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十一册五六单元教案361

时间:2019-05-13 00:08: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师版十一册五六单元教案36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师版十一册五六单元教案361》。

第一篇:西师版十一册五六单元教案361

十一册五、六单元教案

“36

1一、课题名称:《芙蓉楼送辛渐》

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诗意,三、重、难点:

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气节的决心。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或教学挂图。了解与作者相关的小故事。

五、导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约3分钟)

1、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流传至今仍广为传颂的唐朝名诗《芙蓉楼送辛渐》。

2、板题。强调:“芙蓉”的写法、意思。

3、齐读题目。

4、用一句话说说诗题的意思。(二)自主学习:(约10分钟)出示自学提示:

①自由读古诗,多读几遍,读准确,读流畅。

②结合文中注释,四人一小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句诗写了些什么。③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展示交流:(约10分钟)回报交流。

(1)指名读诗。随机学习“壶”字。再齐读。

(2)从诗的前两行,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此时此刻你觉得哪一个词最能表达你的感受?

想一想:诗中的哪两个词语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 什么样的雨称为 “寒雨”呢?“寒雨”怎么样呢?

“秋风秋雨秋煞人”,“寒雨”不仅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暗淡气氛。

谁“孤”呢?仅仅是“楚山孤”吗?还有谁是孤零零的? 让我们带着无限的离愁再来齐读这两句诗。指名读。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诗写了些什么?

“冰心”从字面上看是什么意思,实际上诗人想说明什么? “玉壶”又是什么样子呢?

诗人把自己的心比作玉壶里的冰一样清正廉洁。在与好友分别的时刻,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比喻自己呢? 出示写作背景。

课堂模式”导学案设计

阴霾的天气,远离的朋友,再加上众口的毁谤,朝廷的贬谪,诗人没有退却,而是勇敢的面对一切。

所以,临别之时,王昌龄坚强地对辛渐说——

一切的一切,王昌龄没有失望,而是乐观地对辛渐说——— 让我们像王昌龄一样,坚强而乐观地说————

(4)同学们已经会从前两句诗中读出孤独、凄凉,从后两句诗中读出乐观坚强。你们会读诗了,你们会吟诗吗?

吟诗,就要入情入境的吟诵,抑扬顿挫慢慢的吟出诗的韵味。试读。指名读。

(四)检测反馈:(约4分钟)背诵

(五)深化拓展:(约10分钟)

人生自古重离别。你们还知道哪些送别诗?

(六)总结反思:(约3分钟)

人生自古伤离别。可是,今天的离别不正预示着明天的重逢吗?只要我们心中有彼此,只要我们学会珍惜,离别将不再是忧伤。

“361课堂模式”导学案设计

一、课题名称:送元二使安西

二、学习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会写2个生字,明确多音字“舍”的两个读音,明白“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3.情感态度目标: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三、重、难点:

1.理解诗人送别朋友的情谊。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四、教学具准备:

词语卡片,朗读录音带,搜集相关资料

五、导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约3分钟)1.交流汇报你知道的送别诗。

2.板书课题引入:今天学习王维写的另一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

(二)自主学习:(约10分钟)

(一)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师:谁还记得学习古诗的三大步骤? 1.解诗题,知作者。2.抓字眼,明诗意。3.多诵读,悟诗情。

师:你们的记性都很好。现在,让我们根据学习古诗的这三大步骤,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1.解诗题,知作者。

(1)师: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解释? 送元二使安西

送:送别 元二:王维的好朋友 使:出使 安西:安西都护府(2)强调题目读法 送元二/使安西(3)齐读课题。

(4)师:王维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送别的故人是谁啊?(孟浩然)

(5)师:同学们的记性真好,现在谁再来介绍一下作者王维的生平呢?(王维 701-761),字摩洁,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通音乐,工书画。唐代著名诗人。2.抓字眼,明诗意。

(1)师:知道了诗题和作者,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学古诗的第二个步骤,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

渭城朝雨浥轻尘,渭城(字眼,点明地点):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朝(字眼,点明时间):早上(同朝辞白帝彩云间)浥:湿润(注意字型)

轻尘:尘埃(注意“尘”字的“小”没有勾)解释: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埃。客舍青青柳色新。客舍:旅店。新:焕然一新。

解释: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新。

师小节:这一句诗都是描写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劝君更尽一杯酒,劝:请。

君: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更尽:再饮完。

解释:请你再喝完一杯酒。

师: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维和元二喝了好几杯酒却还没离开,看出他们依依不舍)西出阳关无故人。西:向西行走。故人:老朋友。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解释: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师小结:从这一句诗你体会到什么?(诗人与好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四)检测反馈:(约4分钟)比比谁的反应快

1.___________________, 客舍青青柳色新。2.使:________。3.浥这个字读________。4.柳树的颜色是________。5.古诗前两句是写景还是写送别的? 6.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同学们反应都很快, 有兴趣的下课后自己出几道题目考考自己的好朋友。

(五)深化拓展:(约10分钟)你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送别诗吗?(生自己说说以前学过的或读过的送别诗)今天我们学习又学了一首送别的诗,这里还有几句送别的诗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六)总结反思:(约3分钟)

“36

1课堂模式”导学案设计

一、课题名称:

18、《永远记住您,老师》

二、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安妮.沙利文老师与作者之间发生的事,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深厚的师生情谊。

3、能结合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学习通过具体事例描写人物的方法。

三、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和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从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难点:

1、体会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描写人物的方法,特别是通过介绍安妮老师自身经历来烘托人物精神的写法。

2、结合上下文、通过具体事例感悟人物品格,通过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四、教学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资料

学生:海伦.凯勒的事迹资料

五、导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约3分钟)

课前同学们收集了海伦.凯勒的相关资料,把你了解到的和大家交流交流。

教师补充资料:

海伦.凯勒

美国盲聋哑女作家和残疾有障碍的教育家。1880年6月27日出生,她在19个月的时候,由于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不久,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并没有放弃,而是自强不息,海伦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热爱生活,会骑马、滑雪、下棋,还喜欢戏剧演出,喜爱参观博物馆和名胜古迹,并从中得到知识,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写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14部著作。

(二)自主学习:(约10分钟)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2.出示小黑板(或卡片、课件等),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抽读、齐读、赛读)。

字音:帕

怜悯

欺骗

肺腑

字形:怜悯

肺腑

词语理解:怜悯

肺腑之言

3.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学生是否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自读探究:

4.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以上的问题,画出你不懂的和最令你感动的语句,并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出批注。

(三)展示交流:(约10分钟)全班交流。

了解安妮.沙利文对海伦.凯勒的教育

过渡:一个又聋又瞎的孩子,安妮.沙利文硬是把她培养成了一个有用的、杰出的人,她是怎样教育的呢?安妮老师教会了“我”什么呢? 预设:

(1)了解安妮老师怎样教“我”识字词 引导学生交流批注

a.“我清晰地记得,多少次她在我的小手上拼写单词,但是我都毫无反应。”

(引导学生从“多少次”“毫无反应”体会安妮老师超人的耐心。)

b.指名说说安妮老师是怎样教“我”学会“水”这个词,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安妮老师让我触摸到水、感觉到水的凉意的同时,在我的手上“不停地一笔一画第写”,终于使我明白了水这个词,这充分体现了安妮老师的智慧。从“不停地”“终于”中还可以体会到教我识字是多么的艰辛和需要怎样的耐心。)(指导有感情朗读。)

(2)了解安妮老师怎样教“我”玩耍和感受空气的存在(指名说,学生评价,交流批注,谈体会。

引导学生体会安妮老师的智慧、爱心和对生命的热爱。)

(3)了解安妮老师怎样陪我上大学(指名交流,谈体会,评价。)

(从安妮老师鼓励“我”上大学,为了我的学习眼睛差点瞎了体现了安妮老师对“我”的爱,从“我”为了让她休息而撒谎体会“我”对老师的感激和爱。)

(4)了解安妮老师怎样教我学说话(指名交流,谈体会,评价。)(引导学生从“一次又一次”“不断”“总算”这几个词中体会安妮老师教我说话时的艰辛和耐心。)

(四)检测反馈:(约4分钟)

1、抽生认读词语。

2、听写本课生字、新词

(五)深化拓展:(约10分钟)运用拓展

1、学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2、(引导学生从作者的写作技巧上总结)A、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

B、叙事、抒情融为一体,事例具体,情感真挚。C、通过介绍安妮老师自己的经历来烘托人物精神。

(六)总结反思:(约3分钟)

“361课堂模式”导学案设计

一、课题名称:19.韦德的心愿

二、学习目标:

1、从关键词句入手,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运用对比的表达方法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感悟韦德纯洁、善良的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心。

三、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感悟韦德纯洁、善良的品质。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领悟文中的表达方式。

四、教学具准备:

师生:收集关于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海豚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五、导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约3分钟)

1.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究《韦德的心愿》。板书课题。

2、听写生字,指导书写。

烟(囱)

真(挚)

冻(疮)

(袜)子

3、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韦德的心愿是什么?

班里其他孩子的心愿又是什么? 想一想:他们的心愿有什么不同?

引导:韦德的愿望简单、渺小,实现起来很容易,而孩子们的愿望都很复杂、宏大,实现起来比较困难。这种写作方法就是„„?(对比)在课文中,这样的对比还有很多,我们一起去寻找吧!(二)自主学习:(约10分钟)出示自学提示

(1)、朗读课文,分别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文中运用对比手法的语句,并批注自己的感悟。

(温馨提示:可以是韦德前后表现的对比,也可是以韦德与同学们不同表现的对比„„)

(2)、独立思考完成后,同桌互相交流补充。

(三)展示交流:(约10分钟)

全班交流,指导点拨。

(1)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孩子们一个个争先恐后抢着回答。

一个叫韦德的男孩,静静地坐在座位上,似乎没有被这热闹的场面所感染。

“争先恐后”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说话吗?你从“争先恐后抢着回答”中你能体会到了什么?你能把这种急切心理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正当同学们积极踊跃地许下愿望时,韦德却„„

一个小男孩,听说可以得到礼物,本应该像其他同学那样兴奋,激动,可为的却静静地坐着,这是为什么?

通过这组对比,更体现出韦德怎样的心情?(忧伤)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

韦德和同学们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男女生对比读。

6(2)韦德慢慢地站起来,依旧垂着眼睛。“老师,我家的泥屋没有烟囱,圣诞老人怎么进啊?”他低低的语调含着忧伤。

韦德抬起眼睛,眼神那样晶亮,显得非常高兴。他几乎抑制不住兴奋的情绪喊道:“那我想要一双棉手套和一双棉鞋!”(出示课件)指导朗读。

(3)孩子们“哄”的一声笑开了,这愿望太微不足道了。

韦德也笑了,笑得真挚、纯洁。

(出示课件)听完韦德的心愿,孩子们“哄”得一声笑开了。他们笑什么? 韦德也笑了,他是怎样的笑?你能给“真挚”换个意思相近的词语码?

(四)检测反馈:(约4分钟)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深化拓展:(约10分钟)

A、联系自己,许爱心愿望。

韦德的心愿打动了老师的心,也感动了学生们的心,更震撼了我们的心!圣诞节快要到了,请你也许一个有爱心的愿望吧!

B、小结,送爱的格言。

善良的心肠比美丽的外衣更加重要,纯洁的灵魂比成套的高级家具更加可贵。

——陈玉蜀

能使你所爱的人快乐,是世界上最大的幸福。

——(法)罗曼·罗兰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六)总结反思:(约3分钟)

“361课堂模式”导学案设计

一、课题名称:20《回家》

二、学习目标: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把主要内容讲清楚,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重点语句,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三、重、难点:

重点:从朗读中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难点:品读海子牺牲时,爹、娘所说的两句含义深刻的话。

四、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导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约3分钟)

家是什么?有人说:家是李白《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那轮明月;家是马致远《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九曲回肠;家是崔颢《黄鹤楼》中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缕缕愁思;家是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归心似箭。那么,7 家到底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刘卫的《回家》这篇课文,相信你会有更深刻的认识。〈相机板书〉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约10分钟)

1.出示自学提纲:

课前大家预习了课文,但文中个别字、词比较难读,请大家再次自由地朗读课文,完成下列要求,请看——(课件)

①结合预习,认真阅读,读不准的字、词可请教他人,也可查阅工具书,争取把课文读准确、通顺、流利。

②思考文中作者分别从哪几个时期来写海子?抓住海子每一时期的做法,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检测自学情况

①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微薄(bó

baó)荤(hūn yūn)油

呜咽(yān yè)

胆怯(qiè

qè)辈(bèi běi)份

气喘(chuǎn tuān)吁吁 ②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威风()()

其乐()()

风雨()()花()()年

鲜花()()

气()吁吁 ③抽生概括主要内容

3.师:海子的娘体验着海子的不同做法,忍不住对爹说:“

”(课件)4.师:学贵有疑,我在读这句话时产生了疑问,你是否也读出了什么疑问?(生质疑)

(三)展示交流:(约10分钟)

1.师:是呀!少年时再大的困难也阻挡不了海子回家的脚步,可中年的海子却很少回家,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近海子,走进海子的家。并完成下列要求——(课件)

①用“—、∽、≈”分别画出不同时期爹、娘和海子的对话

②四人一小组,分角色朗读家人的对话。说一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2.学生品读感悟 3.全班交流、教师导读

师:谁先来谈一谈,你从少年时海子家人的对话中,读出了什么?(抽不同的学生汇报)

师:是啊!天之大,地之大,唯有家是避风的港湾,让人眷恋,让人牵挂,因此,少年时的海子经常风雨无阻地回家;可中年呢?(一小组学生分角色朗读)

(四)检测反馈:(约4分钟)1.家是亲情的纽带,每逢周末,全家团聚,其乐融融,唯独不见海子,娘忍 不住说“

” 爹对娘说“

” 爹和娘都知道:。

2.家是奋斗的泉源温馨的港,中秋之夜,全家团圆,亲情洋溢,却等不到海子,娘实在忍不住说“

”爹安慰娘说“

”爹和娘清楚:。

3.家是心中欢畅常享的丰筵,春节来临,全家欢乐,幸福满屋,仍旧不见海子,娘再也忍不住说“

”爹劝慰娘说“

”爹和娘明白:。

4.师:难道海子娶了媳妇忘了娘吗?(生谈)

师:①为了工作不能回家的海子在处理突发案件时,冲在最前面受了重伤,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想对娘说的话太多了,但千言万语,只能化为一句话:。

②深知自古忠孝难两全的他好想回家却不能回家,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深情地说:。

(五)深化拓展:(约10分钟)

师:海子一家的对话,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打动了所有人的心,此时此刻,你明白海子中年为啥很少回家了吗?(生发表看法)

海子牺牲了,再也回不了家,但他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品质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所以爹呜咽:,娘却说:

。此时,你想对海子说些什么?

(六)总结反思:(约3分钟)

“36

1一、课题名称:积累与运用

(五)二、学习目标:

1.了解省略号的多种作用。

2.积累有特色的对联,感受其中的趣味。

3.学习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4.能互助、合作开展公益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5.自主阅读短文,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三、重、难点:

重点: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

难点:能采用书信的正确格式和得体的表达方式,并能在书信中抒发真情实。

四、教学具准备:

教师: 课件或教学挂图。

学生:收集与动物有关的成语和谚语,查找有关青蛙的资料。

五、导学过程:

1.“温故知新”:选有三句带省略号的话,第一句省略了大自然的其他颜色;第二句

课堂模式”导学案设计 的两个省略号表示快牺牲的海子说话断断续续;第三句的省略号表示说话迟疑,海子爹知道海子想回家,可家庭却负担不起这笔费用,这令海子爹左右为难,想让海子少回家,却又怕伤孩子的心,因此,说话迟疑。教学时,可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每句话中省略号的作用。

2.“语海拾贝”:安排了两组趣味对联。第一组对联,上、下联正读、倒读完全相同,首字、尾字也相同。第二组对联,多使用叠词,趣味无穷。教学时,可让学生反复品读,体会其中的趣味性,然后让学生找出其他这样的对联进行交流。

3.“互动平台”:主要通过同学互相对话的方式,学习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教学时,先让学生读一读对话,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以体会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去体会本单元课文中其他的文章。

4.“综合性学习”:训练学生互助、合作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读读要求,找出这项内容的操作步骤,然后按步骤,让学生互助、合作来开展本次公益活动。

5.“习作百花园”:本次习作要求学生写一封书信,写作的范围、材料广泛,想写给谁就写给谁,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教学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回忆书信的格式,然后审题,弄清本次习作的要求,然后指导学生习作。不要限制学生思维,而应尽量拓展学生思路,让其自由习作。

6.“自主阅读园地”:安排了一首描写学生生活的小诗。阅读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阅读,自主理解。教师贵在为学生营造自由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之间展开对话与交流。可安排自由练读、小组互读、交流、评议等等环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交流,在读中提高。

“36

1课堂模式”导学案设计

一、课题名称:21.《匆匆》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理解“匆匆、遮挽、徘徊、蒸融、凝然、茫茫然、伶伶俐俐”等词语的意思。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体会、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等方法。

4、懂得“匆匆”的含义,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三、重、难点:

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语言。

2、感受时间的“匆匆”,懂得珍惜时间。

四、教学具准备: 搜集关于时间的资料。

五、导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约3分钟)

1、谈话激趣: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了《长歌行》,谁愿意背诵给大家听?

2、学了这首诗,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3、“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是啊,时间如流水匆匆,一去不复返!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也曾在他的文章中表达了这样的感叹,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时间的匆匆。板书课题。

4、了解作者: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朱自清先生吗?

5、解题:“匆匆”是什么意思?在朱自清先生的文章里,“匆匆”指的又是什么呢?

(二)自主学习:(约10分钟)自主阅读,组内交流: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找出文中的语句,用心体会。

2、和小组同学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

3、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说一说。

(三)展示交流:(约10分钟)

1、读出文中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日子从我们生活的细微之处,在我们不注意时不知不觉地流逝了。)

指导朗读:体会时间短暂易逝。

作者细心地发现日子在洗手、吃饭、默默时,在我们不注意它时悄悄地过去了,除了以上的例子你还能想到其他的方面吗?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中想开去——(聊天时,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时,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时,日子从屏幕上过去;晒太阳时,日子从身上一闪而过„„)

(2)“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作者想留住时间,但时间还是匆匆地过去了,作者只能掩面叹息,而时间又在叹息里闪过了。)

指导朗读:读出作者想留住时间的迫切以及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惋惜之情。

(3)过渡:是啊,岁月如梭,时光飞逝,时间在我们每个人的眼前飞快地闪过,一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这就告诉我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把握住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刻,跟时间赛跑,不要让时间白白地匆匆地流逝,以至于感叹、惋惜。

2、找出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交流、朗读: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

3、细读课文,画出与作者有同感的句子,感受作者情感,感悟文章道理:

(1)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讨论:作者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感受?

(2)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a理解:徘徊罢了,匆匆罢了。

b问一问自己能做什么?

c问一问想问的人能做什么?

d写话练习: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我能做——,我还能做——。

(四)检测反馈:(约4分钟)说说这节课收获了什么?

(五)深化拓展:(约10分钟)

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请你把一句有关惜时的格言送给我们身边的人好吗?

(六)总结反思:(约3分钟)

“361

一、课题名称:22.《收藏阳光》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分角色朗读课文,从朗读中理解田鼠们态度的变化及其原因。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文章包含的深刻道理,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重、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文章包含的深刻道理,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具准备:课件。

五、导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约3分钟)

1.阳光是什么?它能收藏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收藏阳光”。

2.出示课题,学生读题质疑:谁收藏阳光?为什么收藏阳光?收藏阳光有什么好处?

(二)自主学习:(约10分钟)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要求学生边读边作记号,画出感受深刻的句子和没有读懂的句子。

2.学习两个生字。可让学生说说用什么办法识记,结合理解生字词的意义。3.小组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三、细读寓言,理解内容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田鼠生活的资料,了解田鼠的生活习性。2.读寓言故事,想想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3.学习第一层。

学生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准人物对话,理解人物的不同心情。

思考:当其他田鼠们都在休息时,尼克还在干什么?

课堂模式”导学案设计 田鼠们听了尼克的回答后,表现如何?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尼克是怎样工作的。4.学习第二层。

小组讨论学习,尼克收藏的阳光、颜色和单词分别是什么?在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思考:为什么田鼠们睁开眼睛,昏暗的洞穴顿时变得明亮?

引导学生扮演尼克,积极发挥想象,用上不同颜色的词语,描述夏季的美丽景象。训练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用语言表现生活中的美。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欢呼雀跃”,从田鼠们听得“入迷”,你体会到了些什么?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收藏阳光、颜色和单词,收藏夏季美丽的景象,好在严冬来临之际温暖自己的心房,这是多么简单的道理,却又多么实在”这句话的理解。

(三)展示交流:(约10分钟)

1.从田鼠尼克的行为中,作者有什么感受?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2.小组讨论交流。

“精神储备”和“物质收藏”分别指的是什么?

“对于生存,精神储备和物质收藏同等重要”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说说。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联系生活谈体会,谈感受。3.结合自己的感受,仿照课文最后一段的写法,写几句话,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快乐的理解,对困难的理解。

(四)检测反馈:(约4分钟)

1、抽生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句段。

(五)深化拓展:(约10分钟)

搜集有关“收藏阳光”的名人故事和名人名言,并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写下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你脸上的冬色。

往事像落日映照的河面,我拣闪光的珍藏在心间。

——莎士比亚

(六)总结反思:(约3分钟)

“36

1课堂模式”导学案设计

一、课题名称:22.沙漠玫瑰

二、学习目标:

1、了解沙漠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沙漠玫瑰顽强的生命力。

3、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学习全面地看问题。

三、重、难点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事物的方法,感悟沙漠玫瑰顽强的生命力。

四、教学具准备:

搜集与故事有关的资料或图片。

五、导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约3分钟)

1.课前安排学生搜集有关沙漠玫瑰的资料和图片。

2.展示沙漠玫瑰在无水和有水浸泡的情况下的样子(可以是多媒体,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图片等),用饱满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3.揭示课题,学生展示搜集到的简介沙漠玫瑰的资料。

(二)自主学习:(约10分钟)

1.学生分段朗读,并写出每段的意思,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

3、细读分析,感受沙漠玫瑰的美 1.学习第1段。自由读课文,画出写沙漠玫瑰样子的句子,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些什么。2.学习第2、3段。“我”按照说明书把沙漠玫瑰浸泡在水里后,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

(三)展示交流:(约10分钟)

(1)勾画出描写沙漠玫瑰变化的句子,读一读。指导朗读重点句子“这一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完整的、丰满的、复活了的沙漠玫瑰,一朵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朋友拿给我时是什么样子?现在是什么样子?“我们”看到时的心情如何?说说在朗读时应该如何表现。

(2)从“我”观察沙漠玫瑰的变化中,你学到了些什么? 勾画出描写沙漠玫瑰变化的词语:“一把枯草”“中心有一点绿”“发出潮湿青苔的气味”“真有玫瑰形的图案”“绿色层层舒展”“延伸到它所有的枝丫”“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读句子,谈体会,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与形象的描述。

(3)你怎样看待“我们”和邻居的不同态度? 在小组学习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谈感受,说体会。从而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学习第4段。

(1)抓住重点句子“地衣再美,能美到哪里去呢”指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当你目睹了沙漠玫瑰由“一把枯草”到“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的变化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2)在邻居眼中,很难把沙漠玫瑰与美联系起来,而我们所看到的是生命的倔强。理解词语“倔强”,并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沙漠玫瑰的倔强。回答这个问题,要联系沙漠玫瑰的发生、发展过程,抓住重点句子“于是,它就等待,等待那极其难得的降雨。终于到了这一天,它就急忙舒展自己的枝丫,把生命的活力展现到极致”来谈体会。

四、有感情地朗读,赞美沙漠玫瑰的美 文章最后一段,作者直抒胸臆,热情赞美了沙漠玫瑰的美,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1)回忆上文,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沙漠玫瑰惊人的美?

(2)作者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你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仿照课文写法,写两句话抒发自己的情感。

(3)说说在朗读时,应该如何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学生采取自由读、分组读等形式朗读最后一段,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读中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四)检测反馈:(约4分钟)

1、说说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词语。

2、听写词语。

(五)深化拓展:(约10分钟)

留心观察周围一种事物的生长过程,并把它写下来。

(六)总结反思:(约3分钟)

“36

1课堂模式”导学案设计

一、课题名称:24.大海中的灯塔

二、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两首诗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读懂有比喻义的词和诗句。

3、体会内容中蕴涵的作者情感,学习先烈们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先烈们不怕牺牲的革命豪情。

三、重、难点: 理解文中有比喻义的词和诗句,体会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具准备:词语卡片,朗读录音带,五、导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约3分钟)

1.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许多朋友,你喜欢和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和冰心奶奶来谈谈友谊。2.出示课题《大海中的灯塔》,从课题中你读懂了什么?(二)自主学习:(约10分钟)1.出示自学要求。

(1)阅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勾出对你有所触动的句子,在旁边批下你的感受。

(3)画出你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解决。2.学生分组学习,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三)展示交流:(约10分钟)

1.全班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内容,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师生共同释疑。2.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有启迪性的句子理解。

信一开头,冰心奶奶就说“让我们来谈友谊”,友谊是什么?用信中的语言来说说。抓住文中重点句子理解友谊的重要,掌握交友的艺术。

“友谊是人我关系中最可宝贵的一种情缘。”强调友谊有“情”。

“肯耕种的才有收获,能贡献的才配接受”,对朋友要有付出,有奉献。

“使你堕落,消沉的,不是你的好朋友。同时也要警惕,你是否在使你的朋友积极向上?”交友要交挚友,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才是真正的朋友。

“不要只想你能从朋友那里得到什么,也要想你的朋友能从你这里得到什么。”朋友之间有索取,更要有奉献。

“各种不同的人格,如同琴瑟上不同的弦子,和谐合奏,就能发出天乐般悦耳的共鸣。”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朋友之间要做到性格互补,取长补短。

“友谊是大海中的灯塔,沙漠里的绿洲”,朋友之间的真诚帮助,犹如雪中送炭。

对这些句子的理解,要注意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读中感悟句子的意思。还可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事例,交流与朋友之间发生的事例。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在生活中真正的朋友应当互相帮助,互相提醒,共同进步。3.交流谈体会。

在生活中,你一定有许多小朋友,甚至有大朋友,说说你是怎样与他们相处的。

(四)检测反馈:(约4分钟)背喜欢的段落。

(五)深化拓展:(约10分钟)1.课外阅读冰心的作品。

2.小练笔:写写你和朋友之间发生的事情。谈谈你对友谊的认识。

(六)总结反思:(约3分钟)

“36

1课堂模式”导学案设计

积累与运用

(六)导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朗读两个句子,想一想:这两个句子分别给了我们什么样的感受?你是怎样体会出来的?(第一句,描绘了一幅动物变迁、植物荣枯的自然现象;第二句写出了高山榕给天地增亮丽、为山水添姿彩的壮美。关键是引导学生谈感受,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2.回忆以前学过的课文,从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再读一读。加深对排比句的认识与理解。

二、词语拾趣

1.读第一组词语,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2.想一想第二、三、四组应该填上怎样的词语,填出来。

3.小组内讨论交流。

4.全班分小组进行词语接龙比赛。

比赛分两种:第一种是完成书上的填空练习。

第二种是拓展练习,先由教师出一个词语,一组一组接下去,接不上的组退出比赛,接到最后者获胜。

三、互动平台

1.分角色朗读对话,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

2.回忆本组课文,说说你从中明白了些什么道理。

3.小组交流,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应该怎样去领悟文章蕴含的深刻道理?在写作时要注意些什么?

4.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谈感受,说方法。

四、口语交际

1.资料展示:日常生活中人们在不经意间的浪费行为,可以是图像资料,也可以是搜集调查的数据资料,等等。

2.小组交流:你发现人们在生活中有哪些浪费行为?这些行为造成了哪些损失?你觉得应该怎样帮助他们?我们应该如何做到节约?你准备如何从身边小事做起?

3.全班交流:就以上问题通过小记者采访形式汇报。

五、习作百花园

1.回忆本组课文,说说哪篇课文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你体会到了些什么。你觉得文章哪些写作方法值得学习?

2.提出本次写作要求。

3.学生讨论交流:你最珍爱的东西是什么?你为什么珍爱它?你是怎么珍爱它的?

4.学生总结交流收获,深入思考后拟题写作。

5.学生写作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写作情况。

6.习作交流,指导修改。

对学生习作可以采用自评、他评与教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帮助学生汲取多方面的意见,修改自己的文章,使之更有文采,从而提高学生写作与修改的能力。

对学生习作的评价重点放在对话与交流上,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要看到学生的进步,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鼓励,以调动学生写作表达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总结反思:

第二篇:十一册四单元教案

13、只有一个地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本课10个生字,能读写下列词语:裹着、渺小、范围、恩赐、慷慨、滥用、枯竭、贡献、威胁、目睹、和蔼可亲、晶莹剔透、相互交错、生态灾难、生态环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电子白板。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1、生初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了解字意,交流沟通,2、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二)熟读课文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2.记得遨游太空的宇航员发出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听到这些,你有什么疑问?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写地球可爱和容易破碎的句子读读。同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明白课文内容。

(三)重点练习,品读感悟

1.让学生感悟到地球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首先让学生找到能表现出地球可爱的句子,自己读一读,然后教师引导──在茫茫的宇宙中,出现了一个裹着水蓝色的“沙衣”的晶莹透亮的地球,让学生感受到地球是那么美丽,那么亲切,让学生把地球的美读出来。接着让学生再深入理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的比喻意义。文中把地球比作母亲,说明地球给人类生命,把地球比作摇篮,说明地球哺育我们成长。这样,学生再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么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时,就能对地球母亲的喜爱之情融入自己的朗读中。(边读边想象地球的样子)

(2)让学生感悟地球是渺小的。2.我们的地球母亲是那样的可爱,同时又是那样容易破碎。课文的哪些部分写出了地球母亲容易破碎?

3.仔细阅读第三、四自然段,认识人们无节制地开采和破坏所造成地后果。

(1)请大家读读第三、四自然段, 说说这部分让你看到了怎样的地球?(2)是谁造成了地球的这些变化?请用文中的话告诉我们!a.理解“地球是无私的……枯竭”这句话。抓重点词“不加节制”体会人类地自私。

b.指导学生读这句话。(指导读出气愤、可惜等语气)

c.理解“人类生活所需要的……威胁”这句话,明白“本来”的意思,如果去掉它,行吗?为什么?

(3)看!所有一切的生态灾害都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给人类的行为发出了严重的警告。谁能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好这段。

(四)布臵作业:

进一步收集有关资料,了解我国资料和环境状况。

13.只有一个地球

美、小 自然资源有限 不能移居别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同学们汇报所收集的我国资源和环境状况的资料。

(二)、学习”目前人类无法移居”感悟“只有一个地球”。(1)让学生自由读文,你明白了什么?

(2)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枯竭”一词的意思。

讨论: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解重点词语“至少”,体会文章用词的严谨。再理解重点段落)

2.请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3.我们这个地球可爱又易碎,为了保护这一个地球,我们都行动 起来,写写保护地球的标语吧。(生可以独立完成,可以自由组合。)

如:精心保护地球,造福子孙后代。还大地绿色,让天空蔚蓝。人人齐动手,保护大地球。为了生存,保护地球。

除了脚步印,什么也别留下。

孩子们写的宣传口号真好!很有感染力、号召力。地球妈妈听到这些话肯定会很欣慰。让我们再来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

(三)阅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1.读后讨论:遨游太空的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

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哪里?容易“破碎”又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要强调“同时”?

2.学生交流、汇报 3.教师小结。

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布臵作业: 同桌讨论,设计一条宣传环保的公益广告,然后全班交流。4 画一幅环保宣传画和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13.只有一个地球

自然资源类别 具体特点 人类破坏行为 造成后果

教学反思:

14*大瀑布的葬礼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把握课文内容,明白菲格雷特总统为大瀑布举行葬礼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情感。

教学准备: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想想我们该为此做些什么?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为大瀑布举行葬礼,而且是由一位总统亲自主持,这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你可能对此感到奇怪,学习了课文,我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一)分组学习、讨论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通读课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

3.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可用口头填空的方式进行归纳。如:

(在 洲的 与 两国的交界处,有一条 河,河上有一条世界著名的大瀑布。由于毫无节制的开发和利用,这条大瀑布面临,1986年9月,当时的巴西总统,亲自为这条瀑布主持了一个葬礼。)

4.提出不懂的问题。

(二)全班汇报,检查学习情况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内容

1.课文是怎么描写以前的大瀑布和现在的大瀑布的?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有关句子。(生浏览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师:(课件出示)是这几句吧,咱们一起读读。

2.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两幅画面?

3.同学们很会想象,如果能看着大瀑布咆哮而下,雄伟壮观的景象,那该多好哇!想看吗?请看大屏幕,(放课件)请你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尽可能地用上课文中的词语。(生自由说)

4.说得真好,现在请看如今的大瀑布。(放课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生自由说)理解“像生命垂危的老人一般,形容枯槁,奄奄一息。”

大瀑布的消失、枯竭让人痛心疾首,扼腕叹息,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课文,要通过你们的感情朗读,感动同伴,感动老师。

5.巴西总统是如何为大瀑布举行葬礼的?这次行动的重大意义何在?(号召人们立即行动起来,注意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

如果你就是巴西总统,会在葬礼上演讲什么?请生准备,进行现场演讲。

6.由此你想到什么?

7.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四、总结、扩展

塞特凯达斯大瀑布──这个曾经给巴西和阿根廷人民带来骄傲与 欢乐的大瀑布,由于人们的肆意破坏而逐渐枯竭,而巴西总统的行动,也唤起人们保护环境的责任心,让我们一同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五、课堂作业

谈谈观察到的周围环境的变化,想想我们该为此做些什么?

附:板书设计 大瀑布的葬礼

为什么举行 保护大自然 保护地球

教学反思: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入新课 1.完成填空练习:()的土地 学生口头填空,教师板书词语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来到这样一片土地上──《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解题。理解“神圣”的意思(原指极其崇高而庄严,不可亵渎)。过渡:“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为什么用“神圣”来形容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2、交流主要内容,了解“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补充介绍文章背景。

19世纪50年代,“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想购买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领地。本文是根据当时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的回信编译的。西雅图对白人很友好,为了纪念他,美国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命名为 西雅图。白人居民还在他的墓地上建立了纪念碑。

3、围绕“神圣”,理清文章脉络。

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神圣”讲了哪些内容?

三、研读课文1—3自然段,初步理解“神圣”

1.正像同学们刚开始上课时所说的,我们常用广阔、肥沃(列举学生填空时用的词语)等词语来形容土地,而作者却选择了“神圣”这个词语。那么1.2.3自然段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边读边想边勾画,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表现“神圣”的词句。

重点理解以下语句,并相机指导朗读:(1)“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我们这个民族”──印第安人,演讲的原文中自称为红人。这句话充分地表明了人类与大地不可分割的关系,也预示着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有多么重要。

(3)“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这句话再一次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同时也告诉我们:不应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自己的家园。

3.师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就在这每一部分都那么神圣的土地

四、小结:这就是我们的家园,这就是我们神圣的土地。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是如此的重要,如何保有这份神圣呢?同学们课后

自主阅读课文,找找答案。

五、课业设计 抄写生字词语。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2、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人类身上。

3.默读9.10自然段,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感知“神圣”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2、介绍西雅图这个城市。

过渡: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对我们来说是如此的珍贵和不可侵犯,那么怎样才能保存这份神圣, 留住这片圣洁呢?

二、研读课文,理解”神圣”

1.学生自由读四至八自然段,从文章中找出体现“神圣”的相关语句,并做好旁批,写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出示“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了解“你们”是谁?(白人)

2.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交流,并指导朗读:

“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

(1)学生交流感受。(河水对我们很重要。)

(2)为什么作者说要像善待兄弟一样善待河水?请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3)感情朗读4.5自然段。

“你们要照管好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景过草地后的甜美味道。”

(4)“它”是谁?为什么要照管好它?

重点理解“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

(5)有感情地朗读6.7自然段。

“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的动物。”(6)引导学生举例理解”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 ⑵自由读第八自然段,说说我们怎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的? 重点理解:“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小结;人类属于大地,因为大地拥有着生命成长的物质,使人类的生命不断得以繁衍、延续。只有爱护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才能确保人类生命成长需要的各种自然条件,从而保持生命的延续。

1.在已出示的句子“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后,出示“我们一定要 “,引导学生补充课文以外的自然物。

2.独立思考,补充,并交流。

四、课后练习,积累语言 练习:前3题为必做,第4题为选做。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语段背下来。

2、勾画好词佳句并摘抄。

3、阅读西雅图酋长演讲原文。

4、小练笔:联系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是否得到了保护,写写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板书设计: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善待河水

神圣的土地 善待空气

善待动物 ……

教学反思:青山不老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①“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②“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③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

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①“大环境”──险恶。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

(如有条件可用课件补充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沙尘暴等资料。)

②“小环境”──艰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3.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①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②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② 同桌交流。③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四、再读全文,积累拓展

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① 阅读,勾画。③ 大声诵读。2.交流读后感受。

引导: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

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

创造奇迹 小环境──艰苦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四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进一步感受人类的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知道应该投身环保,关爱家园。

2.结合身边的事例,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3.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的数字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数字,以及今年重庆地区旱灾情况统计数字。

学生:准备自己收集到的关于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破坏家园的不良行为。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四篇课文,快速浏览,说说你的感受。(可针对一课,也可针对整个单元谈感受)

小结:课文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人类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懂得珍惜资源,关爱家园,不能随意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四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确定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为什么要珍惜资源”和“怎样珍惜资源”。

组内交流讨论

(一):“为什么要珍惜资源”

1.学生按要求进行准备。可以结合本组教材的内容进行交流,也可以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2.进行组内交流。3.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⑴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⑵将学生收集的资源有限资料用展示台展示交流。

⑶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⑷教师出示收集的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

见资料。(略)

⑸开展看后感受交流。组内交流讨论

(二):“怎样珍惜资源”

1.学生展开积极讨论,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2.注意发言规范,集思广益达成一致意见。3.全班交流,评比“环保精点子” ⑴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⑵将学生收集的“环保从我做起”精点子进行梳理。①节约每一张纸。

②在需要传达问候和祝福时,尽量不使用纸制的贺卡。③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节约每一滴水,保护长江水资源不受污染,不往江中扔垃圾。⑤不使用塑料袋,自觉抵制白色污染。……

4.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对照讨论意见说说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可以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课外延伸

请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状况,对于铺张浪费、随意破坏的行为该如何制止?

教学反思 1.咱们书上这幅漫画也很有意思,同学们自己看看,仔细观察:图上主要有哪些人和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交流所看到的画面。

习作四 作文教案

看图写话

课前准备:了解什么是漫画,搜集有关环保的漫画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

1.老师出示几幅漫画,学生看后谈自己的发现。2.看了这几幅漫画,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小结:是呀,漫画非常有趣,可是在笑过之后,往往又发人深省。那么漫画的含义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通过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来批评、讽刺或揭露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

二、引导看图,明白图意

2.作者画这幅漫画的意图是什么呢?他要揭露什么?讥讽什么?学生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3.咱们来关注这句话:“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到底“虫”是在木头里还是在这个人的脑子里?这虫到底是什么?

4.由这幅漫画你联想到了什么?四人小组交流,推荐一名同学全班交流。

三、审题,明确写作要求

1.学生读题,明确题意:本次习作可以根据漫画的内容,写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借助漫画写一个故事;也可以写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其他漫画。

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漫画,交流图意。

四、试写初稿

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习作要求:(投影出示)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3)组内互读互改。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课点评

一、两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第三、四课时 修改评议

一、指导学生自己修改

自己修改作文时的步骤:强调大声读,不读就不能发现问题 第一遍:找出错别字,并修改;

第二遍:修改不通顺的句子,试着把句子改具体、生动。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二、小组合作评改

同桌交换作文,小声读。

第一遍:勾出写得优美的词句;

第二遍:与同桌讨论文章的问题,并作修改。[评: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完成初稿后,学生在自改、互改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了习作要求,在遣词用句上也更有心得。]

三、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四、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五、鼓励优点,培养兴趣

1.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2.请学生展示自己在本次习作中的优点:表达准确的词语,语言优美的句段,成绩优秀的作文,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为下一步

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拓展思路。

六、教师点评,好文欣赏

①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②提出学生的共同问题,在全班进行集体评议、修改。③宣读优秀习作,学生进行欣赏。教学反思:

回顾〃拓展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联系生活实际作进一步思考,从所读的内容中想开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通过回顾,让学生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这四篇课文从内容中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事?该如何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还从课文内容中获得对某些环境问题的新认识?

师:本组课文,作者以环保为主题,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让我们积极 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联系《只有一个地球》,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和体会,体会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

总结:本组课文内容引人深思,读书就应该走入文里,披文入理,再走出文外,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既读进去,又想开去,这就是文里文外的读书方法。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如何把握文章内容,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去理解课文内容。

日积月累(1)在许多名言警句中,有许多关于节约和珍惜方面的名言警句,给我们启发很大,从以前我们的学习积累中,你积累了哪些这方面的名言警句?

抽生背诵。

(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

(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师:今天,我们还要积累关于环境保护的宣传口号和标语。(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a学生自由吟诵。教师展示搜集的资料。(略)

(3)背诵并积累这些标语版和口号。(4)交流课外收集的环保宣传标语。趣味语文

引入:你知道“竭泽而渔”这个成语故事吗?

(1)默读成语故事,借助工具书,读懂故事讲述的内容,思考:故事中哪些话解释了“竭泽而渔”这个成语?

(2)再读故事,讨论:“竭泽而渔”的策略对于当时的晋国有什么好处?从故事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这种策略存在的问题?

(3)全班交流。

(4)文中“雍季所说的,关系到百年大计;狐偃的策略,只是为了一时之利,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你是怎么体会的?

(5)从这个成语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6)回顾我们本组单元所学的课文,想一想:还有什么也关系到长久之计,也需要长远规划?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第三篇:十一册教案

中国的建筑艺术

教学目的

1. 通过欣赏北京故宫建筑群,了解中国建筑的艺术特点。2. 提高学生认识和鉴赏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 3. 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1.中国建筑艺术,历史悠久,分布地域广,风格鲜明,有极强的传统风范,从功能大体可分为宫廷建筑,宗教建筑,陵墓建筑,园林建筑,民居建筑等

2.介绍课本中的建筑图片:《北京天安门》、《万里长城》、《大理三塔》、《北京圆明园遗迹》、《水乡周庄》

3.有的同学去过故宫,请他们来介绍故宫。

4.学生收集资料,看那个小组的资料系统齐全。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有特点的人脸 两课时

教材分析:

人物画学生并不陌生,他们在小学时儿童画曾多次接触,具有一定的正确性认识和经验.但这种认识往往还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还不成熟,几乎还带有强烈的儿童画的痕迹.本课将就人的面部特征进行初步研究,并通过人脸的写生训练,使学生在了解整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人物面部形象、结构和表情有所接触,掌握分析、比较的观察和描绘方法,形成较为完善,成熟的人脸的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研究人类面部肌肉和五官的变化而产生的各种特征。

2、能力目标:尝试运用各种工具、材料、方法进行创作,利用欣赏艺术大师们的各类作品,感受对人类各种面部表情进行艺术创作的快乐。

3、情感目标: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用语言或文字描述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欣赏各种脸部的的特征,观察、研究、交流,讨论了解人类脸部肌肉和五官的变化和各种表情之间的描绘。

教学难点: 突出人物的五官和表情特点。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镜子,请一学生上讲台,看看镜子里有什么?每个人的脸一样吗? 揭示课题,板书:有特点的人脸

三、欣赏感悟:

师生共同欣赏艺术大师和一些学生创作的与人类脸部有关的绘画作品,如:《齐白石像》《阿Q像》等,分析其作品的艺术风格和特点,体会其中最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表现形式。了解水墨画的表现方法,学习用笔用墨的方法。

四、学习人物五官的基本知识

每张面孔都有自己的特点,或丰满,或清瘦,或慈祥,或甜美,或严历„„有特点的人脸,常给我们留下难忘的印象。只有认真观察了,我们才能表现好人脸的特征。

小组研究:

1.课本中人物的脸分别属于什么基本形?

2.他们的五官都有哪些特点?

3.请你用一个词形容他们的表情,如果你来画你应该怎么表现?

小组研究后全班讨论。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欣赏各种脸部的的特征,观察、研究、交流,讨论了解人类脸部肌肉和五官的变化和表情的特点。

五、水墨人物的画法和步骤

1.用中锋蘸淡墨勾出人物轮廓和五官

2.用侧锋重墨画出人物的头发

3.用淡赭石加水染出肤色

六、教师示范

七、布置作业:参照有特点的人脸图片,用中国画的工具画一幅人脸的作品,注意突出人物的五官和表情特点。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二、完善创作

学生就上节课的实践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对发现的普遍问题,如构图大小、用墨浓淡、表情呆板等,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学生创作,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三、作业展示,1、为既画得快又画得好的同学开一个水墨画展览。

2、没有展出的同学请他做个评论家,用一句话或一个词评价展出的作品。设计意图:通过评价、交流,相互启发,用语言或文字描述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审美情趣。教后记:要学习用中国画的笔墨表现有特点的人脸,首先要教会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人物脸形、五官的特点,只有理解之后才能更好地表现。教学中,我找两名特点突出、反差强烈的学生,让学生观察分析,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表现。由于大多学生平时很少使用国画工具作画,作业中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落墨过重,画面欠整洁美观的毛病,课 题: 图形的魔术组合

两课时

本课通过学习夏加尔《我和我的村庄》的表现方法,将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变成一幅奇妙的作品。本课主要是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了解画家如何利用物象进行魔术组合,感悟利用改变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2、技能目标:学习夏加尔的表现方法,将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变成一幅奇妙的作品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任选一组课本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改变思维方式,用不同类型的图形组成一幅新颖有趣的画。

教学准备:范画若干、若干图片、彩色笔、记号笔等。

第一节:

一、导入:

1、出示:《我和我的村庄》(油画)夏加尔(俄国)

你们看,今天的绘画有什么特点,给你带来什感受呢?

2、你能总结它的表现方法吗?

颠倒的人物、房屋,动物眼中映射出的蓝天,像花草一样握在人手中的果树„„画家对故乡的种种美好回忆叠映在一起,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童话般的奇妙世界。

3、同学们,你有没有想过,把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也能变成一幅奇妙的作品呢!

4、揭题:图形的魔术组合 板书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什么是魔术组合,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了解画家的创新思维。

二、新授:

1、出示图形

2、小组合作讨论:这些图形进行组合排列可以组成哪些新的图案?

3、图形的组合方法

根据需要重复图形、放大图形、缩小图形、重组图形。

4、总结:看,在同学们的笔下,不同类别的图形变成一幅幅神奇的图画。他们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改变思维方式,来了个“脑筋急转弯”。

a)学生作品欣赏 布置讨论题:书上的这些作业是怎样进行魔术组合的?你认为哪些地方组合得巧妙?你还想怎样组合?

小组讨论,集体反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感悟同形象不同的组合方法,进行发散思维,以求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进一步了解课题内涵,解决教学难点,拓宽学生思维。

5、创作实践:

a)任选一组课本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你也可以自己创作一组图形进行创作。生活中的小物件,动物、植物、花卉、照片、风景、人物都可以是绘画的主题。看谁画的形象最有创造性!

b)注意

根据需要重复图形、放大图形、缩小图形、重组图形。最后上颜色时注意色彩的对比。

教师:说一说,你将用哪一组图形来表现什么? 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及创新精神。

第二节:

1、组织教学

2、完成创作

教师就上节课学生的实践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对发现的普遍问题或学生存在的困难,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学生继续创作,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3、作品展览和评述

a)学生活动:你觉得教室里同学们的作品哪张最吸引你呢? b)自己找找优缺点,为同学提点建议或者帮他修改一下作品。c)教师点评。d)修改、评优。

教学反思:

本课是要指导学生通过学习夏加尔《我和我的村庄》的表现方法,将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变成一幅奇妙的作品。学生第一次接触这样的练习,一方面感觉很新奇,很想尝试组合.另一方面又感觉到作画时不太容易下手.在教学时,我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形象进行组合的分析,了解课题内涵,解决教学难点,拓宽了学生思维。如利用书上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感悟同形象不同的组合方法,进行发散思维,以求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勇于尝试.不足之处是少数学生的作品缺乏新意.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提高他们的自主能力。

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二课时

本课是线条系列中的一部分。线的粗细、长短、聚散等排列构成黑白对比,这些黑白关系形成不同的节奏和韵律变化,使画面产生丰富 乐感,形成美妙动人的画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感悟黑白对比的美感。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感悟黑白对比的美感。

2、:能以线为主画一幅具有黑白对比效果的作品。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文化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重点: 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及造型手法。难点:掌握线条的粗细疏密排列,点线面合理安排 准备:范画若干、粗细黑色或兰色水性笔、若干图片 设计意图:利用信息技术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欣赏感受线描画的独特魅力,学习线描的表现形式:线条的粗细疏密排列,点线面合理安排,完成一幅用线画具有黑白对比效果的作品

第一节

一、范画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们看,今天的绘画有什么特点呢?

2、你能总结它的表现风格吗?

3、揭题:线描画

板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悟黑白对比的美感。初步了解怎样运用线描的语言表现美感。

二、新授线描画,感知学习线描画的绘画形式

1、《鸭子》、《鱼》欣赏,你能感受线条的魅力吗?这些线条分别是怎么表现鸭子和鱼的纹样的呢?

2、线条的种类:点(大点、小点);线条(点的延长);面(点的聚集和线条的增粗)„„

板书:多样

3、感受作品中线条所产生的对比效果

(1)《门神》《印第安人》对比,你发现有什么不同?(线条的粗细不用;线条的疏密排列不用;线条的各种样式不同„„)

板书:线条

粗细

疏密

(2)《门神》《牛仔裤》对比,你能发现同样是线描作品,他们又有什么最明显的不同呢?(黑白色块)

(3)想一想,这些黑白作品在画面中有什么作用呢? 板书:黑白对比

4、欣赏感悟

引导学生分析书本学生作品:

哪幅画对你的启发最大呢?能不能谈谈你的感受呢?(可以和色彩画相比较)

小组讨论相互的感受,分析其线的组织和黑白灰关系。

5、小结:我们手中的画笔就像乐器,那黑白的色块、疏疏密密的线、错落有致的点,犹如跳动的音符演绎出优美的旋律。刚才我们所看到了线描作品,都是以生动丰富线条表现出变幻多姿的视觉世界。

设计意图:了解线的组织方法和画面的黑白灰带给人的节奏美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三、学生实践

1、如此魅力的表现手法,你也先过来尝试一下吗,那你想画什么呢?

2、生活中的小物件,动物、植物、花卉、照片、风景、人物都是你绘画的主题呢!

3、练习用线描述物体,力求表现物体的质感,讲究线的疏密粗细、黑白对比。

4、作画步骤:(1)构思(2)起稿(3)线描(4)调整

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第二节

一、作品展览,进行评优

1、学生活动:你觉得教室里同学们的线描作品哪张最吸引你呢?

2、为你的好朋友提点绘画建议或者帮他修改一下作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二、优秀作品展示,激发创作激情

1、优秀作品欣赏,强调黑白对比

2、比较自己的绘画作品,找出存在的优缺点

三、继续创作绘画作品,教师辅导。

色彩的调和 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什么是色彩调和以及色彩调和给人带来的和谐、平静、温馨的感觉;知道色彩调和的表现方法和特点。

技能目标:会使用至少两种调和色彩的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激发他们对色彩的兴趣,充分感受色彩的艺术魅力以及色彩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色彩调和,能运用两种以上的色彩调和方法,使画面和谐、沉稳。教学难点:创造性地使用色彩调和方法,完成一幅自己喜欢的色彩丰富又和谐的画。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范画、油画棒等涂色工具、图案草稿。

第一节

一、欣赏导入:

课件出示:比较儿童居室效果图。

思考:它们分别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你更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教师:这种色彩丰富又和谐统一的搭配就是调和的美。揭示课题

板书:色彩的调和

二、讲授新课:

1、色彩调和的准确定义是什么呢?书中介绍了那些色彩调和的方法? 让学生打开书本第十四页,自学。

2、学生汇报,读定义。

3、欣赏感悟:《鸡冠花》与《睡莲》这两幅画是怎样使色彩调和的?

组织小组交流,分析书中作品是如何使用调和色的,说说带给人的感受。设计意图:了解色彩调和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感受作品内容与色彩带给人的调和之美。

4、如果我们来创作一幅画,除了这几种方法之外,还可以用其他什么色彩调和的方法?

我们一起来研究书上这一幅画。以色相相对或色性相对的某类色彩,如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的调和。调和方法有: 选用一种对比色将其纯度提高或降低另一种对比色的纯度; 在对比色之间插入分割色(金、银、黑、白、灰等); 采用双方面积大小不同的处理方法,以达到对比中的和谐; 是对比色之间具有类似色的关系,也可起到调和的作用;确是值得讨论的问题。通常从色彩的秩序与量这两条思路去寻找色彩调和的规律。所谓调和,是偏重于满足视觉生理的需求,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看了觉得舒服”

5、演示调和色的调色方法。

教师:我们也来试一试,选一种方法为你的画涂上丰富而又和谐的色彩。(1)、起稿。(2)、选择水粉色。(3)、调色、着色。

学生观看演示,动笔试一试还有哪些方法可以使色彩调和。设计意图:学习色彩调和的方法,体验色彩调和带给人的美感。

三、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

根据掌握的色彩调和的知识进行调色练习,完成一幅表现色彩调和的作品。

2、学生实践创作,教师辅导。

第二节

一、作品展览,进行评优

1、学生活动:请你介绍一下自己的画,它使用了什么调色的方法?给人什么感觉?

2、评价作品用色的方法和调和的效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按照作业要求评价作业,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二、优秀作品展示,激发创作激情

1、优秀作品欣赏,强调色彩调和

2、比较自己的绘画作品,找出存在的优缺点

三、继续完善或创作自己的绘画作品,教师辅导。

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认识什么是邻近色,学习运用邻近色表现画面内容的基本方法。

2、智能:学会使用邻近色画一幅画。

3、情感:感受运用邻近色作画给人带来的美感,激发学生色彩创作的愿望。

教学重点:学习邻近色知识,掌握运用邻近色的方法,感受邻近色的色彩美。

教学难点:运用邻近色组织创作色彩和谐的美术作品。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色相环、水粉用具、学生优秀作品。

教学过程:

一、复习色彩知识: 提问:

什么是色彩的调和?

调和色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出示课题: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二、讲授新课:

1、认识邻近色

出示色相环,提问:请你从色相环中找出一组或几组颜色相近的颜色。介绍邻近色:邻近色就是色相接近的颜色。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青与紫、紫与红。

2、欣赏。(1)、播放教学课件。

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界中、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邻近色。提问:

观察片中哪些地方有邻近色? 邻近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设计意图:了解自然界中、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邻近色,感受邻近色带给人的美感。

(2)、欣赏课本中的作品《红土地》、《顾盼》。

小组研究 :

数一数,《红土地》用了几种颜色?

《顾盼》用了哪些邻近色?

不同的邻近色带给你哪些不同的感受?

小结:以邻近色为主的绘画作品,给人色彩和谐统一的感觉。要想画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其方法之一可多用邻近色,不用或少用对比色。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色彩和谐的方法之一就是多用邻近色,不用或少用对比色,解决重点和难点。

(3)、欣赏优秀的学生色彩作品。

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表现内容及表现方法。再 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三、艺术实践。

1、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

2、选取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

3、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学生作业。注意画面内容与颜色间的关系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完成创作

教师就上节课学生的实践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对发现的普遍问题或学生存在的困难,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学生继续创作,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教师辅导。

三、作品展览,进行评优

1、组织小组展示作业。给自己的作品起个名字。

2、组织评价作业。评价作品用色的方法和调和的效果。

3、比较自己的绘画作品,介绍自己的画中最得意之处,找出存在的缺点。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按照作业要求评价作业,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参观劵的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基本了解参观券的一般知识、特征,并掌握有关设计知识。

2.发展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艺术创新能力,扩展审美情趣。

教学设计:关于券面的尺寸大小、构成的形式、内容等应该有所规定。有的必须严格,如券面总体尺寸——长宽各多少,其中存根留多少,副券占多少,或者只要求设计正券券面,其余略去。至于构图形式是横是竖,选取什么图饰内容和表现手法等,则可宽泛、灵活一些。再

则,对文字内容,也必须作出明确规定,如名称、票价等。要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掌握有关基本常识,必须提出适当的要求进行制约,使他们的思维能自由地,但又有目的地运行。要多鼓励学生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去完成作业。

教具准备:参观券(实物)数枚,启示设计思维的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出示一张参观券说:大家都知道老师手上拿的是一张参观券。参观券是参观展览或参观名胜古迹时,用来表示已付参观费的凭证和留作纪念的纸片。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设计参观券。

板书课题:设计参观券

(二)传授新知。

1.参观券的设计形式。

请同学们把书翻开,书中为我们介绍了两种设计形式,是哪两种?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并板书:设计形式:(1)摄影;(2)绘画。

2.参观券的构成。

参观券主要是以图为主,再配上必要的文字而构成。

(板书:构成:以图为主,文字为辅)图是指参观券的图案纹样,其内容一般是供参观的内容或景点,具有纪念意义。(板书:纹样:内容,景点)

文字主要由地点、名称、票价等组成,(板书:文字:地点,名称,票价)字体可采用美术字、行书、隶书、篆书等。(三)学生作业。

提出作业要求:选择本地区的一处名胜古迹,设计一张参观券。

出示几张范画粘于黑板,供学生设计时参考。

教师巡回指导,对设计得较好的同学及时提出表扬并展示其作业。

(四)展示优秀作业,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

设计参观券

设计形式:(1)摄影;(2)绘画

构成: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纹样:内容,景点

文字:地点,名称,票价

笔 的 世 界 二课时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了解笔的设计理念,设计的笔要美观与实用相结合。

能力目标: 学会观察和分析笔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学习简单的设计图画法,能够设计一款既美观又实用的笔。

情感目标: 养成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了解设计要以人为本的原则。

重点 :观察分析笔各部分的设计意图,了解形象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运用简单设计图画法设计一支新颖的笔。

难点 :运用设计理念,设计出既美观又实用的笔。

第一节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课前作业: 准备一两支你喜欢或者认为特别的笔。学生准备。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今天,笔家族在我们班大聚会,请大家拿出自己准备的笔,互相展示和欣赏。

2.引导学生看书,要求各小组有针对性地研究回答书中的问题。

3.你还有什么问题?你对什么问题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生互相欣赏。

各组针对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

学生发表研究结果。

学生提出想了解的问题。

三、实践操作

4.看书中的学生作品,了解设计图的画法。

5.提出作业要求:

为自己设计一款既实用又美观的笔。学习设计图并启发创作。

明确作业要求。

分组讨论研究后创作。

第二节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回忆作业要求

作业要求:为自己设计一款既实用又美观的笔。

你想设计的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展示学生设计草稿。

回忆设计图中的内容。学生回忆。

分析设计稿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三、继续完成,教师辅导

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继续完成作业。

四、展示作业

开新产品设计发布会,要求设计师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并进行讲解,阐述设计意图。设计师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

板书设计:

笔的世界

新颖

设计图中的内容:

设计

实用

************888888888

(小资料)色彩的搭配艺术

一种颜色表现的是一种风格,不同颜色能巧妙搭配出千百种非凡风格。选择好衣服的色彩,使其巧妙搭配,对形象与气质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最易搭配的蓝色

在所有的颜色中,蓝色服装最容易与其它颜色搭配。不管是近似于黑色的蓝色,还是深蓝色,都比较容易搭配,而且蓝色具有紧缩身材的效果,极富魁力。

生动的蓝色搭配红色,使人显得妩媚、俏丽,但应注意蓝红比例适当。用近似黑色的蓝色面料做一件合体的外套,配上白领衬衣,再系上领结,出现在一些正式场合会使人显神秘且不失浪漫。曲线鲜明的蓝色外套和及膝的蓝色裙子搭配,再以白衬衣、白袜子、白鞋点缀,会透出一种轻盈的妩媚气息。

蓝色外套配灰色褶裙,是一种略带保守的组合,但这种组合再配以葡萄酒色衬衫和花格袜,显露出一种自我个性,从而变得明快起来。蓝色与淡紫色长圆裙配白衬衫是一种非常普通的打扮,如能穿上一件高雅的淡紫色小外套,便会凭添成熟的都市味。上身穿淡紫色毛衣,下身配深蓝色窄裙,即使没有花哨的图案,也可在自然之中流露出成熟的韵味。上身着深绿色毛衣,下身配深蓝色长裙,极富冬日情趣,再在里面穿一件布满小碎花的衬衫,隐隐流露出乡野气息,有条纹图案的深蓝色毛衣配绿色格子呢裙,则富有原野气息,里面穿紫色荷叶领衬衫,给人一种春天回归的感觉。

最易活用的黑色

黑色服装适合各种场合穿着,然而,如何将其它颜色的服装与之搭配好,却大有学问。一般认为白色是它的最佳配色,以黑色为主,以白色为点缀,这种设计清爽自然。

黑色与粉红色搭配,能表现出一种俏丽,是成熟的象征。上身穿深黑色与粉红色相间的外套,里面配一件白衬衫,显得柔和明快。黑色与红色搭配,色彩极为鲜明,红色上衣配黑色裤,或黑色外套配红色裙子,再围起一条红围巾,可构成一种平衡的韵律。

必备的白色

白色可与任何颜色搭配,但要想搭配得当,也需要一番心思。

白色下装配以带条纹淡黄色上衣,是柔和色的绝配组合。下身着象牙白长裤,上身穿淡紫色西装,配一件白色衬衣,不失为一种成功的配色,可充分显示出个性;象牙白长裤与淡紫色休闲衫配穿,也是种不错的组合;白色长褶裙配淡粉红色毛衣,给人以温柔的感觉,浅咖啡色,灰褐色以及暗茶色上衣与米色长裤搭配,亦很具特色。

对于粗条纹服装来说,红白搭配是大胆的结合。上身白色休闲衫,下身穿红色窄裙,显得热情潇洒。在颜色对比下,白色的分量越重,看起来越柔和。

充满魅力的灰色

乍看起来,灰色似乎不具有什么个性,但与蓝黑均不同的是,灰色有各种浓淡色调的变化,在保守装扮里,灰色自有一种说不出的魅力。雪白的衬衫配米灰色上衣,下着带条纹的浅灰长裤,这种搭配充满了现代风情,而整齐的灰色套装配上白衬衫,则会显得端庄大方。

灰色格子外套与白衬衫和黑裙子搭配,给人以整体协调的感觉;若将衬衫改为红色或蓝色,则又变得生动活泼,于秀丽中又添一份雅致。

灰色细格子圆裙配黑色外套显示成熟,人整体上又显得柔和、苗条。灰色长褶裙配白色衬衫显得轻松随意,再配以红色毛衣或葡萄酒色外套,则更能体现女性的柔美。

温文尔雅的褐色

褐色服装温文尔雅,搭配起来比较困难,但在其它色系中重复奥妙的色调浓度,有可能给人一种成熟的印象。

褐色苏格兰斜纹呢外套极具魁力,配深褐色淡褐色毛衣,充满粗犷乡村色彩,同时体现原始和自然。褐色毛衣具有素雅的风情,配米色紧身长裤,显得轻松自在。下身配穿圆裙,则更具特色。暗褐色长裤配纯白色衬衫,显得端庄俊俏。上身再穿大方的淡米色外套,更充分表现自我特性。天然琥珀色短上衣配骆驼色长裤时,可在同一色系中组合出色彩差异产生一种复杂情调,体现自然与潇洒。骆驼色围巾配可可色毛衣和淡咖啡裙子,这种由淡褐色至深褐色组成的迷人款式,可作为正式服装穿着。

褐色与白色搭配,给人一种清纯的感觉。金褐色及膝圆裙与大领衬衫搭配,可体现短裙的魅力,增添红色毛衣、红色围巾,鲜明生动、俏丽无比。

褐色毛衣配褐色格子长裤,可体现雅致和成熟。褐色厚毛衣配褐色棉布裙,通过二者的质感差异、表现出穿着者的特有个性。

可以说衣服颜色是整个人体形象中最具情感特征的部分。衣着配色和谐,给人以优雅高贵的感觉。一般说来,颜色可分为活泼色调、柔和色调、自然色调、深暗色调,以及黑、白、灰色调这五种最有代表性的色调。

活泼色调色彩鲜艳、热情,给人以华丽、时髦甚至夸张的感觉,并带有神秘的异国情调或异族情调。

柔和色调色彩淡雅,娇媚清爽,给人以明亮轻快的感觉,是春夏季节不可或缺的颜色。

自然色调以大自然颜色为参照色,土黄色、茶色、橄榄绿等安详、恬静又稳定的颜色,这是许多职业女性偏爱的颜色。从不同组合变化中又能变幻出大量色彩,神奇莫测。

深暗色调指酒红色、深黄色、藏青色为中心的深郁、沉着的色调。在浓厚中包含着华贵与雅致、稳重与热烈,是一种矛盾的混合色,深受知识女性喜爱。

黑、白、灰三色也称无色色调。几乎所有的衣服都有它们的影子。这三种原始色调一直是服装设计师的宠儿,在T型台上历经百年而不衰。1992年巴黎时装界刮起的灰色旋风更是将深寂淡漠的原始色调推向前端,成为女士服装的瑰宝。

这五种色调之间,可以单独成一体,也可以互相组合,创造出一个多姿多彩的颜色世界。但颜色的组合就有大学问了。稍一不慎,你就会成为一个受人嘲笑的调色板,相反若颜色搭配得体,则能直接地展示你的审美品味。因此,谨慎选择服装颜色非常重要。现代女性在追求生活品味,塑造完美形象的同时,色彩搭配学是不容忽视的一环。

第四篇:第五六单元教案

21、伟大的悲剧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作者对英雄的赞颂之情。

2、角色复述,理清情节,品读体味重要语句。

3、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以及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理清故事情节能力,2、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3、通过关键语句的品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发表自己独特的理解。教学时间:二课时 预习内容:

1、查找有关南极的资料。

2、读课文,了解本文的故事情节。

3、分析你印象深刻的一个人物形象。教学过程:

一、神秘南极,激情引读

1、图片展示:

2、激情引读:

(想通过引人入胜的多媒体画面,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课文,走进文中人物心灵的兴趣,从而使他们能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学习,为下面的教学活动作好铺垫。)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圈点勾画,理清故事情节

2、读了课文,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角色复述,深入理解

分角色(斯科特、埃文思、奥茨)复述,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进一步了解课文。

四、品读探究,互动释疑

1、合作探究:

(1)斯科特等探险队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那里?(2)作者为什么给失败者斯科特作传?(3)斯科特一行人探险的意义是什么?

2、品读赏析:

文中哪些语句深深地感动了你,而你又是如何理解这些话的? 教师准备,例:

⑴ ‚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

⑵‚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

⑶‚他们在那里发现的惟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⑷‚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在沙漠中心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

2、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理清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

1、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体味生命的意义,培养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坚强意志与品质;;认识探险的真正意义,学会生存,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教学难点:

1、梳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认识作者的优秀品格。

2、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教学时数:两课时 预习内容:

1、了解作者生平。

2、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画出让自己感动的句子和不理解的句子。教学内容:

一、新课导入

1、关于探险。

2、作者介绍。

3、字词积累。

二、整体感知

1、本文主要写‚我‛和战友在利比亚的撒哈拉沙漠的一场遇险。

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痛苦——绝望——平静——自豪、无悔、乐观——勇气重燃

2、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来表达自己面对死亡威胁时的感受,读着这篇内心独白式的文章,联系作者的生平,你认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3、作者是怎样理解探险的意义的?

冒险,不是为了寻求刺激,不是为了显示个人超凡的勇气,而是出于对社会的奉献,出于造福人类的责任感。

四、拓展延伸 1、2002年,北京大学山鹰社登山队有五位大学生,在攀登西藏希夏邦马西峰时遭遇雪崩,两人遇难,3人失踪。山难发生之后就有很多人开始思考大学生登山的意义。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2、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对沙漠描写的优美诗句:

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写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现了黄沙莽莽的雄奇瑰丽。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危险处境 寒气逼人,寒风刺骨

在沙漠中心 渴望生命 回顾生活,献身无悔 珍爱生命 热爱生命

继续上路 坚定信念,乐观精神

教学反思:

《在沙漠中心》是新选入我们的课本的,这位法国作家用自己独特的视角为人们展现了一个未知的领域,他也用自己的生命向人们诠释了自己冒险的人生。所以在备这堂课的时候,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两点: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并感受作者的心理活动。

2、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关注主人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为人类飞行事业所负的责任感。其结果是,学生不仅在阅读时会有种若无其事的轻松,而且也不可能真正估量这位作家在这篇中所体现的这种责任感。

登山开始 艰难

第二台阶

登上地球之巅 黑夜前行 艰苦 坚强的意志

无氧攀登

凌晨登顶 艰险 教学反思:

为了避免教学方式的单一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这节课我采用了自主质疑探究法。在体会刘连满这一人物形象时,我设想先让学生比较刘连满和奥茨的形象的相似之处。再把重点放在刘连满身上,体味其优秀品质,然后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从课外搜集的资料中对刘连满的事迹进行补充,得出他遭遇困顿却无怨无悔的英雄本色。让学生从他的默默无闻中感受其精神的伟大,但在实施中,本来安排了让学生举例说说在身边有没有像他这样的幕后英雄,再一次延伸,遗憾的是因为上课时间原因此过程没有实施。、真正的英雄

教学目标:

1、了解‚挑战者‛号升空后爆炸的事件,从而体会作者里根总统的情感线索。

2、领会文章表现的主题思想。

3、理解里根总统所宣扬的美国精神的具体内涵,并正确看待这种精神。

预习内容:

1、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查找资料,了解挑战者号失事的资料。

3、抓住语句,体会里根总统的情感。

二、导入:

同学们,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第10次发射升空后,突然发生爆炸,舱内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悲剧,美国人民有什么反应?当时的总统里根又是怎样做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里根总统的演讲词!

三、了解作者生平: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思考并讨论问题:

1、这篇演讲词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可以概括为:哀悼罹难的航天勇士,颂扬人类的探索精神,号召人们化悲痛为力量,踏着先烈开辟的道路,继续进行太空探索。

2、这篇演讲词中隐含的感情变化的线索怎样?抒发什么心情?主要表达了什么力量?

3、理清全文的思路结构:

4、里根总统所宣扬的美国精神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怎样看待这种精神? 板书设计:

哀悼 化悲痛为力量

真正的英雄 追忆 永远铭记英雄 生命不朽 探索不止

继承 继续探索太空 教学反思:

在教本课时,我先让学生查找了有关挑战者号失事的资料,因为有了事先的预习、了解,学生对此事件清楚,也为此事件感到痛心和惋惜。这样再来学课文,就比较好理解文章中蕴含的情感了。作业评价:、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夸父临死前的内心独白:学生自写,然后交流。

3、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

夸父口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那么,什么是‚邓林‛呢?‚邓林‛实有基础,在现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据清代学者毕沅考证,‚邓‛‚桃‛音近,‚邓林‛即‚桃林‛。‚邓林‛为地名之说,与‚邓林‛即‚桃林‛之说并不矛盾。我们可以认为,‚邓林‛既是地名,也是‚桃林‛,‚邓林‛这一地名是因‚邓林‛的‚桃林‛之义而得名的。此处,‚杖‛与‚桃林‛同为木,形象上有相通之处;夸父的口渴如焚,与提供甘甜多汁果实和成片绿阴的'桃林',在内容上也是相合的。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这一结尾,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像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4、成语‚夸父逐日‛(‚夸父追日‛ ‚逐日‛)意为: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5、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共工怒触不周山》

教学过程:

活动形式:以学生自学为主 活动步骤:

一、朗读课文

二、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文句,划出疑难字词,小组交流,班内交流。译文:从前,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王(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首领。颛顼: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轩辕氏的孙子),(共工)发怒撞不周之山(触:碰,撞。不周山:传说中的一座大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按,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拴挂),系挂地的绳子断了。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焉:代词兼语气词,与‚于是‛或‚于此‛相当);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潦:积水。水潦,这里泛指大地上的江河。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归:归向,这里指流向)。

三、把握内容:请学生概括内容。

四、背诵课文。

五、拓展阅读

谈谈你所知道的古代神话或传说故事,在班内交流。板书设计:

夸父逐日

共工怒触不周山

与日逐走

勇敢

二雄争帝

起因

道渴而死

悲壮

怒触不周经过

想象丰富

气势宏大

杖化邓林

造福人类

日月星辰移

结果

教学反思:

这两篇短文相比较,学生更喜欢学习第一篇,尤其是对‚你对夸父追日的行为有什么看法?你能不能写一段夸父临死前的内心独白?‛这一环节的设臵,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发言都很精彩。而对于第二篇,学生翻译之后没有喜欢的地方,所以在后面的环节中,我让学生谈谈自己所知道的古代神话或传说故事,在班内交流。给学生补充了拓展阅读。、猫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的习惯。

吱吱声了。猫捉鼠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却用居然二字,赞叹溢于言表,而且,还说是只肥大的老鼠,没有这只老鼠似乎都从未休息过一样,并且似乎立了汗马功劳一般。

语句6她慌忙地跑下楼来,答道…… 家里人都忙乱地在寻找。‚慌忙‛,‚忙乱‛表现了它在家里重要的地位。

语句7我心里还有一线希望,以为它偶然跑到远处去。‚一线希望‛多么微妙的情感。

四、合作探究,突破主题

师:三只小猫不论是丢或是亡,都相继离开了作者,那么哪一只小猫的亡失对作者的触动最大呢?

师:好久不养猫的原因是什么?

内心难过,短时间内无法忘记这只小猫,难以忘记这只曾经带给他们许多欢笑的宝贝。这份情感体验不难理解。

师:永不养猫的原因是什么,再也不养了,这辈子都不养了?

如果第二只猫的亡失带给作者的主要情感是不舍、忘不掉的话,那么第三只猫的死亡给作者带来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师:我注意到了这样几句话,请问大家我的良心受伤了是指什么?(依靠自己强势话语权和暴力进行随意的惩戒而伤害了无辜。)

师:请问刺我良心的针就此段而言指的是什么?就全文而言还指的是什么,这个事件发生之前的他对猫怎么样?反思起来,有没有让他后悔良心不安的地方?

读完此文你有何感想?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态度 性情 第一只 喜欢 活泼 第二只 更喜欢 更活泼 第三只 可厌 忧郁 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语言品析方面做得比较好,通过对字词的细细品味,人物形象逐步鲜明,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突破主题,解决难点,水到渠成。通过这种抓住语言把握形象的方法,使学生形成认真阅读、品味语言的好习惯,长期的积淀与熏陶方可形成深厚语文素养。、斑羚飞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用感情去体味文字,从文字中获得情感的升华。

2、过程与方法:体会言之有序的叙事方法。

2、抓住关键,品味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3、研读赏析,形象探究,感受诗歌中浓厚的象征意义。

4、通过诗歌学习,鼓励学生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鄙弃世俗、勇于抗争,特别在充满诱惑的现代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教学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结合体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及其象征意义。教学时间:一课时 预习内容:

1、查找作者简介,了解写作背景。

2、朗读诗歌,画出诗歌中有关老虎、观众和我的句子,并进行分析。教学设计: 导入:

出示老虎PPT图片,学生感受老虎风采。

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明确生字生词。课件出示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内容。

3、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

二、自主研读,分析形象。

要具体分析形象,把握诗人情感,还需从诗句中来。诗人笔下的这只华南虎具有什么样的个性?观众和我各持什么态度?这是怎样一群观众?我又是怎样一个人?请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诗句对三种形象加以分析,并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学生可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三、揣摩品读,质疑问难。

小组合作探究,质疑问难,将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或不理解的诗句提出来交流。

1、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感觉‚屈辱‛?

2、在华南虎面前,‚我‛为什么会感到‚羞愧‛?

3、为什么‚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

四、探讨悟读,把握主旨。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各种形象,你认为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五、体验反思,深情朗诵。

请以写几句小诗送给这只被囚在笼中的华南虎,表达你此时的感受。展示图片,配乐。

六、课堂总结:

七、布臵作业:

1、朗读英国诗人布莱克《老虎》一诗,概括诗人塑造的老虎形象。诗歌比较,11、通过诵读,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体会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3、抓住关键,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4、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多种方式的阅读,培养学生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的能力。

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3、品味文章对马的人格化描写语言,体会作者情感。课时安排:一课时 预习内容:

1、查找作者简介,了解课文内容。

2、画出描写两种不同马的句子,说说这两种马各有什么特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用激情昂扬的语言赞马,强烈感染学生,引入文本学习。

2、作者简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重点字词音形义;缀词成句(以挑战对手的形式进行)

2、概括文章写作内容:

明确:本文写了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马的两种不同生存状态。

三、精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

1、教师配乐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你从老师的朗读当中听出了什么? 明确:就所听到的内容而言,我听出了家马的勇毅、驯良的特点。

2、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勾画出描写马的形貌的语句。

明确:被奴役的标志:披着鞍辔

嘴巴变形

腹侧留疤

蹄子洞穿;被玩弄的标志:带黄金链条

编项鬣细辫

盖丝绸锦毡。

3、学生默读第三四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野马特点的词语?

明确:天性:自由自在精力充沛

精神高贵

品德:豪迈犷野

乐于群居

和平生活

4、快速阅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找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对野马的形貌进行描写的?(以抢答的形式进行)

明确:身材匀称优美

头部比例整齐

眼睛闪闪有光

耳朵不大不小

鬣毛衬托装饰

尾巴下垂茂盛

皮肤坚实敏感

四、联系自己实际,体会作者情感

1、假如你是一匹马,你愿意做哪一种马呢?你会怎样想呢?

明确:是的,如果在对生命形式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将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梁晓声《如果我为马》中的片段)

2、怎样看待人类对马‚高贵的征服‛?

明确: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人类对‚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

32、理解内容,梳理情节,并分析屠夫和狼的形象。

3、理解本文的主旨。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文章,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2、通过分析情节,理解屠夫和狼这两个艺术形象,并体会主旨 教学难点:通过情节分析屠夫和狼的形象 课时安排:二课时 预习内容:

1、查阅有关蒲松龄、《聊斋志异》的资料。

2、查阅‚狼‛的相关资料,阅读有关‚狼‛的作品。

3、借助工具书熟读课文,并根据想像按故事情节绘制图画。教学过程:

导入:从谈‚狼‛引入新课

一、整体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自己生疏的词语,大家讨论。

2、展示电脑投影,点拨、理解重点实词的含义并积累相关成语: 顾野有麦场(瞻前顾后)

场主积薪其中(杯水车薪)恐前后受其敌(腹背受敌)

屠乃奔倚其下(倚仗人势)眈眈相向(虎视眈眈)意暇甚(目不暇接)其一犬坐于前(犬马之劳)

3、学生四人一组,互相展示自己创作的图画,并根据图画讲解故事内容。

4、选取极富想像力、生动有趣的图画,由创作者在全班进行讲解、交流。

(选取的图画,要照顾到课文中的四个情节,创作者的讲解也要注意细节描写,力求给大家留下生动、鲜明的印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巧设问题,分析课文

教师提出有关课文理解的几个问题,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组长做好讨论记录,并拿到全班交流。

三、拓展延伸

1、根据收集的资料,以‚我眼中的狼‛为题,写一篇关于‚狼‛的简短的报告,多方位、多角度地介绍狼,全班交流。

2、收集有关‚狼‛的成语,抄在笔记本上。

四、朗读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安排朗读。(齐读、领读、轮读等皆可)

2、根据时间,选取几个小组进行朗读比赛。

3、教师或个别朗读好的学生对课文进行示范性诵读。

4、全班齐读。板书设计:

遇狼 开端 缀行甚远 惧狼 发展 由止到从 御狼 高潮 眈眈相向 杀狼 结局 两狼皆毙

教学反思:

本课在积累文言知识方面仍是传统做法,读、译,扎扎实实地翻译。在分析课文内容时,我设臵了让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图画,并根据图画讲解故事内容这一环节,此环节让学生很是兴奋,由此把握了故事情节发展。然后提出问题,进行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完成任务很不错。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更愿意自己动手动脑,而不喜欢被动地听老师讲解,所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确实是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做到的。

第五篇:十一册第三单元作文指导课教案

关爱

【教学内容】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关心、帮助。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写之前先想一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样发生的,事情的发展变化过程怎样。写时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要表达真情实感。写完后可以和同学交换意见。

【教学目标】

1、写一件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注意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2、学习运用环境、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事例,运用本组课文学到的习作方法反映人物的美好品质。【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环境、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抒发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1、提请学生留意身边或媒体的报道,收集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

2、课件(1)、音乐——《世界是个很小的家》,以及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图片;(2)、本次习作内容;(3)、本组课文中有关环境、心理、语言、动作描写的句子。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作文指导;第二课时,作文评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作文指导

一、激情导入

1、播放歌曲《世界是个很小的家》,同时播放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图片。

2、谈谈听后感想。

3教师小结: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持。告诉你一个发现,你和我都会感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一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学生习作热情,营造一个良好的习作氛围。

二、明确习作要求

1、出示课件——本次习作内容后,学生自读习作内容,想一想本次作文的要求。2、议一议,本次习作对象、立意、要求。

(1)、习作对象:写一件事。

(2)、立意: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

(3)、习作要求:a、把事情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写清楚;b、注意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c、要表达真情实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作文教学,审题仍然是写作过程中的一道重要环节。不会审题,文章就抓不住重点;不会审题,写作时就会偏题,甚至离题。因此,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对小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三、指导选材

1、联系生活,拓宽思路

爱无处不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同学之间,伙伴之间、邻居之间、与老师间、与家人间,一定有过很多你关爱我,我关爱你的事情,这些事情,也许是发生在学校,也许是发生在家里,也许是发生在路上„„请打开你记忆的闸门,回想那感人的一幕幕。

教师提示:首先,选择的材料一定要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其次,选择的材料要有新意,不要重复以前写过的材料;再就是选择材料还要真实,千万不要编造,否则就无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确定写作材料

填充:我要写的﹍﹍﹍和﹍﹍﹍之间的事,这件事是﹍﹍﹍﹍﹍﹍﹍﹍﹍﹍﹍﹍﹍﹍﹍﹍﹍﹍,这件事发生在(时候)﹍﹍﹍﹍,地点是﹍﹍﹍﹍。

“巧妇难于无米之炊”,选材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作文过程中,许多同学都会为选材而犯愁,他们大多觉得自己的生活太贫乏,没什么可写。写起作文来,要么干巴巴,要么编造,要么借用作文选上的材料。指导学生在生活中提取素材,才能使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从而写出具有新意,富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

四、讨论写法

1、回忆本组课文中的精彩片段(出示课件),学习运用环境、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

2、先想想自己要写的这件事的起因、发展变化;再想想哪部分详写,哪部分略写,用记号表明。

(根据学生所选定的习作材料,选取一例作具体指导。)

学习运用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真情实感是本次作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小学生模仿性强,看问题比较简单,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的一些有关精彩语句,学习运用课文中学过的一些描写方法,启发学生把事情的发展变化过程展开来,是作文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五、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过渡:发现爱,感受爱,是一种幸福;懂得感恩,更是一种美德。下面请同学们拿起自己手中的生花之笔,讴歌生活,讴歌真爱吧!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作文困难生进行个别指导。

2、关注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留意学生作文中的精彩语句和片段,准备在讲评课上展示。

七、布置作业

根据习作要求继续完成习作,并认真加以修改。

下载西师版十一册五六单元教案361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师版十一册五六单元教案36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苏教版四上数学五六单元教案

    大丰区新丰镇金墩小学集体备课方案 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一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1) 教学内容:第56-57页的例题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

    西师版第十一册数学教案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案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例1、2,练习——第1~4题。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十一册,第七单元教案及反思

    21 老人与海鸥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2.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十一册科学教案

    第一课 同一首歌 一、教学内容: 1、欣赏《我的祖国》、《大中国》。 2、表演《同一首歌》。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

    十一册短语

    一、《山中访友》 栀子花的气息 满怀的好心情 德高望重的老人 滚滚的河水 无边的青翠 清凉的山泉 汩汩的溪流 飞流的瀑布 天生的金嗓子 雄浑的男高音 陡峭的悬崖......

    五年级五六单元检测

    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五六单元学情检测 时间:90分钟 等级: 一、读拼音,写词语。 tàn xīchàn dǒu yuán quán cí xiáng xī rì ( ) ( ) ( ) ( ) ( ) 二、比一比,组成词语。 虚 () 誊 ()......

    三年级五六单元检测

    三年级上册语文五、六单元起跑加油检测 姓名:班级:得分: 一、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mào shèngzīrùnchuàng zàohéng kuàyí chǎn()()()()() pín qiónɡjiàn shèféi liàowēi......

    第五六单元知识点

    第十二册第五单位知识点梳理 第五单元包括:《跨越百年的美丽》《千年梦圆在今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我最好的老师》四篇文章。除此之外,还有词语盘点,用于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