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教学中的德育跟进
网络教学中的德育跟进
网络课有着传统课堂不可替代的优势,其特点是课堂容量大,各种媒体的应用、自由的学习环境、宽松的学习氛围,都深深地吸引了学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网络给我们的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之际,人们往往只看到他带来的快捷方便、资源无限,而忽视了信息技术中某些不利因素给青少年成长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在互联网上传播暴力、色情内容,散布信息垃圾,恶意侵犯他人隐私,充当“黑客”……,这些都是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消极后果。所有这些,都对当前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挑战。如何培养未来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使他们具有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能够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正确把握人生的方向,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是每一个信息技术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因此,对于我们计算机教师来说,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获得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 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教育是指提高人文知识和能力,增强人文素质的教育。
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建立科学技术应用的道德准则和法律准则。如在讲述病毒、黑客等内容时,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病毒、黑客的知识,而且要让学生认识到编制病毒程序和黑客行为是一种不道德的、甚至是犯罪的行为,并列举一些社会实例,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权衡利弊。最终,让学生建立科学技术应用的道德准则和法律准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教学中最应注意的是如何在网络教学中既要学生学到知识,又不能让学生陷入泥潭,不让学生成为“电子鸦片”的受害者。我参考了一些教学案例,认为目前教师解决的办法大多都是采取“堵”的方法,要么“切断”信息来源,要么强制“高压”。
如果坐下来冷静思考一下,学生真正的起始原因是因为对互联网感到好奇,而学生又处在身心发展阶段,自控能力差,思想受情绪因素影响。有由于人类的人文关怀或人文情怀源于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深刻关怀、体验和思考。所以我们教师要在备课时多下功夫,精心为学生选择提供具有趣味性、艺术性、科学性的优秀网站,使学生能够安全地在互联网里冲浪,领略到网络世界的美景,鼓励学生们通过网络走出国门、了解世界、扩大知识面,以适应未来对人才的要求,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提高青少年的人文素养。
我在对“电子邮件的收发和接收”这一单元进行教学时,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任务“假如你是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你怎样上好这一节课?”给老师发一封电子邮件,学生都非常感兴趣,有的同学建议多给学生一些玩儿的时间,有的同学希望能学到其他的软件,有的同学则建议一节计算机课要上1个小时等等,最后在全班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请部分同学试着到前面来上课,在这里,我们暂且不谈学生讲得如何,至少学生在此次活动中不仅掌握了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学生有了对教师上课的体验和思考。
除了帮助学生获取正确、有益的知识,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知识,创作有人文精神内涵的作品,使学生在创作中提高人文素养。在教授网页制作的过程中,以奥运为主题,同学们从许多网站上了解到奥运的由来,特别是我们中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赢了”。他们查阅了大量关于奥运的文字、图片、视频等材料,并且自己动手进行资料的筛选和整理,最终做出了富有美感和创意的网页,优秀作品在全校同学中进行展示。其作品不仅仅是得到了肯定,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制作过程中始终洋溢着一种“无比自豪”感,因为我们“赢了”,为我们祖国的强大而自豪。这样的制作过程对学生无疑是一次很好的人文教育,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信息技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也是其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定的人文素养。
总之,在授课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此过程中共享思路、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进友谊,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二. 落实情感态度目标。
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一般是指学生对信息事物所表现出的感情指向和情绪体验,如感兴趣、喜欢、兴奋、满意,或者讨厌、没兴趣、不高兴等。情感态度对信息技术学习成败起着关键性作用。
教师应寓道德教育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通过积极引导学生文明上网,使学生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在上网络课的时候,我让学生登陆和平区昆鹏小学德育网论坛,而后,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中的集体讨论功能,让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讨论,谈自己对论坛后的感受。让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来查找《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我设置的问题是:你对论坛的初步印象是什么?你对大家所交谈的内容有什么想法?最后保存大家谈论后的结果,并加以整理写一篇题为“文明论坛”的短文。本节课主要学习任务是通过学生的看、练、议、找,加深对网络文明的认识,倡导从小文明上网。
在这里,我主动地让学生享受高科技给人类带来的新文明。学生在论坛中通过与他人交流信息,很快就掌握了论坛的使用方法,能利用论坛功能进行网上快速交流、讨论,为自己今后的学习又开辟了一块新天地。
在网页制作中,表格更多地应用于网页地版面布局上,表格地使用和设置也比在普通文字处理中地表格要复杂得多,应用隐性和难度大大挫伤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这种背景下,我从网上搜集了一些校园幽默图片,然后要求学生根据看后的感受进行图片配话。
开始,学生没有这方面的情感经验,只有看到图片后的大笑,而没有学生主动举手发言。于是我展示了几幅图片以及相关的幽默语句,并解释:“其实这些令人捧腹的幽默语句总是通过对图片表象的断章取义,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内涵的延伸,最后用简练的语句表达出来。越是幽默的语句越是需要不断的提炼,所以我们不要担心语句不理想,你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于是,同学们从三言两语到争先恐后,顿时课堂气氛活跃了许多。之后,我先演示不用表格进行图文混排的网页效果,然后再展示利用表格实现图文混排的作品,通过对比,使学生明了表格在布局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表格应用是网页制作中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如果表格承载的信息缺乏实用性,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但如果为了体现表格的实用性而使网页变得复杂,学生又会由于操作的复杂和难度而缺乏信心。如何设计一个简单而又实用的任务来展开表格应用的教学,这中间最关键的是如何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动画、搞笑、时尚等是当今学生的热门话题,通过校园幽默图片,我首先满足了学生的情感欲望(看幽默图片,笑起来),然后把学生引入“我也来创作幽默”的主动思维活动;学生总是希望别人看到自己的创作成果,于是利用这个心理把学生引入利用表格设计网页的学习活动中来。通过欣赏幽默、创作幽默、展示幽默(制作网页)这一系列活动,学生的情趣得到了满足和培养,应用表格的技能得到了掌握,而且观察、综合、归纳、表达的能力也同时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在教学中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用呆板的说教方式落实,应该注意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让学生在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内心选择、精神升华等方面有所感受,充分尊重学生亲自体验与感受的权利,正是学生这种心理与情感体验的差异性,适时、适度地发挥教师示范、熏陶、引导、提升、升华与启发的作用,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地感受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精神力量。
三. 在教学中培养与人协作精神。
协作学习是在充分利用各种通信系统的基础上实施的一种学习形态。它能充分表现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的特点,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协同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在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他们有着良好的身体和智力,但是却比上一代人缺乏自制力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德育的教育应该在“平等的心灵对话”中进行,德育尤其需要一种宽松的环境,给学生以更多的鼓励和表扬,让学生自觉地发达自己的优点,极力使自己优秀,从而不知不觉中消除不良行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学生把对社会、自身的感受和要求在虚拟网上得到了实现,迷恋“聊天”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线。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虽然提供了充分的信息资源和手段,但由于制度的不健全,也催生了不良因素在里面,使学生不能充分的利用网络而是“迷失了自我”。我们应该反思一下,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在教育中的作用。提高德育的效果,就需要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语合力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的优势力量,力求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协作学习可实现不同地域的合作,进行大面积的体验学习,在2005年我校承担了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项目,利用网络平台与香港的学生共同探讨两地环保的话题。该项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地与自然、与他人接触,通过因特网的应用可以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通过网络交流,实现协作学习,达到综合学习的目标。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内有分工,搜索资料,记阅读笔记,建立学习网络,同学们通过各种方式、多种渠道收集信息。多数学生通过互联网和图书、报刊收集资料;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通过采访和社会调查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校园网或Internet来实现一个班的学生与另一个班、另一个学校甚至另一个国家的学生交换意见、看法,在交流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这种交流中进行学习,真正实现了能力的培养。我们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注意了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结合起来,同时我们还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校园文化相结合,让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家乡,在课题研究中,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认真学习,老师的耐心指导,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生活中的实地考察,网络中的相互交流,已经总结出自己的经验与成果,并深刻理解了此次活动的目的与意义。通过此次活动,促进了学生的高水平思维,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与他人协作的团队精神,从而提高了大家的环保意识和国民意识。
网络这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可以促进我们日常学习的提高,帮助我们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但是网络中诱人的五彩缤纷的世界使很多小学生身陷其中,难以自拔,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同学迷恋网络游戏,终日坐在计算机前,不想做其他事,学习是精神恍惚,功课一塌糊涂,但一提起网络游戏,立刻会眉飞色舞,这一类上网“中毒”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受到影响,还会使自己的身心健康受到伤害,网络也在许多家长眼中成了伤害小学生的“凶手”。
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阅历少,经验不足,教师应做好正确的引导,时刻提醒学生注意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起“安全防火墙”,以抵御不良信息对我们的影响,防止上当受骗。网络中确实有对人影响不好的内容,虽然我们不能避免它们的存在,但是可以避开它,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上网,而不是漫无目的地在网上“闲逛”。
总之,网络课的成败在于是否增强了教学效果、提高了课堂效率,是否落实了课堂的教学目标。只有达到了这样的目的,才能算是一节成功的网络课。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教学技术也应及时做出相应的改善,用先进的教学技术造就优秀的新世纪人才,是刻不容缓的事。
总之,在网络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要从教材实际及学科特点出发,附着于知识的讲授或上机的训练之中。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却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第二篇:网络德育中的信息技术
网络德育中的信息技术
孟子岭小学
赵红英
现代社会是高速发展、纷纷竞争的时代,是信息化、网络化时代。互联网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渗透到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学习、工作、娱乐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也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面对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素养的培养正在引起世界各国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并逐渐加入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目标与评价体系之中,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发达国家的教育已经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一系列新的能力上,特别要求学生具备迅速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网络信息自我教育的能力。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充分开发了学生德育教育途径不足的问题,为学生的品德教育提供又一平台,是对传统教育的一大变革。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因时代的不同而不同,德育方法、德育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信息化的高度发展,不仅给我们带来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方法及方式变革,而且为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也提供了更加灵活快捷的平台。
据调查,我国目前上网的人大致有三种,一是看新闻,或者是获取信息,能够比较好的利用网络资源;二是玩游戏,游戏对智力的培养是有很大好处,但是如今游戏的逼真与刺激,非常容易让人沉迷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三是网上QQ聊天“交网友”。在我们小学生中,为上网废寝忘食者大有人在。根据调查,本地区小学生中有5%—10%的每周上一次网,假期中有25%左右每周上一次网,甚至一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所以说网络技术作为一种手段、一种方式、一种工具,在为学生学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为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提供某种历史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负面的、消极的影响。因此我们认识到,发展计算机网络教育已成一种趋势,网络环境中德育教育应该从小开始,在丰富的教育资源库群所形成的教育环境下,以素质教育为重点,发挥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优势,拓展学校德育途径,构建新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是我们面临的必须解决的课题。
一、教育者要不断提高科研素养和德育教育能力
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学校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极为重要。强调德育在各科教育环节的渗透,各门课程要结合自身特点,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等方面的教育。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以育人为已任的教育者不再是生硬的说教者,而是教育的引导者、育人的设计师。德育工作再也不单一的班主任的工作。而是全校教职工都应肩负的责任和义务,只有齐抓共管,才能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构建一支富有创新精神和懂得现代管理与网络技术的高素质的德育队伍是关键。一方面培养跨专业学科的思想业务素质过硬的教育者,让他们多去实践,结合网络,发挥自身一职多能的优势。另一方面,必须转变观念:变单向教授为双向互动传授,利用网络,师生共同学习,并引导学生辨别良莠信息,抵制负面影响;变单向授课为相互合作,教育者与学生合作,共同开发教学软件,既促进了学生发展批判思维和创造能力,将德育知识层层渗透;加强家、校联系,帮助、辅导家长掌握网络基本知识,边学习边研究,教育者要不断地培训自己,切实承担起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二、改进德育方法才能提高学生道德水平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换心、鼓舞。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其过程应建立在“动情”的基础之上。无爱之教育必定是失败的教育。只有根植于挚爱之中的教育,才能生情,才能有感,才能躬行。中学品德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塑造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它既是一个由知到行的心理内化过程,又是一个师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爱”对学生的感染和激励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教师是否具有“爱心”是提高品德教育实效性的基本保障。
小学生的心理机制和心理状态是影响道德教育接受效果的关键。小学生的心理机制既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个性倾向性,还包括意志、能力、气质、性格、情感等个性心理特征,也包括感觉、知觉、记忆等思维形式特征。小学生对教育内容的理解程度是衡量接受效果的关键。但是,由于受小学生心理机制发展的不平衡,以及生活阅历的不同,致使思想教育的接受效果出现明显的差异。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自主构建者,成为品德养成的主体,我们只有认真研究和遵循接受规律,不断改进德育方法,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而网络在这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
网络教育将传统的灌输方式转变为参与式德育,使学生从灌输式学习转变为参与式学习。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少讲,多提问,让学生自己找出应遵循的网络道德规范,让社会主义道德观嵌入他们的脑海中;改进教育内容和方式,德育内容由教师强迫命令转变为学生自主行动的对象,我们必须利用网络现代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传统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用网络把当前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在网络中阅读有益书刊,刺激小学生道德智力的发展,提高其自我约束能力;建设校园网络文化,完善班级网站、校园网、校园电视台,利用网络优化思想品德课,组织各种网页比赛、主题班会课,开办网上展览,接受爱国、爱校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三、培养学生处理分析网络信息能力是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部分
面对世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挑战,我国政府提出在中小学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目标是通过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帮助学生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进而使学生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其他学科和终身学习的工具。但在络时代的今天,学生如果不能学会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提炼出为己所用的知识,就势必被淹没在信息海洋中。推行网络教育,就要有针对性地提高小学生的信息素养,训练他们的网上思维能力,教会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时,先要明确自己的学习要求和知识结构;明确自己要学什么,应该怎样学,然后在学习资源中选择有利于充实自己、促进自我发展的信息知识,并以此提高小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和活动水平。教师要引导小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提高学习者选择性学习的能力,培养其信息选择、信息判断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小学生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提高的,这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需要教师进行长期的引导和培养。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如何培养学生处理分析网络信息的能力,构建行之有效的信息技术学习模式方面,还需要更多的教师去探索、去研究。
总之,网络对传统德育的理念、内容、途径、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回避、封锁都无济于事,唯有扬其所长、避其所短、积极利用,才能不断提升德育效能,并为创新学校德育开辟一条新路径。网络德育体系,不是另辟于现行德育理论体系之外的独立体系,它必须纳入现行的德育理论体系之中,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们亟需增强网络阵地意识,在德育工作领域主动开辟、利用网络这个新阵地。因此络道德建设是一项渐进的系统工程,也是一种新生事物,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大事,同时也需要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几个方面共同努力,更需要学生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好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工作,才能使学校信息技术网络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三篇:三五三跟进式教学
初见成效的“三五三”跟进式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和高效课堂理论的深化和探究,如何实现课堂的高效成为学校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我校在探索高效课堂过程中,经过甄选借鉴和实践探索,逐渐摸索出了“三五三”跟进式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是依托市“三五X”教学策略,从教学准备、课堂落实和课后跟进三个方面进行优化,从而达到教学高效目的。
1、做足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包括教师的准备和学生的准备,教师准备主要是指教师的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学生的学前主要是利用预学案进行预习。我们在课前准备上从三个方面落实:①发挥集体优势,编制师生共用教学案。为了改变传统的集体备课“走形式”,个人备课与上课“两张皮”的现象,我们改变了备课和集体备课的形式,采用“个人主备——备课组(教研组)研讨——主备人修改——使用人二备”的形式,编制的教学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案,而是引导学生的学案。教师个人对学案进行加工,设计教学流程,从而形成师生共用教学案。这样实现了学生用教学案来学习,教师依托教学案来组织教学的双案合体,实现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合一。②学生完成预学案。教学案中有一部分是对基础知识的梳理,这些可以通过学生阅读教材自学完成,是基础知识部分。③教师收批教学案。在上课前,学生以班级小组为单位,上交教学案,教师批阅,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修改调整师用教学案,制订出适合该班级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这样做使得学情分析落到了实处。
2、充分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流程包括自主导航、预习展示、探究合作、尝试应用、拓展提升五个环节,每个环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①自主导航是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将新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本知识,并标示出疑难问题。②预习展示是对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小组内进行充分的交流,使学习内容最大限度的在小组内得到解决,记录员作好记录,以备展示,并找出本组未解决的问题。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让中差生尤其后进生用板演或口答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展示,学生找错误,或比较自己做法,自由更正,各抒己见。在展示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说出错因和更正的道理;引导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以后的运用。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所得,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共同解决问题,形成结论。③探究合作就是教师将“知识”设计成几个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编写成教学案,让学生根据教学案阅读教材或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阅读教材的重难点,从而使学生加深理解本课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构建起知识体系。④尝试应用是通过完成课堂练习,检测每一位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了学习目标,让学生在练习中查找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错误。尝试应用要重在打好基础,让学生通过紧张的口头或书面练习来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⑤拓展提升是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找出教学过程中的困惑与问题并解决这些困惑与问题。同时,教师出示提升能力的问题并让学生解决,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课后三跟进
①当堂收交教学案,教师检查、批阅学生关于教学案的纠正、记录、学后感悟,再次搜集疑点,做好有针对性的补偿解决,同时教师写出教后感悟。②利用《同步学习》中的练习题检测巩固知识。③进行单元或阶段性学业调查,利用调查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及时补教补学,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
我校已经初步形成“三五三”跟进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有一定的优势:改变了集体备课、个人备课虚化,实效性不强的现象;让课前的学情分析落到了实处,提高了教师备课的针对性;课堂教学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把课后的补教补学也做得及时有效。学生的学业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在联片学业调研中,我校总体成绩提高了两个名次。
第四篇:物理教学中德育
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工作目标和任务
学校工作是德育为首,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有效途径。而物理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重要的作用。老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很重要,老师说的话,老师的价值观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教学中渗透德育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得到教育,平时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德育教育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物理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重视观察和实验,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物理实验的操作,物理现象的观察,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依据的观念等教育提供了条件和方法。
兴趣的培养很大程度有赖于学校教育。如今教师的责任,并不在于教会学生记住多少物理知识,而是应该带领他们掌握物理学的钥匙,使之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其学习兴趣与动机。比如:教师在教学中适当补充与课本内容相关的物理趣闻及我国最新的科学成就,以及多举一些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实例。使学生理解这样的道理:物理学的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最终推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如:人类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促使发电机的发明,使人类步入电气化的新时代。人们根据古代独木舟利用浮力的知识,发明了轮船、潜水艇等水上交通工具,进而气球、飞船利用浮力而升空的事例。针对日前石油、液化气价格持续上涨的局势,分析寻找新能源的开发,以及新能源给人类带来的方便,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和珍惜能源的意识。无疑,生动的实例既给学生以启迪,又使他们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和深远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的意义,唤起他们探索身边科学和自然界奥秘的兴趣和追求真理的愿望。
二、通过对我国古代物理成就的介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我们伟大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祖先创造了灿烂的科学文化,为世界科技宝库增添了光彩。殷商甲骨文记有公元前十三世纪的日食,比巴比伦最早的日食记载早六百多年:《竹书纪年》载有三千六百年前的“夜中星陨如雨”,是世界最早的流星雨记录;世界上第一个记录哈雷彗星的是《春秋》,比西方早六百多年,《墨经》论述杠杆平衡原理、小孔成像、面镜的观察研究,在全世界遥遥领先;我国早在纪元前一千年左右,就知道磁石指向的妙法„„第一、早最、首创,面对祖先的杰出创造,我的民族自豪感激奋不已,广采博记,荟萃大量资料成册,适时宜地将这些素材灌注教学中。如讲乐音时,讲述编钟的结构和神奇,把学生思路引入声情并茂、晓之以(物)理的情境中,讲举力时介绍公榆盘“削竹为鹊,成而飞之”的原理,讲共振时提及《庄子杂篇?徐无鬼》中调弦的道理,把大家的耳神引入声歌弦乐的气氛之中„„使教、学双边发生“共鸣”:为祖国而自豪。当我冷峻地感叹:近代史中记载着帝国主义利用祖先的火药技术,制成大炮轰开祖国的大门,侵略者利用先辈首创的造纸、印刷术,铭刻践踏祖国国土的条文,科技落后必遭污辱的道理又激起学生的历史责任意识。讲到新中国重大科技成果时,如数家珍地列三、四十项,把党的丰功伟绩嵌印在学生心中。三言两语或潜移默化的方式,把德育溶进去,育人
三、介绍物理学家事迹,激励学生学习伟人对知识的执着精神。
经典力学奠基人牛顿,被称为“大科学家”,然而他的后半生,由于坠入唯
心主义泥潭,所以几十年里毫无作为,甚至阻碍了科学发展,可见科学世界观多么重要。
二十世纪初,年仅二十五岁的爱因斯坦,突破旧束缚,以创新观点,建立了“相对论”,驱散了物理学上空的朵朵乌云,使之进入近代物理学阶段,成为自然科学的伟大革新家。
在察言观色教和传统势力的白色恐怖下,以日心说为核心的《天体运行论》手稿,哥白尼一直珍藏了三十六年。布鲁诺因积极宣传日心说被活活烧死。伽利略因支持日心说被判终生监禁区。然而,他们献身科学的精神与日月共存。
居里夫人虽长居法国,但当她历尽辛苦发现了一种新元素时,为了纪念他的祖国:波兰,她起名为“钋”。她的爱国心令人钦佩。居里夫人发现镭后,由于镭在医学上的重要价值,好多人高价买她的专利,可她却义正严辞地回答:科学应该是属于全人类的。她把来之不易的成果无偿地奉献科学事业。高尚情操,让人肃然起敬。
一九一一年,卢瑟福正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后,他的学生玻尔发现,这个模型与氢光亦的实验事实不符。在尊重老师与科学之间,玻尔选择了后者,得到了发展。
“社会生产的需要,对科学的推动力比十所大学来得更大。十八世纪英国产业革命需要巨大的动力,瓦特顺应社会发展,改进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机时代。十九世纪中叶,人类对电的需要日渐迫切,法拉第硬是找到电磁感应原理,使人类进入电所时代。二十世纪,人类能源问题又亟待解决,核电站便在好多国家建起。现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祖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就应该是我们选择奋斗目标的前提。
四、介绍科学发,展艰难历程,锤炼学生拼搏意志
法拉弟经过整整十年的努力,才发现了电磁感应原理,从而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焦尔前后历经四十年,四百多次实验,才测定出热功当量,证实“热质”并不存在,热是能的一种形式,从而导致建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居里夫妇经过四十五个月夜以继日地辛勤工作,才从含量不足百万分之一的数吨沥青铀矿中,提炼出一公分氯化镭;根据盖革和马斯登观察到的a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卢瑟福整整经过三星期聚精会神的研究、思索,才设想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又经过二年多反复实验滇密计算才正式移出;坐在光一样快的车上看周围世界将怎样?这个问题从十六岁时就开始折磨爱因斯坦了二十五岁时他才发表了狭义相对论;阿基米德为了测定皇冠中是否掺入其它金属,多少天来茶饭无兴,如痴如呆,当水的浮力作用引起他的联想时,他竟连裤子也忘穿就跑出澡堂,终于总结出阿基米德定律。„„
举不胜举的事实雄辩地说明:“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峰。”“攻城莫畏艰,攻书莫畏难。”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胜利往往存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五、结语
本文讲德育,是要“寓于”物理课中,并非参杂,要自然、合体、短小精悍。也并非每节课都要有所寓,但要把“寓”作为教案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通盘考虑,整体安排。
现在,工业文明带来的负面效应,迫使人类重新评价科学技术,因此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中,意义重大,不容置疑,应视为一种学术研究。
第五篇:德育网络计划
学校、家庭、社会
三结合德育计划
一、指导思想: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德育教育网络,由为重要,德育是学校工作的首位,一个学校管理的好坏,成绩高低重在德育,我校校长长期以来,坚持以认为本,注重知识的培训,开展整体工作,为此,加快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网络的实效性,计划性、可操作性作如下计划:
二、具体措施1、2、3、有德育相结合网络计划,及计划,有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制度。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学校与家长互相沟通,并提议家长给学校提出建设性建议。
4、成立家庭协作小组,开展德育工作
5、定期召开学校,家长调研会,解决德育工作的实际问题,期末召开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德育网络总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