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大学教育系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规划
XX大学教育系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XX大学教育系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专业现状
学前教育专业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质,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理解与掌握蒙特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及方法,能在各种幼儿教育机构用英、汉语进行教学的幼儿教师。
我院学前教育专业分为三年制与五年制专科。事实上,学前教育专业在中师时期即开始设立,1981年XX师范学校招收第一批三年制中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2001年师范学校与教育学院合并转制后,于2004年开始招收五年一贯制专科学生,当年招生57人。近年来,本专业五年制大专招生人数呈逐年上升的态势,2011年招生人数为250人。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专业现拥有18名专业教师,其中教授、副教授5人,讲师4人,助教9人,研究生7人,双师型教师3人。教学设施配套齐全,拥有蒙特梭利的一整套国际进口教具,并拥有多媒体语音室、形体训练房、画室、钢琴房、蒙特梭利实训室、幼儿英语情景教学实训室、幼儿绘本教学实训室、奥尔夫音乐实训室及其它各类乐器实践场所和教学与训练器材,签约十三家幼儿园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保证了实践教学的要求,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技能实践场所。
近几年来,我专业教师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调研、申报和教学计划的修订、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单门课程的建设等,不断深化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对该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思路有了清晰的认识,各项教学硬件、软件日趋完备,人才培养方案更为科学和富有实效,人才培养的特色正逐步形成。在专业建设方面形成了较合理的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认真探索了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设计了较好的教改方案,同时为了继续加大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尤其是文化素质教育,不断完善教改方案,完善教材、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产学研水平。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自2004年招生以来,到2012年7月份,已毕业学生255 人,在校生 人。经过几年的准备和建设,本专业的各项建设正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正规化,主要表现在:
(一)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培养模式。我们以学校的课程改革为契机,充分吸收了全国各地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经验,结合我专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培养模式。
(二)落实了师资队伍建设要求。针对本专业的课程特点,本着“学有特长,教有特色”的原则,提前将各门专业课落实到人,使教师早准备,早建设。除专职教师外,我们还聘请大量学有所长的外聘兼职教师,如幼儿园园长,担任学生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对教师进行学前教育前沿培训,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三)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利用入学教育和平时思想教育的时机,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比如,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组织参观实训室、召开学生作品展、教师专业介绍、观看本专业毕业汇演、去实训基地参观实习等方式,使学生明确教师职业的特点和要求,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方向,增强学习的动力。
(四)建立了稳定的教学实训基地。已经在省内外优秀幼儿园建立实训基地,为学生的教学实习和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以科研促教学。通过院级课题、省级课题的研究,我专业已经形成科研和教学的有机结合,很好的促进了本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逐步实现以科研带动教学的理想目标。
二、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2001 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幼儿园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由此使幼儿教育在社会发展和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得到了大力的提升。社会发展的需要呼唤优质的幼儿教育,呼唤高质量的幼儿园,呼唤高素质的幼教师资队伍,这给培养幼教师资的学前教育专业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目前我专业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人才培养规格类型比较单一;教学内容难以符合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培养人数较少,难以满足幼儿园市场的需要等。这些因素和问题的存在制约我专业的发展。结合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趋势,针对学前教育专业中存在的问题。我系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应采取以下几点应对的策略:
(一)调整专业培养目标,适应城市、农村的双重需要
培养大批合格的幼儿教师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前景应当是非常乐观的。但由于城市已经基本普及了学前教育,同时随着出生率的下降,人口增加量主要在农村,所以国家教育部提出“十五”期间,发展幼儿教育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这就要求我们在招生和制定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以及学生就业等方面应更多地面向农村。这一方面是为促进农村幼教事业发展发挥作用,培养大批的适宜农村幼儿园教育的教师,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证自己的生源不枯竭,在竞争中赢得生存和发展。
(二)培养多样化专业人才
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新的教育观念、教育理论不断涌现,幼儿园在办园渠道、办园模式、办园条件、教育特色等方面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在办园条件方面,有硬件设施高档丰富、条件优裕、服务项目多样、收费较高的幼儿园;也有条件设施较差、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幼儿园。在教育特色方面,以一定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特色教育层出不穷,如艺术教育、双语教育、蒙氏教育、早期阅读、特色体育、思维训练等等,可谓百花齐放。这就需要有不同专长的幼教专业人才,如英语教育类、艺术教育类、体育类等。这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能够学有所长,充分发展个性,同时也适应幼教事业发展的需要。
(三)扩大招生规模
2001年教育部制定了《当前幼教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十五”期间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到2005年,全国学前三年幼儿受教育率达到55%;学前一年受教育率达80%:大面积提高3岁以下和3~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能力,也即到2005年全国在原有基础上还要增加800万名入园幼儿。这一目标远未达到,要提高入园率,幼儿园、学前班数量的增长成为了必然,这就需要大量的幼教师资。培养大批合格的幼儿教师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前景应当是非常乐观的。就我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而言,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比如2011年,我专业毕业学生103名,但仅来我系要招聘的幼儿教师名额将近200名,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这就要求在以后的招生中,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学生素质,为地方经济贡献力量。
三、专业建设定位和指导思想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三个面向”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展为主题,调整为主线,改革为动力,质量为核心。从我专业的实际出发,遵循市场及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贯彻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把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摆在突出的位置。1.全面贯彻落实以服务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理念,突出高职课程的实用性和技能性,在课程建设中重视和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2.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学习借鉴校级、市级、省级特色专业的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从基础做起,稳扎稳打,考虑长远建设需要,树立精品意识。
3.分层建设,逐步推进。从系级特色专业建设开始,经过五年的发展,逐步成为省级特色专业。
(二)专业定位
本专业坚持将社会需求作为教育发展的驱动力量的原则,以培养具有先进教育思想,有宽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有扎实的教师基本技能,有创新精神的“四有”人才为目标,把专业办出特色,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从学院的实际出发,根据新形势的需要,积极发展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专业,集中力量建设具有领先地位和特色鲜明专业;既重视专业外延的发展,也重视专业内涵的建设。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条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专业。为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该专业实施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训练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规划大体上在第一学期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从第二学期开始,开设体现专业技能专业选修课程,例如,钢琴、舞蹈、美术、幼儿手工等。同时我们将充分利用实训室、专业实训基地及其它各类乐器实践场所和教学与训练器材,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为毕业后的幼儿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专业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要求,我院明确提出了学前专业新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即立足XX,面向全国,服务基层,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质,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理解与掌握蒙特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及方法,能在各种幼儿教育机构用英、汉语进行教学的幼儿教师,努力将本专业建成特色鲜明、实用性强的品牌专业。围绕我院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学院学科专业发展现状,以我院的学科、专业建设的总体发展目标: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学科建设思路,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理念,坚持“特有、独有、需要”的学科建设基本原则,巩固和加强优势特色专业建设。
(二)具体目标
1、专业建设目标
根据前一阶段专业建设工作所累积的经验和业已打下的基础,借鉴国内著名大学相同或相关专业的发展趋向,未来一个时期(3-5年)我系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立足于本专业人才培养和需求的社会背景和职业背景,总结国内外同类及相关专业的办学特色,以提高办学质量和突出办学特色为宗旨,以数量扩张和质量提升相结合的协调发展为出发点,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深化专业特色的研究、探索和建设,以学校专业建设的各项评价指标要求为建设方向,根据需要和可能科学定位和适时调整人才培养规格,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和教育资源配置,强化适应初等教育改革发展需要、体现时代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把本专业办成立足地方基础教育发展实际,能适应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事业改革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业。
2、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完善和扩建校内的实训室。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经过学习取经,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幼儿教师技能训练室建设规划,在校内完善舞蹈训练室、音乐教室、钢琴演奏室、画室,新建蒙特梭利教育实训室、奥尔夫音乐教育实验室、幼儿英语情境教学实训室、幼儿绘本教学实训室、作品陈列室,增加先进设备,满足实训需求。
继续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通过3-5年的努力,在已有的十三所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建成本省、乃至外省市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及就业实习基地。目标是每年扩建1—2个实训基地,为学生了解基础教育行业和市场现状及发展动态,毕业后顺利就业上岗创造良好的条件。
3、科研目标
大力推进教学改革,促进教材建设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和创新,并及时总结教改成果编写教材。为了配合专业建设与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发动全体教师总结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编写适合高职学前教育的教材 2—4本。积极申报学院、省市级课题,全系教师参与专业教学研究工作,出研究成果。力争获得市级教学成果奖,力争实现申报省级教学成果奖。
4、人才培养目标
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优化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队伍结构,引进与培养并重。引进高职称、高学历、双师型骨干教师;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委派教师参加各种专业学术活动和培训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理念,在接受继续教育的过程中提高学术水平;鼓励教师在幼儿园兼职或参与、承担教学、科研、管理,提高专业技能;申报学院教研项目和省市教学研究项目,探索教育规律,结合教学实践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和科研论文。通过这些措施,优化教师结构,增大专任教师中的高级职称比例、硕士的比例、双师型教师比例。聘请幼儿园及社会人士担任部分专业课兼职教师。
五、专业建设的具体任务和措施
(一)教学基本建设
1、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
我们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更全面的体现了培养目标的要求,体现了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继续发展。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幼教管理、科研人才和幼儿园的骨干教师,在比较重视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和科研能力的培养的同时,强调较为系统的专业理论和扎实的教学技能。
2、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是课程建设质量的基本保证。本着重视基础课程,加强主干课程,扩大选修课程,突出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特色,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同时,开展与相关课程配套的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工作,坚持教材的实用性和科学性,以及教学的针对性,不断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修订。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逐渐完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构建符合学前教育规律的全新教学体系;围绕专业核心教师职业技能的形成安排理论课和实践课,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强化实际操作技能训练;配合学院总体部署,加强教学管理,逐步实行学分制。开设专业选修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具体来说,对课程建设的进一步规划是:凡所开课程(包括选修课)均应达到合格课程标准。在合格课程的基础上,增加精品课程的比重。计划每年重点建设两门系级精品课程,确保到2015年有10门左右的课程达到精品标准。要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优中求精,计划到2015年有3门课程达到校级精品课程标准,至少2门课程达到省级精品课程标准。
3、实践性教学环节 制定并完善实践教学的环境、方案和内容。以提升教育见习、实习的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为目标,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的时间、内容和方式,进一步提高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质量和效果。
①多方争取专业建设经费,在校内完善蒙特梭利训练室、舞蹈训练室、音乐教室、钢琴演奏室、画室,新建幼儿早期教育实验室、幼儿游戏情境实训室、幼儿心理咨询室、作品陈列室,增加先进设备,满足实训需求;
②完善实习方案,明确具体到每周的实习内容,完善评估体系,激发每个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③加深与现有实训基地的联系与协作,在满足数量要求的前提下,完善实习基地对学生的指导和评估机制,不断提高实习的质量和效率;
④在突出和强化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我系多专业的教学资源优势,深化学科之间的交融,实现扬长补短、优势互补;
⑤ 加大第二课堂力度,通过组织基本功训练、比赛等多种形式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和学生的选择性。
4、教材建设
及时总结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编写适用的教材是专业建设规划的重要方面,几年来,专业教师在各出版社等主编、参编出版了多本教材。目前正着手编写出版学前教育专业教材。关于单门课程建设的要求,对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每门课程进行全面的高质量的建设。对有关课程特别是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方向选修课程进行教材建设或自编授课讲义。此外,加强多媒体教学课件建设,争取 80% 以上的课程都备有多媒体教学课件。
(二)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水平作为高校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在高校办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已被公认。在新的世纪,为实现现代大学的办学目标,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1、师资结构
我专业现拥有 名专业教师,其中教授、副教授 人,讲师 人,助教 人,研究生(包括在职研究生)人,双师型教师3人。专任教师中大学本科学历的占100%,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5人,教师学历层次整体水平偏低。到2015年,力争使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要达到50%。
目前,急需引进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拓宽“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来源渠道,从社会上各行业,幼儿园一线网罗优秀人才到校任教,充实教师队伍,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到 2015年,力争使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比例要达到80%。在我校教师队伍的结构和素质不断取得明显优化和提高的同时,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层次的提升,现有教师队伍建设遇到一些困难,存在着一些问题: ①在学历结构上,仍然没有博士研究生毕业的教师;
②学科梯队发展不平衡。教授、副教授的比例较少,教育心理、课程论等学科的教师严重缺乏,未形成梯队。美术与舞蹈的专业教师还比较欠缺。
③有个别学科教师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较严重。
2、师资的引进和培训
教师队伍既是专业建设的客体又是专业建设的主体。推进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必须按照这个专业的学科建设和教学需要,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数量足够、素质合格的师资队伍。
今后五年师资建设和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强化培养高学历的人才,加大师资建设和培训经费投入,完善师资培训制度和政策。经过努力,在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训上力争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①通过培训和学习,全体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政治修养和道德修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牢固树立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思想。 ②五年内,使我专业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数达到教师总数的50%以上,使我专业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数达到教师总数的20%以上,使整体教师学历结构尽快适应我校发展的需要。
③制定并落实与师资队伍建设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大力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到我系工作,稳定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制度建设
1.加强对专业建设工作的领导,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详细专业建设规划。
2.加强对专业建设的投入,包括硬件投入与软件投入,特别是专项建设经费的投入和相关政策的配套。专业建设的投入包括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同时包括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投入。
3.强化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队伍建设,设立师资培养专项经费,加大学术梯队的培养与引进力度,全面启动“名师名课”工程。建立与完善特聘教授制度;抓紧抓好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人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工作;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
4.建立专业建设的评估与检查制度,完善重点专业评估制度、一类课程评估制度。定期检查各专业建设的进展情况,对传统专业、新兴专业、优势与特色专业核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并配套相应的激励措施,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
第二篇: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建设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制定了五年制学前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几次的修改,逐步形成相对比较完整的体系,同时会结合社会需求和教学实际不断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优化课程体系,推进教学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1. 优化课程体系,“平台+模块”
结合幼师职业需求、职业教育的实践特征和五年制学前教育的教育教学特征,确定了“平台+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培养“知识实用,技能过硬,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平台主要是一些公共课程,分为公共基础(主要包括高中阶段的文化课和大学英语、大学语文、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等课程。最主要的功能是要完成高中阶段的文化素质教育,还有就是为专业课教学服务,实施大专文化基础教育。)专业理论(“必需、实用”,主要包括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史以及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等类课程。专业理论课主要解决三个问题,即为什么而教,用什么去教和如何施教)、专业技能(教学技能、艺术修养与才能、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课程,培养学生基本的教学能力)三个类别;模块由体现专业方向的课程群(行业定向课程:艺体、双语、0-3岁早期教育)和体现素质拓展(主要是选修课程,如合唱、器乐、蒙台梭利)的课程块组成,实现本专业不同方向的分流培养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占总课时的45%)。同时结合幼师从业资格及社会对早教人才的需求,将职业能力训练课程与职业资格认证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中。如普通话考试指导,幼师资格证考试辅导,育婴师考试培训等课程,鼓励学生拿双证或多证,为就业奠定基础。Eg.小五星舞蹈考级,蒙台梭利教师资格证。
2.推进教学改革
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教材编写、教学方法和评价四个方面。
1)形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生和教师同为主体,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自编教材。结合学生特点,“起点低,落点高”。自编物理、英语、语文教材。
3)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问题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教育实践法(幼儿
园活动设计,幼儿园游戏)。
4)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评价机制,以形成性评价和多元评价为主体,重视学
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实际发展。实行书面考试、口试、操作考试等多形式学业评定方式。改革传统的、单一的学习成绩考核方法,将学生的平时表现(如讨论、作业、试讲等)按一定比例计入总成绩,将学生的学习重点转向平时技能训练和幼
儿教育经验的积累上,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实践性。Eg.儿童文学(儿童剧,手绘版儿童文学杂志);儿童游戏(理论课,户外实践课)
3.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1)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相结合实训室与校外实训基地
2)加强对实践过程监控
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实践工作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课外训练、幼儿园实践、技能训练与竞赛等途径进行。Eg.中职生技能大赛,教案设计大赛
制订技能训练标准。对声乐(唱)、琴法(弹)、舞蹈(舞)等本专业基本技能考核项目都制订了具体的技能训练标准,同时对各考核项目的考核方法、成绩评定等都做了具体规定和要求。
加强对实践过程的管理。结合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循序渐进地安排职业观察与认知(二年级)、见习(三、四年级)、短期实习(四年级),在第五学年安排14周的时间进行顶岗实习,保障实践的全程贯通,同时在课程学习中渗透“学—做—学”,强化实践。
第三篇:五年制专科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大纲》
《舞蹈》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
舞蹈是幼儿师范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幼教专业舞蹈技能,掌握训练方法,提高舞蹈素养,毕业后能胜任幼儿园的舞蹈教学工作,成为合格的幼儿园教师。
2.教学任务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有适应舞蹈需要的正确身姿、完整、流畅、正确、优美地表演各种风格的舞蹈,掌握舞蹈的基本理论,具有创编幼儿舞蹈、组织幼儿舞蹈教学的能力。
3.教学基本要求
舞蹈技能是一门规范性、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应按照幼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三基”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全面掌握。融会贯通,达到培养目标所规定的要求。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关系
本课程应以舞蹈基本理论、舞蹈技能训练为基础,与幼儿园音乐教学法相配合。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建议:
1.教学方法:
本课程不是纯理论性课程。其核心是解决实践的问题。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幼儿园工作的要求,加强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同是,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实践环节,组织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参观,提高感性认识。
2.教学形式:
为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形式以教师讲授、示范为基础的同时,针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小教学和个别指导与之配合。
3.实践环节教学要求:
本课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学中要结合课中内容,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参观,熟悉律动、幼儿舞蹈的教学过程,有条件的要参与具体教学活动。部分边远地区如不具备条件,1
应组织学生认真观看教学录像带中的案例部分。结合案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四、殊说明
1.课程的教学要求层次:
教学要求中,基本概念和内容按“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要求,有关具体的舞蹈技能技巧,按“掌握、会、了解”三个层次要求。
2.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本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性、规范性、实践性较强,为保证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启发式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多举实例,善于借助录像课,引导学生互看互学,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②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幼儿园舞蹈教学也在改革中不断发展,教师在组织本课程教学时,要经常关心这些变化,注意适时地吸收有关的教育新信息,以丰富教学内容,更好地教好教活本课程的内容。
③我国幅员广大,各个地方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教学中,既要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实际出发,又要从本地实际出发,突出舞蹈的民族特点和地域特点,增强学生毕业后工作的适应能力。
第二部分大纲本文
第一教学单元
Ⅰ.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通过本单元学习,要求初步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的身体姿态,通过舞蹈技能训练,提高学生舞蹈节奏感、韵律感、协调性和柔美度。
Ⅱ.教学内容
一、理论课
1.掌握舞蹈的概念、种类,了解中国舞蹈发展简史。
2.理论幼儿舞与幼儿教育的关系。
3.了解舞台平面、空间、方位,懂得常用舞蹈术语,学会做简单的舞蹈记录。
二、舞蹈的基本训练
1.学习中国古典舞基本手位、脚位、手臂动作。古典芭蕾舞的基本手形、脚位、手位、脚形。古典舞训练:勾绷脚、擦地、蹲、小踢腿、腰的训练,收腿、大踢腿的节奏变化训 2
练,训练学生的反应力,动作的灵敏性。
2.中间动作:大踢腿(前、旁、后)基本姿态、舞姿训练。舞蹈技巧训练。跳、翻、转的训练。
3.身段组合训练。
Ⅲ、教学建议
基本功训练中,可组织学生成立互助小组,让能力强的学生与能力弱的学生
组合成组共同训练。
第二教学单元
Ⅰ.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通过本单元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华民族民间舞的风格与动作特点。基本
舞步,舞姿造型、动律特点等,以及在幼儿舞蹈中的运用。这将扩大学生的舞蹈眼界,丰富舞蹈知识,提高舞蹈表现力和鉴赏能力。
Ⅱ.教学内容——中华民族民间舞
1.壮族民间舞
(1)了解壮族民间舞的风格与动作特点。
(2)常用的壮族手位,脚位。
(3)舞蹈动作基本动律练习。
(4)讲解示范动作,并掌握方法。
(5)组合练习3—2个。
2.藏族民间舞
(1)了解藏族民间舞的风格与动作特点。
(2)学习弦子基本舞步,平步、靠步、撩步、拖步、退踏步、滴嗒步,以及常用手臂动作、撩袖、摆袖、晃袖,献哈达、敬礼。
(3)学会组合3—4个。
(4)讲解、示范动作,注意动作与音乐的协调。
3.蒙古族民间舞
(1)了解蒙族的风格与动作特点。
(2)常用手位1—7位、基本舞步、平不、马步、跑马步、摇篮步、刨步。
(3)硬腕、硬肩、柔臂。
3
(4)讲解动作特点,并掌握方法,注意动作与音乐配合协调。
(5)组合练习2—3个。
4.汉族民间舞
(1)了解东北秧歌的风格与动作特点。
(2)舞蹈动作基本动律练习。
(3)动律练习,单一动作训练。单臂花、交替花,盖分花、蝴蝶花、展翅花,扬臂花。
(4)基本舞步:秧歌后踢步、秧歌前踢步、垫步、墩步、十字步。
(4)组合训练2—3个。
5.维吾尔族民间舞
(1)简介维吾尔族民间舞的风格和动作特点。
(2)舞蹈的基本动律练习。
(3)常用手位1—7位。
(4)基本舞步:横垫步、进退步、三步一抬。
(5)讲解动作特点,并掌握方法,注意情绪配合。
(6)组合练习2—3个。
6.傣族民间舞
(1)了解傣族民间舞的风格与动作特点。
(2)舞蹈动作基本动律练习。
(3)基本手型、冠形、嘴形、叶形、曲掌、基本手位、低展翅、高展翅、基本舞步、平步、踮步。
(4)讲解动作特点,并掌握方法,注意音乐与动作的协调。
7.胶州秧歌民间舞
(1)了解胶州秧歌的风格与动作特点。
(2)舞蹈动作基本动律练习。
(3)基本舞步、丁字拧步、丁字三步小嫚扭、丁字碾步、基本手位。
(4)讲解示范动作,注意情绪配合。
(5)组合练习2—3个。
8.云南花灯民间舞
①了解云南花灯民间舞的风格与动作特点。
4
②舞蹈的基本动律练习。
③体态动律:崴、小崴、正崴、反崴。
④扇、握扇、扣扇、团扇、别扇。
⑤讲解示范动作,注意动作与音乐的配合。
⑥组合训练2—3个。
Ⅲ.教学建议
本单元教学重点是民族民间舞的训练,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一些录相资料,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民族有不同的风格特点,使学生正确的掌握各异民族的动作风格。
第三教学单元
Ⅰ.教学内容:
一、幼儿舞蹈的基本常识:掌握幼儿舞蹈教学法幼儿舞蹈的创编和幼儿舞蹈的教学实力。
1.掌握幼儿舞蹈的创作,编排原则和方法。
2.理解幼儿舞的特点,学习基本步法,手位。
3.组合训练3—4个。
4.学习歌表演,舞蹈创编的原则,方法,会创编歌表演和舞蹈。
5.学习情绪性舞蹈创编的方法,会创编情绪性舞蹈。
Ⅲ.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创编舞与幼儿舞蹈教学。创编舞教学一定要结合幼儿不同年龄班级特点和不同表演形式进行,舞蹈教学应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观摩舞蹈教学过程。同时指导学生进行舞蹈教学模拟课。有条件的参与幼儿舞蹈教学实践,提高学生毕业后的适应能力。
第三部份多媒体教材一体化总设计
一、课程教学总时数与媒体的总体分配
1.第一单元需每周一节。一学期20周共20节。全年40周,共40节。
2.第二单元每周一节。一学期20周共20节。全年40周共40节。
3.第三单元每周一节。一学期20周共20节。全年40周共40节。
录像需用6节时间播放。
实践课需用8节课。
5
二、教学媒体的使用说明
1.教学媒体的界定:本课程有两种媒体、即文字教科书、录像教材。
2.两种媒体中必须以文字教科书为主,力求内容科学,重点突击,知识准确,叙述繁简得当,录像教材能突出重点,难点和实践环节以及不易文字、口头说明的知识点和问题,图示配合文字教材。二者相补相辅,缺一不可。
第四部份主要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一、幼儿师范教科书《舞蹈》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二、《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一、二、三级)
北京舞蹈学院编、孙光言主编
人民音乐出版社
6
第四篇:淮北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规划
淮北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规划
一、淮北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现状
淮北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最早于1998年开设,2005年开设初中起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2008年又开始招收高中起点两年制幼师专业。第一年招收学前教育专业新生不足40名,但其后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大,学校的办学实力的提升,师资队伍的不断强大,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前社会对幼师的需求日益增加,就业前景看好,使得生源迅速扩展,在职业学校生源普遍萎缩的形势下,淮北师范则连续两年招收新生突破千人。目前我校有两年制、三年制、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1110人,占在校总人数的38.8%。
师资条件:学校目前专任教师99人,其中学前教育专业专任教师31人(包括专业教师14人,其中高级讲师8人),另聘专业教师4人。近两年,学校先后派专业教师到北京蒙特梭瑞教育科技中心、中国国际幼儿教育研究院、北京东方天才艺术培训中心、安徽省幼儿师资培训中心参加培训,提高专业教师专业素质、理论水平、实践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教室及设备条件:学校目前有舞蹈房900平方米,电子钢琴房(56座)、数码琴房(48座),钢琴房30间(30架钢琴),绘画室、蒙特梭利教室、微机室240平方米、手工制作室、书法室、表演大厅等,专业实训场所建筑面积达3400平方米。专业教育实习基地:学校目前有教育实习基地10所小学及10所幼儿园,分布在市区及濉溪县城区。
合作办学情况:学校为了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和基础教育发展对学历规格新要求:加快培养专科学历层次小学教师的步伐,本着“专业相近,自愿结合,职责分明,加强合作,保证质量”的原则,于二00七年三月与安徽教育学院(合肥师范学院联合办学,开办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加强与省内外企业的联系,开展订单培养,实现“在师范进行基础文化课教学,在企业进行专业技能实习培训”的校企联姻办学模式,努力提高就业率,以“出口来带动进口”,不断提升办学水平与办学效益。学校与江苏省苏州吴江市、昆山市定期输送幼儿教育专业学生。
学生就业情况:学校学前教育专业2009届、2010届毕业生(包括三年制、五年制)就业率达97%,高于其他专业。
二、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前景
《国家教育发展纲要》及《安徽省2009-2012年学前教育发展规划》
把学前教育提到发展日程上来,普及学前教育势在必行,也为学前教育专业带来发展机遇。
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对于幼儿教师和管理人员的需求骤增,幼儿教师缺口大,幼儿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幼儿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规划目标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幼儿教师。供需矛盾,为幼儿教育专业人才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就业市场和展示人生才华的舞台。从近几年幼师专业的就业形势来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奇缺,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学前教育专业将是就业的热门专业之一。
淮北地区人口210多万,幼儿教育涉及千家万户。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及家庭对幼儿教育认知和关注程度程度不断加深,对幼儿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幼儿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时机。近几年,城市及农村民办幼儿园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幼儿师范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我市幼儿园270多所,部分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专业能力不强,很难胜任幼儿教育教学与管理岗位,急需专业的培训与指导。淮北师范学校作为淮北地区唯一的一所中等师范学校,作为全市小学幼儿园教师的摇篮,幼儿学科重点建设势在必行。
三、发展规划
学校发展目标:在做强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上,定位在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目标:
(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队伍,以教师综合素质培训为主线,以实施新课程培训为重点,坚持以校本培训为主,集中培训、教研培训、远程培训相结合,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人才培训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未来五年里,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我们将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关键,以教师综合素质培训为主线,以实施新课程培训为重点,坚持以校本培训为主,集中培训、教研培训、远程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具体奋斗目标是:
(1)争取到2015年,学校硕士学位及以上教师达35%,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达80%。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达到35人。
(2)深入持久地开展好校本培训,努力搞好新教材的通识培训。
(3)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到2012年,学校100%教师达到中级水平,65%以上的教师达到高级水平。
2、加强师德建设,强化训练意识
我们将始终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以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为重点,立足校本培训,倾尽全力打造我校的名牌教师。首先,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倡导全校教师“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并用教师师德风范50字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影响学生,树立师表意识;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发展学生,树立全球意识。
其次,强化训练意识,努力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我们将采取“请进拜师、岗位练兵;登门求艺、顶岗见习;校企结合、教学相长;短期培训、提高素质;加强辐射、服务社会”等多种途径,优化培训教师的措施。我们还将根据师范学校特点,提出提高专业教师能力水平的“四层次目标管理法”,即达标型、复合型、特长型、专家型,要求每三年上一个档次,以此来考核专业教师。预计到2012年,学校教师中100%成为达标型教师,60%成为复合型教师,30%成为特长型教师,5%成为专家型教师。
3、实施“青蓝工程”,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力度,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我校35岁以下青年教师已占在职教师的一半以上,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未来,关系到师范学校事业发展的兴衰。为此,我们确立了“积极开发校本培训,提高中青年业务能力的实验研究”这一科研重头戏,坚持“一学习、二培训、三帮教、四考核”,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具体做法有以下6点:
(1)学校将出台《淮北师范培养青年教师规划》《淮北师范“新秀、拔尖、名牌”教师的认定标准》《淮北师范科研骨干评选条例》等文件。
(2)对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三年内计算机应用能力必须达到中级水平。
(3)对新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狠抓基本功训练:要拜师傅,带中学;挑重担,干中学。学校要求的奋斗目标是:一年入门打基础——上好转正定级课;二年上路稳步走——上好教学汇报课;三年、四年过关上水平——上好青年教师优秀课;五年成熟显身手——上好教学研究课。
(4)对具有初步教学经验、思想业务素质好的青年教师要重点培养。方向是: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后备干部。
(5)对中、青年骨干教师,学校将在晋级、评优中有所倾斜,对尚未够评职的优秀中青年教师,实行学校内聘中、高级职称。在业务上创造条件,为大家“搭台唱戏”。
(6)从2009年9月开始至2010年12月,我们将对教龄不足5年的青年教师,在“师德建设,教学研究,专业技能、科研活动,英语口语”等方面进行集中培训。
4、加强教师队伍结构的调整
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和专业调整的要求,有计划的对部分教师实施转岗或岗位培训,结合个人特长,组织短期培训学习,开拓新的教学领域。可以采用校内自培和校外培养两种方式,培训经费主要由学校承担,并根据学习成绩发给一定数量的奖学金。
5、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 制定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双师型教师等一系列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办法,并组织实施。分配要向教学科研一线倾斜,要与教师的教学、科研成果相联系,与教师的学术水平、工作职责相联系。要建立骨干教师津贴制度,享受津贴的范围包括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等。
6、加强培养或引进高素质人才的力度,加大投资力度,启动名师工程
招聘硕士、博士,培养教育硕士,引进高级讲师、副教授、教授。建立教师人才档案,有计划地培养各级各类的名特优教师。对博士生以引进为主、自培为辅;对硕士生以自培为主、引进为辅。主要引进紧缺的专业骨干人才。在骨干教师培养方面,遴选6-7名师德高尚、事业心强、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的具有中级以上职务或硕士以上学位的中青年教师作为骨干教师的培养对象。在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力争该专业双师型教师数占专任教师数的比例不低于50%。
(二)在现有基础上,完善办学基础设施,加强实训场所的改造和建设,添置专业教学设备,扩大教育实习基地,采取灵活机制,创建股份制幼儿园。
加强幼儿仿真实训基地等建设。重点建设幼儿潜能开发训练和测评系统、儿童健康检测与保育保健实训系统、幼儿手工艺制作实训平台等。到2015年,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设备要达到:钢琴80架,数码钢琴144台,舞蹈练功房1500平方米,蒙特梭利教室5口,仿真实训室5口。至2015年,创办股份制幼儿园2--4所,在园幼儿达1000人。
加强校外实训及教育实习基地建设,在目前20个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在扩增幼儿园10所,以 满足日益增加的学前教育学生的见习实习需求。
(三)学前教育专业发展规模:
在新校建成(或老校区改造)的情况下,在校生达5000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占70%以上。以创办幼儿园为切入点,积极围绕幼教、艺术类专业开发经营项目,形成多方位的幼教集团。建立职前培训、职后培训、学历教育的系统、构建校级培训、市级培训、省级培训、国家级培训的多层次培训体系。争取创办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函授。
(四)在培养模式上,采取三年中师与五年高职并行,兼收高中起点两年制幼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加强专业课教学,以现行幼师教材为主,增加幼儿艺术、幼儿营养与保健课程,增加实训实习课时,确保培养学生从事幼教的能力。
(五)教材建设:
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规定及专业需要,选用人教社、高教社等版本的中等师范教育专业教材。加大对中师教材的研习力度,做好教材的遴选,确保教材符合专业及素质完善需要,提高教材使用的科学性与实效性。结合学生专业和思想实际,积极编写校本教材和教学讲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针对性。
(六)教学制度改革:
(1)根据市场和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市场需求量大、就业面广的专业。
(2)加快弹性学习制度的建立,使教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考核与评价,因不同素质的教育对象而异,为不同类型、不同个性的教育对象提供宽松的学习与管理条件。(3)推进以“学分制”和“选修制”为重点的教学制度改革。对不同课程进行划定对应学分,公布必修课程及选修课程范围,要求学生必须达到的最低学业成绩标准,否则,不予毕业。
(4)改进师范生学籍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为实行更加灵活的学习和管理制度创造条件
(七)在办好目前所有专业的基础上,重点建设学前教育专业,同时拓展艺术类专业,做优做精中等专业的职业教育,瞄准市场,着眼就业,开设幼儿艺术、幼儿营养与保健等专业。
四、保障机制
1、积极筹措资金,确保学校建设和发展需要
学校采取以政府投入为主,学费收入和其他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体制。淮北市将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办学条件的有关标准,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学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2、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大“三高”(高水平、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的引进力度,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攻读学位,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培养自己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注重现有教师的转型提高,适应高等师范教育需要。
3、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专业建设。根据皖北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需要,优先建设面向农村、面向小学的教师教育类专业。以后将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逐步拓展专业范围。根据基础教育的改革需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结构体系。加强学生从教技能的培养,保持和强化师范教育特色,形成招生——培养——就业工作的良性循环,保证学校稳步持续发展。加强实训和实习基地建设。加大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训室建设力度,仪器设备计划5年投入860万元,至2015年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超过2000万元,生均仪器设备值和实训开出率达到规定要求。继续巩固和建设一批校外实践基地。
4、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积极推进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全员聘任制,岗位目标责任制,落实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制度改革,加强岗位考核,完善奖惩机制,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主动性。
5、加强实训实习管理
加强与小学、幼儿园的合作与联系,使之成为中师生教学实习培训基地;不断强化教育见习、实习管理,使教育实习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成为完善学生素质的必要手段。充分发挥淮北师范作为全市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的功能,继续发挥学校为全市幼儿教育提供专业技能培训的功能。
6、争取政策支持
淮北市政府对淮北师范办学高度关注,市领导经常深入我校开展中等师范教育工作调研,帮助破解淮北师范办学中存在的种种困难,并及时有效的形成调研报告,并给予政策、资金支持;淮北市教育局高度重视中等师范教育发展,出台了优先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文件,在招生政策、毕业生就业、财办学资金上给予政策性倾斜和帮助。在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淮北师范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办学效益及社会影响力逐步彰显,受到了社会各界普遍赞誉。
第五篇:武威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规划
武威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发展现状
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方向)是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2004年开始招生以来,规模逐年扩大,已有毕业生四届共356人,现有在校生367人。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建设,本专业积淀深厚,基础坚实,通过输送合格的人才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正以合理的定位、科学的管理、雄厚的师资、良好的学风,在课程建设、学科建设等方面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教学科研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三个面向”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展为主题,调整为主线,改革为动力,质量为核心。以《高等职业教育法》为准绳,以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为标准,紧紧抓住国家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各项主张这一契机,按照学校的总体办学思路和办学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更新教育观念,拓宽专业口径,建设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强专业建设,从我院实际出发,遵循市场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贯彻规模、结构、质量相统一的原则,把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摆在突出的位置,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基本原则
1.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并适度超前的原则。2.突出重点、突出特色、全面调整的原则。3.结构优化和动态调整的原则。4.规模效益与结构效益并重的原则。5.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三、专业建设定位
通过社会调研与了解,根据我院的综合教学条件和优势,由此确定本专业的专业建设定位是:积极培养社会急需的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既重视专业外延发展动态,了解最新的学前教育教学理念、方法与模式;也重视专业内涵质量的提升建设,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集中力量把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成为具有领先地位和鲜明特色的专业。
四、专业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依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适应我省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格局的变化,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社会急需”的原则,通过调整专业建设思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将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成为武威市乃至河西地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基地。通过本基地的建设,使学前教育专业居于省内领先地位,并达到国家评估标准水平,为省内其他同类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与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1.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
作为社会发展急需的学科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理应面向西北,承担起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重任,找准人才培养与地方需求的最佳结合点,与地方形成互利共赢、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地方学前教育完善与发展输送更多的创新性技能型人才。
2.以“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
创新性应用型学前教育人才是当今时代的迫切需求,而地方学前教育人才的创新性培养主要表现为:学生既能把握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理论知识,又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教育问题,同时,掌握音乐、美术、舞蹈等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能胜任幼儿园教育、保育工作及小学音乐、美术、舞蹈教学。
3.以能力培养与和谐发展并重为手段
我院学前教育专业确立了“以技能培养为主线,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2 重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进一步加大以音乐、美术、舞蹈和教育教学理论为核心的理论课建设力度,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二是突出对声乐演唱、钢琴演奏和伴奏、舞蹈表演、手工、绘画等应用性学科的建设,培养学生的实际从业能力;三是努力塑造乐观向上、偶爱和善的和谐人格。在此基础上,整合学院的优势资源,进一步把特色专业做大做强,为高素质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奠定牢固的基础。
争取通过三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到2013年,建成在全省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教学条件完备、专业特色鲜明、教学管理先进、教师队伍强、教学质量高的省级特色专业。
(二)具体目标 1.专业建设目标
根据前一阶段专业建设工作所累积的经验和业已打下的基础,借鉴省内外兄弟院校相同或相关专业的发展趋向,未来一个时期(3-5年)我院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目标是:立足于本专业人才培养和需求的社会背景和职业背景,总结省内外同类及相关专业的办学特色,以提高办学质量和突出办学特色为宗旨,以数量扩张和质量提升相结合的协调发展为出发点,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深化专业特色的研究、探索和建设,以《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各项评价指标要求为建设方向,科学定位和适时调整人才培养规格,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和教育资源配置,强化适应学前教育改革发展需要、体现时代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把学前教育专业办成立足地方基础教育发展实际,能适应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改革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业。
从上述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出发,下一阶段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是:(1)人才培养模式的规范性与特色性相结合的原则;(2)人才服务方向的地方性与广域性相结合的原则;(3)人才培养规格的“实”与“活”相结合的原则; 3(4)人才知识结构的理论水平与技能训练相融合的原则;(5)人才培养质量的“通”与“专”相统一的原则。
2.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完善和扩建校内的实训室。为了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经过学习取经、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教师技能训练室建设规划,完善五个技能训练室:汉语英语语言训练室、音乐基础训练室、美术基础训练室、育婴训练室、蒙氏教育训练室; 新建心理学实验室、幼儿游戏模拟实验室、生理保健实验室、以及 2-3个校外儿童生理心理观察室;建设一家附属幼儿园,增加先进设备,满足实训需求。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通过 1-3年的努力,建成外省市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及就业实习基地。目标是每年扩建1—2个外省市实训基地,为学生了解学前教育行业和市场现状及发展动态,毕业后顺利就业上岗创造良好的条件。加强与行业协会的联系与合作,争取建成省市学前专业教育培训基地。校内实训实习基地可划归对应教研室管理;校外实习基地要签定共建共管协议,以保证实习和科研的需要。图书和资料、网站也要遵循专业建设的要求,进行系统规划建设。
3.科研目标
大力推进教学改革,促进教材建设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和创新,并及时总结教改成果编写教材。为了配合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与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发动全体教师总结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编写适合高职学前教育的教材 2—4本。其中主干专业课程和特色专业教材争取列入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和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积极申报学院、省市级教研课题,全系教师参与专业教学研究工作,出研究成果。力争获得市级教学成果奖 1—2项,力争实现申报省级教学成果奖。年均公开发表科研论文 5篇以上。
4.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国家对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要求和国外对幼儿园师资的培养的发展趋势,及我们对甘肃省地方的实际情况调研,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本专业提出了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能够适应现代学前教育发展和改革需要,有创新意识,有宽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有扎实的教师基本技能的高素质的能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幼儿园教育研究,幼儿园教育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构建我院独具特色的“岗、证、课”三位一体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使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普通话等级证书、教师资格证书、育婴师资格证书、营养师资格证书,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力争到 2013年,双证书比例达到100%。
5.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优化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队伍结构,引进与培养并重。引进高职称、高学历、双师型骨干教师;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委派教师参加各种专业学术活动和培训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理念,在接受继续教育的过程中提高学术水平;鼓励教师在幼儿园兼职或参与、承担教学、科研、管理,提高专业技能;申报学院教研项目和省市教学研究项目,探索教育规律,结合教学实践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和科研论文。通过这些措施,优化教师结构,增大专任教师中的高级职称比例、硕士的比例、双师型教师比例。聘请幼儿园及社会人士担任部分专业课兼职教师。
五、专业建设的具体任务和措施
(一)教学基本建设 1.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
建立体现高职教育特点的“岗、证、课”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培养模式,以 5 “双证融通”为核心注重技能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
为了进一步准确把握人才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的需要,学前教育专业初步形成了体现高职教育特点的“岗、证、课”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培养模式。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贯通教学、见习、实习三个环节来综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把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认证考试有机结合起来,把专业课程建设与职业和工作过程结合起来,同时根据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同阶段和要求,开设相应的人文素质选修课程,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和专业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探索出了以下几种实践教学模式:
(1)技能训练教学模式:学前教育专业能够利用校内的资源(钢琴室、舞蹈室、画室等)为学生创设各种实践实训机会。
(2)交替见习教学模式: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每学期利用实训周时间到实训基地参加教育见习活动。
(3)顶岗实习教学模式:毕业班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要离开学校到教学单位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活动,在实习中检验学生的实际能力,并把实习成绩纳入学生毕业考核与评价中。
我们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更全面的体现了培养目标的要求,体现了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继续发展。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幼教管理、科研人才和幼儿园的骨干教师,在比较重视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和科研能力的培养的同时,强调较为系统的专业理论和扎实的教学技能。
2.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是课程建设质量的基本保证。本着重视基础课程,加强主干课程,扩大选修课程,突出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特色,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同时,开展与相关课程配套的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工作,坚持 6 教材的实用性和科学性,以及教学的针对性,不断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修订。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逐渐完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构建符合学前教育规律的全新教学体系;围绕专业核心教师职业技能的形成安排理论课和实践课,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强化实际操作技能训练;配合学院总体部署,加强教学管理,逐步实行学分制。开设选修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课程建设是学院教学工作的一项系统工程,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根据国家教育部与省教育厅关于“要扎扎实实抓好教学基本建设,有计划地建设优秀课程”的精神,以课程建设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在确保合格课程的基础上,对课程建设的进一步规划是:凡所开课程(包括选修课)均应达到合格课程标准。在合格课程的基础上,增加精品课程的比重。计划每年重点建设2门院级优秀课程,确保到2013年有3门以上的课程建成核心课程。要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优中求精,计划到2013年有3门课程达到院级精品课程标准。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自执行以来,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几次修改但还不完善。在2009年修改教学计划时,充分考虑学院专业指导委员会和用人单位的意见,准确分析所对应的就业岗位和岗位群及其与之相关联的职业能力结构,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突出专业主干课,增加专业选修课和提高综合素质的选修课,将课程体系设置分为“基本素质”、“职业能力”、“素质能力拓展”三大模块,突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安排上,围绕专业技能展开教学,以初步形成全新的促进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内容结构与职业能力结构、综合素质结构的衔接对应。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必须立足于它特有的培养目标,构建以应用为主要目的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以满足就业需要为目的的技能训练体系,研究和讲授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理论、活动设计的理论与技巧,幼儿在语言、社会、科学、健康、艺术等几 7 大领域的能力发展与活动规律,以及这些领域的学前教育内容、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
4.实践性教学环节
制定并完善实践教学的环节、方案和内容。以提升教育见习、实习的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为目标,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的时间、内容和方式,进一步提高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质量和效果。①多方争取专业建设经费,新建蒙氏教学平台、幼儿手工艺制作实训平台。②完善实习方案,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成分。③加深与现有实习基地的联系与协作,在满足数量要求的前提下,完善实习基地对学生的指导和评估机制,不断提高实习的质量和效率。④在突出和强化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我系多专业的教学资源优势,深化专业之间的交融,实现扬长补短、优势互补。⑤合理配置课程模块,突出方向性课程模块、选修课程模块的“新”、“特”和“实”。具体实践上采取选修课、基本功训练、比赛等多种形式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和学生的选择性。
5.教材建设
及时总结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编写适用的教材是专业建设规划的重要方面,几年来,主讲教师出版教材、编写讲义6本。目前正着手继续编写出版学前教育专业教材。
①关于单门课程建设的要求,对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每门课程进行全面的高质量的建设。② 对有关课程特别是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方向选修课程进行教材建设或自编授课讲义。
6.教学研究
根据学前教育的发展状况和教学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科研规划,组织教师开展相应的培训和研究。明确专业研究的重点,参与一些基础理论和实践研究,侧重新理论和新方法的引进、应用与推广。通过研究,使本专业具有比较宽广的 8 学术视野和先进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能够与专业的发展同步,从而走在学前教育实践的前面。
7.教学质量监控
建立系教育教学工作督导组,由系上主要领导及各教研室主任担任成员,建立听课制度及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制度,对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和试讲,并给其安排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集体备课,讨论教学方法,确保每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完善教学文件资料提供、归档、保存方面的制度建设,确保日常教学资料齐全、规范和及时到位,便于实施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的监控。强化教学科研考核和激励机制,完善考评体系,坚持过程考评和结果考评相结合,学生考评和同行考评相结合。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 教师结合专业教学开展教学研究,增强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相互支撑。
8.学风建设
积极组织成立学习性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结合专业学习,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经常组织竞赛、讲座、主体班会文艺演出等活动,使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科技素质、文化艺术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得到发展。结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精神,在学生中实施“素质拓展计划项目”,开展包括专业拓展、义务劳动、学雷锋、文化体育活动、主题班会、设计竞赛、各类展览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为配合第一课堂主渠道,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形成优良的学风与育人氛围,校园的学术环境和文化氛围浓厚,教师风范应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学术思想活跃;学生风貌应做到文明、礼貌、勤奋学习、积极进取。
(二)专业特色建设
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初步形成以“吹、拉、弹、唱、跳、画、教”相结合的学前教育专业“四化”特色,即:素质培养一体化;技能训练规范化;实践 9 活动系列化;创新能力个性化。(1)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一体化 教育技术能力包括对教育的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等。(2)教师基本技能训练规范化幼儿园教师的职业技能,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与图形表达能力、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美育与艺体活动技能、学生教育与班级管理能力等。(3)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系列化针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培养的系列活动,包括教育见实习、师徒结对、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等。(4)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个性化创新特指在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方面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组织教育实践活动及毕业论文等。
专业特色具体体现在总体的办学思路、教育模式、人才培养、教学特色方面;同时也体现在教学管理方面。
(三)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水平是高校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为适应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1.师资结构
本专业有专任教师20人,均为大学本科学历。其中副教授5名,讲师11名,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或研究生学历教师8人。从总体上看,师资队伍的年龄、学历、职称、学科与学缘结构比较合理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师资的引进和培训
依托学院师资培养相关工程,根据“立足培养、积极引进”的方针,努力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在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训上力争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1)通过培训和学习,全体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政治修养和道德修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牢固树立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思想。
2)三年内,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数达到教师总数的40%以上,使教师学历结构尽快适应我院发展的需要。
3)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到2013年,学前教育的院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比例达到教师总数的15%左右;省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比例达到教师总数的5%左右。
4)制定并落实与师资队伍建设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大力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稳定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队伍既是专业建设的客体又是专业建设的主体。推进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必须按照这个专业的学科建设和教学需要,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数量足够、素质合格的师资队伍。第一,要按学科和课程门类设置教师的岗位。要对现有教师按照岗位需要和业务特长、兴趣,搞好学科定向和工作分工。让每个教师相对集中地研究一个领域、承担这个领域的教学任务,使之形成特长、发挥特长、尽快成为学科带头人。第二,大力培养紧缺学科和重点学科的教师,培养学术带头人。对紧缺学科和重点学科的教师,要鼓励基本符合条件的现有教师改任,不够的,优先引进。要在安排课题与课题经费、安排参加学术活动和进修、选拔骨干教师和评聘职称等方面给予优先,鼓励教师在学术和教育教学上成为名师。第三,大力建设教研室,特别是建立“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教研室。
3.教风建设
1)增强学习意识。全体教师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增强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努力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
2)规范职业道德。加大工作力度,坚持政治与业务并重的原则,强化教师工作中的政策导向,将思想工作、政策导向和物质激励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表彰奖励优秀教师,广泛宣传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高校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事业心和职业责任感,自觉履行职责义务,遵守职业规范,发扬科学精神,遵循学术道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3)明确教学要求。自觉遵循学院的教师教学规程,坚决做到教学“六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答疑辅导、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课程考核、认真指导实训),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为人师表。
4)加强考试工作。严格遵守考试纪律,监考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评卷工作严肃、认真、公正、细致;课程成绩考核科学、合理、规范。
5)杜绝教学事故。要以高度的责任心、严肃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教风从事教育工作,保证正常教学秩序,杜绝教学事故。
6)积极开展教研室活动。教研室和实验室要坚持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坚持相互听课、评课和集体备课,努力提高教研水平。
7)建立教学质量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做好每的评优选先工作,激发教师努力从教的积极性。
8)完善信息反馈制度。做好班级信息员反馈信息的分析整理工作。9)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大力实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探索和尝试新的考核方法。牢固确立学生主体和能力为本的意识,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10)加快新教师的培养。新教师必须能够按照开课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熟练地掌握课程的内容,重点和难点,熟悉本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新引进专业教师和刚大学毕业的专业教师必须熟悉本专业的各个实验环节。做好新教师的考核工作,见习期满,对考评不合格的新教师延长其见习期。
11)加强教学管理。将学院各项教学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到教学全过程。12)认真做好辅导员工作。严格履行辅导员工作职责,坚持每周的宿舍检查制度,管教管导,班级管理要有学期目标,具体措施。
13)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把各年级学生技能考试的合格率、英语和计算机考级的通过率作为工作目标落实到教研室,把各课程学生学习成绩总评的合格率作为教师完成教学的工作目标,落实到各个教师。
14)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每学年至少组织一次全体学生的技能比赛;至少组织一次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课堂教学基本功和实践教学基本功)比赛,组织2-3次示范课观摩和交流活动。
六、专业建设的条件保障
1.经费方面:主要由学院负责投入。
2.师资方面:加大引进力度,拟在三年内引进2-3名师德高尚、事业心强、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的中青年教师作为骨干教师。此外,拟聘请兼职教师8名,开设两门以上实用型的任意选修课程。
3.外省市实习就业基地:由学院招生就业部门负责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