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课堂正逢时——“大情景教学”

时间:2019-05-13 00:39: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魅力课堂正逢时——“大情景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魅力课堂正逢时——“大情景教学”》。

第一篇:魅力课堂正逢时——“大情景教学”

魅力课堂正逢时—“大情景教学”

[文章提要]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高效投入到课堂中呢?怎样才能利用好教材、改造好教材、生成新教材进行授课呢?怎样才能挖掘课堂的内在魅力呢?结合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学规律,笔者认为,创设“大情境教学”是其有效途径。所谓“大情境教学”就是根据课时授课内容,创设一个大的故事情境,并以此为线索,把整课时教学内容串连起来,从而形成一个情景整体。并在不同的环节,围绕大情境和教学内容需要创设若干个小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们开展合作、思考、讨论,阐述各自的见解主张的学习过程。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大情景教学

学习过程 教学案例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主动求索,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益,并且不着痕迹地让课堂回荡着学习魅力的过程,正是对其充分、有力的诠释的过程。伟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指出:教材仅仅是一个例子。能够利用好教材,改造好教材、生成新教材,关键是要把学生带到“大情境教学”当中,师生通过完美的交流和沟通,使知识的传授收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所谓“大情境教学”就是根据课时授课内容,创设一个大的故事情境,并以此为线索,把整课时教学内容串连起来,从而形成一个情景整体。并在不同的环节,围绕大情境和教学内容需要创设若干个小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们开展合作、思考、讨论,阐述各自的见解主张的学习过程。

那么教师在情境中教、学生在情境中学便成为一个核心问题。那么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呢?“石本无兴,相击而发灵光;水本无痕,相荡而生涟漪。”笔者和同事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探索和尝试,现分叙之。

教学案例一:

内容: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章走近国家第二节埃及

教学方式方法:采用“大情景导学”的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情景人物彬彬作为学与教的主线贯穿整个课堂。在彬彬这一主线引导下,学生的探究活动也都围绕与彬彬相关的情景故事展开,学与教的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有序高效进行。情景导入:

播放新闻:国航2011年1月31日派包机赴埃及紧急撤侨

导语:彬彬的爸爸就在这其中,他是一年前赴埃及工作的。爸爸回来后,彬彬缠着爸爸,让他讲述在埃及工作的情况。爸爸拿出一本日记,让彬彬观看。情景导学:

日记一:心向埃及飞 2009年8月1日

国内正是建军节,我们乘坐飞机从上海出发飞向埃及了。埃及是一个神秘的古老国度,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从地图上看,它在哪儿呢?„„飞过高山、高原,远远地就能看到世界上最大的沙漠。终于来到埃及的上空,紧密相连的大陆间来来往往的许多油船穿梭其间,十分忙碌,而许多大型的油轮却向南驶去。问题:你能帮彬彬的爸爸写出埃及的位置吗?紧密相连的大陆间是什么运河?许多油轮从中经过,而大型油轮却向南走,这是为什么?比较一下其路程的远近,这又说明了什么? 日记二:泛滥的尼罗河 2009年9月1日

从撒哈拉沙漠吹来的热风,像火一样烘烤着大地。漫天的黄沙似乎要吞没一切。每年七月,雨季开始了。从北方吹来清凉的风,炎热逐渐散去。这时,尼罗河上游的山区暴雨倾盆,洪水奔涌,水量急剧增加。尼罗河奔腾咆哮,夹带着大量的腐烂植物和矿物质倾泻而下。这时的九月,尼罗河水势最大,吞没全部谷地。泛滥的河水为大地覆盖了一层厚厚的淤泥,土地变得非常肥沃。

问题:尼罗河为什么会泛滥?尼罗河给埃及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日记三:历史的荣耀与尴尬的经济 2010年10月1日

这正是旅游的旺季,头戴头巾、面戴白纱、身穿长袍的人们来往期间,夹杂着各种肤色的外国游人。埃及千年的文明史塑造了许多的著名旅游景点,它们大多沿河分布。此时三角洲的长绒棉也正是收获的季节。

问题:埃及有哪些著名的旅游景点?你能写一段导游词吗?(让学生进行场景模拟)埃及的经济有何特征? 情景反思: 展示图片:这是彬彬的爸爸在2011年1月25日埃及骚乱时所拍摄的图片。骚乱的发生与埃及的经济状况有很大关系。埃及经济结构单一,容易受国际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埃及作为发展中的国家,该如何发展自己的经济呢?

教学案例二:

内容:课标教材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0课<<明清经济发展与闭关锁国>>教学方式方法:采用“大情景教学”的基本模式,以教材为学材,以情景为主线,设计“一个手工业家族的变迁史”的故事为主线,引领整个课堂,让学生在故事的发展中了解历史,在情景的变化中感悟历史,在理性的分析中升华历史认识,形成积极的历史情感,并指导今天的实践,实现历史教学“以古鉴今”的功能,从而形成科学正确的发展观。情景引入:

鉴于学生前面以学过明清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相关内容,设计导入语“明清时期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这种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下,当时的经济也有了新的发展。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一个手工业者王二家族的变迁史”。情景导学:本环节针对教学内容将整个情景设计为三幕: 第一幕:“本分农家乐融融,纺织起步求富足。”

共创设两个情景,主要是解决农业和手工业发展两块内容。本幕情景(1):用多媒体展示一幅画面——“中秋的夜晚,葡萄架下,王二一家在庭院内品尝着月饼、花生、瓜子,院外的田野中长着玉米、马铃薯、甘薯。” 问题:阅读教材,画面中出现的哪些农作物是明朝引进的? 本幕情景(2):设计动漫“王二看到周围有人从事多种手工业发家,心动,利用妻子擅长种桑养蚕的特长,开始家庭纺织,既满足了自己的需用,又用多余的换来了其它家需。”

问题:请你介绍一下从画面中看到手工业部门,并结合教材内容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况。第二幕:“家兴业大谋发展,变式经营奔前途。”

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组织学生编演情景剧:王二的丝织品销路很好,家业兴旺,于是开始扩展规模,自己出钱投资,雇人干活生产。然后问题:通过欣赏情景剧,你分析剧中人各自的身份。然后再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找出这种情况最早出现在我国的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和什么行业,总结其特点,分析其本质。从而突破资本主义萌芽相关内容这一难点。

完成上述问题后,引导学生分析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形成对所学知识的整体建构,培养起分析归纳的历史学科能力。然后让学生设想,按照王二纺织业现在的发展趋势,到了清朝也就是王二孙子那一代应该会出现怎样的变化?学生讨论回答 2 后,教师再引导: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第三幕。第三幕“时过境迁不由人,中道艰难力难撑。”

情景:主要按照情节发展展示“王二孙子家道败落”图片,配音解说清政府颁布“禁海令”、“四口通商”、“广州一口通商”的情景。然后分三步进行处理:

第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清政府的对外政策变化,给王氏家族带来的影响,并组织学生讨论清政府采取这种“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原因。

第二步:对比唐朝的开放与清朝的闭关带来的截然不同的后果,分析认识“闭关锁国”的危害和对外开放的意义,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学科能力

第三步:联系现实——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前面的分析,谈谈对我国现在经济发展和个人发展有何借鉴意义,这样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实现学生情感升华,达到学史明智的目的。情景反思:

首先通过有梯度、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变式题组进行训练反思。然后组织学生从知识、方法和认识三个方面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以及存在的不足,教师及时对学生的总结给予指导性和激励性评价,逐步培养学生总结、反思、调整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结语:

通过上面“大情景教学” 中的两个典型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大情景教学”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挖掘教材、改造教材、生成教材(补充有益新知)的过程,它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创造力和对知识的沉淀力,是一个再创造、再创新的过程;是一个真正的“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教学高境界;而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在“真实”情景中探索、交流、表达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广阔平台。更是一个提高学习、探究兴趣,培养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过程。这符合当今时代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是时代的潮流,正所谓“魅力课堂正逢时”。

第二篇:情景教学让语文课堂彰显魅力

情景教学让语文课堂彰显魅力

摘 要:情境教学法是语文新课标的一次革新,它能很好地改善传统教学的枯燥乏味,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语文的情境中,发展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更加深刻细致地理解文本内容,丰富情感体验,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着积极的作用。如何运用情境教学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是教师不可忽略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特征;策略

“情境”源于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他借助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古代“伯牙学琴”的故事为情境教学的成功典范,伯琴学琴三年不成,成连让伯牙面对大海,聆听天籁之间,由自然之美引发心中之情,情感受到感染,艺术灵感被瞬间激发。

教师创设的情境要有真实感,要复活学生的原有图式,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产生真实之感。创设的情境要有情感,要以文本之美熏陶学生,诱发学生的“情”,让学生发现语文之趣、语文之美、语文之真。创设的情境要有想象力,要为学生拓展广远的意境,能开发学生的潜能,使人茅塞顿开,能帮助学生叩开心扉,打开记忆的仓库,疏通联想的脉络,张开想象的翅膀。

一、初中语文情境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1.一味追求“情境”,忽视了文本内容。毋庸置疑,语文教师应打破单一的讲授模式,采用演讲、辩论、讲故事、播放音乐与动画等方式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但部分教师为追求“所谓”的教学情境,在课堂上除运用多媒体创设图画情境外,还让学生动手画画,将语文课上成了美术课,忽视了文本内容,忽略了语文课该有的“文”味。

2.随意“情境”,偏离文本中心。“好钢用在刀刃上”,在重难点内容处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能理解与把握,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化,易被学生所接受。部分教师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创设教学情境,追求表面的浮华,而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问题却视而不见。

3.重“情”轻“境”,脱离文本实际。有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情感随课文内容而波澜起伏,欲罢而不能,让人流连忘返。“情”依赖于一定的“境”而生,若创设的情境脱离了文本,就没了活动的背景,“情”就会失去依托。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充分理解情境教学的特征才能更有效地实施情境教学。

二、情境教学突出“情境”二字,创设情境教学应具备以下特征:

(一)情境的创设要有真切感

此特征就是要求情境的创设要与教学内容的意境相符合,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想学和会学。初中阶段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认知经验,情境的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与新知识的链接、同化,直接让学生感知知识,在相似的情境中获得对应的形象感知,从而带给学生真切的感觉,更加投入到学习中。

(二)情境的创设要富有情感性

语文情境教学,情感性是关键,丰富的情感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知识的传达中伴着强烈的情感,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爱,学生才会更喜爱学习,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更利于学生精神世界的满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情境的创设要能诱发学生的“情”,让学生在文本中感受各种“情”(亲情、友情、师生情、爱国情等),不仅让学生自主地学到了知识,而且提升了精神境界,更加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情境的创设要富有想象力

富有想象力的情境设置不仅能激起学生的情绪,推动内需,更能成为学生想象的契机。把教学内容与生活相结合,设置富有想象的情境,更能拓展深远的意境,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带入文本所要展示的情境中,加强学生间的交流,通过联想、想象拓展思维,让语文教学更加富有情趣。

三、开展情境教学,让语文课堂彰显魅力

1.以境激发情感。教师捕捉文本之美,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情感得到共鸣,从而引发悬念,激发学习动力。(1)以生活启情。初中生对生活充满热情,但由于社会阅历不丰富,人生体验不深刻,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的气息,打开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宝库,理解文章的立意、情感,接受真、善、美的熏陶。如在《本命年的回想》教学中,教者播放《祝福》的视频片断,出现祭祀用的鱼时画面静止,让学生用简单语言概括影片中反映的习俗。(2)以画面生情。画面可以使内容具体、形象化,让学生走直观、真实地感知课文内容,道理审美情感。如在《济南的冬天》教学中,教者创设图片情境,向学生展现雪后秀美的山景,让学生感受“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的“妙”在何处?在图片的直观、文本的意境中有学生能感受到妙在雪光、雪色,也有学生感受到妙在雪态。(3)以音乐抒情。音乐、文字同属文艺,有诸多相通之处。教师借助于音乐引领学生进入情境,重返某种场景,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丰富学生想象,让他们去体会文章的意境之美。如在《春》教学中,教者在学生了解课文的结合后,给学生播放《春之歌》,让学生聆听音乐,想象文中的画面,将自己置身于春天的原野中。(4)以想象悟情。古诗的意境之美千姿百态,或雄伟壮阔,或豪放旷达,或含蓄典雅,教师要借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帮助他们搭建想象的桥梁,焕发他们的情感体验,让他们产生情感的共鸣。如让学生读《泊秦淮》,想想“烟笼寒水夜笼沙”描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2.以境启发思考。教师要在文章的疑问处、矛盾处创设问题情境,留有让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产生疑惑,将他们的思维置于活跃的状态。如在《孔乙己》一文中“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表示揣测,“的确”表示肯定,学生能从中看出矛盾,到底是“死”还是“没死”,学生提出质疑。教者要引导学生不能静态地分析句子,而要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教师还要深入挖掘文本,抓住易被学生忽略的字词分析文本,如《背影》中“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句话看似平淡,学生忽略“已”“最”等词,就忽略了作者的情感。教师在此处设疑,能让学生感受作者之情感,感受作者的意图。

3.以境促进思考。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拉近知识、生活、媒体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促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借助多媒体创设形象、直观的情境,能渲染学习气氛,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故事创设情境,能紧紧抓牢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学习之中;借助角色扮演,让学生置于真实的情景之中,体味角色的心理,感受人物形象的塑造。如在《邹忌讽齐王纳谏》学习中,教者让学生在揣摩人物心理的基础上,分派旁白、邹忌、妻、妾、客、齐王六位角色,如要表现妻的偏爱、妾的畏惧。通过扮演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艺术魅力。

4.“情”“境”“人”互动

师生是情境的实现者,亦是情境的一部分,师生充分地融入情境中,更能发挥情境的教学意义。如,《天净沙•秋思》写的是诗人马致远的所见所感所悟,通过多媒体播放画面,配上“秋日情思”的曲目,可让学生充分融入诗的情境中,充分感受诗的意境,更能激活思维,进行创造性学习。

总之,情境教学不是简单的事情,它需要教师不断地思考和分析研究,那样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教师应在情境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思考、想象、实践,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显示自己的个性,从而实现有效的情境教学。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菜坝镇初级中学校

刘永娟)

第三篇:魅力课堂

魅力课堂

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呢?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

二、师生角色的分配要科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我们要让学生先学,让学生按照老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在导学提纲的指导下进行看书、自学。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进行下一步的“教”。在这个“教”的过程中,教者要做的事情就是“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自学中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者要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让老师的“教”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全融入到一起。

三、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提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学艺术性强给人的感染力就深,反之就苍白无力。教学艺术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包括老师基本功,诸如普通话、粉笔字等,就语言表达来说,普通话干练流畅,节奏感强,抑扬顿挫,生动形象,感染力就深,印象就好。还有导入、过渡、提问、板书设计、教具使用等。总之教学艺术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它是教师素质的综合效应。一节好课会使人感到是一种艺术美的享受,它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乐学好学的气氛中掌握知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树立一种信念:用一生的时间去打造自己,锤炼教育教学语言,立志成为一个讲究审美与教育艺术的教育家。让我们把文化、思想和对学生的爱与责任的理想、信念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教学语言,为学生的发展努力,为自己的事业奋斗!

第四篇:魅力课堂

构建魅力课堂

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呢?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

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新《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二、师生角色的分配要科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的教学方法要有根本的改变。我们要让学生先学,让学生按照老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在导学提纲的指导下进行看书、自学。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进行下一步的“教”。在这个“教”的过程中,教者要做的事情就是“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自学中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者要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让老师的“教”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全融入到一起。

三、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

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提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学艺术性强给人的感染力就深,反之就苍白无力。教学艺术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包括老师基本功,诸如普通话、粉笔字等,就语言表达来说,普通话干练流畅,节奏感强,抑扬顿挫,生动形象,感染力就深,印象就好。还有导入、过渡、提问、板书设计、教具使用等。总之教学艺术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它是教师素质的综合效应。一节好课会使人感到是一种艺术美的享受,它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乐学好学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四、适当的激励机制

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工作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有事实表明,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好。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尤其值得我们重视。补差,首先是“治懒”,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首先是“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不集中;练习中懒的表现为练习速度慢,作业完成不及时,家庭作业拖拉等。针对以上情况,分别要施之有效的措施,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增加提问的密度,把一些略简单的问题请差生回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二是给他们板演的机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三是课堂作业堂堂清,教师要严格监督,不给他们抄袭的机会;四是不能让他们有拖拉家庭作业的机会,一经发现及时进行批评,并严格处理。

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总之,理想的课堂教学是充满生命力的,是“真实、朴实、扎实”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致力于“追求高效,减少低效,杜绝无效”的境界。全情的投入,注重研究,于细节处下功夫就一定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

通过学习,我深刻地感到:

1、要有新的教学理念

教学改革的成功往往取决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情感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积极的探究。如果不能舍弃已有的固定模式和观念,就不会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上好课堂,必须在头脑里有新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会在课堂改革中注重能力、素质的培养。

2、真诚的赞扬

对于那些缺乏自信的学生,真诚的赞扬他们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最能激起他的学习热情,仔细寻找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且及时,适当地给予赞扬。如:你的嗓子真甜,你的声音真好听等等。尤其对于那些很少得到表扬的学生,真诚的赞扬会让他充分发挥内在的潜力,甚至会成为他的人生转折点。

3、中肯地分析

通过耐心细致又合理的分析,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也许别人在有些方面比你强,但你却在另一个方面要比他强。当学生在由于嗓音不佳,音唱不准或其他原因而不敢开口唱歌时,明确的告诉她,她的其它方面比别人强,鼓励他用其他音乐形式表现音乐给学生增添勇气,战胜自卑。

4、多提供尝试的机会

在课堂上尽量为学生提供尝试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潜能,体验到成功的恶快乐。

5、设计的要求不必过高

在音乐课上有意识的降低难度,增大成功的机率,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6、“快乐”教学,让学生愉快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收获快乐,找寻快乐元素,在放松愉悦的心境下学习。这种观念与新课标总提出的“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注重个性发展”刚好吻合。“快乐”教学的具体实施办法。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一些著名的教学法。其中德奥尔夫教学法是“快乐”教学的典范。它在创造培养、团结协作精神、自信心提高、与他人的社交能力及其他优良个性的培养上都有着很大的帮助。我们还可以通过小型音乐剧、即兴表演等形式来对青少年的性格进行重塑。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关于说课

一、说课是什么

所谓说课,就是授课教师以口头(现场说课展示)或书面(撰写说课讲稿)的形式,向同行系统地阐述自己对某一节课的教学设想(教学思路)及其理论依据。说课是以课堂教学为背景,以教材中的单元(或章节)教学内容为课题,在正式上课之前,以现代教育理论与教学原则为指导,来探讨一节课的组成部分(教学要素、方法、手段)的最佳排列与组合,并合理地规划教学程序,使它们在课堂教学的时空中形成一种优化的结构形式。说课,是指教师在有限时间(一节课的1/4—1/3)内将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思想,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用简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呈现给听众,它不失为一种考查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有效方式,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价值。

为了说好课,授课教师要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教法和学法,掌握课堂教学规律;要钻研教学大纲、全面熟悉教材,细致了解学生,认真撰写说课提纲与讲稿。通过现场说课、讲课、听课、评课,教师之间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双向交流,共同提高;对钻研课题和教学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协同攻关,统一认识,以研促教,以评促改。由此可知,说课活动是一种高层次、高水平的教研活动,说课对当今教师来说是一门高超的教学艺术。

二、说课说什么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说教材目的有两个:一是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与深度,明确“教”什么。二是揭示学习内容中各项知识与技能的相互关系,为教学顺序的安排奠定基础,知道“如何教”。说教材包括:

1. 在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说明教材在大纲,课程标准对本年级的要求。阐述教材在整个教材系统(包括年级教材、整册教材和单元教材等系统)中的地位、作用、意义及分担的教学任务。

2. 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点以及重点、难点。说出教材中各知识点、能力点和教育点分布渗透的情况和处理意见,并站在理论的高度加以分析。

(二)说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说课必须说清楚学生。对学生做出准确无误的分析,这是教学得以正确开展的基础。说学生包括下面几个方面情况(这里可根据不同的课内容有所选择,可多可少)

1.学生旧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这里说明学生学习新知前他们所具有的知识经验,这种知识经验会对学习新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2. 起点能力分析。分析学生掌握教·内容所必须具备的学习技巧,以及是否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态度。

3.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说明学生年龄特点,身体和智力上的个别差异所形成的学习方式。

(三)说目标(教学目标)

教师要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阐述清楚,这里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四)说教具和学具

教师要把本节课所需要的教具和学具进行说明,包括:图片资料、音像资料、演示和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等等。

(五)说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教师要准确找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六)说教法

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怎样运用教材,引导学生搞好学习,这是教法问题。教学得法往往是事半功倍。在说课时应简要地说明:教法的总体构造及依据;具体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理由。教学实践证明,一堂课根据教材特点,选用几种不同教法结合使用,可增强教学效果。

(七)说学法

学法包括“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方法的指导”、“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在说课时应突出地说明:学法指导的重点及依据;学法指导的具体安排及实施途径;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八)说教学程序

所谓教学程序是指教学过程的系统展开,它表现为教学活动推移的时间序列,通俗地讲,就是教学活动是如何发起,接着又是怎样展开,怎样结束的。

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教学过程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和艺术。教学过程要说清楚下面几个问题:

1. 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

说课者要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针对学生实际,借助那些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的基本教学思路说明白。

说教学程序要把教学过程所设计的基本环节说清楚。但具体内容只须概括介绍,只要听讲人能听清楚“教的是什么”“怎样教的”就行。不能按教案象给学生上课那样讲。另外注意一点是,在介绍教学过程时不仅要讲教学过程的安排,还要讲清:“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依据(包括课标依据、教学法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

2. 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

这里说明怎样运用现代教学思想指导教学,怎样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活动和谐统一,教法与学法和谐统一,知识传授与智能开发的和谐统一,德育和智育的和谐统一。3.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

要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是怎样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的,解决难点运用什么办法。

4.说明采用那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

5.说明课后小结方式和内容。6.说明作业布置的内容及目的。

7.说明(展示)板书设计。

(九)教学效果分析

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深广度的估计,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状况的估计。

说课活动,分课前说课和课后说课两种形式,不论是课前说课还是课后说课,上述内容必须阐述清楚。课前说课还应说疑点,说明在备课中自己拿不准的疑点,求教于其他教师。课后说课还应包括“学生学得怎样”的教学效果评估和“教学反思”,即对这节课优缺点的思考。

三、说课时注意的问题

说课,不同于一般的发言稿和课堂教学,它要求说者比较系统地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而不是宣讲教案,也不是浓缩课堂,它的核心在于说理,在于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说课的重点在于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突破上。在说课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一)抓住一个“课”字,突出一个“说”字

说课,要用一节课10-15分钟的时间说出一节教学环节齐全的课,必须经历完整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常规课课型来说,要经历铺垫—新授课—举例—巩固—置疑—小结—练习等过程,对采用目标教学法的课程来说,要经历前置补偿—揭题展示—反馈矫正—课堂练习等过程。因此,说课者要根据课型抓住这节课的基本环节去“说”。说思路、说方法、说过程、说结构、说内容、说训练、说学生、无论说什么,都要说得有理有据,使听者叫好,达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目的。

在说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说课”不等于备课,教师千万不能照教案去说;(2)“说课”不等于讲课,教师不能视听课对象为学生去说;(3)“说课”不等于背死课,教师不应将事先准备好的“说案”一字不漏地死背下去;

(4)“说课”不等于读课,教师不能拿着事先写好的材料去读。因此,教师在说课时,要紧紧围绕一个“课”字,突出“说课”的特点,完成说的过程。

(二)遵循“课”路,选准“说”法

教学思路是教师课堂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教师实施教学过程的基本构想。教师讲课时,要紧紧围绕教学思路进行,教师在说课时,当然也要环环扣住课堂教学思路展开。能否围绕教学思路实施“教”法,能否围绕教学思路展开“说”法,无疑是教师授课和说课成败的关键。

诚然,说课的方法很多,需要因人制宜,因材施“说”。说理、说实验、说演变、说现象、说本质、说事实、说规律、正面说、反面说、横向说、纵向说、理论联系实际说、陈述说、间语说。但无论怎么“说”,都要遵循课堂教学思路这一主线去“说”。

(三)变换“说”法,找准“说”点

说课的对象是听众,而不是授课的对象学生。这些听众可能自是说课的评委、本学科的教师、本教研室的教师、其他学科的教师及教务科、教育研究室部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但无论怎样,这些群众都竭力站在学生角度去对待说课者所说的课,去审视说课者说课时的一字一句、一举一动,包括教法的采用,教学重难点的突出、突破,教学环节的把握以及教学语音、语气、表情、称呼等。因此,说课者必须置于听众思维和学生思维的变化处,站在备课讲课的临界点,变换“说”位,编写“说”案,研究“说”法,找准“说”点。

(四)把握“说”度,把课“说”活

说课的重点应放在说清思路、说清教学过程、说清教学方法;而讲课的重点则应放在实施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反馈教学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换句话说,说课重理性和思路,讲课重感情和实践。因此,用极有限的时间完成说课,必须详略得当。

那么,如何把握“说”度呢?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因材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选取“说”法,把课“说”活。说出该课的特点和特色,把课说得有条有理,有理有法,有法有效、说得生动有趣、绘声绘色,使听众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使听众都有“词已尽意无穷”的感觉。这就要求说课教师认真钻研说“材”说“案”,灵活选用“说”法,准确实施“说”程,这样,才能把课“说”活。

第五篇:浅谈在课堂如何创设合适教学情景

浅谈在课堂如何创设合适教学情景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化学实验、信息技术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化学课堂教学活动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活动的质量,更能体现新课程的特点。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强调,科学探究是一个重要的理念。笔者认为,在落实科学探究教学中,探究教学是重要的前提。开展探究教学有利于新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化学科学素养;增加学生兴趣,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有利于探究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以使探究教学科学化。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的原则

笔者认为,高中化学课堂实施探究式教学应遵守以下原则。

1.1 目标明确原则

对于任何一个问题而言,探究的空间都很大,角度很多,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学校教学的条件,设计出一个个任务,让学生来逐个完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比如,盐类水解的教学设计,笔者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教学时间和教学大纲等限制,在教学中先把盐类水解细分为四个小目标:(1)盐类水解的含义;(2)盐类水解的本质;(3)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4)盐类水解的应用;四个小目标层层推进,以适应学生的认知过程。教学过程如下:

创设情境 情境:NaCl、NH4Cl、CH3COONa溶液是否都呈中性?

实验:用pH试纸测试NaCl、NH4Cl、CH3COONa溶液的酸碱性。

产生疑惑释疑:a.溶液酸碱性的原因;b.此水溶液中存在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c.写出化学方程式和电离方程式。

导出概念归纳:盐类水解的概念和本质,并与中和反应作比较。

发现规律问题:是不是所有的盐都能水解?

总结:能发生水解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影响因素实验:用pH试纸测试Na2CO3、CH3COONa溶液的pH,比较碱性强弱。

分析:比较阴离子对应的酸酸性强弱。

内因:越弱越水解。

外因分析:联系影响化学平衡和水的电离的因素。

应用问题问题:溶液配制、浓缩与蒸干、泡沫灭火器、明矾净水、改良土壤等。

1.2 自主与合作相结合原则

《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探究教学中,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探究是一个多侧面活动,需要观察、提问题、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需要设计研究方案,需要根据证据来检验解释问题,提出答案、解释和预测,需要将探究结果与同学交流讨论。上述活动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是不可能完成的。

如在合成材料这节内容学习上,重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环保意识。所以针对这个特点,笔者在新课前,把学生分成三大组,各负责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这三块内容,给学生足够大的空间去自主探究;小组内讨论决定内容如塑料的定义、分类、主要成分、性质、用途和危害等,再自行分配任务,去查阅资料,然后整理、汇总。正式上课时,请各组选代表上台阐述对塑料等材料的理解,并要求能解答其他同学的问题(本组成员可补充)。结束前,笔者对每个组的表现进行适当的评价和鼓励。从课前学生的积极准备,上课时的发言表述,课后的讨论都可发现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中体会到了无限的乐趣,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1.3 量力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是指探究的难度、方式和内容必须从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出发:心智发展水平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特别是心理发展水平;二是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特别是系统的科学知识已经达到的水平,即探究活动中的障碍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高中化学探究教学情景设计

教学情景是指教学内容在其中得以存在、运动和应用的环境背景。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和学习,与其所发生的情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情景的性质决定了所学知识在其他情景中再应用的可能性,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景中学习才更有效。情景作为一种有效的知识呈现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舌功能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陶冶学生的情感。探究情景的创设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事实情景

事实情景包括化学史实、日常生活、社会热点、工农业问题,以及能体现化学与社会、经济、人类文明发展等有关的事实和材料。化学发展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化学家勤奋探索、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精神和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光辉品质。若在教材中进行一些化学家的相关介绍,让学生了解化学家对科学事业的热情和献身精神,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逐渐培养优良的意志品质。

同样,化学教材中的化学史、联系社会的内容等有利于让学生认识化学是与人类、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进而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完善道德品行,提高自己的修养,明确社会责任感。如,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第一单元内容,“走进化学世界”章头图,是一张小猫栖息在2200℃火焰上的照片,学生们看到这张照片,就产生强烈的探究未知事物的欲望。从而,可以借此引出材料化学,让学生了解化学是材料科学的基础;又如有机化学中学习蛋白质时学生对此有熟悉感,所以在设计这堂课时,时时联系身边的“蛋白质”,拉近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引课时,采用震惊全国的“毒奶粉”事件,讲解蛋白质的变性时,联系“非典”和“禽流感”时杀菌消毒的方法,从生活入手,晒太阳,高温蒸煮、擦酒精等,最后联系生物知识,回忆学习氨基酸的知识。整堂课紧紧围绕生活,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2.2 实验情景

创设多种真实、生动、直观的实验教学情景,营造学习情景,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如可利用化学现象,特别是与学生日常经验和原有认识相矛盾的、新颖奇特的实验现象,不仅能带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而且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在学习“燃烧与灭火”时,笔者用一块棉手帕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里浸泡,待均匀湿透后,将手帕展开,用镊子夹注两角,用火柴点燃,手帕立即燃烧起来。当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然后,问学生:手帕明明燃烧了,为什么完好无损呢?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释吗?这时,学生兴趣大增,思维高度集中,立刻研讨其中的奥妙。教师可“趁热打铁”,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经过一系列的问题探究之后,学生从现象到本质,掌握了一系列的知识,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3 问题情景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特别是针对一些重点、难点及学生难于分析理解的知识,教师可直接设置与学生已有知识不完全匹配的疑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探究新知识的欲望;美国现代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学习新知识最重要的是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由学生已有知识设置的问题情景所架设的桥梁,能有效地将学生引入新知识的探索情景中。

案例1原电池原理

情景设计 在盛有少量稀硫酸的试管中先后分别插入铜丝和放入锌粒,观察现象;然后将铜丝抵在稀硫酸的锌粒上,观察铜丝表面的现象。

提出问题铜丝表面为什么有气体产生?这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

假说验证引导学生分析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的实质,提出铜丝和锌粒之间有电流产生的假说,并按教材中的原电池装置检验电流。

案例2过氧化钠的性质

问题情境回忆Na2O能与H2O、酸性氧化物(CO2)等反应的性质。

提出问题Na2O2也能与H2O、酸性氧化物(CO2)等反应吗?

猜想假设比较Na2O2和Na2O的组成和结构,提出Na2O2也能与H2O、酸性氧化物(CO2)等反应,但反应产物可能有所差异的假设。

实验验证将少量水滴入盛有Na2O2固体的试管中,有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无色气体产生,把试管中的反应混合物用水稀释,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结论Na2O2能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联想应用 Na2O2也能与CO2反应

2Na2O2+2CO2=2Na2CO3+O2

在Na2O2与H2O、CO2等反应中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参考文献

[1]钱晨岚,蔡亚萍.高中化学课堂探究教学方案设计的研究.中学化学,2006.12.[2]魏长奎.研讨初中化学教材中插图的功能.中学化学,2006.11.[3]赵坚志.“共价键”探究性教学的策略与实践.中学化学,2006.11.[4]陆军.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类型和生成策略.中学化学教与学,2006.8.

下载魅力课堂正逢时——“大情景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魅力课堂正逢时——“大情景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魅力教师经典课堂

    魅力教师经典课堂 ——记安康市2012年全国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观摩会之感 4月7日至8日,有幸参加了安康市2012年全国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观摩会。我领略了几位名师的教学风......

    魅力课堂读后感[范文模版]

    通过读《魅力课堂》一书,最让我有感触的就是把握教学形式一辑中“好问题驱动教学”一章,因为这是作为新教师的我在课堂上实际遇到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魅力课堂读后......

    魅力课堂读后感(精选合集)

    《魅力课堂》这本书是赵希斌老师的着作,在这本书中,告诉我们教师教育的发展与完善离不开教育者的热情与爱、探索和实践。以下是魅力课堂读后感,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魅力课堂读后......

    如何打造魅力课堂

    如何打造魅力课堂 魅力,就是对人的吸引力。文章有魅力,别人就愿意多读,人有魅力,别人就愿意与之交往。一个教师若有魅力,他的课就自然有味道,学生就喜欢多亲近,聆听其教诲,所谓“安......

    构建魅力课堂

    构建魅力课堂 摘 要: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开始前的序幕,它是引导学生进入有效课堂的一座重要桥梁。在优化教育的要求下,教师应重视并充分利用课堂导入这一环节,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

    魅力课堂解读

    魅力课堂解读 宋村中学培训处 目前在新课程改革中出现了两种现象,一种是借口注重实效,不愿意进行课改;一种是注重了形式,忽略了课改的实质。两种现象的结果都使得课堂失去了魅力......

    魅力课堂读后感

    《魅力课堂》读后感 暑假里我认真阅读了《魅力课堂》这本书,他主要表达对于“什么是好的教学”这个问题的看法。同时这次暑假的90学时培训也学习了“初中科学教学有效性的认......

    打造魅力课堂

    创造魅力课堂 那么课堂是什么?关于课堂的定义,我们早就知道,并且描述它的方式也很多: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要场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只要渠道。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育人的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