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课上的健康教育(李腊梅)
语文课上的健康教育
宁乡县 道林中小 李腊梅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当代小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学科渗透的关键。要使课堂气氛和谐宽松,教师要缩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教师走上讲台的时候,如果精神焕发、情绪饱满,口授和板书都有板有眼,铿锵有力,学生听课的情绪也会为之一振,并会以高度的注意力,愉快的心情听课。反之,若教师无精打采、随随便便,学生也会情绪低落、心不在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的特点,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群体活动中主动交流,寻找时机进行自我表现,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电视、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图像、图表、音响内容的了解,以及色彩的烘托等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总之,教师应努力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那种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在这种情感交流中,学生对教师充满期望和信任感,就较容易把这种潜在的情感意识转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内容上,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产生一种自觉进取的健康心态,个性品质也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也是切实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只要真正树立了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就会发现语文课本处处皆暗藏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机。
1.挖掘丰富的情感体验因素,培养高尚的情操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内容表现了对祖国的爱,对民族的自豪感和尊严感,对社会劳动和公共事务的义务感,对社会集体的荣誉感,对同学的友谊感及国际主义情感等,而这些正是道德感的主要内容。如教材中《别了,我爱的中国》,表现了作者离别祖国时依依惜别之情和报国之志。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这些爱国者的行动中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以他们为榜样,培养自己热爱祖国的感情。《赵州桥》、《卢沟桥的狮子》等几篇课文介绍的都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赵州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卢沟桥的狮子令人叹为观止,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让学生为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而骄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审美感是一种与人的审美需要相联系的一种高级社会情感。小学语文教材中培养学生审美感的课文举不胜举。有的课文表现自然环境的美,如《五彩池》描写了五彩池的美丽景色,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美好;有的课文表现人格美,如《信任》一文所表现的人与人之间应该诚实、真诚相待。
2.运用教材中的榜样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良好性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教育的过程,教材中《守信》一文中宋庆龄严格遵守自己的诺言;《不瞒真情》一文中老舍诚实,不隐瞒真情;《微笑着面对一切》一文中桑兰每天、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一次著名的冲刺》一文中派特利不屈不挠地坚持跑完全程„„这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如《微笑着面对一切》一文记叙了体操选手桑兰在比赛时发生意外后,用常人难以想象的拼搏,顽强的毅力,微笑着面对伤痛,学了课文后,可让学生写篇读后感,感受桑兰微笑面对人生,与病魔顽强搏斗的人生态度。同时写作教学是渗透个性教育的最佳机会,在写作教学中及时发现、恰当肯定、正确鼓励与引导都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渗透。
三、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1.进行合作式学习,让学生学会协作,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目前,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因为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和不健康的社会因素的影响,许多学生养成自私、我行我素、唯我独尊的不良性格,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采取合作式学习,鼓励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不仅能促进知识技能的学习,还有利于目标分享、信任与责任感等方面的社会学习,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
2.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它能将人的一切潜能充分调动起来,可以激发较高的水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达到最佳状态。在教学中应给学生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多一点关爱和信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形成“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行”的认识,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作者单位:湖南省宁乡县道林中心小学
作者:李腊梅
联系电话: ***
第二篇:在语文课上
在这次培训的过程中我聆听了多位教育专家的生动、形象而精彩的讲座,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业务知识。通过经验交流,专家引领,名师对话,教学实践与反思等,高效务实,令我受益不浅,感悟良多。特别是专家们的讲座,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我的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影响。专家们提到,在语文课上,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的提问花样百出:“复习问”、“新授问”、“巩固问”、“齐问”、“抽问” ……一问追一问,一环套一环,老师总是装着一脑袋问题走进课堂,由主导的“灌输”变成了主导的“追问”,学生从主体的“被灌”变成了主体的“回答”……为什么我们的教学不能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创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思维发散的和谐课堂呢?认真反思不难得出正是这种只重视“答”的训练而忽略“问”的培养与指导的现象,使我们的学生不善于提问,不敢于提问,更不会勇敢地挑战权威即:老师、课本。从而使本应充满了奇思妙想的孩子,失去了大部分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质疑水平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呢?专家们说到应从我们日常的阅读教学入手。阅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闲暇时,报纸杂志为人们紧张的工作,带来片刻的轻松于宁静;探究时,工具书、资料库给人们的迷惑指点迷津;苦闷时,名篇佳作使人们走进心灵的港湾,享受暂时的快乐与幸福。因此,现代的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同时,也 “应该着重强调阅读活动并非仅仅为了获取信息,吸取知识。编排周详的阅读课程,会为学生们提供许多意在为了愉快。
一、问题发现
勤思是发现问题的前提。在课堂上,教师应精心为学生创设质疑的情景,并通过适当地、巧妙地点拨、引导,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让他们在创造性的思维中获得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都说题目是一篇文章的文眼,它往往会暴露出文章的主旨。如果能够抓住题眼,那么就非常容易的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进行有效阅读。因此,通过评价学生由课题质疑的水平这一方法,来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阅读的小技巧,从而有效的提高阅读水平,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不失为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我在教学北京版小语第十一册时,就进行了这一实验:在讲读课文之初,先板书课题,让学生根据题目质疑:可以是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是根据题目想像的有关课文的内容,还可以是通过题目了解到哪些内容……,二、问题分析
“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到创新的开始。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创造。” 当学生敢于开口说出自己心中的不解时,就说明他已经学会了思考,因此,教师要及时地进行随机性评价,鼓励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学会在课文中寻找答案,更要学会换角度思考,形成新的问题,大胆假设、猜想,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只有善于通过移植、转化来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认真地分析,才能找出在众多的环节中最关键的步骤,并对其进行思考解决的方法、途径。因此,在课题质疑的基础上,通过品读课文来分析自己提出问题,理解在学习写人文章的时候,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来分析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写景的文章,主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来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写事的文章,则重点要抓住作者的写作顺序来分析,只有了解不同题材文章的特点,学会并掌握学习方法才能提高阅读能力。
三、问题解决
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有这样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感悟颇深。“你们提出的问题,我把它们全部还给你们,由你们自己解决。”的确,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自主地摸索中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得到理智能力的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教师应在其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的理解是多元化、多角度的,更是丰富多彩的。在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充分发挥穿针引线、铺路架桥的作用。如果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搁了浅、遇了阻力,却无法突破,久而久之,必将影响他们提问的积极性。“跳蚤关在加了盖的瓶子里,跳久了跳不出去,到最后即使盖开了它也不会再跳了。因为它开始怀疑自己到底还是不是一只跳蚤了。”更何况是这些缺乏耐心与意志力的学生呢?因此,教师的监测与学生的反思以及评价交流,都对学生能否经过自身努力解决问题,起到关键的作用。所以,在评价学生课题质疑能力之后,不仅要通过学生的品读析疑的口语表达,还要及时地评价其解决所提问题的能力,将学生质疑——析疑——解疑的过程如实地记录下来,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专家们提到阅读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水平,指导学生采用多种阅读方法,以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1.训练学生掌握各种基本的阅读方法。
阅读有范读、领读、讲读、朗读、默读、背诵等。范读是给学生阅读做示范,激发学生的摹仿兴趣。另外,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背诵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读写能力和发展记忆力。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文章的长短可以采用整体背诵(如诗歌、短文)和分步背诵(长的课文),调动学生背书的积极性。课后,教师还可以开展背诵、诗歌朗诵会、读报等比赛,看哪个学生的课外知识最丰富、了解得最多,并对了解最多的学生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通过教给阅读方法,运用阅读比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强化了学
生良好的范文背诵习惯,锻炼了他们的记忆力,并逐步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
2.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技巧。
在阅读中,指导学生变换方法阅读,并从阅读中不仅养成眼到、口到、心到的基本方法,还要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点、画、记的习惯。要求学生从小形成认真读书的习惯,做到在读中求知,在读中求解,逐渐养成初读—细读—深读—熟读的好习惯。让他们在阅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作者的思路、写作方法和课文中心,借鉴写作技巧,还可以指导学生速读—回读—精读—背诵。如文章较长,可采用先“速读”,大概了解主要人物和事件,再根据课后的作业或老师的提问进行“回读”,反复阅读疑难部分,从中找出答案。文章中写得精彩的段落,让学生仔细阅读,反复地“精读”,并从中读出味道,读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背诵”。在课后教师组织学生每周看一本好书、写一篇读书笔记或读书心得。利用班级里的宣传墙报和远程教育网的班级主页展示学生们精彩的作品,从而提高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培养学生必要的课外阅读能力,通过学习,认识了《新课标、新理念下的阅读教学》规定小学第三阶段的阅读要“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不少于100万字”。要让学生根据其中的阅读形式自觉并积极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顺利完成阅读任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其中关键是要把好课中或课外的“牵引”关,让学生在教师巧妙语言的“牵引”下,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课外阅读世界,去感受更广阔的天空。在教学英雄人物的课文时,同学们通过诗歌了解了一些英雄人物的事迹,如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你们想知道他做的其他好事吗?你们可以去看看《雷锋的日记》,《雷锋的故事》或看《雷锋》电影,你会从中找到答案的。学生听了这段极具启发引导性的语言,一定会产生一种“没吃饱”的感觉和“再探究”的欲望。由于时空的距离,当今少年儿童对中国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地革命等历史都比较陌生。课堂上教师有限的介绍也只能让学生“云里雾里”、不能达到“人同此心”的境界。因此在上《马背上的小红军》、《金色的鱼钩》这类课文时,应充满感情地说:“你知道多少生命、多少英魂,为了革命、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被这茫茫草地吞噬吗?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上又有多少感人的故事等着我们去读啊!同学们,行动起来吧!”这
番激励性的语言一定会激发学生再探究的欲望。学生会利用图书馆、历史文化博物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去寻找红军的足迹,更加真切地感受英烈忠魂舍生忘死的精神品质,能更深地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班会课时间举行读书报告会、英雄事迹介绍会、英雄事迹网络图片展览等,提供交流的平台。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更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利用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经过一系列的课外书阅读、信息资料的查阅、历史博物馆的参观后,在班级内开展阅读竞赛、阅读之星评选、读后感好作品评选展示,在学生的作品当中清晰可见学生们写作的进步、掌握素材积累的方法、绘画与文体巧妙和谐的结合。学生的自觉学习胜过教师的百般讲解。教师有目的地设计巧妙语言,利用教学文本引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既巩固了学生的课内知识,又丰富了学生的阅历。
通过学习,我懂得了在今后教学中,要采用了以下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1是抓住上课伊始的有利时机,○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精彩的开场白或话题引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之进入最佳状态,为整堂
2是以和谐的课堂气氛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教学不仅是一个课拉开序幕。○
认识过程,而且也是情感活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时刻注意保持轻松愉快的氛围,充分满足学生叙述的愿望;真诚和蔼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3是运用多媒体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阅读兴趣。在教学中充将欢乐带给学生。○
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增强气氛,铺设场景,组织讨论、辩论、看图说话、分
4是适时强化学生成功的喜悦感,组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做中学。○
巩固兴趣。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注重让学生体会成功感,因为成功越大,兴趣越大,动力越大。当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一点成功,他们也会像成人完成了一个重大科研项目一样感到高兴,继而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获得巨大的内驱力,驱使他们向着进一步的成功迈进,从而形成稳定而持续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尽量多地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通过自身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感受到努力的价值。
通过学习,我掌握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方法,我将会把它带到课堂上来。我相信今后的教学成绩会更上一层楼。
第三篇:语文课上的幽默
语文课上的幽默
语文课上,老师让同学们用十分造句。
小明:“这次期中考试,我语文考了十分。” 小东:“现在时间是北京时间九点十分!” 小红:“一元不是十分,一角才是十分。” 小丁:“老师,能不能把你声音提高十分贝?” 终于,老师忍不住了,说道:“你们十分有趣!”
第四篇:廉政教育课上的讲话
临川区发改委廉政教育课上的讲话
临川区发改委主任游富贵
同志们:
今天我在这里给全委党员干部上一堂廉政教育方面的党课,这是根据区委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的要求来安排的,等下还会组织大家观看廉政教育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廉政中国》(2013年第八期),请大家认真观看,认真反思。
下面,我就结合此次路线教育活动,讲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认清形势,严明纪律,充分认识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它关系着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一定要深刻把握习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一刻不放松地抓好反腐倡廉建设,一刻不放松地加强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效开创发改工作科学发展的新局面。全委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和业务股室负责人一定要有忧患意识,要关口前移、预防在先,居安思危、警钟长鸣。
二、加强行风建设,全面树立良好形象
加强行风建设,是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突出问题的着力点,必须抓好抓实。一是把建设勤政廉洁的干部队伍,作为政风行风建设的重点。二是把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作为发改政风行风建设的关键。严格依法执行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三是把提高办事效率和行政效能,提升服务水平,作为发改委政风行风建设的基础。要牢固树立发改部门就是服务部门,把转变作风,狠抓落实体现在政府职能转变上,体现在推进项目建设上,体现在发改工作每个细节上。四是把推动发展,统筹改革,抓重大项目,完成工作目标责任制,作为发改委政风行风建设的基本要求。以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搞好本职工作,以扎实的工作业绩取信于民。
三、健全惩防体系,切实抓好反腐倡廉各项工作
实践证明,对干部严是爱、松是害,“一事失严,百端效尤。”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必须把“严”字要求落实到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监督和违纪违法行为惩处等各个环节,才能有效预防腐败。
一是坚持严格的廉政教育。发改委是综合部门,手中有一定的权力,面临的诱惑和考验也较多,稍有不慎,也会堕落腐化。因此,要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始终加强对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帮助他们分清正确的是非界限和政治界限,算清政治账、亲情账和成本账,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要辨清哪些是真善美、哪些是假丑恶,始终绷紧拒腐防变这根弦。二是坚持严密的制度约束。今后我委要确保各项制度规定得到有效落实,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领导干部尤其要带头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三是坚持严格的公开监督。监督工作要以中心工作为重点领域,要以人财物管理为重点岗位,严控经费使用渠道,坚决防止小钱小事出大问题;四是坚持严肃的法纪惩处。对发生在部门的任何违法违纪个人,都要积极协助有关部门严肃查处,决不姑息。我们要把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与建立健全预防违法违纪行为体制机制结合起来,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逐步建立防范违法违纪行为发生的长效机制。
四、扎实开展路线教育,努力打造风清气正的干部队伍
在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中央的决策部署。我委党组已经制定下发路线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各下属单位、各股室和全体党员干部要紧密联系发展大局,充分结合工作实际,把“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总要求贯穿始终,把领导带头贯穿始终,把开门搞活动贯穿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始终,做到“不虚”、“不空”、“不偏”,大力弘扬整风精神,践行群众路线,强化群众观念,努力在解决作风不实、不正和行为不廉方面取得实效,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同志们,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完成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奋发努力、真抓实干,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开创临川发展改革新局面!
第五篇:体育课上的教育故事
教育故事
李家街小学
杨尚军
我是一名体育教师,在过去的教育生涯里,我一贯认为学生就应该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从早上进入到校园里,学生就要按照一定的常规上好上午四节课,中午吃饭,下午再上课一直到放学,在这中间,学生不应该有其他的事情做,比如吃东西等。早点更应该在家里吃完,要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如果有谁违反了这些规定,就会认为是不遵守学校纪律,是不好的学生。在学生中间也已经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他们有与老师同样的看法,如果有谁违反了纪律,就会有人被告状。
有一天,我在上午第三节课是一个三年级的体育课。在课堂常规进行完,准备活动进行完后,进行课课练的一分钟短绳练习时正在我要准备上课时,有的学生举手说:老师,我的绳没带,落在班里,我稍加思索便让他们回到班里取,同时,根据以往经验我规定在上课时间里不准许互相借东西,如果让学生在课上互相借,有些学生就会不顾纪律互相打闹说话,更会让一些学生养成不用带绳的习惯,向同学借用就行了。这些学生回到班里不久,就有一些动作快的学生回来了,同时也把信息带回来:老师,他们不下来;老师,他们在班里吃东西„„我非常生气,我安排好学生跑步,立即就跑到他们班里,看到几位学生在班里晃来晃去,好像根本没有回到课堂的意思,更可气的是居然有一个学生正剥开糖在吃,而且边吃边在座位间串来串去,看到我进来,便若无其事的在座位里找绳。而其他学生也纷纷向我告状说他吃糖,没告状的也用眼睛看着我,似乎正在等着我如何爆发。我用目光在他们所有人眼前扫过,瞬间我感到他们的年龄都不大,在生活上需要家长照顾,小小年纪就要早起投入学习,而他们现在的身体正处在贪玩、贪睡、贪吃阶段,我也隐约从他们的身影中看到自己小时候的情境,也是有贪吃、爱吃小零食的习惯,我的心平静了,在学生们的注视和等待之中,我终于说话了:上体育课吃东西可不好,由其是吃糖一类甜的东西,这样在体育活动中会口喝,咳嗽。那个学生不敢看我,我用体谅的语气说:以后别在吃了,懂吗?他点了点头,把嘴里的糖吐到了垃圾筒里。其他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平静了,告状的学生安静地走了,晃悠的学生赶快拿东西。我回到了操场上等他们来,一会儿,学生们陆续回来了。
在以往的师生关系中,老师就是高高在上,老师的话就是圣旨,不然怎么会出现“老师说的„„”这样的不置可否的学生语言呢?老师说你错了你就是错了,因此告状是同学之间解决问题的法宝。这个吃东西的学生之所以背着老师,抓住回班拿东西的机会吃东西,也就是因为他知道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所以不顾是上课时间而抓紧一切机会。其他学生用眼睛看着我,等待我的发怒,也是因为对老师处理问题方式存在某种猜测,我以这样理解的方式解决也是出于他们意料之外的。
从这件事我也体会到,师生之间相互理解和尊重是教师对学生爱的重要体现。我用这种平和的解决方式解决这个突发问题,也出乎我自己的意料之外,我想因为换位思考起了作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和开始,学生非常需要老师的爱,教师只有情感投入,把爱的甘泉撒向他们的心田,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