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精品课程《会计学》课程2009年建设总结
精品课程《会计学》课程2009年建设总结
2008年5月26日《会计学》课程被确认为省级精品课程(湘教通[2008]202号文件)。在建设过程中会计学课程建设组在校、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育人为本、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取得了以下成绩。
一、《会计学》精品课程建设总体完成情况
在精品课程的建设中,会计学课程建设组的全体成员从课程目标、课程教学方法、教材建设、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等方面深入研究探讨,付出了心血,取得了超出计划的可喜成绩。在一年的建设期内,建设组的全体教师共同努力,深入研究与实践,使得《会计学》精品课程的各项指标更上了一个台阶。
(一)与学校培养目标的定位相适应,树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
在长期的课程建设工作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到,要建设好一门课程,必须在正确的指导思想的统率下,使知识得到最佳组合,理论方法得到体现,课程内容跟上时代的步伐,最终使学生学得快,用得上。因此,课程建设必须与学校培养目标的定位相适应。根据我校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定位和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迈进的发展目标,我们多次召开了专题的《会计学》课程建设研讨会,明确了以下指导思想:
1.全面体现时代要求,强化会计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三基”教育,为学习会计学后续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树立理财观念,重视会计信息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2.依据本科层次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将专业基础知识传授与职业道德教育、专业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训练相结合,实现学生知识结构、专业能力、职业素质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在会计学课程的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所学专业特色,结合管理思想讲授相应会计知识,让学生从管理的角度进一步理解学习会计的必要性,以及逐步培养会计学习的科学方法。
3.适应未来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在课程内容设计与教学组织中,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会计学的方法,构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初步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与指导,将课堂教学与课后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见附件3-1~6)
(二)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成效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重视本课程教学队伍的建设,选拔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担任本课程的主讲教师,并有针对性地培养青年讲师作为本课程的后备主讲人。目前《会计学》课程有一支思想稳定、团结奋进、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2009年周驾华老师晋升为副教授,另外由于管新成老师到期退休,我们及时对教师队伍进行调整,补充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高学历教师郭丽老师加入会计学课程建设队伍。目前课程组成员13人,其中:教授有4人,副教授职称的有7人,讲师2人。课程组教师年龄搭配较合理,形成了一个有中青年组成的年富力强,知识结构合理的师资梯队。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具有较强的责任心、教学能力和职业道德,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了把《会计学》课程建设得更好,我们今年进一步加强了教师队伍的建设,选派周驾华、李颖等教师进行国外访问学者和国内研究学者的进修学习。
总之,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会计学》课程的师资队伍中有国家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周仁仪教授,校级教学名师汤健、杨平波教授,校级十佳青年教师贺彩虹教授,以及多次被评为优秀课程的彭轶达、卢双娥、邓姣等老师。
(见附件1-1~4)
(三)进一步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会计学》是我校经济类各专业的基础课程。会计专业办学较早,积累深厚,在《会计学》课程建设方面有着长期的积累与丰富的经验。在建设期内我们针对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全新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组织教师开展了会计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大家在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统一了思路,进一步提升了教学效果。
1.改革教学内容,优化课程教材体系。
我校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重新制定了2008版人才培养方案,将《会计学》课程的学时由原来的54调整为48学时,为保障会计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重新编写了《会计学》教学大纲等相关资料。为进一步突现我校会计学精品课程的特色,由周仁仪教授任主编、邓姣副教授任副主编的《会计学引论》教材于2009年完成编写工作,并投入教学使用,本次使用的新版教材,在案例教学上更具特色,有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针对我国会计改革的相关内容,我们认真研究规范了每一章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由课程责任人汤健老师制作了会计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并上传至精品课程网,以便老师和学生教学与学习所用。《会计学》多媒体教学软件荣获2009年湖南省高校多媒体教学软件大赛三等奖。
另外,为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由汤健等老师编写了会计学讲义、案例集及模拟实验资料,并上传至精品课程网,供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使用。
2.重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
《会计学》课程的任课教师一直以来均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力争将会计的新理论和新知识贯穿于教学活动之中;利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执行情况良好。2009年在会计学院会计系组织的听课评课活动中,对多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研讨交流。在2009年的会计学精品课程专题研讨会上,大家结合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激烈讨论,形成了共识,并撰写了相关教研论文。在2009年出版的会计学院教研论文集中,管新成、彭轶达等多位老师对会计学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与经验总结,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汤健老师撰写的教研论文《〈会计学〉精品课程教学创新研究》获湖南省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
在会计学教学手段上,我们改变了传统的只局限于课堂,只注重理论教学的作法,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外学生自学相辅助,理论教学与学生自主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我们利用会计学精品课程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会计学课堂教学录像全程上网在2009年获得学校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得以实现。学生可以有课堂学习之余通过网络资源自学更多的会计知识,同时通过精品课程网上的实践教学软件下载,可以自主进行实践环节的操作。《会计学》精品课程网不仅是师生教学与学习的帮手,更是学生扩大视野,增加信息量的资源平台。
(四)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增加了实践内容的教学
会计学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通过动手实践才能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但由于我们《会计学》的教学课时(现已修订为48学时)有限,相关的实践教学无法在教学课时中完成。会计学课程组的成员通过研究,制定出了让学生在课外自主实践学习的方案。
一方面,我们在会计学精品课程网上提供了众多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等实 物图片和样本,让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料看到在实际工作单位才能接触到的会计资料,另一方面,我们将学生自主实践学习所需的“三门”会计教学软件和相关的学习资料上传到了精品课程网,学生可以在课余完成自主实践学习的任务,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学习内容。
(见附件2-13~21)
二、《会计学》精品课程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全面改造了课程网页,为会计学的教学与学习打造平台
会计学精品课程网的建设是我们在建设期工作的一大成效,《会计学》课程于2008年5月成功申报立项为省级精品课程。为加强网络化建设,推进数字化教学,学校制定了《数字化、网络化教学环境的意见》,系统规划、建设网络教学信息源、网络教室、精品课堂(课程的电子教学大纲、教案、习题、网络课程、网络课件、参考文献等教学资料上网开放,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等。2008年5月起,我们组织教师全面更新了会计学精品课程网页,在课程网页上我们设立了课程简介、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研究、自主学习、教学录像、教学效果与评价等专栏,并通过留言板建立了学生与教师沟通的直通车,由课程责任人和相关老师在网上指导学生,进行答疑,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根据需要不断对网络资源进行补充更新。2009年由汤健教授主持的校级教学软件研究项目“《会计学》网络课程”通过验收并被评为优秀。
(二)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效果显著
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非会计学专业的学生理解会计信息的涵义,掌握在决策分析中利用会计信息方法,提高综合管理能力。通过我们的教学,商学院的学生在此课程知识的运用能力进一步增强。在2009年会计学院举办的“成功会计人”系列活动中,全校各专业的学生涌跃报名参加了财经案例分析大赛等以会计学知识为基础的学科竞赛活动,并在比赛中取得了优秀成绩。
(三)会计学教学研究成果显著
2009年,我们以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教学管理研究为主题,会计学院的教师从自身的教学与管理角度开展了相关教学研究,立项完成了相关教研课题,并撰写了相关教研论文。教研成果在教学与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1.《会计学》课程建设组成员课题立项5项,其中国家级课题子项目1项,省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3项。2.《会计学》课程建设组成员发表科研论文12篇,教研教改论文24篇。3.《会计学》课程建设组成员编著教材3本。
4.《会计学》课程建设组成员获得省校级各项奖项21项,其中省级5项,校级16项。
(见《会计学》精品课程网,附件1-4~6,附件4)
三、对未来发展的设想
我们期待学校进行相应改革,为精品课程的建设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对于实现学生自主模拟实验智能化测试问题,由于技术问题和人才问题目前尚未得到解决,我们计划在学校相关教学软件建设项目取得的成果基础上,建立模拟实验智能化的测试体系平台。
《会计学》精品课程建设组(执笔人:汤健)
2009年12月
第二篇:会计学课程简介
会计学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08010009
课程名称:会计学(Accounting)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内容概要:本课程主要阐明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主要包括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的对象、会计的任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账户和借贷记账法的具体应用、账户的分类、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核算组织程序、财产清查、会计报表的编制和阅读、会计工作的组织等内容。考虑到旅游管理学科的专业特点,本课程综合了会计学原理和财务会计两门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但不是全部),同时还涉及了旅游企业成本控制、旅游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内容。这些内容相互衔接、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了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在于,通过该课程的设置,使学生既懂得会计学的基础理论、会计核算原理及旅游企业主要业务流程及其会计核算,为进一步学习财务管理等课程打下基础,又懂得一定的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主要内容、决策过程、程序和方法等。教材:李海波,《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2012年 参考书目:财政部主编,《企业会计制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
葛家澍主编,《初级会计学》,厦门大学 辽宁人民出版社
第三篇: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对于会计学专业学生,它是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对于统计学、旅游管理、财政学、国际经济贸易、经济学等经济管理类非会计学专业,它是一门学科必修课。为了满足不同专业对本门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不同专业的学生,结合培养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大纲,并在实际授课过程中针对具体专业适当增减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总论(4学时)
1.1会计概述
(2学时)
1.1.1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1.1.2掌握会计的含义;
1.1.3掌握会计的基本职能; 1.1.4理解会计的目标;
1.1.5理解会计的特点。
重点和难点:会计的含义、基本职能和具体目标 1.2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1.5学时)
1.2.1掌握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的概念; 1.2.2了解会计对象的内容; 1.2.3了解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 1.2.理解会计等式的恒等性。
重点和难点: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内容、会计等式恒等性的理解。1.3会计的方法
(0.5学时)
1.4.1了解会计方法的内容;
1.4.2掌握会计核算方法的具体内容; 1.4.3理解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完整性。
重点和难点:理解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完整性。2.会计核算基础(2学时)
2.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0.5学时)
2.1.1理解会计基本前提的含义; 2.1.2掌握会计基本前提的内容。2.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0.5学时)
2.2.1了解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内容; 2.2.2理解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含义。
2.3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及其要求(0.5学时)
2.3.1了解会计要素确认、计量的含义; 2.3.2掌握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2.4会计计账基础(0.5学时)
2.4.1理解两种计量基础的含义; 2.4.2掌握权责发生制的内容。
重点和难点:会计计量属性和权责发生制会计记账基础。3.账户和复式记账
(4学时)3.1会计科目(0.5学时)
3.1.1掌握会计科目的概念; 3.1.2理解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3.1.3了解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3.1.4了解会计科目的级次。3.2会计账户(0.5学时)
3.2.1掌握账户的概念;
3.2.2理解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区别联系; 3.2.3.掌握账户的基本结构;
重点和难点:会计账户、总分类账户、明细分类账户的概念。3.3...复式记账原理(1学时)
3.3.1掌握记账方法、单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的概念; 3.3.2了解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原则; 3.3.3深刻理解复式记账法作用; 3.3.4了解复式记账方法的种类; 重点和难点:复式记账方法的概念。3.4借贷记账法(2学时)
3.4.1了解借贷记账法的产生与发展 3.4.2掌握借贷记账方法的特点
3.4..3掌握账户的对应关系和会计分录
重点和难点:借贷记账法、会计分录、试算平衡的概念。4.账户与复式记账的应用
(14学时)4.1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2学时)4.1.1了解筹资业务的核算内容; 4.1.2掌握“实收资本”、“短期借款”“固定资产”账户的应用 4.2购进业务的核算(2学时)
4.2.1理解购进业务的核算内容;
4.2.2掌握购进业务的账务处理,其中重点掌握“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材料采购”、“应交税费——应交税金”、“原材料”几个账户的应用; 4.3生产业务的核算(4学时)
4.3.1了解生产业务的核算内容;
4.3.2掌握生产业务的账务处理,其中重点掌握“生产成本”、“制造费用”、“产成品”、“应付职工薪酬”、、“累计折旧”、“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几个账户的应用;
4.4销售业务的核算;(2学时)
4.4.1了解销售业务核算的主要内容
4.4.2掌握销售业务的账务处理,其中重点掌握“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
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其他业务成本”、“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几个账户的应用;
4.5财务成果形成及分配业务的核算(2学时)4.5.1了解财务成果形成的核算内容;
4.5.2掌握财务成果形成核算的账务处理; 4.5.3了解财务成果分配业务核算的主要内容; 4.5.4掌握财务成果分配业务的核算。
重点和难点:利财务成果形成业务及分配业务的账务处理。4.6账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2学时)
4.6.1了解账户按用途与结构分类的目的; 4.6.2掌握账户按用途与结构分类的内容。重点和难点:调整账户的应用。5.成本计算
(4学时)5.1成本计算概述(1学时)
5.1.1了解成本计算的作用; 5.1.2掌握成本计算的含义; 5.2成本计算的基本程序(1学时)5.2.1了解成本计算程序的内容;
5.2.2掌握成本计算期、成本计算对象的含义。5.3企业经营过程的成本计算(2学时)
5.3.1理解原材料采购成本、产品制造成本的原理;
5.3.2掌握成本计算的材料采购成本、产品制造成本的计算。重点和难点:材料采购成本和产品制造成本的计算。6.会计凭证(4学时)
6.1会计凭证概述(1学时)6.1.1掌握会计凭证的概念;
6.1.2了解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的作用;
6.1.3掌握会计凭证按其用途和填制程序的分类。重点和难点:会计凭证的概念及分类。6.2原始凭证(1学时)
6.2.1掌握原始凭证的概念、原始凭证的分类及原始凭证的基本要素; 6.2.2了解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及原始凭证的审核。
重点和难点:原始凭证的概念、原始凭证的分类及原始凭证的基本要素。6.3记账凭证(1学时)
6.3.1掌握记账凭证、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及转账凭证的概念; 6.3.2了解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及记账凭证的审核;
6.3.3掌握记账凭证的基本要素;掌握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及转账凭证的填制。重点和难点:记账凭证的概念、记账凭证的基本要素及记账凭证的填制。6.4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1学时)6.4.1了解会计凭证的传递; 6.4.2了解会计凭证的整理; 6.4.3了解会计凭证的保管。7.会计账簿(4学时)
7.1会计账簿概述(0.5学时)
7.1.1掌握会计账簿的概念及会计账簿的种类; 7.1.2了解设置和登记账簿的作用。重点和难点:会计账簿的概念及种类。7.2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1.5学时)
7.2.1了解会计账簿的设置的原则和基本内容;
7.2.2掌握日记账及分类账的设置;掌握日记账和总分类账的登记。重点和难点:日记账和总分类账的登记。7.3会计账簿的运用规则(0.5学时)
7.3.1了解启用账簿、登记账簿、更换账簿的规则; 7.3.2掌握更正错账的规则。重点和难点:更正错账的规则。7.4结账和对账(1学时)
7.4.1了解对账的概念和内容;
7.4.2掌握结账的概念和内容;
7.4.3了解账簿的管理
重点和难点:结账的概念和内容。
7.5会计账簿的更换和保管(0.5学时)7.5.1了解账簿的更换; 7.5.2了解账簿的保管。8.财产清查(2学时)
8.1财产清查概述(0.5学时)
8.1.1了解财产清查的意义和方法; 8.1.2掌握财产清查的概念和种类。8.2财产清查的内容和方法(0.5学时)8.2.1了解财产清查的内容;
8.2.2掌握货币资金、事物和往来款项的清查。重点和难点:银行存款的清查。
8.3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方法(1学时)掌握财产清查的结果的账务处理。
重点和难点:财产清查的概念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9.财务会计报告(3学时)
9.1财务会计报告概述(1学时)
9.1.1掌握财务报告的概念及财务报告的编制要求; 9.1.2了解编制财务报告的意义;了解财务报告的组成; 9.1.3一般了解财务报表的分类。
重点和难点:财务报告的概念和编制要求。9.2资产负债表(1学时)
9.2.1掌握资产负债表的概念;
9.2.2了解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和内容;了解资产负债表的编制。重点和难点:资产负债表的概念。9.3利润表表(1学时)9.3.1掌握利润表的概念。9.3.2掌握利润表的结构
9.3.3了解利润表的内容及编制 重点和难点:利润表的概念及编制 10.会计核算组织程序(3学时)
10.1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概述(0.5学时)
10.1.1掌握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概念和种类; 10.1.2了解各种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共同特点。10.2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0.5学时)
10.2.1了解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的特点、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10.2.2掌握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的基本步骤。
重点和难点: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的特点、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10.3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成序(0.5学时)
10.3.1了解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的特点、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10.3.2掌握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的基本步骤。重点和难点:掌握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的基本步骤 10.4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0.5学时)
10.4.1了解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的特点、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10.4.2掌握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的基本步骤。10.5日记总账核算组织程序(0.5学时)
10.5.1了解日记总账核算组织程序的特点、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10.5.2掌握日记总账核算组织程序的基本步骤。10.6多栏式日记账核算组织程序(0.5学时)
10.6.1了解多栏式日记账核算组织程序的特点、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10.6.2掌握多栏式日记账核算组织程序的基本步骤。11.会计工作组织与管理(3学时)
11.1组织会计工作的意义和要求(0.5学时)
11.1.1了解会计工作组织的内容;
11.1.2一般了解组织会计工作的意义和要求。11.1.3了解规范体系构成 11.2会计规范体系(1学时)11.3会计机构(0.5学时)
11.3.1了解会计机构的概念、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
11.3.2一般了解会计机构的主要任务、会计工作的岗位责任制。11.4会计人员(0.5学时)
11.3.1了解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主要权限、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及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种类; 11.3.2一般了解会计主管人员的主要职责、总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及工作权限。11.5会计档案(0.5学时)
11.4.1了解会计档案内容; 11.4.2了解会计档案管理
11.4.3了解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12.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1学时)12.1会计电算化概述(0.5学时)
12.1.1了解会计电算化的产生和意义;
12.1.2理解会计电算化的特点;
12.1.3掌握手工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区别。12.2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0.5学时)
12.2.1了解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12.2.2理解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参考教材和主要参考文献
1.李爱华 程培先《会计学基础》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2.雷光勇《基础会计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3.唐国强《会计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王瑞华 《基础会计学》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 5.李梦玉 马葵 《会计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中英文对照表
133456789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凭证账簿会计报表assetliabilityequityrevenueexpenseprofitdocunmentbookfinancial statementaccount cashcreditincome statement10账户11现金12银行存款14损益表13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
第四篇:课程总结——《会计学原理》小结
《会计学原理》小结
20个课时的《会计学原理》课程就要告以段落了。当初选这门课时,目的就是为了自己今后能在经济方面有所接触,并了解一些财务的运转。会计学的内容很丰富,深入学习需要有相关知识的辅助,比如相关的法律等等。在这20个课程的学习中,我个人感觉只是堪堪入了门道,仅仅了解了其中的一些内容,许多内容都仍未接触。虽然并不足以让我说已经掌握了它,但仍然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总结一下在这门选修课中所学到的内容。可能内容上不是非常完整,希望老师能够见谅。
一、总述
在这里,我们了解到会计的含义: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程序和方法,对单位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连续系统全面的核算和监督,以便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及与其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旨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规范会计行为的一项管理控制活动。同时,对资金的形式也有了明确的认识。资金有无形和有形之分,也有流动和非流动之分。
二、会计科目
这里是会计学中对所涉及到的经济内容的分类。比如: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按照所反应的经济内容可以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
三、会计账户
这是会计学里很重要的一个概念了。它是指依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的,用来分类、连续、系统地记录会计要素的内容的增减情况及其结果的一种工具。作为工具,它的具体作用如下:
a、可以核算经济业务,生成会计信息。b、压缩会计信息数量,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c、会计账户反应的信息是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
四、复式记账
这是会计学里很重要的一种记账方法。它指的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用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互相联系的登记,以全面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的一种记账方法。
复试记账具有完善性、全面性、连带全面性、记录可衡性四大特点。复式记账法的形式是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为符号,对每一项经济业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全面的、互相联系的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账户结构为:资产类——借(+)有余额,写在增加方即借方;成本费用类——借(+)、无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类——借(-)、有余额,写在贷方;收入类——借(-)、无余额。记账规则是:借贷必相等,横向、纵向都一样平衡。
五、会计凭证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按一定格式编制的据以登记会计账簿的书面证明。它起到监督、控制经济活动、提供记账依据和加强经济责任制的作用。
除了以上内容外。老师还为我们介绍了各种凭证的记录方法。使我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这便是我对《会计学原理》这门选修课程所做的总结。在下学期,我们就要真正开设《会计原理》这门课。这学期所选的则为下学期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五篇:课程建设情况总结
课程建设情况总结
课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山西中医药大学教学工作遵循“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在课程建设组教师们的不懈努力下,按山西省高等教育学校标准对以下课程进行了不懈的建设,达到了优秀课程的要求。现将以下课程建设情况做出总结如下:
一、课程建设指导思想、定位及特色
(1)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根据山西省高等教育学校课程标准和教学原则,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通过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改善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法,充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积极推进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与启发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和潜力。(2)课程建设定位
内、外、妇、儿、五官、传染、急救医学及中医结合肿瘤学是山西中医药大学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建设的定位就是建设优秀课程,努力打造校级和省级精品课程,为医学教育专业建设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做出贡献。(3)课程建设特色
a.内、外、妇、儿、五官、传染、急救医学及中医结合肿瘤学是山西中医药大学的的专业核心课程。理论性强,是必修的理论课。b.有一支优化的教学梯队、有一个革新的教学大纲、有先进适用的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立了严格科学的考试方法和制度。
c.引入了研究性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学中体验和掌握各种知识和能力。
二、教师队伍建设成绩
①本课程建设中师资力量雄厚,在教学中,各位老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配合默契。②年轻的教师经常向老教授讨教,经常组织听课和经验交流,同时注重与时代特色结合,是一只不可多得的优秀队伍。③学生评教及考核成绩均优秀。④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教研活动推动了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⑤发表了较高质量的教改教研论文。⑥本课程建设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合理并取得良好效果:坚持开展定期教研、科研活动,促进本教学队伍整体科研能力提高;坚持听课制度,及时了解课堂教学动态和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改进教学内容方法,促进良好教风形成和发扬;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和实践能力;鼓励教师考博、访学、进修等,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及建设成果
(1)教学内容
中西医结合内科、中西医结合外科、中西医结合妇科、中西医结合儿科、中西医结合五官科、中西医结合肿瘤学、传染学、急救医学。首先先概括以上课程的统一建设: 1.培养目标:
1.1知识目标:掌握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急救原则和防治措施;熟悉各科常见病、多发病、急危症的概念,鉴别诊断,并发症,转诊和健康指导;了解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危急症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
1.2能力目标: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具备诊治能力;能规范运用临床诊疗技术进行日常诊疗工作;具有危急症患者初步处理和正确转诊的能力。2.教学建议
2.1理论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法”、“PBL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模拟情境教学法”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2.2实践教学:以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在仿真实训基地和附属医院进行早期接触,熟悉医院工作场景,同时利用标准病人,临床病例、组织讨论、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手段进行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3.考核办法:分为理论考试(占总成绩60%)和实践技能操作(30%)及平时考核(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占10%)。其次,分开来说其各科特色:
一个“临床”使中、西医“病证结合,优势互补”充分体现中西医临床结合的特色与优势。内科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诊治能力,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医学知识,如:要求学生搜集大量常见病例,从每一病例中抓重点,培养科学的临床思维模式;外科注重动手能力,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同时进行,采用分组式,评分制,积极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妇科主要是临床常见妇科病的鉴别,教师要精选妇科内容,突出重点,通俗易懂;儿科病复杂多变,患儿不会表达,不会配合,故注重培养学生的医疗技能、临床经验及医患沟通能力,如主要采用研讨式案例教学法;五官科要求解剖学要扎实,其须借用照明装置和检查器械才能辨认其形态和病变,故教课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尽可能结合病房中真实的临床病人与案例;肿瘤学诊易治难,教师要向学生多植入本领域新进展,教授前沿性的诊疗;传染学主要是了解疾病和注重预防,如采用研究性教学法;急救医学要求学生应变能力要强,教学宜采用影像观看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演示法。(2)教学方法
①课堂多媒体教学法。②研究性教学法:介绍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学术界争论的问题,现实的重大意义。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对问题展开讨论、探究,得出正确的结论,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③自学辅导教学法,向学生布置学习内容,并对其进行启发,而后指导学生进行自学,在此基础上讨论交流,最后教师总结自学成果,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此外还有影像观看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演示法、谈话法等。无论采取哪种方法,指导思想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手段改革
①注意发挥传统教学手段的作用,做到演示、板书等相结合。②大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改革,如:利用多媒体讲授理论知识;注重本课程电子课件的制作,并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利用其展现教学内容,以增大课堂教学信息量,激发学生兴趣。③利用网络资源向学生提供医学教学方面的常用网址,组织学生进行网上查询和资料收集以解决问题。④利用网络对同学们的学习进行答疑和指导。(4)建设成果
通过课程建设的完美规划与大力实施,将目前医学院校“三段式”模式:基础、临床、实习三个阶段注入新的元素,逐渐实现了医学课程模式多样化,为学生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医学知识结构体系,有利于融知识、能力、素质教育为一体。总之,课程建设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