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
【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教学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由此可知,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入探究式课堂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
新课程实施明显作用是使得高中语文教学理念有了突破性发展。新的教学模式主要引入有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网络学习等教学模式,而探究学习既是专家和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也是目前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重点和难点,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适应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和要求,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方法和精神,而且能够在提高学生感受、观察、分析、判断能力方面发挥作用,扩大学生思考范围和深度,使语文学习成为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因此,对高中语文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具有很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高中语文探究式学习的内涵
所谓高中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以探究为主教学模式。具体的说,整个教学过程在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为前提,教师为启发,教材为探究内容一个让学生自己探究、表达、质疑、讨论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操作程序包括自读存疑、自主探疑、点拨释疑、自结应用等几个环节,这种学习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模式十分注重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其自学能力以及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以一个导师形象出现,其任务是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自主获取知识、锻炼他们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以外,教师承担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和氛围以便能够促使探究的顺利开展。最后,教师还要注意把握探究的深度并且能够评价探究的成败。通过上述种种可知,高中语文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和学生都参与的教学模式,他们分别以导师和主人的身份进入探究式课堂。
二、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1.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创新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抛弃传统教学模式,采取能够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模式。如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此模式强调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创造。教师要根据一定的模式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首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知识基础是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没有充分的基础知识和生活感受的积累,要想展开启发教学诱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只能是空想。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储备和生活感受的积累,熟练运用多样的启发方式,使学生保持思维新鲜感,促使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形成。其次,语文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灵活设计导入形式。如在新课导入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媒体器材多方面、多角度地诱发学生,激发学生对课文理解与对生活的感悟,使学生品味作品中的人生情感与人物的喜欢悲离,加深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现实生活与人生情感的探究欲望。第三,启发时机的选择是引导学生探究活动的关键要素。能抓住启发学生探究活动的良好时机,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时机问题不仅是教师对问题提出顺序的选择,更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探究思维深度与广度的把握。教师要注重“留白”在探究启发中的应用。这样不仅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同时也拓宽了思维的范围与深度。
2.创造情境,营造探究氛围
高中语文课程是人文内涵和语言文字的有效结合,因此,高中语文课程的探究内容非常丰富,而且探究的过程是讲究情感的投入和发展的。所以,只有科学合理的创造探究性学习情境,才能更好的确保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实施。首先,教师可以借助虚拟情境的手段和方式,让学生在理解、领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人为地再现文章意境,利用语言文字,声情并茂地虚拟情境,使学能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
3.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探究意识
新课标认为语文教学刻不容缓的工作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的兴趣、能力,作为心理特征,是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兴趣爱好吸引人去从事某种活动,促进人的能力提高、智力发展,并从中得到成果,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因此更进一步激发人们的兴趣爱好,增强能力。于漪老师也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的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究知识和获得动力的一种强烈的欲望。”新课标同时指出语文学习要通过书本内外、课堂内外、学科内外的结合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高中语文探究性教学模式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它有着联盛的生命力,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推广和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对高中语文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究,会使得学生的个人素质大大的提高,于社会和国家包括学生个人有着深远的意义。所以要坚持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坚持高中语文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熊小林,周慧鹏.高中语文探究能力培养之我见[J].教师,2013年22期.[2].叶士娟.高中语文探究教学模式的反思与对策[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1年8期.
第二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策略初探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策略初探
竞报2010-6-4 16:47:00
文/陈月
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就高中化学学科而言,新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通过科学探究,让学生体验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问题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科学探究过程与科学研究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探究式教学也是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教学理念之一。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活动,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注重能力的教学活动。具体地说,它是指教师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从学生的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出发,依据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进行以现行教材为基本内容的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下面就本人的实践经验,谈谈新课程背景下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探究情境,激发探究热情
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开端。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通过实验、观察、阅读教材等途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当中,使获得新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的实用性表现在它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这一特点,在选择探究内容时可以从化学在社会和生活的实际应用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探究意识。
例如在学习过氧化钠的性质时,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是过氧化钠,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在供氧的过程中都发生了哪些反应?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开展探究活动,最终掌握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再如,在讲授氯气的性质时,可以利用氯气消毒自来水的性质,提出探究问题:用氯气消毒自来水的原理是什么?
又如,在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部分时,首先提出问题:食物为什么在夏季比在冬季更容易腐烂?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们经过深入的讨论,得出结论:温度可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学生能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后,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情趣,最终达到他们主动、深入地学习,使学生逐步养成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制造认知冲突,激发探究兴趣
课程内容问题化,是将以“定论”形式陈述的材料,转化为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形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关键是真正挑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形成“认知冲突”。认知冲突有时是很容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进而转为一种探究的动力。
例如在“探究氢氧化铝的两性”教学中,先让学生回忆在初中里所学的有关碱的性质,学生们都能说出碱可以和酸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然后让他们做有关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的实验并观察到明显的现象:白色胶状沉淀消失。接着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氢氧化铝这种碱能否和碱发生反应?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立刻回答:“不可以!因为两种都是碱,碱只能和酸反应。”老师提出实验探究内容:“氢氧化铝能否与碱反应?”,学生们自己动手做实验,实验结果令学生既惊讶又困惑。对白色的氢氧化铝沉淀最终消失感到惊讶,对已有知识与眼前事实的冲突感到困惑,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探究氢氧化铝和碱反应的根源所在。
又例如在讲授“盐类水解”部分时,让学生测一测CH3COONa、NH4Cl、NaCl溶液的酸碱性,当学生测知CH3COONa溶液显碱性,NH4Cl溶液显酸性时,即产生了与已有认知(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相矛盾的认知冲突。
(二)构建民主氛围,鼓励大胆质疑
科学探究活动需要自由、轻松的气氛。所以,在探究活动中要给学生以较多的时间、空间和活动的自由;要帮助学生克服害怕发言、害怕出错、害怕失败等心理,不断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要在探究活动中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积极、平等、协作的关系,真正使学生感受到教师也是学生的探究合作者、指引者;要充分肯定和赞赏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探究热情、探究行为和探究结论,不失时机地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导和帮助。
激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让学生敢于质疑,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从而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探究习惯一旦养成,思维品质也就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优化,探究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三)加强合作探究,注重交流提高
在开展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和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多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倾听。在整个探究过程中,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有所不同,这种相互之间的差异就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除了本班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上网与其他探究者进行交流。
(四)加强信息技术与探究式教学的整合信息化环境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等现代技术,保证探究过程中所需信息及材料的充足。一方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互联网上寻找信息和材料为探究学习服务,另一方面,可指导学生运用某些计算机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此外,还可以建议学生到专门的探究性学习的网站上去注册,选择探究课题,申请网上指导老师,进行网上探究,从而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极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投入到探究式学习中。
例如,目前环境问题备受关注,在网上关于这方面的资料非常丰富,而且相关知识比较容易理解,适合自主探究。因此在研究“大气污染”时,我主要采用结合多媒体手段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在课前一周我将探究问题布置给学生,共三个:
1、酸雨的形成、危害;
2、酸雨的防治措施;
3、汽车尾气造成的危害及防治措施。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每组一个问题,主要通过上网查阅资料解决问题。一周以后,在化学课上由各小组代表分别汇报结果,并用多媒体展示查到的资料,比如文字、图片、数据、视频等。这种教学模式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取得了非常好的学习效果。
(作者单位 怀柔区第二中学)网站编辑:
第三篇: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xxx课题组
姓名:XXX 学号:XXXXXXX 专业:英语教育 班级:2008级本科3班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90年代一场素质教育的大讨论换来了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人们努力探讨在新理念指导下的、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新的教学模式。在世纪之交,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名素质的轨道,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纲要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出发,要求教师教学方式必须改变。从教学模式的角度对我国当代各具特色的多种类型的教学改革实验进行研究,探索它们的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操作程序、教学策略、效果评价等基本问题,并从中归纳出教学的一般模式。
最早进行教育模式研究的是美国的乔伊斯和威尔,他们把教育模式定义为:“主管模式是一种设计课程、选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然而由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邓立教授主编的《培格曼最新国际教师百科全书》中,教学模式则被认为是“考虑课堂教学的工具,它是一系列精心安排的概念,用以解释师生在课堂上做些什么,他们如何相互作用,如何运用教学材料以及这些活动如何影响学生所学的内容。”我国的一些教育专家对教学模式也有着一些各自的解释,但含义大致相同。他们认为:教学模式教育模式属于教学过程范畴、教学结构范畴,教学模式是方法、是策略,是一般理论和应用方法的统一。教育改革应致力于新型教学模式的生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改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更新观念,改善教育行为,提升教学水平的与时俱进及开拓创新的产物。
二、问题的提出
1、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为理论核心,重视人的社会化,重视教师对人的管教和对学生学习的控制,强调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我们既要肯定它的价值所在,不能轻易抛弃,但必须看到传授式模式的局限性,不能把它当成唯一的模式而神化。如果教师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启发他们积极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传授式的缺点,用传授式同样可以上出精彩的课,但教师不是只为了追求一堂课的成功,而是要关注学生素质的提高。为此,必须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实现教学模式从单一化向多元化的发展。
2、新型教学模式。即“问题主导,先学后教,及时训练”的教学模式,是教师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理解问题、讨论问题,最后教师根据讨论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准确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问题主导,先学后教,及时训练”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放到教学的首位,教师在引导自学和发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上下工夫,这种先学后教的教学要求有效地制约了习惯于“满堂灌”的教师,这对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基本模式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切实发挥“师”的作用。有些属于教师该讲的内容必须讲清楚、讲准确、讲精彩。
就教学工作而言,面对新形势,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另外,此项研究对于我们英语教育方向的毕业生来说,是十分有利的,有助于我们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研究的意义
教师如果单纯依赖教科书、参考书以及以往的教学经验,必将使自己丧失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的专业化和个性化的发展无从谈起。新课程表现出了许多的不确定性,新课标为教师在创造性使用教材方面所留下的广阔空间,在实践过程中,应正确把握学生对知识与能力的建构与教师的适时、适度的介入的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成效。从这一角度看,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现阶段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寻找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能参照的标准样式,也就是新的教学模式,并尽可能地使其稳定化、系统化、理论化,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并且促进教育理论的发展。教师教学方式如何贯彻课程的理念,并重点引领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将是本研究的关键。本研究的成果不仅可以学校及更多的教师提供可操作的鉴戒。
四、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探索适合攀枝花中学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的最佳途径。
2、实施该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运作。
3、研究新课程背景中学课堂教学评价。
五、研究的设计方案及实施阶段
(一)研究的设计方案
1、研究的目标:
(1)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的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和基本特点,形成一批富有课改理念的课堂教学案例。把握教学规律,丰富现代教学理论。
(2)立足中学课堂教学,研究学生的主体行为和学习的规律,探究出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创新精神的基本教学途径,探索出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学习的学科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优化课堂教学课程和教学方法或手段,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3)以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为手段,努力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方法,构建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更好的实施新课程,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2、研究的内容:
(1)针对攀枝花中学,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的方法。(2)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学生素养为目的”的课堂教学策略体系。(3)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研究。
3、研究的方法:以攀枝花中学为对象,主要通过实验法(亲身教学和听其他优秀教师的讲课)、观察法(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反馈)、比较法(比较各教师的教学模式及其教学影响)、表列法(将所得数据通过表格列举出来),内容分析法(分析各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经验总结法(总结研究结果)等。
4、研究的时间:2012年3月是我们教育方向学生的实习时间,由此为我们提供了开展研究的机会。
5、研究的人员:XXX学院外国语学院2008级本科三班英语教育方向全体学生(总共10名)。我负责领导研究策划活动,其他九位负责各科教学模式的研究。
(二)研究的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首先制定研究计划。其次,搜集整理教学经验、相关理论及教学内容;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及其相关理论。最后,采用问卷的方式,对教师和学生关于新课程的教学与学习兴趣进行调查。
第二阶段:实践阶段。研究人员在班级中采用新型教学模式给学生上课,将理论的学习思想、经验引入到课堂教学进行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探索和发展过程,并适时记录总结。
第三阶段:统计分析阶段。研究人员将实践所得数据用表列法进行统计,然后将统计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做出详细的定性、定量分析。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研究人员根据分析的数据,进行总结,得出结论。
六、研究的成果预计
1、对新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了解其构建,深刻理解新课程变革过程的实质,提高新课程变革的成效,同时达到是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起到促进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实施。
2、学校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提高。学校形成创新型、科研型教学评价体系,形成个性化教学特色,为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社会声望。
3、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学生主题发展指数良好,参与研究人员普遍提高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具有较大转变,涌现一批教学创新型教师。
七、研究的经费
制定计划表格、搜集资料、制定调查问卷等过程所需的费用合计约500元;研究期间研究人员的生活所需费用合计约5000元;其他相关费用约500元。此次研究所需费用总计为6000元。
第四篇:新课程下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模式探讨
新课程下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模式探讨
汤云斌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
摘要:结合当前新课程实施进度,阐述了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涵义、优势和对教师的要求;并结合自身教学情况,介绍了高中生物新课程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
教学模式
生物新课程 高中
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把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作为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要求每个学生不仅要获得生物科学知识,而且要掌握科学方法和科学技能,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并倡导开展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过程来实现这一理念。随着新课程实施不断深入和扩大,探究式教学在全国各地各学科教学中日益受到重视。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师进行课程参与、实现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渠道。同时,课堂教学也被公认为是新课程实施的主阵地。因此,如何构建行之有效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供广大高中生物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参考,无疑是当前高中生物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涵义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探究式教学模式起源于美国著名教育家萨其曼(J.R.Suchman)对于“独立学习者发展”的信念,他认为科学家用来分析解决问题,探究未知世 界的理性智慧可以传授给学生。该模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索的实践过程,试图模拟科学家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科学家如何面对疑难,养成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习惯,并学会收集和加工需要的新资料,从而获得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实践活动。2.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背景下,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环节比以往有更丰富的内涵。借此,根据高中生物新教材(人教版)的特点和近期的教学实践,笔者围绕高中生物新课程探究式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谈谈自己的见解。(1)妙创问题情境,巧立探究课题。
创设问题情境是组织探究活动的前提。新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在每一节的开头都设置了“问题探讨”和“本节聚焦”栏目。事实表明,任何学习愿望都是在一定问题性的情境中产生的,问题情境能够诱发学生学习的需要,极大地促进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现。问题情境的创设讲究“妙”,课题的引入关键在“巧”,因为妙能生趣,巧能激趣。不管是巧,还是妙,都要以实际生活、生产事实或经验为出发点。《标准》指出:“生物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方面密切相关。”也就是说,高中生物新课程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和探究生物学。因此,教师应联系生活,善于为学生准备好问题情境素材,设置适当的途径使学 生进入“情境”,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从最近出现的“大头娃娃”引出问题,并提出课题“大头娃娃形成的原因”。接着进一步创设问题情境:蛋白质有什么作用?它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有些食品要添加某些氨基酸?这样提出问题,确立课题,非常的巧妙和新颖,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高。(2)组织学生探究,提高综合素质。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探究是学生的探究,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将成为空话。首先,教师应善于利用新教材设计的丰富的探究素材:“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实验”、“技能训练”、“探究”等,使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发言,多记录,多归纳,给予他们充分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空间,使之体验更多科学探究的乐趣。例如,在“酶的本质”教学过程中,课前可布置学生收集巴斯德、李比希、毕希纳等科学家探索酶本质的过程及其相应的理论材料,并对此作出评价;课堂上由学生简述理论要点,组织自由演说“我从酶本质的探索过程得到的启示„„”活动。这样的探究活动能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空间,获得探究过程的体验。
其次,生物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因此,实验探究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在实验探究教学中,要突出培养学生实验的假说能力、方案设计能力、过程的观察与记录能力、讨论与结论分析的能力等,充分体现新课程培养学生“过程与方法”的理念。如“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的探究实验,可让学生—①提出假说: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②设计实验:取口腔上皮细胞制作临时装片→水解→用蒸馏水冲洗涂片→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5分钟→观察。③观察和记录: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④得出结论:核酸种类不同,其分布也不同。在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再次,新课程强调,课堂探究要取得成效,合作讨论学习是不可忽视的。但目前很多学校都是大班制,学生人数多,实行分组合作讨论学习时遇到不少问题。最简单的策略是采取同位或前后学生分别组成合作小组。小组人数一般以2-4人左右为宜,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但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即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应尽量均衡,并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主持人、记录人、发言人、补充人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分好组和职务后,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还应解释清楚学习任务,说明成功标准;然后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监控学生的行为,及时提供帮助;最后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以及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公正、科学、合理地肯定学生的探究学习。
(3)展示探究成果,交流彼此思想。
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探究成果要进行展示与交流,让全体学生都可以分享成果,共享智慧,实现共同进步和新课程倡导的“全体发展”理念。(4)归纳总结效果,进行教学反思。
归纳总结是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探究活动和效果作出科学而合理的评价,将大大促进他们再次开展探究活动的激情和能力。评价时,不但要注重过程评价,而且也不要忽视结果评价。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要把足够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以保证学生的探索学习落到实处。所以,教师在对探究式教学过程进行归纳总结时,要把握时间,讲究简洁,注重人性化,但也不要“蜻蜓点水”,内容应包括本节课所探索的生物学知识的梳理、各知识点的小结和整个课题的总结,以及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指导、进行教学效果的反思。(责任编辑:向继胜)5
第五篇:新课程背景下的情景教学模式探究
新课程背景下的情景教学模式探究
一、教学模式的概念: 1.教学模式的概念的产生:
教学模式作为一个正式的科学概念是由美国学者乔伊斯和1972年正式提出的。1972年他们合作出版了《教学模式》一书,系统了各种教学模式。但教学模式的思想一直可以上溯到夸美纽斯,赫尔巴特等人。“五段教学法”作为传统教学的经典模式,一直延袭至今。2.教学模式的概念的涵义:
依据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情境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诸要素的组合方式、教学策略及其相应的策略。
二、情景教学模式的概念 1.情境教学模式的涵义:
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2.情境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情境教学融合了我国古代“境界学说”中的“心物交融”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或选择富有美感的教学情境,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情绪,从而促使学生带着感情去观察、体验客观情境。
(2)情境教学充分发挥大脑两半球的互补作用
情境教学让学生先感受而后用语言表达,或边体验感受边促使内部语言的积极活动,感受时,管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兴奋。表达时,管抽象思维的大脑左半球兴奋。为此,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抑制或同时兴奋协调工作,大大挖掘了大脑的潜在力量。(3)情境教学充分运用人的直观认识原理
情境教学所创设的情境,因其是人为的、有意创设的、优化了的,在教师语言的支配下,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有利于调动 情感,使学生加深对情境中的事物的感知与认识,从而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积极而自学的活动,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新课程理念下的情境教学模式 1.新课程的理念
(1)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育终身学习的基础。
(2)构建报有学生必需的共同基础,加强数学的应用和实践。(3)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需要,提供选择和发展的基础。(4)充分关注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探索未知。(5)强化评价的教育功能,激励学生奋发进取。
(6)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2.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而学习方式的改善最后的落脚点却是教师教学行为方式的改善。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学特色,富有个性化的教学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3.新课程理念和优秀教学方式的传承
数学教学模式是许多优秀教师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经验的积累,也是在数学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数学教学的目标设计的数学教学结构和相关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它是理论和实践的桥梁和中介。一个数学教师,特别是缺乏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更需要掌握几种常用的数学教学模式。只有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之后,才能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和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习类型、学生特点和教师的个人风格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情境教学模式的类型:
1.问题情境:教师提出具有一定概括性的问题,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之间产生内部矛盾冲突,学生单凭现有数学知识和技能暂时无法解决,于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开成一种教学情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探索和研究解决问题。
2.故事情境:老师通过讲数学知识发现的故事、有关数学家的故事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接受思想教育。
3.活动情境: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与数学知识有关的活动,构建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的兴趣,掌握数学的知识。
4.实验情境:教师设计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在实验的情境事提高分析和问题的能力。
5.竞争情境:教师设计一些数学问题,将学生分成小组,创设小组之间进行比赛的情境,让学生之间开展竞争,比准确、比速度、比技巧。
五、教学情景设计的基本要求
情景要具体明确,以一定的知识依托。情景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情景要有新意,要有启发性。
情景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其思维的发展特点。
六、教学情景设计的基本方法
1.通过提出与新知识有关的实际问题,设置问题情境。
2.通过从前面结论进一步引出没有解决的问题,设置问题情境。
3.通过实验设置问题情境。当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学习新知识的预备知识,但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还不容易发现时,通过具体实验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画图、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规律、提出猜想,然后通过逻辑谁得到定理和公式。4.从同一问题通过不同推理和运算,产生形式上不同的结果,设置问题情境。
七、导入的功能和方法 1.导入的功能:
(1)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2)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3)明确学习目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建立知识之间相互联系,为学习新的内容作好准备。2.一般原则:(1)明确目的(2)短小精悍(3)别致新颖(4)因课制宜 3.方法:
(1)实例导入(2)直观导入(3)实验导入(4)旧知识导入(5)悬念导入(6)类比导入(7)故事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