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凸显“三境”,让阅读课堂灵动起来
江苏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213161)周皎皎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那种沉闷、无趣的课堂教学逐渐被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的体验学习所取代。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因素影响,仍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注意创设互动的情境,保障自由的心境,构建开放意境,使学生走进课堂、走进文本、张扬个性,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关键词]阅读教学 情境 心境 意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2-022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尽管体验性学习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由于受传统教学因素影响,仍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我们要极力追求一种全新的教学境界。这里的“境界”指的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一种格调。下面笔者主要就阅读教学中的情境、心境、意境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互动的情境
阅读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与教科书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阅读教学课堂应是一个民主、平等的舞台,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可以充分放松,尽情展示自己,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互动的教学情境。只有这样,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氛围中,课堂才具有活力。如,苏教版《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是一个独幕剧,文章写得并不复杂,主要通过一个具体事例表现公仪休清正廉洁、拒收礼物的崇高品格。在课堂教学时,作为一个历史故事、独幕剧来说,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津津有味地学习课文呢?教师就要注重互动教学情境的营造。在课堂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把课文多读几遍;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和他对话,在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最后,再让学生把课文演一演。这样,学生不仅读得有滋有味,而且表演得热火朝天,有效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教学气氛达到高潮,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有为学生营造出一种互动的教学情境,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二、自由的心境
在新课程理念下,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既然是主人,就拥有一切学习的自由权。在这里,既包括学生思想的自由,也包括学生发言的自由。也只有在这种自由的情形下,学生才能心胸开阔、自由发言,进行表达、交流,才能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如,在教学苏教版《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时,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意识,我结合课文特点,特意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这句话的理解认识。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们立刻就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展开了自我审视、自我剖析。有的学生说:“我自己歌唱得好,经常爱嘲笑一些五音不全的人。学了这一课以后,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那些同学也有着自己值得自豪的地方。我为我以前的做法感到很惭愧。”还有一个成绩很差的学生,站起来长嘘了一口气说:“我以前很自卑,怕其他同学看不起我。有时他们欺负我,我也不敢说。我虽然成绩不好,但是我画画很好。学了这一课以后,我明白了我也有自豪的地方,从此以后,我再也不自卑了。”在这充满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自由发言、自由交流,课堂气氛相当和谐。在这个教学课例中,充分体现了课堂是自由的场所。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没有思想的束缚,畅所欲言,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感。这有利于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开展语文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三、开放的意境
教学小舞台,社会大生活。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语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材中的课文就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因此,教师要具有开放的教学观念,让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连,使语文课堂具有开放的意境,让学生健康成长。如,在教学苏教版《虎门销烟》一课时,为了创设开放的语文意境,使学生从小树立大语文学习观,我主要设计了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一是林则徐是怎么样的人,你对他有哪些了解;二是当林则徐准备在虎门销烟之前,他可能在内部先秘密召开一个“虎门销烟分析会”,请大家想象:在这个分析会上可能会出现哪些不同的意见,林则徐会如何应对;三是你从虎门销烟的如期举行、胜利完成中,想象一下这次销烟行动对中国人产生的影响。在这些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的眼界开阔了。有一个学生说:“林则徐在禁烟时受到了许多人的威胁和阻拦,但是他不畏强暴,为了祖国人民的利益,义不容辞地接过了这个重担,真是一位了不起的民族英雄。”
开放,是一种大气,是一种意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放可以促进动态生成。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开放的语文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综上所述,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始终把互动的教学情境、自由的学习心境、开放的语文意境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就能构建起灵动的语文课堂,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第二篇:让政治课堂灵动起来
积极打造灵动的政治课堂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教育要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在21世纪初新课改的理念下政治教学就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精神,依据教学大纲,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努力探求新的教学模式来改变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病,进行诸如启发式和讨论式等教学,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生动活泼的灵动政治课堂教学模式。
但是在近几年的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笔者还是感觉到学生中一直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下课时谈起神六上天、天宫一号对接,“小悦悦事件”等大家都关注的话题时,可以滔滔不绝。但一到课堂,很多学生却三缄其口,不会说话了。有时课堂上由具体生活事例印发了讨论,有的学生不是天马行空乱表达一通;就是空话、套话一堆,有的想好好说但难用课本知识表达,喜欢过分依赖老师的讲解和评论,致使课堂上又是教师唱主角,一个人挑大梁,结果课堂上死气沉沉。
是哪里出了问题?虽然我校是一所本地闻名的省重点高中,但是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教学中也还是多注重让学生被动的接受,忽视了作为学生主体的学生在其能力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笔者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我们的政治课堂活跃起来,怎样才能解决政治课的尴尬现象。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突出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勤于动手,培养他们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将学习方式向成效式转变。叶圣陶老先生说:“让政治课堂活动起来”。灵动的政治课教学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如沐春风”之感,在快乐的享受中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
怎样让政治课堂灵动起来呢?
学习是一次积累知识、成长思维的漫漫征程,相较于被动的接受知识,自主性地学习可以带来更加丰硕的成果。因此,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各学科都在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他们主控自己的学习,充分发扬自身的探究精神与创造能力。每一位学生其实都具有这样潜在的学习素质,自主学习模式正好给予了他们发挥的空间。我们的高中政治教学就应该要融入自主学习模式,把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位置让渡给学生。
“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素质教育具体化的理论框架。就一定意义上说,它把握住了素质教育的实质和核心。自主学习重视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能动的、有选择的学习及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
针对高中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发展水平教高、自我意识教强,个性比较完善,不喜欢记忆机械的内容,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辨证思维形成。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教学目标中,除了教会学生学习外,其他都是次要的,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用学生的自律代替他律,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建构主义认为人处在一个试图利用以往的知识和经验建构现实、解释现实的过程中。每个人的知识和经验不同,每个人对世界的理解也不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要由知识的传递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构建意义的帮助者,促进
者,应当在教学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彻底抛弃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当作只是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
在以上心理学的依据下,围绕我校的高中生学习动机比较稳定,以内部动机为主。他们会经常为自己确定学习目标,根据反馈修正学习策略;能经常自己思考怎样改善自己的学习效果,基于这些因素,在高中政治课中开展自主学习的实践探索就更有可能。
科学有效的自主学习模式,需要师生双方的协力完成。教师应当要创建出宽松有度的自主学习空间,并传授一定的自主学习策略、原则,向纵深方向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唯有在正确的指导下,学生才能持续地开展自主性学习,延伸并深化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在师生的双向互动交流下,高中政治自主学习必然能探索出高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推动整个的教学工作。
所以要打造灵动的政治课堂主要应该从政治课的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着手。自主学习理论给了笔者很多启示,于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一直在原来教学基础上进行自主学习的实践尝试,以期较大程度地高中政治自主学习的学习效率。
接下来笔者结合教与学的尝试,总结出了实践自主学习理论的以下几点经验,与各位同行商榷。
一、结合实验操作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收集时政素材,锻炼实践能力
联系实际的学习素材能使政治理论扎根实际,能使政治课堂教学生动,让学生对政治课有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何而来?政治课教学内容中不乏实践性、操作性的素材,对这些素材,如果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才能真正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能力。
笔者经常会用最新鲜的时事把学生带入新课,引发学习兴趣。这“最新鲜的时事”必须是当天发生的国内外大事,如果过了几星期、几个月的事就变成“明日黄花”了,肯定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更别提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调动了。所以,能否及时获取时政信息对时政教学的成败具有关键意义。笔者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是:将现有的教学空间有意识的向外延伸,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园内的广播、电视、网络、报纸、杂志、专题讲座、时事政治竞赛等等全方位的信息来源和阵地,倡导学生从各种媒体上获取广泛而丰富的时政内容及其相关知识,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动手、动脑,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具有探究性的学习,以达到时政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另外,在教学实践中鼓励学生参与的实惠调查法、方案设计论证法等也有助于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有较打作用。
二、结合问题解决模式,引入时事内容,由难入简、变抽象为具体
最后,如何让世界成为学生的全部教材。笔者结合自己《文化创新的途径》一课教学为例,具体谈谈把时事政治融入到教学中的一些关键点:
1.关键点一:良好的课前导入。精彩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促成学生情绪的高涨,步入求知的亢奋状态。《文化创新的途径》这一课的内容看似简单,但要挖掘起来很有内容。如何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的时政环节就显的尤为重要。在这
一课的教学中采用了当时学生感兴趣的世博会中国馆内容导入,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顺其自然地引出“文化创新”的课题,也能引导学生亲近我们的时代盛会,具有现实意义。
2.关键点二:生动的视频引导。为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再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在《文化创新的途径》这一课里由“东方之冠的诞生”视频引入,从中国馆的外形建筑到它的内设亮点,以设问形式层层深入,顺其自然地得出“文化创新重要途径之一”。这样既能增加学生对时事政治的了解,又能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深入,找到了二者完美的契合点。
3.关键点三:激烈的热点讨论。通过对社会热点问题特别是本土热点问题的讨论,启发学生思考。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用身边时政话题切入,巧设练习,创设环境让学生亲身实践,学以致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中生可以通过各种媒体获取新闻。把学生身边所熟悉的地方的时政新闻引入课堂讨论,可以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对学生进行了国情和家乡情的教育。在讲到“文化创新的途径”的运用环节时,笔者首先讲述了本土佛山市的 “智慧佛山,文化先行”发展战略,以及禅城区提出的“传奇古镇,创意禅城”的时政背景,播放了关于学校附近“禅城汾宁路改造,老街坊期待重现昔日繁华”的视频新闻短片,提出练习问题:“我来设计汾宁古道”。因为就是身边古镇的翻新设计,同学们在讨论创意设计时七嘴八舌异常热烈。通过学生的讨论,深化了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建设祖国和家乡的热情,实现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目标。
教师应当让学生们知道,课堂知识与现实环境之间存在着一条链条,两者之间是相互彰显的关系。通过观察现实发生的实例,学生可以真正地掌握高中政治知识,同时历练出一定的时事敏感度。这些素质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
第三篇:探究学习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
从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价值来看,你觉得这堂课哪些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探究?有什么突出的价值?请举出两个片段进行简要分析。
答:我认真倾听了赵娜莎老师主讲的《三角形边的关系》一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本节课的亮点有:
1、赵老师让学生画出三角形,然后让学生动手测量,找出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任意两边和大于第三边。)
优点:让学生动手去测,自己去寻找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引起学生对知识是形成过程的体验。让学生学会了自我学习数学的方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让学生用小棒拼摆三角形。
优点:在前面知识的基础上用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去验证,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小组合作的争辩和探讨中最终得到了统一的结论。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断探究和解决问题,这就无形中培养了学生们的合做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堂好的数学课,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赵老师完美的做到了这一点。这也是我们今后,课堂中时时应做的。
二、结合自己在组织学生探究学习中的一个精彩片断或失败的案例,并进行简要描述和分析。请参考《毫米的认识》案例,写明授课年级、授课内容、精彩片段、自我评价和授课者,如果是获奖课例,请注明。
答:我这一学期教的是五年级的数学,在讲授三角形面积时,我也尝试着让学生用探究的方法学习,过程如下:
1、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找出三角形的面积,同时要求看看谁的方法比较巧
妙。
让学生初步了解三角形的面积,并能找到三角形的面积和它的底、高有一定的关系。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纸制三角形,用转化的方法把它们拼成已学过的图形,并找到这个图形和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探讨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方法:小组合作。)
放手让学生去做。我发现学生的能力真的是巨大的,学生不仅能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同时有的学生还利用等腰三角沿着高的一半剪开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让学生在合作和探讨中得到知识,体会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样就会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数的技能和方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篇:让英语课堂灵动起来
让英语课堂灵动起来
南县一中: 曹灿
时光飞逝,转眼间离2017年高考已经只有一百多个日子了,而相应地我和1415和1420班的孩子们相处的时光也一天天地累积到了快两年的时间了。回首沉思,在这些岁月里,我们的探索之路充满了艰辛与困难,但更多的我们收获了快乐和成长。
英语这一学科在我们这所普通高中属于相对较弱的学科,学生入学时成绩差,偶有及格。随着高中教材难度的突然增加,学生一下就如一叶小舟在茫茫大海上飘荡,找不到方向。对英语本来就没有兴趣的他们更如雪上加霜,部分同学开始放弃。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怎么办? 怎样才能使学生重新燃起对英语的爱?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 “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 “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 从这可以看出, 学生如果没有学习兴趣, 想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于是, 与备课组老师一起, 写目标, 定计划, 并写出具体实施步骤.我们开始了自己的教研之旅.我们的教研围绕着的总是一个目标,就是要让英语课堂变得灵动起来。只有摆脱了沉闷的灵动的课堂,让会有高效的优质的思想碰撞。
一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基础教育》的作者 埃克斯利说过: “凡是能激发学生喜爱英语的方法,便是教英语的最好方法.”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最活跃成份, 是学习动机的来源.在教学中, 要始终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1)教唱英语歌曲
唱英语歌曲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促进记忆长期保持.我们 常找一些与单元主题有关的歌曲来让学生欣赏,学唱.如讲 Unit9 Saving the Earth 时,用 Michael Jackson 的 Earth song, Heal the world,唤起学生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的关注.歌曲旋律动人,歌词写得很有深意,使学生从另一侧面认识英语文化之美.在讲ever结构时,我们让学生跟唱经典歌曲right here waiting,中的wherever you go, whatever you do, 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能让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结构,而在讲从句的时候我们会播放经典的英文歌曲 Lemon Tree,这样的动感的节奏,松快的旋律能够一下子就将学生们的耳朵唤醒,课堂似乎也一下子就不那么沉闷了。学生有时也会介绍一些流行英美歌曲,如:Rihanna的Diamonds,还有一些汉语流行歌曲的翻唱:如迈克学摇滚的the day you went away 一路上有你(how much I love you)等,易学, 好唱,学生兴趣很高.(2)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教学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生动的画面,恰当地引导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并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讲 Lost Civilization 时,神秘的英国巨石阵,麦田圈,庞贝古城时,大量精美的图片,令学生惊叹于古代文明的伟大,学生对文章阅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多练习巩固时,我们常常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而且利用多媒体图片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上Wish you were here的知识点课时,我就从网络上选择了USA,Australia, Netherlands, Thailand, Italy, England一些世界热门景点让学生们来选择答题,并且问学生们“where would you like to go?”而不是问他们“which picture would you like to choose”,这样学生们就真的有一种选择去旅游的情景了。
(3)搜集趣味英语。
师生共同收集英语笑话,幽默,绕口令,谜语,实用口语,名言警句等。利用课前,课中适当时候有教师或学生介绍给大家,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让学生逐渐理解英语文化中的一大特色——幽默。如在遇到 precious 时我讲了这样一个笑话:
Mrs.Brown: Oh my dear.I have lost my little precious dog.Mrs.Smith: But you must put an advertisement in the papers!Mrs.Brown: It’s no use, my little dog can’t read.学生在笑声中记住了单词。绕口令朗朗上口,简单易学,也是学生喜欢的调味品:
如: She sells seashells by the sea shore.The shell she sells are surely seashells.So if she sells shells on the seashore, I’m sure she sells seashore shells.A big black bug bit a black bear, made the big black bear bleed blood.有时候学生也会问:Which place is the one that is closest to the heaven? 自己创设答案Shangrila.这样学生们都知道课文中的香格里拉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了,也能更加关注课文中关于香格里拉那些美丽的句子了。二 以教材为基础,活化课堂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教材是基础,无论教师设计任何形式的课堂活动,都不能脱离教材和大纲的知道,自然更不能完全拘泥与教材,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灵活教学手段,即将教材内容按其交际原貌活化与课堂,形成不同侧面,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师生共同投入,互相交流,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变成语言技能,提高学生交际能力。如:在Project Important Paper这个文章的学习中,在学生熟悉剧本后,将全班分成小组,根据故事情节分角色扮演在宫庭上的一段戏,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表演。由于学生对课文内容比较熟悉,表演起来信心十足,这个活动将课本内容转化为短剧表演,学生潜移默化的把它演变成一种较为自然的交流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另一方面,重视发掘教材,使之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让学生感到可以学以致用,从而使其兴趣得以持续。如在学习桑兰 这一课文时,我们设计的 pre-reading,先介绍几位著名的残疾人,张海迪,海伦.凯勒, 霍金,他们身虽残,却过着有意义,丰富多彩的生活。用坚强的意志书写着自己辉煌的人生,使学生深受鼓舞,认真完成文章的学习。课后,我们给出了这样的讨论题:
It’s easy for the disabled people to lead a normal life.Suppose waking up tomorrow morning, you suddenly find you were unable to see, speak, hear or walk, how would you feel and what would you do? 给出一些关键词:Perseverance 毅力 challenge 挑战 optimistic 乐观„„
学生均踊跃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感受。虽然还很简单,有时也错的不成句,但我能体会到学生在经过认真地学习课文之后,进行着积极的思考,表达。三 重视情感因素,融洽师生关系,保持学习兴趣
教学历来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教师和学生要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引导他们奋发向上,不断进取。对他们一点一滴进步都要看在眼中,记在心里,即使表扬,给予肯定,使他们学习信心倍增。一旦得到老师的信任,学生就会感到温暖,感到快乐,对该教师所教学科就会感兴趣,古人 “亲其师信其道”的说法即印证了这一点。师生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平等,信任,尊重的良好情感关系,就能为教学获得成功营造和谐的气氛,创造有利条件,甚至会创造奇迹。
英语的课堂变得灵动起来是我们每一个英语老师都应该去努力的方向,有了这样的灵动的课堂,学生们就会由原来上课就想睡觉,蜕变成上课努力听,积极参与,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在快乐中习得英语!
第五篇:让课外书屋“灵动”起来
让“课外书屋”灵动起来
很多老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时,只注重对本单元的写作方法或内容摘要:
表达方法的点拨,而后面的“课外书屋”却“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其实,“课外书屋”是为学生学习本单元的课文与阅读课外书籍搭建了一座“桥梁”,让学生通过目标明确的单元主题学习,掌握这些写作方法、表达技巧后,再去阅读同类的相关书籍。关键词:“课外书屋”、灵动、“桥梁”、课外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课外书阅读量不得少于145万字。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明显的主题:如:六年级上册中,第三单元是关于爱的主题的文章,本单元的两条线,一条是引导学生学习文本如何运用各种描写方法,抒发美好情感;另一条是感受人间真情、文本中人物的美好品质。这两条线构成了本单元学生学习的主线。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写出了桑娜为了帮助西蒙的两个孩子,既担心又害怕,既矛盾又不得不抱养西蒙的两个孩子,把渔夫与桑娜的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栩栩如生地展现读者眼前。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亲近儿童文学,我根据“课外书屋”的推荐,从图书室为学生借来了日本作家黑柳彻子写的《窗边的小豆豆》。首先,我们一起共读了一个星期,然后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这本书的主题探讨:小豆豆以前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后来,她的妈妈把她转学到了巴学园,她的学习和生活又发生了哪些改变?你觉得最有趣的是书中的哪些章节?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学生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各抒己见:有的特别喜欢小豆豆在写拼音时的章节,当教室安静的时候,她打开文具盒拿橡皮擦,又写错了又打开文具盒拿橡皮擦,教室里总是想起“啪啪”的声音,那种淘气的样子读了以后如见其人,就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有的喜欢她天真的样子,买的小鸡死了,埋掉小鸡以后她看到盒子里的几根鸡毛,一下子伤心地哭起来,一个小孩从小就接受离别的滋味;有的喜欢校长把学生吃的菜变成校歌,并给它们起了美丽的名字:海的味道,山的味道„„学生通过这本书的阅读,在书中找到了自己的快乐的童年,经过我的推荐,学生还自发买了《绿山墙的安妮》、《玻丽安娜》、《根鸟》等书,有的还摘抄了读书笔记,写了读后感,还有的为小豆豆写了一首诗。
一个单元的学习,我们经历了一次快乐的阅读之旅,学生因此有了阅读期待,希望老师能给他们推荐更多更优秀的书籍。
除了可以开展师生共读书目以外,还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形式。第七单元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题,本单元的学习,除了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中《老人与海鸥》、《跑进家来的小松鼠》、《最后一头战象》、《金色的脚印》四篇课文,让学生了解人与动物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外,还有口语交际与习作、回顾与拓展,很多老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时,只注重对本单元的写作方法或表达方法的点拨,而后面的“课外书屋”却“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其实,“课外书屋”是为学生学习本单元的课文与阅读课外书籍搭建了一座“桥梁”,让学生通过目标明确的单元主题学习,掌握这些写作方法、表达技巧后,再去阅读同类的相关书籍。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动物小说的兴趣,我还充分利用回顾拓展中的“课外书屋”,给学生讲了一段关于“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狼王梦》:在广阔的尕玛尔草原上居住着一只漂亮、高傲的母狼紫岚,它曾经与自己相爱的丈夫狼王幸福地居住在草原上,它一直有一个梦想,希望把自己的后代培养成狼王,但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它一次次失败,四只小公狼也相继死去,最后,它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狼孙身上。为了狼孙的安全,它与金雕同归于尽„„通过我绘声绘色的导读,一时激起千层浪,学生阅读的兴趣被激发了,他们纷纷在网上购买了《狼王梦》、《第七条猎狗》等沈石溪的动物系列小说,他们在教室里津津有味地读着,有的学生还写了读后感:自然界中弱肉强食、强者生存;动物和人一样有感情,我们不要去伤害它们„„学生读完以后,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也能喜欢上课外阅读,我们还开展了读书分享活动,有的作图书推销员,有的讲故事,有的分享读后感,有的表演书中的一些精彩片段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开阔了知识视野,真正达到了教材是载体、用教材教的目的,这样的语文教学,既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有了生命力,同时又达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充分体现了大语文观。朱永新教授在《我的阅读观》里写道:一个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一个民族的阅读水平【1】。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中,我们不仅要教给他们书面上的一些知识,更重要是的是要引领学生不断阅读、积累,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能力,我想:这才是我们小学语文老师的根本任务。参考文献:
【1】朱永新《我的阅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