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本引领 教学相长 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生本引领,教学相长,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 周洁
内容摘要:本文根据学校开展生本实验六年来的做法、收获及感悟,认为只有排除一切干扰,坚定不移走生本之路,扎扎实实开展生本实验研究,营造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创设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从而使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浪潮中勇立潮头,验证教改的成功,展示生本实验的魅力,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本引领、激发潜能、教学相长、和谐发展
正文:
一、背景分析
近年来,华阳小学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关怀下,在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下,把握住学校发展的契机,借助生本实验这一发展平台,实现了学校办学水平的“三级跳”,学校被教育主管部门誉之为“生本教育领域的一面旗臶”,得到社会各届人士的普遍认同。但面对日新月异的教育改革和时代进步,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戒骄戒躁,勇于在成绩面前找差距,契而不舍,再创新局,才能保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
1、当今教育正处于万木争春、百舸争流的时代。随着生本实验的蓬勃开展,各地各校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中,你追我赶,竞争十分激烈。虽然我校已把“生本兴校,特色强校”作为学校明确的办学思想,并且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要保持我校在生本教育领域的优势,学校不仅要巩固成果,进一步完善、深化生本实验研究,更要激流勇进,大胆开拓,在实验中不断积淀提高,才能再造新优势。
2、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不断有毫无工作经验的毕业生补充到我校教师队伍中来,再加上上级主管部门从我校不断抽调教学骨干到其他学校担任校长等行政职务,这无形中削弱了我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加上生本实验,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不加快师资培训的力度,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尽快成为教学能手,我校的师资队伍将不能适应学校的快速发展。所以,结合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新课程的贯彻落实与生本教育实验,有计划、有措施、分步骤地开展校本培训,扎扎实实练好内功,建设一支高素质科研型的教师队伍,已成为我校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二、确定目标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学校领导班子认真总结过去,分析现状,展望未来。经过多次论证,认为只有坚持生本引领,才能教学相长,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并制定如下目标:
1、尊重学生的生命发展,丰富教师的文化内涵。把握课堂教学的有效契机,找准切入点,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以及参与精神和互动能力,使学生综合能力协调发展,以此构建以生为本的新型课堂教学结构。
2、塑造学生的开放性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主动求知意识、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3、努力践行生本理念,注重教师的科研训练,使教师掌握从事科学研究与探索的规律和方法,培养教学科研一体化的师资队伍。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营造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保持学校良好的发展势头。
三、具体措施
(一)排除一切干扰,坚定不移走生本之路
华阳小学有这样一个特点:凡是经过反复论证,集体讨论通过的事情,我们就会认准目标,举全校之力,扎扎实实把它做好。无论遇到多大困难与干扰,我们都会不气馁,不退缩,坚定不移把它做下去。
1、建立生本兴校的机制
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把科研兴校作为最基本的办学策略,做到全员参与,全方位引入,全过程管理,才能进一步超越自我,提升教育科研的含金量。思想认识统一后,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教科研领导小组,选拔骨干教师作为组员,并聘请了广东省教科所的余行秀、梅馨老师作指导教师,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科研队伍。在周玉娥校长的带领下,行政班子坚持生本引领,带头定课题,搞科研,制定科研规划及科研评估奖励机制。通过各种形式,引导、鼓励教师交流生本课堂教学中的困惑、感悟、思索,形成广泛的教科研的良好氛围。按照教科研的管理策略,将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作为教科研主攻方向,引导教师在开展生本实验研究的同时,注重渗透基础、培养能力、适时反馈、提高效率,让教科研进头脑、进课堂、进活动,最终走上生本兴学、生本兴师、生本兴教、生本兴校之路,促进学校出人才、出理论、出队伍、出经验,最终促进学校的发展。
2、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生本教育评价体系
建立、完善各教师岗位的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改革评价方式,调整评估指标,改进测评技术,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考试与考核相结合。尤其是根据生本实验的特点,引进综合评研的测评方式,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先用省教科所统一出的试卷进行测试(含口试、笔试等),测试后,由四人小组讨论、互评、互研,然后,由小组集体讨论,出一份试卷,与全班同学交流,之后,任选一份试卷测试,最后,交由老师批阅。通过这种互动式“两评、两研”的综合测评,自始至终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交互性、创造性,全体学生全方位地参与全教学与评价过程,教师起点拨与调控作用。这样的测验与评价方式,为广大学生所接受,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维护了每一个学生的自尊。
3、管理层次分明,落实到位有效 为了使生本实验的教学研讨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学校扎扎实实地进行层级管理,从学校到学科组、年级组、备课组,再到个人,都有一系列的管理目标。学校要求班子成员要团结务实、科研意识要强、思想要统一、行动要一致。为此,利用每周一上午的行政例会时间,加强班子成员的生本管理理论学习及业务培训,将生本实验作为学校校本研究的重大课题。同时采取“一走二请三定”的形式提高实验班教师的业务水平。“一走”,鼓励老师走出校门,积极参加广东省教科所组织和天河区教研室组织的各类研讨会、观摩会,学习各校同行的宝贵经验;“二请”,外请知名专家教授授课指导与内请优秀教师介绍经验,交流感想,共享资源,分享成功的快乐。“三定”即定时、定点、定人,每周三、四上午,实验班教师轮流上研讨课,将自己在教学中对生本教育理念的领悟、体会进行实践,课题组顾问、课题组成员到班听课,然后对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的存在问题和疑惑进行探讨、研究和解答。本学期,我们又进行了一个尝试,即同年级同学科的校内研讨课,教师研讨同一个专题,上同一个内容。前面老师上完后,大家在一起评议研讨,总结这节课的亮点,指出这节课的不足,并提出建议;后面的老师吸取精华,再修改,再上。这样学校生本研讨课的质量逐步在提高,老师利用生本理念驾驭课堂的能力也随着研讨的深入逐步提升。
(二)提升生本教育理念,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由于生本实验得到社会各届人士的广泛关注,对我校师资队伍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我校充分利用本校的资源,加大校本教研的力度,提升生本理念,打造科研教师队伍,切实保障我校生本实验的顺利进行。
1、理论联系实践,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近年来,我校围绕新课程标准及生本实验研究,组织教师通过深入学习《教育走向生本》《走进新课程》《教育激扬生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探讨》等一系列丛书,并通过邀请专家讲座、外出学习、教学研讨沙龙等形式,开展各级各类培训。如:生本实验的课堂教学研究、班级管理、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理论、新课标实施,以此进一步开拓教师的视野,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同时,学校还引导教师根据自己所教学科、年级特点,以“生本实验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的原则,制定教科研方案及相应的研讨课例内容,促使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实践创新与理论升华,使生本实验扎扎实实落到实处,落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学校通过上课、听课、评课、交流研讨及课后反思等一系列活动,提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升。
2、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形成开放和谐的教研氛围
我校一直以来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丰富多彩的生本教研活动,并加强指导。在生本理念的引导下,鼓励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实验,允许各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百花齐放”,形成自由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同时要求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不断地对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重组,以此适应新的变革,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谋求自身的发展。
3、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每天教师从事的常规教学工作,如上课、听课、评课、交流,这些日常的教学实践,往往蕴含着一定的教育规律。所以,不管是各科组的常规教研活动,还是校内、校外的各类教研活动,学校均要求教师珍惜每次教研活动的机会,积极投入,主动交流,深刻反思,取长补短,吸取有益的教学思想,有针对性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学校鼓励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多挖掘引人深思的问题,认真分析,记录下来,定期进行案例归纳整理,发现其丰富的教育规律,尤其是符合儿童认知的教育规律,在学校教研活动时加以交流、探讨,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使其更具科学性、合理性,从而达到教师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前进,在前进中收获,在收获中自主提高的目的。
(三)探究真谛,扎扎实实开展生本研究
我校坚持走“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之路,把教学、教育、科研紧密联系在一起,坚持“研以促用,用以促研”,使我校的生本实验在探索中不断完善,让生本实验研究成为教学工作的核心。
1、积淀提高,深化生本研究
我校一直以来以实验班为龙头,促使生本实验遍地开花。在教学工作中,突出生本主题,对照新课程标准,在各学科教学活动中,把体现生本理念与新课标有机结合放在首位,鼓励教师结合生本实验研究与个人特点,探索富有个性的教学方式,从而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注意吸纳先进的教育理念,开阔视野,博采众长,以丰富我校的生本实验研究,融会贯通,积淀提高,使生本实验向纵深推进,使生本之花散发出更浓郁的时代芬芳。
2、激发潜能,构建学生欢呼雀跃的学习乐园
语文教学注重构建大阅读观,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空间和时间,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各年级在“以读引读,以读引说,以读引写,以读引研”的基础上,进一步以读悟写、以写悟读、读写互动、融会贯通。总之,在读中领悟学习方法,拓展思维,促进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实现语文教学的良性循环。
数学科更关注学习过程,为使每位学生都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并且在数学学科上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我校继续发挥富有生本特色的前臵性研究的优势,奏响生本数学课堂教学的四重奏(前臵性研究、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数学原理及概念,多让学生自主出题,自主解题,自主进行知识检评,教师则根据“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给予相机点拨,从而使学生全面理解数学概念,发展数学技能,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英语科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强化学生的听、读能力,并利用课前一分钟、每日一句英语活动、我校外籍孩子及共建单位外语职业师范学院的优势,创设丰富的英语学习体验活动,养成学生每日不离英语,读英语必朗朗上口的好习惯,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层次扩大学生的英语阅读量,从而达到使孩子从小爱英语、学英语、会英语的目的。其它各学科也根据本学科特点,结合生本理念,以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技能为目的,使学生在不同的学科都有所获,有所得,全方位促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四)创设发展的平台,展示师生真我的风采
生本教育关注和弘扬的理论是:人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教育应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尊重、信任、依靠学生,是生本教育成功的秘诀。生本教育不仅唤醒了学生的内在学习激情和潜能,更多的是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及获取成功的喜悦,感受生命的价值。同时,教师围绕学生发展这一中心,自由发挥,自主创造,大胆尝试各种教学方法,成为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调控者。学习时,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也是共同的学习者。在教学探索中,教师的综合素质随着学生知识的增长而不断提高,生成了教学相长的教学态势。生本实验六年多来,华阳师生凭着一股永不服输,争创一流的精神,勇立教改潮头,验证了教改的成功,展示了生本实验的魅力,迎来了“山穷水尽疑无路,柳落花明又一村”的喜人局面:
六年来,我校教师共向国内外专家同行上研讨课500多节,听课人数达9655人次。课堂上,学生滔滔不绝的精彩言论、教师挥洒自如的驾驭风范,无不令全国各地及新加坡、香港、澳门、台湾等地专家赞叹不己。周玉娥校长多次应邀在省内外、香港等地作辅导报告及经验交流,都取得轰动效应。何建芬、邹涛、刘韵、郭丹、杨翠娥、叶延萍等应香港教育署的邀请赴香港展示生本示范课,并向香港教育署举办的教师培训班传授生本实验研究的理念及经验,均受高度赞扬。在我校的影响下,国内外教改热潮一浪高过一浪,让成千上万的教师深受感染和启发,让学生终身受益。
2004年12月17日,“两岸四地”生本教育体系学术研讨会上,听了“唤发学生生命活力”的生本课后,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吕达教授盛赞我校的学生:女生像淑女,男生像绅士。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院士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听这样的课,简直就是在享受一种课程文化的盛宴!
“生本教育吐芬芳,华阳师生竞芳菲”。生本实验六年来,在生本理念的引领下,华阳师生共403人次获国家级奖励,326人次获省市级奖励,854人次获区级奖励,有260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在省市级刊物上,12位学生作品入选生本教材。短短几年时间学校不仅实现了办学水平的“三级跳”,还进一步实现了“环境育人,生本兴校,特色强校,立足广州,辐射华南”的目标。
总之,六年多的实践,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生本教育不仅涵盖着国际教育发展的导向,还表达了中国教育改革者的共同心声,犹如一轮朝阳迸发出灿烂的光芒,如同一股和煦的春风吹绿了教学改革的这片沃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营造了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形成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
第二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向管理要质量 以质量求生存
莲池中学 龙德勇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始终坚持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始终坚持教学管理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大力推行目标管理、全程管理、过程管理、评价管理和人本管理。坚持教学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使教学管理的流程畅通无阻,管理效能的最大增值,基本实现教学管理的整体优化。努力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强力提升。
一、狠抓常规,确保质量上档升位
1、严格考勤常规。学校将进一步健全考勤制度,完善考勤机制,建立校长负总责,行政值日考核教师,教师考核学生三位一体的考勤机构。学校将继续推行课时津贴制,激励大家多上课,上好课。要求全校教职工要增强事业心,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珍惜自己手中来之不易的工作,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做到按时上班,准时上岗,行政值日、主管领导考核到班、到课时。要求因故缺席必须请假,不请事后假,做到教职工出勤情况每周校会公布,奖惩当月兑现,学生无故缺席扣当月德育量化分。从而有效地保证学校工作的正点运行。
2、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常规管理是教学工作的核心,是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打造学校品牌的重要保障。本学年,我校的教学常规管理突出六个字“强过程、重落实”。做到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完善,管理民主科学,在具体工作中求实、求细、求严。狠抓常规教学和常规管理,学校领导以身作则,身先垂范,带头做好“六认真”。(即:认真巡查、认真听课、认真教学检查、认真召开毕业班例会、认真与师生谈心、认真作好各种考评)。要求教师切实做好“备、讲、批、辅、考、实验实习指导”等“六认真”工作。要求学生做到认真预习、认真听讲、认真作业、认真复习、认真参加考试、认真参加实验实习等“六认真”。学校教导处要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教学常规工作的检查,给予“优秀”、“合格”、“不合格”的结论。及时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总结检查情况,并将检查结果在黑板上公示,从而进一步强化我校的教学常规工作。
二、打好基础,务实求真,突出精品
1.强化非毕业班管理,打好坚实基础。初中教学每届三年,要使学生在毕业时有优异成绩,必须从初
一、初二扎扎实实地搞好教学工作,夯实基础。学校对各年级实行领导蹲点,年级组长负责抓落实。从班级管理,教学常规,学生养成教育等方面抓实做细。每月一次年级组教学评估会,每学期一次学校教学总结会。把教学常规工作和质量考核分析总结到人,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绝不让初
一、初二出现了问题后还带着后遗症进入初三。从而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健康、稳步提升。
2.加强毕业班工作管理,实现教学质量上档升位。毕业班工作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毕业班质量是一所学校教师群体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更是一所学校品牌形象的外在凸现。我校毕业班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抓标务本、精讲精练、关注能力、重在发展”。工作思路是:“对准目标、全程策划、分段落实”。工作要点是:“转变观念求发展,狠抓质量出精品。工作目标是:“实现教育质量再升位”。具体做法是:建立健全毕业班工作的管理机制,成立毕业班工作领导小组,下达毕业班工作的目标,任务及各科的“四率”目标,各科教师与学校签订目标责任书,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实行分层管理,校长全面负责,宏观导向。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并采取:领导蹲点、教师跟班、学月统考、学科负责、抓点抓生、跟踪辅导的具体管理措施。为确保目标任务的实现,牢固树立“五个意识”和念好“四字真经”。“五个意识”是指:一是认真反思学生情况,提高工作效率,树立效率意识;二是注重打造学校品牌,围绕质量内核,树立质量意识;三是注重一岗双责,树立安全意识;四是学科相互配合,树立合作意识;五是认真落实目标责任,树立目标意识。“四字真经”是指:力求一个“早”字,工作思考要早,方案确定要早,问题解决要早;把握一个“准”字,学生基本情况要准,教材广度和深度要准,选择方法要准;要落实一个“实”字,制定任务要实,班级管理要实;体现一个“活”字,学生思想工作要做活,工作方法要灵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用活。
三、以新课程研究为重点,提升学校教育科研水平
教育科研是提升质量的重要手段,教育科研是教育教学的“第一生命力”,是促进教育质量提升的第一推动力。教育科研与教学密不可分,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深入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
1、启动集体备课制度。各学科备课组每周开展一次集体备课
活动,各位备课组长作好统一安排,认真组织,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明确某一章节或单元的重点、难点、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并将专题研究情况记录整理后以月为单位交教导处,每位教师应根据集体备课方案结合本班实际,形成个案,指导教学。
2、认真组织青年教师公开课活动。上课教师要做到认真备课,认真说课,认真上课,教研组要做到认真评课,达到互相取长补短的目的。坚持相互听课制度,每学期三年教龄内的教师听课不少于30节;十年教龄内的教师不少于15节;十年教龄以上的教师不少于8节,每听一节课,必须有听课记录,有听课后的评价与建议。
3、开展好“杜郎口模式”研讨课活动。各教研组集思广益,集体备课,由五年以上教龄的优秀教师执教,课后深入研讨,提高学科教研组的教师水平。
4、扎实搞好“以老带新”工作和“诊课”活动。特别是教研组要帮助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有问题的青年教师,要对他们在备课、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平时测验、作业批改等方面进行诊断,找差距,添措施,要让他们尽快的成熟起来。
5、各教研组要组织好教师参加各级教研部门主办的优质课竞教,论文及科研成果竞赛活动,培养一批校级、县级、市级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及科技拔尖人才。
6、认真开展学科教研组教研活动。做到有计划,有准备,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教研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力争达到从常规教研走向创新教研。
7、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题,倡导校本教研。要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课题实验研究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参与,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促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
四、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使学生真心做到“勤奋学习、愉快生活、全面发展”。
坚持“全面打好基础,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认真开展好文体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师生的文体生活,体育方面要求上好体育课,做好两操,特别是开展好大课间活动,春季开好田径运动会,冬季开好球类运动会。每天确保师生一小时的体育锻炼。音乐方面要上好音乐课,元旦搞好歌咏赛,“五四”搞好文艺汇演。美术方面要上好美术课,搞好“元旦、五四”书画展,各班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安排和组织好课外活动,从而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根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6个评价维度,22个评价要素,66个关键性表现,要求学生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使我校的综合素质评价走向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管理是不断提高质量的保证,学校必须坚持向管理要质量,以质量求生存的办学思想,扎实抓好抓实管理的每个环节,以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捕捉细节 预约精彩
永仁县莲池中学 龙德勇
教学细节是发生在课堂上的充满思辨与灵性的课堂场景,它充盈着灵动的智慧,洋溢着人性的光辉。在课堂上,正是有了这种充满思辨的细节,教学才会充实饱满、激情跌宕、隽永俊秀;正是有了这种蕴含灵性的细节,教学才能捕获“动态生成”的契机,营造更多精彩和美丽。
关注教学细节这一课堂场景,本身就是一种资源优势,因而是值得挖掘的,也是能够挖掘的。如果说及时捕捉细节是一个教师“教学自觉”的话,那么,有效开发则是一个教师“教学智慧”的显现。
在今天与学生共同学习《依法参与政治生活》一课,当我讲到“维护国家安全”一目,在进行探究活动 “小民有几种选择?分别会产生什么后果?”时(人教版九年级)。按照我预想的教学设计,小民有两种选择。而且在互动过程中学生们大都能够说出来:一是,小民将技术资料拿给他的亲戚看,这样他也会有比较丰厚的物质回报,但这样做会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并且自己也要承担法律责任。二是,拒绝亲戚的要求,并配合国家安全机关或公安机关,将窃取国家情报的犯罪分子一网打尽,这样做维护了国家的安全,消除了威胁国家安全的一大隐患。
正当我为学生的回答和我的教学设想一致高兴进而对学生今天的表现将要表扬时,突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小民还有第三种选择!”
同学们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学生张悦身上,甚至有的同学都笑出了声,“还能有第三种选择?”这样的疑问不时的从学生嘴里小声的略带嘲笑的迸出。我此时也是一惊,但马上镇定下来对该生说:“哦,既然你认为有第三种选择,那说说你的看法。”同学们马上安静下来都认真地听着,“小民的第三种选择是拒绝了亲戚的要求,但是碍于亲戚的情面并没有向任何人提起,也没有想到去国家安全机关或公安机关报案,结果其亲戚又通过其他途径窃取了技术资料。”说到这有学生就插嘴说了“不还是拒绝了嘛!”
我听了之后,这位同学观点确实反映了现实生活中部分人的做法,并且马上想到下面还要学习“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这一知识点,而且小民的这种选择正好能说明小民知道泄露国家秘密不对,但是又缺乏主动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能主动自觉关心国家、维护国家安全,也是不对的,从而让学生明确“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想到这我对同学们说:“张悦同学的第三种选择说明小民缺乏什么意识啊?”“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这样我在总结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面的知识,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当着全体学生的面表扬了他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的行为,并鼓励全体学生要敢于思考,敢于发表独到的见解。
课后,我重新回想起教学过程的这一细节,觉得差点就错过了一个好的过渡环节,所以及时对我的教学设计做了修改,并总结到以下两点体会:
1.新课程下要求教师具有更出色的教学机智,把握好教学细节。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细节往往会表现为一些“意外”的出现,如:某一次的突如其来,某一次的偶发事件甚至某一次的尴尬,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区别对待,并且要能够正确的认识并学会利用这些“意外”去体味、去思考,变不利为有利,使课堂变得精彩,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课堂教学并不缺乏生成性的教育资源,而是缺乏善于发现和有效利用生成性教育资源的眼睛。教学细节犹如课堂的精灵,倏忽而
至,稍纵即逝,让人始料不及。教师要做有心人,要有一双慧眼,及时捕捉,小心把握,要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中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并把它转化为新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从而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睁大发现的眼睛,捕捉每一个有价值的细节,深入挖掘和开发教学细节中蕴藏的教育资源,我们的教学就会因之而充满生命的律动,课堂就会因之儿精彩纷呈。
如何让思品课“活”起来
永仁县莲池中学 龙德勇
对于初中政治课,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看法:既折服于它深刻的道理,又无奈它的晦涩难懂,所以,很多学生出现了对思品课学习信心不足,没有兴趣,成绩差等现象。究其原因,就是思品课对学生缺乏吸引力,给人的总是一副冷冰冰、干巴巴的面孔。
为了适应21世纪人才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国已实行了新课程改革,作为基础学科的思品课,依据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加快了改革的步伐,从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及教学观念、教学思想上都有了崭新的变化。中学思品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中学教师,因此中学政治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明确任务、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之中。在教学中应当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政治课“活”起来,让学生感兴趣。为此,笔者在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做了点滴尝试。
一、运用名诗名句,让思品课道理通俗化
古诗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内容,名诗常常寓意深刻,给人启迪,令人深思,把这些诗句运用于思品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深奥的政治道理。比如在学习“封建土地所有制”这一知识点时,我选用了学生熟悉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并设问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文,再请学生回答,最后总结出原因。这样不仅使学生对该知识点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而且扩大了知识面,做到了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有机结合。
不仅名诗可以用,名句也可以信手拈来,巧助思品课教学。例如在讲“艰苦奋斗”这一知识点时,我先让学生搜集不同时代关于艰苦奋斗的名言,然后上课时让学生发言,同学们列举了“艰苦奋斗,玉汝于成”、“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毛泽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王进喜)”等。通过这些名句,学生深刻领悟到了艰苦奋斗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当代中学生更要发扬这种精神。
实践证明,在思品课堂引用名句名言,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参与教学过程的热情,而且提高了教学实效。
二、构建活动课,让思品理论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是学生的个体行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教师就要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原给学生,让他们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而在政治课上构建活动课,则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在讲“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这一内容时,我采用了让学生“现身说法”的形式。课前先让学生调查其祖辈、父辈的生活经历,请他们谈谈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学生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记录下来。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兴致勃勃,各抒己见,从吃、穿、住、用、行等方面谈了改革开放的变化,此时得出结论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学生也容易理解,更具有说服力。
思品课的基本理论,若从正面讲解,学生有时难以接受,但若采用“辩论会”的形式,通过辩论让学生得出结论,效果会更好,因为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笔者在讲解“谈社会理想,树坚定信念”时,采用了辩论的授课方式。事实证明,通过辩论,既提高了学生的理论,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又完成了政治理论的传授。通过课堂授课方式的调整,使政治道理生活化,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思品课自然受欢迎了。
三、让音乐走进政治课堂,让思品课活泼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远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为了强化思品理论教学,在上课时适当引入音乐,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心声召唤学生、教育学生,引发其对科学理论的共鸣,可以使政治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例如在讲“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些知识点时,让学生熟悉并吟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啊,亲爱的妈妈》、《走进新时代》等歌曲,并及时补充了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光辉业绩,同学们听得严肃认真,群情激昂,其豪迈心情也是油然而生。在歌声中,党的形象高大起来,神圣起来。又如,在讲《中国环境问题》时,又播放了《美丽草原我的家》《天堂》等歌曲,这些歌曲不仅激发了学生珍惜、热爱美好环境的热情,而且也让学生有了保护环境,同破坏环境行为做斗争的坚强决心。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让政治课教学手段现代化
学生的认识能力是否会有长足的进步,常常取决于我们能否提供一个良好的外界条件。在过去教学中,多数是“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教师只是讲讲、写写,学生只是听听、记记,对知识的理解,认识的提高,很多都是抽象的、模糊的,很难真正搞清楚,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媒体也逐渐走入课堂,广泛用于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诸如电影、电视,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代替了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教具的教学模式,即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动画、图像、立体声融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把学生带入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觉得生动有趣,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比如在讲《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知识点时,播放电视记录片,让学生欣赏草原美景的空旷,沙漠戈壁的荒凉,草原沙漠化的加剧,牧区经济的腾飞,牧民的抱怨与无奈的画面,再让学生聆听歌曲《美丽草原我的家》《天堂》等,最后再结合画面的内容,充满激情地向学生讲述国家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感性上体会到党的英明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政策的伟大。这样轻松自然地把理论转化为认知,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境界,从而提高了课堂质量。
实践证明,大胆改革思品课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不仅能增强学生对思品课的兴趣,而且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为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
第三篇:创新管理-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创新管理 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阐述,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同时也对教育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义务教育学校应以创新为动力,不断更新学校管理者的办学理念,加强内部管理,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始终保持学校全面、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主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不断创新。
一、办学理念的创新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办学的总体指导思想,是学校全体成员对学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所持有的教育观念。它是建立在对教育规律和时代特征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它应该包括对“学校是什么”“学校具有什么使命”“发挥什么作用”等这样一些学校基本问题的价值判断和识别,体现了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对学校价值的认识。人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由此可见,校长的办学理念对学校的发展方向、价值取向起着主导作用,所以,作为校长应紧紧围绕教育方针、办学目标来设计自己的办学理念。校长在设计办学理念时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发挥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让全体教师都参与到办学理念的设计中,使之成为全体成员共同思考后的价值选择;二是考虑到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认识、对学校的期望和要求,让办学理念能够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办学理念必须回答学校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这是办学理念的核心,也是学校办学的根本。所以,办学理念的创新必须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地域、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的层次定位、学校文化内涵等实际情况,不能脱离实际,但也不能太迫近现实,要有一定的超越时空性和稳定性,保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变,使办学理念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指南和不竭动力。
二、和谐团队建设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人的行动取决于人的思想意识,学校管理本质上是人的管理。一所学校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本在于和谐团队的建设,形成团队凝聚力,使全体教职员工围绕着学校的整体办学目标,同一信念,互相信任,团结协作,在学校内部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团结有力的工作氛围。和谐团队建设主要是建设三支队伍,即成熟的干部队伍、优秀的教师队伍和卓越的班主任队伍。
(一)成熟的干部队伍保证了学校的有效管理。学校中层干部的思想意识决定着管理者的系统行为,决定着管理制度的制定,决定着实施管理制度的方法、手段,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
(二)优秀教师队伍是学校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学校的所有工作都是通过教师来落实的,没有好的教师就没有好的教育质量,就没有好的学校发展。所以,学校必须潜心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1.必须始终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坚持以德立教。“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担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其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师德直接关系着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胡锦涛说:“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我校在师德建设方面主要做了四点:一是加强师德教育。制定师德学习计划,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开展“讲师德、比奉献,讲师能、比业绩”师德论坛活动,端正了教师对师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促进了师德水平的提高。二是开展专项治理活动。针对当前存在的教育乱收费、有偿家教、乱订教辅资料、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工作纪律松弛等突出问题,开展师德行风建设专项活动,进一步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收到良好效果。三是典型带动。通过“优秀教师”“师德标兵”“我最喜爱的教师”评选,选出教师身边的榜样,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树立正面典型,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扬正气,树新风,增强教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四是建立师德考核长效机制。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关键在建立长效考核机制。我校制定并经教代会通过《教师师德考核办法》,制定了《教师职业道德细则》,明确了教师从教的界限;考核中在领导评议、教师评议、自我评价的方式下引入学生评教师、家长评教师、社会评教师的评价机制,使教师时时处处注意展现自己的职业素养,有效的促进了师德师风的良好转变。
2.必须树立正确的现代教师观和学生观。与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传统教师观相比,现代教师应当顺应社会发展树立现代教师观。首先教师是一种专业人员,不能拿全知全能的眼光看待教师;其次,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三,教师是需要终身学习的人,不能把学习当做自己的工作压力和额外的负担;第四,教师是学校管理的主体,应积极主动的参与学校的管理,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荣辱观。通过新课改,我们还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不能把学生当做学习知识的“机器”,每一名教师必须知道:每一名学生都是具有巨大发展潜能、按照一定身心规律发展的成长中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是完整的、具有自身独特性和彼此间有巨大差异的人;每一名学生都是独立的,不以他人意志为转移的人,是学习的主体。
3.积极引导教师主动构建智慧型教师。第一,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并持之以恒的付诸实施。有智慧就必须有知识。教师必须学习教学的本体知识,将学科底蕴打扎实;必须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教师专业方面的条件性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还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和积累实践性知识,教学智慧从实践中来,从课堂中来。教师要重视知识的运用,在应用中使知识转化为智慧,做到“学知识,长智慧”。第二,教师要有阳光心理。首先,教师应正确的认识自我。要将教师职业上升为事业,并将其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要在职业生涯中不断的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展示自我、超越自我;要善于心理位移,富有同理心和亲和力,从平等、发现、欣赏的视角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要乐观对待各种挑战,乐观对待成功与失败,善于抓住机遇,并注重付诸实践。其次,要认识他人。要学会倾听他人,发现他人的优点;要学习他人,学习别人的长出;要尊重他人,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再次,教师要学会正确对待现实。要对未来充满自信,用积极的目光和心态看待当前的困难,追求健康、快乐、幸福的人生。第三,教师要有教学智慧。教学智慧来自于一点一滴的教育积累,来自于细致入微的管理服务,来自于潜移默化的环境熏陶。教师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实践、提炼、反思、总结,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自己深刻洞察并敏锐机智、高效快速的应对教学情境的能力,从而达到融通共性、自由和美的教育境界。
(三)卓越的班主任队伍是学校全面发展的主力军。在2009年教育部新颁布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中明确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由此可见,卓越的班主任队伍建设,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1.遴选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这是做好班主任动作的基础。好的班主任可以给学生的人生以积极的影响。我们在组建班主任队伍时,重点考虑了四个方面:一是有爱心,这是选拔班主任的前提,只有爱孩子,才能为孩子的一切着想;二是有责任,只有有责任的班主任,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呕心沥血;三是有经验,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学水平是做好班主任的重要保证;四是善沟通,要有一定的社交能力,能够与孩子沟通,与家长沟通,与同班科任教师教师沟通,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非常重要的能力。
2.注重班主任理论学习和基本功修炼。班主任只有工作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掌握充足的班主任理论知识和基本功,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我们每月组织一次班主任会、每学期组织一次班主任培训会,除正常的工作安排外,就是组织班主任老师学习,先后学习了主体教育理论、赏识教育理论、成功教育理论、生命教育理论、体验理论、幸福理论、欣赏性教育等一系列班级工作理论,鼓励教师自学现代教育中关于班级管理的专著,同时,还学习了班主任工作中能运用的一些心理学知识,如罗森塔尔效应、异性效应、鲶鱼效应、角色效应、破窗效应、责任分担效应等等;学校还通过外出培训、请专家讲座、班主任论坛等多种形式为班主任创造学习的机会。通过学习,提高了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增强了他们做好工作的信心。在班主任理论提高的同时,我们更注重班主任基本功的锻炼,着重加强了班主任四方面基本功的训练:一是班级集体建设。组织班主任教师认真学习了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理论,在班级教育工作的认识上达成共识,即班级教育的基本对象有学生个体向班集体转变。使集体成为班主任工作的主体,使每个学生都参与集体共同的活动,利用集体的力量来教育、影响每一个学生。二是抓好学生教育管理。主要做好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突发事件处理四方面工作,每一方面都制定了精细化的细则,标准清楚,操作简单。三是做好本班学科教师资源整合。强调班主任必须向学生介绍每一位学科教师的特长和优点,树立学科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支持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班主任学科教师处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团结学科教师,加强与学科教师的沟通与交流;激励学科教师为共同的学生、共同的培养目标,携手努力,促进班集体的成长。四是注重家庭教育的作用。通过班级家长委员会组织,定期召开家长会,共同确立班级发展目标,达成家校共识;通过家访、家长访校、电话联系、飞信、致家长的一封信、家庭教育报告会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对家长进行培训,使家长能够正确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掌握一定的家教知识,主动配合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做好学生在校外的教育管理,从而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三、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叶圣陶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决定好人生,好的人生就是幸福人生。小学阶段是孩子一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作为小学必须抓住这一教育关键期,努力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为孩子的幸福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我校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本着“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的原则,加强学生养成教育。
1.学生在小学阶段有许多好习惯需要养成,本着中心扩散原理,我们在认真调查、仔细研究的基础上,以学生的衣着、卫生、学习、走路、说话、就餐、纪律等七方面为习惯养成的重点内容,每个年级分别制定规范细则,目标相同,标准不同。
2.好习惯的养成必须要强化训练。我们在组织学生训练时强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训练必须严而又严,不能有例外。我们充分利用每天放学前十分钟,每周一班队会、每周一国旗下讲话、班队干部培训会、班级板报、校报等阵地,由班主任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好习惯要求,并通过学校和级部分别组织的行为示范展示、好习惯课本剧、手抄报、走廊文化等形式教给学生好习惯如何养成。建立了学校、级部、班级三级检查组织,对学生好习惯训练和日常表现进行每日检查,如有违反,按《一日常规细则》进行处理,计入班级考评。引入激励机制,每月评选文明班集体,每学期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学生干部”“好习惯.好少年”,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与喜悦,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3.注重教育合力的形成。学校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一致,才能促进学生好习惯的养成。学校将养成教育的内容、要求与工作情况,定期通过一封信的形式向家长汇报,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学校定期召开学校发展恳谈会,邀请社区、村、各职能部门、家长代表到校共商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大计,积极听取、采纳来自不同层面、不同单位的意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落实,并通过与会人员积极宣传学校在养成教育方面的做法和要求,加强对学生在社会上的监督与反馈,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效果显著。
四、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驱动
学校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社会文化和民族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生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一种独特的群体文化。学校文化建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核心是“以文化人”,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培养个性、全面发展。学校文化建设应从五方面入手。1.坚持思想立校的原则,构建领先的校长文化。学校文化中,校长文化是魂,它引领着教师文化、学生文化、活动文化、环境文化的发展,是决定文化育人方向的主导因素,是学校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校长文化首先是校长本人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教育价值观、行为准则和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同时又是对所在学校多元文化要素长期活动积淀下来的文化传统的辩证认识和超前驾驭。
2.营造读书学习的氛围,构建高雅的教师文化。在学校文化中,教师文化是核心。铸造校园文化,关键在教师。校长的办学理念,只有成为教师的共识,落实到实践中去,并逐渐成为教师的行为习惯,最后才能呈现出与学校发展相一致的教师文化。教师文化建设应从教师的不断学习入手,引导教师多读书、多学习,相信开卷有益。学校应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人际关系行为规范、语言仪态行为规范、课堂教学行为规范、社会公德行为规范,使之成为指导教师行为的准则,促进良好教师文化氛围的形成。
3.挖掘学生的潜在才能,构建成长的学生文化。就一所学校而言,对学生影响最深远的不是某一门学科、某一种知识,而是一种文化。而这种文化就是要经过我们小学教育的六年校园生活逐渐形成的学习态度、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及人生价值观。要尊重学生、激励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表扬学生的进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4.贯彻实践育人的理念,构建多彩的活动文化。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寓教于文、寓教于乐,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世界文化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修养。要将活动序列化,形成连续不断的文化熏陶,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活动,青年节、儿童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国庆节等纪念节日活动,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才艺展示、演讲比赛等技能展示活动,使学生在快乐实践中,接受文化教育。
5.发挥潜移默化的功能,构建优美的环境文化。环境文化是外显的学校文化,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学校要对每一根廊柱、每一面墙壁、每一条道路、每一片绿化进行设计与点缀,使其独具匠心,散发出教育魅力,展现出强大的育人功能,在优美的景观环境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启迪智慧、感悟人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环境文化建设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低、中、高年级要有区别,要分段设计,内容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图案要能吸引小学生注意力;还要与当地历史、民俗风情相结合,从小培养学生知家乡、爱家乡、长大建设家乡的情怀。
五、学习型组织建设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助力 学校学习型组织应该是这样一种组织,在其中,所有教职工和学生都能持续不断地学习,创造新知识,在学校组织成员之间加强合作,使组织成员的学习能力不断得到提升。通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并且学校的管理要向教师充分授权,让教师实行自主管理,最终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学习型组织可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新的时代需要新型的教师,教师仅靠在职前接受的教育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工作中应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实现专业发展。同时新的时代也要求教师不仅要会教学,还要会研究,必须成为“学习型教师”。教师要实现专业发展,成为“学习型教师”,必须有一个好的组织环境加以支持。因为一个好的组织可以造就人和发展人,良好的学校环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学校学习型组织不同于科层制组织,在学习型组织中,不仅强调学习,更重要的是强调终身学习,这一点与教师专业发展必须依靠终身学习作为保障是相通的。同时,学习型组织强调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队学习。学校学习型组织的校长也应是学习型的校长,他不仅要为教师提供学习环境,而且应成为学习型组织的带头人。学校学习型组织的组织结构是扁平化的,从管理层到操作层之间层级减少,教师与领导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信息交流将会更加畅通。学校学习型组织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学校中存在的各种不良关系,为教师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从而必然能够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一般文化知识、所教学科知识、教育学科知识。学习型组织是以学习为特征的组织,组织结构是扁平的。在这里,人们将学习和工作融为一体,而教师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更需要把学习与工作融合在一起。在学习型组织中,可以通过读书会,每人读一本教育名著,而后互相交流,达到共同提高。正如萧伯纳所说:“两个人各自拿着一个苹果,互相交换,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两个人各自拥有一个思想,互相交换,每个人就拥有两个思想。”这样会不断增加教师的教育学科知识,还可以节约时间。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通过相互交流与沟通,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不再局限于本学科狭窄的范围,这是符合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的。对于新教师而言,他们在实际运用学校所学的知识的过程中会发现有诸多的障碍,特别是关于教学法知识的运用更有可能使他们感到困惑,这时就需要有经验的教师给以有效的指导。通过学习型组织,新教师能够迅速地了解教师专业的基本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学校规章和一般教育教学知识。
学习型组织可以通过教师之间的充分合作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教师的专业技能包括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学习型组织中,特别强调团体学习和组织学习,同一学科教师与不同学科教师之间可以形成不同的学习团体。在学习团体中,教师可以就教学技能进行探讨,新教师可以从老教师那里学习教学技巧。现代教学不再是“一枝粉笔走天下”了,必须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在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时,不是每个教师都能通过个人自学就能完全掌握的,尤其是中老年教师,在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时可能需要向青年教师请教。这一切都必须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才能实现,每一位教师都不可能把自己完全封闭在自己的教室里,必须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达到共同提高。另外,现代教学要求教师具备教育科研能力,打破了过去那种教师只管教学,研究是专家学者的责任的局面,要求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之余也要从事研究,显然,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学习型组织中,可以通过建立校本研修制度,加强教师的研究意识。校本研修把个体学习与组织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且通过建设学习型组织(教师校本研修小组),使组织内的全体成员全身心地投入研修学习,通过组织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与思想碰撞提升集体智慧,完善自我,从而体会到学习型组织中的个体生命和组织生命的意义。
学习型组织能通过榜样和示范作用让教师形成积极向上的专业态度专业态度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专业自我四个方面。教师从事教育职业都带有不同的目的,有的把它作为谋生的手段,有的是出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而在学习型组织里有一个共同愿景,即在教师个人愿景的基础上会形成一个共同愿景,在它的指引下,每个教师通过学习、工作,不断使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在实现共同愿景的过程中同时实现自己的个人愿景,使自己的专业得到发展。在学习型组织中会鼓励学习并奖励学习,如给教师颁发荣誉证书,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等,这都是对教师学习的一种肯定,可以激励其他教师参与学习,时刻关注自己的专业发展。另外,还可以通过教师做报告的形式,讲述自己的专业发展史,如介绍自己专业理想的形成,表达自己的专业情操等。这些都会对其他教师专业态度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学校学习型组织在关注教师的个人发展时,应把教师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机器上的一个零件,教师会用积极的方式看待自己,能够准确地、现实地领悟自己和所处的世界,对他人有深切的认同感,具有自我满足感、自我信赖感、自我价值感。通过成功的体验,会加强教师的工作动机,使其对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理智性的价值评价,增强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光荣感与自豪感,自觉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做一名有责任感和义务感的教师。
学习型组织可通过各种措施保障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学习型组织是一种结构扁平化的组织,在其中,教师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所处的专业发展阶段对学习的内容、方法做出自己的选择,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自身以外的各种培训,这样能使教师了解自己的实际水平及需要努力的方向。在学习型组织中,教师应该自主组织员工发展活动而不是依靠外来的顾问,教师本身就是专家,其自主开展的活动有时比外来顾问的指导更有效。另外,学习型组织还可以通过提供硬、软件方面的条件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如通过校园网的建设,让教师随时接收最新的教育信息,提供时间使教师有相互沟通的机会,让每位教师都能融入整个组织中。学习型组织是鼓励学习的,从一些学校学习型组织的成功经验中可以看到这一点,他们一般都是通过各种激励措施激发教师学习的积极性,既有物质激励,也有精神激励,最重要的是激励要公平、合理且及时。
总之,学校学习型组织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创建学校学习型组织的目的,通过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可以使教师克服习惯性思维,摒弃封闭的思维模式,学会系统思考。随着教师知识的增长,可极大地促进学校知识管理系统的完善。教师共享学校管理的权利,参与学校政策的制定,可使学校的共同愿景深入每位教师的内心,内化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追求,使之成为一种内驱力,促使每位教师为之努力,而不是使教师游离于学校政策之外。学校学习型组织可以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出一种学习氛围,使教师乐学善教。
总之,学校承担着教育人、培养人的社会责任,应该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不断创新办学思想,升华办学理念,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加强学校内部管理,积淀学校文化内涵,用制度管人,用文化育人,保持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第四篇:培植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推荐)
培植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校本着“环境可以改变人”的育人理念,以内涵式发展为主导思想,以全校师生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以“物质+精神+特色”为发展模式,超前规划,稳步发展,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可为学校持续发展提供“能量”的校园文化。
一、加大投入,建设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
一是完善硬件设施,提高办学水平。
学校投资169万元,建成集学生就餐、集会、读书阅览、文艺演出、理化实验室为一体的标志性建筑——师生礼堂综合楼;投入17万元,按省级一流标准配套理化实验仪器,新建标准理化实验室;投资20万元,新修铁艺围墙108米,砖砌围墙120米,硬化校园4400m2,扩建体育运动场地5000m2,建成标准篮球场5个,排球场3个,购置健身器材6件;投资3.2万元,装修了舞台,增添了灯光、音响设施及20件乐器,满足了艺术教育的需要。
二是绿化净化校园,营造优美环境。
新开辟花坛12个,增加绿化面积3000 m2,加强了花园式校园建设,提高了师生爱美、欣赏美的意识。狠抓良好卫生习惯养成,坚持开展以“拾起一片废纸,整洁一片校园,净化一颗心灵,收获一份品德”为主题的“弯腰行动”和相关的作文竞赛,设置卫生监督岗,增强学生绿色环保意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使校园干净整洁、文明和谐,成为师生工作、学习、休憩的理想场所。
三是美化校园环境,让墙壁说话。
学校本着“处处是教育之地,人人是教育之师”的原则,投资16万元,折除危旧校墙,改建了校门校墙,粘贴外墙瓷砖2100平方米翻新了教学大楼墙面,使校园整体面貌焕然一新;投资4万元,全校师生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粉刷了教学大楼和宿舍楼内部墙面。并充分发挥师生的智慧,以美观、精致、和谐为基调,精心设计了艺术作品80多幅,使楼道文化和室舍文化建设处处体现出人文特色。
二、精心培育,营造深厚的校园非物质文化
一是精心提炼,建设师生精神家园。
为增强全体师生对学校整体发展的认同感,我们认真思考和发掘乡域文化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提炼出了“修德敬业,自强成贤”的校训和“自强不息,奋发有为,和谐共进,争创一流”的校园精神,用宣传牌展示了“严谨求实,团结创新”的校风、“博学严谨,挚爱奉献”的教风、“勤学善思,明理进取”的学风、“文明团结,诚信自尊”的班风,并充分利用升旗仪式、班团课等活动向全体师生宣传诠释校训和“四风”内涵,使之成为凝集师生的动力源泉。
二是充实阵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配合校园修建,学校投资1.6万元,校园内制作了固定宣传版面12块,体育运动宣传画18幅;在原有的教学楼道德育专栏的基础上,设置 “孔子行教图”和“成长乐园”,开辟法制安全宣传教育专版和廉政文化教育专版12块,制作固定标语6条;在师生礼堂综合楼顶设置十六字校园精神,楼内制作了“温恭为基孝友为德,礼乐是悦诗书是敦”的仿古楹联;在师生食堂布置了固定的宣传板面和名言警句,这些丰富的德育资源,时时激励师生奋发向上。
三是丰富载体,推动精神文化建设。
首先,坚持教育活动系列化。开展以开学典礼表彰、期中总结表彰、妇女节表彰、五四青年节表彰等表彰激励活动;以升旗及国旗下讲话、周三学风讲座、专题讲座为内容的专题教育活动;以每学期一次的师德演讲比赛、学生演讲竞赛为内容的自我教育活动;以百科竞赛、实验操作、优秀作文评比为内容的技能竞赛活动;“关爱女孩行动”和“关爱留守学生工程”关注弱势群体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广大师生的活力和竞争意识,优化了学生心理品质,增强了学生集体荣誉感,使整个学校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健康向上的新气象。
其次,文娱活动特色化。结合学校实际,不断创新具有本校办学特色的文娱活动。主要有田径运动会、队列队形广播操比赛及以踢键子、跳绳、打沙包为内容的特色运动会等体育竞技活动,以“十一”歌咏比赛、元旦文艺汇演、五月校园艺术节等为主的艺术教育活动,以英语话剧表演、诗文朗诵竞赛等为主的学科娱乐活动,这些形式新颖的活动,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情
和兴趣。
再次,特长培养经常化。学校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坚持开展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体育、美育教育,引导学生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培养了大批特长发展的学生。近三年来,有49名学生取得省级艺术体育等级测试B级证书,4名学生在2008年的全市中学生运动会上获得7枚奖牌,在全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取得团体总分第一。
三、深入研究,构建校园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专门研究机制。
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当成一项课题,成立了“新课程理念下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研究”课题组,全面向全校教职工传播校园文化建设理论,倡导师生结合学校具体工作,积极为学校建设出谋划策,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校园建设与教学研究的双丰收。2008年此课题获得省级教研课题三等奖。
二是健全民主决策机制。
我们注重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的民主机制,在校园项目建设中,大到校园规划,小到版面设计,都启动意见征集和民主议事程序,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建议,参考成功做法,反复斟酌,科学决策,确保了工作少走弯路,建设尽善尽美。
三是形成全员参与机制。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各建设项目的谋划与决策,共同参与校舍美化和室舍布置,全员投入校舍粉刷、场地平整及优秀作品征集等工作,全体师生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谋划者和具体实施者,又是享受者。同时,增强了学校的向心力、凝聚力。
第五篇:深入学习园本管理制度 促进幼儿园可持续发展
深入学习园本管理制度 促进幼儿园可持续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普洱市孟连县幼儿园管理制度汇编》,进一步优化内部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使幼儿园的办园思想、治园方略、教育手段、训导言行都沿着依制度执教、依制度施教的轨道运行,积极构建和谐校园,8月28日上午,孟连幼儿园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新修订的《普洱市孟连县幼儿园管理制度汇编》。
首先,由园长杨梅珍带领全体教职工学习与解读了《普洱市孟连县幼儿园管理制度汇编》中的第三部分:岗位职责里的23个子内容和第三部分:管理制度里的前18个子内容;其次,由后勤副园长许茜带领全体教职工学习与解读了《普洱市孟连县幼儿园管理制度汇编》中的第四部分:管理制度里的后20个子内容;接着,由党支部书记郑艳带领全体教职工学习与解读了《普洱市孟连县幼儿园管理制度汇编》中的第五部分:人事管理制度重点学习和解读了——《孟连县幼儿园绩效考核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和《孟连县幼儿园奖惩管理办法》;最后,杨园长小结,她要求全体教职工通过学习,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能比超赶新,营造宽松、和谐、愉快的工作氛围;结合班级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相结合,为幼儿打造平安、健康、快乐的成长乐园,推进幼儿园稳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孟连县幼儿园
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