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长春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短文二篇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时间:2019-05-13 00:36: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秋长春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短文二篇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秋长春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短文二篇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第一篇:2018秋长春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短文二篇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味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2.把握课文以简朴的语言写朴素的坟墓的特点,理解“朴素”、“最美”的深刻内涵。

3.掌握对比手法和衬托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理解“朴素”、“最美”的深刻内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鉴赏美的良好习惯。

2.引导学生理解朴素美、人格美的内涵,争做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2学情分析

《世间最美的坟墓》为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十四课。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于1928年游历俄国,参观托尔斯泰墓后写的一篇游记。表面看这是一篇游记——记游托尔斯泰墓,但在实质上它是一篇抒情散文,借游览托尔斯泰墓抒发作者对这位伟大作家的崇敬之情,表现作者对朴素、恬淡人生的追求,是一篇平淡其外激情其中的散文。学习这篇散文,应注意引导学生体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引导学生注意理解“朴素”、“最美”的深刻内涵。

3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为什么说托尔斯泰墓“最美”?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味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二)教学难点

“朴素”、“最美”的深刻内涵。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生命终结无可避免。古往今来,世人对生命的最后的驿站——坟墓作了各种不同的诠释。坟墓通常是什么样子的?什么样的坟墓是美的坟墓?让学生思考:(答案不定).世间有哪些美的坟墓? 课件展示世间公认美的坟墓的图片并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幻灯片2--5)。请同学们概括出这些坟墓的特点(幻灯片6)作者认为上述的坟墓都不是最美的!作者是何许人? 作者简介:(课件展示,幻灯片7)到底在他眼里怎样的坟墓才是最美的?今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来到俄国参观世间最美的坟墓——托尔斯泰的坟墓!(课件展示托尔斯泰的坟墓的图片,幻灯片8),并介绍托尔斯泰其人

3.托尔斯泰简介:(课件展示,幻灯片9---14)活动2【讲授】

二、引导点拨,展开教学

(一)引导学生感受托尔斯泰墓与前面列举的名人的坟墓的差异(课件出示图片,幻灯片15,使学生直观地加以比较,从而得出结论),试用一词概括对托尔斯泰墓的整体感觉——朴素。

(二)听读课文(课件出示幻灯片16,播放课文朗读),划出值得注意的字词以及体现托尔斯泰墓朴素的句子

1.正音(课件展示:幻灯片17)2.体现托尔斯泰墓朴素的句子:(生回答后用课件展示:幻灯片18)师点拨:托尔斯泰墓的周围,该有的却什么都没有,我们看到的只是随处可见的阳光、白雪、一个长方形的土堆和稀疏的木栅栏,以及四周盛开的鲜花和几株大树,听到的只是清风拂过树梢时发出的“飒飒”声响。如果要给这样的“朴素”再加一个修饰语的话,那便是文中的一个词——逼人。的确是“朴素”扑面而来,不知道同学们感受到了没有。下面我们一起有感情的读一读这些句子吧!(三)感受托尔斯泰墓的“朴素美”

1.请一些同学谈谈读完了这些文字,除了“朴素”,还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的答案不一)师小结:我们还感受到了一种“美”,这里景色优美,环境宁静,很美。让我们再来看看那些亲临墓地的人们有什么感受吧!要求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明确: “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震撼每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课件直观展示,幻灯片19)3.再找出表现作者感受的句子,明确: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也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4.师点拨、引导:来这里参观的人们心里受了强烈的震撼,作者更是用了三个“之最”来表达感受——世间最美、最宏伟、最难忘的坟墓。感受都比我们深刻。这不由得引起我们的思考:托尔思泰墓为什么有这么大的神奇力量?墓冢的朴素,与人们的崇敬形成了怎样的联系,这种关系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后,课件展示(幻灯片21)(四)探讨:请同学们谈一谈对美的认识。

1.生思考,讨论,形成意见,回答

2.师点拨:托尔斯泰坟墓的美,其原因不仅在于它的形式,还在于托尔斯泰本人的一种人格的美!是他的形象宏伟,品格感人!其实“美”不仅仅是指能给人们带来视觉享受的有形的东西,它还包括那些强烈地冲击人们的心灵的、给人们以心灵的震撼力的事物。震撼越是强烈,审美的效果便越好。“美”还在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幻灯片22)(五)思考:文章结尾为什么要提到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坟墓 ? 课件展示三位伟人的坟墓图片及简介(幻灯片24,25,26)生思考,讨论,形成意见,回答

明确:对比。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他们的坟墓虽然豪华、华丽,但这并不为过,这和他们伟人的声名是和谐统一的,而托尔斯泰墓的朴素与他淡泊名利的品格是一致的,因而人们认为它是最美的,那就让这位伟人享受这种自然、宁静,幸福地安睡在这片远离尘嚣的林阴里,让我们默默地向托尔斯泰墓告别吧!

活动3【活动】

三、拓展延伸

讨论:对学生化妆,穿高档华丽服装的看法。

活动4【作业】

四、作业

(一)读一部托尔斯泰的名著

(二)预习新课

第二篇: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短文二篇热爱生命》教案长春版

《短文两篇》 热爱生命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作者,整体感知散文的内容,理解体会蒙田对生命本质和意义的阐述。

2、过程和方法目标 : 理清思路,品味文章朴实又富有哲理的语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阅读学习课文,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每一天。2学情分析

本课所教的是九年级的学生,学生对现代文的阅读有了一定的基础,在分析基本的思想和作者情感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方法,本课主要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更深入的了解作者所要阐述的对生命的的意义的认识,指导学生珍惜时间,热爱生命。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清思路,品味文章朴实又富有哲理的语言,感悟生命、热爱生命。【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热爱生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韩红与《天亮了》这首歌曲的创作导入新课。

1999年10月3日就在贵州马岭河风景区发生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一起缆车车亡事故。惨祸发生在1999年10月3日上午11时30分。在这场惨祸中,两岁半的潘子浩是一个奇迹,他仅仅是嘴唇受了点伤,缆车坠地的一瞬间,父亲潘天奇、母亲贺艳文将潘子浩举过头顶,双手牢牢抓紧,在这危急的时刻,年轻的父母用高举的双手阻挡了袭向儿子的死神,而他们自己的身体却没有任何的防护,儿子得救了,父母却永远和上了双眼,永远离开了他们深爱的孩子,他们眷恋的世界。潘子浩说起妈妈,爸爸时:我妈妈爸爸出差了。

这个生命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歌手韩红,经过多方联系,她领养了这个大难不死的小孩,用真情创作了感人至深的《天亮了》

韩红说她一谈到这件事情的时候,就特别恨那些对生命完全没 有任何尊重可言的人。生命是最重要的话题,因为没有生命就什么也没有。(引出关于生命的话题内容)今天,我们将借助蒙田的《热爱生命》来进一步领悟生命的意义,认识生命的本真。(板书课题)我们在学习文章的时候要做到有的放矢,下面请看本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有哪些?请大家齐读一遍学习目标。活动2【讲授】热爱生命

二、学习目标展示(幻灯片展示)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作者,整体感知散文的内容, 理解体会蒙田对生命本质和意义的阐述。

2、过程和方法目标 : 理清思路,品味文章朴实又富有哲理的语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阅读学习课文,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三、学案反馈(以小组竞答方式完成填空)(一)、第一小组同学:关于作者(学生概述与多媒体展示结合)①蒙田(1533——1592),是法国重要的思想家和散文家。他几乎把毕生精力用在对人性种种形态的审视和研究上,撕去一切人为的伪装,揭示人的本来面目。所以,在16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

他的《随笔集》记录了自己在智力和精神上的发展历程,与《培根人生论》《帕斯卡尔思想录》一同被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的三大经典,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第二小组同学: 文体

②(关于随笔)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

(二)、三四小组同学【重点字音、字形、字义的积累】

1、注意括号内字的写法(齐读)

四、阅读思考,小组合作探究进行成果展示。

同学们,当你们看到“热爱生命”这个标题的时候,脑海中会产生怎样的疑问?(为什么要热爱生命?怎样热爱生命?板书写出问题。)请大家带着这两个疑问,一起进入课文的学习,看看蒙田是怎样回答的。

1、请一个组领读第一段,齐读第二、三段。

明确:①因为生命值得称颂,富有乐趣,是自然的厚赐,优越无比,所以要热爱生命。②享受生活,珍惜光阴,增加生命的分量。(你有更好的热爱生命的方法吗?)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过,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下面就让大家用活动来体现生命吧!

2、全文是由哪个词语引出话题的?对这个词作者是如何阐述的?大家觉得这个词和“生命”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明确:①“度日”。②坏日子,要飞快地“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因为不能让生活中的挫折、不愉快的事破坏生活的兴致,“细细品尝” 是为了更充分地享受生活中的乐趣。)③生命和度日密不可分,因为我们的生命是由我们所度过的每一天组合而成的。同时,作者从如何度过生命中平凡的每一天这个稀松平常而与我们人人都紧密联系的话题入手,也会给读者带来一种熟悉亲切之感,调动读者阅读的兴趣。

3、文中还提到了哪些人对生命的理解是不同的?通过对这几类人的对比描写,概括一下作者对待生命的态度。

明确:“哲人”:“打发”“消磨”“回避”“无视”它,仿佛生命是“苦事”“贱物”;“我”:认为生命是“值得称颂”“富有乐趣”的,我们的生命是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糊涂人”:把希望寄托于来世。

4、作者热爱生命,那为何在第三段中说“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 作者对“死亡”抱有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明确:这倒不是因生之艰辛或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而作者之所以不感到死亡的恐惧,随时准备告别人生也毫不惋惜,也就是因为他乐于生。作者对死亡抱着坦然的态度。

五、品味哲理性语言。

同学们你们喜欢本课吗?喜欢那句话,让我们来共同品味一下本课的语言。

1、你如何理解“生之本质在于死”这句话? 点拨:我们的生的状态是相对于死的状态而存在的,正如幸福之于痛苦、饱与饥、胖与瘦的关系一样,他们相对存在,缺一不可。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暂的、有限的,总是要死亡的,是人人所不能避免的。

2、你如何理解“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点拨: 正面:如果我们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认真而充实地生活,正如蒙田在课文里所说的享受生活要讲究的方法是要抓紧时间,有效利用时间,增加生命的分量,进而善于享受生活中各种快乐的人就感到死而无憾,就不感到死的苦恼了。

反面:如果一辈子懒散拖沓,萎靡不振,不能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留有好多遗憾,临死时必然

感到苦恼。

从哲学上说,人在追求自己的生命价值时可以超越死亡。在人类的历史上,自沉汨罗江的屈原,断头台上的谭嗣同,这些著名人物都把个体的“小我”融会于人类的“大我”之中,实现了人的生命的自我超越。

活动3【活动】热爱生命

六、拓展延伸

1、举出生活中热爱生命的事例

2、学习本文后,你有哪些感悟?小组资料展示,包括视频、音乐、名言、图片。

七、总结概括:作者从“度日”的含义谈起,引出对生命的两种理解和不同的态度。从对比中得出结论:生命是否可爱,取决于对生命的认识。如果认识有偏差,只好虚度此生。接着,换一个角度,从生命的特殊形式——死亡谈起,指出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没有死亡的苦恼,作者由于讲究生活的方式,才使生命丰盈饱满。希望大家懂得:如何热爱生命,怎样更好地生活,如何最大限度地体现生命的价值。

八、结语

朗读“如 果”

——如果今天早上你起床时身体健康,没有疾病,那么你比其他几百万人更幸运,他们甚至看不到下周的太阳了;——如果你从未尝试过战争的危险,牢狱的孤独,酷刑的折磨和饥饿的滋味,那么你的处境比5亿其他人更好;——如果你能随便进出教堂和寺庙而没有任何被威胁、暴行和杀害的危险,那么你比其他30亿人更有运气;——如果你的冰箱里有食物,身上有衣可穿,有房可住及有床可睡,那么你比世上75%的人更富有。

生命中充满各种意外,而你至今身体机能健全,生命安然,所以,你要懂得珍惜与感恩。热爱生命的最好方式就是热爱生活,珍惜时光,让生命之花怒放。活动4【作业】热爱生命

九、作业布置

许许多多的人用尽毕生的精力在诠释着生命,领悟着生命,发掘着生命的真谛,比如下列作家的作品就是如此(投影仪呈现推荐读物)这些人因不同的经历而对生命有着不同的思考,课后请大家找来读一读。或许,当你正经受着生活的磨难时,这些作家、作品会启悟你,引导你,会给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之感,会让你发现生命永远是一曲值得称颂的歌。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热爱生命!

十、附板书 热爱生命 蒙田

为什么要热爱生命—————怎样热爱生命 值得称颂 享受生活 富有乐趣 珍惜光阴 是自然的厚赐 增加分量

第三篇:2018秋长春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4课《品质》教案

1教学目标

了解高尔斯华绥及其创作。

2、分析鞋匠格斯拉的人物形象,认识这位处于社会下层的普通人物身上体现出的人格的光辉。

3、学习从人物活动中选取有价值的材料,以恰当的形式表现人物的写法。2学情分析

学生对故事情节和文章的脉络能够独立梳理清楚。字词能够独立处理,并熟练掌握。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不能够把握太好。

自己评价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时,语言不一定组织的很好。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进一步体会作者塑造人物的深层含义。【教学难点】

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分析,如何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你对主人公的评价。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品质》

1、作者及时代背景的介绍

约翰·高尔斯华绥(JohnGalsworty,1867—1933),英国小说家、剧作家。出身于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在牛津大学学过法律。他的文学生涯开始得较晚,三十岁(1897年)发表处女作,1906年长篇小说《有产业的人》问世,奠定了他成为英国第一流作家的地位。以后二十多年中写了大量作品,几乎每年出版一部小说和一个剧本。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品质》写于1911年。当时的英国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追求享乐时髦,世俗的眼光衡量一切的标准就是金钱和利益。现代社会机器大生产几乎完全取代了原始的手工业生产,大公司行业垄断“大鱼吃小鱼”的情况愈演愈烈。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形下,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一些公司采用一些不符实际的广告招揽顾客,而为了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商品的真正质量却在下降。一部分人于是对被挤压到社会边缘的传统的手工业无限怀恋,因为这些小本经营都实实在在、童叟无欺、质朴而踏实。

2、整体感知

本篇小说写于1911年,是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风格各异的短篇小说中十分优秀的一篇。小说刻画了一位诚实敬业,视做靴子为一门艺术的鞋匠格斯拉,讲述了这位手工业者在大工业的冲击下虽日益贫困却恪守着职业的尊严和道德,最终用生命奏响了人性的赞歌,从而也传达出作者在新旧两种文明冲击碰撞之际的思考和忧虑。活动2【活动】《品质》

【自主学习】 1.字词整理

沁()人心脾 靴()子 一爿()鬈()曲 赊()账 趿()拖鞋 蹙()眉 时髦()褶()皱 脚趾()诧()异 断炊()2.情节梳理

小说这种文体,同学们应该相当熟悉,一般的小说不外乎就是描写典型环境,叙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借此来反映一定的思想主题。这篇小说也讲述了一个故事,关于鞋匠格斯拉的故事。在鞋匠格斯拉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课文,将这个简单的故事用两三句话来概述一下。【合作探究】

1、课文是一篇小说,题目为“品质”,其中含有那几层含义?以前我们学过的那篇小说题目也具有这样的特点?

2、课文中几次提到格斯拉先生的“理想”,格斯拉先生的理想是什么?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往往是造成人物悲剧命运的关键所在,格斯拉先生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具体表现在哪里?

3、“他是个怪人。但是他做了顶好的靴子”,这是小说中年轻人对格斯拉先生的评价。你同意他的观点吗?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需要这样的“怪人”? 活动3【练习】《品质》

【拓展延伸】

塑造人物是小说创作的核心任务,外貌描写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外貌描写必须抓住特征,不宜从头到脚全面描述,更不能搬用套语,千篇一律。成功的外貌描写,读者从人物的肖像就能看到他的个性和命运。反复阅读课文中外貌描写,体会它抓住人物特征、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方面的精彩之处。自己写一段你所熟悉的人物的肖像。(字数不限)

第四篇:九年级语文上册 18 短文两篇教案 长春版1

18.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1.准确把握课文内容。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文章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孔子世家赞》

一、导入新课。

教师饱含深情地背诵初一时学过的《〈论语〉八则》,吸引学生齐声同背,从而开始教学。

二、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回顾、介绍孔子、司马迁与《史记》。

三、研读课文。1.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自行朗读课文,画出理解有困难的词语、句子,教师巡视,纠正学生不正确的读音及停顿、语调等。

(2)学生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疑。提示学生注意下列加点词语。心乡往之:通“向”。适鲁,观仲尼庙 :往,去到。诸生以时习礼其家:按时。当时则荣:当(他们)活着时。

则已焉:通“殁”,死。传十余世:大数或度量单位等后面的零头。学者宗之:拜……为宗师。

(3)学生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内容。2.探究下列问。

(1)本文是司马迁叙述孔子生平事迹后所作的评论,讨论:本文行文的思路是怎样的? 明确:先引《诗经》中的诗句以示对孔子的敬仰之情;接着展示孔子遗风,以表向往之心;最后以君王等来衬托孔子的影响。

(2)文中的主旨句是哪一句?从中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心乡往之”是主旨句。这里可看出作者对孔子的敬仰、推崇之心。

(3)作者讲到“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同学们也曾学过《论语》中记录的孔子的言行,你们从这些言行中可看出孔子是怎样的人?

明确:学生可结合所学的孔子语录来谈。

(4)“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孔子的学说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封建历史中一直深深影响着中国,即便是今天,我们中国人的生活、思想、行为仍可看到孔子学说烙下的印迹,请同学们列举一些例子。明确: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加以引导。3.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齐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是的,孔子学说有如此深远的影响,司马迁在写作《史记》 时已预料到了,将孔夫子称为 “至圣”既表达了推崇之心,又 是对孔子的最高评价。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本文。

2.以小组为单位阅读《史记·孔子世家》,写作一篇研究文稿《我看孔子》。《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一、导入新课

由上次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为了维 护封建统治,从汉武帝开始,历朝各代统治者都把孔子学说作 为正统思想,如果有人胆敢说出自己的主张,便被诬为异端邪 说、毁圣叛道,就要被严酷地制裁。在这 制统治下,仍有 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者,明代的李贽便是其中之一。

二、利用多媒体展示孔子故里的系列图片及各朝代祭孔的有关文字、后世对孔子追封的称号。

三、介绍作者

李贽(1527—1602),号卓吾,泉州晋江人。明代中叶的重要思想家与文学家。他思想解放,敢于抨击封建社会传统道德 与教义,被封建统治集团视为异端,屡遭迫害。后终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被捕下狱,自刎而死。

四、研读课文 1.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练读,要求读顺句子、读准字音,画 出不懂的词语、句子。(2)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下列词句。吾亦以为大圣:认为……是。强不知以为知:不懂装懂。

矇聋:目不明曰矇,耳不聪曰聋。这里指道学后辈小子们只知听信儒先父师之言而不会独立思考,如同瞎子、聋子。

(3)学生结合注释,练习翻译课文。2.师生合作探究下列问。

(1)本文是一篇驳论文,驳论的主要论题是什么?是用什么来批驳的?

明确:论 :“人”与“吾”皆以孔子为大圣,以老、佛为异端。以孔子自己的话作为材料,揭穿世代相传的所谓“大圣”和“异端”,只是儒先们的臆度之言,与孔子的话并不一样。这样,就用有力的论据,驳倒了对方的言论。

(2)作者最后一段连用四个 “从众”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分析。明确:短短的几句话中,连用四个 “从众”,意在反复申明,事孔子并不是出于自己的本意,仅仅是一 “从众”行为。因为作者 “虽有目,无所用矣”,所以把这些话 在 “孔子像”上,与其说是 “事之”,不如说是 “批之”。

(3)本文在当时被看做是“毁圣叛道”,你是 同意这种看法?结合课文,谈一谈作者所毁的、所叛的究竟是什么。

明确:作者所毁的、所叛的并非孔子学说本身,而是后世学孔的道学家盲目崇拜孔子,用封建礼教使人们变成一个模样,短从而丧失个性。

(4)本文将封建卫道士的面纱彻底揭开,使人们意识到统治者的真正用心,作者是用什么手法达到这样的批驳效果的?

明确:①文章全用反语,层层剥开了“人皆以孔子为大圣”的原因。②巧妙地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进行批驳。

3.“从众”是治学的大忌,不“从众”才能获得真知灼见。然而,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又常常习惯于“从众”,很难改变。结合你的生活、学习实际,谈一谈你对“从众”的看法。

五、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齐读课文。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反封建的勇士——李贽坚韧不 的彻底斗争精神,同时思想上受到深刻的启迪:要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勇敢地开拓创新。

七、布置作业

1.熟读《短文二篇》。2.抄记课文中的重点实词。

第五篇: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成功》教案 苏教版

成 功

【教学目标】

1.准确把握和理解作者的观点,结合自身及他人经验对成功有自己的看法。2.品味文章富有哲理的语言,学习牛吃草的读书方法。3.学习作者旁征博引、逐层深入地把观点完善起来的论证方法。【教学重点】

准确把握和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作者旁征博引、逐层深入地把观点完善起来的论证方法。【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富有哲理的语言,学习牛吃草的读书方法。【课前准备】

1.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

2.积累文中的成语及关于成功的名言在摘抄本上。【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走近名人

展示季羡林图片及资料,师生共同归纳出季羡林的成功之道:珍惜时间,孜孜不倦,坚持不懈……,由此导入课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位学术大师是如何看待成功的,我们除了惊叹和钦佩外还应该做些什么?

二、学牛吃草:大量进食——感知文本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划出作者对成功所持的观点。师强调:天资+勤奋+机遇=成功,其中关键因素是勤奋。

三、学牛吃草:不断咀嚼——研读文本

1.对构成成功的三个条件,作者分别持什么态度?又是如何来证明的?

学生自由细读课文后自由讨论,各抒己见,互相补充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师归纳:作者先承认有天资,但不惟天资,通过举文革中和现在的自命天才的人的例子来说明对待天资要客观;接着肯定勤奋的重要性,举例和说理相结合;然后举自己的例子说机遇有时很重要;最后引用韩愈和王国维的话强调勤奋是最根本的条件。

2.作者对文革中和现在的自命天才的人的评价分别是:“至今不解”、“不敢赞一词”。请你谈谈自己的理解。

学生齐读第六段,后谈自己的看法,师引导并鼓励学生做到言之有据。

3.作者认为“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无能为力”。请你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如果不同意作者的观点,你又可以怎样修改或作些补充?

同桌讨论,学生大胆质疑,谈对问题的独特见解和感悟,师评价。

4.用自己的话清楚连贯地阐述王国维的“境界说”,体会作者引用这几句话的作用。学生自由朗读王国维的“境界说”,然后指名背诵,接着四人小组讨论并发表小组见解,师概括:第一境——立志:对成功的渴望;第二境——追求:为成功付出艰辛;第三境——获得:成功悄然而至。

5.对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质疑或对自己很欣赏的句子表明看法。

学生默读课文,自由发表见解,提出质疑的由其他学生帮助解决,老师适时引导和提示;欣赏语句的由学生先评,老师补评。

四、学牛吃草:善于反刍——拓展文本

1.为文中作者的观点补充论据:

根据以下提示,请你思考与之有关的例子来证明,古今中外的皆可。

A、成功需要天资B、成功需要机遇C、成功需要勤奋D、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勤奋。学生互相交流思考结果,教师给予评价并强调:议论文中的例子叙述要简洁精炼,讲清楚与观点有关的内容就可以了,不宜叙述详细,对于大家熟知的故事或典故等只需一笔带过,没有必要再作介绍,如文中第七段的囊萤、映雪、悬梁、刺股作者就没有展开叙述。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也可略作补充,如:

A、杨丽萍的舞蹈倾倒无数国内外人士,有人说她就是专门为舞蹈而生的,她的好多作品都给人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B、1965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使人类在认识生命奥秘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当时有很多人提名牛胰岛素的研制者应当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可由于作出此贡献的人多,国内因为报名争议得很厉害,送给评审委员会的名单多达14人,而诺贝尔奖只奖给有突出贡献的一两个人,这样他们就与此奖擦肩而过。

C、我国数学家陈景润为解决“哥德巴赫猜想”,坚持每天凌晨3点起床学外语,同时每天去图书馆。有3天中午,管理员临走时曾大声喊问里面是否有人,但全神贯注的他没有听见,被反锁在里面,后来他毫不在意的微笑一下,又重回书堆中。最终他成为数学大师。

类似书中的成语故事有:凿壁偷光、闻鸡起舞、程门立雪等。D、南北朝时的江淹,少时笃志好学,其诗幽丽精工,《恨赋》、《别赋》脍炙人口,晚年满足安逸生活,再也写不出好文章来,人称“江郎才尽”。

2.对成功有自己的看法:

教师展示以下名言:对于成功所需要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观点,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阅读体验等谈谈你的看法。

有人认为成功要耐得住寂寞;有人认为自卑是成功的障碍;有人认为成功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需要点滴的积累、需要大胆的尝试、勇于面对失败。如果你想要获得成功,就要以持之以恒为朋友,以经验为顾问,以耐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守望者。——爱默生

爱因斯坦的成功公式:W(成功)=X(艰苦劳动+Y(正确方法+Z(少说空话)李嘉成认为成功靠3Q:IQ(理性智商)EQ(情绪智商)SQ(心灵智商)。

学生思考后各抒己见,互相评价,师进行小结:有同学认为成功需要创新,需要自信;有同学认为成功需要持之以恒,需要不断探索;也有同学认为成功是一种感受:难题攻克了是成功,考试进步了是成功,得到别人的赞扬是成功,得到他人的感谢也是成功……,相信每位同学对成功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那么,你渴望成功吗?你最近的预期是什么?你准备以怎样的行动来获得成功?

五、课堂总结——升华观点

我们时常会羡慕他人取得成功,慨叹命运对自己不公,学完季羡林老先生的这篇文章相信每位同学都知道该如何去做。“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要脚踏实地,勤奋不懈就能成功。希望大家能在以后的学习当中确定目标,勤奋努力,抓住机遇获取成功。

六、学以致用——赏心悦目

1.作文《我看成功》,不少于300字。

2.课外阅读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永远的悔》、《春满燕园》等作品。板书设计:

成 功

天 资 + 勤 奋 + 机 遇

↓ ↓ ↓

无能为力 自己决定 无能为力 勤能补拙 业精于勤 勤创机遇

下载2018秋长春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短文二篇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秋长春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短文二篇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