、高中化学实验的衔接尤为重要。
1、关爱学生,以人为本现代化学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现代社会的公民必须具备必要的化学知识,因此高中必修模块中增加了一些联系生活和社会发展实际的实验,如浓硫酸与蔗糖的脱水性实验,让学生在初中学习了浓硫酸的稀释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浓硫酸的危险性及紧急处理方法,增强了学生对实验意外的防范意识和安全意识。另外,出于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的考虑,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安排了“化学实验安全”专题,比初中化学内容有所增加和提高,包括一些使用常识,化学药品的安全用量,废弃化学药品的处理方法,如何防止中毒,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以及灭火器材、煤气、用电开关的位置和使用方法等。高中化学教材的这种安排,体现了关爱学生,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
2、温故知新,加强能力培养
诸如量筒和滴定管的读数问题,即因俯视或仰视造成与实际体积的误差比较,由于量筒的起始刻度在底部,而滴定管的起始刻度在上部,因此读数时俯视和仰视的结果是不同的,启发学生应从不同角度采用比较的方法看待问题,逐步形成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新旧知识、初高中知识联系的同时,在教学中采用实验设疑法,可以诱导学生勤于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进行Fe(0H)2的制备实验时,先提出两个问题:①你看到了哪些现象?(2)你看到的现象与课本图示有哪些不一致?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实验、观察,发现课本示意图显示开始生成的是灰白色沉淀,而实验中开始却见到灰绿色沉淀,对于这一变异,要抓住不放,紧紧设疑:产生这一差别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实验,使其与课本现象一致?问题一提出,学生就会活跃起来,提出许多方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4、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总结学生刚上高一,教师就应强调预习的重要性,下大力气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习惯,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课堂教学的精讲精练和实施其他教学行为打基础,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节奏。总结是分析研究一个阶段内学习、工作的情况和教训,作出指导性结论的过程。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总结,有助于知识的梳理和记忆,而且可以把被动的描述式学习变为主动推理式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体,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无私奉献、勇于创新,才能使自己的教法常教常新,才能激发和保护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学生能尽快适应高中化学学习,能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有所收获,为不同类型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 【1〕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幻刘知新.化学实验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 社.1996.
第四篇:新课标下高一数学教学反思
新课标下高一数学教学反思
石阡民族中学徐泽贵
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针对学生的表现,得到以下的教学反思,并对不足的地方提出教学方案。
一直以来,很多学生都反映初中的数学学得还可以,但是一上高中就觉得数学课听得不是很懂,成绩也退步不少,是什么原因造成高一学生数学成绩下降呢?
1、初,高中教材间的跨度过大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如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定义就是如此;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而高一教材第一章就是集合、映射等近世代数知识,紧接着就是函数的问题(在函数中,又分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图象)。函数单调性的证明又是一个难点,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又高,高一新生学起来相当困难。此外,内容也多,每节课容量远大于初中数学。
2、高一新生普遍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不少学生说,平时自认为学得不错,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为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重点题目反复做多次。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
3、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他们上课注意听讲,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课堂上满足于听,没有做笔记的习惯,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还有些学生考上了高中后,认为可以松口气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针对上述问题,如果要想尽快适应高一数学学习,提高成绩,我对自己提出如下措施:
1.应该多看看初中数学课本及教材,了解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开学初,要通过与学生开座谈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摸清三个底(初中知识体系,初中教师授课特点,学生状况)的前提下,根据高一教材和课标,制订出相当的教学计划,确定应采取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2.高一要放慢进度,抓住重点,讲透难点,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根据我的实践,我认为高一第一章课时数要增加。要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时注意形象、直观。由于新高一学生缺乏严格的论证能力,所以证明函数单调性时可进行系列训练,开始时可搞模仿性的证明。要增加学生到黑板上演练的次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章节考试难度不能大。通过上述方法,降低教材难度,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常教学。
3.严格要求,打好基础。开学第一节课,我就对学生的学习
提出具体、可行要求。如:作业的规范化,独立完成,订正错题等等。对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应限期改正。严格要求贵在持之以恒,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成为学生的习惯。考试的密度要增加,如每周一小测,每月一大测。
每周小测可以有针对性找一些学得不扎实的学生面对面辅导;每月大测可以检测自己一个月以来的教学效果;实践表明,教好课与严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
4.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不但是高中阶段学习上的需要,还会使学生受益终生。但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一方面需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也靠老师的强求。教师应向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特点,进行学习方法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这里,重点是会听课和合理安排时间。课前准备是三个一:一本书、一支笔、一张纸。课中要三个动:一动脑、二动笔、三动口,在课堂上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只记结论。提倡学生进行章节总结,把知识串成线,做到书由厚读薄,又由薄变厚,提倡学生准备错题集,搜集错题,好题,精题,好题在班里资源共享。期中、期末都要召开学习方法交流会,让好的学习方法成为全体学生的共同财富。而且在高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大的兴趣,要让他们有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第五篇: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探究
信息技术科教学论文
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探究
学校:碧江中学 作者:张楷
联系电话:***
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探究
【摘 要】: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下, 面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带来的挑战,信息技术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的精神,积极转变教学方式,营造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兼顾每个学生水平差异而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注重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让信息技术做到“活学活用”。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教师 学生
新课程改革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理念,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造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课程改革的攻坚战是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是教学改革的基点,面对新课改形势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带来的挑战,身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们该如何才能关照全体学生,特别是照顾学生因为小学教育的种种因素而造成的信息技术水平差距,实现和完善每一堂课,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以下是笔者在信息技术课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一、理论课
理论是指人们关于事物知识的理解和论述。可见理论课是教学的基础,信息技术的理论课也不例外。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只有把理论课上好了,后面的教学才能够继续下去。所以教师一定要足够重视第一节信息技术课。
信息技术课的第一单元第一节——《认识信息世界》,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典型事例引导学生知道什么是信息,为什么现代社会又叫做信息世界,信息技术应用于哪些地方,怎么正确的利用信息技术等等,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并从中领悟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该如何正确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出学习欲望的同时教育学生做一个信息社会的守法小公民。
信息技术课相对于其他需要应试的主课,它更加重视学生对学到知识的实际应用,所以说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生活实用课”一点都不过分。正因如此,信息技术课学习相对轻松且贴近生活,更加能够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利用这个特点,让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其他主课区分开来,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
那么信息技术课的课堂纪律就不重要了?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课堂纪律对任何一门课都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技术也不例外。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和要求遵守课堂纪律并不冲突,相反的纪律更加应该得到重视。因为计算机的课时是十分有限的,而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课时,一方面教师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要做精心设计和安排;另一方面,还需要学生怎样的密切配合。所以教师一定要在刚开始的第一节课就强调纪律,让他们有一个必要的心理准备,为今后的学习——尤其是上机课能充分利用好45分钟开个好头。
二、上机课 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实用课”必须让学生多到机房实践。如果只是一味的听老师讲而不让学生实践,那么信息技术课就沦落为“纸上谈兵”的教学了。所以信息技术课以上机课作为主要的授课途径,有关操作的教学内容应安排在机房进行。配有多媒体教学网或大屏幕投影机的现代化机房,能使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营造有利于学生“ 主动发展”的空间。
上机课一定要做到教师少讲,学生多做的原则。教师演示了操作方法后就该让学生自己实践,教师只是从旁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教师授学生以“鱼”不如授学生以“渔”。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自学能力才能日后自学接受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学掌握。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
三、教学方法
前面已经说到了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生活技术课”,自然课堂教学应以能力培养为主。对于新授课,只要学生能自学弄明白的问题,教师就不要用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设计出层次分明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用自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并适当的让学生讨论,让学生们相互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教师再通过课堂小结使教学内容系统、完整。应注意小结要坚持鼓励的原则,这样可以让学生有一种荣誉感,并且刺激和鼓励了学生的求知欲,起到积极作用。
信息技术教育应该取消记忆性质的知识检查。在目前信息技术课时不多的情况下,课前用于知识记忆性质的检查提问已无效益可谈。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本理论只会“读死书”,结果对信息技术一点都不能掌握。信息技术教育重视实际应用能力而非纯粹的理论知识背诵。所以教师在设计思考题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到教学原则,从教学需要,安排思考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而课前的思考题必须是起到了温故知新的作用,复习了之前学到的知识的同事导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学生可以是用已学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就自然而然的获得了新的知识点,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值得主义的一点,应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寻找相关知识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是信息技术课的一个教学特点,也同时培养了学生利用网络收索并获得相关知识的能力。
信息技术教育还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而不繁杂,教学过程紧张但不忙乱,自身的教学效率与计算机的高效性和谐一致,使学生亲身感受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全新变化。
四、兼顾优差生
因为小学学习条件的不同造成了计算机水平的不齐。同样的课堂教育有些学生“喂不饱”,而有些学生却“消化不了”。由于学生之间的基础不同,教学任务应在学生能力范围内,难度逐渐加强,每节课既有基本任务又有拓展性任务,基本任务是要解决本节课的问题,难度不要过大,要求不能过高,只要同学们能运用老师本节课所教的知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即可,而拓展性任务是让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完成基本任务以后有自己的自由创作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所有的学生在每次学习中都有所收获,体验到完成任务后的喜悦和成就感。
五、课外实践
“用计算机处理信息是二十一世纪的公民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因此,在中小学信息技术学习中会涌现出许多计算机小爱好者,这些学生不满足课堂所学,对计算机的许多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尤其是电子游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校、教师、家庭应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外实践活动对这些学生的爱好给予保护、培养和正确引导,以保证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有所长,避免这些学生在惟利是图者的诱导下变成电子游戏的牺牲品。课外实践的机时可由学校、家庭双方解决。学校在保证教学机时的前提下,可利用课外活动、寒暑假的时间为学生提供课外实践机时。在目前计算机已进入不少工薪家庭的情况下,可适当安排学生在家里完成一部分课外实践,以缓解学校机时的不足。
六、结束语
如何在计算机教育中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历史赋予每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信息技术教师的责任。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制定教学方案,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是教学的必然要求。所以我相信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我们的信息教学必定会大方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