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规范(五年制师范专科)
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规范(五年制师范专科)
一、专业设置(准入规范)
二、人才规格
(一)培养目标
五年制师范专科学前教育专业是初中起点、在校学习五年的师范专科学校,它的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学前教育专业大专学历、能够在各类幼儿园和托幼机构胜任教师岗位的实践型教师。
(二)人才规格
五年制师范专科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必须达到一下基本要求:
1.熟悉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热爱教育、热爱儿童;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人格;
3.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儿童观;
4.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文雅的审美情趣、良好的艺术修养和礼仪风范;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有较强的交往合作能力;
5.掌握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学前儿童教育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6.具有幼儿教师必备的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并能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具体包括:
(1)学前教育的专业技能:观察和沟通的能力;规划和设计组织和实施各类教育活动的能力。
(2)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4)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三、专业建设规范
(一)课程与教学规范
1.课程设置
五年制师范专科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教育实践活动课程三大部分。
(1)课程内容
a)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是五年制师范专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主题,是实现五年制师范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定向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它包括通识课程、学前专业课程、艺体技能课程三大块,约课时,占教学活动总量的%左右。
▲通识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对大专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和基本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体育与健康等方面教育的基本内容。通识课程是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它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课、文化基础课、信息技术基础课、体育与健康等课程。通识课程约课时,占教学活动总量的%左右。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基本教育思想、教育知识及教育理论教育,建构专业知识体系的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教育理想和师德杜洋,掌握教育专业的基本知识技能的主要课程。学前专业课程包括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两大块。专业理论课主要包括学前儿童卫生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教育学、幼儿园课程、学前儿童游戏、儿童文学等,约 课时,占教学活动总量的%左右;
专业技能课主要包括:幼儿园班级管理技巧、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口语、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幼儿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含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等课程,约课时,占教学活动总量的%左右。
▲艺体技能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必须的教育技能课;是培养学生艺术表达、体育技能的主要途径。主要包括:乐理与歌唱、钢琴、舞蹈、绘画和操节与队列等课程。约课程,占教学活动总量的%左右。
b)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是对必修课程的拓展、延伸和补充;它可以主动地适应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从事幼儿教育教学的能力
选修课一般开设文化知识、专业理论、教育技能、艺术、体育以及当地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课程。选修课程和内容应体现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反映当地历史、地理、文化特点以及当地经济状况。五年制师范专科学前教育专业选修课约课时,占教学活动总量的%左右,c)教育实践活动课程
教育实践活动课程是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文化知识、教育理论的综合实践课,是幼儿教师职前教育的必要环节、对于学生了解幼儿教育、熟悉幼儿、巩固专业思想、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初步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具有特殊作用。
教育实践活动课程包括参观幼儿园、教育调查、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教育实践活动的安排与教育专业课、文化课的教学进度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贯穿于五年制教学活动的始终。教育实践活动课程时间约周,占教学活动总量的%左右
(2)课程设置的顺序和时间分配
课程设置要合理安排各门学科的先后顺序、恰当地分配各学科的教学时数,是课程计划中的重要问题。
各门学科的安排要保持一定的顺序,以保证教学有系统地循序渐进,使先学的学科能为后学学科打下基础。
各门学科的学时分配,是根据培养目标的需要和各门学科的教学任务、教材的分量和难易程度,以及教学法上得要求来确定的。它应包括看每门学科的总时数和每学年、每周的授课时数,应在保证主要学科的前提下,恰当分配各门学科的学时。
(3)五年制师范学科学前教育专业课时计划参考表
表一:必修课程
2.教学规范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它是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学校应以教学为主,妥善安排教学和其它各项教育活动,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规范教师与学生的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1)内容与要求
教学内容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合格人才的主要保证。教学内容体现在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它规定了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
a)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知道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计划体现了国家对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统一要求,是学校组织教学和
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
各院校应依据这些基本要求,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对幼儿园教师的需求出发,确定本学校的课程内容并制定相应的课程计划。
根据师范学前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实行课堂教学为主,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使师范院校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活动成为必修课、选修课、教育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的整体。
各校在制定本学校的课程计划时,应根据师范院校五年制学前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应用性和师范性。
b)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变得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规定学科的教材规范、教材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是便携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
各院校应全面透彻地贯彻教学大纲的内容和体系按大纲进行教学,保证学生牢固地掌握大纲所规定的全部内容,达到大纲所要求的水准。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范围,可以限于大纲的规定,但全面实现教学大纲是各科教学的基本任务。
c)教科书
教科书,简称课本。它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师的教学用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工具。学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学大纲,选好教学用书。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的教学用书应体现出基础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它为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和检验学生的知识提供基本材料。学校的教学活动既不要脱离教科书的基本内容另搞一套,也不要照本宣科,应根据教学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对教科书进行教学法上的教工;应及时给学生补充教育教学上的新成果、新技术;应指导学生学好、用好教科书,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外阅读。
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是一个有机的教学整体。教学应是深入钻研、熟悉掌握、认真执行,以保证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过程。
(2)组织与实施
根据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将教育的目标、内容转化成具体的教学活动,是由一系列教学环节组成的。它需要教学的各个管理部门科学的组织和安排,需要教师认真严肃地执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核与评定。
a)备课和上课
备课是上课的准备环节,要上好课,必须要先备好课。
好的备课应做到:钻研大纲和教科书、阅读教学参考;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兴趣爱好、学习方法和习惯;根据学生情况和教材特点,确定适宜的教学方法,围绕教学重点、剪辑好教材、组织好教学过程,以保证有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好的备课应该落实到三种计划上,即教师的备课应具体转化成三种文本形式;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课时计划可以有详有略,但必须有。对老教师和新教师应有不同要求。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师应按照课时计划上课,但又不需要为课时计划所束缚。在教学原则的知道下,应灵活地使用好课时计划;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好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应加强对课堂教学教效益的研究,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减少教学浪费。
b)作业布置和成绩检查与评定
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教学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组织好学生作业,对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与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与创造才能,有着重大意义。
作业的内容应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应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解所学得知识,并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有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概括问题能力。
作业分量应适当,难易要适度。
作业应有检查,也可住址自查;教师应认真地对作业进行批改,把批改作业作为检查教学效果、发现教学问题的主要手段。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学工作的又一个主要环节,它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主要意义。
对学业成绩的检查应考查与考试相结合;口头考查与书面考查相结合;平时考查与单元考查相结合;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何种形式检查,应根据学科特点、内容和检查的具体要求,灵活运用。
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无论是百分之还是等级制,都应制定正确的评分标准;成绩的评定还应坚持理论与实际一致的精神,不仅要考虑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还要考虑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不仅要考虑学生站位知识的广度还应考虑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不仅要考虑学生范错误的数量,还应考虑犯错误的性质。
学校对学生学业成绩检查中的命题权限应有明确的规定,应建立学科试题库,规范的完善考核过程。
c)手段与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它对实现教学目的有主要意义。教学过程中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是教学方法的基本特点,也是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
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自己具体的特点及使用范围,有的适合教授新知,有的适合训练技巧;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考虑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习特点;应根据每一种教学方法的具体特点,为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选择适宜的方法。
d)教育实践活动
以教育实习为中心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教师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师范院校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师范教育的一种专业训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和训练一个合格教师的主要手段。
根据师范院校教育实践活动专业性、实践性、综合性强的特点,教育实践活动应与课程内容相结合,与学生学业成绩检查相结合;应将不同的教育实践形式结合起来。师范院校应建立教育见实习的管理系统机构,根据教育见实习的计划同有关实习见习单位建立联系、共同搞好见实习工作;应制定和健全教育见实习的计划和规章制度,加强对教育实践活动的检查和指导,从实践上给足,从质量上创优,将教育实践活动列入教师工作和学生的学业成绩的考核;应加强教育实践活动专业指导队伍的建设,提高指导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和业务指导能力;应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逐步形成教育实践基地网络,确保经常性的教育实践:分散的结合课程内容进行见习活动、教育调查等顺利进行。
第二篇:五年制专科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大纲》
《舞蹈》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
舞蹈是幼儿师范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幼教专业舞蹈技能,掌握训练方法,提高舞蹈素养,毕业后能胜任幼儿园的舞蹈教学工作,成为合格的幼儿园教师。
2.教学任务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有适应舞蹈需要的正确身姿、完整、流畅、正确、优美地表演各种风格的舞蹈,掌握舞蹈的基本理论,具有创编幼儿舞蹈、组织幼儿舞蹈教学的能力。
3.教学基本要求
舞蹈技能是一门规范性、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应按照幼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三基”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全面掌握。融会贯通,达到培养目标所规定的要求。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关系
本课程应以舞蹈基本理论、舞蹈技能训练为基础,与幼儿园音乐教学法相配合。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建议:
1.教学方法:
本课程不是纯理论性课程。其核心是解决实践的问题。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幼儿园工作的要求,加强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同是,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实践环节,组织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参观,提高感性认识。
2.教学形式:
为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形式以教师讲授、示范为基础的同时,针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小教学和个别指导与之配合。
3.实践环节教学要求:
本课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学中要结合课中内容,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参观,熟悉律动、幼儿舞蹈的教学过程,有条件的要参与具体教学活动。部分边远地区如不具备条件,1
应组织学生认真观看教学录像带中的案例部分。结合案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四、殊说明
1.课程的教学要求层次:
教学要求中,基本概念和内容按“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要求,有关具体的舞蹈技能技巧,按“掌握、会、了解”三个层次要求。
2.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本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性、规范性、实践性较强,为保证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启发式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多举实例,善于借助录像课,引导学生互看互学,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②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幼儿园舞蹈教学也在改革中不断发展,教师在组织本课程教学时,要经常关心这些变化,注意适时地吸收有关的教育新信息,以丰富教学内容,更好地教好教活本课程的内容。
③我国幅员广大,各个地方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教学中,既要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实际出发,又要从本地实际出发,突出舞蹈的民族特点和地域特点,增强学生毕业后工作的适应能力。
第二部分大纲本文
第一教学单元
Ⅰ.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通过本单元学习,要求初步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的身体姿态,通过舞蹈技能训练,提高学生舞蹈节奏感、韵律感、协调性和柔美度。
Ⅱ.教学内容
一、理论课
1.掌握舞蹈的概念、种类,了解中国舞蹈发展简史。
2.理论幼儿舞与幼儿教育的关系。
3.了解舞台平面、空间、方位,懂得常用舞蹈术语,学会做简单的舞蹈记录。
二、舞蹈的基本训练
1.学习中国古典舞基本手位、脚位、手臂动作。古典芭蕾舞的基本手形、脚位、手位、脚形。古典舞训练:勾绷脚、擦地、蹲、小踢腿、腰的训练,收腿、大踢腿的节奏变化训 2
练,训练学生的反应力,动作的灵敏性。
2.中间动作:大踢腿(前、旁、后)基本姿态、舞姿训练。舞蹈技巧训练。跳、翻、转的训练。
3.身段组合训练。
Ⅲ、教学建议
基本功训练中,可组织学生成立互助小组,让能力强的学生与能力弱的学生
组合成组共同训练。
第二教学单元
Ⅰ.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通过本单元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华民族民间舞的风格与动作特点。基本
舞步,舞姿造型、动律特点等,以及在幼儿舞蹈中的运用。这将扩大学生的舞蹈眼界,丰富舞蹈知识,提高舞蹈表现力和鉴赏能力。
Ⅱ.教学内容——中华民族民间舞
1.壮族民间舞
(1)了解壮族民间舞的风格与动作特点。
(2)常用的壮族手位,脚位。
(3)舞蹈动作基本动律练习。
(4)讲解示范动作,并掌握方法。
(5)组合练习3—2个。
2.藏族民间舞
(1)了解藏族民间舞的风格与动作特点。
(2)学习弦子基本舞步,平步、靠步、撩步、拖步、退踏步、滴嗒步,以及常用手臂动作、撩袖、摆袖、晃袖,献哈达、敬礼。
(3)学会组合3—4个。
(4)讲解、示范动作,注意动作与音乐的协调。
3.蒙古族民间舞
(1)了解蒙族的风格与动作特点。
(2)常用手位1—7位、基本舞步、平不、马步、跑马步、摇篮步、刨步。
(3)硬腕、硬肩、柔臂。
3
(4)讲解动作特点,并掌握方法,注意动作与音乐配合协调。
(5)组合练习2—3个。
4.汉族民间舞
(1)了解东北秧歌的风格与动作特点。
(2)舞蹈动作基本动律练习。
(3)动律练习,单一动作训练。单臂花、交替花,盖分花、蝴蝶花、展翅花,扬臂花。
(4)基本舞步:秧歌后踢步、秧歌前踢步、垫步、墩步、十字步。
(4)组合训练2—3个。
5.维吾尔族民间舞
(1)简介维吾尔族民间舞的风格和动作特点。
(2)舞蹈的基本动律练习。
(3)常用手位1—7位。
(4)基本舞步:横垫步、进退步、三步一抬。
(5)讲解动作特点,并掌握方法,注意情绪配合。
(6)组合练习2—3个。
6.傣族民间舞
(1)了解傣族民间舞的风格与动作特点。
(2)舞蹈动作基本动律练习。
(3)基本手型、冠形、嘴形、叶形、曲掌、基本手位、低展翅、高展翅、基本舞步、平步、踮步。
(4)讲解动作特点,并掌握方法,注意音乐与动作的协调。
7.胶州秧歌民间舞
(1)了解胶州秧歌的风格与动作特点。
(2)舞蹈动作基本动律练习。
(3)基本舞步、丁字拧步、丁字三步小嫚扭、丁字碾步、基本手位。
(4)讲解示范动作,注意情绪配合。
(5)组合练习2—3个。
8.云南花灯民间舞
①了解云南花灯民间舞的风格与动作特点。
4
②舞蹈的基本动律练习。
③体态动律:崴、小崴、正崴、反崴。
④扇、握扇、扣扇、团扇、别扇。
⑤讲解示范动作,注意动作与音乐的配合。
⑥组合训练2—3个。
Ⅲ.教学建议
本单元教学重点是民族民间舞的训练,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一些录相资料,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民族有不同的风格特点,使学生正确的掌握各异民族的动作风格。
第三教学单元
Ⅰ.教学内容:
一、幼儿舞蹈的基本常识:掌握幼儿舞蹈教学法幼儿舞蹈的创编和幼儿舞蹈的教学实力。
1.掌握幼儿舞蹈的创作,编排原则和方法。
2.理解幼儿舞的特点,学习基本步法,手位。
3.组合训练3—4个。
4.学习歌表演,舞蹈创编的原则,方法,会创编歌表演和舞蹈。
5.学习情绪性舞蹈创编的方法,会创编情绪性舞蹈。
Ⅲ.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创编舞与幼儿舞蹈教学。创编舞教学一定要结合幼儿不同年龄班级特点和不同表演形式进行,舞蹈教学应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观摩舞蹈教学过程。同时指导学生进行舞蹈教学模拟课。有条件的参与幼儿舞蹈教学实践,提高学生毕业后的适应能力。
第三部份多媒体教材一体化总设计
一、课程教学总时数与媒体的总体分配
1.第一单元需每周一节。一学期20周共20节。全年40周,共40节。
2.第二单元每周一节。一学期20周共20节。全年40周共40节。
3.第三单元每周一节。一学期20周共20节。全年40周共40节。
录像需用6节时间播放。
实践课需用8节课。
5
二、教学媒体的使用说明
1.教学媒体的界定:本课程有两种媒体、即文字教科书、录像教材。
2.两种媒体中必须以文字教科书为主,力求内容科学,重点突击,知识准确,叙述繁简得当,录像教材能突出重点,难点和实践环节以及不易文字、口头说明的知识点和问题,图示配合文字教材。二者相补相辅,缺一不可。
第四部份主要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一、幼儿师范教科书《舞蹈》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二、《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一、二、三级)
北京舞蹈学院编、孙光言主编
人民音乐出版社
6
第三篇:第五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术研讨会综述范文
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和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共同主办的第五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7月12—14日在东北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高师院校的130余名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学与研究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本届研讨会的主题是“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水平,夯实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基础”。会上,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柳海民教授作了题为“大学精神与大学制度”的学术报告,教育部师范司教师培养处董萍副处长做了“教育部师范司幼儿教师教育发展工作思路”的报告。本次研讨会中,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的委员就专业委员会的工作进行了讨论。在研讨会期间,与会代表就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分组讨论。
一、社会转型期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使学前教育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变得至关重要,同时也对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对象和教育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北京师范大学霍力岩教授认为社会转型期要求幼儿教师进行集体转型、有意识的转型,包括从知识、能力到素养方面的转变和提高。东北师范大学王小英教授提出,社会转型是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转型。不同层次的院校应根据自身情况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进行转变和提高,“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
华东师范大学的张明红教授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幼儿教师培训与政策建议,包括建立和完善幼儿教师培训的制度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幼儿教师培训的经费保障体系,强化幼儿教师在职培训的义务性和强制性,应明确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在“教师培训”中的责任并进行相应的监管,取消幼儿教师资格证书的终生制,把“幼儿教师参与培训”作为考评园长业绩和地方官员政绩的指标。针对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办学中存在的问题,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提出,“有需求就有专业”,但“需求未必是办专业的动力”;作为正规的教育机构,作为一个专业的团体,面对市场,我们不能仅仅是适应,而应当从理论出发引领发展;办专业,不仅追求合格,还要努力超越,要深入研究与反思专业准入的严谨性、教师准入的全面性、课程准入与培养宗旨的一致程度。
社会转型期,学前教育工作者应当处理好高师院校学前专业的本质责任与延伸责任的问题、处理好是适应社会还是引领社会的问题、处理好专业纯洁度和学生就业广度的问题、处理好政府责任与自身责任的问题、处理好课程设置与课程效率的问题。只有努力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实现学前教育更深层次的发展。
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改革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受到所有高校的重视,课程设置也处于不断的调整和变化之中。代表们分享了各自学校课程专业课程设置的情况,为了适应幼儿园对教师培养的要求,很多学校都采用“模块化”的课程设置,有通识模块、学科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等等。陕西师范大学程秀兰教授认为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要体现自己的特点,包括突显学前教育专业特色,扩大就业途径;加大教师教育模块比例,重视教师的职业素养教育;艺术课程贯通三学年等。有学者提出课程设置中存在很多矛盾,例如,为了适应幼儿园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开设了很多各类课程,于是不得不压缩每门课的学分,例如,专业艺术技能课课时量大,要求学生花很多时间,但学分少,出现了课时和学分的矛盾。与会学者普遍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仅要从理论课程方面入手,更要考虑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关系,保证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互相支持、共同发展。
与会代表就学前教育专业的领域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门类、师资要求和教学要点、实践基地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设领域课程(实践课程)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共同的特色。关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的学者指出,四个年级应各有侧重,一年级主要是基本素质的培养,二年级是综合素养的培养,三年级重视教育实践能力,以双导师确保幼儿园实习的质量,四年级提高初步的科研能力和教育实践能力。也有学者提出,免费师范生教育是目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可以将开发乡土资源的能力加入到课程设置中,以提高毕业生入职后的适应能力。
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幼儿园招聘时,幼儿园园长更注重的是显性技能水平,这一现象对高校学前教育课程设置必然产生影响。代表们普遍认为,高师设置专业技能课是必须的,但不能因此而降低专业理论课的地位,依然要重视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人才的学术性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结构与培养
本次研讨会中,与会代表围绕幼儿教师以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的结构与培养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浙江师范大学王春艳教授认为,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伦理三个方面。泰山学院的魏建培老师从哈贝马斯的观点出发,认为教师应具有技术的认识兴趣、实践的认识兴趣和解放的认识兴趣,并强调专业自我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华东师范大学施燕老师认为,幼儿教师素质的构成要素包括专业热诚、人文素养、专业知识与能力和实践智慧等几个方面。
与会代表普遍认为,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结构的要素除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伦理外,个体的主体性强弱、专业自我意识和反思意识也是重要的因素。促进幼儿教师以及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成长要强调实践取向,加强实践课程在教学中的比重。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路径包括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进行反思性的实践,发掘实践智慧和自由解放的路径,成为高度个性化的专业化实践者。
代表们提出了当前学生在工作岗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学生到民办幼儿园就业后,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比较严重,专业成长没有动力,专业道德缺失比较严重;在实践中,有的幼儿教师不仅掌握的知识是错误的、陈旧的,也缺乏一种判断知识适宜性的能力。华南师范大学袁爱玲教授指出,核心竞争力的缺乏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幼儿教师职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如果有核心竞争力,其组成的要素及其关系是怎样的?幼儿教师的专业自我意识如何影响其专业成长?值得继续深入研究。
------------------
第四篇: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建设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制定了五年制学前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几次的修改,逐步形成相对比较完整的体系,同时会结合社会需求和教学实际不断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优化课程体系,推进教学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1. 优化课程体系,“平台+模块”
结合幼师职业需求、职业教育的实践特征和五年制学前教育的教育教学特征,确定了“平台+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培养“知识实用,技能过硬,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平台主要是一些公共课程,分为公共基础(主要包括高中阶段的文化课和大学英语、大学语文、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等课程。最主要的功能是要完成高中阶段的文化素质教育,还有就是为专业课教学服务,实施大专文化基础教育。)专业理论(“必需、实用”,主要包括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史以及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等类课程。专业理论课主要解决三个问题,即为什么而教,用什么去教和如何施教)、专业技能(教学技能、艺术修养与才能、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课程,培养学生基本的教学能力)三个类别;模块由体现专业方向的课程群(行业定向课程:艺体、双语、0-3岁早期教育)和体现素质拓展(主要是选修课程,如合唱、器乐、蒙台梭利)的课程块组成,实现本专业不同方向的分流培养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占总课时的45%)。同时结合幼师从业资格及社会对早教人才的需求,将职业能力训练课程与职业资格认证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中。如普通话考试指导,幼师资格证考试辅导,育婴师考试培训等课程,鼓励学生拿双证或多证,为就业奠定基础。Eg.小五星舞蹈考级,蒙台梭利教师资格证。
2.推进教学改革
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教材编写、教学方法和评价四个方面。
1)形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生和教师同为主体,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自编教材。结合学生特点,“起点低,落点高”。自编物理、英语、语文教材。
3)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问题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教育实践法(幼儿
园活动设计,幼儿园游戏)。
4)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评价机制,以形成性评价和多元评价为主体,重视学
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实际发展。实行书面考试、口试、操作考试等多形式学业评定方式。改革传统的、单一的学习成绩考核方法,将学生的平时表现(如讨论、作业、试讲等)按一定比例计入总成绩,将学生的学习重点转向平时技能训练和幼
儿教育经验的积累上,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实践性。Eg.儿童文学(儿童剧,手绘版儿童文学杂志);儿童游戏(理论课,户外实践课)
3.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1)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相结合实训室与校外实训基地
2)加强对实践过程监控
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实践工作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课外训练、幼儿园实践、技能训练与竞赛等途径进行。Eg.中职生技能大赛,教案设计大赛
制订技能训练标准。对声乐(唱)、琴法(弹)、舞蹈(舞)等本专业基本技能考核项目都制订了具体的技能训练标准,同时对各考核项目的考核方法、成绩评定等都做了具体规定和要求。
加强对实践过程的管理。结合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循序渐进地安排职业观察与认知(二年级)、见习(三、四年级)、短期实习(四年级),在第五学年安排14周的时间进行顶岗实习,保障实践的全程贯通,同时在课程学习中渗透“学—做—学”,强化实践。
第五篇:五年制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创编教学大纲》[定稿]
《幼儿歌曲创编》课程教学大纲
一、前言
(一)大纲的适用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方向教学。
(二)总学时安排
总学时18学时。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方向必修课,是专业理论基础课。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从事艺术教育、学前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幼儿歌曲分析、创编基础知识。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和为幼儿园音乐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使学生具有高尚的艺术情操,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课程的任务是要求学生基本具备分析、创编幼儿歌曲的能力,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力、理解力和创新能力。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分析、创编幼儿歌曲的能力,掌握创编幼儿歌曲的一般特点,了解幼儿歌曲的基本曲式结构及初步的器乐曲式结构。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掌握乐理、钢琴、和声、音乐欣赏等其他有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能判断、选择优秀的歌词进行创编),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对音乐艺术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创编出符合幼儿特点的成功作品。
二、基本要求
(一)课程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的幼儿歌曲创编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包括:幼儿歌曲的基本特点;歌词;旋律;旋律与歌词;主题音调的写作;主题音调的发展;歌曲的曲式结构;初步的器乐曲式结构;歌曲的高潮、前奏、间奏及尾奏。
(二)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课程的重点:
1、懂得幼儿歌曲创作的基础知识;
2、懂得歌曲基本的曲式结构及初步的器乐曲式结构。
课程的难点:
1、具有一定的分析歌曲、器乐曲,常用曲式结构的能力;
2、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编写幼儿歌曲的能力。
三、本课程具体内容与要求
第二学年
第一章 幼儿歌曲的基本特点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懂得幼儿歌曲创编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懂得幼儿歌曲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和为幼儿园音乐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
课程内容:
1、幼儿歌曲创编的基本理论;
2、幼儿歌曲创编的基本常识;
3、幼儿歌曲的基本特点;
第二章歌词;旋律;旋律与歌词;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懂得幼儿歌曲创编的歌词、旋律发展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懂得幼儿歌曲创编的歌词、旋律发展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和为幼儿园音乐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
课程内容:
1、幼儿歌曲创编的歌词的基本知识;
2、幼儿歌曲创编的旋律发展的基本常识;
3、幼儿歌曲创编的旋律与歌词特点;
第三章主题音调的写作;主题音调的发展;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初步掌握幼儿歌曲创编中主题音调的写作及主题音调发展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懂得幼儿歌曲创编中主题音调的写作及主题音调发展的基本特点;具有一定主题音调的写作能力;
课程内容:
1、幼儿歌曲创编中主题音调写作的基本知识;
2、幼儿歌曲创编中主题音调发展的基本常识;
3、幼儿歌曲创编中主题音调的写作及主题音调发展的特点; 第四章歌曲的曲式结构;初步的器乐曲式结构;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初步掌握幼儿歌曲创编中歌曲的曲式结构;器乐曲曲式结构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
识;懂得幼儿歌曲创编中歌曲的曲式结构;初步的器乐曲式结构的基本特点;具有一定的分析歌曲、器乐曲,常用曲式结构的能力。
课程内容:
1、幼儿歌曲创编中曲式结构的基本知识;
2、初步的器乐曲式结构的基本常识;
3、如何分析歌曲、器乐曲,常用的曲式结构; 第五章歌曲的高潮、前奏、间奏及尾奏;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初步掌握幼儿歌曲创编中歌曲的高潮、前奏、间奏及尾奏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懂得幼儿歌曲创编中歌曲的高潮、前奏、间奏及尾奏的基本特点;具有一定的分析歌曲的高潮、前奏、间奏及尾奏的能力。
课程内容:
1、幼儿歌曲创编中高潮的基本知识;
2、幼儿歌曲创编中前奏的基本知识;
3、幼儿歌曲创编中间奏的基本知识;
4、幼儿歌曲创编中尾奏的基本常识; 第六章歌曲的民族风格与幼儿情趣;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初步掌握幼儿歌曲创编中民族风格与幼儿情趣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懂得幼儿歌
曲创编中民族风格与幼儿情趣的基本特点;具有一定的分析歌曲的民族风格与幼儿情趣的能力。
课程内容:
1、幼儿歌曲创编中民族风格的基本知识;
2、幼儿歌曲创编中幼儿情趣的基本知识;
3、如何分析幼儿歌曲创编中的民族风格与幼儿情趣; 第七章歌曲的创作,修改与赏析。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初步掌握幼儿歌曲创编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懂得幼儿歌曲创编中的修改与赏
析;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编写幼儿歌曲的能力。
课程内容:
1、幼儿歌曲创编中的基本理论;
2、幼儿歌曲创编中的基本知识;
3、幼儿歌曲创编中的修改与赏析;
四、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教材:
全国中等艺术师范中师音乐班专业教材《儿童歌曲创作》,上海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学总时数及时间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