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化诊断功能促进教学相长
强化诊断功能促进教学相长
教学评价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环节,考试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新课程背景下的考试,要聚焦过程评价,强化诊断功能,促进教学相长。
强化诊断功能,有助于贯彻“生本”教育理念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而促进学生发展的最重要环节在于教学的“过程”。这种“过程”,不仅体现为教师对新知内容的情景化处理或问题本质的过程性呈现,从而便于学生理解和内化;更体现为学生在教师指导、点拨下的自主学习、问题反思和主动发展。就学科学习而言,学生自主发展的动因主要来自于自定的学科发展的理想和目标,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向则源发于课堂的问题和学习的困惑。理想和目标驱动之下的自主发展,其效益决定于问题的症结把握和自我反思的质量。于是,如何及时告知学生本人的学习效果或问题症结,已成为教师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的策略是:通过诊断性考试来实现这一目的。这种考试可以是章节的测验,也可以是专题的课堂小练习。以体现诊断功能为主的考试,不仅可以查漏学生的认知缺陷,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同时,可以帮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及时改进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益。强化诊断功能,有助于深化好课研究活动
研究好课,发展课堂是教研组、备课组的主要职责和核心工作,也是教师个体最重要的工作。研究好课,有两种思路,一是探索性研究,即根据教学理论建构理想课堂,然后通过课堂实践、教学研讨,修正、完善课堂理论;二是问题性研究,即针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症结分析和策略研究,提出改良方案,进行案例研究总结。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第二种研究是主要的,也是容易被接受和开展的。这种研究的关键是问题诊断和原因分析,问题要诊断得准,原因要分析得透,诊断要及时,分析要到位。我们认为,问题诊断的最有效的形式就是设计诊断性试题,开展以诊断性质为主的考试研究和评价活动。开展这样的研究和实践活动,可以促使教研组、备课组从“管理单元”走向“教研实体”,从“形式教研”走向“本质教研”,从“问题研究”走向“自主发展”。
强化诊断功能,有助于落实“三维”学科目标
新课程结构强调三维目标的落实,与之对应的教学评价当然要强调三维目标的达成。为此,强化考试诊断,不仅要强调针对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的诊断分析,更要强调针对过程体验与方法感悟的诊断分析;同时,要努力提高在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与价值观变化上的诊断效果。诊断操作的基本框架和要求为:知识、技能是基础、是素材,是体现过程、方法的载体,诊断操作要突出核心内容;过程、方法是重点、是关键,是获得知识、技能的桥梁,诊断操作要突出归纳性、简约性和迁移性;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升华、是追求,是促进过程与方法内化,巩固知识与技能的动力源泉,诊断操作要突出情景设计的有效性、图片资料的生动性、典型案例的代表性,要立足有机渗透,追求无缝对接。从目前编制考试的技术和试题素材库的内容来看,设计针对“三维”学科目标的试题,需要付出的精力可能比过去要多一些,但我们认为,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下,在丰富的网络资源的支持下,通过备课组、教研组全体教师的团队合作、集体攻关,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那么,如何做好以体现诊断功能为主的考试研究工作呢?我认为,可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精心编制诊断试卷。精心编制好试卷是做好诊断考试研究的基础和前提。诊断试卷犹如诊断病情的仪器,其科技含量、产品质量直接影响诊断病情的结果。编制诊断试卷需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明确考试的内容和要求,即明确诊断哪些核心知识及其学习要求,检测哪些学习方法和操作过程,设计哪些问题情景或案例素材来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内涵。第二,制订考试纲要。即制订考试的重点、时间、题型、题量,要突出重点内容,明确考试时间,遴选典型试题,把握合适题量。第三,拟定编题计划,即双向细目标及权重分配。横向为能力要求,纵向为核心知识,并在相应节点分配权重,赋予分值。第四,编制、选择试题,拼成试卷,并做好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第五,审题、校对,确保科学、正确,万无一失。全面作好诊断分析。全面作好诊断分析是开展诊断考试研究的最关键、最重要的工作。诊断分析犹如医生诊断病情,只有诊断准确、到位,才能找到教学症结,认清问题本质。作好诊断分析需要做好以下五项工作:第一,严格做好考务和监考工作,确保考试的公正、公平和公开。第二,严格制定评分标准,认真做好阅卷工作。第三,做好每个试题的得分率计算和汇总工作,对错误率高的试题集中进行标记。第四,对错误率高的试题进行全面分析,归类学生的错误类型,剖析思维的误区或认知的缺陷。第五,认真作好教学反思,制定补救措施或改良方案。一句话,诊断分析要抓住问题要害,摸清问题根源,归纳点拨思路,引导学生反思,促进教学相长。
及时作好结果反馈。及时作好结果反馈是开展诊断考试研究的最后一项工作,其重要性犹如医生给病人开药方。其目的是要将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及时地告知学生,帮助学生尽早做好自我反思和问题纠错工作。这主要包括三项工作:首先,要在课堂上进行精要的试卷评析。评析试卷不只是对答案,主要的任务是要呈现、分析问题,提出学习策略和建议。要将严重的错误进行重点剖析,归纳错误的各种情况,并剖析问题的本质和原因;要点拨审题的思路和方法,呈现正确解题的基本步骤和陈述要点。其次,要激发学生树立避免类似错误的自省意识,指导学生用简要的文字或标注进行自我警示。比如,化学教学中在讲到“阿伏加德罗定律”时,学生很容易将“标准状态下的水误看成气态的水进行相关计算”,那么可以提醒学生用“标况水,液态水”的六字句式进行警示提醒。最后,提供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分析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总结成功的经验和收获。比如,试卷分析之后,让每个学生写50字以内的考试小结。利用要评语表扬、激励进步学生,安慰、鞭策落后学生。对个别情绪波动大的学生可进行面谈,开展心理辅导等工作。
第二篇:加强校际交流 促进教学相长
加强校际交流 促进教学相长
——独山县城关镇中学赴罗甸县边阳中学进行校际教研交流活动 为了加强课堂教学研究,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内化教学理论,在教学研讨中提升业务水平,我们城关镇中学几年来一直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教研思路,加强校际交流,促进教学相长,努力深化校本教研工作,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9月22日下午,学校理化生教研组和所有政治教师及其他相关人员18人,在华磊校长的带领下,奔赴罗甸县边阳中学,进行校际交流活动。
边阳中学校长首先带领老师们参观了校园,老师们对学校整洁的环境、和谐的氛围、礼貌的学生给予了一致好评。之后,我校物理、化学、生物及政治老师分别听了一节课,授课老师精心设计教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物理课,教师积极创设情境,课堂上气氛热烈而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张扬了个性,师生的教与学和谐灵动,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在观课结束之后,两所学校的老师进行多角度的评析和研讨,发现亮点,找出不足,切磋交流,就课堂教学交流了各自的意见,大家对如何开展课堂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
本次校际交流活动的开展,为我校与兄弟学校的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和学习的平台,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增进了我校与兄弟学校之间的相互了解,拉近了距离,增进了友谊。
通讯员:镇中何 桦2011.9.23
第三篇: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柘城县张桥镇一中 赵艳敏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我们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要做出改变和提高;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把应试教育强调的是教师的智力、知识能力转变成现代素质教育既注重教师的智力、知识、能力,更强调非智力能力即情感能力在教育教学中的巨大作用。建立平等、民主、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能够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毋庸置疑,建立平等、民主、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确实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其中教师是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我体会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关心和爱护学生
教师不仅仅是在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还应该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要对学生的思想、学习、身体、生活等各方面给予关心和照顾。我在这方面的做法一是关注学生的思想进步,找他们谈心,帮助克服自身的不足之外,还赠送有关方面的书籍和资料。二是关心学生们生活上存在的各种困难,通过课下与学生们谈心,问寒问暖,了解家庭情况,知道学生的困难后,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给予关心和问候,使学生感受到温暖。三是对学习好与成绩差的学生一视同仁,尤其对后进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爱护而不是歧视。四是与学生交朋友,不仅仅局限于任教期间。许多学生毕业后仍与我是好朋友。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和支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尊重学生的人格
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要尊重他们的人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成功的欲望。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被教育者。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工作都是正确的,学生必须服从。在人格上,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教师也要尊重和信任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用简单的“家长式”方式对待学生。对于学生应有的权利教师无权干涉,更不能事事处处越俎代庖。对于学生的志趣和爱好应给予爱护、鼓励和支持,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而不得以影响学生学习成绩为名粗暴地反对,横加指责,阻止和扼杀学生特长的发挥;即便学生与教师有不同意见、观点和看法,也应该与学生平心静气地交换意见,相互理解;对于确实是学生的错误和不足,教师应当在适当的场合给予耐心地说服,正确地指导和诚恳地帮助,切忌在学生面前劈头盖脸地批评,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三、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展现人格魅力
教师个人素质的高低,不但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在师生关系上,更是决定了学生对你的态度。再调皮的学生对于德高望重、德才兼备的教师总是十分尊敬甚至崇拜。所以,要和谐师生关系,教师的自身素质必须不断加以完善和提高。只有素质高,涵养好的教师才能散发出更高的人格魅力。学生们喜欢的教师形象当然是年轻漂亮,有亲和力。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年轻漂亮是一种美,但这毕竟是不可能人人拥有的。作为一名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和多方面的能力是一种美;面对学生,一张诚挚的笑脸,一句温馨的叮咛,这些也是一种美,并且是最永恒的美。在走进课堂时,不管有多大的烦忧,露出你真诚的笑脸,便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常常,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真诚的交流就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教与学互相交融,师与生互相尊重,达到至高的教学境界。
四、教师要真诚平等的对待每一名学生
虽然现在我们已经基本统一师生平等,但真正做到对每一名同学都平等却很不容易。多数老师都比较关注成绩靠前的学生,因为大多数学校都以前面的学生的考试成绩这一参数作为评价老师教学水平,我们说人的口味是不一样的,同样学生的学习口味也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用统一的考试成绩去评价学生,同样也不能统一的考试制度去评价一名老师,比如,有的老师可能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偏重于联系生活实践,可能他的学生在处理日常生活经验会很有方法,而那些一味靠死读书的学子们却很难感受知识原理的生活化。因此,使学生都真正能在课堂上有所感悟,有所收获是必须的。再想想我们的平时教学,有多少学生成了我们遗忘的角落。而新课程理念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很好的解释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学会尊重、宽容、爱护学生;教师要善待每一位学生,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都要尽量寻求与学生对话的机会,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在这个环境中是宽松的,师生之间是平等的,交流是愉悦的。要不断地给学生树立一个个荣誉,让学生维护现有的荣誉,为追求更高的荣誉而自强不息。学生在奋斗中找到自尊,就会产生出自信的情感。教师宽容了学生,就意味着破除了师道尊严,就能营造出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
五、教师要学会微笑,多给予鼓励
笑容是善意的象征,教师的微笑是阳光,它不仅可以有效地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消除学生的害怕心理,而且学生还会把教师的微笑当作一种鼓励,当作一种前进的动力。因此,教师无论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在进行教育教学前,都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以愉悦的心情去面对学生,使学生在感受老师高兴的同时自己也沉浸在快乐的氛围中,长期如此,良好的师生关系就会悄然形成。
总之,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应精心扶持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相信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人乏全才,人人成才。教师要努力把自己从以往的教育模式中解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效的实施!
第四篇: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
文章标题: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对解决“三农”问题提出的一项新课题。农村党组织是党抓好农村工作的主阵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最终要落在农村基层党组织身上。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切实强化功能,充分发挥作用,切实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一、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对新农村建设的驾驭能力。一是加强思想建设。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党员的头脑,增强农村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加强组织建设。首先,要解决好选人问题。必须以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特别是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和支部班子。其次,要做好农村党员的发展工作,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同时,把组织建设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建章立制,按照制度办事,使农村工作规范化。应注意总结实践中的新鲜经验,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路子。三是加强作风建设。要通过作风建设,使农村基层干部做到公道正派、务实廉洁,从而赢得农民群众的拥护,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四是加强能力建设。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当地的经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培养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本地发展、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构建和谐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
二、加强队伍建设,着力打造适合新农村建设的干部队伍。一是强化服务理念,做“服务型”干部。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要转换工作方式,树立无私奉献的思想,做“服务型”干部,当好农村公共事业的倡导者,当好政策法规的宣传员,切实把党和国家的一些路线、方针、政策,如“一免三补”、促农增收、计划生育、“两免一补”等方面的政策,不漏传、不漏户地交给农民。二是强化科技培训,做“技能型”干部。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群众出观了旧产品、旧技术不适用,新产品、新技术不会用的问题,因此,农村基层干部努力加强学习,不断提升科技理论水平和运用水平,成为“万精油型”、“师傅型”干部。三是强化开拓创新,做“发展型”干部。要树立“为官一任、致富一方”的责任感,增强发展意识,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发展种植、养殖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同心协力把经济搞上去。四是强化模范带头,做“示范型”干部。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在履行国家政策法规上做好表率。要带头搞好经济建设,在市场经济中做好示范。
三、加强制度建设,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民主进程。一是民主决策制度。要完善党组织民主议事规则,建立农村党员责任区、村民代表联系户制度,确保各项决策符合民意和意愿。二是民主管理制度。要完善基层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明确基层干部职责、村民权利和义务,规范双方行为,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三是村务公开制度。要严格公开程序,强化公开内容。四是大力探索和推进党务政务财务管理监督制约机制。要加大对土地征用、“一免三补”、“两免一补”等各项补贴资金的审计力度,真正把民主管理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四、突出工作重点,着力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问题。一是要科学制定规划。要结合本村实际,把新农村建设目标、任务加以细化、量化,分层次、分项目制定出具体的规划,并制定出相应的工作措施。二是要统筹协调推进。要坚持整村推进、全面发展的原则,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切忌“以偏概全”、“以叶障目”。否则,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所有目标、规划都将成为“空中楼阁”。三是要加大帮扶力度。要组织基层干部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帮助村“两委”研究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落实相关措施。四是要大力实施“双培双带”活动。要培植一批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领头雁,一人领众人,一组带十组,一村活全盘,最终形成争相致富的局面。
五、坚持求真务实,着力塑造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实干形象。一是目标要实。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科学决策,合理规划;要从本地区的财力、物力出发,量力而行。二是措施要实。要从可操作性入手,精心组织,一环扣一环地抓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实事。三是效果要实。要坚持用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来衡量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切成果,以此取得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
《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
第五篇:浅析促进档案馆功能建设
[内容提要]加强档案馆功能建设,是一项新时期档案工作转型、创新、发展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提升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打造档案服务大局、服务社会大众新品牌的系统工程;更是一项彰显档案信息存储之基,传承社会文明之韵,整合历史文化之源,实现馆藏信息共享的系统工程。要进一步加强档案馆功能建设,拓宽档案馆社会服务功能,对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
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关键词 ] 档案馆 功能 建设
加强档案馆功能建设,是一项新时期档案工作转型、创新、发展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提升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打造档案服务大局、服务社会大众新品牌的系统工程;更是一项彰显档案信息存储之基,传承社会文明之韵,整合历史文化之源,实现馆藏信息共享的系统工程。2004年召开的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档案馆的功能建设进行了进一步系统阐述,即“档案馆作为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不仅具备收集、保管、利用档案资料这三项基本功能,而且还具备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维护历史真实面貌、资政襄政、繁荣科研、发展经济、宣传教育等社会功能。要充分发挥档案馆的基本功能和社会功能,把档案馆真正建成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公开现行文件集中向社会提供利用的中心和档案信息服务中心。”二○○六年三月一日,在全国档案馆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座谈会上,国家档案局长毛福民指出要把档案馆建成保管党和国家重要档案的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成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中心。随着档案馆整体功能的不断完善,档案馆的服务功能也在不断加强。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档案馆由封闭、半封闭向开放的初步转型,到目前将档案馆功能定位于“四位一体”,我国档案馆的服务功能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档案馆的服务对象从主要为各级领导和党政机关扩展到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方式、服务内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档案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独特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但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综合档案馆基本上都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档案工作体制,有三大突出特征,一是档案资源分散,二是自我封闭,三是服务功能单一。存在五大弊端:一是档案人员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造成人力浪费。二是投入分散,难以发挥效益,造成财力浪费。三是重复建设,造成物力浪费。四是管理非专业化,造成水平低下。五是档案资源分割,难以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要进一步加强档案馆功能建设,拓宽档案馆社会服务功能,对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笔者认为目前在加强档案馆功能建设中应着重注意以下二点
一、要集中优势力量,加强综合档案馆的建设
我国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是按行政区域设置的收集和永久保管多种门类的档案和有关资料,并向社会提供利用的机构。它更是面向社会,面向大众,为本地区广大群众服务的信息中心和文化阵地。处于转型期的国家或地方,用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的资金是非常有限的。而档案馆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资金的投入主要是依赖国家。如果不突出重点,不管它发挥的作用大小,也不管它是否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相适应,一味地强调档案馆要上规模、上档次,将有限的资金一点一点地分割,将对综合档案馆的进一步发展构成威胁,同时也会影响其他各级各类档案馆的发展,其最终结果将影响到整个档案事业的向前发展。目前,国家综合档案馆,特别是市县以上的档案馆,无论是在丰富的馆藏、技术装备、管理水平,还是在人员素质与结构方面都是其他各级各类档案馆无法比拟的。各级党委政府应该充分利用它的综合优势,集中力量建设好当地国家综合档案馆,发挥其中心馆的效应,以它们为龙头,带动其他各级各类档案馆的发展,从而赢得社会的认同,推动档案事业的向前发展。
二、要根据现代化档案馆功能的要求,推进综合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
新馆建设事关档案馆事业发展全局,是档案馆“四位一体”功能建设的保障平台,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大多深处于党委、政府机关大院的档案馆,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曾长期与“保密”、“内部”等字眼相关联,很少把档案馆与自己的生活直接相联系。面对这种状况,各级档案馆把贴近群众作为拓展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突破口,积极开展新馆建设各项准备工作,打造档案馆服务新平台,以全新的服务理念全面打造档案馆的新形象,有效拉近了档案馆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贴近群众的服务理念,促使档案馆不仅考虑从建筑设计观念、服务设施方面满足普通百姓的需要,而且也从地域空间上贴近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1、突破传统观念,按照现代档案馆的要求选址。长期以来,我国综合档案馆大都建在当地机关的“高墙内院”,使档案馆无法正常履行对外开放、陈列展览等职能。要塑造现代档案馆的新形象,在选址上要充分体现现代化气息和更丰富的文化内涵,遵循“靠近政府区、接近文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