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流渡中学语文科讲读课文“1432”教学模式思考
流渡中学语文科讲读课文教学
“1432”模式思考
流渡中学 严庄坤
什么方法最行之有效?在教育教学中,这个问题自古以来就没有断绝过争吵。教无定法,但不能没有法。今天,许许多多从事教学研究的专家们,分别有了那么一套又一套的方法和模式,其中不乏有成功者,也进行了推广。但是一间学校派一个人去学习,回来后要么搞了二级培训,要么就没有,有无效果都不大。更应该的是让学校的老师自己思考起来,自己动起来,搞属于自己的东西。
多练少讲,四个字,有道理,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学地位,也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这句话好像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易啊。方方面面的困难不说,单就是学科差异,就让人头疼。自然学科不要紧,但若面对像语文一类的人文学科,就困难了。历史几千年蓄存了太多的人文知识信息,千头万绪,加之学生工具书不多,网络还难以全覆盖,达不到完全自行解决课文或课堂所包含和辐射的知识信息量的条件。在此基础上,老师要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革新,就必须精心构思每一堂课的师生占位和时间分配,特别是在给学生的时间内学生能有效地干些什么,怎么干,值得我们去深思。
一、必须有效分组,形成以优促差,资源共享,合作探究,高效学习。
学生的条件不同,资源不同,资质不同,基础不同,爱好与特长不同,接受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班级分组时要考虑到各种积极因素,尽量避开消极因素,科学、切实、兼顾、有效。比如照顾学科的 原因,男女生的分配,学生个人关系、性格因素和上学路线等,组分的好,小组学习则会事半功倍。
打造组文化时,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显现组别和学生个性特长,要明确每个组员的职能和任务;特别是组长,要使其尝到集体共同学习和进步的乐趣和甜头,而不是沉溺于繁琐的管理事务。
小组学习虽然不属于教学模式,但却是实施该教学模式的前提和助力。
二、导、学、练、思,“1432”模式的课堂诠释。
“1”,指的是教师的导学环节,教师必须在上课5分钟内向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重难点,让学生有的放矢。后阶段也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确定目标和重难点。
“4”指的是学生学习的4个环节。一是积累,含生字新词、文学常识、文体知识等。二是概括,学生阅读课文后需对文章内容整体感知,能概括文章情节,提取主要信息。三是理解,学生需对文本的字面意思和言外之意进行深入的理解,勾画注解,插以心得感悟。4是赏析,即学生合作探究,对文章文法(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进行评价分析,学会欣赏。
“3”指的是学生练习中的三环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题,并将练习题印制为每生一份后(班班通以后更加方便),每篇文章的教学必须有一“练”:第一步,小组内学生独立完成;第二步,小组内合作探究,存疑;第三步,各组展示未解决的难题,教师在进行方法或思路上的点拨,仍由学生自己生成答案。
“2”指的是反思,可以分为教师反思、学生反思,课内反思、课外反思,知能反思、模式反思,个人反思、集体反思等,双向成对,2 故称之“2”。反思必须形成文字,记录学习轨迹。
当然,“1432”只是基本的模式,而且不是以单独一堂课为单位,而是根据语文科特点,以篇目课文为单位的。授课者不应当死搬硬套,要根据课堂内容和课型,灵活运用,务求高效。
三、“1432”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教学,教为导,学为主。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老师在一节课上,先是导入,然后是读,再是探究互动,至于练,往往被当成了课外学生作业,教师收上来改,错得多的讲一下。由于教师追求一篇文章的面面俱到,往往课堂时间不够,不能关注学生的练,而且给予的时间也常常受到老师“无情”的占用,还美其名曰“负责”。其实,“1432”课堂模式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教育,而是要切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课堂给学生。模式的关键在于每篇课文都要由学生解决问题,解决由老师根据课标拟制的问题,提升学生集体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1432”教学模式,重在于学生根据老师的导来自学,用学生“三练”的环节来检测学生的自学,真正使学生发挥集体智慧,公用集体资源,达到学生主动投入,小组有趣学习,班级整体进步。
四、教师付出的多寡是上述教学模式成功的关键。
老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要牢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我认为至少要做到如下三步:
1、备课敢于个性化。教师的教案,绝大多数情况都已经列为形式,费力不上进。我们没必要一定要去写那个应付检查的教案,但我们一定要把可备好。备教学目标、重难点、知识点和环节把握。比如朱自清《背影》,教学目标要明确、重难点和知识点要明确提示学生,3 并落实在练习题上;而导和学用一个课时,练和拓用一个课时,思放在课外,这样的环节布置要在老师心中有数,才好评判课堂完成的情况并作出调整。
2、练习要富于层次变化。这种课型,教师的练习题的命制很重要,决定教学任务完成的优劣,万不可掉以轻心。既要考虑课堂内容,又要考虑学生情况,还要考虑中考接轨。建议采用“361”或“352”难度系数,重视基本功,兼顾学优生。练习命制在备课中完成的,所以,备课环节虽然可以简化,但练习命制却要花上老师很多时间。
3、询问、记录、反思和调整一丝不苟。教师尝试这种模式,必须全身心投入,随时询问学生反应,随时记录课型实施情况,随时反思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随时调整和改进。教师还要让学生参与,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则只是讲读课文教学模式的思考,课外的阅读、积累、综合实践、写作、书写等,本模式还不涉及,正在进一步思考。
以上思考还很粗略,因为我尚未完全付诸行动,仅供参考。
第二篇:初中语文讲读课文教学调查报告
初中语文讲读课文教学调查报告
—以马坊中学为例
通过语文教学实践和和网上学习。我们对本校语文教师和学生做了一些关于讲读课文的教学调查并写了报告,以下就是调查报告。
首先,我想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谈一下语文教的情况。通过调查我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很多语文老师在备课时,设计了很多的问题,以便上课时提问学生,达到和学生交流的目的。调查中有的语文老师对我说,现在的学生比较懒,对学习不是很重视,尤其是语文这门课,认为努力与否考试时都不会得太高的分,也不会得分很低,和其他同学不会有太大的差距,况且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因而,你让他们回家预习课文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不看。因此上课要多提问题,这样才能迫使他们课后去看。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多问个“为什么”,这一方面可以使老师和学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挖掘教材的有关内容。我自己在教学中也采用了此方法,成绩果然不错。同时,我也发现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在现在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并不是很受欢迎,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减少了师生互动的机会。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例,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图画旁边的文字。这种教学方法还使得老师变得懒惰起来,大部分老师在上多媒体课时很少板书,一些老师一节课下来,根本就没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学生也就不作笔记了。所以在平时的授课中,很少有老师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法,多是以讲解为主,这样更能够让学生很好地记忆。老师们只在要上公开课时才使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学校多媒体教室虽然不多,只有两个,但使用的次数也不是很频繁。
此外,老师们认为一个班里的学生的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差别,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等级。一个老师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语文学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学生的具体情况,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一些老师就采取了放弃的态度,他们认为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成绩差而牺牲了大家的利益,那样是不值得的,而且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有一个高考的指挥棒在无形中束缚着他们。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还有,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对文言文教学工作要认真、仔细的多,因为考试时有一道大题是文言文,而且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也不是能够很准确地把握。调查中,大部分的教师采用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是让学生读课本,反复地读,以致于达到能够背诵,然后疏通字词,讲解一些文言文常用的句法,句式等。而令我感受至深的是,在调查中我还发现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教学时,课堂气氛总是很活跃。他们备课时不限于教参、优秀教案等书,能够根据自己所教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发挥,这在我教学期间听
不同的老师讲课时感受最深。有一个老师讲授一篇很枯燥的文言文时,给学生补充了一些甲骨文字,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好奇,激发了他们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很好地记住了难懂的字词。他的语言也十分的幽默,还不时地做一些动作,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情况有直接的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课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们不断的调查中得到了验证。
其次,我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谈一下语文学的情况。在调查中,部分学生对我公开表示他们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语文。他们认为语文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一直都在学,每天说的也都是母语。特别是偏向理科的学生,他们的这种想法更为严重,他们认为自己又不想成为作家,语文学的再好也没有多大用,况且自己考试时得分也不会太低。现在的学生是多么有个性,我想学好语文还是有不少好处的。毕竟在高考时多得一分,人生道路不同,更何况以后踏入社会后,要进行人际交往,好的表达能力是很受人欢迎的,而沟通能力强的人往往更受用人单位青睐。
调查中还发现,大多数的学生表示最不喜欢的老师就是对学生不公平的老师,无论是有钱人家的孩子还是贫苦人家的孩子,学生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一致的。调查中有一个学生问我如何看待老师用有色眼睛来看待学生,还问我今后要是当老师的话会不会也这样。我回答他们说:老师也是人,有时他们对学生看法有些偏见也是可以理解的,要是真有老师是势力眼的话,你们有权利把这样的老师轰出教室,因为这样的老师是一个不合格、不称职的老师,至少不配作老师,我以后会不会这样,那只有等待时间的检验了。看来老师要用一种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学生,这一点对于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很重要,好的沟通有利于老师更好地教学,也有利于学生更加爱学习你所教的那门课。
同时,有的学生还说学习语文时有的老师不能补充很多的课外知识,只是讲课本上有的内容,其实这些他们都能看得懂,若老师总是这样的话,他们就会认为这样的老师不怎么样,水平低,进而也就不再理会老师的讲解,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成绩就会有所下降了。他们希望老师在课堂上能讲些和当前社会有关的东西,多补充一些课外的知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还是喜欢那种上课幽默,不爱批评学生,能够和学生很好相处的老师,他们都希望老师能够多关注自己,即使是成绩差的学生也这样,这种愿望甚至比其他学生更加强烈。他们希望老师多了解他们的真实的想法,宽恕他们的叛逆心理,同他们做好朋友,而不是老师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去对待他们。而且,有的学生还喜欢关注老师,对老师的衣着,对老师日常工作中所发生的一些事情都感兴趣。看来我们做老师的要好好和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便自己在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工作。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们认为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只有学生对他所学的科目提高兴趣了他们才有可能很快地提高成绩。老师可以多组织一
些语文活动课,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叫学生在自己的参与中意识到学语文的重要性。上课时老师可以多举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感受,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枯燥理解。例子最好能贴近生活,最好是当下发生的,人们关注的事情,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而使学生兴趣更进一步。
二、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
赏识每一位学生。无论学生的成绩好与差,老师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现在我们讲尊重,不仅仅只是要求学生尊重老师,而且还要求老师尊重学生。另外,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也要积极地鼓励他去学习,这样的学生只要一有进步,就应该及时表扬,表扬是促使差生进步的一种好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少批评学生,以鼓励为主,即使是批评学生时,也要注意方法,语言最好不要尖锐刻薄,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三、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我认为语文老师最好能多参加学生们组织的一些活动。
在参与中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对学生的组织成果给予肯定,这样能和学生更好地融合。多主动同学生谈心,做学生的好朋友,消除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鸿沟,促进教育、教学更好地展开。
总之,以上就是我们这次调查的有关情况。其中有些看法也许不尽正确,但毕竟这是我通过实际调查得到的结果,我会从中吸取一些优秀老师的做法,结合自己实际的水平应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去。我想只要我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坚持下去,多了解当下的教学情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我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但愿我的想法能变成现实。
调查人: 任亚锋
李文文
第三篇:小学语文讲读课文第一课时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讲读课文第一课时课堂教学模式
指导意见
(一)、理论基础
“倡简、务实、求实、有度”的八字方针;“真实、朴实、扎实”三实理论。
(二)模式目标
1、扎实字词基本功和读的训练,贯彻“读书、写字”两大主题。
2、在阅读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智力,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三)教学模式的操作方式
一、导入新课
明确目标(3分钟)
1、激情导入新课
讲课开始要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哪些内容,还要注意介绍课文的时代背景。
2、出示目标:教师可以口述,形式可灵活多样。
二、预习检查、字词过关(12分钟)
1、指名分部分阅读课文。师生逐一评价,适时表彰激励。(长篇幅文章可选读)
2、生字正音组词。(1)、指名注意,反复朗读,重点提示。(2)、组词拓展。
3、生字正形,写字训练。(1)重难点字字形点拨强调;(2)形近字归纳梳理;(3)“田”字格书写训练展评。
4、字词综合练习检测。(可自设练习,最好利用学生《练习册》部分内容开展)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2分钟)
1、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勾画出自己最感兴趣和存在疑惑的句段,批上自己想说的话。
2、阅读交流:读文后知道些什么?是从课文哪些地方读出来的?(在学生交流中,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对课文重点句段进行品读、感悟。)
四、再读课文,整体把握(20分钟)
1、生再读课文,结合前面的交流,“串点成线”,体会文章主要内容。
2、阅读交流: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教师在学生交流中,适时引导学生寻找不同文章主要内容归纳的规律和方法,培养学生整体思维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教材的分析方法。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不是学生主要内容归纳是否简明准确,而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五、质疑问难、预留空间。生质疑问难,师归纳板书,激励学生课后延伸思考。
六、练习达标 拓展提高(9分钟)
1、拓展练习。
2、教师小结,推荐阅读。
柳树三小课题组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十一日
第四篇:小学语文讲读课文第一课时课堂教学模式
如何上好语文第一课时
语文第一课时的教学一直是自己的困境,面对枯燥的字词、重复的朗读、对课文梗概的理解这些相对于第二课时略显乏味的知识,我一直从内心里抗拒执教第一课时。本学期,听了陈宇虹老师执教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我不仅感受到了陈老师本人深厚的语文素养和语文精神,也解开了一直以来深埋于心中的困惑:如何上好语文第一课时。观摩陈老师的课,我体会到:第一课时的教学必须要抓好字词教学,强化初读效果。在引导学生读准、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利用关键句子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为第二课时的精读感悟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了让第一课时的内容落到实处,教师必须要扎扎实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巧妙地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刚刚接触新课文,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吸引学生用心去学习,这一点非常重要。为此,在新课伊始,教师要努力创建情境,根据文本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导入新课,或故事简述或激情叙说或资料巧现,让学生在教师温情的话语中,在生动的画面中,在动人的音乐中,在恰当的材料中走进文本,拉开课文学习的序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文的兴趣。
二、识字学词,落到实处 学习生字新词,落实识字任务,完成生字教学是第一课时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识字、写字、阅读、作文能力的培养,并指出要十分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进行字词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们语文教师要舍得拿出一定的时间,把识字教学抓细抓实。在聆听了陈老师的第一课时后,我个人感觉她在识字教学方面抓得非常到位,真真落到了实处。
三、紧扣课题,读通读顺
文章的标题就像眼睛一样。出色的题目,准确鲜明,引人入胜,提示文章内容,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阅读,首先要学会读题目。文章题目就是学生展开阅读学习的突破口。胡老师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品读好课题,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更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就有了兴趣,那阅读的兴趣会更浓些,接着胡老师再相机引导学生读通一些难读的句子,记牢几个难读、难写、难理解的词,这样就把课文读通顺了。
四、抓住重点,理解课文
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认为首先要给足学生读的时间。不管是什么体裁的文章,我们都应把读好课文、读准确课文作为第一课时的目标。朗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引读,可以范读,可以指名读,可以情境朗读。但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细节的处理。如:每一次朗读都应给孩子确定一个明确的读的目标;注意让孩子读好重要的标点符号;在孩子需要抒情时组织有效的朗读。在进行精读感悟时,老师要抓住课文的重点,找到能统领课文的关键问题或句子,让学生去感悟,为下一课时的教学做好铺垫工作。
最后,我想提一个自己的看法,关于书写指导和仿写训练的。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我怎样备课》中提到:“第一课时,我们要考虑练习什么的问题?要求学生写的字和词语,我一定先写一写,每个要求写的字应注意什么,特别是每一笔在哪儿起笔,在哪儿收笔,一定把握准,否则就写不规范。”当前,小学语文课提倡低耗高效。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精讲精练,尽量压缩讲的时间,做到讲练结合。当然,这里的练习不能仅停留在训练朗读课文上,还可以选取每一课有代表性的字进行书写指导,讲解框架结构,练习写字和练习仿写精彩语段等。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教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想,第一课时可有模式,但不能模式化,可有一定板块,但不能结构化,必须因文而异,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正所谓教无定法,怎样教好第一课时,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摸索、尝试!
第五篇:略读课文教学模式初探
唤起参与
合作探究
——略读课文教学模式初探
模式产生的背景:
略读课文教学是当今我国语文教学的“两难境地”。从最初的把“略读”等同于“精读”而难以割舍,精雕细琢,到后来的置之度外,过度放手,再到现在的多数教法单调,缺乏个性,精略难分让我们一时间感到几许茫然。略读课文教学到底什么可以略,什么不可以略,如何把握它的尺度,是当前语文教学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所以,我们学校确立了以“只略教师的教,不略学生的学”为主题的略读课文教学模式——“唤起参与,合作探究”的尝试与探索,希望通过此模式的略读课文教学,能对提高我们略读课文教学的质量有一点点帮助,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课堂的主人。
“略读课文”教学的“定位”: 专家视点:略读课文认识
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导致教学“精”、“略”不分的原因,主要是这样的提法不准确。当前语文教学中,所谓“精读”,往往是教师依据自身对课文的解读,通过“精讲”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成人化的阅读。这不是儿童的阅读,儿童的阅读就是读懂,读懂就是我们所认为的“略读”。事实上,单从课文内容的学习来看,“精读”和“略读”无法区别,都要读懂,都是新知。只有从训练阅读能力的目标出发,课文才有学习新知和巩固运用之分。精读课文担任着授之以“法”的角色,而略读课文则为用“法”服务。国外阅读教学没有精略之分,主要是安排学生自己阅读。
著名特级教师钱正权:略读课文教学应把握好两点:一是把握好课文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略读课文应该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是将精读学习所习得的方法进行实践运用。二是要把握好方法上的“粗放”,略读课文只有一课时,因此决不能求全求深,抓住一点,一课一得就可以。至于抓哪一点,不妨看“阅读提示”。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略读课的设计应以大板块、大框架的设计为主,避免精读课的线性设计,给学生留下整块的自主阅读空间。同时,教学应从阅读技能的巩固运用着眼。阅读活动前,应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标,并在阅读活动之后评价一下目标的达成。阅读活动的设计也要避免精读课的讲析,应以练习设计为主,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自主的言语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略读课略的是教师的教,不能略的是学生的学。导读是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教师要吃透导读所包含的教学要求,尤其要把握其中阅读方法和技能的要求,并以此作为重点或主线展开阅读。
我们的思考:
教学需要设计,更需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思考、质疑的空间与时间,对略读课文来说更是如此。如果是非常严密的设计,势必导致教师对课堂控制的严密,在这样状况下,学生的主体性必然大受影响。
“略读课文”教学的“策略”:
把握“整体求略”、“部分求精”的指导思想。
“只略教师的教,不略学生的学”可以说是一种我们追求的略读课文教学境界,“唤起参与,合作探究”这一模式的基本结构流程图如下:
略教师“教”
单元整合, 自然导入新课
学有所用,明确学习方法
任务驱动,自主合作交流
展示亮点,走向生活语文
不略学生“学”
模式的操作程序:
一、单元整合, 自然导入新课
学生“自得”能得到什么,效果如何,不仅取决于略读课文的教学设计,更取决于前期精读课文的学习,尤其是前期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说,略读课文的教学是对前面精读教学的一种检验和延伸。教学中,可以先从本单元的前几篇课文入手,通过同一主题的单元目标自然导入新课。
二、自主交流,明确学习方法
导入课文后,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参与的欲望,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产生良好的教学心态和学习心态,心理准备充分,做到“课伊始,趣亦生”。为学习课文埋下伏笔。接着学生读阅读提示,画出本课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课的重点。当然,此时也可以让学生充分质疑,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读提示要非常明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同时,回忆前几篇精读课文的学习方法,最后确定本课的学习方法。在这里老师不要代替学生,一定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任务驱动,自主合作交流
学生一旦有了疑问,那就应该主动解决问题。因为我们在讲读课文的学习中,就有学习方法的传授,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这些方法的引导下,老师可以适时、适当点拨,充分给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发挥他们自己的潜力。真正体现新课程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也充分利用学案为载体,通过略读课文的主动探究式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率。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先精心设问,让学生“碰壁”、“遇险”;接着组织课中评议,并适时点拨;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中理解,理解再读,品评课文的语言美、结构美、思想美,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主动积累,运用语言。在全班交流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互相取长补短,对比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完善自己的方法,提升自己的能力。老师要依据课前的既定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理性加工,自我小结这节课的学习方法,并将结果反馈给老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四、展示亮点,走向生活语文
学完课文,还得要善于总结自己的收获,还能够跳出课文,举一反三,顺向迁移。老师在得当的时机可以引导,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视野更开阔,得到获得新知,体验主动探究学习的的快乐。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会安排学生的课堂小练笔,这次写是在学生自读自悟,换位体验的学习后学生情感的升华,这样的写水到渠成。学生在写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对文本的再认识,更是审美情趣的提升。明白了文本的写作背景,又体会到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学生自得的效果更为显著。
在略读课文教学中,把导读确立为教学目标的依据,力求吃透导读所包含的教学要求,尤其要把握其中阅读方法和技能的要求,并以此作为重点或主线展开阅读。所以,在这一模式的略读课文教学中,我们努力做到:
略逐词逐段分析,不略重点难点品读; 略教师精讲细析,不略学生语言实践; 略教师精密预设,不略学生自主学习……
有舍才有得,“略”为“不略”赢得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突出了这一模式的特点,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拓宽他们的视野范围,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无论使用哪一种模式,都应以自读课文、了解大意为基础。这一模式所反映的是教学中各环节的基本关系,具体到每一篇课文或每一节课是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因时而异的,可作适当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