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等职业教育戏曲表演专业教学基本要求(五年制)
高等职业教育戏曲表演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五年制)
一、专业名称
戏曲表演
二、专业代码
670206
三、招生对象
初中生
四、学制与学历
五年制专科
五、就业面向
面向戏曲专业表演团体、基层文化馆(站)、社会文化培训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相关部门等,从事戏曲表演(演奏)、戏曲教学、文化创意与策划、演出经纪、社会培训等岗位工作.初始岗位:戏曲表演。
拓展岗位群:戏曲编导、戏曲教学、文化创意与策划、演出经纪、艺术管理等。
六、培养目标和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戏曲表演基本理论和技能,具备较高的综合职业素质及艺术审美能力,能在戏曲专业表演团体、基层文化馆(站)、社会文化培训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相关部门,从事戏曲表演(演奏)、戏曲教学、文化创意与策划、演出经纪、社会培训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基本知识能力
(1)具有人文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有较好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
(2)了解艺术学和美学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审美鉴赏力。
(3)掌握英语和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能力。
(4)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2.专业知识能力
(1)综合运用“四功五法”表现环境、渲染气氛、塑造人物形象的能力。
(2)较好的相关艺术门类的表演能力。
(3)较好的戏曲编导能力。
3.职业素质与态度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党的领导,具有较强的公共道德和法制观念,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公民道德。
(2)热爱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工作责任心、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3)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七、职业证书
获得国家文化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颁发的戏剧演员、其他乐器演奏员等职业资格证书,或地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文化部门颁发的相关职业资格。
八、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
(一)课程体系
1.公共基础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语文、英语、计算机基础、形势与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国防教育。
2.专业课
(1)专业基础课:毯子功、把子功、吊嗓、声乐、形体、戏曲化妆、文艺学、艺术概论、乐理、视唱练耳等。
(2)专业核心课:基本功、身段、唱念、剧目排练、乐器演奏等。
(3)专业选修课:戏曲表演理论、中国戏曲简史、中外戏剧名剧赏析等、3.综合实践课
校内专业实训、校外顶岗实习、专业采风与调研、毕业演出。
(二)专业核心课程介绍
1.基本功
本课程以戏曲基本功训练方法为主,同时吸收借鉴舞蹈、武术、体操等训练方法,使学生掌握较高的戏曲基本功技能技巧,具备灵活运用自身肌体进行戏曲艺术表演的能力。
2.唱念
本课程包括唱腔、声乐、念白等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戏曲流派的艺术特征,掌握所学剧种的基本唱腔、念白、各种调式、板式,能够熟练运用戏曲唱、念的独特表现方法塑造人物形象。
3.剧目排练
本课程通过传统戏、新编历史剧、现代戏及戏曲小品等剧目排练,使学生在唱、念、做、打(舞)诸方面得到综合训练,不断提高丰富艺术技巧和艺术表现力,创造出完整的舞台形象。
4.器乐演奏
本课程通过戏曲专业乐器演奏技能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戏曲专业乐器演奏基本功、曲牌、锣鼓经等,具备独立的戏曲专业乐器演奏能力和戏曲剧目伴奏能力。
5.身段
本课程通过戏曲“手、眼、身、法、步”的训练及各类形体表演训练,使学生掌握戏曲特有的表演程式及表现手法,为塑造舞台人物形象打下基础。
九、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
(一)专业教学团队
生师比不低于10∶1。由专任教师、行业、企业人员组成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其中兼职教师所占比例≥30%。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
师资任职资格及专业能力要求:
1.具备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师德高尚,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
2.专任教师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和高校教师资格证,其中35岁(含)以下青年教师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比例≥10%。
3.兼职教师应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或五年以上行业一线工作经历。
4.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20%。
5.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80%;专业核心课程至少配备相关专业副高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2人。
6.实践教学指导人员数量和素质能较好地满足实践教学要求。
(二)教学设施
1.校内教学场地及实训场所基本要求:训练场馆、排练室、琴房、多媒体教室、实验剧场等。
2.教学设备基本要求:教具齐全,服装道具、灯光音响、舞美布景等演出设备完善。
3.校外实训基地的基本要求:满足戏曲表演专业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要求以及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训要求的相对固定的实训基地。能够配备专门实训指导教师;具有健全的规章制度。
4.信息网络教学条件:为专业教学、科研提供先进的信息化教学环境,能够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
(三)教材及图书、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习资源
1.优先选用反映当代戏曲表演专业发展水平、特色鲜明,并能够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的规划教材,选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应≥30%。
2.拥有一定数量特色鲜明、有较高水平的自编校本教材。
3.拥有一定数量的戏曲表演专业图书、刊物及专业音像资料库、多媒体网络课程等数字化专业学习资源。
(四)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
1.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改革。
2.关心学生个人成长的目标,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3.建立健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五)教学评价、考核建议
1.建立“知识+技能+实践”的教学评价内容体系,突出项目成果评价。
2.以过程考核为主体,突出专业核心能力和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评价。
3.注重课程评价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
4.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加强行业、企业和社会评价。
(六)教学管理
1.配备合理的专兼结合教学管理队伍。
2.具备较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3.教学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
4.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建立完善的实习实训管理制度。
十、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毕业生可报考戏曲表演、戏曲编导等专业的本科及研究生学历教育、以及相关艺术专业的深造学习。
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张红明
2011 年9月29日
第二篇:高等职业教育音乐表演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音乐表演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一、专业名称
音乐表演
二、专业代码
67020
2三、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 “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初中生/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
四、学制与学历
三年制,专科。
五、就业面向
面向专业艺术团体、文化传播和演艺公司以及基层文化馆站、社会文化培训机构,从事音乐表演、文艺活动组织与策划、艺术辅导和社会培训等工作岗位。
初始岗位:音乐表演。
发展岗位群:音乐教师、音乐制作人、文化创意与策划、社会培训、艺术管理等。
六、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音乐表演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音乐表演能力和音
乐培训、辅导能力,能够在各级各类艺术演出团体、文化传播和演艺公司以及基层文化馆站、社会文化培训机构,从事音乐表演、文艺活动组织与策划、艺术辅导和社会培训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1.基本知识能力
(1)具有人文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
(2)了解艺术学和美学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审美鉴赏力。
(3)掌握英语和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一般能力。
(4)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2.专业知识能力
(1)良好的听辨能力、音乐分析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2)熟练的演唱、演奏技能和表演能力,能完成中高级难度的中外优秀作品。
(3)一定的配奏简易伴奏的能力。
(4)一定的舞台表演能力及专业教学能力。
(5)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编导、指导能力。
3.职业素质与态度
(1)热爱祖国,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公民道德。
(2)热爱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工作责任心、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3)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七、职业证书
应获得国家文化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颁发的音乐指挥、歌唱演员、民族乐器演奏员、西洋乐器演奏员、其他乐器演奏员等职业资格证书之一,或地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文化部门鉴定的相关职业资格。
八、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
(一)课程体系
1.公共基础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与健康、形势与政策教育、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军事理论。
2.专业课
(1)专业基础课:艺术概论、基本乐理、视唱练耳、中外音乐简史、音乐欣赏、基础和声、形体、合唱与指挥等。
(2)专业核心课:声乐演唱、器乐演奏(含钢琴)、舞台表演等。
(3)专业选修课:钢琴即兴伴奏、音乐教学法、电脑音乐制作基础、曲式分析与歌曲写作、舞蹈与创编、排练(各类)、电脑制谱、乐器营销常识、文艺活动策划与指导、节目主持、化妆与造型及地方特色课程等。(根据地方文化特色和就业岗位需要,可对专业选修课名称和内涵进行调整)
3.综合实践课
校内专业实训、音乐会、校外顶岗实习、专业采风与调研、毕业汇报。
(二)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1.声乐演唱
本课程通过发声方法与技巧的训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与技巧,具备声乐作品的分析、处理能力和歌曲演唱的能力,能够准确完整、富有表现力地演唱一定数量、不同风格的中外优秀声乐曲目。
2.器乐演奏
本课程通过器乐演奏技能技巧的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至少一门乐器演奏的技能技巧,具备器乐作品的分析、处理能力和乐器演奏的能力,能够准确完整、富有表现力的演奏一定数量、不同风格的优秀器乐曲目。
3.舞台表演
本课程学习包括表演心理学、美学、表演艺术常识等舞台表演的基本知识,并进行不同表现形式的舞台表演训练,使学生掌握声乐(或器乐)舞台表演技能技巧,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和较强的表演能力。
九、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
(一)专业教学团队
生师比为13:1。由专任教师、行业、企业人员组成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其中兼职教师所占比例≥30%。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
师资任职资格及专业能力要求:
1.具备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师德高尚,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
2.专任教师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和高校教师资格证,其中35岁(含)以下青年教师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比例≥20%。
3.兼职教师应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或五年以上行业一线工作经历。
4.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20%。
5.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80%;专业核心课程至少配备相关专业中级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2人。
6.实践教学指导人员数量和素质能较好地满足实践教学要求。
(二)教学设施
1.校内教学场地及实训场所基本要求:专业琴房、排练厅、音乐厅、演出剧场、录音室以及多媒体教室等。
2.教学设备基本要求:钢琴、各类乐器、电视机、DVD放映机、演出服装和道具、舞台灯光设备等。
3.校外实训基地的基本要求:满足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要求以及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训要求的相对固定的实训基地。能够配备专门实训指导教师;具有健全的规章制度。
4.信息网络教学条件:为专业教学、科研提供先进的信息化教学环境,能够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
(三)教材及图书、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习资源
1.优先选用反映当代音乐表演专业发展水平、特色鲜明,并能够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的规划教材,选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应≥30%。
2.拥有一定数量特色鲜明、有较高水平的自编校本教材。
3.拥有一定数量的音乐表演专业图书、刊物及专业音像资料库、多媒体网络
课程内容等数字化专业学习资源。
(四)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
1.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改革。
2.关心学生个人成长的目标,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3.建立健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4.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可采取个别课、小组课、集体课、排练课、观摩课等教学形式。
5.加大“电化教学”力度,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考核建议
1.建立“知识+技能+实践”的教学评价内容体系,突出项目成果评价。
2.以过程考核为主体,突出专业核心能力和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评价。
3.注重课程评价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
4.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加强行业、企业和社会评价。
(六)教学管理
1.配备合理的专兼结合教学管理队伍。
2.具备较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3.教学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
4.加强实习实训管理,建立完善的实习实训管理制度。
十、专业继续学习深造建议
毕业生可以报考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本科及研究生学历教育。
第三篇:高等职业教育影视表演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影视表演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一、专业名称
影视表演
二、专业代码
67020
5三、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 “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初中生/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
四、学制与学历
三年制,专科。
五、就业面向
面向影视传媒机构、文艺团体、基层文化馆(站)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相关部门,从事影视表演、文化创意与策划、演出经纪、艺术辅导与社会培训等岗位的工作。
初始岗位:影视表演。
发展岗位群:影视编导、文化创意与策划、演出经纪、艺术管理、艺术辅导、中小学艺术课程教师等。
六、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影视表演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自主创业能力,能够在影视传媒机构、文艺团体、基层文化馆(站)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相关部门,从事影视表演、文化创意与策划、演出经纪、艺术辅导与社会培训等岗
1位的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基本知识能力
(1)具有影视表演专业相关的人文知识,有较好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
(2)了解艺术学和美学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审美鉴赏力。
(3)掌握英语和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更为广泛的学习。
(4)具有较高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5)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的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2.专业知识能力
(1)影视表演专业声、台、形、表的基本知识与能力。
(2)塑造人物形象的能力。
3.职业素质与态度
(1)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公民道德,热爱祖国。
(2)热爱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工作责任心、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3)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七、职业证书
获得国家文化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颁发的电影电视演员、戏剧演员职业资格证书之一,或地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文化部门鉴定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八、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
(一)课程体系
1.公共基础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与健康、形势与政策教育、职业规划与
就业指导、军事理论。
2.专业课
(1)专业基础课:艺术概论、声乐基础、形体训练、化妆、语言表达技巧、影视作品赏析等。
(2)专业核心课:表演基础、镜前表演常识与技巧、戏剧作品排演等。
(3)专业选修课:导演基础、舞台美术、数字影像制作等。
3.综合实践课
校内专业实训(声形台表综合实训、小品演出、影视剧拍摄)、校外顶岗实习、专业采风与调研、毕业汇报剧目。
(二)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1.表演基础
本课程通过游戏、音乐、即兴、观察与模仿、情绪记忆、想象与创造、戏剧小品等练习,使学生掌握舞台表演与影视表演的特性以及技能、技巧和创作方法。在组织表演元素训练教学的各个阶段,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理解、想象、感受、表现等能力和信念与真实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创作素质。
2.镜前表演常识与技巧
本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电影、电视剧人物创作的表演特性。在熟练把握表演诸元素的基础上,正确认识角色在电影、电视剧综合创作艺术中的地位及作用,掌握在摄影、摄像机镜头前人物创作的表演技能、技巧和创作方法。
3.戏剧作品排演
本课程通过中外戏剧片段的排演,使学生掌握创造完整的戏剧、影视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与技巧,具有独立进行剧本分析,构思和设计角色等人物形象塑造的能力,同时学会与导演及剧组其他创作成员的协作。
九、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
生师比不低于13∶1。由专任教师、行业、企业人员组成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其中兼职教师所占比例≥30%。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
师资任职资格及专业能力要求:
1.具备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师德高尚,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
2.专任教师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和高校教师资格证,逐步增加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一般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的30%。
3.兼职教师应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或五年以上行业一线工作经历。
4.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30%。
5.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80%;专业核心课程至少配备相关专业中级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2人。
6.实践教学指导人员数量和素质能较好地满足实践教学要求。
要制定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形成一支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师德高尚、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
(二)教学设施
1.校内教学场地及实训场所基本要求:表演专业课教室、形体排练室、声乐教室、化妆教室、多功能室内摄影棚、后期剪辑机房、录音棚、放映室、小剧场。
2.教学设备基本要求:DV摄像机、非线性编辑系统、麦克风(手持麦克和胸麦)、电视机、DVD放映机、录音调音台、演出服装和道具、舞台灯光设备等。
3.校外实训基地的基本要求:满足影视表演专业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要求以及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训要求的相对固定的实训基地。能够配备专门实训指导教师;具有健全的规章制度。
4.信息网络教学条件:为专业教学、科研提供先进的信息化教学环境,能够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
(三)教材及图书、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习资源
1.优先选用反映当代影视表演专业发展水平、特色鲜明,并能够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的规划教材,选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应≥30%。
2.拥有一定数量特色鲜明、有较高水平的自编校本教材。
3.拥有一定数量的影视表演专业图书、刊物及专业音像资料库、多媒体网络课程内容等数字化专业学习资源。
(四)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
1.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改革。
2.关心学生个人成长的目标,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3.建立健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五)教学评价、考核建议
1.建立“知识+技能+实践”的教学评价内容体系,突出项目成果评价。
2.以过程考核为主体,突出专业核心能力和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评价。
3.注重课程评价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
4.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加强行业、企业和社会评价。
(六)教学管理
1.配备合理的专兼结合教学管理队伍。
2.具备较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3.教学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
4.加强实习实训管理,建立完善的实习实训管理制度。
十、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毕业生可考取本专业、相关专业本科或研究生学历教育,也可以在工作中根据岗位需求到指定单位进修培训。
第四篇:高等职业教育服装表演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服装表演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一、专业名称
服装表演
二、专业代码
67020
4三、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初中生/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
四、学制与学历
三年制,专科。
五、就业面向
面向模特经纪公司、服装公司、房地产公司、汽车销售公司以及企事业单位相关部门等,从事舞台服饰表演、形象展示、产品代言、专业礼仪服务与组织策划等岗位的工作。
初始岗位:时装模特、商业模特等。
发展岗位群:模特表演编导、模特经纪人、公关营销策划、服装设计师、文秘等。
六、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和扎实艺术表演功底,1具有模特专业领域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从事专业模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和实践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体魄,有较好沟通和协作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基本知识能力
(1)具有人文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有较好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
(2)了解艺术学和美学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审美鉴赏力。
(3)掌握英语和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更为广泛的学习。
(4)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2.专业知识能力
(1)扎实的服装表演能力。
(2)相关表演艺术门类的表演能力。
(3)较高的服装表演编导、组织、策划能力。
(4)有较好的表现服装内涵及设计能力。
(5)较高的服装营销和公关策划能力。
3.职业素质与态度
(1)热爱祖国,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公民道德。
(2)热爱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工作责任心、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3)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七、职业证书
通过服装模特国家职业标准中级、高级证书,或通过ACI国际职业模特资格证书、中国演出家协会颁发的经纪人资格证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公关员职业资格证书等职业资格证书之一。
八、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
(一)课程体系
1.公共基础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形势与政策教育、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军事理论。
2.专业课
(1)专业基础课:音乐基础、舞蹈基础、化妆、服饰赏析与搭配、服饰赏析与搭配现代推销理论与技巧等。
(2)专业核心课程:模特技能、服装表演编导、服装设计基础、公共关系、市场营销实务与案例分析等。
(3)专业选修课:摄影基础、秘书实务、广告影视表演、模特经纪与管理等。
3.综合实践课
校内专业实训、校外顶岗实习、专业采风与调研、毕业汇报。
(二)专业核心课程介绍
1.模特技能
本课程通过服装表演不同风格的步伐、造型、表情、转体及组合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服装表演的基础知识和表演技能,培养学生的舞台概念及基本的舞台感觉,为今后的服装表演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
2.服装表演编导
本课程讲授服装表演编导的概念、工作性质、工作职责、工作步骤,使学生掌握不同表演主题下服装、音乐、舞美、道具的选择,学会策划和组织不同类型的服装展示活动,具备控制演出活动的能力。
3.服装设计基础
本课程讲授时装画的概念、人体的基本知识、服装的表现、时装画表现技法及各种面料、服装配件及首饰的表现方法,使学生有较好的服装设计能力,能准确表现服装内涵及设计思想。
4.公共关系
本课程通过讲授公共关系的含义、要素、特征,公共关系的发展脉络,掌握公共关系的职能、组织结构、对象,公共关系的调查策划与传播,公共关系心理
等几大模块,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公关能力。
5.市场营销实务与案例分析
本课程结合营销实践具体操作、策划活动案例的学习,通过讲授市场营销的基本观念、营销环节等内容,使学生了解消费者行为、目标市场的确定以及市场的营销战略。
九、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
(一)专业教学团队
生师比不低于13∶1。由专任教师、行业、企业人员组成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其中兼职教师所占比例≥30%。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
师资任职资格及专业能力要求:
1.具备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师德高尚,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
2.专任教师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和高校教师资格证,其中35岁(含)以下青年教师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比例≥20%。
3.兼职教师应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或五年以上行业一线工作经历。
4.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20%。
5.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80%;专业核心课程至少配备相关专业中级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2人。
6.实践教学指导人员数量和素质能较好地满足实践教学要求。
(二)教学设施
1.校内教学场地及实训场所基本要求:专业排练场、形体房、演出剧场、美容化妆实训室、摄影实训室和多媒体教室。
2.教学设备基本要求:音乐播放器、音箱、DV摄像机、电视机、DVD放映机、演出服装和道具、舞台灯光设备等。
3.校外实训基地的基本要求:满足服装表演专业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要求以及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训要求的相对固定的实训基地;能够配备专门实训指导教师;具有健全的规章制度。
4.信息网络教学条件:为专业教学、科研提供先进的信息化教学环境,能够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
(三)教材及图书、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习资源
1.优先选用反映当代服装表演专业艺术发展水平、特色鲜明,并能够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的规划教材,选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应≥30%。
2.拥有一定数量特色鲜明、有较高水平的自编校本教材。
3.拥有一定数量的服装表演专业图书、刊物及专业音像资料库、多媒体网络课程等数字化专业学习资源。
(四)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建议
1.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改革。
2.关心学生个人成长的目标,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3.建立健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五)教学评价与考核建议
1.建立“知识+技能+实践”的教学评价内容体系,突出项目成果评价。
2.以过程考核为主体,突出专业核心能力和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评价。
3.注重课程评价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
4.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加强行业、企业和社会评价。
(六)教学管理
1.配备合理的专兼结合教学管理队伍。
2.具备较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3.教学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
4.加强实习实训管理,建立完善的实习实训管理制度。
十、继续专业学习的深造建议
毕业生通过职业能力培训获取更高级别的职业资格,如取得美国认证协会(ACI)国际职业模特认证管理中心颁发的中级(注册国际职业模特)、高级(国际高级职业模特)等。
第五篇:高等职业教育舞蹈表演专业教学基本要求(三年制)
高等职业教育舞蹈表演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三年制)
一、专业名称
舞蹈表演
二、专业代码
67020
3三、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 “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初中生/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
四、学制与学历
三年制,专科。
五、就业面向
面向专业艺术团体、文化传播和演艺公司以及基层文化馆站、社会文化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相关部门,从事舞蹈表演、舞蹈教学、文化创意与策划、演出经纪、社会培训等岗位的工作。
初始岗位:舞蹈表演。
发展岗位群:舞蹈编导、舞蹈教学、演出经纪、社会培训等。
六、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舞蹈表演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较扎实的舞蹈表演技能,有较强的舞蹈表演能力和一定的舞蹈教学能力,能在专业艺术团体、文化传播和演艺公司以及基层文化馆站、社会文化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相关部门从事舞蹈表演、舞蹈教学、文化创意与策划、演出经纪、社会培训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基本知识能力
(1)具有人文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有较好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
(2)了解艺术学和美学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审美鉴赏力。
(3)掌握英语和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一般能力。
(4)具有较高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2.专业知识能力
(1)身体控制、跳转翻身等各项舞蹈基本技能。
(2)古典舞身法韵律的表现能力。
(3)较好的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表演技能。
(4)运用肢体表现舞蹈语汇,呈现艺术作品的表演能力。
(5)舞蹈教学与辅导能力。
(6)舞蹈编排与策划能力。
3.职业素质与态度
(1)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公民道德,热爱祖国。
(2)热爱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工作责任心、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3)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七、职业证书
应获得国家文化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颁发的舞蹈演员职业资格证书或地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文化部门鉴定的相关职业资格。
八、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
(一)课程体系
1.公共基础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形势与政策教育、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军事理论。
2.专业课
(1)专业基础课:艺术概论、舞蹈编导、舞蹈基础教学法。
(2)专业核心课:舞蹈基本功训练(含芭蕾、古典舞、现代舞基训和古典舞身韵)、中华民族民间舞、舞蹈剧目。
(3)专业选修课:舞蹈作品赏析、服装化妆基础、舞台美术基础(灯光、音响、舞台道具制作)、艺术活动策划与组织、影视表演训练。
3.综合实践课
校内专业实训、校外顶岗实习、专业采风与调研、毕业汇报。
(二)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1.舞蹈基本功训练
本课程运用古典舞基本功训练内容和方法,结合芭蕾、现代舞的基础训练方法,对学生身体各部位柔韧性、肌肉力量进行全方位训练。训练过程由身体局部及元素训练、单项技术及短句训练、舞蹈综合能力及组合训练组成。课程融入古典舞身韵内容,注重舞蹈技能与韵律的融合,为学生舞蹈肢体运动的整合能力和舞蹈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中华民族民间舞
本课程以汉、藏、蒙、维、朝、傣六大类中华民族民间舞训练为主,以传授民间舞蹈文化的底蕴及民间流传的舞蹈风格为核心,融入少数民族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风格舞蹈,通过对不同民族风格舞种的学习,使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艺术品质得到全方位提升。
3.舞蹈剧目
本课程精选思想艺术性较高、训练价值较大的中外经典舞蹈作品为教学内容,针对学生个体专业资质进行舞蹈表演意识、舞台表现力和创造力等舞蹈综合能力的训练,同时提升与编导和其他演员的协作能力。
九、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
(一)专业教学团队
生师比不低于13∶1。由专任教师、行业、企业人员组成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其中兼职教师所占比例≥30%。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
师资任职资格及专业能力要求:
1.具备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师德高尚,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
2.专任教师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和高校教师资格证,其中35岁(含)以下青年教师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比例≥20%。
3.兼职教师应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或五年以上行业一线工作经历。
4.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20%。
5.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80%;专业核心课程至少配备相关专业中级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2人。(认为所定标准
6.实践教学指导人员数量和素质能较好地满足实践教学要求。
(二)教学设施
1.校内教学场地及实训场所基本要求:专业排练场、演出剧场(含服装间、化妆间、道具室)以及多媒体教室。
2.教学设备基本要求:钢琴、音响、DV摄像机、电视机、DVD放映机、演出服装和道具、舞台灯光设备等。
3.校外实训基地的基本要求:满足舞蹈表演专业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要求以及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训要求的相对固定的实训基地。能够配备专门实训指导教师;具有健全的规章制度。
4.信息网络教学条件:为专业教学、科研提供先进的信息化教学环境,能够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
(三)教材及图书、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习资源
1.优先选用反映当代舞蹈艺术发展水平、特色鲜明,并能够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的规划教材,选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应≥30%。
2.拥有一定数量特色鲜明、有较高水平的自编校本教材。
3.拥有一定数量的舞蹈表演专业图书、刊物及专业音像资料库、多媒体网络课程等数字化专业学习资源。
(四)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
1.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改革。
2.关心学生个人成长的目标,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3.建立健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五)教学评价、考核建议
1.建立“知识+技能+实践”的教学评价内容体系,突出项目成果评价。
2.以过程考核为主体,突出专业核心能力和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评价。
3.注重课程评价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
4.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加强行业、企业和社会评价。
(六)教学管理
1.配备合理的专兼结合教学管理队伍。
2.具备较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3.教学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
4.加强实习实训管理,建立完善的实习实训管理制度。
十、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毕业生可报考舞蹈表演、舞蹈教育、舞蹈编导、舞蹈学等本科专业及舞蹈专业艺术硕士继续学习;或报考艺术传媒、艺术策划、文化管理、演艺经纪等领域相关专业继续学习;或通过职业能力培训,考取国家文化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颁发的“舞蹈编导”职业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