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林 语用学之于语文教育范文

时间:2019-05-13 00:35: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李海林 语用学之于语文教育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李海林 语用学之于语文教育范文》。

第一篇:李海林 语用学之于语文教育范文

语用学之于语文教育

字数:2542 来源:语文建设

2015年4期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当页正

关于真语文的讨论,核心的问题是:何为真,何为假?过去的讨论似乎主要是在一些现象的描述上。近段时间,一些专家学者在真语文的讨论中引入语用学,提出“语用教育观”,以期推动真语文讨论向纵深发展。这种可以称之为“语用学转向”的立论视角突破了操作规程的层次,是真语文讨论的重要推进。

本文主要探讨语文教育语用学转向的历史背景、学理基础和现实局限。笔者认为,应该从现代语文教育历史发展的宏观视野中,认识语用学对语文教育的意义;使用语用学的一些方法和语用学关于语言的一些新认识,分析语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是当前可以着力去做的工作;而直接引入语用学的一些知识进入语文课程内容体系,甚至直接引入语文课堂教学,则需要做出合理的审议和转换。

一、二难选择:现代语文教育的发展困境

现代语文教育发展了一百多年。我们能不能从中理清一个头绪,找出一条线索来呢?

中国古代教育实际上只有一门课,那就是语文。它既包含语言文字,也包含文史哲理、道德礼教,乃至人情世故、草木虫鱼;学语文,是学语言文字,也是学伦理、历史、哲学、科学乃至常识。受历史环境的影响,这种内容泛化又集中在儒家经义名理上。于是语文教学变成了经义名理的探究,而语言本身却常常淹没在义理的演绎和考证中。这种“一身而数任”的语文教学,刘国正称之为“总体性”教学,顾黄初称之为“混合式教学”。

这种情况到了清代末年发生了变化。随着现代学校教育取代古代私塾教育,完整的课程体系取代综合的、泛化的经义教育,语文教学从传统的经史哲理教学中分化出来,语言文字教学独立为一门课程的主体。我把这种趋势称之为“语言专门化”。

从传统的“混合式教学”走向“语言专门化”,从以经义为本体走向以语文为本体的教育,我把它称之为现代语文教育的第一个岔路口。历史做出的抉择是:弃“混合式教学”,选“语言专门化”道路。图示如下:

这个历史发展的主推手毫无疑问是叶圣陶。叶圣陶的历史贡献在于:构建一个语言本位的现代语文教育体系。叶圣陶对课程理论、教材建设、语文知识体系开发及教师培养方面的研究,都是围绕这一点展开的。一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主要是从正面阐述“学习国文就是学习本国的语言文字”;或从反面批判:“五四以来的国文科的教学,特别在中学里,专重精神或思想一面,忽视了技术的训练,使一般的学生了解文字和运用文字的能力没有得到适量的发展,未免失掉了平衡”。叶圣陶的研究,是语言的觉醒,也是语文课程的觉醒。

“语言专门化”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反八股文教学,成形于1935年夏丐尊、叶圣陶合编的《国文百八课》出版,1956至1957年分科实验和1963年《语文教学大纲》颁布标志着这样一个教学体系基本完成,在80年代又得到强化。历史同样向我们呈现,伴随着这个历史过程的,也是语文教学逐步走向“工具主义”“技术主义”,并在20世纪末被无情批判的过程,语文教学在20世纪末戴着“祸国殃民”“人神共愤”的帽子,成为一个“世纪性难题”。

问题出在哪儿呢?换句话说,这是一个什么性质的问题呢?让我们同到前面那张示意图上。我的判断是:这是一个未完成的图。现代语文教育,才走完了自己的第一个岔路口,才完成了第一次岔路口上的抉择。这一次历史的抉择,使现代语文教育实现了“语言专门化”。问题集中到了“语言”这个概念上。

所谓语言,有两个本质。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里说:“不管我们采用哪一种看法,语言现象总有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一互相对应的,而且其中的一个要有另外一个才能有它的价值,这就是语言的语言学与言语的语言学。”所谓“语言的语言学”,着眼于语言各要素的描述与分析,它把语言理解为一套知识系统;所谓“言语的语言学”,着眼于语言的功用,它把语言看作是一个功能体。对语言的第一个本质,大家的认识比较充分;对语言的第二个本质,大家的认识并不那么明确。英国应用语言学家皮特·科德在《应用语言学导论》里说:“传统语法认为,语言是一个‘语言的’语言学概念。它似乎很少关心‘适合性’这一概念,也不考虑语言行为对不同社会环境做出反应的方式,而现代语言教学的一个很大的优点是,它较多地从社会的角度来对待语言,并且重视语言在不同社会环境中的交际功能问题。”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是要教这套知识给学生呢?还是把语言的功能教给学生呢?这就是我所说的“第二个岔路口”。图示如下:

百年语文教学,主要是把语文课当作一门知识课来教,其主要的思路是:语言由哪些要素构成,它们各自有哪些特征,如何辨析它们。于是我们有了文字、语音、词汇、语义、语法、修辞等的教学。这种知识教学被不断扩大,泛化到文章知识、逻辑知识、文学知识、文化常识等,于是形成了所谓“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八字宪法”。因为这种语文教学把注意力放在语言的要素上,所以我把这种语文教学称之为“语言要素教学”。

“语言要素教学”把语言当作一套知识系统和技术系统来教,出现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严重程度和荒渗程度,在《北京文学》1997年发起的语文教育大讨论中,已经予以充分的揭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情况:

我们可以将这种语文教学称之为“技术主义”或“工具主义”。

从20世纪末开始,教育界、学术界一直在讨论现代语文教育向何处走的问题。总的来看,实际上存在两种主张和取向。一是沿着工具主义、技术主义的道路继续走下去,顶多需要做一些小的调整就可以了。这种取向现在越来越没有市场,但在中小学课堂里,它一直存在,只是上课的人也不一定知道。另一种主张是退同去,退同到“混合式教学”的道路上去。最典型的理论表现,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最糟糕的实践表现,就是“泛语文”“泛人文”。

照我看来,现代语文教育改革就是这样一个二难选择:沿着“语言要素教学”继续走下去,或者退回到“混合式教学”的老路上去,都是行不通的。我把现代语文教育的这个二难选择,称之为“现代语文教育的历史之谜与理论之谜”。

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南叶圣陶开创的“语言专门化”是现代语文教育的正确方向,但它是相对现代语文教育的第一个岔路口而言的,在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史上,它是一个未完成的过程。现代语文教育应该在第一个岔路口的正确抉择的基础上,及时在第二个岔路口做出另一个正确的抉择。实际上,20世纪末开展的语文教育大讨论一开始,就一直有一种声音在坚持着:语文教育既不能走工具主义的路子,也不能重走“混合式教学”的老路。语文教育应该在“语言专门化”的正确道路上往前继续开拓。章熊在“言语思维”和“言语技能”两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观点,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王尚文、洪镇涛则从语言心理学的角度别开一条道路,提出‘‘语感教学论”,并开展了扎实的实践探索。余应源、李海林、李维鼎则从索绪尔关于“语言”与“言语”的辨析中找到一线理论生机,提出“言语教学论”,并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思考。这些研究其实有一个共同的语言学理论基础,这就是功能主义语言观。功能主义语言观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行为,是一种动态的过程。通俗地说,语言是“做事”。章熊着眼于“做事”的技巧,王尚文、洪镇涛着眼于“做事”的能力,余应源、李海林、李维鼎着眼于所做之“事”本身的性质和结构,总之,他们的研究都是着眼于语言的功能开展语文教学。这种从功能主义语言观出发的语文教学研究,为现代语文教育开辟了在“语言要素教学”和“混合式教学”之外的第三条道路,这就是“语言功能教学”。实事求是地说,这种声音一直淹没在工具论和人文论的争论中,直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性质”主题下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种以功能主义语言观为基础的语文课程观终于作为一种“历史内容”被人们意识到,人们称之为“语用学转向”。

二、“语言性行为的全部复杂现象”:语用学的精神实质

语用学也叫语言实用学,是研究语言运用的学科。语用学这个名称,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查尔斯·莫里斯第一次提出来的。在《符号理论基础》这本书中,莫里斯把语用学作为与语形学、语义学并列的一门学科,认为语形学研究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语义学研究符号与符号所指之间的关系,而语用学则研究符号与符号解释者之间的关系。之后,他对语用学的提法稍做了一点修改,认为语用学是研究符号与符号使用者之间的关系的学科。从莫里斯到现在,语用学的历史不过70多年,而语用学作为一门真正独立的学科,是在20世纪70年代才建立起来的。虽然时间不长,但不管是在研究范围,还是在研究深度上,语用学都获得了快速发展。就目前的情况看,实际上存在广义和狭义两种意义上的语用学概念。狭义的语用学,实际上就是研究语言运用中的语义的学科,即研究言语义的学科。它与语义学是并立的,一般来说,语言学家们都把对“抽象于使用语境之外的语言意义”的研究归于语义学,而把对“使用中语言意义,即语境意义”的研究归于语用学。何自然教授曾指出:“语文学研究的意义是句子的认知意义,是不受语境影响的意义。而语用学也研究意义,但那是言语使用上的意义„„因此,语用学研究的意义是话语行为的意义,是在语境中才能确定的意义。”显然,所谓语义学,准确地说,应该叫词义学,是以“语言内容”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而语用学则是以“言语内容”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语义学研究的对象,是附着于词身上的意义,不随语言运用的变化而变化的意义。它属于语言内部的意义,即从语言内部关系这个角度,从语音、语法和词汇的角度研究语言的意义。它的实质是认知的、概念的,就其根本性质来说它是关于人类的认知发生、发展和概念的获得,以及符号化的过程的研究,而语用学研究的对象,则是在语言意义的基础上,随语言运用的变化而变化的意义,即言语意义。它属于语言与外部关系的意义,即从语言与外部关系的角度,从语言与语言使用者、与语言对象、与语言使用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个角度来研究言语主体所创造出来的意义。它的研究对象是个体表达和理解的意义,就其根本性质来说,它是关于个体表达和理解概念的过程的研究。根据任书来的研究,言语义包括如下一些类型:一是语境指别义——只有放到一定语境中才能辨别其所指的意义,包括索引句、歧义句和省略句等的意义;二是语境推得义——由这个语句和与之相关联的语句一起推导出的意义,包括可靠推得义和或然推得义两种;三是言语行为义——通过语句完成的行为所传达出的意义信息;四是言语修辞义——因修辞关系导致生成的不同于语表义的语里义;五是语用预设义——语句中以语用预设形式出现的意义成分。

我认为,狭义的语用学即研究言语义的这个语用学,只能作为广义语用学中的一个分支或一部分内容。不仅语言运用中的意义,语言运用中的一切问题都应该成为语用学研究的范围。事实上,语用学的当代发展,其研究领域在不断扩展。“它关注使用语言的人(包括说写者和听读者);关注语言使用中的种种有关因素,特别是语境的作用;它也十分关注语言手段本身并使之同以上两个方面紧密结合在一起。换言之,它从说写者和听读者的不同角度以及相互关系上研究人们的言语行为(语言表达和语言理解);研究特定语境中的特定话语,并探求语境的种种功能;研究话语的种种言内之义和言外之义及其相应条件等等。”从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语用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指示语研究;会话含义研究;前提关系研究;言语行为研究;会话结构研究;合作原则研究。

20世纪90年代,语用学研究又增加了新的范畴。根据浙江大学俞东明的研究,这些新增加的范畴是:语言活动类型研究;原型理论研究;语用模糊现象研究;语用策略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语用学研究沿着以下三个方面朝纵深展开:第一,从认知、心理实验及博弈论等视角出发,尝试为意义研究另辟蹊径;第二,突破英美语用研究传统,将语用学具体化为一种从认知的、社会的和文化的整体角度对语言现象的综观,坚持认为语用学涉及的是语言性行为的全部复杂现象,反对将语用学与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神经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语言学分支并列,从而形成与英美传统对垒的语用“综观论”;第三,在继承英美语用研究传统的基础上,将语用学研究从传统有关意义的研究扩展到对整个话语及言语交际过程的多视角研究,并着力尝试语用研究方法论的革新,不再将语用学局限于语言哲学的定式。

综观语用学近80年的历史,可以得出结论:语用学的精神实质,就是“语言性行为的全部复杂现象”。其基本含义包括:语言不是静止的知识,而一种行为系统;语言性行为涉及语言行为个体、心理、社会、语言行为历史与环境等;语言性行为聚焦在行为上。立足于语用学的精神实质,我们可以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那个命题理解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性行为的全部复杂性现象”的课程。

三、审议与转换:语用学知识进入语文课程的必要条件

在拙著《言语教学论》中,我曾将语用学列为语文教育原理学科,主要就是着眼于语用学的精神实质。在最近十多年里,从语用角度来展开的语文教学研究论文则有260多篇。这些论著大部分都是着眼语用学对语言的新认识,将语用学作为一种方法论来研究语文教学的本质规定。此外,也有相当多的论著开始梳理语用学的知识体系,尝试将一些语用学的概念、知识引入语文课程和教学过程中,直接将语用学的一些知识作为语文教学内容引入。

如果说,着眼于语用学对语言的新认识,利用语用学方法来研究语文教学的本质规定,这是语文教育原理学科的研究,那么,将语用学的知识体系引入语文教学当作语文教学内容构成,则是把语用学当作了语文教学的基础学科。我们知道,目前语文教学论大家都基本认可的观点是,语文教育有三门基础学科:文艺学,语言学,文章学。所谓基础学科,即语文教育的内容主要来自这些学科的知识体系,正如物理教育的内容主要来自物理学科,化学教育的内容主要来自化学学科,历史教育的内容主要来自历史学科一样,语文教育的内容主要来自于文艺学、语言学和文章学。将语用学与文艺学、语言学、文章学一起作为语文教育的基础学科,理论上是没有问题的。在语言研究领域,语言学和语用学的分界是明确的,语用学本身就是建立在语言与言语分立的观念上。语用学的引入正好弥补了传统语言学在语言观上的不足,可以丰富语文教育的理论视野。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表来概括:

需要指出的是,正如我们在前面关于语用学的发展历史介绍中所呈现的,语用学是一种带有明显哲学意味的语言研究,虽然新近的语用学研究越来越重心下沉,越来越知识化,但整体上来看,语用学研究还处在一种思想研究层面、方法论研究层面。它主要是一种语言观的研究。当然,语用学的学科形态实际上尚未最后确定,这个学科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学科,今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根据已有的材料尚不能断定,但其知识化程度尚未形成体系,则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对语用学知识进入语文课程层面,整体上我持慎重态度。我在这里所称的“慎重态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语用学作为语文课程内容的知识来源,应该有一个审议的程序。其审议内容包括:语用学知识是哪一种类型的知识,在语文课程中它作为哪一种类型的知识引入;语用学知识的功能,在语文课程中处于何种位置,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语用学知识的选择,选择哪些语用学知识进入语文课程内容体系,不同层级的知识选人哪个学段的语文课程内容体系。

第二,有一些比较成熟的语用学知识,目前可以考虑引入语文课程,但其知识形态需要转换。我举例说明之。

语境知识。语用学非常重视语境问题的研究,甚至有人认为,语用学就是研究语境的学问。然而,语用学研究语境问题,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是语境”“语境有什么功能”;在语文课程和语文教学中,我们需要的知识则是:“如何利用语境解决阅读或写作的问题”。简单地说,语用学更多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陈述性知识,而语文教学更需要的是一个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由一个陈述性知识转换成为一种程序性、策略性知识,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言语行为知识。语用学是从行为的角度来理解语言的。“语言即做事”是它的基本观念。然而,目前的语用学,关于言语行为的研究,是对语言的一种哲学层面的揭示,是关于“语言的本质”的研究,或者说,是对语言的一种态度。语文教学现在迫切需要的,是这个言语行为生成、发展、调控的策略和方法的知识。由一种对待语言的态度转变成一种具体的使用语言以完成任务的知识,实在是非常难的。

前提与蕴含的知识。语用学关于语言在具体的语境中的前提与蕴含的研究其实是非常细致的,这种细致更多的是对语言材料的细致分析,然而,现在语文教学需要的细致其实是“怎么做”的细致。从对语言材料分析的细致到指导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细致,真不是一步之遥。

总之,一方面,语文教育语用学转向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是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史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总结,利用语用学方法和语用学为我们提供的新语言观来观察与反思语文课程的性质、方向,是语文教育研究的拓展,值得大力提倡;另一方面,直接把语用学知识引入语文课程内容体系,则需要审议和转型。后面这一点,在当前这种“语用热”背景下,显得格外重要,有待我们做更为科学、具体的研究探索。

第二篇:李海林先进事迹

李海林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李海林同志于1982年毕业于淮北技师学院机电专业,同年8月分配到张庄矿选煤厂机厂,1995年调入到淮北矿物局910厂85车间机电班。

在刚参加工作的几年里,该同志善于向老师傅学习,善于钻研,刻苦学习机电理论知识,苦练设备维修技能,系统的学习了机床维修﹑钳工技术﹑机械制图﹑机械理论等知识,由于技能突出,工作出色,很快当选为张庄矿选煤厂机厂钳工班班长,并多次参加厂停产检修工作,先后参加各类大中型设备的维修和设计工作。该同志勤奋好学,工作中能吃苦,肯钻研,很快成长为张庄矿选煤厂机电车间的技术骨干,以优异的业务成绩得到领导﹑群众的一致好评。

1995年,李海林同志调入910厂85车间机电班,为更加系统的学习业务知识,该同志于2002年,2009年先后二次到淮北技师学院参加机电工高级培训和机修技师培训班学习,系统的学习了机械设计概论﹑金属工艺﹑工程力学﹑极限配合与测量﹑液压传动理论等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技能,以优异的成绩两次被评为优秀学员,并于2008年通过了集团公司理论与实践的考核,获得了机修技师的证书。

该同志从事火工行业设备维修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苦于钻研,很快掌握了各类火工设备的性能与维修技术,如油压机﹑注塑机﹑拉拔机等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工作,并系统掌握了火工品半成品制线﹑导爆管﹑火工品延期药﹑火工品制药﹑雷管成品装配等各个工艺设备的维修技术,由于该同志技术精湛﹑心细好学,在进入车间的第三年就被选为火工工艺设备维修保养带头人,并把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毫无保留的传授给车间的设备维修技术人员,并带出了一批业务技术强,设备维修技术精湛的徒弟,其带出的徒弟多数已成为车间设备维修的中坚力量,其中多人被评为“星级员工”﹑"技术能手"。

该同志正是依靠扎实的设备维修的理论知识与精湛的技术,多次排除生产过程中的棘手问题,先后解决了“注塑工作台注塑压力不能承受问题”,“电磁换向伐位置不到位”,“油压系统损坏齿泵”等众多技术难题,为车间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转做到了保驾护航,得到了领导群众的一致好评。

该同志在工作中积极参与技术革新,善于观察思考,多次进行技术革新提高设备安全生产性能和生产效率,该同志利用喷雾器原理用空压气路与自来水路相结合设计出喷造潮器,大大提高了生产现场的造潮效率,解决了火工生产现场地面洒水提高空气湿度效果不佳的难题。通过设计改造火工品延期体拉拔机链道,解决了拉拔机震动大﹑断铅等现象。通过改装延期装药机加装二位三通阀,提高了延期装药机的性能。通过改变卡口机卡套直径,缩短工作行程提高卡口工作效率等等多项技改项目,从而改进了设备,提高了火工品制造的生产效率。

近年来,由于新工艺新技术的引进,机电设备向电气控制﹑自动化方向发展,这就对机电维修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同志表示在以后的工作中将继续努力学习新的设备理论知识,不断加强和提高机电设备维修技能,将丰富的工作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更好运用到生产中来,为企业的发展作出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第三篇:“语文哲学家”李海林 胡立根

“语文哲学家”李海林 胡立根

深圳市红岭中学

审问慎思为智性,湖湘倔劲但求真。

推研学理明方向,言语功能促转型。

一、成长之悟

李海林先生1983年大学毕业,由中学老师到大学老师,到政府教育官员,再到大学教授,现为上海洋泾中学校长。经历传奇,成名颇早,睿智敏锐,是语文教学界的哲学家。从他的成长,我们可以悟出: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做一个有理论、有思想的语文人

如果说在语文教学界有不少名师是在实践中悟道,是对语文教学的本质做了一些感性的接近的话,那么海林先生对于语文教学的真谛则是逻辑的,理性的、学术的接近。理论和逻辑是海林先生语文研究的特色。他在大学求学期间就浸淫于许多中学老师视为天书的马克思的《资本论》和《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中,且读了大量美学著作,这为他语文研究中的理论意识和逻辑能力奠定了基础。读他的文章,你会被他的逻辑力量,雄辩的力量所折服,当然也可能有不少老师读不懂,或者不喜欢读。海林先生的语文教学研究,不仅许多语文老师难以望其项背,即使是从事语文教学论研究的专家也有不少人难以达到他的高度。

海林先生的语文教学研究,实际上是从反思开始的,以反思贯穿其研究的始终。当然他的反思,不是对自我的小反思,而是对整个语文人的群体教学行为的大反思。他的第一篇教研论文《打破教材崇拜意识》,就是对语文界的教材崇拜意识的抨击。随后他对语文界的教育研究行为的反思,对工具论的批判,乃至他的言语教学论的构建,都是建筑在批判与反思的基础之上的。对个体自身行为的反思,固然是可贵的,而对群体行为的反思则更需要理论的功底和勇气。

海林先生重视逻辑的力量,教学研究重视学理的推进,他是将语文教学当做一门真正的学术来研究的。是逻辑与理论,是反思与思辨,成就了李海林。语文教学研究要真正达到一定的高度,海林的博学、慎思、审问、明辨,为我们指明了路径。有比较教育研究者在分析我国语文教师的特点时批评我们语文老师教研能力不足,或许我们缺的就是海林先生这样的有理论、有思想的语文教学的学术研究。

知其不可而为之——做一个真理的追求者

追求真正的学术是需要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气的。海林先生作为湖南人,确有这种湖湘文化的倔劲。他的第一堂参赛课《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却以推翻这篇文章的论证作为着力点,尽管其教学可能是不成功的,但表现了他的那种求真的无畏精神。而随后不断追寻,一口气就这个“不成功”的教学写出并发表两篇“辩护”性的文章,不仅表现了他的倔,更表现了那种求真的韧劲。前面所述他的一系列反思,包括后来对新课程的批判式评论,面对的都是整个语文教学界,更是表现了他的理论勇气。不为求名,只为求真,这是海林先生的个性;只为求真,终成大名,这是海林先生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广交学术朋友

看看海林先生的朋友,韩军,李镇西,程红兵,王尚文,王荣生,都是大腕,又都是真诚的朋友。再看看他们这些朋友是怎样交往的:他有对韩军价值的高度肯定,也有对韩军的毫不留情的批评;他与他敬重的王尚文先生也有“语文是什么”的学术论争。而他与王荣生博士,则更是从学术的争鸣开始交往,他认为王博士的博士论文《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的一个章节就是以他的《言语教学论》为靶子的。然而这些批评,这些争鸣,不仅没有影响他们的友谊,反而使他们成为了“铁哥们”。从这里,我们才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学术争鸣,什么是真正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今年三月我们工作室有幸请到海林先生和王荣生博导来讲学交流,当我们的学员问到年轻老师的成长规划时,海林教授很诚恳地说要“广交朋友”,看来确实经验之谈。

二、理念之思

“语文教学研究学理化”理念的方向性价值

海林先生的语文教学研究涉及四个方面,一是对语文教学研究的研究,二是语感论研究,三是言语教学论研究,四是新课程评论。四者贯穿一个基本思想,就是对语文教学科学化的追求,就是语文教学研究的学理化,这是海林先生语文教学研究的核心价值。

海林先生语文教学研究的起步,就是从语文教学研究的科学化追求开始的。从他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的《亚理论——语文教育研究的贫血症》开始,到随后的《椭圆形——语文教学研究的形态描述》,显示了他对当时语文教学研究的感性化倾向的敏锐感觉,如果说那时他还只是对语文教学研究的感性化倾向的初步感觉的话,到后来编辑《1978——2005语文教育研究大系·理论卷》,他检视了几十种期刊,查阅了2000多篇专论,让他深深感到语文教育研究的非学理性缺陷。可以说,海林先生的语文教学研究一直针对的是语文教学研究的非学理现象,他对语文教学研究的研究固然如此,他自己建立的语感论、言语教学论以及新近的新课程批判,更是他语文教学研究学理化的实践。其价值不容低估。有一个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几十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各个学科的教学改革,以语文教学的改革气氛最热,名师最多,但是,语文教学受的诟病也是最多。语文教改可以说是闹得热烈,却成效甚微。原因当然相当复杂,但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海林先生早在上个世纪90年所说的“亚理论”问题,或者说是语文教学研究的非学理化的问题。如果我们环顾一下曾经或者至今仍然活跃在语文教坛的大量的语文名师,包括重量级名师,他们对语文教学的研究,大多是一种感性化的,当然这种感性化的接近,固然有其重要价值,但是毕竟难以真正触及到语文教学的本质。所以海林先生的语文教学研究学理化理念,对于摆脱语文教学研究的低层次化困境,让语文教学真正能够走上科学化与艺术化相结合的道路,具有指明方向的价值。

语文教学内容的方向性价值。

海林先生的语文教学研究集中在两块,一是与王尚文先生一起研究语感论,二是从语感论发展出其独立的理论体系“言语教学论”。其实,无论是“语感论”还是“言语教学论”,其本质都是“言语运用”,其“言语教学论”其实可以看作“语感教学论”外延的扩展,内核的提升。

我们的语文教学,从传统的“经义教育”走向“语言教育”,虽然方向不一定完全正确,但至少是一种进步。而进入语言教育时代,我们是从语言教学知识开始的,于是我们又经历了从学习语言知识,到研究语言,直到洪镇涛先生提出语文教学不是研究语言,而是学习语言。到王、李二先生的语感论,则由学习语言,进到学习言语,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语文教学的任务方向,触及到了汉语文母语学习的本质。因为汉语文母语学习,更多的是一种悟性学习、隐性学习、柔性学习、无形的学习、综合的学习和无序的学习,语感占有很大的比重。这样,以语感论为标志,我们在教学观念上,从“言语知识教学”进入到了“语言功能教学”阶段。但是,不可讳言的是,语感论面对诸多需要回答或者难以回答的问题,比如,语感恐怕主要属于口语;语感也许更适合于母语的低年级教育和外语教育;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训练语感,恐怕微不足道,语感的养成要依靠海量的听、说、读、写的实践;课堂的语文教育还有更多更有效的事情要做;语感是个性化的东西,难以统一训练,过于人工化、教学化、规训化,反受抑制;语感形成更多地是一种半自然状态;语感在阅读中表现为瞬间的自觉,但阅读在瞬间的自觉之外,还应该有更多更深入的思考;从写作说,语感在为文中恐怕只在语言表述的层面占有一定的比重,但对问题的认识、思考,为文的布局,却不是语感能解决的;语感说,可能最终会导致取消语文教学。这九点恐怕就是语感论这么多年来虽然在理论上有不少建树,但实践上却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的原因吧。所以,海林先生必须从语感论冲出来。

而海林先生的“言语教学论”,虽然是语感论外延的扩大,但已是直抵语文教学的本体论问题,他用“言语”统摄“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等诸多概念,他将言语教学的重点由言语要素拨正到言语功能。这是海林先生言语教学论重要的语文教学本体论价值。对于一线语文老师来说,本体论问题、概念问题可能觉得有些遥远,但是,正是这言语教学论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或者说,语文教学主要该做什么;任务的变化决定了教学方法的更新。所以言语教学论在观念上至少能给我们带来如下的变化:

语文教学内容从泛人文向言语角度的变化。几十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往往可能变成了纯粹的文字学、文章学或文学,如果仅仅如此,问题还不是很大,但我们甚至可能将它变为了文化学、逻辑学,甚至是历史课、政治课。所谓“工具性”的定位,就是这种教学内容的窄化;所谓“人文性”的定位,就是这种教学内容的泛化。而海林先生的言语教学论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包括文字、文章、文学、文化乃至人类的整个思想、情感,因为语文是一种综合性的东西,但是,语文教学的角度就是“言语”,是“言语”将这些七七八八的东西纠合在一起,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不能被这些七七八八的东西迷糊了眼睛,而应用“言语”拎起这些东西,所以“言语”才是教学的中心。

教学内容从知识性向功能性的转变:语文教学重视语言,从某种意义说,是“三老”的传统,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重视的是“语言知识”,先是“语言”的“知识化”教学,然后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能力化”教学,最终导致了语文教学的技术主义。这就是海林先生所谓的“语言要素教学”。而海林先生将教学的本体定位由“语言”变为“言语”,则语文教学的重点就不是语言知识及其所谓能力的转换,而是言语素养的养成。

教学方式从传授性、感染性向实践性的转变:传统语文教学方式强调教师的传授,或者说教师的感染;在言语教学论这里,既然教学的任务是学生言语素养的养成,是语言能力,那么,语文教学方式当然就应该由传授型、感染型的教学向实践型教学的转变。

当然,由于海林先生的研究,更多地侧重于本体论研究,于课程论,尤其是教学论着力不多,其言语教学论也许对于理论界的影响远大于对一线教师产生的影响。

三、绝招之选

何妨抄抄书。

在学生时代,海林先生在读马克思《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时,因为读不懂,于是干脆将9万多字的原文抄了一遍。也许就是这一“抄”,培养了他的理性思维,他的成功应该证明了“抄”的价值。抄书的价值是为许多成功的范例证明了的:侯宝林曾抄写十多万字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苏东坡以抄《汉书》作为日课,即便来客,不完成功课,也不见客,终于达到熟诵程度;明代以“七录斋”命名书房和文集张溥更是往往将一篇文章要抄六七遍。的确,抄书可以克服浮躁,可以修身养性。除了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还可以磨练意志,培养认真细致的作风。作家孙犁曾说:“人在书籍缺乏时,才能精读细读,才能受益。古人借书、抄书,终于有成,是有道理的。”海林先生说得更真切:“一边抄一边就会思考,抄的时间要比用眼睛看的时间长,思考的时间也就长了,所以就会有效果些。”有时候笨招其实就是绝招。

第四篇:语文教学之于审美

语文教学之于审美

语文是“百科”之母。审美鉴赏与创造不仅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也是一个有品位的人诗意生活必备的能力之一。审美鉴赏能力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语文学科要教会学生懂得美,发现美,评价美,欣赏美,创造美。

语文学科及教学中的美无处不在。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汉语“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诗人余光中说:“中文之美,不仅美在形体,更美在风骨,美在精髓,以至其任何一块肌肉的肥瘠,任何一块文脉的走势,任何一种表情的意蕴,任何一袭衣袂的摆动,都如巧夺了天工一般,增之则长,减之则短。”语文学科中的美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如,汉语的文字之美、书写之美、语言诵读之美、音韵之美、景物之美、情节之美、人物形象之美、性格之美、情感之美、人情之美、文章的结构之美,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语文教育要通过富有文化内涵、文化品位的言语作品来积淀知识、历练能力、涵养言语智慧,提升审美品位。

要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语文教师首先要成为一个“美”的鉴赏者与创造者。教师如果没有较强的审美鉴赏能力,很难把语文学科中的“美”传递给学生。语文教师应该成为“杂家”中的审美者:从汉字点横撇捺中感受到国人的精神气象,从彩陶青铜、秦砖汉瓦中发现苍凉与厚重,从平平仄仄的铿锵音韵中体会汉语的精致与优美……歌德指出:“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要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成的。” 读书要读名著,欣赏音乐要听名曲。语文教师要提高自己审美鉴赏能力就要取法乎上、转益多师,善于触类旁通,处处留心玩索,才??有深厚的修养。

要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语文教师要有极高的语言修养,能说会道,把自己感受到的“美”分享给学生。语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要有声有色,有情有味,能体现汉语五彩斑斓、趣味无穷的特点,能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教师要运用调动一切“美”的手段,让语文教学在“美学”中散步。林志芳老师在《诗意语文课谱》中这样评价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的教学:“王崧舟的课堂彰显着一份难以言说的精致与唯美、儒雅与厚重。当独特的文本解读、巧妙的教学设计、极富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与精湛的书法、精美的图片,以及摄人心魄的音乐一起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常常瞠目结舌,唯有轻叹。”

罗丹曾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创造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发现的眼光”。语言文字的艺术世界精彩纷呈,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表面上平淡无奇的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汉语之美、文章之美、人性之美以及大自然之美。一位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别了,布列颠尼亚》一课的课题为什么朗朗上口、别有韵味时,从用典、文化、音韵平仄等角度这样分析课题所蕴涵的汉语之美:此文的题目显然是借鉴模仿了毛主席的《别了,司徒雷登》一文,面对美英两大大国,以此为题,表现了我们国家的强大,两文有异曲同工之妙;“布列颠尼亚”为英国的保护神,以此为题,有嘲讽的意味;“布列颠尼亚”五个字从平仄的角度来看,暗合了五言绝句中“仄仄平平仄”的音韵,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语文教学中的审美鉴赏要从寻常中发现不寻常,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要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发现苍凉雄宏之美,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体会黄绿青白融合的清新色彩之美和点线面相结合的和谐构图之美,要于“死水微澜”之中体会“以丑为美”,于断臂的维纳斯中感受缺憾之美……当然,这种发现的能力,并非自然而然形成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需要长期的训练与培育。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语文教学要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还要关注生活中的语文,欣赏生活中语文的优美,发现、批评生活中语文的平庸和缺漏。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创造、使用优美的语文。体验、欣赏、创造、评价汉语言的优美以及汉语言丰富的表达力。语文之美,诗词中、方言中、生活中藏之不尽,用之不竭。只要心中有“美”,眼中有“力”,口中有“言”,手中有“法”,就能徜徉在“美”的海洋之中,安静地欣赏,独立地思考,自由地表达,快乐地分享!

编辑:谢颖丽

第五篇:石海林落实李谦讲话会议讲话

在保定市现代农业观光园建设调度会议上的讲 话 要 点

保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石海林

(2011年1月17日)

1月10日上午,李谦市长专门召集会议,听取了现代农业观光园项目进展情况汇报,并做了重要指示。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李谦市长的讲话精神,就下一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刚才,我们观看了现代农业观光园规划中期成果展示光盘,下面,就做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工作,我讲几点意见:

一、组建工作班子。成立现代农业观光园建设指挥部,指挥部受市委、政府委托,成为现代农业观光园项目的业主,按照“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个指挥部,一个政策”的运作方法,全权指挥、全权负责现代农业观光园项目,实行责权利统一。指挥部的功能,就是管领导、管协调、管指挥、管规划、管工期、管质量、管建设等。从全市范围抽调能干事、干成事的精干力量组成指挥部办公室,专门负责现代农业观光园建设各项工作。

二、加快进行规划设计。“一控”、“一总”、“两细”规划要立即拿出成果,统一报到指挥部办公室,由办公室立即交由浙大设计院进行衔接,形成整体规划后,尽快提交市委、市政府组织 1

论证、修改和批复。规划一经批准,要立即面向全国招标,对分区规划的内容进行细部设计。同时,辅助规划也要同步进行,水系、路网、管网特别是给排水要配套,使园区内外形成统一的整体,工程一经建成能立即投入使用,见实效。

三.尽快落实建设用地。目前,现代农业观光园4562亩的规划范围,优势主要是:大汲店村的文化底蕴、市林业局的800亩林地;劣势主要是:规划范围不小,建设用地太少。在某种程度上,建设用地的多少,决定着市场运作,决定着项目设计的成败。对此,要求:市林业局要尽快把林业用地尽可能多的转化为建设用地;新市区充分利用大汲店村新民居改造的有关政策,置换出至少2—3百亩建设用地;争取三联纸厂利用现有建设用地率先搞建设;市国土资源局要统筹考虑,尽最大限度增加建设用地,用足政策,变通建设用地,发挥土地储备中心的作用,在非建设用地上多变通一些建设项目,同时尽快落实核心区市林木良种场200亩建设用地储备各项手续。

四、立即开展招商引资。按照市场运作、项目分解、业主经营、政府主导的原则公开招商引资,尽快进入施工程序。有的项目可以拆解招商,有的项目整体打包招商,都可以,具体情况具体定。同时,河北建设集团要积极参与建设。

五、现代农业观光园近期急办的工作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1、市水利局按照水源工程引水方案和园区总体构想,尽快完成水系的具体规划和设计,保证汛期前完成园区内一期工程的水景。水系工程全部由水利局负责,规划设计并单体施工,包括

2连接水系、进园水系、园内水系,制定具体投资方案报市政府审批。

2、市规划局立即着手园区内外相关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关键是园区内外基础设施的对接,尽快拿出详细方案。市交通运输局、公用事业局要按照规划方案做好路网和管网衔接。

3、市电业局尽快制定园区内高压电力铁塔迁建方案,并组织实施,确保观光园开工前完成。

4、市林业局负责核心区市林木良种场职工安置、场部建筑清除,依照政策制定安置方案报市政府。

5、市园林局尽快解除与市林木良种场300亩苗圃地租赁协议,清除与园区建设无关的房屋建筑等设施。

6、市林业局、市园林局要本着就地取材、尽其所用、降低成本的原则,对核心区内现状保留的各种苗木花卉,在与现代农业观光园指挥部办公室协调后,再行按规划逐步处置。

7、新市区要按照规划设计要求,迅速启动大汲店民俗村改造,新民居建设要初见成效。近日,我将带领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新市区现场办公。同时,对西二环与市林木良种场中间近100亩土地,要立即进入实质性的征地阶段,项目开工前完成。

8、市农业局、新市区要在五项工程开工建设的同时,着手研究观光区内基本农田的流转机制,尽快拿出实施方案。

9、市农业局按规划要求做好观光区细部设计,条件成熟立即进行招商,同步建设。

10、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具体规划设计各县(市、区)农业特

3色造景,对县域特色农业进行筛选并确定建设区域,展示保定农业。要统一组织施工、统一规划设计。至于采用业主投资经营,还是县(市、区)分块建设的方式,视项目建设情况再定。

11、市发改委尽快按程序着手制作项目建议书、初研可研、规划论证、审批立项等一系列手续,确保开工前各项手续基本齐备。

12、市财政局要按照李谦市长要求,落实500万启动资金,并根据项目进度对经费、投资予以保障。指挥部要尽快确定公章,开专项账户,进行投资预期的预测,制定资金运行、财务管理等各项制度。

六、核心区建设形象进度要求。核心区市林木良种场800亩,作为建党90周年献礼工程,3月份要开工建设,今年必须竣工并向市民开放,同时在“七一”、“十一”这样的关键节点要有一定的形象进度。

七、整合大农口资金、项目向现代农业观光园倾斜靠拢。市民政局、畜牧水产局、计生委、科技局、地震局、供销社、团市委、妇联、科协、残联等部门,要本着三结合的原则,打生态牌,在现代农业观光园这个大项目中,谋划符合观光要求的项目;在观光园建设中,按照规划上项目,集中力量办大事。一句话,就是要把农口部门所有的智慧、资金投入到园区建设上来,农口部门要在现代农业观光园项目中找坐标、求地位、做贡献。4

下载李海林 语用学之于语文教育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海林 语用学之于语文教育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语用梳理

    小升初语文 1、声母、韵母、声调一般说来,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绝大多数汉语的音节是由声母和韵母组成的。起头的音节叫声母,声母后面的音节叫韵母。 声调是声音的高、低、......

    高新区小学语文“语用课题”专题讲座

    点亮“语用之灯”,打开“教学之路”-----牛勤英、祁艳霞名师工作室活动 7月6日下午,牛勤英名师工作室和祁艳霞名师工作室在高新区第一小学多功能厅举行了语文“语用课题”专......

    小学语文如何开展语用训练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以语用训练为中心 长久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重于分析,重于理解,重于人文内涵的挖掘,却唯独缺少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这样教学造成的结果是学生语言文字运用......

    高考语文语用题高分技巧

    高考语文语用题高分技巧 原创 庄永海 在高考语文之中,两道语言运用题占据了12分的分值,虽然题目很简单,但这几年语用题都成了提分空间较大的题目。如此的香饽饽,我相信只要我们......

    美学之于教育技术的重要性论文

    论文关键词 教育技术 美学 人本化 人文精神论文摘要 教育技术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的最优化,培养自由全面发展的人。而美学是一门关注人的哲学,提倡人性自由和人的自由发展,能......

    《寡人之于国也》 高二语文教案设计

    一、教学要求:1.学习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能以旧推新。2.分析常见文言句式的特点。3.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在当时的时代意义。二、教学重点:落实相关文言虚实词,翻译课文。三、......

    高一语文教案: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学习本文比喻鲜明,善用排比,对偶,增强文章气势的特点。 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的语言现象,及一词多义的准确运用。 二、能力训......

    高二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教案(合集)

    www.xiexiebang.com 寡人之于国也 教学目标 : 1.学习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能归纳“数、发、直、兵、胜”多义词的义项,掌握“或„„或„„”“直„„耳,是„„也”“是何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