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二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改变教师课堂行为,实现高效课堂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www.xiexiebang.com 改变教师课堂行为,实现高效课堂
新的课程改革证在进行中,我们一线教师作为改革的实践者,更应该明白改革的目的---实现高效课堂。教师的课堂行为,直接在印证改革理念的运行,直接反映改革是否想我们的目标前进。因此,我认为,教师课堂行为的改变是能否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那么,我们可以改变什么呢?我做了以下思考和实践,仅供大家参考。
第一.教师走下神圣的讲台
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无非就是老师的“一言堂”。老师们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讲台上和黑板前完成教学的,老师们需要不断地板书和讲解,以求学生的习得和明了。然而在新课程标准开始实施以后,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求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往日里“留恋”讲台的教师不得不努力使自己习惯于走下讲台的教学形式。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教师不应该站在学生面前上课,而应站在学生后面。”教师站在讲台上,以一对众,与学生相隔,又怎能亲近学生,与学生沟通呢?镜头一是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居高临下,表情严肃。这种教学会使学生产生胆怯心理,即使知道答案也不敢说。相反,镜头二中,老师促使课堂成为开放的系统,让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活动成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是课堂的主要形式,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走下讲台,对教师的要求会有相应的提高。它需要教师有驾驭课堂的能力,能有效调控师生、生生对话和交流;熟悉教材和教学程序,善于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抛弃以教案为上课唯一依据的思想;具有丰富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驾轻就熟的指导学生质疑问惑(许多老师不敢走下讲台,其中的原因是没有这种能力)。
当然,讲台、讲桌的设置和存在本身有其合理性。比如: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便于统一学生的学习活动,便于课堂纪律的保证等等,它们是班级授课制的产物,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在形式上把讲台去掉、讲桌搬走,而思想上没有平等、民主、互动的观念,是不会达到所期望的教学效果的。要走进新课程,必须撤掉精神形态的讲台。“精神形态的讲桌不见了,即使物质形态的讲台还摆放在教室里,它也只是一件物品,一个工具”。
第二.教师课堂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教师要实现自身角色的转换,才能适应时代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由“蜡烛”转变为“长明灯”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千百年来,人们把教师比作蜡烛,反映了广大教育工作者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但是,“蜡烛”之光是十分有限的,它只能照亮学生的一部分,有时可能还会限制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师,应该在燃尽自己照亮别人的同时,自身也要光彩照人。
因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项目“以问题解决为主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进行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探究,互动合作学习”为基本理念,在教育日趋开放的今天,教师在某些知识领域已不再是绝对的权威,因此,教师角色必须作出适应开放式教育的转换:在新的课堂教学中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组织、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发掘学生的潜能,甚至必要时教师自身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完成学习过程。由知识的给予者转变为学习方法的给予者,把教学看作是知识的给予是最普遍、最传统的,也是落后于时代要求的。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认为:“中国的教育方法是一步步地教、一步步地学,传统教育方法训练出来的小孩,可以深入地学习很多东西,这对于他进入大学、考试有许多帮助„„但中国最需要的恐怕不见得是会考试的人。” 未来学家认为,未来的教育者要教给受教育者三种能力: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和学会创造。创新教育和实践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两大重要内容,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开创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www.xiexiebang.com 性地学习,并在社会实践中掌握和运用是至关重要的。新的教学观也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双向和多向的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学过程也不只是交流已有的知识,还能创造新的知识,教学中的主体——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和群体。当今社会是信息爆炸的社会,教师面临的挑战不只是传授知识,更多地是要培养学生学会获取信息、创新信息的能力。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鱼”只能满足一时之需,而“渔”却让人拥有谋生的本钱。现实社会中,年轻一代“渔”的本领主要通过学校的教育工作来实现,教师应该根据受教育对象不同的个性特点、学习类型和学习风格来选择给予他们何种“渔”的本领,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年轻一代才有希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才有希望。
第三.教师课堂评价的转变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要素之一的教学评价,自然也应该立足发展,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的价值主体是学生,课堂教学评价应充分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能动表现。新课程强调: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建立在对于评价对象的科学认识及教育教学方式的重新理解之上的,是对人的本质以及人在教育活动中本质作用的重新解读和教育教学本质的重新定位。
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就必须把课堂教学评价的立足点放在学生发展上,充分认识到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谈不上成功的教学;没有学生自主探究,课堂教学将失去应有的价值。进而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发展,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力。
新课程主张“以学论教”,就是要看学生是否能采用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对话交流、拓展创新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看学生是否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小组合作讨论活动,师生、生生交流活动,质疑探究答疑活动,看学生的兴趣、思维、探索、个性、协作、习惯等方面的能动反应。
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作用,善于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一系列学习状态,包括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生成状态等,判断学生是否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从而及时通过评价作出有效调控。适时而巧妙的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自身的智慧调动自己的经验和潜力,不断生成具有学生自身个性品质特征的知识,提升学习水平。
有人说,没有错误的课堂是虚假的课堂。此话不无道理。曾几何时,有些老师还在机械地让学生按教案设计的套路诱导学生得出预定的标准答案,追求虚假的完善,一旦自己表演不够精彩便责怪“学生配合不好”。试想这样的课,学生的学仅仅是为了配合教师的教,教师的“独角戏”唱得再好于学生又有何益?还有一种倾向,为迎合评课人的口味而设计的课堂教学环节,依据评课的指标一一对应列出许多优点,但往往因为是在做表面文章,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而成为“中评不中用”的“作秀课”。
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学生作为认识事物的主体,知识的获得、认识的提高、能力的形成,是靠自身智力活动来完成,而不是靠死记一个现成的答案或者依赖哪一位老师的包办代替来实现。因此,我们说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断地强化学生的意识,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建和谐的学习环境,使每个学生包括“后进生”都敢于表现自己;要求教师善于宽容学生,允许合理的挫折和失败,能耐心对待学生模棱两可的思维状态,让他们能够“再想一想、辨一辨”,有充分的思考时间,注意发现和肯定已经失败的创造过程中体现的创造热情和进取精神。这一点对于我们特别重要。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二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语文教师如何实施高效课堂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www.xiexiebang.com
浅谈语文教师如何实施高效课堂
效率就是生命。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是当今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热点,这一点更是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是创建高效课堂的捷径之一。所谓“高效课堂”,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45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我认为,我们平时所说的“轻负担、高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就是“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的折射和反映。那么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精心备课,精准、个性化地解读文本,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倡导“一课三备”,其中第一备就是不看任何参考资料,独立钻研教材。于漪老师的做法实际上就是强调教师对文本要有自己独特的感悟。首先是对文本内容的感悟,做到精准地把握教学的重点,敏锐地捕捉教学难点。其次是对文本作用的感悟,思考以文本为载体、为例子,要解决学生学习中的什么问题,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语文能力。这样,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才有了根本的保证。最早我对《背影》的理解只停留在赞美父爱、亲情上,后来随着年龄和生活阅历的增长,触动我的更多的是作者的无限歉疚、无限思念、无限感激的“泪”,我一直认为自己对《背影》的理解已经很深刻了,再不会有其它的理解。直到前不久,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韩军老师讲的《背影》,我才知道自己的浅薄。他对文本的理解上升到引导孩子们由文本感悟到生命的短暂、脆弱,从而珍惜生命、珍惜亲情这样的高度上。如此精准、个性化地解读文本,怎能不吸引学生,他的课堂怎能不是高效的呢?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是搭建“高效课堂”的实施平台。1.多样导入,引起兴趣。
导语是一堂课的切入点。设计优美生动的导语,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的情境,叩开学生的心灵,是很重要的,可使学生或悄然动容,或神思飞越,或跃跃欲试,或期待盼望,从而很快进入“共振”的境界。如学习《土地的誓言》一课,导入时课件出示有关祖国东北风光的短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产生走进文本的欲望,达到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2.丰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情绪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形式,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我把课堂教学游戏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让学生自始至终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在复习古诗词时,在课堂上以“击鼓传花”的方式让学生背诗,学生们都感到紧张有趣,在热闹的游戏中,学生的诗也背熟了。学习《皇帝的新装》时,我就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学生在表演中很容易地就把握了人物性格。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小辩论、分角色朗读、竞背比赛等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的眼、口、耳、脑等动起来,让思维也运转起来,让个性得到自由的张扬。
3、鼓励合作学习,不忽视独立思考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有的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的甚多。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有的教师不管在公开课还是平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www.xiexiebang.com 时教学动辄就安排四人小组讨论,不管内容有无讨论的必要,有些甚至一节课讨论到底。也有的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看到一两个小组有结果就匆匆收场,完成一次合作。这样的合作学习,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质上只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这种缺乏深层次的交流和碰撞,搞形式走过场的“合作学习”,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因此,要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辅助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我实施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如下:每班按6—10人不等,按学生差异分好小组,选出负责任的组长。对一些基本任务的检查,组长就可带领本组完成。对独立思考之后的讨论,可逐个组员发言,或自由发言,形式不一。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交流中来。还在班上推行“鲜花”评比奖励,分别奖以小红花,小兰花,小白花。以激励学生集思广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积极表现,推销自己。
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了,教师都注重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课堂怎会不高效?
三、板书精美、简洁的结构图,为高效课堂锦上添花。
目前有许多语文教师不重视课文结构图,备课时很少精心设计结构图,特别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很多教师上课只是随意板书,杂乱无章。这样进行语文教学,学生常常是一头雾水,不能提纲挈领地记课堂笔记,不易掌握文章的思路、重难点,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复习巩固,教学效率低。王松泉先生在谈到板书的作用时说,板书“是反映课文内容的镜子,展示作品场面的屏幕;是教师教学引人入胜的导游图,学生学习中掌握真谛的显微镜;是开启学生思路的钥匙,进入知识宝库的大门;是每堂课的眼睛,读写结合的桥梁。”作为主板书的文章结构图,其作用自然是不能低估的。高效课堂的结构图是教师根据课文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层次结构、写作特点,抓住课文的“文眼”、关 键词句而设计出来的。如我在讲《紫藤萝瀑布》时,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精心设计并写在黑板上的板书如下:
紫藤萝瀑布
花形——犹如瀑布
赏花——如人生的美好热烈 花色——热烈沉静
想花——如人生的生死挫折 花香——朦胧长久
悟花——如生命的永恒意义
这个结构图虽然简单,但它包含了作者的写作思路、文章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等,可谓条理清晰、重点明确,学生在短短的45分钟之内充分理解文本,掌握文本的精髓,怎能说它不是高效课堂呢?
四、适当、有效地评价学生,促进高效课堂的生成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www.xiexiebang.com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语文课堂就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交流谈话的平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对学生积极有效的评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感情,增强学生信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课堂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客观公正而又充满真诚。
教师对每个学生都要公平公正,不能对好学生一味表扬激励,而对所谓的“差生”讽刺、挖苦,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实事求是,客观公平地作出评价,让课堂充满着平等的氛围。不论批评还是赞赏,教师评价的语言都要发自内心,让人感受到你的诚恳。去年我半路接了初三两个班级的语文,我第一次给九班上课,找了一个女生朗读课文,这个女生音质悦耳,吐字清晰,朗读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我听完她的朗读后微笑着、无比诚挚地说:“你读得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都要向你学习。”话音未落,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既是送给有精彩表现的女生,也是送给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的老师。课后我从其他同学处了解到那个女生果然是学校广播站的播音员,可见,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所作出的评价是客观公正、准确真诚的,所以才赢得广大同学的掌声。课堂上满是老师激励、鼓励学生的话语,怎能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怎能不提高课堂效率呢?
第三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效率就是生命。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是当今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热点,这一点更是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是创建高效课堂的捷径之一。
中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凭直觉上的好恶,而不是经过理性的分析。这种认知倾向,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对感兴趣的内容听得津津有味,甚至出神入化;而对那些自认为兴趣索然的东西,则心不在焉,甚至可以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或者是对老师讲的东西,先觉得新奇有趣,而随着课堂课间的推移,这种猎奇式的兴趣便逐渐淡化,最后归于消失,常常是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气喘吁吁,学生却收效甚微。很多学生反映语文课没意思,老师教得不好,课堂上枯燥乏味。这种沉闷,呆滞的课堂如何能够高效得起来。
那么,如何打破僵局,活跃语文课堂气氛,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效率呢?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符合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达到最优化的效果。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秘诀。” 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做他有兴趣的事情时,总是心驰神往,不受任何外界的干扰,成功的几率也高。科学家做过这样的研究。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
第四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效率就是生命。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是当今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热点,这一点更是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是创建高效课堂的捷径之一。
中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凭直觉上的好恶,而不是经过理性的分析。这种认知倾向,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对感兴趣的内容听得津津有味,甚至出神入化;而对那些自认为兴趣索然的东西,则心不在焉,甚至可以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或者是对老师讲的东西,先觉得新奇有趣,而随着课堂课间的推移,这种猎奇式的兴趣便逐渐淡化,最后归于消失,常常是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气喘吁吁,学生却收效甚微。很多学生反映语文课没意思,老师教得不好,课堂上枯燥乏味。这种沉闷,呆滞的课堂如何能够高效得起来。
那么,如何打破僵局,活跃语文课堂气氛,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效率呢?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符合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达到最优化的效果。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秘诀。” 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做他有兴趣的事情时,总是心驰神往,不受任何外界的干扰,成功的几率也高。科学家做过这样的研究。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80%以上,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学习活动也是如此。
如上所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大家共同商榷。
一、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语文课堂上,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十分卖力地讲,讲解句子的含义、分析文章的结构、总结中心思想„„讲得口干舌燥,忙得不亦乐乎,而学生却听得索然无味,无动于衷。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本身并没有进入角色,把一些本来文质兼美的优秀文章肢解了,讲得毫无美感,学生又怎能有兴趣呢?19世纪杰出的启蒙主义者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说:“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听你所教的东西。”我信服这句话,学生喜欢听你教的东西,久而久之必然会对语文产生兴趣,“亲其师,信其道”。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有点激活学生的绝招,你要有东西吸引学生。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有一位语文老师朗读非常好,学生
用心
爱心
专心 1
不仅爱听他朗读,也爱模仿他的朗读,一时间教室里书声琅琅,大家迷上了语文课,可想而知,其语文效率必然是高的。
语文博大精深、包罗万象,那么传授语文知识的课堂也不应该是单一的,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语文学习热情永贮。上课始若入能得法,导有趣味,不但能将学生在课间休息时散放的心很快吸引到课堂学习的目标上来,而且能引人入胜,激发同学们听课情绪,甚至对这堂课的成功,乃至整个语文教学效果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如在讲议论文时,我让学生举办辩论会。结合辩论让学生领悟关于议论文的一些知识,体会如何证明自己的论点,如何反驳对方论点。学生热情很高,轻松地学到了知识。初一时,学生们刚接触文言文,感觉有一定的难度。我让学生排课本剧,表演课文中的故事,学生们很感兴趣,对文言文的畏惧感消失了,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二、从学生需要传授知识技能。
罗彻斯特大学的教授爱德华·德赛发现:“只有当人们认为某一任务本身是值得去从事的,他们才能真正把它视为己任。”我们语文教师要从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受用的角度,从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实现自己理想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的角度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就会认为这些知识技能是值得学习的,学生有了这种动机,学习兴趣就会大增,变被动为主动。
举个例子。文言文不少学生不爱学习,认为很难且比较枯燥。我们可以把它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强调文章给我们的现实指导意义,学生兴趣就会增加。如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可以引导学生说:“在生活中,你们发现没有,同样一个道理,有的人说了对方会欣然接受,有的人说了会大动肝火,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说:“有的人会说话,有的人不会说话。”教师乘势利导:“会说对每个人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古代有‘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说法。如今市场竞争激烈,要想成功就必须要具备会推销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会说。同学们,你想让别人欣然接受你的建议和请求吗?那么请认真研读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样一讲学生对课文就比较重视了。
三、针对学生不同情况,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我曾十注重差生的转化工作,自认为效果不错。但有一次,我在批改周记本时,看到一名成绩十分优秀的学生这样写道:“我喜欢语文,喜欢它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但我在语文课上学到的东西太少了,我对语文课太失望了。”这段话引起了我的深思,的确,我在重视一部分学生的同时,而忽略了另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对优等生缺乏必要的指导。发现问题,我及时采取了措施,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让学生们都有收获。课上精心设计问题,难易搭配;课下布置弹性作业(难度不同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
用心
爱心
专心
进行选择。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比如为优等生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向他们推荐经典作品,并要求他们写下阅读笔记。
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对他们的要求也应不同,让他们都有收获,这是让学生对学习语文有兴趣的一个关键。兴趣有赖于成功,这是心理学给我们的又一启示。事实证明:不断获得成功,经常得到表扬的学生,学习兴趣也在不断的巩固和发展;而屡遭失败,经常受批评,斥责的学生,其学习兴趣就会日渐衰减,直至完全丧失,由此可见,兴趣和成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要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课堂提问中,较难的问题请水平较高的学生回答,较易的题目,则要请水平较低的学生回答,不可让回答问题成为优生的“专利”。当学生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适时地,恰到好处地巧妙给予启发指点,使学生能顺利完成任务,这样因人而异,难易有别的提问,使每个学生都可能取得成功而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从而感受到成功的欢乐。国内外也有大量事实证明: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充满自信,而在批评、斥责中长大的孩子则充满自卑。
四、信任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实践中,我有这样一个体会:教师有时把自己看得过“重”,不信任学生,认为学生离了自己不行,必须要手把手的教学生才行。从而也就导致了学生把自己看得过“轻”,没有老师给安排任务,就会不知所从。这样学生的自制力差,老师倍感辛苦,但教学效果并不好。
针对此种情况,我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相信他们有自制力,有自学能力。有些学生学习语文没有兴趣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学习语文的天赋,对语文学习缺乏信心(这样的学生不少)。这需要我们老师及时肯定和鼓励,肯定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沃沦·本尼斯说:“有一项对学校教师进行的研究说明,只要教师对学生期望甚高,就足以使学生们的智力商数提高25分。”老师的鼓励和期望会使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产生怀疑,从而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评价自己。课堂上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老师的任务就是要让他们也能积极参与起来,当众给予肯定。课下再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树立信心,意识到“我能行”。
有人这样说:“语文教师的天职,就是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陶冶学生读书的情操。” 于漪曾说过: “上一堂课,就和写一篇文章一样,好课应该是师生共同创造的一篇优美的散文,其中有老师的智慧,学生的闪光点,有读写听说的结合,同时课一定有节奏,要有张有驰,张驰结合,起伏有致,疏密有节,有时训练密度要很大,有时
用心
爱心
专心
要缓解一点,这是基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青少年的自控力是不可能45分钟始终全神贯注的,老师要意识到这一点,要有节奏的一浪推一浪的组织教学内容。”可见,语文的高效必须有教师与学生的密切合作,教师激情投入,学生兴趣浓厚,热情高涨!
诚如是,假如学生的兴趣都被我们语文老师激发出来了,何愁学生语文学不好,何愁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创建语文高效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先行。
用心
爱心
专心 4
第五篇:0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_高效课堂论文
论学习兴趣与高效课堂的关系
效率就是生命。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是当今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热点,这一点更是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是创建高效课堂的捷径之一。
中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凭直觉上的好恶,而不是经过理性的分析。这种认知倾向,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对感兴趣的内容听得津津有味,甚至出神入化;而对那些自认为兴趣索然的东西,则心不在焉,甚至可以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或者是对老师讲的东西,先觉得新奇有趣,而随着课堂课间的推移,这种猎奇式的兴趣便逐渐淡化,最后归于消失,常常是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气喘吁吁,学生却收效甚微。很多学生反映语文课没意思,老师教得不好,课堂上枯燥乏味。这种沉闷,呆滞的课堂如何能够高效得起来。
那么,如何打破僵局,活跃语文课堂气氛,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效率呢?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符合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达到最优化的效果。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秘诀。” 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做他有兴趣的事情时,总是心驰神往,不受任何外界的干扰,成功的几率也高。科学家做过这样的研究。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80%以上,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学习活动也是如此。
如上所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大家共同商榷。
一、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语文课堂上,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十分卖力地讲,讲解句子的含义、分析文章的结构、总结中心思想„„讲得口干舌燥,忙得不亦乐乎,而学生却听得索然无味,无动于衷。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本身并没有进入角色,把一些本来文质兼美的优秀文章肢解了,讲得毫无美感,学生又怎能有兴趣呢?19世纪杰出的启蒙主义者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说:“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听你所教的东西。”我信服这句话,学生喜欢听你教的东西,久而久之必然会对语文产生兴趣,“亲其师,信其道”。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有点激活学生的绝招,你要有东西吸引学生。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有一位语文老师朗读非常好,学生不仅爱听他朗读,也爱模仿他的朗读,一时间教室里书声琅琅,大家迷上了语文课,可想而知,其语文效率必然是高的。
语文博大精深、包罗万象,那么传授语文知识的课堂也不应该是单一的,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语文学习热情永贮。上课始若入能得法,导有趣味,不但能将学生在课间休息时散放的心很快吸引到课堂学习的目标上来,而且能引人入胜,激发同学们听课情绪,甚至对这堂课的成功,乃至整个语文教学效果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如在讲议论文时,我让学生举办辩论会。结合辩论让学生领悟关于议论文的一些知识,体会如
用心爱心专心 1
何证明自己的论点,如何反驳对方论点。学生热情很高,轻松地学到了知识。初一时,学生们刚接触文言文,感觉有一定的难度。我让学生排课本剧,表演课文中的故事,学生们很感兴趣,对文言文的畏惧感消失了,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二、从学生需要传授知识技能。
罗彻斯特大学的教授爱德华·德赛发现:“只有当人们认为某一任务本身是值得去从事的,他们才能真正把它视为己任。”我们语文教师要从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受用的角度,从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实现自己理想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的角度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就会认为这些知识技能是值得学习的,学生有了这种动机,学习兴趣就会大增,变被动为主动。
举个例子。文言文不少学生不爱学习,认为很难且比较枯燥。我们可以把它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强调文章给我们的现实指导意义,学生兴趣就会增加。如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可以引导学生说:“在生活中,你们发现没有,同样一个道理,有的人说了对方会欣然接受,有的人说了会大动肝火,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说:“有的人会说话,有的人不会说话。”教师乘势利导:“会说对每个人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古代有‘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说法。如今市场竞争激烈,要想成功就必须要具备会推销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会说。同学们,你想让别人欣然接受你的建议和请求吗?那么请认真研读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样一讲学生对课文就比较重视了。
三、针对学生不同情况,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我曾十注重差生的转化工作,自认为效果不错。但有一次,我在批改周记本时,看到一名成绩十分优秀的学生这样写道:“我喜欢语文,喜欢它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但我在语文课上学到的东西太少了,我对语文课太失望了。”这段话引起了我的深思,的确,我在重视一部分学生的同时,而忽略了另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对优等生缺乏必要的指导。发现问题,我及时采取了措施,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让学生们都有收获。课上精心设计问题,难易搭配;课下布置弹性作业(难度不同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比如为优等生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向他们推荐经典作品,并要求他们写下阅读笔记。
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对他们的要求也应不同,让他们都有收获,这是让学生对学习语文有兴趣的一个关键。兴趣有赖于成功,这是心理学给我们的又一启示。事实证明:不断获得成功,经常得到表扬的学生,学习兴趣也在不断的巩固和发展;而屡遭失败,经常受批评,斥责的学生,其学习兴趣就会日渐衰减,直至完全丧失,由此可见,兴趣和成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要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课堂提问中,较难的问题请水平较高的学生回答,较易的题目,则要请水平较低的学生回答,不可让回答问题成为优生的“专利”。当学生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适时地,恰到好处地巧妙给予启发指点,使学生能顺利完成任务,这样因人而异,难易有别的提问,使每个学生都可能取得成功而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从而感
受到成功的欢乐。国内外也有大量事实证明: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充满自信,而在批评、斥责中长大的孩子则充满自卑。
四、信任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实践中,我有这样一个体会:教师有时把自己看得过“重”,不信任学生,认为学生离了自己不行,必须要手把手的教学生才行。从而也就导致了学生把自己看得过“轻”,没有老师给安排任务,就会不知所从。这样学生的自制力差,老师倍感辛苦,但教学效果并不好。
针对此种情况,我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相信他们有自制力,有自学能力。有些学生学习语文没有兴趣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学习语文的天赋,对语文学习缺乏信心(这样的学生不少)。这需要我们老师及时肯定和鼓励,肯定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沃沦·本尼斯说:“有一项对学校教师进行的研究说明,只要教师对学生期望甚高,就足以使学生们的智力商数提高25分。”老师的鼓励和期望会使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产生怀疑,从而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评价自己。课堂上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老师的任务就是要让他们也能积极参与起来,当众给予肯定。课下再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树立信心,意识到“我能行”。
有人这样说:“语文教师的天职,就是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陶冶学生读书的情操。” 于漪曾说过: “上一堂课,就和写一篇文章一样,好课应该是师生共同创造的一篇优美的散文,其中有老师的智慧,学生的闪光点,有读写听说的结合,同时课一定有节奏,要有张有驰,张驰结合,起伏有致,疏密有节,有时训练密度要很大,有时要缓解一点,这是基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青少年的自控力是不可能45分钟始终全神贯注的,老师要意识到这一点,要有节奏的一浪推一浪的组织教学内容。”可见,语文的高效必须有教师与学生的密切合作,教师激情投入,学生兴趣浓厚,热情高涨!
诚如是,假如学生的兴趣都被我们语文老师激发出来了,何愁学生语文学不好,何愁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创建语文高效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