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读书笔记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3 00:54: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读书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读书笔记》。

第一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读书笔记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读书笔记

连云港市新浦区岗埠中心小学

金见翠

凯勒曾说过: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獈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董奇教授的《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一书内容详实,实用性强,是我们平时进行课题研究的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促进了我们的教科研能力的提高,它使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更科学,更有序,让我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第一次主持课题研究的新手,我也知道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需要,都要通过查阅文献来获得相关资料,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找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从中发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转变了教育观念,提高了认识。但是,我们常常会面对一大堆的文献不知如何下手,不知道可以从文献里得到什么,更不知道如何去阅读这些文献。因此,陷入了迷茫之中。董奇教授的《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一书,就是这样一艘船,指引着我沿着明确的方向驶向辽阔的课题研究的海洋。这本书的第二篇着重讲了课题选择与研究设计的一系列相关问题。我深刻认识到课题研究是一项非常严肃非常复杂的长期工作,同时,课题研究也是一个学习过程,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学习过程伴随着多次学习、思考、总结、论证。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的理论水平、看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得到提高。本着这一点,在《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论指导下,我考虑如何设计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研究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和完善,不仅直接关系到研究的进程,而且还影响着研究结论的可靠性、科学性。因此,要揭示规律,得出科学的结论,就必须在用各种方法收集和分析研究数据之前,缜密地做好研究设计工作。

我本次研究的课题是“关于农村小学生在阅读与欣赏中修改作文的案例研

第 1 页 究”。想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在这一过程中体验作文成功的乐趣,激发作文兴趣,增强作文信心,并主动积累素材、品味语言、感悟表达,不断提高作文水平,发展作文能力。结合董教授书中用平实的语言详尽地介绍的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及标准,进行心理与教育科学的研究中经常运用到的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及测验法,以及这些研究方法在设计、实施、评价等环节的具体操作流程,我更确定了的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个案分析法、教学实践法、经验总结法,并对每一种方法都有了明确的理念和具体的措施。也更增强了我研究课题的信心。

在各种活动中探索,反思,总结研究中的收获,寻找不足,以进一步推进研究工作这一环节也很重要。心理与教育科学领域的研究所获得的原始资料、数据无法在研究报告中全部呈现,因此,研究者必须对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利用科学的方法,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评价与汇总,从而使资料、数据完整地、真实可靠地反映事实。在此基础上,对经过整理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才能从中抽取或推论出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的正确的研究结论。因此,董奇教授在书中讲授的研究结果的分析、呈现与评价的相关知识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让我走出了迷惘,眼前豁然开朗。我想,有了董奇教授这部书的引领,我一定会圆满地完成我的课题研究,并把我的研究成果长期更好地实施下去。

学习内容摘记:

第一章 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心理、教育科学研究与其他科学研究相比既有共同点,又有自身的独特之处。了解这些,对于掌握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 2 页

1、科学研究研究的特征:科学研究,就是通过运用各种科学方法,遵循科学的认识过程,根据对收集到的事实材料的分析,对假设或理论检验,以寻求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或过程。科学研究是人类探索真理的一种活动,它与其他与其他活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一下四个方面:A、继承性;B、创新性;C、系统性;D、控制性。总体来说,教育科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是研究人类知识与价值观念传递过程中的教育现象的科学。教育科学研究不仅包括教与学的过程的研究,也包括人的社会化研究。

2、心理与教育科学理论的特征: 心理与教育科学中的理论大多是其分支领域中的“小型理论”,这些理论有以下基本特征:A客观性B相对真理性C逻辑性D系统性。

第八章 访谈法

一、访谈法的概念与特点

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收集对方有关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通过访谈法可以了解人的态度、情感、思想观念和主观感受,从而对他们的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进行多方面的分析、研究。

访谈法特点:(1)整个访谈过程是访谈者与被访谈者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过程(2)具有特定的科学目的和一整套设计、编制和实施的原则。

二、访谈法的类型

(一)结构访谈和非结构访谈----(根据访谈内容和过程的设计要求和结构)结构访谈又称标准化访谈,指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按照有一定结构的问卷而进行的比较正式的访谈。其优点是结果便于统计分析,对不同访谈对象的内容进行比较。不足是缺乏弹性,难于灵活应变。

(二)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根据访谈中的中介物)直接访谈又称为对面的访谈,是访谈者与被访谈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间接访谈是通过一定中介与被访谈者进行非面对面的交流。

(三)一般访谈和特殊访谈

(四)个人访谈和集体访谈----(根据访谈同时参加的人数多少)个别访谈是指访谈者对每一位访谈对象逐一进行访谈的一种单独访谈形式。集体访谈是指一名或者多名访谈者同时对一组访谈对象进行访谈的方法。

三、访谈法的设计

1.详细说明访谈目的与变量,进行访谈时,首先需要将一个比较笼统的研究

第 3 页 目的和问题变为一个比较具体、限定的研究目的和问题。

2.访谈问题形式的设计

一是封闭式问题(又称固定选择式问题、限定性问题)优点:易于计分,保证反应形式的标准化和结果的客观性缺点:有时很难反映访谈对象的有关情况,缺乏灵活性。

二是开放式问题(又称非限定性问题)。优点:利于访谈对象表达自己思想、情感、有利于访谈者了解额外的信息,对不明确的回答进行追加问题等缺点:计分困难,带有更多主观性。设计访谈问题的编排顺序时,一般都应遵守“漏斗顺序”的原则,即先由一般、非限定问题逐步到具体、限定问题,由较大的问题到较小的问题。问题过渡要求自然而平稳,逐步推进,前后顺序应有一定的逻辑性。

优点:(1)给访谈者和访谈对象建立一个良好关系的机会。(2)防止访谈对象对研究问题形成不成熟的心理反应定势。(3)有助于访谈对象对自己以前没有认真想过的观点、意见或情感进行思考、整理。

四、访谈法实施过程与技巧 1.访谈前的准备工作

(1)充分熟悉访谈问卷的内容。(2)带齐进行访谈所需要的有关材料。(3)尽可能了解访谈对象。(4)选择好访谈的合适时间、地点。

2.接近访谈对象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访谈者的衣着打扮应干净整洁,既不能过于花哨、华丽,也不能不修边幅,衣装不整。第二,在自我介绍与研究说明阶段,访谈者应该沉着自信,举止应显得自己理所当然应当受到欢迎,并确信自己研究工作的重要价值,这样可以极大地感染访谈对象,促使其配合。第三,应用正面肯定语气,邀请访谈对象参加访谈研究,而不要用易于让访谈对 象拒绝的语气讲话。第四,应通过适当方式让访谈对象放心,他谈话的内容将得到保密。第五,接近访谈对象时,应注意观察访谈对象衣着打扮、外貌特点、行为举止等情况,并以此来调节自己接近对方的方式。

3.对付拒绝的技巧。访谈人员一方面要耐心,甚至能忍耐对方一些无礼的言行;另一方面要尽力弄清被拒绝的原因并设法克服它。

第 4 页

第二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读书笔记doc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读书笔记

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是现代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读董奇教授的《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使我对课题选择的意义与原则有了更多的认识。选题正确与否,决定了研究方向是否恰当,决定了研究能取得什么样的成果以及成果的科学、社会、经济价值,决定了研究工作是否易于得到资助,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研究工作将采用的主要方法。从自己的领域内发现、提出、筛选和最后形成一个有意义的研究问题,其本身就是一项科学研究工作。该书是董奇博士多年来在从事研究工作和讲授研究方法课程的基础上精心撰写而成的。通观全书,觉得本书很有新意,颇具特色。首先,作者在编写体例上以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完整过程为主线,从广义的角度讨论研究方法,将研究方法视为包括提出研究问题与假设、查阅研究文献、进行研究设计、收集数据资料、定性定量分析数据资料以及解释与呈现研究结果等等方法在内的完整统一体。正确地选取课题,既是科学研究工作的起点,又是科学研究的结果。所以正确选择研究课题应当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需要性原则,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心理与教育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选择课题。以本人的课题《课改班英语早读课教师指导作用的探究课题研究方案》为例。本课题通过对早读课的研究,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背诵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一是有一部分学生也辛辛苦苦背了,可就是背不好,二是一部分学生对写英语还存在惧怕心理,总觉得不会背,感觉背了又忘了,所以不愿意背;三是对英语的重视度还不够,时间不会安排,早读课还做其他作业。四是还有一部分学生干脆不背,早读课讲话,吃早饭,睡觉,玩手机等。形成实际操作技能,并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对早读课有效性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培养他们主动积极地探究新知、搜索处理信息的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

其次,创造性原则,是要解决前任没有解决或者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因此它必然要求要创新,要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没有创新就谈不上科研。自从“减负”以后,有不少的教师进行过有关早读课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些都有助于本课题的实施。虽然目前国内有一些学校和教师进行了设计新型早读课形式的尝试,但只属于局部、零散的研究,尚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目前高三学生早读课的现状,发现当前存在的问题,并能给出可行的方案反复辨证以探究出较理想较快速有效的提升方法。通过指导学生,结合新课程高中英语“生态课堂”的教学模式,体现学生自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早读课评价方面更是欠缺,缺乏有效的评价方式和激励机制。

最后,科学性原则,即研究选题应在一定得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必须有一定得事实根据和科学根据,以保证研究工作最大可能的取得成功。新课程的早读课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每一次早读课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激发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英语早读课是对课堂教学的 1

有效延伸,是英语学习的巩固、发展、深化,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具有诊断补救的功能。

总之,通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的品读,让我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有了全新认识,也对建构式生态课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三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 读书笔记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读书笔记 一句关于读书的名言说得好,“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样地,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董奇教授著的《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对于很多研究课题的同行们来说就是一本很有用处的书。

读了董奇教授著的《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第七章 观察法,使本人纠正了许多以往不正确的指导思想及错误做法。在本人课题《学生听课习惯对高一(17)班英语成绩的影响的研究》立项之初,错误地以为所谓的“观察法”就是看看学生的日常表现,最多做做记录以便及时作出反馈,读了《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第七章 观察法,才真正深刻了解观察法的含义与作用,观察法的特点,观察法的类型等等。观察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观察法包括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狭义的观察法主要指自然观察法。本人最初只粗略地了解自然观察法---狭义的观察法,但还不知道狭义的观察法有如此多的内容,观察法的特点在本人的课题《学生听课习惯对高一(17)班英语成绩的影响的研究》中体现在(一)有目的、有意识地收集资料,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每个学生在上课时的动作行为,动笔的能力,看书的习惯;

(二)观察是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和控制的状态下进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 1

听课习惯,每个学生在听课时的动作也各不相同,有的学生是默不作声,有的学生是口中念念有词,有的学生喜欢动笔多一点,有的学生喜欢动口多一点;

(三)观察的对象是当前正在发生的事实现象,具有直接性,本课题是研究学生的听课习惯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所以听课习惯是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直接变现出来的行为动作,是当前正在发生的事实现象,具有直接性;

(四)观察是在一定的心理与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其结果的解释也是以有关理论为前提的;《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这本书为本人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依据,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把在书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教学及所研究的课题上来;

(五)借助一定的观察工具,认真研究学生听课时的一举一动,找合适的时间做好记录以备课题的过程使用材料。

在课题研究的各种活动中探索,反思,总结研究中的收获,寻找不足,运用观察法的评价以进一步推进课题研究工作这一环节很重要。心理与教育科学领域的研究所获得的原始资料、数据无法在研究报告中全部呈现,因此,本人对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利用科学的方法,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评价与汇总,从而使资料、数据完整地、真实可靠地反映事实。在此基础上,对经过整理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从中抽取或推论出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的正确的研究结论。

学习内容摘记:

第七章 观察法第一节 观察法概述

一、观察法的含义和作用

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客观对象(如人的各种心理活动、行为表现等)并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自然观察:指研究者一般是在自然条件下即在对观察对象不加控制和干预的状态下进行观察和记录,也是狭义的观察法。

广义的观察法,在人为控制和干预观察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和记录则为实验观察

观察法具有如下特殊的重要作用:

第一,观察法是收集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各种科学事实和研究材料的基本途径,由它所得来的大量而丰富的各种材料,是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前提,是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是一切心理与教育科学知识的起点。

第二,观察不仅是心理与教育科学知识发展的基础和源泉,而且对检验心理与教育科学方面的科学假说,发展心理与教育科学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科学上任何重要的理论当它未被验证时都只能是假说。

主要观察策略

参与观察策略

(一)适用条件

采用参与观察,通常是为了收集较为完整且具有深度的资料,旨在对研究现象的发生、发展的真实情况有全面而直接的了解和较深入的理解。

第一,观察者自身的条件。

第二,观察者的研究目的。

第三,被观察者的条件。

(二)实施步骤

界定问题

界定问题即选择和确定研究问题

进入情境

重视对所观察和参与的情境的了解,努力在进入研究情境时给被观察者以预定的最佳印象,是参与观察不同于其他观察方法的十分重要的一点。其目的就是要建立和保持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的良好的信任关系,获得被观察者无意之中的配合,以保证参与观察的顺利进行。

记录资料

在记录资料时,观察者必须自始至终努力保证记录的客观真实性。

分析资料

在分析和解释资料时,应努力了解被观察者的真实意图。资料分析的内容较多,其核心是要体现资料的各个部分

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揭示出行为的深层意义。

呈现结果

呈现结果也就是观察报告的撰写。

第四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读书笔记

858田家炳中学卜丹丹个人课题读书心得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读书笔记

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已成为社会的需求。全面素质的人才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健康。而在现代社会中,健康人的观念已不再局限于身体健康,而是指身体和精神双重健康。因而中学学校教育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注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虑、逆反心理、社交困难、学习不良、吸烟酗酒,乃至自杀、犯罪等心理行为问题普遍存在。现在的许多学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课,并配有心理辅导教师,但这些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学校可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

语文学科《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知识与能力,态度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与要求,强调对学生能力与人格的培养。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语文课拥有丰富的素材,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语文课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巨大魅力,培养出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的学生,更应利用语文课涉及文化、道德、社会、人生方方面面知识的有利条件,进行心理健康渗透。教书只是我们的目的之一,教育还有一个重要目的,那就是育人。通过阅读《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我在思考应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作文教学相结合《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无需太多的加工润色,更无需这样或那样的删改,这就是在他眼中的事情的本来面目。从他们的作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他们对一些事情的具体看法。因此很多教师都会指导学生坚持每周写一篇“心情日记”,引导学生通过日记宣泄内心的喜怒哀乐、潜抑倾向和生化情感,这样有助于他们克服消极心理状态,完善自我人格,从而逐步形成健康心理。与此同时,教师往往能透过作文这扇反映学生心理活动的“窗

口”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为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线索。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就会在“心情日记”中宣泄自己的情感。天气不好的时候,很多的学生都会写“连续的阴雨天气,使我的心情很烦躁”,类似这样的句子。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上课之前的几分钟我就会放一些音乐或是简短的笑话来调动一下学生的情绪,这样就有利于教学的展开。

经常写作会使一个人勤于动脑,感情丰富,思想活跃,促进认识事物能力的提高。生活中,学生会遇到许多人和事,要求他们写下来,喜欢的、好的人和事,就在文章中赞扬它;憎恶的、坏的人和事,就在文章中批评它。久而久之,便会在学生心中形成一个衡量好坏、美丑、善恶的标准,使其用这种标准衡量生活,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辨别力,丰富了感情,对于优美和高尚的人和事敢于赞颂,对于肮脏和丑恶的人和事敢于鞭挞,提高了审美能力。让学生在交往中学习处理人际关系,勇于负责,培养了合作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已的行为,以奋发向上的态度面对学习,面对生活。

在写作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和隐私。例如有的学生的“心情日记”,是不愿意交给教师看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不能采取强硬的手段。不然,就会适得其反。当学生愿意将自己写的东西交给教师看的时候,我觉得这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教师应该珍惜这种信任,保护学生的隐私。对于思想有偏差的学生可以采取私下交流的方式进行教育、引导。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文本教学相结合通过语文文本中的一些人物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能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发展自己的人,才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学生在进行自我的心理调整时,必须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积极的自我认知,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看到自己的长处,也发现自己的缺点,并消除自卑感,树立自信心。为了让学生做到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多进行鼓励。在语文教学中,语文课文对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心理有其重要的优势。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相关篇目开展正确对待自我认知自我的心理教育,引导学生对作品中人

物的成长历史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认识人物的性格,对学生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提高自己对情绪和性格的发展的掌控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教师应注重分析海伦·凯勒作为残疾人能够客观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充满热情地对待生活,用积极的人生观迎接生活的挫折。教师在分析时要引导学生对海伦能客观认识自己的这种感受进行分析,以利于学生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正确地进行自我分析,避免学生产生自卑、羞怯等不良心理现象。通过小说《项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女主人公悲剧的根源,更意识到虚荣心的危害。通过《我很重要》的学习,让学生明白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很唯一,对自己对他人都很重要,要珍爱生命。

在语文教材中,除了通过作品让学生对照认识自己,学生还可以从作者身上找到自我认知的镜子。司马迁受宫刑后隐忍苟活,幽而发愤,完成了《史记》这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同样《我与地坛》的作者史铁生以他自身顽强拼搏的经历得到人们的普遍尊敬。如此积极奋斗,以非凡勇气迎接生活挑战的作者除了他们两位外,在教材库里还有一些,学生除了能从他们身上得到自我认识的参照外,还能从他们的作品中得到心灵的震撼。既然好的文学作品能让人们的情感受到如此的熏陶,那么我们就可以用好的文学作品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

三、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活动相结合通过课堂交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它能将人的一切潜能充分调动起来,可以激发较高的水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达到最佳状态。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多一点关爱和信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觉得“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行”,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语文课堂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从心理学角度看,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心理沟通和信息交流的过程。

有交流就会产生碰撞,就会闪烁出智慧的火花,但有些学生很怕交流,羞于启齿,即使交流,也是遮遮掩掩,这样的学生往往自信心不足。课堂上的充分讨论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其中,课堂就成了大家的课堂,在积极的交流中,热

烈的气氛可想而知。在交流中,学生的感受得以丰富,思维得以训练,思想得以磨砺。对学生的发言,教师要尽量加以肯定,答案对错与否先放一边,只要是表达清楚了自己对问题的看法,都应尽量给予鼓励,之后再评价或由别的学生评价正确与否。为何答错也要给予鼓励?因为答案的错误只能说明该生在问题理解上有误,而他能表达清楚自己的看法也是不错的表现。有时教师一个小小的肯定会让学生得到一种心灵的满足,鼓起一份自信。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这不但可以对语文课堂教学做有力补充,也是学生增强心理素质另一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古典诗词朗诵、讲述成语故事、剪报、办手抄报、开讨论会、组织研究性学习、辩论会、演讲、书画比赛、课本剧表演等,为学生创设说话的天地,打造展示才华的平台,以这些活动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同时激发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薰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怎样正确的与人交往是学生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走进学生,帮助他们学会与人交往。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出现以下几个方面问题:1)、与父母的关系处理不当,使青少年感受到一定的压力,造成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紧张。2)、师生关系处理不当,学生会产生一种压抑感,造成师生关系日趋紧张。3)、同学之间的关系不融洽,使得一些学生产生诸多烦恼,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其实,人的交往能力不是天生的,没有谁天生就是外交家。人的交往能力是在后天的教育和实践中慢慢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些同学在处事中,人际关系不良,并不是他们不想与别人和睦相处,而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处理这些关系、在处理这些关系时保持什么样的心态。所以,教师要走入学生,了解他们的想法,给予他们指导和帮助。例如可以让学生注意培养自己积极的处事态度;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等。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一的学科教育,也不是只根据已有教材就能分析问题的课程。虽然语文教学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语文教学中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在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如何立志,引导学生去寻求做人的道理等各方面,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不断去探索、研究与创新。

第五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读书笔记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读书笔记

[ 2013-5-9 16:26:00 | By: 透支未来 ]

推荐

相信,很多初入课题科研之门的同事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需要,都要通过查阅文献来获得相关资料,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找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从中发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转变了教育观念,提高了认识。但是,我们常常面对一大堆的文献不知如何下手,我们不知道可以从文献里得到什么,更不知道如何去阅读这些文献。因此,陷入了迷茫之中。

董奇博士的《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一书给了笔者很大的启发,该书是董奇博士多年来在从事研究工作和讲授研究方法课程的基础上精心撰写而成的。其中,研究文献的阅读与记录方法这一节,详细地为我们阐述了阅读研究文献的方法:浏览、粗读、精读„„为笔者如何去阅读研究文献指明了方向。

董奇博士在书中指出:阅读研究文献的方法一般有浏览、粗读、精读几种。对于心理与教育研究者来说,这几种阅读方法都应当很好地掌握,并善于在研究过程中灵活地加以运用。

一、浏览

浏览,就是将搜集到的研究文献普遍地、粗略地翻阅一遍。笔者在拟定课题范围之后,搜集了《语文课程标准》、《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等相关教育理论。通过浏览,笔者对这些研究文献的内容、价值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判断,为下一步是否需要对该文献进行更深入的研读作好了铺垫。从而也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期间,我们还要灵活运用董奇博士告诉我们的浏览要领:

(一)目的明确,即大致了解研究文献的内容,初步判断其价值;

(二)善于抓要点,了解概况;

(三)速度快,即要采用“扫描式”、“跳跃式”等方式阅读,坚持视读,不要音读,并善于根据阅读目的和材料的具体内容不断地调整阅读速度,比如,对于没有明显价值的部分,可大段大段地跳过去,反之则应放慢速度。

通过这样浏览文献,笔者知道了自己想做的课题,是否已经有人做过,同一领域其他专家学者研究到什么程度,还有那些地方没有做,自己能不能做,是否值得做,从中也能看出自己从事的研究,在学术界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以及我们做了之后是否具有什么指导意义。

二、粗读

粗读,就是为了了解一篇文章的基本观点,搜寻文献引用的主要事实或数据的一种鸟瞰式阅读方式。其目的在于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广泛地涉猎多方面的文献资料,把握文献的主旨与脉络,获取文献的基本观点与主要事实。也就是说研究者一方面可以较具体地了解本学科、本专业范围内当前研究的概貌,了解当前所争论的问题的焦点及动向,了解同行提出的新观点和取得的新成果;另一方面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从本学科、专业以外的领域获得有益的资料和在理论建构、方法设计等方面的新启示。笔者在做《六

(2)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方法研究》这个课题时,除了研读与之相关的《语文课程标准》、《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等文献外,还研读了数学、英语等其他学科的“学困生”转化方法成果,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等对本课题的实际意义及其今后如何指导教学作出初步的判断。

三、精读

精读是在粗读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求深、求通、求精、求透、求创新的阅读方式。其目的在于理解、鉴别、评价、质疑和创新。它是一种理解性、创造性的阅读。其过程包括准确认读文献,全面把握文献的内容和逻辑结构,对文献的观点和材料等提出质疑,提出超越所读文献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等四个阶段。文献就是作者解决了旧问题之后,得出的成果,会介绍实验的背景,实验的目的,实验的方法,实验的结果及实验的讨论。同时也会针对已有的结果,提出新的问题,这也是笔者将要继续做的。与此同时,笔者认为,在研究文献的过程中要和自己的结论等相结合,看文献后,要好好总结,如果用上自己的结论,又该如何解释等等。

也许作者并不希望读者能够通过这一本书掌握所有的方法和技能,引导读者思索和进一步学习才是最终目的,本书通过不同的篇幅,有重点地向我们介绍了教育研究方法中涉及到的一些基本问题,使读者在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时不再盲目,能够有条理,脉络清晰地展开研究。

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笔者一定会牢记董奇博士的要求:认真阅读和钻研文献,注意对研究文献中的主要概念、研究变量的操作定义、无关变量的控制、推论与解释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分析,善于将文献引用的事实、发展的结果、阐述的观点与客观事实、相关研究结果等联系起来,进行反复的对比、研究和鉴别,并在此基础上对文献所引用的事实、取得的结论、阐述的思想以及它们与研究课题之间的关系作出客观的判断和全面的评价,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下载《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读书笔记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读书笔记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读书笔记(精选5篇)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读书笔记 连云港市新浦区岗埠中心小学金见翠 凯勒曾说过: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獈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董奇教授的《心理与教育研究......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 读书笔记 1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读书笔记 李成华 读董奇教授的《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使我对课题选择的策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选择研究课题时不但应当遵循一些基本原则,而且还要在选......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二 读书笔记

    读《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有感 2012年我申报了连云港市个人课题,很荣幸我获得了开题的机会。在课题获得开题后,我也很茫然,因为我没有研究过课题,课题的研究好像是高深莫测的。......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读书笔记(二)

    阅读教育专著《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读书笔记(二)第四章研究课题的选择第一节研究问题与课题选择一、研究问题的特征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问题推动研究,指导研究。研究一方面解决......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心得体会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心得体会 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是现代社会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一个多月来细细研读了董奇博士的著作《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觉得本书,很有新意,颇具......

    940孙苻凯《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读书笔记

    连云港市教育规划2013年度“个人课题”初中思品课培养学生想象力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立项编号:ZG/2013/0940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读书笔记(节选)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六塘中......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读书心得(合集)

    xxxx年我申报了连云港市个人课题,并成功立项。在课题获得开题后,我既高兴又感到茫然,因为我没有研究过课题,课题的研究好像都是科研人员的事。为了尽快进入状态,咨询了以前做过课......

    社会研究方法读书笔记

    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 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本书第综述了科学方法区别于其他了解事物方法的基本特征。本篇主要讨论初始的研究方式,即人们......