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十一册五单元模块设计
人教版十一册五单元模块设计
品读感悟进行爱的教育
身临其境和文本对话
人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的第五单元由三篇课文组成:两篇精读课文,《古诗两首》、《“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篇略读课文,《童年的发现》。
一、教材文本解读
本册教材依据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在编排上注重内容的整合和训练的循序渐进。
这三篇课文有的写思念家乡、思念母亲,有的通过写童年趣事,揭示什么是爱,有的则通过童年趣事反映儿童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前一单元的课文相比较,本单元所选课文,内容比较接近学生的生活,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生大胆地走进文本,用自己的体念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而认识自己的世界,了解自己的思想。
《古诗两首》、《“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侧重一个“爱”字。《古诗两首》作者通过简短的诗句,表达对家乡、对母亲的爱。文章字数不多,但要让学生不仅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还要升华学生的热爱家乡、敬爱自己的母亲的思想;《“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是写作者用朴实的语言记叙:小时候写了一首诗,父母对这首诗不同的评价,及长大后重新认识这两种不同的评价。课文就父母的评价分两大部分:少不更事时的不理解,长大成人后的庆幸。教材是让学生在字里行间中,明白作者的感受,从而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中:如何辨析生活中的一些不理解,正确对待批评与表扬,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童年的发现》介绍了作者童年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儿童时期的好奇、天真、富于幻想的特点在文中写的淋漓尽致,学生感受作者趣事的时候,应该知道“不被人理解”是正常现象,接受认识生活的教育。
鉴于上述分析,教学本单元的课文应这样:激发学生读的欲望,进行情商教育。读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好办法,当学生走进了那个世界,他们自然会“看见”、“听见”许多,这是知识、情感的积淀。其二,引导学生表达,学会和文本对话。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不是没有,但我们的学生不能做这样的人。教师的职责就在于让引导学生通过认识他人,正确的认识自己。结合课文中的所学,让学生谈自己,是本单元的教学的另一个目标。
二、学情分析
1、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亲情教育源于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它的成败,对个人历程、社会公德建设,国家安定团结,民族优良品质的继续发扬,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小学是培养学生为人处事正确态度的关键期,因此,结合语文课本中的有关亲情课文,尝试探索小学亲情教育之路是必要
2、六年级的学生开始使用阅读作为他们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阅读活动一般都具有自己鲜明的观点。但他们受到自己知识、词汇量、和认知水平的限制,阅读过程中就会有言不达意的现象
语文阅读教学,六年级阶段目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
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表达效果;初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三、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和课文中感悟最深的段落。2、学会7个生字,正确读写相关词语,掌握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3、在反复的朗读中,体味诗意和古诗的节奏,韵律。
4、通过教师范读、指名学生读、自己品读感受父母不同的爱和儿童富于幻想的有
趣。
5、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亲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于实
践和创新的精神。3、六、模块教学整体构思:
一、赏析文学作品,感受人间亲情
1、课堂品读,在模拟情境中体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当课堂上吟诵起这首赞颂慈母之恩的千古绝唱,我们师生无不动容。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想象慈母如何不顾严寒眼花,眯眼在昏黄的油灯下一针一针将衣角缝得严严实实,如何用关切的口吻叮嘱孩子注意安全,留心冷暖,用功读书,如何噙着泪花满怀深情地给孩子试穿拉衣角„„想象
语文课本上除《游子吟》外,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选自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名作《爱的教育》。我将这一组课文合并为“亲情单元”。课堂上创设情境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了解亲情,或感情朗读细节描写,激发讨论,辩清母亲慈爱表扬“精彩极了”是鼓励孩子树立信心,却有可能让孩子滋生骄傲自满情绪;父亲严厉批评“糟糕透了”是让孩子找到不足,却极易打消孩子的积极性,产生自卑之感,这两种极端的断言都出于父母对孩子的爱,孩子只有正确听取父母的意见才能健康地发展。或角色扮演,让学生穿越时空体会“我”听见“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两种不同评价的感受。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初步认识到亲情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亲情需要家庭所有成员相亲相爱,共同酿造。
2、学生自读,发挥主体性。
课堂毕竟有限,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教师搜集多篇有关亲情的文章,如《血色母爱》、《父爱如山》、《背影》、《母爱没有具体的内容》、《摇篮曲》、《红莲》、《陈情表》„„古今中外、多种文学体裁,择其精华选读给学生听。
课外学生自己查找阅读有关亲情的文章。使他们认识到亲情是人世间最真诚、最纯洁、最原始的爱,是人类乃至绝大多数动物都具备的本能。亲情是人心灵的港湾,是支撑许多人走向成功的支点和不竭的动力,是生灵受伤后舔血诉痛的温暖的巢穴。而这个巢既需要春晖般的父母之爱,又需要寸草似的幼辈孝顺之心。他们对教育教学内容(亲情)产生了积极的关注的倾向。
二、观察父(母)爱细节,在生活情境中品尝真情妙饮。
通过大量的阅读赏析,学生们了解了亲情,懂得了:爱,其实很容易,爱,就在身边,道德,就在儿女亲情里,就在柴米油盐中。于是,我开始布置第二个作业:
每天观察并记录能体现父(母)爱的一个细节,持续两周。第二天,我是噙着泪花读完学生的作业的。
模块教学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9个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释题。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6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揭题后问学生:
这一课的课题和其他课文一样吗?从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带疑读书,然后交流初读感受。交流初读感受时,教师不必指导,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能说到什么程度就说到什么程度。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破的词。
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
⑴给本课的七个生字组词。(可以在文中找,也可以自己想或查字
典)
⑵课件出示“读读写写”。
老师建议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再请同学们根据个人喜好,在后边的横线上试着添上自己喜欢的三至五个词语。)
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3)互相交流识记方法。
三、尝试自读,讨论交流
学生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读书,可以查找资料,可以直接在课本
上画画写写(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加一点批注,有疑问的地方打个
问号),还可以写读书笔记。学生既可以同座交头接耳;也可以离开座
位找谈得来的同学切磋。老师则密切关注学生的自学状况,释疑解惑。
学生也可以动手抄个别字词一两遍。(课堂上学生“动口不动手”不好。)
四、学习童年部分。
(二)七八岁时的即时感受
1、学生默读、画注。
2、学生交流重点词句,并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
3、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然后在班上分角色朗读。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通过阅读,使学生明白“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是父母的爱,这两种不同的爱都可以给孩子帮助。
一、复习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6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生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题中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两句话,这两句话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生;“精彩极了”是母亲的评价(板书:母亲);“糟糕透了”是父亲的评价(板书:父亲)。
如果在生活中也有这两种评价,你们认为是“精彩极了”好,还是“糟糕透了”好?为什么?
(设计目的:复习上节课所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情境。以旧问启新思,学生的思路就开阔了,表达的欲望就出来了。)
二、新授
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不同的评价。大家自由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认真地读读,也可以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语文课堂不仅仅是读,我认为写也是必要的。答问的是少部分学生,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投入学习,并学会做书间笔记,可以让所以的学生都参与语文的阅读活动。)
一)、学生自由读文,做书间笔记。教师相机指导,收集信息。
(教师的课堂是灵活的。学生由不知逐步有知,由旧知领悟新知的过程,就在于教师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交流读书的收获,理解““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罢,这两种极端的断言
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大家读书很仔细,老师现在想看看你们读书后的收获。
1、学生交流、讨论母亲“精彩极了”的评价及我的反应。
指导朗读: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发亮,就兴奋地嚷到:“巴迪,这是你写地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着我,不住地赞扬。
从“一念完、眼睛发亮、兴奋、再次拥抱、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可以看出母亲特别高兴,她是在鼓励巴迪。
交流我的表现。“腼腆,得意洋洋”看出我得到这样的评价后非常开心。指导朗读:谁能把母亲的这些语言和动作读一读。师对读得好的学生可以这样评价:从你刚才读书时的神态、动作、语调中,我知道你了你的感受。确实有感情地朗读能表达我们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情,读的时候想像那时的情境,能让听的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教师的讲解不能替代学生的阅读,要使学生和文本对话,必须在学生有所思有所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然后才会有超越文本的创造性理解。而读是学生与文本交流的最好方法。学生可以用读来表达那些语言表达不出来的情感。)3、师引导学生体会对父亲的描写及我的反应。
学生说后分角色朗读。
4、同学们,你们认为巴迪的诗写的怎么样?如果要你做裁判,你怎么说?
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同学们分析的对,母亲的赞扬不是对诗,而是对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写诗的这种行为,是对孩子的激励和鼓舞。父亲的评价是针对这首诗的本身,是一种理性的评价。其实,几年后作者长成少年时,就对自己的第一首诗有了正确的认识,这回他是怎样评价的呢?快看课文,找到答案。(学生看书)
学生交流自己的意见。
5、也许是说巴迪从理智上认为诗不好,但感情上接受不了父亲的态度,既然作者都认为自己写得不好,为什么还能一直坚持写,最终成为美国名作家呢?请同学们默读倒数第二段,联系课文说一说。
6、联系自己生活,体会父母的教育方式
确实如此,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母亲的爱,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被父母、师长鼓励、赞扬、批评、训斥,甚至打骂的事,你能联系自己的真实故事,讲一讲你喜欢母亲这种鼓励的方式,还是父亲的这种严厉要求?
三、注重语言积累,渗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同学们说出了心里话,老师也看到你们是真的读懂了课文。作者成年以后也有了许多深刻的感受,他把自己的感受化作许多哲理性的语言,写在文章最后两段,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最后两段,从中选出你喜欢的一句,试着背诵下来,好不好?
学生试着背诵。
四、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1、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的收获是什么?是啊,不论慈祥的母亲,还是严厉的父亲,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都是鼓励我们健康成长的爱。(板书“爱“)
2、大家课后将自己生活中的这种爱也纪录下来,让我们一起分享。
第二篇:十一册第八单元习作教学设计
十一册第八单元习作教学设计
吴传婕
课前准备
学生看活动图片(配乐)师:聆听着这优美的乐曲,看着这一幅幅熟悉的画面,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天艺术展示的活动现场,艺术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既是欣赏者又是创造者。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艺术的百花园,感受艺术的魅力。
一、课文回顾
1、出示第八单元四篇课文题目。师:这是第八单元的4篇课文,你对哪篇课文感受最深?为什么?
2、师:从内容上看,这四篇课文又有什么共同点?(都讲的是有关艺术的故事,《伯牙绝弦》讲的是伯牙擅长弹琴,而钟子期懂得欣赏,是他的知音;《月光曲》讲的是这首名曲的创作过程;《蒙娜丽莎之约》介绍的是世界名画《蒙娜丽莎》;《我的舞台》讲的是评剧演员新凤霞的女儿吴霜学艺的故事。)
3、师: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了解,你还知道哪些艺术形式?(音乐、舞蹈、剪纸、手工编织、绘画、戏曲、书法、泥塑、雕刻、刺绣、插花、艺术体操……)
4、师:其实,艺术离我们并不遥远,参加各种文艺汇演,在美术课上做手工,参加鼓号队的训练,都是生活中的艺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写一写身边的艺术。
二、了解习作要求
1、出示第八单元习作要求,师:读了要求,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本次习作有三项内容可以写:“①你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受
②自己喜欢的一件艺术品 ③一次艺术欣赏活动”
(板书:学艺
艺术欣赏
艺术品)师:这几句话告诉我们这次习作的内容。
“回忆课文中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注意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师:这句话告诉我们习作的方法。
2、师:有不少同学都曾经学过或正在学习一种艺术,今天我们主要指导的是第一项写作内容。请再读一读第一项习作要求,你能抓住哪些关键词呢?
学习某种艺术
故事
感受
(板书:故事
感受)
3、同学们都学习过哪种艺术呢?
三、范文引路
(一)写故事
1、师:关于学习某种艺术的故事,课文就是我们的好范例。先请同学们回忆第28课《我的舞台》,作者写自己学唱戏,写了哪几件事情?出示 ①在母亲肚子里唱戏。(结缘)②刚会走路,就在小床上模仿母亲“演戏”。③跟随母亲演出,学戏文。④拜师学艺。
⑤在大师面前认真演戏。
2、出示28课例文,师:我们先看“拜师学艺”这个故事,我们在写故事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我六岁的时候,父母为了造就一个真正的小新凤霞,让我正式拜师学艺。师傅是一位身高近两米的黑脸大汉,往我面前一站,像一堵墙。“霜霜,鞠躬,叫师傅,以后每星期跟着师傅练三次毯子功。”母亲一反平常对我溺爱娇宠的态度,绷着脸对我说。
于是,我的舞台从床上转移到了铺着练功毯的院子里。全家人都惊讶地发现,我这个被宠坏了的小公主,不知从哪儿来了一股狠劲儿。六岁的小女孩柔弱的身体成了黑脸大汉手中的一块生面团,翻过来、扌周过去、立起来、横过去,抻、拉、压、拽,为所欲为,奶奶看不过我被整得满脸的泪水和汗水,每次都目不忍地躲到里屋。我自己倒从没叫过苦、喊过疼——让观众看着我哭哭啼啼地演戏,像什么话呀?
——选自《我的舞台》 ①把故事写完整
②注意人物活动描写 ③心里想法
3、师:学艺术,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这其中一定发生了许多让人记忆犹新的故事,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学习用几个小故事来讲述自己学艺的经历。师:我们在写这几件事时要注意什么呢? ①有详有略 ②按时间顺序 ③亲身经历
(板书:亲身经历
有详有略)
(二)写感受
1、师:我们在学艺的过程中一定有许多感受,让我们先回忆一下课文中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出示例文: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选自《伯牙绝弦》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选自《月光曲》
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
——选自《蒙娜丽莎之约》 我自己倒从没叫过苦、喊过疼——让观众看着我哭哭啼啼地演戏,像什么话呀?
——选自《我的舞台》
师:你发现作者都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呢?(展开联想和想象,写出自己的真实体验)
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师:这就是艺术带给我们的美好体验和回忆,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所以我们在写自己学习艺术的感受时,也要融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把艺术带给自己的享受写出来。
(板书:真实体验
联想
想象)
(三)指导写艺术品
师:如果有的同学真的没有学过某种艺术,也可以写写其他内容,如果你写的是艺术品,可以写哪些方面呢?(板书:造型
来历
感受)
四、课内习作
1、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静下来想一想,自己在学艺过程中印象比较深刻的两三件事情,然后同桌可以交流一下,最后请你分别用一个小标题概括出来。出示填空提示: 学艺
学_______ 印象深刻的故事: ①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
2、学生思考,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提示:学生说完几个故事后,追问:这几件事情中哪件事留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待会在课堂上请你把这件事详细地写一写。
4、出示要求:请你从刚才写的两三件事中选一个印象最深的故事写一个片段,要写出自己的感受。
5、学生读片段,指导点评。
五、课外习作
将其他事例补充完整,再加上一个独特的题目,文章就更精彩了。
六、板书设计
故事(亲身经历
有详有略)
学习艺术﹛
感受(真实体验
联想 想象)
(艺术欣赏)
造型
艺术品﹛
感受
第三篇:人教版十一册《回顾拓展五》教学设计
人教版十一册《回顾拓展五》教学设计
重庆市綦江区中山路小学 彭裕
【设计思路】
人教版十一册五单元的文章围绕鲁迅展开,了解鲁迅,感受他的崇高品质,读他的作品获关于他的文章,观看和他有关的影视作品,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之一。在回顾拓展五教学中,事前布置学生阅读《自读》教材中的《回忆鲁迅先生》(萧红)、《鲁迅先生和海婴》(许广平),推荐学生阅读《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巴金)、《父亲的写作》(周海婴)、《故乡》(鲁迅),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鲁迅,感受他的崇高品质。教学中
【教学目标】
1、感受鲁迅的机智聪慧和博学多才,交流鲁迅的故事。
2、积累鲁迅的名言警句。
3、交流学生心目中的鲁迅的形象;交流含义深刻的句子。【课前准备】
学生:
1、搜集鲁迅的名言。
2、阅读与鲁迅相关的文章。
3、制作一个书签。
教师: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自读》教材中的《回忆鲁迅先生》(萧红)《鲁迅先生和海婴》(许广平),推荐学生阅读《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巴金)、《父亲的写作》周海婴、《故乡》(鲁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日积月累”,铭记鲁迅的名言。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课文《一面》中描写鲁迅外貌的句子,生齐读。
师激情导入:通过这一个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这样一位老人—— 学生齐读(课件出示课文《一面》中的语句):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
师:他就是—— 生:鲁迅。
2、回顾本单元课文和资料袋中描写鲁迅的句子。(1)师引读,生口答本单元文章中的句子。
(课件出示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句子。)他为别人,为自己。课件出示课文《有的人》中的语句:著名作家臧克家在《有的人》一诗中写道: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鲁迅就是这样一个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所以,群众把他。虽然他已经了死了,可是他还。
(2)师引读,生口答17课后资料袋中材料。(课件出示17课后资料袋中的材料。)他原名,发表中国现代史上第一篇白话文。他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和,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二)学习“日积月累”
过渡:鲁迅用笔和黑暗社会、恶势力斗争的过程中,写下了许多表明心志的名言,值得我们铭记。
1、出示“日积月累”中鲁迅的名言,生自由读,要求读得通顺流利。
2、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或认识。
3、指导学生采取多种形式朗读。比一比谁背得最快。
4、请学生展示搜集的鲁迅先生的名言,共同赏析,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背诵。
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
--鲁迅
一滴水,用显微镜看,也是一个大世界。
--鲁迅
空谈之类,是谈不久,也谈不出什么来的,它始终被事实的镜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
—— 鲁迅
伟大的心胸,应该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 鲁迅
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 鲁迅
6、学生将最喜欢的鲁迅名言摘抄在课前做好的书签上。
二、学习“趣味语文”,感悟鲁迅的才思敏捷
过渡:鲁迅名言发人深省,指引了一代又一代人。鲁迅的许多故事也传为佳话,下面我们欣赏鲁迅的故事。
1、学生默读“趣味语文”中的故事,试着给这个故事写个小标题。
2、生讨论这个故事有趣的在哪儿?从故事中,你看到一个 的鲁迅?
3、教师相机补充:
过渡:鲁迅不愧是个对对子的奇才,在他逝世后,美国作家斯诺与剧作家姚克曾合写一幅悼念鲁迅的挽联。
(1)课件出示:
上联: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下联: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2)生朗读,说说这幅对联妙在哪里?(将鲁迅的作品《呐喊》《彷徨》写进对联,并充满了对鲁迅先的无限敬佩和怀念。)
三、学习“交流平台”,感受鲁迅的崇高精神,品味鲁迅的语言特点。
(一)学习交流平台1,感受鲁迅的崇高精神。过渡:刚才我们一起阅读了鲁迅对对子的故事,了解了一个才思敏捷的鲁迅。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了解到一个怎样的鲁迅呢?
1、生回顾本单元课文,谈心目中的鲁迅。
2、同学们,最近你还阅读了哪些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和文章呢?请把你印象最深的鲁迅的故事或者著作介绍给大家吧!
(二)学习交流平台2,品味鲁迅的语言特点。
过渡: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鲁迅崇高的精神品质和他语言的特点。你了解以下语言的深刻含义吗?
1、课件出示本单元难懂的语言,学生交流。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
2、师生共同梳理,理解这些难懂句子的方法。(1)联系上下文。(2)联系时代背景。(3)联系生活实际。„„
4、总结
师: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感受到鲁迅对朋友的真挚、对下一代的关怀、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敌人的憎恨。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鲁迅先生:
出示课件,生齐读: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第四篇:十一册四单元教案
13、只有一个地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本课10个生字,能读写下列词语:裹着、渺小、范围、恩赐、慷慨、滥用、枯竭、贡献、威胁、目睹、和蔼可亲、晶莹剔透、相互交错、生态灾难、生态环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电子白板。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1、生初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了解字意,交流沟通,2、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二)熟读课文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2.记得遨游太空的宇航员发出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听到这些,你有什么疑问?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写地球可爱和容易破碎的句子读读。同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明白课文内容。
(三)重点练习,品读感悟
1.让学生感悟到地球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首先让学生找到能表现出地球可爱的句子,自己读一读,然后教师引导──在茫茫的宇宙中,出现了一个裹着水蓝色的“沙衣”的晶莹透亮的地球,让学生感受到地球是那么美丽,那么亲切,让学生把地球的美读出来。接着让学生再深入理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的比喻意义。文中把地球比作母亲,说明地球给人类生命,把地球比作摇篮,说明地球哺育我们成长。这样,学生再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么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时,就能对地球母亲的喜爱之情融入自己的朗读中。(边读边想象地球的样子)
(2)让学生感悟地球是渺小的。2.我们的地球母亲是那样的可爱,同时又是那样容易破碎。课文的哪些部分写出了地球母亲容易破碎?
3.仔细阅读第三、四自然段,认识人们无节制地开采和破坏所造成地后果。
(1)请大家读读第三、四自然段, 说说这部分让你看到了怎样的地球?(2)是谁造成了地球的这些变化?请用文中的话告诉我们!a.理解“地球是无私的……枯竭”这句话。抓重点词“不加节制”体会人类地自私。
b.指导学生读这句话。(指导读出气愤、可惜等语气)
c.理解“人类生活所需要的……威胁”这句话,明白“本来”的意思,如果去掉它,行吗?为什么?
(3)看!所有一切的生态灾害都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给人类的行为发出了严重的警告。谁能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好这段。
(四)布臵作业:
进一步收集有关资料,了解我国资料和环境状况。
13.只有一个地球
美、小 自然资源有限 不能移居别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同学们汇报所收集的我国资源和环境状况的资料。
(二)、学习”目前人类无法移居”感悟“只有一个地球”。(1)让学生自由读文,你明白了什么?
(2)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枯竭”一词的意思。
讨论: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解重点词语“至少”,体会文章用词的严谨。再理解重点段落)
2.请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3.我们这个地球可爱又易碎,为了保护这一个地球,我们都行动 起来,写写保护地球的标语吧。(生可以独立完成,可以自由组合。)
如:精心保护地球,造福子孙后代。还大地绿色,让天空蔚蓝。人人齐动手,保护大地球。为了生存,保护地球。
除了脚步印,什么也别留下。
孩子们写的宣传口号真好!很有感染力、号召力。地球妈妈听到这些话肯定会很欣慰。让我们再来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
(三)阅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1.读后讨论:遨游太空的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
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哪里?容易“破碎”又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要强调“同时”?
2.学生交流、汇报 3.教师小结。
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布臵作业: 同桌讨论,设计一条宣传环保的公益广告,然后全班交流。4 画一幅环保宣传画和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13.只有一个地球
自然资源类别 具体特点 人类破坏行为 造成后果
教学反思:
14*大瀑布的葬礼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把握课文内容,明白菲格雷特总统为大瀑布举行葬礼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情感。
教学准备: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想想我们该为此做些什么?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为大瀑布举行葬礼,而且是由一位总统亲自主持,这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你可能对此感到奇怪,学习了课文,我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一)分组学习、讨论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通读课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
3.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可用口头填空的方式进行归纳。如:
(在 洲的 与 两国的交界处,有一条 河,河上有一条世界著名的大瀑布。由于毫无节制的开发和利用,这条大瀑布面临,1986年9月,当时的巴西总统,亲自为这条瀑布主持了一个葬礼。)
4.提出不懂的问题。
(二)全班汇报,检查学习情况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内容
1.课文是怎么描写以前的大瀑布和现在的大瀑布的?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有关句子。(生浏览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师:(课件出示)是这几句吧,咱们一起读读。
2.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两幅画面?
3.同学们很会想象,如果能看着大瀑布咆哮而下,雄伟壮观的景象,那该多好哇!想看吗?请看大屏幕,(放课件)请你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尽可能地用上课文中的词语。(生自由说)
4.说得真好,现在请看如今的大瀑布。(放课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生自由说)理解“像生命垂危的老人一般,形容枯槁,奄奄一息。”
大瀑布的消失、枯竭让人痛心疾首,扼腕叹息,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课文,要通过你们的感情朗读,感动同伴,感动老师。
5.巴西总统是如何为大瀑布举行葬礼的?这次行动的重大意义何在?(号召人们立即行动起来,注意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
如果你就是巴西总统,会在葬礼上演讲什么?请生准备,进行现场演讲。
6.由此你想到什么?
7.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四、总结、扩展
塞特凯达斯大瀑布──这个曾经给巴西和阿根廷人民带来骄傲与 欢乐的大瀑布,由于人们的肆意破坏而逐渐枯竭,而巴西总统的行动,也唤起人们保护环境的责任心,让我们一同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五、课堂作业
谈谈观察到的周围环境的变化,想想我们该为此做些什么?
附:板书设计 大瀑布的葬礼
为什么举行 保护大自然 保护地球
教学反思: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入新课 1.完成填空练习:()的土地 学生口头填空,教师板书词语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来到这样一片土地上──《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解题。理解“神圣”的意思(原指极其崇高而庄严,不可亵渎)。过渡:“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为什么用“神圣”来形容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2、交流主要内容,了解“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补充介绍文章背景。
19世纪50年代,“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想购买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领地。本文是根据当时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的回信编译的。西雅图对白人很友好,为了纪念他,美国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命名为 西雅图。白人居民还在他的墓地上建立了纪念碑。
3、围绕“神圣”,理清文章脉络。
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神圣”讲了哪些内容?
三、研读课文1—3自然段,初步理解“神圣”
1.正像同学们刚开始上课时所说的,我们常用广阔、肥沃(列举学生填空时用的词语)等词语来形容土地,而作者却选择了“神圣”这个词语。那么1.2.3自然段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边读边想边勾画,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表现“神圣”的词句。
重点理解以下语句,并相机指导朗读:(1)“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我们这个民族”──印第安人,演讲的原文中自称为红人。这句话充分地表明了人类与大地不可分割的关系,也预示着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有多么重要。
(3)“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这句话再一次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同时也告诉我们:不应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自己的家园。
3.师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就在这每一部分都那么神圣的土地
四、小结:这就是我们的家园,这就是我们神圣的土地。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是如此的重要,如何保有这份神圣呢?同学们课后
自主阅读课文,找找答案。
五、课业设计 抄写生字词语。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2、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人类身上。
3.默读9.10自然段,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感知“神圣”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2、介绍西雅图这个城市。
过渡: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对我们来说是如此的珍贵和不可侵犯,那么怎样才能保存这份神圣, 留住这片圣洁呢?
二、研读课文,理解”神圣”
1.学生自由读四至八自然段,从文章中找出体现“神圣”的相关语句,并做好旁批,写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出示“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了解“你们”是谁?(白人)
2.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交流,并指导朗读:
“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
(1)学生交流感受。(河水对我们很重要。)
(2)为什么作者说要像善待兄弟一样善待河水?请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3)感情朗读4.5自然段。
“你们要照管好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景过草地后的甜美味道。”
(4)“它”是谁?为什么要照管好它?
重点理解“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
(5)有感情地朗读6.7自然段。
“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的动物。”(6)引导学生举例理解”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 ⑵自由读第八自然段,说说我们怎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的? 重点理解:“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小结;人类属于大地,因为大地拥有着生命成长的物质,使人类的生命不断得以繁衍、延续。只有爱护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才能确保人类生命成长需要的各种自然条件,从而保持生命的延续。
1.在已出示的句子“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后,出示“我们一定要 “,引导学生补充课文以外的自然物。
2.独立思考,补充,并交流。
四、课后练习,积累语言 练习:前3题为必做,第4题为选做。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语段背下来。
2、勾画好词佳句并摘抄。
3、阅读西雅图酋长演讲原文。
4、小练笔:联系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是否得到了保护,写写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板书设计: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善待河水
神圣的土地 善待空气
善待动物 ……
教学反思:青山不老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①“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②“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③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
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①“大环境”──险恶。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
(如有条件可用课件补充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沙尘暴等资料。)
②“小环境”──艰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3.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①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②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② 同桌交流。③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四、再读全文,积累拓展
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① 阅读,勾画。③ 大声诵读。2.交流读后感受。
引导: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
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
创造奇迹 小环境──艰苦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四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进一步感受人类的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知道应该投身环保,关爱家园。
2.结合身边的事例,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3.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的数字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数字,以及今年重庆地区旱灾情况统计数字。
学生:准备自己收集到的关于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破坏家园的不良行为。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四篇课文,快速浏览,说说你的感受。(可针对一课,也可针对整个单元谈感受)
小结:课文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人类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懂得珍惜资源,关爱家园,不能随意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四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确定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为什么要珍惜资源”和“怎样珍惜资源”。
组内交流讨论
(一):“为什么要珍惜资源”
1.学生按要求进行准备。可以结合本组教材的内容进行交流,也可以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2.进行组内交流。3.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⑴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⑵将学生收集的资源有限资料用展示台展示交流。
⑶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⑷教师出示收集的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
见资料。(略)
⑸开展看后感受交流。组内交流讨论
(二):“怎样珍惜资源”
1.学生展开积极讨论,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2.注意发言规范,集思广益达成一致意见。3.全班交流,评比“环保精点子” ⑴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⑵将学生收集的“环保从我做起”精点子进行梳理。①节约每一张纸。
②在需要传达问候和祝福时,尽量不使用纸制的贺卡。③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节约每一滴水,保护长江水资源不受污染,不往江中扔垃圾。⑤不使用塑料袋,自觉抵制白色污染。……
4.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对照讨论意见说说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可以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课外延伸
请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状况,对于铺张浪费、随意破坏的行为该如何制止?
教学反思 1.咱们书上这幅漫画也很有意思,同学们自己看看,仔细观察:图上主要有哪些人和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交流所看到的画面。
习作四 作文教案
看图写话
课前准备:了解什么是漫画,搜集有关环保的漫画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
1.老师出示几幅漫画,学生看后谈自己的发现。2.看了这几幅漫画,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小结:是呀,漫画非常有趣,可是在笑过之后,往往又发人深省。那么漫画的含义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通过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来批评、讽刺或揭露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
二、引导看图,明白图意
2.作者画这幅漫画的意图是什么呢?他要揭露什么?讥讽什么?学生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3.咱们来关注这句话:“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到底“虫”是在木头里还是在这个人的脑子里?这虫到底是什么?
4.由这幅漫画你联想到了什么?四人小组交流,推荐一名同学全班交流。
三、审题,明确写作要求
1.学生读题,明确题意:本次习作可以根据漫画的内容,写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借助漫画写一个故事;也可以写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其他漫画。
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漫画,交流图意。
四、试写初稿
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习作要求:(投影出示)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3)组内互读互改。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课点评
一、两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第三、四课时 修改评议
一、指导学生自己修改
自己修改作文时的步骤:强调大声读,不读就不能发现问题 第一遍:找出错别字,并修改;
第二遍:修改不通顺的句子,试着把句子改具体、生动。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二、小组合作评改
同桌交换作文,小声读。
第一遍:勾出写得优美的词句;
第二遍:与同桌讨论文章的问题,并作修改。[评: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完成初稿后,学生在自改、互改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了习作要求,在遣词用句上也更有心得。]
三、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四、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五、鼓励优点,培养兴趣
1.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2.请学生展示自己在本次习作中的优点:表达准确的词语,语言优美的句段,成绩优秀的作文,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为下一步
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拓展思路。
六、教师点评,好文欣赏
①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②提出学生的共同问题,在全班进行集体评议、修改。③宣读优秀习作,学生进行欣赏。教学反思:
回顾〃拓展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联系生活实际作进一步思考,从所读的内容中想开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通过回顾,让学生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这四篇课文从内容中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事?该如何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还从课文内容中获得对某些环境问题的新认识?
师:本组课文,作者以环保为主题,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让我们积极 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联系《只有一个地球》,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和体会,体会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
总结:本组课文内容引人深思,读书就应该走入文里,披文入理,再走出文外,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既读进去,又想开去,这就是文里文外的读书方法。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如何把握文章内容,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去理解课文内容。
日积月累(1)在许多名言警句中,有许多关于节约和珍惜方面的名言警句,给我们启发很大,从以前我们的学习积累中,你积累了哪些这方面的名言警句?
抽生背诵。
(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
(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师:今天,我们还要积累关于环境保护的宣传口号和标语。(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a学生自由吟诵。教师展示搜集的资料。(略)
(3)背诵并积累这些标语版和口号。(4)交流课外收集的环保宣传标语。趣味语文
引入:你知道“竭泽而渔”这个成语故事吗?
(1)默读成语故事,借助工具书,读懂故事讲述的内容,思考:故事中哪些话解释了“竭泽而渔”这个成语?
(2)再读故事,讨论:“竭泽而渔”的策略对于当时的晋国有什么好处?从故事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这种策略存在的问题?
(3)全班交流。
(4)文中“雍季所说的,关系到百年大计;狐偃的策略,只是为了一时之利,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你是怎么体会的?
(5)从这个成语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6)回顾我们本组单元所学的课文,想一想:还有什么也关系到长久之计,也需要长远规划?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第五篇:(新人教十一册) 圆的面积 教学设计
(新人教十一册)圆的面积 教学设计
圆的面积教学内容:圆的面积第67-68页圆面积公式的推导。例1及做一做的第1题。练习十六的第1、2、5题。教学目标:⒈使学生理解圆面积的含义,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⒊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圆面积的含义。圆面积的推导过程。教学难点:圆面积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已知r,周长的一半怎样求?
2、用手中的三角板拼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并说出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s=ab
s=a2
s=ah
s=ah
s=h
二、新。
1、什么是圆的面积?(出示纸片圆让生摸一摸)
圆所占平面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2、推导圆的面积公式。(1)演示:将等分成16份的圆展开,问可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若分的分数越多,这个图形越接近长方形。(1)找:找出拼出的图形与圆的周长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圆的半径=长方形的宽圆的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长
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
圆的面积=圆的周长的一半×圆的半径
S=πr×r
S圆=πr×r=πr23、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推算出圆的面积公式吗?(1)将圆16等份,取其中一份,看作是一个近似的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圆面积的。这个三角形底是圆周长的,三角形的高是圆的半径。因为:三角形面积=×底×高162π圆面积=×
=×
·r×r
=πr2(2)将圆16等分,取其中两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圆面积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三角形的高即一个半径,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162π
圆面积=×r÷
=
×r×8
=πr2还可以取3份、4份等,同学们可以一一推算。
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例1
一个圆的直径是20,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已知:d=20厘米
求:s=?r=d÷2
20÷2=10()s=Лr2
314×102
=314×100
=3142、根据下面所给的条,求圆的面积。r=
d=08d3、解答下列各题。(1)一个圆形茶几桌面的直径是1,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公园草地上一个自动旋转喷灌装置的射程是10。它能喷灌的面积是多少?
四、作业。
本P70第1、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