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诗性的回归——诗歌教学策略探微[全文5篇]

时间:2019-05-13 00:26: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寻找诗性的回归——诗歌教学策略探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寻找诗性的回归——诗歌教学策略探微》。

第一篇:寻找诗性的回归——诗歌教学策略探微

寻找诗性的回归—— 诗歌教学策略探微

定州市东亭镇初级中学

寻找诗性的回归——诗歌教学策略探微

定州市东亭初级中学 张彩红

中学语文教学中,诗歌是教学难度较大的一种文体。一些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有时经过教师的分析讲解反而失去了它原有的光彩和神韵。不少老师有这样的感慨:写诗难,读诗亦难,诗歌教学尤其难!诗意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但在当前诗歌教学中,不少课堂教学思路依然机械陈旧,文本解读粗浅鄙陋,诵读不足,分析有余,学生与诗歌渐行渐远,因此寻求诗歌教学的策略颇有必要。

一、创设情境,激活想象

诗词的特点是短而精,在有限的篇幅里包蕴了深广丰富的内容,而其语言却往往是精微巧妙的,尽管这为读者留下了无限广阔的欣赏空间,但对于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中学生来说,由于缺乏与此相关的感性认识,往往难以理解和把握诗词中所包含的情感意蕴。这时,我们可以充分地运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搭起一座通往感性认知世界的桥梁。

在新科标的背景下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进行诗词教学,首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需要,抓住认知时机,运用得适时、适度。现代心理学认为,青少年认识和感知事物,是有一定的过程和规律的,它往往是由感性到理性、现象到本质、由直观到抽象等;青少年的心智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一种内在的认知需要,而这种认知需要往往是由感知事物的直观现象首先引发的。传统的教法较少顾及学生的认知结构,学生被看成被动的知识灌输对象,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多媒体教学交互性强,操作界面丰富活泼,而且可以产生出一种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培养学习情感,形成学习动机。

二、涵咏诵读,意到情浓

汉语特有的音韵之美,决定了诗歌特别适合诵读。诵读,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是帮助学生品味名篇佳作、培养语言功底的最佳方法之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古人也知对诗歌的学习重在读,所以在诗歌的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己去读,正如于漪老师所说:“要反复读,把无声的文学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诗歌诵读注重情理,悟得诗情,晓得诗理,方能入味。朱自清先生在《诵读与诗》一文中指出:“‘读’原是‘抽绎意蕴’的意思,默读只是‘玩索义蕴’的工作做得好,只有朗诵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意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新诗不要唱,不要吟:它的生命在诵读,它得生活在诵读里。”

诗歌教学离不开朗诵,正如鱼虾离不开江河,虎豹离不开山林,花木离不开土地一样。只要抓住了诗歌的特点,上课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地指导,对于语言指导诵读,才能够走进诗歌的内核,感受诗歌的魅力。诗中或轻快或沉滞,或舒缓或急促的节奏韵律变化,反映着诗人情绪的起伏波动。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进入诗歌的意境,更好的品味诗歌所传达的诗人的思想情感。所以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自主感知诗歌的音乐美,意象美,使学生通过诵读自然而然地步入诗歌的意境,获得思想的启迪和美的熏陶。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将学生放到课堂的第一位,所有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让学生多诵读,多体验、多感动。把舞台留给学生,让他们在展示自己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欣赏自己、成就自己。最后达到理解诗歌主旨,品味诗歌语言,鉴赏诗歌意境,提高语文学习积极性这一最终目的。

诗歌的涵泳诵读一般可以分为三个环节,也就是“三读”。一是“粗读”:自由阅读全诗,达到整体感知,了解文本的目的。二是“研读”:带着问题,局部诵读,以读来带动赏析。三是“美读”:带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体味诗歌所传达的思想情感,所营造的意境,达到“我即诗人,诗人即我”的境界。

三、发挥主体,互动教学

新课标的背景下,要更新教育观念,确定先进的教学理念,实现以人为本。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活动应由师生双方共同参与,教与学两类活动在时间上具有共时性,并随时产生交互作用。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创造“在做中学”,“在体验中学”等多种学习方式的机会,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发挥主体精神,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录音朗读诗词是实践的一个好方法。让每个学生备一盘磁带作为诗词预习之用,要求将诗词制成朗读录音,课前用几分钟在全班同学面前抽查一、二个学生的录音,当堂播放,评论、打分,学生听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我的声音”,其乐趣无穷。此时学生又俨然成一个欣赏者,自己去体会诗词的感情色彩及分寸,去鉴别自己的朗读与作品原意符合不符合,去评判自己的劳动成果,学生劳动收获的欢愉可想而知了。用录音训练朗读的方法,可以达到的效果有:①熟悉诗词;②引起对诗词的兴趣;③进入诗词的意境并加深理解;④产生疑问,引起思考;⑤养成认真读书、勤查字典的良好学习习惯;⑥培养了学生自己安排学习环节,自己检查学习质量,自己品尝学习成果,自己决定成功标准的自理自制能力。

诗歌内蕴奋发向上、锲而不舍、执著奋进、不竭奋进的人生态度和生命理念,诗歌是一种理想,它激励着学生不断进入超越之境,扬弃旧我,走向新我,使自己向更美好的生存状态发展,逐渐抵达理想。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精髓所在,她从来就代表着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目前,教育改革高潮迭起,语文教育正在逐渐回归诗性和人性,而青年学生正处于敏感多思、多愁善感的诗般年华,他们的生活应该是充满诗意的,朱光潜先生曾说:“自从有了诗歌,人生就不是一件枯燥的东西”,所以,我们的诗歌教学不仅可以使他们的审美能力、感悟人生的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得到提高,而且通过诗歌,可以使他们逐步向真向善向美,并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珍视友谊,思考时代,使他们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使命感,并有高尚情趣的人。

第二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探微

确立学生作文主体意识,引导学生体验作文获得感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枫泾中学 唐彩芳

作文是中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作文不仅是语文知识、写作技能的综合应用,更是一个人思想、生活和文化修养的集中表现。正因为如此,作文教学的地位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也一定是举足轻重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上海市二期课改以来的语文教材中无论是初中教材还是高中教材,其写作教学方面始终是个空白,没有编写具体内容要求。因此,相比阅读教学而言,作文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长期以来,广大语文教师坚持自行摸索,但终究难成气候,也鲜有成效。作文难教,作文难写,是长期困扰着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学生对写作没兴趣、缺素材、文章缺少角度层次……如何改变这样的现状呢?我在策略上作了一些肤浅的探索,现在就从四个方面谈谈我的见解。

一、在发现与赏识中培养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的写作兴趣真正激发起来了,学生就会乐意写作,热爱写作。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充分利用教材对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是相当重要的。随着教改的深入,现在的教材内容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受到美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关注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点,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再次创造,把阅读教学作为写作教学的重要阵地,寻找读写结合点,以读引写,让读写真正融为一体。模仿学习教材的写作风格,创造出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比如学了朱自清的《春》这篇散文,明确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展现了春回大地,万物生机勃勃的美景。借鉴《春》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仿写一段秋天或者冬天的景色。学了《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让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进行故事的续写。学了《卖炭翁》这首诗,对诗歌进行改写……这样形式多样的练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教师批改学生的作文一定要用赏识的眼光,降低对作文的要求,放大学生习作中的优点、长处,这一点对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特别重要。学生本来就害怕写作,如果老师对学生作文的要求过高,经常批评,容易打击学生的写作热情。我们写作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真情的流露,只要是他们用心写的教师就应该多多地欣赏他们。对他们的文章多一些赞美和鼓励,使他们对教师产生亲近感,消除对写作的恐惧感,激发写作兴趣。“你写的真棒”、“你越来越进步了”、“你是未来的作家啊”、“开学到现在你的作文有了突飞猛进”……,这些鼓励的话语就像甘露时时刻刻滋润了学生的心田,增强了他们写好作文的信心,鼓舞了他们的干劲,使他们更加乐意写作,大大地激发了他们写作的兴趣。

二、在品读与赏析中积累写作的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一定的字、词、句的积累,要写出好文章来,那是不可能。所以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语文教材中积累写作的素材,语文教材上的文章很多都是经典的好文章,一定要重视品读,理解掌握一些重点的字、词、句、段。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关于捕鸟的一连串的动作描写: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这里的雪地捕鸟的一系列动词: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细致地描写了雪地捕鸟过程中的一系列的动作,准确生动而有层次的描绘出了捕鸟的全过程,写出了儿童捕鸟时的专注和兴奋。像这种生动的语句,平时让学生多注意积累。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要融会贯通,学会迁移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阅读是写作的积累和源泉,写作是阅读的自然抒发,如果没有广泛的阅读和积累,很难写出一手好文章,所以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阅读各类好书来积累写作的素材。要督促学生养成摘抄赏析美文的好习惯,每天有空就摘录一些好词好句,读读背背,品读赏析,经常能写写阅读的心得体会。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可以开展各种各样与阅读相关的活动。比如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黑板报评比、编写知识小报比赛、知识竞赛以及各种主题的征文比赛等等,给他们及时地评奖、发表优秀作文等等,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热情,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使他们在广阔的阅读天地中获得丰富的知识,积累大量的写作的素材,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三、在启发与追问中拓宽写作思路

要写好作文审题是关键,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看到作文题目脑子里一片空白、无话可说。教师应降低要求,先不论学生作文写的好坏与否,至少要写得出有话可说。针对学生写不出的这种现象,我觉得教会学生看到作文题目要发扬发问的精神,反复思考,多多提问。比如作文题目是“追梦路上”,启发学生思考:谁在追梦路上?我还是他?首先确立了写作的对象。什么梦?文学的梦?写作的梦?还是跳舞的梦?确定了材料的范围,是属于哪个方面的。为什么是在路上?说明这个梦还没有实现。这样通过一连串的提问,明确了写作的方向,选的材料应该是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碰到的困难、挫折或者其他的小插曲,自己是怎么样积极地去应对的,这样多问几个为什么,作文也不愁写不出了。再比如“我想为你做件事” 这个作文题目,看到题目先确定这个“你”是谁?是老师?是家人?还是同学?再考虑这个“想”字,说明这件事还没做,只不过是想做。所以有的同学看到题目没有静下心来好好思考,匆匆忙忙就动笔写我为你做这件事的经过,显然是错的。仔细思考后不难发现这个题目的重点应该是“我为什么要为你做件事”。这样的启发追问多了,自然而然就开阔了学生写作的思路,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四、在点评和修改中提升写作水平

教师每次点评学生的作文,首先要肯定学生作文中的优点、长处。对于明显的缺点、不足:比如中心不明确、立意不高、选材不当、重点不突出、泛泛而谈、内容缺乏真实性等等,一定要及时地指出来,让每个学生能明确自己的文章存在哪些的不足,以便好好修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文章的反复修改、批阅是教师的教学的任务,也是师生共同提高的一次机会。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习作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作为语文老师,应该要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正确地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修改中吸取经验教训,扬长避短,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另外教师批改作文一定要讲究时效性,要及时、尽快地批好讲评好。如果学生写的作文教师十天半个月还没有批好,那学生写了些什么很快就忘得差不多了,十天半个月后学生拿到作文可能只看一下教师的评语就扔到一边去了,教师批改的再认真,对学生也没有多大的影响,批改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批改学生的作文一定要讲究时效性,尽快、尽早。

作文教学千头万绪,涉及到方方面面,还比如写作时间的安排问题,中考语文一共一百分钟,写作文最多五十分钟,如果写作的速度太慢,那么考试肯定要来不及,因此训练学生写作的速度同样显得尤为重要。每次作文都要留给学生足够的当堂作文的时间,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写作文,为了完成写作任务,学生们势必会提高写作的速度,在有限的时间里聚精会神、全力以赴地作文。这样的训练多了,写作速度就自然没问题了。

学生的作文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选材新颖性、如何挖掘材料的深度、谋篇布局等等,有待于今后努力改观。总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对作文教学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尝试,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学生写作的道路。只有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才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第三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微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微

摘 要:新时期,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逐渐体现。而小学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灵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培养 和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表达的能力,对学生 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为此,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思考 方法 生活化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161-01

众所周知,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同样是 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 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显得格外重要。学会思考,学会阅读

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作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呢?我认为,阅读教学,首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不能盲目的阅读,要带着问题阅读。在以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会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认识不足,常常担心学生对课文不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总是尽可能多的带领学生细致分析,教师讲授的比较多,留给学生思考和提问的机会比较少,造成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很差。要改善阅读教学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会探究。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给学生留出适当的思考空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避免提问的形式化。如果教师在提出比较难或多个问题后,不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匆匆的结束学生的思考状态,就很难真正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把握,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讨论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启发学生拓展思路,多思善想,让学生大胆提问。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有助于阅读教学有效开展。科学阅读,重视方法指导

当前社会,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教育教学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以对阅读教学的关注最多。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提高阅读教学现代化方面,要依靠阅读科学技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首先,应强化阅读的“科技”意识,阅读是读者与读物的现实统一。其次,应把握阅读的双重转化原理,尤其要注意由“得意”到“及物”的转化,这是物化、表达的过程。再次,应该重视精读法、略读法、快读法。小学阅读教学应以精读为主,但应降低难度、降低要求。略读与快读是补充,在教学中,应三者综合应用。在阅读一篇课文的过程中,三者应遵循快读到略读到精读的顺序。实验证明,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行快读训练,一直延续到小学高年级毕业,不但是有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能的。为此,作为当下小学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科学阅读指导,从而有助于优质阅读有效开展。生活化阅读有效进行

在新时期下,我国一直致力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模式的转型,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改革,力求满足社会对教育事业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小学语文是素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阅读教学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不容忽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将生活融入教学内容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贴近生活、观察生活和感受生活,让学生能够将语文阅读文章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在小学语文阅读文本中,有许多内容并不是学生这个年龄所能接受和认识的,与学生的生活相差太大,以致学生在理解的时候具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教师应当调整教学内容,多采用一些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内容,可以让学生产生熟悉感,比如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或是事件等。如此便能够激发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去了解、倾听和认知。同时,作为教师的我们还可以.创设生活情境教学,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小学语文阅读文本中的信息是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是通过文字来传递生活信息,学生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教材中的图画、文字等形式来进行体会。同时,教师可以用朗读的方式来向学生传达感情,也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来演绎课文中的情境,以此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从而加深学生对语文文本的理解,使其能够从文本中体验出生活。优质阅读评价有效开展

评价,很多学校,乃至教师往往忽略其重要性。然而,殊不知,教学评价对于教学的重要性非常之大。特别是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育教学。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科学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测评科学性和有效性的保证。只有设定了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的阅读教学活动是否有效开展,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如何,才会拥有评价标准,即教学目标既测评教师的阅读教学效果同时也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对教师阅读教学效果的测评一般是指在一节课或一篇文章的教学结束后,课程对阅读教学活动的实施情况、阅读教学结果预期的实现程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是评价语文教学最基本的准则。语文教师将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及时反馈到到教学过程中,并及时调整教学措施或策略,纠正不当与弥补不足。阅读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检查自己的学习收获是指学生以教学目标位参照标准,测评自己的学习水平是否已经达到目标设定的要求,并据此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与策略。为此,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

综上所述,新时期,对于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育教学,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科学阅读方法的合理指导,生活化阅读有效开展,以及优质阅读评价,从而真正的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第四篇:诗歌教学策略

新课改下的诗词教学策略

诗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体验,是人类精神园地里永不老去的童心梦幻,是文学的源头,是艺术审美金字塔的顶端,是个性抒发的最近途径。可是,当代中学生感到诗歌特别是中国古典诗词越来越遥远,越来越陌生。当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民族情感的古典诗词从广大中学生的精神生活中逝去时,这是何等可怕可悲的事情。我想,这种现象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我们中学的诗词教学中,行为主义教学仍很有市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刺激——反应”,把学习者看做是对外部刺激作被动反应,即作为知识灌输的对象,它认为知识是客观的,教师只需要通过“刺激——反应——强化”的模式把客观世界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因此传统课堂上学生的活动主要是被动地听记和机械地做题。诗的感觉美、意象美、语言美以及教育任务则被置于脑后,一切丰富多彩、蕴含复杂的艺术形象被抽象化、理性化了,凝聚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精粹、活跃着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最纯粹的文学样式被异化为通过高考博取功名的敲门砖。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只是对现实暂时合理的解释与假设,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在人类社会进步的过程中,这些充当“知识”的假设总是不断被否定,或被不断出现的新假设所代替。建构主义强调认识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把学习者看作信息加工的主体;并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需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我们积极构建一个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丰富的语文课外活动和良好的语文环境为两翼的崭新的诗词教学体系。这个体系是对重个体轻合作、重接受轻探究、重结果轻过程、重认识轻体验的行为主义学习方式的否定和扬弃,以“立人”为中心,强化语文活动,优化语文环境,沟通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变封闭的语文教学为开放的语文教学,让学生通过品读诗词去认识社会、感悟人生、塑造自己。

一、反复吟咏,创造激励探究问题的热情和责任感的情境

汉语言文学讲审美、体验、感悟、直觉,体现了汉民族独特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钱理群说:“中国传统文化根本上是一种感悟的文化,而不同于偏于分析的西方文化。”用方块字连缀而成的中国古典诗词,一直洋溢着一种独具魅力、生生不息的灵性风韵。灵性是古典诗词的一种鲜活气脉,故非吟诵涵不足以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韵。“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深乎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口诵心惟,咀嚼体悟,共鸣感奋,润养身心,化育灵魂,铸造人格的支柱,积蓄精神的原动力。古典诗词教学需要激情,需要陶醉,需要发现。吟诵涵咏创造了令人陶醉、充满激情的学习情境,促使主体与主导、作品与读者进行深刻对话,激励学生探索的热情和责任感。诗教足以养心。诗词教学就该多一些声并茂的诵读,少一些学究解经式的分析;多一些陶情冶性的快乐,少一些正襟危坐的严肃;多一些联系自我的体验,少一些微言大义的挖掘。

二、启发联想和想象,进行诗词文本与生命灵魂的对话

中国古典诗词言约意丰,贵在含蓄,时空跌宕,跳跃腾挪,非联想、想象不能领悟其意境、意趣。“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字风流,境界全出。老师就要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再现春江碧透、柳绿桃红、蜂蝶翩跹、莺飞鸟鸣或者月影姗姗、风来花动、含羞逗影的情景,才能领会诗句深邃的意蕴和含蓄的感情,获得阅读欣赏的愉悦和二次创造的满足。古诗词浸润着汉民族的审美意趣,多借景抒情、体物写志、咏史寄兴、即事感怀,又多用映衬渲染、虚实相生、动静互见、拟人比喻等表现手法,这些更需要也更能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读者只有放眼广袤的天地,想象漫天飘雪、千山皆白的寥廓凄清的背景烘托下的一叶孤舟、一竿鱼钓和一孤苦老头,才能走进一个在宦海中虽几遭打击几度浮沉仍痴守节操、孤寂愤怨的灵魂深处,实现跨越千年的灵魂对话。联想和想象在诗词学习的课外活动重要形式——诗歌表演中更能指导其欣赏作用和创造精神渲泄得淋漓尽致。

老师的讲析代替不了学生的联想、想象,学生也不可能通过老师的联想和想象走进诗词的意境、诗人的世界。学生只有在教师启发下进行联想想象才能实现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最终实现意义的建构。读者阅读的过程,就是以自己的全部生命体验、生命情感和生命意识与文本背后潜藏着的生命对话的过程,就是实现读者自我生命成长和提升的过程。联想和想象是这个过程的催化剂和通衢大道。

三、搭建手脚架,促进知识与能力相生相长

意义是经验的生成。学生的知识经验越丰富,他们对诗词的领悟就越丰富深刻。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夯实作为新知识生长点的认知结构。这个认知结构包括:作品积累、诗词常识、鉴赏方法、名家赏析的文章、背景知识以及一些主要流派的风格特点等。

1、从课内向课外扩展,严格要求学生背诵一定量的课内外作品,在背诵中丰富积累,在涵咏中感悟陶冶。

2、引导学生通过专题探索掌握诗词的一般常识。比如诗词的题材类别、意象、意象与情感、意境、风格、表现手法、朗诵技巧等。

3、推荐并指导学生阅读诗评名家赏析诗词的文章、书刊,让学生走进经典、走进名家大师,感受他们的学识、睿智、气度,开拓视野,开阔胸襟,培养大气,提升自我。

4、指导学生广泛深入地研究一些作家的传记(评传),走进历史走进诗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感悟时代风云、生活遭际、理想情感、品性情趣在作品中的折射,从而深潜到文化的深层,感悟人生真谛和宇宙哲理。

生命发展的高度取决于手脚架搭建的高度。搭好手脚架,重在让学生积累文化,掌握方法,使其知识和能力相生相长。

四、拓展学习空间,让诗词走进生活走进心灵。

语文素养是存在于每个学生内部的文化心理结构,它是不可传递的,只能靠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才能养成。因此,我们要拓展诗词学习的渠道和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关于诗词学习的课外活动,为他们提供在具体环境中开展言语实践的机会。

1、在教师的指导组织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板报、墙报、学习园地、多媒体、校园文化节等推介名家、赏析名篇名句。

2、定期(周末或周日)开设诗词讲座,主要是专题学习的讲座,如“唐朝边塞诗与盛唐气象”“诗人笔下的梅、松、菊、竹”等,主讲者先是教师,然后培养学生成为主讲或主持,强调师生互动、自由活跃,突出自主、合作、对话、情感与理性结合、具体与抽象结合。

3、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诗词朗诵欣赏和诗词表演等活动,使诗词从远古走进现实生活、走进心灵,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实现诗人、作品与读者的精神交汇。

4、引导学生指物诵诗、感怀吟诗、即景背诗。

5、开展总题为《生活因诗而精彩》的系列写作活动。

生活需要诗情、诗意、诗韵。只有把诗词融进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满眼诗意、满怀诗情、满口诗香,在生活中品诗,在品诗中生活,诗词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毕生的精神追求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五、加强合作探究,在合作对话、互相促进的开放式探究学习中整体发展

建构主义强调合作和对话教育。以学习者的个体经验为出发点的建构,必定带有差异的色彩,从自己的经验基础出发,对同一言语事实,选取的理解角度及理解的广度、深度会不尽相同。这些来自不同个性的不同角度的不同理解,又补充了个体经验的局限,把个体建构推向合理与完善,个体建构因此取得了开放的胸襟。而且,学习主体对合作探索有着天然的要求和愿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人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时,教师主要在三个方面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一是帮助学生选择探究主题。如“意象特征与情感主旨”“诗词中的联想和想象”“诗人与诗词的主题、风格”“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等。这些专题还可分为更具体更小的主题,不求高、大、全,这才适合实际。二是从资料的来源、搜集、取舍和研究的方向、态度、方法等上给予指导。比如对书刊、网页的泛读和精读。三是指导学生把探究形成结果并进行交流。多肯定多激励不苛求。

雅斯尔说:“教育意味着„„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突出强调经验建构、探索、合作和对话,要求教师“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集中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欲望,鼓励学生真正参与到对话的进程中来,一起探索,一起发现,一起分享,让学生在诗品、诗意、诗情、诗格、诗韵汇成的大海中遨游,那么“这些融合在古诗词中的智慧、风骨、操守、人生态度将内化为学生人生信念的永恒资源”。

第五篇:李白女性诗歌探微

李白女性诗歌探微

李浩保

摘要:在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女人只是供男人赏玩的“尤物”,很少有人知道她们的酸甜苦辣。李白却把她们反映在诗歌中,把封建社会中严重被忽略的一个方面反映出来,把几千年来常被遗忘的二分之一的人类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展现在我们眼前。

关键词:

思妇

弃妇

勇妇

《李太白全集》中,关于妇女的诗歌共有八十余首,几乎占全部作品十分之一。历代诗人作品中写妇女的,再没有比李白更多的了。

李白关于妇女的诗歌中写得最多的是“思妇”,即思念远别的丈夫的妇女。她们主要是这两种人:一种是从军戍边的征人之妻,一种是南来北往的商人之妻。关于前者有《乌夜啼》、《子夜吴歌》、《塞下曲》、《捣衣篇》、《北风行》等;关于后者有《长干行》、《江夏行》等。

人们都知道,唐代国势强盛,经济发达,前有“贞观之治”,后有“开元盛世”,确是“虽秦皇与汉武兮,复何是以争雄”,堪称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唐代的文治武功,自然要归功于“英主”和“贤相”们的励精图治,要归功于“凌烟阁”上的英雄,但归根结底应归功于“男耕女织”的劳动人民。没有劳动人民创造的大量物质财富作基础,根本谈不上任何文治武功。而在创造有唐代文治武功的物质基础中,广大的妇女付出了何等的代价?多少妇女贡献了辛勤的劳动?多少妇女牺牲了她们的青春?多少妇女洒尽了痛苦的眼泪?这就没有人或很少有人知道了。李白却把她们反映在诗歌中,把封建社会中严重地被忽略了的一个方面反映了出来,把几干年来常被遗忘的二分之一的人类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展现在我们眼前。

请看《乌夜啼》:“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再看《子夜吴歌》(其四):“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还有《北风行》:“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

双娥摧。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钗。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黄河捧土尚可寒,北风雨雪恨难裁!”

这几首诗中的“思妇”,都是征人之妻,她们或从事农业劳动,或从事家务劳动;有的经历的是生离,有的经历的是死别。虽然她们并没有建立什么丰功伟绩,但“盛唐”一代的丰功伟绩中也有她们的劳动和血泪。当我们缅怀我们伟大祖国历史上这一黄金时代,也看看这些织机上的秦川女、絮征袍的长安人,和泪尽空闺的“幽州思妇”吧!

《长干行》和《江夏行》中的“思妇”都是商人之妻。两诗的内容也基本相同,都是写商人之妻想念远别的丈夫。所不同的是:《长干行》中的女主人公是长干(今南京)人,想念的是她在四川经商的丈夫;《江夏行》中的女主人公是江夏(今武汉)人,想念的是她在杨州一带经商的丈夫。而且人物性格各有特点,前者夫妻感情深厚,女主人公望眼欲穿;后者则丈夫一去没有消息,女主人怨恨之情,溢于言表。都写得真实动人。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预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从长干到长风沙有七百里路,女主人公准备到七百里外去迎接她丈夫,还说不远,其情之深,其心之苦,就可以想见了。《长干行》中的女主人公的痴情,固然令人感动。而《江夏行》中的女主人公面临着被抛弃的命运,更是令人同情。

“„„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使妾肠欲断,恨君情悠悠。东家西舍同时发,北去南来不逾月。未知行李游何方,作个音书能断绝!„„”

“作个”(即今四川话“作个(怎样)”。“作个音书能断绝!”写女主人公焦急、担心、怀疑、恐惧之情,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只有真正关心妇女命运,同情人民疾苦,而又善于向民歌学习的诗人,才能写出这样真实动人的诗篇。

李白关于妇女的诗歌中,多次写到的还有“弃妇”。如《白头吟》、《寒女吟》、《妾薄命》、《长门怨》、《悲歌行》等,都是被遗弃的妇女舒幽愤鸣不平的作品。这些作品中的“弃妇”,有被遗弃后却无路可归的妇女,有始乱终弃的富家妇女,还有“以色他人,难得几日好”的贵族妇女,反映出在封建社会中,妇女卑贱被遗弃,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是一个严重存在的社会问题。

“锦水东北流,波荡双鸳鸯。雄巢汉宫树,雌弄秦草芳。宁同万死碎绮翼,不忍云间两分张。”写人不如禽。

“兔丝因无情,随风任倾倒。谁使女萝枝,而来强萦抱。两草犹一心,人心不如草。”写人不如草。

“莫卷龙须席,从他生网丝。且留琥珀枕,或有梦来时。复水再收岂满杯,弃妇已去难重回„„”“弃妇”幻想丈夫能够和她重温旧梦的深情密意,可谓入木三分。这种幻想越写得深刻细致,它的难以实现的悲哀也就越强烈感人。

假如被遗弃的是贫寒之家的妇女,那“弃妇”的情景就更难堪了。请读〈寒女吟》:“昔君布衣时,与妾同辛苦。一拜五宫郎,便索邯郸女。妾欲辞君去,君心便相许。妾读靡芜书,悲歌泪如雨。忆昔嫁君时,曾无一夜乐。不是妾无堪,君家妇难作。起来强歌舞,纵好君嫌恶。下堂辞君去,去后悔遮莫”。“靡芜书”,即古诗“上山采靡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亦弃妇诗也。诗中有“新人不如故”之句,此诗亦有“纵好君嫌恶”之句。反映出妇女之被弃,并不是她本身有什么不好,而是由于丈夫从“布衣”变成了“五官郎”,责任在“多异心“的男性,责任在造成男性“多异心”的社会。因此,要改变妇女这种悲惨命运,只有改变造成这种悲剧的社会才有可能。李白关于“弃妇”的诗篇,使人最后不能不得出这样的结论。所以,这些诗篇具有高度的思想性,而高度的思想性又是和高度艺术性——女主人公的生动的形象描写和深刻的内心刻划分不开的。

李白关于妇女诗歌中,不仅有对“思妇”的深刻同情,有为“弃妇”的强烈不平,还有对一些敢于反抗封建社会秩序的“侠女”与“勇妇”的大胆歌颂。

如《秦女休行》。《秦女休行》原是古“乐府”民歌。李白根据它写出了自己的《秦女休行》。篇幅短于原作,而诗中女主人公的形象却比原作更鲜明:“西门秦氏女,秀色如琼花。手挥白扬刃,清昼杀仇家。罗袖赤血,英气凌紫霞„„犯刑若履虎,不畏落爪牙„„”

《秦氏休行》写的是古“侠女”为父报仇。还有一篇,《东海有勇妇》,则写的是“勇妇”为夫报仇: “„„东海有勇妇,何惭苏来卿。学剑越处子,超腾若流星。捐躯报夫仇,万死不顾生。白刃耀素雪,苍天感精诚。十步两跳跃,三呼一交兵„„”女主人公的飒爽英姿,可谓跃然纸上。

李白关于妇女的诗歌中最难能可贵的是对劳动妇女的描写。他把她们的劳动生活、声音笑貌、思想感情都写得很美。

古代诗歌中写妇女美貌的并不稀奇。一部《玉台新咏》,大量篇幅写美人,但所写的多半是贵族妇女的病态美。和梁陈的“艳辞”比较起来,李白笔下的劳动妇女的美,就显得健康多了,清新多了。

试读几首《越女词》:“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其二)“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其五)

在李白的诗歌中,常常在江山如画的背景中描写妇女的天然的美。因此常有“光景两奇绝”的镜界。

再读一首《秋浦歌》(其十三):“绿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莲女,一道夜歌归。”

诗中的“采莲女”虽然没有“出场”,但是,清清的溪水映着明亮的月光,月光下飞着一行行白鹭,这一片美丽的夜景自然使人想见歌声之美,想见歌者之美,想见采莲女及其歌声也象这一片夜景一样的美。采莲女就象映在清溪中的素月,采莲女的歌声就象月光下的白鹭在飞。

还有一首《采莲曲》也值得一读:“若耶溪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重阳。紫骝斯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见此”者,岸上“游冶郎”“见此”“采莲女”也;“踟蹰”者,徘徊不能去也;“空断肠”者,可望而不可即也。诗中的女主人公属于古“乐府”《陌上桑》中罗敷一流的人物。艳若桃花,冷若冰霜。美妙动人而又不可侵犯。因此,岸上三三五五的“游冶郎”,都只有“空断肠”了。

李白的诗如“清水出芙蓉”。李白诗中的妇女亦如“清水出芙蓉”。李白笔下的妇女之美,其境界之高,在三干年来的诗歌中是少有的。

在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妇女甚至不被当人看待。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在中国古代:“女子”也总与“小人”(奴隶)相提并论的。唐代政

治开明,文化发达,妇女也比较自由解放一点,但是距离男女平等还远着呢!毕竟还是男尊女卑的社会。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李白能够在他的创作中大量地反映妇女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而且把他们写得这样美丽,这样纯洁,这样聪明,这样善良,这样有胆有识,这样可亲可敬,这就等于向社会宣告,妇女绝不是没有生命的“东西”,不是供男人赏玩的“尤物”。她们也是人,活生生的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能够创造社会财富的人。因此,她们应该和男人一样享有同等的社会地位。

男女平等的思想,是一种先进的思想。李白正是从这种先进的思想出发,才能如此关心妇女的命运,写出大量的反映妇女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诗篇。

参考文献: 《李太白全集》

下载寻找诗性的回归——诗歌教学策略探微[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寻找诗性的回归——诗歌教学策略探微[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方法探微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方法探微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古代诗歌的宝库有极其丰富的瑰丽珍宝。诗中情、诗中景、诗中物、诗中人,犹如天上璀璨的明星,闪发出迷人的光芒。长期以来,由于......

    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微范文大全

    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微 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改对教学提出的要求之一,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学生为教学......

    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探微(五篇材料)

    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探微结合本校初中语文课题组有关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成果,通过分析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明确了《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和文言文有效......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探微

    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探微 物理教学策略是以完成物理教学任务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而采取的教学活动方式。物理教学质量的好坏很大......

    语文教学:呼唤诗性——诗歌教学随想

    语文教学:呼唤诗性——诗歌教学随想 朱光潜说:“诗人的本领就在于见出常人所不能见,读诗的用处就在随着诗人所指点的方向,见出我们所不能见,这就是说,觉到我们素认为平凡的实在新......

    【精品】语文教学:呼唤诗性——诗歌教学随想

    语文教学:呼唤诗性——诗歌教学随想 一 动物依赖本能自动地生存,饿了就觅食,困了就睡觉,它们没有思想,没有感情,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没有生的烦恼和死的恐惧,没有关于过去的回忆......

    古诗歌教学策略

    专题讲座 小学古诗词教学思考与建议 王国健(海南省洋浦第一小学 特级教师)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意境优美的诗词,篇章虽短,意境却大,对培养小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

    寻找一份宁静诗歌

    不去做什么只是徜徉在书的世界里你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你躲进一室静静的读着书该是多么的惬意这算是一种无扰的宁静抛开包袱顺其自然的学习不求过多的学术之果却要保证毕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