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自改互评作文中,提高习作水平
在自改互评作文中,提高习作水平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然而小学作文教学“费时多,效率低”,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也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与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所以我认为指导学生写作文固然重要,指导学生参与评改作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做学习的主人显得更为重要,也九是说评改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就是老师对学生的作文逐本阅读,精批细改,老师是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学生拿到作文后,只是看看自己得了多少分,或者看看得了个怎样的评语就了事,根本就不问问为什么。再者,教师在下评语的时候,始终依据自己的标准,几句评语反复使用,缺乏变化。如此一来,出现了作文批改费时多,收效少的难题,这一难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势必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校领导相信精批细改,家长也迷信,这实在有损害于学生的事,学生的主动性减弱了,这是最大的损害”。另外叶圣陶先生谈到作文修改时也指出:“改与作的关系非常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者本人。”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作文过程中掌握好自身发展的主动权和个性作文的优先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我校对如何加强自改、互改,互评作文训练方面进行了实验和探索---并且完成了“自改互评作文”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下面,我就把我在自改互评作文中的一些经验写下来与大家交流。
从自改这一方面来说:
第一:为什么要提倡把作文批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修改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语文素养之一。在教学中,令语文老师最头疼的事就是作文的批改,既占用了教师大量的时间,也耗费了很多的精力,而教师批改后的作文学生往往只注意总批,很少琢磨教师圈点和眉批的良苦用心,好像修改作文只是老师的事。这是一种糊涂的认识,作家老舍在《我怎样学习语言》一文中说:“写完了,狠心地改,字要改,句要改,连标点都要改,毫不留情。”叶圣陶《谈文章的修改》一文中也指出:“修改文章不是什么雕虫小技,其实就是修改思想,要它想得更正确、更完美。”由此推想教师批改,是代替学生修改他们选择材料和表达内容以及认识不足之处,是“越俎代庖”。学生自己修改,当然没有教师修改那么完美正确,但训练多了,学生写写改改,改改写写,反复思考原来的认识。这样逐渐放手,让学生从一点一滴修正自己的不足,完善自己的作文,才能真正提高作文能力。
第二.如何辅导学生自主修改作文呢?
——自改互改, 教给学生方法技能
我们都知道,学生作文的过程是一个认识事物和表达对事物认识的过程,这两个方面都要反映在“作”和“改”两个过程。对于“作”老师们都花了大力气去探索、研究、并总结了一系列方法、技能。但是对于怎样教会学生修改作文,掌握修改的方法和技能,却比较少研究。我在教学中,“改”的具体操作是:自改→ 交换互改 →再自改。
1、学生写完习作后,首先自我修改。自我修改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①内容是否符合题意;②书写是否规范,整洁;③行款是否正确;④标点符号运用是否合理;⑤语句是否通顺连贯,有无错别字。指导学生用十分钟左右,按以上五点要求,采用朗读法自改一遍。作文写完后,好多学生喜欢边默读边修改,但一般情况下,这种方法不是最佳,因为在默读时速度往往较快,又加上文章是自己写的,对里面的内容比较熟悉,容易把错的地方看成对的看下去。而朗读则不一样,它的速度相对较慢,要读出字音就须看清字形,因此就能更好地发现一些错误,如语病、漏字、添字、错别字等。
2、交换互改。根据习作的不同内容交换互相修改的对象。交换的对象可以是同桌,可以是小组内的,也可以是找学生自己喜欢的同学,前两种交换方式一般由老师决定,第三种方式由学生自主选择。主张优差生搭配互改,让优生帮助差生找出优点,带动差生学会自改习作和互改习作。在互改时除按自改的方法进行修改外,还要注意对方选材是否真实,有没有按习作训练要求作文。采用的表达方式能否突出主题,语言是否精练、生动。在互相修改的过程中可以讨论、辩论,阐明自己的见解,提出修改意见。和同学交换作文,是学生喜欢的一种形式,因为学生对同龄人的作文具有一种好奇心,都想了解对方的作文写得怎样。交换互改法往往能产生较好的修改效果,学生用一个“旁观者”的眼光审视别人的作文,避免了“身在庐山不识真面目”的表现。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取长补短,便于更好地修改自己的作文。
3、再自行修改。引导学生把在互改中收集到的信息整合后对自己的习作再次修改,然后再抄正。“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只要我们反复训练,就能让学生获得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我们不但要教给学生写作文的方法技能,还要教会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技能,这才是培养完整的作文能力。因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写出来的文章总要靠自己改,在学校学习时不掌握改的本领,将来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
第三.如何培养自改互改习作的习惯呢?
1、培养自改作文的自觉性
在辅导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学生不太喜欢修改自己的作文,只是马虎应付教师的自改要求,并没有认真按老师的要求去做,甚至有的学生写完连看也不看就交给老师。这种马马虎虎的态度怎么能写好作文呢?因此教师首先要提高学生对自改作文的积极性,使他们懂得学会修改作文是终身受益的事,使所有学生都能自觉按老师传授的方法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
2、敢于展示自己的习作
鼓励学生敢于把自己的习作和同学交流,并请对方帮自己提出优点和不足,我相信大多数同学都乐意当一个小评委。
3、互改中注意尊重鼓励
在互相修改的过程中,要互相尊重,讨论时要用商量的口吻,辩论时有理有据,互相不能说服对方时,请教老师,听取老师的建议。通过向同学、老师请教,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
4、教师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采用鼓励的方法,适时地、恰当地给积极修改习作的学生予表扬。对能虚心向同学请教,修改习作技能有进步的学生给予多鼓励。使学生养成自主求知,虚心请教的学习习惯。
总之,修改能力是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强弱是其独立写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我们要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把批改作文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这不但会使教师减轻负担,更会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在互评这一方面:
学生互评作文,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分析、判断、概括和评议能力。让学生互评互改作文,教师可以从繁重的评改中解脱出来,但教师并非可以放手不问,相反,要引导学生建立新的作文评改模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必须要在课堂内外下更大的功夫。不仅要将评改作文的要求、程序、方法等准确详细的让每一个学生知晓并铭记在心,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具有评改作文的能力。
一.首先我要做的是是,设法激趣。
传统的作文模式都是“学生写——老师改”,在互评模式中变成了“学生写——学生改”,由于大多数学生从来没有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也不懂得如何修改,评改作文似乎成了老师的专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很容易被学生误以为是老师在偷懒,一旦学生有了这种意识,互评就很难谈得上质量。
我在实施作文互评之前,曾利用作文课、主题班会课给学生讲了很多关于修改文章的故事:讲贾岛的“推敲”的典故;讲红楼梦的“批阅十载”;还发动学生搜集有关修改文章的典故,用这些文学典故激发了学生的评改兴趣,从而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这个实验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先尝试过和学生同写一篇作文,然后将自己的作文印发到学生手里,让学生帮助挑毛病、修改,学生的积极性也非常的高。有了这样的积极性,互评作文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恰当分组,及明确评改要求。
评改作文的形式是以小组为单位的,我先将全班学生按作文水平的高低恰当的分组,每组大约3--4人,组长由写作能力较高的同学担任,并且明确每个组员的分工任务,在评改之前对评改的要求及步骤做详细解释。采用小组交叉批改.。每次评完作文还要对各个小组的评改工作做出评价与奖励。
在互评作文前,我给学生提出的要求是:(1)将文中的错别字、病句全部修改好;(2)删去文中多余的字词句段;(3)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精彩的句子、适当点评。(4)眉批不少于三处、以正面表扬为主;总评要语言中肯,书写认真,不得有错别字。最好要有合理化建议。格式应该分为:“优点,和希望”两方面,最后写清批改人。总评的内容从:评价文章对所给题目(话题)或者材料把握是否适当,主题的确立,材料能否为中心服务,材料是否具有新意、结构的安排、详略的处理、修辞手法的运用、书写的态度和水平等八项要求中至少写出五项、以肯定为主,同时对以上八个方面中存在的明显问题予以指出。
程序上要求修改一篇文章至少要批阅四遍。第一遍只看、把握大意,不做任何修改;第二遍:修改病句、错别字。(可划出由作者改正、也可用修改符号在文章上直接修改);第三遍:对照题目或材料、看文章是否符合作文要求,材料选择是否适当;第四遍:看详略处理是否恰当,对于应该详写而文章略写的,做出补充,同时删除多余的字词句段,最后给出评语。
有了这些具体的规范和要求,评改起来就有所依据,学生就不会觉得不知从何下手了。
三.要做好示范,适时引导 规范了程序和要求之后就要引导学生评改作文,在学生评改之前,我一般印发(或者出示)两篇中等水平的文章,原文照印,对其中的一篇将错别字病句加上方框和横线,并做修改,精彩的语句下边加上圈线,旁边加上点评,最后写上总评,以给学生做示范。另一篇作文让学生集体评议,当场修改,方法是先让小组讨论后,由作文水平较高的同学提出评论意见。明确哪些地方应该改,哪些地方应当评。据以帮助学生基本掌握评改的程序和方法,把握修改文章的基本技能。
另外,在学生小组讨论和自主评改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处于学生中间,随时协助学生解决发现的问题,及时肯定学生在修改中取得的成绩,引导学生将作文的评改向结构、选材、详略处理等较深的层次发展。
常言道;一篇好的作文是修改出来的。但在我们的自改互评实践中我发现了——好作文往往不全是由教师改好的,而常常是学生们自己产生浓厚兴趣,反复修改而成的。正如一位学生所说的,学写作,不仅要会写,还要懂得评,懂得评才能懂得如何取长补短,懂得怎样提高作文水平。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自改,互改作文及互评作文,既改变了教师的无用功,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互评作文时,对于学生来说,通过修改,评议,既能学到别人习作的长处,博采众长,又能帮助别人发现并改正错误,并引以为戒。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作文的能力,还能防止发生有些学生应付作文的情况,进而有效提高写作水平。对于教师来说,更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作文的真实情况,使教师从作文堆里解放出来,利用更多的时间来反思、探索、研究和改进作文教学方法。
作为一名实验教师,我们应该更新观念把批改、讲评作文的“世袭”领地转让给学生。教给学生方法,努力为学生搭建自改,互改、互评作文的平台,让学生把自改、互改、互评的多项活动变为提高作文能力的过程,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领悟到修改与评价作文的真谛,激发其写作修改的积极性,真正掌握写作修改的本领,并将这种能力培养成习惯,终身受用。
第二篇:自改互评习作 结题报告
《提高中高年级学生自改互评习作能力的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小课题的提出和背景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长久以来,在作文教学研究领域,一直侧重于“写前指导”的研究,对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却忽略。教师在作文评改中耗费时间与精力却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作文评改多采用单一的“教师指导”的形式,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以致于学生对作文的评改视若无睹,评价的反馈作用难以实现。最终的结果是学生不知作文的目的,没有了写好作文的内在动力,作文水平提高缓慢,教师的教学效益低下。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必须从“指令性、接受式”向以人为本、民主、互动、发展的教学观转变,向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重视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创新评改方法,让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实际上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提出本课题,就是为了探索一条落实有效的作文评改之路,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作文学会评价、欣赏与修改,使“写好作文”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小课题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评改方式”:“评”是指评价判别,分口头和书面两种。口头“评”即所谓“评讲”,书面“评”即所谓“评语” 和“评定等级”。“改”指修改润饰,包括“自改”和“他改”。“方式”:《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说话做事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小学生习作的评改方式”是指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所完成的习作评价判别、修改润饰所采用的方法和形式。
1、成功教育理论:成功教育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通过教育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成 功,取得发展。成功教育强调通过教育的改善,促使学生改变消极的自我概念,触发学生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自我开发潜能,成为学习的成功者。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引导每一个学生发现、欣赏自己与他人习作中的优点,即成功教育。成功教育对于作文教学的极其重要的意义便是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和增强作文的信心,使学生产生自我期望和要求,自我激励,争取成功。
2、语文教学系统理论认为:批改应该是学生的事,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批改作示范,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作文评价能力,把批改的标准和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它,会大大促进构思与修改能力的提高。因为这些标准实际上也是写作的重点要求,学生明确了要求,学有方向,就会更好地实行自我调控,也就达到了以改促写的目的。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一)本课题实验的主要目标 “文章不厌百回改”,当学生写完作文初稿以后,教师既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袖手旁观,而应该“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即培养学生自评自改和互评互改的习惯,提高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因此我们提出了让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习作。就是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通过借鉴优秀作品,感知自己的习作并进行比较。通过对内容、结构、写法等分析,找出关键问题加以修正,再从字、词、句、段、修辞等方面逐步进行修改,使习作成为一篇合格作品。
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参与到作文评改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在作文评改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找出作文中的问题,准确修改,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体现。本方法重视让学生在会评的前提下去改,使“改”的目的更明确,“改”的行动更自觉。因此评是改的前提,改是评的归宿。
(二)本课题实验的主要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作文的要求,我们制定出了实验内容:
1、对中、高年级的学生进行习作修改方面的内容调查,了解学生修改习作方面的能力及意识。
2、针对目前习作修改的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并实施:(1)如何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能力;(2)“自主修改习作”的方法;(3)指导学生“自主修改习作”时应注意的问题等。通过习作指导、修改的反复实践,发现规律,查找不足,总结经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三)、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课题研究的阶段中,采用问卷调查、团体座谈等方式经常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分析学生在自我习作修改中的思想意识的变化及修改的方法总结、能力提升,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及时采取教育对策,完善课题研究。
2、教学资源调查研究法,即对中高年级各班进行班级跟踪调查后取得的文字、校内外资源等。
3、个案研究法。我们根据学生作文及作文自我修改能力将学生分为A、B、C三类,并建立相关个案。观察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变化。对相关的表象与特征进行分析、对比、总结,从而不断调控研究措施。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对研究过程、对象、手段、效果等进行分析、归纳、综合,撰写经验总结论文,使之系统化,提炼经验,对教育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概括,全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
四、小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2013年6月):前期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任务是写出实施方案,搜集有关作文评改方面的资料。实施方案要本着切实可行的原则制定,突出实用性。
在这个阶段里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①收集、考察有关资料,制定实验方案,为今后的实验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作铺垫;②多次召开了教研组成员会议,动员教师必须以“教会学生学习”的观念来指导今后自己的实验工作,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改变那种不放心让学生自改和互改作文,不相信学生能修改好作文,生怕搞砸了,总不肯大胆放手的错误想法和做法。③在课堂中动员激励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向学生阐明学生互评作文的意义,转变学生的观念,纠正学生思想上的一些误区,解除他们的顾虑,激起他们对自主修改习作的信心和热情。
第二阶段(2013年9月—2014年4月):研究实施阶段。这个阶段的工作最重要,需要搜集整理第一手资料。选取优秀的文章作为典范,从词、句、结构、写法、详略、修辞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评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将作文教学渗透到教学中去,发挥课堂练笔的优势训练学生写作。在作文自评过程中,总结经验,写出阶段性总结及论文。
第一步:根据大纲要求及课本内容制定具体实施的方案。我们经过不断的探索,根据课程标准对中高段作文评改的要求,制定出了实施阶段目标。
第二步:改革批改形式,逐步提高自改能力。
学生作文评改能力是逐步形成的,必须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力求作文评改形式多样化。
1、示范批改、典型引路。学生打好草稿,老师进行批阅,从学生的作文草稿中找出质量不同的作文各一篇,指名朗读,总体感知文章内容,然后让大家口头评论,看文章的内容是否真实,结构是否完整,层次是否清晰,用词造句是否恰切,文题是否相符。最后由老师运用修改文章统一符号用红笔对文章作增、删、改、调的示范批改,对学生的作文可以“鸡蛋里挑骨头”,对较差的作文则力求找出闪光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增强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激励他寻找新的成功。
在示范批改的过程中,学生从作文实例的具体指导明确了修改标准,掌握了一整套修改文章的统一符号和修改方法,为自己修改作好了准备。
2、分组修改、集思广益。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批改小组,每组中有好、中、差三类写作水平的同学。为了增强学生批改效果,可以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作文的要求将批改步骤写在黑板上:比如(1)改错字;(2)改错句;(3)找出错的语句;(4)找出不好的或欠缺的内容;(5)写出评语草稿。批改时,每人发给一篇文章根据步骤进行,修改小组成员可以轻声交谈、切磋研究、讨论修改。老师巡回指导,了解批改情况,帮助解决批改中的疑难问题,帮助有困难的小组或同学,只作提示,决不包办修改。批改后各组代表谈意见,推荐在评改中发现的优秀作品和精彩片断在班上读给学生听,供大家欣赏品味,这样做对好的同学是个鞭策,对差的学生是个促进。最后,还通过全班讨论评出最佳“批改小组”,并挑出修改成功的文章若干篇,由学生本人在班上朗读或张贴在学生园地里,以示表扬。
3、自我修改,深化理解。这一环节是最难的,也是自能作文的最终实现,即变“他人改自己的”为“自己该自己的”。当大部分同学明确了修改重点,掌握了修改方法后,逐步放手自改。学生自改时要求反复吟诵,通过慢速阅读、快速默读等形式发现问题、分析修改。再把修改后的习作读给其他同学或家里人听,请他们提意见,再进一步修改。学生自批改后,还可以让学生谈作文修改的好处,谈自己在修改中的体会,让他们知道怎样修改,提高他们的自能作文水平。这样做,教师可以从繁重的批改中解脱出来,考虑学生作文中更重要的问题,加强指导,使学生逐步具备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本领。
第三步:总结操作评改作文的原则。
改革传统作文评改办法,老师并不可以偷赖,相反,对教师要求更高。它要求教师统观全局,把握重点,象指挥家一样指挥改的全过程,从浏览、分析、记录到指导修改,再到总结。但老师只起引导作用,绝不以包办代替,每个环节都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修改的全过程。评改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或侧重自评自改或互评互改,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积极参与,乐意修改。
第三阶段(2014年5月):总结阶段:将实践的具体情况写成文字材料,上升到理论高度。将课题实施的过程中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归档整理。在这一阶段里,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①将课题实施的过程中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归档整理,将实践的具体情况写成文字材料,上升到理论高度。②参与实验的老师每人在总结的基础上,撰写了论文;③对学生中的优秀作文、互评范文进行收集整理,编辑;④实验教师整理自己资料,写出了课题实施小结。
五、实验研究取得的成果 在上级部门指导及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对自主修改习作进行了有计划、有步骤的研究和实验工作,使实验工作,逐步沿着正规化、科学化的道路健康发展。我们创设多维度的评改方式,以此提高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提升学生习作的水平。
1、教师示范改
我们从全班学生的作文中选出有代表性的文章,在老师的带领下读一句议一句,按照修改标准改、评比、鉴别。在评议中,要引导学生说出好在哪里,错在哪里,怎样改进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运用规范的修改符号将整个修改过程演示给学生。习作修改的步骤:初读习作,发现问题;边读边改,解决问题;听取建议,改进问题;美读习作,体验快乐。修改的方法包括:如何选材,如何拟订标题,如何开篇,如何结尾,如何使叙述条理清楚,以及错别字、病句的修改等等。
2、相互合作,自主批改(1)、学生互相改
教师按照每篇作文的训练要求和训练重点提出修改重点,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互批互改。形式主要有:
A、四人小组合作批改法。一人读自己的文章,小组成员听,在读的过程中,如发现问题,可提示停读,这时要充分发挥学生合作的优势,让学生在平等、融洽、自由的气氛中分析存在的问题。念完后,自己要谈一谈写作感受,然后组员发言,说说对这篇文章的看法,小组长最后根据组员意见写下总结性评语。最后每小组要选出一篇经过大家修改后的优秀文章准备参评,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判断、表达能力,而且有利于小组之间、组员之间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B、同桌交叉批改法。一般说来,同桌总是一个优生配一个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来说,可以促使他开动脑筋,对所批改的作文进行评议、批改、下结论。对于优生来讲,他面对的是问题较多的作文,从字词句段篇各个方面做精批细改,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2)、自我反思改 互改结束后,学生根据大家的修改意见逐段逐句修改自已的作文,充分感悟、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成效。我们采用以下方式:
A、分析性自评
我们要求学生每次批改自已的作文时除了要修改作文本身的不足外,还要谈一谈写作目的及修改感受,促使学生从总结、反思中摸索规律,使其在“一步一回头”中收到“步步高”的效果。
B、鉴赏性评选 在互改过程结束后,小组推荐的优秀文章参加全班的作文评奖活动,参赛中,由该生上台诵读文章,其他同学既当观众欣赏,又做评委品评,最后师生评选出最佳修改稿。这样,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另一方面可促使学生更加用心评改。
3、学生自主评改习作修改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每一位同学的习作水平,因此他们最终还是要把在教师范改、师批生改等环节中习得的方法运用到自主修改习作的过程中去。这一环节是最为关键的,也是自能作文的最终实现。因此,当学生初步具备修改习作的意识和能力之后,我们就要及时地引导学生独立修改自己的习作。每次习作初稿完成后,让学生自己一边读自己的习作一边修改。学生自改时要求反复吟诵,通过慢速阅读、快速默读等形式发现问题、分析修改。修改后可把习作读给其他同学或家里人听,请他们提意见,再进一步修改。最后让学生自己挑选推荐好的章节,上讲台在班上朗读,供同学品味欣赏,还可以让学生谈习作修改的好处,谈自己在修改中的体会。班级里也可定期举行习作展评等活动,让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习作成果,以成功的体验来补偿习作修改过程的艰辛,增强改好习作的信心,维系学生修改习作的兴趣。
4、家长评改
现在家长的文化素养普遍提高。在学生完成初稿后根据习作内容和问题,请家长参与,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孩子的习作。操作策略上,选择家长比较熟悉的题材请家长参与。如“一个熟悉的人”、“农贸市场等”,这样做一来可以让家长更了解孩子的习作状况,也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情感的交流、沟通,让孩子觉得自己父母很关注自己的学习;二来呢家长与孩子一对一的评改,时间上更充足,精力也更充沛,家长也会比较有耐心,这样针对性会更强,实效性会更高,更有利于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5、教师评改
在学生互为评改、自我修改的过程中,教师以“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的身份出现,逐步引领学生学会评改,习得规范,提升水平,但同时教师还应该是整个评改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尤其是在学生互改、自改后,教师更是一位“资深”的参与者。习作经过学生的两次评改转到了教师手中,此时教师的评改起到三方面的作用:一是实施因材施教,侧重于对互评自改后仍有问题的习作进行个别指导,让学生对习作进行再修改。第二是针对学生的修改态度和修改后的习作进行再次评定,肯定学生的评改过程,激发评改的兴趣。第三是选拔推荐优秀作品。根据评改后的星级等第,个人纵向比较有特色的建议选入“个人文集”,全班横向比较特别优秀的建议投稿,并刊示在班级优秀习作园地中,以示激励。
六、小课题研究人员名单 课题负责人:宁会丽
课题组成员:王 炜 张 燕 王文娣 孙建霞 曹贞萍
第三篇:在阅读教学中提高习作水平
摘要: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会写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读写结合是语文学习的一条宝贵经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语文要素,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积累,练说,写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现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目标,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得到提高。
关键词;阅读教学;习作水平;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1)01-0086-01
1、破题法
所谓“破题”即在习作之前,先用几句话说破题目的要义,然后围绕问题重点起草写作。经常进行这种训练,可培养、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使之在作文时能准确理解题意,把握要点,克服偏题、离题的弊端,我的做法是结合讲读的教学进行破题的训练。如在教“金色的鱼钩”时,板书课题后,立即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读了这个课题,同学们会想到什么呢?从题目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讨论激烈,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见解:“我认为这篇文章一定是以”鱼钩“为线索的”鱼钩是用来钓鱼的为什么要加上“金色”二字呢?“我想这个鱼钩不是一般的鱼钩,它蕴含象征的意义呢?„„”学生们的一番争论,尽管有认识学浅之分,但可贵的一点是他们个个都动了脑筋,都认真的“想”了,都对新课的学习充满了求知的欲望。在同学们讨论的基础上我进行了小结:“大家讲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也动脑筋想问题,课文记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一位老红军受党组织的嘱托,护送伤员走出草地,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鱼钩“是老红军珍贵的遗物,闪烁着老红军金子般的思想光辉„„”通过对课题的分析,不仅使学生对新课题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基本抓住了文章中心,掌握了文章线索的脉络。与此同时,学生的想象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和训练,在讲读训练的基础上,我有让学生在作文审题时再进行适当的想象,不仅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也丰富了习作的内容。
2、续篇法
在教完某篇课文后,让学生通过想象进行续写练习,这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写作能力有所帮助。如在学完《小音乐家(杨科)》一课后,我启发学生说:"一个酷爱音乐的孩子如此悲惨的离开了他所热恋的音乐,那么他的母亲,他的伙伴,所有与杨科同命运的穷人们将会怎么做呢?请大家通过想象,为这篇写200-300字以上的续篇来,十分钟左右,学生纷纷举手要求叙说他们的续写。有写杨科的母亲以此觉醒与凶恶的地主作生死搏斗的,有写波兰所有受苦受难的穷人们携手并肩,同心协力与罪恶的黑社会进行不屈不挠的争斗的,有写杨科的母亲,历尽千辛万苦寻找革命队伍,推翻了人剥夺人的社会制度,使遭受磨难的穷人们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等等。凡是写人记事的文章,我都要求学生写了续篇,这样,既启发了他们对未来生活美好的憧憬,引起了他们对现实幸福快乐生活的珍惜,也开阔了他们的视野,训练了思维,提高了想象力。
3、激情法
小学课文教材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爱国主义内容。教学时,深入挖掘蕴含于字里行间的爱国主义因素,去感染教育学生,以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增强他们为振兴祖国而奋起学习的责任感和奋斗精神。如学习《狼牙山五壮士》《革命烈士诗二首》《一夜的工作》等课文,在学生了解了革命领袖及先烈的光辉业绩,懂得了新中国的诞生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便鼓励学生写读后感,心得体会,张贴在教室里,供同学们相互学习,以此共勉。而在学了《桂林山水》《美丽的小兴安岭》《草原》等课后,我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激起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校园的激情。在此基础上,我布置学生写一篇描绘家乡秀丽风光的作文,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观察、欣赏自然风光的情趣,同时又训练了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观察法
丰富的想象总是以事实为依据的,为了陶冶学生的品格,净化他们的心灵,我在教学中时时注意教育他们从小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立志建设祖国,造福人类。因此,我常带学生到最美的风景区,林果园,专业户等地,亲眼目睹飞速发展变化的家乡,使学生油然联想到未来家乡的繁荣昌盛,我趁热打铁,立即布置几篇想象作文,要求写成记叙文,童话,科幻说明文等体裁,学生有写未来的家乡、房子、水果、工厂等,有写的富有哲理性科学、性、童趣性的小童话,不仅文章内容丰富,而且题目也多姿多彩。如《可恶的农药》《桃树请大夫》《蜜蜂的灾难》等。此外,我还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练习写一些看图作文等。这样,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写作能力。
5、阅读中习作
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会写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读写结合是语文学习的一条宝贵经验。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课文与生活和身边的事例联系,注意从学文中再现生活、描绘生活而不脱离生活。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习作训练:
5.1 学习课文句式仿写。如教学《莫高窟》,可以仿造写莫高窟里的彩塑、壁画的特点句式,写一段话。课文中写“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的力士。”可引导学生用“有„„有„„还有„„”得句式仿写天上的云变化多端或仿写公园的美景等。
5.2 创造语境进行改写。如教学《变色龙》创设情境想象:每个人见了变色龙都占为己有,后果会如何。从而号召学生写一写如何保护动物,保护环境。
5.3 联系课文让学生补写。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补写文中省略的部分,可以是省略号省去的部分,也可以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续写。如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让学生续写儿子的回信,这样学生在学问的同时.也进行了写作训练,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写作能力也提高了。
第四篇:在作文中成长
在作文中成长
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话在我一年级就会了,可想不到竟然会在我身上发生了。
在我二年级时,我最讨厌的就是写作。每次写作文总会让我头疼,那时我总是想不出用什么材料写作文。又一次,我发现班上有许多同学拿作文书来抄袭,于是,我也加入了抄作文的行列。我为了避免老师的发现,我常常这本抄一点,那本抄一点,然后成了自己的。
有许多次,我尝试着自己写,可无论怎么写,都写不出好的作文,我觉得自己不是写作的料。后来,妈妈发现了,对我说:女儿,老师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多试几次,妈妈相信你一定能行。
听了妈妈的话,我信心十足,每次写作的不看作文书,写完后拿给妈妈看,并牢牢记犯住错误,下次不再犯。渐渐地,我的作文从60到70,再到80。以后每次写作,我都觉得易如反掌,有时老师还当范文读,我心里甜滋滋的,我知道,这离不开妈妈的鼓励。
成长中,作文成了我不可少的一部分;成长中,作文成了我不可少的粮食;成长中,作文成了我不可少的一员。
三年级:你好包包yes
第五篇:如何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阶段性总结
“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课题阶段性总结
华丰镇南梁父中心小学 赵奉社
我是良夫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下面我向大家重点介绍“如何提高小学生习作”的点滴做法。
我是80年参加工作,30余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历让我发现,我们的学生从三年级正式开始接触习作到小学毕业,在经过包括日记、小练笔和4年8册书64次习作的培养之后,仍有数量不少的学生并没有得到一个循序渐进的能力培养和较为明显的水平提高,优秀习作少之甚少,较多的只是能进行粗浅的平铺直叙,更有对最起码的成文格式合要求也搞不清楚的。
为此,我逐步摸索出了一种比较符合农村小学特点的习作教学方法,并作为一项研究课题进行申报,2013年11月被批准立项,目前正在研究当中。下面是我的点滴做法:
一、生活寻趣、以趣为源,生活是文章的源泉,文章是生活的反映,真实是文章的生命。我们应当确立“说真话就是作文、写事实就是作文和叙真情就是作文”的作文教学理念。引导和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口,我口言我心,”写出原汁原味的社会生活,人物形象。如在指导学生写《记暑假里的一件事》时,我先启发学生回忆:“一个暑假不知不觉又过去了,大家都长高了,有的还晒黑了,现在老师很想知道你们的暑假生活过得怎么有意思,怎么开心。”学生们一个个笑容可掬、毫无顾忌、满怀激情、滔滔不绝的谈开了。学生们越说越起劲。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正当他们对暑假生活充满着美好的回忆,津津乐道的时候,我问:“暑假大家过得这么愉快,这么开心,老师就让你们写暑假中的一件事,好写吗?”“好写!”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由此可见作文指导首要的一点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感到有东西想要表白,而且非表白不可,因为孩子们都酷爱暑假生活。夏日那沸腾的池塘,缀满宝石的星空,欢闹的知了,忽明忽灭的萤火虫„„为孩子们的暑假生活增添了无穷乐趣。假期时间充足,孩子们常常帮妈妈煮饭、洗衣、养蚕、捉迷藏„„生活丰富多彩有趣。这么丰富的题材,孩子们无疑是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不必搜索枯肠、绞尽脑汁、面壁虚构。学生们在宽松的氛围中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尽情表达,这样使学生由敢说、想说,发展到想写、会写、乐写。
二、细心观察、感受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是智慧最重要的源泉。”学生要有所见闻,有所感受,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促使小学生作文与儿童生活贴近,并让学生在获得作文题材的同时,一步步认识周围事物。不会观察就不会从外界汲取素材,必然文章言之无物。要让学生认识到仔细观察的好处,养成学生耐心细致观察的好习惯,能够用敏锐的眼睛看生活,用聪慧的耳朵听生活,用细腻的心留意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能够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如在教学小学四年级语文园地一作文时,我让学生观察良夫校园的两个花园,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多次观察,学生写出的作文既真实,又生动。
三、从读入手、以读促写
读和写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读是从外到内的收获,写是从内到外的表达。叶圣陶说:“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也随之增长。”以读促写首先要做到大量阅读,联系对照。大量阅读即多读,指读的篇章多,篇数多。以致熟读成颂。但应该强调一点,这样的阅读不是机械的“死读”。阅读课文或优秀文章,主要是学习理解内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达意的方法。通过阅读,要使学生懂得怎样选材、组材,怎样确定中心,怎样谴词造句。故而,读文章时要仔细认真,勤思多想。最好的方法是联系自己的实际对照阅读。文章到手,自己先想想:这是什么体裁的文章?中心词是什么?让我写应从何入手?读文章的过程中,想作者怎样围绕中心谋篇的。读完后再想一想,这篇文章好在哪里?通过琢磨咀嚼,收到心领神会、潜移默化的效果。从而逐步解决“怎样写”的问题。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指导学生阅读,最初应放在课内,在作文教学的课堂中,我向学生展示课前搜索的范文和学生一起品读、欣赏,学习借鉴文章的写作方法。如在教学童话故事的写作时,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讲《小山羊》、《小马过河》、《狐狸和乌鸦》等故事。启迪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思路,给学生的创作以启发和灵感。当然,课外也应该适当地指导,因为课外是学生的自觉行为,往往为求知欲所支配,为浓厚的兴趣所驱使。他们还可以运用课内学到的方法自己尝试,因此,效果往往更加显著。
以读促写还要多做读书笔记,灵活运用,教师应指导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力争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到好文章,要让学生致力于理解、消化,将一些对自己有用的材料摘录下来,归类整理,经常阅读,学习作者的立意方法,写作方法,举一反三,灵活运用阅读过程中学到的知识,使之变成自己的阅读储备,进而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
四、大胆想象、寻求创新
心理学家认为:“想象是在大脑中改造记忆的表象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儿童天生就是一个幻想家,他们的脑海里装着说也说不完、盛也盛不下的奇思妙想。给学生合适的话题,他们就可能“思接千载,心游万韧”,激发出活跃灵动的想象。想象作文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联想甚至幻想,怎么想就怎么写。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一般不应对他们的创意多加批评,不要怕不合规矩,只要是学生自己的话,哪怕在老师看来是幼稚可笑的,也是珍贵的。
五、灵活评价、培养兴趣
长期以来形成的作文模式是:教师命题 —— 学生写—— 教师批阅—— 学生改。这看似完整的评改模式却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而自始到终都是以教师的意志为中心。这样不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而应多种形式结合起来进行评价。好作文是夸出来的。首先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作文中捕捉一些闪光点进行表扬,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其次要建立学生互评的机制。还可以让家长参与评价。这样学生就会更认真地去写作了,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就越来越高了。写作的兴趣就会不断地得到培养。
六、读中仿写。仿是学生习作的基础,仿的过程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在初步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后,可让学生尝试着仿一仿。强调的是教师的长期培养和学生的逐步提高,以改变“作文难写”、“作文难教”的现状。教师遵循不同年级学生语言表达水平的发展规律,引导学生进行片段联系和专题作文,然后是持续改进。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能用实际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阶段作品,作出具体的修改指导和相应的客观评价;学生则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一个全环参与、自主活动的完整习作加评改过程。从运用积累到仿写创新,从局部进步到整体成功,让更多的学生在遣词造句、标点运用、中心确定、题目拟定、材料安排等写作技巧上,真正看到自己习作的进步,体验过程的快乐,激发更浓的表达欲望,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七、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结合。就是我们就在阅读教学中真正实践了“语文教学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宗旨,增加了习作教学这个环节,从而使教师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深层挖掘阅读材料中的习作资源,去有更多素材、写法技巧的积累;学生则运用这些积累进行初始阶段的引用仿写,然后逐步的增加用自己的语言去进行创造性的表述。如学完了《桂林山水》,首先积累本课中的词语(成语)和特色句型(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然后针对本课的写作特点进行归纳指引:课文紧紧围绕课题详细描写了水的净、清、绿和山的奇、秀、险;最后一个自然段集中的概括了景色给人的美好印象;全文层次清晰、详略得当、真正的把对景色的喜爱在具体的描述中表达了出来。这样,在安排片段练习时重点进行具体景物具体描述,专题作文则从拟定题目、布局构思、表情达意、开头结尾等环节上仿写创新。这种顺学而用,为用而学的相互作用,不仅服务了习作教学,更提升了阅读教学的价值。
八、片段练习和专题习作的结合。
首先,我们将以往习作练习定性为片段练习,以降低学生写作难度,明确练习重点,提高教师评改要求。
不同的主题单元,写作练习的侧重点就不一样,如果先引导学生学习典范例文,丰富写作积累,感悟写作方法,然后再进行针对性的片段练习,这样,内容和方法的练习重点就可以集中突出出来。例如:学完了写人的主题单元,学生就可以进行相应的诸如外貌、语言一类、情节情景一类的片段描写;学完了写景的单元主题,就选择具体景物具体描述;更有诗歌、书信等不同体裁的练习皆可尝试。如此环环相扣,即可摆脱学生模糊写作应付差事,教师粗枝大叶评改了事的畸形发展。
第二,更新以往一次性的习作、评改过程为专题作文经常性的读品和改评过程。
所谓的专题作文,就是依照《新课标》,把在小学阶段学生应学会写的简单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如写人记事、描景状物,童话、看图作文定为专题作文。
学生有了片段练习的功底,还要在专题作文中对完整作文的格式布局等方面全面培养。首先是学生能完成写作并保留初稿,教师不再用以往的方式直接的进行一次性的评改和评价。第二步是引导学生在一个经常性的、自主性的自读自品、互品互读活动中,把日常学习和课外阅读中积累到的好词佳句和方法技巧及时的运用、修改和充实,每一次修订教师都给予相应的指导,让学生在不断的对比、体验中从小到错别字、标点符号,中到遣词造句,大到选材构思等方面找到自己的进步所在。最后是配以月、学期的阶段性自评、互评、彻底完成习作教学任务。这样横向培养,学生能真正明确自己习作的优劣状况和改进方向;纵向发展,学生便可以有一年一个台阶的水平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