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先进文化引领,促进学校和谐全面发展

时间:2019-05-13 19:25: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理念先进文化引领,促进学校和谐全面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理念先进文化引领,促进学校和谐全面发展》。

第一篇:理念先进文化引领,促进学校和谐全面发展

理念先进文化引领,促进学校和谐全面发展

阜康市第一小学马秀珍

党的十七大强调,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这是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复兴崛起的重要精神支撑,是构建中国和谐社会的重要使命,更是教育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活力之基和动力之源。树立先进的文化理念,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全力打造学校文化品牌,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构建和谐教育的必由之路,是提高学校师生素养,实现高端文化管理,促进学校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重要课题。

阜康市一小始建于1907年,是一所百年老校。百年的奋斗,百年的积淀,百年的历史,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打造优质学校文化品牌,促进学校和谐全面发展”这一目标,将文化建设作为学校科学发展的灵魂和原动力,着力培植以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的学校价值观体系,积极探索和践行新的学校文化管理模式,有效的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及师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使学校有了一个令人惊喜的跨越。

一、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引领学校文化发展方向

学校精神文化,是一种理念和思想,更是一种引领和精神。紧握学校精神之根,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共筑市一小和谐校园之魂。

(一)引领发展方向,培育核心文化

学校精神,是学校品格的凝炼和神韵,是学校发展的精神源泉和不竭动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最根本的就是学校精神的塑造和培育。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管理的本质是思想。面对“打造学校优质文化品牌,促进学校和谐全面发展”这个教育发展的新课题,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站在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软实力、核心竞争力、第一内驱力,紧紧把握理念先行的精神文化建设思路,总结办学历史,结合发展实际,挖掘和提炼学校百年文化底蕴,树立了“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学会求知,善于创新”的育人目标,确立了“教学优化、活动优效、环境 1

优美、服务优质”的办学目标,形成学校独特的核心价值体系,凝炼出“以人为本,促进市一小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观。

爱心托起希望,文化奠基未来。在“促进一小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追求和办学实践中,我校紧紧围绕学校核心价值体系,凸显学校核心价值理念,在学校精神文化的引领和统帅下,精心确立并全力实施“以人为本、文化塑魂、人文管理、多元课程、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整体发展战略,用学校核心价值观这条红线贯穿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师生文化、课程文化、物质文化建设各个层面,使学校文化内化于心,渗透于制,固化于物,外化于形,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生命的精神和血脉,成为一种濡养、陶铸、自觉、习惯,成为一种独特的人文气质,为学校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和鲜活生机。

精神培育队伍,队伍体现精神。实践证明:在学校发展中,在先进精神文化引领下,学校核心价值体系彰显出独特的魅力和巨大的力量,为我们“促进市一小和谐全面发展”扬起了成功的风帆。价值取向——人文精神——行为方式,良好有序的有机融合,升华成一种学校发展的生命力、凝聚力、推动力。广泛的心理认同,共同的精神追求,积极向上的思维方式,务实求真的工作态度,博爱和谐的教育氛围,改革创新的工作激情,爱心奉献的优良品质,在学校文化建设的沃土中生根、开花、结果,学校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使学校驶入科学和谐发展的快车道。

(二)确立“三风一训”,培育精神文化

学校精神,是教育内涵的诠释和解读,是学校的“精、气、神”。学校“三风一训”,则是学校精神文化的集中表现。

“三风”传递文化,凝聚学校精神。为此学校确立并形成了“求真、求实、求美、求新”的校训,“文明、诚信、和谐、创新”的校风,“博学、严谨、敬业、爱生”的教风,“乐学、勤学、活学、会学”的学风。学校自己创作的校歌深受大家的喜爱,全校师生在演唱中更是感受到一种力量的呼唤,一种心灵的震撼,一种进取的激励。在“三风一训”的引领下,通过师德建设、爱心工程、文明校园等阵地建设,学校精神文化深入人心,有力地推进了和谐校园建设。

(三)科学定位规划,挖掘百年老校文化底蕴

文化引领发展,文化成就名校。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学校将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挖掘百年老校文化底

蕴,根据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规划,2007年我校借百年校庆之际,布置出了校史展厅,撰写了八万多字的《阜康市第一小学校志》。我校的校史展厅和校志引起了阜康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校史展室和校志已经作为我校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校本教材受到学校的重视,并被确立为阜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以规为范,人文管理,构建学校文化管理模式

学校制度文化,是一种刚性规范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人文关怀和良好习惯。打造制度文化,实施人文管理,实现学校文化“张弛有度,和谐有序”动态美与静态美的有机结合,是促进学校优质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民主公平认同,完善制度体系

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及管理模式的凝结,对师生价值观念、行为规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校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倡导率先垂范、服务师生的精神,真心依靠教师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各种岗位职责、考评办法及教学规程,学校各种大事、重要制度都经学校人事领导小组和财经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并经全体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执行,使学校规章制度体系建立健全成为一个民主参与探索践行的过程,并力求使制度充分体现教师意志,形成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学校制度文化。学校变被动管理为主动参与,主动邀请教师参与学校日常监督管理,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人文氛围,打造一支充满激情、无私奉献的教师团队,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有序、高效、良性运行。

(二)改革评价方式,创新评价机制

学校以人性化管理为基本出发点,从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入手,改进评价方式方法,健全师生评价体系。实行月考核,突出了过程管理,有效增强了评价制度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执行效力。同时,加强学生常规管理,重视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建立《文明班级管理考核细则》、《卫生评比制度》,制定《学生一日常规要求》等,并按照要求每天对学生的文明、礼仪、卫生等情况进行检查,有效的规范了学生管理,发挥了制度管理的效能。

(三)推行人文管理,凝聚发展合力

学校以人文管理为抓手,始终贯彻人本管理这条主线,引领师生认同熟知并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学校转变管理理念,改革单一陈旧刚性传统管理模式,通过专题讲座、教师论坛、教育活动、督查

评价、榜样示范、表彰激励等多种办法,对师生工作、学习、生活予以理解、关爱、帮助,以规为范,刚柔并济,变管理为服务,变制度为引导,变规范为习惯,有效地增强了师生的主人翁意识,极大的调动师生遵章守纪积极性,促进师生良好品质、习惯的养成,形成了师生认同、行为自觉、执行力良好的文化生态,保证了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实现了人本管理的最优化和最大效益。

三、改革创新,多元课程,搭建学校文化建设平台

学校课程文化,是一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是一种本领的锻造和能力的形成。弘扬人文精神,构建多元课程,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是促进学校优质和谐发展的文化基石。

学校依据国家课程标准,深化学校课程改革,围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展开课题研究,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不断提升校本研究水平,搭建起多元课程的新平台,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近年来学校分年级段开设校本课:

一、二年级是《巧手你我他》,三、四年级是《童心小剧场》,五、六年级是《走进美诗文》。目前学校教务处正在编写以爱家乡、爱阜康、爱学校为主题的校本教材。

四、求真固本,师生互动,筑强学校文化发展之本

学校师生文化,是一种品质和素养,是一种风景和魅力,是学校人文素质和教育氛围的折射和体现。搭建师生文化平台,提升师生人文素养,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是促进学校优质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柱。

(一)构建“两园”学校,打造优秀团队

一是构建“学习型校园”。学校建立校园网站,开展校本教研,举办“教育教学论坛”、“班主任管理论坛”,有效的提升了教师教学素养。学校搭建新课程教育理论交流平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学校选派骨干教师70多人次参加了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各类培训,大大提高了教师育人教学的本领。二是构建“科研型校园”。学校开展教学创新活动, 设立“课题研究论坛”,组织“校本研修论坛”、“课题研究报告会”、“网络资源应用培训”等专题交流活动。在学校统一规划下,学校围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展开课题研究,打造出校本科研“个人主题、学校课题”的新格局。在全国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中,学校每年都有几十名教师获一二等奖。

(二)播种成功希望,营造爱心乐园

学校在“促进学校和谐全面发展”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坚持结合学生实际,重视学生文化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和办法,为学生搭建培养信心、挖掘潜能、锻炼能力、张扬个性、发挥特长的舞台,让学生享受希望和成功的喜悦。我校的主要做法:一是坚持常规教育,养成良好习惯;二是组织教育活动,张扬学生个性;三是培养学生兴趣,发展一技之长;四是实施激励评价,激励学生成长。

近年来,学校继续加强“三团一队”(少儿合唱团、舞蹈团、书画艺术团、小乐队)建设,充分培养学生特长、发展学生个性,艺术教育呈现新的亮点。2010年5月,学校合唱团赴奇台参加了昌吉州举办的“爱我中华”歌咏比赛并取得了优秀组织奖。2010年6月和8月我校舞蹈队受邀请参加了阜康市庆六一表彰文艺汇演和慰问部队官兵文艺汇演,在市“小学生独唱、独奏、独舞”比赛中,我校有6名学生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2010年8月,在阜康市小学生乒乓球比赛中我校有8名学生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学校田径队连续3年荣获阜康市田径运动会比赛第一名。

五、惟馨求和,景观彰显,凸显学校文化育人功能

学校物质文化,是一种景观和吸引,是一种熏陶和感染,是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外在表现。加强学校物质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校优质和谐发展的题中要义。

(一)设计识别系统,打造文化形象

我校的校标,寓学校发展蒸蒸日上,教师用爱心抚育孩子成长,学生在学校快乐生活为一体,诠释了我们的教育理想。

(二)建设人文校园,优化育人环境

环境,是一种教育力量。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精心打造校园文化环境,全力建设“人文校园”。学校精心策划教室、功能室、办公室文化,建立精美宣传栏、宣传牌,突出人文理念和育人特色,让每一面墙壁都闪动着人性的光辉,让每一处角落都洋溢着动人的温馨,让每一个景象都透射出启智的元素,打造出一个师生精神交融的温馨家园。

(三)真心关爱学生,构建温馨家园

据统计,1999年以来,阜康市党委、政府先后为学校共投入1000多万元,使学校教育教学条件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如今的市一小,设施先进、设备一流,让师生享受四季如春的关怀;综合楼内,宽敞的图书室和阅览室,七万多册图书,汇成了知识的海洋;远程教育网络、互联网、校园局域网、计算机室、教室联为一体,使学校和外界社会紧紧相连。实验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电教中心、书画室、舞蹈室、一应俱全,先进的设施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研究性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标准的篮球场、足球场、200米跑道的塑胶运动场营造了学生健康发展的良好空间。整个学校布局合理,简洁美观,校园绿化率达到43%,使学校真正成为孩子们快乐成长的摇篮和温馨的家园。

灿烂的学校文化建设之花,必然结出丰硕的兴教荣校之果。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少儿平安示范学校、和谐中国.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百佳创新学校、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基地和青少年科技人才培训基地、全国小学德育实验学校、全国校园法制安全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学校;荣获自治区级的奖项有区级新课改先进学校、卫生红旗单位、德育达标学校、依法治校示范校、少先队红旗大队、口腔健康学校;荣获州级的奖项有昌吉州先进学校、德育示范学校、军警检阅示范校、五一劳动奖章先进集体、绿色学校、花园式学校、先进教工之家、巾帼文明示范岗、“三八”红旗集体、少先队优秀示范阵地;连续5年荣获市级教育教学管理先进集体、连续14年荣获少先队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三年荣获宣传工作先进集体、荣获市“一流班子、一流业绩”称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校、平安单位、工会工作先进集体、教研工作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实现了品牌发展,受到领导、社会的广泛赞誉。

打造学校优质文化品牌,促进学校和谐全面发展,是阜康市一小的不懈追求。我们深知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不断建设、提炼、创造、发展的过程。今后,我们要在强化、深化、细化、优化学校文化建设上苦下功夫,为打造更加富有教育教学特色和魅力的品牌文化做出新的贡献。

第二篇:理念引领 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

理念引领 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

——柴里矿区学校课程实施水平自查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方案》和滕州市教育局文件精神,我校对课程实施的各方面工作展开了自查,现就此项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宣传培训,明晰课程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对于先进教学理念的学习我校常抓不懈,有健全的学习制度和培训方案。为顺利实现课程实施,我们采取集体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学习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育走向生本》、《解密高效课堂》、《赏识你的学生》等教育书籍,并以此引领教师走进新理念。

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更新了办学理念,制定了柴里矿区学校长期发展规划和近期工作目标,并且通过会议、校园网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及时、全面地向广大师生宣传新课程理念,从而营造出了浓郁的宣传氛围。学校一直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做到让警句、名言、名人时刻陪伴着学生,鼓励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在不断总结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一切”的办学理念,在新课程实施中,结合学校实际,确立了符合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

二、严格按照《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

在课程开设方面,我校认真落实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设置与开发,能够按照《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做到三表统一。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学校重视开展好信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地方等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音乐、美术1-6年级每周各2节;体育1、2年级每周4节,3-6年级每周3节;综合实践活动3、4年级每周2节,5、6年级每周3节;4--6年级每周一节信息技术课,安排在综合实践课中,其余课时为研究性学习。学校还成立了舞蹈、书法、乒乓球、合唱、美术等兴趣活动小组,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得发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三、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资源

我校小学部现有任课教师77人,教师年龄结构合理,学历达标率100%。按课程方案要求配齐、配足了各门课程专(兼)职教师。科学合理搭配学科教师,并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从事一线教学,积极开展教研教改,充分激发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为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我校加大了对教育设施的投入力度,图书室现藏书16000余册、实验器材、体育器械达到二类配备标准、校园网络能够满足教学需要,各种设施使用制度完善,使用率高,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合理开发和利用家庭和校外资源。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学校家委会工作成绩突出,他们配合学校举行了邵天才"心怀感恩、成就未来"感恩教育报告会,联系柴里煤矿消防队开展了主题为"全民消防、生命至上"119消防安全教育进校园活动,使教育教学工作家校互补。学校根据需要,合理开发校外资源,结合矿区实际,利用寒暑假组织走进厂矿企业,开展了"追寻先辈创业足迹"等实践活动。

四、遵循课程方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有计划、易操作地开展教研活动,做到主题明确、形式多样。充分发挥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的榜样作用。建立教研组长负责制,扩大教研组长的管理权限,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制定好教研活动计划,拟订好教研专题,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本学科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开展组内的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活动,做到内容具体、发言充分、记录详实、注重实效。教研效果显著,韩蕾老师执教的音乐课代表枣庄市参加山东省优质课评比,吴涛老师执教的电教录像课荣获山东省二等奖,张静老师、杨厚涛老师在参加滕州市优质课比赛中分获二等奖,教师们撰写的论文、制作的课件、教师基本功等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教学活动扎实有效。我们强化集体备课,建立“个人精备+集体讨论+集体修改”的集体备课制度。教师上课能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对重难点的分析到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环节,练习安排适当,学生的课业负担适中。教学时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生本教学模式,运用灵活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教学效果明显。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培养和发展。教师作业设置合理,批改及时到位,能够及时进行反馈和矫正。

教育活动丰富多样。开展了常规教育和主题教育,建立了班会、校会、升国旗制度,利用重大节日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家乡、安全、道德法制等活动,学校充分利用文化节、艺术节和兴趣小组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学生参与率和积极性高,有效地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

严格执行规定安排学生课业。学生课业完全依照省标准执行,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双休日与其他法定节假日无安排到校的现象,每天保证学生9小时睡眠时间,作业布置严格遵循不同年级的不同要求布置作业,讲巩固也求实践,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每天家庭作业总量不超过1小时。学校坚决杜绝了寒暑假、节假日、双休日和平时统一补课、搞有偿补课的现象,坚持不为社会上举办以中小学生为对象的文化补习班提供任何场所。

一切教材和教辅资料,严格执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学校从未私自给学生订购任何资料,教师更无向学生摊派或强迫性地推销教辅资料。学校按规定安排体育课、大课间和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

五、积极探索和改进课程的评价

围绕课程标准,我校在对学生评价上以激励性评价为核心,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进行评价,分为过程评价和期末终结评价两种。过程评价主要有单元考查、课堂表现、作业、写字、学习态度等构成平时成绩;期末以书面考查、课堂口语表达构成期末综合成绩,记录以等级进行。学校不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排列名次。学生的成绩只作为调整和改进教学的依据。

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课程的评价。学校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标准,为学生建立了评价档案,评价结果都以等级形式表达。各学科的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核心,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六、立足教学常规,打造矿区特色:

我们在抓好常规建设的同时,还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如 社区送温暖活动、环保体验活动、小发明制作活动、体育健身活动等,学校曾先后荣获2011年滕州市“瑞元杯”首届象棋大赛优秀组织奖;滕州市第二届中小学省实践与创新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滕州市“五项教育活动”先进单位;2011年滕州市至善杯小学生乒乓球比赛市直民办女子团体第三名,男子团体第四名。

通过本次自查,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新课程改革,需要我们不断探究和反思;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提高教学水平;需要我们进一步改进教学管理,分析课程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改进,不断发展。对于那些尚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完善与总结。

第三篇:以先进理念引领学校全面发展

以先进理念引领学校全面发展

【关键词】注重引领 学校 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A-

0062-02

“校长是一校之魂,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由此可见校长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校长知识的广度、思想的深度决定了学校发展的速度及走向,下面我结合一些名校长用先进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全面发展的成功范例加以阐述。

一、坚定政治思想,勇于克服困难

摆在每位校长面前的不一定都是坦途,还有崎岖的山路,关键是校长们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和解决。北京西城区奋斗小学见培炎校长在任职之初的短短四年时间里,使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把昔日一个三无(无骨干教师、无科研课题、无额外一分钱)的“草根学校”变成如今颇具现代气息的新学校;把人们认为不值得托付培养孩子的差校变成了今日人人争着就读的京城名校。他确立了奋斗小学“诚信做人、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带领教师团队克服困难,围绕办学理念,在传承学校文化积淀的同时精心打造富有现代气息的学校文化,对其校训“质朴、平和、坚韧”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并引领全体师生进行了切合本校实际的实践探索,使学校文化建设独具特色。他勇于改革创新并走在时代前列,用最先进的现代管理理念谱写老校的新篇章,使学校有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引领师生成长的精神家园。见校长对教育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片云推动一片云,一颗灵魂触动一颗灵魂。他所具备的坚定的政治思想素质、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思想、独特的人格魅力、敢于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的胆识,为我们校长引领学校发展树立了榜样。

我们在感叹京城名校教学设备现代化、师资力量雄厚的同时,反观目前贫困地区农村小学也面临经费紧缺、师资力量不足的困境。落后的办学条件满足不了广大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很多家长想方设法把子女送往县城以上学校就读,致使乡镇小学学生数量递减,进而国拨生均公用经费越来越少,这样学校发展所需资金严重不足,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面对存在的种种困难,乡镇校长就束手无策了吗?见培炎校长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勇于在逆境中求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学习榜样。在现代教育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乡村校长没有理由放弃对理想信念的追求,要用丰厚的思想引领那本来就贫瘠的山里孩子的精神世界。

二、提高专业素养,创新教育思想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校长要用自己丰厚的专业知识和精准的专业水准引领师生团队发展。”北京西城区十四中学王建宗校长曾经做过《校长的办学理念与学校科学发展》的专题报告,折射出他极高的专业水准,他深刻地理解校长的办学理念,精辟地阐述学校科学发展之路径,特别是对“校长办学的常规动作与思想”的解读、对“校长要修炼的内容”的理解、对“校长要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阐述与实践,既让我理解他“一般校长做事,成熟校长做项目,优秀校长做理念”“学校管理同学科教学一样是一种专业”“办学育人的水很深,未受过专业训练的人,不可轻易做弄潮儿”这几句话的深刻内涵,也让我知道了优秀校长有别于他人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在学校教育教学当中的引领作用。北京西城区十四中学越办越好,正是因为王校长拥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对学校教育思想有深刻独到的见解,对学校管理实践有很强的驾驭能力,精准地引领师生前行,才使师生在工作、学习中收获丰硕的果实。

成功的名校长无一不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先进的教育思想。他们的教育思想闪烁着智慧光芒,在他们的引领下,学校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校长要以名校长为镜,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充实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办学品位,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三、探寻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

学校要发展,科学管理是关键。管理工作做好了,才会凝聚师生力量,端正教风、学风,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是因为学校领导十分注重学校的管理且管理水平达到了专业化、个性化程度。我有幸到北京西城区玉桃园小学学习,其间参观了玉桃园小学校园,参加了有效行政例会,观摩中年级教研组教研活动,参加“六一”活动协调会、一年级家长会、年级组教研课、片区研究课,与校长、中层领导、骨干教师零距离面对面交流,这些都使我如浴春风,懂得在学校管理层面上,李颖校长没有把管理权集中在领导层面上,而是把管理责任分解到年级组、教研组,实行分级管理,“以人为本”成为统领该校管理的理念,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每一位师生同时担任两种角色――被管理者和管理者,他们在被管理与管理中愉快地工作、学习,在自主参与、自主管理、情感体验、自主实现的过程中形成一种管理的动态过程:创造―享受―再创造,呈现出特有的生命力和文化品位。他们在教研管理中注重过程管理,认为“没有课题研究的教师是耻辱的”,“组组有课题,人人有教研”已成为学校的一个常规教学话题,教研组每周都开展一次集体备课,对章节教学或个案教学进行分析、讨论,教师在课题研究和集体合作探究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从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在管理评价中,实行多元评价体系――层级交叉评价、自我评价、社会评价等,全方位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进行审视、评价,以探寻科学管理学校的办法,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如今,学校管理模式异彩纷呈,给学校管理者提供许多可借鉴之处。校长在管理学校时不该是对已有模式的简单复制,而是要将其他学校管理的成功经验与本校实际相结合,积极探索有利学校发展的管理模式,使学校管理沿着粗糙管理―规范化管理―精细化管理―个性化管理的方向发展,让学校管理趋向科学、高效,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与办学品位。

四、立足校本培训,促进专业发展

学校要发展,培养一支师德高、业务精的教师队伍是关键。北京市各小学的教师起点很高,大多数小学教师是从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毕业后通过竞聘进校的,并且常有机会到国内外名校参加学习培训,即便如此,各学校还是特别注重通过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来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断给教师补充精神养料,让教师在学习、培训、研究中受益、成长。他们首先对教师进行师德培训,让教师以积极的心态教书育人。玉桃园小学李颖校长在每学期开学初召开的第一次会议就是师德会议,期中给教师们讲优秀教师系列故事,期末举行爱岗敬业师德演讲会。奋斗小学见培炎校长认为“师德是永恒的主题”,要求教师们践行“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德规范。其次在教师专业化(专业素养、文化素养、综合素质)成长方面做文章。北京小学李明新校长组织建立了专家工作室、名优教师研究室,要求教师从“关注知识”到“关注人”,以实现教育价值的变革,从“完成任务”到“研究问题”,以实现教师文化的变革,用专业鲜明形象,带着课题走进教室,做有思想的教师。北京西城区十四中学王建宗校长提出:校长要引领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好课程,用思想的灵光启迪教师渴求的心田,满足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北京西城区各校长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利用校本培训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造就一支支政治思想过硬、业务水平精湛的教师团队,并通过教师团队的发展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发展。

首都师范大学王海燕教授在《回归教育本质的教师发展》的讲座中指出:校长要创新学校教育,丰富学校促进教师发展的功能,要让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沃土;教师专业发展要从“外促”到“内需”,要从“心”开始,用“心”体会,在“做”中发展;教师要成为研究者――让学生的每一次激动变成毕生的喜爱。我们农村校长在学习借鉴别人校本培训的经验时,要内化为自己培训教师的养料,切实加强本校校本培训,促进本校起点较低的教师的专业发展,尽快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五、搞好特色建设,树立学校品牌

一所学校有特色,是因为这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与实践探索有别于他校,是因为这些学校的校长善于学习先进的学校管理经验,具有游刃有余地解决学校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思考教育教学管理者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探索适合本校特色的学校发展之路。玉桃园小学把读书纳入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中。首先,给师生营造安静优雅的读书坏境,设置了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让师生静下心来读书;设立了记者站,开辟了教师评语展专栏等,为师生敞开心扉交流提供平台。其次,推荐书目让师生利用假期多读书、写感悟,引领师生从书中感悟人生价值,让好书成为滋润师生成长的丰厚土壤,通过读书增长知识、启迪智慧,成就精彩的人生。他们的经验值得借鉴,我们要引导师生多读经典,营造书香校园,提升师生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树立学校特色品牌。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学生、教师、学校要发展,离不开校长的远见和实干。校长要不断学习,用先进的办学理念、扎实的专业知识、科学的管理模式、精准的校本培训多角度地引领师生发展,全力推进学校教育改革,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责编 秦越霞)

第四篇:先进文化引领

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不仅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而且需要先进思想文化的引领,需要强大的思想文化力量。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1.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具有本质上的先进性

在漫长的文明进程中,人类既创造了日益雄厚、日益发达的物质文明,又创造了源远流长、绚丽多姿的思想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文化不仅呈现出民族性、地域性的特征,而且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制度、社会发展阶段相联系的。纵观人类发展史,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因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也就拥有不同性质、不同形态的思想文化。同时,由于社会历史文化条件的复杂性,性质和形态各异的思想文化也会在同一国家、同一民族并存共处,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状态。

先进思想文化顺应历史潮流,反映时代精神,代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方向,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当今中国,作为思想文化的主体和主流,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居于核心地位,代表和引领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具有其他思想文化无可比拟的先进性。那么,它的先进性体现在哪里呢?

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上迄今最先进、最科学的思想体系,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指引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民大众提供了新的世界观、新的理想、新的道德和新的精神。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成果,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精神,为全社会提供着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的精神支柱,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坚持为最广大人民服务,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人民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享有者。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本质区别,也是其先进性的根本体现。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不是只为少数人垄断的精神奢侈品,而是来自于人民、发展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由人民共建共享的思想文化。着眼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发展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根本目的和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它内蕴着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集中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品格,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丰富自己的内容。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深深植根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融入人民群众开拓美好未来的历史进程,从波澜壮阔的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在历史的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在人民群众的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时代气息。

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坚持继承与创新统一,具有鲜明的开放性。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绝不抛弃以往时代的成就,而是吸收和借鉴人类思想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成果。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始终坚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同时,又以博大的胸怀积极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综合创造、推陈出新,熔铸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

2.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犹如一条长河。要川流不息,奔腾向前,既不能塞其源,也不能断其流。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文化传承,都是在既有文化传统

基础上进行变革、创新与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充分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正确对待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璀璨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我们的古人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贡献了众多泽及人类、深刻改变世界面貌的发明创造。古代中国在天文历法、地学、数学、农学、医学和人文科学的许多领域,都曾独步一时。直到15世纪以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保持了千年的领先地位。中华文化具有海纳百川、地承万物的气魄,因兼容并蓄而丰富多彩,因推陈出新而充满活力,因特色鲜明而远播四方。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过程,也应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创造性转化、实现新的升华的过程。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的价值,强调以民为本。早在千百年前,中国人就提出“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主张治国须利民、裕民、养民、惠民。我们继承发扬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人当做主体、把人当做目的,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坚韧刚毅,强调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生生不息、发展壮大,历经挫折而不屈,屡遭坎坷而不馁,靠的就是这样一种奋发图强、坚韧不拔的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人民所展现出的进取精神、创造热情与顽强毅力,在应对各种艰难困苦和严峻挑战中焕发出来的伟大力量,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写照。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和而不同”,强调社会和谐。中国人早就提出了“和为贵”、“和合”的思想,追求人际和谐、身心协调、天人合一的境界,崇尚“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美好人格,向往“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今天,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实现物质和精神、民主和法治、公平和效率、活力和秩序的有机统一,便是对注重社会和谐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协和万邦”,强调亲仁善邻。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中国在对外关系中始终秉承“强不执弱”、“富不侮贫”的精神,提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主张吸纳百家优长、兼集八方精义。今天,我们继承爱好和平的优良传统,就是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团结统一,强调独立自主。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家庭,很早就形成了“大一统”的观念。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团结统一的意识深深积淀、内化在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之中。中华民族万众一心、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具有坚不可摧的力量,近代历经屈辱的中华民族经过全民族百年抗争重新站立起来。今天,中国始终坚持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探索出一条独立自主的发展之路。

概言之,中国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醇厚中和、刚健有为的人文品格和道德风范,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影响,为中国人的文化性格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奠定了历史基础,而且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重要影响。中华文化是我们共同的骄傲、共有的财富,是抹不去的生命“痕迹”。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是中华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有责任、有义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照耀中华数千年的文明之光在当代中国熠熠生辉、发扬光大。

同时,应当看到,作为历史产物的中国传统文化也有其历史局限性,它既包含有许多优

秀成分,也不可避免地混杂着某些糟粕成分。特别是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封建主义思想文化根深蒂固。这种糟粕成分,集中表现为封建主义腐朽思想文化。比如,官僚主义、等级观念、特权思想、家长制作风、迷信活动等。在当今社会,这些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依然存在。封建主义腐朽思想文化腐蚀人的心灵、败坏社会风气,影响和阻碍社会发展。“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发展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必须坚决抵制封建主义腐朽思想文化。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抵制封建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关键是要对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科学梳理,在继承中创新,在实践中发展。毛泽东同志历来主张:对于传统文化,一定要用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进行分析,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反对食古不化。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反复强调,要积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努力改造落后的文化。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上,我们要采取“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针,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辨析、剔除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封建主义腐朽思想成分,同时结合时代特征,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努力在承前启后、推陈出新中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3.积极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世界文化是丰富多彩的。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是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都是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坚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使中华文化不仅植根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而且站在世界文化发展进步的潮头。要从我国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对外来文化进行具体分析,立足国情、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既大胆吸收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又有效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在当今世界文化发展中,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不平等现象。在全球信息流动中,90%以上的媒体资讯是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控制的。在全球互联网服务器的存储中,美国提供的一般信息占80%,服务信息占95%。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思想文化借助经济、科技和传播上的优势迅速扩张。作为当代西方思想文化重要形式的西方社会思潮对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在此背景下,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西方思想文化?西方思想文化来源于地中海沿岸的希腊文化、罗马文化和希伯来文化。早在古希腊时期,西方就产生了几何学、天文学、数学等学科,成为近代科学的起源。近代的天体运行论、万有引力定律、进化论,现代的量子论、相对论等学说都形成并发展于西方,对人类历史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当代西方思想文化主张个体自由,形成了权利本位观念,派生出西方的人权观念、民主观念等等。应当承认,西方思想文化在历史上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

当代西方思想文化的主体是资本主义思想文化。资本主义思想文化是在长期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而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和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启蒙思想家,在人类以往思想文化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少进步的理论和观念,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在一定历史阶段上促进了人类文明的演进。同时,也应当看到,资本主义思想文化,从本质上讲,是围绕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统治秩序而形成的思想文化体系。它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服务于资本增殖和资本统治,隐含着深刻的内在矛盾,存在着难以克服的文化危机。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资本主义思想文化有其消极或腐朽的一面,存在着错误、落后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及其生活方式。

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集中表现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在拜金主义看来,金钱是万能的,追求金钱是人生最高目的,为了获取金钱可以不惜代价、不择手段。拜金主义的盛行,会导致道德沦丧、诚信缺失,失去社会的精神支柱、精神家园。享乐主义

关注的是物质享受和感性快乐,认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就是追求享乐。有西方学者直言不讳地说,“在文化上证明资本主义正当的是享乐主义”,而这种享乐是一种“世界末日来临般的享乐”。享乐主义的泛滥,会导致个体精神空虚、政治腐败黑暗、经济畸形发展、社会矛盾激化。极端个人主义把追求个人利益当做唯一目的,把他人当做实现个人利益的手段,为了个人利益不惜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极端个人主义是以权谋私、行贿受贿、贪赃枉法、腐化堕落等现象的重要思想根源。恩格斯曾经指出,在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支配下,“每个人都必然力图抓紧良机进行买卖,每个人都必然会成为投机家,就是说,都企图不劳而获,损人利己,乘人之危,趁机发财。”极端个人主义的蔓延,势必会造成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对立,破坏和谐的人际关系。

西方思想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思想文化体系,其中既有精华,又含糟粕。那种主张西方思想文化全盘皆好,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对其应照单全收的观点;那种认为西方思想文化皆为腐朽,对其应根本拒斥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吸收借鉴西方思想文化的有益成果,要进行科学辨析。要分清哪些是体现人类社会进步本质要求的、有益的文明成果,哪些是仅仅与资本主义世界观相联系的、腐朽落后的东西。即使是某些有益的、合理的成分,也要看其是否适合中国国情。有些思想文化在西方是适合的,但简单照搬到中国就不一定合适。德国思想家歌德说过:“只有不模仿其他民族而从其自己的精髓和一般的需要出来的东西是于国民有益的。因为对于在某种时代阶段的国民可作滋养的东西对别的国民或许是毒物。”因此,对当代西方思想文化,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加以辨析。吸收西方有益文化成果,必须经过消化、转化、融合和创新的过程,既要摆脱封闭保守思想观念的束缚,又要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择善而从,使之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社会主义服务。

对于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要充分认识它的危害性,予以坚决抵制和严密防范。在我国对外开放过程中,一些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乘机涌入,并同我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封建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相互胶着,腐蚀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威胁着我国的文化安全,构成了对我国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严峻挑战。中国有句古训:“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只有坚决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健康发展。对此,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提出:“要批判和反对崇拜资本主义、主张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倾向,批判和反对资产阶级损人利己、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的腐朽思想,批判和反对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

4.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最根本的是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核心部分。它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基本内容。它把我们党倡导的基本理论、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系统凝练地整合在一起,集社会主义价值理念之大成,决定着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性质和方向。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阶段性特征。特别是随着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和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的与非主流的同时并存,先进的与落后的相互交织。这既为社会发展进步注入了活力,也带来了社会思潮的纷纭激荡。面对多元、多样、多变的社会思潮,必须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认知、认同上下功夫,在贯穿、融入上下功夫,在践行、示范上下功夫,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御各种错误思潮、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和侵蚀,更好地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共识。

以科学的理论指引航向。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这种灵魂作用在于,马克思主义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着思想基础和理论支撑的作用。在当代中国,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才能正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和客观规律,解决影响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传承与创新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发展。只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以共同的理想凝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凝聚力。我们必须在全社会唱响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时代主旋律,团结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共同奋斗。必须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正确认识改革发展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把远大理想和现实努力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增强贯彻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以崇高的精神鼓舞斗志。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题中应有之义。要十分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扬五四运动以来特别是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同时,要继往开来、与时俱进,适应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深刻变化,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汲取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积极进行文化创新,不断充实、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以优秀的道德培育社会风尚。“风俗,天下之大事。”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键在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引领作用,引导人们在生活实践中自觉坚持“八荣八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摆正个人、集体、国家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推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社会主义文明风尚。

5.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对当今世界各国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文化发展的要求,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迎着新中国的曙光,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开启了新纪元。“二为”方向、“双百”方针等一系列方针原则的确立,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在艰苦的物质条件下蓬勃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重大成果,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建设新中国的高昂热情。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就加快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有力推动了文化生产力的解放、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活力。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展开,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人们精神世界日益丰富,全民族文明素质明显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显著增强。文化事业快速发展,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文化产业方兴未艾,文化企业活力大大增强,文化产品琳琅满目,文化市场空前繁荣,文化“走出去”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我国正迎来一个文化发展“黄金时期”。2004年以来,全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长速度在15%以上,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高6个百分点。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文化产业逆势上扬,成为经济寒冬中的一股暖流。可以说,通过多年来的改革实践探索,我们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初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高扬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的旗帜。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今中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加速期,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国内社会思想意识日益多样多元多变,迫切需要我们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凝聚社会共识,用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唱响时代精神的主旋律,深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宣传教育,不断发展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思想文化保证。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建设和发展中的若干重大关系。正确认识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与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的关系,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做到两手抓、两加强;正确认识“两种属性”、“两个效益”的关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正确认识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关系,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增强文化发展的活力;正确处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贡献;正确处理发挥政府作用与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的关系,努力形成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努力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大力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正确处理促进繁荣与加强管理的关系,通过不断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确保文化健康有序发展;正确处理文化与科技的关系,把运用高新技术作为推动文化建设、提高文化创新能力和传播能力的新引擎;正确处理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积极性与培养造就大批文化领域创新型、复合型、外向型、科技型等新型人才的关系,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第五篇:如何引领家长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课题研究报告

幼儿园课题组成员积极投入实验研究,并如期的按照计划完成实验任务。在教育环境、教育方式、方法上,幼儿园有效地利用优势,发挥其主导作用,引领家长积极地配合幼儿园工作,家园携手,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这一课题的研究促进家长教育能力的培养,提升教师的能力,同时使幼儿园的教育管理、教育教学质量都呈稳步上升趋势,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愈来愈好。

在这次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根据幼儿家庭的实际需要,从两方面对家庭教育进行了指导,并总结了一些做法,提出了有效的策略。

一方面我们针对个别家长进行不同方式的有效沟通,使家长能及时对幼儿的成长了解,唤醒家长对教育态度的觉悟,促进教养的观念转变,更能增进多方面的理解,获得对家庭教育更多的启迪。关注并配合幼儿园的教育,使幼儿能健康的成长。

策略

一、开展亲子活动,为家长提供亲情平台,增进感情。每位父母,都希望与子女加强沟通,幼儿园各班级每学期对开展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我们设计了多种小型多样的亲子活动。有“创意的家庭”——家长与孩子共同制作玩具;有“快乐的家庭”——家长与孩子包饺子活动;有“健康的家庭”——家长与孩子起跑跳活动;有“创学习型家庭”——家长与孩子一起剪纸粘贴等活动。引导家长参与到亲子活动中来。幼儿园从环境的创设、材料的准备、活动的组织等方面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在快乐的亲子活动中,幼儿会强烈的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关注。也就进一步强化了和父母的亲密感情,对一些平时工作繁忙的年轻父母来说,他们倍感珍惜。不仅使家庭成员在一起分享其中乐趣,也无形增加了家长教育和帮助幼儿的机会。同时教师对家长提出要求和希望,希望他们在家中也要常陪幼儿活动游戏,更能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通过让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正确评价孩子的发展水平,从而确定合理的期望值,通过幼儿与父母的沟通,增进幼儿与父母的情感,建立教师与家长合作、尊重、平等的和谐关系,促使家长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进而成为有效合作者。

策略

二、开放家长园地,提供更加直观的教育方法和观念 为了让家长及时全面地了解幼儿园教育目标,配合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在各班教室门外设计一块教学园地板报,幼儿园以季节为主线,及时将幼儿园的教育动态、教育信息进行公布等;像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和思路;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幼儿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内容有的是转变家长教育观念方面的、也有的是家庭教育方式方法方面的: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怎样纠正孩子的任性;家庭教育中父母应避免哪些常见的错误等等,让家长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和方法,引领家长走出教育孩子的困惑和误区。还有班级在开展每项主题活动之前,教师都把主题教学活动的内容醒目地展示在家园联系栏上,让家长和孩子先有目的地关注,并设立温馨提示栏,请家长协助完成目标。

策略

三、搭建现代化的信息平台,及时有效沟通。现代通讯设备:电话、短信、邮件、QQ、博客等,也给现在的家园沟通和共育带来了不少的方便,解决了有些家长因工作的原因不能及时与老师面对面沟通的问题,同时也增加了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友谊。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给人们的交流和联系带来了方便和快捷。网络交流是教师与家长心灵沟通的桥梁,它不仅能丰富家园合作关系,而且能补充家长和教师个体化交流互动信息。在交谈中,通常教师简要、全面地反应孩子这段时期在园里的表现,着重谈孩子的进步和优点,展示孩子的作品,并提出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家长谈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入园后或近来的变化与长进,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园里的希望。双方共商下一阶段具体的教育目标与措施,以便共同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这样的交流拉近了家长与老师的距离,也加深了家长对老师的信任和尊重。也有教师运用网络系统建立了家长QQ群,为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家长们在这个群里相互交流和讨论着孩子的成长、学习等等话题。我们不仅对个体家长进行教育指导,而且还面向全体家长,针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指导帮助。

策略

一、创办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树立大教育观。

为保障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和对幼儿的行为教育,我们组建了“幼儿园——家庭教育联合委员会”,由家长直选产生园级和班级两级委员,为家长资源开发体系的建立奠定了组织基础。家长委员会的成立,给家园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园级家长委员会是由家长代表组成,家长对幼儿园有什么要求、疑问、意见和建议,可以向家长委员会反映,再由家长委员会把这些信息及时、真实、全面地反馈给幼儿园,同时督促幼儿园在一定时间内回复,是家庭与幼儿园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有利于家长和幼儿园之间进行平等的、经常的沟通与交流,疏通家园双方沟通的信息通道,传递和交流在教育方面的经验和体会,提高信息交流的效率。缩短了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距离,增进双方的理解和信任。并能够协助幼儿园更细致、更全面地开展家长工作,指导家庭教育的开展,挖掘家庭潜在的教育资源。

每班选出几位热心,平时时间充裕,有良好育儿观念的家长组成班级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就是老师的智囊团,不仅可以参与幼儿园大型活动的组织实施,还可以帮助老师解决平时遇到的棘手问题,开展班级活动离不开家委会的支持和配合。让家长介入园务管理主要是通过参与幼儿园的日常管理活动,使家长能及时了解幼儿园的管理现状,并对我们日常工作的实施和园务计划的落实进行监督。主要内容包括直接参与幼儿园职代会、幼儿园督察、幼儿园膳食管理与网站管理等。主要方式有:家长督察制、开放评价制和家长议案制等。

为了更好的指导家庭教育,幼儿园开办了家长学校。教学内容有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实用性,给家长上课,力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针对家长年龄、家庭背景、职业、文化程度等不同层次,采取集中、分班、讨论等多样的教学方法,针对热点说明教育道理,提高教学时效。

通过一些专题讲座,使家长们明白了当今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并能及时掌握新信息。不断调整自身的教育活动,促进家教水平的提高。

策略

二、定期举办家长会和家长开放日,家园接轨,解决共性问题。

1、每学期初的家长会。让家长了解本学期保教工作的重点,及幼儿在本年龄段应积累的经验,向家长提出配合幼儿园工作的一些建议和要求。

2、学期末的家长会,一般采用幼儿教学内容展示,幼儿作品展览、孩子的才艺展示等,让家长更直接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特色,进而使他们了解家园配合的重要性,让成功的家长谈谈教育孩子的经验和体会。

3、临时性的家长会。一般是就临时出现的问题,与家长沟通并讨论如何解决,取得家长的配合。

主题家长会。比如《抓住幼儿的关键期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通过教师提问什么是幼儿教育?让家长们讨论你觉得孩子在幼儿园主要是学什么?让家长知道3-6岁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一起分享学习“关键期”良好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独立性、坚持性和积极向上的品质,对孩子一生产生重要影响。

家长会是幼儿园和家庭交流平台的互动模式,无论哪种形式的家长会,教师首先选择家长一些最关心的问题来切入,然后根据切入点,引发家长思考、发言。让家长们在热烈的讨论、展示、分享、学习中增强着凝聚力,从而引导家长看到汇报交流背后的真正意义。也解决家长平时所面临的对孩子教育有心却用不到点子上,有劲却使不上力的困惑,充分调动家长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且能让家长乐于全身心地投入到家长会中。教师们以心与心的交流也赢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

幼儿园每月最后一日定为家长开放日,这一天,家长可以随时到幼儿园与老师交流,也可以随时进课堂听课,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园的学习、活动情况,可以与孩子的老师作深入交流等,让家长了解教师对孩子进行的教育与指导,看到孩子在园的表现。这样直观、具体的行为指导,使家长在活动中获得了正确的育儿观念和育儿方法,逐步了解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进而对自己的家庭教育方法进行反思。每次家长开放日,总是迎来众多家长的参与,开放日的建立,深受家长的喜爱。实实在在的对家长的教育行为进行了指导。

策略

三、家长助教,协同教育结硕果。

为全面提高家长的素质,幼儿园充分挖掘家长的各种潜能,合理有效地使用家长资源,利于幼儿的全面进步和幼儿园的迅速发展。教师善于去发现家长中的有效资源,充分挖掘家长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领域的特点,使家长成为幼儿园的家长教师,对幼儿实施教育。用家长助教的方式让他们参与到我们的教学中。家长当“老师”这一形式的推出使家长非常满意,因为他们把这次机会视为提高自身家教能力的好时机,而对于教师来说,则能从不同的专业领域里学到各种知识,这样的做法最终共同促进了幼儿发展。家长的智慧是深不可测的,家长资源也是一片沃土,在这方面,我们只是在摸索当中,以上的这些内容也只是我们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还会继续探索,我们期望着能使更多的家长投入、参与我们的教育中来,以他们的智慧和能力,使我们的活动搞得更加精彩、有趣。

下载理念先进文化引领,促进学校和谐全面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理念先进文化引领,促进学校和谐全面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构建和谐管理理念,引领学校持续发展

    构建和谐管理理念 引领学校持续发展科学的管理出高效益,这是作为校长必须意识到且努力实践的管理信条。管理是实践而不是单纯的理念,管理是行动,而不是表面的了解与协调。如果......

    加强医院思想道德建设 促进医院和谐全面发展

    加强医院思想道德建设 促进医院和谐全面发展近年来,我院党委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入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以来的路线、方......

    加强家委会建设,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加强家委会建设,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兴安街道白芬子初级中学 2011年11月2日 加强家委会建设,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相互协调、整合,才......

    用先进文化引领企业发展

    用先进文化引领企业发展---江淮电缆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作者:刘 晓 光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骨干,已不在是单纯赚钱的商业机器,而是一个完整地融于世界文化交流......

    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论文

    【摘要】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键词】更新;理念;发展新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次严峻的挑战,更是一次自我发展的......

    积极构建和谐班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优秀班主任工作个案和工作规律的探索与研究 积极构建和谐班级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新疆昌吉市第九小学 作者:李辉青 学段:小学 时间:2013年9月 积极构建和谐班级 促进学生全......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精选五篇)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势在必然。全新的时代,要求老师必须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上有所作为。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在老师和学生的平等交......

    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五篇范文

    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内容摘要: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爱一个学生等于培养了一个学生。一个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