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策略[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3 00:46: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高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高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策略》。

第一篇:浅析高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策略

【摘 要】鉴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实用性、应用性特点及高职教育的特殊性,传统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应现代物流企业人才培养要求。在此前提下,本文对原有的理论教学方法结合物流课程进行深入细化探讨,同时将实践教学方法应用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中,有针对性地将物流管理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教学方法;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主要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需求,面向专业的3PL企业、货运公司、联运公司、港口、快递公司、生产企业物流部门、E-commerce企业、商业企业、储运企业、货物集散中心等,培养既掌握现代物流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又具备物流组织的管理和市场开拓等实践能力的实用型人才。论文发表为实现这种人才培养目标,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但造成了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更严重地是阻碍了学生智力的发展。所以,采取一些适应教学现实全新的教学方法迫在眉睫。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双边活动,必须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特别是作为实践性极强的物流专业课程,更必须始终强调学生的主动地位。只有通过学生的各种主动活动,才能把书本知识转变为个体知识,并升华为创新知识,这些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但这个过程又不是自发地进行的,必须有教师的启发、引导并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使学生完成整个课程体系的学习。

在物流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自身的较强的应用性特点,必须灵活使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多样化组合教学方法。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更有效、实用,用人单位是否满意是惟一的标准。只有未来物流市场需求认可在一定教学方法下培养的人才,这种方法才真正具有良好的效果和现实的意义。下面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结合高职物流课程探讨一些教学方式。

一、理论教学方法(一)提问教学法。由于物流专业知识更新快,不断有新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物流领域,一些应用技术(如RFID、POS等)得到不断发展。在讲授过程中,通过课前提问、课堂交流、课后总结,适时引导学生主动查阅和掌握与课堂内容有关的最新发展状况和前沿理论。在提问时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问题难度适中。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学生经过思考、加工、分析、综合才能回答的问题,而不是原有知识的简单套用。(2)问题的逻辑性和意义性。考虑系列问题的先后次序,由易到难,前一个问题是下一个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同时,根据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摸索用哪种方式提问最能促使学生思维活跃,并在得到启发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书本知识和课外知识。(3)问题的连续性。所有问题围绕课程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让问题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二)思路教学法。在物流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去应用已掌握的与物流相关的知识,并结合物流课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注重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全面、有效地掌握知识。1.抓住问题的核心,分析问题的性质。如考虑物流成本控制的具体内容,问题的核心应集中在运输成本和储存成本的控制,同时分析它们的性质。2.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原则、途径和方法。如较低的运输效率,要从组织的体制和机制、运输工具、运输设施、运输体系的信息化等几个角度加以考虑。

3.培养学生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开创敢于创新的思维能力。如在教学中,在讨论是否在中国物流企业应用GPS系统时,根据中国国情,打破全部追求现代化的思维模式,是否能通过较低的成本投入来达到预期经济效益。姑且不论他学生的观点正确与否,教师应该鼓励这种创新思维精神,欣赏敢于打破常规的新想法。(三)新案例教学法。在激发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基础上,怎么样促进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物流管理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还具有综合性、创新性和系统性特点,不但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物流理论的正确性,全面培养学生的物流规划的独立设计能力和系统概念。传统的课堂讨论内容为典型案例分析,如对Haier、Dell、GM、Toyota等典型企业讨论,很多案例内容已转变为理论知识,再讨论这些会使学生感到很枯燥,所以,应为原有的案例教学法赋予一种新的涵义,使用一些近年来后起之秀的物流企业作为案例,增加学生的讨论兴趣。如宅急送为什么在中国发展如此迅速?另外,结合课程内容,选用当今物流领域热点问题作为讨论话题,让学生了解物流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拓展他们的视野和思维模式。如怎么抑制各地的物流热潮,及如何整合区域一体化的物流资源?(四)PROJECT教学法。在学完每一章或每一阶段的全部知识点后,如无论是运输或仓储,或是仓储管理中入库/出库管理阶段,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小型的PROJECT,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交流、互问,最后教师点评、小结。PROJECT以小组为讨论单位,一般4~6人为宜,过多过少都会影响到制作质量。在一系列的PROJECT制作过程中,每人必须轮换一次成为PROJECT策划人,同时每人必须拥有一次PRESENTATION的机会。由于物流知识的连贯性和相关性,在PROJECT教学训练法中,学生能够主动运用学过的知识点去完成所布置的作业,并在制作过程中学会思考和探索不断出现的问题,因为现有的物流知识体系不完善性,需要不断探讨和更新。这种方法使学生既锻炼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归纳总结、表达交流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方法

(一)实地考察教学法。它是一种通过对物流企业做咨询进行考察兼教学的方法,同时又是产学研相结合的一种方式。与当地或者区域内的3PL物流企业合作,由校方物流研究机构课题组(一名教授任负责人,几名教师和部分学生参与)对合作企业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咨询,并提出关于该企业的研究报告。校方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物流企业咨询费,学生得到学分,同时师生得到很好的实践锻炼,可谓一举三得。

(二)模拟训练教学法。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物流专业毕业生理应填补当地物流企业的人才缺口,所以依据当地物流企业的发展水平,将企业实际职位需求进行模块化,再将职位模块化和计算机模拟软件结合,对物流专业学生进行模块化模拟训练,以满足企业的定制化要求。模拟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可以采用计算机模拟软件训练,还可以利用本校或借用外校的仿真教学设备训练,另外,如学校资金有限,还可自己制作简单物流教学工具(如沙盘),分组模拟物流企业进行实景演练。

(三)专家对话教学法。学校可以定期邀请一些物流企业的负责人或者物流专家到学校讲学,这些物流企业就是高职学生未来就业的主导方向,所以企业和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对话教学)是企业选拔优秀人才,学生了解现实物流企业的一个最佳的平台。专业人士能将企业全方位展示给未来的候选人员,通过与学生的对话交流获取一些新的有益的启迪和观念,而学生们则得到更多书本上没有的一些鲜活知识, 论文发表加深对已有的知识体系进行巩固和多方位、多角度思考。这种教学方法形式有讲学、座谈、企业形象展示、视频对话等。

(四)视频教学法。安排学生观看3~4个多年积累和挑选的物流专业录像,以让学生了解实际的物流运作。经典的视频教学资料,如Haier物流视频资料、日本公司(Nippon)物流中心的视频资料、嘉里物流公司资料、伽利略GPS资料、关于供应链物流运作的专题片、EXEL公司物流业务运作资料等,这些资料十分珍贵。由于课时有限,要求学生观看其中的3~4个即可,同时为每个视频资料都提出了一些问题供学生观看时思考,观看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点评,以达到高质量教学效果。通过这些物流管理专业创新教学方法的运用,使高职高专学生更好地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和职业技能,并成为具有物流相关技术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同时也形成高等职业教育实践型特色。

【参考文献】

1.王郁葱.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初探.现代物流报, 2006,4:190 2.黄中鼎.现代物流管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3.张一峰.锦州商务职业学院开办辽西首家物流高职教育.现代物流报.2006,4:196 4.刘宏珍.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初探.广州轻校教育,2006,10 5.物流系统论课题组.教学方法.北京工商大学物流教学平台,2006 6.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学方法.科学时报,2004, 8

第二篇: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之我思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目标的应用性,专业设置的职业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办学体制的地方性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教育,对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发展以及土建类专业高等教育等方面谈谈个人见解。

Abstract: the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training target application, professional setting of the occupatio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 and the system of running a school of local difference from general higher education.The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is occup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important constituent, it is training for production, construction, services and management needs of the first line of high skill talent education, to accelerate advance socialistic modernization process to have irreplaceable role.The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orientation, development and civi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higher education, talk about individual view

关键词:职业教育定位发展

Key words: occupation education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

1、办学体制的定位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高等职业教育要密切关注人才市场供求变化,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技能知识结构和学习成果评估方法,以就业为导向配置教学资源。

(2)教学组织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就业的重要保证。要改变普通高等教育依附理论教学的模式,探索并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新成果,改革实验教学内容,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2、学校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隶属普通高等教育,属于独立的职业型高等教育办学层次,其生源可以是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或具有同等学历者,也可以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高职院校定位于职业型教育依据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教育分类将专科教育划为第三级教育的第一阶段,高职是专科教育的一个分枝,培养方向以有针对性就业为导向。针对不同生源状况设计的进入“高等职业教育”的过渡课程,一般要求在入学前完成(因其不属第三级课程),根据国外相关经验也可以在入学后的短时间内补上。总之,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入口阶段就要强调理论与实践要求并重的入学条件,然后再实施理论与实践要求并重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计划,才能有效地保证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出口阶段达到理论与实践要求并重的培养目标,以适应劳动力市场上所需的理论与实践要求并重的中间技术型人才规格。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将高职教育年限调整为高中毕业生3年,初中毕业生5年。

3、师资队伍建设定位

(1)现有教师在职培训。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许多院校“双师型”师资力量不足,若抽调教师离岗培训,将加大日常教学压力。可行的办法是针对现有教师的专业结构和自身特点,有计划地利用寒、暑假进行在职培训,这既能达到培养师资、满足教学需要的目的,又能缓解日常教学师资不足的压力。

(2)根据需求引进人才。组织院校内部教师进行培训的同时,还要适时引进外部人才。搞清楚本院校哪些专业的教师通过内部培训可以满足需要,哪些专业必须从外部引进人才才能满足需求;哪些专业发展潜力较大,需要在现有师资力量的基础上做好人才储备等,这是做好人才引进工作的前提。人才招聘要遵循年龄优势、经验优势、德才优势并举的原则。

4、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

1)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专业要建立在职业与技术的基础之上

2)培养学术型人才的专业要建立在学科基础之上。

二、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提高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定位的认识

高等教育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培养的人才也是多样化的,在我国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培养的人才与普高的差别属于类型不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类型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技能

型、管理型人才;普高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基础科学研究,培养学术型理论研究人才),不同类型的人才承担着不同的社会任务,不存在等级的差别。社会上本科生、研究生工作不如意、事业发展受阻的大有人在。这里存在层次与质量两个方面的问题,不同层次人才就业的层次和期望也不同,就业竞争实际是同层次人才间的竞争。无论哪个层次的人,只要位其优秀,总会得到人们的认可、受到社会的重用,成败取决于是否是一个最好的你。也就是说,“白领”与“蓝领”只是社会分工不同,成材途径没有本质的区别。职业院校的学生同样有自己某方面的智能优势,只要肯努力,就有可能成为某一领域的佼佼者。

2、健全办学理论,拓展办学空间

(1)健全教育理论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提。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兴教育类型,其生命力全在于特色和质量,而形成特色、办出质量,就要在正确把握高职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定位的基础上,树立科学的高职教育发展观,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模式上不盲从于普通高教,牢牢掌握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目标优势,站稳传播和普及科学技术的主阵地,在高新技术与社会经济间架起直通桥梁。

3、创新观念,超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难的抉择

随着终身教育的观念愈来愈广泛地被大众所接受,高职教育为适应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要,应选择专业特色突出,职业定向明显的课程设置模式。须知,任何一个教育阶段的知识积压和生产过剩都是等同的,都会造成人才的结构性浪费和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高等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当然要与终身教育的精神实质保持一致。1996 年,原国家教委提出高职教育应以“必需、够用”为度设置课程体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为 1 ∶ 1。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二者的矛盾,但要从根本上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还应在观念上有以下创新:)将二者统一于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素质教育区别于传统应试教育,目的是结合灵活、多变、弹性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全面促进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因此,在高职教育中,应有意识强调和贯彻素质教育,将看似矛盾、两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灵活结合,发挥互补作用。)将二者统一于创新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创新教育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动性的教育理念为核心的教育体系。为实现创新教育的目标,应放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孰轻孰重的探讨,将各自特长发挥出来,有机融合,这样才能创建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既发挥培养“逻辑——演绎”能力为特点的理论教学特长,又能兼顾培养“实践——探索”能

力为特点的实践教学,二者互不偏废。

4、健全课程体系建设,创新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应打破分段式,进一步注重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结合。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原则是尊重学科性,但并不恪守学科性。现存的两段式或是三段式课程体系,都过分强调分阶段。在这种体系下,分成一、二学期基础课,三、四学期专业课,五、六学期设计与实习课。各学期缺乏连贯性,导致知识的重复或支解。因此,有必要将公共文化课、专业课、生产实习课按阶段和难度连续分散到每一学期,逐渐深入,每学年自成体系。这样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上述思想指导下,尝试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做到每学期都开设公共课、专业课和技术实习课。使知识连贯,循序渐进。首先应处理好公共文化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根据专业方向设置公共文化课,不同的专业公共文化课也各有侧重,做到既为学生学好专业课打下基础,又为学生能够继续深造和未来的生活、人生打好基础。例如,围绕专业设置与专业相关的应用数学、交际实务、公共关系学、社会学、说话艺术等,既与课程专业相联系,又考虑到社会需要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弱化专业基础课,将专业基础课的重点部分综合到专业课的内容中,这不仅仅表现为增加专业课时,而且在不降低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使专业课组合更加优化。例如旅游管理专业原有的基础课程包括旅游经济、会计学、财务学等,可将三者合并,取消其中重复的内容,总称旅游经济学。分一、二、三部分并分散到第二、三、四学期,难度由浅渐深,以利于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再次,将实习课分散,不仅能使学生及时地将理论知识消化吸收,同时也不至于造成最后一学期“放羊”式的实习和造成实习效果不理想。)专业课程力求突出实践性教学特点,适当综合化。传统学科的专业课程是以学科性为设置原则设置的,教材几十年未做大的改动,学科分支较细,课程时有交叉,教材偏难、偏深、偏细,难于适应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同时,适于高职教育需要的实践性、应用性强的教材并不多见,这在客观上给高职专业课程的设置带来一定难度。这也为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提出了不断总结、编写、完善本专业教材的艰巨任务。

高职教材应以突出实践性教学为中心,对内在联系较紧密,知识点交叉较多的课程可以适当综合成一门课程。例如,我院建工系建筑工程专业将同属于力学范畴,课程知识点交叉较多的三大力学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建筑力学)综合成一门建筑力学;将内在联系紧密的建筑工程经济和建筑工程概预算原理合并成应用性较强,社会需求面广的建筑工程预算原理和电算化。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学生普遍认为新的教材和传统的教材相

比,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践性增强了,更加适合高职专业特色,值得推广。)开设选修课程,实行学分制。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多元化的目标,可结合各专业特点开设不同类型的选修课程,以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择业能力。选修课程可分为专业性选修,拓展性选修和发展性选修三类。专业性选修即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边缘学科内容的课程;拓展性选修课程即选择与本专业无关但有助于增强职业适应性的课程;发展性选修课程即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所设置的课程。对选修课程的考核实行学分制,学生除完成必修课程任务外,还应完成规定学分的选修课程才能毕业

4、顺应地方经济发展 把握高职教育发展方向

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主导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⑴地方产业结构主要是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和国家宏观布局形成的,不同的产业结构对高职教育的学科体系、人才培养层次与规格有不同的需求。现在地方产业结构呈集群式发展态势,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不同的主导产业类型构成了不同的专业人才需求链,对其他专业人才形成排斥。⑵不同经济发展模式对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以外向型经济发展为主的外源型模式要求职业技术人才的规格、素质要与国际接轨;以经济内生增长为主的内源型模式则要求职业技术人才与本土经济发展相适应。所以,高职教育发展的学科体系不宜大而全,而要小而精,顺应地方经济,快速前瞻发展。

三、关于土建类高等职业的教育

在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中不可能为每一个职业岗位或职业项目设置相应的专业,而土建类相关专业社会覆盖面不广的职业只能坚持宽窄并举的原则,以职业群、岗位群来设置相对较宽的专业。由于建筑产品生产周期长,在企业很难完成对学生进行生产全过程的训练;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远未形成;主管部门或学校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等原因导致土建类专业再现在的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严重问题。课程问题是高等职业教育活动的核心,在以后的此类专业中要尤其重视课程的设置,包括课程分类、课程模式等;同时,也要在师资等方面加强建设与维护。

四、结语

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进入内涵建设的阶段,无论一般院校还是示范院校,都必须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学校方方面面的改革与发展,培养适合时代需求,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1)浅谈土建类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

(2)陆计明《对创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几点思考》中国教育报

(3)《对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几点建议》

(4)左家奇《“三重融合”下开放式办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

第三篇:高等职业教育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

高等职业教育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

教学改革及人才调研报告

一、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教育部长周济在第三次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指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伴随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异军突起,事业迅速发展,改革不断深化,质量不断提高,一个基本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等职业教育新体系初步形成。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和迅速崛起,一方面丰富了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同时完善了职业教育体系框架,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形成,另一方面也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顺应了现代化建设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据统计1998年我国高职院只有400多所,在校生人数约117万人,经短短几年,我国高职院校由400多所发展到900多所,在校生数从117万人增加到500万人。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一是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并输送了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的上”的高技能人才,同时也满足了人民群众渴望接受高等教育的期待;二是经过几年的实践,高职教育办学方向更加明确,改革思路日益清晰,从办学方向上定位,立足于职业教育层次,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已正在为全社会逐步认可和接受。就业率逐年走高的事实,显示了大批高技能的应用性人才已逐渐受到社会各行各业的普遍欢迎;三是面对经济建设主战场,培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已成为高职教育办学理念主导思想。突出职业教育的灵活性,人材培养模式的多样性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1、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当前在认识层面和操作层面上,都面临着一定的现实困难,要坚持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广泛开展教育思想的大讨论。逐步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树立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要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坚持高等职业教育是有别于学科型、研究型的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新型式。逐步淡化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全日制学习与非全日制学习之间的界限,把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逐步实现全方位的开放式办学模式。

2、准确把握培养目标,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根据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求,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专业建设、体现专业的特色、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高等职业教育与传统的学科型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因此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学生的业务规格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学科型高等教育是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为专业改革和建设的出发点,培养目标应当突出学科本位的特征;而高等职业教育则应当“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来明确职业学院的定位和方向和专业设置,围绕地方或行业经济科技发展的需求开展专业教学改革。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了方向。高职教育是直接为地方或行业经济发展服务的,教育面向地方或行业所需要的职业岗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职教育也是就业教育,教学过程主要为学生从业服务。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或管理人才。

3、积极探索大众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当体现以下特征:

开放性与多样性: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行列,高等教育就必须用尽可能多的形式和机制,来满足人们对高等教育的不同需求,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需求。高等教育大众化决定了高等教育的多样性,而多样性的高等教育必定要有多样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去适应。

实践性与应用性: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生产一线人才,重视职业素质、职业技能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特征。而高等职业教育所面向的又是某一特定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比普通高等教育更加体现职业特殊性。因此强调实践能力、技术应用的培养,淡化理论教学“厚基础、宽口径”的传统教育观念,是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的重要手段。

动态性与稳定性: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动态性是由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快速性和人才需求市场的多变性决定的。它要求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遵循高职教育的基本规律,即人才培养模式要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不断调整充实新的内涵,但在一

定时期内,人才培养模式又是相对稳定的。动态性与稳定性是保证高职教育长足发展的主要特征。

二、广东省建筑行业现状

在前一轮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对本专业进行了充分调研,已认识到建筑企业的发展和加入WTO后,给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努力培养该专业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已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和企业的欢迎。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行业的技术需求,新一轮的教改必须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改革开放后我国已逐步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广东省城乡建设发展规模之大、建设速度之快令世人瞩目。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新兴的建筑更多地将以大型建筑、高层建筑和智能建筑为主,建筑设备工程技术更是趋向于集建筑设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为一体的方向发展。目前建筑设备工程在建筑工程基本建设投资中的比重增长很快,一般工程占工程总投资比例20—30%,对于大型建筑、高层建筑、智能建筑中的设备工程占工程总投资比例达到了40—50%。

2001、2003年我院就组织相关骨干教师深入深圳、东莞及珠三角地区,对建筑行业经营状况、人才需求等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在专业调研过程中我们感到由于建筑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生产方式变革逐步展开,市场竞争仍然激烈,然而,建筑业仍然存在产业集中度低、规模较小、技术粗糙、过度竞争等问题。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严重短缺且技术水平不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已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对承揽大型工程及技术含量高的项目造成障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受到极大威胁。建筑设备工程新技术的应用相对建筑业全行业的发展速度来说更快、更高,因此对从业人员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调研中许多企业员工对我们表示,企业招聘人才,并不是看重他读的是本科还是专科,而是看他具备不具备工作实力,只要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有责任心,这样的人企业任何时候都是欢迎的。由此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已不仅仅是具备应有的知识,而更需要的是应用性的高级人才。

广东省地处华南地区的核心地带,毗邻香港和澳门特区,辐射整个珠江三角洲,其重要地位非常明显。近年来,随着珠三角洲经济的蓬勃发展,整个建设行业需要大量的建筑设备方面的技术人才,特别是对具备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基于产业发展的要求,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正是我们准确定位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的重要依据。

三、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可行性

(一)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高职教育人材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在经过充分社会调研后,对本专业学生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在职业素质养成、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上应达到的标准。我们在定位上要把握两点:一是充分理解就业就是民生之本之内涵;二是抓住以服务为宗旨这个方向,培养符合行业或企业岗位群所需要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

指导思想: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坚持为地方经济、区域经济服务;坚持以学生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和建立多样性、灵活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能型人才;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打造品牌专业,创办一流教育,通过综合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零距离就业。

专业及培养人才定位: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定位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建筑业生产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型技术应用性职业人才。通过学习后应具备必需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学生毕业后的主要职业岗位是: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建筑给排水工程的施工、中小型建筑单位的水、电工程设计、建筑设备工程计价岗位。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它也是专业教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力度,标明了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度,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征与内涵。

1、以职业能力为主,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任何一个专业的培养方案都要正确处理知识、能力、素质的关系。传统高等

教育是以学科知识的传授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因此打牢基础知识,拓宽专业口径,强调素质教育是学科型课程体系的基本要求。而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这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一个突破。知识、能力、素质是培养方案的主线,不断探索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一套完善的课程体系,有助于学生掌握与职业相关的知识;有助于学生能有一条获的职业技能的根本途径;有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职业态度。

2、把素质教育贯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加强学生的专业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结合,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或选修课,加大选修课的分量,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了有效途径。特别在基础课、专业课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中要体现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进行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教育。总之,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贯穿在教改方案的全过程,体现在学校教育的始终。建设一个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

3、采用项目教学,快出人才、出好人才

高职教育理论教学的改革与实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 节,也是一个难点。不构建新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就无法确立,培养目标就不能得到有效保障。我们在课程设置时,首先要把相关专业课进行整合,强化该课程对专业课的支持,突出实践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求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展开边讲边练或集中学习集中实训的灵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达到学完一个项目就能熟悉一个项目的工作要求。总之理论与实践内容都围绕着培养目标来构件,其目标是一致的,知识与技能是相互交融的,教学效果应是有效的。

(三)走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机制之路

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这是一些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成功的经验,也是能否办出高职特色的关键。产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通过实践教学内容的整合,可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两年制专业必须有产学研结合的途径。对此,学校除了要重视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外,应与相关行业或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的协议,企业不仅为学生提供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而且参与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支持学

校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承担专业课和实践教学任务,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教师到企业锻炼并与企业合作开发科研项目,为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也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解决就业提供了方便条件。

(四)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都在实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使毕业生在拿到学历文凭的同时,能够拿到几种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为学生就业提供方便条件。但在这方面国家还没有建立起规范的制度,高职教育与劳动就业脱节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尽快与国家相关部门协调,借鉴国外一些先进的做法,建立国家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切实落实持证上岗制度,完善劳动准入制度。高职高专院校按照国家职业能力标准和职业资格制度的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高职教育、劳动就业、职业资格培训紧密结合,培养更加适销对路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四、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保障体系

专业管理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建设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诸如培养目标管理、教学计划和大纲的管理、教材管理、教学文件的管理、课程管理、师资队伍管理等多方面的活动。在专业管理上,把握专业设置的前瞻性、规范性、相对稳定性、创新性原则,做好教学计划、大纲、教学文件的完善,教材的选用,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等管理系统,通过院系两级管理,实施人才培养目标高水平、高效率的教学管理模式。

五、走创新之路使专业可持续发展后劲十足

理清办学思路、明确专业建设方向,创专业特色、走创新之路始终是我们十分重视也是需要持续探索的重要课题。我们认为要保持专业发展具有长久生命力,关键是只有创特色、树品牌,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发挥专业示范作用,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机电工程系

2004年10月

第四篇:高等职业教育总结

高等职业教育总结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这种教育坚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培养。高职教育理念和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重在从观念上更新广大教师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理解,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通过学习,努力改革创新,跟上时代的步伐。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我院的办学实际和学院立足发展需求出发,审时度势,经过充分的酝酿和准备后,做出以下几点关于高职教育的总结:

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强化素质教育,明确培养目标。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的最基本特性,也是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把精神文明教育同道德品质教育紧密结合,使受教育者能够自觉遵守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树立守法、用法、护法的法治观念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从业观念。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使学生在树立远大理想的同时,又培育其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人品和过硬的技能,为社会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实用性人才。

二、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灵魂。

培养创新创业精神是实现人类社会文明发达的源泉,是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动力,也是青年学生成才与成功的保障,更是包括高职教育在内的各级各类教育的灵魂。为此,要在学科专业建设工作中,体现学科专业建设与现代职业岗位群相结合,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的原则,实习产、学一体化,从学科专业建设入手,精心打造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一是高职教育的自身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如办学体制创新、管理制度创新、学科专业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创新等。二是经济与社会发展呼唤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职人才。三是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创业能力的高职人才。要培养高职学生的事业开创能力,运用已掌握的职业技能投身经济建设的大潮,甚至能够以独特的视角、独有的技能、独立的见解在某一技术和管理领域一显身手,为经济发展做出更突出的贡献。

三、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把实际应用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途径。

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始终把实际应用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基本途径,以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职人才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目标。

四、校企合作,加大投入改善实习实训条件。

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加大投入改善实习实训条件,建设现代化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根据国内外高职教育的成功经验,高职学生的培养通过“课堂教学—模拟实训—实际应用”的链式培养模式进行,充分利用现代先进设备和管理经验使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锻炼成长,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中落实人才定位和培养规格的必由之路。

五、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感。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我院近十年来,经过风风雨雨,在省市各类竞赛中取得了可喜成绩,也面临诸多难题,尤其面临加快发展的艰巨任务。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我们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有待进一步更新,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普通教师,还存在对高职教育认识不足的情况。所以学校要严格管理制度,从严治教,规范管理,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完善运行机制,把优秀教师和教学资源向教学倾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六、注重实际应用,发挥教育信息化作用

教师的学是为了更好的教,借助网络技术等现代教育手段可以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习环境。通过培训,教师初步学会并掌握了现代信息技术,但不能停留在这里,重要的是用,不用,就失去了现实意义。从职业学校的实际情况来说,受硬件条件的制约,教师在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方面是很不够的,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鼓励教师使用先进的教育技术。一方面,在学校事业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硬件设施,为教师的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听课检查和考核激励等多种手段,去促进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只要措施到位,职业学校教师教育信息化的能力和素养肯定会有更大的提高,从而可以更好地发挥教育信息化的作用。

七、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迎接21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充分认识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素质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素质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即‚遗传素质。广义的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的是广义素质。国家教委曾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迎接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在实现现代化这一宏伟实践当中,我们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素质和人才问题。正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指出的:‚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这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条必由之路。

2、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科技挑战的需要,当代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加快,新领域突破增多;学科高度分化而又高度综合;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大大缩短;知识信息传播超越时空。所有这些都对未来人的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3、实施素质教育既是社会的要求,又是教育领域自身的要求,素质教育是我们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是我们教育改革的时代主题。另一方面,一些高等职业教育只重视职业技术培训,而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轻视了专业理论知识和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严重阻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直接影响了培养人才的质量。

八、着眼社会发展实际,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大力实施素质教育

1、要更新教育观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人才培养体制和教育观念沿袭已久,已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要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摒弃那些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不相适应的思想和观念。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从培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目的着眼,从适应信息化社会和科技创新的要求出发,认识到素质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性。

2、要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与学制。高等职业教育要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进一步理顺我国学制的要求。

3、是要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提高学生文化基础素质。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保证。技工学校的文化基础教育要更加注重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保证必要的实验和社会实践环节。

4、是要贯彻产教结合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高等职业教育应实行产教结合,密切与企业的联系,把教学活动与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和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

5、是要建设高质量的教育师资队伍。我们应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加强专业教师专业技能、实践教学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培训;要注意吸收企业优秀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到技工学校任教,加快建设具有教师资格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6、是要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要研究文化传统问题;要吸收科学技术的新成果。此外,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多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学术的、文娱的、体育的活动,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校园文化的熏陶。

作为高职教育前线的一员,人人都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更要牢固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意识,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和为教学、为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为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作出我们的不懈努力。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

自动化工程学院 二〇一七年八月十七日

第五篇:高等职业教育音乐表演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音乐表演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一、专业名称

音乐表演

二、专业代码

67020

2三、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 “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初中生/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

四、学制与学历

三年制,专科。

五、就业面向

面向专业艺术团体、文化传播和演艺公司以及基层文化馆站、社会文化培训机构,从事音乐表演、文艺活动组织与策划、艺术辅导和社会培训等工作岗位。

初始岗位:音乐表演。

发展岗位群:音乐教师、音乐制作人、文化创意与策划、社会培训、艺术管理等。

六、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音乐表演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音乐表演能力和音

乐培训、辅导能力,能够在各级各类艺术演出团体、文化传播和演艺公司以及基层文化馆站、社会文化培训机构,从事音乐表演、文艺活动组织与策划、艺术辅导和社会培训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1.基本知识能力

(1)具有人文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

(2)了解艺术学和美学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审美鉴赏力。

(3)掌握英语和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一般能力。

(4)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2.专业知识能力

(1)良好的听辨能力、音乐分析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2)熟练的演唱、演奏技能和表演能力,能完成中高级难度的中外优秀作品。

(3)一定的配奏简易伴奏的能力。

(4)一定的舞台表演能力及专业教学能力。

(5)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编导、指导能力。

3.职业素质与态度

(1)热爱祖国,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公民道德。

(2)热爱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工作责任心、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3)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七、职业证书

应获得国家文化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颁发的音乐指挥、歌唱演员、民族乐器演奏员、西洋乐器演奏员、其他乐器演奏员等职业资格证书之一,或地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文化部门鉴定的相关职业资格。

八、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

(一)课程体系

1.公共基础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与健康、形势与政策教育、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军事理论。

2.专业课

(1)专业基础课:艺术概论、基本乐理、视唱练耳、中外音乐简史、音乐欣赏、基础和声、形体、合唱与指挥等。

(2)专业核心课:声乐演唱、器乐演奏(含钢琴)、舞台表演等。

(3)专业选修课:钢琴即兴伴奏、音乐教学法、电脑音乐制作基础、曲式分析与歌曲写作、舞蹈与创编、排练(各类)、电脑制谱、乐器营销常识、文艺活动策划与指导、节目主持、化妆与造型及地方特色课程等。(根据地方文化特色和就业岗位需要,可对专业选修课名称和内涵进行调整)

3.综合实践课

校内专业实训、音乐会、校外顶岗实习、专业采风与调研、毕业汇报。

(二)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1.声乐演唱

本课程通过发声方法与技巧的训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与技巧,具备声乐作品的分析、处理能力和歌曲演唱的能力,能够准确完整、富有表现力地演唱一定数量、不同风格的中外优秀声乐曲目。

2.器乐演奏

本课程通过器乐演奏技能技巧的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至少一门乐器演奏的技能技巧,具备器乐作品的分析、处理能力和乐器演奏的能力,能够准确完整、富有表现力的演奏一定数量、不同风格的优秀器乐曲目。

3.舞台表演

本课程学习包括表演心理学、美学、表演艺术常识等舞台表演的基本知识,并进行不同表现形式的舞台表演训练,使学生掌握声乐(或器乐)舞台表演技能技巧,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和较强的表演能力。

九、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

(一)专业教学团队

生师比为13:1。由专任教师、行业、企业人员组成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其中兼职教师所占比例≥30%。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

师资任职资格及专业能力要求:

1.具备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师德高尚,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

2.专任教师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和高校教师资格证,其中35岁(含)以下青年教师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比例≥20%。

3.兼职教师应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或五年以上行业一线工作经历。

4.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20%。

5.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80%;专业核心课程至少配备相关专业中级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2人。

6.实践教学指导人员数量和素质能较好地满足实践教学要求。

(二)教学设施

1.校内教学场地及实训场所基本要求:专业琴房、排练厅、音乐厅、演出剧场、录音室以及多媒体教室等。

2.教学设备基本要求:钢琴、各类乐器、电视机、DVD放映机、演出服装和道具、舞台灯光设备等。

3.校外实训基地的基本要求:满足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要求以及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训要求的相对固定的实训基地。能够配备专门实训指导教师;具有健全的规章制度。

4.信息网络教学条件:为专业教学、科研提供先进的信息化教学环境,能够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

(三)教材及图书、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习资源

1.优先选用反映当代音乐表演专业发展水平、特色鲜明,并能够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的规划教材,选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应≥30%。

2.拥有一定数量特色鲜明、有较高水平的自编校本教材。

3.拥有一定数量的音乐表演专业图书、刊物及专业音像资料库、多媒体网络

课程内容等数字化专业学习资源。

(四)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

1.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改革。

2.关心学生个人成长的目标,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3.建立健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4.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可采取个别课、小组课、集体课、排练课、观摩课等教学形式。

5.加大“电化教学”力度,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考核建议

1.建立“知识+技能+实践”的教学评价内容体系,突出项目成果评价。

2.以过程考核为主体,突出专业核心能力和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评价。

3.注重课程评价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

4.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加强行业、企业和社会评价。

(六)教学管理

1.配备合理的专兼结合教学管理队伍。

2.具备较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3.教学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

4.加强实习实训管理,建立完善的实习实训管理制度。

十、专业继续学习深造建议

毕业生可以报考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本科及研究生学历教育。

下载浅析高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策略[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高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策略[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等职业教育影视表演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影视表演专业教学基本要求一、专业名称影视表演二、专业代码670205三、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 “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初中生/高校毕业生/退役士......

    高等职业教育服装表演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服装表演专业教学基本要求一、专业名称服装表演二、专业代码670204三、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初中生/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

    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实训基地

    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实训基地 项目申请书 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名称: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项目申报单位: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联合申报单位: 申报单位主管部门:......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论文

    一、教材体系改革深入综合医院康复科、康复专科医院、养老康复机构、社区康复中心以及残疾人康复机构等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热门单位进行深入的调研和职业分析,了解从事康复治疗......

    物流管理专业

    物流管理专业专业前景:1、物流:就是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运动。 2、它包括运输、储存、搬运、分拣、包装、加工等多个环节。 2、现代物流被企业界称为“尚未开发的......

    物流管理专业

    物流管理专业一、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工作范围 毕业生适应在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工商企业中从事物流管理工作和与物流相关的铁路,航空,港口,仓储等管理和技术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的......

    物流管理专业

    我想,绝大多数人在高中的时候都不会把某个专业当成是自己奋斗的目标吧。由于信息传播的闭塞或其他原因,大部分人对大学里的专业基本不了解,都是高考结束后通过各种途径才对专业......

    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功

    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功” 第二届中国高职教育校长“微论坛”摘要 《 光明日报 》( 2013年08月24日 10 版) 时 间: 2013年7月上旬 地 点: 陕西省咸阳市 嘉 宾: 董 刚 天津职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