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儿童阅读与阅读教学 崔峦
儿童阅读与阅读教学
全国小语会会长 崔峦
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9年,小学语文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我们的语文教学老师还是教的很辛苦,学生学的很辛苦,我们师生的付出和得到不成正比,整体素养还不高,具体来说:
一、课改以来出现的问题:
(一)识字量不足,识字不够快,识字基础不牢靠,写字不够快,字汇量不足,识字拖阅读和习作的后腿的问题在面上还没有缓解。我们国家学生独立阅读的年龄比发达国家还要慢一到两年,总体来说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字词教学,识字、写字教学还存在问题,或说比较弱。
(二)小学生进入独立阅读时间晚,学生阅读量还很少,阅读能力还不够强 阅读能力有三个指标:一个是从文本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第二:对文本做出解释的能力,第三,对文本做出评价的能力。我们的学生第一种能力尚可,但后面两种能力还比较差。就是课改以后,我们孩子的阅读能力还不强。
北京对五年级学生阅读能力进行测试:《请种一棵爬山虎》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其实第一句就是总起句。10%学生不得分,阅读教学了5年,却还没有这种概括的能力。
(三)学生习作能力比较弱,学生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还不能适应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比如高段的学生不会记笔记,不能很好的适应初中的学习。
(四)口语交际能力方面,听的能力不强,听抓不住要点,说往往不能清楚、明白的表达自己的意思,特别是很多孩子不敢更不善于当众积极主动的与别人沟通。
从上面看,我们小学生的语文能力还不够强,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上找原因,需要不断改进。
二、深化语文的课程和语文教学的改革:
(一)大力改进识字教学,解决识字拖阅读后退,比较好的解决儿童入学初期在识汉字、写汉字、识汉字与阅读的矛盾。
古代:千字文、百家姓与识字那时候差不多用一年时间,能识两千汉字 目前识字实验:北京的集中识字以字形为依托,归类识字。斯霞老师的分散识字,加大阅读篇幅。
回顾的意思是希望我们的老师要进一步在前人的基础上,研究新时期下更好的能让孩子更好、更快、更多地认字,更好地解决上面提的两个矛盾。因为现在我们国家识字在开始的阶段就比别人慢了。
(二)进一步改革阅读教学的课程结构
不要从方法策略上研究,要从课程结构上改革。
一方面,我们要深化传统意义上的阅读教学(也就是说以教科书为例,以课文为例的传统教学);另一方面,我们要大力推进儿童阅读。
1.深化儿童阅读 这不是一般的推荐,不是一个活动,而是班级读书会。这是实现儿童阅读课程化的途径,就是把儿童阅读写进课表里。
阅读教学的职责不在于教一篇篇课文,要把推进儿童阅读作为职责,作为阅读教学分内的一件事。
看一个老师的阅读教学做得好不好,还要看他推进儿童阅读做得好不好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在阅读课中大量阅读,厚积薄发。课内培养阅读兴趣,悟得表达方法,课外大量阅读。儿童阅读要进课堂,成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深化传统阅读教学
(1)年段目标要进一步明确。每一个课文,每一个课时的语文训练点要更集中。(2)阅读教学加强学习方法策略的指导,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语文实践活动,并且要把语文的实践活动贯穿在学习的全过程,贯穿始终。
(3)更好的体现阅读教学是用课文教而不是简单的教课文,要用课文这个例子引导学生学语言,这个学语言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特别更多的要关注形式
歌德说:内容人人看的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知,形式对于多数人是个秘密。我们更多的组织学生探究语言的形式,另外我们还要以课文为例,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学习的方法,以课文为例,培养学生听说读写书的能力。我们要通过深化阅读教学的改革,我们要告别“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我们的课堂要从“内容分析”式的课堂模式转向“方法策略指导式”。
3.儿童阅读常态化、课程化(1)区域推动有机制保证;(2)纳入课程表有时间保证;(3)读书漂流有内容保证;
(4)加强儿童的指导激励有质量保证,有持久阅读的保证。
真真切切地认识到:最好的学校是图书馆,最好的老师是让学生痴迷的读书,最好的学生是一日不读书觉得自己是荒度一日的学生。学会阅读是教师给学生最好的礼物。最爱读书的孩子是最有前途的,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推进:有理念(阅读立校,阅读立人),课程化常态化,保证质量 读写结合,边读边表达,综合考虑
(三)习作教要学体现儿童作文、生活作文、素描作文
1.帮助孩子克服对写作厌恶的情绪,要认为习作就是写话,习作就是我手写我心,表达自己的意识,表达自己的情感,自然而然的事情。
三年级 107字冰心作文一年级(童心童言 表达童情 求真立场)
妈妈去杭州学习了,好长时间没有看见了,今天妈妈终于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回来了,妈妈的怀抱很暖,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回来了,晚上可以给我读书,妈妈不在家的日子,我很想妈妈,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
体现真实的情感,用童心、童言表达自己的童情。
因此写作一定要求真,习作的路上一定要说真话,吐真情。2.我们要激活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孩子编故事,想象、真实的感受、编故事、童诗(低年级)苏霍姆林斯基:每个孩子天生就是诗人
下棋:天空是棋盘,星星是棋子,月亮婆婆和太阳公公下了整整一夜,月亮婆婆输了,太阳公公捡起棋子,高高兴兴上班了。
培养学生观察、叙述,前苏联的素描作文会给我启发
(四)口语交际要进一步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口语交际课上是最好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时候,教师要培养学生在活动中敢说、善说、乐说。
口语交际能力是生存能力,更是学习工作能力
希望老师们在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口语教学要有所改进: 要抓好“一二三四五”
一个核心:以语言文字的训练为核心 二个基本点:学习语文,学习做人 三项基本能力:识字 阅读 作文
四种阅读技能:朗读、诵读技能(从正确的读抓起);默读的技能(中高年级倾向于重朗读轻默读);略读的技能(抓住文本要点的能力);浏览的技能(收集、提取、加工、应用信息的能力)
五能写一手好字,能读一篇好文章,能有一副好口才,养成一种好习惯,有一颗博爱的心。
第二篇:崔峦老师《儿童阅读与阅读教学》学习心得
崔峦老师的《儿童阅读与阅读教学》的专题报告学习心得
阅读是一项最重要的基本功。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担负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任务。阅读可以获得许多知识,获得能力。高尔基说过:“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美国有一位教育专家说过:“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学校力几乎每一科知识都是通过阅读来学习的,阅读是教学的核心。学校里好多的知识都是阅读来解决的。读书时人生最大幸福,作为语文老师,自己要喜欢读书,要带领班上学生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养成终身以书为侣的习惯。阅读教学究竟怎么教。大对数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的理念,构建阅读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但是,课程标准也仅仅是时代的产物。课程标准有目标、有理念、有建议,但是,具体实施起来,还需要理性的反思。近日,学习了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先生的《儿童阅读与阅读教学》的专题报告。大有让我茅塞顿开的感觉,引发了我对当前语文教学的深入反思。
改革阅读教学首先要改革阅读教学的内容,也就是先要解决教什么,再考虑怎么教,要转变观念,大胆改革我们的语文课程结构,重新审视我们传统阅读教学的教材,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都几十年了,但我们的阅读教学仍然死守一本教科书,不敢越以文本为例的教学一步。崔老师说要大力推进儿童阅读,实现儿童阅读的课程化。培养孩子对广博读物的阅读兴趣;推进儿童阅读应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责。推进儿童阅读改革,培养兴趣,教给方法,从读到写。要开设儿童阅读课,大量读。课内培养兴趣,课内习得读法,课外大量阅读。希望儿童阅读能课程化、普及化。举例了深圳南山区后海小学读书课程抓得好,体现了儿童阅读的课程化。他们做了以下这些课型:(1)图画书的导读课(2)童诗阅读课(同时鼓励儿童创编童诗)(3)桥梁书阅读课(介乎纯文字书与童话书之间的书)(4)经典阅读分享课(如读《三国》,品曹操)(5)好书推介课(6)全学科都进行阅读,如英语阅读、数学阅读、科普阅读等推荐在教学中不同的型式推广儿童阅读。还介绍各种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多阅读课外阅读,如:多种学科的阅读课,一篇带一篇,一篇带多篇阅读教学方法等。
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能多阅读,就要整合教材。整组教材来学,整组教材来教。崔老师还谈到在制定教学目标上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教学目标制定空泛。二是教学目标的越位和缺位现象。深入的谈了各年级在阅读教学主要抓的内容。低年段一是重在识字,学词,写字训练。二是进行初步的正确的朗读训练,指导读正确。三是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四是积累语言。中年段在低年级的基础上重点是词、句、段的训练提高词语的理解,加强段的练习,加强朗读训练默读,略读课文初知大意,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高年段重点是句、段、篇的训练。一是词句的教学,体会词句含义的特点,二是比较准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叙述顺序,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三是学习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四是学习浏览,培养浏览的能力。各年级做好各年级的事,相互呼应,阅读教学一定会提高。
最后崔老师提出我们要从两个方面改进阅读教学,一方面大力改进课堂阅读教学,实现由内容分析的教学向策略指导的教学的美丽转身;大力推进儿童阅读来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儿童语文素养的提升。
学习了崔老师对《儿童阅读与阅读教学》的报告后,要求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适时推荐阅读读物,待学生有一点能力后,鼓励学生自己选书,但教师还是进行阅读指导、展示、交流的活动,要用更多的时间跟孩子们聊书。让孩子们享受阅读的快乐,体验阅读的愉悦,体会阅读成功带给自己的收获。教师要采取激励办法,让学生长久保持阅读兴趣。
第三篇:崔峦第六届范文
崔峦:在全国第六次阅读研讨会发言作者或出处: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 阅读次数:480 发表日期:2008-12-30
具体内容:
和以往的五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一样,召开全国第六次阅读教学研讨会,近期目的是为即将举行的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在思想上做准备;远期目的是统一思想,为今后课程改革以及阅读教学深入发展把脉、定向,进一步优化语文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谈三个问题。
一、教学观摩活动已经成为学会的一个品牌活动
一个民间学术团体,除了召开学术研讨会,进行课题研究,如何在更大的范围、更多的层面发挥学术影响力,对全国的语文教学起到一些引领的作用?全国小语会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创办了教学观摩活动这一形式。举办至今,单单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就已成功举行六届。之所以受欢迎,我想有以下原因:1.用课例说话,形象直观,客观上起到为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导向的作用。大家来看课,其中一个目的是,看看别的省、市、区是怎么做的,阅读教学取得了哪些新进展。2.层层选拔的过程,就是层层以课为例,进行教学研究的过程。在全国观摩之前,各省、市、区都举办了类似的观摩研讨活动,有的规模很大,受益面很广,以教学观摩为契机,推动了各个层级的群众性教学研究的开展。这是此项活动最大的价值。3.提供了一个观摩、交流、研讨的平台,展示了研讨成果,交流了教改经验,推出了有发展潜质的优秀教师。历届观摩活动,已推出三四百位优秀教师,其中绝大多数发展很好,已成为我国小语界的脊梁。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一件事有利往往就有弊,观摩活动也不例外。它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上课教师承受过重的压力,所上的课过度准备,精心包装,失真、欠实,与家常课有相当距离;课经过反复打磨,追求完美的教的效果,遮蔽了真实的学的过程;因为只上一个课时,上课老师总想把最精彩的部分展示出来,往往导致一二课时不分,造成许多观摩课、名师课成了无头无尾的“中段课”。我们对存在问题是清醒的,也在不断改进,希望淡化“赛”的成分,强化研讨、交流的功能。我也曾主张,各地推出教师,观摩活动时抽课、备课、上课。对此指导者和上课教师还心存顾虑。我们也希望做课内容、课型多样。尽管此次还做不到,但我们应当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这次会议以两位老师的课为靶子。我们还特意安排两个课时的一篇课文的完整的教学。目的就是以这两个课例为靶子,进行思考与研讨,以期在今年10月的教学观摩活动中,有一些新的突破,在提高教学实效性上,迈出更大的步子,有一些新思想、新思路、新办法。
二、语文教学有喜有忧
1.语文教学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课程理念,深入人心。上述理念正在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在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丰富教学资源等方面,做出很大努力,取得一定效果。教师有比以往更多的学习、培训的机会,教科研意识增强,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越来越多的学生爱学语文,爱读课外书,语文素养有所提升。
北京市石景山区教科所对该区153名教师进行调查,九成以上教师认为课改以后在诸多方面有进步──97.37%的教师认为在教育观念上有进步,96.08%认为在教学行为上有进步,96.32%认为在研究能力上有进步。被调查的教师认为八成以上学生有进步──85.52%的教师认为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87.25%认为学生学习方式有进步,84.11%认为学习质量有提高。同时,60.09%教师认为负担加重。
2.原有问题未完全解决,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1)在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偏向了人文性。
近两三年来,一些专家教授,包括北大的温儒敏、陆俭明、曹文轩教授,都对中小学语文教学偏向人文性一边提出了批评。温儒敏认为,语文是母语学习的课程,是一门非常基础的学科。课标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不应理解为就是强化人文性弱化工具性。有同志认为,几年的课改实践,从工具性滑向人文性,表现为:重人文轻工具,重实践轻知识,重感悟轻训练,重文学轻文章,重提高轻基础……有的教授提出,语文教学一定要突出语言学习、语言训练,“咬定语言不放松,立根原在„素养‟中,千方百计学语文,任尔东西南北风”。语文基本功能是学习语言,培养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阅读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感悟到表达的精妙,在培养语感、整体把握的能力、领悟读法写法上下功夫,特别是在用字上下功夫。这些抓好了,人文性必能很好地体现。
(2)阶段性不清,各年段阅读教学都在分析内容上用力,教学目标越位与不到位的问题同时存在。
阅读教学低年级向中年级靠,中年级向高年级靠的倾向明显。低年级忽视朗读教学和词句教学;中年级忽视段的教学;高年级只注重分析内容,忽视学习语言、领悟写法。各年段重得意,轻得言。
拿低年级来说,阅读教学花很多精力进行频繁的问答,去分析课文内容,这就是越位;而用在识字、学词、写字上的时间很少,用在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上的时间很少,这就是不到位。要依照《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明确学什么,不学什么;教什么,不教什么。只有不折不扣地达成年段目标,体现阶段性,才能环环相扣,螺旋上升,最终实现小学阶段的各项目标。
(3)字词教学、写字教学有所忽视。
整个小学阶段,有忽视写字教学、词汇教学的倾向。调查发现中小学生词汇量下降,社会各界批评大、中、小学生写字惨不忍睹、作业试卷错别字比比皆是,便是例证。
在低年级,分析课文冲击识字、写字是普遍现象。在阅读教学中,识字、写字没有摆在突出位置,缺少时间保证、指导保证、练习保证。《课标》明确规定,识字写字“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重点不重,后患无穷。”导致写字质量滑坡,错别字增多,词汇量下降,语言贫乏,用词不当、词不达意情况严重。今年高考,作文卷错一字扣一分;国家语委拟出台“汉字书写等级标准”。可见,对识字、写字忽视的问题该到高度重视、综合治理的时候了。小学各个年级都应重视识字、写字,都应重视词句教学。这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工程、基本任务──认识3000常用字,会写2500字,会用6000词,绝不能马虎。“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4)阅读教学找不准起点,抓不住重点,看似一帆风顺,没有波澜,没有问题,实际上问题很大。
在理解课文内容上,往往低估学生,学生已经理解的,还提问频频。教学起点在哪里?笼统地说应在“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之处;具体地说,学生初读课文后,在谈感受时已知、已懂、已有所感悟的,就不必再讲再问了,教学起点应从学生质疑、从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始。教学的过程就是在个人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对话解惑的过程,是解决提出的问题又产生新问题的过程。教学从问题开始,学生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这是非常正常的情形。反之,没有问题、看似一帆风顺的课堂,才是虚假的、低效的课堂。
(5)口号提得较多,“乱花渐欲迷人眼”。
我同意许多同志的看法:语文教学应当百花齐放,教师教学应当有自己的风格,但不宜轻易提口号。语文就是语文,在语文前面加上任何一个修饰语,只能窄化语文;同时,画地为牢,使提出口号的人陷入十分被动的境地。还有一个动向,就是小学语文教学“文学化”。小学语文主要应是语言文字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其中有文学熏陶,于上述任务相比,不是主要的。在文学教育上,拔高了要求,必然削弱了基础。温儒敏教授认为,“高中阶段的文学教育内容可以多一些,但仍然不能离开语文,是语文学习基础上的文学教育。”高中尚且如此,小学怎能轻语言文字而重文学?
小学语文是基础的语文训练,只是语文学习的启蒙阶段、打基础的阶段。我们要做好份内的事,在知识、能力、方法、习惯上为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6)从面上看,儿童阅读还没有提到日程上来。
重庆一项调查表明,65%的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几乎为零,35%的学生偶尔读一点课外书。而日本,92%学校设晨读时间,有计划地利用校图书馆于教学的学校占60%以上。发达国家无一例外地重视儿童阅读,且开始早,有读物和时间保证,有交流、指导、激励措施。要想大幅度提高语文素养,非抓儿童阅读不可;要想落实课外阅读,非把儿童阅读引进课堂不可。
三、深化阅读教学改革的建议
1.明确阅读教学目标。
目标:激发阅读兴趣,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
至于阅读能力,国际、国内一致认为应侧重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最基本的阅读能力)作出解释的能力(理解力──理解词和句)整体把握的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把握主要内容,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作出评价的能力(评价语言、形象、表达方法等)。上述能力要依据《课标》年段目标,由易到难,有所侧重地培养,又要注意整体推进、螺旋上升。
2.多读、多练、少讲、少问。
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叶圣陶先生就提出:“课文应当多编一些,让学生多读一些。一篇课文,老师给予引导、指导,让学生自己去读就行了。老师讲45分钟是容易的,要引导、指点学生好好地读是很不容易的。现在有些观摩课是老师表演,并不看学生收效如何。听课好像是看戏……要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多读多练,养成习惯。”这就是大家!这番话就像是针对今天的语文教学说的。吕叔湘先生在八十年代也说过相似的话:“教材要有相当数量,比现在增加一倍、两倍。但反映很大,说教不完。我想,看你怎么教。国外的课本这么厚,人家也教得完。……其实,课文有什么可磨的呢?在课堂上念一念,挑几处讲讲就行了……要增加阅读量,让学生自己读。”柳斌同志认为,语文能力只能从听说读写实践活动中来。语文不是靠教师精讲,不是靠分析课文的段落结构、层次得来的,把课文教学的重点放在讲解和分析上,那是颠倒了主次。适当分析,画龙点睛,是一种引导、提高,绝不是语文学习的主要手段,主要手段是让学生自己听说读写。
多读,一是指课文读得遍数要多,要读正确、流利,读出语感;二是指要在课堂上挤出时间,读相关篇章,甚至把课外阅读引进课堂,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展示与交流。学语文,没有大量阅读垫底,是难以达到质的飞跃的。
课上时间是长数,要想多读、多练,一定要少讲、少问。教学课文,要精选内容,找准重难点。根据“二八定律”,一般情况下,80%的内容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和合作学习掌握的;只有20%左右的内容属于重、难点,需要教师挑出来,问一问,讲一讲。教师教每篇课文,要十分明确语言训练点、能力培养点;要十分明确哪些是学生自己读、思就可以弄懂的,哪些是要合作探究的,哪些是需要教师重点指导、强化训练的。找准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找准了教学的起点,是教学有效、高效的前提。要先做减法,再做加法。做减法,从精选教学内容做起。
3.整合进行教学设计,学生的“学”要落在实处,教师的“教”要有启发性,要少而精。
整合设计,提倡精简环节,采取模块结构,整合问题,言意兼得,体现训练过程。一般可这样设计:初读──有个人初步感受,提出希望解决的问题;再读──整体把握内容、结构;细读──抓住重难点,得意,得言;练习──拓展、积累、运用。欣赏整体把握和重点细读相结合的课,如齐白石画作的泼墨与工笔的结合。
教师要细读文本,这样才能感受文本之妙,才能找准语言训练点、能力培养点,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细读之后,要披沙拣金,要深入浅出。倾箱倒箧易,披沙拣金难;深入深出易,深入浅出难。
要把学生的学落到实处,落实到每个学生的身上。我国封建时代称课堂为“学堂”,言明学生自学的重要性,说明我国自古就有自学的传统。古代书院制度倡导“士子自学──师长讲解──学友讨论”的方式,可见我国自古就重视接受性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落实学生的学,要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角、主人;要落实学生学习的时间,教师要尽可能把自己的活动减下来,才有可能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给学生加上去;要把学生的学习活动──读、思、问、品、议、写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要看得出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由表及里,对语言的品味由缺少感觉到体会出其精妙,对文章写法由没有关注到有所领悟,对读法、写法由有所知到能够用……
教师“教”的如何决定学生“学”的如何,“教”既是服务于“学”,又是“学”的质量的重要保证。
怎样服务于“学”?叶老1977年8月曾作“学步”诗,用稚子学步比喻小学生学习。诗中提到“所贵乎教者,自力之锻炼”,可见自己学是语文教学第一要义。“诱导与启发,讲义并示范,其道固多端,终的乃一贯,譬引儿学步,独行所切盼。”“而在导之者,胸中存成算,逐渐去扶翼,终酬放手愿。”叶老认为,教师所做的“诱导”“启发”“示范”的工作,对学生的“扶”“导”“引”,都是为了“放手”,为了“独行”,即“教是为了用不着教”。
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服务于“学”?发动──把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把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发掘出来;营造──创设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在极其放松的心态下享受语文学习;导向──使每个学生目标、任务十分明确地投入学习,而不是受老师被动地牵引;放手──给足学习时间,开放学习空间,多放手、少干预也是服务;帮扶──如,用问题引路,用方法助学,用朗读示范,用话语点拨,用生成促学,用评价激励。教师的作用:学习过程的组织,学习目标的厘清,探究问题的整合,重点、疑点的点拨,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精彩的生成……语文课堂应该是属于学生的。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需求,学习中的困惑,独特的感受,在能力、方法、习惯上的收获。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习语文、享受成功的课堂,是问题不断、精彩迭出的课堂。优质、高效的教学“彩”要出在学生身上,成功体现在“学”的成效上。
有以下几点要特别注意:
①教无定法,因文而异。不同年段、不同题材、不同体裁、不同类型的课文,其目标要求、课文特点各有不同,要抓住重点、特点,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既要求实、从简,又要改革、创新。
②要引导学生质疑,要用教师的善问,培养爱提问、会提问的学生。质疑,对学生既是提出不懂的问题,又是对学习积极性的一种调动;对教师既是一种调研,以便找准教学的起点,又是整合问题、确定教学重点的必要环节。教师所提出的整合的、直指教学重难点的问题,是对学生最好的学习引导,也是克服频繁设问、提高教学实效的关键一环。
③要重视预设,也要注重生成。“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课标提出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但“学”是活的,“教”也应该是活的。教的法子要源于学的法子,教的调整要跟上学情的变化。不顾学情一味地“走教案”,是目中无人的教学,教学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
总之,我们主张教学过程要从简,教学方法要创新。过程、方法要因年段而异,因课文而异。一句话“因文制宜,以学定教;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四、此次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在哪些方面要有所突破
1.根据年段目标和课文特点,把语言训练点、方法习得点、能力培养点搞得十分明确。不用看教学设计,就能从所上的课中很好地体现出来。
2.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和在人文内涵上深挖洞的做法,把教学重点坚决地铆定在理解、品味语言,特别是运用语言上。
3.学生要真学,充分地学,展现学习的过程。教师“导”的能力、“导”的水平,要反映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上。“彩”要出在学生身上。学生的“精彩”源于教师“导学”的功力。教师应有比较扎实的基本功:能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朗读能传达出较强的语感,板书字要做到端正、美观。
4.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教学内容要简约,教学环节要简化,教学方法、手段要简便。教学态度要亲和、自然,教学语言要质朴、舒服。鼓励简中求实,简中求活,风格多样,百花齐放。
总之,教学要关注学生,关注学情,体现教与学的过程。做到:观念新,目标明,过程简,方法巧,学得实,练得活,兴趣浓,效果好。
我们殷切期望年轻的上课教师十月份在英雄城市南昌,用先进的理念、实而活的教学,最佳的教学效果证明自己,同时引领全国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健康、深入地发展!
预祝上课教师超越自己,取得成功!
第四篇:崔峦讲话
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
从1989年起,全国小语会总共举办了十二次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其中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举办了七届。为什么要搞这项活动?为什么这项活动能深受广大教师的欢迎,成了学会的一个品牌?因为它有如下作用与效果:一是交流、分享各地阅读教学经验;二是培养、成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三是借助成功课例,传达学会主张,引领全国阅读教学。为了使上课教师和指导老师明确朝哪个方向引领,在哪些方面使劲,我们在每届观摩活动之前,总要召开研讨会,群策群力,为阅读教学把脉、导航。从“引领”的意义上说,小型的阅读教学研讨会甚至比大型的观摩活动还重要。
这次阅读教学研讨会是第七次,是在一个重要的时间点召开的。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九年,需要认真反思,要坚持对的,改正错的,追求更理想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进入学习、实施阶段。“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这20字方针,如何贯彻?特别是“育人为本”这个核心,“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这两大重点,如何落实?上述问题,都需要我们沉下心来研究,并在今年10月举办的教学观摩活动中,用课例表明我们的态度,展示初步的研究心得。
毫无疑问,“改革创新”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竭的动力。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
首先,要明确语文课程性质,坚守语文教学本真。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
其次,要从教学观念到方法、策略进行改革创新,实现阅读教学“美丽的转身”。这是落实“育人为本”“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变成每位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如果教学做到适合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就基本实现了教育公平。这就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这就要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实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教法创新,这是相当长时间阅读教学研究与改革的重点。
本次研讨会和10月的教学观摩活动,有以下几个关键词:吃准目标,夯实基础,指导学习,鼓励创新。
“吃准目标”,就是要把课上成语文课,上成所教那个年段的阅读课,上成所教那种类型的阅读课。做到年段目标准确、鲜明,不缺位,不越位。
“夯实基础”,就是要干好小学语文该干的事,学生要读好书,写好字,要听得明白,说得清楚,写得通顺,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基础不牢,能力不会强,素养不会高。即使 暂时取得高分数,过了若干年回头看,建的也还是语文的“豆腐渣”工程。
“指导学习”,就是要增强在阅读教学中指导读法、写法、学法的意识,有切实可行、灵活多样、适合那个年段、那篇课文的指导怎样读、怎样写、怎样学的方法策略,并且渐渐内化成适合学生自己的读法、写法、学法,进而形成较强的学习力。方法的指导切忌概念化、一般化,要体现语文学习的规律,好学、管用。
“鼓励创新”,就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首先,要更新观念,心甘情愿地“让学”,让教师的“教”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其次,要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自主学习,学生真读、真说、真写、真感悟、真体验;再次,要有一个好的机制,有一套好的模式,有许多好的方法、策略,保证学生“能学”“学会”“会学”以及持续地“乐学”。
以上四点,是我们这次研讨的重点,是10月的观摩课要努力体现的,也是评课的标准。当然,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果上课老师在一两点上有改进,有创新,就会得到大家的肯定。
最关键的是,今年的教学观摩活动,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我们将用否定这样的课,来表明改变费时多、收效微的阅读教学的决心,来引导全国阅读教学越过这道顽固的“魔障”。教学实践证明,不堵死“内容分析”的路,就迈不开改革创新的步。
此外,无论是10月的观摩课还是老师们平时上课,都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营造无拘无束的课堂气氛。赞科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
2.要找准教学的起点。任何一堂课都不应该从零开始。要关注学生初始的阅读体验,教学应以自读后的初步感受作为教学的起点;要针对学情,确定学习目标,精选学习内容。要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少做无用的功。
3.要改进“教”的法子。用好课文这个“例”,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体验。一定要带领学生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先要让学生“自己去跟作品打交道”,避免“把学生的思想赶到死路上去”(叶圣陶语);进而生与生、师与生在重点、难点、疑点上进行思维碰撞,互动交流,利用课文这个“例”,得意、得言、得法(不同年段、不同课文有不同的训练重点),努力实现“例”的增值。指导的方法、策略,要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因文而异,百花齐放。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的过程、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师得心应手的,就是更好的。
阅读教学的确到了跟“内容分析”式的教学说“再见”的时候了!第八届全国青年教师崔峦讲话
各位亲爱的老师,我还想说一句感谢的话,我真诚地感谢坐在会场里坚持两天半来认真听课、认真的思考,为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平时辛勤地操劳,这几天认真地学习的可爱的老师们,谢谢你们!
这次活动没有安排大会总结,本来不想讲什么话。这两天有不少老师希望最后大会要有一个态度,有一个看法,我们评委在议课的过程中,觉得应该、也有必要说上几句。那么,我们临时加了一个环节,由我代表评委们来做一个听课感言。
讲得对的,是大家的意见,讲得错的,由我个人来负责。这个发言很简短,老师们不会太辛苦。
我们走在前进的路上,我们正处于由课改初期的兴奋到向语文本体回归的调整期。我们这次观摩活动取得了一些进步,表现在:
1.上课老师的语文意识、基础意识、文本意识、训练意识有所加强。2.非语文、泛语文的问题有了很大的改观。
3.老师们认真钻研教材,注重挖掘语言训练点,在教学设计上有新意,有突破。4.老师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努力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读中感悟,注重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特别令人高兴的是,上课的老师,朗读语言、板书的基本功比较扎实,可以说,每个老师的板书都是又规范又漂亮,给学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但是,我们的教学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有老问题,有新问题。有些问题是带有倾向性的,是比较严重的。例如:
1.有的课目标的阶段性不明,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同时存在。像有的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向中年级靠、中年级的阅读教学向高年级靠。像字词教学,中、高年级的字词教学与低年级的字词教学区别不大。
2.一些老师找不准教学的起点,往往在理解内容上低估我们的学生,频繁提问学生已经知道的,已经理解的,已经懂得的问题。这样的现象比较普遍,浪费了学生不少宝贵的时间,上这样的课的我们为学生感到痛惜。
3.有的老师,或者说相当多的老师过于强势,教学霸权的现象比较普遍。教师强势,学生必然弱势。牵引,挖个坑,让学生往里跳,引着学生来搭后半截的话,这种情况比较多,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出现在相当多的课上。其严重性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思维的创造性。教师越强势,学生越没有学习的空间和思维的空间。这样做,扼杀了学生个性化的思考,创新的思维,也就扼杀了祖国的未来。
4.依标扣本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一些课上,或者说相当多的课上,利用相关资源,又显得不够。有效地穿插在课前、课中、课后的拓展的阅读比较少见。应当在读好课文的前提下,让我们的学生尽可能地多读一点,多接触一点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5.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在中高年级的教学中,从意识到实施,还做得很不够。运 用语言的训练有待加强。
6.关注学生,比较多的课停留在口号上。目中无人,也就是目中没有学生,走教案的情况还普遍地存在。因此,我们难见到课堂上有精彩的生成。没有问题,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生成的课,其实效性大打折扣。没有充分自学的课,没有必要的合作学习的课,既不经济也少有实效。刚才看了香港老师的课,我们会受到一些启发。
7.我们还没有完全走出内容分析的套路。我们看得出老师是想努力挣脱内容分析的桎梏。但是,课走着走着,又回到了、又落入了内容分析的圈套里。我们老师的提问有许多不是从学生中来,不是从学生质疑问难中来,问题缺少整合。琐碎、频繁的回答,往往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劳而少功。我以为,逐段分析死,整合处理活。
8.我们的朗读指导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们也要注意警惕那种纯技术性的,强调读出一词一句的轻重快慢的指导。我们比较提倡的是,根据课文整体的情感调子(基调)来读出自己的感情。
9.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有模式化的倾向。不同年段,不同题材,不同体裁,不同类型的课文,比如说,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或者其他的课型,应当有完全不同的教学设计,从文章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这样的教学思想还没有深深地扎根。
10.字词教学有所重视,因为我们在长春会议上强调了这个问题,这一次有些改观。但是,字词教学的年段性、阶段性还不够明确。有的在教学中,处理得不是很得当。比如,中断教学的思路来进行识字写字,这恐怕不是最好的方法。我们的字词训练还不够落实,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总之,成绩我们要充分地肯定,对存在的问题,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要发扬成绩,下大力气来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决心尽快地走过调整期,使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走在正确、健康、高效的大路上。
第五篇:整理 崔峦讲话稿(范文)
对语文课程改革的反思与展望
崔峦
一、课改的原因、愿景
1.改变以往课程陈旧、凝固、封闭、讲话的弊端
2.破三个中心: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
实现三级管理:国家、地方、校本,使教学途径、渠道更多样化,特别是母语的学习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体现在教师主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3.减轻师生过重的可也负担
4.提高各种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教学效率
5.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改革的进步和成绩
1.首先是课程理念的进步,不仅语文,其他课程也如此。这次课改注入了一些新的理念,可以与世界先进理念接轨的东西。就语文而言,第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语文素养被提上了空前重要的位置。第二,正确把握母语教育的特点,汉语言文字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模式,摈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旧方式。第四,努力创建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语文跟生活、自然、社会、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紧密联系。每一个学校、老师都要有这个意识。
2.其次是教学内容的进步。一是课改引进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并将其作为与识字并列的同等重要的教学内容。语文的综合型学习,更加开放自主,不论体验式、参与式,更能培养综合运用能力。第二个进步就是对教科书地认识和使用,一方面,认为就开始是罪基本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普遍引进相关的语文课程资源,开发课程资源,把整本书的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内容。
3.再次是教学方法的进步。首先,我们 广大老师在认识上,接受了学生是主体,教师为学生服务的观念。通过课改,深入人心。老师们也在努力把这种认识转化成教学行为。其次,我们在尝试教与学的方式方面,起初比较肤浅,只做比较浅显的一般性课堂讨论,没有目标性,后来才意识到效果不佳,问题不小,赶紧回头探讨。后来,经过反思,浅层次的自主学习不够用的,还要理性回顾。开展有目的有效果的课堂学习。第三,在局部有突破。比如,进行自主学习的研究,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研究,进行儿童阅读的研究和实践,在某些地区和学校有突破。
第四,教学评价的进步。大家认识到评价非常重要。要做到“三全”:全面,即听说读写宜并重;全程,不能只看期末一次评价;全员,自我评价和伙伴评价也参与进来。是指挥棒,柳斌说过“评价是瓶颈”“评价不改革,课改就会夭折”。我的感觉,评价的改革还是比较滞后的。
三、课改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课改以来,一度出现了否定本土教学传统,照搬国外经验的现象。其实,我们有两三千年的教育传统,从孔子到叶圣陶,很多优良传统,在课改开始的那段时间,被丢掉了。
第二,一度出现了重人文、轻语文的倾向。中小学语文教学,一度在人文内涵上深挖洞广积粮,导致了基础知识技能的被削弱。这情况在小学最为严重。识字、写字等语文基本功被无意中放弃了,只知道分析“人文”。
第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没有内容方面的要求。结果导致语文就是教课文,教课文就是分析内容。
第四,到目前为止,全国层面上存在着“重教轻学”的现象。从预设到教学,老师基本上是站在教的立场上而不是学生立场上实施教学,这必然导致教师的过度控制。问得多,讲的多,包办的多。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有的时候指导不得法。表现在过度地控制、牵引,老师过于强势。指导学生上,还缺少具体有效的办法。
第五点,我们看到的是课改之后,大面积的师生负担过重,师生的幸福指数不高。课改本来想减轻师生负担的,现在的负担没有减少,个别的甚至加重了。老师和学生的幸福指数不高,我们很敬业,很努力,但是不幸福。我常说,中国基础教育的教师,物美价廉,经久耐用。给我们的不多,但是我们真敬业,真用功。温家宝总理也鼓励我们,面包会有的,一切会有的。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学习和工作要投入,休息生活的时候也要投入。
四. 关于阅读教学
必须把握年段目标,不越位,不缺位。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让孩子大致知道字词句的意思。要积累语言。利用记忆最佳期积累词语和段落,低年级的文章大多很优美,可以背诵。最终要的,要全面打好学习的基础,学习方法、能力、习惯的基础。读出长句子中词语的停顿,培养语感;了解少量重点词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常用句式、优秀段篇。
中年级要继续加强词句训练。明白意思,还要知道表达效果。第二,要重视段落教学。指的是三个意思:要学会概括一段话的意思;理清段序;初步了解构段的方法。有了这些,在高年级就会自然水到渠成。第三,加强朗读。读熟,读出感情来。还要训练默读。我们成年人不会大声朗读,但是现在孩子训练了朗读,忽视了默读。这是不对的。低年级到高年级,应该是朗读的训练逐步递减,默读则是递增。但是我在各地看到的课堂是充斥着朗读,忽视了默读。所以要关注默读,中年级的孩子要训练他们边读边思考,培养批注的能力,思考的能力,读后有感受,有质疑问难的能力。第四,中年级略读课文,粗知大意。培养孩子整体把握的能力。略读与精读一个样,是不对的。重点是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够关注重点,整体把握。所以,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词句段。
到了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首先是体会词汇的含义、表面的意思、背后的意思、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等等都能搞清楚。其次,是重视篇的教学,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要引导孩子理清文章的顺序,而且各种文体区别对待。第三,要领会基本的表达方法。关注表达,读中学写。这是解决作文能力不强的办法。第四,学会阅读不同文体的文章,要依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来教给孩子读不同文体文章的方法。千万不能,把不同文体的文章,教成一个味道。
学会浏览,根据需要分析处理加工信息,这是小学阅读教学的最高要求。信息时代,非得学会浏览不可。培养搜集加工信息的能力十分重要。四年级的美国小孩可以写20万字的文章,靠的是大量搜集信息。请各位老师,一定要准确把握各个阶段的要求,进行科学有序的教学。还有听记的能力,在中学语文老师那里会发现,小学很优秀的学生,到了中学,跟不上趟了。原因就是不会记笔记,不能提炼信息。比如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把文章的条理顺序弄清楚,加上自己的理解,在笔记本上写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一边讨论,一边学习。听,能抓住要点。记,能快速条理记下来。
五、如何改进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要找准起点,抓准重点。教学上的浪费,不要过于深究课文内容,学生已经明白的地方提问频频,喋喋不休。教学的起点在哪里?孔圣人早就说过
教学的起点应在学生的“愤”“悱”之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愤悱是极其正常的、时有发生的学生学习的困境。我们老师怎样能捕捉到学生的愤悱之处呢?一定让学生自学,一定要让学生质疑问难。老师在教学中一定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情,察言观色,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和学生共同学习当中,这样才能发现,这个愤悱境,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28定律,在一般的情况下,学生学习内容里面,有80%是学生自己或和学习伙伴共同学习能够解决,只有20%属于重点难点。这20%是老师需要用力的,是需要指导、引导、辅导、诱导点拔学生学懂学会的。我们老师抓住20%愤悱之处用巧妙的引导点拔,在他们心求通而未得时帮助他们开启意,在他们口欲言而不能时引导达其词。具体地说在学生预习、初读课文以后,在他们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时,在他们口欲言不能时引导他们达其词;具休地说,在学生预习或初读课文后他们有所感悟的,有所理解的,我们就不讲不问了,我们的教学起点应该聚焦在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体现教学重难点的问题上,从这样的问题开始进行教学,带着问题进行教学,通过师生共学解决问题,在教学之后,学生可能提出更高层次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是成功的教学,是正常的教学。
篇章的教学,这涉及到方法,涉及到能力,涉及到习惯。篇章教学的方法。我们要教给孩子阅读一篇文章的基本方法。比如从低年级,借图画阅读逐渐到读文章想画面,到把握主要内容,到学会质疑问难,到不同文体的文章的阅读。
现在我们存在一个问题,不管什么文体都照一个模式来教。其实课标讲得很清楚。要教给孩子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读诗歌,读一般的记叙文,读小说,读说明文,读简单的论说文,都有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教学策略。这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教学策略根据什么?根据不同文体文章的特点。语言的特点、结构上的特点,表达方法上的特点,来决定我们来怎么教。另外我们要教给学生朗读、默读、复述的技能。
略读课文的教学一定要区别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定应该是学生更加独立的、粗放式的教学。
我主张略读课文,用几遍读的方法来教。用几遍完整的读来教,每一遍读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求由低到高。
第一遍读,要认识这一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还有少数难懂的词。
第二遍读,要把课文读通读顺。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一定要落实。在学生读的基础上,老师要做一些检测,要落到实处。有的学校搞得很扎实,把达不到要求的学生写在黑板上,课上不能达标,课外达标。
第三遍读:通过快速地默读能够捕捉到文章的大意,也就是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出现内容不完整,语言不连贯,教学就马马虎虎就过去了。每节课都在做这件事,每节课都不落实,时间花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还没有形成。教学宁可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你训练什么,就要训练实。一段时间的训练,学会概括主要内容。不同类型的课文,不同体裁文章概括的重点是不一样的。如一篇写事的文章不能少了时间,什么地方,主要是谁做了一件什么事情,语言要连贯。概括说明文、概括诗歌的方法另外的特点。我们老师在训练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上有形式主义的毛病,往往流于形式,训练不落实。
第四遍读:让学生快速浏览,你很欣赏的语言是什么?精彩的、给你留下印象深的语言是什么,留下印象深的事是什么,留下印象深的人物是什么?你感到哪方面的写法是可以学得来的,让学生作些交流。我认为到这儿,阅读课文的教学可以了。阅读课文一个课时用几遍读的方法教学,是比较实用的。
还有浏览,这次课标提得很明确,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处理、加固、应用信息。这非常重要。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个人不管干什么,都必须学会浏览。根据自己的需要迅速捕捉到有用的信息,这是一种本事,这是一种能力。我们在小学阶段高年级要初步教给孩子学会、掌握浏览。
把课外阅读挤进课内,广泛开展儿童阅读。
低年级以读古诗词、蒙学读物、童谣、儿歌、绘本为主。中年级以读古诗词、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为主。高年级以读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外名著为主,建立一个儿童阅读的序目。总的我主张:厚今薄古,厚中薄外,阅读经典,养成习惯。让读书陪伴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